奥数思维方法

绝世美人儿
712次浏览
2020年09月11日 01:2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陕西警官学校-品质标语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8种形象思维法
形象思维方法是指人们用形象思维来认识、解决问 题的方法。它的思维基础是具体形象,并
从具体形象展开来的思维过程。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是实物、图 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
它的认识特点是以个别表现一般,始终保留着对事物的直观性。它的思维过 程表现为表象、
类比、联想、想象。它的思维品质表现为对直观材料进行积极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提 炼
进而提示出本质、规律,或求出对象。它的思维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当中
提 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相关推荐:小学数学解题方法之11种抽象思维法

1、实物演示法

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数学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 问题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数学内容形象化,数 量关
系具体化。比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通过实物演示不仅能够解决“同时、相向而行、相遇”
等术语,而且为学生指明了思维方向。再如,在一个圆形(方形)水塘周围栽树问题,如果
能进行一个 实际操作,效果要好得多。

二年级数学教材中,“三个小朋友见面握手,每两人握一次 ,共要握几次手”与“用三
张不同的数字卡片摆成两位数,共可以摆成多少个两位数”。像这样的有关排 列、组合的知
识,在小学教学中,如果实物演示的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

特别是一些数学概念,如果没有实物演示,小学生就不能真正掌握。长方形的面积、长
方体 的认识、圆柱的体积等的学习,都依赖于实物演示作思维的基础。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 应尽可能多地制作一些数学教(学)具,而且这些教(学)具用过
后要好好保存,可以重复使用。这样可 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2、图示法

借助直观图形来确定思考方向,寻找思路,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图示法直观可靠,便
于分析数形关系, 不受逻辑推导限制,思路灵活开阔,但图示依赖于人们对表象加工整理的
可靠性上,一旦图示与实际情况 不相符,易使在此基础上的联想、想象出现谬误或走入误区,
最后导致错误的结果。比如有的数学教师爱 徒手画数学图形,难免造成不准确,使学生产生
误解。

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多 用图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有的题目,图画出来了,结果也就出


来的;有的题,图画好了 ,题意学生也就明白了;有的题,画图则可以帮助分析题意、启迪
思路,作为其他解法的辅助手段。

例1: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需要24分钟,锯成6段需要多少分钟?(图略)

思维方法是:图示法。

思维方向是:锯几次,每次用几分钟。

思路是:锯3段锯了几次,每次用几分钟,锯6段锯了几次,需要多少分钟。

例2:判断等腰三角形中,点D是底边BC的中点,图甲的面积比图乙的面积大,图甲
的周长比图乙的周 长长。(图略)

思维方法:图示法。

思维方向:先比较面积,再比较周长。

思路:作条辅助线。图甲占的面积大,图乙所占 面积小,所以“图甲的面积比图乙的面
积大”是正确的。线段AD比曲线AD短,所以“图甲的周长比图 乙的周长长”是错误的。
3、列表法

运用列出表格来分析思考、寻找思路、 求解问题的方法叫做列表法。列表法清晰明了,
便于分析比较、提示规律,也有利于记忆。它的局限性在 于求解范围小,适用题型狭窄,大
多跟寻找规律或显示规律有关。比如,正、反比例的内容,整理数据, 乘法口诀,数位顺序
等内容的教学大都采用“列表法”。

用列表法解决传统数 学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制作三个表格:第一张表格是逐一举例法,
根据鸡与兔共20只的条件,假设鸡 只有1只,那么兔就有19只,腿共有78条„„这样逐
一列举,直至寻找到所求的答案;第二张表格是 列举了几个以后发现了只数与腿数的规律,
从而减少了列举的次数;第三张表格是从中间开始列举,由于 鸡与兔共20只,所以各取10
只,接着根据实际的数据情况确定列举的方向。

4、探索法

按照一定方向,通过尝试来摸索规律、探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法叫做探究法 。我国著名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在数学里,“难处不在于有了公式去证明,而在于没有公式之前,怎样< /p>


去找出公式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
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
习 要以探究为核心”,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人们在难以把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基本的、
熟悉的、典型 的问题时,常常采取的一种好方法就是探究、尝试。

第一,探究方向要准确,兴趣要高涨,切忌胡乱尝试或形式主义的探究。
例如,教学“比例尺”时 ,教师创设“学生出题考老师”的教学情境,师:“现在我们
考试好不好?”学生一听:很奇怪,正当学 生疑惑之时,教师说:“今天改变过去的考试方
法,由你们出题考老师,愿意吗?”学生听后很感兴趣。 教师说:“这里有一幅地图,你们
用直尺任意量出两地的距离,我都能很快地告诉你们这两地之间的实际 距离,相信吗?”于
是学生纷纷上台度量、报数,教师都一个接一个地回答对应的实际距离。学生这时更 感到奇
怪,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您快告诉我们吧,您是怎样算的?”教师说:“其实呀,有一位
好朋友在暗中帮助老师,你们知道它是谁吗?想认识它吗?”于是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比
例尺”。

第二,定向猜测,反复实践,在不断分析、调整中寻找规律。

例3:找规律填数。

(1)1、4、 、10、13、 、19;

(2)2、8、18、32、 、72、 。

第三,独立探究与合作探究 结合。独立,有自由的思维时空;合作,可以知识上互补,
方法上互相借鉴,不时还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创设让学生去探究的情景,创造让学生去探究的机 会,
鼓励有探究精神和习惯的学生。
5、观察法

通过大量具体事例 ,归纳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的方法叫做观察法。巴浦洛夫说:“应当
先学会观察,不学会观察永远当不了 科学家。”

小学数学“观察”的内容一般有:①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②条件与 结论之间的
关系;③题目的结构特点;④图形的特点及大小、位置关系。

如: 观察一组算式:25×4=4×25,62×11=11×62,100×6=6×100„„归纳出乘法


交换率:在乘法算式里,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观察”的要求:

第一,观察要细致、准确。

例4:找出下列各题错在哪里,并改正。

(1)25×16=25×(4×4)=(25×4)×(25×4);

(2)18×36+18×64=(18+18)×(36+64)

例5: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得数:

(1)3.6+6.4=
(2)3.6+6.04=

(3)125×57×0.04(4)(351-37-13)÷5=

第二,科学观察。
科学观察渗透了更多的理性因素,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察看研究对象。比如, 在教学
长方体的认识时,要做到“有序”观察:
(1)面-- 形状、个数、面与面之间的关系;
(2)棱-- 棱的形成、条数、棱与棱之间的关系(相对的棱相等;相对的棱有四条;长
方体的棱可以分为三组);
(3)顶点-- 顶点的形成、个数,认识顶点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引出长方体长、宽、高的
概念。

第三,观察必定与思考结合。
这是一年级下学期的一道思考题,如果只观察不思考,这道题目让干什么就不知道。

6、典型法

针对题目去联想已经解过的典型问题的解题规律,从而找出解题思路的方法 叫做典型法。


典型是相对于普遍而言的。解决数学问题,有些需要用一般方法,有些则需 要用特殊(典型)
方法。比如,归一、倍比和归总算法、行程、工程、消同求异、平均数等。

运用典型法必须注意:

(1)要掌握典型材料的关键及规律。

例6:已知爸爸比儿子大30岁,爸爸今年的年龄正好是儿子的7倍。爸爸、儿子今年
分别 是多少岁?关键点在:爸爸比儿子大30岁,爸爸的年龄比儿子多几倍。典型题都有典
型解法,要想真正 学好数学,即要理解和掌握一般思路和解法,还要学会典型解法。

(2)熟悉典型材料,并能敏捷地联想到所适用的典型,从而确定所需要的解题方法。

例7:见到“某城市有一条公共汽车线路,长16500米,平均每隔500米设一个车站。
这条线路需 要设多少个车站?”这样题目,就应该联想到上面所讲到的“锯木头用多少分钟”
的典型问题。

(3)典型和技巧相联系。

例8:甲乙两个工程队共有82人 ,如果从乙队调8人到甲队,两队人数正好相等。甲
乙两队原来各有多少人?这题目的技巧:调前、调后 两队总人数没变。先算调后各队人数,
再算原来各队人数。
7、放缩法

通过对被研究对象的放缩估计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放缩法。放缩法灵活、巧妙,但有
赖于知识的拓展能 力及其想象能力。

例9:求12和9的最小公倍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般的方法 是“短除式”方法,
它是根据这两个数的质因数情况来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的。但也有两个典型方法: 一是“如
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二是“如果大数是小数的< br>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大数”。现在我们根据典型方法二,进行扩展运用,
放大“ 大数”来求12和9的最小公倍数。

12不是9的倍数,就把它放大2倍,得24,仍 然不是9的倍数,放大3倍,得36,36
是9的倍数,那么,12和9的最小公倍数就是36。这种方 法的关键点在于,如果大数不是
小数的倍数,就把大数翻倍,但一定从2倍开始,如果一下子扩大6倍, 得数是它们的公倍
数,而不是最小的了。

例10:期末考试,小刚的语文成绩 和英语成绩的和是197分;语文和数学成绩加起来
是199分;数学和英语成绩加起来是196分。想 一想,小刚的哪科成绩最高?你能算出小刚


的各科成绩吗?

思 路一:“放大”。通过观察发现,语、数、外三科成绩在题目中各出现两次,我们求
197+199+1 96的和,这个和是“语数外成绩的2倍”,除以2得三科成绩之和,再减去任意两
科的成绩,就得到第 三科的成绩。

思路二:“缩小”。我们用语数成绩的和减去语外的成绩,199-19 7=2(分),这是数学
减英语成绩的差。数学和英语的和是196分,再求数学的分数就不难了。放缩 法有时运用在
估算和验算上。

例11:检验下列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1)18.7×6.9=137.3 (2)17485÷6.6=3609

对于(1)用总体估计,放大至19×7=13 3,估计得数要小于133,所以本题结果错误。
对于(2)用最高位估计,把17看作18,把6.6 看作6,18÷6=3,显然答数的最高位不会是
3,故本题结果也不正确。

例12:把鸡和兔放在一起,共有48个头,114只足,问鸡、兔各有几只。

这是一 道鸡兔同笼的典型问题,我们也用放缩法,不妨把鸡和兔的足数缩小2倍,那么,
鸡的足数和它的头数一 样,而兔的足数是它的只数的2倍。所以,总的足数缩小2倍后,鸡
和兔的总足数与它们的总只数相差数 就是兔的只数。

8、验证法

你的结果正确吗?不能只等教师 的评判,重要的是自己心里要清楚,对自己的学习有一
个清楚的评价,这是优秀学生必备的学习品质。

验证法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是需要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应当通过实践训练及其长期< br>体验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验证能力和逐步养成严谨细致的好习惯。

(1)用不 同的方法验证。教科书上一再提出:减法用加法检验,加法用减法检验,除
法用乘法验算,乘法用除法验 算。

(2)代入检验。解方程的结果正确吗?用代入法,看等号两边是否相等。还可以 把结
果当条件进行逆向推算。

(3)是否符合实际。“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 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话要落实
在教学中。比如,做一套衣服需要4米布,现有布31米,可以 做多少套衣服?有学生这样
做:31÷4≈8(套)

按照“四舍五入法”保留 近似数无疑是正确的,但和实际不符合,做衣服的剩余布料只能
舍去。教学中,常识性的东西予以重视。 做衣服套数的近似计算要用“去尾法”。



(4)验证的动力在猜想和质 疑。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
现。”“猜”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可 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我要学”的愿望。为
了避免瞎猜,一定学会验证。验证猜测结果是否正确,是 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及时
调整猜想,直到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11种抽象思维法
在小学数学解题方法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 现实的思维过程,叫抽象思维,也叫
逻辑思维。

抽象思维又分为:形式思维和 辩证思维。客观现实有其相对稳定的一面,我们就可以采
用形式思维的方式;客观存在也有其不断发展变 化的一面,我们可以采用辩证思维的方式。
形式思维是辩证思维的基础。

形式思维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

辩证思维能力:联系、发展变化、对立统一律、质量互变律、否定之否定律。

小学数学 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重点突出在:(1)思维品质上,应该具备
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联 系性和创造性。(2)思维方法上,应该学会有条有理,有根有
据地思考。(3)思维要求上,思路清晰 ,因果分明,言必有据,推理严密。(4)思维训练
上,应该要求:正确地运用概念,恰当地下判断,合 乎逻辑地推理。
相关推荐:小学数学解题方法之8种形象思维法

1、对照法

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小学数学常用的方法就是对照法。根据数 学题意,对
照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名词、术语的含义和实质,依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 br>忆、辨识、再现、迁移来解题的方法叫做对照法。

这个方法的思维意义就在于,训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牢固记忆、准确辨识。

例1: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8,则这三个自然数从小到大分别是多少?

对照自然数 的概念和连续自然数的性质可以知道:三个连续自然数和的平均数就是这三
个连续自然数的中间那个数。


例2:判断题:能被2除尽的数一定是偶数。

这里要对照“除尽”和“偶数”这两个数学概念。只有这两个概念全理解了,才能做出
正确
2、公式法

运用定律、公式、规则、法则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体现的是由一 般到特殊的演绎思维。
公式法简便、有效,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学会和掌握的一种方法。但一定要让 学生对公
式、定律、规则、法则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并能准确运用。

例3:计算59×37+12×59+59

59×37+12×59+59

=59×(37+12+1)…………运用乘法分配律

=59×50…………运用加法计算法则

=(60-1)×50…………运用数的组成规则

=60×50-1×50…………运用乘法分配律

=3000-50…………运用乘法计算法则

=2950…………运用减法计算法则

3、比较法

通过对比数学条件及问题的异同点,研究产生异同点的原因,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叫比较法。

比较法要注意:

(1)找相同点必找相异点,找相异点必找相同点,不可或缺,也就是说,比较要完整。

(2)找联系与区别,这是比较的实质。

(3)必须在同一种关系下(同一种标准)进行比较,这是“比较”的基本条件。

(4)要抓住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尽量少用“穷举法”进行比较,那样会使重点不突出。

(5)因为数学的严密性,决定了比较必须要精细,往往一个字,一个符号就决定了比较
结论的对或错。



例4:填空:0.75的最高位是(),这个数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 ;十分位的数4与
十位上的数4相比,它们的()相同,()不同,前者比后者小了()。

这道题的意图就是要对“一个数的最高位和小数部分的最高位的区别”,还有“数位和数
值”的区别等。

例5:六年级同学种一批树,如果每人种5棵,则剩下75棵树没有种;如果每人种7< br>棵,则缺少15棵树苗。六年级有多少学生?

这是两种方案的比较。相同点是:六年级人数不变;相异点是:两种方案中的条件不一
样。

找联系:每人种树棵数变化了,种树的总棵数也发生了变化。

找解决思路 (方法):每人多种7-5=2(棵),那么,全班就多种了75+15=90(棵),全
班人数为90 ÷2=45(人)。
4、分类法

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事物区分为不 同种类的方法,叫做分类法。分类是以比较
为基础的。依据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将它们合为较大的类,又依 据差异点将较大的类再分为较
小的类。

分类即要注意大类与小类之间的不同层次,又要做到大类之中的各小类不重复、不遗漏、
不交叉。

例6: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来分,可分成几类?

答:可分为三 类。(1)只有一个约数的数,它是一个单位数,只有一个数1;(2)有两
个约数的,也叫质数,有无 数个;(3)有三个约数的,也叫合数,也有无数个。

5、分析法

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要素,并对这些部分或要素进行研
究、 推导的一种思维方法叫做分析法。

依据:总体都是由部分构成的。

思路: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解决总体,先把整体的各部分或要素割裂开来,再分别对照要
求, 从而理顺解决问题的思路。

也就是从求解的问题出发,正确选择所需要的两个条件,依 次推导,一直到问题得到解
决为止,这种解题模式是“由果溯因”。分析法也叫逆推法。常用“枝形图” 进行图解思路。


例7:玩具厂计划每天生产200件玩具,已经生产了 6天,共生产1260件。问平均每
天超过计划多少件?

思路:要求平均每天 超过计划多少件,必须知道: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件和实际每天生产
多少件。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件已知,实 际每天生产多少件,题中没有告诉,还得求出来。要
求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玩具,必须知道:实际生产多 少天,和实际生产多少件,这两个条件
题中都已知。

6、综合法

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或各个方面或各个要素联结起来,并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研究、
推导 和一种思维方法叫做综合法。

用综合法解数学题时,通常把各个题知看作是部分(或要 素),经过对各部分(或要素)
相互之间内在联系一层层分析,逐步推导到题目要求,所以,综合法的解 题模式是执因导果,
也叫顺推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已知条件较少,数量关系比较简单的数学题。

例8:两个质数,它们的差是小于30的合数,它们的和即是11的倍数又是小于50的
偶数。写出适合上面条件的各组数。

思路:11的倍数同时小于50的偶数有22和44。

两个数都是质数,而和是偶数,显然这两个质数中没有2。

和是22的两个质数有:3和19,5和17。它们的差都是小于30的合数吗?

和是44的两个质数有:3和41,7和37,13和31。它们的差是小于30的合数吗?

这就是综合法的思路。

7、方程法

用字母表示 未知数,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含有字母的表达式(等式)。列方程是一个抽
象概括的过程,解方程是一个 演绎推导的过程。方程法最大的特点是把未知数等同于已知数
看待,参与列式、运算,克服了算术法必须 避开求知数来列式的不足。有利于由已知向未知
的转化,从而提高了解题的效率和正确率。

例9:一个数扩大3倍后再增加100,然后缩小2倍后再减去36,得50。求这个数。

例10:一桶油,第一次用去40%,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10千克,还剩余6千克。这 桶
油重多少千克?

这两题用方程解就比较容易。
8、参数法



用只参与列式、运算而不需要解出的字母或数表示有关数量,并根据题意 列出算式的一
种方法叫做参数法。参数又叫辅助未知数,也称中间变量。参数法是方程法延伸、拓展的产
物。

例11:汽车爬山,上山时平均每小时行15千米,下山时平均每小时行 驶10千米,问
汽车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上下山的平均速度不能用上下山的速度和除以2。而应该用上下山的路程÷2。

例12:一项工作,甲单独做要4天完成,乙单独做要5天完成。两人合做要多少天完
成?

其实,把总工作量看作“1”,这个“1”就是参数,如果把总工作量看作“2、3、4……”都可
以,只不过看作“1”运算最方便。

9、排除法

排除对立的结果叫做排除法。

排除法的逻辑原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在有正确 与错误的多种结果中,一切错
误的结果都排除了,剩余的只能是正确的结果。这种方法也叫淘汰法、筛选 法或反证法。这
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形式思维方法。

例13:为什么说除2外,所有质数都是奇数?

这就要用反证法:比2大的所有自然数 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假设:比2大的质数有偶数,
那么,这个偶数一定能被2整除,也就是说它一定有约 数2。一个数的约数除了1和它本身
外,还有别的约数(约数2),这个数一定是合数而不是质数。这和 原来假定是质数对立(矛
盾)。所以,原来假设错误。

例14:判断题:(1)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不平行,就一定相交。(错)

(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或同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大小不变。(错)
10、特例法

对于涉及一般性结论的题目,通过取特殊值或画特殊图或定特殊位置等特例来解题的方< br>法叫做特例法。特例法的逻辑原理是:事物的一般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例15: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2倍,大圆周长是小圆周长的()倍,大圆面积是小圆
面积的()倍。

可以取小圆半径为1,那么大圆半径就是2。计算一下,就能得出正确结果。


例16: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吗?

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a,面积为s。那么,s:a=a(比值不定)

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

11、化归法

通过 某种转化过程,把问题归结到一类典型问题来解题的方法叫做化归法。化归是知识
迁移的重要途径,也是 扩展、深化认知的首要步骤。化归法的逻辑原理是,事物之间是普遍
联系的。化归法是一种常用的辩证思 维方法。

例17:某制药厂生产一批防“非典”药,原计划25人14天完成,由于急 需,要提前4
天完成,需要增加多少人?

这就需要在考虑问题时,把“总工作日”化归为“总工作量”。

例18:超市运来马铃 薯、西红柿、豇豆三种蔬菜,马铃薯占25%,西红柿和豇豆的重
量比是4:5,已知豇豆比马铃薯多3 6千克,超市运来西红柿多少千克?

需要把“西红柿和豇豆的重量比4:5”化归为“ 各占总重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把比例应
用题化归为分数应用题。


小学六年级奥数:曲线图形面积练习题
日期:2012-02-28
分类:六年级奥数






小学六年级奥数:几何图形的变换
日期:2012-02-27
分类:六年级奥数



臭脚盐-有趣的广告词


华东交大分数线-地道战的观后感


六年级上册作文大全-广东注协


中国矿业大学地址-航天精神


济南大学成绩查询-放射科岗位职责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400字-四川中考网


5月14是什么情人节-关于爱情的名人名言


十三岁的际遇-搞笑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