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数的奇偶性》优秀教学设计

余年寄山水
952次浏览
2020年09月11日 05:1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2012上海中考数学-五一英语作文


《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15页例2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 ,了解奇偶性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
题。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内容,对学
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 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
数学的意识。
学情分析:本节知识是在 学生已经掌握了奇数、偶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在
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把已经掌握的奇数、偶数意义 的知识迁移到用数的奇偶性来
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中来,迁移到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中来, 进一
步探索数的奇偶性。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
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每个学生三个杯子,抽奖的盒子2个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前面认识了奇数和偶数,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奇数?什么是
偶数?
下面这些数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1,2,3,4,5,10,11,20,21,30,31,100,101。
同学们认识 了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这节课就让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发现
数的奇偶性的规律。(板书:数的奇偶性 )
二、探索新知,了解规律


游戏引入:下面我们一起做个游戏,这个游戏中 隐藏着一些数学规律,请同
学们仔细观察,看谁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一)、探索游戏中的奇偶性
1、游戏规则:伸出手,手心朝上。翻一次手心朝下,翻两次手 心朝上,翻
10次手心朝上还是朝下?翻101次呢?那387次呢?1000次呢?手心朝上还
是朝下?再翻手就太麻烦了,其实这当中就隐藏着数学规律,下面我们就来探索
其中的规律。我们在找 规律时通常采用什么方法?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发
现其中的规律(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图或列表,画 几次就可以了。)画完后仔细观
察,你发现什么了吗?(学生相互交流、汇报。)
2、汇报结果:谁愿意上台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学生上台展示)
3、老师整理小结:你 们说得真是太棒了,我们再一起来回忆一次你们刚才的探
究过程。(课件展示)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 现了:奇数次手心朝下,偶数次
手心朝上。
4、师问:那你现在知道翻101次是手心朝上还 是朝下?387次呢,1000次呢?
8次是手心朝上还是朝下?(朝上)一定是手心朝上吗?
老师演示:怎么手心朝下了呢?跟刚才怎么不一样了呢?这是为什么呢?
5、师:那同学们想想看最关键的是什么?(初始状态不同)
师:看来翻手的次数相同,但手一开始的位置不同,方向也就不同。
6、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了手心的朝向与什么有关?(课件)
其实不 仅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含有奇偶性规律的例子,在我们的运
算中也含有很多奇偶性的规律,下面, 我们就一起探究加法中数的奇偶性。
(二)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
1、我们来玩一个抽奖的活动,老师拿出两个抽奖盒。
1号盒:(全是奇数,但学生不知道)
2号盒:(全是偶数,但学生不知道)
师:从这两个盒子中各抽1张卡片,然后把它们加起来 结果是偶数有奖,结果是
奇数,谢谢参与。
(大屏幕打出获奖方案。)
2、几个学生尝试过后,学生发现无论怎样也得不到奖。


3、师:到底是怎么 回事呢?是他们的运气太差,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呢?先自
己想想,再与同桌说说。(学生讨论、交流、 汇报。)
4、老师把两个盒子中的数展示在了大屏幕上,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两人一
组, 小组合作,看看能否发现他们不能中奖的原因。
学生汇报:
你们可真聪明,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引导得出:奇数+偶数=奇数(板书)。
5、师:是不是任意一个奇数加任意一个偶数都会 等于奇数呢?同学们任意写一
个奇数和一个偶数,加一加看是多少?是什么数?
通过刚才的举例,我们进一步验证了:奇数+偶数=奇数,(齐读一次)
下面我们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条规律。
如果用字母n表示自然数,那偶数怎样表示?奇数怎样表示?
奇数+偶数=奇数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为:2n+1+n=4n+1
6、师:如果老师想让每个来抽奖的同学都中奖,有没有办法?
7、活动探究验证:
下面我们再一次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验证一下这位同学设计的方案是可行。
8、学生汇报结果:
说得真好,声音真宏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9、启发引导得出: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发现了两个整数之和的奇偶性的 规律,
现在老师这里有几个算式,你能直接判断出它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吗?
10389 + 2004: _____
11387 + 131 : _____
268 + 1024 : _____
46786+25787: _____
师:说说你的方法。


我们已经知道了奇偶数的一些特性,现在要用这些特性解 决我们身边经常发
生的问题。
2、昨天三(1)班的小朋友在电脑室上信息技术课,灯本来是 亮着的,突
然停电了,这个班有54名学生,如果每人也都按了一下开关,猜猜看,来电的
时候 灯是亮的还是不亮的?
师:想一想要解这道题,关键要弄清什么?
3、30名学生人分成甲 、乙两队。如果甲队人数为奇数,乙队人数为奇数还
是偶数?如果甲队人数为偶数呢?
4、有 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两只杯子,能否
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3个杯子全部 杯口朝下?
你手上只有一个杯子怎么办?(学生:小组合作)
学生开始动手操作。
反馈:有一小部分学生说能,但是上台展示,要么违反规则,要么无法进行
下去。
引导感受:如果我们分析一下每次翻转后杯口朝上的杯子数的奇偶性,就会
发现问题的所在。
交流:一开始杯口朝上的杯子是3只,是奇数;第一次翻转后,杯口朝上的
变为1只,仍是奇数 ;再继续翻转,因为只能翻转两只杯子,即只有两只杯子改
变了上、下方向,所以杯口朝上的杯子数仍是 奇数。由此可知:无论翻转多少次,
杯口朝上的杯子数永远是奇数,不可能是偶数。也就是说,不可能使 3只杯子全
部杯口朝下。
四、总结全课,畅谈收获
不知不觉中,这堂课已结近尾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拓展延伸,启发思维
你们的发言真是太精彩了,老师非常开心,其实关于数的 奇偶性的知识还
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再去探究探究。
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


偶数×任意的整数=?

板书设计:
数的奇偶性
奇数+偶数=奇数
2n+1+ 2n =4n+1

奇数+奇数=偶数
2n+1+2n+1=4n+2
偶数+偶数=偶数
2n + 2n = 4n

教学反思:
“数的奇偶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 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
元的教学内容。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质数、合数等知识,认识了相关的奇数、偶< br>数概念的基础上展开的,旨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去发现数的奇偶性及
其在加运算中的变 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
问题。
数的奇偶性比较抽象,“ 数的奇偶性”一节内容,我的设计思路是:多给学
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要让学生体验 到数学的探索方法;体现
数学的生活化和趣味性。为此,我的教学目标定格为: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
数和偶数 ,了解奇偶性的规律。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
性分析和解释 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
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 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
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我 将这一学习内容安排为用数学活动的形式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体 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科学
的研究态度和学习方法。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对于五年级 的学生而言不难掌握。


因此,本节课的着力点应放在规律探索及发现过程,在教学中积极 渗透解决问题
的数学思想及方法。为此,本节课围绕以下两个活动展开。
“活动1”的目的是 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生活情境,发现
加减运算中和与差变化的奇偶性规律,进而使数学 知识回归生活,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学生用——列举或画示意图的方法很快就判断出翻10 次手后手心的朝向,
但当次数扩大到几百甚至上千次后,直觉告诉他们,继续“列举”将会很麻烦,这就迫使学生不得不重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将学生的思维水平推向更高
的层次。在这一环节 中,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在与同伴交
流中相互碰撞、相互启发,逐渐将列举法规范 为列表法,并从表中很快发现规律:
翻手次为奇数时,手心朝下,翻手为偶数次时,手心朝上。
“活动 2”。这一环节,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观察、研究、讨论、验证。
通过反复的推 理、验证、总结出“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
数=偶数”等规律。
本节课,教材上仅有三个问题,练习几乎没有,活动的探索过程也非常简单,
学生稍作思考就能得到正确 的答案。课前,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将“翻杯子游戏”
和“探索整数加法得数的奇偶性”进一步拓展,并 增加了一些练习,使内容更加
丰满,但是练习的典型性、层次性仍然不够,还需要改进。


兼职电工-出纳简历


雷锋手抄报-声母韵母表


家庭教育理念-东营市考试信息网


保护地球的资料-个人思想工作总结


香蕉皮煮水-高考满分作文800字


广东省科学技术学校-幼师毕业论文


佛理-泰国免签证费


清明节手抄报资料-考研试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