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鄂教版)
湖北枝江市-新三字经全文解释
知识分享
目 录
一、观察物体(三)(2课时)
观察物体
二、因数与倍数(7课时)
1.因数和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三、长方体与正方体(13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整理和复习
探索图形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4.约分
5.通分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整理和复习
五、图形的运动(三)(3课时)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打电话
七、折线统计图(3课时)
八、数学广角——找次品(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1.数与代数
2.空间与图形
3.观察物体与统计
1
知识分享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
面看到的平面图
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
体图形。
3
.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
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
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
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为2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1)1课时
第2课时观察物体(2)1课时
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
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
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
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重点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
2
知识分享
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
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
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
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
题)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2页例1
(1)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
,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
(出示课件):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
状(如图),
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
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
慧成果?
生摆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摆
师:电脑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基础上再
进行
移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
(2)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
变,你可以怎样
摆?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成果。
(3)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可以讨论。
生讨论交流得出: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
br>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
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
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
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
正方体,它既可
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正
面看到的平面图,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你学会了吗?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先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余下的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
3
知识分享
边.根据从一个面看到的图形还原出的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第2课时
观察物体(2)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
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
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
两个方向
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
范围。 3.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
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
,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
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给出一个实物图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让同学画不
同的摆放方法,
引导学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新课讲授
(1)屏幕出示教材第2页例2。
(2)师:这是一个用3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
上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
。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
形?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略。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
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
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
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
立体图形只有唯
一的一种情况。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2. 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
【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
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4
知识分享
观察物体(2)
先摆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摆出符合上面的立体
图形,最后确定
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
唯一的
一种情况。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
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奇数的区别。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7课时
1.因数和倍数 2课时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课时
3.质数和合数 2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1)
5
知识分享
【教学内容】
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
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重点难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教师出示口算题。
10÷5= 16÷2= 12÷3=
100÷25=
220÷4= 18×4= 25×4=
24×3=
150×4= 20×86=
学生口算
2. 导入:在乘
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
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
,两个数相除,得到的
结果叫做它们的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
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1)
二、新课讲授
1.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教师出示教材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
分为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
一类。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
,板书:12÷2=6。
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
时我们就可以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
数是
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学生回答,如:在20÷10
=2中,20是10和2的倍数,10和2是20
的因数。或:20是10的倍数,20是2的倍数,1
0是20的因数,2是20
的因数。(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