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复习教案(全册)
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区别-大学放假时间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知识梳理
1.根据一个面的摆放,体会摆法的多样性。
从正面看形状相同的几何体,其摆法不一定相同
。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平面图
形,在拼摆立体图形的过程中有多种拼摆方法,所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
和
形状是不同的。
2.根据三个面的摆放,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还原原来的物
体时,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拼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
进行调整,最后验证确认。
复习目标
1.能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
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体会可能有不同的摆法。
2.能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
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
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
和推理能力。
复习重难点
重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正方体。
复习方法 1.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通过复习,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教
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2.复习课不仅要突出知识的综合性,更要通过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练习,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习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
到“会学”的转化。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同学们,回顾一下我
们在观察物体(三)这一单元里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先想
一想,然后与同伴交流。
指名汇报所学内容。(可以让2~3名学生汇报)
大家真了不起,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第一单元进行整理和
复习。
(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让学生先自主整理,然后交流汇报。
2.师生共同梳理。
(1)复习:根据一个面的摆放,体会摆法的多样性。
(2)复习:根据三个面的摆放,体会摆法的确定性。
3.建构网络。
谈话:请同
学们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列举、表格、网络图等)把我们复习的
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在组内进行交
流。最后每小组推荐一位整理得最好的同
学介绍自己整理的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知识结构网络。
教师总结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
【品析】
为了改变学生认为复习课就是做题的模式,通过让学生回忆学过的
.................
................
知识点,把观察物体(三)这一单元穿插起来,学生想到什么问题就
先解决什么问
....................................
题,每一个知识点紧跟着一个联系紧密的练习题,这样对知识点进行了及时巩固。
..........
..........................
让学生明白老师不是在领着他们复习,而是他
们在领着老师复习。
.............................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
br>在本单元中,同学们认为哪里比较难理解,容易出错呢?你想提醒大家什
么?(让学生充分地说)
老师再强调摆法的多样性和确定性,只有把不同方向看到
的平面图形综合考虑,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
四、自主检测,完善提高
芳芳和兰兰用5个小正方体搭
成一个立体图形,从右面看到的形状是,
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你能判断她们谁搭的对吗?
芳芳 兰兰
【品析】关注学生是否已扎实掌握观察物体(三)这一单元
中的知识点,在巩
..................................
固应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准确率和速度。
...................
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于本单元的知识,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品析】回顾总结,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
我的反思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知识梳理
1.因数和倍数:
(1)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
的因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最小的是1,一个
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
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在查找因数时要利用因数的概念从小到大一对一对地找,再按从小到大
的顺序依次写出。
(4)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
们所说的数指的
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2.2、5的倍数的特征:
(1)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2)个位上是
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3)个位上是0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3.3的倍数的特征:
(1)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如果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后,仍然判断不出是不是3的倍数,可以把相
加后所得的数各
个数位再次相加。
(3)个位上是0,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同时是2、3和5
的倍数。
(4)与2、5的倍数的特征不同,3的倍数的个位上可以是任何数字。
4.质数和合数:
(1)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个数叫作因数(或素
数)。
(2)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个数叫作合数。
(3)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质数和合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
(4)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要看这个数含有的因数的个数。
5.奇数和偶数:
(1)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大减小)
(2)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复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
区别。
2.熟练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复习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
区别。
2.使学生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复习方法
1.整理归纳法,把学过的知
识按模式予以分类、整理,以求系统连贯,便于学
生的复习与提高。
2.通过讨论,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复习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复习效果。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回忆一下,谁能简单
地说一说
在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组织学生简单回顾,有困难的可翻看课本。
简单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简单板书:
因数和倍数 2、5、3的倍数的特征
奇数和偶数
质数和合数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1.揭示课题:看来同学们对这些知识掌握得都不错,今天我们就对这些知识
来进行复习。
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的复习
2.系统整理,汇报展示。
(1)交流完善。
师:老师昨天让大家整理出了这部分
内容,现在就和你们小组的同学交流一
下,你是怎么整理的?(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整理内容与方法)
汇报交流,一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完善,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完善板书:
因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倍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
3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
2,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
奇数:自然数中,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奇数。
偶数: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偶数(0也是偶数)。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的本身两个因数,叫作质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的本身还有别的因数,叫作合数。
(2)补充完善,指导学生进一步明确:
①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区别与概
念范围: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范围是在自然数中研究;而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的概念范围是在非0整数
中
研究。
②求最大公因数和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组织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和同学的补充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展示不同的整理方法,师生共同评价。
二、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选一选。
(1)最大公因数最小的一组数是(
)。
A.2和12 B.36和2 C.16和18
(2)1是下面(
)的最大公因数。
A.3和21 B.5和48 C.21和42
(3)在下面各数中,( )是能同时被3和5整除的奇数。
A.75 B.95 C.90
(4)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 )。
A.质数
B.合数 C.奇数
(5)x是整数,2x+1是( )。
A.奇数 B.质数
C.偶数
(二)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1)一个数既是9的倍数,又是54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多少?
(2)食品店运来85个
面包,如果每2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如果每5个装
一袋,能正好装完吗?为什么?
汇报交流,教师评价。
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复习了因数与倍数。回顾这节
课的过程,先回顾知识点,
再归纳整理网络,还要把不明白的问题弄明白。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要尝
试着
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对知识的整理复习。
【品析:回顾总结,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
我的反思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知识梳理
1.长方体的认识:
(1)长方体有6个面,分别是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其中上
面和下面、前面
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分别是一对相对的面。每个长方体都有3
对相对的面,8个顶点和12条棱。
(2)把长方体放在一个平面上,从任何角度观察,我们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
面。
(
3)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作长方体的长、宽、高。一个长
方体有4条长、4条宽和4条
高,它们的长度分别相等。
(4)长方体的棱长总和=4条长+4条宽+4条宽=(长+宽+高)×4。
2.正方体的认识:
(1)一个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2)正方体有12条棱,8个顶点。
(3)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相对的棱互相平行。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1)长方体每个面面积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
在长方体中,相对的面面积相等,上
、下两个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前、后两
个面的面积等于长乘高;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等于宽乘高。
(2)正方体每个面的边长与正方体的棱长的关系:
正方体展开图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
面的边长就是正方体的棱长,每个
面的面积都相等,每个面的面积都等于正方体的棱长乘棱长。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长方体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用字母表示
为:S=2ab+2ah+2bh。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用字母表示
为:S=(ab+ah+bh)×2。
(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用字母表示为:S=6a
2
。
5.体积和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6.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为: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为: V= a×a×a= a
3
。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表示为:V=Sh。
7.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m
3
和dm
3
、dm
3
和cm
3
是相邻的体积单位,进率是1000,即1 m
3
=1000 dm
3
,1
dm
3
=1000 cm
3
。
8.容积和容积单位:
(1)容积的含义: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作它们的容积。
(2)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3)容积的计算方法:规则容器的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
算方法相同。但
要从里面测量计算所需的数据。
(4)容积和体积的联系:容积的大小是通过
所容纳的物体的体积显示出来的,
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相同。
(5)容积和体积的区别:意
义不同,测量方法不同,有容积的物体一定有体积,
但有体积的物体不一定有容积。
9.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求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可以用排水法。利用有刻度的量杯记录下
放入不
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前、后水位的刻度,上升部分的水的体积就是形状不规则的物
体的体积
。
复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
、立方分米、立
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 m
3
、1
dm
3
、1 cm
3
以及1 L、
1 mL的实际意义。
3.正确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复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复习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阅
读、回忆等形式再现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创造性整理;
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交流展现整理成果,教师
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系统的再建
构,进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形,导入复习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整理和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并用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根据本章你所学的知识,说说由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能你能想到哪些内
容?
学生的答案会有很多,让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出示知识网络图)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按照教材编写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作如下梳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长方体的特征 2.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2.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2.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体积单位和进率。
1.常用的体积单位
2.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容积和容积单位以及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
1.容积的含义和单位
2.容积的计算方法
3.容积和体积的联系和区别
4.排水法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汇报长方体特征的相关知识,其他同学补充完成这部分的知识整理。
形体
面
相同点
棱 顶
点
长方
体
6
个
12
条
8
个
是长方形,
有时相对
的两
的面积相
等
长度相
等
特殊的长方
体
6个面都 相对的两
个面
相对的
棱的
正方体是一
种
面的形状
不同点
面的面积 棱长
联系
个面是正
方形
正方
体
6个面都
是
正方形
6个面面
积都
相等
12条棱
都
相等
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常用单位)整理的汇报。
S
长方体
=2ab+2ah+2bh=2(ab+ah+bh)
S
正方体
=6a
2
常用单位:m
2
、dm
2
、cm
2
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常用单位)整理的汇报。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V
长方体
=abh
V
正方体
=a
3
V=Sh
常用单位:m
3
、dm
3
、cm
3
。
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积(常用单位)整理的汇报。
容积:油箱、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V
长方体
=abh
V
正方体
=a
3
V=Sh
常用单位:L、mL。
1L=1000 mL。
四、自主检测,完善提升。
师:你们还有问题吗?提出来大家帮你
解决。如果没有问题,老师就要来考考
你们了。做好准备了吗?(课件出示)
1.鱼缸:棱是用角钢做的,四周是用玻璃做的,底面是用铁板做的。
长:6 dm
宽:3 dm 高:4 dm 水深:3 dm
(1)做这个鱼缸要用多少分米的角钢?
(2)做这个鱼缸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
(3)做这个鱼缸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
(4)这个鱼缸占多少空间?
(5)这个鱼缸装了多少升水?
2.自己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
3.小组内选一个代表上台汇报。
棱长和:(6+3+4)×4=52(dm)
底面积:6×3=18(dm
2
)
侧面积:(6×4+3×4)×2=72(dm
2
)
体积:6×3×4=72(dm
3
)
水的体积:6×3×4=54(dm
3
)
总结提升
我们今天重新复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老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复习了长
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回顾这
节课的过程和知识点,再归纳整理网络,把不明白的问题弄明白。在以
后的学习
中,同学们要试着运用这些方法对知识进行的整理复习。
我的反思
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知识梳理
1.分数的意义
(1)分数单位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作分数
单位。
(2)分数单位的个数: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
子是几,它就有几个这
样的分数单位。
2.分数与除法
(1)两个数相除,可以用分数表示商,即a÷b= (b
不为0)。反过来说,
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
相当于除号,分数值相当于商。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一个数÷另一
个数
=,即比较量÷标准量=,得到的商表示的是两个数的
关系,没有单位名称。
3.真分数与假分数
(1)真分数的意义: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的特征:真分数小
于1。
(2)假分数的意义: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
的特征:假分数大于或
等于1。
4.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用分子除以分母。当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能化成
整数,商就是这个整数;当
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能化成带分数,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
部分
的分子,分母不变。
5.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6.最大公因数及其应用
(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作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作最大公
因数。
(2)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互为质数。
(3)判断两个数是不是互为质数,就看它们是不是
只有唯一的公因数1。特殊
判断方法:1和任意大于1的自然数互为质数;2和任何奇数都互为质数;相
邻的两
个自然数互为质数;相邻的两个奇数互为质数;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为质数。
(4)求最大公因数的的方法:
①列举法 ②短除法 ③画图法
7.约分
(1)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作约分。
(2)约分的基本方法:①逐步约分法;②一次约分法。
8.最小公倍数及其应用
(1)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因此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
只有最小公倍数,没有最
大公倍数。
(2)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①列举法;②筛选法;③分解质因数法;④
短除法。
(3)当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或互为质数,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①列举法:分别写出两个数各自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②筛选法:先写出
两个数中较大的数的倍数,然后从较大的倍数中按从小到
大的顺序圈出小数的倍数,第一个圈出的倍数就
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9.通分
(1)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这个相同的分母叫作
它们的公分母,最小
的一个叫作最小公分母。
(2)把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作通分。
(3)通分的方法:化成同分母分数;化成同分子分数。
10.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有限小数可以直接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
数,原来是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点去掉作
分子,
能约分的应化成最简分数。
(2)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分母是整十、整百……的分数
化成小数可以直接去
掉分母,看分母1后面有几个0,就在分子中从最后一位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
br>点;分母不是整十、整百……的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如果不
做特殊要求,
一般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3)一个最简分数,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和5,这个分数就
能化成有限小数;
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还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复习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
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
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最大公因
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复习重难点
重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理解真
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能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难点:
1.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能根据分数的意义和分
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解答求一
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学生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学会真分数、假分数及带分数
的互化;掌握分数
的基本性质,能根据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复习方法
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回忆等形式再现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创造性整理;
然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交流展现整理成果,教师借机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系统
的
再建构,进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复习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里都学习了哪些内
容?先想一想,然后与同
伴交流。
指名汇报所学内容。(可以让2~3名学生汇报)
大家真了不起,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第四单元进行整理和
复习。(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让学生先自主整理,然后交流汇报。
2.师生共同梳理
(1)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让学生说一说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师出示课件知识系统图)
(2)复习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师:假分数和带分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什么?(让
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之
间的性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复习最大公因数。
师: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最大公因数的知识?
师:互为质数是什么意思?如果判断,有哪些特殊的判断方法?如何求两个数
的最大公因数。
(4)复习最小公倍数。
师: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是什么?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有哪些?
(5)复习约分。
要求学生说一说约分的方法。
(6)复习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师:谁能来说一说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品析】在学生汇报时,教师同时用简练的文字将
学生的叙述罗列出来,以便
..................................
后续让学生进行整理。
..........
3.建构网络
请同学们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列举、表格、网络图等)把我们复习的内容进
行
简单的整理,并在组内进行交流。最后每小组推荐一位整理的最好的同学介绍
自己整理的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知识结构网络。
教师总结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
【品析】为了改变学生认为复习课就是做题的模式,通过让学生回忆所学过
.............
....................
的知识点,把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穿插起来,学生想
到什么问题就先解决
...................................什么问题,每复习一个知识点紧跟着一个联系紧密的练习题,这样对知识点进行
.........
..........................
了及时巩固。让学生明白老师不是在领着他们
复习,而是他们在领着老师在复习。
..............................
......
我认为这样会比做题、讲题这种形式好一点。
....................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在本单元中,
同学们认为哪里比较难理解,容易出错呢?你想提醒大家什
么?(让学生充分地说)老师再强调分数的意
义和性质。
四、 自主检测,完善提高
1.填空。
(1)12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2)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3)一项工程必须在20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全部工程的( );9天完成这
项工程的(
);11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
(4)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80,最大公因数是30,其中一个数是90,另一个
数是(
)。
(5)一个最简分数,如果能化成有限小数,它的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 )。
(6)a和b互为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2.判断题。
(1)把一个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个苹果的
(2)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 ( )
(3)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 )
。 (
)
。 ( )
(4)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数。
(5)在这个分数中,a可以是任意一个整数。( )
3.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米表示的意义是把( )平均分成7份,表示其中的4份。
A.4米
B.1米 C.单位“1”
(2)一个分数,分子不变,分母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分数值( )。
A.不变
B.扩大到原来的4倍 C.缩小到原来的
(3)甲每小时做7个零件,乙每小时做8个零件,做一个零件( )。
A.甲用的时间多
B.乙用的时间多 C.两人用的时间同样多
(4)把一个分数约分,用分子和分母的(
)去约,比较简便。
A.公因数 B.最小公倍数 C.最大公因数
(5)12是36和24的( )。
A.最小公倍数 B.最大公因数 C.公倍数 【品析:关注学生是否已扎实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中的知识点,
...........
......................
在巩固应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准确率和速度。】
......................
【参考答案】
1.(1)3 36
(2)12 72 (3)
(6)1 ab
2.(1)× (2)√ (3)√ (4)×
(5)×
3.(1)B (2)C (3)A (4)C (5)B
总结提升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
(4)60 (5)2.5
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品析: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整理学习思路,形成基本的
............
......................
知识网络。】
......
我的反思
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
知识梳理
1.旋转的含义: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这种运动现象称为旋转。
2.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物体旋转时所绕的点(或轴);
(2)旋转方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
(3)旋转的角度:对应线段的夹角或对应顶点与旋转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的
夹角的度数。
3.图形旋转的特征: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不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变
化。
4.图形旋转的性质:图形绕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
都旋转相同的角度,对应
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对应角都分别相
等。
5.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旋转90°的方法:
(1)找出原图形的几个关键点所在的线段,
根据旋转方向,在线段的某一侧借
助三角尺作垂线。
(2)从旋转点开始,在所作的垂线上量出与原线段相等的长度。
(3)顺次连接所画出的对应点,就可以得到旋转后的图形。
复习目标
1.进一步
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
单图形旋转90°。
2.能够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
观念。
复习重难点
重点: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复习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
流,从数学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
案和策略。查漏补缺,及时捕捉和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及时加以
分析、引导,激发
学生的辩论欲望,从而让学生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对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
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
复习过程
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
师:我们前几天一起探究学习了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为了巩固这
部分知识,今天我们上一节
“图形的运动(三)”的复习课。(板书课题:“图形的
运动(三)”的整理和复习)
师:我们这一单元主要研究了什么内容?(图形的平移、旋转)
让学生分组整理第五单元的知识,总结归纳图形旋转的有关知识,小组内
交流,并制作知识结构图。
汇报:展示学生所写的内容,及时补充说明,教师板书。
二、典型例题,沟通联系
如下图,左图的三角形ABC是由三角形EBD怎样旋转得到的?右图的三角形
ABC是由三角形DBE
怎样旋转得到的?
学生小组讨论,是怎样旋转得到的?并尝试自己画图表示,小组完成后,汇报
交流,集体纠正。
总结提升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总结:本节课我们首先把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的知识进行了梳理,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练习,并且我们还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生活之中。从
中
我们不难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遇到问题时,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就会更高
效的解决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
我的反思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知识梳理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含义:和整数加法的含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
数的运算。 <
br>(2)同分母分数减法的含义:和整数减法的含义相同,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
中一个加数,求另
一个加数的运算。
(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
法计算。
(2)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相加(减),可以用分母的积作新分母,分母的和(差)
作新分子。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没
有括号的,
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计
算没有括号的异分母分数的混合运算,可以分步通分计算,也可以几个
分数一次性通分计算。
4.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1)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运算定律中同样适用;
(2)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可以在一题中同时应用;
(3)分数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方法优化:四个数连加、三个数连加、一个数连
减两个分数。
复习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
运算定律进
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复习重难点
掌握同分母(异分
母)分数加、减法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掌握运
算定律,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问题。
复习方法
1.查漏补缺,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查漏补缺,通过复习,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2.通过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让学生在复习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复习过程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你能概括地说一说分数的意
义和性质吗? <
br>过渡: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一起
来上一节有关分数的
加法和减法的复习课。
(板书课题: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课)
二、创设情境,梳理知识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预设:
1.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含义:和整数加法的含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
数的运算。 2.同分母分数减法的含义:和整数减法的含义相同,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
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
加数的运算。
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预设:
1.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计算。
2.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相加(减),可以用分母的积作新分母,分母的和(差)
作新分子。
师:谁来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预设: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
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
算括号外面的。
2.计算没有括号的异分母分数的混合运算,可以分步通分计算,也可以几个
分数一次性通分计算。
师:分数的运算定律与整数的运算定律有什么联系呢?
指名回答,教师再次强调:
1.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运算中同样适用。
2.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可以在同一题中同时应用。
【品析:通过学生回答来整理知识,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
....
的计算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
三、练习巩固,优化提升
1.判断题。
(1)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不同。 ( )
(2)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 ( )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 )
(4)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不适用。
2.计算下列各题。
(
)
-
-(-
+
) -+
+
+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
+
m,第二次用去
+
m。
+
4.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
(1)两次共用去多少米?
(2)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多少米?
5.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还剩
下几分之几没有看?剩下的比
已经看的多全书的几分之几?
6.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
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第三天要把剩下的修
完。第三天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
【品析:
多层次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分数的加法和减
................
..................
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于本单元的知识,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品析:回顾总结,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
我的反思
第七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知识梳理
1.单式折线统计图。
(1)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晰地
表示出数
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在实际问题中如果需要了解数量的增减变化,选用折线统计
图比较
合适。
(2)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作图步骤:一描点,二连线,三标明数据。
2.复式折线统计图。
(1)复式折线统计图:在计量过程中存在两组数据,又需要在一个统
计图中表
示这两组数据,需要两种不同的颜色(或两种不同形式)的折线来表示两组不同数
量的
变化情况的统计图。
(2)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几种数据数量的多少和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而且可以表示几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3)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但
要注明图例。
复习目标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
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地分析和预测。
复习重难点
重
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
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
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地分析和预测。
难点: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复习方法
先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回忆等形式再现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创造性整理;
然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交流
展现整理成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系统的
再建构,进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有关折线统计图的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这节课我们就来上
一节有关这部分知识的整理与复
习。(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
打开数学书看第七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概括地说一说本单元的知识)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师:小组合
作,结合教材和平时的笔记,整理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并把
整理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学生分组进行整理。
(师参与其中,选出典型的整理方案以备全班交流使用)
汇报整理结果。
指几名整理的比较典型的同学汇报,教师点拔,重点要求学生说清自己
整理的结果和整理的方法。
学生可汇报多种不同的整理方法,如:大括号式、表格式、树形式或其他
形式,教师对不同
的整理方法及时给予评价与肯定。
优化再建、完善知识网络。
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刚才几位同学的汇报来完善自己的整理。
(教师引导学生补充完善自己的整理结果,同时,教师完善板书)
【品析: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结构,掌握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
........
.........................
三、强化重点,拓展深化
师:经过同
学们的共同整理,这一单元的知识就变得更加清晰,更有条理了,
在本单元中,你们认为还有哪些地方比
较难,还容易出错呢?
(组织同学交流,说一说,教师予以及时的点评)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练习。
1.填空。
(1)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
( )变化的情况。
(2)用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更形象具体,使人印象深刻。我们学过的统
计图有(
)、( )。
(3)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是:
①整理数据。
②画出纵轴和( ),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 )。
③根据(
)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 )顺次连接起来。
④写出统计图的名称和制图(
),并标出图例。
2.下面是利民商场2016年11月销售空调数量的变化情况统计图。
(1)利民商场销售空调数量最多的是( )月,最少的是( )月。
(2)该商场空调的月销售量在100台及以上的有( )个月。
(3)该商场空调的月销售量在70台以下的有( )个月。
(4)该商场在(
)月到( )月间,空调的销售量增加得最快,在( )月
到(
)月间,空调的销售量减少得最快。
(5)从全年空调的销售情况看,销售量有( )次增长。 <
br>【品析:通过练习,巩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画法;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折线
.........
.........................
统计图的有关知识,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
总结提升
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哪
些地方是最容易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
我的反思
第八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
知识梳理
找次品的方法:
在找次品时,把物品分成3份,尽量平均,可以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最少。
复习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
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
效性。
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
中的简单
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难点
重点: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
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难点: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
性及运用优化的方
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复习方法
师生通过讨论交流,构建相关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在熟悉
的知识背景中对
整章的知识进行回顾,进行整体的归纳整理,教给学生一种有序思考的思维,使学
生在一个系统的环境中将本单元的知识点用通俗易懂的语句加以概括,为在生活
中的应用和进一步学习
奠定基础。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我们前几天已经学完了“数学
广角——找次品”的知识。为了巩固这部
分知识,今天我们上一节找次品的复习课。(板书课题:找次品
的整理和复习)
二、回忆梳理,构建网络
师:我们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让学生分组参照课本,对第八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小组内交流。
汇报:展示学生所写的,及时补充说明,教师板书。
【品析:学生完整经历复习回顾的过程,加深对“找次品”知识的理解。】
........
.........................
三、典型例题,沟通联系
1.有8个零件,其中一个轻一点,把这些零件放在天平上称几次,能找出
轻的零件?
2
.有5袋盐,其中4袋每袋500克,另一袋不是500克,但不知道比500
克重还是轻。你如何用天
平称出来?请写出过程。
3.妈妈买了500克毛线(10卷),其中有一卷不足50克,如果用天
平称,至
少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出那卷次品?
【品析: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情况,
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比较,
................................
...
在实践中领会,在练习中感悟到找次品的优化方法。】
........................
总结提升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
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这节
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总结:本节课
我们首先把第八单元找次品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我
们进行了练习,还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生
活之中。
【品析:回顾总结,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
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