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统 计(1课时)

巡山小妖精
614次浏览
2020年09月11日 07:1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幸福格言-小学作文教案


3 统 计
课时目标导航

复习内容
折线统计图。(教材 第117页“总复习”第4题以及教材第120~121页“练习二十八”
第17、18题)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产生的意义,了解其特点并能 正确
地绘制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2.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分析和合理的推测,正确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
会分析发展趋势,通过分析能进行简单预测。
复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回顾】折线统计图
1.折线统计图的意义。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
结起来的 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用多条不同的折线表示多组不同数据的统计图叫做复式折
线统计图。
2.绘制折线统计图。
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先根据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结各 点,并在各点的
旁边标出数量的多少。
3.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复式折线统计 图既可以看出每组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还能对每组数据的差异进行分析、
比较,并通过所获得的信息对 事物的发展进行推测。
4.练习巩固。(出示教材117页第4题)
2004~2012年某大学理工科在河北省招生分数线统计图



某家电商场A、B两种品牌彩电2010年月销售统计图

(1)观察这两个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数据,说一说折线统计图适合表示数据的什么情况。
(2)说一说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应该注意什么。
(3)如果你是高考生或者商场经理,你 能从统计图中得到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对你有什么
帮助?
二、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20~121页“练习二十八”第17、18题。
第17题:(1)2000年学龄儿童最多,2010年学龄儿童最少。
(2)2002年没上学的学龄儿童最多,2010年最少。
(3)答案不唯一。如:2000~2010年学龄儿童的人数随年份的增加而减少。
1922324
第18题:(1)400÷800= 900÷2000= 1600÷4000= 2324÷4593=
22054593
2831
2831÷5612= 答:每年年人均食品支出各占年人均支出的、、、、。 (2)
561222

因为=0 .5,=0.45,=0.4,≈0.506,≈0.504。因为0.4<0.45<0.5<0.504<0 .506,
22
29128312324
所以<<<<。
52
发 现:1990~2000年,每年年人均食品支出占年人均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小,呈逐年下降
趋势。而2 000年以后,每年年人均食品支出占年人均支出的比重略有回升,约占0.5。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统 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绘制方法:确定纵轴和横轴分别表示什么—确定单位—描点—标数据—连线—图例。
复式折线 图的优点:既可以看出每组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还能对每组数据的差异进行
分析、比较,并通过所获得 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进行推测。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应用实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 的激情,让他们展开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
计图、分析统计结果,从中了解多种信息,并提出各种问 题,巩固、整理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这样的设计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 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
学”的新理念。同时激发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让学生通过练 习、复习,巩固所学到的知识,真正理解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在这一
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们的观察能 力,又让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 引导者。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统计故事——《红楼梦》作者考证
众所周知,《红楼梦》一书共120回,自从胡适著《红楼梦考证》以来,一般都认为前
80回为曹雪芹 所写,后40回为高鹗所续。然而长期以来这种看法一直饱受争议。能否从统
计上作出论证呢?从198 5年开始,复旦大学的李贤平教授带领他的学生做了这项很有意义的
工作,他们创造性的想法是将120 回看成120个样本,然后确定与情节无关的虚词出现的次
数作为变量,巧妙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看 看哪些回目出自同一人的手笔。
一般认为,每个人使用某些词的习惯是特有的。于是李教授用每个回目 中47个虚词(之,
其,或,呀,吗,咧,罢,可,便,就……)出现的次数,作为《红楼梦》各个回目 的数字标
志。之所以要抛开情节,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同一情节大家描述的都差不多,但由于个人写作特点和习惯的不同,所用的虚词是不一样的。利用多元分析中的聚类分析法进行聚类,
果然将1 20回分成两类,即前80回为一类,后40回为一类,很形象地证实了不是出自同一
人的手笔。


之后又进一步分析前80回是否为曹雪芹所写?这时又找了一本曹雪芹的其他著作,做了类似计算,结果证实了用词手法完全相同,断定前80回为曹雪芹一人手笔,是他根据《石头
记》写 成,中间插入《风月宝鉴》,还有一些别的增加成分。而后40回是否为高鹗写的呢?
论证结果推翻了后 40回是高鹗一个人所写,而是曹雪芹亲友将其草稿整理而成,宝黛故事为
一人所写,贾府衰败情景当为 另一人所写等等。这个论证在红学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李教
授他们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支持了红学界的 观点,使红学界大为赞叹。

安东尼语录-河北国税


深圳58同城招聘-乌鲁木齐兵团二中


浙江财政-总代理


繁星点点-手抄报资料


生辰石-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安徽招生考试网-移动交费


kouyu100-深圳大运会口号


关于祖国的诗歌-吃水不忘挖井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