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教教案

绝世美人儿
736次浏览
2020年09月11日 07:2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红领巾手抄报-青岛会计信息网


应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五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
2017年2月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三)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 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
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
形。
3 .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
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 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
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
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 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
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 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
才能真正经 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
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 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
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 真正地,实实在在
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
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
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 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为2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1)1课时
第2课时观察物体(2)1课时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三)
第一课时 观察物体(三)例1 例2
学习内容:
观察物体(三)例1 例2(教材第2.3.4页以及相应练习)
学习目标:
1 、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根据三
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 ,结果只有一种。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3、通过拼摆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辨认物体的形状。
能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积木图片)同学们,大家喜欢 搭积木吗?你们看,只要我们发挥
自己的想象力,就能用积木搭出各种各样的图形。今天我们也一起来搭 一搭。
( 板书:观察物体(三) )
二、出示学习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
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 同的。根据三
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3、通过拼摆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自学,对自己有没有信心!
三、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2 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将例题补充完整。
出示例1:按要求摆一摆。
解决问题(1):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
的图形。
(1) 学生动手拼摆,并与同伴交流摆法。

(2) 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三种摆法:
解决问题(2)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 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
不变,你可以怎样摆?
(1)学生动手拼摆,在小组中交流摆法。
(2)指名汇报演示,学生可能会提供多种摆法,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四、先学
(一)看一看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不宜辅导学生),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做一做(找学生板演,其余写在练习本上,老师巡视,及时发现错例
并请同学板书黑板)
1、学生独立完成第2页例1。请两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
本上。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页例2。请四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
本上。
要求:1、认真观察,正确书写。
2、写完的同学认真检查。
2、教学例2。
出示例2:你能摆出兰兰所观察的图形吗?
(1) 动手操作,让学生根据例题提供的从正面 看、左面看、上面看的图形摆出
相应的立体图形,与同桌交流摆法。


(2)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呈现多种图形。
(3) 提问:通过刚才的拼摆你有发现了什么?
(4)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一旦确定了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的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也就确定了,也就是说本题只有一种摆法。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
时指导。
五、后教
(一)更正
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这些题,发现问题的同
学请举手。(由差- 中-好学生依次更正黑板上的题)提示:更正时用红色粉笔,
哪道题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 擦去原来的。
(二)议一议
1、提问:通过拼摆,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交流,引 导学生体会到:虽然摆法各不相同,但只能添加到前面或后面,
不能添加到上、下、左、右面。
2、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组长监督,有错的更正。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
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 堂作业做得好。
七、当堂训练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题。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第2题: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组织交流摆 法。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第(1)
题中有多种不同的摆法,第(2)题是不能确定5个小正方体怎么 样摆的。
八、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有多种摆法。
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只有一种摆法。


当想象不出来时,用小正方体摆就变得简单了。
九、教后反思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三)
第二课时 观察物体(三)例1 例2练习课
学习内容:
观察物体(三)练习课(教材第2.3.4页以及相应练习)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通过练习巩固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学习重点、难点:
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辨认物体的形状。
能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复习铺垫: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的一些知识,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
的地方?
2.在从一个和多个方向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练习“观察物体(三)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
1、通过练习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通过练习巩固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自学,对自己有没有信心!
三、基础练习


1、第3、4题学生自己独立练习,再交流。
对于第4题第(2)小题,学生 完成练习后,教师请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 状的。
2、第5题:可以让学生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3、第6题:让学生根据从一 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
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 的形状,就确定是什
么立体图形。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
体图 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
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 形。
4、第7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根据题意摆一摆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
学生独立思考 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讨论。
要求:
1、认真观察,正确书写。
2、写完的同学认真检查。
四、提高练习:
1、同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是不是相同的呢?从不同方向看呢?
2、小华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3、用小正方体拼一个立体图形,使得从左面看和从上 面看如下图,至少需要
几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几个小正方体。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指名回答,一起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的重点:
通过三个面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只有一种可能。
2.当想象不出来的时候,用小正方体摆就变得简单了。
3、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组长监督,有错的更正。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
比谁的课堂作业做得好。
七、当堂训练 巩固上面习题
八、教后反思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右边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2.用一些棱长为1 cm的小正方体搭建成一个几何体,从两个角度观
察所得的图形如下,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是( )cm3。


3.如图,再添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小明就把图1小丽搭的积
木变成了图2六种不同的形状。

(1)从左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 )号和( )号的形状和小丽搭
的是相同的;
(2)从正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形状相同的是( )号和( )号,
或者是( )号和( )号。
4.一个用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下面是它 的两个不同方向看到的
形状,要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少需要摆( )块,最多能摆( )块,
共有( )种摆法。



5.小刚搭建了一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都是如图的
形状,请问:他一定是用( )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二、选择
1.一堆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分别如
图,那么至少有( )块同样的正方体。

A.5 B.6 C.7 D.8
2.由10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B.从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

C.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D.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面积一样大




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1、因数和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
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质数和奇数的区别
课时安排
因数和倍数…………………..2课时
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
质数和合数……………………2课时


第 一 课 时 因数和倍数
教学内容
因数和倍数。教材第5—7页的内容。例1和例2. 例3
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不同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对新朋友《因数和倍数》。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请看: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不同方法。
(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这个目标能当堂达到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 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5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
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
认真看课本P5-6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及“注意”
部分,完 成下面问题:
1、什么叫因数和倍数?举例说明。
2、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因数和倍数各有什么特点?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 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 做一做:
过渡 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
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 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5页做一做和6页习题。
要求:
1、认真审题 细心做题
2、坐姿端正 仔细检查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 br>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
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你们积极思考真是好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 哪种结果
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30的因数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的因数是几?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
本身)。
追问3:认为5的倍数写对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4: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几?有最大倍数吗?
小结: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
数。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拓展练习:
过渡:下面咱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下面习题,比谁发言最积极。
找出18的因数和倍数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
举手
必做题:练习二1、2、3题
选做题:第4题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时 因数与倍数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因数与倍数的练习课,教材7——8页练习二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和特征。
2、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在“因数和倍数”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导入: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练习来巩固一下这些知识。[板书课题]
二、练习巩固
1、填空
(1)如果A×B=C(A、B、C都是整数),那么A和B都是C的( ),C是A和
B的( )。
(2)16的因数有( ),16是( )的倍数。
提醒学生注意审题,第二问其实还是求16的因数。
(3)30以内4的倍数有( )。
(4)已知A=2X3X5,那么A的所有因数有( )。
2、练习二第2题。
比赛找因数,看谁找得又完整又快。
观察这两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1、2、3、4、6 、12既是36的因数,也是
60的因数)
3、练习二第3题。
比赛看谁找得快,汇报结果。


观察这两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72和14既是8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
4、判断。
(1)一个数越大,它的因数就越多。
(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相同。()
(3)1是所有整数的因数。()
5、练习三第6题。
同桌合作,你说我猜,自由活动,教师巡视活动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2、5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9、1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 2 、 5 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2 、5 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 语:同学们,你们能很快的找出2、5的倍数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
5的倍数特征》。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1、掌握 2 、 5 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 p>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7到18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
到目标。 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P9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
1、识记奇数和偶数的意义。
2、思考:2和5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 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 做一做:
过渡 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
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 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9页的“做一做”和11页的习题。
要求:
1、认真审题 细心做题
2、坐姿端正 仔细检查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 br>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
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你们都是好样的,每个人都争先恐后的发言很好!下面,我们 一起来讨
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偶数找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最小的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偶数?
小结: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最小的偶数是0,
没有最大偶数 。
追问3:认为奇数找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4:最小的奇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奇数?
小结:在自然数中,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最小的奇数是1,没有最大的
奇数。


追问5:认为2的倍数找对的请举手?认为5的倍数找对的请举手?它的特征是
什么?
小结:个位上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追问6:认为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找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小结: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拓展练习:
一个四位数是372()
(1)要使它是2的倍数,这个数可以是:( )
(2)要使它是5的倍数,这个数可以是:( )
(3)使它是既含有因数2.又含有因数5的数:( )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
举手。
必做题:练习三:1、2题
选做题:《学习巩固》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教学反思


第 四 课 时 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10页的内容,练习三相应习题。
教学目标
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地判断出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重点
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 :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了2、5倍数的特征,那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3 的倍数的特征》。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掌握3的倍 数的特征,能熟练地判
断出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 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0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帮助咱们自学。
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 师读)。
自学指导:认真看10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思考:
1、3的倍数的个位上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呢?
2、识记3的倍数的特征。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 :(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
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 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第10页“做一做”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 br>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
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你们检查的真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 果是对的,
看谁回答的最精彩。
追问1:认为3的倍数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小结:一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追问2:认为第2题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小结: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120)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拓展练习:
在下面的( )里填上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
18()2 ( )174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
举手
必做题:练习三:3、4、5、题
选做题:练习三:6、7、8题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第 五 课 时 2、5、3的倍数的练习
教学内容
2、5、3的倍数的练习。教材第12、13页的练习3第7-12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3的倍
数。
2、会运用2、5、3的倍数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
能力。
教学重点
会正确判断出2、5、3的倍数。
教学难点
会运用2、5、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导语: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2、5、3的倍数和特征。


1、2的倍数 有什么特征?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偶
数?什么叫奇数?
2.下列各数中,哪些数有因数3?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3.在3的倍数中,哪些是9的倍数?
二、概念辨析
1.凡是偶数都是2的倍数。( )
2.没有因数2的自然数一定是奇数。( )
3.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
4.个位是0的自然数一定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
5.个位是3、6、9的数一定含有因数3。( )
6.30.6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所以这个数是3的倍数。(
7. 第9题。
让学生独立判断,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三、指导练习
1.第5题。
2、第6题。
3.第7题。
学生独立解答,再全班交流。
4.第8题。
5.第11题。
6.第10题。全班汇报,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教学反思


第 六 课 时 质数和合数
教学内容
质数和合数,教材第14、15页的内容,以及练习四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了解1的特殊性。


2、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找出100以内的质数,熟记20以内的质数。
教学重点
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再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它们是《质数和合数》。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1、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了解
1的特殊性。
2、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找出100以内的质数,熟记20以内的质数。
(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 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4到15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
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 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14---- 15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黄底色布部分的
内容:
1.识记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及1的特殊性。
2.圈出100以内的质数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 :(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
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 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23 页“做一做”及例1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 br>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
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看某某同学更改的多认真呀!下面,我们一起 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
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质数找对的请举手?合数呢?为什么?
小结:
(1)一个数,如果只 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最小的质数是2,没有最大的质数。
(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
合数是4没有最大的合数 。
(3)强调: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追问2:100以内的质数有哪些?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巩固练习:
练习四:1题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
举手
必做题:练习四:2、3题
选做题:练习四:5题
板书设计
质数与合数
(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最小的质数是2 ,没有最大的质数。
(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 br>合数是4没有最大的合数。
(3)强调: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课题:质数和合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四(16、17页的习题。)
学习目标:
1、巩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找出100以内的质数,熟记20以内的
质数
重、难点: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己的努力。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
学生在书独立完成16、17页的4、6题,让学生订正。
四、练一练
1、要求: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字体写的最端正。
2、拿出练习册,完成练习四的习题。
3、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五、议一议
1、对改 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交换习题,学生对改。
2、讨论。同桌互相交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3、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样做,
为什么?
4、让学生更正错题。
六、作业 练习四7题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在4、9、36这三个数中:( )是( )和( )的倍数,( )和( )是( )
的因数;36的因数一共有()个,它的倍数有( )个。
2.圈出5的倍数:
15 24 35 40 53 78 92 100 54 45 88 60
在以上圈出的数中,奇数有( ),偶数有( )。
3.从0、4、5、8、9中选取三个数字组成三位数:
(1)在能被2整除的数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2)在能被3整除的数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3)在能被5整除的数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4.将2、10、13、22、39、64、57、61、1、73、111按要求填入下面的圈内。

5.用“偶数”和“奇数”填空:
偶数+( )=偶数 偶数×偶数=( )
( )+奇数=奇数 奇数×奇数=( )
奇数+( )=偶数 奇数×( )=偶数


二、选择
1.如果(都是不等于0的自然数),那么( )。
A.是的倍数 B.和都是的倍数 C.和都是的因数 D.是
的因数
2.在四位数21□0的方框里填入一个数字,使它能同时被2、3、5整除,最多
有( )种填法。
A.2 B.3 C.4 D.5
3.下列各数或表示数的式子(为整数):
数的共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4.按因数的个数分,非零自然数可以分为( )。
A.质数和合数 B.奇数和偶数
C.奇数、偶数和1 D.质数、合数和1
5.古希腊数学家认为:如果一个数恰好等于它的所有约数(本身除外)相加的< br>和,那么这个数就是“完全数”。例如:6有四个约数1、2、3、6,除本身6以
外,还有1、 2、3三个约数,6=1+2+3,恰好是所有约数之和,所以6就是“完
全数”。下面数中是“完全数 ”的是( )。
A.12 B.15 C.28 D.36
三、解答
1.有三张卡片,在它们上面各写有一个数字2、3、7,从中至少取出一张组成
一个数,在组成的所 有数中,有几个是质数?请将它们写出来。
,4,,,0。是偶


2.菲菲家的 电话号码是一个八位数,记为:ABCDEFGH。已知:A是最小的质数,
B是最小的合数,C既不是 质数也不是合数,D是比最小的质数小2的数,E是
10以内最大的合数,F只有因数1和5,G是8的 最大因数,H是6的最小倍数。

3.小丽写了这样的一个算式让小军判断结果是奇数还是偶 数:1+2+3+……+993,
小军根据所学知识很快就作出了正确的判断,那么,你认为结果应是奇 数还是偶
数呢?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4.如图是一张百数表,它能 帮助我们学习很多关于“因数和倍数”的数学知识。
请你用“”划出所有3的倍数,用“○”圈出所有9 的倍数。从你圈出的数中,
你能归纳出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吗?

5.体育课上,30名学生站成一行,按老师口令从左到右报数:1,2,3,4,…,
30。
(1)老师先让所报的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去跑步,参加跑步的有多少人?


( 2)余下学生中所报的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进行跳绳训练,参加跳绳的有多少
人?

(3)两批同学离开后,再让余下同学中所报的数是5的倍数的同学去器材室拿
篮球,有几个人去拿篮球 ?
(4)现在队伍里还剩多少人?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
的体积。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 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
米、立方厘米、升 、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 m3、1 dm3、1 cm3
以及1 L、1 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表面积概念的建立,以及会根据信息求表面积。
2、体积概念的建立,以及会根据信息求体积,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及改写。
3、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直观演示法等。
课时安排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表面积………3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8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综合实践:探索图形………….. ………………….1课时




第一课时长方体认识
教学内容
长方体认识。第18——19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理解长方体各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 长、宽、高之间的关系,并会根据
需要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长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体是什么图形吗?生: 长方体,那咱们这
节课就一起学习《长方体的认识》。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 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找出长方体各面的长
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 开书翻到第18到19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
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师读。
认真看书18页—19页,看图看文字并填空,
1.看例1,重点填写表格中的内容。
2.看例2,思考: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种?
(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3.识记: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 做一做:
过渡 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
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 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19页做一做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
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 上同学做的,如
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
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某某同学的进步真大,敢写出自 己的答案很好,继续努力
呀!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
最积极。
(2)追问1:认为这两个同学做对的请举手?
(3)抽一名学生说说例1中表格里填写的内容。
总结1: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 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
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 棱长度
相等;有8个顶点。
总结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拓展练习:
判断:
(1)、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立体图形一定是长方体。( )
(2)、一个棱长和是60厘米的长方体,长、宽、高的和是15厘米。( )
(3)、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的面积相等。( )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
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五:1——3题
选做题:练习五:5——7题
板书设计

总结1: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
面是正方形)围成的 立体图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
相等;有8个顶点。
总结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正方体的认识。教材第20页,练习五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形成正方体的概念。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并会根据需要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体是什么图形吗?生:正方体,那咱们这
节课就一起学习《正方体的 认识》。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学习掌握正 方体的特
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30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 br>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师读。
认真看书30页,看图看文字并填空,
思考: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 做一做:
过渡 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
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 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20页做一做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
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 上同学做的,如
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
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某某同学的进步真大,敢写出自 己的答案很好,继续努力
呀!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
最积极。
(2)追问1:认为这两个同学做对的请举手?
(3)抽一名学生说说所填写的内容。


总结:
正方体
面:6个正方形,每个面面积都相等。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 br>(4)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提示学生可以从面、棱 、顶点等方面进行思考。
总结: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5)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 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
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正方体的棱长和
根据正方体棱长的特点,怎样求正方体的棱长和?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
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六:3、5题
选做题:练习五:1、2、4、6题
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特征:
面:6个正方形,每个面面积都相等。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表面积P23-24页的内容及例1
教学目标
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
确地进行计算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教学重点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1、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 。
2、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会计算出这些长方体的表面积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
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 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
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 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23到24页,我们请自 学指导来引领我
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师读。
认真看课本33—34页的例1,看图看文字并填空。
1、标明正方体、长方体展开图中的六个面。
2、例1填写在书上。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 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 br>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
请看检测题:P23做一做,24页第1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
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 上同学做的,如
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
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你们的字体都有进步,继续加油!
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
最积极。
追问1:认为算式列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追问3: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什么?
小结: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六、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
学请举手。
P25第3——5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材第24页例2及练习六的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根据正方体的特征,推导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解决生活中有关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会计算出这些正方体的表面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
学习《正方体的表面积》 。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根据正方体的特征 ,
推导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
题,有信心实 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35页,我们请 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
目标。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24页的例2,看图看文字并填空。
例2填写在书上。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 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 br>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25页第6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
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 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
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 正,订
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你们的字体都有 进步,继续加油!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
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算式列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追问3: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什么?
小结: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
学请举手
1、 P26第8题
2、P26第9题
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表面积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课题: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六(26页的习题。)
学习目标:
1、巩固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2、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培养思维的
灵活性。


重点: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难点: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己的努力。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
学生在书独立完成26页的7题,让学生订正。
四、练一练
1、要求: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字体写的最端正。
2、拿出练习册,完成练习六的习题。
3、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五、议一议
1、对改 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交换习题,学生对改。
2、讨论。同桌互相交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3、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样做,
为什么?
4、让学生更正错题。
六、作业 练习六10——12题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科书第27——2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 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
方厘米,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能正确区别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教学重点
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建立体积概念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 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你们能算出长方体的体
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学习体积的概念,体< br>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 br>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27到28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
们达到目标。请看自 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27页至28页,边看边画出重点。
思考:1.什么叫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有多大?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 做一做:
过渡 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
部放下,师:我先让一个同学说说 他画的重点是什么?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
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28页做一做1、2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
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 上同学做的,如
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
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看某某同学写的 过程多清楚呀!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
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总结:
体积和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
学请举手
1、练习七1——4题。
2、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
它的表面积大。( )
2、摆一摆:用小正方体拼一个体积是8 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或正方体)。
(想一想你拼的物体体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摆?
小结:同一个体积数,可以摆出不同的形状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推导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材29——30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运用公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你们能推导出长
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
法》。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长方体和正方 体体积
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有信心
实现这节 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29到30页,我们 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
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师读。
认真看课本29页至30页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 做一做:
过渡 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
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 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例1。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
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 上同学做的,如
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
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某某同学的进步真大,敢写出自 己的答案很好,继续努力
呀!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
最积极。
(2)追问1:认为这两个同学做对的请举手?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
学请举手
必做:练习七:6——8题
选做:练习七: 10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
3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教材第3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 ,并灵活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公式解决
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长、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几何知识与一般应用题的综合题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 们,咱们能不能用同一个公式来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 体积公式的统一运用》。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 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
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31页,我们请自学指导 来引领我们达
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师读。
认真看课本31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红底色部分的内容。
1、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怎样求呢?
2、识记正方体、长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 做一做:
过渡 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
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 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31页做一做的1、2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
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 上同学做的,如
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
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大家肯动脑,帮助更正,很好! 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
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
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列式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认为计算结果对的请举手?
追问3: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总结: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表达式 v=sh
(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3)、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
扬。
(4)、拓展练习


由一个长方体铁块,底面积是32平方厘米,高是4厘米。 把它锻造成一个
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截面成是4厘米(锻造的过程中没有损耗),求这个长
方体的长是多少厘米?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
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七:9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高
字母表达式 : v = sh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八(33页的习题。)
学习目标:
1、巩固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2、灵活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己的努力。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
学生在书独立完成33页的11、12题,让学生订正。
四、练一练


1、要求: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字体写的最端正。
2、拿出练习册,完成练习七的习题。
3、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五、议一议
1、对改 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交换习题,学生对改。
2、讨论。同桌互相交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3、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样做,
为什么?
4、让学生更正错题。
六、作业 练习七10、13题
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
体积单位的进率.教材第34——35页例2、例3、例4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体积单位,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别基础上,学习
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能准确运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体积单位的进率。
教学难点
体积单位的进率及化聚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那么相邻< br>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认识体积单位,体积< br>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有信心实
现这节课的学习目 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34到35页,我们请自学指导 来引领我
们达到目标。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34、35例2、例3、例4 ,边看边填写重点看黄底色和粉红底
色的内容并填填空
重点完成表格。思考:
1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 做一做:
过渡 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
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 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35页做一做
36页1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
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 上同学做的,如
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
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你们能把自己不同的想法写出来 ,很好!下面,我们一起
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回答的最精彩。
追问1:认为这两个同学填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总结1:高级单位----低级单位乘进率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总结2: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单位名称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米、分米、厘米 10
面积: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00
体积: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000


(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3)、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
扬。
(4)、拓展练习
3.8立方米= ( )立方厘米
70000000立方厘米=( )立方米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
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八:2、3题
选做题:练习八: 6、9题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高级单位----低级单位乘进率
低级单位----- 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单位名称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米、分米、厘米 10
面积: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
体积: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000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时
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八(36、37页的习题。)
学习目标:
1、巩固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
2、能准确运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计算。
重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


难点:能准确运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己的努力。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
学生在书独立完成36页的4、5题,让学生订正。
四、练一练
1、要求: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字体写的最端正。
2、拿出练习册,完成练习八的习题。
3、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五、议一议
1、对改 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交换习题,学生对改。
2、讨论。同桌互相交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3、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样做,
为什么?
4、让学生更正错题。
六、作业 完成练习八7、8题。
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
容积,教材第38——39页例5、例6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容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2、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 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之间的关系。理解容积和体积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会计算物体的容积,了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重点
1、建立容积的概念,掌握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理解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


容积与体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会计算老师这个水杯能装多少水吗?这节课我们一起< br>来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请看学习目标: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
升和毫升,会计算物体的容积,理解容积和体积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有信心实现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 到第50到51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
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师读。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38-P39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红底色和黄底色部分的内
容,
1.识记容积的意义和容积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2.思考:怎样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 做一做:
过渡 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
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 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40页练习九1——2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
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 上同学做的,如
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
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你们真是好样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
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第1题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小结:
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追问3:认为算式列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4: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总结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用排水法,利用有刻度的量杯记录下放入
不规则的物体前后水位的刻度,水 面上升的那部分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3)、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
扬。
(4)、拓展练习
一个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40厘米的鱼缸中水深25厘米,放入几 条鱼
后,水面上升了3厘米。这几条金鱼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
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九:3——5题
选做题:练习九:13题
板书设计
容积和容积单位
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用排水法,利用有刻度的量杯记录下放入不规 则
的物体前后水位的刻度,水面上升的那部分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时
课题:容积和容积单位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九(41页的习题。)
学习目标:
巩固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
的关系。
重点: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之间的关系。
难点:容积与体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己的努力。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
学生在书独立完成41页的6——9题,让学生订正。
四、练一练
1、要求: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字体写的最端正。
2、拿出练习册,完成练习九的习题。
3、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五、议一议
1、对改 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交换习题,学生对改。
2、讨论。同桌互相交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3、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样做,
为什么?
4、让学生更正错题。
六、作业 完成练习九10——12题
教学反思:






第十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长方体和正方 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
式,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巩固长、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体积单位的进率
教学难点
形成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的主要内容:(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1、特征及关系:
教材42页第 1题。学生填书,教师将其归纳整理成一张表格。正方体是特
殊的长方体。(集合图);长、正方体棱长 和的计算。(说出公式)
2、表面积:
结合模型理解什么是表面积?怎样求长、正方体的表面积?(说出公式)
教材43页第1题。 教师指定其中展开图中的一个面为下面,请学生在其它
各面标明“上”、“左”、“右”、“前”、“后 ”。教材43页第2题计算并
填写表面积部分。
3、体积和容积:
体积和容积的含 义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体积单位有
哪些?容积单位有哪些?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 进率是多少?常用的长度单位
和面积单位分别有哪些?它们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又分别是多少呢?
让学生先用手势比划各种体积单位的大小,再拿出1 cm3、1 dm3、1 m3的
教具,使学生加深印象,形成表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大小由什么决定?说一说长、正 方体体积的计算。(说出
公式)教材43页第2题计算并填写体积部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怎么计算?
二、巩固练习:1、教材43页第3题。
三、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教材43页第4题。


探索图形
教学内容:探索图形(课本44页)
教学目标:
1.借助正方体涂色问题,通过实 际操作、演示、想象、联想等形式发现小正
方体涂色和位置的规律。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 ,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获得一些研究数学
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3.在解决问题的过 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激发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找出小正方体涂色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都需要许多计算才能得到,但是今天我们不去探讨这< br>个,我们今天来进行一个不需要怎么计算,但是需要发挥你们想象力的小探究,
好不好?板书课题 :探索图形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借助正方 体涂色问题,
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想象、联想等形式发现小正方体涂色和位置的规律。在探
索 规律的过程中,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获得一些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
和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感受数学的有趣,激发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精
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 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44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 引领我们达
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师读。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44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红底色部分的内容,
1. 把问题用列表的方式表示出来。
2.思考:观察44页表格,看看每类小正方体都在什么位置,能否找到什么
规律?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 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
部放下,下面老师就 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把44页表格补充完整。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
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 上同学做的,如
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
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你们真是好样的!下面,我们一 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
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用棱长1cm 的小正方体拼成棱长为2cm的大正方体后,把它们的表
面分别涂上颜色,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你觉得 这些小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追问2.看来同学们都比较聪明,这个问题难不住大家,那么如果将这个大
正方体拼得再大一点呢?课件演示: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棱长为3cm的的
大正方体后 ,把它们的表面分别涂上颜色。
(1)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课件演示需要9个小正方体)
(2)这个时候这些小正方体,都有什么特点呢?
(3)提出问题:其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板书。
追问3.如果拼成棱长为4cm、5cm、6cm的的大正方体后 ,需要多少个小正
方体?其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
(1)学生借助直观图独立思考,解决拼成棱长为4cm的大正方体的问题。
(2)分类汇报交流。
①三面涂色:当学生说出有8个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时,追问:哪8个 ?学
生说出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原来大正方体的8个顶点的位置。
②两面涂色:可能有的学生是数出来的,也可能有的学生是用2×12算出来
的。

< p>
先让用计算方法的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2×12”,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两面
涂色的小正方 体都在原来大正方体的棱的位置,体会可以从一条棱上有2个两面
涂色的,推算出12条棱上就有24个 两面涂色的。
引导比较“数”和“算”哪种更简便。
③一面涂色:着重交流明确可以由一面 有4个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推算出
6个面一共有4×6=24(个)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 还要追问4从哪来的——
棱长4,减去两个2个,得到一个边长是2的正方形。
(3)学生独立解决棱长平均分成5份的问题。
教师课件演示
3、发现并总结规律。
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大正方体的顶点的位置。因为正方体有8个顶点,
所以都有8个。 < br>二面涂色的在正方体棱上除去两端的位置,因为正方体有12条棱,所以有
(每条棱上小正方体块 数-2)×12个。
一面涂色的在正方体的每个面除去一周边一圈的位置,因为正方体有6个
面,所以有(每条棱上小正方体块数-2)的平方×6个。
没有涂色的在正方体里面除去表面一层的位 置,所以有(每条棱上小正方体
块数-2)的立方个,或用总块数-三面涂色的块数-二面涂色的块数- 一面涂色的
块数。
4、应用规律。学生数或计算,教师个别指导。
六、当堂训练(练一练)
1、课件出示。
如果请你数一数这样的几何体,你打算怎样做?
2、学生尝试用探索规律的方法解决,教师引导点拔。
3、总结得出规律。
七、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后反思: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
的互化。
教学目标:
1、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
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 两个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
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 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直观演示法等。
课时安排
分数的意义……………….2课时左右
真分数和假分数………….2课时左右
分数的基本性质…………..1课时左右
约分………………………….4课时左右
通分…………………………. 4课时左右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1、分数的意义
第1课时
课题:分数的意义 。
教学内容:课本第45 --46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学习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
2、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关系,知道一个分数含
有多少个分数单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难点:能正确
理解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同学们, 咱们学过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
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二、出示目标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
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
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45到46页,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
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45页-46页的内容,重点看46页的内容,(1)思考:
什么叫 分数?(2)理解单位“1”的含义。(3)识记分数单位的意义。(5分
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4分钟后 )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
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 。请看检测题 46页做
一做和练习十一的第1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
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 以举手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
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看同学们分数线画的多直呀!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
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回答的最棒。
追问1:认为第1题填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认为第4题填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总结: 分数的意义单位“1”与自然数的分别: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
物体,一个计量单 位.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的整体 自然1是一个数,只表示某一
个具体事物 。
(2)、评议 板书和正确率。(3)、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
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4)、拓展练习:35的分数单位是( ),最小的合数里含有( )个
这样的分数单位。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
练习十一:2、3、8题
选做题:练习十一: 5、6、7、9题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课题:分数与除法
教学内容:课本49-50的例1、例2、例3的内容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1、我们要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我们要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难点: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出示目标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
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
1、认真看课本第49-50页的例1、例2、例3,重点看分数与除法有什么
关系。 思考:分数可 以表示除法的什么?这时除法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什
么?除号相当于分数的___?除数当于分数的_ __?商呢?那么分数与除法有区别
吗?
2、a÷b= (b≠0) 想:为什么b≠0?
3、看完例3后,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可以直接用什
么法计算?
四、先学 :
1、自学
2、看一看:师监督每个学生自学。
3、检测自学效果 ( 1)、完成课本50的做一做。 ( 2)、把3张饼平均
分给5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张?(用分数表示) ( 3)、爸爸身高185厘米 ,


小花身高136厘米,小花的身高相当于爸爸身高的几分之几?(用分数表示)(4) 、
小明用45分钟走了3千米路,平均每分钟走多少千米? 每千米需要多少时间?
五、后教
1、指名学生更正 2、议一议,指出题中的错误,并说为什么。
六、小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课本练习十二的第1、3、4、8、9题。
教学反思:



2、真分数和假分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材第53 ---54页的内容及相关题
学习目标: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掌握其特征。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分数也有“真”“假”之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真分数和假
分数》。
二、揭示目标: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这个目标
能当堂达到吗?
三、自学指导:
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53到54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
标。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53页-54页,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蓝底色部分
的内容。
1、理解并识记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2、思考:真分数和假分数与1的关系?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 、做一做:
(4 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
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 学效果。请看检测题54页做一做 1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
课。
五、后教:
1、更正: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
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
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 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大家肯动脑,帮助更正,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 论,看看到底
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真分数找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认为假分数找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3:认为直线上的点找对的请举手?
追问4:表示真分数的点和假分数的点,分别在直线的哪一段上?
总结: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3)、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
扬。
(4)、拓展练习
当a=( )时。a11是真分数
当a=( )时。a11是假分数
六、全课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练习十三:1、2题3 、5题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教学内容:带分数
教材第54页的内容及相关题
学习目标:
1、认识带分数,并会读写。
2、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当把一个整数和一个分数合并起来的名称是什么?又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带分数》。
二、揭示目标: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
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54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
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 :师读)。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54页,看图看文字并填空,理解并识记带分数意义,思考:
假分数是怎样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 :(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
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 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54 页做一做第2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
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 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
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
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总结:假 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是:用分子除以分母,当分子的倍数
时,能化成整数,商就是这个整数;分 子不是分母倍数时,能化成带分数,商是
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时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3)、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
扬。
(4)、拓展练习
当a=( )时。a11能化成整数。
当a=( )时。a11能化成最小的带分数。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
必做题:练习十三:2、9、6题
选做题:练习十三:10题
教学反思:



3、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5课时
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课本第57页的例1、例2及相关题
学习目标:
1、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 大小相等的数,把一
个分数或不同的分数化成制定分母的分数。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难点: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 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等的数,把
一个分数或不同的分数化成制定分母的分数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
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57页,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
真看课本57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红底色部分的内容: 1、识记分
数的基本性质? 2、怎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同的分数? 3、分数
的基本性质和除法商不变的规律有什么关系?(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练一练:(4分钟后)师问:“看 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
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58练习
十四1、2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 br>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来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
上来订正,订正时 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大家肯动脑,帮助更正,很好!下面 ,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
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填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认为化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3: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总结: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
小不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应明确以下几点: A、
分数的大小不变 B、分子、分母进行同一种运算,只能是乘或除。 C、分子、
分母乘或除以的是相同的数,而且是必须同时运算 D、分子、分母乘或除以的数
不能是0。
(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3)、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
扬。
(4)、38的分子加上9,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几?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 必做题:练习十四:5、6、8、9题 选做题:
练习十四: 10、11、12、13题
教学后记:






4、约分
第6课时
课题:最大公因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的例1、例2及相关题
学习目标:
1.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明确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三者的
联系和区别。
2.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最大公因数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最大公因
数》。
二、揭示目标: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
三、自学指导:
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60页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认真看课
本60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黄、红底色部分的内容。
思考:1、识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 思考: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61页的1—3题)
过渡语: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五、后教: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讨论(议一议):
(1)、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
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认为最大公因数写对的请举手?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大公因数几个数共有的因数, 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
个因数叫最大公因数。
(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3)、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
扬。
(4)、拓展练习
如果a×b=32那么a和32的最大公因数是( )
a=2 ×3×7 b=2×5×3 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
六、全课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吗?
必做题:练习十五:1、2、3题
选做题:练习十五: 5、6、7题
教学反思:


第 7 课 时
教学内容: 最大公因数教材第61-62 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理解,掌握找两个
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能用不同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
因数。
教学重点:掌握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
三、自学指导:
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61页请看自学指导(出示:师读)认真看课本62
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 并填空,重点看蓝底色部分的内容。
1、思考: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材第61 页的“你知道吗”,62的内容,指导学生自学用分
解质因数的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检测:
2、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42和54 24和36 120和48
学生互评。
五、后教:
1、更正: 师: 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上面
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来补充或 发现上来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
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学生自学62例3 。
在储藏室的长方形地面上铺正 方形地砖,要求把储藏室铺满,又要都用整块
的方砖。如果要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可以选择 边长是几分米的地
砖?边长最大是几分米?


学生分小组讨论,正方形地砖的边 长必须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地砖的边长
必须既是16 的因数,又是12 的因数。)
学生独立尝试,全班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验证,订正结果。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 的学习,主要又掌握了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
数的方法。同时,还在练习中感受到公因 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
的应用,初步了解了它的应用价值
七、当堂练习:
(教材83 页练习十五的第7——11 题。




第8课时
课题:约分
教学内容:课本第65页的例4、及相关题。
学习目标:
1、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
2、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够正确的约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
难点: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
最简分数。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能把这组数据化成最简分数吗?这节课我们
一起来学习《约分》
二、揭示目标: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
齐读)
三、自学指导:
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65页,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
看课本65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
1、识记什么叫最简分数和约分。
2、思考:约分有几种方法?(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
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 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65页做一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
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来补 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
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老师真佩服某某同学的字体!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
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最简分数找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认为连线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3:认为最简分数化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4:若错让学生说说
错的原因。
总结:约分的方法: 逐步约分法 一步约分法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
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3)、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
扬。
(4)、拓展练习:
先约分,再比较每组中两个分数中的大小 2032 和1848 50120
和4272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
必做题:练习十六:2、3、4题 选做题:
练习十六: 5、6、7、8题
教学反思:



第9课时
课题: 约分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六的9-14题。
学习目标:
1、巩固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
2、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够正确的约分。
重点:巩固约分的方法,并能够正确的约分。
难点:巩固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够正确的约分。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师: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完成练习十六的10、11题。 让学生说一说,
2、再订正。
四、练一练
1、完成练习十六剩下的习题。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五、议一议 1、对改 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交换习题,学生对改。
2、讨论。同桌互相交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3、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样做,
为什么?
4、让学生更正错题。
六、作业 见黑板
教学反思:


5、通分
第10课时
课题:最小公倍数
教学内容:课本第68-69页的例1、例2及相关题
学习目标:
1、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明确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寻找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前边咱们学习了最大公因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
习《最小公倍数》。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
目标,生齐读), 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68到69 页,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68页至69页,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红底色部 分的内容,
1.识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如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5分钟后比谁能
做对检测题)。 师: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4分钟后) 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
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 测题 68
页、69页做一做 .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上 面
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来补充或发现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
订正,订正时 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大家肯动脑,帮助更正,很 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
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第1
题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认为最小公倍数找对的请举手?
追问3:你发现了什么? 共有的倍数叫做他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公
倍数,叫做他们的最小公倍数。
(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3)、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
扬。


(4)、拓展练习: 战前小学五年级同学在操场做操,每行16人或12人,
正好是整行,已知五年级同学在140--- 160人之间,请问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
必做题:练习十七:1、2、3题。
选做题:练习十七: 5、6、7题。
教学反思:




第11课时
课题: 最小公倍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71-72的习题
学习目标:
1、巩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巩固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巩固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重点:巩固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难点:巩固
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 的方法。
教学过程 、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己的努力。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学生独立完成71页的第8题)
四、练一练
1、要求: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字体写的最端正。
2、拿出练习册,完成72的9-12题。
3、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五、议一议
1、对改 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交换习题,学生对改。
2、讨论。 同桌互相交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3、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样做,
为什么?
4、让学生更正错题。
六、作业 见黑板
教学反思:


第12课时
课题:通分
教学内容:课本第73-74页的例4、例5及相关题。
学习目标:
1、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正确通分。
2、掌握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分的含义和方法。
难点:公分母的确定。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前边咱们学习了约分,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学习《通分》。
二、揭示目标: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
三、自学指导:
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73到74页,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73页--74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
黄底色部分的内容。
思考: 1.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怎么比较大小?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呢? 2.
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怎样比较大小呢? (5分钟后比谁能
做对检测题)。
师: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
如全部放下,下面 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74页做一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


五、后教: 1、更正: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上面同
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 发现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
笔。
2、讨论(议一议):
(1)、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
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这3组分数通分写对的请举手?
追问2:认为这3组分数比较大小写对的请举手?
追问3: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 br>总结:公分母: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这个相同的分母叫做它的公
分母,最小的一个叫做 最小公分母。通分的方法:通分时用原分母的公倍数做公
分母,为了计算简便,通常选用最小公倍数作公 分母。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
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拓展练习:
把下面每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925 725和923 1415
1516 和617
六、全课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
必做题:练习十八:1、2、3题
选做题:练习十八:4、5、6课题:
教学反思:




第13课时
课题:通分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八(76页的习题。)
学习目标:
1、巩固通分的意义,巩固通分的方法,并能正确通分。


2、巩固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重点:能正确通分。
难点:公分母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己的努力。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
学生在书独立完成76页的8题,让学生订正。
四、练一练
1、要求: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字体写的最端正。
2、拿出练习册,完成练习十八的习题。
3、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五、议一议
1、对改 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交换习题,学生对改。
2、讨论。同桌互相交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3、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样做,
为什么?
4、让学生更正错题。
六、作业 见黑板
教学反思: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第14课时
课题: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学内容:课本第77页的例1、及相关题。
学习目标: 掌握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能熟练地把小数化成分数,分数
化成小数。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难点: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能把小数化成分数或把分数化成小数吗?这节 课我们一起来学
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二、揭示目标: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
三、自学指导:
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77页的例1,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77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黄底色
部分的内容,
1、看例1思考: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需要注意什么?(5分钟后比谁能
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 br>(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
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 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教材78页的第2题。 。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上面同
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补充或发 现上面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
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讨论(议一议): < br>(1)、过渡语:你们写的很认真,继续努力!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
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 ,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这个同学将小数化成分数写对的请举手?
追问2:将小数化成分数时应注意什么?
总结: 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数化成小数,可以直接去掉分母,
看分母1后面有几个零,就在分子中从最后一位起左数出几位, 点上小数点。
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3、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4、拓展练习:
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 1430 118 1215 81100 16
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125 2.4 0.37 1.28


六、全课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
必做题:练习十九:1、3题
选做题:练习十九:4、5、6题
教学反思:



第 15课 时
课题: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学内容:教材第77 页的例2。
学习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熟练、正确进
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一、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二、揭示目标: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
三、自学指导:
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77页的例2,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77页的例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黄底
色部分的内容,
1、看例2思考:看例2思考: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 (5分钟后比谁能
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
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 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77页的做一做。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上面同
学做的,如有不同 答案,可以举补充或发现上面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
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讨论(议一议):
(1)大家先来看看,910、43100写成小数分别是多少? < br>指出:像这样的分数化成小数时,只能用分子除以分母这种方法,一般情况
下,分子除以分母除不 尽时,要根据需要按“四舍五人”法保留几位小数。这道
题要求保留两位小数。
1145=11÷45≈0.24
( 2)小结:分数化成小数时有几种方法?
引导学生概括出,一般方法是:用分子÷分母(除不尽时按要求保留几位小
数)。
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3、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六、全课总结: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 和5 以外,不含有其他
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 和5 以外的质因数,
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
教材第79页的7-10题。
教学反思


第 16 课 时
课题: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80----81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及知识间的联系。
2. 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掌握整理和复习知识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自觉复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归纳、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一、导入:


分数的意义和 性质这个单元的知识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
来复习一下这个单元的知识。
二、教学过程:
1 . 引导学生归纳、梳理知识点。
提问:回忆这个单元我们主 要学习了哪几部分知识?每部分又有哪些主要概
念?这些概念之间有什么联系?你能试着归纳出来吗?
学生自己试着归纳,然后请学生汇报发言,集体补充。
老师随着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2 .应用知识练习。
( 1 )完成教材第80页的第1 题。
先独立完成 填空 ,集体订正。
结合结果,我们回忆一下分数意义是什么?什么是分数的分母、分子?分数
单位是什么?78和1815的分数单位各是多少?分数和除法有什么关系?怎样
用字母表示?
( 2 )完成教材第80 页的第2 题。
在分数的分类一节中,我们知道分数有哪些分类?
让学生先将这7 个分数分类,再说一说分类的依据,每一类分别是什么分
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 3 )完成教材第81 页的第6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说说比较分数的大小有几种情况,怎样分别比较分数
的大小。
你能说说约分、通分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 4 )完成教材第81 页的第4 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分数化成小数和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再完成题目给出的分
数 与小数的互化练习。
提问:互化时要注意什么?
三、当堂练习:
练习二十的1-3习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分数的意义、真 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
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等概念更加清楚。同时,进一步明确了 这些概念
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灵活应用这些概念解决问
教学反思


第17课时
课题: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82页的习题
学习目标:让学生会做课本第82页的习题。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
今天我们一起来完成课本第82页的习题。
二、出示目标
出示目标,请大家齐读目标。
三、自学指导
1、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己的努力。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看自己掌握的怎样?
四、练一练
(一)要求: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字体写的最端正。
(二)、拿出课本,完成课本第82页的7、8题。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五、议一议
1、对改 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交换习题,学生对改。
2、讨论。同桌互相交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3、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样做,
为什么?
4、让学生更正错题。
六、当堂训练
1、课本第81页的9-10题。
2、 把下列各数约分
12080 1824 3045 1734 69156 2835 2277
3、把下列各组分数通分
512和1124 56和29






第五单元 图形的运动
课型:新授
课题:旋转
教学内容:课本P83-P84的例1、例2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1、明确旋转的要素,理解线段、简单图形旋转的特征。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度后形成的图形。
3、通过想象、观察、验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欣赏、设计图形中,培养学 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初步体会旋转变换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图形旋转的含义
难点: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请看自学指导。
2、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的例1、例2. 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
考完成课本的问题,并总结规律方法。
3、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四、先学
1、自学
2、看一看:师监督每个学生自学。
3、检测自学效果
完成课本P83做一做。
五、后教
1、第一题指名学生说一说答案,集体更正。
2、第二题展示学生的结果。议一议,指出题中的错误,并说为什么。
小结: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六、巩固练习
课本P85的第1-4题。
七、作业:练习册P86第5-6题。
教学反思:



课型:新授
课题:欣赏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P87的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难点: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请看自学指导。
2、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7页. 欣赏课本上的四幅图案,你有什么
感受?想一想上面 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上面哪幅图
是对称的?
四、先学
1、自学
2、看一看:师监督每个学生自学。
3、检测自学效果
解决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五、后教
议一议,指出其中的错误,并说为什么。
六、巩固练习
课本P87。
七、作业:练习册P87做一做
教学反思:





课型:练习课
课题:练习图形的变换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教学重、难点:能自己设计图案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练习图形的变换。
二、出示目标
出示目标,请大家齐读目标。
三、自学指导
1、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己的努力。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
四、练一练
完成练习册P88的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五、议一议
1、对改
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交换习题,学生对改。
2、讨论。
同桌互相交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3、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样做,
为什么?
4、让学生更正错题。
六、作业
课本P88第3题、小黑板上的题。
教学反思:



课型:练习课
课题:练习图形的变换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教学重、难点:能自己设计图案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练习图形的变换。
二、出示目标
出示目标,请大家齐读目标。
三、自学指导
1、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己的努力。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
四、练一练
完成学习园地图形的变换中的所有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五、议一议
1、对改
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交换习题,学生对改。
2、讨论。
同桌互相交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六单元、分 数 的 加 法 和 减 法
教学内容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
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
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方法
探究法、合作法、讨论法等
课时安排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左右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左右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材第89-90 的内容及第91 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
2题。
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数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会把分数进行相加减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同
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 br>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
这节课的学习目 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89到90页,我们请自学指导 来引领我


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89页-- 90页的例1和例2,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黄底色
部分的内容,思考:
1、根据整数加法的含义,说说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
2、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的含义有什么联系?
3、观察例1和例2,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点?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 :(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
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 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105页和91页的做一做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
课。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
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
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大家肯动脑,帮助更正,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 论,看
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第1题填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认为第2题计算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3: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A、分数加法的意义:
和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B、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追问4:认为这个同学计算对的请举手?
追问5:认为这个同学算式和计算都写对的请举手?追问6:若错让学生说
说错在哪?
(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3)、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 确率及时表扬。
(4)、拓展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不同的最简分数
( )15+( )15 +( )15=2215
( )24+( )24 +( )24=1924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 /p>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
学请举 手
必做题:练习二十三:1、2题
选做题:练习二十三:3、4题板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分数加法的意义:
和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二)。教材第91 -92页练习二十三的第3-11 题。
教学目标
掌握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算理与计算方法,提高同分母分数连加、连
减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三个分数连加、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把整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 前面咱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那你们会把几个分数
进行加减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连 加连减》。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掌握同分母分数连 加、连减的
算理与计算方法,提高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能力。
(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 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92页第六题,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
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 投影出示:师读)。
自学指导:
认真自学92页的,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思考:
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连加和连减?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


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92页第6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
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大家肯动脑,帮助更正,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 论,看
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第一步:评议连加
追问1:认为连加算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小结:同分母分数连加,可以按照整数连加的方法 从左向右计算,也可以直
接把每个加数的分子连加起来,分母不变。
第二步:评议连减
追问2:认为连减算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小结:同分母分数连减,可以按照整数连减的方法 从左向右计算,也可以直
接被减数的分子连续减去减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3)、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 确率及时表扬。
(4)、拓展练习:
( )18+( )18 +( )18=2218
( )28+( )28+( )28=1928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
举手
必做题:练习二十三:7---、8题
选做题:《学习园地》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二)
1:同分母分数连加,可以按照整数连加的方法从左向右计算,也 可以直接把
每个加数的分子连加起来,分母不变。
2:同分母分数连减,可以按照整数连减的方法从左向右计算,也可以直接 被
减数的分子连续减去减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教学反思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材第93页的内容及第9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 一4
题。
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 :同学们,前面咱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
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 br>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
这节课的学习目 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93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 我们达到
目标。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自学指导:
认真自学93页的例1,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
思考: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 :(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
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 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93页做一做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
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你们个个都是好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 到底哪
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第一步:评议加法
追问1:认为加法算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小结:异分母分数相加,先通分, 化成同分母分数,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
法的法则计算。
第二步:评议减法
追问2:认为减法算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小结:异分母分数相减,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减
法的法则计算。
总结: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
加减法的法则计算。
追问3:认为第2题判断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4: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3)、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 确率及时表扬。
(4)、拓展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不同的最简分数
计算下面各题你发现了什么?
12+13+16 12+14+18+112+124 12+14+16+112
12+13+110+115 12+13+18+124 12+13+19+118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
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二十四:6-7题
选做题:练习二十四:8-10题
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的法则计算。
教学反思



第 四 课 时
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第97-98 的内容。
教学目标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采用一次通分时,能正确求出三个分数的最小公分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掌握分数加减混 合运算的运算
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
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97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 引领我们达到
目标。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自学指导:
认真自学97页的例1,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
思考: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你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吗?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 :(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
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 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98页做一做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
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大家肯动脑,帮助更正,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 到底哪
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计算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总结: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然后算括号外面的。
(2)计算方法: 异分母分数的混合运算,计算过程中如果没有括号,几个分数
可以一次性通分进行计算;也可以分步通分 ,分步计算。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拓展练习:
56-(15+13) 1-16+38 712-14+18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
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二十五:1、2题


选做题:练习二十五:3、4题
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 的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然后算括号外面 的。
(2)、计算方法:异分母分数的混合运算,计算过程中如果没有括号,几个分数
可以一次 性通分进行计算;也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
教学反思



第 五 课 时
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第98页内容练习二十五第5 - 8 题。
教学目标
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依然适用,并灵活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
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
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
简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咱们学过整数、小数的简便运算,那分 数怎样进行简便运
算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加、减的简便运算》。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
数依然适用,并灵活 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出示学习目
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99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 们达到
目标。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自学指导:
认真自学119页的例2,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
思考: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适用吗?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 :(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
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 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119页做一做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 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 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
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 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
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过 渡语:你们写的很认真很好,继续努力!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
哪种结果是对的,还要比比谁 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括号里的数填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问2: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追问3:认为简算的第一步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4:认为结果对的请举手?
总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拓展练习:
1-19-89 2921-1+1321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
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二十五:5、7题
选做题:练习二十五:6、8题
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的简便运算
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打 电 话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2——10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
方法在解决问题 中的应用。
2、经历设计打电话方案,并找出最优方案的过程,体验画图分析、交流讨论的
学习方法。
3、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打电话的最优方案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打电话的最优方案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探讨最优方案
1、教师出示问题:15人的合唱队接到紧急演出,通过打电话通知每个队 员,如
果每分钟通知1人,怎样尽快通知到每个队员?
2、小组讨论: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最快方案,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全部通知到。
预测会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方案:
(1)一个一个地通知,一共需要15分钟;
(2)分组通知。
教师用图示的方式直观地表示出学生的每种方案,帮助学生计算出所需的时 间。
问:是不是分的组越多用的时间越少呢?
引导他们观察得出不是分的组越多所需的时间越少的结论。
(3)还有更快的方法吗?怎样保证时间最少呢?
二、发现规律
1、仔细观察示意图,第一分钟时,有几人打电话? 打完电话后接到通知的队员
和老师共有多少人?除去教师,通知到几名学生?第二分钟呢?第三分钟呢?
你发现了什么?每增加1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人数有什么规律?
3、你能找你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三、应用规律
1、既然大家都发现了这一规律,那么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6分钟、7分钟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探讨,然后汇报。
2、老师要通知50位学生来学校举行活动,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最少需要多少
分钟?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七单元 统 计
折线统计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4~10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 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据变化
趋势的特点。
2. 问题解决与数学 思考:能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能根


据折线统计对数据进简单地分 析 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根据折线统计图
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 br>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会看折线统
计图,并能够根 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正确
地完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体会统计在生
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折线统计图。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
1、掌握折线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2、能对统计图进行初步的分析,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这个目标能当堂达到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 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04到105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
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投影 出示:师读)。
自学指导:
认真自学104-- 105页的例1,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完成:
1、完成例1的习题、
2 思考: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3.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
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105页做一做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 br>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
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大家肯动脑,帮助更正,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 到底哪种
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第1题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认为第2题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总结: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拓展练习:
《学习园地》的提高与创新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6 页的内容及第109 页练习二十六的第4-5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数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能对统计图进行初步的分析,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重点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难点
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以前咱们学过单式折线统计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复式
折线统计图》。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1、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
能根据数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能对统计图进行初步的分析,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这个目标能当堂达到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 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06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
标。请看自学指导(
投影
出示:师读)。
自学指导:
认真自学106页的例2,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完成:
1、完成例2的习题、
2、 思考: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
把手
放下”如全部放下,
下面老师就来
检测
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106页做一做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 br>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
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大家肯动脑,帮助更正,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 到底哪种
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第1题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认为第2题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3:认为第3题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总结: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与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只是用不同
的图例表示不同的量。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拓展练习:
《学习园地》的提高与创新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
举手
必做题:练习二十六:4题
选做题:练习二十六:5题
板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只是用不 同
的图例表示不同的量。
教学反思






八、 数 学 广 角
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教材第111页-- 112页的例1、例2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的有效性。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及其基本的解决手段和方法。
教学难点
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天平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数学广角》。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体会解 决
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 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11到112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
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 导(投影出示:师读)。


自学指导:
认真自学111---- 112页的例1和例2,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黄底色部分
的内容,
3、 看例1,说一说你是怎么称的?
4、 看例2,思考: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次品?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 :(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
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 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113页第1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 br>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
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大家肯动脑,帮助更正,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 到底哪种
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认为第1题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3:认为第2题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4:认为第4题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总结:
(1)、从上面的称量过程中 可以知道,在5瓶钙片中找出一瓶次品,方法并不止
一种,可以有多种解决办法。
(2)、在找次品时,把物体分成3份,每份尽量平均时,找出次品的次数最少。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拓展练习
《学习园地》的提高与创新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
举手
必做题:练习二十七:1、2题
选做题:练习二十七:3、4、5题
(1)、从上 面的称量过程中可以知道,在5瓶钙片中找出一瓶次品,方法并不止
一种,可以有多种解决办法。


(2)、在找次品时,把物体分成3份,每份尽量平均时,找出次品的次数最少。
板书设计
数 学 广 角
(1)、从上面的称量过程中可以知道,在5瓶钙片中找 出一瓶次品,方法并不止
一种,可以有多种解决办法。
(2)、在找次品时,把物体分成3份,每份尽量平均时,找出次品的次数最少。
教学反思





第九单元 第一课时 总复习——因数与倍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5页~117的内容及第118~119页练习二十八第第l~4 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巩固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 概念,知道有关概念
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2 、3 、5 的倍数的特征,掌握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
数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整理因数与倍数有关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巩固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
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逻辑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操作
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能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 法
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学 法
操作实践、思考交流。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调整及建议


一、引入课题
1.整理本册所学内容
师:本册教材中新知识我们己经学完了,同学们,这个学期你有什么收 获?
你们准备怎样整理这学期所学的知识?先让学生独立回忆片刻,再进行小组讨
论。在此基础 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2.整理所学的方法。
师:在本册教材的学习过程中,你 主要采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最有
收获的事情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指名回答)
3.自我评价
师:你认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如何?在学习中有什么成功做法或存在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4.揭示课题
教师简述本次期末总复习的课时安排、复习内容、 复习目的和复习要求后.指
出: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
二、指导复习
1.梳理基本概念.
出示教材第116页第l 题,让学生按题意要求进行思考并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
指导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以下知识结构图:
倍数 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
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
因数
因数和倍数 质数和合数
奇数
2、3、5的倍数的特征
偶数
2.解析疑难点。
师:这部分内容概念众多,在概念的理解上,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
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八”第l~4 题。
1.第1 题:先让学生按题意要求与同伴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交流时,
教师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2.第2 题: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作出判断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对
或错的理由,以加深认识。
对的。


3.第3 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以其中一组
为例说一说是怎么找的。
学生说完后,教师强调以下两点:
(1)两个数如果只有公因数1 ,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最小公倍数是它
们的乘积。
(2)两个数如果成倍数关系,较小的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 因数,较大的
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第4 题:本题是两个数公倍数的实际应用。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再组织交流。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因数与倍数
倍数 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
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
因数
因数和倍数 质数和合数
奇数
2、3、5的倍数的特征
偶数
教学反思




第九单元 总复习 第二课时——分数的性质和意义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 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用分数表示一个量与表
示两个量的关系有什么不同。
2.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会比较分数
的大小。
3.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等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经历整理因数与倍数有关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分数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 法
创设情境,引导观察,指导操作。
学 法
观察思考,实践操作,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调整及建议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板书课题)
二、指导复习
1.梳理知识要点。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回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知识。
(2)全班反馈。
(用实物投影出示学生记录的内容,教师适时做好补充)
2.反思交流。
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1)什么是分数的意义?你能举例说明吗?
(2)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举例说明吗?
(3)什么是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你能举例说明吗?
(4)什么叫约分?什么叫通分?你能举例说明吗?
(5)通分和约分的依据是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
小组交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3.答疑解难。
师:在这部分内容学习中,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进行针对性指导。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8 ~119 页“练习二十八”第5 ~8 题。
1.第5 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
步明确分数的意义。
2.第6 越:先让学生按题意要求在线段上描点,再组织反馈。通过反馈、
交流,使学生进一 步明确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小数的联系。

西安文理学院分数线-年终个人总结


以感恩为话题作文-南昌大学教务


地震前兆-湖南高考招生信息港


qq校友网-关于爱国的演讲稿


深大附中-库房租赁合同


防震知识-美国留学利弊


个人社区服务报告-会计基础电子书


四级考试时间多长-加拿大留学申请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