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小学数学六年级营造数学特色课堂让课堂动起来姚哥庄小学郭爱云
河海大学考研网-内蒙招生网
营造数学特色课堂 让课堂动起来
姚哥庄小学 郭爱云
数学的课
堂要有数学的特色。数学是思维性和方法性很强的学科,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的思维和方法的提升离不
开训练,这种训练更
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此,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很大程度取决课堂上
思维训
练的质量,很多“调皮”、“好玩”、“懒惰”的学生唯独能
学好数学就是得益于课堂。构建数学特色的
课堂就是要以“训练”为
主线,以“让位”为前提,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1、数学特色的课堂要突出能力训练的课堂。
数学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思
维为目的。数学的
课堂要以“训练”为主线,坚持“精讲多练”。数学的备课要集中体
现在训练
内容的精心设计上。数学课堂练习设计要坚持“多层次、小
步子、有密度”。课堂练习要“一步一个台阶
”,练习的层次有准备
练习、探究练习(小组合作探究)、运用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
等。
每个层次的练习设计都要紧扣教学目标,要突出重难点,要练在
点子上,要集中地、有效地体现练习意图
。要将练习“用足用够”,
每次练习后要有一定时间的反思和总结,要练有所得、练有所获。在
数学训练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讨论与合作交流为
辅。要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
要营造独立思考的课堂氛围,
只有独立思考才会产生出学生独到的见解,才能激起学生的思维“火
花”。学生的思考以安静的课堂为前提,因此,数学课堂的学习要经
得起“沉默”、要
“动静有序”。在思维训练的关键时段要能让学生
静得下心来:回味教师讲解,重现推导过程,梳理解题
思路。在解决
疑难问题时要鼓励学生冥思苦想,只有这样得到的知识才能沉淀在学
生的内心深处
,才获取最大的成功愉悦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我们
要更多地看到学生托腮沉思,伏案琢磨,凝视推断
。既使是讨论与交
流,也要先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总之,“数学教学不能光注重形式,
数学课堂
光有热闹是不够的”。
2.数学特色的课堂是师生“导”“演”的课堂。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
象性,其中的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
数量关系式等只有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才能灵活地运用,
教师就是要
善于为学生提供理解抽象数学知识的阶梯。新《课标》指出:“数学
学习活动必须建
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
要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
主探究和合作交
流中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获得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因
此,抽象的
数学知识不能单靠教师的讲授去获得,更重要的是要让学
生在教师设计的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去生成。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
要突出“导”的教学思想,形成“做数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开展
多种形
式的学习探究活动:观察、猜想、演算、实验、推导、说理等。
这些手脑并用的学习活动能充分地将学生
的动作技能转化为心智技
能,促成知识的自我生成。
3、数学课堂
“导”的具体要求是做到“三化”:生活化、活动
化、多样化。
生活化——就是数学的内容要
生活化,即教师设计的“导”内容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让“让教材活起来”,在领会教<
br>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对数学例题的取舍要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超出
教材,回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和
实现情境中去设计数学活动、研究数学
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
相
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情境中感受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形成过
程,体验数学的价值。
活动化——就是数学 “导”的形式要体现“活动”性。教师要有
效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学
具资源,多设计一些人人可参与、人人
乐参与、动手动脑、手脑并用的学习活动。高年级可创造性地开展
一
些数学实践活动,如学习“长方体的特征”时,让学生制作长方体框
架,这样学生对长方体棱
的特征及求长方体的棱长之和就显而易见
了。在“导”活动的过程中要做到“五多”:多猜测、多操作、
多观
察、多说理、多交流、多反思。
多样化——就是在 “导”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思维能
力和动手
能力的差异性,对动手能力差、动作迟缓的学生不能讽刺、挖苦。教
师要善于发现学生
多样化的算法和多样化的操做策略,并给予及时的
肯定,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寻求和巩固最优化
的算法和策
略。
4.数学特色的课堂是自悟学习的课堂。
数学课堂
要落实的突出学生的“做”的教学要求,就要让教师要
树立“让位·引悟”的教学理念。只有“让位”,
学生才有“做”的
时空;只有“引悟”,学生才能“做”有所获。教师将课堂“让位”
给了学生
,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上的各种操“做”活动,然而
操“做”所积累的是学生对认知事物的表象、
特征和内在联系的零碎
经验,包括错误的经验,“悟”就是要引导学生对这些零碎的经验通
过观
察、思考、甚至灵感做出有组织的整体反应。“悟”就是要求学
生自悟,自悟才能自得,自悟才能内化,
悟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
探——自悟——自得”的形成性内化过程。我们的口号是:课堂上的
数学知识要让学生去悟懂,而不是靠教师去讲懂。数学课堂上学生实
现自悟学习的方式有:
情
境中自悟:数学源于生活,学生在生活中对数学问题已经积累
了一定的数学体验。数学学习必须重视学生
已有的这些知识经验。因
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生动直观的生活情境,引发
学
生回忆,让学生在情境中悟经验,在情境中唤起已有的认知结构,
为新知生成做好铺垫。如猜数游戏、购
物情境。
操作中自悟:数学学习需要个体体验和感悟的积累。只有真心感
悟、亲身体验到的东
西,才能真正理解。只有真正理解的东西,才能
最终沉淀到人的内心深处。因此,在学习较为抽象的数学
知识时,要
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要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丰富
学生的操作体验。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
摆,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
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由平行
四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悟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对比中自悟:学生受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的
影响,对事物的认识
往往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局限性和肤浅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当
学生对
某一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后,要及时加强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精
心设计同类或异类的题组,让学生在“对比
”中抓住知识的本质、生
成规律性知识。
交流中自悟:对一些自悟不得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
生在与他人
的交流中受到启发,以实现自我寻获。合作交流不要流于形式,教师
要善于把握学生
交流的时机和次数。交流前学生要有独立思考,要先
有自已的见解。交流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
见,并教育学生
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
争辩中自悟:因学生思维方式、思考角度和思维水平的
不同,
学生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或解决办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问
题展开争辩,让学生
在双方的思维交锋中,通过分析、推理、举例去
据理力争。争辩的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用自
己的思维方
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发现、推导的过程。争辩是引导学生主动
质疑、提高学生
数学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反思中自悟:当学生完成某一学习活动后,要引导学生对自
己的
思维过程、语言表达和活动结果进行反思、验证,它能使学生真正地
深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从而抓住思维的内在实质,并为学生后继的学
习积淀经验与方法。可以反思知识的获取过程,领悟学习的
方法;可
以反思错误造成的原因,纠正不良的解题习惯;可反思操作失败的原
因,养成严谨的科
学态度。
经过实践探索,我发现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独立获取知
识的能力、合作交流
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很大
提高,同时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研究数学的强
烈欲望,形
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