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玛丽莲梦兔
842次浏览
2020年09月11日 09:2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医学检验专业-北京民大附中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
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 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1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部编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
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四单元 比
第五单元 圆
第六单元 百分数(一)
第七单元 扇形统计图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
第九单元 总复习




2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分数乘法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
进行计算。
2.感受分数乘法与分数加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
推能力。
3.增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
探索学习数学 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整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观察情境图,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出示生日会分蛋糕情境图)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生日时一般都要吃蛋
3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糕,如果每个人吃
2
个蛋糕,你知道这
2
表示的意思吗?
77

2
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7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7
2.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并且学会了分数的加法和
减法运算,这学期我们还要学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今天我
们就先来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分数乘法)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出示例题1。
小新、爸 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
2
个,3人一共
9
吃多少个?

(1)引导学生读题,并说说
2
表示什么。
9
指明回答:
2
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9份,每人吃其中的
9
2份。
(2)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先让学生思考,再指名回答。
(实际上就是求3个
2
是多少。)
9
2.学生独立列加法算式解答。
22262
++==(个)
99993
3.根据乘法的意义将加法算式转换成乘法算式。
4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1)提问:这道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三个加数都相同。)
(2)追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呢?
(启发学生得出:3 个
2
相加,用乘法表示是
2
×3或3×
2
。)
999
4.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提问:3个
2
相 加的和,也可以列成算式
2
×3,那么
2
999
×3又应该怎样计算 呢?
(2)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观察。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必要
的启发:
2
是2个
1
,2个
1
乘3就是6个
1
,所以就是
6

99999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报情况进行板书:
2222 3
622
×3=
2
+
2
+
2
====( 个)
9
999993
9
教师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虚线框起来的思考过程可 以不写;
分数线要用直尺画。
(4)学习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 过程中的分子和分母,分子用“2×3”得
来,说明分子中含有因数3,而分母是“9”,也含有因数3 ,所
以将“3”和“9”进行约分,即:
1
22
×3=
23=
9
93
3
(个)
观察上面的计算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结果相同。)
5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5)提问:如果把算式“
2
×3”的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变
9
成“ 3×
2
”,又应该怎样计算呢?
9
学生尝试计算后组织交流。
(6)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
指名回答,多让学生参与交流。
(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
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5.练一练。
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投影交流。
教师强调:分数与整数相乘时,一定是整数与分母约分。
三、反馈完善
1.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2题。
这道题是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第三小题是整数乘分数 ,
通过这道计算题,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师也可以借此
来发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存在 的问题。
2.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题。
这道题是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练习。通过练习 进一步感受分
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之间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和整数乘法的意义 相同。
3.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2题。
6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这道题是分数乘整数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kg的衣物
就需要5个
1
勺 洗衣粉。
2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分数乘法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
几分之几是多少”。
2.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经历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 程,体验数学学习,感
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
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计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计算。
7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
×4= 9×
2

7
×4= 14×
2
=
53821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时,指名说说14×
2
的计算方法。
21
2.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乘法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投影出示例题2。
(1)问题一:3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3。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想:求3个12L,就是求12L的( )倍是多少。
( 启发学生得出:求“3桶水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
也就是求12L的3倍是多少。)
(2)问题二:
1
桶是多少升?
2
指名列出算式:12×
1

2
提问:根据什么列式的?
想:求12L的一半,就是求12L的
()
是多少。
()
(启发学 生思考:
1
桶就是半桶,求“
1
桶是多少升?”就
22
是求 12L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12L的
1
是多少。)
2
(3)问题三:
1
桶是多少升?
4
8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指名列出算式:12×
1

4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想:求12L的
()
是多少。
()
(启发学生思考:求“
1
桶是多少升?”就是求12L的
1

44
多少。)
2. 结合上面的几个问题,你知道“12×
1
”和“12×
1
”这
24< br>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吗?
(12×
1
表示12的
1
是多少;12×
1
表示12的
1
是多少。)
2244
3.总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小组交流: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2)指名汇报: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
分之几是多少。
4.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引导:这道题求吃了多少千克,也就是求3千克的
3
是多少
10
千克。
(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投影出示例题3。
李伯伯家有一块
1
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 br>1

25
种玉米的面积占
3

5
1.问题一: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提问: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实际上就是
求什么?怎么列式呢?
9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实际上就是求
1
公顷的
1
是多少公顷,列式是:
1
×
1
。)
2525
(2)探究
1
×
1
的计算方法。
25< br>①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表示1公顷,先画出
它的
1
,表示
1
公顷。
22
②再涂出
1
公顷的
1

25
引导理解:求
1
公顷的
1
是多少公顷,就是把
1252
公顷平均分
成5份,取其中的1份。
③观察交流。
观察手中的 长方形纸,想一想:
1
公顷的
1
是多少公顷?你
25
是怎么 想的?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得出:求
1
公 顷的
1
是多少公顷,就是把
1
公顷平
252
均分成5份,取 其中的1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
份,取其中的1份,即
1
×1=11
=
1

2525
10
板书:
1< br>×
1
=
11
=
1
(公顷)
25
25
10
2.问题二: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1
×
3

25
(2) 提问:“
1
×
3
”等于多少呢?你能涂色表示
1

3
吗?
2525
(投影出示)

1
公顷的
3
是?公顷
25











10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3)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5)份,不同的是
要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
1
×
3
=
13
=
3
(公顷)
25
25
10
3.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1)小组讨论: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2)组织汇报交流。
在交流中归纳总结 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
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板书)
三、反馈完善
1.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这道题是有关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练习。
组织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在教材 上填一填。
再指名汇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这是一道看图计算的练习,旨在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能
力,加深对分数计算方法的理解。
组织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填一填,再让学生说说思考
过程。
3.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这道题是运用所学的分数乘法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 加
深对一个数乘分数意义理解的同时,又可以巩固整数乘分数的计
11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算方法。
4.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5题。
这道题中喷洒1公顷菜地需要农药< br>3
kg的
1
,所以列式是
3
252
×
1
5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分数乘法 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
数乘法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2.能解答生活中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了解分数乘法在现实
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约分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算一算。
12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3
×30= 12×
2
=
2
×
1
=
7
×
3
=
5 35384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1)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2)分
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出示例题4。
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
9
千米分。
10
2. 解决问题一: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
4
。李叔叔每
45
分钟游多少千米?
(1)阅读理解。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组织交流对题意的理解,得出:
①乌贼的速度是
9
千米分。
10
②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
9
千米分的
4

1045
(2)列式解答。
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交流解答过程。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9
×
4
=
94
=
36
=
2
(km )
1045104545025
(3)启发思考。
在分数乘整数时,我们在计算 过程中先约分,可以使计算简
便。在这里,我们是否也可以进行先约分呢?该怎样进行约分
13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呢?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4)交流讨论。
组织全班交流,通过 交流得出:分数乘分数,为了计算简便,
可以先约分再乘。约分时,分子的两个因数和分母的两个因数进
行约分。
3.解决问题二: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1)学生独立解答,约分。
(2)教师指导:分数乘法也可以直接约分。
强调:分数和整数相乘,整数可以和分数的分母进行约分。
4.试一试。
9
×
4
还可以怎样进行约分呢?
1045
强调:分数和分数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叉约分。
5.小结。 教师强调:在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
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同学们选择 了较简便的约分方法,那
计算就更简便了。
三、反馈完善
1.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
这道题是分数乘法计算的练习,三个小题都可以在计算过 程
中进行约分的。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汇报
时重点交流约分的方法。
14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问题1:先让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根据“速度×时 间
=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3
×
2
;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最< br>103
后组织交流。通过交流,教师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
问题2:让学生独立 完成列式计算,并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
和结果。引导学生注意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怎样约分。
3.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阅读与理解:求这个人的身高是多少米,就是求28米的
2

35
多少。
学生独立解答,组织交流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分数乘法 第 4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
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5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复习旧知。
(1)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可
以先约分再乘。)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些和分数乘法有关的练习
吧!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3题。
这道题是分数乘整数的相关 练习。每年上升
7
m,50年就
100
上升50个
7
m,也 就是
7
×50;100年就上升100个
7
m,也
10010010 0
就是
7
×100。
100
2.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题。
这道题是一个数乘分数意义的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列式解
答,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列式的依据是什么。
3.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6题。
16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这是道改错题。第一个算式错在将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相约
分,第2个算式错在将分数加法与分数 乘法计算混淆,把约分后
的分子与分子相加,分母与分母相加。教学时让学生讨论交流,
说说错 在哪里?还可以结合学生平时易犯的错误,让学生纠正。
4.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7题。 < br>这道题是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练习,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计
算,再进行交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是 否可以进行约分,能约
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5.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8题到第13题。
这6道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数乘法 问题,题目中涉及
到许多课外知识,这些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一个数乘分数意
义的理解,巩 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并理解题目,然后再独立解
答,最后组织交流汇报。
三、反思总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2.小结。
在计算分数乘法时,要先观察题目,想一想能不能约分;分
数和整数、小数一样,在生活中应用 非常广泛。
四、课堂作业
《补》
17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分数乘法 第 5 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
的数学思想,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
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计算下面各题。
3
×15= 21×
2
=
3
×
1
=
5
×
4
=
535385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
1.2 0.4 3.5 1.25
5

4

1

854
让学生说说怎样将一个小数化成分数?
3.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二、探索新知
18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1.投影出示例题5。
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
3

4
欢欢:我身体长2.1dm。
乐乐:我身体长2.4dm。
(1)学生阅读题目,理解图中的信息。
(2)组织交流。
提问:大家从图中收集到哪些信息?
2.解决问题一。
(1)出示问题: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2.1×
3

4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由题意可以知道松鼠欢欢的尾巴长度占身体长度2.1d m

3
,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可以列出算式:2.1×
3
。)
44
启发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
同?
学生观察 得出:以前学习的分数乘法是分数和分数或分数和
整数相乘,而这个算式是分数和小数相乘。
(3)探讨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小数 乘分数,可以怎样进行计算呢?想一想,试一
试。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组织交流,得出可以把2.1化成分数,也可以把
3
化成小数。
4
19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汇报交流计算方法,教师结合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小数化成分数:2.1×
3
=
21
×
3
=
63
(dm)
410440分数化成小数:2.1×
3
=2.1×0.75=1.575(dm)
4
3.解决问题二。
(1)出示问题: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2)学生独立解答。
组织交流汇报。交流时,先让学生说说列式的依据,再交流
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采 用问题一中学习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时教师可
以追问:同学们,想想分数乘整数时,我们是怎样进行约分 的,
小数乘分数也能这样约分吗?
当学生有所发现后,让学生进行尝试计算,最后汇报交流。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4.观察比较,回顾思考。
提问:观察上面三种计算方法,你想发表自己的什么见解?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最后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启发学生明白:三种方 法中,小数化成分数的方
法具有普遍性,使用于所有的小数乘分数的计算;当分数不能化
成有限 小数时,一般不采用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当小
数和分母不能进行约分时,一般不采用小数和分 母约分的方法进
行计算。三种方法中,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计算起来最简便,
因此在计算小数 乘分数时,先观察这个小数能不能和分母进行约
20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分,如果可以进行约分,一般采用先约分再乘的方法。
三、反馈完善
1.教材第8页“做一做”。
这道题是小数乘分数的计算练习,旨在巩固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为
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进行计算。
2.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2题。
(1)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2)交流解题思路。
(3)独立解答,讲评订正。
3.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3题。
这道题可以先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列出算式,再按 照小
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2.5和25可以进行直接约分,
将分母化成1。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分数乘法 第 6 课时
21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教学目标:
1.懂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能
熟练进行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 2.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够
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
3.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
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能利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
便计算。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特点,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复习。
(1)观察下面各题,说说运算顺序。
21×3+25 6×8-5×4 21×(36-14)
(2)说说我们学过哪些乘法运算定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导入新课。
22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
知识。
二、探索新知
(一)分数混合运算。
投影出示例题6。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全班交流得出:
(1)画框长
4
m,画框宽
1
m。
52
(2)求“需要多长的木条?”就是求画框的周长。
2.学生独立列式。
4
+
1
)×2或
4
×2+
1
×2
5252
3.启发自学,交流收获。
教师启发:两个算式都是分数混合运算,那分数混合运算的
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1)请学生自学教材第9页的内容。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指名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相同。
4.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交流汇报。
交流时,指名说说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23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
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 ,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
第一级运算。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再
算括 号外的运算。)
(二)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1.出示算式。
1
×
1

1
×
1

2332
1
×
2
)×
3

1
×(
2
×
3

435435

1
+
1
)×
1

1
×
1
+
1
×
1

2352535
学生计算后,会发现每一行的两道算式结果相等,这时教师
在每行 的左右算式中间填上等号,并启发学生思考:每行两个算
式的结果相等,这是数字的巧合呢?还是有一定 的运算规律?
2.指导观察,发现规律。
观察上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 br>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第一组是两个因数交换了位
置,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是三个 数相乘,左边是先算前两
个,右边是先算后两个,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符合乘
法分配 律,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右边是这两个数分
别与这个数相乘,然后相加。
3.总结规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分数乘法中,
也能使用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定律
24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4.应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1)出示例题7。
3
×(
1
×5) (
5
+
1
)×12
5664
(2)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比 较简便,然后独立完成,如果
遇到困难可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指名板演:
3
×(
1
×5) (
5
+
1
)×12
5664
=
3
×(5×
1
) =
5
×12+
1
×12
5664
=(
3
×5)×
1
=10+3
56
=
1
=13
2
交流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运用了哪种运
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反馈完善
1.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先观察算式分别有什么特点,思考应该如何计算才会
比较简便。
学生独立计算,并请个别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集体讲评。
(第3小题可以通过变形转化成符 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87
×
3
=(86+1)×
3

8686
2.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2题。
这道题在计算过程中,先算“
1
×100”会使计算更简便。
50
四、反思总结
25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分数乘法 第 7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
顺序和方法,能灵活应用 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复习旧知。
(1)小数乘分数可以怎样进行计算?
(2)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3)分数混合运算可以运用哪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些练习来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
26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题的能力。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1题。
这道题包含了学生学过的分数乘法的各种计算,有分数乘整
数、分数乘分数、小数乘分数。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
说计算方法。
2.出示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5题。
这道题是为了巩固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计算错在哪里,再进行独立
改错练习。
3.出示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11题。
这道题是巩固分数乘法简便计算的练习。先让学 生独立解
答,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这道题中的每个小题都可以用简 便方法计算,其中连乘的
运算可以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而混合运算则可
以运用 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如“
2

7
×
2
”可以先转化< br>9169
成“1×
2

7
×
2
”在计算。)
9169
4.出示教材第12页“练习二”第13、14、15题。
这三道都是解决 问题的练习题,都是与分数混合运算相关的
问题,前两题是连乘的问题,第三题是乘加混合计算的问题。
第13题可以先求出每箱糖果的质量,再求4箱糖果的质量,
27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列式是:
1
×25×4;也可以先求4箱一共有多少袋,再求一共
2
有多少千克,列式是:4×25×
1

2
第14题可以先求每天可回收利用 的垃圾有多少,再求15天
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有多少,列式是:70×
1
×15;也可 以先求15
3
天一共收到多少生活垃圾,再求这些垃圾有多少可以回收利用,
列式是: 70×15×
1

3
第15题先求尼罗河长度的
9
有多长 ,再求长江的全长,列
10
式是:6670×
9
+297
10
三、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四、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解决问题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各个步骤,提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各种不同的解题策略,灵活运用知识解决
28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分数连乘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 br>1.出示题目:六(1)班图书角有故事书24本,科技书的本
数是故事书的
1
,科技书有多少本?连环画的本数是科技书的
2

23
连环画有多少本?
学生独立解答。
组织交流得出:
科技书的本数=故事书的本数×
1
=24×
1
=12(本)。 22
连环画的本数=科技书的本数×
2
=12×
2
=8(本)。
33
2.揭示课题。
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与我们学习的分数乘法有关,今天我们就利用分数乘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索新知
投影出示例题8。
1.阅读理解。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根据题意,完成以下填空。
整个大棚的面积是 。
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 。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 。
29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要求的是 的面积。
先让学生在教材上填空,再组织交流。
2.分析与解答。
(1)用长方形纸表示大棚的面积,折出萝卜地的面积。
①认识一半用分数表示就是
1

2
②学生折一折。
让学生取出一张长方形纸,代表大棚的面积,然后折出各种
萝卜地的面积。
③计算出萝卜地的面积:480×
1
=240(m
2

2
(2)折出红萝卜地的面积。
①交流:怎样折出红萝卜地的面积? (红萝卜地占萝卜地的
1
,也就是占大棚一半的
1
,先折出
44
整张纸的一半,再折出一半的
1
。)
4
②学生动手折一折。
③计算出红萝卜地的面积:240×
1
=60(m
2

4
(3)列综合算式解答。
480×
1
×
1
=60(m
2

24
(4)探讨不同的解题方法。
①教师让学生将整张纸展开,观察并说说:从这张 纸上,你
能看出红萝卜地的面积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吗?(
1

8
②小组交流。
提问:你还有其他方法来计算红萝卜地的面积吗?
30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
③组织汇报。
先求出红萝卜地的面积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
1
×
1
=
1

248
再求出红萝卜地的面积:480×
1
=60(m
2

8
列成综合算式:480×(
1
×
1
)=60(m
2

24
3.回顾与反思。
(1)教师启发:刚才我们用两种不同的解题 方法求出了红
萝卜地的面积是60m
2
,现在我们能写答句了吗?对,不能,因
为我们还没有对这个答案进行检验。大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
检验一下这个答案的合理性吗?
(2)学生尝试检验。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全班交流。 < br>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进行检验:60÷240=
1
,240÷480=
1

42
只要学生的检验方法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三、反馈完善
1.教材第14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解答。
(2)组织交流。
指名学生按照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环
节展开交流。
31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1、2、3题。
这三道题都是和例题8类似的分数连乘问题,每道题都可以
有两种不同解题方法。
练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
流,最后全班讲评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解决问题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
求这个数”的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经历解题过程,掌握解题步骤,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问题。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 并掌握“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
几,求这个数”的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分数乘法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
题。
32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找单位“1”的量和比较量。
(1)三峡工程
5
的发电量用在了东南沿海地区。
7
(2)学校总面积的
2
是活动场所。
5
(3)学校图书 馆儿童读物占全部图书的
5
,儿童读物中的
3
78
是科普读物。
学生观察后,独立思考。
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找出单位“1”的量和比较的量,根
据关键句说出基本的数量关系。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探索新知
投影出示例题9。
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
次,婴 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4
。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
5
次?
1.阅读与理解。
(1)学生独立读题。
(2)交流从题目中获得的信息。
①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约75次。
33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4
,多的部分是青少年
5
心跳次 数的
4

5
③要求的是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3)学生完成教材例题9中“阅读与理解”的填空。
2.分析与解答。
(1)找单位“1”。
提问:题目中的
4
是把谁看作单位“1”?(青少年 每分钟
5
心跳的次数)
(2)画线段图进行分析。
交流画线段图的方法: 题目中有“青少年”和“婴儿”两种
量,一般要用两条线段来表示;画线段图时,把单位“1”的量画在上面,比较量画在下面;把单位“1”的量平均分成5份,
婴儿心跳次数比青少年多的部分相当 于5份中的4份。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板书线段图:
青少年:


婴儿:

(3)交流解题思路。
学生结合线段图,在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
组织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解题思路。
34

75次
比青少年多
4

5
?次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解题思路一:先求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再求
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解题思路二:先求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
几,再求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4)独立解答。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5)全班交流。
组织交流汇报,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哪种解题思路进行
解答的。
解法一: 75+75×
4
解法二: 75×(1+
4

55
=75+60 =75×
9

5
=135(次) =135(次)
3.回顾与反思。
(1)回顾分析题意时采用的方法以及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
分析题意时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画线段图能清楚地表示出
数量关系。
(2)检验技术结果的合理性。
先让学生自主检验,再组织交流汇报。
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检验:
先算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多少次:135-75=60
(次)
再算多出的次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60÷75=
4

5
35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4.教材第15页“做一做”。
(1)投影出示“做一做”题目。
绿化带降低了噪音以后,人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①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②交流对题目的理解。
(2)介绍有关“噪音危害”的知识。
噪音给人带来生理和 心理上的危害:损害听力;有害人的心
血管系统;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影响睡眠、造成< br>疲倦。噪音量(分贝)对人体影响:0~50分贝:舒适,细语声;
50~90分贝:妨碍睡眠、 难过、焦虑;90~130分贝:耳朵发痒、
耳朵疼痛;130分贝以上:耳膜破裂、耳聋。
(3)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进行分析解答。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4)组织全班交流。
①展示学生画的线段图,并说说是怎么画的,鼓励学生参与
相互评价。
对画得不完整的线段图进行补充和修改,形成正确的线段
图:





80分贝
现在?分贝
降低?分贝
1

8
36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②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解法一:80-80×
1

8
解法二:80×(1-
1

8
3.小结。
例 题9与“做一做”这两道题,都属于“已知一个数比另一
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问题,例 题9是“多几分
之几”的类型,“做一做”是“少几分之几”的类型。这类问题
有两种解题方法 :一是先求出“多(少)的部分是多少”,再求
出比较量;二是先求出“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 再求出
比较量。
三、反馈完善
1.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4题。
这 道题是“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
的问题,可以先求出蝗虫每秒振动次数比蜜蜂少 多少次,再求蝗
虫每秒振动的次数;也可以先求蝗虫每秒振动的次数是蜜蜂的几
分之几,再求蝗 虫每秒振动的次数。
2.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5题。
这道题是“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 数多几分之几,求这个数”
的问题,可以先求出鸭的孵化期比鸡长的天数,再求鸭的孵化期
天数 ;也可以先求出鸭的孵化期是鸡的几分之几,再求鸭的孵化
37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期天数。
3.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6题。
这道题是部分数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可以先求出沉积在河道
中的泥沙,再求带到入海口的泥沙;也可以先求出带到入海口的
泥沙占 流入黄河泥沙的几分之几,再求带到入海口的泥沙有多
少。
4.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7题。
这道题是“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 ”的
问题,可以先求普通列车比磁悬浮列车慢多少千米,再求普通列
车的速度;也可以先求出普 通列车速度是磁悬浮列车的几分之
几,再求普通列车的速度。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整理和复习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分数问 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整理复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整理复习的习
38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惯。
教学重点: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忆和整理。
教学难点:通过整理和复习,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许多知识,大家想想,我们学过的
知识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
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探索新知
1.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
提问:一个数乘分数可以表示什么意思?
一个数乘分数就表示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整数乘分数可以表示这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还可以表
示几个相同的分数相加。
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都可以用这个数乘几分之几来表示。
2.复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提问:怎样计算分数乘法?
分数乘整数,用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
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能约分的,先约
39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分再计算。
(2)出示教材第17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每道题的计算方法。
(3)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1题。
这道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观察比较,发现两个数(不为0)
相乘,一个因数大于1,积大于另一 个因数;一个因数小于1,
积小于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等于1,积等于另一个因数。
3.复习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1)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2)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3)完成教材第17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每道题运用的运算定律。
(4)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讲评,全班订正。
4.复习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17页“整理和复习”第3题。
先让学生画出线段图进行分析,再独立解答。
组织交流时,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说一说解题思路。
(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4题。
40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这道题有两个小题,第(1)小题是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问
题,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进 行列式解答;第(2)小题
是“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问题。
(3)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5题。
这道题是分数连乘问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组织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三、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四、课堂作业
《补》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
课题:位置与方向(一)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
位置的方法。
2.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并会根据
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41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教学难点: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交流例题1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1)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
(2)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 心位于A市东偏南
30

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 沿
直线向A市移动。
师:听到这则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
2.导入新课。
现在台风的确切 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一)]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题1。
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 南、西、北
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在
哪里。)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
42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1)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具体位置。
(2)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
提问:东偏南30

是什么意思?
(东偏南30

表示的 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
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

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



西

A市
30



(3)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

100km
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
件,即物体所在的方 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
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 体
位置。
3.组织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体位置了,那台风大约
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
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
(二)教学例题2
1.投影出示例题2。
43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提问:在例题1的图中,B市、C市的具体位置应该标在哪
里呢?请你在例题1的图中标出B市 、C市的具体位置。
2.尝试画图。
(1)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2)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3)尝试画图。
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全班交流。
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白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
的方法。
B市:先确定方 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

(量角
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 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
出30

);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B市距离 A市200km,
在图上也就是2cm。
C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

C市距离A市300km,在图上也就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
是3cm。



100km
西
A市
30



4.算一算。


44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
B市?
200÷40=5(小时)
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
怎样确定?
总结:
(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2)确定观测点。
(3)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三、反馈完善
1.教材第20页“做一做”。
这道题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和距离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学
生自己测量和计算。
(1)让学生独立进行测量、计算、填空。
(2)组织交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测量方向的,怎样计算距离的。
2.教材第21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进行画图。
(2)投影展示,组织评议。
(3)交流画图的方法。
45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
课题:位置与方向(二)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
线示意图。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
的路线示意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观测点的变化灵活描述路线。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复习。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
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
(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
46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距离。)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二)]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题3。
1.出示台风的大致路径图。
(1)让学生在路径图上分别找一找:台风生成地、A市、B
市、路径图上的方向标。
(2)指名汇报。
2.提出问题。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如下适当启发:
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了 km,然后改变
方向,向西偏北
方向移动了 km,到达A市。接着,台风又改变方向,
向 偏 30

方向移动了 km,到达B市。
3.组织交流。
指名汇报,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通过交流 活动让学生明白台风到达一个新的位置后,要以新
的位置作为观测点来判断台风运行的方向。
4.小结描述路线时要讲清楚“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
47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二)出示教材第22页“做一做”。
1.提出要求。
根据下面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
我向正南方向走50m到路口,再向南偏西约30

走100m到
公园。
我先定下你出发的位置。
2.小组讨论画图方法。
(1)学生小组讨论怎样画图。
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讨论。
(2)组织交流汇报。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画图的步骤:
①定下出发的位置。
②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③用量角器量出方向。
④确定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量出图上距离。
3.学生独立画路径图。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4.展示汇报,交流评议。
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画的。
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特别是如何确定比例尺,也就是图上
每一格代表实际的距离是多少。
48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三、反馈完善
1.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3题。
这道题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测 量,体会观测点的不同,引起
方向的不同,从而懂得物体位置的方向是相对的。教学时可以通
过 以下步骤进行:
(1)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哈尔滨的位置;
(2)分别以北京和哈尔滨为观测点,画出“十”字方向标;
(3)连一连,量一量;
(4)说一说北京在哈尔滨的什么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
什么方向上;
(5)你发现了什么?(物体位置方向是相对的)
2.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9题。 < br>(1)先根据描述,把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画完整。通过
这个小题,让学生巩固画路线图的方法 。
(2)再根据路线图,说一说公共汽车沿原路返回时所行驶
的方向和路程。通过这个小题, 感受物体位置方向的相对性。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
49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课题:练习五 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确定位置的方法,掌握描述路线的
方法和画路线图的步骤。
2.在练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练习,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
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根据描述的路线绘制路线示意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复习。
(1)在图上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怎样描述物体的移动路线?
(3)根据描述画路线示意图时要注意什么?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些有关位置和方向的练习。(板
书课题:练习五)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1题。
这道题是让学生通过测量教材上的方位图,确定物体所在的
50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方向。练习时先让学生将观测点的“十”字坐标图放大,再进行
测量。
2.出示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2题。
这道题是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来确
定各建筑物所在的位置。
3.出示教材第24页“练习五”第4题。
提问:要知道小刚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上,你有什么好办
法?
学生操作测量后,继续提问:那学校又在小刚家的什么位置
上呢?
小组活动:在小组 内分别说一说其他几位同学家在学校的什
么位置上,再说一说学校在这几位同学家的什么位置上。
把你的发现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4.出示教材第24~25页“练习五”第5、7题。 < br>这道题是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所在的位置。练习
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交 流时让学生说说在平面
图上标物体所在的位置时要注意什么。
5.出示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6题。
这道题是将数对的知识和确定位置的知识相结合,促进知识
间的联系。
6.出示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8题。
出示题目后,引导学生看图。
51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提问: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并交流获得的信息。
根据路线图,让学生说一说小玲从家去书店和回来时所走的
的方向和路程。
教师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在小组中交流,再填表格,最后
汇报展示。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第(2)小题,然后交流汇报。
7.出示教材第27页“练习五”第10题。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上学和放学的大致路线。
8.出示教材第27页“练习五”第11题。
组织学生先理解题目的意思,再进行设计,最后组织交流汇
报。
三、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四、课堂作业
《补》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倒数的认识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与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过程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出一个数的倒数。
52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作学习、口头表
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倒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相互依存的关系,如:父子关系、
兄弟关系 、朋友关系等等。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我们数学中也
有,我们已经学过一些,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举例说明:如因数和倍数。)
2.今天,我们接着认识数学王国中有着相互依存关系的一种
数。
(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
3.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引导学生质疑。如:什么叫“倒数”?
倒数的意义是什么?倒数有什么特点?倒数是 一个数吗?学
习倒数有什么作用?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倒数的意义。
(1)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3
×
8

7
×
15

1

1
×12
83157512
53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学生独立计算,并观察、讨论有什么发现。
(3)组织交流。
(通过交流, 使学生认识到: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
好颠倒了位置;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
教师指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
(4)理解倒数互相依存的关系。
提问:“互为”是什么意思?举例说说应该怎样理解“互为
倒数”。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集体交流。
(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
不能叫倒数。例如:
3

8
互为倒数,就是指
3
的 倒数是
8

8

83833
倒数是
3
。)
8
让学生举出几组两个数互为倒数的例子,并让其他学生根据
倒数的意义来检验是否正 确。
(5)反馈练习:

5
×
7
=1,所以( )和( )互为倒数。
75

1
和7
7
互为倒数的意思是( )的倒数是( )。
(6)想一想: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是1,它们的分
子和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课件出示例题1:
54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3
6
7

5

1
1
2
0
52367
(2)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自主解决。
(3)组织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的?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位置是互换的。)
交流得出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板书:
3

5

53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6=
6

1
16
组织检验:
3
×
5
=1,6×
1
=1。
536
(自然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也可以把分子、分母调
换位置。)
(4)讨论:1的倒数是多少?0有没有倒数?
(根据倒数的意义,因为1×1=1,所以1 的倒数是1;因为
0与任何数相乘都是0,所以0没有倒数。)
(5)小结。
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
调换位置。]
3.教材第2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55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汇报时有意识地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求倒数的方法。
三、反馈完善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六”第1~5题。
1.第1题。
让学生先独立找,并进行连线,教师巡视,看学生找得对不
对,存在什么问题。
集体 订正时,可以让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找的。
使学生明确,根据倒数的意义,只要看哪两个数的 乘积是1,那
两个数就互为倒数。
2.第2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判断,教 师巡视。集体订正时,让
做得比较快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第(1)题,依据倒数的意义进行判断,是对的。
第(2)题,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不是三个数,所以不对。
第(3)题,0没有倒数,所以不对。
第(4)题,不一定。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一定比这 个假
分数小,而真分数的倒数比这个真分数大。
3.第3题。
指名说出每个数的倒数,巩固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4.第4题。
这道题通过计 算和比较大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除以一个
数(0除外),刚好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为学习分数除法 的计
56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算做准备。
5.第5题。
这道题是通过交流认识小数的倒数,让学生明白:不管是 什
么数(小数、整数、分数),只要两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这两
个数就是互为倒数。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分数除法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分
数除以整数的计算。
2.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口算练习。
57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4
×
1
=
3
×
4
=
4
×
9
=
1
×
2
=
52873845
2.根据算式30×25=750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750÷30=25,750÷25=30)
3.导入新课。
在第一单元我们已 经学习了分数乘法,这一单元我们要学习
分数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除以整数。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出示例题1:把一张纸的
4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
5
张纸的几分之几?自己试着折一折,算一算。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列式:
4
÷2。
5
2.独立思考
4
÷2的计算方法。
5
(1)提问:这个除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算式有什
么不同呢?
(被除数是分数。)
(2)启发:被除数是分数的除法应该怎样进行计算呢?请
同学 们想一想,并用长方形纸来折一折。
(3)学生用长方形纸边折边思考计算方法。
教师巡视 ,如果发现学生无法解决,可以提示“
4
是几个
1
?”
55
“把4个
1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5
3.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有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一:
4
÷2=0.8÷2=0.4=
2

55
58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方法二:
4
÷2=
42
=
2

555< br>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每种计算方法的思路:方法一是转化的
思想,将分数除法转化成小数除法计算 ,最后将结果化成分数;
方法二是把
4
看成是4个
1
,把4个
1
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
555

1
,也就是
2
55
4.提问:如果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怎么办?分子除以整数
除不尽怎么办?
学生根据教师的质疑,继续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5.组织交流。
5每份就是
4

1
,也就是
4
×
1
52 52
计算
4
÷2时,还可以这样进行思考:把
4
平均分成2份,5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交流进行
板书:
方法三:
4
÷2=< br>4
×
1
=
4
=
2

552105< br>6.出示问题:如果把这张纸的
4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
5
纸的几 分之几?
(1)学生独立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4
÷3。
5
(2)选择算法。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0.8÷3”除不尽,“4÷3”也除不 尽,
因此方法一与方法二都不适用,应该选择方法三进行计算。
(3)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4)组织交流。
59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4
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也就是求
4

1
是多少。
553
板书:
4
÷3=
4
×
1
=
4

55315
7.比较三种方法,进行方法优化。
组织学生 对三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通过交流发现:方法一
和方法二有一定的局限性,算起来比较麻烦;方法三是 运用转化
的思想把分数除法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分数乘法来解决,方便快
捷,具有一般性,是比较 好的方法,值得推广、运用。
8.总结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议一议: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先让学生总结、归纳,试着说一说,然后再交流。
(如果学生没有考虑到0的问题,教师可提示:分数除以整
数,是不是所有的整数都可以做除数?这样 ,学生就会感悟到0
必须排除在外,所以法则中的整数必须注明0除外。)
板书: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
数。
三、反馈完善
1.教材第30页“做一做”。
这道题的两个小题都是结合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练习,< br>体现了计算的过程。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材第34页“练习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在教材上填空,再让学生说说,根据什么得出
除法算式。
60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3.教材第34页“练习七”第2题。
先组织学生观察左右两题之间的关系,交流后让学生填一
填。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分数除法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掌 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经历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
生迁移转化、分析推理的能力。
3.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能
力和反思意识,进一步渗透转化的 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61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1.口头列式,并说说数量关系。
红红5分钟走了200米,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200÷5 速度=路程÷时间)
2.填空。
2
时有( )个
1
时,1
33
时有( )个
1
时。
5
3.口算,并说说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1
÷3
3
÷6
45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4.导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分数除法,想一想,接下去应
该学习什 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数是分数的分数除
法。
二、探索新知
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1)投影出示例题2。
小明
2
小时 走了2km,小红
5
小时走了
5
km。谁走得快些?
3126
(2)阅读与理解。
学生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
①小明
2
小时走了2km;
3
②小红
5
小时走了
5
km;
126
③问题是比较谁的速度快。
(3)列出算式,并说说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来列算式的。
62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板书:2÷
2

5
÷
5
(速度=路程÷时间)
3612
2.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2÷
2
怎么计算呢?
3
启发学生画线段图进行分析。 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
(边说边画),怎样表示
2
小时走了2km这个条件?
3
(将线段图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
2< br>小时走的
3
路程。)
(2)交流理解思路。
指着图启发:已知2
小时走了2km,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
3
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你 的想法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一下。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先求
1小时走的千米
3
数,也就是求2的
1
,即2×
1
;再求 3个
1
小时走的千米数,即:
223

1
×3。)
2
(3)探索计算方法。

2
=2×
1
×3=2×
3
=3(km) (根据乘法结合律)
322
提问:2×
1
是图上的哪一段,表示什么?(表 示
1
小时走了
23
1km)再乘3,得到的结果是图上的哪一段,表示什么? (表示1
小时走了3km)
启发:刚才我们用2÷
2
求1小时走的路程,现 在我们又发
3
现,2×
3
也可以求1小时走的路程,所以2÷
2=2×
3

232
63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观察:除法转化成了什么运算?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是
怎样变的?
强调:被除数没有变,除号变乘号,除数变成了它的倒数。
(4)小结:从上面这个推算过程 中我们找到了整数除以分
数的计算方法是:整数除以分数等于用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学生 齐读)
3.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让学生尝试计算
5
÷
5

612
鼓励学生 尝试计算:我们已经找到了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
法,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请你们自己试试看。
(2)学生汇报,组织交流。
板书:
5
÷
5
=
5
×
12
=2(km)
61265
提问:为什么写成“×
12
”?
5
(先求1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
5

1
,即
5
×
1
;再
126565
求12个
1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即< br>5
×
1
×12。)
1265
(3)回答“谁走得快些”。(小明走得快些)
4.小结计算方法。
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你会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你
发现的规律吗?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三、反馈完善
1.教材第32页“做一做”第1题。
64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让学生直接填在教材上,填完后再组织交流。
2.教材第32页“做一做”第2题。
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写出过程。交流时指名说说一个数除以
分数的计算方法。
3.教材第32页“做一做”第3题。
这道题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商与被除 数
的大小关系,也就是:被除数不为0时,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
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 除数;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分数除法 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分数连除、分数乘除混合
运算。
2.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反
思的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认
真、仔细的习惯。
65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分数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
3

8
÷
2

5
10÷
5

345766
教师强调:分数乘 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
乘的积作分母;一个数(0除外)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
的倒数。
2.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2×5÷8 75÷(15×6) 12÷3÷0.5
教师强调: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再算括号 外面
的运算;没有括号的,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同一
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
3.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过整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今天就来学习分
数乘除混合运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例题3。
1. 阅读与理解。
66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1)条件一:每次吃
1
片。
2
(2)条件二:每天吃3次。
(3)求的问题:12片药可以吃几天?
2.分析与解答。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交流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思路一:先算出每天吃多少片,再计算12片可以吃几天。
解法:
1
×3=
3
(片)
22
12÷
3
=12×
2
=8(天)
23
思路二:先算这盒药可以吃几次,再计算这盒药可以吃几天。
解法:12÷
1
=12×
2
=24(次)
21
24÷3=8(天)
3.回顾与反思。
组织检验答案的合理性。
(1)学生尝试检验。
(2)组织交流。
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检验:
方法一:
1
×3=
3
(片)
3
×8=12(片)
222
方法二:3×8=24(次)
1
×24=12(片)
2
2.用综合算式表示解题过程。
67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1)学生根据上面的解题方法列出综合算式。
解法一:12÷(
1
×3)
2
解法二:12÷
1
÷3
2
(2)交流运算顺序。 指名说说每个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12÷(
1
×3)这个算
2
式,先算 括号里的乘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12÷
1
÷3这个算
2
式,从左到右依次 计算。
(3)学生独立解答。
(4)组织汇报交流。
12÷(
1
×3) 12÷
1
÷3
22
=12÷
3
=12×2÷3
2
=12×
2
=24÷3
3
=8(天) =8(天)
3.交流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你知道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吗?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和整数相同: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
面的运算,再算括号外面的运算;没有括号的,先算第二级运算,< br>再算第一级运算;同一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三、反馈完善
1.教材第33页“做一做”。
这道题是要利用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解答,目的是巩固分
68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而能够正确进行计算。可以先让学生
独立进行解答,交流时让学生说 说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这道综
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材第35页“练习七”第9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指名板演。
集体讲评,组织订正。
3.教材第35页“练习七”第10题。
这道题有两种解题思路:思路一,先算每分钟跑多少 圈,列
式是
1
÷2=
1
(圈),再求跑6圈要多少分钟,列式是6÷
1
=24
244
(分钟),综合算式是6÷(
1
÷2);思 路二,先算跑一圈要多少
2
分钟,列式是2÷
1
=4(分钟),再求跑6圈要 多少分钟,列式是
2
4×6=24(分钟),综合算式是2÷
1
×6。
2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分数除法 第 4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以及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69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在练习过程中巩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提高运用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巩固分数除法的意义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混
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许多知识,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
法,分数乘 除的混合运算,还有把分数带入到常用的数量关系中
解决问题。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些练习,通过练习对所学
的知识进行巩固。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34页“练习七”第4、5题。
这两题都是分数除法计算的练习题。
(1)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填空,再组织观察左右两组
算式,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
(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也扩大;被除数缩小,商也缩
小。)
(2)第5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
70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出示教材第34~35页“练习七”第3、6、7、8题。
这四道题都是运用分数除法计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
的问题。
(1)第3题,这道题是求每份数的问题,用“总数÷份数”
来解答。
(2)第6题,这道题是求份数的问题,用“总数÷每份数”
来解答。
(3)第7题 ,这道题是把检测一个瓶子所用的时间看成每
份数,总共的时间看成总数,求每份数。
(4)第8题,这道题是把每张照片播放的时间看成每份数,
总共的时间看成总数,求份数。
3.出示教材第35页“练习七”第13、14题。
这两题都是纯计算的练习。
( 1)第13题,这道题有一步计算,也有两、三步计算。最
后一小题可以按运算顺序算,也可以依据乘法 分配律进行简便运
算。
(2)第14题,这题是以解方程形式出现的分数乘除法计算
练习。通过练习,既巩固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技能,又复习了解
方程。其中最后一小题可以在方程的两边 先乘
1
,再乘
3
,也可
42
以一次同乘
1

3
的积。
42
4.出示教材第35、36页“练习七”第11、12、15、16题。
这四道题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通常允许学生分步列式
71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解答。但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着眼,应提倡列综合算式。
(1)第11题,这道题可 以先求每层有多高,再求6楼的楼
板到地面的高度。学生最常见的错误是42÷15×6,即疏忽了6< br>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上只有5层楼的高度。本题也可以先算
5层楼是15层的几分之几,再求 高度,即归结为求42m的
1
是多
3
少。
(2)第12题,这道题 可以先求一共能装多少袋,综合算式
是240÷
1
×
3
;也可以先求 装完的
3
有多少千克,综合算式是
44
240×
3
÷
1

44
4
(3)第15、16题,这两题都只要一步计算。
练习时可以结合题目对学生进行绿色环保教育。
5.出示教材第36页“练习七”第17题。
要求学生按照指定的程序计算,再通过比较,有所发现并作
出解释。如果计算准确,就能发现得 数等于原来的数,其原因是
2

3
的倒数与
1
的积正好是< br>342
1。也就是除以
2

3
再乘上
1
,实
342
际效果相当于除以或乘上1。
三、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四、课堂作业
《补》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72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课题:解决问题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已知 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
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决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分析推理、回顾反
思等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
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先找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爸爸体重是75kg,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
7< br>,小明体内水分
15
的质量占小明体重的
4

5
(1)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小明体内有多少千克水分?
爸爸的体重×
7
=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15
35×
4
=28(kg)
5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和人体体内水分有关的问题。
二、探索新知
73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出示例题4。
1.阅读与理解。
学生独立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1)小明体内的水分重28kg。
(2)小明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
4

5
(3)要求的是小明的体重。
2.分析与解答。
(1)组织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
根据“儿童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
4
”可以知道要把小明体重
5
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体内水分质量占其中 的4份,也
就是28千克。
(2)根据线段图列出等量关系式。
小明体重×
4
=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5
(3)启发思考。
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小明体重是未知的,小明体内
水分的质量是已知的,我们可以怎样来解答 呢?
(列方程解答)
(4)学生尝试列方程解答。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5)组织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解:设小明的体重是xkg。
74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4
x=28
5
x=28÷
4

5
x=28×
5

4
x=35
3.回顾与反思。
(1)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5
内水分的质量:35×
4
=28(kg)
5
把小明的体 重乘
4
,看看计算结果是不是等于题目中小明体
(2)写答句。(答:小明的体重是3 5千克。)
教师追问:我们在解题过程时,题目中有关成人的信息没有
用到,这条信息与问题有关系吗?
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明确:这道题的问题求的是小明的
体重,和成人的信息无关,因此不需 要用到有关成人的信息。
4.补充问题。
出示问题:小明爸爸体内有50kg水分,爸爸体重是多少千
克?
(1)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写出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并完成解答。
爸爸的体重×
2
=爸爸体内水分的质量
3
解:设爸爸的体重是xkg。

2
x=50
3
x=50÷
2

3
75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x=50×
3

2
x=75
(3)组织检验,写答句。
75×
2
=50(kg)
3
答:小明爸爸的体重是75千克。
3.交流讨论。
小组讨论:我们今天学的应用题和分数乘法应用题有什么联
系和区别?
通过交流讨论 使学生认识到:我们今天学的应用题和分数乘
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相同,不同的是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单位 “1”
是已知的,直接用单位“1”的量乘对应的分数,而今天学的应
用题的单位“1”是未知 的,要把单位“1”的量假设成已知量列
方程解答。
三、反馈完善
1.把下面的等量关系写完整。
(1)白兔只数是黑兔只数的
3

5
×
3
= 。
5
(2)故事书本数比科技书多
1

4
×
1
= 。
4
2.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1题。
(1)根据题意列出等量关系式:南北距离×
52
=东西距离。
55
(2)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52
x=5200。
55
76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3)解答并检验。
3.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2题。
(1)根据题意列出等 量关系式:一个成年人一天所需钙质
×
3
=250mL鲜牛奶所含的钙质。
8
(2)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3
x=
3
×250。
810
(3)解答并检验。
提问:“一杯约250mL的鲜牛奶”这个信息与问题有关系吗?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解决问题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
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的能力。
3.在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br>教学重点:学习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
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 问题。
77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复习。
六(1)班有8人参加了校合唱队,占校合唱队人数的< br>8

15
校合唱队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解答。
交流解题思 路和方法:根据“校合唱队人数×
8
=六(1)班
15
参加校合唱队人数”, 列出方程:
8
x=8。
15
教师小结:解决分数问题,我们可以结合关键句,找出等量
关系式,再进行解答。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解决分数问题。
二、探索新知
投影出示例5。
小明的体重是35kg,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
8
,小明 爸
15
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阅读理解。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已知条件:小明的体重是35kg,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

8

15
78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要求的问题: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分析与解答。
(1)思考:“小明 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
8
”是什么意思?
15
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体重的几分 之几呢?
(“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
8
”的意思是:小明的体重
15< br>比爸爸的体重轻的部分占爸爸的体重的
8
,也就是把爸爸的体重
15
平 均分成15份,小明的体重相当于其中的(15-8)份,小明的
体重相当于爸爸的体重的
7< br>。)
15
(2)交流画线段图的方法。
①题目中有两种相比较的量,应该画两条线段。
②把爸爸的体重看成单位“1”画在上面,平均分成15份。
③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 br>8
,相当于占15份中的7份,
15
画在下面。
(3)画线段图。
①学生尝试画线段图。
②组织交流汇报,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逐步出示线段图。
(4)交流解题思路。
根据线段图,你能找出题目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式吗?
学生可能会找出以下两种数量关系式:
爸爸的体重×(1-
8
)=小明的体重
15
爸爸的体重-爸爸比小明重的部分=小明的体重
(5)列方程解答。
79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6)交流解题方法。
解:设小明爸爸的体重是xkg。
方法一:(1-
8
)x=35 方法二:x-
8
x=35
1515

7
x=35
7
x=35
1515
x=35×
15
x=35×
15

77
x=75 x=75
3.回顾与反思。
(1)检验答案的合理性。
检验小明的体重是否比爸爸的体重轻
8

15
(75-35)÷75=
8

15
(2)写答句。
2.小结。
交流:“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
求这个数”的 问题可以怎样进行思考和解答?
(这类问题由于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因此可以列方程
来 解答。可以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来列方程;也可以根据“一
个数±相差数=另一个数”来列方程。)
三、反馈完善
1.根据条件列方程。
学校举行美术展览,x幅作品中有
2
是国画,
2
是水彩画。
59
80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分别用下面的条件列出求作品总数的方程。
(1)已知国画有72幅,求作品总数的方程
是 。
(2)已知水彩画有40幅,求作品总数的方程
是 。
(3)已知国画和水彩画一共有112幅,求作品总数的方程
是 。
2.学校美术小组有25人,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
1

4
学校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这道题是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
数”的问题,是例题5的补充。
3.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7题。
这道题是部分量与总量相比较的问题,解题思路和例题5相
似。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解决问题 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81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除法问题的解题思路,提高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除法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复习。
我们已经学习很多解决日常生活中分数除法的问题。谁来 说
说我们解决这类问题时,一般分为几个步骤?
(第一步,阅读与理解;第二步,分析与解答;第三步,回
顾与反思。)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练习八”中的问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3、4题。
这两题都是配合例题4的练习题。练习时先让 学生独立解
答,再组织交流,交流时指名说说每题的等量关系式。
(1)第3题,在练习时可 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天文知识。这
道题的等量关系式是:宇宙飞船速度
40
=人造地球卫 星速度。
57
(2)第4题,这道题有两个问题,要让学生根据问题选择
相关的信息进行解答。
82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5题。
这题是分数计算的巩固练习,以分数除法为主,教 学时不必
全部集中在课堂上完成,可以安排在家庭作业当中。
3.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6题。
这道题是比较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单位“1”的 量是“我
们俩的工资”,需要把爸爸和妈妈的月工资相加,还要注意的是
所求的问题是结余,也 就是开支完剩下的钱。
4.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8题。
这道题是讨论在体积相等 的前提下,冰与水的质量关系,比
较抽象,可以让学生画线段图分析。得出等量关系:水的质量-
冰比水少的质量=冰的质量。
5.出示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9题。
这道题的第二个 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进行思考:方法一,用
1
;方法
14
2
二,用全 部大米需要的车数减去已经运走的车数,算式是4÷-
7
剩下的大米除以每车运走的大米,算式 是(1-)÷
2
7
4。
6.出示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10题。 这道题是分数乘除问题的综合练习,其中第(1)、(3)两小
题的单位“1”是已知的,可以用分 数乘法的知识来解答,第(2)、
(4)两小题的单位“1”是未知的,可以列方程来解答。
三、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83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四、课堂作业
《补》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解决问题 第 4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种相比较的量都未知的问题的解题思路和
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评价交 流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思考
的能力以及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增强学好数
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种相比较的量都未知的问题的解题思路
和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中的信息灵活运用各种假设方法来解决问
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填一填。
(1)桃树棵树是梨树的3倍,则梨树棵数是桃树的 。
(2)桃树棵树是梨树的一半,则梨树棵数是桃树的 。
84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导入新课。
前些天我们已经解决了许多分数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将
继续解决分数问题。
二、探索新知
投影出示例题6。
1.阅读与理解。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从题目中获取以下信息:
(1)上半场和下半场一共得了42分。
(2)两个半场的得分都是未知的。
(3)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
(4)求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2.分析与解答。
(1)分析关键句。
①找关键句。
提问: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哪一句呢?为什么?
(关键句是: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这 句话体现了
“上半场”和“下半场”这两种量之间的关系。)
②理解关键句。
指名说说对“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这句话的理解。
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理解成“ 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
二是理解成“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的2倍”。
85
< br>1
2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 请下载-----
(2)探究解题思路。
由于题目中上半场和下半场的得分都是未知的,因 此可以用
方程来解答,假设其中的一个半场得分为x,这样就可以根据两
个半场得分的关系得出 另一个半场得分。最后根据上半场和下半
场一共得42分,也就是用“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42分 ”来
列方程解答。
(3)学生尝试解答。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全班交流。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解法一:设上半场得x分。
x+x=42
(1+)x=42
x=42
3
2
2
x=42×
3
3
2
1
2
1
2
x=42÷

x=28
28×=14(分)
解法二:设下半场得x分。
2x+x=42
3x=42
x=42÷3
86

1
2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 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x=14
42-14=28(分)
3.回顾与反思。
(1)启发学生对答案的合理性进行检验。
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检验:
28+14=42,全场得分确实是42分。
14÷28=,下半场得分确实是上半场的一半。
(2)书写答句。
答:上半场得28分,下半场得14分。
三、反馈完善
1.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1题。
这道题的关键句是:上半年产量是下半年的。根据关键 句
可以假设下半年产量为xx万台,引导
4
5
4
万台,上半年产量就 是
5
1
2
学生根据关键句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2.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2题。
这道题的关键句是:裤子价钱是上衣的。根据关键句可 以
假设上衣的价钱为x元,裤子的价钱就是x元,引导学生根据
关键句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3.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3题。
这道题的关键句是:美术小组的人数是航模小组的。根 据
关键句可以假设航模小组有x人,美术小组人数就是x人,引
导学生根据关键句列出方程,解 决问题。
87

2
3
2
3
4
5
4
5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 载-----
4.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4题。
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引桥的长度是正桥 的
可以假设正桥长度为x米,引桥长度为
关键句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5.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5题。
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北京的黑夜时间是白天时间的。根 据
关键句可以假设白天时间是x小时,黑夜时间是x小时,引导
学生根据关键句列出方程,解决 问题。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解决问题 第 5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假设法来解决分数工程问题的过程, 理解并
掌握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分数工程问题的基本特点,解
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评价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
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利用假设法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88

2 57
。根据关键句
578
257
x
578
米,引导学生根据
3
5
3
5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 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教学难点:理解假设不同的数据得出相同结果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复习。
(1)修路队修一条公路,每天修25米,20天修完,这条
公路长多少米?
(2)修路队修一条500米的公路,20天修完,平均每天修
多少米?
(3)修路队修一条500米的公路,每天修25米,多少天能
完成?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指名汇报,说说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列式。
板书: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导入新课。
工程问题是我们日常 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今天这节
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日常生活中的工程问题。
二、探索新知
投影出示例题7。
1.阅读与理解。
89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学生交流各自对题意的理解:这道题是工程问题,工作总量
就是公路的总长,工作效率就是每周修的公路长度,工作时间就
是修完这条公路的时间;修这条公路是 两队同时修,工作效率应
该是两队工作效率之和。
提问:这道题求什么?求工作时间,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求工作时间,需要知道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
产生疑问:这道题要求两队合修的工作时间,可是这条道路
有多长呢?
2.分析与解答。
(1)学生交流,指名汇报。
学生可能有以下思路:用假设法,假设公路的总长是18千
米、36千米、90千米……
(2)根据各自的假设,尝试解答。
学生将公路总长假设一个具体长度,进行解答。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发现学生的各种方法,为组织交
流准备。
(3)组织交流。
全班展示并评价各种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解决的思路与方
法。
学生可能有以下不同的假设方法:
①假设全长18千米,18÷(18÷12+18÷18)=

36
(天)
5
90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②假设全长36千米,36÷(36÷12+36÷18)=
③假设全长90
36(天)
5
36
千米,90÷(90÷12+90÷18)=(天)
5
让每个展示的学生说说他们的解决思路是什么?
(4)启发引导。
教师 启发:公路全长可能是18千米、36千米、90千米……,
不管公路全长是多少千米,我们都可以把这 条公路全长看成什
么?(单位“1”)
如果把这条公路全长看成单位“1”,两个队每天修的长度分
别是多少呢?
(一队每天修:1÷12=
11
;二队每天修:1÷18=。)
1218
学生计算,交流板书:
1÷(
=1÷
=
11
+)
1218
5

36
36
(天)
5
(5)观察思考: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公路全长增加,两个队每天修的米
数也在增加。
教师指出: 他们单独修的时间不变,无论假设公路全长是多
少,他们每天修路的米数在变化,但他们每天修这条路的 几分之
几没有变化。
3.回顾与反思。
(1)检验答案的合理性。
91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136136
×+×=1
125185
(2)提问:比较几种算法,你觉得哪种算法更简便?
虽然这几种算法 中假设的道路长度不相同,但是不管假设这
条路有多长,答案都是相同的。所以把道路长度假设成“1” 来
计算,更加简便。
三、反馈完善
1.教材第43页“做一做”。
这道 题是和例题7相似的工程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
成,鼓励学生选择将工作总量假设“1”来解答。
2.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6题。
这道题是求工作时间,可以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 ”,
把工作总量看成单位“1”,所以列式是:1÷(
3.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7题。
这道题是将行程问题转化为工程问题来解答,把行驶的总路
程看成工作总量,行驶的速度看成工 作效率,行驶的时间看成工
作时间。
4.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8题。
这道题和例题7相似,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再组织交流订
正。
5.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9题。
这道题有两种解题方法,方法一是把300当成工作总 量,求
出两队合种需要的时间300÷(300÷10+300÷5)=

11
+)。
2030
10
(小时);
3
92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方法二是把工作总量看成单位“1”,求出两队合种需要的时间1
÷(
1110
+)=(小时)
1053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整理和复习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倒数的意义,求倒数的方法,巩固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 br>2.通过整理和复习,掌握运用生活中有关分数除法问题的解
题策略,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 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整理复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整理复习的良好习
惯。
教学重点: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回忆和整理。
教学难点:形成综合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许多知识,大家想想,我们学过的
93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知识可以分成哪几部分内容?
(倒数的认识、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三个部分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
习。
二、探索新知
1.复习倒数。
(1)什么是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它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1的倒
数是1,0没有倒数。)
2.复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展示交流整理结果。
让学生认真观察后讨论交流。
指名说说各自的看法,以及对不完善之处的修改意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得出:整数可以看 成分母是1的分数,
所以不管被除数、除数是整数还是分数,计算方法都是一样的,
也就是除以 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练习。
①完成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汇报。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混合运算
94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的运算顺序。
②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1、2两题。
3.复习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的第(1)小
题。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养了多少只鸭?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提问:谁来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教师引导总结强化:“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
个数。”可以列方程解答;也可以用数量除以对应的分数,就能
求出单位“1”。
(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3题。
(3)出示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的第(2)小
题。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比鸭少。养了多少只鸭?
①说一说:这是哪一类型的解决问 题?解决这样的问题最关
键的是什么?这类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②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
③组织交流,交流时要讲清自己的解题思路。
(4)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4题。
(5)出示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的第(3)小
题。
95

2
5
3
5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 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张大爷养的鹅和鸭共有700只鹅,其中鹅的只数是鸭的。
鹅和鸭各有多少只?
提问:这道题中两个相比较的量都是未知的应该怎么办。怎
样假设?怎样列方程?
学生独立解答。组织交流汇报。
(6)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5题。
问题(1)应该用“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问题(2)
应该用“总路程÷速度差”。
三、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四、课堂作业
《补》

第四单元 比
课题:比的意义和性质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思考,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
方 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弄清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根据比的意义理解求比值的方法,会求比值。
3.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理解比与除法、分数间的联系与区
别,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4.结合“神舟”五号顺利升空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
96

25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
育。
教学重点: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考、观察等活动,使学生
理解比的意义,会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播放“神舟”五号顺利升空课件。
文字播报:2003年1 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
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 br>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画面定格在两面国旗。
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
提问:我们可以怎样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关系呢?
学生交流得出:
(1)用比多比少的方法来表示:长比宽多5cm,宽比长少
5cm。
(2)用倍数关系来表示:长是宽的,宽是长的。
2.导入新课。
在描述两个量之 间的关系时,我们除了可以用“多多少、少
多少、几倍、几分之几”来描述外,还可以用“比”来描述两 个
量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的知识。
97

3
22
3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 下载-----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比的意义
1.同类量的比。
(1)启发探索。
教师启发:除了用已学过的这些方法来表示长和宽的关系
外,我们 还可以怎样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自学教材第48页。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组织汇报。
指名回答,通过交 流得出:我们可以把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
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教师指出:不论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
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这样的两个比我们称为同类
量的比。
2.不同类量的比。
(1)投影出示“神舟五 号”进入运行轨道后的运行数据:
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让学生用算式表示飞船的速度。
教师:这些数据提供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求
什么?怎么求?
学生列式求飞船的速度:42252÷90。
(2)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98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提问: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能不能用比来表示呢?应该怎样表
示呢?
学生得出:表示路 程和时间的关系也还有一种形式,就是用
路程和时间的比来表示,如“神舟五号”运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42252比90。
(3)提问:路程和时间,是不是同类的量?
教师指出:两个 同类量的比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两个不同类量的比可以表示一个新的量。如“路程比时间”又 表
示速度。
3.概括比的意义。
着重说明这些例子都是通过两数相除来表示两个数 量之间
的关系,它们都可以用比来表示,所以“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
数的比”。
(二)比的读写方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1.学生自学教材第49页。
思考:几比几怎样写、怎样读?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指名汇报交流。
(1)比可以写成“几:几”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但仍读作几比几。
(2)比的各部分名称。
15 : 10 = 15÷10 =
3

2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99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3.比值。
(1)什么是比值?怎么求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求比值的方法:比的前项除以后项。
(2)比值可以怎样表示?
比值是一个数,可以用分数、小数、整数表示。
(3)讨论:比值和比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两者的联系:比值是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它可以用
分数表示;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两者的区别:比值是一个数,有时可以用小数甚至整数表示;
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不能用一个 小数或一个整数来表示。
(三)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1.提问: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和分数
中的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的反馈,整理成如下表格:
除法 被除

分数 分子 —(分数
线)

分母 分数

÷(除号) 除数 商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时一种数,
100

圣诞节英文贺卡-我们的节日手抄报


天津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中考志愿填报系统


再别康桥英文版-元旦晚会结束语


汇佳职业学院-会考成绩


彭浩翔-威海市人事考试信息网


中餐的礼仪-关于少先队的手抄报


父亲节是哪一天啊-手抄报花边


山西省汾阳市-个税起征点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