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萌到你眼炸
601次浏览
2020年09月11日 09:3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毕业班班主任工作总结-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
元P72-74―连加、连减‖

【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是第六单元的又一难点内容。之前我们的学习只需一
步就可完成计算,而在此课,要分为两 步进行计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
要用第一步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 、连减的计算顺
序,并克服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的计算障碍,使课堂更生动,学生积极
性更高,教材编排上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在连加、连减计算前各安排了一幅生
动的插图,利用小鸡走来 和离去的过程,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
方法。二是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并注目第 一步算出的得数,以此把第一
步计算的结果变成看得见的数,从而让学生克服因记不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 而无
法连续计算的障碍。

【学情分析】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 点,但却是本单元的
难点之一。连加、连减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 br>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从而扩大学生
用加、减法解决实 际问题的范围,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
须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 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 运算顺序,
掌握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
动中 深入领会并掌握知识。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 学学习的
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是对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师生基本关系的最新论
述。反 复单一的练习形成计算技能,往往忽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获取知
识的过程,使计算的学习变得乏 味无趣,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我在教学连加
连减这一课时进行了这样的思考:首先一年级学生的生活 经验中已对连加连减有
了一定的认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的系统化;另外,一年级的孩子< br>仍然以游戏玩耍为精神食粮,孩子需要通过半游戏半学习的过程进行学习;而且
一年级孩子的注意 力一般只能稳定持续15到20分钟。因此,教学时我设计小
青蛙回家的故事贯穿整节课的教学,把枯燥 无味的计算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


具体有趣的故事情境中主动去探究学习,通过质疑, 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合作探究的能力,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在故事中学会做 人
要待人友善,懂得与人分享、与人合作,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懂得孝敬长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景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具体 含义,会
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 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5.使学生学会做人要待人友善、懂得与人分享、与人合作、学会独立解决
问题和懂得孝敬长辈 ……等等的好品质。

【重点、难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 减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学会计算。使学生
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教学准备】

课件、小红花

【教学过程】

(一)趣味复习、导入

1.播放动画儿歌―小青蛙找家‖



一只小青蛙,呱!要呀要回家,呱!跳跳,呱呱!跳跳,
呱呱!跳跳跳,呱呱呱!跳 跳跳,呱呱呱!小青蛙回到了
家,呱!



【设计意图:在开始 就播放儿歌―小青蛙找家‖让学生唱歌热身的同时,有效地调动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儿歌并非只为了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为后面
的教学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而作铺垫。】



2. 出示小青蛙和妈妈碰面时的情境对话。

青蛙妈妈: 小青蛙,你真棒!能勇敢地独自回家找妈妈,妈妈真开心!你
是怎么样回来的?

小青蛙:我一路跳回来,经过池塘。池塘可大了,但有好多口算荷叶,我
每答对一道口算题,我跳得可远 啦!一下子就过了池塘
呢!


青蛙妈妈:口算荷叶?那可是什么样子的?



3.复习口算题。(课件出示口算荷叶)















请同学们跟小青蛙一起算一算,看谁跳得最远最高!



【设计意 图:一年级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在教学中把―小青蛙找家‖的主角―小
青蛙‖带到教学中,创设小青蛙 与青蛙妈妈讲述独自回家的所见所闻,讲述从池
塘跳回家的路上经过的―口算荷叶‖,只要答对就能跳了 很高很远,这样的设计,
让平常枯燥的复习题变得有趣又神奇,让学生带着好奇的心情复习旧知,同时让
学生期待着―小青蛙‖后面的经历——究竟―小青蛙‖还遇到些什么事情?】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延伸导入新知,初步感知―连加‖。


小青蛙:妈妈,我回来时给您捉了些虫子。

青蛙妈妈:小青蛙你真乖!你是在哪捉的?捉了几只?

(课件逐一出示小青蛙经过的池塘边、大树下和禾苗田)

a.

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小青蛙一共捉了几只虫子?为什么?

b.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2=5(只) 5+4=9(只)

c.

魔法合体:同学们真利害,一下就能帮小青蛙用两道加法算式算出它一共捉
了9条虫子。现在让 老师来当魔法师,我能把这两个算式合成一道加法算式。
我变(课件演示两道加法算式合成一道连加算式 的过程)。板书:3+2+4=9
(只)

d.

请同学们看看,这个3+2+4=9(只)与3+2=5(只) 5+4=9(只)有什
么共同点和区别?

e.

教师说明: 像这样有2个加号连续想几个数相加起来的算式叫做―连加‖。(板
书课题:连加。)

【设计意图:小青蛙是一只孝顺的青蛙,回家路还不忘为妈妈捉了些虫子做礼物,
青蛙妈妈问小青蛙一 共捉了几只青蛙?让学生带着看故事的心情帮助小青蛙算
一算,在培养学生应该学习小青蛙的孝顺的同时 ,老师利用课件显示把两个两位
加数的加法算式合成一道连加算式,让学生在生动的变化同初步认知连加 。同时,
也为后面的数学故事做好铺垫。】



2.学习连加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小青蛙装虫子的盒子:盒子里为什么只剩下1只虫子?

【设计意图:―小 青蛙明明捉了9只小虫,为什么盒子里只有1只?‖这里创设了
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带着 疑问在课堂中寻找答案;为后面数学故
事发展和拓展作铺垫。】



小青蛙:我又经常一条小村,遇到了5只小鸡,我们玩得可开心啦!后来跑
来了2只小鸡,接着又跑来 了1只。你知道我一共跟多少只小鸡交朋
友?

(1)课件演示小鸡图(动态)。请学生仔细观察。
















a.你看到了什么?(原来小青蛙遇到5只小鸡,先跑来了2只,又跑来了1
只。)

b.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 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
法)你是怎么想的?

a.随生汇报,师板书:1)5+2=7 7+1=8 2)5+2+1=8 3)5+1+2=8


b.读算式。(师:刚才的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你也跟着他读一读吧)

(3)讨论学习,研究计算方法。

请小组讨论,并说一说上面的几种算式该怎样计算?

1)5+2=7 7+1=8 (原 来有5只小鸡,跑来2只后就有7只;又跑来了1
只,就用前面算出来的7只加后来的1只,合起来就有 8只了。)

2)5+2+1=8(我也学会老师的魔法,把两道加法算式合成一个连加算 式来
计算,我先把前两个数5和2先合起来有7只,再把7只与后来的1只合起来
就是8只了。 )

3)5+1+2=8(我也是用连加的方法,但我是先把原来的5只和最后来的1
只先合起来共6只,再把6只与2只合起来就是8只了。)

(4)根据学生的汇报,板演方法1)和2)计算过程:

5 + 2 + 1 = 8 5 + 1 + 2 =8

7 6



(5)小结: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然后再把算出的 得数(强
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这样的计算,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因为小青蛙的平易近人,所以有好多小动物喜欢跟小青蛙交朋友,
从故事中让 学生学会友善待人。同时在推导连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因为学生
欣赏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不同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小组交
流、全班交流,既关注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又开阔了学生的思 路,实现了―思维
共享‖。】



3.学习连减。




课件出示小青蛙给小鸡们分虫子的(动态)情境。

【设计意图:故事中小青蛙与小鸡们分享食物,让学生体现与人分享的快乐。】



(1)同学们,在图中你能找到些什么数学信息?你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学
生自 由编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编故事,将数学与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使学生感
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课件出示小青蛙的话。

小青蛙:我跟小鸡玩得可开心啦!有的小鸡饿了,于是 我把自己捉的小虫拿
出来8只分给小鸡们每只鸡一只虫。先有小鸡分走了2只虫子,然后有小鸡又分走了2只虫子,你猜我手上还拿着多少只小虫?能分给剩下来的小鸡吗?

(3)同学们,你们会解决小青蛙的问题吗?(指名列算式,随机板书。)

①8 – 2 = 6 6 – 2 = 4 ② 8 – 2 – 2 =4

注:如果没有学生说出算式8–2–2=4,教师引导学生把算式①8–2 =6 6–2=4
中的两个算式(用魔法)合成一个算式。

(4)抽出算式8 – 2 – 2 =,这个算式与我们平常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会
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连减。)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从8里去掉2后再去掉2。该怎么计算呢?

(5)小组讨 论计算方法,并汇报计算方法和结果。(8只虫子,先取走了2只,
剩下6只,然后从6只里再取走2只 ,还剩下4只;所以8-2-2=4)

(6)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小结连减的运算方法。

小结:计算连减时一般 也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把算出的得数减去第三个
数,也就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边小结边板书运算过程: 8 – 2 – 2 = 4

6

(7)说一说,最后剩下的4只小虫够分给剩下的小鸡吗?为什么?(够,
因为4 只虫子和4只小鸡同样多。)

【设计意图:在认识和理解了连加的基础上学习连减和连减的计 算方法,学生学
得轻松,让学生真正地体现成功的快乐。】




(三)联系情境,应用拓展。

小青蛙:妈妈,我把虫子都分给小鸡朋友啦,这盒子里的一只虫子是您的。

青蛙 妈妈:小青蛙,你真是孝顺!可妈妈老了,有点忘记怎么计算了,你之前
捉了9只虫子,先分了2只小虫 ,再分了2只,最后又分了4只,还剩下这一
只,对吗?

1.同学们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帮青蛙妈妈算算。

2.汇报方法:(1)9 – 8 = 1 (2)9 – 2 – 2 – 4 =1(注意让学生说说
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

1.小燕子知道小青蛙是很友善的小孩,今天都飞来跟小青蛙做朋 友啦!同
学们,想跟他们玩吗?(出示P73第2题燕子图。)你能算算有只几小燕子吗?


【设计意图:因为小青蛙的友善,又迎来了燕子朋友。这样的创设有效地把巩固
练习 与连加连减的学习自然地衔接起来。在巩固连加的同时,为下一个巩固活动
作铺垫。】

2.小燕子邀请小青蛙一同去河边采荷花。同学们,你们也想参加―采荷花行
动‖吗?

课件出示荷花池图片:

3



2

4

1





同学们,你喜欢哪朵荷花?喜欢它们的话就要答对它们里面的问题,它们就
是你们的啦 !赶快行动吧!(荷花可随机选择)









荷花1:P72页“做一做”

4 + 3 + = 10 -3
- =






荷花2:P73第一题














荷花3:P74第5题



8 -4 - = 10 -3 - =



荷花4:P74第7题

填上数,使横行、竖行的三个数相加都得9。






【设计意图:把巩固练习组合成一个―采荷花行动‖,把枯燥的练习化成一个有趣
的 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巩固知识。】



(五)课堂总结:

1.再次播放儿歌―小青蛙找家‖

小青蛙玩了一天可累了,让我们一起送它回家吧!


一只小青蛙,呱!要呀要回家,呱!跳跳,呱呱!跳跳,呱呱!跳跳跳,呱
呱呱!跳跳跳,呱呱呱! 小青蛙回到了家,呱!

【设计意图:从新播放儿歌―小青蛙找家‖,与前面的情境创设相呼应。】



2.同学们,你们跟小动物们玩得开心吗?你觉得小青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样的课堂总结既能检验学生对连加、连减的 学习掌握情况,也让
学生总结和学习小青蛙的友善、孝顺、乐于与人分享的好品质。】



(六)课后作业设计:课后找找身边的连加和连减故事,比比谁找的多!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课后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连加与连减故事,让学生体
验知识就在自己 的身边,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眼神作文-职工入党申请书


四川人才市场-草房子好词好句


巨打一字-真心话大冒险题目


中国进出口银行-奥运会的资料


2017年端午节-福建漳州师范学院


什么时候是感恩节-关于科学家的小故事


中南大学招生网-活动主题


罗德岛大学-异地高考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