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胜利者-元宵节几号
秋季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
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
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
践主题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
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
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
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
,一位数的加法和相
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
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
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
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
解数学的实际应用,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
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
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
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
课时安排
一、准备课(2课时)
二、位置(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
1.1~5的认识……………………………………………………… 6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1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四、认识图形(一)(2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7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3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3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5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课时
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
1.9加几……………………………………………………………… 3课时
2.8、7、6加几……………………………………………………… 2课时
3.5、4、3、2加几………………………………………………… 4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2
九、总复习…………………………………………………………… 4课时
第一单元 准备课
第一课时: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学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小朋友们,你
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学校里学习很多有用的知识。
这节课是数学课,我们要学习数
学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数一数(板书课题)
二、 新课
1、出示彩色挂图,教学数数。
(1)质疑:教师:“这幅图画画的是什么地方?学校开学的
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
来到学校。大家一起来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学习:先让学生观察,在小组内和小朋友们说一说。
(3)汇报学习情况:指名让
学生说一说。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
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人或事物的个数
(如:能用“1”表示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能用“2”表示的有:两个同学向教师
敬礼
、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在踢球;有4朵葵花;宣传栏上有5个大字;花坛里有6
朵花;天空有7只鸟
;楼边有8棵树;校园里有9个学生;10个人等)。然后让同桌再互
相说。
2.
找一找,数一数:我们也有一个美丽的校园,我们也可以数数在我们校园里,教室
里看到的东西。
师:谁能把你自己观察到的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3.扩展训练:
3
(1)关于方位的认识:
提问学生,某某前
边一列有几个同学?后边一列有几个同学?左边一行有几位同学?
右边一行有几位同学?
告诉你的同桌,你的左边一行有几个同学?右边一行有几个同学?前面一列有多少的
同学?后面一列有多
少个同学?
(2)动脑动手:
1.
你喜欢画什么,就在右面的空格里画什么,要画得和左边同样多.
2、练习2 第一、二题
三、 小结:
数学课有趣吗?你们喜欢上数学课吗?今天的数学课,同学们表现得
很踊跃、很认
真。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今天这样认真的学习数学知识。
四、课外观察作业
1、数一数在家里或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并记录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2、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比多少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些”、
“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
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学生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从1数到10
二、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数一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多少。
(板书: )
4
三、新课
(一)同样多
1、看图说话:教师贴出4个圆
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再贴出4个三角形纸片,学生
数一数有几个。看着这图,你能说一句话吗?
那你是怎么知道它们同样多的呢?
一个圆纸片对着一个三角形纸片,所以我们就说,圆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
2、手比一比
:在请伸出你的双手,我们用一个指头对着一个指头的方法来比较一下两只
手上的手指头是否同样多”
(师生一起做,然后同桌互相做)。
3、动动手:教师在黑板上贴3个○(学生跟着在台下摆
),要求对着○摆□,□要和○同
样多。
指名一人在黑板上摆,其余同学在下面摆,摆完后说说摆的方法。
4、同桌左边的同学摆任意个□,右边的同学摆△,使得□和△同样多。说说摆的方法。
5、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同样多的东西。
(二)多些、少些:
1、教
师贴出4个三角形,学生说是几个,再贴出3个正方形,学生说有几个。问:三角
形和正方形同样多吗?
你怎么看出来的?(教师伺机连线) 教师引导学生:三角形有剩
余,正方形没有剩余,我们就说正方
形少些,三角形多些,也就是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多。
(板书:多些、少些)
2、教师在黑板上
贴2个○和3个△。提问:怎样比较○和△谁多谁少?(同桌同学商量。)
指名说。
3、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什么东西比什么东西多或少的。
4、学生动手操作:
①第一行摆3个○,在○下面摆△, △要比○多1个。
②第一行摆4个□,在□下面摆△,
△要比□少2个。
③要使下图中第一排比第二排多2个圆,应该怎么办?
三、练习
1、p11、12 练习一 1-4题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同样多的,什么东西是多些,什么东西是少些的?
四、小结:
教学反思:
5
第二单元 位置
第一课时
上、下、前、后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
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
相对位置。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笔、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
面我们就一起
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
指名口答订正。
6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
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
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
面……
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左、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内容、做一做第1题,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
性。
2、使学生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左、右”描述
物体的相对
位置。
教学难点:二者相比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课件等;学生: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7
一、导入:
我们平时走路靠那边走?由此引出左右。
二、学习新知:
1、分辨自己身体的左右。
(1) 你能指出你的左边、右边吗?
(2) 其实我们身上有些部分也左右,你能找出来吗?
2、进一步认识左和右。
(1) 你会用左和右说一句话吗?
(2) 在日常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事?
(3) 说一说你现在坐的位置(左右、左边几个人),
3、左右的相对性。
(1) 准备好你的各种学习用品。同位两个合作,动手摆一摆。
(2) 提出要求:
① 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
② 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左边。
③
尺子放在数学书的右边。
④ 橡皮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的右边。
⑤
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3)
小组内打乱顺序摆一摆、说一说,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我的左边有什么,你
的左边有什么?)
(4) 师生共同活动:我举右手,小朋友也举右手,发现了什么?
三、练习:
1、第10页做一做第2题。
你的前面是( ),后面是( ),
左边是( ),右边是( )。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
),
从左往右数你是第( )。
2、完成练习二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8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认识左、右
左 右
右 左
课后小记: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计划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
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 ”、“
”、“ ”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
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教学重点:
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教学难点:
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第一课时
一、
二、
教学内容: 1~5的认识
教学目标:
9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识1~5
各数,建立初步
的数感。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三、 教学重点:1~5数的含义的理解和书写
难点:1~5数的写法
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野生动物园”图
谈话:小朋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说一说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也可以用1、2、3、4、5、来表示?
你是怎么数的?请学生说一说。
教师根据汇报结果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认读
(二)感知数的形状
1、仔细观察1~5,请大家发挥想象,它们象生活中的哪些物品?
2、师生共同概括形状特征
(三)教学数的写法
1、教笔顺及写字格中的布局
2、书空笔顺
3、在书上描出
(四)巩固练习
1、教师报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吗?你还能用其他方法吗?
2、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
3、P
16
做一做
(五)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2、整体感知,请学生给1~5这五个数字排成队
问
:1后面是几?……
(六)游戏
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
10
可能是几?只有一种可能吗?
(七)小结:
(八)作业: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5,6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极其含义,同时会读会写
2、使学生感知基数序数的含义,并能正确区分几和第几
三、教学重点:
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读法
难点:序数,基数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1~5
2、请学生按教师报数的顺序排列卡片
二、新授
(一) 看图听故事
出示图片教师讲故事,“小猴吃水果”(水果有多有少,该如何分)
你能帮小猴分水果吗?
问① 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②
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一个梨,一个桃,一根香蕉够吗?
(二)
学习“>”“<”和“=”符号
1、教学“=”(猴和桃比)
猴子与哪种水果同样多?我们
说3只猴和3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
是两条一样长的线,齐读一下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 看图猴比谁多?也就是3 >2(板书3 >2)
(2) 观察“>”教师板书,大嘴朝大数,小嘴朝小数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11
(1)看图猴比谁少?
(2)观察“<”教师板书,大嘴朝大数,小嘴朝小数
4
、小结:顺口溜: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
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
数
5、发散思维
i.
ii.
、 三、知识运用
1、P
17
看图说一说,为什么?
2、P
18
做一做第1题
四、第几的认识
谈话,你们排过队买过票吗?(出示买票图)
请你说一说这里共有几个人?警察叔叔是第几个?最后
一个叔叔是第几个?小朋友前
看图还可以谁与谁比?
你知道小猴分水果出了什么问题?你说说该怎么分?
面阿姨是第几个?
第一个买完票走了,这时有几个人在排队?小朋友排第几个?
思想教育:自排队购物
五、巩固运用
P
21
第5题,同桌互说图意
游戏,看谁找得快
四人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出示二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说出自己坐在第几排第几个?
六、小结
七、作业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几和几
12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教时教学,使学生能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交流意识。
三、教学重点:数的组成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猜谜
①(伸出3个手指(它添上2是谁)?
② 3的相邻数是谁?
③ 4再添1是谁?
④
老师有4瓶饮料装一袋可是装不下,如果装两袋,可能会怎么装?
(二)新授
1.教学4的组成
请你拿出学具4块,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有几种方法?
四人小组交流
请一个小组汇报你的方法,教师板书: 4 4 4
1 3
3 1
2 2
2.游戏。让学生掌握2、3、4的组成
教学5的组成
学具的操作:请小朋友拿出5根小棒,把它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总结出把
5分成二堆的几种
不同的方法。 5 5 5 5
教师整理板书:
只要知道其中一组,就可以想出另外一组。
让学生进行5的组成的连线练习。
(三)新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说吗?
(四)作业
(五)拓展题:给能组成5的相连方格涂上相同的颜色。
4 1
和
1 4 3
2
和
2 3
13
3
2
1
1
2
3
4
4
1
2
3
5
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2.通过练习,使学生
能很快地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能熟练地用大于、小于、等于描
述5以内数的大小。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出示课题
(二)复习基数的含义,引导学生读懂图意,按要求完成。
①
P21—1,要求学生在数出物体的个数的基础上填数。
②
P21—2,连线,把物体个数与相应数量连起来。
③ P21—3,涂色。
(三)复习数序 P21—4
让学生根据数的顺序,数出小旗上应填的数,再写下来,然后问:你是怎么
想出来的?
(四)复习数的大小的比较
1.
2.
先数出物体的个数,再填数。
P21—5,6在□里填数
(五)P22—7 用学具卡片练习
(六)复习数的组成
先填P22—8 问:4可以分成2和2,还能想到什么?
(七)综合练习
14
①
P22—9,通过圈一圈,涂色,让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②
通过数数填数,然后观察,比较出数字的大小。
(八)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加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加法算式。
2、能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
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渗透算法的“不唯一”性,同时初
步体会“加法交换律”的合理性。
3、通过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正确计算1~5的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
二、新知展开
1、认识加法
(1)电脑课件动画展示两组物体(或两组人)合并在一起的过程。
把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合并在一起,也就是把1和2这两个数合起来,
用加法计算,
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合起来一共有3只,就等于3。
板书课题“加法”。
(2)读算式:1加2等于3,或1加2得3。
2、加深理解
(1)摆小棒说算式(1+3,2+2,2+3)
(2)根据算式摆小棒(3+1,3+2,1+1)
(3)生活中,还有很多可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你能来说说吗?
15
3、讨论算法
(1)出示动画情境:有4只小鸟,又飞来一只。
(2)让学生观察后提问“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引导学生思考:“求一共有多少只,怎么算?”4+1=5
“得数5是怎样算出来的?”
(4)小组讨论再全班展示。
(5)讨论:这些算法中哪些比较简便?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应用前面所学的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
1、课后做一做①②
(1)说说图意。
(2)计算说算理。
(3)对比感知“加法交换律”。
2、游戏:摆手指
1+1 2+1
3+1 4+1
1+2 2+2 3+2
1+3 2+3
1+4
四、小结作业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减法算式。
2、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应用
对比的方法直观感知。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初
步渗透函数思想。
16
3、通过组内交流,帮助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教学重点、
难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减法的含义,会正确计算1~5的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从5数到1。
2、填一填:
3+1=□
□+1=3 4+□=5
1+3=□ □+2=3 □+1=5
2+□=4 □+3=5 □+2=5
二、新知展开
1、认识减法。
(1)电脑演示,让学生感知:3位同学有3只纸鹤,1位同学拿走了1只纸鹤,
还剩几个小朋
友,几只纸鹤,就是从3里面去掉1个,用减法计算。(板出课题)
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还剩几,就等于几。
(2)读算式:3减1等于2,或3减1得2。
2、加深理解。
(1)摆小棒说算式。
(2)根据算式摆小棒。
(3)生活中,还有很多可用减法算式表示的事例,你能来说说吗?
3、讨论算法。
(1)出示动画情境:有5个苹果,刺猬驮走了2个。
(2)让学生观察后提问:“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引导学生思考:“求还剩几个,怎么算?”5-2=3,“得数3是怎么得来的?”
(4)小组讨论再全班展示。
(5)讨论:这些算法中哪些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
1、课后做一做①②
(1)说说图意。
(2)计算说算理。
(3)5-1=4 4-1=3
5-4=1 4-3=1 这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17
2、游戏:摆手指
四、小结作业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减法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
2、会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减法。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掌握减法含义的基础上,熟练掌握5以内的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拍手游戏。
师:我拍2。
生:我拍3。
师生:2和3组成5。
二、基础练习。
1、电脑演示:练习三第5、8两题。
(1)说图意。(2)填空。(3)较对反馈。
2、摆一摆说得数:练习三第6题。
(1)同桌互摆学具或摆手指,说得数。(2)集体反馈。
3、独立计算练习三第7题。 (1)独立完成。
1
(2)交流算法(选1题)。(3)反馈。
三、提高练习。<
br>2
4
5 - =
3
4
- =
3
1、算一算。
4
2
5
1
18
(1)独立完成。
(2)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还差几只杯子?
四、游戏:跳木桩比赛。
动物学校正在进行跳木桩比赛,看看现在该谁上场了?(课件显示小兔)你能帮
小兔跳过木桩吗?
练习:5-2 4-1 3-2 4-2
5-1 5-3
5-4 4-3
五、小结作业。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5以内的加减法(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加、减法含义的理解,进一步熟练1~5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2、初步
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猜测的能力,并使学生初
步体会到有条理的思考有助于
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
3、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加减法含义,熟练计算1~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学会有条理地思考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练习三第9、10题。
二、变式练习:
1、猜一猜: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体会结果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学会有顺序地写出所有可能情形。)
2、填一填:
19
5-□=3 3=1+□ □+□=5
□+2=4 4=□-1 □-□=1
3、猜一猜:每个盒子里会有哪些卡片?
①尝试独立整理。②小组交流。③集体讨论,找到较好的整理方法以。
三、游戏:上车,练习三第11题。
四、小结作业。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
2、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0的含义,会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2+3 5-1 4+1 4-2 5-3 3-1
2+2 3-2 3+1
1+2 3+2 3-2
5-4 1+4 4-3 5-2 1+3 3-3
设下悬念
二、展开。
1、认识0。
(1)课件演示小猴吃桃。(每吃一个列一个算式)3-1=2、3-2=1、3-3=0
(2)当盘子里没有桃子了,用什么数表示呢?揭题板书。
(3)说明: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表示什么也没有。(解悬念)
20
(4)读一读。
2、0的写法。
(1)板书边示范边讲解。要点:0是一笔写成的,要写得圆滑。
(2)书写3遍。
(3)在书上描写。
3、有关0的加减法。
(1)摆小棒:
a.摆4根小棒,拿走4根,还剩几根?(4-4=0)
摆2根小棒,拿走2根,还剩几根?(2-2=0)
摆5根小棒,拿走5根,还剩几根?(5-5=0)
你发现规律了吗?什么时候得数是0?
得出“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c.你能摆一摆4+0这个算式吗?先独立摆然后交流。
5+0
1+0呢?摆一摆,再说得数。
d.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
得出:“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e.那么0+4 0+3 0+5呢?0+0呢?
f.摆一摆5-0得几?
那么4-0 3-0 2-0 1-0呢?0-0呢?
你又发现了什么?
得出:“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P29页。
2、排一排、填一填。
1
5
32
四、小结作业。
第十课时
21
b.
教学内容:练习四(30-31页)
教学目标:
使学生加深对于的含义的理解,巩固有关0的加、减计算,进一步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二、看图计算有关0的加减。
1、摘苹果图。让学生看图并描述图意,使他们能看会说。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算式写完整
。让学生体会每次多摘一个,剩下的就少一个,加深理
解同数相减得0。
2、4、5题参照前一题。
三、看谁算得都对。有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校对,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四、第7题,问:有几位小朋友在跑步?你能把图中的每个小朋友跑的位置用数字表示出
来吗?
五、第8题,引导学生看图,一只小鸡对一条小虫,有2只小鸡没有虫吃,小鸡有多余,
小鸡只
数比小虫条数比小鸡只数少2。
六、书写练习。
七、讨论思考题。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物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
图形,
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2
2、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实物图到一般模型的抽象过程。
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具准备:
1、每小组自备形状各异的实物、积木等。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立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出示小叮当图,问“小朋友们看,这是谁?”
“小朋友们喜欢小叮当吗?小叮当有许多小宝贝,你们都认识吗?”
(教师出示几样物体,学生辨认)
二、操作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一分:可是这些小宝贝太乱了,小叮当想让能干的小朋友们帮帮忙,每个小组都有
一篮子小宝贝,
它们都混在一起了,有铁做的、塑料做的,大的小的,花的绿的等等。和
小组小朋友讨论,你们认为哪些
是相同的分成一堆,看看能分成几堆?一堆堆整理放好。
2、议一议:小组里的小朋友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3、指名汇报讨论情况:“其它组小朋友要注意听他们是怎么分的,待会给他们提点建议。”
“你们同意他们的分发吗?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4、 再分一次:这组小朋友把小宝贝分
得很清楚,他们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了一起,分成
了4堆,你们也会和这组小朋友一样,按形状来分吗?现
在请小朋友们再分一次,分完的
小组可邀请别组小朋友参观,介绍一下你们怎么分的。
5、
再指名几个小组汇报。
6、
出示课题:小朋友们真厉害,把原来乱七八糟的物体都分好拉。今天我们就来认识
物体。
教师板题:认识物体
7、起名字:才小朋友们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分成了4堆,可是他们都还没
有名字呢!小朋
友们都有好听的名字,小叮当的小宝贝也想有个名字。谁能根据他们的形状,给每一堆物
体起个名字呢?
(教师用展示出平面图,并配以名字)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 球
8、认一认:大家起的名字真好!现在请小
朋友们在小脑袋里记下这些图形和名字。每个
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拿在手上,仔细看清它们的样子。
拿了正方体的请举起来,是长方体的请举起来,你认为是圆柱的举起来,拿到球的小朋友
23
举高点!
9、操作感知各形状物体的特征:好啦!小朋
友们都认识了这些物体的形状,现在请小朋
友拿出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摸一摸它们的面、边,比一
比,你发现了什么?和小组
小朋友说一说 (指名汇报,如果有必要可伺机让学生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这两兄弟长
得太像了,老师都把他们两搞混了,哪个小朋友能干!有什么好办法能认出他们呀?”教师拿出模型让学生区分两者)
再拿出一个圆柱和球,玩一玩,摸一摸,滚一滚,和小组小朋友说说
你又发现了什么?(指
名汇报)
10、教师举物体,全班一起说是什么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
。(好!现在请小朋友们轻轻地
把东西放回篮子里)
11、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游戏的名字叫“瞎子摸鱼”,教师找个学生示范,
请一个小朋友蒙上眼睛,教师拿出一个物体,学生摸摸
后并说出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
小组内玩这个游戏)
“小朋友们太聪明拉,一下子就猜对拉
,现在我们换个玩法,这回是老师说物体形状的名
字,请你摸出一个这个形状的物体来!”(小组内再一
次玩“瞎子摸鱼”的游戏)
12、联系生活:游戏好玩吗?下课以后小朋友们再继续玩好吗?
(教师出示室内图)现在请大家看,这里有幅图,画的是哪里呀?(家里)
那有什么东
西是今天我们学过的形状?(指名回答)
那么你们在家里、教室、学校、大街上还
看到过什么东西是这些形状的啊?(先指名说,
在和小组小朋友说)
四、课中休息:
小朋友们真能干!帮小叮当整理了百宝袋!小叮当高兴得唱起了《小叮当歌》,我们一起
唱好吗?(教
师放歌,学生跟着边唱边跳)
五、巩固练习:
1、搭一搭:小朋友,你们当过设计师吗?那
我们现在就来当当小小设计师,用桌子上的
物体搭一搭,摆一摆你自己喜欢的东西。
2、指名汇报:“说说你用什么图形摆了什么?”
3、思考题:说说下图由几个正方体搭起来的?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图形?
小朋友们真能干,认识了那么多种图形!回到家里把今天学到的告诉爸爸、妈妈。
教学反思:
2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触摸、拼摆等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本
单元所学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和球)的认识,初步体会图形的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同时
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师和学生各准备一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
柱和球的实物,教师还要准备几个其他
形状的实物,如棱柱形铅笔,三棱柱积木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介绍“找物品”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把课前准备好的形状是长
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拿出来,同桌同学
互相介绍一下自己收集的实物的形状。
同
桌学生互相介绍完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每种形状的实物各选一个,集中起来放在一个大
桌子上或地上。然
后把全班同学分成4组,每组同学各管一种形状的实物,把这些实物分
一分类。管正方体的要把正方体的
实物归为一类。分好类后,各组同学摸一摸、说一说本
组那类实物的形状,再选两个代表在班里说一说实
物的形状。对于非本单元所学形状的实
物,可以归为一类,交给教师,教师告诉学生:这些物体的形体不
是我们这一单元所学的,
但是它们也是一种立体图形,以后我们在中学会学到。
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分好类的物体收拾好,以便在下面的活动中使用。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做“摸实物”、“搭积木”、“随意拼”三种游戏。
二、介绍“摸实物”的方法
1.准备实物
教师从“找物品”的活动收集起来的
实物中,选一些形状稍大的便于确定形状的实物(包
括棱柱形实物,如棱柱形铅笔,三棱柱积木)放在地
上。
2.摸实物
把做“摸实物”活动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教
师请一小组作示
范说明游戏规则:先让一个同学拿出一个立体图形(如圆柱)给另外两个同学看,看清后
把这两个同学的眼睛蒙上,然后让他们从桌子上摸出这种图形,其他同学进行判断。如果
摸错了
,可以让他们继续摸,直到摸对为止。然后再给蒙上眼睛的同学各拿一个立体图形,
让他们摸一摸,说出
拿出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这样做两次后,让进行判断的同学来出题
摸实物。
25
三、介绍“拼积木”的方法
1.教师示范
教师用积木边拼边说:“我用4个大小相同的长方体可以拼一个大的正方体,还可以用2
个大小相同的正
方体拼一个长方体。”
2.学生拼积木
师:请同学们自己拼一拼,看能不能用几个大小
相同的正方体拼一个大的正方体或长方体,
能不能用大小相同的长方体拼一个大的正方体或长方体?
学生拼的时候,教师注意巡视。集体订正时,从用几个长方体拼成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
用几个
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拼法中各选一种展示出来,让学生说一说拼成后的
立体图形各用了几个什
么形状的积木。
四、介绍“随意拼”的方法
1.带着拼
教师边拼边说:这里
老师用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和两个圆柱拼了一辆汽车,同学们,
你们也能拼一辆汽车吗?
让学生自己拼,教师巡视,如果学生拼的汽车的形状、大小和教师拼的不一样,只要能看
出是汽车就行
。
2.随意拼
师:同学们除了拼汽车,还会拼其他东西吗?
让学生根据个人
的喜好随意拼摆一些东西,拼摆用的实物可以是积木,也可以是其它东西,
例如拼坦克,可以用长方体的
饮料盒作车身,用易拉罐作车轮,用圆柱形的积木作炮筒。
学生拼好后,教师选几件有趣的东西展示给全
班同学,让拼的同学告诉大家拼的是什么东
西,各用了什么形状的物品。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计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
个数或
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
的数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
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26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的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
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7
.让学生用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
进学生在情感,态
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
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难点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6、7的数数和内容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正确地数出6、7以内物体的个数,认识6、7表示的实际意义及序数6、7。
2
、掌握1至7的顺序、大小、组成,会读会写6、7。
3 、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掌握6、7的组成。
难点:掌握6、7的组成
教具:主题图,计算器、直尺图、点子图、小棒、鱼图印刷体、练习格。
教学过程
复习
口令
按小组报数,请最后一个小朋友站起来回答你报的是几?是本组的第几个?你组共
有几个小朋友?
教学新知
27
数数6、7:
出示认识6和7的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问图上有什么?请同学们数一数,
图上有多少人
?多少桌子?多少椅子?
你们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还可以怎样数?你们又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
的?
小结:我们刚才都是按照1、2、3、4、5、6、7的顺序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
数5个以后在数
1个就是6个,接着6在数1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接着在请小朋友数一数,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抽学生说出他们的结果,老师根据他们的回答在黑板上出示6和7,让学生读6
和7。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象什么?
示小棒,看谁数的好,先数6根,再数7根,并分别用6根、7根小棒摆一摆,摆出
自己所喜欢的图形。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出数量是6、7的人或物的例子,指2-4名学生说一说。
教学7以内数的顺序
示计数器,请一学生先拨5颗,问,在添一颗是几颗?6在添上几是7
。老师在演示一
遍,学生在数一遍。
示写有0-7的直尺图,指导学生观察,直尺起点从那
边开始?用什么数字表示?尺子
一共有几段?从0到1是几段?7前面有这样的几个一段?
学生独立填空:
0 2 4 6
比较5、6和7的大小
示点子图,问,左边有几个点子?中间有几个?右边有几个?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左
边和中间
比,哪个大?哪个小?中间与右边比呢?它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
交换点子图位置,再比较,现在可用什么符号呢?“>”
引导学生观察,5<6 6<7
6>5 7>6 说明大于号的开口总是对着大数。
教学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口述P43的鱼图
老师总结?6表示6个“6”,也表示第6个的“6”,7也一样。
教学6、7的书写
教学6、7的组成
让学生摆6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怎样分才能既不重复又不漏掉?生分,
28
师巡视,分得好的给予表扬
指明说出有不同的分法
用同样的方法指导7的组成
练习6和7组成
新
课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数字6、7及它们的数法,组成,识了7以内的顺序,
6、7的组成,还
认识了6、7表示几个和第几个,及6、7的写法,这些内容大家要很好地
掌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6、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画写出两道加
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
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
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
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第45页情景图的课件。
学生准备7根小棒、7个小圆片、7朵花、7个三角形等学具。
课堂练习
作业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新课引进
教师谈话。
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大家会算
29
得数是6和7的加法、6和7减几的减法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内
容。
板书课题:6、7的加、减法。
学习新知识
学习根据一幅画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
⑴ 学生摆小棒
老师提
醒学生一边摆5根、一边摆1根,然后要求两个学生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
进行观察,并各写出一个加法
算式。
⑵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教师配合学生说的过程在黑板上板书:
5+1= 1+5= 问:写出的两个算式相同吗?
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小棒
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相同?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小
朋友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同,所以
写出的算式就不相同。
⑶ 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⑷ 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
⑸ 学生两人一组在桌上摆7个
小圆片,先去掉1个小圆片,并让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写
出减法算式7-1=;然后在从7个小圆片中去掉
6个,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又写出减法
算式7-6=。
让学生算出两个减法算式的得数。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并说一说7-1=6和7-6=1两个算式之间的
联系。
学习第45-46页“摆一摆”的三组例题。
⑴
屏幕上出示“摆一摆”前面的情景图,并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说明了
什么?
⑵学习“摆一摆”第一组例题。学生摆花,先摆加法算式后摆减法算式,边摆边计算。
让学生交流自己摆的过程和结果,着重说一说四道题的得数是怎样来的。
⑶学习“摆一摆”第二组例题。
学生摆小棒算5+2和2+5,并在算式后面的方框里填得数。
学生摆小棒算7-2和7-5,并在方框里填得数。
引导学生比较5+2=7和2+5=7
、7-2=5和7-5=2的联系,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根
据一幅画可以写两道加法算式或两道减法算式和
两道加法算式的联系。
引导学生根据摆和算的过程比较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30
根据5+2=7和7-5=2,你发现了什么 ?
学习“摆一摆”第三组例题。
⑴让学生摆三角形,边摆边写出加法算式3+3=6。
⑵让学生根据三角形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6-3=3。
⑶引导学生思考。
如果不摆学具,你能算出3+3的得数吗?怎么算?
如果不摆学具,怎样算出6-3=3。
4+2和5+2是不是也可以想数的组成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回答后再说一说想数的组成计算这两个算式的过程。
教师:可以想加法算出6-2、6-4、7-2、7-5的得数吗?
让学生试着用想加法算减法的方法算一算。
学习写算式。
⑴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6+1=7和6-2=4的写法,并讲解写算式的要领和要求。
⑵
学生练习写算式。
⑶ 学生交流并互相评价所写的算式。
巩固联系
完成第46页“做一做”的联系。
先学生独立计算并在书上填得数,然后交流、评价计算
结果,评价时指定几道题让学生
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和方法。如果有的学生计算有困难,让他们边摆边算。
巩固练习算式的写法(教师指定几个算式让学生练习写法)。
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七的第4、5题,先有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交流本课时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教师对全课时的知识内容和学生过程进行小结,
小结时注意突出根据一幅画可以写两
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的客观事实,并强调用多种方法计算有关
6、7的加减法。
31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数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揭发学习数需,探求知识的
兴趣,并
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1、说一说生活中的数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数,比如,我几
岁了,我家有几口人等等,呢能说一说呢在
生活中碰到数吗?
二、新授
谈话引入“用数字”
问,小朋友你们喜欢去游玩吗?今天一⑴中队爱心小组邀请我们一起参加
,高兴吗?我们
先来看看,爱心小队有那些人?金色的秋天不但美丽,而且还有好多动脑筋的事物,今天
我们随爱心小队一起去玩一玩好吗?
A、小朋友们来到景色迷人的大自然怀抱可高兴了,问:
你们看这四个小朋友正在干什么?
旁边还有几个同学?他们在干什么?
B、让学生连起来说一说,图的意思。
C、请一学生用所拿的数卡和符号卡,组成一道算式,
让下面的学生判断,是否正确,再
齐读算式。
D、再看这个小男孩在干什么?你能说说图所表示的意思吗?
E、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很快算出他们的得数。
做一做
爱心小队的同学从景色
迷人的大自然归来,又来到了别有风味的农家杂院,请问,你们
在农家院中又看到了什么?能说说给旁边
的同学听听吗?
小组讨论怎样把所说的事情列成算式。
每组选一位同学汇报所说的结果。
三、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与爱心小队的同学一
块去了大自然,你们懂得了什么?(遇到问题要多动脑、
想办法,还要保护环境)
32
四、作业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七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加深对数的组成和分解的认识和应用及序数基数的含义。
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加减意义的理解,养成认真思考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
同学们,最近学了哪些知识呢?今天喜哦马再来动脑动手上一节练习课好吗?在练
习
中,大家要多动脑筋,注意多用什么来解决这些数学问题,老师非常相信大家能用学过的
知识
来解决今天的练习问题。
练习
出示六朵向日葵A、分小组讨论,把他们分成两份,又哪些分法?
B、每组派代表汇报分的结果。
小组合作活动,巩固数的顺序。师请四人小组拿出数字活动卡片1――7
指明让拿到卡片2的学生站起来,同时让该学生问,我的后面还有哪些数?
指明让拿到卡片7的学生站起来,问,我前面还有哪些数?
交流数字问题
基数,示9只熊猫,要求学生把右边的6只圈在一起
序数,要求学生在第7只的上面画1个9
应用
看大象图,说图意,并列式
看小丑图,说图意,计算
看小鹿图,说图意,计算
5、通过练习,帮学生建立对应的概念,P49-6
6、指导学生算式的书写
33
课堂小结
大家都学得很好,在练习中,我们不仅巩固
了许多知识,并且还能自己解决问题,
这些都是很不错的学习方法。
作业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七 <
br>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验教学练习的探索,创造体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
多样性,
学会质疑和独立思考。
2通过练习,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具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教学过程:
教师谈话
小朋友都已经知道了6、7的组成和分解,现在请你看一看这
些点子图,想一想,哪些点
子图合起来是6,哪些点子图合起来是7呢?
A、屏幕上出现点子图
B、四人组合作,共同寻找的得数是6、7的点子图
C、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很快找到的?
练习P50-9, 四人组拿出1-7的数字卡片,要
求学生拿出其中的两张,然后让学生用大
的数减去小的数,因有多种答案,所以可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
又多有快的小组给予鼓励。
多红旗比赛前P50-10,前10名奖励小红花
想想填填,先回答有几个△,几个0,几个正方体,然后再说一说,我是怎样想的?再填在
书上
算一算,回答,你发现了什么?
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并正确理解图意,在选择合适的
方法进行计算。同时进行爱
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屏幕出示A、4只小兔,演示又跑来2只,问,一共有几只?
B、有7只小兔,演示离去1只小兔的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走了几只?还剩几只?怎
么算?
34
列式计算,说说想的过程。
P50-1
5练习时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摆出加减法算式,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成功的
乐趣。
动手做一做,在填一填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大家又搞懂了什么?应用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作业
第六课时 “8和9”的认识
教学目标:1、体会8和9的基数的含义。
2、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和9的序数
含义。
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
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二、教学8和9的基数含义。
教学主
题画。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学生数以上“8”
和“9” 的物体时,
开始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结时,应引导他们按一定的顺序来数,
如从上到下,从外到里,从大到小
,等等。
展示课前每人收集的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作业。
摆学具。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圆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三、学8和9的顺序及书写。
出示计数器,教师逐一拨珠,让学生数。当拨到第8颗、9颗算
珠时,问学生:7颗算珠
再拨一颗时几颗?8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
视频展示课本54页直尺
图。将教材中直尺图里的部分数改为括号,让学生通过填空,熟
记0-9各数的顺序,同时锦熙数数练习
。
书写指导。
比较7、8、9的大小。
出示课本点子图。先让学生数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学生说说快速数出点子数
35
的方法。
比较7、8、9的大小。请学生从这三个数中
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
的大小。学生 答案有一下6种:
7<8
8<9 7<9 8>7 9>8 9>7
让学生在书上填空。
教学8和9的序数 含义
圈一圈,圈出左数第8只蝴蝶。
涂一涂,给左边8只蝴蝶涂上兰色,给从左数的第9个花盆涂上绿色。
六、8、9的组成。
1、游戏抛三角片,要求三角片两面颜色不同。先拿8片任意抛,根据结果记录成数的
组成。
2、9的组成采用先想后写的方法。
3、进行相应练习
课堂小结:
第七课时
一、教学内容:P56-57 8、9的加减
二、教学目标:
1.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
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8、9的加法及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利用“一图四式”掌握8和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四、教学过程:
36
(一)复习铺垫
1.口算(抢)
2+4= 1+5= 6-1= 2+2=
3+2= 4+3= 6-3= 7-2=
(二)新授
1.小朋友,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你们喜欢恐龙吗?(电脑出示)
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请讲给同桌听(6只蓝恐龙,2只红恐龙)
2.看到恐龙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能列式解决吗?
学生提,学生解答
(可以小组组合解决)
3.汇报结论
4.让学生摆7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请看圆片图,试着写四道算式。
问: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请讲给同桌说。
(三)巩固练习
出示:
5+3= 8-3= 3+5= 8-5=
请学生说出这四道题的得数,并挑一道自己喜欢的算式,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游戏
信:6+2= 8+1= 9-1= 4+5=
1+7= 7+2= 3+6= 8+1=
师:老师有两个邮箱,
一个是8号邮箱,另一个是9号邮箱,拿信的要算出信上的
得数,投进几号邮箱。
(五)课堂练习
第八课时
一、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数、用数学
37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
数学探求知识的
兴趣,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题。
2.结合“用数学”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数,比如电话号码、邮政编码以及车牌号码,你能说
说你在生活中碰到的数吗?
说一说生活中的数。
(二)新授
1.谈话引入“用数学”。问:小朋友们喜欢去游玩吗?我们一起去郊外游玩好吗?
2.示例图。
现在咱们来到了郊外,你看到了什么?大括号表示什么?问号表示什么?
能
根据已经知道的数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出算式并计算
吗?学生列式计算。
3.反馈。
说说自己是选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讨论: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列出算式并计算
吗?学生列式计算。
2.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或是想问的?
3.练习。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4.今天我们一起去了郊外,你有什么收获?
(三)巩固练习
1.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要用到加减法?
2.完成《随堂练习》27页。
第九课时
38
一、教学内容:练习八第1~9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教学,加深对数的组成和分解的认识和应用及序数基数的含义。
2.使学生用9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
密切联系,体验学
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渗透统计初步知识。
1.进行书写指导,使学生正确而工整地写算式。
三、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出示第1题。请小朋友说说图意,再分别说说每个小动物在第几号车厢。最后填
写完整。
2.按从1—9的顺序连线。
(二)数的组成练习
1.插花。
讨论:将8朵花插入两只花瓶,可以怎样插?再将方法填入方框。
2.想一想,假如有9朵花呢?完成第4题。
3.找朋友。将1—9各数分发给学生,根据哪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得8来找朋友。
(三)完成第5题。
引导学生看懂题意,再数数并填表,最后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四)加减练习。
1.看图计算,完成7、8两题,巩固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2.算式书写指导,完成第9题。
注意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让他们一开始就能正确而工整地写算式。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39
第十课时
一、教学内容:练习八第10—16题
二、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准确率。
三、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小朋友已经会算8、9的加减法,哪两张卡片上的数
相加得8?哪两张卡片上的
数相加得9?(展示第10题)看谁说得多。
2.游戏送信。
请学生将口算卡片送入相应信箱,可以有部分学生上台做,也可以让学生连线。
(二)比多少。
先让学生说出苹果和梨谁多谁少,然后再通过梨和苹果一一对应关系发现苹
果比梨多几个,梨比
苹果少几个。
(三)应用
先让学生根据图意找到三个量,分析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再选择合适的计算
方法,写出算式并计算。
(四)第15、16题,要求所有学生都参与,在游戏中巩固9以内的加减法。
(五)思考题。鼓励学生找出多种不同答案。(有5种)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
40
第十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及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
握。
3.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10的组成。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猜一猜:1、8的相邻数是谁?
2、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
3、0和8之间我们认识哪些数?
(二)导入
6、从中在网上找出“数字娃娃”课件下载。
7、小结: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
(三)新授
1、教学数数和认数。
(1)课件出示:动物乐园。
教师问:图上画了什么?请同学们数一数。
(2)学生讨论并汇报。
(3)看书P
64
点子图,数出圆点的个数(板书:10)齐读一遍。
(4)动手摆一摆:摆10朵小花。
2、教学“拨珠图”。
教师出示计数器,拨出9颗珠子,问:再拨几颗是10?让学生明白9添上
1 是10。
3、教学“尺图”
在视屏上出示直尺图,请学生把9和10填在尺上。
4、小结:
9在10前面,9比10小,10在9后面,10比9大。
41
完成P
65
9○□ 10○□
5、教学“10的组成”
(1)
出题:有一棵大树上有10个果子,老师要把这10个果子放入二个
篮子里,问:有几种放法?
(2) 小组讨论交流,并派代表汇报结果。(教师板书)
(3)
学生摆放教学具:10的组成。
(4) 完成P
65
。
(5)
问: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6、教学“10的写法”
10由哪二个数字组成的?
教师示范,边写边讲解。
学生练习写10,教师巡视。
(四)巩固练习
P
67
1~3
(五)小结
第十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有关“10”的加减法,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的减法,培养学生的数
感。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0”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0的组成
42
对口令游戏。
拍手的游戏
(二)新知
1.游戏:分圆片
用小圆片动手分一分,并说出相应的算式,先自己分,再小组交流。
分组发言,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
完成P66 10
2.尝试练习
看P66的点子图,说一说图意,完成旁边的算式。
3.想一想:5+5=( )
10-5=( )
(三)巩固练习
1.游戏:找朋友
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找得数是10的两个朋友。
2.练习题 P66 做一做 第二道
P67第4题,第5题
(四)小结
第十三课时
一、 教学内容:P68-69
练习九7-11题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的加减法会较熟练地计算。
2.通过教学,进一步密切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 P68第7题
43
先说说题意,再列式解答
2.P68第8题:出示图:学生观察后说说:
①
图上画了什么?它们谁说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
有没有更快的办法,使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多少来?
启发学生说出一一对应的方法。
③
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出谁多谁少?可以怎么想?
④ 你发现了什么?
3.P68第9题:同
学们已经学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了,你会比较一个算式和一个数的
大小吗?(出示第9题)
①
学生分组讨论比较大小的方法。
② 谁能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比的?
③ 小结。
4.P68第10题:
① 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是用什么图形画成的?
②
黄色的三角形有几个?红色的呢?共几个三角形?用算式表示?
5.P69第11题
①
看图说说图中有什么?它们各有几个?
② 图中哪些可以用 7+3=10来表示?
6.挑战自己:把0-9十个数字填在( )里,每个数只用一次。
( )+(
)=( )+( )=( )+( )=( )+( )=( )+( )=
四、
第十四课时
总结全课
教学内容:P70 练习十 1-3
教学目标:
44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熟练1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能填未知加数
教学重点:学会填未知加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0 7 5 8
1.复习一些数的组成:
2.口算
7+3= 6+4=
2+7= 3+5=
5+2= 7+1=
4+5= 3+3=
4+2= 3+6=
6+2= 6+3=
(二) 新授:
1.出示P70图:
① 让学生看图并理解题意,并说一说。
② 学生同桌交流可以怎么想。
③
如何列算式?
7+( )=10 并读:7加几等于10
?
2.出示小旗图,再画几面是8面?
① 学生说说算式
②
用学具摆一摆,再说一说过程。
(三)巩固练习
1.P70 做一做1、2
2.P71(1~3)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五)作业
45
第十五课时
教学内容:连加连减,教科书第7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10以内连加、连减的算法过程,会计算
连加、连减算式。
3、通过操作、表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培养有序的思
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准备练习:
(1)5+3= 6+1=
2+4=
8+1= 7+2= 6+2=
(2)观察以上三组式子,说说它们有什么联系?
(3)揭示课题:连加和连减
二、 学习新知识
1、创设情景,学习连加
(1)教师可以利用教室中的实物或投
影,课件进行演示。出示连加的
情景图,有5辆卡车,开来了2辆面包车,又开来了1辆轿车。
(2)请同学们把你们刚才看到的演示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想想能
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来考考大家,议一议这些数学问题能用算式表示
吗?
(3)教师在学生议论的基础上得到算式,并交流结果,得到5+2+1=8。
(4)教师总结连加的意义:像“5+2+1”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相加
就是连加。
(5)根据连加的含义,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可用连加算式表示的事例,
并以“5+2+1=8”为例,说说各自的算法。
2、创设情景,学习连减
(1)理解连减的含义(教师仍可用以上事例,用开走的方法让学生
46
理解)。
(2)举出连减事例。
(3)交流连减算理。
三、 巩固练习
1、做一做,摆一摆,再填数,读一读并让学生说出算式表示的
意义。
2、教师在黑板上出示连加、连减的算式,并让学生说说算法。
四、
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学的怎么样?
第十六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十一,教科书第7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的含义,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连加、
连减算式。
2、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直观感知连加算式中,加数交换位置
和不变。
3、学会在虚线格里规范的书写连加、连减算式。
教学重点难点:加深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动手操作,直观感知。
(1)教师为每生准备5颗小星星,2个圆形,1个三角形,请学生用这
些图形来演示并说说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来考考大家?
(2)学生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汇报
教师有意识地把得数相同三个加
数相同的连加算式对齐:5+2+1=8
2+1+5=8
47
1+5+2=8
(3)让学生观察以上算式,直观感知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4)通过开火车的形式完成练习十一第3题。
二、
仔细观察,进一步学习连减的计算和含义。
1、教师演示,黑板上有5颗小星星,拿走1颗,再拿走2颗,问还剩
几颗?
2、与同桌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 想想该怎样列式?
(2)
为什么这样列式?
(3) 你是怎么算的?
(4) 看谁算得又快又对。练习十一第6题
三、 技能训练
(1)完成练习十一第7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完成练习十一第2、5题
(3)师说生摆,有9根小棒,我先在左边摆2根,再在中间
摆3根,
说说右边应该摆几根?你是怎样想的。
四、 课堂小结。你觉得学的怎么样?
第十七课时
48
教学内容:加减混合,教科书第7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实际情景,正确地写出加减混合算式,理解加减混合
计算的意义。
2、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
3、在加减混合计算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的能
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混合算式的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的计算加减混合算式。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算一算4+3+2=
9-1-2= 8-2-3= 6+3+2=
2、说一说。教师抽学生回
答前两道题目,要求学生说出运算的顺序,
后面的题目快速说出答案。
二、导入新课
1、教师演示:小兔子来到湖边看到平静的湖面上有4只美丽的天鹅,
一会儿又飞来了3只,小兔子高
声叫道“好美的天鹅呀!”吓得两只天
鹅飞走了。
2、请同学帮小兔子算算现在的湖面上有多少只天鹅?要求讨论怎样列
式,集体交流。
3、教师引导得出算式,与准备练习中的第1题作比较,揭示课题:加
减混合
三、学习新知识
1、通过上面摆出的加减混合算式,理解其含义。
(1)
这个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2) 师生交流怎样得到结果?
2、明确算理。
(1) 说说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算式里,我们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
算。
3、自学课本第75页第2幅图,师提出:
49
(1) 图中画的是什么?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2) 想想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四、巩固练习
1、做一做,说说运算顺序和意义。
2、完成练习十二第1、2、3题。
五、 全课小结
第十八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十二,教科书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加深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能比较熟练地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完成76页第4题。
教师注意记一记学生完成所花时间的情况,同时留意学生的正
确
率,对错误较多的题目给予辅导。(提醒学生注意计算顺序)
二、引导学生理解练习十二的
第1、2题的图意,说说这些算式的意义,
自己动手操作,列出算式。
三、完成练习十二的第5题。
(1) 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弄清楚图中所表达的意思。
(2) 用简练的语言叙述用意。
(3) 学生独立完成算式,教师巡视。
(4)
抽学生说一说算法。
50
四、练习十二第6题,集体评议订正。
五、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学生手拿卡片,进行开火车的游戏。
六、 小猴带了四张二角的纸币,八个一角的硬币,一个
五角的硬币
去买学习用品,它看中了一支八角钱的铅笔,你觉得它可以怎样
付?
七、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第十九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教科书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0的以内数的认识。
2、
通过看加法表,减法表找规律,让学生更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
法的口算,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
比较能力。
3、通过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良好习
惯。 教学重点: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熟练地进行10以
内数的加减法的口算。
教学准备:两张不完整的加法表和减法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到智慧老爷爷的宫殿去,想不想去啊?
1、智慧
老爷爷的宫殿很漂亮,有9位小机灵3、1、5、7、6、2、8、9、
4你能把这些小机灵从大到小排
列吗?
51
2、现在有3位小机灵在自我介绍,我们去听听:
2号小机灵说:“我住在7楼,来我家玩吧?”
1号小机灵说:“我住在他家的下一层,来我家玩吧?”
3号小机灵说:“我住在他家的上一层,来我家玩吧?”
小机灵都很热情,但是如果我们要去
玩就得知道3号、2号、1号小机
灵分别住在几楼?你知道吗?
3、出示场景,现在我们已经
进入宫殿了,也知道了3位小机灵分别住
在几楼,那我们就出发吧!
二、探究学习
1、我们先到1号小机灵家,他碰到了问题,让我们帮帮他。师出示不
完整的加法表。
(1) 仔细观察加法表我们发现还有些加法算式没有写出来,智慧爷爷
提醒我们先看看这张加
法表,然后按表中确定的排列顺序把其余
的加法算式写出来。
(2) 学生边讨论边完成任务
,并观察这张加法表看看这些加法算式是
怎样排列的(师引导横看、竖看、对角线斜看)。
(3) 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出示家的情景图1
2、现在我们就去2号小机灵家,他也碰到
了问题,我们再去看看。师
出示不完整的减法表用加法表的解决方法来完成减法表。出示家的情景
图2
3、我们终于可以去3号小机灵家,但是我们还得帮帮他回答问题,出
示练习78页第
2题,用不同的方法说说,并仔细观察第5题,说明题
意,自己选择计算方法完成题目。出示家的情景图
3
三、小结:同学们,我们已经去了1、2、3号小机灵的家了,而且帮他
们解决了许多问题
,智慧老爷爷让老师带话给你们,说你们非常的能干,
希望你们下次再来。
52
第二十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教科书第80、81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
2、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所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
1、请第一排的同学站起来,依次报数。报完后教师提问
,一排有多少
人?任意抽取一排的一位学生,说说他排在第几?着重体会基数与序数
的区别。
2、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
二、看图写算式
1、让学生根据图意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2、理解这些算式的含义。
三、第3题,让学生自主的选择计算方法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说说自
己列式的理由。
四、完成练习4、5,看看谁又快又对,并集体纠正。
五、
第6题让学生仔细观察题目,理解题意后,再逐个填写。
六、
思考题,使学生明确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填写,交流结果,说
一说为什么这样写。
七、
小结。
53
第二十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区分基数、序数的含义。
2、使学生进一步熟练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
教学准备:每人一张结果不一样的10以内加减的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1)今天小白兔来邀请我们一起去“数学乐园”,你们想不想去啊?
2)揭示课题:数学乐园
数学乐园里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
2、活动1
小白兔先带我们去了迷宫,小朋友你能走出迷宫吗?
1)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可以怎样走这个迷宫。
自学提示:想一想可以有多少走法?(比如从“1”走到“2”有几种方
法)
2)集体交流走的方法。
3)师小结:我们以后在学习过程中也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3、活动2:对口令游戏
师生同桌互对口令,如:师说:“我出2”。生答:“我出6”。复习数的
组成。
4、活动3
(1) 出示标有3、7、9的邮箱。
(2) 请学生出示卡片算一算
得数,并把得数是几就应该投入标有几的
邮箱(要求学生说一说应该投入标有几的信箱就可以了)。
(3) 做一做:请放入标有3的邮箱的小朋友站起来。
5、活动4
现在小白兔要带我们去玩排队游戏。
(1)
请第二排学生从左往右报数,并抽学生说说你是第几个。
54
(2) 根据老师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如:从左往右的第3个同学起
立)。
6、活动5
(1) 出示教材83页投掷游戏的情景图,请学生根据图意说一说。
(2) 那么该怎样列式,并说出自己的算法。
7、课堂小结:你在数学乐园里学的怎么样?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
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
一组成的,掌握20以
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
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
(第84~85页,练习十四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
确数数、读数和写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
小。
55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
与日常
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数的组成和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方格纸、小红花、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我们都已经认识了哪些数?你能按不同的顺序说说吗?(教师板书0~10
10~0两种方法)
2、(课件演示)请你们看一看,在这幅图中,上面都有些什么?它们的数量有多少?
这些数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请你们试着把11~20之间的数写在小红花上,每朵红
花只写一个,并按顺
序排列起来。小组反馈。
3、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1~20各数。(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认数、读数。
(1)一起把11~20之间的数读一读。
(2)观察这些数,你觉得哪一个数比较特殊?
(3)读直尺上的数,比比数的大小。
2、了解数的组成。
(1)一起来看大屏幕,默默地数一数,共有几根小棒?(课件演示10根小棒。)
把10根
小棒捆成一捆,有几个十?添上一根,共有几根?1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课件演示其过程。
)
(2)同桌合作摆出12根小棒,说一说1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继续摆,你们能摆到几,怎样摆的?说说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教师说数字,学生摆小棒。
(5)20根小棒是几个十?为什么在2的后面写上一个0呢?小组讨论一下。
3、对口令练习。
4、了解位数:看看黑板上的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有两个数字的
数
叫两位数,只有一个数字的数叫一位数。)
三、巩固练习
56
1、读卡片上的数:17、19、20、16、12、18
2、读出书上85页中运动员身上的号码。
3、找出数学书的第8、12、17、20页。
4、填空。
10 ( ) ( ) 13 14 ( ) ( ) ( )
18 19 ( )
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5、看图数数,练习十四第四题。
四、作业:写数字。
五、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1~20各数的写法(第8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认识计数器;初步了解进制;能够正确地、迅
速
地读、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难点:数位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1、数数。(1)从1数到20,从15数到9。(2)从1起,2个2个地数,数到20。
2、猜数。
(1)10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2)20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
(3)14和16中间的一个数是多少?(4)8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57
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1~20各数的写法。
二、 认识数位。
1、学生在磁力板上放小棒,边放边数“1根、2根……9根,再放1根是几根?”
教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1捆的右边放4根小棒。问学生现在共有几根小棒?
2、告诉学生:右边的4根表示4个一,所在的位置叫个位。
左边的1捆表示1个十,所在的位置叫十位。
3、利用计数器直观写数。
(1)出示计数器,教师介绍:从右起第一档叫个位,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
个珠就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
(2)出示一捆零4根小棒。问:共有几根小棒?1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生答后,师把一捆小棒放在数位表十位的上面,把4根小棒放在个位的上面。
师边说边板书: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4个一就在个位上写4。
(3)学生自己摆出1捆零7根小棒。问: 17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指名上台把1捆小棒和7根小棒分别放在数位表上相应的位置。
再叫学生在数位表下相应的位置写数字17,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写?
(4)出示2捆小棒,先让学生放在数位表上合适的位置,再对着数位表写数。
组织学生讨论:有2个十在哪一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怎么办?
出示2根小棒,指名上
台放法,再写数。比较两处“2”,说出各表示什么意思。同时
强调:“20”的个位上的0不能丢。
(5)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
几个一就
在个位上写几。
三、 巩固练习。
1、完成86页第1、2题。
2、听老师读数,学生写数:18 20 17 16 14 12
3、看图写数:十七 十三 二十 十八 十四
4、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15 9 13 8 20
17 1
板书设计:
十位
个位
58
1
1
2
4
7
0
2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
,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同时,使学
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想像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数字卡片11~19,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一、 准备练习。
1、口算:6+4 10-2 7+3
2+7 9+0
7-7 10-9 8-3
9-7 3+5
2、读数,并说出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18 13
20 16 15 19 12
3、看图,说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 △△ 4+3=7 3+4=7
△△ △ 7-3=4
7-4=3
二、 教学新知。
1、学习例5。
59
(1)请学生迅速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是13根。
看着你自己摆的小棒图,说一说可以列出什么算式?
10+3=13
13-3=10 3+10=13 13-10=3(老师板书)
(2)理解算理,讨论:
10+3=13,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为什么10加3得13?(用数的组成知识来理解)
同样方法理解其余3个算式。
(3)用所学的方法完成88页做一做。看图列出4道算式。
(4)我们看一看这些算式都有什么规律?引出课题: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2、教学例6。
(1)出示11+2= 让同学摆小棒想算法。
(2)引导学生看书观察例6,并用计数器拨珠帮助学生计算。
指名学生上台边拨珠边讲:先拨11,加2就在个位上拨入2。
教师小结:先把个位上的1和2相加得3,10再加3得13。同时板书。
(3)同理用计数器帮助计算13-2=11,并说说算理。
4、认识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 学生看书自学。(2)指名认读。
5、完成88页做一做2,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 巩固练习。
1、出示口算卡片:
11+2 16-2 10+7 14-4
15+3 13-1 11+2 8+10
2、拓展性学习:(1)一个加数是10,另一个加数和它同样多,和是多少?
(2)10+( )>16 ( )+11<15
3、课堂练习本。
四、总结。
第四课时
60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数序知识,培养估算能力,渗透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3、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计算方法。
1、看图写算式。
○○○○○ ○○ ( )+(
)=( ) ( )+( )=( )
○○○○○ ○ ( )—(
)=( ) ( )+( )=( )
2、填空。
(1)1个十和8个一组成( )。
(2)1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2个十组成的数是( )。
(4)和15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5)比20少2的数是( )。
3、在○里填上“>”、“<”或“=”。
10+3○9 17-6○10
12+2○13
18-8○16 7+10○16 19-10○10
4、口算练习。
10+2= 13+4= 7+10= 14-2=
0+14=
11+3= 18-5= 16+2= 15-3= 15-2=
二、指导完成练习十五1~5题。
1、独立完成89页第1、2题。
2、第3题估计:这堆辣椒大约有几个?
3、看图写数第4题。
4、出示第5题袋鼠妈妈跳远情景图,组织学生讨论:
(1)数一数袋鼠一次能跳几格?从11开始,一次就跳到几?
(2)说说小明是怎么算的?(按照数数的顺序,数出11后面的第4个数)
说说小红是怎么算的?(11加上袋鼠向前的4格)
61
(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 指导完成数学游戏。
(1)按要求给得数是8的算式和得数是10的涂上颜色。
(2)自己设计并给得数是13的算式和得数是14的算式涂上颜色。
(3)让学生辨别图中有哪几种动物。
(4)表扬计算细心,涂色细致,画面整洁的同学。
五、作业:课堂作业本。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第一课时 认识整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2页,及练习十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会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钟表模型、闹钟学具(学生人手一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表演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小品:一是早上妈妈再三叫起床还是不肯起来的小朋友,二
是闹
钟一响,自己就会起来的小朋友。
2、学生评价这两个小朋友谁的表现好?你要学习哪个小朋友? <
br>3、提问:你们早晨都在什么时间起床?(指名答)我们要向第二位小朋友学习,听到闹钟响了
就
要马上起床,不要睡懒觉。那么你们会看钟表吗?
二、教学新课:
1、初步认识钟面:
学生观察手上的钟表,钟面上都有什么?
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
62
教师拿实物钟,边演示边说: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看,这根又
细又长得针叫
分针,又短又粗得针叫时针;钟面上有1到12这12个数,还有12个格。
2、认识整时:
(1)学生观察教科书P91最上面的钟表,所指示的时刻时多少?四人小组
讨论,你时怎样认识
整时的?7时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什么?
(2)学生再观察几个时间,
小组讨论出这几个时间的时针和分针都有什么相同点?指名小组
总结。
(3)教师再次小结:
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钟表模型,
拨出7时。让大家每四人小
组互相检查拨对了没有。
(4)怎样表示时间:用数字表示整时,冒号右边是2个“0”,冒号左边是
几就是几时。然后
放手让学生独自做练习拨3时和6时,并指名上来板演写法,全面订正,最后认读下面
数字
表示的整时。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独立做P92的练习
2、做练习十六的第1-3题
四、小结: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
引导学生观察归纳
半时的写法:电子表的半时用“30”表示,点左边是几,点右边是“30”,
就表示几时半。
第二课时 认识半时
教学目标:
1、使学会学会看钟表上的半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钟表模型、投影仪器、闹钟学具(学生人手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故事引入
课件出示小蜜蜂早晨起床、发现蜜源跳圆圈舞、找小伙伴、采花蜜的4个钟面时刻的
画面。
2、提出问题
63
师:同学们,勤劳的小蜜蜂想要写一篇日记,你能帮帮它吗?你能正确的说出钟面上
的时刻吗?
学生说出钟面上的时间。
3、揭示课题
师:小蜜蜂8时半发现蜜源,10时半到11时半和小伙伴一起采花蜜。今天,大家一起
来认识半时。
二、认识半时:
出示3时半钟面,让学生用学具钟拨一拨: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时间吗?
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自主交流汇报:时针指向3和4中间,分针指向6,就表示3时半。
出示8时半、12时半,让各组合作,动手拨学具钟,并说一说。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3时半、8时半、12时半钟面上的分针都是指向6的。
师:半时和整时分针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小结: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
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半时
的写法:电子表的半时用“30”表示,点左边是几,点右边是“30”,
就表示几时半。
第三课时 认识半时(一)
一、实践应用:
1、完成课本第93页“做一做”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完成。分组讨论交流
,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
时半都在做什么,加深对半时的认识。
2、游戏活动
游戏一:教师说出几个时间,让学生用学具钟拨一拨。
游戏二:同桌合作,一个说时间,一个拨钟。
游戏三:让学生任意拨自己喜欢的时间,并说一说自己那一时刻在干什么
3、完成课本第4题。
64
教师说明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
4、画出最右边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让学生先观察钟面上时间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再确定最后一个钟表上的时刻,然后画
出时针和分针。
二、本课小结:
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教师提出希望:我们学会看时间,知道时
间是最宝贵的,
希望你们都做一个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20以内进位加法
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2、
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
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
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一) 9加几
第一课时
65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9加几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的准备:电脑课件、实物投影、算式卡片、学生每人准备18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
1、
2、
3、
二、
1、
准备性练习。
出示卡片“9+( )=10”
口答:2、3、4、5、6、7、8、可以分成1和几
口算。9+1+2
9+1+4 9+1+3 9+1+5
新课 教学例1。
投影出示课本第96—97页全景图。
教师说明后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2、 运动会上为了给学
生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的时候,
小明问:还有多少盒?你们知道吗?互相
说一说。
3、 交流你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可能出现的方法:
(1)数数法:1、2、3、4、……11、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
13盒。 <
br>(4)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方法,并用“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
会,加深
对各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4、 强化“凑十法”。
(1) 9+4
该怎样计算呢?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①
左边摆9根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面的4盒饮料。
② 盒
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1盒是从哪里来的?外面的4盒饮
料拿走1盒还剩多少盒?1
0褐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2)
说明9+4的口算方法。边口述边板书。
三、 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1)要求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9+6= )
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3) 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66
四、 反复练习。
(1)
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独立看图说说,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
图写出得数。
(2) 看图列式。(做一做第二题。)学生独立看图填数,说说你是怎样写的?
五、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六、 课堂作业。做一做第3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十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计算9加几
的最佳方法,巩固9加几的计算,进一步理解算理。
(2)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看图列式:
1、 基本题:练习十七第1题、第3题。
先说说图画的意思,填写两个加数,再算出得数,写出完整的加法算式。
对于蚂蚁搬大青虫一题,需要渗透团结合作精神的教育。
2、 用数学:练习第4题。
(1) 先说说大括号的意思。
(2)提问:要求图上一共有几个娃娃。你想怎么列式?
(3)完成练习。
3、 开放题;练习十七第五题。
(1)
你能说说图画的意思吗?
(2) 要计算“有多少只蜜蜂”可以怎样列式?
(3)
要计算“有多少朵鲜花”可以怎样列式?
二、 看卡片口算。
9+5=
9+3= 9+9= 9+6=
9+4= 9+2= 9+8=
9+7=
67
三、 变式训练
练习十七第二题,课前把题抄在黑板上
(1)
选择计算其中的一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看谁算得多。请算得又对有又快的学
生说说计算的诀窍。
(2)
请学生依次观察左右两组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体会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变
化时,得数也随着变化。
四、连线题 练习十七第六题 抽几题说说计算的方法。
五、游戏:摘果子(练习十七第七题)
6+3= 9+5= 2+5=
9+7= 5+5= 3+4=
9+9= 9+4= 1+9=
9+8= 9+6= 5+4=
六、作业 随堂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用数学 课本101---102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熟悉9加几的口算方法,强
化
“因题选择算法”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 看卡片口算:
9+5=
9+3= 9+9= 9+6=
9+4= 9+2= 9+8=
9+7=
二、
1、
教学例3
投影出示例3画面
(1)
让学生观察画面,说说图意.
(2)
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人?要求这个问题,图画上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
(3)
动手操作,研讨解决9+5=( ),小组内交流。
(4)
组织交流计算的方法。根据学生的交流逐一出示。
把9凑成10
把5凑成10
9 + 5 =
10
9 + 5 =
10
68
边看板书边口述计算过程。
2、
强调说明:得数14,表示参加的人数,在14后面写“(人)”叫做单位名称。
3、 集体说说解决
问题的过程:要计算一共有多少人,需要把唱歌的9人和乐队的5
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算9+5得14
,一共有14人。
三、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P101做一做)
1、
看图说说图意之后,指名说说。
2、 独立填写算式9+6=15(个)
3、
请个别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集体解决。
四、 练习
1、练习十八 第一题
独立填写,互相说说怎样想的,交流解决问题的体会。
2、练习十八第二题,制成教具,开火车计算。
4、 练习十八第三题,独立填写得数,校对。
五、 思考题
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弄清题意。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1、理解题意,画出示意图:
2、列出算式:9+1+5 或 9+5+1
六、作业。
(二)8、7、6加几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8、7、6加几 P103例1、例2及做一做1—3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用凑十法计算8、7、6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69
一、 复习铺垫
l、
背儿歌“一九一九是朋友,二八二八是朋友,三七三七是朋友,四六四六是朋友,
大家都是好朋友。”
2、 同桌打手势凑十
3、 口算: 9+4 9+3 9+7
9+2 9+6 9+1 9+8
7-2 5-2 5-3 6-3 9-2 4--3
6-2
二、说说9+5的计算方法
(一)教学例l
l、创设场景:有一
群小朋友去人民公园游玩,现在他们正在售票处排队买票,你想知
道他们一共有几人?
2、看图同桌说说结果,并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结果的?
3、 汇报方法:
(1)数:从l——l 3 从9——l 3 从6——1 3
(2)算: 8 + 5=( )
(3)摆:一边摆8根,一边摆5根,各代表小朋友人数,再移动小棒凑十,得出结果。
优化算法:你认为那种方法能算得又快又对?
小结:8加几和九加几的方法一样,都可以用凑十法。
练习: 8+3 8+4
8+5 8+6 8+7 8+8
三、教学例2
(1)出示例2 8+4=( ) 7+6=( ) 6十5=( )
(2)独立试算,然后同桌交流方法。
(4)汇报思考过程。
(5)小结凑十法: 9加几移动1, 8加几移动2, 7加几移动3, 6加几移动4。
三、练习:(做一做P 1 0 4)
l、 圈一圈,算一算。
先列式,再说说怎么圈。
2、 填空,说说凑十的过程,
3、游戏
摘果子。 7+4 6+5 7+6 7+7 8+3 6+6
9+8 9+9 7+4 6+4
8+7
四、作业:课堂作业本。
70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104例3,做一做第四题 练习十九
教学目标:
l、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应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从而降低计算难度,
加快计算速度,丰富计
算方法,解决小数加大数式题的得数
2、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凑十法,计算8、
7、 6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l、
口算:(9, 8, 7, 6)+5: 8+(2, 4,6,8)
2、说说8+6
的计算过程。
二、教学例3
1、出示例3: 8+9= 你喜欢怎样算就怎样算。
2、说给同桌听,你是怎样算的?
3、汇报方法
(1)把8凑成1 0
(2)把9凑成1 0
(3)因为9+8=
7所以8+9=17
4、练习
(1)做一做P l 0
4第4题,完成后说说6+7的计算过程
(2)用卡片口算练习十九第5题
(3)先说得数,再写算式,练习十九第3题(列式要体现交换律)
三、用数学(练习十九第2、4、8题)
l、 自由讨论,提出数学问题
2、 指名列式解答。
四、 作业: l、独立完成第6、7题P l 0 6
2、课堂作业本一页。
71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P107例4,练习二十第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
一个问题,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看卡片口算:8+3 7+5 6+5 8+6 8+8
7+6 8+4 7+7 6+6
7+4
2、听算:8+2 9+4 9+5 8+3 7+6
8+5
二、新课学习。
1、
2、
3、
出示例4,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兔?
分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1)各组代表发言:数数法
接数法 计算法(左、右两群计算 灰兔、白兔计算)
随着学生的交流板书。
8+7=( )(只) 10+5=( )(只)
4、 小结
(1)
让学生评议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
(2) 结合解决“一共有几只兔”让学生体会到对于同一个问
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
察、分析,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独立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做练习二十的第一题。
1、
2、
看书同桌说说图意,再指名说。
独立填写算式。[8+4=12(只)]
[9+3=12(只)]
72
3、
学生之间交流评议。
4、 强化认识。让学生看看8+4=12(只) 9+3=12(只)两个算
式,分别口述出“一
共有多少只鸡”这一问题的思考过程。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认识。
五、
1、
2、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第3、4、5题及数学游戏(P108)
教学目标:
1、让学
生练习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2、巩固20以内进位加法,为学习减法作准备。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看卡片口算
8+4 7+6 9+7
9+5 8+3 7+7
6+7 8+6 9+6
5+8 9+4 7+8
二、用数学
1、 P107做一做
练习。
P108第2题。
随堂练习。
(1)
指导学生看懂图意,说说这两个填式,你发现了什么?(提醒注意单位名称)
(2)
指名汇报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2、练习二十第3题
(1) 看图说情境,提出问题
(2) 根据问题列式,校对。
3、练习二十第4题
(1)看图说情境,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问题及列式。
73
(3)讨论后提出不同的新问题。
(4)指名汇报并列式。
三、练习
1、练习二十的第五题,在括号里填数。做后校对。
2、看算式口算。
3、数学游戏。
四、作业:随堂练习。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5、4、3、2、加几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运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
(2)通过综合练习提高学生概括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课前准备:
教具:口算卡片。
学具: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板演:8+6= 7+6= 9+6=
8+7=
6+8= 6+7= 6+9= 7+8=
问:你发现了什么?
1、口算:
6+5=
7+4= 7+6=
7+5=
8+4= 8+6=
8+5=
9+4= 9+9=
74
二、学习新课
教学例1
教师板书:5+6=
5+8=
师:你会算哪一题?你是怎样计算的?(指名说一说)
小结几种方法:(1)用凑十法 (2)用交换加数的方法
教学例2
教师板书:4+8= 3+9=
师:你能计算这两道题吗?(指名口算,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小结:刚才我们计算的这四道
题,都是几加几的题?(是5、4、3、加几)前面的加
数比后面的加数小)。这就是小数加大数。看到
这样的题,我们应该怎样想?(想大数
加小数)对,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来计算。这样
计算得又对又快。
师:除了这几道,还有没有5、4、3、2加几的题?请小朋友想一想。
学生出题,教师板书。
师:那么能用今天学的新方法很快想出得数吗?谁来试一试?
(先自己小声说一说怎样想)
三、巩固反馈
课本P110“做一做”1
先指名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再填空。
对照练习:“做一做”2、3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又好。(先自己做,然后集体校对,并指名说说你是怎样加
的)
听算:
4+8= 3+8= 6+7= 2+9=
5+7= 8+9=
4+7= 5+7= 9+8=
3+6= 5+6= 7+9=
学生举数字卡片回答
5+( )=13 3+( )=`12
4+(
)=12 4+( )=13
5+( )=14
5+( )=12
2+( )=11 6+( )=14
75
看图列算式
( )+( )=( ) ( )+( )=( )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一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口算5、4、3、2加几,初步渗透统计思想。
教学过程:
练习第一题
解放军叔叔想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打靶的本领。
看第一题,明确题意。
独立完成,集体校对,并指名说说你是怎样加的。
练习第二题
老师看时间,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要求在两分钟内完成)
练习第三题
在圆圈里填上大于、小于或等于。
分小组比赛
小结评议
练习第四题
出示统计表,算一算每一种体育用品有多少?
教师
指导学生看懂统计表,第一竖行画有皮球、毽子、跳绳;第二竖行写着“一班有”,
下面的数就是一班有
这三样体育用品的数量;第三竖行上面写着“一共有”,就是要求我
们计算一班和二班一共有几个皮球、
几个毽子、几条跳绳。
学生独立完成
实物投影展示,校对。
76
课堂小结
作业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巩固9、8、7、6、5、4、3、2加几的进位加法思考过程,并
能正确计算。
发现算式间的规律。
教学重点:发现算式间的规律。
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整理和复习进位加法
让小朋友尝试写出20以内的有关加法算式。
小组交流:列出加法算式。
试着进行加法表的整理。
怎么整理?(学生讨论,放手让学生小组间合作交流,共同完成)
每组发给一张表,完成表格。
小组推荐一热进行汇报。
继续讨论:
竖着看、横着看、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作适当的引导)
算一算、比一比
用两分钟的时间,看谁算得又快又多。
练习二十二第2题。
算算、找找
练习第3题(先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校对)
思考题
往下应该怎么画?
引导学生发现白圆圈和黑圆圈的规律
哪一行和其它三行的规律不同?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二、四行排列都是连续的自然数(每个数都比它前面的数多一);
77
第三行是连续的偶数(每个数都比它前面的数多2),所以第三行的排列规律不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复习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序数,并比较大小。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课堂小结。
作业
教学重点:能迅速、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数的顺序、组成和序数。
教学过程:
复习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序数。
集体从1数到20,再从20倒数到1,然后填空
P116第1题和P118第1题,填好
后自己读一读。
教师出示P116第2题。
问:从左数起,红色的珠子是第几个?那么从右数起呢?
把第14个珠子涂上颜色?(你有几种方法?)
说一说你在你们小组的第几位?(先自己说一说,再同桌互说)
师:谁能告诉大家,这14里有几个十和几个1?
一生说出一个数字,其他学生说一说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
78
练习P118第3题
师:谁已经看懂了题目意思?(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P118第4题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练习第5题
比一比,赛一赛,要求学生在2分钟的时间内完成,
练习第6题:小猴爬楼梯
小猴身体遮住的题目不用计算,小组比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除了让学生辨认基本的物体和图形外,要求学生准备一些物体和图形的学具进行操作
活动,进一步
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2、学会简单的统计。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教具
教学过程:
复习回忆
课堂小结
作业
师: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长方形、正方形、三
角形、圆形)
对以上的图形进行分类,你有几种分法?
分别说说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如正方形的每一个
面都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
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圆柱体的两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再说说几和平面图形的特点?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带来的学具,分别说说它们的形状。(自己说一说,同桌互说。)
79
练习P116第4、5两题
学生独立填写,然后集体校对。
练习P119第7题
1、找一找图中有(
)个正方形,( )个正方形,( )个球,( )个圆柱体。
2、哪种图形最多?哪种图形最少?
3、练习第8题
师:这三个图形像什么?它们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你会统计这张统计图吗?
学生图色后,教师在实物投影上展示,问:你在统计的时候1个方格表示几个这样的
图形?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读、写整时、几时半,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培养一定的数感、估算能力。
3、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回忆钟面、电子表面
小结
作业
教师拨出6时,指名说说是几点,分针和时针分别对着几?你会写这个时刻吗?(指
名板书)
教师拨出4时30分,说说分针和时针分别对着几?自己写6:30
教师说相出5时差5分,请一名学生上来拨一拨。
80
最后请学生来拨一拨9时、5时、12时30分 1时差5分、2时多5分这几个时间。
练习P117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P120第9题
说一说,大约是几时?
指名说,你是怎样想的?
制作一张你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先独立完成,然后指名说一说你一天的作息时间,在黑板上列出一张表格。
师:观察后,你的作息时间和这个小朋友的有什么不同?
谁的作息时间合理,谁的不合理?
课堂小结
作业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用数学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复习,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里,挖掘出形象图以外的
资源。
教学过程:
练习P117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为什么开来的汽车没有画完整?
看着这幅图,你能准确地说出又开来了几辆?
学生列式计算。
最后,教师还可以把“又开来
6来辆”这句话去掉,让学生随意提出又开来几辆,开放学
生的思维,掉学生的积极性。
练习P121第11题
师:你看懂了什么?为什么“又来了9人”没有画完整?
(要求学生用完整的三句话来说一说)
你还能说又来了几人?说后分别列式解答。
81
练习P120
分别把每一合横行、每一竖行、每一斜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说一说你是怎么加的?你发现什么
了吗?(中间都是5,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字相加
的和都是10)如果现在让你再做一遍,你会用什
么方法?
练习第12题
自己读一读书上两个人的对话,独立列式解答。
思考题
小松鼠过池塘,你能帮帮它吗?
按照已经告诉我们的三块石头上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石头上的数字是3个3个多的,也就是后一个数都比它的前一个数多3)
课堂小结
作业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多种活动,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渗透统计思想。 <
br>2、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体验,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
能运用不
同方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用多种思维方式数出参加各种活动的学生人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景。
1、小朋友们,你们进入小学已经整整一学期了。在校园里,你们最喜欢参加哪些活动?
2、
在这些活动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大家的聪明才智到校园的活动中
去找一找,看谁能发
现这些问题,把它们说出来,并进行解决。
二、教学互动活动设计。
[活动一]
1、学生自主观察插图。提示:图中讲述了校园内的哪些活动?各种活动分别有多少人参
82
加?
2、引导学生说出图中内容,给统计图涂上颜色。
讨论:(1)图中讲述了校园内的哪些活动?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逐一板书。
(2)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3)把其他几种活动的人数以及自己数的方法告诉同桌同学。
3、教师示范统计图涂色的方法,让学生在书上115页独立涂色。
[活动二]
1、看图,自主思考、小组合作回答教科书第115页下面第1~3题。
提示:(1)参加哪项活动的人最多?哪项最少?
(2)踢球的比办板报的多几人?
(3)练武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2、指导学生回答问题。
[活动三]
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针对插图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2、分小组汇报提出的问题,集体交流。
三、拓展性学习。
搜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出3~5个,想办法得出答案,并在小组内交流。
总复习
教学建议:
在进行总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收
获。教师
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哪些内容最有趣,哪些内容最有用,哪些内容的学习最困难等。
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
如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而不要进行机械枯燥的训练。
在复习中,教师要告别重视学生的
个别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
辅导,使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
br>总复习题目的难度和范围体现了本册教科书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把握课
程标准的目标
和要求。
教学目标:
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83
会比
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
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
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
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