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8 ,7加几_一年级数学教案
服务格言-西餐厅常用英语口语
数学教案-8 ,7加几_一年级数学教案
8、7加几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79页例题,“想一想”和“想想做做”
教学要求:
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8、7加几,培养初步的抽象和推断能力。
教学准备:
小棒15根、数字卡片、标有数字的气球、有算式的小动物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新知识,题目是《8、7加几》。(板书
课题)同时老师
还准备了很多礼物要送给那些上课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们看---(出示气球)谁能用
连加很
快地计算出气球上3个数字的和?
9、1、3 2、8、4
7、3、6
生:计算出结果,并说说怎么样算速度快。
小结:先把可以凑成十的两个数加起
来,这就是我们学过的“凑十法”。然后再加第三的数就
能很快得到结果了。
二.
动手学习新知
环节1:
师:小朋友这么聪明,老师又想出道难题考考你们。(出示“喇叭图”)
生:看图说图意
师:左边盒子里有8个,右边有7个,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怎么列算式计算?
生:8+7
师: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很快计算出8+7的结果呢?请小朋友用小棒代替喇叭先
摆8
根再摆7根,然后挪一挪,计算出结果。
生:分组进行操作
师:巡视指导
生:上台演示,讲解计算过程。
师总结:刚才小朋友通过摆小棒很快知道了8+7=15,那么在算式中怎么来表示呢?(板
书过程)
1.先把7分成了2和5,为什么只能分成2和5呢?(因为2和8凑成十)然后求出2+8=10再算10+5=15。把书上填完整。
2.还可以把8分成5和3,为什么只能分成5和3呢?(
因为3和7凑成十)再算10+5=15,
把书上填完整。
环节2:
师:刚才
我们计算8+7的两种方法就是用了“凑十法”。小朋友学得很认真,很快就掌握了计
算方法,那就请你
们来看看8+9怎么计算。 生讲解,教师板书。
三. 练习、游戏巩固新知
环节1:
师:学会了8、7加几的方法,就请小朋友自己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第一题。
生:动手完成,讲解过程
师小结:凑十法有很多种,大数凑十比较简单。找到
窍门就能很快算出算式结果。下面我们
就用这个方法来进行开小火车口算。
环节2:
学生分组进行口答计算,并让全体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8+10
7+1
7+2 7+3 7+4 7+5 7+6 7 +7 7+8 7+9
7+10
环节3:
师:小朋友进行计算的本事真大,那么我们就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
生:拿到写有算式的“蘑菇”到黑板上找到对应的篮子放进去。
师:引导学生找出游戏中隐藏的算式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环节3:
师:接下来老师想请小朋友来帮助一些小动物找自己的家。
出示:写有很多20以内的加减法让学生在黑板上找出相对应的算式,把小动物送回家
生:上黑板进行游戏
师:小结算式的规律和计算方式。
四.总结组织下课
一、创设情境,直接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小明没有带小棒,老师准备借一把小棒给他,你们猜猜大约有多少呢?
生猜
师:猜得真多,到底谁猜对了?怎么办呢?
生数(师展示)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探索过程
1、探索
(1)摆
师:小朋友,你们带来了多少根小棒?不说出答案,试着摆一摆,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
看出你有多少根?
生摆。
(2)说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摆法跟大家说一说?其他小朋友认真听一听!
生说。
师:还有与他不同的摆法吗?(师根据学生的说,作好展示)
师:小朋友真不错,想了这么多摆法,咱们来评一评,谁的摆法最好?为什么?
生评。(奖励)
哪些小朋友的摆法跟他一样?请举起你的小手。 哇,这么多聪明的小朋友!
(3)学
师:想知道小明是怎么摆的吗?咱们一起去看看!谁说说他是怎么做的?你认为他这种
做法
好吗?为什么?你们也能像他这样做吗?与好朋友合作绑一绑!
(师顺手拿一捆)问:你们绑的这一捆就是1个几?这个十里有几个一?
2、读数
(1)看,小明摆的是多少?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现在你知道11是怎么合成的吗? (11)
小结:对,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合成的!
(2)这又是多少
?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合成的?学生说 还有谁能说说! (12)
(3)小朋友,你们带来的小棒是多少?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多个学生说!
小朋友,
20呢?你们会摆吗?把你摆的举起来!谁能说说你为什么这么摆吗? (20)
(4)
小朋友看,你看到什么?有多少个?它有几个十和几个一?(问两次)13、15、
16、17
3、休息(咱们休息一会!)
4、数的顺序和大小
(1)师:小朋友,今天除了来了这么多叔叔阿姨外,还来了位特殊的朋友,是谁?
请小朋友拿出这位特殊的朋友,按顺序读读他身上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说。
师:小朋友,看着这尺子,我想到了许多问题:
15前一个数是几? 谁告诉我!
比16多1是几?
19比20少几?
18的邻居有哪些?
10离15近,还是19离15近?
师:谁也能看着尺子上的数提问给老师回答? (奖励)
三、综合应用
(1)师:小朋友,你能把咱们今天学的数字娃娃从你的学具袋里请出来吗?
瞧!他们好乱的,能帮他们排排队吗?说说你是怎么排的?还有不同的排法吗?
(2)
听口令,找朋友:A、请你找出比11大岁的朋友?B、请你找出比18小3
岁的朋友?B、请你找出15的邻居?、、、、、、
(3)小朋友,汤老师手上拿着一张数字娃娃,你们猜猜会是多少呢?“大了,小了,对
了。”
(4)师:小朋友,你知道吗?这些数字娃娃是咱们的好朋友,他们时刻出现在我们的生
活当中,你能从中找出哪些数字娃娃?
这是一张“过路图”,调皮的数字娃娃躲起来了,你能找
出来吗?在我们生活中,你还见
过或听过哪些数字娃娃的名字?
四、小结
小朋友,你们今天学得开心吗?
唱歌曲走出教室!“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起!”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88页-8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践活动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课前准备:课件,涂色卡,水彩笔,
各三个,反馈牌。
课堂实录:
一、游戏中感知规律
游戏猜颜色,
教师出示各种颜色的磁铁,随意拿一个让学生猜(小朋友举各种颜色牌表示自
己心中想的颜色),按红、
绿、红、绿、红、绿……逐一展示,绝大部分学生猜中了,问:
你是怎么猜的?然后引出课题――这些磁
铁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排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找规
律。(板书课题)
二、探究中发现规律
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1:有彩旗、灯笼、花朵和小朋友。
生2:灯笼的颜色有紫色的和蓝色的,并且是按紫色、
蓝色、紫色、蓝色…………的顺序排
列的。
生3:我发现不只是灯笼排列有顺序的,其它的也
是有顺序的排列的,我想这就是这节课要
学的规律吧!
(众学生赞成地点头,老师也笑着了)
师:是的,这是这节课学习的规律中的一种。同桌互相说说,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各是怎样
的?
三、模仿中理解规律
师:刚才,我们利用主题图来学习,发现图中的一些规律。老师这里有一
些材料,你能用一
些图形摆出一条规律来吗?(材料有红色圆、绿色三角形、蓝色正方形等)
(学生同桌摆,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互相间评价,提问和介绍摆的规律。)
师指其中一张纸问:
师:请小朋友思考一下,谁能提出一个问题,小朋友们需要认真想,才能想出答案的问题。
生:第十八个是什么?
生1:蓝色的正方形。
生2:红色的圆形。
生3:绿色的三角形。
师:到底谁的答案对呢,不能乱猜,用什么办法证明答案对不对?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组长1:我们的答案是蓝色的正方形,我们是一个一个地数,数出来的。
组长2:我们的答案
也是蓝色的正方形,我们是这样想的,每一组都是按圆、三角形、正方
形排列的,第十八个正好是跟每一
组的第三个一样的。
组长3:我们组发现:这节课的规律是几个一组,一组一组的反复出现。
四、生活中寻找规律
师:那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也是这样反复出现的呢?
生:我们的座位按男、女、男、女、男安排的是有规律的。
生:红绿灯是有规律的。
生: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是有规律的。
生:歌曲的节奏有规律。
……………………
五、运用中体现价值
师:生活中很多地方应用了规律,一位师傅
在铺地砖,你看他铺的地砖有规律吗?(出示图:
有红砖与绿砖两种,只铺一行,没有规律的){学生仔
细观察片刻,得出结论}
生(齐说):没有规律
师:你能帮助师傅,应用这节课的知识,把地砖铺的美观一些吗?
反馈
(学生向他人介绍作品中的规律,互相欣赏,体验应用规律创造美)
案例评析
反思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笔者认为是比较成功的,其成功之处在于充分体现数学是
数学活
动的教学这一理念。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
中思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设计游戏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课初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找规律”这一
案例,老师设计了让学生猜
一猜磁铁颜色的游戏,有意识地按规律呈现,让学生在猜测中意
会,积累感性经验,从而初步感知规律。
这一环节以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同
时仅要求猜一猜结果,学生凭直觉做出判断,人人能够
参与,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
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到规律的存在,帮助
理解知识。
●转变学习方式,强调合作与交流。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
学的重要方式。找规律内容具活动性和探究性,既具有挑
战性,又具有趣味性,“找规律”
的内容不能用“对或错”来简单的判断其正确与否,而是要听学生介绍
“找的规律”有无道理,
这样就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充分与同学展开交流活动,注意倾听同学
讲的有无道
理,联系原有的数学知识结构做出判断,不断地及时地优化自已的数学知识,在合作交流中<
br>获得了发展。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的作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
于生活在,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这个案例从主题图------学生熟悉的学校
举行联欢会的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
中的有规律的排列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有利于产生
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还有在学生掌
握初步的规律之后,从自己的身边着手,寻找生活中的规律现象,
让学生在举例中初步感受
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案例的“运用中体现价值”
这一环节,把
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美和作用,以激发学生
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需要,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数学。
课题:8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两步思维过程.能用凑十法正确计算8加几的式题.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8加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教具:磁铁黑板、红花、黄花图片、8根绿色小棒、4根红色小棒、8个黄圆片、7个红
圆片.
学具:8根绿色小棒、4根红色小棒、8个黄圆片,7个红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复习数的组成.
2.连算.
8+( )=10 8+( )=10 8+(
)=10
10+4=( ) 10+3=( ) 10+7=( )
8+2+2=( ) 8+2+5=( )
8+2+6=( ) 8+2+8=(
)
3.口算.
9+4= 9+7= 9+5=
9+3=
9+6= 9+8=
师问:9+6 9+8你是怎样想的?
师指8+(
)=10问:8加几等于10?板书:2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我们已经学了9加几的加法,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凑十法)
今天我们还用凑十法来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8加几)
1.教学例1.
出示例1 8+3=11
(1)出示黄花、红花图.
师说:根据图上黄花、红花的个数,请同学们编一道加法应用题.
指名学生编出:格子里有8朵黄花,格子外面有3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
师问:要求一共有几朵花,怎样列式?(板书:8+3=)
师问:8+3这道题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现在
分小组讨论一下.
指名说计算方法.
(2)直观演示.
师说:刚才同学们讨论得很好,计算8加3时,可以用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凑十法来计
算.
老师边说边演示:格子里有8朵黄花,如果把格子里凑满10朵需要放几朵?(放2朵)
那就把8和几凑
成十?(8和2凑成10)把外面的3朵红花分成几朵和几朵?(分成2朵和
1朵)拿走2朵放在格子里
,8加2得几?(8加2得10)10朵再加几朵?(10朵再加外面
剩下的1朵)10加1得几?(1
0加1得11)所以8加3等于11.
(3)讲计算过程.
请一个同学把计算过程完整地说一遍:
学生边说,老师边在式子上用连线表明.
师问: ① 为什么要把3分成2和1?
② 计算8+3时怎样想?
引导学生说:这样想:
① 先把8凑成10,把3分成2和1.
②
8加2等于10,
③ 10再加1等于11.
2.教学例2.
出示例2 8+4= 8+7=
(1)摆小棒,算一算.
师说:左边摆8根绿色小棒,右边摆4根红色小棒.(老师同时在磁铁黑板上摆出小棒)
师问:谁能看图直接列出加法算式?(板书:8+4=12)
师问:8加4等于12,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移动小棒,一眼就能看出8加4等于多少?
谁来试试?
指名上前移动磁铁小黑板上的小棒.
师问:你们都看清楚了吗?请你们摆一摆自己的
小棒,是不是一眼就能看出8加4等于
12.引导学生这样摆:把4根红色小棒分成2和2,再把其中2
根推向8根绿色小棒一边.老
师连线:
学生自己小声说计算过程.
(2)摆圆片,算一算.
师说:左边摆8个黄圆片,右边摆7个红圆片.(指名一个同学同时在磁铁黑板上摆圆
片)
看图,自己小声说加法算式.
指名说算式:8+7=□
师问:8+7怎样想?请同学们边摆圆片边说计算过程.
指名一个同学上前边摆边说计算过程.
指名看算式说计算过程.
师问:8加7时,为什么要把7分成2和5?
3.教学例3.
出示例3 想一想:
8+5=□ 8+6=□
8+8=□
师说:刚才我们计算的这几道8加几的题都是把后面的加数分成2和几,2和8凑成1
0,
10再加剩下的几就是十几.
现在老师再出几道题,不看图、不摆实物,看谁会算?
教师出示:8+5=□ 8+6=□ 8+8=□
两人一组说一说每道题怎样想.
老师点题,指名口算,并说计算过程.
4.教学例4.
出示例4 8+9=□
(1)师问: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老师归纳出两种方法:
① 把9分成2和7,2和8凑成10,10再加7等于17.
②
9+8=17调换加数位置,8+9也等于17.
(2)师问:你们认为这两种方法,哪种方法最好?
小组讨论.老师行间巡视,听取意见.
指名说讨论结果:第二种方法好.
师问:为什么说第二种方法好?(第二种方法简便)
师说:你们真聪明,会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齐读黑板上的算式.
5.小结.
提问:
(1)今天我们学的是几加几的题?
老师指课题:8加几
(2)我们计算8加几时,应先把8怎么样?(把8凑成10)
(3)凑10后再怎么办?(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分出的2和8凑成10,10再加
几就是十几)
(4)8+9这道题怎样想?(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
教师小结:8加几,先把8
凑成10,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8加2等于10,10再
加几就等于十几.这就是我们要求的数.
三、巩固反馈.
1.看图写算式.
2.口算.
8+2+2= 8+2+6= 8+2+5= 8+2+3=
8+4= 8+8=
8+7= 8+5=
师问:上面每组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3.移动8,每次加上卡片上的数.(学生举数字卡片回答)
4.猜一猜,花是几?
8+3= 8+9= 8+5=
8+7= 8+6= 8+8=
8+10= 8+2= 8+4=
板书设计
8 加几
教案点评:
8加几是在已学过9
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难度不大,所以在
设计教案时,重点引导学生将已学过的
凑十法迁移到8加几的学习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
本节课的复习准备的
设计都是为新课铺垫.这节课的教材共安排了四个例题.在设计教
案时是这样安排的:例1,通过观察小
花图,看老师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8加几的凑十
法是8和2凑成10.例2、例3,老师放手让学生
动脑动手动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新问题.例
4,老师引导学生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计算小数加大数的题
.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多让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而且要面向全体,达到人人会说,人人
都能掌握凑十法的目的.
巩固练习的安排分三个层次进行练习.第一层次是看图列式计算.第二层
次是基本练
习.第三层次是抢答,要求学生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探究活动
加法转盘
活动目的
通过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8加几的计算.
活动准备
一个形如下图的转盘(黑色圆圈及箭头可转动).
活动过程
1.教师将转盘悬挂在黑板(墙壁)上.
2.学生依次转动箭头,计算8与箭头停住时所指数字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