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培智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金多郁-安庆七中
教学进度安排表
时间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
准备课
准备课、图形的认识
图形的认识,1、2、3、4的认识
5、6、0的认识,综合练习(一)
无
7、8、9、10的认识,综合练习(二)
单元复习、得数是2、3
得数是4、5,综合练习(三)
得数是6、7、8
综合练习(四),得数是9、10
连加、综合练习(五)、单元复习
2、3减几,4、5减几,综合练习(六)
6、7和8减几,
9和10减几,连减
综合练习(七)
单元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容
课时
2-4
5-6
6-11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备注
国庆放假
第二十周 总复习 5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月 日
课 题
:
准备课
教学目标:通过实物
、图片的教学对刚入学的培智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他们
尊师爱校、爱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重点、难点:通过实物、图片的教学对刚入学的培智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他
们尊师爱校、爱学习的
良好行为习惯。
教 具:挂图
一、教学过程:常规教育。
1.
认识同学、老师。
2. 说明上课要求:师生问好,上课要坐好,有事要举手,不要随便讲话。
带学生参观学校环境。
二、看图教学。
图一:
a) 教师对照书上的插
图进行启发,引起学生看图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介绍:这幅图是新学年的开始,小朋友们高高兴兴
地来到学校。
b)指导学生按照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画面容。
c)
根据图回答问题:图上都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做什么?图中有几名学
生?几名老师?
图二:
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容。
2. 回答问题:
(1) 他们都在做什么?
(2) 数数图中共有多少个人?
(3) 女同学有多少个人?男同学有多少个人?
(4) 扫地的有几个人?浇花的有几个人?踢球的有几个人?
(5)
向日葵有几朵?小鸟有几只?月季花有几朵?
三、巩固练习。
a)让学生复述图中的容。
b) 表演图中人物的行为。
四、总结。
五、作业。
a)
看1~3页图画,理解图意。
b) 预习4~5页容。
教学反思: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月 日
课 题:认识大、小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进行比较对照,初步理解“大、小”词语的
含义。
重点、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进行比较对照,初步理解“大、小”词语
的含义。
教 具:几种大小不同的球类实物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上节课教学的图画,让学生说说图上的各类物体的个数。
2.出示4个正方形,5个三角形,8个圆形,请同学分别数一数每种图形
的个数。
二.新课。
1.让学生观察教科书第4页上的三组图后回答问题:
(1)他们分别在做什么?
(2)出示足球和皮球让学生比较谁大谁小?
(3)出示皮球与乒乓球让学生再比较他们的大小。
2.教师贴出牛和羊的图片,让学生指出
谁大谁小,并指名学生上黑板在牛
和羊的图片下面贴上“大、小”的卡片。
1.鸡的图片,让学生比较谁大谁小。
2.教师再运用水果、学习用品等的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大、小”的认
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五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观察后,指出每组图中物体
的大小,在观察第二组图时教师把其
中的两两出示,盖住其中的一个物体,让学生指出谁大谁小。
2.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指名学生区别他们的大小。
四.小结。
今天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大小”,同学们都掌握得很好,在今后的生活
中,大家要多注意观察,分辨出物体的
大小。
五.作业。
教科书第5页上的“做一做”,练习一中的第1题。
教学反思:
3
月 日
课 题:认识“长、短”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长、短”的含义。
重点、难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长、短”的含义。
教
具:一长一短的毛线、铅笔、纸条等
一. 教学过程:复习。
1. 出示两组图片。
指名说出每组中两个物体谁大谁小。
2. 指名板演,把每组图中的大的画上“”。
教师先说明要求,并进行示后再让学生做题。
二. 新课。
1.
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第6页上的图画,提问:图上的两个小朋
友在做什么?他们手中拿着什么?他们的铅笔有什么不同?谁的铅笔长,
谁的铅笔短?
2.
教师出示书上方框中两支铅笔的形状,让学生体会“长、短”的含义,
并教学“长、短”的手势和读法。
3. 在黑板上画出两组图形,让学生先比较出谁长谁短,再让学生上黑板
把长的打上“√”。
4. 教学“长、短”的辨证关系。
出示一组三支各不相同长度的铅笔图形,教师把其中的两
两出示,盖住其
中的一支铅笔图形,让学生指出谁长谁短,从而使学生理解“长、短”是相比
较
而存在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三. 巩固练习。
1. 做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
2. 做第2题。
四. 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短”,下课后,同
学们自己可以找一些
物体比一比,看看哪个长,哪个短。
五. 作业。
练习一的第2题。
教学反思:
4
月 日
课 题:认识“多、少”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多、少”词语的含义,会分辨物体的多与少。
重点、难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多、少”词语的含义,会分辨物体的多与少。
教
具:两串葡萄挂图,“多、少”词语卡片等。
一. 教学过程:复习。
1.
在黑板上画出水果图形,要求学生在大的上打“√”。
2.
在黑板上画出铅笔、小尺图形,指名学生上黑板把短的圈起来。
3.
复习“长、短”、“大、小”的手语。
二. 新课。
1. 出示两串一多一少的葡萄挂图。
(1) 引导学生观察图,教学“葡萄”的手势和口语。
(2)
引导学生比较出每串葡萄的多、少。
(3)
贴出“多、少”词语卡片在相应的葡萄图下,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4)
带领学生齐读“多、少”。
(5) 指名学生认读“多、少”。
(6)
拿去“多、少”词语卡片后让学生看图说“多、少”。
2. 课堂练习。
三. 巩固练习。
1. 做第7页“做一做”的第1题。
2. 做第2题。
3.
运用实物演示“多、少”。
四. 小结。
五. 作业。
练习一第3题。
教学反思:
5
月 日
课 题:认识“同样多”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了解“同样多”的含义。
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了解“同样多”的含义。
教
具:萝卜、小白兔图片各4,多种几何图形若干。
教学过程:复习。
1.把大的用“√”画出来。2、多的圈起来。
一、新课。
1.教学“同样多”。
(1) 教师贴出实物图问:有几个萝卜?有几只小白兔?
(2) 对照图提问:
一个萝卜对着一只小白兔够不够?教师边连线边说:
“一个萝卜对着一只小白兔”。
再问:“
有没有多余的萝卜?”“有没有多余的小兔?”教师再说明:
“一个萝卜对着一只小兔,萝卜没有多余的
,小兔也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
萝卜和小兔同样多。
板书课题:同样多
2.
操作。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2个●。
提问:在圆形旁边对着圆形摆正方形,要求■和●同样多,谁能摆?
(2)
请一名学生到前边摆,其它同学在下边动手摆。
教师在黑板上竖着摆2个,在圆形旁边对着圆形摆正方形,摆的和●同■
样多。
再让大家看一看自己摆的和黑板上的一样不一样。
一. 巩固练习。
完成第9页“做一做“的第2题。
教师巡视,对操作有困难的学生要加以指导。
二. 作业。
让学生利用各自的学具在课桌上摆“同样多”。
教学反思:
6
月 日
课 题:比一比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
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
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
的良好品德。 重点、难点: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体验合作学习的乐
趣。
教
具:
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图片,小猪头图片,砖头图片,木头图片。
教学过程:一、新课。
1.教学“同样多”。教师:同学们,今天想给你们讲个故事,想听吗
?这个
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
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
帮小兔盖房子?进行德育教育:团结友爱、互相
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
个小兔搬多少砖?学生一
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
多
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有
多余的小兔,
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和同
样多。)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
和来势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
思即可。(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2.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1)教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教师摆六
块橡皮后,请学生对着橡皮摆铅
笔,要求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
课桌上
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
要和苹果片同样多。教师和学习有困难学生一起摆弄,以增强
学生学习数学的信
心。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
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3.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
图片,木头图片。(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
的小猪头?
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
表回答
。教师板书:多、少。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
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学生模
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3)图
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
4.操作。(“做一做”第2题)
(1)教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请
学生对着橡皮摆铅
笔,要求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
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
多”。在梨片(5个
)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教师和学习有
困难学生一起摆弄,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
信心。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
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3.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学生一
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
图片,木头图片。(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
?
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
表回答。教师板
书:多、少。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
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学生模仿说出谁
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3)图
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
4.操作。(“做一做”第2题)
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1)第1
行摆5个△,在△下
面摆○,△要比○多1个。第2行摆几个○?(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
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二、运用新知
教科书练习一第1~4题。
三、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
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7
月 日
课 题: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1、直观认识长方形、
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
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
题的意
识和能力。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
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重点、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
具: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
教学过程: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
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
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
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
台上
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
br>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
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
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面是圆圆的,平平的)
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
: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
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
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
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
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
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
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
法,好不好?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
上分别移下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
些新
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
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
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br>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
天学的
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电脑播放
)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
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放轻
音乐)
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
问:你喜欢哪一涂法?为什么?
教师小结:用一种颜色涂同一种图形看上去比较清楚。
9、请小朋友每人拿出一个长方体,在纸上度着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
课后留心观察一下,
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8
月 日
课 题:“1”的认识和写法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
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1”、了解“1”的含义。
重点、难点: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
字“1”、了解“1”的含义。
教 具:实物图片、计数器、“1”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小棒等。
一.
教学过程:课堂常规教学。
二. 新课。
1. 出示挂图。
引导学生观察挂图,让学生说出图上的容。
2.
指导学生数画上的人和物,得出它们的数量都是1。
3.
板书:“1”。并教给学生“1”的读音,从音、形、意三方面
让学生对“1”有初步的认识。
4. 让学生说一说教室里是1的物体。
5. 组织学生操作,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个
珠子表示1,拿出一根小
棒表示1,上黑板贴出数量是1的各种图片等。
6.
教学“1”的写法。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小棒一根,让学生数出“1”。
2.教师说出“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1”。
四.小结。
一. 作业。
在田字格练习写“1”,完成一页纸。
教学反思:
9
月 日
课 题:2的认识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
2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2,
并掌握2的组成,初步认识“”符号。
重点、难点:使
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2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2,
并掌握2的组成,初步认识“”符号。
教 具:主题挂图、实物图片、计数器、2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小棒、2个小圆
形。
一. 教学过程:复习。
1. 出示实物。
2.
让学生从一把小棒里拿出一根小棒来表示“1”。
3. 指名学生上黑板在田字格里书写“1”。
二. 新课。
1. 数数量是2的物体。
(1)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说出图上画了些什么?
(2) 出示小鸭图,提问:有几只小鸭?
教师小结:图上有2个小朋友,2架飞机模型,2只小鸟,还有2只小鸭子,
人有2只手等,还有许多东
西它们的数量都是2,教师在黑板上写“2”。
2. 认读数字2。
3.
教学1和2的顺序。
(1) 出示计数器,在上面拨1个珠子,提问:这是几个珠子?
学生答
后,教师再拨一个珠子,并提问:现在有几个珠子?
教师说明:1个珠子再添上1个珠子就是2个珠子。
(2)
让学生摆小棒,先摆1根,再摆1根,现在有几根?学生
回答后,教师说明2是由1添上1得到的。
4. 比较1和2的大小。
5. 2的组成。、
教师出示两片枫叶,并演示说明两
片枫叶可以分成1片和1片,我们就说2
可以分成1和1,随着写出 2
带领学生读两遍“2可以分成1和
╱╲
1 1
1”,再指着 2
先指两个1,再指 ╱╲ ,最后指2,带领学生读两遍“1
╱╲
1 1
和1组成2”。
6. 写数字2。
(1) 教师示“2”的写法。
(2) 带领学生书空练习。
(3) 指导学生在书上写2。
三. 巩固练习。
出示数字卡片1和2,分别让学生读一读,
提问:2和1比,谁大?
出示 2 提问:它表示2可以分成几和几?还表示1和1组
成
╱╲
1 1
几?
四. 小结。
五. 作业。
在田字格书写“2”。
1.
2.
3.
教学反思:
10
月 日
课 题:“3”的认识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
量是3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3,
并知道3以书的顺序,回比较3以书的大小,掌握3的组成。
重点、难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3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3,
并知道3以书
的顺序,回比较3以书的大小,掌握3的组成。
教
具:3的主题挂图、计数器、小棒、方块、2和3的组成。
一. 教学过程:复习。
1.
出示1和2的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说出是几。
2. 教师板书: 2
引导学生说出:2可以分成1和1。
二. 新课。
1. 数数量是3的物体。
(1) 引导学生观察“3”的主题画,回答问题:图上的工人阿姨在做
什么?图上有几位工人
阿姨?图上还有什么东西的数量也是3?
(2) 学生操作。
让每个学生拿出3根小棒。
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告诉学生叫三角形,让学生用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
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
生摆。
提问:摆的三角形用了几根小棒?
2. 认数字3。
(1)
领读两遍“3”。
(2) 指名认读“3”。
3. 教学3以数的顺序。
(1)
出示计数器,边演示边提问。
(2) 引导学生操作。
(3) 教师出示点子图,先贴1个
点子,让学生说出“1”后,在图下
写上“1”,再分别贴出2个点子和3个点子的图,并在点子图的<
br>下面分别写“2”和“3”。教师按顺序带领学生把3个数读一读。
4. 比较2和3的大小。
(1)
出示方块图,左边摆2块,右边摆3块,提问:左边有几块?右
边呢?板书:“2”、“3”
“2和3比,是2比3大还是2比3小?”
教师:2比3小,边说边在2和3的中间写上“〈”,指“2〈
3”表示2比
3小,读作“2小于3”。领读。
(2)
出示方块图,左边摆3块,右边摆2块,提问:左右各几块?板
书:“3、2”。
“3和2比,谁大?“
教师:3和2比,3大。也就是3比2大,边说边写出“3
〉2”,读作“3
大于2”。
5. 3的组成。
指导学生把3根小棒分成两组,得到: 3 和 3
╱╲ ╱╲
1
2 2 1
领读,3可以分成2和1,2和1组成3。
领读,3可以分成1和2,1和2组成3。
6. 教学3的写法。
三.
巩固练习。
1. 做第22页的“做一做”第1题。
2. 做“做一做”的第2题。
四. 小结。
五. 作业。
在田字格里书写“3”字。
教学反思:
11
月 日
课 题:4的认识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4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4,掌
握4的组成。
重点、难点: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4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4,
掌握4的组成。
教 具:课件
一. 教学过程:复习。
1. 认读数字1、2、3。
2. 让学生看小棒数量从1数到3。
3. 口答2、3的组成。
二. 新课。
1. 数数量是4的物体。
(1)
让学生看31页上拖拉机的图,看图上有几台拖拉机?还有哪些
东西的数量是4?
(2)
教师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个四边形,让其数出所摆的四边形一共
用了几根小棒?
(3)
举出数量是4的物体。
2. 认数字4。
3. 教学4以数的顺序。
(1)
出示3根小棒,再添上1根,让学生说出一共是几根。
(2) 教师按1、2、3顺序贴点子图,并在
点子图下面板书:1、2、3,
接着提问:3个点子的图后面应贴几个点子的图?它的下面应写
几?
4. 比较3和4的大小。
(1)
出示木块图,让学生说出左、右各有方块的数量后,板书:3、4。
提问:3与4谁大谁小?
让学生齐读两遍。
(2) 出示左边4块,右边3块的方块图。
板书:4、3
问:4与3谁大谁小?
5. 教学4的组成。
让学生拿出4根小棒把它们分成两堆,说出有哪些分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擦掉4的组成中的另一数让学生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
6.
初步认识序数。
让四个学生到黑板前排队,问有几个小朋友?谁排第1?
谁排第2?。。。。。。
7. 指导写数字4。
(1)
教师示“4”的写法。
(2) 带着学生书空写“4”。
(3)
让学生在32页练习格先描写4,再独立写4。
三. 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六的第1~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教学反思:
12
月 日
课 题: 5的认识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5
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5,知道5以的
数的顺序,会比较5以的数的大小,掌握5的组成,进一步理解
序数的含义。
重点、难点: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5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5,知道5以
的数的顺序,会比较5以的数的大小,掌握5的组成,进一步理解序数的含义。
教 具:课件
一. 教学过程:复习。
口答。
二. 新课。
1.
数数量是5的物体。
2. 教学5以数的顺序。
(1)
让学生先摆4根小棒,再添上一根,问:共有几根?
(2) 教师贴出点子图,在一个点子下面写1,
分别提问学生在2、3、4
个点子下面应写几?4的后面应是几?
3. 比较4和5的大小。
(1) 出示方块提问:4和5比较谁大谁小?
(2) 将左右方块交换位置后,教学54。
4. 教学5的组成。
(1) 让学生拿出5根小棒,把它们摆成两堆,教师巡视。
(2) 让学生说不同的摆法。
(3) 教师说明4的组成。
(4)
练习5的组成。
5. 区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6. 指导写数字5。
三.
小结。
四. 作业。
5的组成,在田字格里写5一页。
教学反思:
13
月 日
课 题:0的认识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写数字0。
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写数字0。
教 具:茶杯图,气球图。
一. 教学过程:复习。
1. 从1数到5。
2. 看图写数,在黑板上出示图。
二. 新课。
1. 认识0。
指着复习中的看图写数。
教师:如果把每个圈里的茶杯都拿走3个,看每个圈里还剩几个茶杯?
教师从左边集合圈里拿
走3个茶杯,提问:现在这个圈里有几个茶杯?用数
字几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圈下板书:2。
教师从中间拿走3个茶杯,提问:还剩几个茶杯?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下
板书:1
教师从右图中拿走3个茶杯,提问:圈里有几个茶杯?用什么数表示?
教师:像这样一个东西也没有,我们就用0表示。板书:0
教师: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什么东西也没有就用0表示。
领读几遍。
2. 认识直尺。
教师出示直尺图,再让学生拿出自己直尺,先在直尺上找到0,教师说明:
0是起点,再让学生找到1,说明0到1是1段,用1表示;接着找2,说
明0到2是两段,用
2表示。。。。。。带学生从0到5数几遍。
3. 0的写法。
三. 巩固练习。
1. 做49页“做一做”的第1题。
2. 做练习八的第2题。
3.
做补充练习。
四. 小结。
五. 作业。
在田字格里写0一页。
教学反思:
14
月 日
课 题:6的认识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
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知
道6以数的顺序,会比较6以数的大小,掌握6的组成。
重点、难点: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
知道
6以数的顺序,会比较6以数的大小,掌握6的组成。
教
具:小棒6根,5和6的点子图,直尺图,6个正方形。
一. 教学过程:复习。
(1)
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从0数到5。
(2) 复习2、3、4、5的组成。
二. 新课。
1. 6的认识。
引导学生看53页上的主题画图,提问,说出图上有几个人?几把椅
子?几桌子?
教师小结后引出课题:6的认识。
板书并领读数字6。
2.
教学6以的数的顺序。
3. 比较5和6的大小。
4. 教学6的组成。
5.
区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6. 指导写数字6。
三. 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的1~4题。
四. 作业。
书写“6”一页。
教学反思:
15
月 日
课 题:7的认识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7
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7,知
道7以数的顺序,会比较7以数的大小,掌握7的组成。
重点、难点: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7,
知道
7以数的顺序,会比较7以数的大小,掌握7的组成。
教 具:教学挂图、小棒、点子图。
一. 教学过程:复习。
1. 从0数到6。
2.
板演2、3、4、5、6的组成。
二. 新课。
1. 7的认识。
引导学生观察62页上的图,说出图中各种物体各有几个。
教师出示数字“7”,板书:7
领读数字7
2. 教学7以数的顺序。
3. 比较6和7的大小。
4.
教学7的组成。
(1) 让学生拿出7个△,把他们分成两堆。
(2) 练习7的组成。
5. 巩固序数的含义。
6. 指导学生写数字7
三. 巩固练习。
1. 做练习十的第1题。
2. 做练习十的第2、3题。
3.
做练习十的第4题。
四. 小结。
五. 作业。
练习十的第2、3题。
教学反思:
16
月 日
课 题:8的认识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
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8,知道
8以数的顺序,会比较8以数的大、小,掌握8的组成。
重点、难点:8的组成。
教 具:动物磁铁若干,小棒若干。
一.
教学过程:复习。
1. 从1到数到7,再从7倒数到1。
2. 口答7的组成。
二. 新课。
1、8的认识。
出示计数器,引出课题:“8”。
出示主题画,教师和学生一同数出图上人物的个数。
领读数字"8"。
2、教学秩序8以数的顺序。
教师出示直尺图,让学生先读,然后让学生观察直尺上的顺序,再提问。
3、比较7和8的大小。
让学生看点子图,比较7和8的大小,先引导观察图得出“7〈8”、 “8〉
7”。
4、教学8的组成。
让学生用小棒摆出8的组成式,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教师让学生齐读8的组成式。
5、区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引导学生看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6、指导写数字8。
三、课堂总结。
四、巩固练习。
让学生独立做练习十的第1~3题。
五、作业。
教学反思:
17
月 日
课 题:9的认识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9的
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9,知
道9以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数的大小,掌握9的组成。
重点、难点:9的组成。比较8和9的大小
教 具:课件
一、 教学过程:复习。
1、 从1数到8,从8倒数到1。
2、 8的组成。
二、 新课。
1、 数数量是9的物体。
(1)出示主题画,引导学生看图,提问:
“图上有几朵向日葵?”
“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几个阿姨?”
“小朋友和阿姨合起来一共几个人?”
教师:“我们数的向日葵的朵数和人的个数都是9,可
以用‘9’表示,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9’”。板书:9
(2)让学生在自己的课桌上摆出9根小棒,摆完后,同桌互相数一数是不
是9根小棒。
2、 教学9以数的顺序。
(1)
出示计数器,教师操作珠子,提问学生:一共是几个珠子?
(2)
出示直尺图,指名学生从0读到8,问:8的后面一个数应是几?
3、 比较8和9的大小。
(1) 出示87页上点子图,让学生说出点子的个数,教师在图下板书:
8、9
让学生在书上的○里填上“〈”。
(2) 再出示第二组点子图。
得出:9 〉8
。
4、 教学9的组成。
5、 区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6、
指导学生写“9”。
三、 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的第1~4题。
四、 课堂小结。
五、 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4题。
教学反思:
18
月 日
课 题:10的认识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地数出数量
是10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10,
知道10以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数的大小,掌握10的组
成。
重点、难点:10的组成。
教 具:课件
一、
教学过程:复习。
1、 从1数到9。
2、 口答:8、9的组成。
二、
新课。
1、 10的认识。
教师出示99页上的主题画,让学生数一数画上有几个小朋友,
几个气
球。学生回答后,教师说:“10个小朋友,10个气球,都必须可以用数字10
来表示
”。
板书:“10”
领读数字10。
让学生在桌上摆10根小棒。
2、 教学10以数的顺序。
教师在计数器上操作:9个珠子添上1个得到10个珠子。
教师出示直尺,让学生观察直尺上的刻度。
得出:9在10的前面,10在9的后面。
3、 比较9的10的大小。
4、 教学10的组成。
(1)
让学生边摆小棒边填写10的组成。
(2) 让学生自己边摆边填写。
(3)
进行10的组成的练习。
5、 指导学生写10。
三、 巩固练习。
1、
做100页上的“做一做”。
2、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的第2~4题。
四、
课堂小结。
五、 作业。
练习十六的第1题。
教学反思:
19
月 日
课 题:加法的认识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能
够正确地口算得数是2、3的加法,
认识“+”和“=”。
重点、难点:使学生初
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能够正确地口算得数是2、3的加法,
认识“+”和“=”。
教
具:复习中的3幅图,点子土图卡片,2个三角形和3个小圆形。
一. 教学过程:复习。
1. 请3个学生上黑板,看图写数。
2.
教师的右手和左手各拿一点子图卡片,让学生说出几和几组成几。
3. 让学生看图在方框里填数。
二. 新课。
1. 教师出示左手一根小棒,问:这是几根小棒?接着再出示右手的一根小棒,问:这是几?然后把左手里的1根小棒和右手的1根小棒合起
来,问:这是几根小棒?
教师讲述答案原因。
教师小结:我们把左手的一根小棒和右手的一根小棒合起来也就是加起<
br>来,所以说是用加法计算的。(板书:加法)
2.
以25页上的气球图进行演示,让学生加深认识加法的含义。
3.
出示小朋友做游戏图,边演示边讲。
4. 以小猫玩球的图,用同上方法演示:“1+2=3”。
5. 摆图形,手加法算式。
(1) 摆三角形。
(2) 摆圆形。
三. 巩固练习。
完成第26页的“做一做”。
四. 小结。
五.
作业。
教科书第26页“做一做“的第4题。
教学反思:
20
月 日
课 题:加法的认识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继续帮助学生认识加法的含义。
重点、难点:通过练习,继续帮助学生认识加法的含义。
教 具:课件
一.
教学过程:教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2、1、3,指名读数。
二. 教师出示图,指名说组成。
三.
出示练习五的第1题中的小花图或让学生打开书,仔细看图,理解图意,
再让学生在方框里填数。
四. 出示练习五的第2题看图计算。
让学生仔细看图,理解图意,知道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
,求一共是多少,要用
加法计算,再填出得数。
五. 做练习五的第3题。
(1)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1+1“,并提问:这个算式表示把几和几合起来?
(2)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
2+1”,并提问:这个算式表示把几和几合起来?
我们要用小棒摆,应该先摆几根,再摆几根?
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3)
让学生用小棒摆“1+2”,做法同上。
(4)
教师领读黑板上的3个算式,再指名多名学生读算式,教师再领读一
遍,并且边读边擦掉得数。
先按顺序指读,再打乱顺序指题集体读题说得数。
六. 做练习五的第4题。
七.
作业。
练习五的第1、3、4题。
教学反思:
21
月 日
课 题:4的加法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计算得数是4的加法。
重点、难点:使学生学会计算得数是4的加法。
教 具:课件
一.
教学过程:复习4的组成。
二. 新课。
1. 出示33页上的汽车图(1)。
先出示3辆汽车,停一会再出示1辆汽车,提问:这里有 几辆汽车?
用什么方法计算?要算几加几?
学生回答后,再问:3+1等于几?
带领学生读算式:3+1=4
2. 分步出示汽车图(2)。
让学生观察图后,回
答:原来有1辆汽车,又开来3辆,求一共有几辆汽车,
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3
让学生说出得数。
带领学生读算式:1+3=4
3. 引导学生结合两幅图观察两个算式的异同点。
4. 摆梨卡片。
教师在黑板
上摆卡片,指名学生上黑板列出算式后,让学生把得数填在书上
的方框里。然后启发学生说说如果没有图
,怎样想3+1等于几?怎样想1+3
等于几?最后让学生把3个加法算式读两遍。
三.
巩固练习。
1. 让学生看算式摆小棒,写出得数。
2.
做35页“做一做”的底1题,分别指名学生说说图意,再让学生独
立填空。
3.
让学生做第2题,写数字,要先描后写,注意书写规。
四. 小结。
五. 作业。
写数字1、2、3、4。
教学反思:
23
月 日
课 题:5的加法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
重点、难点:使学生学会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
教 具:课件
一.
教学过程:复习。
1. 看式题卡片说得数。
2. 指名板演。
二. 新课。
1. 板书课题:5的加法。
2.
教师出示图,教学生看图分析方法和算式,得出:4+1=5
3. 教学5的组成。
4.
教学1+4=5
5.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小兔图(1)(2)说出两幅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 让学生摆小棒学习3+2=5,2+3=5。
(1)
让学生先摆3根小棒,再摆2根小棒。
(2) 让学生先摆2根小棒,再摆3根小棒。
(3) 引导学生对两个算式,进行比较得到结论:
算式中的2和3交换了位置,得数没有变。
三. 巩固练习。
1.
指导学生做41页上“摆一摆”,“想一想”的题目。
2. 做43页上“做一做”的第1~2题。
3.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七的第4~5题,再集体订正。
四. 作业。
练习七第5题。
教学反思:
24
月 日
课 题:6的加法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6的组成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
重点、难点: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教
具:动物磁铁每种6个,小棒每人6根。
一. 教学过程:复习。
1. 看算式说得数。
2. 口答。
二. 新课。
1. 教学5+1和1+5。
(1)
出示小棒左边摆5根,右边摆1根。
要算出共有几根小棒,学生说出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再交换小棒
的位置让学生说算式。
教师板书:5+1=6 1+5=6
(2)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个算式。说出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2. 教学4+2和2+4。
让学生用正方形摆,写出算式:4+2=6、2+4=6。
3. 教学3+3。
让学生摆三角形说出算式。
三. 巩固练习。
1. 完成55页的“做一做”。
2. 完成练习九的5~8题。
四. 课堂小结。
五. 作业。
练习九第5、7题。
教学反思:
25
月 日
课 题:7的加法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7的组成计算得
数是7的加法,进一步巩固看一幅
图写两个加法算式。
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学
会用7的组成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进一步巩固看一
幅图写两个加法算式。
教
具:动物磁铁若干。
一. 教学过程:复习。
1. 看口算卡片说得数。
2.
口答。
二. 新课。
1. 教学6+1和1+6。
出示7匹马图,让学生看图后
说出图中黑马、白马各有几匹,要求一共有几
匹马怎样算?然后再让学生不看图,想6加1等于几?
板书:6+1=7、1+6=7。
2. 教学5+2和2+5。
让学生把小棒分5根和2根摆成两堆,算出共有几根,得出:
5+2=7
2+5=7
3. 教学4+3和3+4。
让学生用□摆算出得数。
4. 小结。
三. 巩固练习。
1. 做64页上“做一做”的第1题。
2. 做第2题。
四. 作业。
练习十的第7~9题。
教学反思:
26
月 日
课 题:8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8的组
成计算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通过学具
图画演示,使学生知道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用8的组成计算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通过学
具图画演示,使
学生知道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教 具:8个正方形,5个黄色圆形,3个红色圆形。
一、 教学过程:复习。
1、 算式说得数。
2、 学生填8的组成式。
二、 新课。
1、 教学7+1和1+ 7;8 – 1和8 – 7。
(1)
教师出示8个正方形。
□□□□□□□ □
让学生先看左边的7个,再右边的1个,提问
:一共有多少个正方
形?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7+1=8。
再换位置看,列式:1+7=8。
(2)
教师在7个正方形和1个正方形之间画上虚线,让学生说出
算式:8 – 1 = 7、8 – 7 =
1。
2、 教学6+2和2+6;8 – 2和8 – 6。
让学生通过学习摆正方形列式得出:6+2=8、2+6=8、8 – 2 = 6 、8 –
6 = 2。
3、 教学5+3和3+5;8 – 3和8 – 5 。
让学生拿
出5个黄色圆形,3个红色圆形,仿照上面摆正方形的方法,
边摆边在书上例题里填上数。
4、 教学4+4和8 – 4 。
三、 巩固练习。
1、
做事78页上“做一做”的第1、2题。
2、 做练习十二的第5题。
四、 小结。
五、 作业。练习十二的第7、9题。
教学反思:
27
月 日
课 题:9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9的组成计
算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减法,通
过学习一图四式使学生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9的加、减法。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 具:课件
一、
教学过程:复习。
1、 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一齐口算。
2、 口答。(数的组成)
二、 新课。
1、 教学8+1、1+8和9-1、9-8。
(1)
出示毛球图。
理解图意,列式,板书:8+1=9。
让学生列出不同的式子,板书:1+8=9。
教师说明:把8和1调换位置再加,得数不变。
在图上加一道竖线,再让学生理解图意,列式,板书:9-1=8、9-8=1。
去掉坚线,
说明了这个图可以表示把8个毛球和1个毛球合起来是9个
球;又可以表示9个球去掉1个剩下8个,或
去掉8个剩下1个,所以
一共可以列出4个算式:2个加法算式,2个减法算式。
(2)
引导学生看图直观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
拿去图,擦掉算式里的得数,提问:不看图怎样想8+1等于几?
9-1等于几?
2、
教学7+2、2+7和9-2、9-7。
(1) 师生共同摆放小棒。
(2)
让学生看着小棒填算式。
3、 教学6+3、3+6和9-3、9-6。
4、
教学5+4、4+5和9-5、9-4。
三、 课堂小结。
四、 课堂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的第5题和第8题,做完集体订正。
五、 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9题。
教学反思:
28
月 日
课 题:减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接触减法的含
义,是从一个数量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
多少,用减法计算,能正确口算2、3减几。
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接触减法的含义,是从一个数量里去掉一部分,求还
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能正确口算2、3减几。
教 具:课件
一. 教学过程:复习。
1.
复习2、3的组成。
2. 让学生看教科书第27页,在数的组成的方框里填数。
二.
新课。
1. 出示第27页上的气球图。
引导学生看图,明确题意后,提问:小朋友原来有
几个气球?飞走了几个?
还剩几个?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2、1、1”。
教师讲述“2-1=1”的算理。
领读算式的读法。
2. 出示小鸡图。
教师出示3只小鸡图,再在3只小鸡的外面画一个圈,问:有几只小鸡?
接着在一只小鸡的外面画一个
虚线圈,并说明表示去掉了,提问:原来有3只
小鸡,跑了1只,还剩几只?
教师讲解“3-1=2”的算理。
3. 出示燕子图。
教师出示燕子图,边讲解边
提问:原来有3只燕子,飞走2只,求还剩几
只,就要从几里面去掉几?用什么方法计算?等于几?
让学生在书上填得数,教师在黑板上“3-2”的后面板书“=1”。
4.
摆图形,说算式。
(1) 摆小正方形,说算式:2-1=1
(2)
用同上方法摆28页的小花图。说算式:3-1=2,3-2=1。
三. 巩固练习。
完成第28页的“做一做”。
1.
做第1题。先让学生看图,理解图意,再填得数,做完集体订正。
2.
做第2题。先根据第1题提问:2减1等于几?再让学生独立做第2、
3小题。
3. 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四. 小结。
五.
作业。
预习练习五的第5~7题。
教学反思:
29
月 日
课 题:减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继续帮助学生认识减法的含义。
重点、难点:通过练习,继续帮助学生认识减法的含义。
教 具:课件
一. 教学过程:复习。
1.
教师出示数的组成卡片,用以演示2、3的组成。
2.
以小棒演示,复习减法算式:2-1=1,3-2=1,3-1=2。
3.
教师小结:上面的三题算式都表示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多少,
都是用减法计算。
二.
课堂练习。
1. 做练习五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用小棒演示。
2. 做练习五的第6题。
教师先指导学生看左边的青蛙图,提问:这里有几只青蛙?要跳下水的一只
青蛙表示什么意思?
要求还剩几只青蛙用什么方法计算?
教师讲述题意,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得数。
3.
做练习五的第7题。
(1)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算式“2-1”,提问:
这个算式表示从几里面去掉几?
怎样用小棒表示出来?
先摆2根小棒,再拿走1根,还剩几根?
(2)
用同上方法得出:“3-1=2”、“3-2=1”。
(3)
教师把上面3个算式的得数擦掉,让学生自己再算出得数。
三. 课堂小结。
四. 作业。
练习五的第5~7题。
教学反思:
30
月 日
课 题:4的减法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计算4减几的减法。
重点、难点:使学生学会计算4减几的减法。
教 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口算。
2. 口答。
二. 新课。
1. 分步出示34页熊猫图(1),4只熊猫的集合图,引导学生说说图意。
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提问,得出:4 – 1 = 3。
2. 分步出示熊猫图(2)。
边看图边提问,引导学生得出:4 – 3 = 1。
3. 比较两幅图和对应的两个算式。
4. 摆三角形卡片。
教师在黑板上边演示边讲解算式:4 – 2 = 2
三.
巩固练习。
1. 做34页的“摆一摆”。
2. 做34页的“想一想”。
四.
小结。
五. 作业。
教科书第35页“做一做”的第3、4题。
教学反思:
31
月 日
课 题:5的减法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5以的减法。
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5以的减法。
教 具:桃子图片,点子图
一. 教学过程:复习。
1. 口算。
2.
出示5的组成卡片,让学生口答,要求学生口答“2和3组成5”,
“5可以分成3和2”。
二. 新课。
1. 板书课题:5的减法。
2. 教学5减几。
(1)
教学5-1 = 4
出示桃图(1),先出示5个桃的集合图,再用虚线圈上一个桃,提问:
一共有几个桃?用虚线圈上一个表示什么意思?要求还剩几个桃,用什
么方法计算?学生回答后,板书:
“-”
“去掉的一个是从几个里面去掉的?几减几?”板书:“5-1”。
“5-1等于几?”学生回答后,板书:“5-1=4”,学生齐读算式。
(2)
教学5-4=1
出示桃图(2),先出示5个桃的集合图,再用虚线圈上4个桃,让学生
说说
图意后,提问:“要求还剩几个桃,用什么方法计算?”板书:“-”。
“几减几?”板书:“5-4”
,“等于几?”板书:“=1”。学生读算式。
(3)
对照两幅图和相应的算式,使学生明白从5个里面去掉1个还剩
下4个,从5个里面去掉4个剩下1个。
(4) 教学5-2=3
(5) 教学5-3=2
(6)
对照两幅圆形图和相应的算式,启发学生说出:从5里面减去2
等于3,从5里面减去3等于2。
三. 巩固练习。
1. 指导学生做42页上“摆一摆”的题目。
2.
完成42上“想一想”的题目。
四. 小结。
五. 作业。
练习七第6、7题。
教学反思:
32
月 日
课 题:6的减法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6的组成计算6减几的减法。
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用6的组成计算6减几的减法。
教 具:动物磁铁3种。
一. 教学过程:复习。
1. 看算式说得数。
2. 口答。
二. 新课。
1. 教学6 – 1和6 – 5 。
(1) 出示鸡的集合图。
教师演示,提问并让学生说出方法和算式。
教师板书:6 – 1=5、6 – 5=1。
(2)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个算式。
2. 教学6 – 2和6 – 4 。
教师通过摆正方形让学生列式:6 – 2=4、6 – 4=2。
3. 教学6 – 3
。
让学生自己摆6个三角形列式、计算,得出:6 – 3=3。
齐读5个算式。
三. 巩固练习。
1. 完成56页上的“做一做”。
2.
指导加、减法算式的写法。
3. 完成练习九的第9题。
四. 小结。
五.
作业。
练习九第10题。
教学反思:
33
月 日
课 题:7的减法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7的组成计算
7减几的减法,进一步掌握看一幅图
写两个减法算式。
重点、难点:掌握两个相关连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教
具:7匹马图,7根小棒,7个正方形,口算卡片。
一. 教学过程:复习。
1. 看口算卡片说得数。
2. 口答。
二. 新课。
1. 教学7
– 1 和7 – 6 。
出示7匹马图。教师在图上画虚线,演示从7匹马中去掉1匹黑马,还剩几
匹白马?怎样列式?
板书:7 – 1 = 6。
再演示提问,得出算式:7 – 6 = 1。
2.
教学7 – 2 和7 – 5 。
让学生在5根小棒和2根小棒间放根铅笔分开,列式,板书:
7 – 2 = 5 7 – 5 = 2
3. 教学7 – 3 和7 –
4 。
让学生用□摆分说出得数。
4. 课堂小结。
三. 巩固练习。
1. 做64页上的“做一做”中的(1)、(2)题。
2. 做练习十的第10、11题。
四. 作业。
练习十12、13题。
教学反思:
34
月 日
课 题:填未知加数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填未知加数的含义,为学习20以的加、减法做准备。
重点、难点:填未知加数的方法。
教 具:课件
一、
教学过程:复习。
带领学生复习数的组成。
二、 新课。
1、
教学108页的第一个例题。
出示图,指图提问:盒子里已经放了几支钢笔?还可以放几支钢笔?学
生回答,教师板书。 <
br>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填未知加数的方法:①因为有3个空格,所以可以再
放3支;②按摆学具的方法
,7再添上3就得10;③按数和组成想:7和3
组成10;④用减法算式想:从10里面去掉已知的7
,还有3。
教师总结以上四种方法都必须可以用,但明确用数的组成去想比较简
便。
2、 教学增画小旗的例题。
让学生摆学具,教师边摆小旗边问,边出示3+( )=
5的算式,根据
学生的回答,教师在括号中填2。
教师讲解题意:有6面小旗,再画几面小旗就是8面小旗请你画出来 ,
再在括号里填上数。
指名学生板演,教师个别指导。
师生共同总结板演题。
3、
做108页上的“做一做“中的题。
三、 巩固练习。
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七的第1题。
2、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的第2题。
3、
由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
四、 小结。
五、 作业。
练习十七的第2题。
教学反思:
35
月 日
课 题: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看懂图意,并
能根据加减法的含义选项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来
解答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重点、难点:理解图意。
教 具:课件
一、 教学过程:复习。
1、 看图填写算式。
2、 看图填空。
二、 新课。
1、
教学94页例1。
(1) 出示例1的牵牛花图。
(2) 指导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2、 教学94页上的例2。
(1) 出示例2的小鹿图。
(2)
让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3、 做94页上的“做一做”的两道题。
三、 巩固练习。
1、 做练习十五的第1、2题。
2、 做练习十五的第3题。
3、
做练习十五的第4题。
四、 课堂小结。
五、 作业。
练习十五的第4题。
教学反思:
36
月 日
课 题: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学
生对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理解掌握,进一步提
高9以加减法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重点、难点: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理解掌握,进一步
提高9以加减法计算的正
确率和速度。
教 具:课件
一、 教学过程:复习。
1、
出示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2、 分别指名学生先说说图意,再板演。
3、
教师总结板演,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各算式的每个数及符号所表示的意
义。
二、 课堂练习。
1、 做练习十五的第5~7题。
教师引导学生先分析各题目的图中告诉了什么,要求的是什
么,然后让
学生独立填写运算符号和各个□里应填的数字,并集体进行订正。
2、
完成补充练习。
3、 完成练习十五的第8题。
4、 做练习十五的第9题。
三、 课堂小结。
四、 作业。
练习十五的第8题。
教学反思:
37
月 日
课 题:连加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以的连加计算。
重点、难点: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理解连加的意义。
教 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看卡片口答得数。
2、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5朵红花和4朵黄花图。
提问“图里告诉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在花图的下面画括号,在括号
下面写“?朵”。
“括号表示什么?”“?朵”表示什么?“怎样列式?等于几?”
教师板书:5+4=9
二、 新课。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3只小鸡的图片,再贴出2只小鸡的图片,然后,边在小鸡图的下面画括号写上“?”边提问:
“一共几只小鸡?怎样列式?等于几?”
板书:3+2
教师再贴出1只小鸡图,并把小鸡图下面的括号延长,再问:
“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怎样才能算出有6只小鸡?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算理:
先把原来的3只小鸡和又跑来的2只小鸡加起
来是5只小鸡,再加上最后跑来的1只小鸡就是6只小鸡。
教师:“以前计算的加法都是把两个数加起来,现在这道貌岸然题是要把3
个数加起来,这就是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连加’。”
教师讲述连加题的方法:要先算3加2是5,再把5和1加起来就是6
只小鸡,随讲随板书:
3 + 2 + 1 = 6
三、 巩固练习。
1、
做111页“做一做”的第1题。
2、 做第2题。
教师把第1小题写在黑板上,提问:这个迦加式题要先算几加几?等于几?
教师边讲边迦线、填数。
接着提问:再算6加几?最后等于多少?
第2小题让学生自己做在书上,做完集体订正。
3、 做第3题。
四、 小结。
五、 作业。
练习十八第2、3题。
教学反思:
38
月 日
课 题:连减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的连减计算。
重点、难点:理解连减式题的含义。
教 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口算连加式题卡片。
2、 教师读题让学生说得数。
3、
看图列算式。
二、 新课。
1、 在黑板上贴出画有8个五角星的纸条,提问:
“有几个五角星?”
“去掉几个?还剩几个?”
“用什么方法计算?几减几?”
“又去掉了几个?还剩几个?”
“是怎样算出还剩4个五角星的?(先从8个里去掉3个,再
从剩下5个里
去掉1个。也就是8减3再减1。)
教师揭示课题:连减。
教师问学
生这样的连减式题是怎样算的?然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概述:计算
连减式题,比如8-3-1,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2、 做112页的“做一做”的题目。
三、 巩固练习。
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2、3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 课堂小结。
五、 作业。
练习十八第5~8题。
教学反思:
39
月 日
课 题:连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的加、减混合计算。
重点、难点:
理解力加减混合计算式题的含义。
教 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看式题卡片口算复数。
2、 出示板演题。
二、 新课。
1、
教师出示金鱼图。提问:
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4
+3”然后从鱼缸里拿出2条,提问:拿出
了几条?还剩几条?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3-2。
教师说明:这个算式里有加法,还有减法,是加减混
合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
学习的加减混合计算。板书课题:教师说明:这种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先算什
么?
再算什么?
教师讲述:这道题4加3在前面,就先算4加3得7,然后再算7减2得5,
在
算式后面写“=5”。
2、 教师在黑板上贴4只鸽子,再把其中一只移开一些,提问:
原来有几只鸽子?飞走了几只?还剩下几只?
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4-1,然后贴出2只鸽子。)
又飞来2只鸽子,现在一共有几只鸽子?怎样计算?
指名把算式说完全,教师在4-1衙面接着写“+2”。
教师指着算式说明算理。
引导学生看算式回答:第1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面?先算什么?
第2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面?先算什么?
三、 课堂练习。
1、
做116页上的“做一做”的题目。
2、 做练习十九的第1~3题。
四、 小结。
五、 作业。
练习十九的第2、4题。
教学反思:
40
月 日
课 题:总复习
教学目标: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容达到牢固、全面的掌握。
重点、难点: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容达到牢固、全面的掌握。
教 具:小黑板
一、 教学过程:复习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1、 什么叫加法?
2、
什么叫减法?
3、 记时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二、 复习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1、 完成练习二十的第20题。
2、 完成补充题。
三、
复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四、 复习填未知加数。
五、 质疑问难。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六、 作业。
练习二十的第21、22、23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