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类(二)(北京版)
借物喻人作文-专业线
第六单元第1课时:分类(二)
年级:一年级 教材版本:北京版
一、教学背景简述
本节课是北京版一年级下册84页第六单元《分类(二)》的学习内容,是
在
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自定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用不同符号收集不同信息,
会用简单的
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
性,培养学生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
解决与数据信息相关问题的能力。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收集、整理数据的经验,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
和象形
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
题。但是
自定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用不同符号收集不同信息、用简单的
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能力,
还有待进一步培养,进一步体验统计结果在不
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根据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困难,形成本节课的教学策略:
1.以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展开活动,自定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实际
问题,激发学生进行统计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展
开活动,自定分类标准,并用不同符号收集不同信息,
整理数据。让学生真正体
会到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从统计的角度进行数学思
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2.对比体会,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通过对比用不同符号收集不同信息,感受记录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对比
按照不同分类标准整理数据的
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感受不同分类标准分类整理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
1.自定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能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的结果。(重
点)
2.经历分类、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全过程,体会到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
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难
点)
3.积累分类的经验,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动画播放一分钟经过某路口的车辆。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自主探索
分成两类,这些车可以怎样分呢?每一类各有多少辆车?
学习建议:
(1)独立思考;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类、整理,记录在学习单上。
2.反馈交流
学生作品1:以类别为标准分类,用不同符号做标记。
学生作品2:以类别为标准分类,用不同符号做标记。
他们都是把这些车分成了汽车、自行车两类,再用不同的符号给这些车做标<
br>记,最后数出汽车有14辆,自行车有10辆,记录在表格中。
完善表格:
在用表格
进行数据整理时,为了让记录结果看起来更清楚,在表格的最左侧
加一列,上面格里写类别,下面格里写
辆数。
类别
辆数
汽车
14
自行车
10
横着看,表格第一行,以车的类别为标准,把这些车分成汽车、自行车
。第
二行,记录的是车的辆数。
再竖着看,知道了汽车有14辆,自行车有10辆。
对比体会:
右边的表格写清了分类标准,告诉大家我们是以
车的类别为标准进行分类的,
还表示了车的辆数,这样记录很清楚。
学生作品3:以颜色为标准分类,用不同符号做标记。
完善表格:
3.数据分析
同学们,刚才我们分别
按车的类别和颜色把这些车分成了两类,并把收集的
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根据这两个表格中的信息,你能
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颜色
辆数
黄色
9
蓝色
15
类别
辆数
汽车
14
自行车
10
汽车和自行车,哪种车的辆数多? 14>10,汽车的数量多。
黄色车和蓝色车相差多少辆? 15-9=6(辆)
一共有多少辆车?
14+10=24(辆),15+9=24(辆)
4.对比体会
表格一:
表格二:
类别
辆数
汽车
14
自行车
10
颜色
辆数
黄色
9
蓝色
15
都是把这24辆车分成了两类,为什么两种分类结果不一样呢?
表格一是以车的类
别为标准,把这些车分成汽车、自行车两类;表格二是以
车的颜色为标准,把这些车分成了黄色车、蓝色
车两类。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
结果就不同。
这些车还可以怎样分类呢?
小结:让我们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又是怎么学习的?
通过对某路口的车辆进行
了分类、整理,学会了很多记录、整理数据的好方
法,也知道了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分类的知识。
(三)巩固练习
1.把这些小雪花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呢?
学习建议:
(1)独立思考;
(2)分一分,填一填。
①自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整理。
②对比体会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不同。
2.分类整理下面的图形
(1)按形状分一分、涂一涂,再填一填。
(2)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
①自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整理;
②数据分析,体会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四)课后实践活动
如果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可以怎么分呢?和你的家人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