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人生哲理的格言-牡丹亭赏析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
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五单元 三角形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
第八单元 统计
营养午餐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第十单元 总复习
.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 学情分析
四(X)班上学期期末检测,平均分为XX,合格率为XX%,优秀率为X
X%。
本班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
学习习惯
,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
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
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
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
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
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
br>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
自主探究意识及能
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
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
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
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一)教学内容包括:1.四则运算 2.观察物体(二) 3.运算定律
4.小数
的意义和性质 5.三角形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图形的运动(二) 8.统计
9.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10.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
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
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
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
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
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
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
据统计图
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
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
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2
.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
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
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
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
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
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课时安排
(一)四则运算(8课时)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课时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课时
3.括号………………………………………………… 3课时
(二)观察物体(二)(3课时)
(三)运算定律(11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 5课时
2.乘法运算定律……………………………………… 6课时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5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3课时
.
3
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3课时
4.分数与单位换算…………………………………… 3课时
5.小数的近似数……………………………………… 2课时
6.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三角形(5课时)
1.三角形的特性………………………………………2课时
2.三角形的分类……………………………………… 1课时
3.三角形的内角和…………………………………… 2课时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1.小数加、减法……………………………………… 2课时
2.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1课时
3.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3课时
(七)图形的运动(二)(2课时)
(八)统计(3课时 )
1.平均数……………………………………………… 1课时
2.复式条形统计图…………………………………… 1课时
3.营养午餐……………………………………………1课时
(九)数学广角——鸡兔同笼(2课时)
1.“鸡兔同笼”问题………………………………… 1课时
2.练习二十四………………………………………… 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1.“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复习课……………………1课时
2.“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复习课…………… 1课时
3.“空间与图形”复习课……………………………… 1课时
4.“统计”复习课……………………………………… 1课时
.
.
4
.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一、【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
二、【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
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
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
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
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
br>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
含有小括号的运算
顺序、有关0的运算。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
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
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五、【教学措施】
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
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
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
略和步骤。从学生的角
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
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
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
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
br>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教学目标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 主备教师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
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
5
.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
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准备
及手段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二、理解加减
法的意义
.
1.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
未知量。
2.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多媒体课件
初备
课型
新授课
修改部分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
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
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
是加法。)
(3)小
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
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6
.
三、探究、理
解加法和减
法之间的关
系。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
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
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
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
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6.练习“做一做”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四、总结
教学
后记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