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别妄想泡我
935次浏览
2020年09月11日 14:3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平安家庭事迹材料-广东工业大学教务处



第1课时 亿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数位顺序表,并认 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和“亿”,知道亿以内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 关系。
2、经历多位数的读法过程,在具体情境中,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
数,体会并 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渗透结合现实素材认识亿以内的数的教学思想,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
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团队
精神。
三、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能正确地读
出多位数。
四、教学难点:
感受计数单位的大小,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及十进关系。
五、教学方法:导学法、练习法。
六、教学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拨珠计数器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1)小组派代表读数比赛:3465、7903、3210、5060
(2)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
怎么读得又快又准,有什么好方法?
总结方法:从左 往右读,数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不管有几个“0”,只读一
个零;末尾“0”,不读。
复习数位上各数的意思
每个“9”在什么数位上,分别表示多少?


2、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 还经常用
到比万大的数。(出示我国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

这 些数据你会读吗?(如有同学举手要读,请两三位同学试着读读,老师不
评价读得对错)今天我们一起来 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板
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通过老师在计算器上拨珠认数,初步了解计数单位。
1、联系生活,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1)复习“万”。
老师在计数器上拨珠,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拨,一直拨到九千。
同学们,能不能再在千位上拨一个珠子?(不能)那怎么办?九千加上一千
是多少?(一万)
对极了,千位满十,应该向万位进一,所以我们应该在万位上拨一个珠子。
也就是说,几个一千是一万? (10个)(板书:万)
(2)认识“十万”。
师生一起在计数器上边拨边数边想,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
到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十万)
刚我们又满十进一,产生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十万” ,也知道了10个一万
是十万(板书:十万)
先让学生估计十万人站在一起会是什么场面,再 课件展示鸟巢十万人集会的
图片,让学生感受十万有多大。


(3)认识“百万”。
同样的方法,学生在计数器上边拨边数,十万十万地数 ,认识“百万”,知
道10个十万是一百万。(板书:百万)
先让学生估计一百万人站在一起 会是什么场面,再课件展示天安门广场上容
纳100万人的盛大集会图片,让学生感受一百万有多大。
(4)认识“千万”。
通过同桌互相讨论,和类推的方法,认识“千万”,知道10个一百万是一
千万。(板书:千万)通过10个天安门能容纳一千万人,让学生感受一千万有多
大。
(5)认识“亿”。
通过独立思考,和类推的方法,认识“亿”,知道10个一千万是 一亿。(板
书:亿)通过书上第4页“做一做”第二题中的两个例子,让学生体会一亿有多
大。
同学们,那10个一亿是多少呢?(十亿)10个十亿又是多少呢?(让学生
明白还有无穷多个 计数单位)
(6)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并学会应用。
同学们看黑板上的板书,我们 刚已经学过这么多的计数单位,我们一起说一
说。那你们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请同桌互 相合作,完成老师给
你们的表格。
( )个一是十
( )个十是一百
( )个一百是一千
( )个一千是一万
( )个一万是十万
( )个十万是一百万
(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 )个一千万是一亿
结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
练习:( )个一百是一万 ( )个一千是一亿 ( )个一万是一千万
2、认识新的数位。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它们 分别在
数位顺序表中的什么数位上?
今天我们认识的“十万”“百万”“千万”“亿”呢?它 们分别又是在什么数


位上呢?(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3、学习数级,熟记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级。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4页,仔细比较书上的数位顺序表和老师黑板上的有什
么不同?
真是火眼 金睛,马上就发现了,书上的表中多了数级。下面就由老师给大家
介绍一下我国的四位分级计数法。(从 右往左四位分为一级,第一级是个级,包
括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第二级是万级,包括万位、十万位 、百万位、千万
位;第三级是亿级。)
(2)读、记数位顺序表。
考考你:从右边起,第5位是什么数位?第7位呢?第9位呢?
4、巩固练习。
书上第4页“做一做”第一题数数
(二)通过试着读数,进一步深化认识亿以内的数。
(1)学生试着读13628945
(2)交流读数的方法。
预设学生汇报有以下读法:
①标上数位再读。
②把数写在数位表中,按照数位顺序往下读
③先分级,用虚线把万级和个级隔开,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3)学生试着读3100895 2496000 85000300
(4)根据学生读数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和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好这些数字,
学生再读。
(5)小组讨论大数的读法。
①含两级的数怎么读?
②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
③数位上出现0又该怎么读?
(6) 交流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含两级的数的读法:含有两级的数,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按个 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中间


不管有几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0” ,不读。
6、练习读数。
7.理解位值、数的组成。
说出下面每个数中,各个数在数位上表示多少。
3100895 2496000 85000300 例3100895中“3”表示3个百万。31008195是
由3个百万,1个 十万,8个一百,9个十,5个一组成的。
(四)应用。
1、读出课本上第2页上第2、3题的大数。
找个别同学读,其他同学评论读的对不对。然后再自己读。
2、练一练。
摆一摆:用四个“5”,四个“0”按下列要求摆出八位数。
①一个“零”都不读出来的八位数。
②只读出一个“零”的八位数。
③读出两个“零”的八位数。
小组合作完成,在班上集体订正。
3、引申拓展。
(1)在58后面添( )个0,这个数就变成58万。
(2)要把108变成一百零八万,要在108后面添( )个0。
教师先给出一定的提示,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五)课堂小结。
含有两级的数,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
加一个万字;中间不管有几个“0”,只读一 个零;末尾“0”,不读。
八、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
含有两级的数,先读 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按个级的读法来
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中间不管有几个“0”,只读一个零 ;
末尾“0”,不读。


第2课时 亿以内数的读法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的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习题1-5
题。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 道亿以
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并掌握亿以内的数
位顺序。
2.经历多位数的读法过程,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
数,体会数学与现实 生活的联系,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渗透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 的数感,及学生
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
四、教学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五、教具准备:计数器。
六、教学方法:导学法、自学法。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1、复习。
(1)考考你:这些数你会读吗?让学生尝试读数。
(2)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2、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


到比万大的数。
同学们这些数据你会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同学们有
信心学好吗?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通过学生预习课本,,初步了解亿以内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先四人小组讨论,在汇报,师在黑板上作简要记录。
1.数位名称: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2.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边汇报边整理成数位顺序表:
3.计数方法:
用万作单位,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 个
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由此得出: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要求学生在小组里拨珠数一数,然后请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示范。
4.分级方法: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都是一级。
(1)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一。
(2)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万。
(3)亿位和亿位以上的数位是亿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亿。
在数位顺序表上补充数位。
5.数的组成:在13819000 中8在十万位,表示8个万,说说其他数位上
的数各表示多少?
6.总结:把计数单位按照一 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一个数字所占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
7.练一练:
(1)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
(2)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万数到一百万。
(3)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八千万数到一亿。(指名读,全班读。)
(4)说一说生活中有 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分小组读一读本小组成
员收集的信息数据。)


(三)通过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进一步深化多位数的读法。
看来大家对亿以内数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那么这些亿以内的数你们会不会
读呢?
2496 24960000 6407000 85000300
1.学生试读。
2.全班交流。
(1)在出现不同答案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阐明理由。教师适当点拨,
指正。
(2)把每个数的读法用汉字记录下来,开展小组讨论:读数时有哪些规则?
(3)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修正,最后进行归纳: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 br>读万级时,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
有几个0,都不读,其 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4)试一试:读出下面各数。
569000 24600 708000
(5)向读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取经,看怎样读起来更方便?学生可能提出以
下几种方法:
数出最高位后,按照数位顺序往下读;
先分级,用虚线把万级和个级隔开,先读万级,再读个 级;(可以进一步询
问:为什么用虚线隔开呢?)标上数位再读。
肯定学生的方法,然后征求意见:你们会选用哪种方法呢?
(四)应用。
1.课本第9页的第5题:你能正确地读出第2页上的数吗?
先个别读,再同桌互读。
2.练一练。
68000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读作:( )。
2030404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读作:( )。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引申拓展。


8和6中间添( )个0,这个数才是八百万零六。
教师先给出一定的提示,再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五)课堂总结。 < br>先分级,用虚线把万级和个级隔开,先读万级,再读个级。读万级时,按照
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 面加读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 零”。
八、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读法
先分级,用虚线把万 级和个级隔开,先读万级,再读个级。读
万级时,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每级 末
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
读一个“零”。


第3课时 亿以内数的写法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3、例4,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6、9、11、
12题。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经历写亿以内数的过程,体会亿以内数的写法。
3、渗透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三、教学重点:教学写万级的数。
四、教学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六、教学准备:
师:含有亿以内数相关信息的音像材料,数位顺序表。
生:收集现实生活中亿以内数的信息数条,计数器或算盘。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1、复习。
播放新闻。
荆州长江大桥总长四千三百九十八米。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二小现有学生一千九百五十三人,校园面积为九
千五百平方米。
2、导入。
师:你在刚才的画面中了解到了哪些数据?你能把这些数据写出来吗?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哪一位是几就在哪一
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 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二)通过信息,初步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1.继续播放新闻:
据统计,2000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
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2.提问:在刚才的新闻中你注意到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的特
点?
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数都很大,它们都占有两个数级……。学生的回答只要
有道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师:你能试着写出这些数吗?先独立写一写,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倾听小组意见,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
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意见: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
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2)一级一级地写,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
在哪一位上写0。
教师鼓励同学提出质疑或进行补充。
(三)通过练习,进一步深化亿以内数的写法。
让学生试写第6页“做一做”的四个数。
师:这些数的位数很多,写的时候可能会出错, 谁有好的检查方法介绍给大
家呢?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方法:
(1)写完后可以把写出的数再写一遍,看是否与要求写的数一致。
(2)根据最高位的判断这个数是几位数,然后进行核对。
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写完后注意检查。
(四)应用。
1、完成第9页第6题。
先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再写下来。最后集体订正。
2.练一练。
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
三十万、八万和五千
二千万、六十万和六百
学生先自己写,然后集体订正。
3、引申拓展。
数学游戏:


由新闻发布官发布自己在课前收集的信息,各位小记者负责将信息 中的数据
记录下来。
其他同学当裁判,最后统一核对,考察小记者工作是否合格。评选出最佳小
记者。
(五)课堂总结。
亿以内数的写法: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 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
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2)一级一级地写,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
在哪一位上写0。
八、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写法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
哪一位上一个单 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2)一级一级地写,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
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第4课时 大数的认识练习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2页练习一中的1——16题。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数的组成。
2、经历读数写数的过程,体会大数的读法与写法。
3、渗透认真读和写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独立思考等的学习习
惯。
三、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教学难点:亿以内数的数的组成。
五、教学方法:引导练习法。
六、教学准备:练习题卡。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1、复习。
学生回忆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2、导入。
实践练习。
(二)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初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以及数位顺序表。
1、练习一第1题。
回忆数位顺序表,找学生说一说,同桌互相说。独立填在书上。
2、练习一2——5题。
回忆亿以内的数的读法,自己读数,在班上找学生读,同桌互读,找 几个学
生做在黑板上,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最后全体学生订正。
(三)通过后面题型的练习,进一步巩固亿以内数的写法。
完成练习一第8页练习一6——8题。
1、完成6题。
先说数位顺序表,看着图说数。先自己说,再同桌互相说,最后写数。老师
巡视批改。


2、做7、8题。
为提高每个学生课堂的参与机会,本题安排的内容可以在同 桌学生间开展。
活动可以分两步实施:第一步一个学生读数,另一个学生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
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以交换角色;第二步一个学生写数,另一个学生根据所写的
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 行。在同桌学生练习的基础上,也可以派代表在全班进
行比赛,以增强学生的兴趣。
学生先自己写数,教师巡视,个别辅导,最后集体订正。
(四)应用。
1、做练习一9——1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重点讲解。
2、练一练。
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
三十万 八万和五千 二千万 六十万和六百
同桌互相说想法,全班交流。
3、引申拓展。
写出由2 0 9 8 5组成的最大五位数和最小五位数。
找个别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教师讲解。
(五)课堂总结。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都是从高位起,先万级再个级。
八、板书设计:











大数的认识练习
1、30600900 读作:三千零六十万零九百
2、一千零伍十万零三十 写作:10500030



第5课时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2、经历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体会数的大与小。
3、渗透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归纳
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四、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比较数的大小。
五、教学方法:导学法。
六、教学准备:题卡。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1、复习。
同学们收集了有关大数的信息,请你把收集到的数和同学说一说?
2、导入。
你们知道这些数中哪个大?哪个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比较这些
数大小的方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二)通过仔细观察数,初步了解数的大小的比较。
例4出示我国最大的6个省份面积的情境图。


师:你会比较每两个省面积的大小吗?试一试。
汇报: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三)通过比较数的大小,进一步深化大数大小的比较。
1、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是什么?
小组讨论,班上汇报,最后商讨结论。
位 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哪个数就大;
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 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2、练习:比较数的大小。
92504〇103600 50140〇63140 28906〇28890 620300〇
307300
3、学生尝试在本上比大小。
1210000 〉 72000
454800 〈 48500
1100000 〈 1660000
1660000 〉 11720000
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自己组的比较方法。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出比较大小的方法。
收集生活中的数进行展示,提高学生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能力……
通过迁移类推,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四)应用。
1、课本13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
2、练一练。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98965〇100000 208808〇99999 70060〇70201
30500000〇3050000
集体订正。
3、引申拓展。
(1)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50500 500500 55000 40005
老师抽查,再讲解。
(2)写出几个大于99987的五位数。
学生先独立完成,老师再讲解。
(五)课堂总结。
多位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
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
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八、板书设计:


多位数的大小的比较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
位数相同,左起第

一位的数大的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
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第6课时 大数的改写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5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的改写
整万的数。
2、经历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的
方法过程。体会 ”略写”非整万的数的方法。
3、渗透自主探究的教学思想,掌握”四舍五入”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培养学生利用教材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
三、教学难点: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做范围的近似数。
四、教学重点:大数的”改写”和”略写”。
五、教学方法: 讲解尝试法、自主探究。
六、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1、复习。
(1)旧知铺垫。
写出下面各数。
一百二十万二千三百 写作:
二百零四万五千 写作:
三千零二十万零六百八十 写作:
写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然后出示正确写数。
(2)、读一读下面各数。
2000000 读作:
3500000 读作:
10200000 读作:
86000000 读作:


学生读数完成后,教师板书补充读数。
2、导入。
有些较大的数,写起来比较麻烦,还有另一种写法,比较简单。怎么写呢?
(二)通过阅读情境图,初步掌握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
1、教学例5
(1)出示挂图或电脑课件展示人体血液的构造,介绍红细胞,白细胞的作
用。

说明在一滴血液中含有多大数目的红细胞和白细胞。
(2)让学生读一读这两个数.再看看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后,教师说明: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什么是整万的数呢?
像20000 350000 1000000 1020000……都是整万的数。
像20035 356000 1000005 1025600……都是非整万的数。
(学生明确了整万数与非 整万数后,不仅对改写以”万”坐单位的数有帮助而
且对将非整万数”四舍五入”到以”万”作单位的近 似数做了铺垫。)
(3)明确告诉学生:在生产,生活中人们为了方便读写,常常将万位后面的4
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万”字来代替数末尾的4个0,这样就把整万的数改写成
了以”万”作 单位的数。
(4)改写。
板书出示:500┆0000个=500万个
强调:把个级的4个0省略掉,在500后面写上个”万”字.这样照样读作:
五百万个。
想一想:10000个=1万个。


先让学生来说,然后教师添上板书”1”
(5)即时尝试。
把下面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80000 300000 18000000
学生独立改成.老师巡视,观察学生是否记住写”万”字,并当作要点进行强
调。
(三)通过电脑展示情景图,进一步深化亿以内数的改写。

(1)让学生观察情景,了解太阳和地球的大小关系。
(2)让学生读出太阳和地球的直径分别是 多少。并说一说太阳的直径是地球
的多少陪.这时学生感到直接说出这两个大数之间的陪数关系比较困难 。
(3)启发学生想到:用”万”作单位的数进行比较会比较方便。
(4)观察这两个数有什么特征?怎样把这两个数改为整万的数?
(5)介绍”四舍五入”法及如何用”四舍五入”法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
万”作单位的数。
①找准万位上的数.板书:12756
②看万位右边第一位上的数,是2
③说明:根据”四舍五入”法规定,像这样小于5,把它和右边的数全舍去,改
写成0.板书:1275 6≈10000。
说明:因为得出的是近似数,所以必须用”≈”,不能用”=”。
④再把1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板书10000=1万(说明:这里两数是相等的,只能用”=”)
(6)想一想:怎么将1389000用”四舍五入”法该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
数。


先让学生尝试联系,然后教师在逐步引导。
①找准万位上的数:1389000
②看万位右边第1位上的数.大雨5向前一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
改写成0。
板书:1389000≈1390000
③再把1390000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板书:1390000=139万
教师: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倍。
(7)即时尝试
把下面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1264008 1328543 1209000
先由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讲评,如果学生 直接”略写”成以”万”作单位
的数也可以,但要强调写上”≈”。
如:1264008≈126万 1328543≈133万
(四)应用。
1、课文第15页的”做一做”。
学生自己完成,老师订正。
2、练一练。
97865432(精确到万位)97865432(精确到千位)
通过让学生分别求出 同一个大数的不同的近似数,联系使用”四舍五入”求近似
数,这样可以加深写生队近似数的理解。
学生板书,集体订正。
3、引申拓展。
( )里能填几。
5( )8702≈54万 35( )860≈35万 599( )125≈600万
先回忆求近似数的方法,再让学生试着填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最后老
师讲解。
(五)课堂总结。
近似数的改写:根据“四舍五入”法规定,万位右面第一位上的数小于5, 把


它和右边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万位右边第一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5向前一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八、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根据“四舍五入”法规定,万位右面第一位上的数小于5,把它
和右边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万位右边第一位上的数.大于或等
于5向前一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第7课时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0页的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练习三中的习题1-2题。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数的产生过程,并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2、经历数的产生过程,体会数是怎么来的。
3渗透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 亿”、“百亿”、“千亿”,掌握千
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计数的能 力。
三、教学重点: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
四、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已学过的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
五、教学方法:导学法、自学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读一读这些数:7、 29、9000、136。
2、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数,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一起来交流。
(二)通过观察主题图,初步了解数的产生。
1.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 词
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①计数方法。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
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 ,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
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 起来,如果回来的
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例:出去打猎时, 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
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 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
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 的道理也
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
对应起 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②符号。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 ,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
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数。一
个 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问: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 两个自然数的差是
几?最小的自然数是谁?最大的呢?
生小组讨论完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同学进行总结。
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 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
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


(三)通过制作数位顺序表,进一步深化对数位顺序的理解,从而掌握十进
制计数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需要相互交换物品,又经过了很长时间,
产生了较完善的计数方法。
就象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及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在日常生活
中还经常用到比 亿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世界人口已有50多亿,
银行存款已超过百亿等。你能从亿接着 往下数吗?
1.数位顺序表。
(1)猜一猜
师问:“亿”后面的计数单位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可能会说从前面学过的万级、个级类推出来,这时师从学生所说的引导生
说出10个亿是十亿等。
(2)师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
十进制计数法。
师:相邻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师:像个与十,十与百,万与十万,千万与亿这样紧挨着的就是相邻的两个
计数单位。
(3)学生独立补充完整课本数位顺序表
(小组合作完成)填写完整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千万是多少?
②10个亿是多少?10个十亿是多少?10个百亿是多少?
③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叫什么级?每级各表示什么?
2.个、十、百、千、万......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什么?(计数单位)
直到现在我们一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亿以内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小组讨论)
(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十进关系)
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四)应用。
1、认真阅读课本20页的内容。填写课本上的数位顺序表。


2、练一练。
写出一些多位数,说说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先找个别学生说,再自己说。
3、引申拓展。
一个数有两级,其中一级上的数 是850,另一级上的数是1200.这个数最大
是多少?最少是多少?
教师先给予适当提示,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集体订正。
(五)课堂总结。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像个与十,十与百,万与十万,千万与亿这样紧挨着的就是相邻的两个计数
单位。
八、板书设计: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
进制计数法。
像个与十,十与百,万与十万,千万与亿这样紧挨着的就是相
邻的两个计数单位。








第8课时 亿以上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1——22页,练习三部分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正确读亿以上的数,并会写亿以上的数。
2、经历学习的过程,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
3、渗透学习数学过程与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写法。
四、教学难点: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
五、教学方法:导学法、练习法。
六、教学准备:教具题卡。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1、 复习。
小组交流:
在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生活中的大数,可以有意识的用学生复习亿以内数时
用到过的一些数据。
同学们把搜集的数据在小组内互相读读、写写。再说说是怎样读或写这些数
的。
2、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亿以内的数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那么亿以上的数是怎么读
的,怎么写的呢?
(二)通过以下信息,初步感知亿以上数的读法。


1、出示一些亿以上数的信息。例如:
①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00000千米。
②我国平均每月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大约是3700500000双。
③ 我国出口总额约为325600000000美元。
④截止到 一月,我国青少年上网人数约为102000300人。
师:请你比较一下这些数和刚才读的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要求:
(1) 先自己试着读读这样含有三级的数,再在小组内互相读读。
(2) 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是怎样在小组内互相读读、写写
一些搜集的数据。
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自己组的比较方法。
学生说数据的来源,说读写数的方法。
学生读信息,并思考问题。
学生试着读,再在小组内互相读读。
帮助学生复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学生试着说说读数方法是什么?
3. 全班反馈:
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读亿以上的数的方法是什么?
4. 说读法时,重点处理0的读法:
如果刚才学生说到的数中有0的可以指着让学生读读(不管学生说 到0的问
题没有,都要着重处理0的读法。在读数时,0最难读,数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
只读一 个。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出示几个练习强化0的读法)例如:
(1) 听录音判断对错:
61000000000 23605090008
1
“你怎么这么快就得出答案来了?”(分级了)
(2) 教师出示读数的卡片让学生读:


8 615008000
30400000 7000005000
5
(教师在这要重点抽问:哪个0读了? 哪个0没读?为什么?)
5、 师:你觉得读含有两级的数和含有三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6、你是怎么读出比亿大的数的?
①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③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或“万”字。
(三)通过试写,进一步深化亿以上数的写法。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怎样写含有两级的数。请同学们打开练习二 ,你能
试着写出下面这些数吗?
写出下面各数。(先自己写,再小组间互相说说)
二百零六亿零五百八十万 写作:
四百八十亿 写作:
2、 亿以上数的写法。
(1)写出下面各数。
二百零六亿零五百八十万 写作:
四百八十亿 写作:
十二亿七千六百万 写作:
三十亿零六十万 写作:
一千零四十亿零五百万 写作:
同时提供给学生思考题思考:。
请你思考一下:有什么好方法、好经验要和同学们交流的?
写亿以内数的方法:
先写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
数位上用0占位。


(四)应用。
1、教科书21页做一做和22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把下面的数读出来。
土星是太阳系中的第二 大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27000000千米,绕
太阳一周要用29年半。我们用最大的天文 望远镜至少可看到1000000000颗星。
我国自行车社会拥有量为470000000,有“自行车王国”之称。
先找几个同学读数,再让同桌互相读。
3、引申拓展。
写出用2、0、8、9、5组成的最大五位数和最小五位数。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重点讲解。
(五)课堂总结。
比亿大的数的读法:
①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②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③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
“万”字。
比亿大的数的写法:
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
上用0占位。
八、板书设计:







亿以上数的认识
1、比亿大的数的读法:
①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
的零都不读。
②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③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
个“亿”字或“万”字。
2、比亿大的数的写法:
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
就在那个数位上用0占位。









第9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电子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学会熟练使用计算器。
2.经历电子计算器的使用过程,体会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
样的。
3、渗透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秘密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器的能
力。
三、教学重点: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示范引导法。
六、教学准备:计算器。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1、复习。
笔算。
323+465= 647+589= 690-258=
2、导入。
这几道题用笔算太麻烦,如果利用计算器计算,既快又准确。



(二)通过老师示范,初步了解计算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386+179=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
屏幕显示179 ,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三)通过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进一步深化计算器的使用过程。
1、54+46= 60×2=
198÷49= 50+30=
38×79= 20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最好
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2、做一做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3、观察发现。(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9999×1=9999×2=9999×3=9999×4=
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9999×7=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 )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
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四)应用。
1、做教科书30页的第11、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
2、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34×357= 5089-4759= 6709+1247=
找几个学生板书,集体订正。
3、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找规律。
9×9-1= 98×9-2= 987×9-3= 9876×9-4=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五)课堂总结。
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八、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

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第10课时 大数的认识综合练习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32页练习三中的1——19题。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亿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并会用计算器计算。
2、经历读数写数的过程,体会大数的读法与写法。
3、渗透认真读和写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独立思考等的学习习
惯。
三、教学重点:亿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教学难点:亿以上数的组成。
五、教学方法:引导练习法。
六、教学准备:练习题卡。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1、复习。
学生回忆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2、导入。
实践练习。
(二) 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初步巩固数学知识。
1.做练习三的第1——5题。
先找学生在班上读,然后同桌互读。最后做在练习本上,教师 巡视,个别辅


导。最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三6——9和16题。
先指名学生读题,然后让学生写数,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写的,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写亿以 上的数,要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写;哪个数位上一
个单位也没有,就要在那一位上写0。
3、做练习三的第10、17题。
做题前,先让学生把1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并说 一说是如
何改写的。然后再把第10题的其他各数写用“亿”作单位的数。做完后,让学
生比较 一下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和用“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有
什么不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 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
个数万位后面的4个0去掉,写上一个“万”字就行了; 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
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亿位后面的8个0去掉,写上一个“亿”字就行了。
(三)通过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进一步深化练习使用计算器。
1、做练习三的第11 ---15题。
2、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最后教师批改。
(四)应用。
1、做练习三18题。
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说出比较两个数 的具体方法。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2、把下面各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00303 303030 333000 300033 330300

3、按要求写数。
4 1 8 5 0 0 0 6
(1)最大的七位数。
(2)最小的七位数。
(3)只读一个0的最小七位数。
(五)课堂总结。
1、写亿以上的数,要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写;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


没有,就要在那一位上写0。
2、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 把这个数万位后面的4个0
去掉,写上一个“万”字就行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 把
这个数亿位后面的8个0去掉,写上一个“亿”字就行了。
八、板书设计:






大数的认识综合练习
1、写亿以上的数,要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写;哪个数位
上一个单位 也没有,就要在那一位上写0。
2、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万位
后面的4个0去掉,写上一个“万”字就行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
“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亿位 后面的8个0去掉,写上一

个“亿”字就行了。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并知道它们的区别。
2、经历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 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体会用量角器量角的
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的能力。
3、渗透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的思想,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 直线、射线和角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36页及相应的“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射线、直线,并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和区别。
2、经历动手画一画的过程,体会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的能力。
3、渗透射线、直线、 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
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重点:角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六、教具准备: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1、复习。
复习线段的特点。
出示线段:它有什么特点?
2、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线段、射线和直线。
(二)通过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初步感知它们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2)射线有什么特点?
(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
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3、认识直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2)学生尝试画直线。
(3)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三)通过填写表格,进一步深化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



名称 图形

线段

射线

直线






区别
联系




2、小组汇报。
引导想象,课件显示: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作铺垫。
3、认识角。

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
4、你能举例见过的角吗?
学生举实例,教师随着学生举例课件显示实物并抽象成各种形状的角,让学
生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
5、建立角的概念。
(1)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画角的步骤: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 引出一条射线;
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③写出各部分名称。用∠1表示。


(2)问:到底什么叫角?总结角的概念。
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 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和角的顶点,这两
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
(四)应用。
1、课本36页“做一做”1、2题。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2、练一练。判断。
(1)一条线长5厘米。( )
(2)直线比射线长。( )
(3)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
3、引申拓展。
画一条射线,在它上面截取3厘米长的线段。
(五)课堂总结。
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直线、射线和角,知道了角的概念。
八、板书设计:



直线、射线和角



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和角

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









第2课时 角的度量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7-38页的内容以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
知道它的度数, 会用量角器量角。
2、经历量角的操作过程,体会量角的意义。
3、渗透观察、操作学习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度量角的能力,激发学生学
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四、教学难点: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演示法、动手操作法。


六、教具准备:量角器、尺或三角板、印在纸上的量角器。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1、复习。
回忆上一节课学的知识,线段、射线与直线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2、导入。
这一节课我们来量角的大小。
(二)通过用量角器量角,初步感知量角的方法。
1、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量角用什么工具?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 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
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
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 。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
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 分成
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
把半圆平 均分成多少份的?)
2、(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 br>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度角。
3、认识几度的角。
(1) 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
出为什么20°的道理。)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
和学生一起 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
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 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 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通过量角,进一步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课本37页上的,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
有标角的度数 ,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
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
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
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 ,巡视加以指导。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39页3题。(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
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3、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P38例1)
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
的大小,叉开 得越大,角越大。
(四)应用。
1、课本38页“做一做”1题。
看看30°、75°、45°、60°、90°、120°的角有多大。
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
2、练一练。
量一量五角星上每一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同桌合作完成,教师巡视,个别给予辅导。
3、引申拓展。
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75° 105° 120° 135° 150° 180°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量角器量角,并会比较角的大小。
八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量角的方法:
(1)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2)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
(3)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
度数。









第3课时 角的分类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41页的例2、例3及相关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角的分类,使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
平角和周角,并 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2、经历区分初步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过程,体会教学思想,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3、渗透观察、操作学习的教学思想,培养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各种角的学具。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1、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角知识,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
2、导入。
师打开一个口袋,里面是各种角:
我们每组同学都准备了许多角,面对这些角,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分类)
(二)通过继续熟悉角,初步对角进行分类。
1.以小组为单位把每组的角进行分类。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你们知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
的角叫什么角吗?
学生边小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
板书: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
2.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分类的吗?
请同学们用手中的量角器量一量,说一说这些角各有什么特点? 在这三类
角中,哪一类角比较特殊?(直角)
你能说出我们的身边有哪些是直角?
(三)通过学习给角进行分类,进一步掌握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的方法。


1、请选择适当的学具,每人画一个直角。
指名汇报,你选择了什么学具?怎么画的?
2、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帮同学检查的?(板书:目测、量、比三角板)
3、小结:以90°的直角为标准,来判断锐角、钝角,所以直角很重要。(出
示一个直角贴在黑板上)
4、认识平角和周角。
①师:除了这些角,你们还知道什么角?你对平角、周角有什么认识?打开
书P41,自学例2.
②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动手折出平角、周角。
师:你还发现平角、周角与什么角有关系?
经研究得出: 1平角=2个直角
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那我们来看钝角。只说它大于90°,行不行,怎么补充?
板书: 钝角:大于90°,小于180°
(四)应用。
1、做课本43页4题,看图填一填。
生先独立填,小组交流订正,全班订正。
2、填空。


(1)1平角=( )直角=( )度
(2)比平角多20°的角是( )度
学生独立完成,班上汇报。
3、引申拓展。连一连。
锐角 周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90° 180° 大于90°而小于180° 小于90° 等于360°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会了分类。
八、板书设计:

角的分类

直角:等于90° 锐角:小于90°
钝角:大于90°小于180° 平角:等于180°
周角:等于360°
1周角=2平角=4直角=360°










第4课时 画角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的例4,相应的“做一做”以及练习五的第2、3、5、6题。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
识。
2、经历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的过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渗透画角的教学思想,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三、教学重点: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演示法、合作交流法。
六、教学准备: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1、复习。
说出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种角。
75° 90° 120° 35° 50° 180°
2、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会进行角的分类,那怎样画角呢?今天
我们来学习画角。
(二)通过教学角的画法,初步感知画角的方法。
1、教学角的画法。
量角的工具是什么?
说明要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也要用量角器来画。
出示例题:画一个65°的角。
2、试一试:让学生拿出量角器、铅笔、练习本,按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地
画一画。
说一说: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学生一边说,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最后
教师讲解说明。



(四)应用。
1、完成课本42页做一做第1题。
找学生逐个说答案,同桌互相说一说。
2、分别画出75°105°的角。
让一名较好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注意画的步骤。
3、引申拓展。
经过同一平面上的2个点可以画1条直线;经过3个点中的两个点画直线,
最多可以画3条:; 1个点可以画2条直线;经过4个点中的两个点呢?画一画,
数一数,你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吗?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合作交流,做在本子上,教师巡视,辅导。
(五)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画角的方法:画角的步骤:


(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
合。
(2)在量角器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八)板书设计:

画角


(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合。



(2)在量角器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
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算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
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值得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
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 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


















第1课时 口算乘法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页—46页例1及练习六的部分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并提高口算的
速度。
2、经历练习口算乘法的过程,体会口算的重要性。
3、渗透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 教给学生两位数乘一位,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把两位数分成两个数,个位数和十位数分别与位数相乘,积相加
的口算方法.
五、教学方法:自学法、练习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1、复习。
多媒体出示题目进行口算练习,生自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15×6= 27×3= 42×5= 76×4=
2、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出去郊游,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呢?








师结合画面,介绍几
种交通工具和新型磁悬浮列车的速度,使学生初步理解“速度”含义。
(二)通过解决问题初步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
法。
1. 出示例1






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2.练一练:
18×4= 25×2=


(三) 通过解决数学问题,进一步深化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
算方法。
1、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2、练一练:
2×360= 150×6=
3.比较16×3和160×3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 同的地方吗?(其中一
个因数的末尾有0)
4.小结:像这种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时 可以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积
的末尾添上一个0。
(四) 应用。
1、教科书46页做一做(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2、练一练。
食堂每天用大米200千克,一个月(30天)要用多少千克大米?
一台电扇的价格是200元,买19台这样的电扇共需要多少元?
(学生完成习题,汇报,师生共同订正。)
3、 引申拓展。
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0×( )<450 ( )×7<500 15×( )<610 ( )×30<280
27×( )<550 ( )×40<980 71×( )<600 ( )×19<960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
的学生以启发。)
(五)课堂总结。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时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八、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时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积的末尾
添上一个0。















第2课时 笔算乘法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页例1,做一做和练习七的部分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并熟练掌握笔算的方法,。
2、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
新的计算问题。 < br>3、渗透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教学思想,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 力。
三、教学重点: 归纳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五、教学方法:导学法、练习法、自主探索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1、复习。
课件出示:
36×4 42×20 214×3 25×16
找学生回答。
对于最后一道题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请同学上黑板板演竖式,
2、导入。
师:两 位数乘以两位数是我们学过的内容,同学们回想一下计算两位数乘以
两位数要注意什么?(复习两位数乘 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强调乘积的书写位置)
(二)通过解决问题,初步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
145千米。该城 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独立列式:145×12=
3、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计算结果。
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 的情况,判断估算值与准确值的
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5、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 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
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
6、师生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
(三) 通过练习,进一步深化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课本第49页做一做。
134 176 425
× 12 × 47 × 36
———— ———— ———

通过上面的练习,你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学生小组讨论。
班上汇报。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
(1)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


(2)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四) 应用。
1、练习七的第1题和第3题。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2、练一练。
这有几位同学做的几道题,请你帮老师查一下对错,好吗?
134 152 246
× 16 × 23 × 34
———— ———— ———
804 156 884
(学生独立完成习题,汇报,师生共同订正。)
3、 引申拓展。
智力抢答。
254×36”三个同学算出的答案分别是:914 2、9144、9148,只有一个答案
是正确的。你能猜出哪两个结果是错误的?
(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五)课堂总结。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
(1)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
(2)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八、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
(1)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乘
数的个位对齐;
(2)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乘
数的十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第3课时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页例2、做一做、练习八的部分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熟练
应用。
2 、经历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体会获得运用
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
3、渗透熟练计算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竖式的简便写法;关于0的处理。
四、教学难点: 理解0和非0数字的对位原理。
五、教学方法:导学法、练习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1、 复习。口算。
53×30= 20×700= 40×22=
20×20= 40×90= 502×7=
608×5= 908×4= 400×50=
2、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通过情境图初步了解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
1、课件出示列车图片:
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怎样解决?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小精灵聪聪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



怎样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列出算式:160×30= 106×30
(三) 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深化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
1、学生分小组学习。
怎样计算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160×30= 106×30
学生分小组讨论,尝试计算。汇报交流。
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1 60×30=,可以口算:先算16×3得48,再在后面添两个0。也可以用竖式
计算,这样写竖式:
1 6 0
× 3 0

4 8 0 0
学生汇报交流:106×30的计算方法。


2、学生交流:积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3、小结:先把0前面 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
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四) 应用。
1、课本53页做一做及练习八第2题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2、练一练。
这有几位同学做的几道题,请你们帮老师查一下对错,好吗?
课件出示
304×30=10020 280×40=1120
3 0 4 2 8 4
× 3 0 × 4 0

1 0 0 2 0 1 1 2 0
学生完成习题,汇报,师生共同订正。
3、引申拓展。
一种方格纸,每张有702格。有一篇文稿大约写了20张,这篇文稿大约有
多少字?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思考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
发。
(五)课堂总结。
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
末尾填写几个0。
八、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

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第4课时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教学内容:
教课书第54页例3及练习八的部分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速度”的表示法,并了解“速度”的内涵。
(2)经历理解和掌握行程 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的过程,
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渗透解决问题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三、教学重点: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四、教学难点: 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导学法、练习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十一”黄金周你们有去旅游吗?(有)去哪里了?谁想告诉老师?
老师告诉你们: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80千米。 这句话表示什么呢?
(二)通过情境图初步了解“速度”的定义及表示法。
1、
出示列
片:










试着说说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三)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1、课件出示例3
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教师演板。
4、速度、时间和路程间的关系
(1)引导学生独立找到速度、时间和路程间的关系。请你想 一想,以上式
子中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以一个算式为例)
(2)学生独自写出关系式,同桌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板演。速度×时间=路程
(四) 应用。
1、课本练习八第5、6题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课件
车图


2、练一练。
小小法官。
⑴“小强1分钟打字108个。”这句话表示小强打字的速度。 ( )
(2)红红平均每分钟折12架飞机,可以写作:12分。 ( )
(3)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用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求得。
( )
⑷小强5分钟跑了 600米 ,小强平均每分钟跑多少米?
600×5=3000(米)
答:小强平均每分钟跑 3000米 。 ( )
(学生独立完成习题,汇报,师生共同订正。)
3、引申拓展。
爸 爸骑摩托车带小倩到公园玩,摩托车速度是500米分,从家出发经过2
小时到达,小倩家到公园有多远 ?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思考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
启发。)
(五)课堂总结。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八、板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第5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例4、做一做,及练习九的部分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2、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并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
趣的事情。
3、渗透学生严谨治学态度思想,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
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初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
变化规律。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五、教学方法:导学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引入。
1、复习。
在一个乘法算式中它们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引入。
我们的城市在市政府的治理下,环境越来变得越优美。各生活小区地面种上
了花和草,路面铺上了水泥砖。发挥你们的才智,贡献出你们的一份力量。请你
们帮忙算一算:一块水 泥砖6元,2块水泥砖多少元?20块呢?200块呢?……
谁先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6×2=12(元)
6×20=120(元)
6×200=1200(元) ……
(二)通过小组讨论初步了解积的变化规律
1、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
2、集体汇报:
3、用一句话怎么概括你发现的规律呢?
(三) 通过质疑,进一步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 br>刚才我们找到的变化特点,是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具有这个特点哪?要想
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办 哪?(我们可以找一些乘法算式的例子用刚才的比较方法
研究,看看积的变化是不是具有这个特点。)
同桌相互出题,共同验证。
汇报验证结果。
(四) 应用。
1、课本练习九第1题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2、练一练。(找出规律并填空)
26×48=1248 17×12=204


26×24=( ) 17×24=( )
26×12=( ) 17×36=( )
(学生完成习题,汇报,师生共同订正。)
3、 引申拓展。(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8×24= 105×45=
(18÷2)×(24×2)= (105×3)×(45÷3)=
(18×2)×(24÷2)= (105÷5)×(45×5)=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五)课堂总结。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
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八、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

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第6课时 乘法的估算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页.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且养成估算的习惯。
2、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
3、渗透具体问题采 用具体的方法分析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
识,拥有良好数感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自学法、练习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引入。


1、复习。
在什么情况下运用估算?
2、引入。
师:同 学们,伴随着金黄的落叶,秋天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校准备组织大
家去秋游,但是遇到了一个问题想请 你们来解决,一起来看看。







(二)通过自学例5,初步了解乘法的估算。
1、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一种估算方法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并作指导。
(2)指名学生回报交流,反馈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
师:哪个同学愿意把你的估算情况与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方法一: 49 × 104 ≈ 5000(元)
50 100
方法二:49 × 104 ≈ 5500(元)
50 110
方法三:49 × 104 ≈ 5250(元)
50 105
(三) 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理解乘法的估算
1、在这三种估算方法 中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适合本道题目?为什么?请你
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意见。
2、汇报交流。
(四) 应用。


1、课本练习十第1题。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2、练一练。
为供水商人解决问题。
供水商人:“全校一个月大约喝多少桶纯净水?”
“我们班一个月大约喝11桶纯净水。”
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讨论结果:还要知道全校有多少个班。
填出条件后,再请学生解决。并请两位同学上台展示,说明理由。
(学生完成习题,汇报,师生共同订正。)
3、引申拓展。
商场开展优惠酬宾活动 ,凡购物满200元回赠现金40元。小东妈妈带了680
元到商场购物,请你帮她算一算,她最多能买 到多少钱的物品?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五)课堂总结。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要根据实际需要来估算,有时需要把数看少,有时需要把
数看大。
八、板书设计:










乘法的估算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要根据实际需要来估算,有时需要把数看
少,有时需要把数看大。












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单元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⒉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⒊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二、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 垂直和平行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64、65页例1和相应的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存在着相交、平行
的位置关系,并掌握 垂直、平行的概念。
2、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体会在同一个平面内两线之间的关系。
3、渗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探索的能力。
三、教学重重点: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四、教学难点:掌握好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准确的方法画出垂线和平行线。
五、教学方法:导学法、自主探究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直尺、三角尺。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画出一个直角、平角和周角。
2、导入。
(1)亲爱的孩子们,你们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在玩游戏的时候,请你们注
意观察你扔出的筷子 会是什么情形?开始吧。
(2)你们知道吗?在这个游戏中存在着许多的数学知识?这节课,老师 想
和同学们一起来把他找出来,好吗?
(3)(课件出示)扔筷子的情境图,让学生找出哪种情形是在同一平面内?
(4)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
系。
(二)通 过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初步了解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存在着相
交、平行的位置关系,并知道垂直、平 行的概念。
1、学生画直线。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白纸,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把白纸无限扩大。然后,
出现一条直线,再出现另一条直线。好,请把眼睛睁开,把你刚想到的两条直线
画在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开始吧。
(2)巡视学生画直线情况,张贴不同情形于黑板。
2、小组探索学习。
(1)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了这么多的情形。老师把这些作品编上
号码。
(2)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按什么标准把这些作品进行分类?怎样分?
(3)四人小组讨论。
(4)学生汇报交流,并上台尝试分类。
(5)板:相交不相交
3、揭示“互相平行”的概念。
(1)请问你们对哪一号作品产生疑问?


(2)(课件出示):你是怎样知道的?
(3)小结:这种看似相交,实际不相交的情形,在判断的时候,要注意把
它延长后再判断。
(4)(课件出示):这种情形相交吗?延长后,相交了吗?(没有)再延长,

交吗?(没有)无限延长,相交了吗?(没有)
(5)象这种情形,在数学叫做什么?
(6)板:互相平行
(7)让学生试着说出完整的概念。(课件出示)
(8)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一读,找出哪些是重点词语?并想想有什么疑问需
要跟大家研究一下。
(三)通过学习互相垂直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深化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间
的位置关系。
1、揭示“互相垂直”的概念。
(1)我们再来看看相交的情形,你们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
(2)板:成直角不成直角
(3)哪些是成直角?哪些是不成直角?在黑板进行分类。
(4)成直角的这种情形在数学上叫做什么?
(5)板:互相垂直
(6)用完整的话说出来。(课件出示)
(四)应用。
1、课本65页做一做和68页第一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最后班上汇报。
2、练一练。
判断。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
(2)┐如图:直线A叫做垂线。( )
(3)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是垂直就是平行。( )
学生完成并集体订正,汇报解题方法。


3、引申拓展。
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
在一个长方形里,有几组平行线?有几组垂线?说给同桌听。
教师引导集体评议、订正,给有疑问的学生给予及时帮助。
八、板书设计:













垂直与平行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也可以说这两
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
垂直,其中一条 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
做垂足。
第2课时 画垂线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页例2和练习一的部分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的方法,并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2、经历学生掌握画图的技巧的过程,体会数学图形的应用与美感。
3、渗透用准确的方法画出垂线的教学思想,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重点: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垂直的概念。
四、教学难点:掌握好垂直的概念,会用准确的方法画出垂线。
五、板教学方法:导学法、尝试练习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直尺、三角尺。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条边都是怎样的?
2、导入。
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
板书课题:画垂线
(二)通过阅读情境图,初步感知画垂线的方法。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1)先画一条直线。

(2)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
线就是前一条 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
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
特别强调:
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
的 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
(三)通过画垂线和平行线,进一步深化画垂线和平行线的具体步骤。


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着画一个,然后互相交流一下。
(1)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该怎么画呢?
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
(2)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
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中包括一条垂线。
小组内研究交流:这几条线段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
直线的距离。
(四)应用。
1、课本65页做一做1、2题。
学生独立完成以上习题,教师引领学生评议、订正。
2、练一练。
在纸面上的一条直线上画出3条垂线,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3、引申拓展。
在纸上画一个锐角三角形,分别做三角形三边的垂线。
教师引导集体评议、订正,给有疑问的学生给予及时帮助。
(五)课堂总结。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
距离。
八、板书设计:

在 画垂线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

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第3课时 画平行线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3和练习一的部分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用三角板和直尺准确的画平行线的方法,并培养学生作图的能
力。
2、经历学生掌握画图的技巧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
3、渗透用准确的方法画出平行线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重点:在自主探索中,理解画平行线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掌握好画平行线的方法,会用准确的方法画出平行线。
五、教学方法:导学法、尝试练习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直尺、三角尺。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回忆一下,什么叫平行线?
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
2、导入。
我们怎么样才能画出一组平行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平行线 。
(二)通过阅读情境图,初步感知画平行线的方法。
1、画垂线用三角尺,你能猜一猜画平行线用到哪些工具吗?(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2、师明确: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3、师示范画平行线。
画平行线的步骤:
(1)固定直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
(3)再沿第一步中的直角边画出另一条直线。
再用课件演示一遍 。
4、尝试画平行线 。
(1)用自己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自己画一组平行线。
(2)同位互相检查对方画的是否平行。(可以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两条直
线是不互相平行)
(三)通过画长方形,进一步深化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
1、怎样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1)独立思考明确:长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


相邻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可以用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来画。
(2)小组讨论交流 。
(3)全班汇报组内研究的画法:
先画一条长 3厘米的线段,再过两个端点在线段的同侧分别画两条与它垂
直的2厘米长的线段,最后把两条线段的端 点用线连接起来。
(四)应用。
1、课本68页4题和69页7题。
2、练一练。
独立画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全班交流。
3、引申拓展。
利用所学的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自己设计一幅图画。
让学生说明题意,然后请几名学生 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
发。教师巡视,给有疑问的学生给予及时帮助。
(五)课堂总结。
画平行线的步骤:
(1)固定直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
(3)再沿第一步中的直角边画出另一条直线。
八、板书设计:

画平行线
画平行线的步骤:

(1)固定直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
角尺。
(3)再沿第一步中的直角边画出另一条直线。






















第4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71页内容和相关的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经历了解长方形 、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种图形的关系的过程,
体会数学图形的美感。
3、渗透长方形 、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种图形的关系的教学思想,
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
方形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五、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法、尝试练习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直尺、三角尺、 活动的平行四边形,七巧板等。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一些几何图形,说一说都有哪些?
2、导入。
我们继续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二)通过给图形分类,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课件出示各种四边形。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2.让学生说出在上面的图形重哪些是你知道的图形。
3.判断第三和第四个图形的每组对边是否平行。
4.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5.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分小组讨论,
然后交流结果。
课件出示关系图。
1、教师演示。
拿一个活动的长方形,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 两个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
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
学生明确:两组对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或
钝角。
(2)动手操作。学生自己动手,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
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


(3)归纳平行四边形特性。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
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形。
(4)对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
容易变形,也就 是因为具有不稳定性。
这种不稳定形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例来吗?(如推拉门,放
缩尺等)
(三)通过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进一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教师边用课件演示边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 一条垂
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2、找出平行四边形中相应的底和高。
引导学生观察与讨论使学生明确:从A点画高,它的底是CD;从C点画高,
它的底是AB。
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师说明: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与三角形画高的方法基本相同,都通过直线< br>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从一条边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
但通常是从一个角 的顶点向它的对边画高。这里高要画在平行四边形内,不要求
把高画在底边的延长线上。
4 、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
高。高的画法和三角形、平行 四边形中高的画法相同。
想一想:能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画高?


引导学生明确:听行的高只能从相互平行的两条边中任一边上的点向它的对
边画垂线。
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
5、教学等腰梯形。
(1)教师演示:拿一等腰梯形,对折一下,你发现两腰有什么特点(两腰
相等)
(2)学生测量:量一量书上的等腰梯形两腰的长度,结果怎样?(两腰相
等)
(3)概括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它是梯形的一种特殊情况。
6、四边形的关系。
分组讨论:根据对边平行的情况,你可以把四边形分成几类?每类各有
什么图形?
(四)巩固练习。
1、课本72页做一做1、2题和练习十二10、11题。
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再找生演示做图的步
骤。
2、练一练。填空。
(1)正方形可以看做是特殊的( )形,长方形可以看做是特殊的( )
形。
(2)两腰相等的梯形叫( )梯形,直角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时就
变成( )。


(3)已 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分别是5厘米和4厘米,那么这个平
行四边形的周长是( )厘米。
3、引申拓展。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纸板分成2块,使这两块纸板一共分别有 6个角、7
个角、8个角,想想该怎样分?在纸上画一画。
(五)课堂总结。
平行 四边形高的画法与三角形画高的方法基本相同,都通过直线外一点画已
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从一条边上 任意一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但通常是从
一个角的顶点向它的对边画高。
八、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
的作用。


单元课时安排:15课时











第1课时 口算除法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78页练习题。相应的例1.、做一做以及练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2、经历练习口算除法的过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渗透理解算理,进行口算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
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教学方法:练习法、导学法。
六、教学准备:口算题卡。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60÷2 80÷4 90÷3 120÷6
2、导入。
多媒体出示主题情境图,并说一说这些气球可以分给几个班。
(二)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初步了解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
1、出示例1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
80里面有几个20?怎样列式?


80÷20
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练一练:80÷48= 90÷30= 83÷20≈ 80÷19≈
(1) 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能提什么问题?
可以分给几个班?怎么计算?列式:120÷30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
120里面有几个30?几个30是120?
120是12个10,30是3个10,120个10除以3个10,商4。
(三)通过再次练习口算,进一步深化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
练一练:120÷40 150÷50 160÷80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应用。
1、课本79页做一做。
找好、中、差三位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余学生做在本上。集体订正。
2、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60倍是180,求这个数。
(2)540里面有几个90 ?
找学生说算式,并直接说出得数。


3、引申拓展。
甲的存款是乙的6倍,甲比乙多存600元,求甲、乙两人各有存款多少元?
学生先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教师讲解。
(五)课堂总结。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
要验算一下,可以用乘法来验算。
八、板书设计: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

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80÷20= 4(个)

答:可以分给4个班。


第2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82页的例1。
二、教学目标:
1、理解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并掌握计算方法。
2、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体会计算的乐趣。
3、渗透除法计算的算理,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


四、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五、教学方法:导学法、练习法。
六、教学准备:图片、小棒。
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口算:60÷20 120÷30
2、在下面的( )里最大能填几?
40×( )<83 60×( )<508
2、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通过阅读情景图,初步感知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出示例2 。

先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可以借助小棒算一算。
小结: 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现在计算除数是
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 数的前两位。
(三)通过展示直观图,进一步深化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结合口算引导学生:3个30是90,商3。商写在什么位置?
(2)出示: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用笔算的方法计算。140÷30=4……20
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
借助小棒尝试算一算。
结合口算引导学生:4个30是120,商4。商写在什么位置?
(四)应用。
1、课本81、82页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的相关习题。
学找中、差生板演,全体学生当小老师评判。
2、练一练。
足球:40元、排球:30元、 篮球:50元
王老师带了388元。
(1)如果都买足球,可以买多少个,还剩多少钱?


(2)如果都买篮球,可以买多少个,还剩多少钱?
学生完成并集体订正,汇报解题方法。
3、工厂运来550升汽油,每个油桶装60升,那么装完这些汽油至少需要油
桶多少个? < br>让学生说明图意,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
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 以启发。
(五)总结。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方法: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八、板书设计: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方法: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

哪一位上面。
第3课时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页的例2、做一做和练习十五相应的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并会正确的计算除数接近两位
数的除法。
2、经历调商的过程,体会笔算除法的算理。
3、渗透笔算除法试商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用“四舍” “五入” 的试商方法,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
除法。
四、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讲解方法、练习方法。
六、教学准备:计算题卡。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下面各题应该商几?
91÷20 84÷40 198÷20
2、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除数接近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二)通过调商的过程,初步感知笔算除法的算理。
1、 出示例2。
215÷30



(1)21本《作文选》要付84元。一本《作文选》多少元?
问:怎样列式?和昨天学习的除法题有什么不同?如何计算?
提问:你能计算出84÷21等于多少吗?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21最接近20,把21看 作20来试商,这样把84÷21转化成84÷20,应该
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2 1,不是20,因此,商是否合适,
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 然后把4与
21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或小于84。因为21×4正好等于84,说明商4合适,
这时将4写清楚。
(三)通过进一步调商,能熟练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1)64÷21 68÷34 92÷23 引导学生观察三道题的除数
的个位数。
提问:这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分别是几?你把它们看做多少来试商?你是
怎样计算的?


归纳小结:当除数的个位是1、2、3、4时,把除数的个位数舍去,看作整
十数来试商,试得的商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2)王老师 还有196元,要买39元一本的词典,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
元?怎样列式?怎样想的?
196÷39=5……1
怎样计算?学生动脑想一想。
39最接近40,把39看作4 0来试商,这样把196÷39转化成196÷40,应
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4。因为除数39 ,不是40,因此,商是否合适,
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 不行再调
商为5。
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四)应用。
1、做课本84页做一做1、2题。
提问:你把各题的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你怎么计算的?这三道题的调商过
程有什么共同点?
2、练一练。
爸爸开小轿车去天津,相距天津有250千米,每小时行驶78千米,3小时
能到达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引申拓展。
两个数除相除,商是26,余数是18,被除数最小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做在本上,小组交流讨论,班上汇报。
(五)课堂总结。
用“四舍”或“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大,大
了要调小(小了要调 大)。
八、板书设计: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用“四舍”或“五入 ”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
商容易大,大了要调小(小了要调大)。







第4课时 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5页的例3及练习十五的部分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
2、经历调商的过程,体会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能灵活地试商。


3、渗透灵活试商的技巧,提高试商速度。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
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掌握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采用灵活试商的方法进行试商计算。
五、教学方法:导学法、练习法。
六、教学准备:计算题卡。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326÷81 294÷58 721÷83
(讲述试商的方法和计算的过程。)
2、导入。
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除法。
(二)通过多媒体出示例题,初步学习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1、出示例4: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
排?还剩几人?
读题,理解题意,怎么列式,如何计算?
140÷26=5……10
(1)学生试做,汇报作法。


(2)可以用五入的方法,把26看作30,算的对吗?帮助检查一下?
如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问:还可以怎么试商?
(3)可以把26看作25,用口算试商,5个25是125,接近140,所以商5。
(4)把24、25、26都看作25来试商。
(三)通过再次练习笔算除法,进一步深化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225÷25 114÷24 208÷26 135÷15
把24、25、26都看作25试商。
(四)应用。
1、课本85页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五的部分习题。
找几名同学在黑板上做,全班订正。提醒做题一定要认真。
2、练一练。在()里最大能填几?
15×()<65 25×()<124 25×()<95
15×()<124 26×()<150 16×()<100
学生做完习题后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3、引申拓展。
有一位同学在做作业时,把除 数30当成了3,结果得到的商是93,余数是1,
那么正确的商和余数应该是多少呢?

台州银行招聘-灭火器年检规定


端午节的传说-读书的苦与乐


看花灯-公费出国留学条件


爱眼日活动-出国留学行李清单


英文作文网-优秀党员事迹


以阳光为话题的作文-冲刺期末


作文读后感-山东二本院校


感恩教师节作文-三角形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