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冀教版)
沈阳招生考试网-gpa是什么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冀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www.5y
三、乘法乘法交换率结合率
第四课时:
教
学
目
标
.经历用已有知识自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用自己的方法和已有的知识解决简单的三步计算
的实际问题。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
意识。
设计意图
数
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
能,还包括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
的发展。
课时教案
个性化教案
一、情境的创设:
谈话引入,也可用其他形式引入
二、展示目标
能用自己的方法和已有的知识解决简单的三步计算的
实际问题。
三、自学与交流研讨
.出示例题,说说书中的信息。
2.学生先自己解决,在小组交流,最后班级交流。
3.展示列的算式,使学生明白这个结果就是近似数。
四、质疑答疑
五、专项练习
试一试
六、课堂小结
七、综合练习:采用书中的练习题。
反思
第五课时:
教
学
目
标
.通过计算、观察、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过程。
2.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乘法
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3.在探索运算定律的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
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设计意图
联系生活学数学,使学生渐渐关心身边的数学,善于用
数学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中的丰富多彩的现象。
课时教案
个性化教案
一、情境的创设:
谈话引入,(也可用其他形式引入)
二、展示目标: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能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乘法交换
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三、自学与交流研讨
.出示书中的算式,用计算器计算填上适当的符号。
2.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3.总结乘法交换律以及字母表达式。
4.出示例2,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交流计算的结
果,初步感知乘法结合律。
5.算一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6.总结乘法结合律以及字母表达式。
四、质疑答疑
五、专项练习
口答:如何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六、课堂小结。
七、练习:
采用书中的练习题。
反思
三、乘法 分配率1
第六课时:
教
学
目
标
.通过计算观察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乘法分
配律的过程。
2.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能运用乘法分配律
进行简便运算。
3.在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并能对获得的结论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设计意图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
感到自己是
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
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课时教案
个性化教案
一、情境的创设:
师生谈话引出生活中的乘法话题。
二、展示目标
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
简便运算。
三、自学与交流研讨:
.出示例1。
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情景图说说屏风是什么样的
2.提出一共有多少块玻璃?
3.自己试着计算,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试一试,说说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5.总结乘法分配律,并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6.同桌说说后,在全班说说。
四、质疑答疑
五、专项练习:
口答:如何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六、课堂小结
七、综合练习:
采用书中的练习题。
反思
第七课时:
教
学
目
标
.结合具体问题,经历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在选择合理的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体验
乘法运算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增强应用
数学的意
识。
设计意图
联系生活学数学,使学生渐渐关心身边的数学,善于用
数学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中的丰富多彩的现象。
课时教案
个性化教案
一、情境的创设:
教师谈话,引出旅游团就餐问题。
二、展示目标:
能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体验
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三、自学与交流研讨:
.观察情景图说说了解到的信息。
2.提出师生共花多少?。
3.学生试着解决。
4.交流计算的方法。
5.用同样的方法解决第2、3两问题,体会乘法运算律
带来的方便。
四、质疑答疑
五、专项训练
试一试
六、课堂小结。
七、综合训练
采用书中的练习题。
反思
三、乘法 分配率2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
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过程:
一、铺垫
思考问题。
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
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
了这次植
树活动?
二、新授
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25
=6×25
=150(人)
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
共有多少人了。
(2)4×25+2×25
=100+50
=150(人)
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
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
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
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汇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学生举例。
根据学生举例板书。
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
验证。
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c=a×c+b×c
a×=a×b+a×c
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
简记为:
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幻灯片中的练习,学生自主完成。
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
四、小结
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
四、分数的认识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
分数的改写。
过程与方法:
结合趣味故事和填数活动,经历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
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感受分数基本
性质的合理性和确定性。
教学重点:
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数的改写。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同学们,你们爱看《西游记》吗?唐僧、孙悟空、猪八
戒、沙和尚在去西天取经的过程中,
路过了很多地方,虽然
经历了很多磨难,但是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下面我们来
欣赏一下《西
游记》的动画片。
二、探求新知
.出示配乐故事和相应画面。
唐僧
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有一天,路过女儿国,国王
给了他们师徒四人一块饼。唐僧说:“咱们把这块饼平
均分
成四块,每人一块吧。”猪八戒听见了,急忙说:“一块太少
了,师傅,我吃得多,就多分
给我一块吧。”唐僧看了看这
贪吃的徒弟,不知道怎么办好,孙悟空说:“师傅,那就把
这块饼
平均分成八块,给他二块吧。”唐僧笑了笑说:“你这
个猴子,真狡猾。”
[上课时先看
一段故事,学生一定非常乐意,并会立即
被吸引。思考故事当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自然兴趣浓厚。通过故事设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师:从上面的故事中,你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想到了
什么问题?
生1:唐僧要把饼平均分成四块,每人一块,很公平。
生2:孙悟空说把饼平均分成八块,给猪八戒两块。
生3:我知道猪八戒没有多吃到饼。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让学生讨论:八戒到底有没有多吃到饼。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想办法证实自己的想法。
[分组讨论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
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思维能力得到进
一步的提升。]
汇报:
生:我们组用画图的方法证明猪八戒没有多吃到饼。
展示了本小组的图
师:非常好,清楚明白,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们都认同他们组的做法
师:想一想我们上节课学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不能
把分数转化成除法进行证明?
生:14=1÷4,1和4都同时扩大2倍,变成2÷8,商
不变。2÷8写成分数形式是。
〔师进一步引导,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最后得出结论:等于,八戒没有多吃到饼。
2.看图填数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填完后
汇报。
师:观察上面的图和分数,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几个分数都相等。
3.议一议
让学生仔细观察,看一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怎样变化,
分数的大小不变?和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试着归纳: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老师也进行了总结。”
师出示分数的基本性质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读,学生
自由读。
师告诉学生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对照分数基本性质,让学生说说我们自己总结的比分数
的基本性质少了什么?
生:我发现少了“零除外”
师:想一想:为什么性质中要规定“零除外”?
生: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所以分母不能乘或除以零。
[新知识力求让学生主动探索,逐步获取。
“孙悟空分饼”
和看图填数得出的三组相等的分数为学生探索新知提供了
材料,议一议是学生探
求新知、独立思考的指南,引导学生
逐步展开的充分的讨论,帮助学生一步步得出结论。]
三、试一试
.把3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思考:要把34化成分母
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子、
分母怎么变化?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2.讨论:猴子运用什么规律来分饼的?如果猪八戒要三
块,猴子怎么分才公平呢?如果要四块呢?
[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再让学生说出孙悟空的想
法,并回答如果猪八戒要三块饼、四
块饼,孙悟空怎么办?
既前后照应,又让学生在帮孙悟空想办法的过程中,运用新
知解决实际问
题。]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以游戏的方式完成,教师说分母或分子,学生说出相应
的分子或分母,使组成的分数与给定的分数相等。
[练习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既巩固新知,又发展
思维。]
四、分数的认识
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小数与分数之间关系的过程。
2.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能把分母是
10、100、1000
的分数改写成小数,会进行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转化。
3.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能在已有知识背景下
自主学习,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教学难点:
会进行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转化。
教具准备:
米尺。
教学过程:
一、根据米尺写数。
.例题:(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
提出问题: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写成
用“米”为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各是多少米?
5分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呢?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
2.例题:(2)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
提出问题: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写成
用“米”为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各是多少米?
全班讨论后,鼓励每名学生说出一个具体长度,如,9
厘米用分数表示是9/100米,用
小数表示是0.09米,25厘
米是25/100米。也可以写成0.25米。
3.例题
: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1毫米,也
就是1/1000米,可以写成0.001米。
老师让学生试着写一写8毫米,45毫米,547毫米用分
数各怎样表示?用小数各怎样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使用米尺,让学生在单位换算中感悟、
理解分数小数的互化特点,为学生
能够熟练互化分数与小数
打下基础。)
二、看图写数。
例题: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100份。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图,使学生了解两幅图分
别是把
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份和100份,涂色部分各占1份并写
出1/10和1/100两
个分数。
2.师生共同完成把1/10和1/100写成小数及读小数
的过程。
3.鼓励学生根据上图提出其他问题。如,把一个正方
形平均分成100份,2份是2/1
00,写成小数是0.02,读作
零点零二等。
(设计意图:将学生放在具体的图形中来
认识分数并对
其进行互化,并会读写,使学生更易记住,提高学生的学习
能力。)
三、议一议。
.提出“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理
解1份是1/100
0。可以写成0.001;8份是8/1000,可以
写成0.008;32份是32/1000,可以
写成0.032。
2.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概括:把一
个整体平均分成
10份、100份、1000分„„这样的1份或
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来表示,也可
以用小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讨论交流中让学生理解重点,明白互化<
/p>
的方法及道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练一练。
.第
一题,说清题目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
交流。重点了解学生测量的数据以及小数、分数写得是
否正
确。
2.第二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3.第三、四题,都是
分数和小数相互对应的练习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了解学生对分数和小数的关
系是
否理解。
4.第五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不但要关注
学生涂色是否正确,还要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为学
生今后的小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分数的认识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过程。
2.了解分数可以表示具体的量,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结果。
3.在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知
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结
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平均分的数量关系
师: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6个)算
式是?(12÷2=6个)
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4个)算式是?
(12÷3=4个)
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3个)算式是?
(12÷4=3个)
师:由此可见“平均分”中各数量之间关系是怎样的?
(总数÷份数=每份数)
师: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4个)算
式是?(8÷2=4个)
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2个)算式是?
(4÷2=2个)
把2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1个)算式是?
(2÷2=1个)
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生思考„„
生:半个!
生:0.5个
生:12个。
师:同学们说得都对!半
个也好,0.5也好,12个也
好,都表示这个苹果的一半。前面几个苹果我们都能用算式
把它
算出来,那么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是如何算出来的
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师板书:
分数与除
法)
(二)新授
一、平均分彩带
师出示例题:
(1)把一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米?
师先让学生读题,然后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结果。
师介绍把一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2份用除法算式怎么表
示?(1÷2),为什么?
(总数÷分数=每份数)那么1÷2等于多少呢?(12)
米
师:12米是什么意思?
(把1米平均分成两份,一份就是半米,因为一半我们
可以用12表示,所以1÷2=12米。)
如果把它平均分成3份呢?
生:1÷3=13(米)
二、平均装茶叶
师出示例题,
把2千克茶叶平均装在5个茶叶桶中,每个茶叶桶装多
少千克?
指名读题,弄清题意后让学生自己列式
指名板演:
2÷5=25(千克)
师:观察我们学过的分数和我们刚才写出的几个分数,
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明确这几个分数带计量单位,是具体的量,以前
学的分数不带单位,表示占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师:为了和以前学的知识进行区分,做几个练习。
师出示:
把1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2份每份占彩带的(
),每份是(
)米?
把1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3份每份占彩带的(
),每份是(
)米?
把2千克茶叶平均分成5份每份占茶叶的(
),每份是(
)千克?
把2千克茶叶平均分成8份每份占茶叶的(
),每份是(
)千克?
把5千克茶叶平均分成7份每份占茶叶的(
),每份是(
)千克?
把5千克茶叶平均分成7份这样的2份占茶叶的(
),是(
)千克?
三、平均分月饼
出示例题
小组讨论分的方法。
交流结果,引导学生写出算式。
四、归纳总结这几个算式。
你发现这几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与分数的分子、分
母有什么关系?
讨论交流,是总结。
被除数就是分数的分子,除数就是分数的分母。他们的
关系可以表示为: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除数≠0)
用字母表示是:a÷b=ab(b≠0)
四、分数的认识
通分
教学目标:
1.理解通分的意义。
2.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分一般方法的概括过程。
教学步骤:
一、铺垫
1.说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
8和9
9和27
教师提问:求最小公倍数有几种情况?
(1)一般情况下,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短除的方
法,除到两个商互质后,把各除数和商连乘。
(2)特殊的情况是:
①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时,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
数的最小公倍数;
②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
数的积。
2.填空。
3.比较下面分数大小。
○
○
○
○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通分的意义。
1.出示例3,比较
和56
的大小。
2.小组讨论:怎样运用我们以前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个
问题呢?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先把它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然后再进行比较)
3.教师明确:这个相同的分母叫做两个分数的公分母。
这个公分母应该是两个分母的公倍数。
4.教学两个分数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教师板书:
5.教师明确: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
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二)如何比较分数大小。
思考:通分时先干什么?然后干什么?
(三)教学例4。
1.出示例4:(1)
(2)
2.启发学生思考:应该怎样想?
(四)教学例5。
1.出示例5:把
、
。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3.板书: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又学习了什么知识?
四、随堂练习
1.说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的公分母。
2.做一做把下面每组中的分数通分,再比较它们的大
小。
3.下面哪组分数的通分是对的?哪组不对?哪组不够
简单?
(1)
(2)
(3)
4.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
○
五、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本课知识
前后联系
教学目标教参54页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从而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意义。
参考教案
书写教案
一、
情境的创设
.复习引入:
师生谈话,引话题1同学们,上课之前老
师想知道小朋
友们都见过那种鸟?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种呢?出示60页
2.我们都学过那些数?举例说明。(整数、分数)
3.你还见过那些数?(小数)
4.你在那里见过?(学生举例,教师可以适当出示:如
出租车的计价牌、商场的价签等。)
二、目标展示
你对小数还有那些了解?你想知道有关小数的那些知
识?本节可学习的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
的进行板书:小数的意义,产生,与整数、分数的关系等)
三、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小数的产生。
人们在测量或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而
常常用小数来表示。如:
老虎的身长是2米65厘米,可以写成2.65米
买一瓶饮料和一个面包需要3元3角,可以写成3.3元
.
学生读情景图,了解数学信息。
2.
认识小数。
(1)学生自己读书。
(2)交流体会。
以前学的数,像0、1、
2、3、„„都是整数,现在学的
数,像2.65、5.3、0.002等都是小数。
小数由三部分组成,中间的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
的是整数部分,左边的是小数部分。
出示2.65,5.3,0.002三个小数,请学生回答
(3)读一读书中的小数
四、质疑答疑、
小数怎样产生。意义如何?
五、课堂小结
认识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能把复名数改写成较
大单位的小数。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六、专项训练
找出生活中的小数读一读。
一、情境的创设生活引入
二、目标展示
三、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四、质疑答疑、
五、课堂小结
六、专项训练
五、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本课知识
前后联系
教学目标教参67页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性质
参考教案
书写教案
一、情境的创设
教师:我这里有一段5分米长的铁丝(出示铁丝),除<
br>了用数据5分米(板书)表示它的长度以外,你还可用哪些
数据表示?(学生口答,教师随答随板
书)
5分米
50厘米
500毫米
510米
50100米
5001000米
0.5米
0.50米
0.500米
学生说出上面一些数后,教师提问:“这些数据之间有<
br>什么联系?”“有没有区别?”生答:它们表示同一段铁丝
的长度,它们有相等的关系。但它们选
用的度量单位不同,
选用的数也不一样,有整数、小数、分数。
二、目标展示
同学们说得对。这些数据表示的是同一个物体的长度,
所以相等(教师将数据用等号连起来)。但是也有
不同的地
方。今天,我们就利用同学们发现的“相同”和“不同”来
研究小数的一个重要性质。
(板书:小数的性质
三、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数据比较:
.提出把5分米、50厘米、500毫米改写成用“米”作
单位的数。
2.改写的结果。
3.出第(2)个问题的要求,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4.观察、讨论这三个小数有什么特点。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
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验证小数的性质成立
直观比较:
.用小数表示阴影面积。
2.师生总结,说明小数的性质。
四、质疑答疑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个性质,它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
什么?也就是说,这个性质在什么条件下成立?
五、课堂小结
理解这一性质时,有两点同学们一定要弄清楚:这个性
质指出
,在一个小数的什么部位可以添0或去掉0,小数的
大小才不会发生变化?一个小数的末尾添0或去掉0
,大小
不变,它是否说明,这个小数没有任何变化呢?
六、专项训练
.化简下列小数。(笔答)
0.700.0800300.300
6.0010.0103070.040
2.将下列各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0.53.06920.122.1290.1
一、情境的创设
二、目标展示
三、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四、质疑答疑
五、课堂小结
六、专项训练
www.5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