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成人高考政治-团员思想汇报
“思维碰撞课堂”
实验之有效教学框架 备课人:
日期: 2017 年 2 月 13 日
课题: 小数的意义(一) (四年级下册)
课时数:2课时(40 分钟)
A类: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
小数,能把十进
教
分数改写成小数或把小数改写成十进分数。
学
B类:通
过实际操作:“看一看”、“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体会小数与十进分
目
标
数的关系。
C类: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
学
重
难
点
课
前
准
备
重点:
了解小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及小数与十进分数的互化。
难点:
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数位的相互关系。
老师:
教材 PPT课件
学生:
教材
教 学 过 程
(注明各环节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学生课堂练习清单
第一环节——预习检测,完成目标:( 3分钟)
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一些商品价格标签,让学生说说商品的单价。
2、谈话引入:同学们都能正确地读出
了这些商品的标价,这是我们在三
年级时学习了“元、角、分和小数”,一些商品的标价用元做单位时,
要
用小数表示。那除了商品的标价可以用小数表示外,你们还在哪些地方
见过小数?
小组交流自己事
先已经收集好的
生活中的一些小
数。
第二环节——依标独学 多元互动(导入 亮标 独学对学 小组合作学
习),完成目标: (4 分钟)
出示挂图,学生阅读第2页。同学们说得很好,生活中有很
多小数,咱
们的课本中也举了一些例子,同学们翻到第2页,自己读一读,课下还
可以再继续找
找生活中的小数。这些小数到底表示什么呢?我们一起进
行下面的活动。
生活中有很多小数,请学生展示自
己遇到的一些例
子,其余学生做判
断。
第三环节——展示质疑,完成目标: (15 分钟)
折一折,涂一涂
(出示一个正方形)我们把一个正方形表示为“1”,请同学们把一个正
方形平均分成10份,
把其中的1份涂色,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再把另
一个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中的3份涂色,涂色部分
用分数表示。
学生利用正方形
纸片动手折一折、
涂一涂,把结果用
分数表示出来。
第四环节——检测应用,拓展提高,完成目标: (13 分钟)
把一张正方形纸
1
我们可以写成小数0.1,0.1表示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
平均分成
10份,
10
3
份。学生尝试把写成小数。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取其中的
几份,用
10
3
小数表示,然后四
把“1”平均分成10份,3份是它的,也
就是0.3。
10
人小组交流。
第五环节——抽象概括,总结提升,完成目标: (5 分钟)
请同学们把平均分成100份
的正方形,其的1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用
分数表示,然后试试用小数表示;那23份涂上颜色,怎么表
示呢?
先四人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学生动手折一折、
涂一涂,把结果先
用分数表示,再用
小数表示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一)
千 百 十 个 十 百 千
数 位 位 位 位 · 分 分 分
位
位 位 位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作业:
教材P3第2题
教学反思(课堂优点、不足及改进措施):
教学环
节设计合理,运用生活情境引入新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环节时间分配合
理,学生独学,自主
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多
角度分析、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后
,在课堂上应适当加强学生的巩固练习,多鼓励学生自我
展示,给予有效评价。
教研组长评价、签字:
教学主任评价、签字:
“思维碰撞课堂”
实验之有效教学框架 备课人:
日期: 2017 年 2 月 15 日
课题: 小数的意义(二)
(四年级下册) 课时数:2课时(40 分钟)
教
A类: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及其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
B类: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目
标
C类: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能在已有知识背景下自主学习,获得良好体验。
教
重点:
学
通过探究单位换算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重
难
难点:
点
能进行简单的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课
前
准
备
老师:
PPT课件 米尺
学生:
教材
教 学 过 程
(注明各环节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学生课堂练习清单
第一环节——预习检测,完成目标:( 3分钟)
复习表示长度
的
1、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的第一幅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从中发现了哪些
单位有哪些?思数学信息。
2、师引导并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36厘米等于多少米?
(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二)
考各长度单位间
转换率。
第二环节——依标独学 多元互动(导入 亮标 独学对学
小组合作学观察米尺,说一说
习),完成目标: (4 分钟)
活动一:厘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1)1厘米还可以怎样表示?
(2)36厘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呢?小组讨论交流。
(3)分组讨论36厘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
你的发现。
汇报观察结果:米
尺上,1米被平均
分成了100份,其
中的1份就是1厘
(4)小结:厘米与
米之间的进率是100,所以将几厘米改写成以“米”米。
作单位时,可以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或者用小数表示。
第三环节——展示质疑,完成目标: (15 分钟)
交流2米36厘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
小组交流:5米2
分米4厘米用“米
”
1、知道了36厘米可以用0.36米表示,那么黑板长2米36厘米用“米”
作单位怎样表
示。
作单位应如何表示呢?
思考汇报。
2、强调:将2米写在小数的整数部分,只要把36厘米写成以“米”为
单位的小数就可以了。
第四环节——检测应用,拓展提高,完成目标: (13 分钟)
活动二: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1、出示教材第4页第二幅情境图,让生说说和第一幅情境图相比,有什
么不同的地方?
2、思考:12克等于多少千克?1千克500克等于多少千克?你是怎么想
的?
第五环节——抽象概括,总结提升,完成目标: (5 分钟)
课本第5页练一练第1题。
(1)学生独立思考,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2)小组活动,测量物体的长度。
(3)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回顾小时、分钟、
秒之间的转换关
系,思考0.3时是
多少分?
归纳:质量单位的
换算方法及长度
单位的换算方法。
写作小数时应注
意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二)
长度单位的换算 质量单位的换算
1厘米=1100米=0.01米
1克=11000千克=0.001千克
36厘米=36100米=0.36米
12克=121000千克=0.012千克
作业:
教材P5第4题
教学反思(课堂优点、不足及改进措施):
教学各环节紧密衔接,注重培养学
生的动手观察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环节时
间分配合理,学生独学,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
习有效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培养
了学生多角度分析、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后,在课堂上应适当
加强学生的巩固练习,鼓励学
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研组长评价、签字:
教学主任评价、签字:
“思维碰撞课堂”
实验之有效教学框架
备课人:
日期: 2017 年 2 月 20 日
课题: 小数的意义(三)
(四年级下册) 课时数:2课时(40 分钟)
教
A类:理解和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小数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关系。
学
B类:理解并掌握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性质。
目
标
C类: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探究的良好品质。
教
学
重
难
点
课
前
准
备
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性质。
难点:
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及他们之间的进率。
老师:
PPT课件 尺子
学生:
教材
教 学 过 程
(注明各环节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学生课堂练习清单
第一环节——预习检测,完成目标:( 3分钟)
52厘米= 米
5.6米= 米 分米
5元6角7分= 元 1.35元= 元 角 分
课件出示情景图。通过图片我们知道,北京地铁的最高运行速度约为
22.222米
秒,你知道这个小数每一位数表示的意义吗?今天我们一起
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
小数的意义(三)
回顾长度单位,货
币单位之间的转
换进率。
第二环节——依标独学 多元互动(导入 亮标 独学对学
小组合作学
学生认真阅读小
习),完成目标: (4 分钟)
课件出示情境图,阅读图中信息
数数位顺序表,并
说说整数部分和
(一)在
计数器上拨出22.222,并说一说其中的“2”分别表示的意义。
小数部分的区别。
(
二)认识小数数位顺序表。阅读小数数位顺序表,知道小数数位顺序
表包括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
。
(三)区别数位与计数单位。
第三环节——展示质疑,完成目标: (15 分钟)
观察小数数位顺序表,思考各计数单位之间进率是多少。
小数部分的数位从高到低依次是十分
位、百分位、千分位……,计数单
1
位分别是
10
1
,
10
0
1
,
1000
讨论理解“满十进
一”
。
低一级的单位满
十就要向前一位
进一。为什么呢?
说说你的理解。
课本第7页练一
练。
1.在计数器上画
一画,再填一填。
2.看一看,填一
填,说一说。
课本第8页练一练
第3题。 ……,也可写成0.1,0.01,0.001……,小数中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是1
0。
第四环节——检测应用,拓展提高,完成目标: (13 分钟)
课件出示情境图,思考并回答
两个商店毛巾的价格一样吗?
小熊商店:每条5元
表示5元
小狗商店:每条5.00元 表示5元0角0分
所以5元=5.00元
第五环节——抽象概括,总结提升,完成目标: (5 分钟)
0.6和0.60谁大?涂一涂,比一比
6
0.6=
10
,把“1
”平均分成10份,涂其中的6
6
份表示
10
,即表示0.6;
0.
60,
不改变数的大小,
下面各数中的哪
些“0”可以去掉?
60
0.60=
100
,把“1”平均分成100份,涂其中的60
60
份表示<
br>100
,即
涂完后发现大小一样,所以0.6=0.60
所以,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三)
数位 千 百 十 个
十 百 千
位 位 位 位 ·
分 分 分
位 位 位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作业:
教材P8第5题
教学反思(课堂优点、不足及改进措施):
教学各环节紧密衔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
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环节时
间分配合理,学生独学,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结合,提
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培养
了学生多角度分析、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后,在课堂上应适当加强学生的巩固
练习,鼓励学
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研组长评价、签字:
教学主任评价、签字:
“思维碰撞课堂”
实验之有效教学框架 备课人:
日期: 2017 年 2 月 22 日
课题: 比大小 (四年级下册)
课时数:2课时(40 分钟)
教
A类: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并能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学
B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比较整数大小的知识,进行知识迁移。
目
标
C类:学生在寻找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培养数感。
教
学
重
难
点
课
前
准
备
重点:
掌握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方法。
难点:
掌握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与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异同。
老师:
课件、正方形纸、彩笔
学生:
正方形纸、彩笔
教 学 过 程
(注明各环节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学生课堂练习清单
第一环节——预习检测,完成目标:( 3分钟)
1.一位小数表示(
)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 )分之几。
2.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或( )。
3.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或( )。
复习小数数位顺
序表,并说出对应
数位上的计数单
4.0.307的3在(
)位上,表示 ( );7在( )位上,表示( )。
位。
5. 1米=(
)分米,1分米=( )米;
1千克=( )克,1克=( )千克
第二环节——依标独学 多元互动(导入 亮标 独学对学
小组合作学
归纳整数部分相
习),完成目标: (4 分钟)
比较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的大小
1、在一次跳高比赛中,先出场的两位选手的得分如图所示。
两人的
得分哪一个高?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内交流。
0.69
○ 0.8
2、引导:运用转化法和画图法可以比较小数的大小,还有没有其他
的方法来比较
大小呢?(运用计数单位的有关知识比较大小)
同的小数大小比
较的方法。
第三环节——展示质疑,完成目标: (15 分钟)
比较整数部分不同的小数的大小
归纳整数部分不
同的小数大小比
1、三位选
手跳远的得分评委也打出来了。你能说说谁跳的远吗?小
较的方法。
组内说说你的方法。
( )>( )>( )
2、引导:因为2.97比3.13和3.08
都小,我们知道:整数部分小
的那个数就小,那3.13和3.08如何比较呢?
第四环节——检测应用,拓展提高,完成目标: (13 分钟)
1.在数轴上找到9.8和10.1的位置,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比大小。
0.839 ○ 0.9 6.07 ○ 6.7 5.45 ○ 5.63
4.03 ○ 4.009 7.217 ○ 7.22 7.19 ○ 71.9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5分米 =( )米 37厘米 =(
)米
第五环节——抽象概括,总结提升,完成目标: (5 分钟)
根据上面我们比较的过程,你能说明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吗?在小组内
试一试,看谁说得好。
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的大小,整数部分大的这个数就
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从
小数部分的十分位比起,十分位上大的数
就大;如果十分位也相同,就从下一位比起。
板书设计:
比大小
0.8>0.69
3.13>3.08>2.97
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
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
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作业:
教材P10第2、3题
熟练识记小数大
小比较的方法。
举例2个小数,尝
试利用数轴比较
小数的大小。
教学反思(课堂优点、不足及改进措施):
教学各环节紧密衔接,注重培养学
生的动手观察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环节时
间分配合理,学生独学,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
习有效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培养
了学生多角度分析、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后,在课堂上应适当
加强对旧知识的联系讲解,使
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教研组长评价、签字:
教学主任评价、签字:
“思维碰撞课堂”
实验之有效教学框架
备课人:
日期: 2017 年 2月 27 日
课题: 买菜
(四年级下册) 课时数:2课时(40 分钟)
A类:能够主动收集生活中的小数信息,提出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数学问题。
教
学
B类:会主动联系并提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并会正确
计算小
目
数加减法。
标
C类:学会类比迁移、联想建构的学习方法,积极地与同伴交流思想。
教
重点:
学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重
难
难点:
点
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课
前
准
备
老师:
教材 PPT课件
学生:
教材
教 学 过 程
(注明各环节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学生课堂练习清单
第一环节——预习检测,完成目标:( 3分钟)
(出示教材第11页“买菜”情景图)
师:通过这个情景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
1:一把油菜的价格1.25元。
2:一把芹菜的价格2.41元。
3:芹菜的价格比油菜贵。
4:一把芹菜比一把油菜贵多少元?
5:买一把油菜和一把芹菜需要多少元?
复习整数加减法
运算的计算方法。
第二环节——依标独学 多元互动(导入 亮标
独学对学 小组合作学复习小数比较大
习),完成目标: (4 分钟) 小的方法。回顾题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不少,老师包里正好有4元零钱,看看能不能目中包含大小比
够买一把油菜和一
把芹菜?
学生回答,够买。
师问:大家怎么算的?
学生说想法。
较这类问题的解
题思路。
第三环节——展示质疑,完成目标: (15 分钟)
教师:老师还有个问
题,老师想买一把芹菜和一把油菜,售货员收了
3.66元,对吗?请大家和老师一起研究这个问题吧。
1、学生列式并说明理由。
1.25+2.41= 3.66—1.25=
2、在计算前,先让学生估算计算结果,并说一说是怎么估算的。
3、学生自主探究算法,并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算法。
第四环节——检测应用,拓展提高,完成目标: (13 分钟)
课本第12页“练一练”第1题。
(1)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
第五环节——抽象概括,总结提升,完成目标: (5 分钟)
小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只要将小数点对齐,其他就与整数加减法
一样了。
思考:为什么要将小数点对齐?
(使学生理解,小数如减法计算中,只有将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才能对
齐)
板书设计:
买 菜
涂一涂。学生利用
方格纸涂一涂并
进行计算。
课本第12页“练
一练”第2题。
(1)学生独立完
成。
(2)集体订正。
课堂总结:
你能说一说这节
课你有哪些收获
吗?
两种菜各一把一共多少元?
售货员收的钱对吗?
1.25+2.41=3.66(元)
3.66一1.25=2.41(元)
答:两种菜各一把一共3.66元。 答售货员收的钱对。
作业:
教材P12“练一练”第6题。
教学反思(课堂优点、不足及改进措施):
教学各环节紧密衔接,注重培养学
生的动手观察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环节时
间分配合理,学生独学,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
习有效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培养
了学生多角度分析、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后,在课堂上应适当
加强对旧知识的联系讲解,使
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教研组长评价、签字:
教学主任评价、签字:
“思维碰撞课堂”
实验之有效教学框架 备课人:
日期: 2017 年 3月 1 日
课题: 比身高 (四年级下册)
课时数:2课时(40 分钟)
教
A类:
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学
B类:
能运用本课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目
标
C类: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
重点:
学
理解并掌握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重
难
难点:
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课
前
准
备
老师:
教材 PPT课件
学生:
教材
教 学 过 程
(注明各环节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学生课堂练习清单
第一环节——预习检测,完成目标:( 3分钟)
1、你是怎么解释 0.2=0.20
2、10个一是( ) 十里面有( )个一
10个0.1是(
) 1里面有( )个0.1
3里面有( )个0.1
10个0.01是( )
0.1里面有( )个0.01 2.4里面有(
)个0.1
师总结导入新课:本节课我们一起进一步研究小数的加减。
回顾上节课学习
的小数加减法计
算的基本方法。
第二环节——依标独学 多元互动(导入 亮标 独学对学
小组合作学大家观察这两组
习),完成目标: (4 分钟)
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情境图,引导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取的数学信息。
指生回答,教师整理板书:
(1)鹿妈妈身高多少米?
(2)小黑高多少米?
(3)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
算式,用上节课学
到的方法算一算,
你发现了什么?
第三环节——展示质疑,完成目标: (15 分钟)
探究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
1、解决:2.4+1.7= 2.4—0.8=
6—2.4=
提示:看看是否可以用学过的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解决这个问题。去掉小
数点后是多少?
2、在整数加减法中,出现这种问题怎样解决?
第四环节——检测应用,拓展提高,完成目标: (13 分钟)
大家想一想,6与6.0是什么关系?列竖式时6与2.4的数位应该怎样
对齐?
明确: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学生独立完成38-33.4的竖式计算。
第五环节——抽象概括,总结提升,完成目标: (5 分钟)
在练习本上列竖
式,看看用整数加
减法能不能解决
问题。
学生小结小数加
减法的一般计算
方法。
反思总结:
1.“试一试”第1题:指三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1、今天,我们学
巡视,适时个别指导,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集体评议。(着重点评
习了什么知识?
第一道进位加法的算式)
2.引导完成“试一试”第2题:下面的计算错在哪里?
指名汇报解题思路、板演。
集体评议。
板书设计:
比身高
2.4+1.7=4.1(米)
2.4-0.8=1.6(米)
2 .4 2 .4
+
1
1
.7 - 0 .8
4 .1
1 .6
2、小数加减法的
一般方法是怎样
的?
作业:
教材P15“练一练”第5题
教学反思(课堂优点、不足及改进措施):
教学各环
节紧密衔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环节时
间分配合理,学生独学
,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培养
了学生多角度分析、创造性思维能力
。以后,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积极动手,增
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研组长评价、签字:
教学主任评价、签字:
“思维碰撞课堂”
实验之有效教学框架 备课人:
日期: 2017 年 3月 6 日
课题: 歌手大赛 (四年级下册)
课时数:2课时(40 分钟)
教
A类: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
运算,并能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运算。
学
B类: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目
标
C类: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
重点:
学
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重
难
难点:
点
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
前
准
备
老师:
教材 PPT课件
学生:
教材
教 学 过 程
(注明各环节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学生课堂练习清单
第一环节——预习检测,完成目标:( 3分钟)
口算
0.2+0.3
3.5+2.4 8.7-4.5
0.9+0.5 2.3+5.4
4.9+1
0.7+0.8 6.7+1.1 5+6.5
212+398-532 789-(364+205)
说说整数混合运
算的计算法则。
第二环节——依标独学
多元互动(导入 亮标 独学对学 小组合作学学生收集信息,独
习),完成目标: (4 分钟)
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上的歌手大赛吗?学校歌手大赛正在激烈地进行,
一起来看看5号选手和9
号选手得分情况。(课件出示情境图)
1.师:看了这幅情境图,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2.师:结合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谁来估计一下,几号选手获胜了?
立思考。
第三环节——展示质疑,完成目标: (15 分钟)
探究新知
1.估一估:谁的总分高?
2.谁的总分高?高出多少分?
3.谁来说说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4、汇总结果 总分=专业素质分+综合素质分
5号:总分=8.55+0.88=9.43(分)
9号:总分=8.65+0.40=9.05(分)
第四环节——检测应用,拓展提高,完成目标:
(13 分钟)
思考:上述问题,用综合算式如何列式?
9.43-(8.65+0.40)
=9.43-9.05
=0.38(分)
答:高出0.38分。
第五环节——抽象概括,总结提升,完成目标: (5 分钟) 谁能来说一说刚才我们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它与
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相比怎样?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在
没有括
号的算式里,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
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板书设计:
歌手大赛
9.43-(8.65+0.40)
=9.43-9.05
=0.38(分)
答:高出0.38分。
学生估计谁的得
分高,汇报是怎样
估算的。
完成教材“练一
练”第1题。
熟记小数加减混
合运算的运算顺
序,完成“练一练”
第2题。
作业:
教材P17第3题
教学反思(课堂优点、不足及改进措施):
教案各环节层次递进,衔接有序,运用生活情境引
入新知,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
应用。各环节时间分配合理,学生独学,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
习有效结合,提高了教学效
果。同时,培养了学生多角度分析、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后,在课堂上应适当
加强学生的巩
固练习,多鼓励学生自我展示,给予有效评价。
教研组长评价、签字:
教学主任评价、签字:
“思维碰撞课堂”
实验之有效教学框架 备课人:
日期: 2017 年3月 8 日
课题: 图形分类 (四年级下册)
课时数:2课时(40 分钟)
教
A类:通过交流让学生学会把图形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学
B类: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目
标
C类:通过认识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
重点:
学
按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
重
难
难点:
点
应用图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课
前
准
备
老师:
教材 PPT课件 教具
学生:
教材 小木条
教 学 过 程
(注明各环节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学生课堂练习清单
第一环节——预习检测,完成目标:( 3分钟)
思考:长方形、正
师:同学们,我
们以前认识了许多图形,谁来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方形、圆有什么特
学生自由表达。师:今天老
师把你们的“老朋友”都请来了,你们想见
见吗?(课件出示各种图形) 学生认一认,说一说。通过观
察,发现有三
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
师: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与这些图形有关。(板书:图形分类)
第二环节——依标独学 多元互动(导入 亮标 独学对学
小组合作学
思考:什么是平面
习),完成目标: (4 分钟)
自主探究,认知图形的特征
第一次分类,引导学生把所有认识的图形分成两类。师:如果让你
们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你们打算怎么分呢?学生在小组内动手分一分,
并在小组内交流分类的
结果。师: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你能根据其
他同学的分类结果想到他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吗?全班交流
分类的结果并
说明分类的标准。
图形,什么是立体
图形?
点。
点,长方体、正方
体、球有什么特
第三环节——展示质疑,完成目标:
(15 分钟)
第二次分类,引导学生将平面图形分一分。师:你们能将这些平面
图形再分成
两类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探讨分类的方法。
复习长方形,正方
形的周长计算方
法,思考平面图形
(1)把平面图形按是否由线段围成的来分,可以分成两类。①一类是由曲周长的定
义及其
线围成的图形,即圆。②另一类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即三角形、平行计算方法。
四边
形、长方形和正方形。(2)把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按边数的多少来
分,可以分成三角形和四边形两类
。
第四环节——检测应用,拓展提高,完成目标: (13 分钟)
“拉一拉”活动。
(1) 四边形。①师出示教具四边形框架。②拉一拉。
师用手拉一拉四边形教具,使其变形。
学生举例生活中
应用三角形稳定
性的例子。
(学生上台拉一拉,全班同学观察四边形的形状变化)
师:看了刚才的操作,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2)三角形。 ①小组合作:将
3根小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②拉一拉:
学生自己操作。③提出问题:你有什么发现?④汇报交流。
第五环节——抽象概括,总结提升,完成目标: (5 分钟)
动手完成教材“练一练”第1、2题。
①正确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区别。
②运用所学将所给图形进行正确分类,说一说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
③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事例。
熟记图形分类的
标准,明确四边形
易变形,三角形具
有稳定性。
板书设计:
图形分类
图形
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
圆(由曲线围成)
三角形、四边形
(由线段围成)
三角形(3条边)
四边形(4条边)
作业:
教材P21第3题
教学反思(课堂优点、不足及改进措施):
教学各环节紧密衔接,强调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加深了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环节时间分配合理,学生独学,自主探究
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结合,
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多角度分析、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后,在
课堂上应适当
增加拓展性联系,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研组长评价、签字:
教学主任评价、签字:
“思维碰撞课堂”
实验之有效教学框架
备课人:
日期: 2017 年 3月 13 日
课题: 三角形内角和
(四年级下册)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
难
点
课
前
准
备
B类: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
C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乐趣,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
重点: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探索和验证。
老师:
教材 PPT课件
学生:
教材、量角器、剪刀、三角形、水彩笔、小组活动记录表
教 学 过
程
(注明各环节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课时数:2课时(40 分钟)
A类:通过撕拼、折叠、测量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等于180度。
学生课堂练习清单
第一环节——预习检测,完成目标:( 3分钟)
探究与发现
三角形的三个角是哪三个角?谁能到台上来指一指?
(师画出角的符号)我们把这三个角称为
三角形的内角。(板书:内角)
三个内角的总和称为内角和。(板书:和)你怎么知道三角形三个角的内
角和就是180度?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吗?量一个就能说明它的内
角和是180度吗?(
生答:测量等)
复习量角器测量
角度大小的相关
知识。
第二环节——依标独学 多元互动(导入 亮标 独学对学 小组合作学
用量角器测量出
习),完成目标: (4 分钟)
预先准备的不同
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
同学选择桌面上几个不同类型的
类型三角形的内
三角形,动手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验证你
的想法。并将测量的结
角度数,并求出内
果填入小组活动记录表中。四人小组活动:师巡视。<
br>
角和,完成表格。
第三环节——展示质疑,完成目标: (15
分钟)
学生分组展示测量后完成的表格。
思考为什么大家
用测量的办法会
学生交流、反馈。你们用的是什么办法?发现了什么?(注意学生评价,
出现这样的情
操作+表
述,投影学生的活动记录表)
况?(度数和不
除了量的办法,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生1:我
用的是撕拼的办法。
同)
师:你是怎么做的?上台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学生展示(提示:折叠
后
学生反馈:因为存
画出角的符号)这个办法行不行?你们也试着做一做。
第四环节——检测应用,拓展提高,完成目标: (13 分钟)
在误差。
试一试
:用两个相
同学们会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这是一种好方
同的三角尺拼成<
br>法,而且是进行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老师还用计算机中的几何画
板,收集了很多大小不同的
三角形,你们仔细观察三角形各个内角的度
数和内角和的度数,你得出什么结论?电脑演示。(解释角的
问题)
小结: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第五环节——抽象概括,总结提升,完成目标: (5 分钟)
完成教材26页练一练第1、2、3题。
和各是多少度?
一个大三角形和
四边形,思考内角
完成教材26页练
一练第4题。
思考:1.如何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求解三角形的某个内角的度数。
2.如何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确定三角形的形状。
板书设计:
三角形内角和
任意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
作业:
教材26页第5题
教学反思(课堂优点、不足及改进措施):
教学各环节紧密衔接,注重培养学
生的动手观察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环节时
间分配合理,学生独学,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
习有效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培养
了学生多角度分析、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后,在课堂上应适当
加强学生的巩固练习,鼓励学
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研组长评价、签字:
教学主任评价、签字:
“思维碰撞课堂”
实验之有效教学框架 备课人:
日期: 2017 年 3月 15 日
课题: 三角形边的关系 (四年级下册)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
难
点
课
前
准
备
B类:结合操作活动,提高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C类:经历活动中问题提出与解决的过程,渗透探索精神的培养。
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难点:
运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问题。
老师:
教材 PPT课件 小棒
学生:
教材、小棒
教 学 过 程
(注明各环节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学生课堂练习清单
课时数:2课时(40 分钟)
A类:经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过程,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第一环节——预习检测,完成目标:( 3分钟)
多媒体出示一组生活中的实物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片,帮助学生发现三角形出现得最多。
学生用小棒迅速摆出一个三角形,复习三角形有三条边的概念。
揭示课题:三角形边的关系。
复习三角形的定
义,三角形有什么
特点。
第二环节——依标独学
多元互动(导入 亮标 独学对学 小组合作学
同桌讨论:要围成
习),完成目标: (4
分钟)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
(1)分别拿出3厘米、5厘米、6厘米的小棒来摆三角形。
(2)拿出3厘米、4厘米、6厘米的小棒来摆三角形。
(3)拿出3厘米、3厘米、6厘米的小棒来摆三角形。
(4)拿出3厘米、2厘米、6厘米的小棒来摆三角形。
学生操作第(3)、(4)题时,怎么也摆不成三角形,教师让学生猜猜可
能是什么原因。
三角形必须满足
什么条件?
第三环节——展示质疑,完成目标:
(15 分钟)
算一算,比一比,能摆出三角形的3根小棒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6
5
3 6
4
完成练一练第1~
2题。学生自主读
题,同伴交流,集
体汇报。
3
3+6○5 3+4○6
3+5○6
3+6○4
5+6○3 4+6○3
第四环节——检测应用,拓展提高,完成目标: (13 分钟)
刚才探究发现的两个规律还可以怎么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
三角形两边长度之和等于第三边长度时,围不成三角形。
三角形两边长度之和小于第三边长度时,也围不成三角形。(多媒体演示)
明,学生再次明确
三角形三边之间
的关系。
第五环节——抽象概括,总结提升,完成目标: (5 分钟)
你们来看,老师手中有2厘米、5厘米、1厘米的小棒,看看这三根
小棒能摆成一个三角形吗?
看来光是一个两边的和比第三边大还不行,必须是任意两边之和都
比第三边大才可以。
也就是: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
完成练一练第3
题。学生自主读
题,同伴交流。
汇报交流:根据学
生的讨论情况用
小棒演示加以证
板书设计:
三角形边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作业:
教材28页第4题
教学反思(课堂优点、不足及改进措施):
教学
各环节紧密衔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环节时
间分配合理,学生
独学,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培养
了学生多角度分析、创造性思维
能力。以后,在课堂上应适当加强学生的巩固练习,鼓励学
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研组长评价、签字:
教学主任评价、签字:
“思维碰撞课堂”
实验之有效教学框架 备课人:
日期: 2017 年 3月 20 日
课题: 四边形分类 (四年级下册)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
难
点
课
前
准
备
课时数:2课时(40 分钟)
A类: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四边形边的特征,会给四边形分类。
B类:理解
并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种类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
灵活的思维能力。
C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难点:
正方形、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老师:
教材 PPT课件
学生:
教材
教 学 过 程
(注明各环节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学生课堂练习清单
第一环节——预习检测,完成目标:( 3分钟)
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着许许多多的图
形,今天我要带大家去参观
一下这个神奇的图形王国。(课件播放图形王国的动画)
师:在
图形王国里,有很多的图形成员,你们认识它们吗?(课件播放
各类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等等,引导学生大声喊出它们
的名称)
小组交流:你还知
道生活中有哪些
数学图形?
第二环节——依标独学
多元互动(导入 亮标 独学对学 小组合作学
思考:如何给四边
习),完成目标: (4
分钟)
形进行分类?可
师:在四边形这个大家族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各有特点,<
br>以按什么进行分
这节课咱们根据四边形各自的特点给它们分分类。(板书课题:四边形分
类?
类)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刚才和大家打招呼的这8个四边形,它们的边
有什么特点?
(出示幻灯片,学生观察,自由发言)
第三环节——展示质疑,完成目标: (15
分钟)
课本“练一练”第
师:你能用聪明的小脑袋试着把它们分分类吗?分好后四人一组互相
交流
1题。(学生独立完
一下自己的分法,并说说你这样分的理由。
教师巡视各组情况,重点指导学生说说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反馈:哪个组先来说一说你们共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各是怎么分的?
成,再交流)
第四环节——检测应用,拓展提高,完成目标: (13 分钟)
课本“练一练”第
师:还有哪个组有补充或有不同意见的?(允许各组分类方法多化。)
2题。(学生独立完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适时提问:为什么这样分?你的理由是什么? 归纳:师:智慧老人看到大家得出了这么多种分法,他也想对四边形进
行分类,(课件演示),智慧
老人为什么这么分呢?
成,再交流)
第五环节——抽象概括,总结提升,完成目标:
(5 分钟)
引导学生找出同一类图形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平行四边形、
课本“练一练
”第
3题。(学生独立完
梯形的定义。在学生明确了以上各组图形的特征以后,教师重点指出:
成,再交流)
A组的图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它们都是平行四边形。
B组的图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它们都是梯形。
C组的图形没有平行的边,就叫做四边形。
板书设计:
四边形分类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作业:
教材30页第4题
教学反思(课堂优点、不足及改进措施):
教学各环节紧密衔接,注重培养学
生的动手观察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环节时
间分配合理,学生独学,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
习有效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培养
了学生多角度分析、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后,在课堂上应适当
加强学生的巩固练习,鼓励学
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研组长评价、签字:
教学主任评价、签字:
“思维碰撞课堂”
实验之有效教学框架 备课人:
日期: 2017 年 3月 22 日
课题: 买文具 (四年级下册)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
难
点
课
前
准
备
课时数:2课时(40 分钟)
A类: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借助面积模型,经历探索简单小数乘整数算法的过程。
B类:能正确进行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口算,并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C类: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重点:
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难点:
能够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得数。
老师:
教材 PPT课件
学生:
教材
教 学 过 程
(注明各环节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学生课堂练习清单
第一环节——预习检测,完成目标:( 3分钟)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
法。你们还记得吗?好,老
师就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课件)
7×2 =(
)+( )=( )
5 + 5 + 5 =( )×( )=( )
8 + 8
+ 8 + 8 + 8 + 8=( )×( )=( )
填空:整数乘法的
意义:求几个相同
的( )的
(
)的简便运
算。
第二环节——依标独学 多元互动(导入 亮标 独学对学
小组合作学
从图中你还可以
习),完成目标: (4 分钟)
(课件出示情境:文具店)
师:熊妈妈的文具店开张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是什么文具?
预测:有铅笔,尺子......
师提问:那你能根据图中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预测:一支铅笔0.3元,买4支铅笔多少元?一块橡皮0.2元,买4块橡
皮要多少元?..
....
得到哪些信息?
可以提出哪些数
学问题?
第三环节——展示质疑,完成目标: (15 分钟)
思考如何计算小
师:刚才我们从买文具情境中,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就选其中一
数乘整数的算
个问题,
一起来研究研究。
每块橡皮0.2元,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元?(出示课件)
师:我们可以怎样列算式呢?(只列算式不计算)
指名让学生说出算式。(0.2 ×
4;0.2 + 0.2 + 0.2 + 0.2)
第四环节——检测应用,拓展提高,完成目标: (13 分钟)
0.2×4 =
?师提问:大家看这算式,0.2是什么数?4是什么数?
预测:小数,整数,而这个算式是小数乘以整数。
师:对,这个是小数乘整数,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小数乘整数。(出示
课题)
师提
问:大家再来看这乘法算式,你能说说0.2×4表示的意思吗?预测:
0.2×4表示的是4个0.2
相加的和。
第五环节——抽象概括,总结提升,完成目标: (5 分钟)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然后进行交流算法。
师:小数乘法的意义我们已经知道了,你能算了
吗?把自己的想法写在
练习本上。师提问: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算出0.2×4的得数?
(0
.2 + 0.2 + 0.2 +
0.2;0.2元=2角,4×2角=8角,8角=0.8
元,0.2×4=0.8。)
板书设计:
买文具
方法一:0.2×4=0.8(元)
方法二:0.2+0.2+0.2+0.2=0.8(元)
方法三:0.2元=2角,4×2角=8角,8角=0.8元,0.2×4=0.8(元)
作业:
教材34页第4题
课本“练一练”第
2~3题。(学生独
立完成,再交流)
课本“练一练”第
1题。(学生独立完
成,再交流)
式?尝试计算,小
组交流。
教学反思(课堂优点、不足及改进措施):
教学各环节紧密衔接,注重培养学
生的动手观察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环节时
间分配合理,学生独学,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
习有效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培养
了学生多角度分析、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后,在课堂上应适当
加强学生的巩固练习,鼓励学
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研组长评价、签字:
教学主任评价、签字:
“思维碰撞课堂”
实验之有效教学框架 备课人:
日期: 2017 年 3月 27 日
课题: 小数点搬家 (四年级下册)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
难
点
课
前
准
备
课时数:2课时(40 分钟)
A类: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B类:运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计算小数乘除法。
C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
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难点:
运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计算小数乘法。
老师:
教材 PPT课件
学生:
教材
教 学 过 程
(注明各环节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学生课堂练习清单
第一环节——预习检测,完成目标:( 3分钟)
出示口算题:
2.3+4.3=
3.6-0.4=
9.8-4.6= 10×0.6=
5×0.4= 0.03×10=
学生举手抢答
并从中找出一道题和同桌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复习回顾:
如何计算小数加
减法?小数乘法
呢?
第二环节——依标独学
多元互动(导入 亮标 独学对学 小组合作学仔细观察,小数点
习),完成目标: (4 分钟)
课件出示教材第35页情境图。
1.谁能以故事的形式描述上面发生的事情。
2.同学们,故事听完了,你收集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3.小数点向哪边搬家?使蚂蚁餐厅从很多顾客到一个客人也没有,这是
为什么呢?
的位置具体是怎
么变化的?每搬
家一次,价钱由多
少变成了多少?
第三环节——展示质疑,完成目标: (15 分钟) 小组交流:
通过刚才
的观察我们发现小数点在搬家是,小数的大小发生了一些变化。小数点向右移动,
搬家在数学上我们叫它
移动。那么小数点移动后,小数的变化是不是存小数大小有什么
在一定的规律呢?
出示自学提示:
(1)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2)总结规律,在组内说说自己的理解。
第四环节——检测应用,拓展提高,完成目标:
(13 分钟) 小组展示:
变化?
创设情境:一个客人也没有,小蚂蚁特别伤心。热心的
小数点知道自己运用具体数字举
闯祸了,赶紧往回搬,这时快餐厅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观察价格由1.00元依次变化为0.1元、0.01元。你发现了什么?
例小数点向左移<
br>动,小数大小的变
提问:根据刚学习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的变化规律,你知道小数点向左移化。
动,小数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五环节——抽象概括,总结提升,完成目标: (5
分钟)
汇报交流,在得出大致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基
础上,老师小结归纳:
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得到的数是原来的1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得到的数是原来的100倍;
你能说说这一规律为什么成立吗?
课堂总结:
1、故事《小数点
的悲剧》。
2、这节课,你有
那些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点搬家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小数就缩小了10倍100倍;
2、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小数就扩大了10倍100倍。
作业:
教材37页第5题
教学反思(课堂优点、不足及改进措施):
教学
各环节紧密衔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环节时
间分配合理,学生
独学,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培养
了学生多角度分析、创造性思维
能力。以后,在课堂上应适当加强学生的巩固练习,鼓励学
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研组长评价、签字:
教学主任评价、签字:
“思维碰撞课堂”
实验之有效教学框架 备课人:
日期: 2017 年 3月 29 日
课题: 街心广场 (四年级下册)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
难
点
课
前
准
备
课时数:2课时(40 分钟)
A类:结合实际情况,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B类:学生经历探究关系的过程,渗透观察、比较和观察的能力。
C类:初步沟通整数计算和小数计算方法,体会“转化”的思想。
重点:
明确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难点:
理解推导过程。
老师:
教材 PPT课件
学生:
教材
教 学 过 程
(注明各环节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学生课堂练习清单
第一环节——预习检测,完成目标:( 3分钟)
(课件出示街心广场情境图)
依据情境图所给
信息,提出数学问
师:这是美丽的街心广场,街心广场的中间是花坛,花坛周围
铺满了地砖.题,组内交流。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你从图中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1:我发现街心广场、花坛、地砖都是长方形的。
生2:我还知道了它们的长和宽。街心
广场长30米,宽20米;花坛长3
米、宽2米;地砖长0.3米、宽0.2米。
第二环节——依标独学 多元互动(导入 亮标 独学对学
小组合作学请同学们快速计
习),完成目标: (4 分钟)
(1)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花坛的面积?
(3)地砖的面积?
(4)三个长方形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积
之
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算一下:街心广场
的占地面积、花坛
的面积分别是多
少?
第三环节——展示质疑,完成目标: (15 分钟)
学生汇报:(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板书)
(1)街心广场的面积为:30×20=600(平方米)
(2)花坛的面积为:3×2=6(平方米)
师:地板砖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想一想怎样
计算0.3×0.2。
生1:我们小组是把0.3米变成3分米,0.2米变成2
分米,3×2=6(分米2)=0.06㎡
第四环节——检测应用,拓展提高,完成目标: (13 分钟)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式子:
街心广场面积:30×20=600(㎡)
花坛的面积:3×2=6(㎡)
四人一小组,互相
交流一下各自计
算0.3×0.2的想
法。
同学
们对这两个
式子中的长、宽进
行了比较,现在我
们比较一下(1)
师:看一看
长与长之间、宽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小组同学讨论交和(2)两式的面
流一下。
生1:我们小组发现:这两个长方形的长有关系,从30→3,积,看一看有什么
缩小到原来的110。
第五环节——抽象概括,总结提升,完成目标: (5 分钟)
教师指板书:30×20=600 3×2=6
生:面积从600→6,面积缩小到原来的1100。
师:同学们的发现非常正确,你
们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比较一下
0.3×0.2=0.06和3×2=6,看一看它们的面积之间会有
什么关系?
师:从刚才的比较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板书设计:
街心广场
30×20=600 3×2=6
0.3×0.2=0.06
两个小数相乘,积的小数位数,就是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和。
作业:
教材39页第3、4题
发现?
通过今天的学习,
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总结回顾形
成知识体系。完成
练一练1-2题。
教学反思(课堂优点、不足及改进措施):
教学各环节紧密衔接,注重培养学
生的动手观察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环节时
间分配合理,学生独学,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
习有效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培养
了学生多角度分析、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后,在课堂上应适当
加强学生的巩固练习,鼓励学
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研组长评价、签字:
教学主任评价、签字:
“思维碰撞课堂”
实验之有效教学框架 备课人:
日期: 2017 年 3月 31 日
课题: 包装 (四年级下册)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
难
点
课
前
准
备
课时数:2课时(40 分钟)
A类:学生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B类:使学生会利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C类:让学生学会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
掌握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难点:
能够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
老师:
教材 PPT课件
学生:
教材
教 学 过 程
(注明各环节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学生课堂练习清单
第一环节——预习检测,完成目标:( 3分钟)
板演: 26×8=
0.85+2.4=
口算:5×0.01= 3.2+2.3=
10-5.5= 4.8+1=
2.5×10= 32.6÷10=
3.25×0= 0.2×3=
提问:0.2×3= 2.5×10= 怎么算的?
5×0.01算式意义。
检查板演并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小数乘小数。
复习整数乘法的
意义、竖式计算的
运算方法。
第二环节——依标独学
多元互动(导入 亮标 独学对学 小组合作学学生观察思考,独
习),完成目标: (4 分钟)
课件出示第40页情境图
立提出数学问题,
买包装纸需要多
笑笑要过生日了,同学们都在为她准备生日礼物。可是在准备生日礼物少元?
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问题,你能替他们解决吗?
(1)、从情境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编一道完整的数学问题吗?
第三环节——展示质疑,完成目标: (15 分钟)
归纳:做小数乘法
课件出示题1:包装一个礼品盒用纸0.8米,每米2.6元,需要多少元?
时,先把它看成什
(1)、谁会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谁知道计算小数乘法竖式要注意什么?
(4)、根据它你能推想出2.6×0.8的多少吗?
么乘法来计算
呢?
第四环节——检测应用,拓展提高,完成目标: (13 分钟) 尝试算一算:
课件出示题2:包装一个礼品盒用彩带2.4米,每米0.85元,需要多少0.82×0.03=
元?
(1)、如何列式?
(2)、你能估算出买彩带需要多少钱吗?说说理由。
(3)、看老师列竖式:
0.85
×2.4
第五环节——抽象概括,总结提升,完成目标: (5 分钟)
(1)计算0.85×2.4的竖式时,计算谁乘谁就可以了?
(2)、再想一想0.85×2.4的积是多少?为什么?
(3)、小数末位有零怎么办?
(4)、通过这道题的计算,你知道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
总结:小数乘法按照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板书设计:
包装
2.6×0.8=2.08(元) 0.85×2.4 = 2.04(元)
0.05×0.2=
小结:怎样用竖式
计算小数乘法?
应该注意一些什
么问题?
2.6
扩大到10倍 2 6
×0.8 扩大到10倍 × 8
2.0 8 缩小到1100 2 0 8
答:需要2.08元。
答:需要2.04元。
作业:
教材41页第4题
教学反思(课堂优点、不足及改进措施):
教学各环节设计合理,通过对旧知
识的回顾,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
理解。课堂时间分配合理,学生独学,自主探究
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
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以后,
在课堂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
总结能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解决生活问题。
教研组长评价、签字:
教学主任评价、签字:
“思维碰撞课堂”
实验之有效教学框架 备课人:
日期: 2017 年 4月 5 日
课题: 蚕丝 (四年级下册)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
难
点
课
前
准
备
课时数:2课时(40 分钟)
A类: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B类: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C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
重点: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地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小数的笔算,掌握小数末尾0的处理方法。
老师:
教材
PPT课件
学生:
教材
教 学 过 程
(注明各环节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学生课堂练习清单
第一环节——预习检测,完成目标:( 3分钟)
出示情景图。让学生齐读资料。
小朋友,你知道吗?一条秋蚕吐的丝长约1.2千米,质量约0.35克。春
蚕吐的丝要长一些,大约是
秋蚕的1.25倍。
师:读这两组数据,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你想到了哪些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
复习小数乘法的
计算方法。
第二环节——依标独学 多元互动(导入 亮标 独学对学
小组合作学复习如何对乘法
习),完成目标: (4 分钟)
根据刚才的资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问题:(1)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是多少千米?你能列式解决吗?
学生根据题意可列出算式:1.2×1.25。
(2)估一估。师:1.2×1.25的积大约是多少?为什么?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1.2×1.25的计算方法,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算式进行估算的
方法。尝试举例估
算小数乘法。
第三环节——展示质疑,完成目标: (15 分钟)
学生展示:1.用竖式计算。 2.利用直观图计算。
1.25
×
1.2
2 50
1 2 5
1.5 00
①独立尝试计算。
交流总结小数乘
法竖式计算应该
注意的几个问题。
1.2×1.25
=1×1+0.25×1+0.2×1+
0.2×0.25
=1+0.25+0.2+0.05
=1.5
②交流算法:如何列竖式?每个乘数的数位怎样对齐?
第四环节——检测应用,拓展提高,完成目标: (13 分钟)
巩固提升:思考如
织一条丝巾大约要用300条秋蚕吐的丝,一条丝巾的质量约多少克?
何确定小数乘法
(1)学生尝试独立列出算式:0.35×300。
(2)思考: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在哪?结果是多少?
(3)用竖式计算。
①引导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②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竖式,讨论:你是如何处理乘数末尾的0的?
第五环节——抽象概括,总结提升,完成目标: (5 分钟)
1、讨论:小数乘整百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熟练运用小数乘
法的计算方法完
积中小数点位置。
2、小结:小数乘整百数
时,先按照整数乘整百数的计算方法计算,然后
成教材练一练第4
根据乘数中小数的位数确定积
的小数点的位置,并将小数末尾的0去掉。
题。
3、完成教材练一练1-2题。
板书设计:
蚕丝
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是多少千米?
织一条丝巾大约要用300条秋蚕吐的丝,一条丝巾的
1.2×1.25=1.5(千米)
质量约多少克?
0.35×300=105(克)
答:
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是1.5千米。
答:一条丝巾的质量约105克。
作业:
教材43页第3题
教学反思(课堂优点、不足及改进措施):
教学各环节设计合理,通过对旧知
识的回顾,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
理解。课堂时间分配合理,学生独学,自主探究
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
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以后,
在课堂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
总结能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解决生活问题。
教研组长评价、签字:
教学主任评价、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