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

余年寄山水
644次浏览
2020年09月11日 16:3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爱尔兰机票-工程投标书范本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识字5
教材分析:
本 课内容由5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这几条谚语通俗易懂,给人们启
示也很深刻。如“一花独放不是 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
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谚语,理解谚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
3.激发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谚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谚

2.教学难点:初步认识谚语,激发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和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还记得这篇课文吗?课件出示:
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
朝看太阳辨西东,夜望北斗知北南。
蜻蜓低飞江湖畔,即将有雨在眼前。
大雁北飞天将暖,燕子南归气转寒。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这是我们一年级下 学期学过的关于气象方面的谚语,什么是谚语呢?(课件
出示:谚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通俗 易懂的语言反映深刻的道理。)
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气象谚语,有农业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 豆”。
有卫生谚语,如:“冬吃萝卜夏吃姜,免得医生开药方”。有社会谚语,像“凡
人不可貌 相,海水不可斗量”“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还有学习谚语等“刀
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些谚语,就是我们要学的课文识字5。谚语读起来朗朗
上口,蕴含了非 常丰富的知识和道理,下面我们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逐句出示,正音。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三、借助“多”字,学习谚语。
1.小朋友们学得很快,下面老师写一个汉字,考考大家,看你们能不能认识这
个字。板书“” ,可以猜一猜?在古代,甲骨文中的“多”就是这么写的。再
猜猜古人为什么用这个符号表示“多”呢?
预设:两个东西在一起,说明多。好像很多东西捆在一起,又捆了一捆,表示多。
古人造字的 时候也许是这样想的。古人把汉字造好以后,在使用中又不断地
修改完善。比如,这个“多”字就经历了 这样一些字形的演变(播放“多”的字
形演变课件),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的历史 ,自己的故事,
自己的道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5》就处处讲到这个“多”字。
2.读读识字5,共五条谚语,哪条谚语说到了一个“多”字?
3. 图意结合,识字写字。
(1)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A、(大屏幕出示图片:柴多火烧得旺的画面)大家看,柴 多,火焰就燃烧得更旺,
这就是──(齐读):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B、理解“计谋” 的意思。(可以结合实际理解,如,学校要举行大课间活动比
赛,大家准备怎么办?)
C、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2)还有哪条谚语说到了多?
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A、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很多的树木连成一片, 就成了茂密的森林,这
样就不怕狂风暴雨了,这就是──(生齐:树多成林不怕风。)(讲解有关植树防
止风沙的故事。风沙主要是因为颗粒小比较松散,大风一吹就会飘起来。因此常
采用的治沙方法 是从两个方案入手.1.将沙土固定,2.阻挡住风。植树造林的好处
是树根可以抓紧地面,有一定的固 沙作用,树林可以阻挡住风,防止沙土被吹起
来。)
B、继续看。(大屏幕出示图片)将线搓 成绳子,就能够挑很重的东西,这就是─
─(生齐:线多搓绳挑千斤。)动作演示搓。出示“挑千斤”在 这里怎么读?挑
字还可以读什么?这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是“挑(tiāo)千斤”,请大家一起读一读。齐读“挑(tiāo)千斤。”
C、“挑”和“斤”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写的生字,说说 你想怎么记这两个字?(学
生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挑”字,用数笔画的方法识记“斤”字。出示与“ 挑”
字相近的字。)看来掌握了识字方法就能记住很多字。这个“斤”字,在甲骨文
中是这样写 的:“”。像什么?(斧头砍东西)古时候“斤”就是砍木头的意思,
后来才变成表示重量的单位。这样 一说,记住了这个“斤”字了吧?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请跟着老师在填字格中写写这两个字。(教师示范书写,生书写)
2.体验实践,识字写字。
(1)刚才小朋友们真会发现,第二条、第四条谚语说到“多”。这其实告诉我们
人多──计谋 广。人多──力量大。其余三条谚语没用到“多”字,就与“多”
没有关系吗?(生摇头)
(2)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这里说的是什么多?没有“多”字呀,哪个地方表 示筷子“多”?(一把筷子,
一把筷子就说明筷子很多。)
B、“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真是这样吗?
实验:请一个小朋友到讲台上折一 根筷子,其他小朋友观察,筷子怎么了?(筷
子轻轻就被折断了)请班上最大力的同学折一把筷子,其他 小朋友观察,筷子有
什么变化?(他使劲折筷子,筷子没有折断。)从这个实验,你懂得了什么?(一< br>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难折断。团结力量大。)
C、这里的“根”、“容易折”四个字怎么记 呢?出示这4个字。(换一换,加一加
等方法识记。)教师出示“折”字的演变过程。其实,在古代,“ 折”是这样写的:
“”,表示树木被弄断,后来演变成“”,再演变成“折”,最后才变成今
天 这个样子。
D、学生自己在田字格中描红写这四个字。
E、“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 折断。”虽然没有“多”字,但也与“多”有
关。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吗?
(3)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A、出示句子和图片。出示春天的画面。这里讲的是 什么“多”?说花很多。春
天是怎样的景象?(百花盛开)
B、“一花独放”说的是花多吗? (说的是花少。)可以用“独”组词吗?(单独、
孤独、独自)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独”字,生书写。
出示“满”字,师:这个字很复杂。怎么记住它?
生:它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右边上 面是草字头,下面是“两”。教师带
领学生写一写,记一记。(生书写)
3.揭示谚语涵义。
师:五条谚语,我们读了四条,都与“多”有关,知道了人多计谋多,人多力量
大的道理。但是 是不是只要数量多就一定有力量?还需要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
一读第一条谚语──
人心齐,泰山移。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你们读懂了吗?(只要我们每个人团结起来,一起使劲,泰山也会被移走的。)
这样说来,人 多力量大,还需要添上一句──板书“团结”,合起来说成一句话,
就是──生:人多团结力量大。出示 地震救灾图片。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五条谚语要讲的道理。小朋友们,能理解到这其中的道
理,很好!连起来读读。
三、深入巩固,智慧延伸。
1.生字在句子中,大家都会认了,老师把生字单独拿出来,你还认识吗?开火
车识字、组词。
2.会认,不一定会写,下面我们来听写8个生字。(斤、折、挑、根、独、满、
容、易。)
3.小朋友们一下子就学会了这五条谚语和谚语中的生字。能想办法把这几条谚
语背下来吗?生 自由背诵后,抽背,学生都能背诵。
4.这五条谚语说明人多团结力量就大,教育我们要团结合作。我 们可以把它作为
我们生活中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教育自己。像这样的谚语还很多?小朋友
们,还知道有哪些谚语吗?(团结就是力量、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 高、众人扶船能过山、千斤担子众人挑、十个种竹,一年
成林,一人种竹,十年成林、星多夜空亮,人多 智慧广、一人计短,百人计长、
三个臭皮匠,合个诸葛亮、三人成虎、三人行必有我师)
5.有一些小朋友们不知道,怎么办呢?(问父母、上网查、看书找。)
这真是“人多计谋广 ,柴多火焰高”啊!小朋友下课后,可以用大家说的这些办
法去搜集谚语,看谁搜集的谚语最多。


西密歇根大学-地理教师工作总结


红种人-中考网上报名


东方之殿-户外活动主题


我们还是好朋友-推免服务系统


广东高职院校-毕业感言100字


世界人口日-禁毒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中秋趣事-四川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


简讯怎么写-教师年度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