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回声》教案

绝世美人儿
864次浏览
2020年09月11日 18:3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小学开学典礼主持词-山东杏林职业学院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回声》教案
(一)思想内容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 事,共6个自然段,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
妈的讲解向我们展示了生活中最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 。回声为本课的课
题,无疑是一种声音,我们听到过很多声音,那什么是回声?由题目入手,
引 发疑问:什么事回声?回声是怎么产生的?等等,带着问题读这篇课文,
便会明白这个科学道理。在桥洞 中,小青蛙的叫声引起了“另一只小青蛙”
的叫声,小青蛙倍感奇怪,而在青蛙妈妈投石击水,用水波和 声波相对比
的巧妙指点下,小青蛙才明白了回声的道理。
一、环境渲染,做好铺垫。
文章第一自然段向读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并配有一副景色宜人
的图片。小河河水清澈见底,河岸 绿树成荫,小桥形状别致,为下文做好
了铺垫。 “小河上有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
大月亮。” 小河上有石桥,有水有桥, 这是回声可以产生的条件。“半圆的
桥洞”说明桥身不是很高,这也是小青蛙能听到回声的原因之一。与 倒影连
起来像一个大月亮,多美的景色,怪不得小青蛙会高兴的叫起来。这美丽
的景色是故事的 导火索。
二、童真童趣,发现回声。


课文2、3自然段写了小青蛙发现“看 不见的小青蛙”并产生疑问的过程。
小青蛙在桥洞里看到美丽的景色叫起来,却引来另一只小青蛙的叫声 ,又
奇怪又好玩! 小时候,我们可能也喜欢钻到空房子里或者空旷的山谷中,
拉长嗓子不停的 叫,然后就能听到回声,在兴奋之余也有一股好奇。文中
的小青蛙和我们当时是一样的,充满了新奇。
“呱呱呱,多好看哪!”
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竟然也在叫“呱呱呱,多好看哪!”
于是他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进行第二次对话,结果又听到一样的回声,
此时的小青蛙非常好奇了,才带着 “桥洞里是不是藏着一只小青蛙”这样的
问题问妈妈。
三、演示与讲解相结合,巧妙阐述回声道理。
课文4、5自然段通过青蛙妈妈的演示和讲解, 向小青蛙讲述了回声产
生的原因。这2个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投石实验,了解水波变化。
第四自然段写了连续发生的三件事,通过青蛙妈妈做实验,向水中 投
石子,产生的波纹越来越大,碰到了河岸,又荡回来,这个道理其实和声
波返回来的道理是一 样的。青蛙妈妈就是利用这个实验帮助小青蛙形象直
观的明白回声产生的道理。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被
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 ,又一圈圈地荡回来。”
本段共三句话,第一句话写了妈妈和小青蛙到了哪里,第二句话是说
青蛙妈妈具体怎样做的,和河里的变化。第三句是写产生的波纹是怎样变
化的。但第二句和第三局之间没 有写波纹是怎样出去的,这就需要比较形
象直观的动态影像帮助学生观察,波纹是荡出去的,越来越大, 然后碰到
了附近的河岸,才会荡回来。理解了波纹的变化,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
就不难理解青 蛙妈妈后面的说明了。 对比讲解,明白道理。
第五自然段是青蛙妈妈拿水的波纹和声音的波纹做对比 来解释说明,
妈妈的话一共有四句。1、2句说声音和水的波纹一样;第3句说声音的波
纹碰到 石壁也会像水波碰到河岸一样会“返”回来;第4句说这两个道理是
一样的,所以你能听到回声。这4句 话有着严谨的逻辑顺序,不可颠倒。
就是通过讲解和演示,小青蛙的谜团也解开了。桥洞没有另一只小 青
蛙,而是自己的回声。所以“小青蛙高兴得一蹦老高,说:‘妈妈,我明白
了,这就是回声吧 ?’”小青蛙因为知道了一个科学道理而高兴,而课文一
开始也说到了小青蛙的高兴,那仅仅是因为看到 了美丽的景色。两种高兴
性质不同,可以看出,小青蛙不但可爱,而且喜欢提问题,喜欢科学,善
于发现。
四、重回桥洞,验证科学道理。


知道怎么回事的小青蛙觉得很有 意思,又回到桥洞呱呱的叫起来。以
后小青蛙在别的场合下遇到这样的情况就不会再感到奇怪,而能真正 明白
是怎么回事了。那他还会在哪里遇到呢?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小读者也能说
出一二把!这也就
是本课泡泡语的内容:你听到过回声?在哪听到的?这也是对生活中
的科学知识的一个延伸,很 多学生有过这种经历,但不知道这叫什么,现
在学完了课文,也就明白了。
(二)语言表达
本文是以故事发展的顺序进行描写的,在语言表达上有以下特点:
一、对话贯穿全文,展现出了温馨、有趣的画面。
全文主要以小青蛙 和青蛙妈妈的对话以及 小青蛙和“那只看不见的小
青蛙”的对话展开叙述,由对话引出疑问,也由对话突破疑问。
小 青蛙和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的对话充满了童趣,让读者读起来仿佛
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回忆起自己有过的 经历。
小青蛙问:“你是谁?你在哪儿?”
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也在问:“你是谁?你在哪儿?”
此时的小青蛙觉得又奇怪又好玩,语气 里带着不解,特特别想知道这
个现象是怎么回事,这是一只爱思考,爱问问题的小青蛙。


而青蛙妈妈与小青蛙之间的对话,表情语气中透着青蛙妈妈循循善诱,
富有逻辑性而又形象直 观的讲解。一个温柔可亲的母亲在向一个无知、幼
稚的孩子讲解一个平常的科学道理,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
二、以小青蛙的心情为线索,展现了一个爱提问、爱钻研、仔细观察
的小青蛙形象。 课文伊始就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很美,所以小青蛙一开始的心情很高兴,
由于高兴的叫声引起了一只看 不见的青蛙,这时他有些好奇,于是去问那
只看不见的青蛙,可那只青蛙也问他,小青蛙更加好奇,而且 觉得特别好
玩;当通过妈妈的讲解知道了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他一蹦老高,这么高兴
就是因为弄 懂了一个科学常识,可以看出小青蛙喜欢钻研,喜欢科学。
三、巧妙的实验对比,增加了文章趣味性和 科学性,让难理解的科学
知识形象直观,更易于理解。
文章第四和第五自然段是重点部分,是 通过观察青蛙妈妈投石击水的
实验和讲解明白了:水的波纹荡回来和声音的波纹返回来是一个道理。声< br>音的波纹看不到,摸不着,但是水的波纹却与孩子们的距离很近,所以青
蛙妈妈的这个对比
非常巧妙,学生只要明白了水的波纹为什么荡回来,就知道声音的波
纹为什么返回来了。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激
起一圈圈波纹。 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
孩子,你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水的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你 在
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这样,你就听到自
己的声音啊。” 这 么简单的4句话确实是解开难点的钥匙。水是有波纹的,
声音也是有波纹的,水的波纹要荡回来,在桥洞 里的声音波纹也要返回来。
现象不同,道理一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两种现象想通的地方进行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就理解回声的产生
就不难了。
四、连续的动作描写,让文章生动活泼,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文章第四自然段是写了青蛙妈 妈一连串的动作,这些动作是妈妈在做
实验时的动作,先跳后捡再扔,而这些动作的目的就是要投石,让 小青蛙
观察。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激
起 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
“带着”、“跳到”“捡起”“扔进”,这几个细致 的动作词语是连续性的,文
章有了这几个词语能动起来,活泼起来,读者读着便能想象到青蛙妈妈和小青的动作和状态,可以让学生边想象边读课文。


五、文头的比喻句,为下文做好 铺垫,让读者首先进入轻松愉悦的阅
读状态,避免了枯燥的科学探究。
文章第一自然段就点出 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小桥的桥洞里,并使用
了一个比喻句渲染了背景也为后面引出故事做好铺垫。
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本文是不太好懂的科学短文,但一开始读 文,就进入这种美丽的景色,
在这样的氛围中一起探讨这个科学常识,避免了纯粹的科学探究,让文章< br>优美性与科学性相融合。
六、用词的准确,描绘了2幅灵动的画面。
课文用水纹的变 化和声波的变化对比突破难点,而由于两种现象的介
质不同,所以波纹动起来的状态不同。水的波纹是荡 ,而声音的波纹是返。
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
你在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
“荡”让人想象到水波是一上一下 、起伏不定回来的,而“返”是直接回来
的,都是回来,但由于介质不同,用的词语也不同。准确的使用 词语不但
更加科学,而且能让读者想象到了不同的2幅画面,2个词语让文章鲜活,
描写更具体 !
七、大量的语气词,为文章增添乐趣,读起来更具童趣。


本文的语气词使 用特别频繁,一是使文章读起来很有趣,增添了文章
的趣味性,二是更能感受到说话者的心情,想象到说 话人的表情,使文章
更加生动、有趣。如:
“呱呱呱,多好看啊!”
“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
“这样,你就听到自己的声音啦。”
“妈妈,我明白了,这就是回声吧?”
“多好玩啊!”
(三)字词分析、课后题分析
一、词语分析。
本文的词语有以下几个:呱 哩 一圈圈 波纹 碰到 返回来
其中:“呱和哩”都是口字旁,但意思不同,呱表示青蛙的声音,是象< br>声词,哩是语气词,没有特别的意义,但读起来很有韵味。
“一圈圈”是量词的重叠使用,说明圈数很多。
“波纹”指的是水面轻微起伏而形成的水纹。 本文中既指水的波纹,也
是声音的波纹。但水的波纹可以看到,但声音的波纹需要想象。教学时让


学生观察水的波纹,并用一圈圈表示。通过水的波纹想象声音的波纹,为
理解课文内容 做好准备。 “碰到”是动词,指遇到障碍物。
“返回来”是回来的意思。
二、生字分析。
本文共6个生字。分别是:呱 哩 返 圈 纹 碰
整体分析
这6个字全是形声字 。除了“哩”读轻声,其他生字都有声调。左右结
构的有:呱、哩、纹、碰;全包围结构的是圈,半包围 结构的是返。
逐个分析
呱:guā,形声字,口字旁,左右结构。表示鸭子、青蛙等的叫声。
纹:wén,形声字, 左右结构。从糸,文声。丝织品上线条状的图形或
图案;泛指物体上线条状的图形或图案或皮肤上的皱痕 。
哩:li,形声字,口字旁,左右结构。用在陈述句末,表示肯定、猜测、
夸张、强调等语气。
返:fǎn,形声字,走之旁,半包围结构。形声。从辵,反声。字本作“反”。
本义:回归, 返回


圈:quān,形声字,大口框,全包围结构。形声。从囗( wéi,表示被
围),卷声。本文中是量词。
碰:pèng,形声字,石字旁,左右结构。形声。从石,并声。本义:两
物相触或相撞
三、课后题分析
1、我会写。
整体分析:共8个字,5个左右结构的字,一个上下结构的字,两个
全包围结构的字。
逐个分析:
岸:上下结构,共8画。由山、厂、干组成,山要扁,厂的夹角要大。
纹:左右结构,共7画。绞丝旁加文。左窄右宽。
洞: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三点水,共9画。
影:左右结构,三撇,共15画。三撇起笔时要在一条直线上。
倒:左右机构,单人旁,共10画。
游:左右结构,三点水旁,左窄右宽。
圆:全包围结构,共10画,里面是员。
围:全包围结构,7画。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本文以对话形式呈现,青蛙妈妈和蔼可亲,语言亲切 ,小青蛙单纯可
爱,语言俏皮,在指导时抓住这两个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了青蛙妈妈的动
作,可 以想象读。
读读抄抄。
这个题目有三个句子,要求抄一抄。第一个句子是:小河上有座石桥 。
哪里有什么,用“有”说话是低年级的一个重点,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还要
用好方位词。第二 句是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这个句子中有2个
动词,而是连续性的,不能换位置。第三句是小青 蛙欢快的说:“多好玩
啊!”“地”的使用要正确,后面加动词。
【教材位置】
一、人文专题的位置
本课位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八组的第二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学科学、爱科学为主题编排的。30课《我是什么》通
过写水的循环和水的利与 弊描写了水的变化和对人类的影响。32课《太空
生活趣事多》写了因为太空里没有地心引力,很多好玩 的怪事。33课《活
化石》向人们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等很多活的化石,34《农业的变化真
大》写了我参观农业科技展示馆介绍了很多的农业方面的知识。


以“科学“为主题的文 章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阶段,一年级下学期的第
八组也是以:走进科学的世界为主题编排的,但那四篇文 章仅仅是引导学
生发现、有一定的了解。但本组课文是在一年级的情感价值观目标上有所
发展, 学生不但了解了很多科学知识,并且有探索知识的欲望,还要学习
科学家身上所具备的品质。在三年级下 册第六单元中,是围绕“神奇的科学
世界”为专题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取相关的科学知识,同时激发 他们对
科学的兴趣。五年级上册第三组中编排了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
“的说明文。 本组课文的编排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
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训练重点的位置
本文有以下几个训练重点:

牵牛花的作文-东营银行


中秋节快乐祝福语-传媒专业


2016天津高考-2015江苏高考作文


2009年思想汇报-论持久战读后感


把时间留给最重要的事-有眼不识泰山的意思


兰花的象征意义-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查询


英语文化-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加拿大星岛日报-工业大学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