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与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老舍作品研究
五羊石像-小升初语文试卷
高 等 教 育 自 学 考 试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人教版与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老舍作
品研究
作者姓名
: 李炎鑫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主考学校: 兰州大学
准考证号: 22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郭茂全 副教授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
2014年 5 月 5 日
汉语言文学专业
人教版与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老舍作品研究
李炎鑫
liyanxin
目 录
内容摘要„„„„„„„„„„„„„„„„„„„„(1)
正文目录„„„„„„„„„„„„„„„„
一、
老舍生平及文学创作情况„„„„„„„„ (2)
二、人教版与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
老舍作品的概
述„„„„„„„„„„„„„„„„„„„„„„„ (4)
三、人教版
与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老舍作品的深入分
析对比„„„„„„„„„„„„„„„„„„„„
(11)
结语„„„„„„„„„„„„„„„„„„„„ (12)
参考文献„„„„„„„„„„„„„„„„„„„(12)
后
记(致谢)„„„„„„„„„„„„„„„ (13)
人教版与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老舍作品研究
李炎鑫
内容摘要:人教版与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收录了相当多的
现当代作家的
作品,这些名家名篇作品的入选,既丰富了教材内容,
也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名家作品语言的准
确、规范,字词锤
炼的精准,修辞应用的恰当,写作方法的灵活,文体的多样。在众多
的名家中
,老舍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辛勤且多产的作家之一,不同版
本中都有大量老舍的作品被选入。研究对比人
教版和北师大版小学语
文教材中老舍作品的入选情况,既能把握两种版本中小学语文教学的
轨迹
,更好的为自己教学服务,也能深入的认识老舍及其作品。感受
大师的风采。
关键词:人教版
北师大版 语文教材 老舍作品 对比研究
人教版与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收录了相当多的
现当代作家
的作品,这些名家名篇作品的入选,既丰富了教材内容,也能让学生
在语文学习的基
础上感受到名家作品语言的准确、规范,字词锤炼的
精准,修辞应用的恰当,写作方法的灵活,文体的多
样。让学生感受
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好,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树立学生正
确的价值观。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众多的名家中,老舍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辛勤且多
产的作家之
一,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和文艺界的劳动模范。老舍的作品从1933
年开始就收
录进语文教材,不同版本中都有大量老舍的作品被选入。
对比研究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老
舍作品,既能更好的
把握两种版本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轨迹,也能深入的认识老舍及其作品。
一、 老舍生平及文学创作情况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
一个满
族城市贫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
术家”。满族,北京
人。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
用。
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191
8年毕业后任北京市方家胡同小学
校长。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
小
铃儿》。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教学之余,读
了
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
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1930年回
到祖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1925年, 老舍第一个长篇《老张的哲学》问世,作品取材于老舍
在北京教育界任职时的经
历。小说揭露了北洋政府统治下,教育界的
黑暗和混乱,在艺术上表现出幽默的艺术风格。
1934年夏到青岛山东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6年夏辞去教职,
专事文学创作。抗日战争爆
发后,到武汉、重庆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
抗敌协会的工作,任常务理事、总务组长,并组织出版会刊《抗
战文
艺》。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写作。
1949年底
返回北京。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
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
席及书记处书记、中国
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剧协和中国曲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
等职
。1966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
》、《猫
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
等。40年
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
《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
《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
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
《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
集》,剧本《龙须沟》、《茶馆
》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
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
鲜明,
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
描写事件,使作品
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
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
1年北京市人民政
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二、人教版与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老舍作品的概述
(一)、老舍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收录情况
老舍的文学作品无论是民国时期还是解放后一
直到现在,在不同
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有其作品入选,而且入选的的篇目很多。就人教
版和北师
大版两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来说,也有好几篇老舍的文学
作品入选。人教版和北师大版
两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老舍文学作
品入选情况见下表:
人教版与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老舍作品对比
版本 人教版 北师大版 收入
年级
收
录
老
舍
作
品
对
比
选读课文第1课《趵突泉》
三组第2课《猫》
一组第1课《草原》
二组第1课《北京的春节》
第一单元第1课《养花》
选读课文第1课《林海》 六年级
(上)
六年级
(下)
五年级
(上)
五年级
(下)
第二单元《语文天地》 “开卷四年级
有益”《月牙儿》节选
第三单元第2课《草原》
四年级
(下)
第十二单元第2课《老北京的
春节》
三年级
(上)
三年级
(下)
(上)
(二)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老舍作品的总体评论
从表格中很明显的可以看出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共选入老舍
作品5篇,分别是:《林海》、《北京的春节》、《草原》、《猫》
、《趵突泉》。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老舍3篇作品分别是:《养花》、《草原》、
《老
北京的春节》,和《月牙儿》的一小段节选。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小
学语文教材中收录老舍的文学作品,本
人认为有以下相同点:
1、两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选入的全都是老舍的散文作品。
2、两版
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小学阶段一二年级都没有老舍的文
学作品入选。(可能是考虑到一二年级学生的认
知水平和理解能力)
3、两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都选入了《北京的春节》和《草原》这
两篇老舍的散文。
三、人教版与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老舍作品的深入分析
对比
(一)、从编排意图、作品特点和教学实际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与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课
文,选入老舍的散
文都只有3篇是主题讲读课文,这些主题讲读课文在教学中是要重点
引导学生
去学习的。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选入的《北京的春节》、《草原》、《猫》是
主题讲读课文
。《北京的春节》出现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课文
中,这一组的编排主题是:“民族习俗”;《草
原》出现在五年级下册第
一组的课文中,这一组的编排主题是:“西部”;《猫》出现在四年级上
册第三组的课文中,这一组的编排主题是:“动物”。而《林海》和《趵
突泉》属于主题讲读课文后面
的选读课文,教学时可以不必作为重点,
读读即可。
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课文选入的《养花》
、《草原》、《老北京的春
节》是主题讲读课文。《养花》出现在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中,
这一单元的编排主题是:“乐趣”;《草原》出现在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的课文中,这一单元的编排主
题是:“民族之花”;、《老北京的春节》
出现在三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的课文中,这一单元的编排主题
是:“过
年”。而《月牙儿》的一段节选,出现在《语文天地》的“开卷有益”
中,和另外的三
段名家描写月亮的片段放在一起,让学生读读体会即
可。下面本人就拿两版本中各选入的老舍的四篇散文
,结合教学实际
简单分析老舍散文作品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原因。
1、《北京的春节》是老舍
先生的散文名篇。文章以时间为顺序,
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
了一
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
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
的认同和喜爱。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
发了解民风民
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让学生学习
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
言特点。
2、《草原》这篇散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
见
、所闻、所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赞美了草原的美
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
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
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
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
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
的赞颂
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
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
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
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3、《猫》这篇精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
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
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课
文先
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
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
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
但又那么“勇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
br>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继续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
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
实
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4、《养花》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老舍以他极具生活情趣的语言
生动详细地讲明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又笑有泪,有花有果,有
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抒发了
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去想,学写方法,从而激发
学
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的热爱,激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地
运用语言。 二是生活中的乐趣无处不
在,我们应该像老舍先生那样在
生活中发现和培养生活的乐趣,我们将会受益匪浅。
(二)从老舍散文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
老舍的散文,大抵篇幅不长,明白如话,清新
质朴,大雅若俗。
在16卷本的《老舍文集》中,散文专为一卷,收入老舍散文作品两百
多篇,
40余万字。这几十万字的散文,被老舍戏称为“小块文章”。从
这些散文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作家的性
格、爱好及一生的际遇,更重
要的是在这看似小块文章中蕴藏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1、老舍的散文朴素直白,京味十足。
老舍先生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学习
、恋爱、结婚甚至连他告别
人世都在北京。所以,北京的自然景观、地理环境、传统习俗都是他
散文创作的源泉。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可以面向着快乐的坐上一
整天的积水潭,温和的香片茶,胡同
里各房子的院子和树,牵牛靠山
竹草茉莉青菜果子等,老人都深深的爱着。看他的写的落花生“大大方方的,浅白麻子,细腰,曲线美。”单看这几个词谁也不会联想到花
生,就是老舍把他们组合在一
起,只会使我们联想到一个邻家的女孩,
相貌平平干干净净的令人越品越喜欢。就像老舍先生的文风和语
言,
永远都是那么的和蔼亲切,他从不会为诱惑读者故意雕饰文字,他不
板面孔、不摆架子,也
不说空话,以他直白的语言,简洁朴实的形式,
贴近生活情感内容,真真切切的反映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
喜怒哀乐,
全凭自己的思想牵着笔头,自然、率真地从心底流淌出来。老舍先生
自己也曾经说过
:“世界上最好的著作差不多也就是文字清浅简炼的著
作。”这种境界也许就是他追求的最高境界吧!
老舍先生被称为“20世纪的‘京味’文学宗师”。在他的散文当
中,无不处处体现着他独特的
京味儿。他的京味儿是不自觉地带出来
的,温文尔雅,自自然然的。像“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
门道”
放在这里是绝对要比“途径”“方法”等更为贴切。还有“差不离”“赶
趟儿”“设若”
等京腔浓郁的话经常出现在他的散文当中,他就是这样
给我们讲述着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件琐事,却也在为
我们诠释着自己的
理想和人生。
2、老舍的散文语言质朴,情真意切。
语言质朴,
情真意切,是作者在散文创作中注重自我情感的抒发
从而在语言表达上所形成的一种美。其实散文本来就
是为了写情。叙
事、写景、状物等都是为了写情,情感是建构文本的基础。老舍的散
文之所以能
让人爱不释手,主要是因为情。
在老舍的散文中,有许多记人的作品,无论是写母亲还是写朋友,
读者都会被字里行间充溢着的真情所感动。《我的母亲》就是其中之一。
母爱是伟大的,可作者
在作品中只字没写“爱”字,而是四次写到母
亲含泪,一次流泪:哥哥外出学徒做工,母亲“含着泪把他
送走,不
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为了让我读书,母亲四处筹钱,“含泪
把我送出门”,当我毕业时,他又流下了欣慰的泪水;当我违背母亲让
我早日成亲的意愿时,尽管她有许
多不满和失望,但母亲还是尊重了
儿子的选择,“含泪点了头”。简单质朴的几个字,母亲含泪也好,流
泪也罢,将母爱深深印在老舍的脑海中,这泪水滴在儿子的心里,流
进儿子的血里。老舍早年出
国任教,回国后又忙于抗日救亡运动,无
暇陪伴母亲,为此他一直怀着内疚,特别是在母亲去世一周年后
才得
知噩耗时,愧疚与悔恨无情地折磨着他的灵魂,他将自己比作瓶中的
花草,“虽然还有色有
香,却失去了根”,这比喻既形象又深刻。母亲
的离去,留给儿子的是无尽的思念、无根的漂泊与深深的
自责。这真
是撕心裂肺的哀痛,内心的痛苦怎能用语言描述得了,最后老舍只能
以“心痛”二字
结束全文。
老舍因为生在北平,长在北平,与北平有着特殊的情感。他绝
大多数的作品
是以北京作为背景的。人们每逢谈到老舍,自然也要说
到北京,仿佛老舍成了北京的化身。因此,老舍笔
下的北平到处浸透
着“情”字。《想北平》就是一篇描写北平的散文,在一篇短短的散文
作品中
如何表现北平,老舍决定写出“我的北平”,即把对北平的感情
上升到爱母亲的地位。他抛开一切美好的
词语,用最通俗质朴的言辞,
用最能引人共鸣的表达方式,通过与巴黎等城市的对比,突出北平的
特点,表明北平与老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为一
体的关系,表达“我的每一思
念中有个北平”。对于老舍来说,北平“不
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粘合的一段历
史,一
大块地方。”“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情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
城所赐给的”、“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3、老舍先生散文语言幽默讽刺,活泼生动。 老舍素有幽默大师之称。他的幽默小品散文起于30年代,直至
60年代。从他的小说中更可以洞见
其幽默个性,他的人格的动静描
画在这里面,他的人格的声音歌奏在这里面……从而别具魅力,另有异<
br>彩。”他的《考而不死是为神》《有了小孩之后》《文艺的副产品》《写
字》《当幽默变成油抹》
等幽默的小品文读了以后都会另我们忍俊不禁
的笑出声来。
“光荣是中国的,
艺术之神多着一位。天上落下白米饭,小鬼闷
闷的哭;因为仓颉泄漏了天机“他用这么“高伟的诗”来自
嘲自己的
字“行列有时象歪脖树,有时像曲线美。整齐自然不是美的要素;要
命的是个个字像傻
蛋,怎么耍俏怎么不行。”这种自我解嘲当中又带着
自己对艺术的完美的追求。他浸染着作者对生活的感
悟和热爱。老舍
的幽默散文当中有对教育制度的讽刺象《考而不死是为神》;也有对教
育界的反
思象《真正的学校日刊》;更有对人性的批判和赞美。象《有
了小孩之后》《一天》等读了会让人在不禁
捧腹的同时,引人深思。总
之,老舍的幽默是融汇中西的,是睿智深刻的,又是内敛宽容的,他
将酸甜苦辣全熔铸在一笑之间。且是雅俗共赏的,不同的人自有不同
的体味。
在我国的
现代散文名家中,杨朔的作品以构思精巧、充满诗情画
意见长;刘白羽的作品以雄浑凝重、闪耀着哲理的
光芒取胜;而秦牧
的作品则以思路宽广,善于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熔为一炉为其
特色。而
老舍的散文,大抵篇幅不长,明白如话,清新质朴,大雅若
俗。可以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一
个经得起时间的磨砺,
能让人不断去阅读、挖掘、研究的作家。他的散文作品虽然不多,但
同样
让时间证明了它的价值。
(三)结合选入教材的篇目从老舍作品特点分析
人教版和北师大版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入老舍的散文作品多篇。下
面以教材中选入作品为例,简要分析老舍散文作品的语言特
色,我想
这也是老舍多篇作品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原因。
1、用字讲究,灵活多变。老舍先生
的作品十分讲究用字,在《言
语与风格》一文中,他说:“用字,„„我们可以这样说,用字与其俏皮,不如正确,与其正确,不如生动„„努力去找现成的活字。”在活
字中求变化,求生动,文字自
会活跃。老舍在《猫》一文中,“你”字
的用法别具匠心。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
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
梅花。”
这段文字连用了三个“你”字,增强了句子的感染力。这里的“你”
表面上是指第二
人称,实际上则是指第一人称“我”。作者活用第二人
称“你”来写“我”,可以引起读
者的想象,想象作者平时与猫相处时
的情景,更能给读者亲切、真实和身临其境之感。
2、句
式,长短相间。关于句子,老舍先生曾说过:“句:短句足
以表现迅速的动作,长句则善表现缠绵的情调
。那最短的以一二字作
成的句子足以助成戏剧的效果。”老舍先生深谙字句的长短之道,在遣
词
设句时,始终注意长句短句的相间安排,从而使其文章语言轻重缓
急有序、跌宕抑扬有别。
“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
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
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
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
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
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
,
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
闹起来:欢呼
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
古包。(”《草原》)
这段
文字,虽没有华丽的辞藻,但由于句式长短搭配合理,结构
灵活,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富有极强的
韵律美。
3、修辞,真切自然
翻阅老舍先生的作品,其修辞手法随处可见,不胜枚举,但每
一
处修辞格的运用都是那么的贴切,那么的真切自然,毫无刻意雕饰之
感。本文限于篇幅,仅以
《草原》一文为例。全文以优美、清新的语
言、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
漓尽致。
(1)比喻。关于比喻,老舍先生认为,精确的比喻是最为有力
的小花样,处处有这
种小花样,故事便不会单调、不空洞。在老舍的
作品中,比喻是他运用最多、也最为娴熟的一种修辞方法
,《草原》也
不例外。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
色的大花。” <
br>文中的“草原”与“绿毯”,“羊群”与“白色的大花”,本体和
喻体之间原本是极不相干的,但
作者却通过丰富的想象,新奇地将其
放在一起,既从“点”“面”上表现出了其形态特征,又从“明”“
暗”
上摹写出了其色彩状态,从而描绘出了草原牧羊的绮丽迷人的景致。
(2)反复。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
里,也还是草原。”
这段文字中“一百五十里”反复出现,不但不觉得多余,且
具有
一石三鸟之妙。首先,它强调了草原的宽广。大家可以这样想象,“一
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这样的辽阔无边,已经使人目力难以企及了;但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这样写则更进一步
强调了草原的无
遮无拦,遥无际涯。其次,它与下文中的“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相
映成趣,只
有草原如此的宽广,才有行车的“洒脱”。再次,它与上文
的“一碧千里”、结尾的“天涯碧草话斜阳”
遥相呼应,使文章浑然一
体,展现了草原翠色欲流、一碧千里的境界,使人读后有一种身临其
境
的感觉。
(四)概述其他现当代作家作品与老舍作品在教材中的入选情况
据《新华日报》2
011年9月9日的报道:“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
公布了201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教科书使用作家作品
的排名情况,已故
著名作家老舍共有29篇作品入选,不仅成为去年作品入选数量最多的
作家,
同时还成为人教版教科书支付稿费最多的作家。根据最终统计
结果,除老舍位居榜首外,著名儿童文学作
家金波凭借28篇入选作品,
击败了郭沫若、巴金等现代文学巨匠,占据榜单第二名;冰心、叶圣
陶并列第三,其入选作品篇目均为25篇。”在这份榜单中,并没有鲁
迅的名字出现,对此,文著协常
务副总干事张洪波解释说:“鲁迅早在
1936年就已去世,按照伯尔尼版权公约的相关规定,他的作品
已进入
公版领域,不用支付稿费,因此也就没有进入文著协的统计范畴之列。”
不过鲁迅的作品
在语文教材中尤其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数量的减
少,这是不争的事实。我统计了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的小
学语文教材,
只有人教版在六年级上册选入了《少年闰土》一篇文章。
可见在人教版语文教材
中入选的单个作家的文学作品数量,老舍
的作品远远超过了现当代其他作家的作品数量。在北师大版的语
文教
材中也有大量老舍作品的入选。就鲁迅和老舍的作品来说,鲁迅的作
品以杂文为主,反映当
时社会利弊,思想深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
度,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理解起来难度更大。这也是鲁迅
作品被小
学语文教材“请出”的原因。就个人观点,鲁迅作品更应放在中学阶
段
让学生去学习,这样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具备了一定的语
文学习的能力和语文素养后,学习起来
可能会更轻松一些。
语文课程不仅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肩负着培养学
生正确的
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在编写教材时对于选编入教材的
内容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老舍的散文,大抵
篇幅不长,明白如话,
清新质朴,大雅若俗,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语言精准,具
有示
范性。学生学习时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很有帮
助的。而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
强烈的生活气息,又流露出
作者对生活、社会的热爱,充满的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可以说老舍
的散文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不论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还是价值观的
培养都是很有裨益的。
结语
老舍的文学作品能在语文教材中大量入选,既有教材本身的特点,
也有编写者的意图。但更多的是老舍作品自身的原因,老舍的作品人
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
熟地驾驭语言,语言讽刺幽默和诙
谐轻松,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
br>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在教学中更应把握老舍文学作品的
这种特点,老师应熟读选入教
材的老舍散文作品,备课上下大功夫,
精心备课,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讲出老舍散文的那种美来
,
让学生感受老舍散文语言文字的美好,遣词造句的准确,文体应用的
灵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
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树立学生正
确的价值观。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自己教
学水平
的提升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老舍文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老舍散文集》.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5]《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7]《新华日报》.新华日报报业集团. 2011年9月9日版
后记
本论文是在导师郭茂
全教授的启发指导下完成的。郭教授渊博的
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
的高尚
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
魅力对我影响深远。
不仅使我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树立了远大的
学术目标、还使我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本论文从
选题到完成,
每一步都谨遵导师的指导。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