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三模试卷A卷

温柔似野鬼°
713次浏览
2020年09月11日 21:4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图-狼牙月


北师大版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三模试卷A卷


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 (2019七下·龙岗期末)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 )
A . 修葺(qì) 无虞(yú) 校对(jiào) 心有灵犀(xī)
B . 选聘(pìng) 契约(qì) 震悚(shǒng) 怏怏不乐(yāng)
C . 羸弱(léi) 矜持(jīn) 拖沓(tà) 气冲斗牛(dǒu)
D . 愧怍(zuò) 污秽(huì) 亘古(gèn) 酣然入梦(hān)
2. (2分) 下列句子简明且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
A . 船已行二日即到。
B . 到会的有五个连干部。
C . 采访我校的是报社的三个记者。
D . 桌上展出了两个学生制作的飞机模型。
3. (2分)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梅岭三章》诗中表现了诗人坚定、乐观的革命信念。
B . 《鱼我所欲也》文章开头以生活常理来 设喻,把鱼比作生,把熊掌比作义,把舍鱼取熊掌比作舍生取义。
这是一种比喻论证。
C . 《送东阳马生序》本文描述了青年时代东阳马生求学的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表现了要珍惜现在的优越
学习条件,勤奋学习的思想。
D . 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即后世统称说理辨析一类的 说明文。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马
说》《捕蛇者说》《爱莲说》。
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4分)

4. (4分) (2019九下·泉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第 1 页 共 10 页


一踏上积石峡里的黄河河底,我就(甲)(A.迫不及待 B.急不可耐)地盯着脚下 的河底,昔日喧嚣咆哮的
黄河,如今静谧得只听得见我的心在怦怦①(A.pīng B.pēng)跳动;干②hé的黄河河床,呈现着一片神圣而
(乙)(A.肃静 B.肃穆)的灰褐 色,竟是个“巨石阵”,犹如“水底石林”。河底石虽然面貌各异,可全是优
美的曲线组合,没有一条直 线,没有一处棱角,处处光滑无比。黄河水万古不息的抚摸,铮铮巨石摸得光溜溜了。
(1) 请为文中①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请在②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①处________;②处________
(2) 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选项填入下面横线,只填序号。
甲处________;乙处________
(3) 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

5. (6分) (2019·河北模拟)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 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2) 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杜牧《泊秦淮》)
(3) ________,水击三千里,________。(《庄子》)
(4) 我国古代散文中,很多 文章善于通过对动物的描写来表现春天的特点,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
“________,__ ______”两句,通过对鸥鸟和鱼的描写,写出了春天的特点。
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

6. (1分) (2019·成都) 在叙述中插入诗词,是《西游记 》行文的一个特点。下面是从《西游记》中摘录的
有关孙悟空的诗句,请概括出相应的故事情节。
(1) 渴饮嫆铜捱岁月,饥餐铁弹度时光。天灾苦困遭磨折,人事凄凉喜命长。
(2) 棒架威风长,枪来野性狂。一个是混元真大圣,一个是正果善财郎。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7. (20分) (2019·新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第 2 页 共 10 页


不求甚解(节选)
马南邨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 ,但
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 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他说的前后 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
学习。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 ,那
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 有独到的见解。
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 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
字的含义 ,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
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
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 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
我们今天对于马 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
哩!要 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 br>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 徐
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 确实要高明
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 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
死抠一字一句 ,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 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
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 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⑨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 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

第 3 页 共 10 页

< br>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 来有了
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 有益。
【链接一】为学读书,须具耐心,细意去领会,切不可粗心。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 ;去尽骨,方
见髓。
【链接二】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 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
——朱熹《童蒙须知》
(1) 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观点,并阐释其具体内容。
(2) 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 本文指出“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结合链接内容 和自己
平时的读书习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 (20分) (2019·平阳模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灯市口的兔儿爷
黄希妤
没人弄得清“兔儿爷”这称谓是哪儿来的。
元宵节晚上上了灯,三星出齐,街上的玩意儿都摆 出来了。北市有个吹糖人的,手很巧,关公舞刀、猴子捞月,
捏得纤毫毕现。西四牌楼门前有人拉“天嗡 子”,即抖空竹,天嗡子蛮牛似地叫。拉得更响,围观的人就多给一点
钱。从大街小巷出发的姑娘、媳妇 ,成群地走动,忙着把平时闷乏的日子补回来。
人群里有个简陋的灯火摊,大概总摆着一张小桌,桌上 堆层竹篾,摆着几只塞满零碎物件的碗,边上挂一簇一
簇的红纸。怪的是旁边有个擦得光亮的高木架,空 落落的,只最顶上陈设出来一个兔子灯。
老妈妈牵着平儿过去,平儿盯着看,直瞧得迷迷瞪瞪晕花了眼 ,两个脚尖争斗着磨蹭,迟迟胶着不肯动弹。那
兔子灯陷在灯市口拥挤的浮光里,仍很显眼,外边糊的红 纸镶了绢纱,细密的绣纹被蜡烛照得亮堂堂的。最妙的是
匠人精工烫制的红琉璃泡子,把烛火一罩,金灿 灿的光就攀上每寸纸面,温暖又吉祥。
每有从摊子旁挨过去的人,总会向摊主老头买上一两个花灯。也 有买灯笼的主顾,但到底不如买兔子灯的多。
长此以往,老头跟兔儿的关系愈发严丝合缝,称呼他“兔儿 爷”倒确是恰如其分。
兔儿爷做灯很有办法。挑几根竹篾捏着,手掌灵巧地翻动两下,兔子模样就出来 了。糊纸最讲究,没有钱的普

第 4 页 共 10 页


遍用红纸 ,有钱的可以要加细的染布。兔脸总是等交付时才画上。他打量几眼小孩的样貌,一面蘸墨,一面偏着头
想。忽而脸上微露一点笑意,提起笔画下去。五官总画得七分肖似,添作三分讨喜神色,眼角眉梢皆透着福气。若
是不能面对着孩子,兔儿爷就问前来的人,落笔同样精准,看不出什么分别。孩子们都喜欢,做母亲的每 逢节会也
一定要买。
只有木架上那个兔子灯一直没有脸孔。
平儿拉上灯轱辘沿街走 了几圈,又转回来蹲在灯市口土墙根下,安分得让人发慌。他眼珠不动,盯着兔儿爷做
工:那翻飞的双手 简直就是蝴蝶!他多喜欢一只会跳舞的蝴蝶啊。
家里开大磨坊的小少爷进过县城,挺着腰板来回踱步: “哼!县城里卖的花灯挺括得多!颜色好,会说话,这
算什么东西……”
老妈妈来找平儿了。 他很固执,说:“我长大了要卖兔子灯。”恰巧旁边有邻人在,老妈妈的脸立刻就红得挂
不住了,伸出手 就去打平儿:“才这么大一点,就说丧气话。”于是他一边哭着一边跑回家里去了。这场打小孩的
闹剧被 卖凉粉的看了去,走街串巷传播开了。他看买凉粉的女人很有兴趣,于是说:“这是万万要不得的啊!”
老妈妈进屋去,麻利地抢了平儿的花灯,拿起烧火的铁叉子来,向着平儿就招呼去了。平儿蒙受了无妄之灾,< br>哭得一塌糊涂。平儿挨完结实一顿打,还是照旧蹲回摊旁墙根下。
平儿最终得去上镇上唯一的学堂了。学堂很简陋,仅有的桌椅、砖块摊作一处,没有什么乐趣。
家里开大磨坊的小少爷也在学堂念书,时常要把先生问住。据他说县城与小镇有大不同,所有东西一概是机器< br>做的。“手工做的要被地邻笑话。”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先生总很尊敬他。
他说这话的时候,平 儿可以听见小镇那边建造贸易市场的响动。市场是由镇里集资建造的,可算是前所未有的
壮举。又过了些 时日,市场启用了,开业典礼办得十分体面和热闹。货台上摆着成百上千种货物,俱是从县城运来
的。省 道上的车辆多得数不清。人像蝗虫一样拥来,把这里扫荡干净。
平儿终于信服小少爷的话了。否则,市场上的物什怎么都千篇一律呢?美则美矣,却实在单调乏味得紧。
念及此,他心里忽地掠过去一个身影,当平儿再次来到灯市口时,他几乎不敢相信——小摊几乎销声匿迹 ,只
余一个摆赌摊的坐在地上,寂寞地抱着膝盖发呆。兔儿爷呢?兔儿爷呢?平儿奔走到熟悉的、只属于 他的位置。
那里没有人了。平儿蹲下去,他嗓子发干,只能嘶哑着哼出鼻音。他的眼眶里已然含满泪水了。
道边上那棵杨树翻摆着叶子,枝条沉甸甸的,仿佛在受什么压迫。平儿抬头瞧去,心蓦地紧缩了——是那个兔< br>子灯。他小心翼翼把它取下来,在袖口上蹭去灰尘。他惊异地发现,这兔子灯最终获得了一副面孔。它极像 兔儿爷。

第 5 页 共 10 页


他的手猛地一抖,琉璃泡子落地,咔嚓一声碎了。烛火脱了控制,猖獗地烧尽了一切。
兔子的脸孔迅速皴皱起来,落了一地焦黑的纸泪。
(选自《读者》2016·2,有删改)
(1) 在文章的4—6节,作者分别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写兔儿爷的兔儿灯讨人喜欢,请各举一例。
(2) “元宵节晚上上了灯,三星出齐,街上的玩意儿都摆出来了。北市有个吹糖人的,手很巧,关公 舞刀、
猴子捞月,捏得纤毫毕现。西四牌楼门前有人拉“天嗡子”,即抖空竹,天嗡子蛮牛似的叫。”
作者为何要在文章的开头描写那些手艺人的精彩表演?
(3) “我长大了要卖兔子灯”,平 儿的这句话,被老妈妈打,被卖凉粉的说“万万要不得”,你如何理解作
者的这一情节安排?
(4) 你从本文读出了什么?“温暖”?“心酸”?“无奈”?,请选取其中一词结合文章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

9. (17分) (2019七下·北碚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
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 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 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 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
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 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临河干 ________

第 6 页 共 10 页


②求石兽________
③转转不已 ________
④盖石性坚重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 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
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 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
以“无迹”交代结果。
C . 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 熟虑而盲目行动;老
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4) 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10. (6分) (2019七上·温州月考)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唐)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①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第 7 页 共 10 页


【注】①翻:义同“反”。
(1) 这是一首写与故人相逢会聚的 诗。标题中“________”一字点明这次相聚实出意外,诗中“________”
一词暗示了相 聚地点是在京城长安。
(2) 有人认为这首诗伤感多于惊喜,你赞同吗?请任选一联,简要分析。
八、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9九上·澄海期末) 请阅读下面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功能。(不超过40个字)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
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在我们的基 因里。更
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 文本,是继承传统
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 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
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当很多人都发 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
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九、 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5·泉州)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星星羡慕太阳的耀眼,太阳欣赏星星的柔和。是的,星光和阳光都能引动诗情。对此,你有何经历、见闻 ,或
有何看法、感悟,请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第 8 页 共 10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答案:略
2、答案:略
3、答案:略
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4分)
4、答案:略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

5、答案:略
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

6、答案:略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7、答案:略
8、答案:略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

9、答案:略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10、答案:略
八、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

11、答案:略
九、 作文 (共1题;共5分)

12、答案:略

第 9 页 共 10 页




第 10 页 共 10 页

结婚礼仪-高考笑话


扶桑神树-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


孝顺名言-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


锡惠公园-母亲节活动策划方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贵阳学院教务网


与雪有关的诗句-入党转正思想汇报


美容养颜食谱-社会热点话题


石家庄铁道大学分数线-初二英语上册期末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