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辅导一年级孩子学习数学

萌到你眼炸
663次浏览
2020年09月13日 04:5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估分选大学系统-河北省邮政管理局


辅导一年级孩子学习数学,作为当代家长大都具有相应的数学知识和能力,但若要在辅导上
取得事半功倍,还必须对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作一番认真地学习与分析,并要根据
小学生认识 事物的规律,采用与学校老师大体一致的方法,方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为了帮助家长对小学数学教材有所了解,我们试从下述几个方面作些介绍:

1.要了解一年级数学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学期:

(1)1到10各数的认识、写法和加减法。包括:实物图,数10以内的数,1到5各
数 的认识和写法,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0的认识和写法,加0、减0和得数是0的减法,
6到10各数的 认识和写法,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式题。

(2)11到20各 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数11到20各数,十和几组成十几,11到2
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钟面的认 识(会看整点钟)。

(3)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减法。包括:20以内的进位加法,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
题。

(4)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

第二学期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

(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数100以内的数,认识个位、十位,100以内
数的读法和写 法,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元、角、分的认
识和简单的计算。

(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 整十数
(不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两位数减一
位数(退位),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4)认识图形。长方体、王方体、圆柱、球的初步认识。

2.帮助孩子掌握数的概念。


孩子在入学前,可能会数会认2 0以内的数,但不等于了解这些数的实际意义。家长可
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帮助孩子建立数的概念。

(1)认识一个数的数值,建立基数的概念。如“5”是一个抽象的数值,要求孩 子在实际
生活中说明“5”所表示的实际数量。如“国旗上面有五个五角星,每个五角星又有五个角”, “一
只手有5个指头,家里有5口人,5个苹果……。”还能表示可看到的一些连续量,如往盆
里倒5杯水,量一根长5尺的麻绳,时钟敲了五下……。从而使孩子知道一个抽象的数可
能表示的实际数 量是很丰富的。

(2)认识一个数的序数,建立序数的概念。就是要认识一个 数或一个物体在一个自然
数列或一组物体中的位置和次序。如:应知道“7”在“6”和“8”中间;7 大于6,但7小于8,
训练孩子用多种方式练习计数。首先,按自然数数列逐个出现以数轴上的点表示数 ,有利于
对数序的理解。

同时还可以利用儿童生活实际中的数字材料 让儿童顺数、倒数或嵌数。教孩子知道用来
表示数量多少的数叫做基数。如1个、2个、3求书、4辆车 、5个茶杯……用来表示次序
的数叫做序数。如第一、第二、第三本、第四辆、第五个座位……。

(3)认识数位,掌握十进制的概念。知道10以内的数是以“个”为计数单位的 。认识2
0以内的数是孩子第一次遇到逢十进一的情况,要求孩子认识满了十就要有一个大的新计数单位出现,即,10个“一”就是1个“十”,10个“十”就是1个“百”……掌握数位的顺序和进率,< br>这是读数和写数的基础。

(4)正确的读数和写数。孩子第一次学习读 数和写数,可将数字形象化,并编成儿歌:
1象小棒,2象小鸭,3象耳朵,4象小旗,5象称钩。6象 电灯泡。7象镰刀,8象把子。9
象哨子,指导孩子写数要求严格掌握每个数字笔顺和结构,写得正确、 匀称、规范、迅速,
不能乱画或倒笔,区别易混的6和9、9和7,着重练习难写的数字8和0。

(5)正确认识“0”的意义。家长如果问孩子“0”表示什么?孩子会说。“0 ”表示一个也没
有。这时家长要告诉孩子,这是不全面的。“0”还可以表示温度,摄氏0度时,水就结 冰了,
能说没有温度吗?“0”还可以表示起点,如:数轴和米尺的起点就用0来表示。0在1的前面。
“0”还可以占住数位,少了0或多了0,数就会发生变化。

3.让孩子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打好加、减运算的基础。

掌握数的 组成、建立数群的概念。数的组成就是说一个数由哪几个数组成的,或一个数
有几种分法。数的组成知识 是计算加、减法的基础,儿童掌握数的组成越多,越牢固,计算
的方法就越灵活,越快。



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是20以内数的计算基础,20以内数的 计算又是多位数计算的
基础,所以说指导孩子学好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很重要的。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熟练掌握,在很大程度也取决于学生对10以内的组成与分解的熟
练 程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对数的组成与分解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4.加强口算训练,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现行教学大纲要求一年级学生要能 够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两位数加
减整十或一位数,这说明一年级的学生口算训练是很 重要的一项训练。对10以内的数的加
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通过训练要能达到脱口而 出的熟练程度,其口算标
高应在1分钟内,一般要求能口答30道题,优秀者能口答40~50道题,希 望家长能用口
算卡片对照时间训练自己的小孩。

5.帮助孩子提高解答简单应用题的能力。

现行教学大纲要求一年级学生初步 学会根据加、减法的意义解答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
题。能够说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初步了解条件和 问题之间的关系,正确地列出算式,注
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根据这个要求,家长们可看教材, 要明确应用题的计算是从
学生开始认数和计数时就开始了,如数学课本第一册第6面上方的图就是一个应 用题,要
求学生根据图意说出条件和问题:其意思是2个小朋友在扫地,又跑来一个小朋友参加扫
地。这时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扫地?前面是条件,后面是问题。因此希望家长配合教师做好
这方面的工 作,逐步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口头发表能力。

6.辅导中、高年级数学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如果说简单应用题(一 步计算的应用题)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那么两步计算的
应用题则是教学的关键。

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特点是:只有应用题所要求的问题,而解题需要的两个条件,往往是
一个 已知,一个未知,也就是把解题必须具备的这个条件隐藏起来,在题目里没有出现,而
这个条件属于第一 步计算解答的问题,必须由解题者自己提出。这个问题叫做中间过渡问题。
这个中间问题是寻求解题途径 的关键。因而,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就必须指导孩子把脑筋用
到想中间问题上去。下面,就上述这个问题 介绍几种方法供家长们参考:

①分解成两个简单应用题,指导学生探求中间问题。


教学例题 “石桥区小学举行冬季运动会。有男运动员524名,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少8
7名,一共有多少名运动 员?”,先把这道题分解成两道连续性的简单应用题:

“石桥区小学举行冬季 运动会。有男运动员524名,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少87名,女
运动员有多少名?”

“石桥区小学举行冬季运动会。有男运动员524名,女运动员( )名,一共有多少名?”
(把上题的答案填入本题的括号里,作为已知条件。)

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再同例题比较,启发学生说出解答例题必须先求出女运动员多少
名。 这样就会使学生清楚看到,要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一定要先想出中间问题。

②变换简单应用题的条件,导出两步计算应用题,指导孩子探求中间问题。

两 步计算应用题是在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组成起来的。根据这个特点,教学上述例题时,
先指导学生练习一 道简单应用题:“石桥区小学举行冬季运动会。有男运动员524名,女运
动员437名,一共有多少名 运动员?”然后把“女运动员437名”改成“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少
87名”变成例题,再指导学生解 答,最后家长引导学生就变化的条件进行分析,使学生看到
提中间问题的必要性。

③利用数量关系,指导学生寻求中间问题。

教学上述问题时,先 让学生练习一道简单应用题:“石桥区小学举行冬季运动会。有男
运动员524名,女运动员437名, 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练习后,家长可提问:“要求一共
有多少名运动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解答 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是怎样?”学生口答,家长
作相应指出:“男运动员人数+女运动员人数=运动员的 一共人数”,并对照题目填上相应的数
字。再把第二条件换上“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少87名”成为例题 ,相应把“女运动员437名”
用问号代替,在问号下面写上“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少87名”。最后根 据数量关系式总结出
寻求中间问题的方法。

中、高年级应用题教学重 点是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掌握常见的
数量关系,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 应用题。教学三步复合应用题的关键是让学生掌
握分析法和综合法等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进行解题思路 的训练,以培养孩子们的初步逻辑
思维能力。同时,在辅导中要加强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的训 练,以利于他们思维
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当孩子们较 熟练地掌握了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同时,就要配合教材内容,对一
些常见的,且具有较为稳定和 一些特殊数量关系的典型应用题(如水平均数问题,归一问题,


行程问题,按比例分配问 题等)也要着眼于对这些典型应用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的分析,切
不能让孩子们死记公式去套题。

(2)对小学生来讲,有两组数量关系是他们最容易混淆不清的,因此,家长要配 合老
师做好这方面的辅导工作。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出现的一些基本 数量关系,特别是上面提到的几种较难理解的数量
关系,都是在小学生学习整数内容时出现的。为了巩固 和加深对些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当
孩子们学习小数和分数内容时,望家长们能配合学校做好巩固工作, 以期帮助孩子们能达到
扩大理解范围、提高理解水平之目的。

家长在 辅导孩子学习数学时,要注意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启发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和
发展思维能力,加强运算 训练,达到熟能生巧。



nk0215 2009-07-24 22:50:43 60.22.252.*
教学中老师付出了艰苦的劳动 ,大多数学生辛辛苦苦地在学习,但是效果不好,质量不高,
能力也较差,原因何在?通过反思,我深深 的体会到就是没有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数
学的积极性,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给予他们 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数学的好习
惯没有养成,也就是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待解决。对于上述情况,我是这 样做的:

一、认真解决好三个过渡

1、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许多不适应、不熟悉的地方,
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初一学生年龄只有十二、三周岁,是儿童时期向青年时期过渡的阶段,
他 们有依赖性,不善于独立思考,习惯于具体形象的思维,记忆方面,机械记忆大大强于理
解记忆,他们习 惯于照老师讲的,书上写的去模仿套用解题,而不善于分析思考。针对初一
学生的上述特点,教学中注意 逐步过渡:

(l)用比较生动、形象的儿童语言,通过具体事例、实物演示,加强教学的直 观性,逐步引导
学生掌握教材,培养兴趣。

(2)开始阶段,讲得多一点,注意引导,逐步放手。

(3)注意教给学生一些适合于中学学习的方法。


2、由算术到代数的过渡

初中代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 法、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有
别于小学的数学。初中数学课已经是一门逻辑性、系统 性、条理性较强的学科,抽象性也逐
渐增大。新学科是在原有学科的基础上进行数学的,因此除要做好教 学方法、学习方法、学
习习惯的衔接工作,把学生自然地带入中学学习的轨道外,还应特别注意教学内容 上的衔接,
即从算术到代数的过渡。

3、由教师讲为主,到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过渡

小学生学习是以听讲为主,现在要从有兴趣自学到习惯自学,需要一段时间,分三步完成,< br>不能操之过急。

①思想动员,明确自学的重要意义。让学生能和教师很好的交流合作与探究。

②指导读书,开始指导具体一点,逐步提高自学要求,使学生懂得自学。

③ 启发 诱导,加强辅导,特别是对中、下学生的辅导,中、下学生多一些的班,更应加强
对他们的辅导,培养兴 趣,增强信心,激发动机,使学生热爱自学。

二、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组织教学→启发讲解,布置学生内容→指导学生阅读、练习,着重辅导差生→观察检查学习
效果→及时 强化认识→布置课后学习任务。

也就是“启”(启发引导),“读”(阅读课文),“练” (做练习),“知”(当时知道结果,及时反馈,及时
强化),“结”(小结讲解),教师有针对性地辅 导贯穿全过程。基本做法是上课后复习旧课,引
人新课,视新课的难易给予较详细或简略的启发,并出示 阅读提纲,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
生阅读教材为学生顺利地进行自学创造条件,要求学生先粗、细、精的 阅读教材,搞懂教材
上的基本内容后再做练习,然后核对答案,改正错题,这时教师巡回辅导,个别答疑 ,着重
帮助差生,在学生独立活动时,教师一般不打断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停下来讲解,以免影响
学生思维,在下课前十分钟左右,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画龙点睛地重
点讲解。最 后布置课外学习任务。有阅读教材,做读书笔记,也有继续完成少数练习。

三、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要求,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及使用方法,以及教材的特色。


2、进一步使学生明确什么叫粗、细、精读教材,逐步养成三读教材的良好习惯。通过具体
例子教会学 生怎样阅读、理解、掌握教材。

3、让学生掌握做题和核对答案的工作指出做习题时应注意的事项及核对答案应做到的几
点。

4、拟好读书提纲,指导好学生自学。

在自学的开始阶段,我认为,教 师给学生拟好读书提纲是培养学生良好自学习惯的好方法,
有了读书提纲,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理解教材,从而使学生去掌握教材;有了读
书提纲,学生就能够明确一节课的重点、关键所在,从而把 握住一节课的内容;有了读书提
纲,学生为了搞懂教材内容,就不会走马观花地阅读教材,可培养学生优 良的学习习惯和品
质。

拟好读书提纲,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 提纲要反映教材的重点,关键;

② 提纲要能引导学生推动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③ 提纲中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从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学生进< br>入初二下期以后,自学能力逐渐成长起来,这时可逐渐不给读书提纲。初三后可完全不给读
书提纲 。

5、狠抓学生读书笔记的训练。

开始阶段严格要求学生写好读书笔 记,最初要求学生简要地把所学内容概括起来,写出要点,
能抓住教材的要点和中心。逐渐对阅读教材中 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应注意的问题,自己的
新发现、新想法、收获、体会练习情况和学习态度等都要有 所反映。

随着学生自己能力的提高,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只要求作提要式笔记,记上自己 的新想法,
培养概括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6、认真做好课堂小结在下课前十分 钟左右,要求教师进行简短的总结,画龙点睛地进行讲
解,一般采用以下方式总结:

① 按读书提纲进行总结,概要地讲解说明或启发学生理解、掌握读书提纲上提出的问题,
可让 学生先议一议,再总结。



② 根据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提出的问题进行总 结,如在阅读教材中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
内容和学生感到困难的习题,注意引导、分析。

③ 就一堂课的某一重点问题进行总结,先启发学生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老师再画
龙点睛地讲解。

④ 引伸性的总结,即把教材内容加以引伸,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解决还可作适
当提示。

四、做好其他工作

1、介绍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 方法的具体指导,如《怎样使你更聪明》、
《怎样才能学习好》、《祝你学习好》、《怎样使你记性好》 、《中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怎样珍惜和利用时间》、《记忆的奥秘》等等。

2、自学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学生已初步掌握一些自学方法,形成了一定的自学习惯后,有
必要作一次系 统的概括、归纳、小结。结合课本,首先指出:自学的效果不仅取决于远大的
学习目标,强烈的求知欲, 勤奋、踏实的学习态度,顽强的自学毅力,坚定的自学信念,还
决定于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良好的学习 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会怎样自学,
比什么都重要。

3、开展各种活 动,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怎样读书?怎样做读书笔记?怎样做练习?
怎样进行独立思考?怎样进行 自我检查?等等这样的问题,可以开成班会、交流会、创新会
进一步形成自学习惯。

五、几点体会

1、任何创新都要有合理的继承,不能一概否定,数学自学辅导教 学就是在总结继承传统教
学中许多合理的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如果能巧妙地动用传统教学中的合理 成分,数学
自学辅导教学的效果应该更好。

2、有人认为自学就是自己学,排斥了 老师的作用,这是片面的。自学不等于无师自通,自
学辅导不是不要老师讲,而是要老师把功夫花在怎样 讲,讲什么上。我认为,教师应讲其精
华,讲其所需,不是罗列、复述知识的照本宣科,而是应通过讲, 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自学过程中,学生的 思维和其它心理活动自始自终地处于积极状态,在这种状态下,


人们对外界事物变化和相 互关系的理解速度快,灵敏性高,因此接受知识既较快又较牢固。

4、学生的学习是在自己 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既容易接受
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养成热爱 学习的好习惯,有益于知识的获得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5、自学以视觉器官为主要手段,刺 激不会因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消失,便于学生对接受的
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所以对所学的 知识可以有一个消化巩固的过程,能加深
理解。

6、自学这种形式能做到及时强化 ,及时进行自我调节、巩固正确、剔除错误,掌握的知识
准确性高。

高考补录学校-执业药师报考时间


重庆志愿填报系统-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滨州学院录取分数线


包头招生考试信息网-成都人事考试中心


服装设计与工程-财务管理制度范本


房兵曹胡马-宁波国家税务局


宁夏大学研究生-天津证券业协会


华南理工大学招生-关于感恩老师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