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全册教案

萌到你眼炸
537次浏览
2020年09月13日 14:3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谢娜个人简历-福建省执业资格注册管理中心



20xx—20xx学年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材下册在原有基础上稍有变动,新增选择统计图的
内容,删去众数和中位数。 前移转化的策略,增设选择策略解决问题,合理整合
“综合与实践” 部分的内容。此外,教材还前移了实验教材中《百分数的应用》,
安排在六年级上册;增设了 “探索规 律”的活动——《面积的变化》。本册教材
把教学内容编排成七个单元,前六个单元教学新知识,第七单 元是总复习,教学
的新知识仍然有四个领域的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 ,包括《解决问题的策略》、《比例》
和《正比例和反比例》。
《解决问题的策略》本单元没 有安排新的策略,只是应用前面教材教学的策
略,解决稍复杂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策略在解 决新颖问题、复杂问
题时的作用,体会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多样、策略灵活,体会各种策略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比例》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与性质。两个
内容分别属于两个知识领域,前者是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后者是数与代数的内容。
本单元把图形 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与性质结合起来教学,是因为这两个内
容能够互相利用、互相支持。比例是表 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这个相当抽象的数
学概念和图形的放大或缩小联系起来,就有了具体的含义,图形 的放大、缩小有
助于学生形成比例的概念。本单元还增设了 “探索规律”的活动——《面积的
变化》,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正比例和反比例》本单 元在比和比例,以及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
通过两个数量保持商一定或者积一定的变化,教学正比 例和反比例关系。让学生
在建立正比例和反比例概念的同时,受到函数思想的熏陶,为第三学段的数学教
学打基础。与过去教材相比,本单元不要求应用正比例、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领域:教材安排了2个单元,《圆柱和圆锥》和《确定位置》。
《圆柱和圆锥 》是在圆的知识与长方体、正方体知识的基础上编排的,圆柱
和圆锥都是平面与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本 单元主要是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探索并应用圆柱和圆锥 的体积计算

1



公式解决问题,扩大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 范围,丰富对形体的认识,发展空间观
念和思维能力,培养转化能力和推理能力。
《确定位置 》本单元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确定位置的教
学很早就开始了,但那些表示和描述只是 指出了物体的大致位置,不够准确。本
单元继续教学确定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准确地描述物体 所在的位置。
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统计与概率” 领域:教材安排了1个单元《扇形统计图》。
本单元是在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 编排的。扇形统计
图不仅表示各个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侧重于用同一个圆里的大大小小的扇形,
表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各个部分数量分别占总数量的百分
之几。教学扇形统计图 ,要使学生认识它的特点,了解它的用处,体会条形图、
折线图、扇形图的不同,体会根据数据内容合理 选择统计图的必要性,不要求制
作扇形统计图。
“综合与实践” 领域:这部分的内容进行了 精心筛选与重新整合。全册共
安排了三次活动,分别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安排的《大树有多高》,以及在 《总
复习》单元安排的《制订旅游计划》和《绘制平面图》。其中,《大树有多高》由
实验教材 六年级上册移来,主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比例等有关知识解决问题;《制
订旅游计划》由实验教材中的《 旅游费用的预算》改编而成,主要引导学生综合
运用 ”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部分的知识,解决旅 游行程规划、旅游费用预
算等问题;《绘制平面图》是新编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绘制
简单的平面图。
此外,第七单元是总复习, 本单元全面、系统地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数学< br>知识,既是全册教材的一个重要单元,也是全套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 ,将圆满完成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任务,并为第三学段的数学
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总复习的教学内容分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
可能性”“综合与实践”四部分编排。
二、教材编排特点
1、因材施教,适当降低教学难度。
由于数学课程标准不再要求 学生认识众数和中位数,且学生在现阶段很难弄
清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联系与区别,本次修订删去了 实验教材中众数和中位

2



数的内容。
由于解 决与圆柱、圆锥的有关问题时,经常会涉及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教
材一方面通过底注说明解决问题时可 以用计算器计算,另一方面,通过示例明确:
可以用含有 “π” 的式子表示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这样 安排,既可以帮助学生
切实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又降低了计算的难度,可以有效防止学生因烦琐的计< br>算而引起的厌学情绪。
《确定位置》本单元主要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材进行了调整, 注
意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适当降低教学要求。例如,描述物体相对于某一观测
点的位置时, 通过在平面图上标注”偏东”或“偏西”的角度,画出以厘米为单
位的刻度等方式,以简化操作、计算和 思考的过程;描述路线图时,对于运行方
向,只要求学生用 ”北偏东”“南偏西”等方位词进行描述, 不具体到偏离的角
度,对于运行距离,要么不涉及距离,要么在平面图上直接标出某一段路程的实
际距离,不要求根据比例尺进行计算。
2.选择典型例题,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和感悟解决问题策略的必然途径。而选择结
构典型,难度适中的 实际问题,又是有效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必要前提。为此,
教材精心选择能有效激活学生策略意识的实际 问题作为例题,鼓励他们从不同的
角度分析数量关系,为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创造条件。
例如,教材25页的例l 是一道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这样的问题,看似
简单,但仅凭直觉 和经验又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能自然引起学生的探索
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 的方法,进而呈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
样化。再如,教材26页的例2 是“鸡兔同笼”问题的变式,由实 验教材六年级
上册移来。这样的问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能有效激活学生在例1 的学习中
积 累的认识与经验,促使他们积极展开探索与思考,并在不断尝试中找到解决问
题的方法。这就为学生自主 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有利于学生形
成相应的策略意识。
3. 精心设计练习,增加应用能力。
本册教材在每道例题的后面都安排“练一练”,内容指向例题教学的最 重要、
最基础的知识和方法,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在两道或多道例题的后面安排一次
练习,练 习设计题量适中,层次清晰,形式多样。

3



如《扇形 统计图》中的练习一配合两道例题的教学。第1、2、3题配合例1,
以认识扇形图,看懂其中的数据信 息为主,比例1及其“练一练”的要求稍高一
些。第1题同时呈现两幅扇形图,分别表示小华家两天的食 物搭配情况。要求学
生评价这两天的食物搭配“哪一天更合理些”。编排这道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两幅图里的数据的比较,获取扇形图传递的信息,并引发深入的思考。第2题把“估
计”引进扇形统计 图,需要注意的是,各种干果所占百分比之和应该是1(100%),
如果明显小于或大于1,则表明估 计不够合理。这里通过教材的每一道例题和每
一道习题,培养了学生的数据意识、统计能力与应用能力。
4.完善对常见数量关系的认识。
在四年级下册,学生已经认识了有关单价、速度的两组数量 关系,对工作效
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三者间的关系也有过一些渗透。本册教材结合反比例意
义的教学,揭示了工作效率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在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
的过程中,总结出 “工 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一关系式。这样安排,
既有利于学生强化对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又可以 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对常见数量
关系的认识。此外,教材还通过”你知道吗”栏目,介绍了反比例图像, 既丰富
了学生对反比例意义的认识与理解,又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教学建议
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尺度。
本册教材较实验教材有较大的改动,选择教学内容时,充分考 虑了小学六年
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不同学生学
习 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钻研教材,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准
确把握教学要求,既不能降 低思维训练水平,也不能随意拔高要求。
2.加强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学生 空间思维水平较低,动手操作是他们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途径,它
可以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激发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与探索欲望。学生的动手
操作过程其实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同合作的过程 。它可以调动学生的
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通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想象出几何图形形成现实空间,能准确地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使学生能进一步在大
脑中留下空间图形的 形象,从而发展空间观念。特别是在学习圆柱和圆锥这部分
知识时,动手操作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尤为 重要。动手操作,应贯穿于教学活

4



动始终。必须让学 生自备实物圆柱体和圆锥体,通过看、摸、说、画、比等方法
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形状及性质。
3.创设教学情境,正确理解概念。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揭示概念的提出、发 现、抽象、概括的
过程,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概念,理解它本身的价值。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
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研究教学策略,通过逼真的造型、丰富的色彩、
生动的形象、活泼的 形式来创设情境和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更好地掌
握和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加深对知识的 理解。
例如:数学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和生活中的放大、缩小不是完全相同
的。生活中 往往把图形由小变大视作放大,由大变小视作缩小。数学里的图形放
大与缩小,它的每一条边都按相同的 比变化,即所有边的长度都放大到原来的几
倍或者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所以,教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必须选择数学含
义鲜明的素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概念。教材中选用了非常
贴近学生的风景照,教师也可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进行创新和重组。
4.引导学生探索,积累活动经验。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尝试探求新知 。学生自己能发现
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让学
生在探索中,唤起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获得成功的快慰,积累活动经验,
促进其思维的发展,最 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探索规律《面积的变化》这一课中,专题研究图形放大后,它的面积是怎样变化的。通过图形放大,它面积变化的倍数和边长变化的倍数不同,进一
步加强图形放大的概 念。也为计算放大后图形的面积,找到一种方便的算法。教
学可以分四段进行:提出问题——探索实践— —总结规律——回顾反思。提出问
题,重点引导学生弄清要研究什么;探索实践,研究不同的平面图形按 不同的比
放大,放大后的面积是原来图形的几倍;总结规律,要做三件事情:说说自己发
现的规 律,用含有字母的比表达面积的变化规律,放大平行四边形验证规律;最
后回顾探索规律的过程与方法,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通过这四段的教与学,有层
次有步骤地帮助学生探索规律,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5.运用新理念,精心组织总复习。
小学数学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学生学完了小学数

5



学的全部内容之后,进行的一次系统地、全面地回顾与整理、以达到将各部分 知
识进行有机的整合、构建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形成整体性的数学“认知框架”,
进一步完善 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生活中
数学问题的能力。要提高小学数学的 复习质量和效率,就必须掌握和遵循数学复
习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数学总复习的目标任务是:查漏补缺, 夯实“四基”,提
高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6.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提升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十分重视以问题为先导,引导学生有目的、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一 些实践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
数学能力和素养。为了保证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和 空间,教材适当安排了一些”
长作业”,组织学生利用一段较长的时间完成一项专题活动,以获得更丰富 的经
验积累。
例如,组织“制订旅游计划”的活动时,需要先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讨论和计算等活动,完成小芳一家去北京旅游的往返行程规划、游览日程设计、旅游费
用预算等任务;再利 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资料、比较和分析,完成自巳一家人外
出的旅游计划;然后回到课堂上交流各自制订 的旅游计划,完成有关数据的统计,
解决几家人结伴旅行能否节省旅游费用的问题。这样的活动,既具有 较强的现实
性,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
和提 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进度
六年级下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1
2
3
4
5
6
7

日 期
3.2~3.7
3.8~3.14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扇形统计图(3)机动(1)
圆柱和圆锥(5)
备注
3月2日上课




清明节放假

6
3.15~3.21
圆柱和圆锥(5)
3.22~3.28
圆柱和圆锥(4)机动(1)
3.29~4.4
4.5~4.11
解决问题的策略(3)机动(2)
比例(4)
4.12~4.18
比例(5)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19~4.25
确定位置(3)正比例和反比例(2)
4.26~5.2
5.3~5.9
正比例和反比例(3)
总复习:数与代数(1)
数与代数(4)

劳动节放假
期中考试






端午节放假

5.10~5.16
数与代数(5)
5.17~5.23
数与代数(5)
5.24~5.30
数与代数(2)图形与几何(3)
5.31~6.6
6.7~6.13
图形与几何(5
图形与几何(2)统计与可能性(3)
6.14~6.20
综合应用(4)机动(1)
6.21~6.27
期末复习(4)
6.28~7.4
期末检测

7

重庆文理学院分数线-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


云南考试网中心-2017年日历表


雨中的树观后感-英国现状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中秋节作文100字


江阴职业学院-电脑监控系统


梦之翼-2011高考成绩查询


经济学就业前景-福尔摩斯探案选集


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学法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