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英寸-临沂财会信息
四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1.大数的读法
(1)从高位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2)读亿级和万级时,按个级的读
法来读,读完亿级后加上一个“亿”字,读完万级后加
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每级中间和前面有一个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2.大数的写法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
(2)从高位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3)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3.大数的大小的比较
(1)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大。
(2)位数相同时,比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数就大。
(3)最高位相同时,再比较下一位,依次找下去。
4.大数的改写
(1)如果是
整万的数,直接去掉末尾的4个0,在后面加上“万”字;如果是整亿的数,
直接去掉末尾的8个0,在
后面加上“亿”字。都用“=”连接。
(2)如果不是整万的数,就从数的末尾起向左数出4位后,根
据“四舍五入”法改写成整
万的数;如果不是整亿的数,就从数的末尾起向左数出8位后,根据“四舍五
入”法改写成
整亿的数。都用“≈”连接。
5.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
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
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
一千亿,依次类推。
6.数位顺序表,从个位开始每4个一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7.
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11…的数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
0
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7.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知识要点
①.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不可以度量它的长度。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不可以无限延长,可以度量它的长度。
③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不可以度量它的长度。
④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⑤经过任意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也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⑥经过任意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⑦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⑧角的计量单
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
小是1度,记作1°。
⑨测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测量时,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其
中一
条射线重合。
⑩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11.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
12. 直角=90° 锐角小于90°
钝角大于90°小于180° 平角=180°
1平角=2直角 周角=360°
1周角=2平角=4直角 对角相等
13.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14.一个平角与一个钝角的差,一定是锐角;一个直角与锐角的和,一定是钝角。
15.角的个数=(射线数-1)×射线数÷2
线段数=(点数-1)×点数÷2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四位数也可能是五位数。
2、中间数×个数
奇数个数相加
(首数+尾数 )×个数的一半 偶数个数相加
3、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4、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不变。
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0除外)积也乘几。
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除以几。
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乘3,另一个因数乘2 ,积×3×2
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乘3,另一个因数除以2 ,积×3÷2
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
垂线
,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3、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4、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5、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6、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7、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8、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9、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
10、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等腰梯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1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12、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13、在平行四边形上剪一刀,其中一个是平行四边形,另一个是梯形或三角形。
14、从平
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
形的高,,垂足所在的
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15、平行四边形内可以画无数条高。
16、梯形内可以画无数条高。
17、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等腰梯形
有一条对称轴。画对称轴用点划
线。
18、四边形内角和360度。
多边形内角和=(N—2)×180度
长方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 四条边都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平行四边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 对角相等 容易变形
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20、画垂合,直
角顶点是垂足,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
注意,要让三角尺的直角顶点
与给定的点重合。
(2)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的方法。 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让三
角尺的另
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注意,画图时一般左手持三角尺,右手画线。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三
角尺的另
一条直角边必须通过给定的这个点。
21、平行线的画法。
(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
(3)沿一条直角边在画出另一条直线。
22、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图。
23、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只有1条对称轴。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除法
1、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2、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3、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可能是一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5、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反而除以几或乘几。
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乘几或除以几。
第六单元《统计》
1、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能比较容易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2、条形统计图可以分为(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3、在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可以根据纸张和实际情况制成(横向)和(纵向)。
4、复式
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相比,除了具备单式统计图的好处外,还有利于两组数据的对
比和分析。
5、在制作和识别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弄清统计图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标题;(2)
横轴;
(3)纵轴;(4)图例;(5)直条;(6)数量。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1、烙饼问题(锅不空着)。关键在于如何安排使锅里不空着。
(1)当两面所需时间相等时,一只锅可以同时烙两个时。可以这样来思考:
A、当烙饼个数为双数时,就2个2个的烙。
B、当烙饼个数为单数时,就先2个2个的烙,最后剩3个再烙。
因此,可以总结出这个公式:烙一面的时间×饼的个数(不包括1)=总时间。
(2)当两面
所需时间不相等时,一只锅可以同时烙多个时。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合理安排
确定时间。
2、沏茶问题(同时完成),关键在于确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完成。
3、排队问题(等待时间),关键在于使等待时间最少。
4、对策问题(取胜策略),关键在于确定取胜的策略。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一)四则运算:
1、四则运算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
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
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
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小括号起到改变运算顺
序的作用)。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
(1)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a+0=a
(2)一个数减去零还得原数。a-0=a
(3)任何一个数乘0得0。a×0=0
(4)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0÷a=0(a≠0).0不能做除数,0作除数没有意义。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a-b=0→ a=b
5、※:除和除以不同。A除以B,写成A÷B。A除B,写成B÷A。
6、※:列综合算式
时,如果含有乘除法或加减法时,必须先算加减法,一定要给加减法加
上小括号。如:章师傅要生产60
0个零件,已经生产了120个,剩下的要十天完成,平均每
天生产多少个?
(600-120)÷10=48(个)
7、※: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找相同数替换,把含有相同数结果的算式往里代。
如:59+80=139和320÷4=80列综合算式,80两个算式都有,把第二个含有相同数结果的算式往第一个里代,59+320÷4。
如:76-52=24,24÷4=6合成
(
)
8、※:填□,列综合,从最后一步入手。
如: 77 + 23
﹨ ∕
25 × □
\ /
□
25×(77+23)
(二) 位置与方向:
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
2、位置间的相对性。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1)怎样判断观测点:要指
出一个物体的位置,必须以另一个物体为参照物。以谁为
参照物,就以谁为观测点。以谁为观测点,就以
谁为中心画出方向标。
如:甲在乙北偏东30°方向上,乙为参照物,以乙为观测点。 在后面的地点是观测点。
如:小芳家→琳琳家,小芳家为参照物,以小芳家为观测
点。
※:(2)北偏东30°,角度北偏向东,夹角靠近北面。
※:(3)两位置相对性,以这两个
不同地点为观测点,描述对方所在地的方向时,方
向正好相反(东→西,北→南,东偏北→西偏南)。如
:B在A的西偏北30°,那么A在B
的东偏南30°。
3、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
: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
最后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名称。
4、描述路线图时,要先按行走路线,确定每一个观测点,然后,以每一个观测点为参照物,
描述到下一
个目标行走的方向和路程。
5、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1、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
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
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
数,和不变。(a+b)+c=a+(b+c)
※:交换律改变的是数的位置,结合律改变的是运算顺序。结合律的标志是小括号的应用。
2、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 ×
b = b × 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
可以先把
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c = a × ( b × c )
※:特殊数的乘积:5×2=10 25×4=100 125×8=1000
25×8=200 75×4=300
※:在乘法中,如果一个因数是25或125,另一个因
数正好是4或8的倍数,就将另一个
因数分解成4或8与其他数乘积的形式,再利用乘法结合律先算25
×4或125×8.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
数相乘,
再把积相加。
(a+b)×c=a×c+b×c
拓展1:(a-b)×c=a×c-b×c
拓展2:(a±b±c)×m=a×m±b×m±c×m
拓展3:(a+b+c)÷m=a÷m + b÷m + c÷m
拓展4:
(a-b)÷c=a÷c-b÷c
※:注意如果乘法算式,可以找出相同的因数时,逆用乘法分配律。
a×c±b×c=(a±b)×c
a÷c±b÷c= (a±b)÷c
※:乘法分
配律是乘、加两种运算的规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只是乘法运算。简算时,
判断用哪种定律。
3、连减的性质: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
(2)在连减运算中,任意交换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a-b-c= a-c –b
※ :
在加法或减法计算中,当某个数接近整十、整百或整千时,可以把这个数先当成整十、
整百或整千的数进
行加减,对于原数与整十、整百、整千相差的数,要根据“多加要减去,
少加还要加,多减要加上,少减还要减”的原则进行处理。
如:多减要加上
762-598=762-600+2=162+2=164
少减还要减
768-303=768-300-3=468-3=465
多加要减去
156+43=156+44-1=200-1=199
少加还要加
145+156=145+155+1=300+1=301
4、连除的性质: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a ÷ b ÷ c = a ÷ ( b
× c)
(2)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任意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a ÷ b ÷
c÷d=a÷d÷ b ÷
c
5、有关简算的拓展(另附纸):
102×38-38×2 125×25×32 125×88
3.25+1.98 10.32-1.98
37×96+37×
3+37
易错的情况:0.6+0.4-0.6+0.4
38×99+99
(四)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
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把单
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
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2、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3、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4、小数分数的转化:
(1)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小数点后面一定有一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
十
分之一。
(2)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小数点后面一定有两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
是百分之一。
(3)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小数点后面一定有三位小数
。它的计数单位
是千分之一。
5、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6、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7、一个小数里有多少个计数单位的问题:如:0.678里有( )个0.001。0.678写成
分
数是6781000,因为6781000中有678个11000,所以0.678里有678个0
.001。
8、数位上的各个数表示什么含义。下面数中8的意思:8.36(8个一);3.86(
8个0.1)
等等。
9、几位小数,是指小数部分含有几位数的小数。
10、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组成的。
11、默写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在数位顺序表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2、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没有最高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十分位,没有最低位。因
此没有最大
的小数,也没有最小的小数。
13、※:给几个数字,根据要求写数。如:用6、0、2、4按要求写
数。最大的一位小数:
642.0 最小的两位小数:20.46
最大的三位小数:6.420
14、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读法来读,再读小数点,小数部分
要顺次读出每一个数。
(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0;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出几个0.)
15、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0就写0,再
在个位的右下角
点小数点;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一个数。
16、※:最有最大的一位小数,最小的一位小数是0.1。
17、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
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作用可以化简小数
等。
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
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小数的末尾是指小数的最低位)。
18、增加小
数位数及改写整数为小数的方法:增加小数位数,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只在小数
的末尾添上“0 ”。
整数改为小数,首先在整数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根据需要,添上
相应个数的0。
19、小
数大小比较(排成竖列,小数点对齐):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
十分位相同比较百
分位,…… 小数的大小和数位多少无关。如:3.7896和37.8.
20、※:两个整数或小数之间,如果没有小数位数的限制,他们之间的小数有无数个。
21、两数之间填数:6.4<□<6.5
在较小的那个数后,再添一位,如:6.41,6.42,6.43………
6.49;
再添两位,如:6.411,6.412,6.413,有无数个。
22、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原数×10;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原数×100;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原数×1000;
…………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原数÷10;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原数÷100;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原数÷1000;
………
23、一个数扩大到几倍,原数×几。
一个数缩小到他的几分之一,原数÷几。
24、小数点移位问题:标上数字,不够用0占位。
25、名数的改写:
(1)低
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除以两个
单位的进率,如果进率
是10、100、1000……可以直接把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10,
左移一位;100,左移
两位……
(2)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复名数中高级单位的数不动,<
br>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把复名数中低级单位的数除以两个单位的进率,作为小数部分。
※:不同单位比较大小,先统一单位,再还原为原单位写成答案。
(3)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写成用低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乘两个单位的进率,
如果进率是10、100、1000……
可以直接把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10,右移一位;100,
右移两位……
(4)用小
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含有低级单位的复名数:小数的整数部分作为
高级单位的数,小数的小
数部分乘进率,移动小数点。
长度单位:1千米 =1000 米 1 分米=10 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
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1 千克=1000克
人民币: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26、求小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就是看保留或精确到哪位的下一位的数,决定四舍五入。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保留
两位小数,
表示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取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27、大数的改写。不是整万或
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或
亿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并在小数的后面
写上”万”字或“亿”字即可。再根据小数的性
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如果前面位数不够,用0占位
。改写用=。
如果需要求近似数,根据要求保留小数。用≈。
28、※:一个两位小数,近似数是5.6,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最大:即在后面添4,所以是5.64。
最小:末尾对齐,保留小数点,减一,添5。所以是
5.55。
(五) 三角形: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
形。
2、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
,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
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有三条高。重点:三角形高的
画法。
4、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
5、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确定三条边能否组成三角形)。
6、三角形的分类:(1)按照角大小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2)按照边长短来分:三边不等的△,等腰△(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
7、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
8、等腰△,两腰等,两底角相等。是以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9、等腰三角形,求边长,求角度。
10、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
有一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一
个钝角。可以根据最大的角判断三角形的类型。最大的角是哪类角,
就属于那类三角形。最
大的角是直角,就是直角三角形。最大的角是钝角,就是钝角三角形。
1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有关度数的计算以及格式。
12、图形的拼组:
(1)当两个三角形有一条边长度相等时,就可以拼成四边形。
(2)两个相同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且将不同的等边重合,还可以拼出
不同形状的
四边形。
(3)用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 <
br>(4)用两个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大的等腰
直角三
角形。
(5)三个相同的三角形能拼成梯形;三个相同的等腰三角形能拼成一个等腰梯形。
(6)至少需要两个三角形,才可以拼四边形。
(7)至少需要三个相同的三角形才可以拼梯形。
(8)多个三角形可以拼出各种美丽的图案。
13、密铺:可以进行密铺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正六边形等。
(六)小数的加减法:
1、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末位算起,按照整数计
算方法进行计算,得
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末尾有零,一般把零去掉。结果
是小数
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2、※:16.5-13.81=2.69
把16.5→ 16.50,笔算小数减法,当小数位数不够时,可以
在小数末尾添上0,使两个小数位
数相同后再相减。
3、竖式计算以及验算。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的结果。
验算方法:A+B=C 验算:C—A=B
A—B=C 验算:
B+C=A
4、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简算)
(七)统计:
(1) 条形统计图:直观的反应数量的多少。
(2) 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
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
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横轴和纵轴是垂直的两条射线。
(3)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各点可以看出数量的
多少,折线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预测今后的趋势,对今后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变化
趋势是指:上升或下降。
(4)折线统计图,连接两点的线段越长,说明事物变化幅度越大,反之,连
接两点的线段
越短,说明事物变化幅度越小。
(八)数学广角:
(1)植树问题。
间隔数=总长度 ÷ 间隔长度 总长=间隔长度×间隔数
情况分类:【1】、两端都植: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树-1
2、一端植,一端不植:棵数=间隔数
3、两端都不植: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树+1
(2)锯木问题(两端都不植树的问题):段数=次数+1 次数=段数-1
总时间=每次时
间×次数
(3)方阵问题:最外层的数目是:边长×4-4或者是(边长-1)×4
整个方阵的总数目是:边长×边长
(4)封闭的图形:(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总长÷间距=间隔数 棵树=间隔
数
顶点有一棵
(5)上楼问题(看成两端都植树的问题):段数=楼数-1
总时间=每段时间×段数
(6)敲钟问题:间隔数=下数-1 总时间=每下时间×间隔数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
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