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证金-朝花夕拾读后感600
人教版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小学一年级数学必修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数学
授课时间:52课时左右
授课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
授课教师:张兰芳
课程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
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
认识和加减法,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具体内容如下:
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空间与图形:
第二单元:位置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课时安排:
一、
准备课(2课时)
二、 位置(2课时)
三、 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
1、1~5的认识…………………………4课时左右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左右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1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四、认识图形(一)(2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5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3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3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2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6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减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排队中的学问………………………………1课时
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1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9课时)
1、
9加几………………………………………2课时
2、
8、7、6加几………………………………2课时
3、
5、4、3、2加几……………………………2课时
4、用数学………………………………………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课程目标: <
br>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
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课程实施:
第一单元:准备课
课时1:数一数
课时2:比多少
第二单元:位置
课时3:上、下、前、后
课时4:左、右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时5:认识1~5
课时6:比多少
课时7:第几
课时8:分与合
课时9、10:加法
课时11、12:减法
课时13:口算加、减法练习课
课时14: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
课时15:整理和复习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
课时16:认识立体图形
课时17:我会拼图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时18: 6、7的认识
课时19:6和7的组成
课时20:6和7的加减法
课时21:用数学
课时22: 6、7的加减法的应用
课时23:
8和9的认识
课时24: 8和9的加减法
课时25:美丽的森林——用数学
课时26: 10的认识
课时27: 10的加减法
课时28:填未知加数
课时29:连加、练减
课时30:加减混合
课时31:整理和复习(一)
课时32:整理和复习(二)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课时33:11~20各数的认识
课时34:11~20各数的写法
课时35:十、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课时36:十几加、减一位数(练习课)
课时37: 排队中的学问
课时38: 数学乐园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课时39:认识整时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课时40:9加几
课时41:9加几的巩固练习
课时42:8、7、6加几
课时43:8、7、6加几的巩固练习
课时44:5、4、3、2加几
课时45:5、4、3、2加几练习课
课时46:用数学(一)
课时47:用数学(二)
课时48:整理和复习
第九单元总复习
课时49:总复习——20以内的数
课时50:总复习——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课时51:总复习——认识图形和钟表
课时52:总复习——用数学
课程实施建议:
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
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
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
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2.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学
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
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
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
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实际感知,丰富学
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
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扩大学生的信息贮
备,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究数学的生活
情景,给学生机会在实际情景中感知、操作、认识数学知
识,理解数学,学习数学。
3.空间观念的培养要把握好度,在具体和抽象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在
低段要紧密和学生的动手操
作相联系,可以通过观察、接触(摸、折、剪、拼等)等各种手段来让学生认
识几何形体,建立空间观
念。同时,要将生活材料数学化,在具体、半抽象、抽象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发
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在教学中要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
已经作为数学知识的一部
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随着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渗透。例如一年级教材中有很
多地方可以渗透一一对
应思想、函数思想、符号化思想的,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落实。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的情境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
识和技能,进一步
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
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
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
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
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
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
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
、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
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
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
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
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
学习活动之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
于质疑,乐
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
作与交流
来开拓思路。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
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让学生拥有良好的
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
,采用不的方式表达
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
教、促进每一个学
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
识背景,探求计
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的思维。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
都处在浅显的阶段,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
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
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
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
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评价:
评价方式:
一、平时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态度
、作业情况(按时完成的:优、良、中、差;写的干净整洁的:
☆)、成长档案袋的整理、成绩等构成。
1、学习态度包括:(1)预习情况(学习内容的预习、课本准备。从课堂上的回答情况来评价学
生的预习情况);(2)课堂学习状态(听讲、参与、回答、讨论、合作)学习态度评定等级为:优秀、
良好、合格、需努力。课堂上老师对孩子发言的评价:你回答的真好、你真棒、再想想。
2、作业情
况构成:(1)是否上交;(2)是否独立完成;(3)是否及时纠错;(4)是否定期小
结。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二、测试成绩评价
形式:卷面测试,统一命题;评定等级:(
60为及格(4)60分以下为不及格。
1)95分以上为优秀;(2)80—94为良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