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人最容易出的干扰项(各种“不是”)
青海警官职业学院-天津一本线
礼物之六命题人最容易出的干扰项(各种“不是”)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意识具有其独特性,但也决不是一种超自然的东西。意识对于客
观世界的把握并不
是一种直观的动物式的或照相式的反映,而是超越了动物心理所不能逾越的现象界限,
达到
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
—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2、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是巨大的,但不是无限度的,它是受到客观世界、历史条件制
约的。
3、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又不是完全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
4、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5、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6、实践不
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并受着一定社
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随着一定
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7、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定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
异对认识的影响。但是
人的生理素质只是人们进行实践和认识的一种物质条件,并不是人们的实践和认识
本身。
8、真理的客观性并不是说真理本身就是客观事物,也不是说它没有主观形式,而是说
它以客观事物为认识对象,正确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就是说它所反映的内容是
客观
的。
9、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明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1
0、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
充分证明或驳倒某
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实践
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
的检验。
11、逻辑证明是根据前提条件推断出某种结论的思维过程,它是探索真理、论证真
理和
扩大真理范围的重要手段,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但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因
为逻辑证明只能证明前提条件与结论的一致性,而不是证明它的真理性,即不能证明它们
与客观事物及其
规律是否一致。
12、价值具有主体性,这是因为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及具有何
种价值要以
人的需要为基准;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主客体之<
br>间的价值关系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的关系,也不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随机相遇的
关系,而
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
13、价值评价的特点表明,评
价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而是具有客观性
的认识活动。
14、生产关系
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它体现着人们之间的物质经济利益,不是人们的主
观愿望和要求。生产关系作为生
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物,“可是这些关系总是同
物结合着,并且作为物出现”。
在一定社会内部往往存在着多种而不是单一的经济关系,
但决定一个社会性质的是其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关
系。
15、上层建筑的各个部分,由于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对独立性,其改变有早有晚、有快有
慢,虽不是同时的立即的改变,但变化是必然的。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
限的。
它可以影响社会性质和历史进程,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6、所谓现实的人,“不
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
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
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马克思指出: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
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个体的人身
上抽象出来的
共同性。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因此,人的本质是具体
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历史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
17、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
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
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
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18、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
不是否定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而是要具体地分析个人及其作用的性质、大小以及个人与群众的关系
,以使每一个创造自己
历史的个人,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9、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
是生产商品的个
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0、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即使人们为它付出
了劳动,也没有价值;一种物品尽
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
21、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而是由工
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再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
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
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由于这部分资本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
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
本叫做可变资本。
22、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剩余价值既不是
由全部资本创
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
23、在资
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与以往剥削
制度不同,资本家与工人的关
系不是完全占有,也不是人身依附,而是基于劳动者的完全
的人身自由。
24、在资
本主义社会里,资本总是通过各种物品表现出来,但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
一定的历史社会形态下的生
产关系。
25、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
求相
比的绝对过剩。
26、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27、马克思多次强调,第一国际只是各国工人运动联络和合作的中心,而不是指挥中心。
<
/p>
28、革命的实践超越了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预期,社会主义革命并不是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最高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而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
相继取得了
胜利。从历史上看,封建制取代奴隶制、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已有不是
从最发达的地方开始而是
从薄弱的或不发达的地方开始的先例。
29、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
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
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社会主义发展的
历史证明,苏联模
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社会主义民主不是凭空产
生
的,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有着批判继承的关系。
30、马克思恩格斯对资
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
弊端,而是进一步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
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
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
社会特点的预见。
32、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国家是
阶级矛盾不可
调和的产物。国家的消亡是指政治国家的消亡,是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国家机器的消亡,它
并不是社会组织管理机构的消亡。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在没有阶级和国家的情况下,仍然
需要有
一定的社会机构来对社会进行组织和管理。
33、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的
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或每一个人的
发展,而不是只有一部分人的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
自由的发展,是建立在个
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强迫的发展。
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恩格斯指出:“马克思
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
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
用的方法。”
2、毛泽东指出,既然中国还是一个封建经济占明显优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而现
阶段的革命是为了终结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既然中国革命的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
和封建主义势力,革命的任务是为了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的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而不是一
般地消灭资
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所以,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就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
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
义革命。但是,中国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的革命,而是新的民主主义革命。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资本主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
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新民
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
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
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4、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
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
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
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
专政。
5、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
验,而是从中国
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
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
渡
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
社会
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
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
涵的新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
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
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
定历史阶段。
8、新民主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虽然处于
领导地位,但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因此这个
时期社会的阶级关系、主要矛盾和由此决定的根本任务也不
同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邓小平对违背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指出贫穷
不是社会主义,发
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
10、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改革,它既包
括经济体
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
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
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是不断推进社会主
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
机和活力,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
<
br>11、人与自然的和谐并不是放弃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而是以合乎自然发展规律的方
式来改造和
利用自然。
尊重自然,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平等的,人类不是自然的奴隶,也不是
自
然的上帝,人属于自然,而不是自然属于人;就要深刻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
的基
本条件,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均直接或间接来自自然;就要深刻认识到一切物种均有生命,
均有其独特价值
,均是自然大家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顺应自然,就是要使人类的活动符合而不是违背自然界
的客观规律,以制度约束人的
行为,防止出现急功近利和个人贪欲而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
<
br>12、“一国两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既不是传统的单一制,又不是通常的复合制,而
是一种新型
的国家结构组织形式,即不仅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下带有某些复合制的特点,
而且容纳了两种性质不同的
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
13、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已经不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问题,而是各民族
人民的内部矛盾,是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应该用正确处理人民内
部矛
盾的方法来加以解决。
1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
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
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遵守国家的法
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
体
利益;
第三部分 中国近代史纲要
1、经济技
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并不意味着经济技术落后的中
国就不应当进行反侵略战争或
在战争中一定打败仗。因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
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2、革命派所说的“国民”,主要还是指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而不是广大的劳动群
众。在回答改良派攻击土地国有乃“欲夺富人所有以均诸贫民”时,反复申明,革命派政策
非“损富者
以益贫”,而是使“富者愈富,贫者亦富也”,也无疑反映了他们对地主阶级的
妥协态度。
<
br>3、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同
这些阶级相
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分子。它们所联系和代表的不是单一阶级,而是这
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
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的联合,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
党。
4、毛泽东指出
,我们还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
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但是民族资
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
主要的地位。我们对于资产阶级,第一是用赎买
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
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第二是在改
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
必要的工作安排;第三是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
护社会主义改
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在资产阶级没有别的出路
的条件下,这是他们能够接受的方案。
5、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们对资本主义工商
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把民族资
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并对民族资产阶级
实行赎买政策。但赎买的具
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
经营所得中
获取一部分利润。
6、毛泽东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国家资本
主义经济,“是在人民政府管理
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
主义经济。这种资
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
家
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
而存
在”。
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并不是以经济发展为唯一的目
标,全民族道德素质的提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标志。
第四部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相
互影响,又相互区
别、相互制约。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人是社会的人,追求个人理想的实践
活动
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正确的个人理想不是依个人主观愿望随意确定的,从根本上说它是由
正确的社会理想规定的。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社会是个人的联合
体,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密不可分。社会理想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由外在力量强加的,
而是建立在
众人个人理想基础之上的,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3、社会需要也不是脱离个
人需要独立存在的,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
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
4、社会整体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所有人利益的有机统一,它体现了作
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
障着个人利
益的实现。集体主义要求个人为集体作出牺牲并不是任意的,只有在不牺牲个
人利益就不能保全集体利益
的情况下,才要求个人为集体利益作出牺牲。
5、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大国
沙文主义。要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
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
关系。爱国不是简单的情
感表达,应当是一种理性的行为,要讲原则、守法律,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来进行
。爱国主义
与爱社会主义具有一致性。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集中代表着、体现着、
实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6、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
的,而是积极能动的。在社会生活中,道
德调节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和其他社会调节手段,主要是法
律和纪律密切配合、共同发
挥调节效用。道德不是千古不变的,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道德也有自己
的发生发展过
程。
7、市场经济不仅不排斥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而且需要通过服务甚
至是优质服务,以实
现市场主体自己的利益。这说明,为人民服务与市场经济并不是必然对立的。
8、道德修养并不是脱离实际的闭门思过,而是人们联系社会实践在道德上的自我反省
和自
我升华,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
德品质,外化为实
际的道德行为。
9、法律的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阶级社会中,法律是统治阶
级意志的
体现。首先,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其次,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并
不是统治阶
级意志的全部,而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10、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
永恒存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然是动
态的、开放的、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封闭的、固定
的,必然具有稳定性与变动性、阶段
性与连续性、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统一的特点,并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
展和法治国家建设的实
践而不断发展完善。
第五部分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多极化结构里“极”的内涵同以往格局中“极”的概念有所区别:以往格局中的一
极,总是
指国力较强、影响力较大的某一个国家,如今“极”的内涵扩大为有可能泛指某一
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
际组织和国家集团。由于处在格局过渡转型期,多种力量相互关系还
在调整之中,国际格局的结构尚未确
定,因而只能说存在多极化趋势而不是多极化结构。
2、综合国力包括自然、
经济、科技和军事等硬实力,也包括政府效能、国家和民族的
内聚力、政策目标的合理性、道德向心力、
独特文化价值等软实力。综合国力实际上也就是
国家实力,但之所以更多地称综合国力,主要目的在于强
调它不是指单个的某个方面的实
力,而是指综合性的实力。
3、冷战结束后,各大国关系的调整都根据实实在在的国家利益,而不是意识形态。
4、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的作用日益增大,并不是排除和取代政治、军事因素的作用。
在一定时期文化因
素也会成为国际社会中的突出问题,而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世界文化发
展的大趋势无疑是各国的相互补
充和相互吸取,各种文化的交流在规模和深度上都超越了历
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同时,文化上的相互融合
也不是无限的,差异在缩小,但价值观念的
差异始终存在。就世界文化因素对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而言,
我们既不能认为全球化必然会
促成同一的全球文化,形成同一的世界价值体系,又不能像有些西方学者那
样,过分强调不
同文化的冲突方面。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
鉴
而不是相互排斥。
5、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捍卫国
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
卫我们的和平建设,而不是出于军备竞赛需要,不是为了争夺霸权,不是追求对外
扩张。
中国向世界公开宣示永远不称霸,向全世界公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向无核国家使用
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6、新型国际关系,新在合作共底。强调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
合起来,努力扩
大各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要积极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摒弃你输我赢、赢者
通
吃的旧思维。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
进步
、发展的永恒主题。中国倡导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核心是维护联合国宪章的
宗旨和原则,维护
不干涉内政和尊重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
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对世界和平承
担的首要责任,开展对话和合作,而不是对抗;实现双赢
和共赢,而不是单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