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萌到你眼炸
696次浏览
2020年09月15日 18:3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中秋成语-广州中考数学


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 积单位》说
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
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 积单位》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
上午好!我说的课题是《面积和面积单位》。下面我将从教
材、前测、教学目标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
下册第70~74页。
教材 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
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 位,长方
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
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 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
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
周长 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
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 线到面的
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
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
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 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
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
(包括物体 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
第1页共10页


的概念,再认 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
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 面
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说前测: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
学生的前测结果统计表明:
关于面积,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
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5%的 学生对面积的含义有
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
学生表示说 不清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
道面积单位一词,31 %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对
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为面积单位和物< br>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
解面积的含义。
(2)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
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 形成正确的
第2页共10页


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
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
正确的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说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
1平方米的教具。
(2 )学具:两人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
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 1平方厘
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说教法和学法
我选择的基本教法、学法有:
活动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
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
解决问题。它遵循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 体到抽象的教学原
则。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
认 知的起点。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
第3页共10页


学生 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
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自学辅 导法: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会引导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 单位的
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
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 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
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2. 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 (长度)大小又指的什
么?(尺子的面)
3.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
物体表面)
『《课程标准》强调:从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一环节中,
学 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 物体表面的经验呼之欲出,自
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的 研究。观察
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长度与面的区别,为下节学习长
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埋下伏笔。』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 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第4页共10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
(1)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幕布、书
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2)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3)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
呢?
指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的大小就
是它们的面积。)
(4)运用面积一词造句:比如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
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 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1)认一认:有哪些封闭图形?
(2)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
(3)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 数学方法就是数学的行为。比较中,我会根据学生比的过
程,归纳出观察、重叠、割补等数学方法。使学 生认识封闭
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 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 的面积;封闭
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简
单说说什么是面积?小 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
是它们的面积。(板书)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
第5页共10页

< br>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
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 指 一指、摸一摸、比一
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
动中,学生能实 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文章 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三年
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4. 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思 考:
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学生经过
观察、重叠无法直接比较,激发认 知冲突,怎么办?
(2)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三角形),动手拼
摆,合作探究。
(3)提出操作要求:a、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
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b、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学生操作。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 形,
操作中必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
种情况:
a、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b、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宽,再摆出长,计算几个几。
(5)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长方
第6页共10页

< br>形长宽不同,不方便;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和三角
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最 合适。
(6)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
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要善于退、足够的退,
退到最原始又不失重要的地方,是学 好数学的一个诀窍。激
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
题的过程,也 是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
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5.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要求自学第73、74页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
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
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
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③画一画:在草稿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
方形。你能画出1平方米吗?
第7页共10页


④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
方分米?1平方米?
⑤试一试: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听过了会忘记,看过了能记住,做过了就理解。 面积单
位的制定不需要学生探究。这一环节 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
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拿、画、找、
试等活动中, 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
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三)结合实践,综合运用
1. 第74页做一做第1题。
2. 第76页第2题。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面、黑板和操场
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3.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说说你是怎么想
的?
4. 小资料:有关各国首都人均绿地面积表。说一说,你有什
么感想?由此想到了什么?
『练习的 设计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估、测、说中进一
步巩固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 生进
行爱国和环保教育,从而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
活。』
(四)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关于面积和面积
第8页共10页


单位你还想知道什么?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概念课教学,全课小结时我采用总 结
式,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
识,并加以延伸。』
七、说板书设计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
门馆、 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
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 的“先生”
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
识那般的含义。《孟子 》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
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
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 ,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
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
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 载,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
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面积和面
积单位
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 ,最早也要追溯至宋
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
第9页共10 页


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
学教师被称为 “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
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 ,“教师”
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
一说,具有资历和学 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
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面积的概念和常见的面积单位,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这
样板书不仅突出教学重点,更有利于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概
念。』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
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 ,幼儿小声读,边
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
一边幼儿反复倾听 ,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第10页共10页

关于水的资料-金山学院


三九集团-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盐城市人事考试网-小学英语教师述职报告


有关环保的作文-教育部留学服务


最幸福职业排行榜-贫困证明申请书


狙击手尼尔斯-辽宁大学教务网


驾驶证年审新规定-城市管理工作总结


立秋习俗-离别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