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葡萄沟》说课稿
魂断蓝桥观后感-员工大会发言稿
《葡萄沟》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篇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
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课文围
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四个内容:
1.葡萄沟盛产水果(第一自然段)。
2.葡萄沟景色美丽、独特。夏季,种在梯田里的葡萄
长出了茂密的枝
叶,山坡上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秋天,葡萄成熟了,五光
十色的葡萄
一串串地挂在绿叶底下,十分美丽(第二自然段)
3.维吾尔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第二自然段最后
一句话)。四、葡
萄沟生产的葡萄干色鲜、粒大、味甜,非常有名(第三自然段)
二、说新课标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
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对于本教材,我
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的思维
为中心,从课文的整体入手,品词
赏句来体会文章蕴涵的情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
br>把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并将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盛产、茂密、凉棚、五光十色、展
开”等词语的意思。
1
2、理解并掌握句子跟句子之间的连接方法——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
并能自我
体会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三、说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句子跟句子之间的连接方法—
—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
2、准确领会第二自然段的词句,并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葡萄沟是
个
好地方。这两点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即文章的第二节。
四、说教法: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是由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所决定的。
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
独立阅读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而完成上述基本任务的基本途径是学生自己的读书实践。读可以
显
形,读可以激趣,可以动情,可以启智,可以育人。因此在本课时的
阅读教学中我设计了各种
形式的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
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
陶,让
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益知、怡情,发展语言和能力。
五、说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新课程导引的新课堂,其本质特征在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
教学的主体,是实践主体、
认识主体,又是道德主体、审美主体。一
句话,他们应当是自主发展、自我构建的主体。而活动是主体存
在和
发展的方式。离开了自主的、具体的、感性的学习活动,学生是无法
获得主体地位,也不能
发挥主体作用的。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
2
我尽可能地给学生自主学
习的机会,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朗
读方式,自主选择作业方式,自读自悟,自己观察发现……让
学生真
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说教学流程
一、教学第一板块:在导入新课中走近葡萄沟
1、用谜语导入新课。
2、葡萄沟在哪里呢?课件出示语句: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
3、(教师边说边课件
出示中国地图)是呀,中国有个省份叫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个地方叫--(吐鲁番)
,吐鲁番有
个地方叫--(葡萄沟),你能在地图上帮我们找找葡萄沟吗?指名学
生找,可是根
本找不到。
4、教师乘机设疑:那么一个小小的地方,在地图上连名儿也找不到,
是什么值得一写呢? <
br>(从读“葡萄”的音到猜“葡萄沟”是个地名再到说“葡萄沟”在新
疆吐鲁番最后到地图上找“葡
萄沟”设计紧凑有实效,学生渐渐走近
了葡萄沟。最后教师的乘机设疑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积极
性。)
二、教学第二板块:在初读课文中走进葡萄沟
1、快把书打开,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去认认真真读课文吧。
3
(学生带着“那么一个小小的地方,在地图上连名儿也找不到,是什
么值得一写呢?”这个问题走进文本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又通过检
查生字新词、选自己想读的小节朗读,学生从一开始的“走近葡萄沟”<
br>到了“走进了葡萄沟”。)
2、大家读过课文了,谁能告诉大家,那么一个小小的地方,为什么
值得一写呢?
3
、过渡:是呀,那里的葡萄太棒了,那里的人们太好客了,现在你
们最想读哪一节?(第二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喜欢去读的是学生感兴趣的,也是学生最
会全身心投入的。)
三、教学第三板块:在细读课文中欣赏葡萄园
1、那好,自己赶快去读第二节吧,想想你能读懂些什么。(学生根
据自己的理解体会畅谈)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1)你知道这个小节有几
句话吗?有哪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看看
哪几句是写夏天的?哪几句是写秋天的景色的呢?(夏天和秋天
、这
时候)这时候指什么时候啊?自己读一读。(秋季)
(2)看看葡萄种在哪儿?学生读
文后,看图理解“山坡、梯田”。
(梯田是沿着山坡开辟的一级一级的农田。)
2、葡萄沟的夏季和秋季,你更喜欢哪个季节?再读一读第二小节,
4
自己选择喜欢的季节,多读几遍,边读边想直到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图
画、电影再停下来,好吗?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是自主发展、自我构建的主体。但这不可
避免地会造成教师的显性(
定形的)教学设计与学生主体学习、自主
发展的冲突和矛盾。因此,在此我设计了隐性设计,学生喜欢夏
季则
先学第二句,若学生喜欢先学秋季的,则先学第三四句,以此作为课
堂调节手段去调适和引
导学生的主体行为。)
最喜欢什么时候的景色?
A夏季(你看见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理解“茂密、一个个”
(学生可能会说枝叶,也可能会说葡萄可以按顺序学习)
(1)怎么样才算茂密呢?(老师
贴几片叶子,再由学生上前继续)
对,这样层层叠叠向四面展开的样子就是茂密。再看图,理解“茂密”
。
你能做一个枝叶向四面展开的样子吗?
(只有把文字所描述的场景还原、再现,把教师、
教材和学生的心灵
之间组在一种相似的和谐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知识产生共鸣。让
学生自己
来贴一贴叶子,用手做一做向四面展开的样子,将“茂密”
二字还原成具体的画面,形象地理解“茂密”
即是表示枝叶层层叠叠,
密密麻麻。)
(2)(看到了许许许多的绿叶,像凉棚)看到了多
少凉棚,一个两
个还是……看到了几个凉棚?(一个个)
5
想象
:老师查过资料,夏天那里天气太热,最高温度达到了49度。
闷热的夏天,新疆的小朋友可在“凉棚”
下干什么?老人们呢?
(3)朗读指导。闭上眼睛,让我们大家赶快钻进凉棚去,怎么样?
(
好!)感觉如何?(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
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
读。)指名读
一个个凉棚拦住了阳光,给你什么感觉?能读出凉爽的感觉吗?
同桌准备——指名读
站在这茂密的树下,你想到了什么?那茂密的预示着什么吗?现在树<
br>叶茂密,以后呢?是啊,秋季的葡萄一定会大丰收的。那么这一个个
凉棚呢?这叶子、这凉棚,带
着一种希望,有着希望之美,你能读出
来吗?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
怎么才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呢?依照教师的讲,即逐段地作烦琐的内
容分析,还是让学生多读熟读,以读代
讲,读中感悟?听懂和读懂的
意义是不大一样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文论家刘勰说得好:观文者披文
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让学后反复地读,在多读的过程中逐
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逐步了解葡
萄枝叶的茂密,感受葡萄沟夏季景
色的美丽,更在读中感悟到秋季葡萄丰收的期待、希望。)
B、到了秋季,葡萄果然丰收了!老师为什么要用果然?快抬头看看
葡萄架透过茂密的枝叶你从哪儿发现
葡萄成熟了!(若学生先说秋季,
则如此引导:为什么喜欢秋季啊?)
(1)唉呀,有几种颜色啊?这么多颜色的葡萄你都见过吗?认识哪
6
种颜色的葡萄?(课件出示)让孩子认识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
淡绿的葡萄,悟出葡萄颜色的
不同。(读)读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这里
一连4个顿号的作用。
(许多葡萄的品种是我们这些
学生所没有见过的。通过课件,穿越了
时间与空间的阻隔,亲眼目睹大家所陌生的甚至是从没见过的白葡
萄、紫葡萄等。)
(2)这么多颜色,可以同什么词来形容呢?“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可以换吗?看图,出示“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在比
较中悟出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
学生在词语中的“光”中发现)(读)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
培养学生的语文
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通过两幅直
观的图片,
浅显易懂地理解了“五光十色”与“五颜六色”的区别,
让语言文字训练不露痕迹。)
(3)“一大串一大串”,一大串一大串是不是只有两串啊?(读)
比较:
{葡萄一串一串挂在绿叶底下}
{葡萄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
这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这么多,种类这么多,而且水
7
灵灵的,再看看,像什么呀? (一个个玛瑙)(一颗颗宝石)(一
颗颗珍珠)
(一颗颗明珠)、、、、、、、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
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板书:五光十色,让
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3、往下读,你还能读懂什么?(老乡的热情)哪里看出老乡的热情
呀?
(准:一定;最甜;吃个够)
想象:他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老师扮演游客,学生扮演老乡,进
行口语交际训练) (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这不仅是因为那富有情趣的角
色形象特别接近儿童生活的戏剧
形式,而且有角色效应的作用。当了
角色,孩子就由“本角色”我——一个小学生为“他角色”——维吾
尔族老乡,那种新异、好奇心,使孩子激动不已。)
4、朗读
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带着感受读课文)
四、教学第四板块:在朗读中赞美葡萄沟同时理解构段方式
1、葡萄沟盛产水果,景色美丽,
老乡热情好客,千言万语化做一句
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捧起书来,老师和大家分句子读第两节,<
br>再一次赞美赞美那里的葡萄,那里的老乡,怎么样?
2、读后理解第二节的构段方式:按时间顺序构段
8
(1)、分句读。第一句老师读,第二句男生读,第三、四句女生读。
(2)、大家发现没有,你们读的这些句子里面都有一个表示时间的
词语,能找出来吗?
(3)、小结:课文第二节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过渡:同学们,课文中第一节有个句子也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哪一句?
3、学习第一节
(1)、找到的读一读。指名读,问:你为什么把“最”读的很突出?
再指名读。
(2)、朗读第一节。
五、教学第五板块:在迁移训练中模仿葡萄沟的写法。
趁热
打铁,围绕本课教学重点,我设计既有准对性又有开放性迁移模
仿作业,并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题来先说后
写,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