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全册
银行卡新规-天津大学迎新网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班级
四年级
学习内容
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
课时
第一单元第1课时 执教日期 2014、9、3
1、我能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
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
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2、我能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3、我能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初步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学习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学习难点 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个性设计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
10个百是( ),10个千是( )。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91000
4)从200一百一百的数到1000
自主学习
3、个、十、百、千、万,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 )。
4、搜集有关大数的信息。
1
1、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是( )。
思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
2、请学生一万一万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是( )。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个十万是( )
10个一百万是( )
10个一千万是(
)
合作探究
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4、阅读教材第3、4页,完成下题。
1)、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
)、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是( )。
2)、一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
万位都是( )。
3)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
(
)个数位是一级,个级、万级、亿级都是( )。
1、13819000中的8在(
)位上,表示8个( );3在
( )位上,表示(
)。
2、个级包含的数位有( )、( )、( )、( );
万位、( )、( )、( )在万级上。
巩固达标
3、一万一万的数,按顺序填数96万、( )、( )、
(
)、( )。
4、十万十万的数,按顺序填数70万、( )、(
)、( )、
( )、( )、( )。
这是一节新授课,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对这一知识
教学反思
的
学习存在很大的困难,首先他们对这些比较大的数字产生一种恐
惧感,所以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2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班级 四年级
学习内容
亿以内数的认识(例2、例3)
课时
第一单元第2课时 执教日期
2014、9、4
1.
我能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
的规则。
学习目标
2.我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我对大数的感受,发展我的数感。
学习重点 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学习难点 数位上出现0的读法。
学习过程
个性设计
1、读出下面的数
305 读作:
300 读作:
53500 读作:
23021879 读作:
2、万级包括的数位是( )、( )、(
)、
( )。
自主学习
3、个级的记数单位有( )、(
)、( )、
( );万级的记数单位有( )、( )、(
)、
( )。
4、123456789是一个( )位数,4在(
)位上,
表示4个( )。
3
1、观察例2,小组交流完成:
(1)
2496读作:
(2) 24960000读作:
(3)观察2496与24960000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 : (
)
不同点 : ( )
2、以85000300为例讨论含有两级数的读法。
合作探究
(1)讨论万级、个级上都有具体的数字该怎么读?
(2) 讨论每级中有0的数的读法。
我知道含有两级数的读法:先分级,万级的数按照(
)级
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 )字;每级中间连续有
几个0都只读(
)个零;每级末尾的0的( )。
(3)、我会读。
6407000 读作:(
)
10030040读作:(
)
1、教材第6页的“做一做”。
2、做练习一第2题。
3、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写在课堂练习本
上)。
12345600 3074561 40095030 76503000
巩固达标
4、读出下面各数
200800 读作:
7090000读作:
4600000读作:
7005003读作:
这是一堂新授课,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这节课有了明
教学反思
显的
进步,同学们的兴趣也比较高,所以这节课的总体效果还不
错,大部分的学生基本能够理解,但仍然有部
分后进生学习起来
很吃力。
4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班级 四年级
学习内容
亿以内数的认识(例4)
课时
第一单元第3课时 执教日期 2014、9、5
1、在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
,我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
学习目标
2、我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我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在生活
中学习知识的一些基本方法,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知
识的意识。
学习重点
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学习难点 掌握什么时候写0,写几个0。
学习过程
1、写出下面的数
五千零三十 写作:(
)
三千二百四十五 写作:(
)
九千零一 写作:(
)
自主学习
六万三千四百二十 写作:(
)
2、个级的记数单位有( )、( )、(
)、( );
万级的记数单位有( )、( )、( )、( )。
个性设计
5
1、观察例4主题图,合作交流。
(1)根据读法,在计数器上拨出“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
、
二千零四十万零七百”这两个数。
(2)计数器上拨出的数“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是(
)
位数;“二千零四十万零七百” 是( )位数。
(3)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写作(
)
二千零四十万零七写作 ( )
合作探究
(4)我知道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写数时从高位写起,先写(
)
级,再写( )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 )占位。
2、自主写数
(1)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写作:
(2)二千零五万七千九百写作:
(3)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写作:
3、完成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1032450是一个含有( )个数级的数,3在( )级上,
表示(
),5在( )级上,表示( )。
2、一个数由7个百万,3个万,6个百,7个一组成,这个数
是(
),读作( )。
3、做练习一第4题。
4、读出下面各数:
200800 读作:
7090000 读作:
4600000 读作:
7005003 读作:
5、写数。
(1)三千五百八十九万三千写作:
(2)七千零五万七千六百写作:
有了前两节课学习的基础,这节课总体的水平是不错的,同学
巩固达标
教学反思
们基本能够掌握写数的技巧。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这点
使我感到非常欣慰。
6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班级 四年级
学习内容
亿以内数的认识(例5)
课时
第一单元第4课时 执教日期 2014、9、10
1、掌握亿以内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学习目标
2、通过学习,培养观察比较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认真细心,积极思维
的学习态度。
学习重点 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学习难点 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学习过程
1.填空。
10101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356000左起第
二位是( )位,表示( )个( )。
2.在○里填上“>”,“<”或“=”。
999○1010
601○564 687○678
自主学习
3. 我会说“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个性设计
7
1、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观察例5主题图:
(1)、读出各国到我国旅游的人数。
(2、)比较各国到我国旅游的人数的大小。
60800○606500 ;
2116100○2536300
608000○3658200 ;
3658200○606500
(3、)我会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如果位数不相同,位数多的
数就(
);如果位数相同,就从左起的第( )位比较;如果
左起的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的第(
)位上的数,直
合作探究
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2、把六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
来。
(
)<( )<( )<
( )<(
)<( )。
3、完成第11页“做一做”的题目,并且说说比较的方法。
1、在○里填上“>”,“<”或“=”。
123400○123040
999999○100001
7000900○7009000
6453219○745329
2、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巩固达标
10034500 7899999 11230000 9056789
3、完成练习二的1、2题。
这是一节新授课,这节课学习的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
教学反思
比
较亿以内数的大小,同学们能够利用数的多少来以及当数位相
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谁大,谁就大
,总的来说这节课是
很不错的。
8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班级 四年级
学习内容
亿以内数的认识(例6、例7)
课时
学习目标
第一单元第5课时 执教日期 2014、9、11
1.我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我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学习重点
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学习难点
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学习过程
1、万级的计数单位有(
)、( )、( )、( )。
2、3个万是(
)万,( )个万是20万。
3、
阅读教材12、13页内容。
自主学习
个性设计
9
1、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把红细胞 和白细胞的个数读出来。
红细胞:5000000读作:(
) 5000000=( )万
白细胞:10000 读作:(
)10000=( )万
(2)、读了这些数以后,我发现:(
)
(3)、练习:完成12页“做一做”。
2、学习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下面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到楼上要走25级台阶。( ) 旗杆高约6米。 ( )
学校购彩旗45面( ) 小明家每月用水在12吨左右。( )
(2)、读出地球太阳的直径。
12756千米读作: (
)
1389000千米读作:(
)
(3)、读教材13页,说一说用“四舍五人”法求近似数的方
法。
(4)、用“四舍五人”法把地球太阳的直径用“万”作单位。
12756≈( )万
1389000≈( )万
(5)、完成13页的“做一做”。
1、把下面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254000
3687000 6635821 13698032
2、在括号里填写使式子成立的数。
9( )864≈9万 (
)39800≈94万
6( )8130≈61万 ( )623≈2万
3、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六千零八十万写作( )
A.6080000 B.60800000 C.6080000
(2)、比最大的六位数少1的数是( )
A.1000000
B.999998 C.99999
(3)、与99999相邻的数是( )
A.99998 B.100000
C.99998和100000
这是一节新授课,在上课的过程当中,我发现同学们刚开始
教学反思
合作探究
巩固达标
固这一知识点,发现有了意外的收获,大分部同学还是能够理解
的。
10
对“四舍五入”这种方法比较难以理解,后来我利用练习题来巩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班级 四年级
学习内容
数的产生
课时
第一单元第6课时 执教日期
2014、9、16
1、我通过自学数的产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学习目标
2、我能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
单位。
学习重点 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
学习难点
能够根据已学过的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
学习过程
1、我知道古时候人们记数方法有( )、( )、刻道
记数。
后来,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就是( )。
2、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12、„„
都是(
)。
自主学习
3、一个物体也没有,用( )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
自然数是( ),(
)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个性设计
11
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这种计数方法
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2、独立补充完整课本18页数位顺序表。
3、个、十、百、千、万„„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 )。
合作探究
4、巩固练习、填一填。
①一百亿有(
)个十亿,( )个百亿是一千亿。
②从个位起,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亿位。
③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 )和( )。
⑤4在十亿位,表示( )个( )。
1.10个一千万是(
),10个一亿是( ),
10个一百亿是( )。
2.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 )个数位是一级,亿
级的四个数位是(
)。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这种计
数方法叫做(
)。
巩固达标
4.从个位起,第( )位是万位,第(
)
位是亿位。
5.有一个整数,它里面有100个一千万,这个数是(
)。
6.一个数由7个十亿、5个百万、2个一组成,这个数是
(
),读作( )。
这是一节新授课,这节课我利用远古时代的故事吸引了同学
课后反思
拉伯数字比较感兴趣的原因,所以学习的效果还不错。
们的注意力,总的来说这节课的效果很不错,也许是同学们这阿
12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班级
四年级
学习内容 亿以上数的认识
课时 第一单元第7课时 执教日期
2013、9、17
1、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我能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并能正确地读,写亿以上的
学习目标
数。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我的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
使学生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
学习难点 中间有0的大数的读写。
学习过程
1、90023600 是个含有( )级的数,9在( )位上,表示
(
),这个数读作( ),省略万位后面的位数略是
( )。
2、写数
三百三十万九千写作:
三千零五十万零八百写作:
3、在数位顺序表中,右起第九位是(
)位,它属于( )
级,亿级都包括( )位、( )位、( )位、( )位。
自主学习
个性设计
13
1、读法(例1)
(1)自己先试着读一读下面的3个数,再读给同桌听。
700000000 读作:
1 读作:
4 读作:
(2)和同桌交流,试着说说读数的方法。
(3)读数时先分级,从( )位读起,一级一级的读,读完
亿级的数后再加一个(
)字;每级末尾的( )不读,每级中
间或前面的0要读,不管几个0只读( )个。
2、写法:(1)写出下面的数。
(例2)三亿 写作:
三十亿九千万 写作: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写作:
合作探究
(2)亿以上数的写法是先分级,从(
)位写起,一级一级
的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 )占位。
3、学习亿以上数的改写。
(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250000 20000000 581200000
(2)、独立完成20页例3、21页例4
200000000=(
)亿
1000000000=( )亿
53=( )亿
1034500000≈( )亿
9876540000≈( )亿
(3)、小组交流改写方法:
1、填一填。
①一百亿有(
)个十亿,( )个百亿是一千亿。 ②从个
位起,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亿位。
③和亿位相
邻的两个数位是( )和( )。
巩固达标
2、分别将非整万、整亿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亿”或“万”
作单位的数。
1063800 1280009600 304500
8673100 96320000 2
大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读起来也比较困难。本节课中,
充分利用教材
各类数据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初
课后反思
步感受,在这节课中主要存在的问
题:教师的观念还有待改进,
对学生要求过多,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收获还不够自如。
14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班级 四年级
学习内容
计算工具的认识
课时
第一单元第8课时 执教日期 2014、9、22
1、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学习目标
2、让我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我能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重点 计算器的使用。
学习难点 键盘操作与显示的关系。
学习过程
看教材23-27页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计算工具的历史及使用。
1、2000多年前的春秋
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
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大约1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 ),并一直沿用至今。
2、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一颗代表(
);五颗
在横梁下,每颗代表( )。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
得出计算结果。
3、在拨数时要先定好( ),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
自主学习
(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
4、算盘在计数时算珠要靠(
)。
5、17世纪初(
)人发明了计算尺,开创了模拟计算的
先河。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6、认识计算器各种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个性设计
15
1、小组合作,研究算盘的认识。
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小组研究,集体汇报:
2、操作交流,认识计算器的功能
(1)学生相互介绍,认识各种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合作探究
(2)在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计算方法
762.32—0.89=
32010—8925=
436.8÷0.75=
13.6×2.7÷0.75=
145+145+145=
138+489=
1、判断。
(1)、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一颗代表1。( )
(2)、算盘每颗下珠代表5。 ( )
(3)、算盘在计数时算珠要靠梁。 ( )
(4)、CE键是清屏键。 ( )
(5)、ONC键是开关及清屏键。 ( )
巩固达标
2、用计算器计算。
太平洋的面积是17967.9万平方千
米,大西洋的面积是9336
万平方米,印度洋的面积是7491.7万平方千米,北冰洋的面积是1310万平方千米,问:四大洋的面积一共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在整节课的安排上,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定位在教学活
课后反思
很大的收获。让学生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让学生进一步去研究和探
索更新的计算器从而激发他
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16
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在计算工具文发展史的学习上获得了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班级 四年级
学习内容
用计算器计算
课时 第一单元第9课时 执教日期
2014、9、24
1、我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目标
2、通过运用计算器我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学习重点
正确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学习难点 探索计算规律。
学习过程
1、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2、用计算器计算。
(1)386+179=
我是按照这样的步骤计算:先输入数字键( ),再输入运
算符号键( ),又输入数字键(
),最后输入( )就显示
自主学习
出了结果( )。
(2)
26×39= 312÷8=
(3) 36+228-179=
26×39-349=
个性设计
17
1、小组讨论交流会报例1的计算方法。
2、完成26页的“做一做”。
合作完成,口头出示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四人一组,轮流出题,
比赛看谁先算出来。
3、发现规律。
(1)用计算器独立计算.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合作探究
(2)观察,小组交流找出答案中数位上的数字排列规律,小
组代表发言。
(3)不用计算器,遵循规律写答案。
9999×5= 9999×7=
9999×9=
(5)运用计算器检验答案。
4、讨论27页按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1、判断。
(1)47560≈47万( );
(2)2036000000≈20亿( )
(3)990000000≈10亿( )
2、用3、6、0、0、0、0、8、9八个数字,按要求写出八位
数。
(1)最大的数。( )
(2)最小的数。( )
巩固达标
(3)不读0的数。( )
(4)约等于1亿的数。( )
3、用计算器计算:
94×86÷47
(394+5477)÷
57
8450÷25-249
6396÷(520-438)
这节课我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上一些常用键的
名称和作
用,这样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间互相交流和学习,让学生体验到
课后反思
用
计算器计算大数目的方便、快捷,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还把大量的时间节省下来,为后续的教学
留下空间。
18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班级 四年级
学习内容
公顷和平方千米
课时 第二单元 执教日期 2014、9、26
1.我要知道
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知道1公顷=10000平方
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学习目标
2.我要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通过实
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平方千米的
实际大小;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会
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习重点
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学习难点 体会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学习过程
1.用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2、填合适的单位
一所小学操场面积约有5000( )
数学课本封面约有3( )
我们手掌面的面积约有100( )
3、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4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个性设计
自主学习
19
阅读课本第34—35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公顷
⑴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 )作单位。
⑵边长(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⑶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算式:
1公顷=( )平方米
合作探究
2.认识平方千米
⑴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常用( )作单位,用字母表示
为( )。
⑵边长( )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⑶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算式:
1平方千米=( )平方米=( )公顷
1、在测量土地面积时,常常要用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是
( )、( )。
2、单位换算
12公顷=(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顷
2平方千米=( )公顷 4000公顷=( )平方千米
3、完成34和35页的“做一做”。
1.边长为( )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2. 边长为( )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3.填上适当的单位。
巩固达标
我国领土面积有960万( )
固安县的面积有697( )
“鸟巢”占地面积面积约20( )
北京的故宫的面积有72( )。
5.解决问题
(1)一块三角形草地,底300米,高600米,面积是多少公顷?
(2)正方形周长800米,面积是多少公顷?
这一节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大
难点、主要源于对于大数字的认
识与理解、在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之中同学们的火候还不是很到
课
后反思
位、所以在做题的过程当中经常容易出错、难以理解,希望可以
通过加强练习来克服这一难题。
20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班级 四年级
学习内容 直线、射线和角
课时 第三单元第1课时 执教日期 2014、10、9
1、我要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和别。
学习目标
2、我要知道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我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
正确建立射线的概念。
学习难点 使学生理解角的边是两条射线。
学习过程
1、生活中射线的例子
(手电筒、汽车灯、太阳射出的光线)。
注意射线的端点、方向,长度
2、直线(电视画面上向远方无限延伸的铁轨)
注意直线的端点、方向,长度
3、要求学生画一条射线和一条直线。
4、线段 (注意线段的端点、方向,长度)
自主学习
5、学生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并分别
画出2条以上的直线、射线和线段。
6、直线和线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他们
有何联系?
7、从一点引出两条什么组成的图形叫角?
个性设计
21
一、归纳展示画直线、射线和线段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
示,其余补充、评价)友情提示:
画射线的方法先点一点,再沿着尺的一边画射线
名称
直线
射线
线段
合作探究
二、认识角:
1、角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角用什么符号表示
3、角的画法:在练习本
上练习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
条射线;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③写出各部分名称。用∠1表示。
4、经过平面上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
1、把5厘米长的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得到的是一条( )。
A:直线 B:线段
C:射线
提示:想一想:直线、线段和射线各有什么特点?
直线、线段和射线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一条射线长100厘米。 A:正确 B:不正确
提示:想一想:射线的长度是有限的吗?
3、填空
( )
巩固达标
( )
( )
4、数一数图形中有几个角?
端点
方向
长度
图例
这是一节新授课,总的感觉还不错,大
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
这一知识点,并学会解决一些简单题目,并且对于“角”一了一
课后反思
些基础上的认识,掌握了怎样区分直线、线段、射线以及他们之
间的联系。
22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班级 四年级
学习内容
角的度量
课时
第三单元第2课时 执教日期 2014、10、10
1、我在观察
、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
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
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学习目标
2、我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
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
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
关。
3、我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
合
作精神。
学习重点
体会引入角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学习难点
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学习过程
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
思考:量角器是什么
形状的?(是个半圆),从0开始到180
为止。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说明:把半
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1度
的角。也就是说,计量角的单位是“度”。写“度”可
以用一个小
圆圈“ °”来表示,此为“1度”,
2.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1)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1°,。
(2)请同学们观察,量角器上小圆点叫做
量角器的中心。再仔
细观察,量角器上有几圈刻度?外圈的刻度0°-180°是按怎样排
列的
?内圈呢?
(3)外圈的刻度线,从左边o°刻度线起? 组内找出10°、30°、
90
°、120°、180°,从左边起找出外圈50°的刻度线,找出90°
的刻度线?找出外圈125°
的刻度线?
自主学习
(4)从右边起,内圈的刻度怎样找呢?表示出内圈0°的刻度
线?45°80°90°?
组内学生找出140°、180°的刻度线。
(5)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量角器。量角器上的中心在哪里?
从左边起,找0°、135°、180°刻度线。再从右边起,找10°
135°180°
刻度线。
3、组内探究量角的方法
4、p41页例1 角的大小变化有什么规律?
5、怎样测量角的度数?
23
个性设计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友情提示:量角的
时候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量角
器的一条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看角的另外一条边对着刻
度几,这个角就是几度。
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
合作探究
把半圆分成180份,每一份对应角的大小是多少度?
认真阅读课本第40、41页的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①、角的计量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
②、把一个圆平均分成(
)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 )
记作( )。
③、量角的步骤是:
(1)两角器的中心与( )重合,0度刻度线与(
)
重合。
另一条边在量角器上所对的刻度是多少,这个叫就是多少度。
巩固达标
(2)
④、量一量第41页“做一做”第3题,各角的度数,你发现了什
么?
⑤、量角时,什么时候读外圈的刻度?什么时候读内圈刻度?
角的度量单位是什么?用什么符号表示?
这节课我先让学生通过直线、线段的特征总结方法,过渡到
课后反思
学习
射线进而总结射线的特征,学会三线的异同点。学生先从线
段、直线、射线去分类思考,感悟到了端点在
其中的重要性。
24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班级 四年级
学习内容
角的分类和画法
课时
第三单元第3课时
执教日期 2014、10、14
1、我能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
学习目标
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间观念。
2.我能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学习重点
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学习难点 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学习过程
1、组内同学每人画出3个角,比较得出角是有大有小的。
2、认识直角的度数。
(1)提问:组内说一说见过的哪些角是直角吗?
(2)指一指三角尺上的直角。
直角是多少度呢?请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上的直角,告诉组
内同学,直角是多少度。
3、认识平角。
组内每个同学画:先点一个点,再用直尺,从这点出发向相反
的方向画两条射线。
自主学习
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在哪里,两条边在哪里?
请同学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平角,再量一量自己画的平角是多
少度。
你能想出一个平角的度数等于几个直角的度数吗?
4、认识锐角和钝角。
组内同学讨论交流锐角、钝角的定义,让学生读一读。
5.认识周角。
每个同学说一说,什么样的角叫做周角,再看一看书上怎样说的,
然后告诉同学
说明:周角是360。
请组内同学把周角的度数与直角、平角的度数比一比,一个周角
等于几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
6、自学p43页 角的画法
25
个性设计
1、用小木条组成的活动角演示,从锐角起,
旋转出锐角、直角、
钝角、平角、周角,让学生说明每次是什么角,为什么?
2、在黑板上画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3、你能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例度数的角?
150度 135度 15度
120度
4、一平角=( )个直角 1个周角=( )个平角
2个平角=( )个周角=( )个直角
认真阅读课本40页—43页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①、角的计量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
②、把一个圆平均分成( )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 )
记作(
)。
③、画角的步骤是:(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 )和(
)
巩固达标
的端点( ),0度刻度线和(
)重合。(2)以画出的射
线的( )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 )。
⑤、画出第43页“做一做”第1题,你发现了什么?
⑥、量角时,什么时候读外圈的刻度?什么时候读内圈刻度?
什么叫角?怎样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在教学过程中,唯恐学生不明白,有些内容从复太多,导致下
课后反思
面练习的时间不够,当一个学生第一次尝试量角量错后,却忽视
了他的再次量角,在教学过程中
语言不够简练,尤其是对一些教
学术语把握得不够。
26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班级 四年级
学习内容
口算乘法
课时
第四单元第1课时 执教日期 2014、10、17
1、我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
学习目标
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我的计算能力。
学习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习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运用。
学习过程
1、自学p47例1
2、小组内交流:独立列式为:145×12=
3、请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4、尝试算出145×12的
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
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自主学习
5、组内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
br>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
6、小组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
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
个性设计
27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怎
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
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
,下面一行写两
合作探究
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
齐,计算要仔细。
1、 p47页“做一做”
2、p47页练习八第1-2题
3、比一比看谁做的对。
322 145 679
×24 ×27 ×13
124×29=
316×24= 528×32=
巩固达标
3、列式计算
(1) 123的35倍是多少?
(2) 13个451相加得多少?
(3) 42个132的和多少?
(4) 242的36倍是多少?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本节课在课堂中逐步掌握学习的
课后反思
<
br>方法并有效的运用以后的学习中去。于是在学生学会整十数乘一
位数的口算时,参透整百数、整千
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从而也培
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28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班级 杨妮
学习内容
笔算乘法
课时
第四单元第2课时 执教日期 2014、10、20
1、我能掌握整百数(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
学习目标
规律。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我的交流能力。
3、经历发现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培养我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学习重点
整百数(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学习难点 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学习过程
1、口算下面各题,说出划线两题的算法。
700×8= 6×50=
5×800= 25×4=
80×6= 12×3=
60×40= 130×30=
2、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48页例2。
(师巡视,注意统计不同口算方法的种类。组内汇报
交流算法,再向全班汇报)
自主学习
3、学生对比16×3= 和160×3=
,让学生从16
和160的关系中,总结出几百几十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
方法。
4、某趟列车挂有14节车厢,一节车厢可载人102人,一共可
以载多少人?
个性设计
29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合作探究
1、第48页“做一做”。
2、第49页练习六3-4题。
3、300×30这个
算式怎么算?(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
流你的算法,再向全班汇报交流)
4、试算,并说出是怎样算的。
500×30
800×20
巩固达标
40×600
12×400
5、列竖式计算
305×20= 350×20=
320×50= 204×50=
6、每个书架售480元,买13个书架,一共要花多少钱?
这是一节新授课,在上课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在认真的听讲,
课后反思
课后我也布置的家庭作业,在批改作业时我却发现大部分的同学
的作业都做得不是很好,甚至很
差,我希望能够通过加强练习来
改变这一状况,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学到真实的本领。
30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班级 四年级
学习内容
笔算乘法的练习
课时
学习目标
第四单元第3课时 执教日期 2014、10、21
1、我知道用乘法解答应用题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
2、我能正确解答应用题。
学习重点 正确解答应用题。
学习难点 理解应用题中有关数量关系。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小黑板出示笔算题:
134×16 246×34
学生笔算(两名学生板演)。
让小组内学生写出笔算过程。
2、口算:
14×7 25×3 160×5 23×100
60×70
21×300 18×50 90×80
(二)练习
自主学习
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
59周要用多少分钟?比5天时间长些
还是短些?
问:怎样列式表示什么?5天时间有几分钟?
学生试做(一名学生板演)。
公园的一头大象一天要吃3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5吨食
物,够这头大象吃20天吗?
个性设计
31
怎样列
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
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
面一行写两位数,
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
要仔细。
合作探究
1、笔算下面各题
183×15
24×135 42×124 75×105
2、学校要为运动
员添置服装,其中上衣每件126元,裤子每条88
元,如果添置12套,一共需要多少元?
巩固达标
3、小明每分钟打字110个,从10时到10时25分,他一共打了多
少
个字?到10时35分他能完成4000字的打字任务吗?
4、一个电影院共有1000个座位,今天
第一场电影售出746张电影
票,每张的价格是15元。这场电影的收入是多少元?
这是一节练习课,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我加强巩固训练,
课后反思
所以在这节课上我觉得同学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大部分的学生都能
够掌握一些计算技巧,并解决一些相应
的题目,但任然有部分后进
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我希望加强练习来改变这一现状。
32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班级 四年级
学习内容
积的变化规律
课时
第四单元第4课时 执教日期 2014、10、22
1、我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学习目标
2、我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我要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我的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学习过程
1、让学生自学P51的例3
小组内交流:你能说一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
比一比,谁算得快?(板出示例3)
学生比一比谁算的快并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2、综合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你说出口算的过程吗?
自主学习
学生表述口算的过程(多名学生说一说)。
2、观察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学生先填空后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友情提示: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
同的倍数。
3、
个性设计
33
提高练习
1、要求完成课本第54页第4、6题。(在书中完成第4、6题,
说一说解题的思路。)
第6题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观察下一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20×4=80 10×4=40
5×4=20
这些题你都会算吗?试一试。
5×3= 50×3=
500×3= 50×30= 500×30=
你发现了什么?请你比较一下,看有什么规律。观察前三个算式:
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扩大10倍、100倍,积就扩大
倍、
倍。(积扩大的倍数和因数扩大的倍数相同)
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缩小10倍、100倍,积就缩小
巩固达标
倍、
倍。(积缩小的倍数和因数缩小的倍数相同)
谁能将这两条规律合起来说?该怎么说?
如果把这三个算式中的3换到前面,结论又是怎样的?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10,积( )。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除以5,积( )。
这是一节新授课,刚开始学生们大都觉得简单,不太爱听,
课后反思
<
br>后来经过检验,成绩果然不太理想,然后我又让他们加强练习来
克服这一难题,经过许些努力,成
绩稍有提升。
34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班级 四年级
学习内容
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课时 第四单元第5课时 执教日期 2014、10、23
1、通过引导我自主探究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单价×数量=总价
学习目标
2、培养我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数量的概念,掌握这组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 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自学例4
1、让生独立解决第(1)(2)小题
2、出示:
(1)80×3=160(元)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
自主学习
(2)10×4=40(元)
3、小组讨论、探究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
系式。
4、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单价×数量=总价
归纳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
合作探究
完成下例各题,并在组内述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18×24=
(18÷2)×(24×2)=
(18×2)×(24÷2)=
个性设计
35
1、完成课本第52页的“做一做”1、2题。
2、课本练习九的第2、3、4、8题。(完成后小组讨论,交流)
巩固达标
3、不计算,填一填。
(1)每个水瓶27元,买2个,要多少钱?
已知:
要求:
(2)买4支钢笔用了20元,每支钢笔多少钱?
已知: 要求:
4、单价×数量=( )
总价÷数量=( ) 总价÷单价=( )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单价×数量=总价、以及由这
个公式
转变而来两个公式,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在学习
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
同学连这个简单的关系式都记不清楚,又何
谈做题呢?再者就是有些记住了这个关系式却不知道灵活运用
,
我希望通过加强练习来克服这一难题。
36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班级
四年级
学习内容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课时 第四单元第6课时 执教日期
2014、10、24
1、我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我能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
学习目标
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学习重点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 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1、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
2、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小组内交流)
3、再出示: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
40千米,也可以这样
写:特快列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 读着:40千米毎小时
4、让学生观察:
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
5、汇报成果:
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
6、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小组内交流
讨论。
自主学习
(二)自学例5
1、让生独立解决第(1)(2)小题。
2、出示:
(1)70×4=280(千米)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
(2)225×10=2250(千米)
3、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
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4、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速度×时间=路程
个性设计
37
归纳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合作探究
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
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巩固达标
5、课本第53页“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订正。
6、练习九第5、7、9、10题。.
7、小青每天跑6分钟,他的速度是86米分。小青每天跑步多少
米?
8、两个因数分别是18和16,积是多少?
这节课大体上来说跟上节课差不多,都是学习一个变量关系
课后反思
式,速度×时间=路程,
以及由它转化来的,路程÷时间=速度、路
程÷速度=时间,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之上,这节课感觉还
是不
错的,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掌握这一知识,并解决一些问题,总的
来说还是不错的。
38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班级 四年级
学习内容
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课时
第五单元第1课时
执教日期 2014、10、5
1、我会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能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我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学习目标
3、
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我们学以致用的习惯,
能体会数学的应用与
美感,激发我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 通过自主探究,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学习难点 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学习过程
1、讨论: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可能有哪几种情况?(学生先
操作后讨论)
<
br>2、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
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找到
后自由举手发言,把你的发现告
诉全班同学。
3、自己对旁边的同学说一说,互相
平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
的概念。(说完后结合课本互相纠正)
自主学习
(1)在(
)内,( )的两条
直线叫做平行线。
(2)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产生( )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
直,这时两条直线的(
)叫垂足。
5、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平行或垂直的例子。
个性设计
39
1、小组内讨论,直线有哪些特点?各小组作好记录。
第1组汇报讨论结果,其它组补充。
2、把两支铅笔想象成直线,摆一摆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关
系?各小组作好记录。
合作探究
第3小组展示,其它小组补充。
3、动手折一折平行线和垂线,让学生上讲台演示。
1、完成课本上第57页“做一做”(抽部分学生演示,并作讲解)
1、完成课本第61页,练习十第1题。
3、完成课本61页练习十第2题。(抽部分学生演示,并作讲解)
4、完成课本第61页练习十第3题折一折。
5、完成课本61页练习十第4题画一画
巩固达标
6、完成课本练习十第5题。
7、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
这是一节新授课,刚开始学生对于这些概念还不是很熟悉,
课后反思
所以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是很顺利,后来通过我练习,慢慢的对于
垂直与相交有了更新的认识。
40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班级 四年级
学习内容 垂线的画法
课时 第五单元第2课时
的画垂线。
学习目标
2、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3、我在学习中体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执教日期 2014、10、6
1、我知道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垂线最短。会用三角板准确
学习重点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学习难点 准确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
学习过程
1、回忆垂直的含义
什么叫垂直?两条线垂直时,会产生什么角?
2、用两支笔摆一摆垂直,互相评议。
3.用铅笔在草稿子画两条直线,看看有哪些情况?
自主学习
4.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是最短的吗?
个性设计
41
探究垂线的画法: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自己学习课本66页第(1))
(1)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过直线上的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图1)
.
(图1)
(2)小组内交流作图的步骤,组长作好记录,抽1个小组进行汇
报演示,其它组进行,点评。
(3)抽一个同学进行板演,并作讲解,其它学生自由点评。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过直线外的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合作探究
(1)
(图2)
·
(图2)
(2)小组内互相交流作图步骤,组长作好记录。
请1个小组进行汇报演示,其它组进行点评。
(3)抽一名同学进行板演,并作好讲解,其它学生作点评。
3、把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
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
线段。(试着做一做,并量出所画线段的长度。)
4、讨论:那条线段最短?
1、完成59页“做一做1、2题(小组内交流)
2、完成课本62页第6题,(小组间交流)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
怎
样测量比较准确?为什么?
(1)小组内互相交换意见,组长做好记录。
(2)抽1个小组进行汇报,其它小组进行补充。
3、完成课本第62页第7题。(小组间交流)
巩固达标
4、完成第62页第8题,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个面上找到互相
垂直的线段吗?
5、完成课本62页第9题,分别过点A画BC的垂线?(抽1位同
学汇报板演,并作讲解,其
它同学点评。)
6、完成课本62页第10、11题
这是一节新授课,首先同学们对于画图有浓厚的兴趣,所以
教学反思
在没做之前就达到了不错
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之中首先要让学
生们搞清楚垂直定义,垂直就是90度。
42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班级 四年级
学习内容
平行线的画法
课时
第五单元第3课时 执教日期 2014、11、10
1、我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2、我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学习目标
3、我作图能力能得到培养。
4、在学习中我能体验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提高我的学习的兴趣。
学习重点 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学习难点
会用画平行线和画垂线的方法画出长方形。
学习过程
1、自己结合课本57页复习平行线的概念。
2、互相说一说平行线的概念。
3、在( )内(
)的两条直线叫
做平行线。
4、自学课本60页长方形的画法。
自主学习
5.用一张纸对折两次,展开过后看看这两条折线之间有啥关系?
个性设计
43
1、怎样画平行线呢?
(1)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2)小组内交流画平行线的方法。(组长作好记录,抽1小组进
行演示,其它组作点评)
(3)你能用上面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吗?
(抽1名同学说一说,其它同学自己补充)
(4)用这一方法,小组内互相交换检验刚才画的
一组平行线,是
否平行。并相互修改,并说明理由。
合作探究
2、在你所画的这组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一
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能发现
什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各小组
选1名组员进行汇报)。
3、怎样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1)自己在本子上画,然后同桌之间互相点评。
(2)将自己的画图方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请1名同学板演,并作讲解,其它同学点评。
1、独立画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
(1)组内同学相互检验,并作整改。
2、完成课本第63页第12题的第(1)小题和第(2)小题。
小组内互相检验,并作出整改。
3、完成课本63页13、14题。(组间交流)
巩固达标
4、完成课本63页15题。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哪些互相垂直?
3、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 )。
4、判断:
(1)两条平行线之间的线段相等。( )
(2)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有无数条。( )
课后反思
学生的大脑里面有一个平行线的思维,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之上那
么来学习画平行线就简单了。
这是一节新授课,先学习的是关于平行线的画法,首先要让
44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班级 四年级
学习内容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课时
第五单元第4课时 执教日期 2014、11、11
1、我能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和特征。
2、我会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学习目标
3、让我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4、我在学习中能体验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
学习难点
对平行四边形概念及特征的理解。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1、自学64-66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并从概念中找出平行
四边的特征。
2、平行四边形,有( )组对边平行,而梯形则只有
(
)组对边平行,它们都是( )形。
3、(
) 叫做平行
四边形的高,(
)叫做平行四边形
的底
自主学习
3、长方形和正方形各画1个后,观察它们分别都有哪些边互相平
行?
(1)独立画图后,找出各自平行的对边,组内交流。
抽1组汇报观察结果,其它组补充。
(2)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否具备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它们是否属于
平行四边形?
(3)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 )形。
(4)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能够拼成一个( )形。
(5)平行四边形、梯形有( )高。
个性设计
45
1、从四边形的特点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
(1)小组讨论,组长作好记录并汇报。
(2)1个小组汇报,其它小组补充。
2、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1)自己先看看课本66页,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的关系。
(2)关上书,自己在预习本上画一画集合图。
合作探究
(小组长作好监督工作, 不准抄书)
3、小组内互相检查,并作好修改。
4、对着自己所画的集合图,说说集合图的含义(组内互相倾听并
互相评议)。
1、完成课本第68页的判断题第8题。
2、完成课本第67页第6题剪一剪。
3、完成课本67页第4题
此处删去一题,过于繁琐。
巩固达标
(2)抽1个组展示,其它组点评。
4、完成课本第68页第7题:
(1)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检查。
(2)抽1个小组汇报观察结果。
这节课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大部分的同学能够掌握平行四
课后反思
<
br>边形和梯形的定义,并学以致用,能够解决一些相应的题目,但
仍有部分后进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我希望能够通过加强练习来
改变这一难题。
46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班级 四年级
学习内容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课时
第五单元第5课时 执教日期 2014、11、12
1、我能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底和高
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认识等腰梯形并知道它
和梯形的关系。
学习目标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会画高。
3、通过学习培养我的空间观念,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并能正确作高。
学习难点 理解它们的高有无数条。
学习过程
四边形的特性:
拿出自己准备的活动长方形,两手捏住长方形的
两个对角,
向相反方向拉(教师演示两次),学生自己操作体验后,观察两组
对边有什么变化?
拉成了什么图形?
(1)学生动手操作,并作观察记录,组内互相交流,并上讲说。
(2)归纳总结,抽1个小组进行汇报,其它小组作补充。
自主学习
(3)组内讨论,生活中哪些应用了平行四边形容易
变形这一性质,
并作全班交流。此处删去几个字。
个性设计
47
1、认识平行四边、梯形的底和高。
(1)自己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读课本64、66页,底和高的内容。
(2)同学
自己发言,到黑板上指一指,你了解到的平行四边形,
各部分的名称和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合作探究
2、画出高:
(1)独立完成课本64页“做一做”
(组内进行检查并修正)
(2)独立完成课本第66页“做一做”
(组内互相检查并修正)
1、等腰梯形两条腰长度(
),它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平行
四边形是否有对称轴( )。
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可以作( )条高。
过平行四边形上一点可以做(
)高。
2、完成课本第68页第7题。
(组内相互检查,并作修正)
巩固达标
3、完成课本69页第12题
(组内检查,并作修正)
4、完成课本第68页,第10题:
量出下图各角度数,你发现什么?
(小组讨论完成,全班交流)
课后反思
这一刻的主要内容就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这是一节比较简单
的内容,所以总的感觉还是不错的,同学们基
本上能够识别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48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班级 四年级
学习内容
口算除法
课时
第六单元第1课时 执教日期 2014、10、18
1、我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的数(商一位数 )的方法,能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
的思路。
学习目标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愉快的氛围中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我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
数学在生活中的作
用。
学习重点 通过我主动探索口算方法,获得新的口算方法。
学习难点
通过我主动探索口算方法,获得新的口算方法。
学习过程
1.课前热身,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8= 24÷8=
12×8= 96÷8=
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看看图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能不能用自己的理解来列式
并写出来。
4.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不能得出整十数除整十数口算方法.试着写一
写。
5.独立练习看你最少能用多少时间,把时间记录下来并把方法理解。
自主学习
60÷20= 90÷30= 80÷40= 20÷5=
6.知识延伸
试算:83÷20 ≈ 80÷19≈
你是怎样算的,你的方法是
7.知识运用:
62÷20≈
120÷20= 85÷34≈ 93÷30≈
个性设计
49
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进行小组交流。
2.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完成所有疑难问题的解答(不能解答的用红笔圈
出)。
合作探究
3.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确定每个问题的展示对象。
1.看谁最能干。
20×3=
93
÷30≈ 60×4=
80×5=
60÷30 =
40
÷18≈
240÷60= 80÷36≈
2.在每个圈中选择两个数列出两道你学过的除法算式,并口算出结果。
60 20 160 163239 240
巩固达标
64
40 80
3、420里面有多少个6? 350里面有多少个7?
课后反思
的学生能够掌握口算与估算的技巧,并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我
希望
能够通过加强练习来巩固他们。
50
这节课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原因可能是这一节比较简单,大部分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班级 四年级
学习内容
口算除法
课时
第六单元第2课时 执教日期
2014、11、19
1、我会口算整十数除几百几十的数(一位数
)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愉快的氛围中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学习目标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我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
受数学在生活中的
作用。
学习重点 通过我主动探索口算方法,获得新的口算方法。
学习难点
通过我主动探索口算方法,获得新的口算方法。
学习过程
1.课前热身:
80÷40= 60÷30= 50×30=
80×2=
79÷20≈ 60÷32≈ 80÷9≈
59÷22≈
2. 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每班分得几面?列
式:(
)
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想:方法一 方法二
自主学习
4.知识应用:
150 ÷30=
900 ÷100= 480 ÷60=
5自我挑战:
122÷30 ≈ 240 ÷37 ≈ 120÷28≈
个性设计
51
(一)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进行小组交流;
2.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完成所有疑难问题的解答(不能解答的用红笔圈
出);
3.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确定每个问题的展示对象。
(二)展示讨论的结果:并在小组之间展示自己的成果。
合作探究
1.你能1分钟完成吗?
184÷30 = 240÷40=
420÷60=
184÷30 ≈ 240÷37≈
420÷58≈
2.试一试,你能行。
(1).咱们团队有160人,要渡船去参观一个著
名的景点,每条船只
能载40人,几次能运完?
巩固达标
(2).咱们团队有192人,要渡船去参观一个著名的景点,每条船只
能载40人,几次能运完?
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新授课,总的来说大部分的学生还是掌握口算除法的基
本要领,但在做题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
由于粗心经常会出现一些
小毛病,我希望通过加强练习来克服这一难点。
52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班级 四年级
学习内容
笔算除法(商是一位,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
课时
第六单元第3课时 执教日期 2014、11、20
1、我会笔算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商一位数
),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愉快的氛围中练习笔算,提高计算能力。
学习目标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
的作用。
学习重点 主要解决试商、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理解算理,获得笔算方法。
学习难点 主要解决试商、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理解算理,获得笔算方法。
学习过程
此处删去一题与课本不符合。
观察73页小棒分析图用竖式计算:
个性设计
30
9 2
自主学习
通过计算你发现:除数是( )位数,被除数也是(
)位
数时,商应该写在( )位上,余数是( ),应该比( )数
小。
30 140
通过计算你发现:除数是(
)位数,被除数是( )位数
时,在计算时我们应该先看被除数的前(
)位;前两位是( )
个十,14个十除以30商不够1个十,这时我们要看被除数的前(
)
位,前三位是( )一,140个一除以30商够1个一,所以商应
该写在(
)位上。余数是( ),应该比( )数小。
53
(一).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进行小组交流;
2.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完成所有疑难问题的解答(不能解答的用红笔圈
出);
3.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确定每个问题的展示对象。
(二)展示讨论的结果:
合作探究
(三)并讲解自己的做题心得。
1、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要先看被除数的(
)位,如
果前两位不够商1,就要看被除数的(
)位,除到被除数的哪
一位,商就写在( )上,余数要比( )小。
2、用竖式计算
420÷60= 102÷30=
380÷70=
巩固达标
78÷20= 197÷80 = 364÷40=
280÷50= 85÷40=
324÷40=
课后反思
的除法,但是学生对于
被除数里面含有几个除数的理解还不是很熟
练,这归根于同学们的乘法口诀不是很熟练,不会灵活运用。
对于笔算除法学生并不陌生,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习了简单
54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班级 四年级
学习内容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
课时
第六单元第4课时 执教日期 2014、11、21
1、我会笔算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商一位数
)的方法,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
算的思路。
学习目标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愉快的氛围中练习笔算,提高计算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
兴趣和自信心,我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
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 主要解决试商、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理解算理,获得笔算方法。
学习难点
主要解决试商、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理解算理,获得笔算方法。
学习过程
阅读76页主题图,根据画面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1.列式
2.这道除法算式和前面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
(
)。
4.独立计算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思考一:84里面有(
)个21,即21×( )=84, 所以
84÷21=( )
思考二:前面我们学习的除数都是整十数,现在我们可以把21
看作(
),84÷21就可以看作84÷20来试商,得到商是( )。
自主学习
5.把76页的做一做1题用竖式做在下面。
6.通过计算发现除数个位的数都比(
)小,可以用( )
的方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看作( )数来试商。
7. 阅读77页例4,根据题目的要求列出算式。
(1)算式:
(2)尝试用竖式计算:
(3)写一写你是怎样试商的:197÷28=
(4)把76页的做一做2题用竖式做在下。
(5)通过计算发现除数个位的数都比(
)大,可以用( )
的方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同时向前一位进1,看作
(
)数来试商。
55
个性设计
(一).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进行小组交流;
2.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完成所有疑难问题的解答(不能解答的用红
笔圈出);
3.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确定每个问题的展示对象。
(二)展示讨论的结果: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按照( )的方法,把除数
合作探究
看成与它接近的( )来试商。
1.用竖式计算
309÷72 807÷93 129÷18
493÷58 647÷65
734÷69
599÷62 365÷42
423÷51
巩固达标
2.选择对试商情况的判断
5
6
31
商大了
184
A
商大了
53 314
A
这节课的难点就是关于试商,刚开始同学们对于“试商”这一
课后反思
新的概念不是
很了解,很模糊,搞不清楚,在上课的过程中老是
说不知道啥是试商,最后经过多次的讲解后同学们才恍
然大悟,
原来试商就是一种做题方法,并不难。
56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班级 四年级
学习内容
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
课时
第六单元第5课时 执教日期 2014、11、26
1、我会笔算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商一位数 ),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
路。
学习目标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愉快的氛围中练习笔算,提高计算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我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
数学在生活中的作
用。
学习重点 主要解决试商、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理解算理,获得笔算方法。
学习难点
主要解决试商、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理解算理,获得笔算方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热身:
1.除数用几十试商较为合适:
127÷36
457÷49 278÷92 781÷81
( )
( ) ( ) ( )
2.用竖式计算:
157÷29 538÷72 482÷83
(二)自主探究新知:
1.阅读81页例5,列出竖式
自主学习
3.自我发现:
如果除数不接近整十数,可看作15 、( )、(
)„„来试商。
4.你能验算一下你的计算结果正确吗?写出验算过程。
5. 把81页的做一做用竖式做在下面:
个性设计
57
(一).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进行小组交流;
2.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完成所有疑难问题的解答(不能解答的用红笔圈
出);
3.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确定每个问题的展示对象。
(二)展示讨论的结果:
合作探究
(三)并讲解自己的做题心得。
1.在商是7的算式下画√。
14
61 457
128
巩固达标
17 128
( )
( )
( )
2. 用竖式计算:
256÷26 137÷15 130÷14
198÷38
这节课的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大部分的同学能够掌握除法的计算,
课后反思
并解决一些相应的题目,但任然有部分后进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在学
习的过程中摸不着门路,相当
困难,我希望通过加强练习来克服这一难
题。
58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班级 杨妮
学习内容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二位数)
课时
第六单元第6课时 执教日期 2014、11、27
1、我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
二位数)方法,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
路。
学习目标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愉快的氛围中练习笔算,提高计算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
兴趣和自信心,我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
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 主要解决试商、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理解算理,获得笔算方法。
学习难点
主要解决试商、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理解算理,获得笔算方法。
学习过程
1.观察83页主题图,分析例6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列
出算式
2.猜猜看商是( )位数。
3.先算18除( )个十,商够(
)十,所以第一个商该写在 ( )
位上,然后用61减3×18的积得(
)表示( )个十,再把( )
位上的2落下来,合起来表示(
)个一,再用18除72得( )
表示( )个一,最后将第二个商写在(
)位上。
4.尝试用竖式该怎样试商。
第一个商该写在( )位上。
5.分析例7,用竖式计算。
6.回答问题:如果除到十位刚好整除,十位余下的数是0该怎么办?个
自主学习
位上的商写不写?
7.练习:把84页的“做一做”1、2题做在下面。
8、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用除数去试除被除数的(
)位
数,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再除( )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
写在(
)位上,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就必须比( )小。
个性设计
59
(一).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进行小组交流;
2.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完成所有疑难问题的解答(不能解答的用红笔圈
出);
3.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确定每个问题的展示对象。
(二)展示讨论的结果
合作探究
1.直接写出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175÷27(
)位 298÷24( )位 607÷58( )位
673÷72(
)位 824÷37( )位 702÷70( )位
2. 用竖式计算
625÷25 555÷37 998÷26
巩固达标
606÷39
1479÷29 2092÷53
有了前几节课的基础,感觉这节课比以前顺利,学生对于商是两位
课后反思
数的除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老师也达到了事半功
倍的效果。但还是有部分后进生
在做题的过程相当的吃力,原因有:有
些是乘法口诀背不到或是对乘法口诀不够熟练,导致做题难度大。
60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班级 四年级
学习内容
商变化的规律
课时
第六单元第7课时 执教日期 2014、12、1
1、通过计算引导发现商的变化的规律。
2、通过自学、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愉快的氛围中发现商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抽
学习目标
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好习惯。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我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
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
发现商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 发现商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1. 先填表再回答问题:
被除数
除数
商
14
2
140
20
280
40
560
80
56
00
800
个性设计
2.通过填表发现,( )和(
)都有变化,( )没有变化,
从左往右看,第二列和第一列比较被除数扩大(
),除数也
( ),商( );第三列和第一列比较被除数扩大
(
),除数也( ),商( );第四列和第二列
比较被除数扩大(
),除数也( ),商( );
从右往左看,第四列和第五列比较被除数缩小( ),除数
,商(
);第三列和第四列比较被除数缩小
自主学习
也( )
(
),除数也( ),商( )。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被除数、除数、商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小组之间
相互讨论。
4.练习:把课本89页第4、5题,90页6题做在下面。
61
(一).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
1.进行小组交流;
2.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完成所有疑难问题的解答(不能解答的用红
笔圈出);
3.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确定每个问题的展示对象。
(二)展示讨论的结果:
合作探究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48÷12=(48×5)÷(12×5) (
)
45÷15=(45×3)÷(15×4) ( )
80÷16=(80×4)÷(16÷4) ( )
75÷25=(75÷5)÷(25÷5) ( )
2.看算式填空:
4×2÷(2× )=2
3×2÷(1× )=3
巩固达标
3.计算:
7200÷800 568÷43
8500÷170
课后反思
62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审核人
学习内容
条形统计图
课时
1、引导学生初步体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和方法。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学习难点 会看统计表、统计图。
学习过程
1、观察94页例1,根据统计表,制作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
情况条形统计图。
2、根据统计表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
阵雨有( )天;
多云有( )天
晴有( )天;
阵雨有(
)天
自主学习
3、那种天气最多?那种天气最少?
4、你能把它们清楚的表示出来吗?
63
第六单元1第课时 执教日期
2、学会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个性设计
1、观察94页例1。
1、比较小红的方法和条形图哪种更清楚?
2、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你能得到那些信息?
合作探究
3、你知道条形图横轴表示什么?竖轴表示什么?
4、你能绘制简单的统计图吗?
完成95页做一做。
巩固达标
2
课后反思
64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审核人
学习内容
条形统计图
课时
第六单元第2课时 执教日期
1、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形象的表示数
学习目标
据。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学习重点
能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
学习难点
在方格图中绘制条形统计图。
学习过程
观察例2的统计表。
1、
从收集的统计表中,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个性设计
2、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你能根据统计表中
的信息制成条形
统计图吗?怎么制呢?
自主学习
65
合作探究
1、两个图的的每格分别代表几格?
2、你认为哪个图标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
3、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怎样表示?
1、完成第97页的做一做。
2、102页第5题。
巩固达标
课后反思
66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审核人
学习内容
条形统计图
课时
第八单元第3课时 执教日期
1、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自己选择最适合单位。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体会优化的思想,探究就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学习难点
能自己选择最合适的单位。
学习过程
观察例3,思考?
1、如果1格表示1辆车,最多要画多少格?
2、如果1格表示2辆车,最多要画多少格?
自主学习
3、你认为这里用一个表示(
)辆车比较适合?说一说你的
理由?
个性设计
67
1、完成98页统计图?
2、每格代表( )辆车。
合作探究
3、什么情况下用一格代表5辆车比较合适?
如果统计结果是下面这样,每格代表几合适?
机动车
辆数
轿车
60
面包车
30
客车
40
货车
10
1、完成99页做一做。
2、103页第6题。
巩固达标
3、103页第7题。
课后反思
68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审核人
学习内容
数学广角 例1
课时
第八单元第1课时
执教日期
1、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我会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2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使我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我的合作意识、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
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
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增强合理解决生活钟的问题的意识。
学习过程
1、
2、 沏茶前要考虑什么,准备什么呢?
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个性设计
自主学习
3、
4、要让客人最快的喝上茶,应该怎样安排这些工序才合理呢?
每道工序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69
1、要烧水先要 , 。
2洗水壶→( )→( )→( )→( )
→ ( )
3我们设计的过程主要 大步.
第一大步
第二大步
第三大步
第四大步
合作探究
所以我们花的时间(算式) (分钟)
4用图式来表示:
5通过前面沏茶这一件事,我们觉得要合理安排一件事,应该考
虑那些问题?
1、
2、
3、
6做一件事之前想好哪种方法安排合理,可以
。
1、 105页做一做1题
我的安排是(用图式表示):
一共是(算式)
巩固达标
2、妈妈
下班要回家做饭,淘米要3分钟,煮饭要30分钟,洗菜
要8分钟,切菜要10分钟,如果煮饭和炒菜用
不同的锅和炉子,
妈妈将饭煮好至少要多少时间?
课后反思
70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审核人
学习内容
数学广角 例2
课时
第八单元第2课时
执教日期
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我能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我能认识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学习目标
3、我感受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我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学习重点 体会优化的思想,探究就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学习难点
探究就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1、从图中你了解到:一只平底锅每次只能烙
张饼,两面都要
烙,每面需要 分钟,想一想,如果只烙一张饼,需要
分钟。
那么要烙两张饼,最快要
几分钟呢?因为一个平底锅一次可以
烙两张饼,所以来一张饼和烙两张饼的时间 。
如果爸爸、妈妈和我一人要吃一张饼,要烙
张饼?小组讨
论:妈妈要怎样烙,才能让大家最快吃上饼?
烙饼次数 饼1
自主学习
饼2
饼3
耗时(分)
总时间:
个性设计
2、我们发现烙3张饼,最快只需要
分钟。我们第一次先烙第
1张和第2张的 面,第二次烙第1张的 面和第3张的
面,
第三次烙第 张的 面和第 张的 面。
71
1、思考教材105页:如果要烙的是4张饼,5张饼、、、、、、10张<
br>饼呢?你发现了什么?
2、烙4张饼最快要
分钟,烙5张要 分钟,烙6、、、、、、10
张要 分钟。
合作探究
3、我们发现:如果要烙的饼是双数,
地烙就可以了。如果
要烙的饼是单数,可以先
地烙,最后的3张,就按照我么
么前面探究出的方案去烙最节约时间。
1、用一口
平底锅煎饼,假设煎一张饼需要4分钟。每一面需2
分钟,每次可以煎2张。煎3张饼至少需要
分钟。
2、想一想:一张饼烙(
)面,如果一面需要2分钟,烙一张需
巩固达标
要( )分钟。
烙一张饼需要4分钟,一口平底锅每次可以烙3
张饼,烙3张饼至少需要( )分钟。
煮一个鸡蛋需要8分钟,
一口锅一次可以煮10个鸡蛋,那么煮10个鸡蛋至少需要(
)
分钟。
课后反思
72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杨妮 审核人
学习内容
数学广角例3
课时
第八单元第3课时 执教日期
1、通过简单的事例,我能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初步培我的应用
学习目标
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我详细分析,周密思考的思维品质。
学习重点
能在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中选择一个最优策略。
学习难点
能够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学习过程
1、课前预习
听听“田忌赛马”的故事
2、玩扑克游戏,比大小。
自主学习
个性设计
73
1、田忌是用了什么样的策略赢了齐王呢?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齐王
田忌
本场胜者
合作探究
2、田忌所用的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齐王的方法呢?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获胜方
齐王 上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田忌1
田忌2
田忌3
田忌4
田忌5
田忌6
田忌7
我们发现田忌共有( )种赛马策略,但获胜的策略只有( )个。
3、齐王有点不服气,想再和田忌赛一次,田忌要想获胜,必须让
( )先出。
4、在比赛中田忌要想获胜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让(
)先出。
、田忌用最弱的马牵住齐王( )的马,才能换取后两场的胜利。
5、田忌的这种策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呢?
完成106页做一做.
巩固达标
课后反思
74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