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科学论文格式-通知函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从小就把这就挂在
嘴边,不
知道有多少同学做到了呢?不管以前是否做到了,从现在开始
也不迟。下面是为大家分
享的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
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乘法》
卫星运行
(三位数乘两位数)
知识点: 1、估算方法。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2、利用
竖式计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注意,第二个因数的十位要乘三
遍,第二步的乘积末尾写在十位上。 补充知识点
1、时、
分、日之间的单位互化。 1时=60分 1日=24时
2、因数中
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中间有0也要和因数分
别相乘;末尾有0的,要
将两个因数0前面数的末位对齐,用
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之后在落0,有几个0落几个0。
体育场(实际生活中的估算)
知识点:
估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要将因数估成整十、整百
或整千的数。估算时注意,要符合实际,接近精确值。
神奇的计算工具
知识点: 1、在学生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探索与发现(-)(有趣的算式)
知识点: 第一组算式:积的位数是两个因数位数之和-1
,积
的最高位和最低位都是1,中间的数字为因数的位数,两边
第1页共5页
的数字相同并依次减1。(此为回文数) 第二组算式:积都由
1、4、2、8
、5、7几个数字组成,而且前后排列的顺序不变,
只需要确定末位数字就可以算出积(如果能直接推算
出首位
数字则更好) 第三组算式:积的个位都是1,首位都是9;积
的位数正好是两个因数位
数之和;积的每一位都是由9、8、0、
1组成,只要在首位补9,倒数第二位补0就可以了,只有一个8和一个1。 第四组算式:在0~9的十个数字中,任
意选择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
大的四位数和最小的
四位数。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重现组成一个
最大的四位数与
最小的四位数。再次相减······在这样不断重
复的过程中,最后得到数字4176。
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
的
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
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
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
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
识那
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
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
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
策》中本
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
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
”的称呼更接
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
第2页共5页
p>
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
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
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知
识点:
1、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
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
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
它们的积不变。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2、 使用时
机:当几个数相乘时,如果其中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整百、
整千的数就可以应用乘
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
可以改变乘法运算中的顺序。数字如;25和4、50和2、125
和8、50和4、500和2等。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
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
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
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
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
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
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
者。“老”“师”连用最初
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
不
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
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
老”和“师”的复合构
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
身上学以“道
”,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
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第3页共5页
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
知识点: 1、乘
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
可以把两个加数(或被减数、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
在把
两个积相加(或相减),结果不变。用字母表示数:
(a+b)×c=a×c+b×c或(
a-b)×c=a×c-b×c 补充知识点: 1、式子
的特点:式子的原算符号一般是×、+(-)
、×的形式;在两个乘
法式子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为两个不同的因数之和(或
之差)基本
上是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2、102×88、
99×15这类题的特点:两个数相乘,把其
中一个比较接近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整十、整百、整千与一个数的和
(或差),再应用
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运算简便。
以上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
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br>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
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
言。我在教学中,注
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
的语言,我对幼
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
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
br>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
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
机,要求他们专心听,
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
边听边想,边
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
第4页共5页
听句子辩正误,听
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
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
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