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数学故事

别妄想泡我
531次浏览
2020年09月17日 18:0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天津招考网成绩查询-金陵十三钗影评范文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中国热极
―――-认识正负数
第一部分:数学史
第一单元 认识正负数
负数的起源
同学们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
习了正负数,你知道负数的起源
吗?看一看下面的介绍吧!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
种相反意义的量。比如,在记帐时
有余有亏;在计算粮仓存 米时,有
时要记进粮食,有时要记出粮食。
为了方便,人们就考虑了相反意
义的数来表 示。于是人们引入了
正负数这个概念,把余钱进粮食记为正,把亏钱、出粮食记为负。可
见正负 数是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据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正负数的概念,掌握
了正 负数的运算法则。人们计算的时候用一些小竹棍摆出各种数字来
进行计算。这些小竹棍叫做“算筹”算筹 也可以用骨头和象牙来制作。
中国三国时期的学者刘徽在建立负数的概念上有重大贡献。刘
徽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他说:“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名之。”意思是说,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要用正数
和负数来区分它们。
与中国古代数学家不同,西方数学家更多的是研究负数存在的
合理性。16、17世纪欧洲大 多数数学家不承认负数是数。当然,欧
洲18世纪排斥负数的人已经不多了。随着19世纪整数理论基础 的
建立,负数在逻辑上的合理性才真正建立。

第二部分:生活中的数学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刚刚认识了正负数,你的收获肯定很大吧。
其实啊,我们的古人很早就认识正负数 了,而且广泛的应用于生活中。
你想知道吗?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古人在生活中是如何运用正负数的
吧!
题目:两小儿游戏,规定向东为赤,向西为黑,赢者向东迈一步,
输者向西迈一步,一 小儿先赢了5次,又输了3次,应该向( )方
迈( )步,记作:( )。
解 释:《九章算术》中指出:“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
当时是用算筹来进行计算的,所以在筹 算中,相应地规定以红等为正,
黑筹为负;或将算筹直列作正,斜置作负。这样,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就能用正负数明确地加以区别了。这个题目就可以解释为:两
个小朋友在做游戏,规定向东为 正,向西为负,赢了的向东迈一步,
输了的向西迈一步。其中一个小朋友先赢了5次,又输了3次,问他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应该向( )方迈( )步,用正负数表示为:( )。
答案:因为规定向东 为正,小朋友赢了5次,应该向东迈5步,
又输了3次,所以应该再向西迈3步,所以只要向东迈2步就 可以了,
用正负数表示为+2步。
第三部分:数学实践
数学实践活动
【活动名称】走进生活,寻找正数和负数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进一步深入调查了解正、负数 在生活中的广泛
应用。体会正、负数所表示的不同含义。
【活动材料】调查表
【活动过程、方法】
活动一、同学们,请你通过报纸、
网络、电视等途径,调查了解下面
几个城市的月平均气温,并记录下
来。


北京
伦敦
华盛顿
莫斯科
1月




3月




5月




7月




9月




11月






活动二、找出你家的存折,观察上面的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存款和取款时的记录,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


活动三、让我们走进大型超市或商场,观察一下人们乘坐电梯的情况,
看看他们 去了几层?按的那个电梯按钮?你发现了什么?

我的发现:

【活动结论】



【活动结论】


同学们,通过我们的
活动,你有没有发现其实
数学知识时时处处都在我
们的周围,把你的活动感
受记录下来吧: 。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第四部分:趣味数学
[数学故事]
负数的由来
在数字王国中以前是没负数的。
有一天“零”正在瞪大眼睛思索,数字王国中没最大的却有最 小
的,那就是我,哎,为什么偏偏我是最小的呢?想了半天终于有了一个好
注意。
第 二天,零把“加”“减”“乘”“除”请到家里。零先是美言说:
“四位大哥,你们是我们这儿的霸王, 权利极大,没有人不怕你们,肯定
能帮我提高地位,但不知大哥们是否能帮我?”他们几个兄弟说:“你
这口气大哥帮你出了。”
不一会儿,他们几个气势汹汹地来到大街上,数字们就全吓跑了,< br>数字们想:他们准是又来找茬的。这时,一个数字却站了出来说:“你
们敢跟我比吗?”加号听后 说:“还挺勇敢的呢。那我和你比试比试。”
今天加减乘除只有零这个帮手,结果零跟哪个数相加还是原 来的数,
所以加号和那个数打成平手,因那个数体力好,战胜了加号;零和哪
个数相乘等于零, 所以乘也打不过这个数,除,减平时也没什么本领,想
认输算了,可零说:“你有本事就把减号放在你前 面跟我比。”那个数
字说:“行,不过要是再胜了,你们就不再烦我们了。”可是没想到,这样
竟得出了一个数,那就是负数,负数比零还小。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校园科技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一部分:数学史
分数的由来与发展
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数是自然数
(正整数),以后在度量和均分时往往不
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样就产生了
分数。
用一个作标准的量(度量单位)去度 量
另一个量,只有当量若干次正好量尽的时
候,才可以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度量的结果。
如果量若干次不能正好量尽,有两种情况:
例如,用b作标准去量a:
一种情况是把b 分成n等份,用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度量单位去
度量a,量m次正好量尽,就表示a含有把b分成n等份 以后的m
个等份。例如,把b分成4等份,用其中的一份去量a,量9次正好
量尽.在这种情况 下,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用b去度量a的结果,就
必须引进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度量的结果。 < br>另一种情况是无论把b分成几等份,用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度量a,
都不能恰好量尽(如用圆的直 径去量同一圆的周长)。在这种情况下,
就需要引进一种新的数-无理数。在整数除法中,两个数相除, 有时
不能得到整数商。为了使除法运算总可以施行,也需要引进新的一种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数-分数。 综上所述,分数是在实际度量和均分中产生的。分数一般
包括: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大于1,或者等于1.
带分数大于1而又是最简分数.带分数是由一个整数和一个真分
数组成的。

第二部分:生活中的数学
《九章算术》第七章介绍了盈亏问题,这一类问题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对象,每个对象少分,则物品有余;如果每个对
象多分,则物品不足。所以分物 时经常出现盈(有余)、亏(不足)、
尽(恰好分完)的情况,所以古人把这类问题称为盈不足问题。盈 亏
问题情况多样,解法巧妙,倍受古人重视,在许多古代算书上留下了
不少好题。下面选取其中 的一个给同学欣赏:
题 目
今有人共买物,人出八,盈三;
人出七,不足四,问人数,物价各几何?

题意:有一群人凑钱买一件物品。 如果每人出8枚钱币,就比物
价多出3个钱币。如果每人出7枚钱币,就比物价少4个钱币。求人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数和钱数各是多少?
分析:这是属于“一盈一亏”类的问题。当第一次每人出8枚钱
币时多3枚,但第二次每人出7枚钱币时 不但没得多,还要少4枚,
即共少了4+3=7枚。这是由于第二次比第一次每人少出了8-7=1枚钱币。相差7枚,就说明有7÷1=7人。这样物价也就可以算出来
了。
解答:4+3=7(枚)
8-7=1(枚)
7÷1=7(人)
7×8 – 3 = 53(枚)
答:一共有7人,物价为53枚。 < br>小结:“一盈一亏”类的问题,如果运用算术方法来解,解题
公式是:(盈数+亏数)÷两次分数 数量差=分物对象的个数
事实上,古代数学家发现,在计算人数(即分物对象的个数)时,< br>还有一个简单易记、琅琅上口的口诀:“有余加不足,大减小来除”。
这种算法的绝妙之处在于它 几乎可以不动脑筋,只要把几个数按口诀
对号入座,马上可以得出答案。
同学们如果你有学会,并且有兴趣就试试下面这个题目吧!
今有散钱不知其数,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作七十七陌穿之,欠五十凑穿;
作七十八陌穿之,不多不少。问钱数几何?

第三部分:数学实践
第二单元 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数学实践活动(一)
【活动名称】寻找生活中的分数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进一步体会分数的意义,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
广泛存在和应用。
【活动材料】调查表,调查报告
【活动过程、方法】
活动一:同学们,让我们做个有心人,
用发现的眼睛去寻找我们生活中的分
数!用记录下来,看看他们分别表示
什么意思!


从哪里发现? 发现了哪个分数?
音乐书中
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26

48
……
21
为例,它表示以为1拍,每小节2拍。
44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同学们,把你的发现和同学交流一下吧!
相信你会有所收获!

活动二、
亲爱的同学们,请调查你的
班主任老师一天的作息时间,看
看他们是怎样度过忙碌的一天!



事项 起床到离家 上下班时间 上课 批作业 管理班级 其他
时间

经过调查 后,请你算一算老师的每项工作占了全天的几分之几?
根据这些数据,你想对你的老师说些什么?








【活动结论】
通过寻找生活中分数,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试着记录下来吧!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学实践活动(二)
【活动名称】折纸条
【活动目的】通过 折纸活动,学会探索数学规律,并在探究中进一步
深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活动材料】长度相等的纸条5张、彩笔、记录表
【活动过程、方法】
1、将准备好的5张纸条分别编号,然后按要求对折,并记录。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同学们,通过纸条的对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赶快记录
下来,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吧!

对折次数
1
2
3
4
5
平均分成几份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2、在对折好的纸条上按要求涂色,记录。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对比每张纸条的涂色部分,并观察记录结果,你
发现了什么?





【活动结论】
一张小小的纸条中包含了这么多的数学知识,把你的活动感受写
对折次数 平均分成几份 涂色份数 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1
2
3
4
5





1
2
4
8
16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下来吧:
__________



第四部分:趣味数学
分数的起源
在古代的埃及人就已经 使用分数了,公元1858年,在埃及发现
了1卷古代纸草-阿默斯纸草卷,世界上最早的分数就被发现 在埃及
的阿默斯纸草卷,当时,埃及人所使用的分数都是分子为1的,例如:
12、13、19 ……等。
因为埃及人所使用都是分子为1的分数,你或许会问,当遇到分
子不为1的分数时, 埃及人会怎么做?埃及人表示分数的方式相当有
趣,以为23例:如果将2个大饼平分给3个人,照现在 的分法是先
将2个大饼都等分成3个部分,然后1个人拿其中的2份。
但是埃及人却把2个大 饼分别剖成一半,将其中3份分给3个人,
剩下半个大饼再平分成3份,并分给3个人,所以埃及人在看 分数
23的时候,是以12+16来表示。
以现代人的角度看埃及分数的表示方式不是很理想 ,但它毕竟是
目前已知人类最早使用分数的纪录,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埃及人的智
慧。
(二)[学海拾趣]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数王国,形势十分吃紧。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一群真分数和假 分数开玩笑说:“我们真
分数都长得和国王一样,上身小,下身大,我们是真正的分数,而你
们 假分数,名字上带有假字,实际上长得也不像国王,上身大下身小,
宽肩细腿,所以你们肯定是假的分数 。”没想到,这句玩笑话竟激怒
了假分数们,双方剑拔弩张,内战一触即发。
这自然惊动了分 数王国的国王。他吩咐身边的大臣说:“快去查
查史书,究竟真假是怎么回事?”不一会儿,去查史书的 大臣匆匆回
来,把分数国王要他查询的结果告诉了大家。大臣说:
“据史书记载,所谓分数, 是把一个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
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其中分子可以比分母小,也可以比分
母大,还可以等于分母,比分母大的,可以化成一个整数和一个分数
的形式,分子与分母相等的 ,可以化成整数的形式。为了区别起见,
数学上把这类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也是分数呀。”
分数们听了大臣的话后恍然大悟,握手言和,分数王国又恢复了
团结和慕的局面。
(三)[童话故事]
有一个耍猴子的人把—张大饼平均分成三块,给每只猴子一块,
猴子们一听急了说吃不饱,后来这人灵机—动,把这张大饼平均分成
六块,给每只猴子两块,猴子们还不 满意,再后来这个人干脆把—张
大饼平均分成十二块,给每只猴子四块,猴子们一听都乐了。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剪纸中的数
―――-分数加减法(一)
第一部分:数学史
中国古代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更相减损术
同学们在这一单元中 我们学习
了用短除式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
大公因数,你知道中国古代人是怎
么求最大公 因数的吗?看一看下
面的介绍吧!
更相减损术是出自《九章算
术》的一种求最大公约 数的算法,它原本是为约分而设计的,但它适
用于任何需要求最大公约数的场合。它的方法被归纳为:“ 可半者半
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分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
以等数约之。” 翻译出来为:
第一步:任意给出两个正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若是,用
2约分;若不是,执行第二步。
第二步: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较小的数与所得的差
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 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与较小数相等
为止,则这个数(相等的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你如果没看明白就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吧:
例如:用更相减损术求91与49的最大公约数.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解:由于49不是偶数,把91和49以大数减小数,并辗转相减,
即:91-49=42 49-42=7 42-7=35
35-7=28 28-7=21 21-7=14
14-7=7
所以,91与49的最大公约数是7。
聪明的小朋 友们你能看出其中的奥秘吗?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可
以求出最大公因数?这种方法与我们所学的短除式的方 法有没有联
系?哪种方法更好呢?

第二部分:生活中的数学
同学们,分 数加减法(一)我们学完了,你肯定又掌握了有关分
数的好多知识,其实呀,分数在我们生活中用处很大 ,你想了解吗,
看了下面的题目,你会有所收获的!
(1)题目: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班委 的同学聚在一起商量如
何装饰教师,班长刘小娟说:“我们剪一些小彩旗吧,最宽的米,
最窄的 米,中间再剪4面不同宽度的,肯定非常漂亮。”大家都非
常赞同这个建议。这时张山同学问 :“那中 间的4面彩旗分别应该是
多宽呢?”小乐说:“我们只要能找出4个小于而大于的分数来就
可以 了。”大家想了半天,都说:“这样的太难找了。”这时刘小娟说:
“我找到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刘 小娟找到的是哪些数吗?
1125202025
和,大于小于的同分母分数
451< br>2
有,,,,所以中间4面彩旗的宽度分别是米,
100100
1
4< br>1
5
1
5
1
4
分析:将和通分为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米,
2324
米,米。
100100
21222324
米,米,米,米。
1
答案:4面彩旗的宽度分别是

第三部分:数学实践
第三单元 剪纸中的数学 分数加减法(一)
数学实践活动(一)

【活动名称】铺地面——小小设计家
【活动目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公因数 和最大公因
数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熟练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的方法,体会数 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材料】米尺、纸、笔、调查表。
【活动过程、方法】
同学们,假如现在你的房间需要重新铺设底面,请你用所学的知识来
大显身手,自己当一次小小设计员家 吧!
1、测量自己房间的长、宽。
长(米)



2、市场上的地面砖有很多种,
它们的边长都是整厘米数,
用你所学知识计算一下,
宽(米)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你可以买边长为多少厘米
的地面砖!


3、走进市场,调查了解你所需的每种地面砖的价钱!

地面砖(1)
地面砖(2)
地面砖(3)
地面砖(4)

4、根据你的调查,计算出铺设每种
地面砖所需的块数和价钱!




边长




价钱(元)




5、根据你的家庭情况,参考爸爸妈妈的意见,选定其中一种进行装
修吧!

【活动结论】
通过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学实践活动(二)
【活动名称】见面活动
【活动目的】通过此次 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
数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
【活动材料】纸、笔、秒表。
【活动过程、方法】

1、三个同学一 组,编号①、②、③,分别选定三个距教室距离远近
不同的起点位置A、B、C。将同学与位置对应。
①——A、②——B、③——C、






2、用秒表分别测出①、②、③号同学
从A、B、C处到教室的时间。
(注意匀速前进,取整分钟数据)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3、①、②号同学同时出发,往返于定
点与教室之间,用秒表 测出两人相遇
的时间;然后测①、③同学相遇的时
间,②、③号同学相遇的时间。


4、根据我们学习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知识,验证一下他们的相遇
时间!三个同学交流一下!































5、现在三个同学同时出发,测量三个人同时在教室相遇的时间。再
用我们学过的 知识验证一下!看看有什么收获?


【活动结论】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通过以上活动,你想说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趣味数学
(一)[数学故事]
马小跳的生日会
今天是马小跳的生日,他请了许多朋友来和他 一起庆祝生日。不
一会儿,大家都到齐了。唉!所有人都给马小跳给骗了。说是来聚会,
谁知道 是来干活的呀!张达、毛超、唐飞、安琪儿都被马小跳安排了
各种活计。马小跳给安琪一根长74厘米的 蓝彩带和一根长 66厘米的
黄彩带,还说要剪成同样长的小段,要最长的。最后还要给他每根剩
下2厘米。 < br>过了一会儿,安琪儿嘟着嘴来了。“马小跳,我不知道这个该怎
么剪。我本来就不聪明,你还出个 这么绕的问题。你要是嫌我笨,不
喜欢我就直说,不需要这样拐弯抹角的。”安琪儿好像有点生气。
“没有,没有,我绝对没有那个意思。”马小跳连忙解释。
“是8厘米!”在他们谈话的过程中,路曼曼已经把答案给心算出
来了。
“你,你怎么知道的啊?”路曼曼这个突然的答案惊住了马小跳。
“是这样的。你要安琪儿把 两根彩带各剩下2厘米,那咱们就先
剪掉这2厘米。74-2=72厘米,66-2=64厘米。你还要 她剪成同样长的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最长小 段,也就是求72和64的最大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是8。所以每
小段最长是8厘米。”路曼曼就像老师 一样给大家上了一课。
马小跳过了一次增长知识的生日。
(二)[史海拾贝]
破碎的数
在拉丁文里,分数是来源于“破碎”一词,因此分数也曾被人叫
做是“破碎 数”。在数的历史上,分数几乎与自然数同样古老,在各
个民族最古老的文献里,都能找到有关分数的记 载,然而,分数在数
学中传播并获得自己的地位,却用了几千年的时间。
在欧洲,这些“破碎 数”曾经令人谈虎色变,视为畏途。一些古
希腊数学家干脆不承认分数,把分数叫做“整数的比”。在西 方,分
数理论的发展出奇地缓慢,直到16世纪,西方的数学家们才对分数有
了比较系统的认识 。甚至到了17世纪,数学家科克在35+78+910
+1220时,还用分母的乘积8000作为公 分母!
(三) [巧学妙记]
分数加减法法则
分数加减很简单,
统一单位是关键。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只把分子相加减,
分母大小不改变。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先通分来后计算。
(四)[学以致用]
最小公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以前 ,小明一直以为学了最小公倍数这种知识枯燥无味,整天和
求几和几的最小公倍数这样的问题打交道,真 是烦死人,总觉得学习
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然而,有一件事却改变了他的看法。
有一天小明和爸爸一起乘公共汽车去青少年宫。他们俩坐的是3
号车,快要出发的时候,1号车正好和他 们同时出发,此时爸爸看着
这两辆车,突然笑着对他说:“小明,爸爸出个问题考考你,好不好?” < br>小明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那你听好了,如果1号车每3分
钟发车一次,3号车每5分钟 发车一次。这两辆车至少再过多少分钟后
又能同时出发呢?”稍停片刻,小明想了想脱口而出“15分钟 ,因为3
和5是互质数,求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就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3×5
=15)所以1 5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这两辆车至少再过15
分钟同时出发。”爸爸听了夸奖道:“答案正确 !100分。”“耶!”听了
爸爸的话,小明高兴地举起双手。
从这件事中小明就懂得了一个道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
在。
(五)[数学谜语]
1、全部消灭(打一数学名词)
2、10×1000=10000(打一成语)
3、(2×5+2×5)2×4(打一字)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4、老爷爷参加赛跑(打一数学家名)
答案:整除、成千上万、共(看作分数,分子为20,分母为8)、
祖冲之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走进军营
―――-方向与位置
第一部分:数学史
“东西南北”的由来

同学们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方
向与位置,你知道 东西南北的由来吗?看
一看下面的介绍吧!

我国古代的人们,在长期同 自然界
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了辨认四方的
知识,随之创造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字。
东:其字形为日在木中,含义为旭
日初升,旭日初生的地方就是东方;也解
释为太阳出来的一边;它跟西方相对,古
人以东方为主位。习惯上把东风指为春风。
西:其字形为鸟在巢上,即太阳西沉而鸟归巢栖息。“鸟归巢”
就演义为方位字“西”。也解释为太阳落 下去的一边;它跟东相对,
古人以西方为宾位。习惯上把西风指为秋风。
南:其字 形外框是“木”字的变形,里面的指方向。即草木接
纳来自南方的充足阳光,就生育得枝繁叶茂。所以, 向阳处就是南方。
也解释为早晨面向太阳时,右手的一边。它跟北方相对,古人以面南
而坐为尊 位。习惯上把南风指为暖风。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北:古人常把北字写成二人相背。我们的祖先世代居住在北半球,
为了更多地采集阳光,居室多为坐北朝 南,背面就是北面,“背”也
就演绎成了北方的“北”字。也解释为早晨面向太阳时左手的一边。
古人以面朝北坐为卑位,北跟南相对。习惯上把北风指为寒风。
此外,人们常说的买东西这个词儿,其中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哩。
传说,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 的理学家朱熹,某日上街巧遇挚友盛
渔如,朱见盛手中提着菜篮子,便随口问道:“您干啥去呀?”盛答
道:“买东西。”
朱又戏问:“您咋不说买南北呢?”盛乃根据“五行学说”中“金、木、水、火、土”与“东、西、南、北、中”相配的道理,解
释说:“东方属木,西方属金, 木与金在菜篮子都装得下;而南方属
火,北方属水,火与水在菜篮子是装不得的。”从此以后,人们便只
说买东西,而无人说买南北。

第二部分:生活中的数学
同学们到过军营 吗?战士们的飒爽英姿一定让你羡慕。今天让我
们走进军营,领略军营的风采,同学们看他们的队伍站的 多整齐啊。
其中一位战士说:“我的前边有19人,后边有10人,左边有20人,
右边有9人 ,你知道我们一共有多少人吗?”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分析:同学们,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战士们列的是
方队。也就是说只要知道了一行有多 少人,有多少行;或者知道一列
有多少人,有多少列,就可以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来解决这个问题。
思考过程:
我这一列的人数=我前边的人+我后边的人+我=19+10+1=30人。我这一行的人数=我左边的人+我右边的人+我=20+9+1=30人。
所以,总人数=每行的人 数×每列的人数=30×30=900人。
解答:19+10+1=30(人)
20+9+1=30(人)
30×30=900(人) 答:一共有900人。

第三部分:数学实践
数学实践活动
【活动名称】制作班级座次表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对的理解和应用,体
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活动材料】纸、笔、直尺、(长4分米、宽3分米左右的)木板、
小钉子、个性小人头。
【活动过程、方法】
活动一、
1、观察班级同学的座位排列,
设计制作班级座次表格。



2、根据每个同学的具体位置,将他们的名字填写在你设计的表格中。


3、和同学互相交流展示一下!收
集起来,评选出最优秀的,贴在
老师的讲桌上!


活动二、
1、根据班级的人数,在准备的木板上,通过测量,设计出班级座次
的点子图模板。

2、将准备的小钉固定在模板上,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制作班级座次的立体图形。


3、在木板上找到你的位置,
将你的个性小人头固定在上面。



4、和同学交流展示一下, 看看谁做的最棒!将每个同学的个性小人
头按照自己的位置放上!多么可爱的班级座次表!


【活动结论】
通过以上活动,
你想说点什么?



第四部分:趣味数学
(一)[博你一笑]
新生刚开课,老师记不住人名,现场编出各种代号……
有一天上课,老师想点一同学回答问题,大声点名:冰露,冰露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你来说一下!!!
班上没人叫冰露,没人应声。
该老师解释:我是说第4排第3个桌子上摆着“冰露”矿泉水的
女生,对,就是你,来答一下!
全班沉默一下,有个别“王老吉”的同学默默地把饮料收了起
来……
(二)[生活常识]
在野外迷了路怎样辨别方向
在野外迷失了方向,又没有随身携带指南针时,可依据下面的一
些方法辨认方向:
1.独株树的阳面(即朝南方向)枝叶茂盛,而阴面(即朝北方向)
枝叶较稀疏。
2.在密林中,岩石南面较干,而岩石北面较湿且有青苔。
3.桃树、松树分泌胶脂多在南面。
4.树墩的年轮,朝南的一半较疏,而朝北的一半较密。
5.山沟或岩石等物体积雪难以融化的部位,总是在朝北的方向
上。
6.蚂蚁的洞穴多在大树的南面,而且洞口朝南。
7.一些自然村落一般都是集中在山的南侧 ,而且大门多数是朝南
开的。一般古庙、古塔、祠堂等建筑物都是坐北朝南的。
8.若是夜晚 天空可看到的星星,只要找到北斗七星,沿着“勺柄”
的延伸线可找到明亮的北极星,北极星的方向便是 正北的方向。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三)[脑筋急转弯]
小明从家由东向西走2千米到学校,右转进校门走了200米,
然后左转进教室走5米,再然后转了一个圈,问小明头向哪儿?(答
案:向上)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关注污染
―――-分数加减法(二)
第一部分:数学史
我国古代是如何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
分数加减法在我国《九章算术》中也
有具体的讲述,如下:

分数加减运算, 《九章算术》已明确提
出先通分,使两分数的分母相同,然后进
行加减。加法的步骤是“母互乘 子,并以
为实,母相乘为法,实如法而一”这里“实”
是分子。“法”是分母,“实如法而一” 也
就是用法去除实,进行除法运算,《九章算术》还注意到两点:
其一是运算结果如出现“不满法者,以法命之”。就是分子小于
分母时便以分数形式保留。 < br>其二是“其母同者,直相从之”,就是分母相同的分数进行加减,
运算时不必通分,使分子直接加 减即可。

第二部分:生活中的数学

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对数学很< br>感兴趣,曾经编过这样一道题:从前有
一个农夫,死时留下几头牛,在他的遗书

< br>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中写道:妻子:分给全部牛的半数再加 半头;长子:分给剩下的牛的半数再
加半头.次子:分给还剩下的牛的半数再加半头.长女:分给最后剩 下的半
数再加半头.''结果一头牛也没有杀,也没有剩下,正好全部分完.请问农夫
死时留下 了几头牛?
解题思路:
因为一头牛也没有杀,也没有剩下,正好全部分完,而长女是“分< br>1
2
131
+头=1头。在次子分牛的时候还有1×2+1=3头,次子得到: +=2
222
71
头。在长子分牛的时候还有3×2+1=7头,长子得到:+=4头 。
22
151
在妻子分牛的时候有7×2+1=15头,妻子得到:+=8头。农夫< br>22
给最后剩下的半数再加半头”,说明剩下的是 1 头,长女分到了头
死时留下了15头牛。(1+2+4+8=15头)
解:+=1(头) 1×2+1=3(头)
11
22
31
+=2(头) 3×2+1=7(头)
22
71
+=4(头) 7×2+1=15(头)
22
151
+=8(头) 1+2+4+8=15头
22
答:
农夫死时留下了
15
头牛?

无独有偶, 我国古代流传着一道“农妇卖蛋”的名题:从前,有
一个农妇提了一篮鸡蛋去卖。甲买了全部鸡蛋的一半 多半个;乙买了
剩下鸡蛋的一半多半个;丙又买了剩下的一半多半个;丁买了最后剩
下的鸡蛋的 一半多半个。这样,鸡蛋刚好卖完。你知道农妇的一篮鸡
蛋共有几个吗?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这道名题与“分牛问题”构思与解法如出一辙,就留给同学去解
决吧。

第三部分:数学实践
实践活动(一)
【活动名称】调查活动——各科作业占作业总时间的几分之几。
【活动目的】通过调查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及在
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学会根据调查结果合理调配时间,让自己的 业
余时间分配更加合理。
【活动材料】纸、笔
【活动过程、方法】
1.设计调查方案(时间、地点、调查人员等);
2.实施调查活动
(1)调查同学们的作业时间,填入下表,作好记录;
姓 名 做作业 各科所用时间 各科所占分数
时间总量
语文 数学 英语 语文 数学 英语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2)向被调查的同学说明你的用意;
(3)确定几位调查对象,让他们记录好自己某一天做各科作业所用
的时间;
(4)计算(用各科所用时间除以做作业时间总量,求出各科作业时
间所占总时间的分数)
3.写出调查报告

4.跟同学交流调查结果及感想。
【活动结论】
通过调查我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活动(二)
【活动名称】生活中的分数。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使学生能更加熟练地对分数的加减法进行运
算,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简单分 数加减法的实际问
题。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
紧密联系 。
【活动材料】长度相等的纸条若干、笔。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活动过程、方法】
1、设计统计表格统计家中 一星期丢弃的塑料袋情况。(以天为单元
统计)





2、分别计算出每天丢弃的数量占一个星期数量的
几分之几。
3、你能根据每天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我提出的问题:
(1)
(2)
我的解答:
(1)
(2)
4、根据你的调查,你能为 你家设计一个节约使用塑料袋的环保行动
方案吗?动员你的爸爸妈妈一起参与吧!
我是环保小卫士,我要这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活动结论】
通过以上活动,你想说点什么?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趣味数学
(一)[数学家的故事]
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陈景润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 出了
重大贡献,创立了着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
学王子”。但有谁 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 一天, 老师在
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
现象:6=3+3,8 =5+3,10=5+5,12=5+7,28=5+23,100=11+89。
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 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
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 神。
因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
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 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
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
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 数学家。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二)[童话故事]
孙悟空喝牛奶
唐僧师徒四人走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上,他们又饿 又累,猪八戒想:
如果有一顿美餐该有多好啊!孙悟空可没有八戒那么贪心,悟空只想
喝一杯水 就够了。孙悟空想着想着,眼前就出现了一户人家,门口的
桌上正好放了一杯牛奶,孙悟空连忙上前,准 备把这杯牛奶喝了,可
主人家却说:“大圣且慢,如果您想喝这杯奶就必须回答对一道数学
题。 孙悟空想,不就一道数学题吗,难不倒俺老孙。孙悟空就答应了。
那位主人家出题:倒了一杯牛奶,你先 喝了12加满水,再喝13,又
加满水,最后把这杯饮料全喝下,问你喝的牛奶和水哪个多些?为什么?
孙悟空一看,挠挠头,不一会儿功夫就算出来了,并且喝到了这
杯牛奶。同学们,你 知道答案吗?试试看。
(答案)
孙悟空很聪明,因为牛奶只有一杯,而每次加的都是水,所 以他
知道只需要计算所加入水的总量就可以了。而所加水量是12+13=
56(杯)。所以应 该是喝的牛奶多。
(三)[古诗中的数学]
古诗原文:
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用尽不差争。
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解析:
设寺内有X个僧人。
x3+x4=364
x=624
得出有624个僧人。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爱护眼睛
―――-统计
第一部分:数学史
统计在战争中的妙用
二战前期德国势头很猛,英
国从敦刻尔克撤回到本岛,德国每天不定期的对英国狂轰乱炸,
后来英国空军发展起来,双方空
战不断。
为了 能够提高飞机的防护能力,英国的飞机设计师们决定给飞机
增加护甲,但是设计师们并不清楚应该在什么 地方增加护甲,于是请
来了统计学家。
统计学家将每架中弹之后仍然安全返航的飞机的中弹部 位描绘
在一张图上,然后将所有中弹飞机的图都叠放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
浓密不同的弹孔分布 。工作完成了,然后统计学家说没有弹孔的地方
就是应该增加护甲的地方,因为这个部位中弹的飞机都没 能幸免于
难。

第二部分:生活中的数学
河边洗碗


我们现在饭后洗碗,只要打开自
来水龙头,非常方便。古时候没有自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来水, 吃过饭要洗碗,只能提一只大篮子,装着碗、筷、瓢、盆,到
河边去洗。大家都到河边去,见面要说话, 有问有答,题目就多了。
下面是中国古代数学书《孙子算经》里的一道关于洗碗的算术题。
妇 女在河边洗碗。有人问她,为什么要洗这么许多碗?妇女答,
家里来了客人。又问,有多少客人?反问道 ,二人合一大碗饭,三人
合一大碗汤,四人合一大碗肉;共用碗六十五个,你说有多少人?
思路点拨:
听这妇女的答话,“二人合一大碗饭,三人合一大碗汤,四人合
一大 碗肉”,无论分饭、分汤、分肉,都没有零头,可见人数同时是
2的倍数、3的倍数和4的倍数。三个数 2、3、4的最小公倍数是12。
如果把每12个人编成1组,那么从
12÷2=6,12÷3=4,12÷4=3,
知道每1组要供应6大碗饭、4大碗汤、3大碗肉,因而每组所
用大碗的个数是
6+4+3=13。
共用碗65个,而
65÷13=5,
所以共有5组客人,总人数是
12×5=60。
解答:2、3、4的最小公倍数是12
12÷2=6
12÷3=4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12÷4=3
6+4+3=13
65÷13=5(组)
12×5=60(人)
答:一共有60个人。
虽然这位妇女不肯直接了当地说出家中情况,通过计算,还是知
道了她家来了60位客人。
这 道题也可换一种思路,不是编排大组,而是包干到人。“二人
合一大碗饭,三人合一大碗汤,四人合一大 碗肉”,平均分配,每1
个人能分到几大碗饭?几大碗汤?几大碗肉?每1个人共计分用几
个大 碗?同学们自己试试吧?
第三部分:数学实践
数学实践活动
【活动名称】简单复式统计图在生活中的不同应用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借助具体事例学会 用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来描
述数据,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统计知识的自觉性
和 主动性。
【活动材料】纸、笔。
【活动过程、方法】
活动一:
1、调查本年级学生(男、女各40名)最喜欢的课外书情况并填写下
表: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年-----月

男生
女生


童话


科普


漫画


小说


其他
2、你认为选择哪种统计图表示上面的数据比较合适?
3、自己设计并绘制统计图。




活动二:
1、调查了解家里前五个月的水费和电费的支出情况,填写下表:

水费
电费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2、你认为选择哪种统计图表示上面的数据比较合适?
3、自己设计并绘制统计图。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4、认真观察对比上面两个活动你绘制的统计图,把你的发现写在下
面吧!
【活动结论】
通过调查活动,你觉得学习统计知识有用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
折 线统计图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说一说你的想法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趣味数学
(一)[数学漫话]
蒲丰试验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 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
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 又拿出很
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
些小针往这张白 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 行线相
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
次都 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
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二)[小幽默]
统计学家的故事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有个 从未管过自己孩子的统计学家,在一个星期六下午妻子要
外出买东西时,勉强答应照看一下四个年幼好动 的孩子。当妻子回家
时,他交给妻子一张纸条,上写着:
“擦眼泪11次;系鞋带15次;给 每个孩子吹玩具气球各5次;每
个气球的平均寿命10秒钟;警告孩子不要横穿马路26次;孩子坚持要
穿马路26次;我还要再过这样的星期六0次。”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包装盒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一部分:数学史
与体积相关的历史知识
《九章算术》是我国汉族学者的第一部
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 中最重要的一种。
该书内容十分丰富,系统总结了战国、秦、
汉时期的数学成就。这本书一共有 9章,
在其商功章收集的都是一些有关体积计算
的问题。书中这样叙述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的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方自乘,以
高乘之,即积尺。”就是说先用边长乘边长
得底面 积,再乘高就得到长方体的体积。

注:《算经十书》是指汉、唐一千多年间的十部著名的数 学著作,他
们曾经是隋唐时代国子监算学科的教科书。十部书的名称是:《周髀
算经》、《九章 算术》、《海岛算经》、《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
《五经算术》、《辑古算经》、《缀术》

第二部分:生活中的数学
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
算术》第五章商功中有这样的记载: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今有方堡壔方一丈六尺,
高一丈五尺。问积几何?
荅曰:三千八百四十尺。
术曰:方自乘,以高乘之,即积尺。
注:(壔:拼音: dǎo ;意思:土堡)
(丈:中国市制长度单位,等于十尺)
意思是:现有一个土堡,底部是正方形,边长一丈六尺 ,高一丈
五尺,问体积多少?答:三千八百四十尺(立方尺)。计算方法:边
长乘边长(方自乘 ),再乘以高度(以高乘之),可求得体积(即积尺)。
解答:16×16×15=3840(立方尺)
答:体积是3860立方尺。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同样出自《九章算术》卷五中的一个有关长
方体体积计算的题目;
十尺为丈,十丈为引。
今有城广四丈,高五丈,
袤一百二十六丈五尺。问积几何?
注:袤
[mào]长度,特指南北距离的长度:
题目的意思是:
十尺为一 丈,十丈为一引。现有一座城,宽四丈,城高五丈,长
一百二十六丈五尺(即126.5丈)。问该城墙 体积是多少?
根据体积的计算公式,体积为:
126.5×4×5=2350(立方丈)=2.35立方引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答:该城墙体积是2350立方丈。

第三部分:数学实践
实践活动(一)
【活动名称】研究表面积的变化
【活动目的】 通过把几个相同的 正方体或长方体拼成较大的长方体
的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拼接几何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让学生能应< br>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活动材料】8个相同的正方体、6个相同的长方体、10盒磁带、计
算器。
【活动过程、方法】
活动一:
1、拿出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
2、观察思考:拼成后的长方体与原来两个正方体的体积之和相比有没
有变化?表面积呢?
3、我的发现:
——————————————————————
————————————————————————。
4、深入研究:如果用3个、4个甚至更多个 排成一排拼成一个长方
体,表面积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拼一拼填写下表:
正方体的个数
原来正方体一共有几个面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拼成后减少了原来几个面的面积


5、通过上面的活动我发现的规律:

活动二:
1、用8个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怎样拼表面积最大?怎样拼表
面积最小?动手拼拼看。
2、可以计算验证自己的想法:

活动三:
1、把2个相同的长方体拼在一起,有几种不同的拼法?拼拼看。
2、不同的拼法得到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一样大吗?哪种表面积大?哪
种小?
3、我发现:

【活动结论】
通过以上活动,你想说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实践活动(二)
【活动名称】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探究
【活动目的】 运用所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提高学习兴趣。
【活动材料】米尺、计算器。
【活动过程、方法】
一、想不想用你刚学习的长方体 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呢?来吧,下面的这个活动会让你大显身手的!
1、假如你要对家中的一个房间进行粉刷,现在先选取一个房间。
2、测量相关数据,计算要粉刷的面积。
(1)先来测量房间的长、宽、高,计算出表面积。
长(米)

宽(米)

高(米)

表面积
(2)门和窗不需要刷,计算它们的面积。

长(米)
宽(米)
面积
门的相关数据



窗的相关数据
(3)计算要粉刷的面积: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3、了解粉刷的涂料
目前所有的墙面漆一般都是用水稀释的。现在中国销售最大的3
个牌子是华润,立邦,多乐士。请看下面的图:




通过调 查了解到选用多乐士牌子的较为多,因为它没有什么强烈
的味道,而且价格较为合理,一筒15升的涂料 大概280-300元。
4、计算涂料的用量(每升乳胶漆可涂刷15平方米)


5、计算实际要用的总价:


【活动结论】
通过以上活动,你想说点什么?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趣味数学
(一)[巧学妙记]
长方体和正方体歌诀
长方体,有特征,
八个顶点,十二条棱,也有的两个面是正方形,
相对面积都相等,相对棱的长度也相等。
正方体有特征,
长 、宽、高都相等,八个顶点,十二条棱,
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六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十二条棱也相等。
歌诀牢牢记心中,长、正方体记心中。
(二)聪明的欧拉智改羊圈
欧拉是一个数学天才,从 小他就非常喜欢思考,他问的问题老师
都经常答不上来。最后,他惹恼了一位老师,被赶出了校园。
欧拉回家后开始帮爸爸放羊,做了牧童的他一边帮爸爸放羊,一
边自学。
爸爸的羊渐 渐增多了,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
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为40米、宽为15 米的长方形土地,
正打算动工的时候,发现篱笆不够用,因为篱笆只有100米。这让父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亲非常发愁。
小欧拉却向父 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心每头羊的领地会
小于原来的计划。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但还是同意 让儿子试试看。
小欧拉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长方形羊圈变成了一个四个
边都为25米 的正方形。然后,小欧拉很自信地对爸爸说:“现在,羊
圈就能容下所有的羊了。”欧拉的父亲很诧异, 他把羊赶进羊圈试了
试,发现果然如欧拉所言,篱笆数目没变可是里边的空间却变大了很
多。年 轻的欧拉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难怪他能在以后的数学研究
中取得巨大的成绩。
(三)[历史拾趣]
量身定做锦盒
太平兴国元年,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他命人将玉玺加高了2厘米,
使玉玺从原来的长方体正好变 成了正方体。玉玺是造成了,但是原来
盛的盒子不符合要求了。但玉玺已经送到皇宫去了,明天早上辽国 使
臣要来,需要用到玉玺,如果没有用盒子,皇帝大怒,一群工匠估计
都会掉脑袋的。工匠们个 个急得满头大汗。
正好宰相吕端来视察,看到大家着急,便详细地询问了情况。一
个年长的工 匠慢慢回忆说:我只记得将玉玺加高了2厘米,正好将长
方体变成了正方体。对了,我后来仔细量了下多 出来的表面积好像是
72平方厘米。
吕宰相听后对大家说:“大家放心,我已经知道你们改造以后的
玉玺的尺寸了。”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大家一下子都围在吕宰相,都想知道究竟正方体的数据。
“不着急,大家听我说。我们从这个 多出来的部分入手。多出来
的部分就是一个小长方体,它的长和宽就是原来玉玺的长和宽。增加
了2厘米后,原来的玉玺就成为了一个正方体,说明原来长方体的底
面就是一个正方形,底面上的长和宽 一样长。再往上增加了2里米,
可见增加的这个4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每个面的大小就是72÷4=
18平方厘米,又知道这个增加部分的长方形的宽是2厘米,所以长方
形的长也就是这个长方体 的底面边长是18÷2=9厘米。所以改造以后
的玉玺的棱长应该就是9厘米,原来玉玺的长和宽都是9 厘米,高是7
厘米。”
大家听了以后恍然大悟,连夜按照尺寸赶制了盛玉玺的盒子。
(四)[考考你]
老师给小明一个装满水的瓶子,让他计算一下瓶子的容积。小明
想 :“我只会长方体容积的计算方法,瓶子的容积怎么算啊?”
聪明的的同学们,你能帮帮小明吗? < br>(提示:将瓶中的水倒入一个长方体的盒子内,量一下水的长、
宽、高,算出水的体积就可以了)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下跳棋
―――-可能性
第一部分:数学史
《狄青百钱定军心》
公元1053年,北宋大将军狄青奉旨
征讨南方叛军。因为当时 南方有崇拜鬼
神的风俗,所以大军刚到桂林以南,他
便设坛拜神说:“这次用兵,胜败还没有< br>把握。”于是拿了一百枚钱币,许愿:“如
果这次出征能够打败敌人,那么把这些
钱币扔 在地上,钱定然会全部正面朝
上。” 左右官员很害怕,力劝主帅放弃这个念头,因为经验告诉他< br>们这种尝试是注定要失败的。他们担心最终弄不好,反而会动摇军心。
可是狄青对此全然不理,固 执如牛。
在千万人的注视下,狄青突然举手一挥,把钱币全部扔到地上。
结果这一百个钱币 竟然鬼使神差般全部正面朝上。顿时全军欢呼,士
气大振。士兵个个认定神灵护佑,战斗中奋勇争先。再 说叛军闻听百
钱之讯也是人心惶惶,不敢恋战。于是,狄青迅速平定叛乱。
看到这,你是不是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掷一枚铜钱,出现正、反面是随机的。掷两枚铜币 会出现四种可
能。(正,正)、(正,反)、(反,正)、(反,反)。两枚都是正面的可
能性 是四分之一。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掷 三枚铜币会出现八种可能。(正,正,正)、(正,正,反)、(正,
反,正)、(正,反,反)、(反 ,正,正)、(反,正,反)、(反,反,
正)、(反,反,反)。三枚都是正面的可能性是八分之一。
100枚都是正面的可能性是2的100次方(100个2连乘)分之一。
既然可能性是这么小,狄青为什么抛一次就100枚全部正面朝上
呢?难道真的是神灵护佑吗?
其实,是怎么回事呢?
回师时,按原先所约,把钱取下。将士们一看,原来那些铜币 两
面都是铸成一样的。对狄青来说,一百个钱面全部朝上,是个必然事
件,但在别人看来,却是 几乎不可能出现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观察一种现象,不能忽视它的前提。同时,
也说明自信是最伟大的神!

第二部分: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家达兰倍尔错在哪里

传说18世纪法国有名
的数学家达兰倍尔有一次
拿两个五分硬币往下扔,会
出现几种情况呢?
他的结论是,情况只有三种:可能两个都是正面;可能一个是正
面,一个是背面, 也可能两个都是背面。因此,两个都出现正面的
概率是三分之一。你想想他的答案有问题吗?错在哪呢?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下面我 们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一下正确的结果是怎样的,
先准备两枚五分硬币,让第一枚先正面向上,那么 第二枚可以有两种
摆放方式,就是正面向上或反面向上;同样当第一枚硬币反面向上时,
第二枚 硬币也有两种摆放方式,这样就可能出现四种情况,如下图,

第一枚硬币
第二枚硬币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两个硬币都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
四分之一。
这个小故事 也告诉我们即使是大数家也同样会犯小错误,我们
在不迷信权威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才可能在数学 学习和研究领
域取得好成绩。

第三部分:数学实践
实践活动
【活动名称】设计布置教室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 使学生能创造性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 出符合实际
的活动方案,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活动材料】红、黄、绿三色彩带;多种颜色气球若干。
【活动过程、方法】
元旦 要来了,老师买来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彩带和一些彩色气
球准备装饰教室。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帮老师设 计布置教室的方案。
(注:每卷彩带的长度一样)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活动一:
用彩带装饰教室四周。要求:用的红色的彩带占所用彩带数量的

请分出所用各色彩带的数量,填入下表:

方案一
方案二
……
活动二:
把气球绑成8个一串,使得每串气球中黄色气球的可能性为


红色



黄色



绿色
请设计你的方案,自己设计表格记录数据。方案是唯一的
吗?


2、跟其他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的方案,选取跟你不同的其他设
计方案记录在下:

能发现你们的方案有什么共同点吗?
3、我来说一说各种设计的基本特点:

【活动结论】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通过以上活动,对于可能性的知识你想说点什么?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趣味数学
[头脑风暴]
假设你正在参加一个游戏节目,你被要求在三扇 门中选择一扇。
其中一扇后面有一辆车,其余两扇后面则是羊。你选择了一扇门,假
设是1号门 ,然后知道门后面有什么的主持人开启了另一扇后面有羊
的门,假设是3号门。然后他问你:“你想选择 2号门吗?”你会如
何回答?
直觉告诉人们:如果被打开的门后是羊,这个信息会改变剩余的
两种选择的概率,哪一种都只能是二分之一。然而正确的解答是应该
换,因为换了之后有三分之 二的概率赢得车,不换的话概率只有三分
之一。原情况的关键条件可以概括如下:
1.如果参赛者挑了一扇有羊门,主持人必须挑另一扇有羊的门;
2.如果参赛者挑了一扇有车门,主持人随机在另外两扇门中挑一
扇。



数学万花筒
五年级下册
于是更换选择将产生三种可能:
1.参赛者挑一号羊,主持人挑二号羊。转换将赢得车。
2.参赛者挑二号羊,主持人挑一号羊。转换将赢得车。
3.参赛者挑汽车,主持人挑两头羊中的一头。转换将失败。
所以换的胜率是三分之二,不换则是三分之一。
(同学们不妨做一下实验,看结果对不对)

漆宇勤-元旦晚会策划方案


包头人事人才网-天津市中考成绩查询


熊猫百货商店-环卫局


厦门大学历年分数线-班主任申请书


南充自考网-转正工作总结格式


英文介绍-华中农业大学教务系统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茶树精油的作用-黑道小说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