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级数学知识点
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报告-信阳市人事考试网
加法和减法
一、整数加减法: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大的二位数是99, 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
就向前一位进1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
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
有可能是四位数。)
3.⑴加法公式:加数 +
另一个加数 = 和
②和 - 另一个加数 = 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 - 减数 =
差
验算:①差 + 减数 = 被减数 ②减数 + 差 = 被减数 ③被减数- 差=减数
二、小数加减法:
1、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
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最高位比起,
十分位上的数大
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
此类推。
2、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要先对齐小数点再相加、减。
三、分数加减法:
1、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
br>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
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
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
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例如三分
之二的分数单位是三分之一。.
分数与除法.
被除数÷除数=除数分之被除数.
a÷b=b分之a(b不等于0).
2、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
1。
这样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
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
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叫做商不变性质。.
4、约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
最简分数
5、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6、异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
行计算。
乘法
一、整数乘法:
(一)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
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
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
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因数中间有0,
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
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
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
须加上。
③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
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
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
个0.
3.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
一共有几个0,就在
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4、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5、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6、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
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
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7、相关公式: 因数×因数=积
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运算顺序:先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
1、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中,
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然后
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最后将它们的积
加起来。
2、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写竖式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只乘0前面的数;
两个因数
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扩大(或缩小)相同的
倍数。
例如1: 已知: A×B=215,则A×B×2=( )。
例如2:
已知:2×A×B=200,则A×B=( )。
②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
变。
例如:
已知:A×B=510,如果A扩大了5倍,B缩小5倍,则积是( 510 )。
③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扩大n倍, 则积就扩大m×n倍。
④一个因数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 则积就缩小m×n倍。
④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
如果m>n则积扩大(m÷
n)倍。如果m<n则积缩小(n÷m)倍。
6、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四)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求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或1.5的3倍是多少)。 @计
算方法: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
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
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
@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或求1.5的1.8倍是多少)。 @
计
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
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
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按整数算出积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也就是把小数化简;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 ⑵进一法; ⑶去尾法.
除法
(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 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
前一位数,如果它比
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
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
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 = 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
br>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
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
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
(2)除法验算:→ 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
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
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进
行比较,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
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
数小于除数时,
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
、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
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试除被除
数的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上到哪一位的
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
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试商
大了要调小,试商小了要调大。直到
所得的余数比除数小为止。
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一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4、商不变性质:
①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不变。
②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要乘(或
除以)几。
③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则商就除以(或乘)几。
7、有余除法关系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三)小数除法
1.计算方法:一看:看清除数有几位,二移
: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
右移动几位,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
三算:按照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学生容易忽略出错的问题:1
、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2、如果被除数和
除数同时扩大了10倍后,商是不变,但余数也跟着扩大了
10倍,所以如果要求余
数,要缩小10倍后才是原题的余数。
3、商的判定:⑴
、一个数除以一个小于1的数,结果比它本身还大;一个数
除以一个大于1的数,结果比它本身小。(0
除外)。⑵、如果除数小于被除数,那
么商大于1;如果除数大于被除数,那么商小于1。
4、求商的近似值:⑴、“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在实际应用中,小数
除法所得的商的小数位数太
多或除不尽,可以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
数,求出商的近似数。方法是:先看保留几位小数
,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
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⑵、
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四则运算
1. 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
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
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 有关0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2.任何一个数乘0得0。.
3.0不能做除数。0的数等于0。.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1.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
或
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 × b
= b × 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
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 a × b )× c = a × (
b × 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
数分别与这两个
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 ÷ b ÷ c
= a ÷ ( b × c).
简易方程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注: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a×a可以写作a·a或a
读作a的平方。.
注: 2a表示a+a ; a表示a×a.
3、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4、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5、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6、解方程原理: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
减数=被减数-差.
除数=被除数÷商.
单位转换
1时=60分1分=60秒 半时=30分
一刻=15分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dm³=1000cm³ 1m³=1000dm³
1L=1000ML 1L=1dm³ 1ML=1cm³.
周长、面积和体积
(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
4.正方形的特点:4条边都相等,有4个直角。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 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 长+长+宽+宽=(长+宽)×2= 长×2 + 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 邻边的和×2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①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③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长方形: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求长:长=长方形面积÷宽 已知周长求长:长=长方形周长÷2-宽
求宽:宽=长方形面积÷长 已知周长求宽:宽=长方形周长÷2-长
正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边长:边长=正方形面积÷边长 已知周长求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4
5、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
6、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
长也不一定相等。
1、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字母表示:C=(a+b)×2.
面积=长×宽.字母表示:S=ab.
2、正方形:周长=边长×4. C=4a面积=边长×边长S=a
2
.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字母表示: S=ah.
4、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
字母表示: S=ah÷2.
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表示: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
高=面积×2÷(上底+下底).
6、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
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7、组合图形面积(或阴影部分面积):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
减进行计算(整体-
部分=另一部分)。.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长方体有6个面
(2)长方体有12条棱.
(3)长方体有8个顶点 (4)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
(5)那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6)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通过以上的观察和讨论可以知道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一般都是长方
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长方体有12条
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
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正方体有12条棱,每条
棱的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上下面:长×宽 左右面:高×宽 前后面:长×高.
因数与倍数.
1.因数与倍数.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
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
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例如:12÷6=2,我们就说12是6的
倍数,6是12的因数。12÷2=6,所
以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与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
(一般不包括0)。.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一个
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 2、3、5的倍
数特征.
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
奇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一个数每一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质数和合数.
一个数,如果只
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如:2、3、5、7都是质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如4、6、15、49都是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100以内的质数:红色的也是二十以内的质数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2、4是8和12公因数。其中4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2、24、36是4和6共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
其中,12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
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
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
表示。.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例如三分
之二的分数单位是三分之一。.
分数与除法.
被除数÷除数=除数分之被除数.
a÷b=b分之a(b不等于0).
2、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
1。
这样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
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
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叫做商不变性质。.
4、约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五年级数学强化班
教
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