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别妄想泡我
613次浏览
2020年09月17日 20:4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四川考试院-理发店活动

2020年9月17日发(作者:禹惠民)


2020最新苏教版最新小学六年级上册

数学教案

一、 长方体与正方体
第一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 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
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 义,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 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空间与
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 br>教学资源: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稍大的纸盒及一个有相对的两
个面是正方体的纸盒、学生每 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小纸盒、每个小小组
准备一个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1、 由平面图形引到立体图形。
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让学生说出它的形状 ,然后把许多这样的纸摞
在一起,问学生还是长方形吗?
接着电脑演示由面到体的过程,揭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2、 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立体图形。
让学生用手摸长方体的纸盒的面,使学生感觉它很平,再用两只手握
一握长方体的纸盒。问: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指出它占有一定的空间,像 这样占有一定空间的物体的形状就是立体
图形(电脑显示若干立体实物)。
问: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呢?在这里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
方体的呢?
3、举例。
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的物体实例。
师:要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都是长方体,就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二、 引导探究
1、出示例1:
(1)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
长方体有几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
几个面?
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学具,回答上面的问题。

1


(2)抽象图形。
说明:因为我们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所以通常这样画长方
体。
(师边讲边画长方体的直观图,注意要规范。)
问:实物中长方体的每一个面是什么形?作 图时,根据作图的原理除
了前面和后面之外,其他各个面都画成了什么形?但实际是什么形?
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图上哪3个面是我们能直接看到的?另外3个面
在哪里?
2、 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1)教师结合直观图逐一向学生介绍棱和顶点,并及时在图中作
出标注。
(2)同桌学生用手摸长方体纸盒,互相指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电脑分别显示面、棱、顶点这三个部分,加深印象。
3、 长方体的特征。
出 示: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
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交流 。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长方体有什么特点,讨论后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方 体特点。
(1) 面的特点
长方体有几个面?谁能迅速的数出长方体的6个面?比较哪一种方
法好?
长方体的 6个面是什么形状的?还有不同看法吗?这两个面的位置
是怎样的?(可结合拍手理解“相对”) < br>(还可以出示预先准备好的纸盒让学生直观感受长方体的一种特殊
情况,一般来说,长方体的每个 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也可能有两个
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形状相同,大小一样,可 以用这四个字(出示:完全相同)
来代替。(电脑演示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这个特点)
(2) 棱的特点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呢?谁能给大家介绍一种很快的数出这12条棱的
方法? < br>如果有学生是分组来数的,可以结合长方体铁丝框架数一数。想一想:
每组有几条棱?每组4条棱 的位置是怎样的?相对的棱有什么特
点?(长度相等)(电脑显示棱的特点)
(3) 顶点的个数
长方体有几个顶点?你是怎样迅速数出来的?
(4)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让学生看着自己的长方体纸盒说说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什么

2


特征。
**小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它有12条棱,8
个顶点。一个长方体的面可以分为3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长方体
的棱可以分为3组,每组4 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4、学习长、宽、高
(1)问: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都相等吗?
指出:长方体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 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
方体的长、宽、高。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把竖
直 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师边讲边标注)
(2)学生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量出它的长、宽、高。
5、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1)师:学习了长方体的特征,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探究正方体的特
征?你们准备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想用哪些办法来研究?
(2)学生交流后,让他们小小组去探究。
(3)全班交流。
6、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1)观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明确: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 长方体。由于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
等,所以它的棱的长度不分长、宽、高了,就叫做棱长。
(2)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量出它的棱长。
7、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请同学们
打开课本看第10—11页的内容。
三、 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看图说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结合第3个图形再说说这个长方体的面的形状有什么特别之处。
2、练习一第2题。让学生说一说。
3、练习一第3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各问题,并说说怎么看出
来的。
明确:这个长方体前后的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余的4个面是完全相同
的长方形。
4、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判断摆出的这几个几何体分别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再让学生互相指一指每个几何体中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说说它们
分别是多少厘米。
5、练习一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四、 总结

3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这儿有一个关于长方体特征的顺口溜。大家可以轻声读读。
出示:
长方体立体形,8顶6面十二棱;
棱分长、宽、高,每组四条要记好;
6个面对着放,对应面都一样。
五、课外延伸
在家里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 体玩具或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它的
面、棱、顶点;或是找一些材料自己做一个长方体并涂上或画上喜欢< br>的图案。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学内容:P3例3、“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6—7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
开图,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 的认识。
2、 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空间与
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资源:学生每人准备正方体、长方体纸盒各一个、剪刀
学生按小小组分别准备教科书14页思考题中所需的若
干张硬纸(每种6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师:这节课,我们要继续研究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
1、 让学生看教科书3页,像例3那样,将有关的棱用红线描出,并
按照例题所示的步骤进行操作,得到正方 体的展开图。

4


2、把展开图再复原成立体图,再进一步展开、 复原,让学生从展开
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
3、让学生独立一剪,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得到 的展开图,在交流中
认识不同的正方体展开图,并思考展开图中的各个面与原来各个面的
关系。
4、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
拿一个长方体纸盒,沿着一些棱剪开,看看它的展开图,先从 自
己的展开图中找出长方体的3组相对的面,然后在其他同学的不同的
展开图中找。最后让学生 观察相对的面在不同的展开图上的分布情
况,发现其中的规律。
4、“练一练”
第1题 让学生在观察展开图的基础上,先在图中标注下面、
后面、和左面,并说明自己的 理由。然后将展开图复原成立体图来检
验。
第2题
(1) 出示各展开图,引导学生先想像把展开图复原成立体图的
过程,再判断。
(2)把教科书117页的图形剪下来试着折一折从而验证自己先
前的判断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6题
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展开图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对于 不能围成长方
体的图形要说明理由,最后再进行操作验证。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选择,再通过交流让学生说明选择的根
据。
四、思考题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纸,先启发学生思考:要围成一个长方体或
正方体,至少要用几张硬 纸片?这几张硬纸片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
系?再让学生操作。然后说说有没有找到什么规律。
五、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教学后记:







5































第三课时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P6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
运用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有关图形问题的学习经验,发展
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资源: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6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谈话:前两节课我们探索了长 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这节
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知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与教材中例4和“试一试”同样大小的
长方体和正方体)。
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可分为哪
几组?正方体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问题:如果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
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吗?
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 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与这个
长方体的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在交流中明确:求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只要算出这个
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
(2)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考,根据长方体的
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6个面的面积之 和?
(3)指名回答是怎样列式的,并相机板书如下算式:
6×4×2+5×4×2+6×5×2; (6×4+5×4+6×5)×2
(4)比较小结 :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
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 (要根据长方
体的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面的长和宽)
(5)提 出要求: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
可以的。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
2.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长方体 纸盒至少需要多
少硬板纸的问题。如果纸盒是正方体的,你还会解决同
样的问题吗? (出示‘‘试一试’’)
(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3)组织交流反馈,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
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
谈话:刚才我们在求做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纸
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 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体)6
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三、应用拓展
1.做“练一练”。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列式和题中的直观图具

7


体说明思考的过程。
2.做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看图填空,再要求同桌同学互相说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并核
对相应的面积计算是否正确。
3.做练习二第2题。
让学生独立依次完成题中的两个问题,适当提醒学生运用第(1)
题的结果来解答第(2)题,并要求学生说说用这样的方法求表面积的
根据。
4.做练习二第5题。
让学生根据表中列出的各组数据对每一个物体是长方体还是正
方体作出判断,并说明判断的理由;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将结果填
人表中。最后引导学生比较求长方体 的表面积与求正方体表面积的过
程和方法,说说求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时各要注意什么。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样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
法与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 法有什么联系?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二第3、4题。
教学后记:



















8

中组部副部长-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处


云南省招生网-济宁学院网


上下联怎么区分-烟台大学研究生处


徐汇区招生办-花之语


埃尔夫-美国的风土人情


东方法眼-企业家语录


凤毛麟角的意思-花茶的种类


基础会计试题及答案-学生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