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简易方程》单元教学计划与反思
关于长城的诗-股东会决议范本
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
单元教学计划
(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
律和计算公
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
所取得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
2、
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础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
简易方程。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
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二)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
和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
际问题中的运用。
(三) 教学重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是本单元的重难点。
(四) 学情分析
这些内
容是在学生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应用),已初
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
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符号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
习的。学习简易方程,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
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是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三是有利于加强中小学
数学的衔接。
(五) 教学进度
简易方程
16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 3课时
2、解简易方程 12课时
整理与复习
1课时
量一量 找规律 1课时
1
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解题思路往往直截了当,降低了思维难度,它让学生从一个
简
单的思路——找等量关系来解题。所以说,这个单元的知识如何教好,从而让学生
学好是非常重要的。
一、用字母表示数要注意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
起步。在算术里,人们只对一些具体
的、个别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引入用字母表示数后,就可以表达、
研究具有更普遍
意义的数量关系。可以说,学习代数就是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开始的。
对小学生来说,从具体事物的个数抽象出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而由具体的、
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
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在用字母表
示未知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
学工具,从列出算式解发展到列出方程
解,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而在老师们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在进行用方程解题时格式<
br>非常重要,因此往往老师们教学时都会特别强调格式。可是从学生的后续学习来看,
我慢慢发现,
其实在教学这一部分知识时,老师要注重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也就
是说要加强对学生的用含字母的式
子表示数量的训练,也就是写代数式的训练。因为
这是列方程的基础。所以,在这里教师一定要向学生强
调并反复练习用含有字母的式
子表示数量,让学生明白以往学习的所有数量关系在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数量中都
能用到。
二、注重方程的意义的教学。
方程是什么,教材中是这
样说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其实,这只是
从方程的表现形式来给方程下定义。也就是说,从表
象上来说,如果一个式子是一个
等式,并且含有未知数,我们就说这个式子是方程。但是,从数学的本质
上来说,方
程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熟练地列方程解决问题,那么,在你列方程解
决问题时,你每次抓住的核心是什么呢?是等量关系。所以,方程最本质的教学意义
应是同一个量(或相
等的量)用不同的形式去表达。但很多时候,老师们在教学方程
的意义时,往往只研究了方程的表面形式
,也就是书上所说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
2
方程,所以,老师们
一般都是从等式入手,让学生在认识等式的基础上引入未知数,
然后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
式叫方程。这样一节课教下来,学生除了会
判断一个关系式是不是方程,还知道了什么呢?这样的学习对
于后面的列方程解决问
题真的有帮助吗?
三、解方程的教学时不要被以前的教材编排所影响。
新教材对于解方程的安排是变动非常大的。以前我们是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
间的关系
来解方程。一开始时,还不和学生说解方程,叫求未知数X。而现在的教材
编排时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
,当然,在教材上并没有归纳出等式的性质,毕竟,在
学生的小学阶段,只要让学生明白,在等式的两边
同时加、减、乘和除以同一个数,
等式仍然成立,这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等式的性质。从学生的学习上来
看,我觉得学
生是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方法的,特别是比较简单的方程,学生只要明白了要把谁抵消,怎么抵消,基本上问题不大。总的来说,我觉得简易方程这个单元,只要让学生有很
好地用字母或含
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的基础,再加上对方程的本质意义有清晰的理
解,知道怎样解方程,其他的应该都不
是问题,上面的这些都是为列方程解决问题打
基础。基础打好了,后面的问题就都能能迎刃而解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