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萌到你眼炸
641次浏览
2020年09月19日 08:5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地址-最经典的祝福语

2020年9月19日发(作者:山阴僧)



数学手抄报
先画出报头,往下画出(
文字图片
)与两个方 框,底部画出叶与草地,再在上方画出太阳,
将报头与(
文字图片
)涂好颜色,树叶与 草地涂绿,太阳用红黄两色涂上,将边框分别用
红色与青色涂上,最后画出文字栏,一张(
文字 图片
)手抄报就画好了。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第一单元第 1课时 总第1课时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0年8月26日

一次备课

课题:
课题;分数乘整数
学习内容:教材第2页例1练习一1~3。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渗透数
形结合思想。
2、借助转化的方法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
算,提高计算能力。
3、在探索与交流活动中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理解分数乘整数
的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标
1.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根据题意说出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提问:通过解决这三道整数乘法计算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整数乘法是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
333
1
2
(2)计算: ++= ++=
61 01010
6
6
计算
333

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 么特点?计算时
101010
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
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分数乘整数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 吃
2
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1)分析演示:
9


题中的:“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
2
个” 意
9
思什么?(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
2

9



确定标准量(单位“1”)和比较量。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
2

9
是把整个蛋糕看作标准量(单位“1”);把每人吃的份数看作
比较量。
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

根据题意列出加法算式
222
++
999
(1) 观察引导: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
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
教师问:求三个相 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
22
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
3
。再启发学生说出
3
表示求3
99

2
2
相加 的和。(4)比较
3
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99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
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2
不同点:
3
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9
(5)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
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
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2
2
问:
3
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的和。
99
教学反思: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第一单元第2课时 总第2课时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0年8月26日

一次备课

课题;分数乘分数

二次备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3,做一做1~3,练习一4~7。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
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
归纳能力。
3、通 过分数乘分数的应用的广泛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
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先说说下面算式的意义,再计算
×5= ×5= 2×= 25×=
109750
1
4
小时
1737
(2)同学们每小时清理草坪20平方米,照这样计算,
清理草坪多少平方米?
二、引入新课。
1
1、创设情境:李伯伯家有一块 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
2
13
地的 ,种玉米的面积占 。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
55
题?
预设: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1
(1)理解题意:这块地共有 公顷,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 ,
25
1
应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土豆的面积就是求 公顷
2
111
的 是多少?乘法计算,列式 ×
525
11
2、揭示课题:请你观察 × 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
25
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三、操作探究算理。


11
1、提问: × 究竟等于多少呢?
25
2、提出操作要求:这张纸代 表面积是1公顷菜地。请你们小组合作
111
用量一量、分一分、涂一涂的方法,说明 × = 。
2510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1
先把整张纸对折,纸就被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张纸的 ,再
2
1
把这 部分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这1份就占整张纸的
2
1111
。说明 × = 。
102510
5、结合课件演示进行归纳。
用课件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1份是这张
11
纸的 ,又把这 平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2×5
22
1
=10份,1份是这张纸的 。由此可以得到:
10
111
11
× =

(板书算式)
25
25
10
四、 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1、理解题意:与解决问题(1)的方法相同,种玉米的面积占这块
13
地( 公顷)的 ,也是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玉米
25
1313
的面积就是求 公顷的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 × 。
2525
13
2、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 的 。怎样计算?
25
3、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预设:与刚才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2×5=10份,不同的是取其
中的3份,可以得到:
13133


板书算式


25251 0
4、提问: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方法吗?
5、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
母。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第二单元第1课时 总第3课时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0年8月26日

一次备课

课题:分数乘小数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3、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
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下面各题。
23154
3
15

21






35385
5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
5
41
1.2 0.4 3.5 1.25


8
54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将一个小数化成分数?
二、探索新知
3
1、出示例题5: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松鼠欢欢的身
4
体长2.1分米 ,松鼠乐乐的身体长2.4分米。
(1)、提取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已知条件:①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②松鼠欢欢的身
4
体长2.1dm。
所求问题: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2)、确定单位“1”,根据“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 体长度的”
4
可知,应把“松鼠欢欢的身体长”看作单位“1”,单位“1”已知,
所 求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就是求2.1dm的是多少,用乘法计
4
算,列式为2.1×
4
启发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3)探讨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
3
3
3




提问:小数乘分数,可以怎样进行计算呢?想一想,试一试。 < br>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组织交流,得出可以把2.1化成分数,
3
也可以把化成小数 。汇报交流计算方法,教师结合交流情况进行
4
板书。
321363
小数化成分数:
2.1


=(分米) < br>410440
3
分数化成小数:
2.1
=2.1×0.75=1.5 75(分米)
4
3、解决问题二。
(1)出示问题: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2)学生独立解答。
组织交流汇报。交流时,先让学生说说列式的依据,再交流计算方
法。
学生可能会采 用问题一中学习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时教师可以追
问:同学们,想想分数乘整数时,我们是怎样进行约分 的,小数乘
分数也能这样约分吗?
当学生有所发现后,让学生进行尝试计算,最后汇报交流。教师结
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33
小数和分母约分:
2.42.41.8
(分米)
44
4、观察比较,回顾思考。
提问:观察上面三种计算方法,你想发表自己的什么 见解?让学生
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是后进行全班交流 。(三种方法
中,小数化成分 数的方法具有普遍性,适用于所有的小数乘分数的
计算;当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一般不采用分数化 成小数的方
法进行计算;当小数和分母不能进行约分时,一般不采用小数和分
母约分的方法进行 计算。三种方法中,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计算
起来最简便,因此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先观察这个小数 能不能和
分母进行约分,如果可以进行约分,一般采用先约分再乘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8页“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选 择这样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反思: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第一单元第4课时 总第4课时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0年8月26日

一次备课

课题;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懂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 合运算的顺序相同,能熟练
进行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
2、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 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够运用
所学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在观察、迁移、尝试学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
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能利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
运算。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特点,灵活地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运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整数混全运算顺序是怎么样的?
预设: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追问:遇到有括号的题该怎么来计算?
预设: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出示计算题并提出要求: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
进行计算。
21×3+25 6×8-5×4 21×(36-14)
二、探索新知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
顺序 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21
×+1 1-×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
35725
41
米,宽米,做这个画框要多长的木
52
二次备课

35
2、分数混合运算
出示例题6:一个画框,长
条?
3、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已知长方形画框的长是m,宽是m,求
52
做这个画框所需要的木 条的长度,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画框的周长。
4、学生独立列式。
4141
()2


22

5252
启发自学,交流收获。
教师启发:两个算式都是分数混合运算,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

41




序是怎样的呢?
(1)请学生自学教材第9页的内容。
(2)指名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
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5、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交流汇报。交流时,指名说说整数混
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
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 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
算。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
运算。)
6、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1)出示算式。
11




()

()

()

4 35435235
2332
1111


2535
学生 计算后,会发现每一行的两道算式结果相等,这时教师在每行
的左右算式中间填上等号,并启发学生思考 :每行两个算式的结果
相等,这是数字的巧合呢?还是有一定的运算规律?
(2)指导观察,发现规律。
观察上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 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第一组是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运
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是三个数相乘,左边 是先算前两个,右边
是先算后两个,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符合乘法分配律,
左边是两 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右边是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
乘,然后再相加。
(3)总结规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在分数乘法中,也能使用乘法交
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整数 乘法中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
适用。
7、应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1)出示例题7.
3151
(5)

()12

5664
(2)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然后独立 完成,如果遇到困难
可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三、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第一单元第5课时 总第5课时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0年8月26日

一次备课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8,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各个步骤,提高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各种不同的解题策略,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分
数连乘问题。
教具运用: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乘法 的知识,今天我们就利用
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解决问题)(课件出示例8
情境 图,但不出示问题)
这个大棚共480㎡,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红萝卜的面积占整块
1
萝卜地的
4
2、提取信息:从这幅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根据题意,完成以下填空。
整个大棚的面积是 。
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 。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 。要求的是
的面积。
3、分析与解答
(1)用长方形纸表示大棚的面积,折出萝卜地的面积。
1
①认识一半用分数表示就是 ②学生折一折。
2
让学生取了一张长方形纸,代表大棚的面积,然后折出各种萝卜
地的面积。
1
③计算出萝卜地的面积:480×=240(㎡)
2
(2)折出红萝卜地的面积。
①交流:怎样折出红萝卜地的面积?
11
(红萝卜地占萝卜地的,也就是占大棚一半的,先折出整张
44
1
纸的一半, 再折出一半的。)②学生动手折一折。
4

二次备课




1
=60(㎡)
4
11
(3)列综合算式解答。 480××=60(㎡)
24
(4)探讨不同的解题方法。
①教师让学生将整张纸 展开,观察并说说:从这张纸上,你能看
出红萝卜地的面积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吗?
②小组交流。
提问:你还有其他方法来计算红萝卜地的面积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
③组织汇报。先求红萝卜地的面积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
111

248
1
1
再求出红萝卜地的面积:480×=60(㎡)综合算式:480×(
8
2
1
×)=60(㎡)
4
4、回顾与反思
( 1)教师启发:刚才我们用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求出了红萝卜地
的面积是60㎡,现在我们能写答句了吗 ?对,不能,因为我们还
没有对这个答案进行检验。大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检验一下这
个答 案的合理性吗?
(2)学生尝试检验。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全班交流。
二、巩固练习:教材第14页“做一做”。指名学生按照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环节展开交流。
③计算出红萝卜地的面积:240×
三 、课堂小结: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的解题步骤是什么?
(找出分率句、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最
后再列式解答)
教学反思: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第一单元第6课时 总第6课时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0年8月26日

一次备课

解决问题(二)教学内容:教材第14、15页例9,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问题
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经历解题过程,掌握解题步骤,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问题。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少)几分之几”
的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分数乘法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具运用: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读题并说出单位“1”。
4
(1)黑兔只数是白兔的。
5
4
(2)黑兔只数的等于白兔只数。
5
5
(3)苹果的数量相当于梨的.
5
8
(4)苹果树占果园面积的。
8
1
(5)钢笔的价钱比圆珠比贵
3
2、口头列式
二次备课
(1)小红有120元压岁钱,买文具用了,买文具用了多少钱?
3
4
(2)汽车每小时可行80千米,火车每小时比汽车快,火车每
5
小时比汽车多行多少千米?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9。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
4< br>分钟约75分,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婴儿每分
5
钟心跳多少次?
(1)学生独立读题后,交流从题目中获得的信息。
完成教材例题9中“阅读与理解”的填空。
(2)分析与解答。
4
①找单位“1”。提问:题目中的是把谁看作单位“1”?
5
(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②画线段图进行分析。
交流画线段图的方法:题目中有“青少年”和“婴儿”两种量,

1




一般要用两条线段来表示;画线段图时,把单位“1” 的量画在
上面,比较量画在下面;把单位“1”的量平均分成5份,婴儿
心跳次数比青少年多的 部分相当于5份中的4份。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板书线段图:

“1”
青少年:
4
75次 比青少年多
5
婴儿:
?次
③交流解题思路。
学生结合线段图,在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
④独立解答。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⑤全班交流。
组织交流汇报,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哪种解题思路进行解答
的。
44
解法一:75+75× 解法二:75×(1+)
55
9
=75+60 =75×
5
=135(次) =135(次)
(3)回顾与反思。
①回顾分析题意时采用的方法以及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
②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2、教材第15页“做一做”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介绍有关“噪音危害”的知识。
(3)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进行分析与解答。
(4)组织全班交流。
3、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 的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先 从关键句中找出单位“1”,然后
画出线段图来弄清解题思路,再解答。
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第一单元第7课时 总第7课时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0年8月26日

一次备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页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 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
计算;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 练地应用乘
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回顾、整理、练习、订正。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教学难点:灵活选择最优计算方法。
教具运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汇报本单元内容
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这一单元的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对这
些知识进行整理。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小组内说一说,
适当的时机师生进行点评)
2、学生在小组内汇报自己整理的资料,并通过与他人交流不断
补充,形成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 图。展示自己整理好的分数乘法的知
识。
3、小组合作,优化整理。(课件演示)
分数乘整数 求几个相同分数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1)分数乘整数: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把整数与分子相乘,分
母不变。
(2)分数乘分数:同样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分子乘分子,分
母乘分母。
一个数乘分数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乘加、乘减及乘法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 b.c;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a.c+b.c=(a+b).c
解决问题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是多少。(2)、稍复杂的求一个数
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关系式:单位“1”的量(一个数)×问题所对应的几分之几=

二次备课




所求问题
三、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一、想一想,填一填。
3333
1、
8

8

8

8
=( )×( )=( )
52
2、12个
6
是( );24的
3
是( )。
10
3、
13
的3倍是( );
13
4、
2
×( )=
5
×( )=0.5×( )
二、计算题要仔细。
1、直接写得数。
112573

3
×0=
4
×
5
=
6
×1.2=
12
×
14
=
37294
4.5 ×
5
= 9×
18
=
3
×
10
=
25
×100=
1411
0. 18 ×
6
=
11
×
4
=
知识总结:计算时先约分往往比较简便。笔算时通常不在原式上
约分。
2、算一算,比一比,在○里填上><或=,(每题1分,共9分)
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
383141433

5
×
9

5

11
× 21 ○
11

5
× 1 ○
5

55581481212

8
×
6

8

9
×
11

9

12
× 1 ○
12

9393103
77

10
×
5

10

10
×
3

10

5
× 1 ○
5

三、拓展提升:(每题3分,共9分)
1、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 )这个数。
2、一个数(0除外)乘真分数,积( )这个数。
3、一个数 乘1,积( )这个数。
想一想:第1、2点为什么要0除外,第3点为什么不要0除外?(共
2分)
小贴士: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四、火眼金睛辨对错。(每题2分,共8分)
1、一个数乘真分数,积小于这个数。 ( )
41
2、1吨的
5
和4吨的
5
一样重。 ( )
23
3、一根电线长3米,用去
5
米后,还剩下
5
米。 ( )
23
4、60的
5
相当于80的
10
。 ( )
五、能简算的要简算。
53553
72×
12

4
×
8
×32
9
×
4

951523
17×
16

4
×
8
×16
8
×
9
×
10

2755
245
2

× ×4×

×
579
916
957
1211
1
55
115


)×15 ×

× ×

×
53
99
62
153
26
独立完成,再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并说说能简算的分别是运用的
什么运算定律。

教学反思:






情寄减挡
我在开车。
开车爬坡,坡太陡,爬不上去,发动机牛吼一般可就是上不去。
可能是因为发动机太老了,但我还是按几年前养成的习惯驾车的。
在以前,发动机正有力,哪 怕是坡再陡些也不需换挡就能一下子冲上去,像这
种坡更是不在话下。可今天硬是邪门了,油门踩到底了 还是上不去,急得我一头
汗。
这时,坐在副驾位上的老婆看着我发急的样子,笑笑说: 老公 ,请减挡吧!
我犹豫一下,减到一挡,车子一抖,轻松地爬上了坡。其实,老婆也没有正经八百学
过车,只不过我在开车的时候顺便给她讲几句,没想到她却在关键时刻提醒了我。
上了坡,一段平路之 后,又是下坡。按照惯例为了省油,我侧换到空挡滑行,车子跑



得又轻又快。我高兴地吹起了口哨。老婆又说: “别开这么快,我怕,快踩刹车!”
我踩刹车 时,车子已经跑得有点太快,一时很难收住,直到踩得刹车冒烟,才好容
易把车子勉强收住。老婆说:“ 知道害怕了吧?”我摸了一下头,已经是满头大汗,
口里虽说,总算过去了,没关系!但心里也有点后怕 。
记得初学车时,教练教导过,开车要根据车子的马力和路况,及时换挡。无论
什么情况下, 都要把挡挂上,千万不能脱挡滑行。还有在中街车流量一大,要排队
等候放行时停车后,懒得即不减档也 不退档,等到放行时原档起步,加大油门,
车身抖动起步很吃力,也不安全。
这些道理自己一 直都很懂很理解,没等教练说完便连连点头说:知道!知道!”
因为物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当发动机功率 一定时,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反之,速度
越小,拉力越大。车在上坡时,为了增加发动机的马力、就应 该换挡减速,任何性
能优良的车都不可能在最高挡位上跑完全程。在路平下坡时,更要高度警惕,脱挡< br>高速滑行,其实是使车辆处于失控状态,这是最危险的。但是,当开车很顺利的时
候,就把这些常 识性的东西给忘掉了,只是按照习惯一味地快行,甚至把危险置之
脑后。
人生何尝又不是如此。
在人生旅程中,许多人总是习惯于按照原来的速度前行,在爬坡阶段, 总会
按照年轻时候的习惯前行,而忽视自己的体力。而当我们在平坦的道路或者下坡
时,省力的 行进方式会使我们踌躇满志趾高气扬,以致忘记行程中可能存在的危
险。其实,人生是一个趣味横生又是 充满危险的行程。这个过程中,关键不在于走
得多快多红火,而在于走得又远又安全。快速地行进,不只 是充满着危险,而且会
使我们急于奔向目的地,而忽视了对行程中美好景色的欣赏,从而消解人生的意< br>义。许多人在行进顺利的时候,往往会在高挡位快速行进;还有一些人,因为道路
的平坦甚至是下 坡,或者借助于某种外力,便会选择空挡滑行,让自己在没有动力
或者失去控制的情况下高速行进,不出 问题只是幸运,而出问题则是一种必然。有
的人,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已经习惯于每隔一两年升一级 ,没过多久便到达很
显要的位置。这时候,由于先前的快速提升,可能会导致自身的许多不适应,就像< br>一些车子,在四十迈时稳稳当当,可一到一百迈便车身发抖,一达到一百六十迈便
会出现操控不灵 。



这时,减挡调整是非常重要的。许多人,在一个小单位或下一 级职务上,工作
出色,非常优秀,可一提到高一级岗位上便捉襟见肘,错误百出。但由于他本人已
经习惯于原来的提升速度,不但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反而稍有减速便觉得沮丧
失意。从这个角度看, 许多人其实不是现在提升得慢了,而是以前提拔得太快了,
形成了一种提升惯性。
人生也是这 么一个过程,走走歇歇,停停行行。慢慢看看,便会看到许多人生
风景,细细品味,也能体味许多人生况 味。更重要的是,人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旅
程,路途上充满艰难曲折和泥泞坎坷,在这样的行程中,要始 终记着,你的车上不
只你一个,有时是一个家庭,有时是一个部门,有时其至是在与许多人前途命运相< br>关的大单位。你不能凭运气,也不能凭勇气,更不能先意气.你不能光知道踩油门,
更要学会经常 踩利车,学会及时换档,要凭高度的责任感,靠过硬的技术,严格按
照规则办事,让人生在安全而平稳的 旅程中行进,让社会在秩序与和谐的轨道上
运行。

健康育儿知识-学期评语


2019高考数学题-母亲节活动方案


专科文凭-关于感恩老师的手抄报


浙江大学mba分数线-春节风俗作文


再别康桥东北版-名言警句摘抄大全


哄女孩子的甜言蜜语-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


婚宴邀请短信-感恩老师的话


已经造句-鲁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