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了六十年的故事的阅读答案

玛丽莲梦兔
980次浏览
2020年09月19日 12:2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赤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新学期班主任寄语

2020年9月19日发(作者:相炜)


埋藏了六十年的故事的阅读答案


【篇一:《81. 巡道工的故事》阅读训练及答案】

>暑假里,我乘火车到外婆家去玩。我靠着车窗,看见绿色 的田野,
清澈见底的溪流……

从窗外匆匆闪过。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

“呜------”前方传来了一声汽笛长 鸣,我探出头往前一看,车头正带
着我们转弯,弯道旁

站立着一位老工人,他虽然戴草帽,可是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
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

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他的手里,举着一
把铁锤,正微笑着向我们

致意。

我敢肯定,他就是巡道工,因为爸爸曾经给我讲过巡道工的故事-----
--

有一次,爸爸坐火车到远方去出差,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列车在倾
盆大雨中飞驰。突然,

车厢“咯噔”一声猛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

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打开车窗,只见在列车的前言,一盏红灯
在一晃一晃,借着车

头的光柱大家看到了,雨幕中有个人提着红灯在走,浑身像刚从水
里出来的一样,他就是巡

道工。

后来才知道,这里山洪突然爆发,路被冲坏了一段。要不是巡道工
冒着瓢泼大雨巡查路

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千里铁路线上,有许多巡道式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越是天气不好,
他们就越是繁忙,

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爸爸的话在我耳边
又一次响起。

列车呼啸着向远方奔去,我却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注视着那位平
凡的老工人,渐渐地

远了远了,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然而听着列车有节奏的“咯噔”
声,看着列车上的张张笑

脸,巡道式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留在我的脑际……


⒈ 从短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写在横线上,并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
(3分)

⒉ 在文中用“-----”画出描写巡道工外貌的语句,再写出这样的描写
说明了什么?(2分)

⒊ 写出这篇短文中各段的小标题:

①② ③(3分)

4.本文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方面的内容是次要的?为什
么要这样写?(2

分)

5 .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意思,并写出话的含意。(2分)

参考答案81 :

⒈①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 (把汗水比作小
溪)

②那光着的上身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油光滑亮,好人旬用紫铜铸成的。
(把上身比作紫铜)

⒉“身上的汗水仍然像……好像紫铜铸成的。”说明了巡道工工作的
艰辛。

⒊①坚守岗位 ②认真负责 ③美好印象

⒋回忆详写,乘火车和联想略写。这样不仅突出了巡道工的高贵品
质,而且文章主次分

明,详略得当。

⒌尽职尽责,平凡而伟大,默默地工作忠于职守的精神。

【篇二:《最棒的玉米》阅读答案】


>最棒的玉米

常?成

从前有一个老婆婆,她在屋子的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眼看着收获
的日子一天天近了。

??收获那天,老婆婆只看了看那个最棒的玉米,并没有把他摘走。
“老婆婆可能眼神不大好 ,没注意到我。明天,明天,她一定会把我
摘走的!”那个很棒的玉米自我安慰着。

??第二天,老婆婆又唱着快乐的歌儿收走了其他的玉米,可惟独没
有摘这个棒玉米。“明天,老婆婆一 定会把我摘走的!”棒玉米仍然
自我安慰着??

永远地消失掉??


??不知不觉,一缕柔和的阳光照在棒玉米的脸上,他抬起头来,睁
开眼睛, 一下就看到了站在他面前的老婆婆。

??老婆婆也在用一种柔和的目光瞧着他,自言自语道 :“这可是今
年最好的玉米,他的种子明年一定比他今年长得要好呦!” ??这时,
棒玉米才明白老婆婆为什么不摘走他的原因。

??正当他想着的时候,这个获此殊荣的棒玉米被老婆婆轻轻地摘了
下来??

??相信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文中括号处写上汉字。(2分)

??(??)(??)(??)(??)

??25.“最棒的玉米”经历了什么样的心理历程?(2分)

??26.“这时,棒玉米 才明白老婆婆为什么不摘走他的原因。”你认
为老婆婆不早摘走这只棒玉米的原因是什么?(2

分)

??27.在文末最后画横线处填上一句话,要使前后文意相通。(2
分)

?? 28.假如老婆婆把“最棒的玉米”和其他玉米一起摘走,你认为会
发生什么样的结局?(2

分)

29.你有没有“棒玉米”的毛病?你从这个故事里得到什么启发?(3
分)

参考答案:

24.(2分)裹,渺,瘪,骤??25.(2分)由患得患失、垂头丧
气到获得“殊荣”?

26.(2分)想让他多接受阳光和风雨,多吸收养分,成为最棒的
种子玉米??

27.(2分)如:“但有时候需要再等一下”??“但不要急于求
成”??“但成功的过程 即是等待的过程”??“天生我材必有用”“希望总
在前头”??

28.(2分)落入平庸,获不了“殊荣”,成不了种子。??

29.(2分)人要相信自 己,成功需要等待。付出了,并非所有的
事情都立竿见影,耐心最为重要。要接受必要的磨练。不要半途 而
废。

【篇三:台湾六十年考试答案】


民政府来台湾后也有称院辖市, 亦即直属中央政府行政院管辖的城市。
台北市 跟高雄市在课本上就被称呼院辖市称呼了无数年。现在则多
是称直辖市了。

台北市是在1967年改制为院辖市直辖市, 高雄市则在1976年改制,
先后不受台湾省这个行政区行政首长的管理。今年年底则会增加:

新北市 (现在的名义上省辖的台北县原行政区改制),

台中市 (现在的名义上省辖的台中市跟台中县合并)

台南市 (现在的名义上省辖的台南市跟台南县合并)这三个直辖市。

原本就是直辖市的高雄市, 在年底则会与现在名义上省辖的高雄县合
并,成为一个扩大行政区的高雄市直辖市。原本就是直辖市的台 北市,
在年底则仍维持行政区不变。

另,「大台北地区」这个称呼, 一般是指台北市, 台北县(将来的新北
市)以及(名义上省辖的)基隆市这三个不互相辖属的行政区的总称。

现在所谓的「大高雄地区」, 指的是高雄市以及高雄县; 「大台中地
区」, 指的是现在尚于名义上各为省辖的台中市跟台中县。这两个地
区如上所述, 会在年底各合并成较为扩大的行政区的高雄市以及台中
市这两个直辖市了。

又, 中华民国的地方自治行政区, 基本上是省县二级制, 因此只有县下
辖有市(县辖市), 没有市下辖有县(市辖县)的情形, 这点是跟大陆现制
不同的地方。台湾是名义的四级制,实质的二级 (五都)或三级
(五都以外)制。

「省」就像大家知道的只是摆着的门面没有功能 ,没用了为什么还
留着个空壳没撤掉?这就要感谢(?)对面某个大国不让我们改宪
法。而直辖 市(都)下面的区只是派出单位,不是有行政权的「政
府」。

因此台湾地方政府的实际运作比名义上的架构要简单许多:

名义上:

┌──(台闽二省)──其他县市──乡镇市───

中央┤

└─────五都─────────────────

实际运作:

┌────其他县市──乡镇市───

中央┤

└──五都──────────────


换言之,五都在理论上比其他县 市高一级,但是在实质上并没有比
别人高一级,大家都是「诸侯」,只是这几个的政经实力比较强而已。

类似的例子:现在日本在中央政府下面就是「都道府县」,但是在
明治维 新的时候,「道」才是一级单位,下面是各个「县」(其中
东京、大阪、京都称府而不称县)。当年东京 府升格东京都,原本
的意义是要把它提升到跟八道平级。结果后来八道除了北海道之外
全废了, 北海道下面也不再设县,只有作为道厅派出单位的支厅。
结果都道府县就通通变成实质上的平级单位。但 是日本的地方行政
就这样简化了。 1950年代国民党改造(原因、指导原则、主要工作、
作用效果)

过程p53 作用p57 主要工作p59

1950年代土地改革(原因、过程、影响)

p64

《自由中国》事件(雷震案)

蒋介石凭借“动员戡 乱时期临时条款”、“戒严令”建立起来的军事独
裁统治,引起台湾社会尤其是知识分子不满。随着美国 政府对台湾
大量的军事、经济援助的到来,具有美国特色的西方自由主义、民
主思潮也在岛内广 泛传播,知识分子和台湾中小资产阶级要求民主、
自由的呼声与国民党的一党专制的

集权统治之间的矛盾日益坚锐,最后不可避免地暴发冲突。

政论性半月刊《自由中 国》杂志,是由中国近代著名的自由主义学
者胡适与雷震于1949年11月在台北共同创办的。当时, 胡适受蒋
介石的委托,远赴美国为国民党宣传,争取美国政府的支持。他在
上海至旧金山的轮船 上为《自由中国》创刊号撰写了发刊词。后来
由于长期在美,胡适辞去了杂志发行人一职,由雷震接任, 自己出
任编委。《自由中国》杂志在编务上主要由雷震、殷海光负责,而
在思想上则受胡适的自 由主义思潮影响较大。

雷震是国民党老党员,浙江省长兴县人。1917年在日本由戴季陶 、
张继介绍加入国民党。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1927年回国后,
历任国民党南京市党部 书记长、教育部司长、中央监察委员、经济
动员策进会主任、政治协商会议秘书长、国大代表兼国大秘书 长、
行政院政务委员等要职。国民党逃台后,虽然仍兼任“总统府国策顾
问”、国民党改造委员 会设计考核委员会委员,以及台湾杂志协会会
长等职,但主要精力一直放在办《自由中国》杂志。


殷海光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哲学研究所,是著名哲学家金岳霖的弟
子,1 945年至1949年间,参加国民党“革新会”,担任《中央日报》
主笔。到台湾后,受聘任台湾大学 哲学系讲师、副教授,后赴美在
哈佛大学任访问学者一年。返台后曾作过《民族报》主笔,但时间
很短,后来主要协助雷震办《自由中国》杂志,出任编委。殷海光
思想上受罗素哲学及胡适思想影响很 大,是当时台湾思想界的知名
人士。

胡适、雷震等办《自由中国》杂志,其宗旨就 是要在台湾宣扬西方
自由主义的那一套民主政治理念,因此,它与蒋介石集团的矛盾与
生俱来, 不可避免。但在逃台初期,蒋介石为了讨美国人的欢喜,
争取更多的美国军事和经济援助,对杂志采取了 容忍的态度。但随
着台湾局势的稳定,彼此的冲突逐渐加剧。

1951年6月,《 自由中国》杂志第4卷第11期刊出“政府不可诱民
入罪”的评论,批评台湾省保安司令部背后支持经营 高利贷,因而触
怒国民党。台湾省保安司令部指《自由中国》杂志“破坏金融管制”、
“损害政 府威信”,欲对雷震和杂志采取行动,后因台湾省政府主席
吴国桢出面干预而未果。1954年7月,《 自由中国》杂志第11卷
第12期刊登题为“抢救教育危机”的读者来信,批评由蒋经国负责的
“救国团”“假教育之名而行党化之实”,对学生实行奴化教育,使台
湾青年所受的教育与民主制度所追 求的目标背道而驰。来信呼吁全
社会行动起来,“挽救教育危机”。蒋介石看后勃然大怒,于1954年
12月下令开除了雷震的国民党党籍,撤销了其担任的全部职务。

除了倡导言论自 由、揭露国民党的专制独裁统治外,《自由中国》
杂志还把矛头指向了国民党统治的“法统”,质疑国民 党代表“全中国”
的“正统性”,公开倡导“反攻无望论”。1957年7月到1958年3月,
《自由中国》杂志以“今日问题”为题连续发表了十五篇社论,通过
全面反思台湾的政治、经济、军事 、教育、司法、新闻自由等问题,
提出:台湾必须正视现实,不能老是活在“愿望之中”;虽然当局一< br>直高喊“反攻大陆”,但从现实观察,在相当时期内,国民党反攻大
陆的“可能性并不太大”;国 民党一直死抱住“反攻大陆”的口号不放,
目的只不过是为“一党独大”和维持集权统治张目,寻找借口 。从当
时的情况看,《自由中国》倡导的“反攻无望论”,反应了台湾社会
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 不满;同时,也在一

定程度上迎合了美国政府企图在台湾海峡两岸制造“两个中国”的政策。事实上,雷震本人就曾公开赞成过“两个中国”的主张。


《自由中 国》还公开反对蒋介石连任第三届“总统”。1956年10月
31日,是蒋介石的70岁生日。《自由 中国》特别出版“祝寿专号”,
发表了胡适、徐复观、陶百川、雷震等人撰写的十几篇文章,委婉
批评蒋介石大权独揽,明确反对蒋介石连任第三届“总统”,要求国
民党选拨人才,限制“总统”权力 、实行“责任内阁制”,取消军队中
的国民党组织,实行军队国家化等。由于内容新颖,读者反响强烈,
杂志再版11次,在台湾岛内引起广泛关注。在其后1959年1月出
版的第20卷第1期和6 月出版的第20卷12期上,《自由中国》继
续发表文章,反对蒋介石连任第三届“总统”。对此,蒋介 石十分恼
火,但又不便公开发作,于是在内部下发了《向毒素思想总攻击》
的小册子,点名批判 胡适,并要求党内、军中刊物组织舆论对胡适
进行“笔伐”,以消除其“恶劣影响”。由于当时胡适在岛 内外有广泛
影响,且对国民党还有利用价值,因此蒋介石对胡适的围剿只限于
国民党内部,还留 有余地,并在1957年11月任命他为“中央研究院”
院长。

《自由中国》杂志 与国民党发生正面冲突,起因于胡适、雷震等筹
组“中国民主党”。根源于自由主义的政治观,胡适一直 反对国民党
在台湾搞“一党独大”,主张成立一个反对党,使彼此有所制约。他
曾向蒋介石建议 把国民党一分为二,但遭拒绝。于是转而支持雷震
组建新党。1957年5月,雷震与郭国基、杨金虎、 吴三连等台籍人
士申请成立“中国地方自治研究会”,以改革国民党长期包办台湾地
方选举的弊 端,但遭到国民党当局的禁止。雷震于是与胡适商量筹
建“中国民主党”。1960年上半年,《自由中 国》杂志连续发表“七论
反对党”的文章,认为“民主政治是今天的普遍要求,但没有健全的
政 党政治就没有健全的民主,没有强大的反对党也不会有健全的政
党政治”,为组建新党大造舆论。胡适也 从美国返台,发表“从争取
言论自由谈到反对党”的演说,与雷震等相互呼应。胡适、雷震的行
动得到美国各界尤其是舆论界的支持,同时也给国民党施加了极大
的压力。随着组党工作步伐的加快,《 自由中国》与国民党的冲突
一触即发。

1960年5月18日,《自由中国》杂志 联合民主社会党、青年党和
一些台籍人士共72人,在民社党总部召开座谈会,声称不论国民党
批准与否,即日起成立“地方选举改进座谈会”。6月15日,“地方选
举改进座谈会”宣布筹组新党, 并紧锣密鼓地着手筹建。6月26日,
“地方选举改进座谈会”在台北召开第一次会议,推举李万居、高 玉


树、雷震为发言人,雷震、李万居、夏涛声、吴三连、郭雨新等17
人为召集 委员,雷震为秘书长,李万居任常务委员会主席。与此相
配合,《自由中国》杂志发表“大江东流挡不住 ”的社论,宣布9月
底正式成立新党。筹备委员会并在全岛举行巡回座谈会。一时间在
台湾岛内 掀起了组织反对党的热潮。

面对一个新的反对党即将成立,国民党惊恐万状。1960年7 月,国
民党控制的三大报《中央日报》、《中华日报》、《台湾新生报》
同时在头版头条刊登文 章,诬指成立反对党是阴谋配合中共“统战”,
企图在台湾制造混乱,“颠覆政府”,发出了镇压组党行 动的信号。9
月4日,蒋介石下令台湾省警备司令部,以涉嫌判乱为由,逮捕了
雷震等人,筹组 中的“中国民主党”也胎死腹中。10月3日,台湾当
局以“掩护匪谍”和《自由中国》杂志发表言论违 反“反共国策”的罪
名,判处雷震有期徒刑10年,出版了290期的《自由中国》杂志也
正式 遭到关闭。

中坜事件

发生在1977年11月19日。起因是国民党 故伎重演,在选举中不
择手段挤垮党外候选人。当年的桃园县县长选举的候选人有二人:
一位是 国民党籍候选人“司法行政部调查局”的官员欧宪瑜,一位是
党外活跃分子许信良。许信良的参选行动得 到了党外的喝彩,在当
时颇有名气的党外人士张德铭、黄玉娇、吕秀莲等人利用各自的势
力为其 助选,林正杰、许国泰、林清松、邱垂贞等活跃分子也为其
活动。 概述

欧宪瑜, 桃园县人,父亲是本县的警察,本人是县政府社会科科长
兼“司法行政部调查局”的桃园情报站站长,深 受当地国民党党部和
省党部的信任。这位出身于特工部门的候选人,且不论人品如何,
他的政治 背景就会失去大量选票。 双方势不两立,剑拔弩张。选情
对国民党一方不利。道理很简单,与国民党 当局对着干已成为当时
台湾不少民众的爱好,当局说好的民众偏不说好,对国民党的仇视
当然转 移到国民党籍候选人身上。国民党籍候选人想赢,民众偏要
让你输。

起因

11月19日,星期六。正逢五项地方选举(省议员、台北市议员、
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 长),需要选出1318个职位,不同层次、
竞选席位众多的选举一起举办,更增加了选举的复杂性。 清


晨,中坜国民小学校长兼投票所监察主任范姜新林,来到设在本小
学的213号投票所,监督投票。上午10时30分,77岁的钟顺玉和
71岁的夫人邱涂菊,因为视力 不好,正在商量如何圈选,此时不该
进入选民圈票区的范姜新林来了。范姜新林拿过两位老人的选票,< br>看了看后说是废票。此时,党外派来的捉“鬼”好手邱玉汀则跟随而
来,称范姜新林故意把油泥抹 在选票上,以造成选票作废。事后,
桃园选举监察小组的调查结果显示,确是因为这两位老人把自己的< br>私章盖在选票上而成为废票。 影响

此事引起群众强烈不满,长久被压抑的愤怒情绪 一经发作,就难以
收拾和控制。下午4时,愤怒的群众、赶来支持的大学生和围观者
已把警察局 团团围住。晚7时,情绪激昂的群众冲进警察局院内,8
辆警车、60辆摩托车被点燃。更有一些人跑到 隔壁消防局,从消防
车上取出汽油,浇向中坜警察分局楼下的派出所,放火烧房子。部
分民众冲 上二楼的指挥中心,警察从后门撤退。10时,军队开进现
场,群众继续对峙。到次日凌晨,在当局宣布 范姜新林已送交法办、
许信良已以超过欧宪瑜8万票当选的消息后,人们才在一种满足心
理下自 然散去。

发展

事件平息后,蒋经国数次发出指示,在以后提名候选人 时,要注意
考察学历高,让劣迹少、名声好的党员出场,同时注意修正竞选方
式,以增加取胜的 根本条件和改善国民党的参选形象。为完成这一
转变,蒋经国同意“中央党部组工会主任委员”李焕辞职 ,改组负责
国民党选举事务的最高党务部门——“中央组工会”。

美丽岛事件(高雄事件)与美丽岛世代

当时国民党当局称其为高雄暴力事件叛乱案,是于1 979年12月10
日的国际人权日在台湾省高雄市发生的一场重大官民冲突事件。以
美丽岛杂 志社成员为核心的党外人士,组织群众进行示威游行,诉
求民主与自由。其间发生一些小冲突,但在民众 长期积怨及国民党
当局的高压姿态下却越演越烈,竟演变成官民暴力相对,最后以国
民党当局派 遣军警全面镇压收场,为台湾地区自二二八事件后规模
最大的一场官民冲突。

国民党与党外势力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美丽岛大审

此事件对台湾 之后的政局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使得国民党不得不逐
渐放弃迁台以来一党专政的路线以应时势,乃至于解 除38年的戒严、


开放党禁、报禁,台湾社会因而得以实现更充足的民主、自由与人权。并且伴随着国民党当局的路线转向,台湾主体意识日益确立,
在教育、文化、社会意识等方面都 有重大的转变。美丽岛事件是一
次由台湾进步力量发动的民主运动。

美丽岛事件是 台湾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一次历史事件,此事使得
台湾社会在政治上、社会上、文化上都产生剧烈的影 响。首先在政
治上的改变最为明显,统治者蒋经国逐渐开放政治上的独裁,台湾
摆脱国民党的一 党独大,解除党禁、解严、言论自由、开放媒体以
及“国会”全面改选,但一直等到李登辉统治时,才开 放“总统”直选,
民主、人权、自由和主权的价值成为台湾人民前仆后继努力的目标,
推动台湾 社会从威权独裁的白色恐怖时代,迈向民主化时代,在华
人社会中建立了第一个民主政体,也成就华人社 会中第一次和平民
主的政权转移。

江南命案

发生于1984 年10月15日,背景复杂的华裔美籍作家刘宜良(笔
名“江南”,俗谓刘江南)在美国遭到中华民国情 报局雇用的台湾黑
道份子刺杀身亡。内情曝光后两国关系顿时紧张,中华民国方面虽
然承认江南 案为该国情报局官员主使,但仍强调本案乃情报局官员
独断专行所致,非高层授意,并逮捕了情报局长汪 希苓、副局长胡
仪敏、第三处副处长陈虎门等人。然而当时蒋经国总统次子蒋孝武
涉入情报体系 甚深,坊间认为蒋孝武可能是主谋,但并无确切证据。
江南案告一段落后,蒋孝武于1986年3月奉派 至新加坡担任商务副
代表,并长期留在驻外单位,在蒋经国总统任内都未再回到中央。

十信事件

为台湾发生于1985年的经济犯罪事件。

过程

“十信”即“台北十信”,全名台北市第十信用合作社,1911年9月成
立 ,初名为“台北信用组合”;战后由台湾人接收、改组,改名为“台
北市第十信用合作社”。自1957 年起,台北十信理事主

写景的作文400字-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南宁市公安局-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个人工作评价-教师婚假请假条


托普信息技术学院-苑国辉


防灾科技大学-2015年端午节


2016江苏高考分数线-我的新学校作文


怀念的日子-将改革进行到底心得体会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经营理念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