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乘法》教案
圣诞节由来-广东水平测试成绩查询
四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5页—46页
目 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训练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重
点: 教给学生两位数乘一位,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 点:
使学生学会把两位数分成两个数,个位数和十位数分别与位数相乘,积相
加的口算方法.教 具: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一、1.口算
14X2= 9X40=
130X3=
100X4= 8X9= 300X5=
3X7=
20X5= 200X7=
二、探索新知。
1.导入:
师:以上练
习是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同学们掌握的很好。今天这节课,我
们就用这些旧知识做基础,来学习新知识。
板书:口算乘法
2、提问:平时大家上学一般都是借助什么交通工具的呢?若出去旅游或
到外地
时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呢?
3、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介绍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马车每小时约行10千米
自行车每小时约行16千米
汽车每小时约行80千米
火车每小时约行160千米
飞机每小时约行800千米......
师:我们把自行车每小时约行16千米
叫做自行车的速度。每小时、每分钟都表
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
师:图中这个同学喜欢骑自行车,他每小时约行16千米(即他的速度),那么,
他3小时约行
多少千米 ?(教师边叙述边投影出题)
4、教学例1
分析数量关系:求3个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就是求3个16是多少,该
怎么计算呢?
(1)让学生分组讨论,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适时引
导:如何计算16X3呢?
(2).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计算,教师引导。 先摆1个16根小棒,在摆 16
根..
....共摆3个16根,每个16根里有1个10根和6个1根,3个16根里有3
个10根和3个6
根,3个10根是30根;把它们放在一起,3个6根是18根,
把18根里的10根重新捆成一捆和3
0根在一起,还剩8根,这样就得出3个16
恨是48根。
(3)想一想每一位同学的发言和计算结果都一样吗?
说一说听了怎么多的口算
方法,你会选择哪种呢?
(4)和学生总结口算的方法。
方法:16是由1个10和6个1 组成,求3个
16是多少,要先算出3个10和3个6是多少,然后
把两部分的积加起来。因为
3个10是30,3个6是18,30+18=48.
5、试一试 16X5= 18X4= 25X3= 13X3=
指名说一说16X5的口算过程和得数。
其他同学判断。
(1)让学生自己口述18X4的口算过程。
(2)让同学同桌互说25X3的口算过程。
(3)引导学生集体口述13X3的口算过程。
(4)同桌讨论比较13X3与16X3的异
同。通过比较明确:这两道题都是一位数
乘两位数,口算过程相同,都是先乘被乘数的十位数,再乘个位
数。区别是:16X3
是位相乘满10,最后一步是整十数加两位数。
(5)教师小结:两位
数乘一位数,先将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再将几十和几分
别乘一位数,最后将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6、让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求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就是3个
160是多少,用乘法
计算。
(1)让学生同桌交流口算方法,发言讨论,说一说,你用的是哪种方法?
(2
)明确:我们为了简便计算,知道了16X3=48,后面添上一个0就可以了,
这样做起来就既正确又
迅速。
(3)比较16×3和160×3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其中一个
因数的末尾有0)
(4)小结:像这种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时可以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积<
br>的末尾添上一个0。
三、巩固练习
1、全班比赛口算相应的一页,并校对。
2、数学游戏:登山
310×3=
14×5= 180×4=
15×6= 260×3=
12×8=
3、完成练习六中第二题。
四、小结质疑
1、想一想,如果例1(1)要求30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该怎么口算呢?
2、小组讨论比较16×3和16×30的口算方法。
3、师生共同归纳:两位数乘整十数,
可以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进行计
算,然后在得数的后面添一个0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像这种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时可以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
个0。
比较16×3和16×30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并不难,都是在以前学的乘法的基础上再学习的,
所以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
总结出口算一位数乘两
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参与
面较广。教学中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
生根据画面内容提出数学问题。
这样很快唤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一开始便以一种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
情境,
为能主动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础。当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了不同的算式后,
我又组织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再班内交流。通过学生的自由探索,
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计算方
法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的理念,
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
境之中来学习数学。既可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