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第16章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新版)-

余年寄山水
773次浏览
2020年09月19日 19:2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天坑地缝-干部培训工作总结

2020年9月19日发(作者:焦钦宠)



第16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16.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6.2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的性质
1. 矩形
2. 菱形
3. 正方形
阅读材料 黄金矩形
§16.3梯形的性质
阅读材料 四边形的变身术
小结
复习题











- 1 -



第16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平行四边形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图形,它 具有十分和谐的对称
美.它是什么样的对称图形呢?它又具有哪些基本性质呢?

读下去,你就会发现这些答案了.
§16.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是随 处可见的几何图形,本章导图上的桌面、书
面……甚至连在阳光照耀下它们的影子都是平行四边形.
回 忆
我们知道,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parallelogram).
你能从图16.1.1所示的图形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吗?
- 2 -




图16.1.1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主要性质.除此之外,
它还有什么性质呢?
探 索
如图16.1.2,按照下面的步骤,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步骤1: 画两条平行线.
步骤2: 在两条线上分别取点A和点B,连结AB.
步骤3: 沿着水平方向平移AB到DC,就得到ABCD.

图16.1.2
如图16.1.3,用剪刀把ABCD(可以先放大些)从方格纸上剪下,
再在一张纸上沿 ABCD的边沿,画出一个四边形,记为EFGH.则四
边形EFGH和ABCD完全一样,也为平行四 边形.它们的对应边、对应
角都相等.
在ABCD中连结AC、BD,它们的交点记为O.
用一枚图钉在O点穿过,将ABCD绕点O旋转180°.观察旋
转后的ABCD和纸上所 画的EFGH是否重合.
你能从中得出ABCD的一些边角关系吗?
- 3 -




图16.1.3
我们发现,旋转180°之后两个平行 四边形完全重合,即平行四
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角线的交点O就是对称中心.由此可以得到
AD=BC, AB=DC,
∠A=∠C, ∠B=∠D.
即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例1
如图16.1.4,在ABCD中,已 知∠A=40°,求其他各个内角的
度数.

图16.1.4

在ABCD中,
∠D=∠B, ∠C=∠A=40°(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又∵ AD∥BC,
∴ ∠B=180°-∠A=180°-40°=140°,
∴ ∠D=∠B=140°.
例2
如图16.1.5,在ABCD中,已知AB= 8,周长等于24,求其余
三条边的长.

- 4 -



图16.1.5

在ABCD中,
AB=DC, AD=BC(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又∵ AB=8,
AB+BC+CD+DA=24,
∴ CD=8,AD=BC=4.
练习
1. 已知在ABCD中,∠A=120°,求其余各内角的度数.
2. 已知在ABCD中,AB=5, BC=3,求它的周长.
观 察
在如图16.1.3那样的旋转过程中,你观察到OA与OC、OB与OD
的关系吗?
我们已经发现,ABCD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对角线的交点O
就是对称中心,所以
OA=OC, OB=OD.
即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例3
如图 16.1.6,在ABCD中,已知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
△AOB的周长为15,AB=6 ,那么对角线AC与BD的和是多少?

图16.1.6

在ABCD中,已知AB=6,AO+BO+AB=15,
∴ AO+BO=15-6=9.
- 5 -



又∵ AO=OC, BO=OD(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
∴ AC+BD=2AO+2BO=2(AO+BO)=2×9=18.
试一试
如图16.1. 7,在方格纸上画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在其中一条
直线上任取若干点,过这些点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用刻度尺度量出
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的长度.

图16.1.7
经过度量 ,我们发现这些垂线段的长度都相等(从图16.1.7中也
可以看到这一点).这种现象说明了平行线 的又一个性质: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练习
1. 在ABCD中,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指出图形中相等
的线段.

(第1题) (第2题)

2. 如图,如果 直线l1∥l2,那么△ABC的面积和△DBC的面积是相
等的.你能说出理由吗?你还能在这两条平 行线l1、l2之间画出其他
与△AB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习题16.1
1. 如图,在ABCD中,AE垂直于CD,E是垂足.如果∠B=55°,
- 6 -



那么∠D与∠DAE分别等于多少度?

(第1题)
2. 如图,在ABCD中,已知AC、BD相交于点O,两条对角线的和
为22厘米,CD 的长为5厘米,求△OCD的周长.

(第2题)
3. 在ABCD中,∠A与∠B的度数之比为2∶3,求这个平行四边
形各个内角的度数.
4. 如图,已知ABCD的周长为80cm,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
△AOB的周长比△AOD的 周长小20cm,求这个平行四边形各边的长.

(第4题)
§16.2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的性质
1. 矩形
试一试
如图16.2.1,用四段木条做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活动木框,将其
直立在地面上轻轻地推动点D,你会发现什么?
- 7 -




图16.2.1
可以发现,角的大小改变了,但不管如何,它仍然保持平行四边
形的形状.
我们若改 变平行四边形的内角,使其一个内角恰好为直角,就得
到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也就是我们早已熟悉的 长方形,即矩形
(rectangle),如图16.2.2所示.

图16.2.2
平行四边形所具有的性质,矩形都具有,此外,矩形还具有另一
些特 有的性质,你能说出几条吗?
作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我们很容易发现矩形还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通过对边中点的
直线.
这样,我们可以列出矩形所具有的一些性质:
矩形的四个内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图16.2.3
- 8 -



例1
如图16.2.3,矩形ABCD被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小三角 形,如果
四个小三角形的周长的和是86cm,对角线长是13cm,那么矩形的周
长是多少?

△AOB、△BOC、△COD和△AOD四个小三角形的周长和为86cm,
又∵ AC=BD=13cm(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 AB+BC+CD+DA=86-2(AC+BD)= 86-4×13=34(cm),
即矩形ABCD的周长等于34cm.
练习
1. 如图,在矩形ABCD中,找出相等的线段与相等的角.

(第1题) (第2题)

2. 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交于点O,且∠AOD=120°,你能
说明 AC=2AB 吗?
例2
如图16.2.4,在矩形ABCD中,AB=3, BC=4, BE⊥AC于E.试
求出BE的长.

图16.2.4

在矩形ABCD中,∠ABC=90°,
AC=
AB
2
BC
2


3
2
4
2

25
=5(勾股定理).
- 9 -



又∵ S△ABC=12AB·BC=12AC·BE,
∴ BE=AB·BCAC=3·45=2.4.
练习
1. 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边AD上的一点.试说明△BCE的面积
与矩形ABCD的面积之间的关系.

(第1题) (第2题)

2. 如图,在矩形ABCD中,∠AOB=60°, AB=3.6,试求AC与AD
的长.(精确到0.1)

2. 菱形
试一试
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打开,
你发现这是一 个什么样的图形呢?这就是另一类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即菱形(rhombus).

如图16.2.5,菱形是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它也是一组邻边
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它的两条对角 线互相垂直平分.
- 10 -




图16.2.5 图16.2.6
如图16.2.6,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
为它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这样,菱形具有以下的性质: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例3
如图16.2. 7,在菱形ABCD中,∠BAD=2∠B,试求出∠B的度数,
并说明△ABC是等边三角形.

图16.2.7

(1) 在菱形ABCD中,
∠B+∠BA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又∵ ∠BAD=2∠B,
∴ ∠B=60°.
(2) 在菱形ABCD中,
AB=BC(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 在△ABC中,
∠BAC=∠BCA(等边对等角).
又∵ ∠B+∠BAC+∠BCA=180°(三角形内角和公式),
- 11 -



∴ ∠BAC=∠BCA=∠B=60°.
∴ AB=BC=AC(等角对等边),
即△ABC是等边三角形.
菱形的应用非常广泛.现在 流行一种新式的衣帽架,可以根据需
要将它伸缩,形成各种形状的菱形,固定在墙上,既美观又实用.

可伸缩的衣帽架练习
练习

1. 如图,在菱形ABCD中,AB=5, OA=4,求这一菱形的周长与两
条对角线的长度.

(第1题)
2. 试说明菱形的面积等于它的两条对角线长的积的一半.

例4
如图1628,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2cm,∠BAD=120°,
对角线A C、BD相交于点O,试求这个菱形的两条对角线AC与BD的
长.
- 12 -




图16.2.8

(1) 在菱形ABCD中,
∠BAO=1〖〗2∠BAD=1〖〗2×120°=60°(菱形的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又在△ABC中,AB=BC,
∴ ∠BCA=∠BAC=60°(等边对等角),
∠ABC=180°-∠BCA-∠BAC=60°,
∴ △ABC为等边三角形,
∴ AC=AB=2(cm).
(2) 在菱形ABCD中,
AC⊥BD(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 △ AOB为直角三角形,
∴ BO=AB2-AO2=22-12=3cm(勾股定理),
∴ BD=2BO=23(cm).
练习
1. 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边AB长5cm,一条对角线AC长6cm,求
这个菱形的周长和它的面积.

(第1题) (第2题)
- 13 -



2. 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BD恰好与其边AB的长相等,
求这个菱形的各个内角的度数.

3. 正方形
正方形(square)是我们早就熟悉的平面图形,如图16.2 .9,在
正方形ABCD中,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正方形可以
看作为: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
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图16.2.9 图16.2.10
例5
如图16.2.10,在正方形 ABCD 中,求∠ABD、∠DAC、∠DOC的
度数.

由于正方形是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
角,且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 ∠ABD=∠DAC=90°×12=45°,∠DOC=90°.
正方形还有许多有趣 的性质.例如,如果要用给定长度的篱笆围
成一个最大面积的四边形区域,那么应当把这区域的形状选成 正方
形.
练习
- 14 -



1. 在下列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有多少个矩形?




(1)






(2)
2.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AB长2cm,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对角线
长和它的面积.

习题16.2



1. 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 AC长8cm,两条对角线的一
个交角∠AOB=60°.求这个矩形的周长.(精确到0.1cm)

(第1题) (第2题)

2. 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分别长6cm和8cm,
求这个菱形的 周长和它的面积.

(第3题)
- 15 -



3. 利用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这一性质,说明直角三角形斜
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阅读材料
黄金矩形
看一看雅典帕德嫩神庙的造型,甚至现在这还是世界上最美丽的
建筑之一,这神庙建筑于古希腊数学繁荣的年代,并且它的美丽就是
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法则上的 .如果我们在帕德嫩神庙周围描一个矩
形,那么可以发现它的长大约是宽的1.6倍,这种矩形称为黄金 矩形.

你看到过具有黄金矩形形状的物体吗?
按照下图中给出的指示,用圆规与三角尺画一个黄金矩形.
- 16 -




将一个正方形分成 在一个矩形中 用圆规以A点为圆心、
两个相等的矩形. 引一条对角线. AB为半径画一圆弧.

延长底边与弧相交于一点,过交点画底边的垂线,
与顶边延长线交于一点,这样我们就画成了黄金矩形.

§16.3 梯形的性质
我们知道,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trapezoid).两
腰相等的梯形叫做 等腰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
形.(如图16.3.1所示)

图16.3.1
如图16.3.2,梯形总可以看成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
的组合,这也是我们解决有关梯形的问题时经常使用的方法.

图16.3.2
做一做
如图,在半透明的方格纸上,画一个等腰梯形ABCD,过两底边
- 17 -



AD、BC的中点E、F画一条直线,将等腰梯形ABCD沿直线EF对折.你
发现了什么?

我们可以发现等腰梯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因而有以下性质(如
图16.3.3):
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图16.3.3
例1
如图1634,延长等腰梯形ABCD的两腰BA与CD,相交于< br>点E.试说明△EBC和△EAD都是等腰三角形.

图16.3.4

在等腰梯形ABCD中,
∠B=∠C(等腰梯形两底角相等),
∴ EB=EC(等角对等边),
因此△EBC是等腰三角形.
又∵ AB=DC,
- 18 -



∴ EA=ED,
因此△EAD也是等腰三角形.
例2
如图16.3.5,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 CE∥DA.已知AB
=8, DC=5, DA=6,求△CEB 的周长.

图16.3.5

在等腰梯形ABCD中,CB=DA=6.
又∵ AB∥DC, CE∥DA,
∴ 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
∴ CE=DA=CB=6,
AE=DC=5(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 EB=AB- AE=8-5=3.
于是△CEB的周长为
CE+EB+BC=6+3+6=15.
练习
1. 梯形ABCD中,如果DC∥AB, AD=BC, ∠A=60°, DB⊥AD,
那么∠DBC= , ∠C= .

(第1题) (第2题)

2. 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E是DC延长线上的一点,
- 19 -



BE=BC,试说明∠A和∠E的关系.

习题16.3
1. 如图,在梯形ABCD中,AB∥DC, DE∥CB,△AED的周长为18,
EB=4,求梯形的周长.

(第1题) (第2题)

2. 如图,在梯形ABCD中,BC∥AD, DE∥AB, DE=DC, ∠A=100°,
试求梯形A BCD的其他三个内角的度数.请问此时ABCD为等腰梯
形吗?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材料
四边形的变身术
我们知道,一个平行四边形总可以剪开拼成一个矩形.

一个梯形可以剪开拼成一个矩形,一个矩形可以剪开拼成一个三
角形.

那么任意一个四边形呢?它也可以剪开拼成各种各样的图形.下
- 20 -



面给出了一些剪拼的示意图,观察一下,你也试试看.

想想看,在这些剪拼过程中,都用到了图形的什么变换?

小结
一、 知识结构
两组对边
分别平行
有一直角
矩形

邻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菱形

邻边相等
有一直角

两腰相等
等腰梯形

梯 形

只有一组
对边平行 一腰垂直于底
直角梯形


- 21 -




二、 概括
本章通过操作探索几类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
度量问题.
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这是它的本质特征.
矩形、菱形、正方形作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不仅具有平行四边
形的一般的性质,而且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分别具有一些独特的性
质.
梯形经常通过划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而加以探索.
复习题
A组
1. 观察下列挂件的图形,将它们分割成一个个你所熟悉的图形,分
别指出它们的名称.
- 22 -




(第1题)
2. 如图,在 ABCD中,过点P画线段EF、GH分别平行于AB、BC,
试找出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与你的同伴 比一比,看看谁找出的多.

(第2题)
3. 如图,在ABCD中,∠BAC=68°, ∠ACB=36°,求∠D和∠
BCD的度数.

(第3题)
4. 如图,在矩形ABCD中,相邻两边AB、BC分别长15cm 和25cm,
内角∠BAD的角平分线与边BC交于点E.试求BE与CE的长度.
- 23 -




(第4题)
5. 已知正方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AC长为4cm,求它的边长和面积.
B组
6. 如图, 在ABCD中,AB=BE,连结AE,并延长与DC的延长线交
于点F,∠F=62°,求这个平行 四边形各内角的度数.

(第6题) (第7题)

7.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D=AB, BC=BD,∠A=120°,
求梯形其他各内角的度数.
8. 如图,在正三角形ABC中 ,D、E、F分别为三边BC、CA、AB的中
点,看一看,数一数,在整个图形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多少个平行
四边形?多少个菱形?多少个等腰梯形?(本题只要求观察,说出你数
得的个数)

(第8题) (第9题)

9. 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 ∠B=60°, DE∥AB.试
说明
- 24 -



(1) DE=DC;
(2) △DEC是一个等边三角形.
10. 梯形ABCD中,AD∥BC,且∠A=2∠B=4∠C,求∠D的度数.
C组
11. 如图,D是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上的一点,E、F分别在AC、
AB上,且DE∥AB, DF∥AC.试问DE、DF与AB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请说明理由.

(第11题)
12. 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点O又是另一个正方形A′
B′C′O的一个顶点.如果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那么正方形A′
B′C′O绕点O无论怎 样旋转,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总等于
一个正方形面积的四分之一.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第12题)
13. 请你用不同的方法将一个矩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1) 观察一下所分成的两部分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
(2) 如果你用的是直线,那么这样的直线有多少条?它们之间又有什
- 25 -



么联系呢?
(3) 若将矩形分成面积相等的四部分,你又能发现什么?
- 26 -

广州大学华软学院-英语就业前景


湖大研究生院-认识大自然


广东省大专院校排名-三好学生先进事迹


哈尔滨石油学院-上海招考网


沿河教育网-合作合同范本


同比环比-考试指导中心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工商所个人工作总结


相声稿-初中音乐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