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
调职申请书-经典骂人不带脏字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
1、长方体(或正方体)放在桌子上,从不同角度观察,一次最多能看到3个
面 <
br>2、给出一个(或两个)方向观察的图形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由三个方
向观察到的图形就可
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还原立体图形。
3、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
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
几排;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
方体的个数。
例:
根据观察者观察位置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观察者所看到的被观察的对象
的范
围也随着发生相应的变化。观察的位置越高,看到的范围越大,观察的距离越
远,看到的目
标越小,在生活中我们通常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和数量,从不同
角度方向观察物体,常常得到不同的结果
。
如图所示,小朋友们在不同的方位观察桌子上的玩具
我们可以分别将小朋友在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形状用线连起来。
1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找因数的方法: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2、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 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提示:相邻的偶数之间相差2,相邻的奇数之间相差2。
3、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
2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
质数: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提示:1:
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4、分解质因数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5、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
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
乘起来)
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1)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
⑶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4)2和所有奇数互质; 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1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6、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
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
来)
3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
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
起来)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
做
长方体。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
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
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
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都一样,只是正方体
的棱长都相
等,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5、长
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
长度相等。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
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
有2个面是正方形。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每个面的面积都相
等,有12条棱,每条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L=(a+b+h)×4
长=棱长总和÷4-宽 -高 宽=棱长总和÷4-长 -高 高=棱长总和÷4-
4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
长 -宽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6、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6、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长=体积÷宽÷高
a=V÷b÷h
宽=体积÷长÷高 b=V÷a÷h
高=体积÷长÷宽 h= V÷a÷b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
3
7、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8、a
3
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
【体积单位换算】
相邻的两个体积或容积单位的进率是1000: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5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
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被浸没物体的体积等于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计算方法
①
容器的底面积×上升那部分水的高度。
② 放入物体后的体积 — 原来水的体积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
位。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
母,用字母表示:a÷b=
(b≠0)。(例如:
34
)
4、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
等于1。
带分数:由非零整数部分和真分数两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带分数大于
1。
5
、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
母不变。(例如:
153
3
)
44
a
b
3
4
带分数化成
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例如:
331
4
)
77
6、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
6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
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7、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
最大公因数。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
法:
①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 ②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
数。
③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 ④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
⑤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 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
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
质数。
9、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也就是分子和
分母互质) <
br>10、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
分。(约分是分子
和分母分别除以他们的最大公因数)
11、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
最小公倍数。
12、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通分也就是把
几个分数的分母化成他们的最小公倍数)
13、特殊情况下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①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
数。
②互质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7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
14、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
小;
同分子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15、小数化分数:一位小数表
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
表示千分之几……,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必须约
成最简分数;
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16、最简分
数的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和5(或单独有2或5时),这个分数一定
能化成有限小数,否则就只能化成无
限小数。
17、分数化简包括两步:一是约分; 二是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18、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2×3=6,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3×5=90。
第五单元 物体的运动
1、平移:物体或图形平移后本身的形状、大小和方向都不会改变。
2、旋转:(1)、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① 旋转中心; ② 旋转方
向; ③
旋转角度。
(2)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旋转中心位置不会变),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
小。
3、平移与旋转的区别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而形状、大小不变。区别在
于,平
移时物体沿直线运动,本身方向不发生改变;旋转是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
8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
动,本身方向发生了变化。
例:
图形
A.
平移后得到的图形是( )
B. C. D.
解:物体或图形平移后,它们的形状、大小、方向都不改变,只是位置发生了
变化,选C。
第六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带分数加减法: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
得的结果合并。
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
1、折线统计图定义及特点
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的统计图,叫作折线统计图。
9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
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
两者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可以更方便的分析
两个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更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增
减变化情况。
2、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1)描点,(2)顺次连线,(3)标上数据。
提示:解答折线统计图的相关试题时,要记住“看图先看轴,看轴表示的意
义”。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找次品
在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
同的物品中混着轻一点或
者重一点的物品,需要我们想办法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找次品的最优策略:
(1)把待分物品分成3份;
(2)每份数量尽量平均,如果不能平均分的,也应该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
只相差1。 如12(4,4,4);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要使每份分得尽量平均,如11(4,
4,3)。
还可以画这样的图来分析:从8个物品里找1个次品,
10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
所以,用天平秤,至少秤2次保证找出次品。
例
有3袋白糖,其中2袋
每袋500g,另1袋不是500g,但不知道比500g重还是
轻。你能用天平找出来吗?
解析:
任意取出两袋,放在天平上,若天平平衡,则将其中一袋与未称量的那袋一起
放到天平上,若未称量的重,则它大于 500 克, 若轻, 则它小于 500 克;
如
果任取两袋放在天平上时, 天平不平衡, 则将较重的与未称量的一起放到天平
上,
若较重的与未称量的一样重, 则先前那袋小于 500 克, 若较重的依然重,
则较重的大于
500 克。
例:
一箱糖果有12袋,其中有11袋质量相同,另有1袋质量轻一些。如何找出这袋
糖果来? <
br>解:把12袋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4袋,在天平的两端各放1份,会出现两种
情况:(1)平
衡,次品在第3份中,把第3份的4袋糖果分成1、1、2这样的3
份,在天平的两端各放1袋,①平衡
,次品在剩下的2袋中,将剩下的2袋在天平
的两端各放
1袋,轻的是次品,②不平衡,轻的是次品;(2)不平衡,次品在轻的4
11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
袋糖果中,把这4袋分成1、1、
2这样的3份,在天平的两端各放1袋,①平衡,
次品在剩下的2袋中,将剩下的2袋在天平的两端各放
1袋,轻的是次品;②不
平衡,轻的是次品。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