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套完整教案【推荐】
给予树-历届中考作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 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
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
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
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
句。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
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
的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
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
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
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
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
展开想象。
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
诗中写到:迟日江山( ),春风花草(
)。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4
.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
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
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
春天的美景。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
情。】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
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
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
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板书古诗并画出
停顿)
2. 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
足迹吗?(桃花,鸭子戏
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
上,在淡水中产卵。
(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
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
么呢?(诗人的想象)。
(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四、 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
爱和赞美之
情。】
第三课时
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
2.强调曾是多音字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三衢山的道上)
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
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3.齐读1、2句。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强调“泛”
“尽”的意思?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很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
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学习古文的方
法。】
4.“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
气,因此诗人的心
情很好,游兴愈浓。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
会诗人的心情。
5. 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
的尽头,有些失望的时候,却听到树上的
黄鹂,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3、4句。
6.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
情变化。】
7.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配乐朗读)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全诗的意思。
三、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欣赏美丽的春色。(播放视频)
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板书设计:
绝句
唐 杜甫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心情变化
燕子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的13个生字,正确认读“伶俐、横掠、倦了、
闲散”等词语。强调多音字散
和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3—5自然段。
3、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
写事物的能力,积累好词佳句。
4、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
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学
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着重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2、学会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成
语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 小小姑娘穿黑袄,尾巴像把小剪刀。屋子造在房梁上,捕捉虫子
本领高。(打一动物)
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眼中的燕子什么
样?看到燕子你联想到什么? <
br>【设计意图:谜语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突出了燕子的外形特
点,学生自由回答,可能会联
想到有关燕子的词句,也可能想到有关
春天的词语等。】
2.板书课题。“燕”是个象形字,“廿”表示燕子的头,“口”
表
示燕子的身子,“北”表示燕子的翅膀,“灬”表示尾巴。书写时各
部分要紧凑。
3.介绍作者郑振铎。
二、检查预习,巩固基础
1.检查生词认读情况
(出示词语:似的、聚拢、伶俐、横掠、倦了、闲散、纤细)
2.检查生字识与写
(1)学生找出容易读错的生字。
预设点:
a“似的”的“似”,
“横掠”的“掠”易读错。
b多音字 “散”和“杆”。
“几支木杆”,读“ɡān”,旗杆(ɡān),它还有一个音念“ɡǎ
n”,枪杆(ɡǎn)。
(2)展示难写的生字。
“拂”,笔顺是:横、竖钩、提、横折、横、竖折折钩、撇、竖。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强调课文中容易读
错的生字,展示难写生字的
书写。】
3.检查课文正确、流利的朗读情况。
第二课时
一、
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外形美)
(1)生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描写了燕子的哪些部分?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燕子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描写事物要抓住主要特点
。可要求学生课
下观察一个小动物,通过抓住特点的方法,描写外形。】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一段,感受燕子的外形美。
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春之美)
(1)小燕子看到春天里的哪些美景?
强调重点句子“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平添”就
是更近一层,
原本已经很有生趣了,而燕子的到来,使春天更加生趣盎然了。
(2)如何理解“赶集似的”?
(3)练习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三、四自然段(感受飞行美)
(1)出示自学指导:读三、四自然段
。你感觉到哪一个词,哪一个
句子描写的美是独特的。画下来。
(2)根据学生自学情况,指导自学。
(3)指名汇报:
预设:
(1)预设一:“‘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
柳下了。”
从“唧”可以体会出,燕子飞得速度很快,好像一
眨眼就飞过去了。
(2)预设二:“另有几
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
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
开去。”
“沾”字可以感受到燕子飞得轻而快。“小圆晕”很美,一圈一
圈,闪着彩色的光。
(4)练习读背三、四两自然段。
4.学习第五自然段(感受停歇美)
(1)出示自学指导:读第五自然段。画下你认为好的句子或词语
(2)指导自学,指名汇报。
(3)练习读背第五节。
【设计意图:三四环节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燕子无论是飞行
时,还
是停歇时,都是那么美丽可爱。这篇课文就是抓住了特点,用恰当而
优美的词语来描述燕
子,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能
够当堂背诵。】
二、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
br>小练笔:仿照《燕子》中的写作特点,运用拟人或者比喻的手法,
动静结合,让你笔下的小动物更
加灵动起来吧。
板书设计:
2 燕子
外形美
春之美
飞行美
停歇美
3荷花
教学目标:
1.认识蓬、胀、翩等5个生字,学写瓣、露、蓬等9个生字。指导
写好
“蹈、佛”,写的时候注意笔顺,“蹈”的第十五笔是“ㄱ”,
“佛”的第四笔是“—”。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
方法和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
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挨挨挤挤”、“冒”、“一大幅活的画”中的“活”
等词语。
教学难点:1.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
句。
2.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感受荷花的静态美。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读通课文,完成预习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花”字。生活中见过什么花呢?
我们生活在鸟语花香的世界中,万紫千红的鲜花给
我们的生活平添
了很多的快乐。有一种花,诗人杨万里这样说:“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
样红”。文人周敦颐更是赞美它是:“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的花中君子。这节课我们学习荷花
。
2.板书课题。指导“荷”字书写。
3.生活中你见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观看图片,生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巧攻字词
想知道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吗?打开书本,到书本中
去看看荷花。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词语(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莲蓬 衣裳 蜻蜓 花骨朵儿 挨挨挤挤
饱胀 仿佛 舞蹈 花瓣儿 翩翩起舞
(1)指导读音:花骨朵儿 花瓣儿 莲蓬 衣裳
(2)指导书写:“蹈”,注意笔画顺序,第十五笔是横折,师范写;
(3)理解词语:翩翩起舞。想象画面。似乎看见了什么?
(4)连词成句
____挨挨挤挤______的荷叶上,荷花___仿佛___在__翩翩起舞____
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1至3自然段,分别画出描写荷叶和荷花的句子。
2.再读课文
1至3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你认为描写的最美的句子,
多读几遍,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在旁边。
3.交流反馈
第二课时
一、品读“姿态”
1.学习“荷叶”
(1)出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你觉得荷叶长得怎么样?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教学 。
荷叶长得多、茂盛。 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挨挨挤挤)
荷叶长得绿。 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碧绿)
荷叶长得大又圆。
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大圆盘)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
(2)理解
“冒”。出示“冒”在字典中的几种意思,你觉得这里应
该哪种意思呢?如果把“冒”字换成别的字可以
吗?说出理由。
比较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长出来。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2.描写了几种姿态的荷花?(三种)
3.用一个词概括这种姿态的荷花。(半开、全开、未开)
4.小组交流
(1)你最喜欢哪一种?说出你的理由,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喜爱。通
过学生交流随机教学。
教师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
通过充分的
诵读,激活学生的语感。】
(2)想象:还有哪些姿势的荷花?
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
(设计意图:既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又对第二段总分写法进行迁
移,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
二、感悟“画”美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面对这么美的荷花,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齐读第三自然段。
(2)思考问题:为什么说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画家”指的
是谁?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任何人站在这一大幅活的画面前都一定会有许多奇妙的感受,那作者呢?他开始想了,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
(2)闭上眼睛让我们静静地在荷花池中听听
会有什么动人的故事。
(师配乐范读)睁开眼睛,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感受到
了什么?
(3)想象:如果你也变成了荷花,还有哪些小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4)“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荷花的美令我们陶醉,荷花实在是太美丽了,
作者在欣赏荷花
的时候,被这幅美丽的景色深深陶醉,所以才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
【设计意
图: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的翅膀,品味出
不同的思想内涵。想象荷花翩翩起舞的美丽姿态
以及荷花、蜻蜓、
小鱼、蜜蜂等聚会时欢快的情景,达到语言内容,语言形象,语言
情感的有机
融合。】
三、赏花写文
1.正因为如此,历代的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赞美荷花的古诗,你能
说说有哪些诗人写过赞美荷花的诗句吗?指名交流。
(出示:《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大家都用文字表达了对荷
花的喜爱之情,(相机板书:喜爱)再
来回顾一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的?
(结合板书总结,并相机板书:色、味、形)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
法写写自己喜欢的花。
板书设计
3荷花
荷叶 冒 挨挨挤挤 颜色美
荷花 半开 全开 未开
姿态美
4
*
昆虫备忘录
教学目标:
1
.能读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会默读课文
2. 能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与大家分享并简单总结
该种昆虫的
特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3.具有对昆虫进行探究的欲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昆虫,总结该种昆虫的特征与大家
分享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昆虫资料
教师准备表格、图片卡、教学片课件、
视频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激趣 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见过那种昆虫,有什么特点吗?
(1)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昆虫。
(2)各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看看你最喜欢哪一种昆虫。
(1)学生观看视频
(2)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哪一种昆虫,并说明原因。
【设计意图:此处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
入手,由图片、视频转向文字,
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适应过程,也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3.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汪曾祺的文章中,看看他是如何用文字描述这几
种昆虫的。
(1)学生了解作者简介
(2)齐读课题《昆虫备忘录》
二、初读课文 读通读懂
1.自由读通课文
(1)默读课文,圈出生字
(2)画出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
预设点:
(1) 膜翅 益虫 瓢虫 马铃薯 霸王
蚂蚱 鞘翅 形态 丝绸
掌握 咯咯作响 黑斑 褐色 琢磨 瞎
款
多种方式认识生字生词
(2)磨[ mó
]1.摩擦磨合2.阻碍,困难3.消耗,消灭4.拖延,耗
时间
[ mò
]1.粉碎粮食的工具。2.用磨将粮食加工成所需的状态。
3.掉转
师提问在本课中“琢磨”应读哪个音
3.接读课文,在读中正音。
4.梳理课文内容
(1)课文讲了哪几种昆虫
(2)为什么不以名字命名小标题
(3)每种昆虫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4)通过瓢虫的描写片段,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三、制作昆虫备忘录
1.你最喜欢哪一种昆虫,说说原因。
2.如果不喜欢课文中出现的昆虫,可以从自己收集的
资料中选择自己
最喜欢的向同学介绍说明。
3.师出示范例,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制作昆虫备忘录
预设:(1)表格式
昆虫名称
瓢虫
别名
花大姐
显著特征
硬翅上有黑色小圆点,并且有定
数
独角牛
蚂蚱
蜻蜓
……
……
(2)图片文字说明式
(3)文字记录式
例
:瓢虫又名花大姐,膜翅是黑色的,硬翅是朱红色的,并且上面有
小圆点,有吃蚜虫的益虫,也有吃马铃
薯叶的害虫。
【设计意图:采取多种方式,不拘泥于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昆虫备忘录,此时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兼得,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概
括能力。】
四、质疑探究、资料补充
1.读了课文,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1)学生提出问题
如:什么是复眼、蚂蚱飞起来为什么发出咯咯声、
独角牛为什么只有一个角、有没有其他颜色的瓢虫。
(2)交流解决
2.出示视频资料补充
小结:同学们,如果你对大自然中的昆虫感
兴趣,想进一步探究,请
在课下阅读杨红珍《走近大自然》之《探秘昆虫世界》,进一步了解
千
姿百态的昆虫和它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相信你对昆虫世界有更多的
了解。
【设计意图:从学生兴趣入手,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
板书设计:
4
昆虫备忘录
蜻蜓 复眼
瓢虫 硬翅上的小圆点有定数
独角牛
硬甲壳虫,头顶有一个像犀牛一样的角
蚂蚱
鞘翅里有膜翅,呈淡淡的桃红色
5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1.认识折、冀等5个生字,学写守、株、待等9个生字。指导写好
株、耕两个字,木和耒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变成点。
2.能读准字音、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
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
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
要心存侥幸,
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学生:预习寓言。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
同学们,学过寓言故事吗,有什么特点?下面考考你,根据图片、
能不能猜出故事名称?
【设
计意图:从学生已知寓言故事出发,通过看图片猜寓言故事名称
从而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调动课
堂积极性。】
2.出示图片。(守株待兔),古人写的寓言故事叫做文言文寓言,
守株待兔这
个故事咱们都了解过,今天咱们看看古人是怎么讲这个故
事的。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株”“待”的写法。
(2)提问株什么意思?守株待兔什么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
课
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五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句。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1)折颈而死:“折”,做一做折的动作,提手旁。“颈”,应读
三声。
(2)“冀”字正音。“冀”与“翼”对比识字。出示:羽翼、希冀。
(3)身为宋国笑。出示:[ wéi ]1.做,行,做事2.当做,认做3.
变成4.被
[ wèi ]1.替,给2.表目的3.对,向。
师提问:在本句中,“为”读哪个音?读一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加一加、熟字换偏
旁等方法来识记生字。
多音字根据不同的意思来辨别在此处的读音,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
学生
知识宽度。】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株”。提示木字旁做偏旁最后一笔捺变为点;提示
“株、
待、耕、折、颈、释”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指导书写“守”和“宋”。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异同。
第二课时
一、理解句意,疏通文意
1.再读课文
(1)结合注释再读课文
(2)在读文的过程中,你能读懂哪个问题?
出示:谁在等兔子,为什么守着树桩等兔子,等到了吗?
2.学习第一句
(1)谁在等兔子?
(2)这个宋国人是干什么的?
3.学习第二句
(1)图中除了有农夫还有什么?
(2)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4.学习第三句
(1)这只又肥又大的兔子,为什么会被农夫得到?
(2)为什么兔子会撞到树桩上?
(3)强调颈字读音,再读一读。
(4)从哪个字你知道,兔子跑的快?
5.学习第四句
(1)白白捡到又肥又大的兔子后,农夫是怎么做的呢?
(2)“耒”字教学。
这句话里 ,耒是生字,它的意思是什么?出示“耒”的图片,
上面有把手,下面有犁头,它是
翻土用的农具。想一想你认识的字中,
哪个是以耒做偏旁的?(随机板书耕耘)
观察字形,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你发现了以耒作部首的字大多
和什么有关?
【
设计意图:现在的学生对于“耒”这种工具较为陌生,通过耒的图
片教学帮助学生熟悉,拉近课文与生活
实际的联系。同时通过耒字演
变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以耒做偏旁的字,拓宽了知识的宽度,体现
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特点。】
(3)耒的字意已经了解了,释其耒呢?原文中是怎么说的?(因释其
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4)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读懂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出来。
为了肥美的兔子,这个农夫不吃饭、不喝水,他——
烈日炎炎,地里的禾苗仿佛在呼喊:我快要渴死啦,谁来帮帮我?农
夫却——
寒风呼啸,地里的庄稼仿佛在哭泣:我们要冻死啦,谁来救救我?这
个农夫仍然——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好断句,同时理解
农夫的懒惰、不劳而获。】
(5)出示断句,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像这样读一读。
6.学习第五句
(1)他这样一直等,有什么收获吗?(板书:收获)
(2)课文里怎么说的?
7.疏通课文
(1)让我们把这几句话送回到原文中,好好读一读。
(2)谁能试着像读第四句一样读出节奏感?(配音乐)
三、写话表情,总结寓意
1.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农夫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简单写写吧。
老师也有两句话想送给他,(补充板书)谁来读一读。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2.兔子是经常撞在树桩上吗?所以还有一句话,想要送给农夫,谁来
读一读。
出示:不能把偶然的现象当成经常发生的事。
四 指导背诵,拓展阅读
1.背诵课文
(1)课文填空形式提示背诵。
宋人(
)。田中( )。兔走( ),折颈( )。因
( )而(
),冀( )。兔( ),而( )。
(2)
出示五幅图片,看图片背诵。
(3) 闭眼感受,配乐背诵。
【设计意图:因学生能力差距
,所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进行背诵,分层、
逐步进行,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2.拓展阅读
(1)生读《南辕北辙》,先读通顺。
(2)根据问题再读文,《南辕北辙》中坐车的人犯了什么错误?
坐车的人想去(
),( )在( ),他却往( )走。
小结: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
许多道理。它告诉我们,
在生活中,不要做守株待兔故事中的——(
),也不要做南辕北
辙这则寓言中那个——( )的人。其实,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
很
多很多。课外读一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
收获。
板书设计:
5.守株待兔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6 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会认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
等11个生字。直到书写傲、
虚两个字,提示傲是“攵”而不是“夂”,虚字第三笔是横钩,能正
确读写 谦虚 傲慢 懦弱 代价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能找出表现陶罐和铁
罐神态与动作的语句,并用自
己的话复述故事,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铁罐的傲
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
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规自己的短处的
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
的傲慢无理和陶罐
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2-9节,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不能用自己
的长
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准备:陶罐和铁罐的头饰、学生熟读课文画出对话、教师准备课
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生字入手,导入新课
1.师板书“缶”字。(出示缶的图片)
(1)大家想一想,这节课中哪几个字带有缶?
(2)教师随机板书。
2.大家见过陶罐吗?
(1)(屏幕出示陶罐图片)陶罐就是——用陶制作的,口小肚子大
的罐子。
(2)(屏幕出示铁罐图片)手指屏幕,这是?
3.这节课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
(1)陶罐和铁罐。
(2)生随教师板书课题(补充缶)。师指导“罐”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词语画出来,多读几遍。
(1)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
(2)出示词语,个别检查。
争辩 恼怒 御厨
羞耻 懦弱 陶罐 奚落 轻蔑
掘开 朴素 流逝 宫殿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预设点:
(1)重点指导懦弱、 轻蔑、 奚落、朴素的读音
(2)虚,陶、罐的缶字书写要窄一些。
(3)出示和睦相处:[ chǔ
]1.居住2.存在 3.跟别人一起生活4.
决定,决断[ chù
]1.地方2.点、部分3.机关部门
师提问:在和睦相处中“处”读哪个音?
(3)生齐读、小老师领读、同桌互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多
音字根据不同的
意思来辨别在此处的读音,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
(2)出示课件,补充课文内容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铁罐仗着坚硬,常常(
)陶罐。
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 ),而铁罐却( )。
三、再读课文,画出对话
1.找一找,陶罐和铁罐一共发生了几次对话?
2.
生找到对话画出来,读一读。
3.将画出的对话多读几遍,尝试画出表示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四、指导书写 回归文本
1.学生随机交流表示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2.指导“骄傲谦虚懦弱”的书写。
提示傲是“攵”而不是“夂”,虚字第三笔是横钩。
3.把词语送回到对话中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巩固 品读对话
1.(出示图片),经过上节课的学习,请你观察人物的表情和神态,
说说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给你留下
了怎样的印象?
(1)生自由交流
(2)课文哪一处让你感受到铁罐非常骄傲?
(3)原文中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
【由你“对陶罐和铁罐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问题切入复
习导入新课,
学生回答后顺势进入对话,帮助学生更好的品读。】
2. 出示对话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不敢,铁罐兄弟。”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
们生来就是
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
说… …”
“住嘴!”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
就会变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 小组分工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语气。
(2)
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
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点。
(3) 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预设点:
(1)
你觉得铁罐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
读。
(2)
你觉得陶罐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
读。
【设计意图:本处教师扣住学
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
陶罐的谦虚克制,同时在朗读中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
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
蔑、争辩、恼怒”;通过表
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二、 随堂练笔 整体感悟
1.出示对话
“何必这样说呢?”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
成碎片!”
(1)这里并没有写出陶罐和铁罐的神态,你能不能想象一下陶罐和
铁罐当时说话的神态?
出示:“陶罐( )地说”
“铁罐( )地说”
(2)在书本上写写,读读
指名同学分别说说铁罐和陶罐的神态,说好后读一读。
同桌两人,也分别加上神态,再来练习一遍。
2.出示完整对话 整体感悟
(1)同桌自由练习对话
(2)全班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3)个别展示朗读(戴头饰)
三、以读代讲 总结寓意
1.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
(1)齐读后点红“流逝”,
学生利用近义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
(2)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
2.生快速默读课文11-17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内容。
(1)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2)连铁罐的影子都没见到。
3.你想对陶罐和铁罐说些什么呢?
(1)陶罐,我想对你说
(2)铁罐,我想对你说
四、链接阅读
1.读通课本20页《北风和太阳》
2.说说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小结:人们都说,预言是现实生活的
投影,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
以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故事中的道理。《陶罐和铁罐》以及《太阳和北风》两篇寓言故事都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发现别人的( ),
正视自己的(
)。这两篇寓言故事都出自于《伊索寓言》,
下课多读一读,相信你们收获更多。
板书设计:
6陶罐和铁罐
陶罐 铁罐
谦虚而不懦弱 骄傲自大
《狮子和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
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
同态度,这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会故事中的
寓意: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不要光图外表
的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在大森林里,有一美丽的小鹿。同学们,你们喜欢
它吗?最喜欢它的什么? <
br>2.这头鹿也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经历了一件事,使它改变
了一些看法,咱们先来听听它自
己是怎么说的?(放音,出示句子)
“唉,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
逃生。”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个句子。
3.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还得从《狮子和鹿》的
故事说起,
板书课题,生齐读题。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1.你想想自己读一读课文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吧!(课件
出示自读要求。) <
br>2.老师要看看同学们读书时认不认真,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些词
语,你都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
词语)
A、同桌互相读。B、开火车读。C、生齐读。
3.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根据提示说一说。
三、深读课文,体会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态度改变的原因。
1.师:故事到底怎么向我们
展开呢?让我们一起慢慢走进课文,去
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1-3段,想一想
小鹿
认为自己的角怎么样。板书鹿角
2.小鹿认为自己的角怎么样?(美丽)板书美丽
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
(1)学生朗读,师在屏幕上出示句子,齐读。
A.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 (珊瑚)出示珊瑚图,感受读
B.小鹿,小鹿
,你发现自己的角如此美丽,你心情如何?是怎么想
的?(兴奋、惊讶)
C.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这只漂亮的鹿,谁快来夸夸自己?
(2)带着你的满足,带着兴奋再次来读一读这句话
3.正在小鹿得意洋洋的时候,一阵清
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
鹿的视线往下一移,看到了自己的腿,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第四段,
找一找它怎么评价自己的腿?板书鹿腿
A.它认为自己的腿怎么样?(难看)板书难看
B.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太细、配不上自己的鹿角)
C.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特别不满意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
嘴,皱起了眉头)
师:看起来它十分不满意自己的腿啊!小鹿,小鹿,撅起嘴,皱
起眉头,把你的抱怨告诉大家吧!
课件出示句子: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能配得上这两只美丽
的角呢?
个别读、齐读
4.师:就在小鹿抱怨的时候,危险也向它逼近了,看,你看见了
什么
?(狮子)小鹿,你心里怎么样?(害怕)
多么紧张,多么危险的时刻啊,带着你的害怕和紧张,谁来读
一读第5段?
(1)师:狮子正
向小鹿逼近,多么危险啊,我们都很想知道,
鹿能脱险吗?它又是靠什么脱险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
课文第
六自然段。
(2)反馈,小鹿靠什么逃离狮子的追赶?(腿)这是怎样的腿?(有力的腿)从哪儿可以看出腿的有力?(读课文第六段的第一句)
(3)那美丽的角是不是也帮了它很大的忙?(没有,差点害了它)
朗读剩余部分,读出危险
(4)幸好有惊无险,鹿最终逃脱了狮子的追捕,这让我们长长的舒
了一口气,小鹿也长长地叹
了一口气说:“唉,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
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四、师生共同总结,提示寓意,拓展延伸。
1.好了,学习到这里,我想你一定有很多收获,你懂得了什么?
2.师总结:很高兴同
学们从这则寓言里悟出这么多道理来,在生
活中,任何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
所长。”
(板书)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
而否定他的长处。
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3.小鹿经历这样一件事,它也懂得了许多。现在,
它又一次来到
小溪边,看见了自己的角和腿,它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呢?请你拿笔写
下来
板书设计:
狮子和鹿
鹿角
鹿腿
美丽 难看
差点送命
逃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8
*
池子与河流
教学目标:
1.认识淘、涯等9个生字。读好应这个多音字,区分尊和遵这两个
同音字。
2.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诗歌。
3.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视频,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1. 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都是寓
言故事,有文言文的寓言故
事,也有童话版的寓言故事。知道吗,寓言故事也可以用诗歌的形式
来表达。
2.板书课题。
(1)知道池子指的是什么吗?
(2)出示“池子”在
词典中的解析:①池塘;②浴池;③舞池;④
寺庙中烧香的香池。
(3)诗歌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去诗歌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课后生字表,自由朗读课文。并标出这首诗歌有多少个小节。
2.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本课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池子”一词的理解有一定
难度,平时习惯说“池塘”
“水池”。为学生出示词典中的注释,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来准确理解
池子的意思,有意识的促使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以提高自
学能力。】
3.请九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小节。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4)“应”字正音。出示:应验、应该。
(5)“池子”到底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池子”就是指池塘。
(6)找一找哪几个小节是池子说的话?哪些是河流说的话?
三、角色朗读,初识观点
1.分角色朗读池子与河流的对话。
2.学习池子说的话。
(1)自由朗读第1-5小节,想一想: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
(2)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3)全班交流。从河流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自己很满意如今安逸、
清闲、平静的生活。
3.学习河流说的话。
(1)自由朗读第6、7小节,想一想:河流赞同池子的提议吗?
(2)“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河流
遵循的是什么自然规律?
4.池子与河流最后的结局分别是怎样的?
四、辨析观点,总结寓意
1.你觉得池子与河流谁说的话更有道理?说说理由。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像池子与河流这样的人吗?
3.思考:你从这首诗歌中懂得了什么道理?生活与学习中,我们又该
怎样做呢?
板书设计
8.池子与河流
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
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1.会认1个字,会写3个字,重点指导书写“异”字,上下结构,上
边
的部分是巳不是已和己。正确读写“茱萸、佳节”词语。注意“异”
字与“导”字区别。
2.背诵课文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抒发情感,导入课题
1.板书“佳节”(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 为什么呢?
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那么我国有哪些传统节
日呢?(春节、元宵节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课件展示))
知道重阳节吗?它是哪一天?(九月九日(课件出示))
是啊,过节时我们都是高高兴兴的,可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头
像)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
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展示出:“每逢
佳节倍思亲”)大家知道这句诗出自那里吗?(对,它就是出自
我国
著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打开
课本。
二、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要求是把字音读准,诗
句读顺。
2.指名读,正音。
3.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
4.我
们刚刚说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那么它在古时候又有什么习俗?
(课件出示:说起重阳节,它最早可以推
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
每年阴历九月九日,都要佩带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节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
登高塔。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
代就已经很普遍了。 课件出示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有浓烈
香味,茎可入药。据说重阳节这天佩带茱萸,可以避邪、消灾。)像
在端午节这天,大人们都要
在自家的大门口插上一种避邪、消灾的植
物一样。见过吗?
【设计意图:重阳节对于学生来
说有些陌生,但是通过课件提示这个
环节,学生们就很容易了解重阳节的习俗文化。】
5.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想想,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想念、
思念…)
简述“山东”的意思。(山东: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
天说的山东省不同。)
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目的意思?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重阳节这天,诗
人很思念自己在家乡的兄弟们。)
6.对于我们的诗人王维,同学们又知道多少,谁来说说?(课件
出示
简介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
书法,精通音乐,宋苏
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
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7.老师
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课件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
诗人在十几岁时离开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
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
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漂波在外,自然产生思乡念亲之情。特别是在
尤
其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为强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创作的。
8.现在我们了
解了题目的意思,也知道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那我们
再来读读这首诗,好吗?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9.恩,真不错!现在我们来欣赏朗读。课件出示
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
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
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
三、读文悟情
1.生读诗,师巡视。
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师板书课件出示:
倍思亲)。
3.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
些句子,试着把
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课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
佳节倍思亲。)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句诗
的意思,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的字义,自己试
着说说它的意思。(课件出示:独:独自一个人。异乡:他
乡。异客:
外地生活的人。逢:遇到。倍:加倍。整句诗意:我独自一个人在他
乡作为他乡的客
人,每当遇到佳节就加倍的思念亲人。)
4.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2)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板书华
山东边是家乡,
西边是长安)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
别就有两年
了。两个“异”字,更突出了诗人的“独”。想想实际生
活中,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
心情如何?而王维是
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他是多么的想念自己的亲人啊!你还想
再读读
这句话吗?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来。(指名读)
【设计意图:通过对诗句的理解,说出
自己离开爸爸妈妈一段时间后
的思念亲人的情感,使学生更能体会诗人的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四、读中体会感情,理解课文
1.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是怎
样的呢?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2.学生交流。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
3.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指名读:遥
知兄弟登高处。“遥想兄
弟们正在登高望远”)
五、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师导: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
,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
度节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
景,思乡之情
愈发浓了,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
(课件出示古
诗,教师范读整首诗)
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
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
来吟诵这首诗吧!
3.指名读。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
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指名读)
六、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
历代
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师从其中选取了唐代诗
人李白的诗文给大家赏
读,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来读读诗,体会同样的
思乡之情,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由练读《静夜思》。
七、情感升华,再次吟诵。
1.在这饱含浓浓
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让
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2.配乐齐诵诗文。
八、课外作业
请采访一下你的家人或亲友,他们外出学习、务工的时候,过节是否
思念故乡
和亲人,请亲身体会一下“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情。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念家人 登高 插茱萸
清明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
点认识“魂”字,重点指导书写
“魂”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正确读写“牧童、遥指”词语,并注意“遥指”的“遥”。
2.背诵课文,并会默写。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
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春天》)教师朗读
《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
“诗眼”?)
比较: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设计意图:揭示了春雨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
春雨迷蒙,
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
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
会了诗歌所描绘
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
的心情,由何而
来。】
“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
当
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
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
加了愁绪。
【设计意图:通过品味“纷纷”、“行人”“断魂”,我们体会了诗
歌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
景,情景交融的一种境界。】
学生齐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默读古诗,学习生字
多媒体出示“欲、魂、借、酒、牧”5个生字,老师讲解“欲”
字与“浴”区别来记,“酒”和“洒”区别来记。
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学生:
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
诗配一幅插图。教师:做适当的优劣点评。 <
br>【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理解古诗内容,画出自己体会的诗句的内容,
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的
理解。】
四、小结
教师提问:如何评价一首诗?
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小结。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与“
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正是作者赏
析这首绝句的两个角度。而这两点也是我们赏析其它诗歌的重要角<
br>度。
板书设计:
清明
画面:雨纷纷→欲断魂→杏花村
9古诗三首
元日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屠”字,重点指导书写
“
屠”、“符”字,并注意“屠”字是半包围结构。并正确读写“屠
苏、瞳瞳”词语,尤其是“曈曈”注意
是左边是日字。
2.背诵课文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诵读导入,重视积累
让学生诵读《元日》等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春节的诗。
师:你知道“元”有哪些意思吗?知道“元日”是什么意思吗?
师:对,元日
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中华民族传
统的节日——春节。(扩词:元宵、元日。拓展“
元”的理解,夯实
语言基础)
【设计意图:自主朗读、深思……每一名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
感受、
理解、体会这首诗。只有这样的多样性才会使课堂更精彩,让中年级
感受领悟到学习古诗
的方法。】
二、初读古诗,解疑释难
1.利用课件检查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教师重点指导
“屠”字。
师:请大家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书空这个字。(一边书写一边说明:
半包围结构)
2.师:学习生字后,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古诗读好。尝试读出诗的节奏。
(指名学生读古诗——范读古诗
——齐读)
3.师:通过预习和初读,我们知道词语的意思,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字
词吗?(根
据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总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在学生与文本、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对话交流<
br>中,学习古诗,完成理解、积累语言,并适时地内化到自己的语言图
式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
达交流。】
三、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学习古诗不仅要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还要
根据诗句的意
思展开丰富的想象。古诗的每一句话都描绘了一幅画面。请同学们把
对字词的理解
带到诗句中,练习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2.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同桌互相交流说说展现在
自己眼
前的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呢。
在学生理解“岁”字时,教师补充“离离
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年
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岁”的含义。)
3.交流、评议、完善。
师:如果说“爆竹……”让我们感到了热闹、兴奋
,还有一句会让我
们感到温暖、幸福,那就是——
4.练习说话。
师:你为什么从“屠苏”感受到快乐呢?
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大家迎着和煦的春风,一边喝
酒一边说着祝福
的话语,身上暖暖的,心中更是暖暖的。
师:谁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师:你能把这份快乐,这份温暖读出来吗? 师:刚才我们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多媒体出示)看,五彩缤
纷的礼花在天空中绽放;闻,到
处都飘散着爆竹的硝烟味;听,到处
都洋溢着欢声笑语。置身在这样的情景中,你的心情会如何?是啊!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多喜庆啊!下面请大家继续用一边读诗句,一
边想画面的方法读后两句。
我们和王安石在隆隆的鞭炮声中“来到”大街上,又看到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呢?(课件出示)这
里的“新桃”和“旧符”都是指“桃符”。
你知道桃符指什么吗?(桃符就是春联)简介“桃符”。 <
br>【设计意图:走近历史,才能走进诗句,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
界。因此,这一环节适时适量
地引导学生了解王安石写这首诗时的历
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四、品读古诗,体悟情感
1.师:默读全诗,想一想全诗描写了哪些场景。
2.师: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几个典型的画面,寥寥数语,就给
我们勾画出欢度新年的喜庆
景象。时至今日,人们每到辞旧迎新之时,
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王安石的这首《元日》。
3.师:孩子们,在诗人眼中换去的只是旧桃符吗?他笔下仅仅是一
幅其乐融融的春节图吗?
课件出示:当时的宋朝,百姓过着贫穷的生活。年轻的王安石看到了
百姓的疾苦,立志要为人民
造福。在49岁时,王安石做了宰相,他
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希望国家繁荣富强。就在这一年春节
,他
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元日》。
现在,你觉得王安石仅仅是在写春节时热闹欢乐的场面吗?他还期望
什么呢?
用一个成语来表示(辞旧迎新、除旧革新)。请你再来读读这首诗,
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4.指导朗读。
五、补充诗句,拓展延伸
诵读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梅花》
板书设计:
元 日
燃 放 爆
竹
喝 屠 苏 酒
新 —— 旧
10纸的发明
教学目标:
1.认识“创、携、蔡、伦”等10个生字,重点认识“携、蔡、”。
会
写“录、册、欧、社”等13个字,注意指导“录、存、阿、欧”
的笔顺,尤其是“社”
字左边是“礻”不是“衤”。能正确读写“ 创
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
3.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4.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
情。
教学重点
:能概括出段落意思,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
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教学难点: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
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造纸术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知道你们现在用的纸是谁发明创造的吗?(孩子们表达)
2.板书课题。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纸的发明》。对于纸,你知道
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在课件上出示蔡伦和造纸术等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对于纸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
课文读的怎么样呢?
2.检查生字和词语
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字)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词语)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等。
三、书写汉字 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
“洲”和“州”
“洲”有水字偏旁,是水中之地的意思。
“州”大体上同现在的“省”差不多。因此,现在我们自己称中国还
有“神州”“九州”说法。
2.笔顺讲解
“录”的第七笔是撇;“欧”的第二笔是撇。。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老师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电脑屏幕出示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
洲、社。创造、阅读、携
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检查生字新
词的掌握情况。
二、浏览课文 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
学生概括的表达能力。】
2.蔡伦为什么要改进这个造纸的方法呢?
3.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重点词语
感悟文本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但
也常常是三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在归纳时老师引
导孩子用画重点词
语的方法归纳。】
三、品读课文 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小组讨论,请将课后题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
读。而在默读中边读边画,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
br>思考的好习惯。】
2.小组讨论后,选出本组发言人汇报。
【设计意图:小组
讨论,研究重点知识,突破重点,这样可以兼顾所
有学生,也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乐于表达的热
情。】
3.再次默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
(1)把描写蔡伦改进造纸方法的动词画出来
剪碎、切断、浸在、捣烂、铺在、揭下等动词
(2)从这些动词中你可以体会出蔡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
来了?
【设计意图:一是赞
扬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对中国的巨大影响。二是学
会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四、总结全文: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
br>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
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
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
国的文化。
五、作业布置:
课下在搜集一下中国古代另外三大发明。
板书设计:
10、纸的发明
蔡伦→总结前人经验→自己专研→造纸术
11赵州桥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字,重点认识“智、
慧”两个字,会写11个字,重点指
导书写“县、设、史”3个字。正确读写“雄伟、坚固、创举、美观
、
缠绕、智慧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抄写第3自然段,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
观”写清楚的。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历
史遗产的热爱与保护。
教学重点:了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历史遗产的热
爱与保护。
教学准备:课件 2.生字词卡片3.收集有关桥梁方面的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播放课件,激趣导入课文
请同学们欣赏
(各种桥的课件图片)
在生活中个,千姿百态的桥为我们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优美风景。
乡下村
头,潺潺流水的小石桥;街头闹市,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天
桥。车水马龙、耸立空中的
立交桥,构成人间独特的风景线。一桥飞
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雄伟的长江南京大桥,横卧在滚滚江涛之
上的
郑州黄河公路大桥.......见证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体现了
劳动人民的无穷
智慧和聪明才干。
1400多年前,隋朝的李春设计参与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石孔桥。
谁知道它的名字叫什么?
同学们想知道吧,请欣赏(赵州桥的课件)
请大家说一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生 :
雄伟、坚固、美
观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座桥的呢?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赏、学习课
文
内容,领略赵州桥的飒爽英姿。 板书:(赵州桥)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用笔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3.同桌间,相互说一说赵州桥的建造特点。
三、检查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的情况
1.展示生字,指名拼读,认读
县 济 匠 砌 横 坚 雕 抵 智
慧
设 参 部 跨 举 击 固 栏 案 爪 贵
2.指名学生教读,同桌间互读,相互检查
3.教师引导学习识记生字,辨析字形、字意
4.指名认读多音字、组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字义、读音
cān (参加)
héng(横跨) zhuǎ(鸡爪 gàn(干部)
参{
横﹛ 爪﹛ 干﹛
shēn(人参)
hèng(蛮横) zhǎo(爪牙) gān(干净)
5.检查词语认读,教学
让全班学生参与,自由选择词语,练习说句子。
生:雄伟.......高大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真
棒)
生:精美......朋友送我一个精美的文具盒。 (多么深厚的友情
啊)
生:宝贵......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 (珍惜我们的生命,
让生命更精彩)
生:创举.......北京鸟巢的造型设计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伟大创
举。(说的多好啊)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由选择雄伟、精美、宝贵、创举四个词语,
让学生感知这四个词语的美感,并为揭示赵州桥的坚固、美感埋下伏
笔。】
6.请同学们小组推荐代表,说说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
四、精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朗读第一自然段课文,读出自豪的感情
2.指名生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生:交流汇报
文中介绍说明了赵州桥的位置、名称、设计者、历史状况。
师:赵州桥成为我国桥梁建造史上一颗璀璨的奇葩,体现了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我们为此
感到骄傲和自豪。下面,我们带着
自豪的感情诵读课文。
【设计意图:小组交流汇报,积极调动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赏析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品读本段课文。
2.引导感悟:(1)写赵州桥作者围
绕哪句话来写的?它在本段
中起什么作用?介绍了桥的哪方面知识?
(2)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设计上有什么特点?这种设计好出在哪里?
(4)写作有什么特
点?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汇报
生:围绕“赵州桥
非常雄伟。”写作,是本段中心句,具有总领
全段的作用。主要写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生:写“赵州桥的长50多米、宽9米多,......横跨在37米多
宽的河面上”,运用了列数字的
说明那个方法,具有科学性。
生: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①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
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②大桥洞顶上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
小桥洞。这种设计的作用:
“减轻流水的冲击力,减轻桥身的重量,
节省石料,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生:本段写作上的特点是: “总写——分述”的写法,围绕一
句话把内容写具体。
【设计意
图:运用小组交流和汇报方式学习本段,让学生更加感受到
赵州桥的雄伟与坚固,突出劳动人民的聪明与
智慧。】
六、指导书写
1.教师提示; 书写时,坐直,保持身姿的正确,握笔姿势。
2.书写规范,注意字结构布局,观察,模仿,写美观。
七、通过课下搜集,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检查巩固,
1.引导学生说一说赵州桥的设计特点
2.完成练习 (课件展示)
赵州桥非常_________, 长________,
宽_______。.这么长的
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________,
只有一个________, 大
桥洞顶上___________, 还各有________,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
是_________,
既减轻了___________,使桥不易___________,
又减
轻了_________, 节省了__________ 。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欣赏赵州桥的魅力。
二、品读欣赏课文第三自然段
1. 请大家朗读第3自然段
2.
思考问题:(1)本段围绕哪句话写作?(2)这段主要写了什
么?文中主要写了那些精美图案? 画出
文中相关的语句。(3)作者
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些生动的画面吗?(4)
写话:有的.......有的.......还有的........
3.大家分组交流讨论,汇报
生: 课文围绕第一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来写。这一
句在全文中是一个过渡句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上文写赵州
桥的“雄伟坚固”,又提示下文要写的是赵州桥的“美丽壮观
”。
(写话练习) 不但...... 而且.......
生:本段主要写赵州桥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课件展示) 三种龙的不同姿态: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
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
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遥首相望;
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分角色朗读) 理解语句意思
生:作者用的关联词是:有的........有的.......还有
的..
.......,这些龙的生动图案,用词语形容是::(栩栩如生,活
灵活现)。
生:. 练习写话
有的........,有的.....,还有的.........下课了,同学们在
操场上
做游戏,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有的在跳皮筋,还有的
在打乒乓球,操场上热闹极了。
有的........,有的........,还有的.......池塘里的荷花,
有的含
苞欲放,羞羞答答,有的刚绽开娇嫩的花苞,还有的怒放,开
得正艳,美丽极了,引得游人流连忘返。
有的.......,有的.......,还有的..........考试的时候,同
学们
在考场里,有的正奋笔疾书,有的正沉思苦想,还有的已经答完
试卷,正在检阅,大家的表现真是千姿百
态。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写话这一环节,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
观写清楚的。】
4.引导赏析课文
作者写作中,秒写赵州桥的特点,用总----分的写法,围绕一个
中心,分层写作,使中心表
达得更准确详细。我们要借鉴这种写法,
在自己的习作中,试着把事情写具体详细。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小组合作交流:
前三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设计特点,雄伟,坚固,美观,为什
么还要再写第4自然段呢?
2.怎样理解“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为什么说“赵
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
产”?
3.指导朗读
四、完成课后习题,试着运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一下赵州桥。
五、总结全文
作者写赵州桥的雄伟,壮观,美丽,刻画描写生动细腻,栩栩如
生。不仅是再赞桥,更是在赞美
造桥的劳动人民,赞美劳动人民的智
慧和才干。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爱我们的祖国,立
志把她建设得更加美好。
六、拓展延伸
1.赵州桥的知识介绍: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的洨河上,始建于隋朝开皇
大业年间(581-618),
它是我国最早建造的石拱桥,对世界的桥梁
建造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的独特设计,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又
节省了
石料,既美观,又大方,这种“敞肩拱”的运用为世界桥梁史上的首
创,比欧洲的设计早
了1100多年。在中国文学史上,受到历代文人
墨客的赞扬,宋代赵州刺史杜德源诗曰:“驾石飞梁尽
一红,苍龙惊
蛰背磨空”。元代刘百熙有诗赞曰:“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
上行”。19
9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你的家乡还有什么样的桥?动手画一画,写一写。
板书设计:
┏ 总起 世界闻名
┃
┃ 雄伟坚固 长 宽,设计特点
┃
赵州桥┃ 分述
┃ 美丽壮观 不但......而且......
┃
有的.......有的......还有
的.......栩栩如生
┃
┃
┗ 总结全文 宝贵的历史遗产
写作结构 总起━━━━ 分述━━━总结
12
*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
字,正确读写“摊贩、形态各异、悠闲、溜达、一乘轿
子”等词语。并注意“作、乘、笼”字是多音字
2.默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3.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4.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传
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说一说为什么
《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
解和热爱。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走进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这节课我们还将撷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
明珠来欣赏,那颗明珠就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
书课题“一
幅名扬中外的画”)
(生齐读课题)
理解“名扬中外”。(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名声大,世界闻名)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本课新词
biàn cún chēnɡ tān fàn
汴梁 保存 撑船 摊贩
lì yōu
zhuài rǎo
官吏 悠闲 拽住 惊扰
男女同学分读
理解:摊贩、官吏 都城 作坊 溜达 一乘轿子
师:这一组词既有多音字,又有轻声的。谁能读准它们?(指名读、
齐读)
理解:
都城: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首都。
作坊:手工业制造或加工的地方。
溜达:散步、闲走,很随意的逛逛。
一乘轿子:乘,在古代把四匹马拉的车,一辆叫一乘,一乘轿子
就是一顶轿子。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有了哪些了解?
(梳理出《清明上河图》的基本
情况:画名、作者、尺寸、内容、画
的历史、保存情况。)
三、赏读结合 <
br>师:《清明上河图》究竟是怎样一幅画,为什么说它名扬中外呢?我
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好吗?(
师生共同欣赏)
交流:师:谁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这幅画能名扬中外?
1.预设一:欣赏众多人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画上的人多,为总结名扬中外铺垫。】
师:张择端在这幅画里,都画了哪些人呢?谁能用朗读告诉大家?(指
名读第二节)
师: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什么是“行”?(就是
行业,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职业
)文章里说画了哪几行的人呢?
我们动笔画一下。
师:只有七八种人,倒也不是很多哇,是吗?(还有许多没写出来
,
但都画出来了,课文里说:“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师:那么还会有哪些行业的人呢?
(生想象说话)
师:所以文中说:光是这些人物
,就有五百多个。真是“人物众多”
哇。(板书“人物众多”)这么多各行各业的人全被张择端画进了清
明上河图,他可真......(了不起,画技高超)难怪《清明上河图》
会......(名
扬中外了)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
过渡:《清明上河图》能名扬中外不可能仅仅因为人物众多啊!你们
还有什么看法?
2.预设二:感受街市热闹,人物形态各异,小而清楚。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画上的人多,为总结名扬中外铺垫。】
(1)生:画上的街市可热闹
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
酒楼、茶馆......
(2)生:
街上的人来来往往,形态各异,有的......有的......把
他们干什么都画出来。所以能名扬
中外。
师:张择端不仅画出那么多的人,还画出了这些人的各种形态,来,
我们一起读读。(
生读句子)
(3)师:我们也来看看,你还看到画上的人在干什么?(出示图片,
欣赏,说话)
师:你看得真仔细,画面这么小,你都看出来了,难怪作者说(出示
句子: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
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一起读。(生齐读)
师:是多么的细致、精致啊。谁愿意把这句话再读一读吗?(生读。)
师:如果你身边刚好有一个外国朋友,你会怎么自豪地告诉他?(生
自豪地读。)
师:哦,清清楚楚,多了不起,谁愿意再读一读。(生更自豪地读。)
师:哦,大声地告诉大家。黄豆那么大是多大? (生做动作。)
师:这么点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来,我们一起来自豪地读一读。(生
齐读。)
师
小结过渡:那么多形态各异的人,全搬进了画里,的确能名扬中外。
张择端的画技真是精湛。不但如此,
如果你细细观察,还能读出一个
个八百年前的生活小故事呢?请你一边看插图,一边读第四自然段,看看桥北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 预设三:品读传神的细节
(生结合插图读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画上的人多,为总结名扬中外铺垫。】
师:谁能用朗读告诉大家桥北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指名一生读)
师:自由
地读读,你对文中谁的动作描写印象特别深刻?(学生自由
读,抓住动作,交流。指导朗读)
师:这个场景,真有点像我们生活中的差点儿的发生的交通事故呢!
这些都是一瞬间的事啊。画家也把它
搬进了画里,而且画得......?
(那么逼真,那么传神)(板书“细节传神”)所以,人们这样赞
叹
(出示: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生齐读)
师:看到这里,读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师:张择端以他出神入化的绘画技术,赋于了《清明
上河图》不可估
量的艺术价值。(板书:“艺术价值”)
师:从中可以看出画家张择端善于捕
捉生活中的小细节,其实我们写
作文和画画一样呢,你抓住一个瞬间的精彩把它写具体,那么文章就如画一样,活起来了。
四、拓展欣赏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也一起去捕捉画中其它精彩
的生活小场景吧。
请你细细观察,你还觉得哪一处的情景特别有意思?
(生赏图交流)
五、结课延伸、升华情感
师:《清明上河图》全图中,类似于这样的生活小场景,比比皆是,
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时期,都城汴梁热闹繁华的场面,难怪课文最后说:
(出示最后一节,学生齐
读)甚至后来,有许多专家就是通过张择端
的《清明上河图》来研究北宋时期的许多风俗民情、建筑风格
以及当
时社会政治的特点,这可是《清明上河图》宝贵的历史价值呀。因着
这极其宝贵的艺术价
值和历史价值,所以它成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幅画的名字,它叫——清明上河图
。(生齐说)
板书设计:
1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 物——丰富
清明上河图 街
市——热闹
情 景——传神
13花钟
教学目标:
1.
会认10个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芬芳、凌晨、苏醒、干燥、
灼伤、适宜、淡雅、吻合、组成、
修建、昆虫、展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并能用关键句概括一段的大意。
4.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并能用关键句概括一段的大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走入花的世界,欣赏鲜花,感受鲜花的芬芳迷人。
(学生自由谈感想)
2.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知道么,
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
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
关于花的文章(板书课题)读课题,提问题。
【预设问题:花钟是什么? 为什么起名字叫花钟?
花为什么能做钟
呢?花和钟怎么联系在一起,花怎么成为花钟呢?
同学们读书有疑
问很好,在心里记下你的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学生自读课
文。】
二、检查预习,掌握字词
1.出示:芬芳、凌晨、苏醒、干燥、灼伤、适宜、淡雅、吻合、组成、
修建、昆虫、展示
指生读,有不理解的词语吗?生生释疑
师出示:吻合:1.合拢。2.比喻两相符合;一致。
2.书写重点讲解:
凌:右半部分的上边是“土”
建:笔顺先里后外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遇到生
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句子,注意读准生字。
(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
(1)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2)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
,白天阳光强,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
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
(3)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
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4)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
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
(5)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3.交流“什么是花钟?”“为什么花可以做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
的句子读一读。
“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
像钟一样,组成花的‘时钟’,你
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
大致是几点钟。”
教师播放花钟的课件教师指着大屏幕说:
这圆圆的花圃上,鲜花朵朵,
陆续开放,就在告诉我们时间,这就是花钟,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
时钟?
【设计意图:学生用简练的话表达自己的感受,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为后面的概
括段意铺垫。】
四、默读课文 练习概括
1.顺着学生的回答:美妙的花钟、神奇的花钟
、令人心旷神怡的花钟,
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课文每段介绍了什么?可借助泡泡里面的
问
题来回答。
2.指生答
3.有什么发现吗?
有的文章开头第一句能概括该段的大意,这叫做给“关键句”,也叫
“中心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生词。同学们上节课学了花钟的生
字词,读熟了课文,老师现
在要检查一下你们是不是全都记住了。(出示幻灯片1)轻同学们把
这些词语齐读一遍。
2.听写生词。
3.对照改正。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可以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落实词语
这个基础目标。】
二、精读感悟 学习表达
1.同桌合作你读我找,看看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
课
文是怎么介绍这么美妙的、神奇的花钟的?
2、出示并欣赏课文中出现的花的图片,说出花的名称。
3.这些花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
呢?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读一
读。你读我写(老师在黑板贴钟的演示图,学生边读课文,教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相应的位置写花名,而且字的色调与花的特点相符。)
4.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
(1)读读课文中写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句子。
(2)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
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
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5.品味写花开放的句式。同学们,请看这两段话,都是描写花开放的,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想想,你更喜欢哪一自然段的写法?为什么?
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语言生动形象。
【设计意图:对比阅读,把欣赏
花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选择他
们喜欢的花朵进行品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更利于学生读
出感情,读出花开放的美丽。】
6.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品读每一朵花的开放的特点。这么
多美丽的
花朵,你想做哪一朵花?请你读给同学们听吧。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提出,目的
是为了让学生在品读各种美丽的
花的开放之后,学以致用,把其它两种花的开放描述得更美。】
7.结合课后小练笔练习表达,生生互评。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所学所得运用在书写中,深入了解
不同表达的效果。】
三、继续追问 了解原因
1.为什么在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请带着这个问题自
由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
2.哦,原来原因是这样,我不相信,你能举个例子吗?
3. 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除了与温度、湿度、光照有
关之外,还与什么有关?
4.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花的开放是与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的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了解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
不同的原因。】
四、深入探究 留心观察
同学们,植物学家为什么能设计出花钟来呢?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花的奇妙应用,以及知道
在生活中要学会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才会有意
想不到的收获。】
五、小结。
同学们,大自然还有很多花正在开放呢!只要我们用一双锐利
的眼睛
去发现,用聪明的脑袋去思想,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发现,那些花
会开
得更灿烂。
六、作业。
1、完成随堂辅导。
2、背诵第1段。
板书设计:
13花钟
现象: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原因:温度、湿度、光照
昆虫活动的时间
应用:花钟(留心观察
用心思考)
14蜜蜂
教学目标:
1.认识“概、减、阻”等9个生字。会写“辨、试、检”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
纸袋、大概、减少、阻力、包括、检查、准确无误、
沿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实验的过程。
3.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步骤,品味语言表达的准确。
4.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
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步骤,品味语言表达的准确。
教学难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
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蜜蜂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
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
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出示作者法布尔的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对于昆虫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
br>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要想读得正确、流利,首先要把一个个“拦路
虎”消灭掉,先自己读一遍课
文,把自己的“拦路虎”圈出来。学生
自由读文,圈画生字。同位帮忙消灭“拦路虎”。
2.检查生字
试验、证实、阻力、、推测、沿途
、尽管、尽力、陌生、准确无误、
闷热、纳闷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3.检查句子,
课文中出现了好
几个多音字,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
准,你注意到了么?先出示三个带有
多音字的句子,还需要看看书的
同学,马上在课文中找出句子练一练吧,一会儿请自信的孩子来试着读一读。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
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
飞回来了。”
四、书写汉字
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
“蜜”和“蜜”:无论蜜蜂还是蜂蜜都和昆虫有关,不要写成“密”。
“辨”和“辩”:用手分辨就是“辨”,言语辩论就是“辩”。
“检”和“捡”:用木尺比着检查就是“检”,动手捡起就是“捡”。
2.笔顺讲解
“试”的第四笔是横;“阻”和“陌”的双耳旁是两笔写成的。
3.小组合作 给字组词
4.练习书写,师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三、浏览课文 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
学生的表达能力。】
2.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板书:听
说)
3.同学们,我们校园里有一朵花,它的花瓣与众不同,是五颜六色的。
听到这件事后,你想说
什么?或做什么呢?
4.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
会到了什么?(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文本
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但也常
常是三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听<
br>说”一词的含义,特在此环节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在联系实际的深
刻体会中感悟
“听说”所蕴含的法布尔求实的作风。】
三、品读课文 深入探究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2-5自然段,将课后题
补充完整。
【设计意
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
读。而在默读中边读边画,可以促进学生养成
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
思考的好习惯。】
2.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接
着……然后……最
后……”来说一说吗?再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板书:捉蜜蜂 做记号
叫女儿等 走两里多路 放飞蜜蜂)
【设计意图:对于较复杂的内容,交给学生用一定的句
式组织语言,
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把语言的实践与内容的感悟巧妙
地结合在一起
。在实践中通过同桌互说的形式,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了
训练提高的机会。】
3.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
(1)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
(2)“那二十只左右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
的方向。”
“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这两句话中画横线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准确的表达) <
br>【设计意图: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落之一。也是充分体现法布
尔严谨的科学作风的段落。在
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的小组讨论与全
班交流可以让学生在生与生、师与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中,逐步学
会
阅读。】
4.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同
桌同学讨论)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5.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6.作者和小女儿此时的心情你想用
什么词来形容?(激动)你认为怎样
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指生读,大家评议。)
【设计意图:抓住朗读训练点,充分地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在读中感悟人物内心。】
7.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
呢?为什么?
8.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能
说明结论的句子。(这样,二十
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
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
生
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法布尔的严谨)
四、联系前文 拓展延伸
1.出示第一段: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
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
吗?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
(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
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此时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动,他兴奋地对人们说:
(生读:蜜蜂有辨认
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
:(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
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设计意图:
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个结论并没有在文章中直接呈
现,此时,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改读,及在教师引
导下的一句三读,使
学生从中得到了感的迁移,情的激发,智的启迪。从而体察作者透过文
字传
递的感情。】
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
十分有
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
听听有没有道理。(教师讲述奥地利生物
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
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
br>【设计意图:资料的适时补充,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距离孩子年代
久远的事实,从而更好地感悟
法布尔求实严谨的科学作风。】
五、作业布置:
1.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2.课外阅读:《昆虫记》
板书设计:
14蜜蜂
听说
善于思考
做试验 认真严谨
得出结论
15
*
小虾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正确读“一口缸、空
隙、掀开、背上、末端、一副、
钳子、搏斗、较大、腹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用关键句概括段落大意。
3.体会文中细致生动的描写的好处。
4.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用关键句概括段落大意,体会文中细致生动的描写的
好处。
教学难点: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的喜爱
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前文 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第二单元刚刚学过一篇写鸟的文章《翠鸟》,它的作
者是
菁(jīng)莽(mǎng)。
2.作者简介:
菁莽,本名陈益清 笔名菁莽,
男,1936年生,广东揭西人。文学创
作有儿童文学、散文、诗词等多篇入选发表。散文《我看见了鲤
鱼跳
龙门》、《翠鸟》等先后入编小学教材。
3.菁莽写的翠鸟令人印象深刻,他不但擅长写鸟,也擅长写虾。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5课,去看看他笔下的小虾。(板书课题:
小虾)
2.请同学们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前为我们出示了相关要求,我请一位同学
读一读,
这就是本课对我们的要求,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读一遍
(1)朗读课文。
(2)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
(3)把课文中细致生动的语句抄下来。
有了目标,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这节课就让我们用自己发现
美的眼睛,用我们充满智
慧的大脑一起走进课文,一起去看看作家笔
下的小虾。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想要读好课文,得先扫除拦路虎,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这些词
语你都认识了吗?
出示:一口缸、空隙、掀开、背上、末端、一副、钳子、搏斗、较大、
腹部
(1)请同学们先自己练习读一读。
(2)指生读: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应该注意哪个字的读音?
(3)齐读
2.把这些词语放进课文,你还认识它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
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我们先来看其中的第三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其他同学思
考:看看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一:
生1:这是你对这一段的理解。
生2:你在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这段的意思,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
我们在学习《花种》一课时学习了关键句,这一段有吗?)
预设二:
你真是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是怎么找的这么快呢?(能够学以
致用,你真棒!)
“小虾在缸里,十分自在。”
3.作者是怎么写出小虾的自在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把
表现小
虾自在的句子用“”画出来。
4.“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确实
很自在。同学们,你们想成为这样的小虾吗?
下面就让我们也到水中自在地游一游吧!(出示海底图片并
配冒泡泡
的声音)不过去水里可有个规矩,就是老师说什么动作你就做什么,
说停你就停,不然
水里会有危险的,好吗?)
5. 多么悠闲,多么自在的小虾啊,这时
要是有人用小竹枝去动你你
会怎么样?
(蹦、生气、)
你生气时是什么样子?
“脚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
也一突一突的。”
样子还挺可怕的,可我从你的语气中没听出生气了啊!你的脾气不大。
再找个脾气更大的小虾。
预设一:你也挺温柔,小虾的脾气都是这么温柔吗?他们搏斗起来会
怎么样?
(蹦出水面,蹦到缸外的地面上)
这么厉害的小虾生气了,谁再来读它的样子。
预
设二:看样子是真生气了,听出了你的愤怒。如果这时碰见闲游的
同伴说不定要打起来。
6. 我这只虾也生气了,可我生气的样子和你们有点不同,你来听一
听哪不同?
师:脚末端那副钳子张着,胡须也翘着,连眼珠子也突着。
7.
指生答,原文是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师板书)
除了文字不同,这两种生气的样子还有什么不同吗?
预设一:生能答出来,动的和静的。(师板书:动)
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我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体会两
种样子的不同。
预设二:生答不上来。
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我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体会两
种样子的不同。
指生答(师板书:动)
请同学们看黑板,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是写什么的?(板<
br>书:钳子、胡须、眼珠子)这些都是小虾的细节。作者通过描写观察
到的细节,用生动的语言将小
虾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就叫
“细致生动”的描写。
三、默读课文 重点品悟
1.其实文章中这样细致生动的句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用“~~~”画出认为作
者描写细致生动的句子,读这个句子时你仿
佛看到了什么?可以记录在句子旁边。
2.小组交流
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画的句子,交流时用上这样的句式
我画的句子是
,读这个句子我仿佛看到了。
3.汇报交流
(1)“夏天,积了大半缸雨
水,从葡萄架的空隙下漏下的阳光,撒
落在水面上,像许多大大小小的圆镜。
这样的画面美吗?多美的画面啊美美地再读一遍。
(2)“这些小虾,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
似的,这是才长大的;有
的稍带灰黑色,甚至背上、尾巴上还积着泥,长着青苔,这是老的,
大
家叫它千年虾。”
生:我画的句子是 ,读这个句子我仿佛看到了。
小虾是什么样子的?你也是一个细致观察的孩子。你喜欢这样的小虾
吗?来读。
谁还想说说你看到的小虾?
生:我画的句子是 ,读这个句子我仿佛看到了。
(3)“有一天,我从缸里捉起几只较大的虾,发现它们的腹部藏着
许多圆圆的卵。”
生:我画的句子是 ,读这个句子我仿佛看到了。
你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四、总结升华 体会情感
我们通过品味作者细致生动的描写看到了那一只只可爱的小虾,作者之所以能观察得这么细致根本原因是什么?(喜爱)
师总结:是啊,这是由于这份对小动物的
喜爱之情,才使得作者
能如此细致生动地描写小虾,才能让我们看到这样一篇好文章。
喜欢虾
的不止作者一个,我国还有一位老人不但喜欢虾,而且以
画虾闻名,他就是齐白石老人。老人一生画虾无
数,但每幅都不同。
为什么能画出虾的这么多样子,还画的惟妙惟肖呢?(细心观察)
所以,同学们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我们也会有与众不同的发
现和成就。
五、作业布置
1、把课文中细致生动的语句抄在笔记本上。
2、观察熟悉的小动物,并进行细致生动地描写。
板书设计:
15小虾
钳子:一张一张
自在 胡须:一翘一翘
细致生动
眼珠:一突一突
16小真的长头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的主要内容。
2.认识9个生字,重点指导“栅”和
多音字“卷”。学写13个
生字,重点指导“棒”,学会写左右结构的字。
3.抓“嗖”、“
像紫菜卷那样”、“暄腾腾”等关键词,体会
表达效果的不同,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4.能理解小叶、小美对小真态度转变的原因,并能展开想象创
编故事。
教学重点:
抓“嗖”“像紫菜卷那样”“暄腾腾”等关键词,体会表
达效果的不同,并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教学难点:能理解小叶、小美对小真态度转变的原因,并能展开想象
创编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竞猜谜语,激趣导入
1.听说咱们班的孩子个个都想像丰富。今天我们就比比看,谁最
有想象力?
【设计意图:用
比一比的方式,用学生感兴趣的猜谜语形式导入新课,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契合本单元“想象”
主题。】
2.(课件出示谜语)生猜。没错,就是头发。(板书:头发)
3.今天
我们要读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名字叫《小真的长头发》。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两种读法)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60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
出示本课生词,排火车读。
预设:
(1)“卷”为多音字,出示[juǎn]1把东西
弯转裹成圆筒形。2裹
侠带动。3弯转裹成圆筒形的东西。[juàn]1可以舒展和弯转成圆筒
形的书画2书籍的册本或篇章3考试用的纸 在文中应读哪个
音?什么意思?
(2)学生识记困难的字有栅、碍。栅与册对比,了解象形文字的有
关知识。碍与得进行对比,学习用偏
旁区分字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字义偏旁和汉字演变来识记汉字,拓宽学生
知识面。】
3.指导写字
(1) 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指导书写
“棒”:提示木字旁变最后一笔变捺为点,腰、晾、烦、椅、沫、
唯、
碍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做到左窄右宽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学会质疑
1.又到了大家最喜欢的接读课文环节了,谁来当火车头?其他同学
把书放平,做到耳到、眼到、心到。
2.读完故事,再看故事的名字,你有什么疑问吗?(小真明明是妹
妹头,可为什么叫小真的长头发?)
3.故事里谁有长头发?拥有长头发的小叶和小美心情怎样?(板
书:美得不行)
4.什么叫美得不行?美得不行的小叶和小美会带着什么表情和动
作说话呢?(课件出示加
上横线的小叶小美说的三句话,学生加提示
语朗读)
5.当你们的好朋友在你面前炫耀自己漂亮的长头发时,小真呀小
真,你会是什么心情?
6.(出示小真说的话)大家看看小真是怎么想的?你读懂小真的心
了吗?——再读
7.故事的最后,美得不行的小叶小美有了什么变化?(出示句子)
(板书:听得入了迷 羡慕)
8.是什么让他们发生的这样的变化?别着急,读完故事相信你一定
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 读完课文后,引导学生质疑,孩子们从发现问题——带
着问题读
故事——解决疑惑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成为学习主人的快
乐。】
二、研读故事,理解想象
1.默读故事,小真的长头发都有什么用?(课件,板书)
2.喜欢哪部分就读哪部分。(生自由练习)
3.交流。(随机出示)
①钓鱼
你们钓过鱼吗?容易吗?小真钓鱼容易吗?从哪看出来的?再
读。
②拉牛
○老师听到他把“嗖”这个字读得绘声绘色。一个“嗖”字让你
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可别小看这个“嗖”字,(板书)这样的词语叫象声词,他能
帮我们清晰地看到画面,甚至可以感受
人物的心情。你能不能也试着
用上这样的词,改改这两句话?(出示句子)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心
情怎样?
【设计意图:拟声词的运用让画面动了起来。这一环节适时地强化了
学生语言的积
累与运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让语文课
堂充满语文味。】
③当被子
(出示去掉“像紫菜卷那样”和“暄腾腾”的句子)你发现了什
么?(板书)去掉这两个词语行吗?为什
么?奥,难怪故事的名字要叫
《小真的长头发》?
④当晾衣绳
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小真的头发很长?(所有 一次)
4.小真在介绍自
己的长头发时,每段后面都有——。有时标点符号
也能帮助我们传达信息,它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5.发挥想象,创意无限,小真的长头发还能做什么?
6.小真在介绍自己的长头发
时,都用上了“要是”“就能”……这
样的词,这叫?你能不能也用上这样的关联词把你想到的小真的长
头
发还能做什么写下来?如果能用上“嗖”“像紫菜卷那样”“暄腾腾”
这样的词就更好了。
7.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包括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之一是感受想象的
神奇,并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课堂上应该为学生营造思维、想象、
表达的氛围。】
8.长头发可以做这么多事,真是太有意思了。可是这么长的头发给
小真带来了不少麻烦胆
小真都一一轻松地解决了。哪些描述让你觉得
有意思?
9.听完小真的话你知道是什么让小真和小美从美得不行到听得入
了迷和羡慕了吗?
10.故事读到这,你是不是也和小叶小美一样,有一个共同的愿望,
希望——
四、了解作者,拓展阅读
1.这个充满奇思妙想的故事,你们知道是谁创作的吗?(介绍作家
和其他作品)
2.最后,老师要送大家一首诗。自己读读,你觉得那里写的有意思?
配乐读。
3.爱因
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希望你们在生活中也能像小
真一样,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属于自己的天地
里自由快乐地成长!
板书设计:
小真的长头发
嗖
钓鱼
像紫菜卷那样 美得不行 拉牛 听得入了神
暄腾腾 当被子 羡慕
当晾衣绳……
想得……
说得……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的主要内容。
2.认识新偏旁“反犬旁”和“爿字旁”。指导写好带有这类偏
旁的字。
3.抓“痒痒的“冒”“弯”等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神奇,并
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4.初步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进行戏剧尝试。
5.拓展学生思维,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重点:抓“痒痒的“冒”“弯”等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神奇,
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难点:拓展学生思维,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复习,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被小真的奇思妙想深深地吸引了。你们还想听这样的故事
吗?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63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
2.出示本课生词,排火车读。
痒痒的 椭圆形 菱形 鳄鱼香肠 糖醋排骨
丁零丁零 秘密
3.排火车接读课文。
三、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状:认识爿字旁,了解爿字旁的含义。与“壮”字进行对比。
2.继续:强调“继”字的笔顺。
3.狐狸:左窄右宽,反犬旁的笔顺。
4.秘密:理解两个同音字的意思。
秘:不公开的,不让大家知道的。可组词秘方、秘诀、神秘、奥
秘。
密:不公开的,不公开的事物。组词保密、密信、密谋、密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了解偏
旁含义,形近字区分和同音字的不同
含义来区分相像的汉字,加深学生印象。】
5.在田字格中各写一个,教师巡视指导。
6.当堂听写。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哪些情节写得很有意思?
2.师范读课文。
3.交流写得有意思的情节。
预设:
(1)第四段
①指名读。
②哪些描写让你觉得有意思?
是啊,“痒痒的” 和“冒”我把变成树的感觉写活了。
③再读,读出有意思。
(2)第五段
①生读。
②交流有意思的描写:树上长鸟窝
(3)第六段
①鸟窝的形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②还会有什么形状?
③如果你变成了一棵树,你会变成一棵什么样的树呢?
④出示句子练习:
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
br>____________!我变成了一棵____________的树: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孩子天生就有丰富的想
象。我还会变成一棵什么样的
树?问题一抛出,孩子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仿照课文说一说,锻炼
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4)第七段
树上都住了谁?
(5)第八段
①你觉得哪里有意思?“我会弯下腰”
②指导读。
(6)十三---十四段
一棵饿得肚子“咕噜噜”直叫的树
(7)十五---
二十段
①分角色加动作扮演读。
②这水珠是什么?
4.故事里的妈妈你喜欢吗?为什么?
二、总结写法,拓展想象
1.理清故事创作思路:变树经过——变树后的趣事。
2.假如你也会变,你会变成什么?又会有怎样的奇特经历呢?
3.把你想到的以《我变成了_____》为题写下来。
【设计意图:学完课文,学生头脑中
一定有许多遐想不吐不快,适时
进行拓展练笔,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
板书设计:
17我变成了一颗树
痒 冒 变树
各种形状
弯
“咕噜噜” 趣事
口水
18童年的水墨画
教学目标:
1.认识染、笠等13个生字,学写染、碎等10个生字。指导写好碎
的
“十”字部分、爽的笔顺。
2.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
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
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
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4.
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
解难懂的词
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
钓鱼的欢乐;比
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诗歌。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
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
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
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分享童年
的快乐 。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回忆童年趣事激发学生对童
年诗歌的兴趣
,调动课堂积极性。】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墨”的写法。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
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
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3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节。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1)染,出示演变
过程,字本义: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丝帛绢布,
使之着色。读句子,于文中识字,组词:染绿、耳濡目
染。
(2)碎:造字本义:岩石经过多次爆破最后形成的小石块。形近字:
翠、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知晓汉字的意义来识记生字。加深学生的
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碎”。提示最后一笔出头,但不要写到从字上。
指导书写“爽”。注意笔顺,长横要像房顶一样盖住下面部分。
第二课时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童年》。
师导入:同学们,美好的童
年就如一幅幅水墨画,或浓或淡,意境优
美,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读一读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诗歌—《
童年
的水墨画》。
二、整体感知:
本课包括三首小诗,分别是:溪边、江上、林中(板书)
看到这三个题目,你能发现什么?学生随便发言
师:是的,都写出了童年生活发生的场景,在
这些场景里究竟发生了
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学习《溪边》
1.自由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个别读。
3.默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那些不懂的?
4.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不懂得?
预设1:为什么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
【设计意图: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大多数学生同样不明白。
老师点拨:我们如果联系上文读一读,也许某
个词语或者某个句子会
给你灵感呢!自己试着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生:老师:我从这
句话“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一个小孩在这
里钓鱼。从“忽然扑通一声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钓上鱼
来了,特别高
兴。所以“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师: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欢乐。指导学生有感情读好最后一
句话。
预设2:
生:老师,我不明白“溪水给人影染绿了”这句话。平时我
们的人影都是黑色的,为什么这里溪水给人影
染绿了呢?
师:这位同学能够联系生活经验来思考,很值得大家学习。刚才我们
采用联系上下
文的方法读懂了最后一句话,现在大家也可以采用这种
方法,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生:默读、思考
生:老师,我从“溪水像绿玉带一样平静,知道了溪水很绿,
所以人
影倒映在溪水里也变成绿色的了。
师:为什么说溪水染绿了人影呢?你觉得这里哪个字用的最好?好在
哪里?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
生:“染”字最好。这样把溪水当成人来写,就把溪水写活了。
生:这样写就让人感觉溪水好
像魔法师一样,特别神奇!谁给大家读
出这美丽深的景色?个别生读。
师:多美的想像啊!大家体会得真不错。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老师,我从“钓竿上立着一只
红蜻蜓。”知道了前面写溪水和人
影是绿色的,这里写蜻蜓是红色的,颜色特别漂亮!
5.
多么富有生机的画面啊!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景色的美丽,儿童
的快乐?自由读、个别读。
6.师范读:生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自由交流。
思考一下,作者写孩子们快乐钓鱼的场面,为什么还要写景呢?
师总结:写景色突出了“平静
”,为什么要突出平静呢?联系《小儿
垂钓》体会儿童钓鱼的专注。也更能体现钓上鱼后的欢乐。
四、学习《江上》
1.如果说《溪边》是写儿童溪边钓鱼,那么《江上》是写什么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
的知识自学《江上》。
2.出示自学提示,自学。
思考《江上》是写什么?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设计意图:巩固诗歌的学习方法,发现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
处。】
3.交流:
师:《江上》是写什么?
生:游泳
生:戏水
师:你们觉得哪个词更好?
生(异口同声):戏水!
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是写儿童的。
生:都写童年的快乐的。
生:都运用了比喻的方法。
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江上》没有写景色的美丽,只是写了儿童的戏水的情景。
师:如果说《溪边》是一幅动
静结合的画作,那么《江上》就是一幅
活脱脱的动态图画了,读过之后,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呢?
想象
一下,孩子们会怎样戏水?你仿佛还听见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儿童
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
快乐。
4.感情朗读。读出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五、学习《林中》
5.总结学法:刚才大家运用什么方法学习了前两小节?读诗,找到不
理解的地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
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等方
法读懂。
6.请大家利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继续学习《林中》
7.交流:文中有两个斗笠“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和“只见
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
一样。”,意思一样吗?
生畅所欲言:第一个斗笠指“蘑菇”,第二个斗笠指“儿童”
8.小蘑菇和儿童有什么相似之处呢?都戴着斗笠,很卡爱。除了可爱,
还能读出什么呢?儿童
的欢乐。在哪里能读出来?
9.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可爱和欢乐。齐读并想象,你仿佛看
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五、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诗里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欢乐片断,你的童
年生
活一定更有趣味。说说童年生活的还可能发生在哪些地方?
2.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设计意图:争当小诗人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让学生学习
写诗。】
3.共同交流,师当堂点播。
六、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师:童年的生活是一
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
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
作品,今天又
学习了这首儿童诗,
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板书设计:
溪边
18.童年的水墨画 江上
林中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好“级、划、尝、改、
亏“这几个字。
2.读准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读准含轻声和多音字
的词语。
3.默读课文,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创设情境仿照
写一写。
4.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
来。”
教学重点: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仿照写一写。
教学难点: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仿写一
段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准备稿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题目,激趣导入
1.老师先请大家看一幅图片,这是什么?(出
示老虎的图片)图片
上是一只什么样的老虎?老虎会什么本领?
(板书题目:一只______
的大老虎) (生自由补充:凶猛、威风……)
2.
(师补全板书题目: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看到这个词语,你
一定觉得很奇怪,“窝囊”的老虎是什么
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
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设计意图:用真实的大老虎的样子对比文中
窝囊的大老虎,引起学
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你喜欢这篇课文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提示语:我(谁)扮演一只大老虎(干什么) 结果演砸锅了 。
师小结:概括一件事要抓住主要人物、事情、结果。可以用上课
文中的关键词。
2.老师从课文中找了一些词语,考考你们都读得准确吗?(分组出示
课文中的词语)
演技撤换 砸锅 笨拙逗乐 殷切 半晌豁虎跳 撇嘴 头罩
羡
...........
慕 (易读错)
角色 四脚着地 直冲脑门 露脸
哄堂大笑 (多音字)
.....
窝囊 糨糊 亏得 窟窿 比划 将就 打瞌睡
(这组加点字变浅
.......
色)(轻声词)
接连不断 唉声叹气
垂头丧气 踱来踱去 通情达理 (成语)
3.哪些词你觉得很有趣?
因为这些词充满生活气息,你还能说几个
这样的词吗?
4.哪些词你不明白意思?先从课文
中找出含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猜
猜是什么意思?换个别的意思相同的词试试。
【设计意图:
用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人物和事情经过结果概
括课文。把字词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或是换一
个意思相似的词,
或是请同学帮助等方法去理解难懂的字词,时刻归纳总结学习方法。】
三、
细读课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1.(出示提示句)学生根据事情的发展,边读画出我心理活动的句
子。
看着同班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我……
老师挑选演员分派角色的时候,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不好时,我……
老师鼓励我说演老虎不用豁虎跳时,我……
在老师指导我怎样演老虎时,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还是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得窝囊时,我……
演出时,我听到台下一阵哄堂大笑时,我……
演完时,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又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我……
我至今还不明白……
2.
请你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说一说演出前后我的几次心理变化。
板书:期待 自信 紧张 不明白
3.
4.
再完成课后第一题填写完表格。
为什么演出的过程我“一点儿
也记不起来了”,你有过紧张得
的时候吗?回想一下,你有过这种经验吗?
【设计意图:课文
很长,情节一波三折,很多心理活动没有明显的“我
想”做提示,孩子们可能看不明白什么样的句子是心
理活动。所以先
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过程找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再用几个词
总结归纳我的心理变化,最后完成课后题的表格,学习有
梯度,由易到难。】
四、创设情境,练写心理活动
1.心理活动是指我们的心情和心里的想法,故事中的小作者把
自己
演出前后的心理活动变化写得丰富而生动。喜怒哀乐都是我们心情,
你能说出一些表示心情
的词语吗?两字、三字、四字看谁说得多?(难
过 后悔 快乐 激动 兴奋 得意 美滋滋 垂头丧气
兴高采烈……)
2.下面这些情况你遇到过吗?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又会想些什么?
(说一说)
试卷发下来了,我只考了86分,而且错得都是计算题,我……。
放学路上,我…… 妈妈做了许多好吃的菜,可我……
妈妈问:
“期中试卷发下来了吗?考了多少分?” 我…… 我慢吞吞地把试卷
拿给妈妈,妈妈
一看不禁皱起了眉头,我心想……可没想到妈妈看了
我一眼,并没有批评我,而是安慰我说:“这次没考
好不要紧,自己
找找原因,争取下次进步!”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
【设计意图:创设情
境,让学生根据事情发展写写自己的心理活动,
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才能有感而发。】
五、变换题目 开导作者
1.作者一直觉得自己演砸了锅所以不开心,你觉得“我”真是一
只
窝囊的大老虎吗?谁能把题目改一改。你想怎么开导“我”呢? (引
导学生说
:“我”是一只可爱、有趣的大老虎,给大家带来了快乐。)
2.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历许许多多有趣的
事情,不论是高兴的,还是
难过的,不论是好事,还是傻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我们最
美好的回忆。平时同学们要多留心生活,把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及
时记下来。
板书设计:
可爱 期待 上台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自信 排练
有趣 紧张 演出
不明白 哄堂大笑
第二课时
一、认读生字
1.出示“我会认”和“我会”的字在文中的词语,指名领读。
2.出示注音生字,开火车认读。
3.观察字形、结构、部首。说说哪个字最难认,交流识字方法。
二、指导写字
1.出示几个要求会写的大字。(级、划、尝、段、改、亏、强、枪、
达、挖)
2.
动画演示“级”、“划”“尝”“段”“强“的笔顺。注意“及”
和“戈”“弓”字笔顺。“段”的第一
笔是撇,提醒学生不要连写。
3.“尝”上面要和“学”上边区分。“改”左边第三笔是提。 “亏”
字下面是竖折钩,不要和“专”字下面混淆。“达”第三笔是点。“枪”
右边不要写成“仑”。
“挖”最后一笔折要向左斜。
4.形近字比较:级极 枪抢 亏专 技枝
5.多音字组词:划 角
6.把每个字认真写三遍,同桌互相检查纠错。
【设计意
图:本课的生字很多,易错的笔顺和易读错写错的字都很多,
而且每个字特点各不相同,有的字笔顺和重
要笔画都要强调,需要多
花点时间来学习。】
20肥皂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字,会写12个字。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廊、仰、
越、若”等生字。
2、学会运用一连串动词,把做一件事的过程写具体。
3、通过细致观察理解课文中难懂的词句,品味作者描写泡泡语
言的生动优美。
4、展开丰富的想象,想想泡泡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一
连串动词,把做一件事的过程写具体。通过细
致观察理解课文中难懂的词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泡泡还有
哪些美丽
的去处。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理解课文中难懂的词句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肥皂水等吹泡泡的工具。学
生:预习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玩过什么游戏?你们喜欢吹泡泡吗?我国著名作家
冰心奶奶小时候和大家一样,也
喜欢吹肥皂泡,那美丽有趣的肥皂泡,
经了她的手,她的嘴,以及她的眼,她的心,不但吹出了快乐,还
吹
出了自己童年的梦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共同欣赏冰心笔
下如诗如画的肥皂泡。(
师板画泡泡并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指导观
察“皂”字是怎样组成的,什么结构?并用眼睛记住它) <
br>2.出示生字。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生字词都读正确了吗?(出
示课文词语,生字变色,加点
词是易读错字和多音字)
廊子 若是 娇软 薄球 颤巍巍 山巅 婴儿 希望
.
木碗 透明 扯成 仰望 越过 和弄和弄 蘸上 黏稠 散裂
.....
3.开火车认读。易读错的词的多读几遍。
4.作者主要写了关于肥皂泡
的几件事?(指名分段读课文,让每个孩
子读完后概括自己所读段落的内容) 教师相机板书: 做
吹 想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学生是否
正确读准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用小标题方式概括课文每
段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
课文的结构层次。】
二、学习第三段 做泡泡 学用连续动词
1.默读第3自然段
(按课文填空)
先把( )放在( )里,再( )上点( ),(
),
..
然后用一支( ),( )上肥皂水,慢慢地(
)成泡,最
...
后轻轻地一( ),那球儿便从管上( )了下来,在空中(
)。
.
若用( )轻轻地( ),有时能飞得很高。
2.根据所填的字词,你发现作者是怎样把做泡泡的过程写具体的?
副板书:先……然后……再…… 连续动词
3.(只出示连接词和所有动词)谁能根据这些动词把做泡泡的过程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出示:先用……放……接着加……
然后用……蘸……吹……再……
......
提……落……
4.作者用词多么准确
丰富呀?我们仿照着写一写吧。老师请一位同学
上台来做做擦黑板的过程,同学们仔细观察,用上连接词
和动词把他
劳动的过程说具体。
5.一生表演,其它生接龙发言。师副板书用到的动词:洗
拧 擦 踩
晾
(提示学生在动词前面用上修饰词,如怎样地洗、怎样地拧、怎
样地踩……)
【设计意图:
让一个学生当场即兴表演,其它学生边观察边说出表演
的每一个动作,并用上连续的动词,趁热打铁,活
学活用。接龙说句
子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
四、学习第四段 吹泡泡
体会泡泡之美。
1.朗读第4段,哪些句子你觉得难懂,画下来?
2.下面老师吹几个泡泡
,请你仔细观察这些泡泡,发现这些句子所描
绘的泡泡的样子了吗?(师吹几个泡泡,生
观察,再齐读这些难懂的
句子。)
3.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形容泡泡样子的词语?(师板书:轻清透明 玲
珑娇软……)
4.我们抓住这些词语,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话,读出泡泡的美丽可爱!
(生齐读课文)5.你还能想
起哪些词来形容你眼中的泡泡? (生自
由答:五光十色、又大又圆……)
6.你们觉得泡泡们像什么?(用比喻句来说泡泡)
7.如果把这些美丽的泡泡看成一群孩子,它们会在空中干什么?(用
拟人句说泡泡)
【设计意图:当场观察泡泡的样子,结合课文中的句子,使学生们对
难懂的句子有了直观的认识。既让
学生感受作者用词之妙,也分享自
己观察后联想到的词语及句子,使观察的感受更加丰富生动。】
五、展开想象 泡泡去哪儿
1.师导读:这梦幻般的肥皂泡是我们小心地、轻轻地吹起来的,吹
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 ……生
接读: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
么透明,那么美丽),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生接读:快乐、骄傲与希望)
2.这脆弱又美丽的泡泡牵动着孩子们的心,她们满怀期待,希望它
们
多停留一会儿,祝福这美丽的泡泡飞得又高又远,作者希望这些泡
泡飞到哪里去了呢?(指名读,师板书
:天空 大海 夕阳 山巅)
3.看着泡泡们飞到墙外,你还希望泡泡们能飞到哪里去,又落到哪<
br>里去?(生想象说,教师提示:森林 星星 田野 草原 妈妈的手,
妹妹的鼻子 …… )
六、总结全文 推荐作者
小小的泡泡的美丽虽然是脆弱的,但它带给我们的快
乐会永远
留在我们成长岁月的梦里。(出示冰心照片及简介)冰心先生的作品
充满了对大自然的
赞美,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如《繁星》《春
水》《寄小读者》等,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简笔画)
做 和弄和弄 吹、提、扇
肥皂泡 吹 美丽 轻清透明 玲珑娇软
想
天空 大海 夕阳 山巅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和词语
1.齐读一遍课文。
2.出示含有生字的课文词语,指名领读,师挑选生齐读。
3.认读注音生字,开火车读并口头给每一个字组一个词。
二、学习写字
1.出示
几个要求会写的大字。(廊、仰、越、透、若)观察每个字
的字形、结构、部首。说说哪个字最难认,交
流识字方法。
2.动画演示“廊”、“透”“越”的笔顺。注意“双耳”和“乃”
“走”字的笔顺。
“廊”和“越”“透”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其中“透”笔顺是先
里后外。“越”笔顺是先外后里。
3.提示“若”字注意下面是“右”不是“石”。“越”里面不要写
“成”。“仰”不要多加一
笔撇。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要
予以足够的重视。
易错笔顺要经常复习巩固,并注意归纳相同结构字
的笔顺规律,并时刻提醒低年级学生注
意良好的写字习惯。】
4.每个生字在田格本上写三个,注意写字姿势,写完同桌互相检查
纠错。
三、拓展小练笔(选做)
1.那一个个__________的泡泡,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泡泡是那么_______,那么________,那么________,那么
_
________。
3.送上天去,___过海去,____过高山,____在草地……
4.悬着心,仰着头,停着呼吸
___着头,____着脸,___着手,___
...
着眼,___着耳朵
21
*
我不能失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有感情
地朗读人物对话。
2.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朗读感悟、思考和交流理解 “一
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
,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这句
话,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联系生活实际使自己在做
人做
事上获得启示。
3.
运用默读、朗读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 “一个人在家,是
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
为我没有失信。”这句话,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透过对话和动作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体会
人物可贵品
质。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资料、图片,制作课件。学生:寻找、搜集与
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名人小时侯
的故事,题目是《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你能说说“失信”是什么意思吗?(失去信用)你知道“失信”
的反义词是什么吗?(守信)这
个题目还可以怎样说?(我要守信)
2.
课题质疑:“我”指的是谁呢?是说她在哪件事情上不能失
信呢?
3.
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出示资料袋,自由读“资料
袋”里的内容。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
信》。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有效沟通情感与认知、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创造浓厚的
课堂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感知“信”。
1.
课件出示朗读要求,学生齐读:
① 借助拼音读课文。
②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③ 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 开火车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纠正字音。同时出示本文生
词及几个难读
的词学生认读:照耀、早餐、叠花篮、解释、歉意、道
歉。
3.
小组探讨交流,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
什么?”(提示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出示课件)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c.事情的经过是什么,结果又怎样?
4.
填空概括故事内容。(出示课件)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时间),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
br>二女儿宋庆龄很想去,可是她突然想起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
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
了不失信决定留下来,最终,小珍没有
来,妈妈心疼庆龄一个人在家没意思,庆龄却说一个人在家是很没
劲,
可是她并不后悔,因为她没有失信。(人物、事情经过、结果)
告诉我们……
【设计意图:创设对话交流的氛围,沐浴人文关怀。在民主、轻松的
谈话氛围中,凸显主题“信”。】
三、读悟结合,品味“信”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语句看出宋庆龄守信用呢?划
出相关语句,在旁边简单批注感受。
(根据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宋庆龄的这种品质是通过什么表
现出来,并相机板书:语言、动作。
学法指导:读文时,可以将自己的思考、感受体会或者疑问在相
关语句旁边做简单的标注记录,
这就是作批注,是学习的一种好方
法。)
交流:
(1)“爸爸,我
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他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
篮。“宋庆龄说。
(2)“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
边把手抽回来。
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3)“不,妈妈。如果我忘
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
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
面对妈妈的提议,庆龄觉得这样好不好,为什么?
(4)
“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
信”
回家后,妈妈知道了小珍一
上午也没来,庆龄白等了非常心疼。
而庆龄却仰起脸回答到:生接读——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
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想象一下庆龄说这句话时会是怎样的语气和态度?根据理解朗
读语句。
(5)加入人物对话,根据对话你能否在宋庆龄说的每句话中恰当地
加上一个表示语气的词?
学生默读思考,作批注。交流
教师指导朗读。(揣摩人物当是心理,读出相应语气。)
(6) 三人分角色朗读对话内容,父亲、母亲,宋庆龄。
4.
除了对话,还有哪些语句能看出宋庆龄守信用呢?
A. 送家里人出门后,庆龄一个人回到房间里,耐
心的等候着。
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时很熟的曲
子,今天却总
是弹不准。
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小庆龄本来是想留在家里的吗?从课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