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年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孔子论语十则-伊豆的舞女读后感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
案
(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1.古诗三首
绝句
惠崇春江晚景
三衢道中
2.燕子
3.荷花
4.昆虫备忘录
口语交际:春天去哪儿玩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语文园地
第二单元
5.守株待兔
6.陶罐和铁罐
7.美丽的鹿角
8.池子与河流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习作:看图画,写作文
语文园地
快乐读书吧
第三单元
9.古诗三首
元日
第五单元
16.小真的长头发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习作:奇妙的想象
第六单元
18.童年的水墨画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20.肥皂泡
21.我不能失信
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语文园地
第七单元
22.我们奇妙的世界
23.海底世界
24.地平线
口语交际:劝说
习作:国宝大熊猫
语文园地
第八单元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26.方帽子店
27.漏
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纸的发明
11.赵州桥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语文园地
第四单元
13.花种
14.蜜蜂
15.小虾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语文园地
28.枣核
口语交际: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
语文园地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
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
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1、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
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
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
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
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理念
httplspjy
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
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
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
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
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
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
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
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
是苏轼为北
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
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一)
① 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 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① 识字“蒌蒿”、“崇”、“轼”
② 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再读古诗,读懂诗意
1、出示自学提示(二)
① 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行理解诗意。
②
了解诗人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画上的内容。
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学,教师行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适时点拔。
3、教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① 指多名学生述说每行诗的意思,教师及时点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游玩,好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
回暖。
师:“桃花三两枝”说明了什么?(两三枝桃花开放,给我们报告了春的的信息)。
生:“鸭先知”表明鸭子最先知道初春的江水回暖,所以迫不急待地在水中嬉戏。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生:这名话的意思是:河滩上已满是蒌蒿,芦笋也开
始抽出嫩芽,此时正是鲜美的河
豚上市之时。
师:“蒌蒿满地芦芽短”体现怎样的景象?(春
天的活力惹人喜爱),“河豚”是画中
的事物吗?(河豚不是画中的事物)。你能结合课文和图画进行联
想吗?(指导学生展开
丰富的联想。)
② 在师生共研中让学生知道这首诗诗人由江边——江
中——江岸——想象,其中第1
—3行是咏画的景物,描绘竹林、桃花、江水、鸭、蒌蒿
、芦芽这此景物突出了江南初春
的美丽景色,第4
行诗由画面景物跳出画面,展开了极为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
的热爱。
四、三读古诗,背诵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三)
①
三读古诗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② 背诵古诗。
2、学生进入第三次先学,在学习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3、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① 引导学生概括题画诗的特点。
出示《题画兰》这首诗。“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
稠。非无脚下浮云闹,
不相知去不留。”
让学生结合这两首诗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② 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对又快。学生背诵古诗。
五、课堂训练
1、辩字组词:
崇( ) 芦( ) 豚( ) 蒿( )
崇( ) 庐( ) 逐( ) 篙( )
2、这首诗中写咏画面景物的诗句是:
作者展开想象的诗句是:
3、古诗赏析:
① 这是一首 诗,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
② 这首诗描写了 时节 的景象,体现了诗人 。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
六、总结
师:学了这首诗,从古诗的内
容和思想上你有哪些感受?从诗人描给的图画的方法上
你受到哪些启发?
板书设计:
桃花 鸭子
画中
蒌蒿 芦芽
画外
河豚(联想)
教学反思:
httplspjy
美丽的春江晚景
对古诗的教学,我们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在把握古诗特点的基础上,有创造性地开
展教学活动,并使古诗教学达到生活化,努力地构建高效课堂。
在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教学上
,我依据语文教学的基本思想,结合这首题画
诗的基本特点,采取了自读自悟,以读促学的基本理念。首
先让学生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有感情,然后再读古诗,读懂诗意,了解苏轼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
幅图上的内容。
在充分解读古诗后,让学生能了解题画诗的特点,从而在学习中让学生能读会背会说。切
实使学生的学习做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其次,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古诗教学的大语文观,
在充分地解读文本、解读学生的
基础上,要让教学生活化,学生的学习自主化,教师的指导系统化。为此
我将本课的教学
目标分解为三个阶段目标,力争实现“三维目标”。在每一个阶段目标的实现下让学生能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读书、表达、分析、理解能力,掌握
课堂内
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通过对诗的感情与深入探讨激发学生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 <
br>最后,在教学策略上,我通过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了解与积累,以此丰富学生的知识,
开阔学生的视
野。通过学生对古诗的赏析、品读、感悟,进一步培养语感,能感受到语言
文字的丰富多彩,魅力四射,
让师生在课堂活动中,与诗人达成共鸣。从而激发学生乐于
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认为不论是古诗的教学,还是课文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都离不开学生
的体验,只有让学生
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才能做到教就是为了不教,让学生掌握一定的
基本技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
好友惠崇的
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 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
(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
卵。
(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
师提
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
的想象)。
(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四、 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三课时
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
2.强调曾是多音字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三衢山的道上)
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
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3.齐读1、2句。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强调“泛”“尽”的意思?
【设计
意图:回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很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鼓励学生提出
新的学习古文的方法。】
4. “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
心情很好
,游兴愈浓。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
5. 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有些失
望的时候,却听到树上的黄鹂,于是情不自
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3、4句。
6.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7.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配乐朗读)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全诗的意思。
三、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欣赏美丽的春色。(播放视频)
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板书设计
绝句
唐 杜甫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心情变化
2《燕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并学会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并学会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重点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搜集燕子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我们首先听
一首儿歌,看谁能猜出歌里唱的是什么?播放儿歌《小燕子》。
(学生回答问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小燕
子,看看它有多么可爱。板书课题《燕子》。
二、检查自学,展示成果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搜集的燕子的资料。
燕子是雀形目燕科74种鸟类的统称。形小,翅尖
窄,凹尾短喙,足弱小,羽毛不算
太多。羽衣单色,或有带金属光泽的蓝或绿色;大多数种类两性都很相
似。燕子消耗大量
时间在空中捕捉害虫,是最灵活的雀形类之一,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
知
的益鸟。几个月就能吃掉25万只害虫,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它们。在树洞或缝中营巢,或
在沙
岸上钻穴,或在城乡把泥黏在楼道、房顶、屋檐等的墙上或突出部上为巢。每产3∼7
卵。燕子最愿意接
近人类,人类最爱护这种益鸟。
燕子在冬天临之前,它们总要进行每年一度的长途旅行——成群结队地
由北方飞向遥
远的南方,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而将严冬的冰霜和凛冽的寒风留给了从<
br>不南飞过冬的山雀、松鸡和雷鸟。
2·1·c·n·j·y
2、展示作者的介绍。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中国
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
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
也是
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他编集出版了
《中国文学
研究》三册。1958年10月17日,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年仅60岁。
三、朗读课文,学会生字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
1、按要求自学生字、新词,比一比看谁学的最快。
(1)在读课文中,圈画出不会的字音、难懂的词语。
(2)通过查字典,弄明白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3)说一说你如何记住这些生字词。
提示:根据形声字的形旁、声旁,根据形近字的不同偏旁,根据字的结构深记忆。
2、开火车反复朗读生字,看谁读的最准确。
燕子yàn i 聚拢jù
lǒng 增添ēng tiān 掠过lüè guò
稻田dào tián
尾尖wěi jiān 偶尔ǒu ěr 沾hān了 一圈 yī quān
荡漾dàngyàng 倦juàn了 音符yīn fú
演奏yǎnòu 赞歌àn gē
3、生字组词大挑战。
燕( )
聚( ) 增( ) 掠( ) 稻( )
尖(
) 偶( ) 沾( ) 圈( ) 漾( )
倦( ) 符( ) 演( ) 赞( )
三、自主探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指导学生多种形式大声朗读课文,可以个人读、小组齐读、
接力读,逐渐理解课文内
容,然后自主探究以下问题:
2-1-c-n-j-y
1、你知道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吗?
点拨:对燕子的喜爱的赞美之情。
2、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燕子,你从什么地方看出?
点拨:描写的是春天的燕子,从“微
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
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形成
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
方赶,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看出。
四、深入探究燕子的美丽外形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然后探究下面的问题:
1、小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点拨: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
2、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小燕子外形有什么特点呢?
点拨:外形非常美丽。
3、小燕子还有什么特点?
点拨:活泼机灵。
五、感情朗读,欣赏春天美景
组织学生齐读第二段,然后认真思考下面的问题,看谁先回答。
1、春天到了,景色是怎样的?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点拨:是光彩夺目的春天,描写了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鲜花。
2、细雨、微风、柳丝、草、叶、花分别是什么样的?
点拨: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才展
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
色鲜艳的花。
3、“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是怎样的景象?
点拨:各种树木、花儿、草儿,长的非常茂盛,繁
多,充满了生气,一下子赶到春天
里了,就像赶集似的,热闹极了。
4、小燕子从哪里赶的?它给春光增添了什么?
点拨:小燕子从南方赶,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5、发挥想像,你认为小燕子会为春天增添什么生机呢?
点拨:带美丽的身影,带悦耳的歌声,带精美的舞蹈等。
六、合作探究,理解空中飞燕的美姿
以小组为单位朗读第三段,看那个组读的整齐、有感情,然后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
1、燕子是如何中天空中飞行的?
点拨: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
2、课文写了燕子几种情况的飞行?
两种,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
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
偶尔沾了一下水面。
3、你能描述一下“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的情形吗?
点拨:小燕子飞快的飞
到清澈的湖面上,轻轻的贴近了水面,俊俏的尾巴轻快的沾了
一下水面。湖面上产生了一圈又一圈的美丽
波纹,慢慢向四周荡漾开去。
4、这一段你感受到燕子飞翔时怎样的特点?
点拨:感受到燕子飞行时的轻快、灵巧和优美的姿态。
七、细细品读,体会静止燕子的优美
仔细品读第四段,反复体会语句意思,然后探究下面的问题:
1、小燕子为什么要落在电线?
点拨:几对燕子飞倦了,所以落在电线上。
2、我会找出课文中两个打比方的句子,并说说把什么比成了什么。
点拨:“蓝蓝的天空,电
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
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
第一句把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比作五线谱,第二句是把电线和停着的燕子比作一支
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3、发挥想像,说说燕子“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会赞美什么呢?
点拨:会赞美春天的美丽、燕子的可爱美丽、大自然的生机活力、人们的勤劳。
八、学以致用,拓展延伸提高
指导学生仿写句子,“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点拨:远处的丛山,连绵起伏,多么像一个大屏障啊!
天上轻盈的白云,飘飘去,多么像美丽的仙女啊!
九、当堂练习、及时巩固
1、我会根据拼音写词语。
jù lǒnɡ dànɡ yànɡ yīn
fú ēng tiān àn gē
( ) (
) ( ) ( ) (
)
www-2-1-cnjy-com
2、我会在(
)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 )羽毛 一( )翅膀 一(
)鸣叫
一( )春雨 一( )柳丝 一( )燕子
3、我会照样子,打比方。
例: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
我会写:
4、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
《燕子》是我国著名作家(
)先生写的一篇优美散文。课文以清新明快的笔调
描写小燕子从南方赶,为春光增添了许多(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 )
在天空中掠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春天和(
)的喜爱之情。
十、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美,写到燕子的飞行美,又
写到它静态的美。让我
们感受到美丽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机和活力;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
,又显
得更可爱。希望我们热爱小燕子、保护可爱的小燕子,让生活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燕子
外形 活泼机灵
南方赶 增添生机
飞行
天空 掠过
静止 电线 休息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取生动
活泼的教学形式,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学的轻松愉快,教学效果很
好。首先我运用儿歌导入新课,设置情
景,将孩子们带到了一个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的春
天,与“春之使者”小燕子对话。其次
,我注重加强学生的课前自学,让学生学会展示课
前自学成果,让学生体会到参与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另外,我设置了多种形式的朗读,
多种形式的探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信任学生,提供各种吸引
学生自主学习、合
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时,我注重加强学生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合作
能
力的培养,分析文章内容时,尝试让学生大胆的解决主观性问题,说出自己的感受。最后
设置
当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荷花》教案
1.会认3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
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
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
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感受荷花的美丽。
识字卡片、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课件、挂图。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诗句,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荷花的诗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导语:自古以,就有很多赞美荷花的诗文。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是纯洁
的象征。今天,让我们跟着
叶圣陶爷爷一起去公园看荷花!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荷花的美
1师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公园里的荷花怎么样?
2学生交流看后对荷花的感受。
教师:这么美的荷花,叶圣陶爷爷又是怎样描写的呢?
3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4检查反馈。
5指名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不多字漏字,不读破句。
三、品读课文,具体感知荷花的美
默读课文,想一想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理清“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的过程)
四、指导书写
“蜓”“蹈”“佛”等。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这一自
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作者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
(提示:心情是急切的、迫切的。从“赶紧往
荷花池边跑去。”可以看出。)
为什么他要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未见荷花先闻其香!)
(板书:闻 清香)
师:我们在读到这一句的时候,怎样才能把叶爷爷急于看到荷花的迫切心
情读出呢?先自己试试。(指名学生读,评议,全班齐读。)
2相机引入学习后面的自然段。
师:这么美的荷花,这么浓郁的清香,把人都给深深陶醉了!怪不得,叶
爷爷说:“如果把眼前
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
起。”(课件出示句子,学生初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
教师:这
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
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长、钻、伸、露、探、冲)
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才可以叫做冒
出。
(使劲
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精神抖擞地……
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
句中去,再读读悟悟。)
这些白荷花冒出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
组织学生
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仿佛。”写后组织全
班交流。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
间冒出,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
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仿佛想深深地吸一
口新鲜的空气。白荷花
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
花呀,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
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
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
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请大家带着赞美之情读一读这句话。
2(出示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挨”和“挤”所表示的词义
程度不同,看图,请同学上前指一指,哪处荷叶
是“挨”着,哪些荷叶是“挤”着。
教师讲述
:看,它们多像一个个绿娃娃。这儿亲密地“挨”在一起;那儿又顽
皮地“挤”在一块儿。“挨挨挤挤”
说明人或东西很多,那么,这儿说荷叶“挨
挨挤挤”,告诉我们荷叶长得怎么样?
(荷叶长得生机勃勃,非常茂盛。)
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句中“挨挨挤挤”这个词语,
我们通过比较,
想象体会到了它的作用。再回忆一下,你还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看到过“挨
挨
挤挤”的情景?
师:接下,请大家自学后半句,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得很好,并说说好
在哪里。
(
此处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个个”“像……大圆盘”“碧绿”等词语进行分析
比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荷叶
的色彩美和形状美,以及它旺盛的生命力,为下
文分析“一大幅活的画”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对词语的
初步赏析能力。)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句子)“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
势。”对照插图,想一
想,课文中一共描写了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学生自由读句子:“有的……<
br>有的……有的……”)
师: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姿态外,还有别的姿态吗?(歪着脑袋的样子,
翘着嘴巴的样子,挨挨挤挤靠在一起的样子;还有的荷花的花瓣都张开了,就
像一张花瓣床;小
莲蓬就像个调皮的孩子……)
2(出示句子)“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
画,那画家的本领
可真了不起。”
(1)教师:眼前的荷花有多美?你怎样感受到的?为什么称它为“一大
幅活的画”?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
也很美。)
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
(2)教师:花,用眼去欣赏;优美的文
字,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同
学们,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
边看
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学生无拘无束、有滋
有味地观赏
。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
提示: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说:“荷花!
”
例如: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句子:“不光……好梦……”,齐读。
1蜻蜓在荷花上空飞行,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2小鱼在这么美丽的荷花池中游过,它会梦见什么?
3蜻蜓、小鱼都是“我”的伙伴,他们会
跟“我”说些什么呢?还会有哪
些动物与“我”交谈,会对“我”说些什么?
4指名读第四节,分角色再现课文情境。
5让我们满怀爱的感情配乐读第四节。(配乐齐读)
6多热闹的荷塘呀!大自然不用笔、纸就能画出这么美的荷花,那我们又
应该怎样画荷花,赞美
荷花呢?
学生自由说:如果你是歌唱家,你怎样?如果是诗人呢?如果是舞蹈家呢?
五、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师:我们沉醉了,过了好一会儿才清醒过。哎,其实,我们都不是荷花
,
作者也不是荷花,我们都是在看荷花。一齐读第五节。
六、小结
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它是那么洁白,那么清纯,那么努力向上。让我
们在音乐声中,把我们对自然的
热爱,对荷花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一起融入
书中,用我们的声音把这一池荷花留下!
七、课外延伸
1让学生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提醒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描写荷花的诗句及文章。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整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
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
体验,深入地进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
乐趣。
2.抓住阅读,培养语感,体会“冒”字。
《荷花》这篇文章对于阅读教学说是十分合适的文
本材料,课文中许多地方都
有着深厚的情感流动,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让他们去抓住一些重点的词
句,进行分析、体会,对词句进行一定的品读、研讨,深入到文本中去。“荷花
在这些大圆盘之
间冒出”这一
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的意
思
,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习有感情
朗读。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
,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
3.抓住想象点,培养想象力。
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在本文中有三处想象
的训练点:
(1)想象白荷花冒出干什么?
(2)看图想象白荷花有哪些动人的姿态?
(3)第4自然段小鱼、蜻蜓与“我”的对话。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在整篇课文中我贯穿一
个“读”字。通过多样的诵读,
大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从中领悟感受荷花的美丽,进而升华到体会大
自然
的美丽。
4昆虫备忘录
教学目标:
1 .能读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会默读课文
2. 能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与大家分
享并简单总结该种昆虫的特
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3.具有对昆虫进行探究的欲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昆虫,总结该种昆虫的特征与大家分享
教学难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昆虫资料
教师准备表格、图片卡、教学片课件、视频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激趣 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见过那种昆虫,有什么特点吗?
(1)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昆虫。
(2)各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2.老师给大家带了一段视频,看看你最喜欢哪一种昆虫。
(1)学生观看视频
(2)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哪一种昆虫,并说明原因。
【设计意图:此处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
入手,由图片、视频转向文字,给
学生一个良好的适应过程,也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3.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汪曾祺的文章中,看看他是如何用文字描述这几种昆
虫的。
(1)学生了解作者简介
(2)齐读课题《昆虫备忘录》
二、初读课文 读通读懂
1.自由读通课文
(1)默读课文,圈出生字
(2)画出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
预设点:
(1)
膜翅 益虫 瓢虫 马铃薯 霸王 蚂蚱 鞘翅 形态 丝绸
掌握 咯咯作响
黑斑 褐色 琢磨 瞎 款
多种方式认识生字生词
(2)磨[ mó
]1.摩擦磨合2.阻碍,困难3.消耗,消灭4.拖延,耗时间
[ mò
]1.粉碎粮食的工具。2.用磨将粮食加工成所需的状态。3.掉
转
师提问在本课中“琢磨”应读哪个音
3.接读课文,在读中正音。
4.梳理课文内容
(1)课文讲了哪几种昆虫
(2)为什么不以名字命名小标题
(3)每种昆虫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4)通过瓢虫的描写片段,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三、制作昆虫备忘录
1.你最喜欢哪一种昆虫,说说原因。
2.如果不喜欢课文中出现的昆虫,可以从自己收集的
资料中选择自己最喜
欢的向同学介绍说明。
3.师出示范例,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制作昆虫备忘录
预设:(1)表格式
昆虫名称
瓢虫
别名
花大姐
显著特征
硬翅上有黑色小圆点,并且有
定数
独角牛
蚂蚱
蜻蜓
……
……
(2)图片文字说明式
(3)文字记录式
例:瓢虫又名花大姐,膜翅是黑色的,硬翅是朱红色的,并且上面有小圆
点,有吃蚜虫的益虫,也有吃马铃薯叶的害虫。
【设计意图:采取多种方式,不拘泥于形式,选择自己
喜欢的方式制作昆
虫备忘录,此时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兼得,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质疑探究、资料补充
1.读了课文,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1)学生提出问题
如:什么是复眼、蚂蚱飞起为什么发出咯咯声、独角牛
为什么只有一个角、有没有其他颜色的瓢虫。
(2)交流解决
2.出示视频资料补充
小结:同学们,如果你对大自然中的昆虫感
兴趣,想进一步探究,请在课
下阅读杨红珍《走近大自然》之《探秘昆虫世界》,进一步了解千姿百态的
昆虫
和它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相信你对昆虫世界有更多的了解。
【设计意图:从学生兴趣入手,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
板书设计:
4 昆虫备忘录
蜻蜓
复眼
瓢虫 硬翅上的小圆点有定数
独角牛
硬甲壳虫,头顶有一个像犀牛一样的角
蚂蚱
鞘翅里有膜翅,呈淡淡的桃红色
口语交际·春天去哪儿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了解春天特点。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现春天的美。
3、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通过口语交际中的交流、评价,让学生在增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
丰富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
能在交流过程中看到的景物说清楚,对于印象深刻的,能说得具体些。
教学难点:
会聆听同学的发言,把句子说具体、生动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设计一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
1
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歌唱春天。
1.读一读。课件展出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2.唱一唱。老师给大家带一首非常好听的春天的歌曲(课件播放歌曲《春
天在哪里》)。
3.说一说。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哪里找到了春天?
二、畅所欲言,感受春天
1.是
啊!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在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已经到了我们的身
边。老师给大家带了
几张春天的美图,你能不能用优美的语言把看的说出呢?
(课件出示春天的美图)
2.学生畅所欲言把看到的说出。
说话示例:
(1)春天了,花园里的花开了……
(2)春天了,小溪里的水解冻了……
(3)春天了,柳树发芽了……
【设计意图
:出示不同地方的春天的图片,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春天,
为后面“春天去哪玩”铺垫材料。】 3、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如何让把话语说生动、具体(如,运用
不同的修辞,调动视觉、
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器官。)
【设计意图:教会孩子在交流过程中不仅能把把看到的景物说清楚,还要
说具体说生动。】
三、小组合作,描绘春天
春天在你们的口中变得如此的多姿多彩,这么美好的季节,
若能出去
走一走看一看,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想不想出去玩?你想去哪玩呢?
1.学生回答
2.小组合作
课件出示交流要求
(1)想去哪里玩?说清楚想法和理由。
(2)耐心听别人把话说完,尽量不打断别人的讲话(认真倾听也是一种美
德)。
(3)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总结把组里的意见,并用优美的语言表述出。
四、回顾小结,增强感受
春天里,有阳光,有小鸟,有花香……春天多美啊!一年之季在于春
,让
我们走进春天走进大自然,共同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吧!
板书设计:
春天去哪儿玩
颜色 形态
视觉 听觉 嗅觉
按一定顺序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教学目标:
1.能够介绍清楚一种你喜爱的植物。
2.学会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
所观察的植物。
3.要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具体。
4.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样子、颜色、
气味以及其他特性。
教学重点:
抓住植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
观察植物时,要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教学准备:
搜集要描写的和你喜爱的植物的图片或实物观察。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
师:同学们,世界因为有了绿色的植物才变得生机勃
勃,如果没有植物,
我们的地球将变得一片荒凉,所以,我们要爱护植物,珍惜植物给我们带的美
好生活。可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爱护植物呢?要爱护它,首先我们必须了解
它,认识它,只有这样,
我们才知道怎样做才能爱护它,才不会做错事伤害它。
如果我们把自己了解和认识的植物写成文章,让看
了文章的人也了解和认识它
们,那么,我们就为环保和绿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怎样
写植物的文章。《我的植物朋友》,抓住题眼(植物)(朋友)相机板书
2.
什么样的关系才称得上朋友?植物包括什么?(出示植物的图片)
【设计意图:从富有激情的
谈话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植物的感情,进
而激发想了解植物的好奇心,再配以各种植物的图片,充分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
二、学生自己展示喜欢的植物记录卡
1.课前收集整理
好所观察植物的资料,做好观察工作,做一个观察记录卡,
包括植物的名称,样子,颜色,气味和其他所
了解的性状。
2.小组内介绍。
3.选出小组内介绍的好的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学生预习环节的延续,在老师的要求下,课前从
多角度观察植物,并做好观
察记录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
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写作方法指导:
1.写好植物的形态
抓住不同植物的特点,有目的地描写
。如植物开花时的姿态、颜色、花期;
植物叶子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变化。总之,要抓住所写的植物
与其它植物
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自然界的植物千差万别,只有抓住不同于别的植物的特
点进
行描写,才能将植物写生动。】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一
般讲,写植物的顺序有两种:一是按茎、叶、花、果从下到上或从上到
下的顺序;二是按生长顺序。
【设计意图:这样可使文章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3.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
(1)对比法 例如:在这千姿百态的植物世界里,我喜爱的既不是花中
之王牡丹,也不
是娇艳欲滴的玫瑰,而是可治百病的芦荟
(2)比喻法 例如:万寿菊有的是未开的青色的花骨
朵,远远地望去像
一个个小小的话筒,竖在枝头,花瓣一层又层,密密地重叠在一起,像一个淡
黄色的绣球。
(3)拟人法 例如:《石榴》春天了,石榴树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
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
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4)衬托法 芦荟不像牡丹那样艳压群芳,也不像文竹那样
温文尔雅,
更没有玫瑰那样的馨香四溢。但就是它的朴实无华和默默为人奉献的内涵深深
打动了
我的心,
(5) 远近结合法
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例如:
近看
:盛开的菊花真是漂亮,花朵极大,像个大绣球,淡黄色的花瓣,一
丝一丝的,菊瓣弯曲带钩,中间金黄
的花蕊像一个小太阳,菊花的茎都非常挺
直
远看:a远远望去,许多串红连成一片,红得耀眼,真像燃烧得火苗,漂
亮极了
b我家养了一盆吊兰。远看,她犹如一位眉清目秀、亭亭玉立的少
女,尽显自己的风采。
【设
计意图: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描写植物,可使植物更形象、生动,
语言更加鲜明活泼。】
5.要有联想地抒发感情
写植物可进行联想,抒发一些个人感受。如写梅花不
怕风雪的特点时,可
联想到人的坚韧不拔的性格;写白杨的挺拔高大,可联想人的奋发向
上的精神。
但是联想不能超越客观实际,抒情不要无病呻吟。
另外,注重静态描写与动
态描写相结合的办法,是描写植物的绝佳秘方。
【设计意图:将描写植物和个人感受相结合,可以在原基础上使文章得到
升华。】
四、尝试写作
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查,相机指导写作。
板书设计:
我的植物朋友
看一看 摸一摸 闻一闻
对比法 比喻法 拟人法
作文例文:
我的植物朋友
植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让我们生活的地方更加美丽,
空气更加
清新。
我的奶奶非常喜欢种植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有“茉莉花”、“桂花”、“厚脸皮”等。
星期六那天,我吃完早饭让奶奶教我怎样种花。经过讨论,我决定种吊兰。
准备好后,奶奶讲解了一
下种植的过程。我按照奶奶的方法去做,先要把土壤倒进花
盆里,在中间扒一个小洞,可
以把根放进去的大小就好了。把吊兰放进盆里,然后小心翼
翼的扶着苗满分作文网把根埋好,将稍许歪的
苗扶正后把土按
紧,将水浇至苗根四周,等土壤将水吸收后,我再一次浇水,这样就能确保土壤能充分的
吸收水分。然后再用干土在上面覆盖一层。
最后我用纸巾和抹布把花盆和叶子上面的泥土擦干
净,这样一盆亲手种植的爱心盆景
就大功告成了。
大家千万不要认为吊兰很普通。吊兰的不平
凡之处是可以吸收室内的有害气体。它还
有药用价值,有化痰止咳、散瘀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所以不
要小看它,它可是我们最
好的朋友。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本次语文园地学习可按照板块依次进行教学,注意版块内容难度方面的梯
度上升特点,注重举一反三,实
践运用。
梯度上升特点:从整体上看,本次语文园地学习内容按照课内知识与课外
知识相结合
,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段落这样的一种梯度上升的。
举一反三,实践运用:1.“识字加油站”都是形
声字,可以让学生再列举
一些和这一板块中的生字有着相同偏旁的汉字。2.“词句段运用”可以让学生
运用习得的写作方法描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交流平台
1.品味本单元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做到边读边想象。
2.在朗读中敢于说出自己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
【设计意图:品读优美语句,
尤其是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既能让学生掌握品读
语句的方法,又能深刻体会祖国语言的美妙之处。】
识字加油站
1.引导学生把字音读正确,注意“援”前鼻音发音,“贡”后鼻音发音。“
掷”、
“资”的音节是整体认读音节。
2.学会按汉字偏旁识记生字,并根据偏旁初步认识生字的意思。
3.认识形声字的特点,何为形旁,何为声旁,各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根据偏旁对汉字进行归类
,既能让学生掌握有效的识字方法,
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认识形声字的特点,可以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识记形
声字的规律。】
词句段运用
1.
能区分形近词的意思。
2. 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合适的词语进行表达。
3.从课文片段中提取写作方法并加以实践。
【设计意图:认识形近词,目的是为了正确运用这些词语
。从具体文字中提取
方法,体现学习由浅入深的层次性。】
日积月累
1.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这首词,并熟读成诵。
2.能通过画面想象,感受江南春天的美好。 <
br>【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将抽象的文字还原成具体的图画,加深
对整首词的理解,感
受词中所描写的江南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
正确识记形声字。习得描写动物的写作方法并进行练笔。
教学准备:
教师
制作相关PPT。学生搜集“扌、纟、贝”这三个偏旁的生字,搜集自
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熟读精思品佳句
1.自学预习
读一读下列语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
开去。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瓢虫款款地落下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
严丝合缝。
2.检查自学成果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交流平台”中的三段文字。
重点指导学
生读好“花骨朵儿”,其中“骨”读为(ɡū),整个词应读出
儿化韵。“顺顺溜溜”的“溜”读为“l
iū”。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学,一方面快速回顾本单元优美语句,
另一方面
也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巩固与提高。学生通过自学,可以将这三段文
字读通,读熟,真正做到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为接下的学
习打好基础。】
3.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师指导学生再读“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
圆晕便一圈一圈地
荡漾开去。”这句话。
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1)一只活泼的小燕子在空中飞翔
(2)小燕子身体特别轻盈,与水面的接触只是轻轻地一点。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把这种画面描述出,说
一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然后通
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种感受表现出,学生读得越出色,说明他的想象越丰富
,感
受越深刻。
学生读完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朗读方法——边想象画面边读书。
【设计意图: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大
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只要学生的
描述做到了细致,生动,那么就意味着他已经
读懂了这段文字,当学生能做到带着自己感受读文本的时候
,他就能做到有感
情地朗读。】
4.运用方法尝试自学
(1)引导学生运用“边想象画面边读书”这一新掌握的方法,自学“交
流平台”的后两段文字。
(2)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展开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帮
助学困生完成学习任务。
(3)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在此基础上,谈一谈自己的
感受。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画面:这朵荷花马上要绽开了,花骨朵儿已经包不住花瓣了。
感受:作者把花骨朵儿写活了。
学生通过朗读把脑海中的画面描述出,把自己的感受读出。
“瓢虫款款地落下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
严丝合缝。”
画面:一只轻盈的小瓢虫在收拢自己的翅膀,非常可爱。
感受:作者描写瓢虫的动作很细致。
学生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可以检验学生对新习得的学习方法的掌握程
度,教
师根据学生的自学反馈进行指导。这样强化了学生的朗读方法,也能提升学生
的自学能力
。】
二、分门别类识生字
1.预习自学
在“___”上写出下列生字的偏旁,在“( )”中给它们注上音节。
援___( )
掷___( ) 捞___( )
缚___( ) 缭___( ) 络___(
)
资___( ) 贡___( ) 贷___( )
2.检查预习
教师指名公布自己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对于出现的错误进行订正。
援 扌(yuán)
掷 扌(hì) 捞 扌(lāo)
缚 纟(fù) 缭 纟(liáo) 络
纟(luò)
资 贝(ī) 贡 贝(ɡònɡ) 贷 贝(dài)
提醒学生注意以下汉字的读音:
“援”前鼻音发音,“贡”后鼻音发音。“掷”、“资”的音节是整体认读音
节。
【设计意图
:此环节意在巩固学生已掌握的汉语拼音知识和偏旁知识。但学
习方式为学生自学。】
3.归纳整理
(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一板块中的三行生字,说一说每
行三个生字
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以第一行的“援、掷、捞”为例,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
的预习单,
从而得出结论:这三个字有着相同的偏旁——“扌”。
以此类推,第二行和第三行的生字也都有相同的偏旁,分别为“纟”和“贝”。
(2)学生读一读课本中给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仔细观察这些词语。
教师提示学生:“救
援”、“投掷”、“打捞”,做这些动作都需要身体的一个
部位,那就是——手。
师生小结:“援、掷、捞”这三个字的意思都与手部动作有关。
学生拓展提升:“拍”、“打
”、“挑”、“挖”的偏旁也是“扌”,这些字的意
思也与手部动作有关。
师生总结:偏旁为“扌”部的汉字,其意思与手部动作有关。
(3)按照总结第一行生字字义的方法,借助文中词语,尝试总结二三行生
字的意思。
“缚、缭、络”的偏旁都是“纟”,因此其意思都与丝线有关。类似的还有
“纺”、“织”、“绸”。
“资、贡、贷”的偏旁都是“贝”,因此其意思都与金钱有关。类似的还有
“财”、“购”、“
贩”。
教师指导为什么以“贝”字作偏旁的汉字与金钱有关。
夏商时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货币──贝币.所以当时造字时便以贝字作为
与金钱有关的字。 <
br>【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利用偏旁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教师首先帮助学生掌握相
应的学习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自主获取新知
识。这样就实现了课堂学习的高效率。】
4.总结提升
教师指导学生再次仔细读一读这九个生字,找一找,每个生字的读音和它
的组成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以第三行三个生字为例:
资(次) 贡(工)
贷(代)
以上每个汉字都有一组成部分与整个字的读音相同或相似。
第一行和第二行的汉字也是如此
援(爰) 掷(郑) 捞(劳)
缚(尃) 缭(尞) 络(各)
师生总结:这九个生字,其偏旁与字义相关,另一部分与它的读音
相同或
接近。这样的字在我们的汉字系统中称为形声字。
教师明确形声字定义:形声字由表示
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
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
学生举例说明:
拍:“扌”是形旁表字义,“白”是声旁表读音。
纺:“纟”是形旁表字义,“方”是声旁表读音。
购:“贝”是形旁表字义,“勾”是声旁表读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总结提升,教师不
仅帮助学生明确形声字的定义
及实际规律,还应给学生实际体会的机会,学生通过举例说明,会对形声字
这
一类型的汉字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二课时
一、精挑细选析词句
1.布置预习
查字典,查找以下四组词语的意思。
(1)清香 浓香
(2)荡漾 飘荡 (3)轻巧 轻快 (4)灵活 灵
敏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明确词语意思。
清香:指清淡的香味。
浓香:浓郁的香气。
荡漾:水面等起伏波动;形容起伏动荡。
飘荡:在空中飘浮,飘摆或飞升。
轻巧:轻便灵巧,简单容易或操作轻松灵巧。
轻快:不费劲儿。
灵活:指敏捷,不呆板。
灵敏:反应迅速。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
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词的辨析能力,因此应首先明
确这些词语的意思,不过学生既然已经掌握了查阅字典
的方法,所以,可以让
学生通过自学完成这一环节的学习。】
师生合作,在具体语境中区分形近词
(1)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清香”和“浓香”的意思,找找二者之间的异同。
相同:都是表示嗅觉的词语,都和香味有关。
不同:它们所表示的程度不同,“清香”的程度浅,“浓香”的程度深。
(2)提示学生回顾课文《荷花》,想一想,荷花的香味属于哪一种?
结论:荷花的香味比较淡,所以,第一句选择“清香”。
(3)总结方法:形近词的运用是需要具体的
语境的,因此,要区分形近词
的差别,就要将这些词语置于具体语境中进行对比。
【设计意图
:要提高学生对词语的分析能力,首先要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步
骤,即查找词义,对比分析。然后再此基础
上总结学习方法。当然,这需要教
师的指导点拨。】
3.学生运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1)学生运用在具体语境中区分形近词这一方法通过自学解决这一板块剩
下的三个句子。
(2)师生共同验证学习结果。
二、由表及里悟方法
1.布置预习
(1)安排学生借助文中拼音将以下两段话读熟: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凑成了那样
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独角牛的甲壳铁黑色,很硬,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2)找一找这两段话中分别描写了燕子和犀牛的哪些部位。
2.检查自学成果
(1)指名朗读这两段文字。
指导学生将“似的”读正确,“似”读为“shì”,“甲壳”的“壳”读为“qi
ào”。
(2)描写燕子的:羽毛、尾巴、翅膀
描写独角牛的:甲壳、角
【设计意图:“词句段运用”这一板块的第二部分的学习目标是照样子写一<
br>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要达到这目标,前提是充分领会例句的写作特点,要领
会写作特点,首先要
将文本读熟,这可以通过学生自学完成。教师要对学生的
学习成果进行检验。】
3.
深入体会写作特点
(1)剥丝抽茧寻找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学成果二,找一找燕子的羽毛、尾巴、翅膀分别有什
么特点。
羽毛——黑色的
尾巴——剪刀似的
翅膀——轻快有力
(2)层层推进总结方法
要将小动物的外形特点描写生动,首先应明确它由几部分构成,然后
从颜
色、形状、动作等方面明确每部分的特点是什么。
(3)巩固强化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按照寻找燕子外形特点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总结独角牛的外
形特点。
独角牛:甲壳——铁黑色,很硬
角——像犀牛的角
【设计意图:
学生要掌握描写动物外贸的写作方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
此教师需要进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指导
,而由具体的文字到抽象的方法是
需要一个递进过程的。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领会写作手法
。】
4.尝试写作
学生运用刚刚掌握的写作方法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描写它的外形
特点。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写作。并当堂检测学习成果。
三、日积月累读经典
1.布置预习
正确朗读《忆江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谙”的读音,借助资料
查阅“谙、蓝”的释义。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对个别字进行读音指导。比如“谙”读为
“ān”,
它在词中的意思是熟悉,“蓝”的意思是蓝草,叶子可制青绿染料。
解决了字词障碍后,学生再读整首词。
2.在朗读中想象画面
(1)指导学生反复
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找出词
中所描写的景物,诗人提到的颜色。
景物:江花,江水
颜色:红,绿
(2)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这两句的意思
日出江花红胜火: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还红。
引导学生根据意思想象画面,把这种画面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
学生再读,教师给予朗读指导。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刚才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朗读的方法品读“春江水绿如
蓝”。
(3)再读整首词,想一想,作者在词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师生合作交流:因为作者写对江南的回忆,
选择了江花和春水,以日出和
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表
达了对江南美好春天的向往。
【设计意图:经典作品需要反复诵读,因此,这一板块的学习
离不开读,学
生在读中才能领会意思,感受经典之美。进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标也就轻而易
举了
。】
5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1.认识折、冀等5个生字,学写守、株、待
等9个生字。指导写好株、耕两个字,木和
耒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变成点。
2.能读准字音、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
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
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
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
。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
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准备
:
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寓言。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
同学们,学过寓言故事吗,有什么特点?下面考考你,根据图片、能
不能猜出故事名称?
【设
计意图:从学生已知寓言故事出发,通过看图片猜寓言故事名称从而
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调动课
堂积极性。】
2.出示图片。(守株待兔),古人写的寓言故事叫做文言文寓言,守株待
兔这
个故事咱们都了解过,今天咱们看看古人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株”“待”的写法。
(2)提问株什么意思?守株待兔什么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
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
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五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句。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1)折颈而死:“折”,做一做折的动作,提手旁。“颈”,应读三声。
(2)“冀”字正音。“冀”与“翼”对比识字。出示:羽翼、希冀。
(3)身为宋国笑。出示:[ wéi ]1.做,行,做事2.当做,认做3.变成
4.被
[ wèi ]1.替,给2.表目的3.对,向。
师提问:在本句中,“为”读哪个音?读一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加一加、熟字换偏
旁等方法识记生字。多音字
根据不同的意思辨别在此处的读音,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株”。提示木字旁做偏旁最后一笔捺变为点;提示
“株、待、耕、折、
颈、释”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指导书写“守”和“宋”。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异同。
第二课时
一、理解句意,疏通文意
1.再读课文
(1)结合注释再读课文
(2)在读文的过程中,你能读懂哪个问题?
出示:谁在等兔子,为什么守着树桩等兔子,等到了吗?
2.学习第一句
(1)谁在等兔子?
(2)这个宋国人是干什么的?
3.学习第二句
(1)图中除了有农夫还有什么?
(2)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4.学习第三句
(1)这只又肥又大的兔子,为什么会被农夫得到?
(2)为什么兔子会撞到树桩上?
(3)强调颈字读音,再读一读。
(4)从哪个字你知道,兔子跑的快?
5.学习第四句
(1)白白捡到又肥又大的兔子后,农夫是怎么做的呢?
(2)“耒”字教学。
这句话里 ,耒是生字,它的意思是什么?出示“耒”的图片,上面有
把
手,下面有犁头,它是翻土用的农具。想一想你认识的字中,哪个是以耒做
偏旁的?(随机板
书耕耘)
观察字形,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你发现了以耒作部首的字大多和什
么有关?
【设计意图:现在的学生对于“耒”这种工具较为陌生,通过耒的图片教
学帮助学生熟悉,拉近
课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同时通过耒字演变引导学生找
一找生活中以耒做偏旁的字,拓宽了知识的宽度,
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
性特点。】
(3)耒的字意已经了解了,释其耒呢?原文中是怎么说的?(因释其耒而
守株,冀复得兔)
(4)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读懂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出。
为了肥美的兔子,这个农夫不吃饭、不喝水,他——
烈日炎炎,地里的禾苗仿佛在呼喊:我快要渴死啦,谁帮帮我?农夫却—
—
寒风呼啸,地里的庄稼仿佛在哭泣:我们要冻死啦,谁救救我?这个农夫
仍然——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好断句,同时理解农夫
的懒惰、不劳而获。】
(5)出示断句,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像这样读一读。
6.学习第五句
(1)他这样一直等,有什么收获吗?(板书:收获)
(2)课文里怎么说的?
7.疏通课文
(1)让我们把这几句话送回到原文中,好好读一读。
(2)谁能试着像读第四句一样读出节奏感?(配音乐)
三、写话表情,总结寓意
1.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农夫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简单写写吧。
老师也有两句话想送给他,(补充板书)谁读一读。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2.兔子是经常撞在树桩上吗?所以还有一句话,想要送给农夫,谁读一读。
出示:不能把偶然的现象当成经常发生的事。
四 指导背诵,拓展阅读
1.背诵课文
(1)课文填空形式提示背诵。
宋人( )。田中(
)。兔走( ),折颈( )。因( )
而( ),冀(
)。兔( ),而( )。
(2) 出示五幅图片,看图片背诵。
(3) 闭眼感受,配乐背诵。
【设计意图:因学生能力差距,所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背诵,
分层、逐步
进行,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2.拓展阅读
(1)生读《南辕北辙》,先读通顺。
(2)根据问题再读文,《南辕北辙》中坐车的人犯了什么错误?
坐车的人想去(
),( )在( ),他却往( )走。
小结: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
许多道理。它告诉我们,在生
活中,不要做守株待兔故事中的——(
),也不要做南辕北辙这则寓言中那
个——( )的人。其实,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课外读一读《中
国古代寓言故事》,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板书设计:
5.守株待兔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6 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会认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生字。直到书写傲、虚两个字,提示傲是“攵”而不是“夂”,虚字第三笔是横钩,能正确读写 谦虚 傲
慢 懦弱
代价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能找出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语句,并用自己的
话复
述故事,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
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规自己的短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
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2-9节,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
的短处比。
教学准备:
陶罐和铁罐的头饰、学生熟读课文画出对话、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生字入手,导入新课
1.师板书“缶”字。(出示缶的图片)
(1)大家想一想,这节课中哪几个字带有缶?
(2)教师随机板书。
2.大家见过陶罐吗?
(1)(屏幕出示陶罐图片)陶罐就是——用陶制作的,口小肚子大的罐子。
(2)(屏幕出示铁罐图片)手指屏幕,这是?
3.这节课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
(1)陶罐和铁罐。
(2)生随教师板书课题(补充缶)。师指导“罐”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词语画出,多读几遍。
(1)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
(2)出示词语,个别检查。
争辩 恼怒 御厨 羞耻 懦弱 陶罐 奚落 轻蔑
掘开 朴素 流逝
宫殿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预设点:
(1)重点指导懦弱、 轻蔑、 奚落、朴素的读音
(2)虚,陶、罐的缶字书写要窄一些。
(3)出示和睦相处:[ chǔ
]1.居住2.存在 3.跟别人一起生活4.决定,
决断
[ chù
]1.地方2.点、部分3.机关部门
师提问:在和睦相处中“处”读哪个音?
(3)生齐读、小老师领读、同桌互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多音
字根据不同的意思辨
别在此处的读音,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
(2)出示课件,补充课文内容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铁罐仗着坚硬,常常(
)陶罐。若干年
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依旧( ),而铁罐却( )。
三、再读课文,画出对话1.找一找,陶罐和铁罐一共发生了几次对话?
httplspjy
2. 生找到对话画出,读一读。
3.将画出的对话多读几遍,尝试画出表示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四、指导书写 回归文本
1.学生随机交流表示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2.指导“骄傲谦虚懦弱”的书写。
提示傲是“攵”而不是“夂”,虚字第三笔是横钩。
3.把词语送回到对话中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巩固 品读对话
1.(
出示图片),经过上节课的学习,请你观察人物的表情和神态,说说
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
的印象?
(1)生自由交流
(2)课文哪一处让你感受到铁罐非常骄傲?
(3)原文中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
【由你“对陶罐和铁罐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问题切入复
习导入新课,学生
回答后顺势进入对话,帮助学生更好的品读。】
2. 出示对话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不敢,铁罐兄弟。”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
们生就是盛东西的,
并不是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
“住嘴!”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
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 小组分工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语气。
(2)
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
和铁罐的不同特点。
(3)
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预设点:
(1)
你觉得铁罐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2)
你觉得陶罐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设计意图:本处教师扣住学生的朗读
,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
的谦虚克制,同时在朗读中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
系上下
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通过表
演朗读理
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二、 随堂练笔 整体感悟
1.出示对话
“何必这样说呢?”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1)这里并没有写出陶罐和铁罐的神态,你能不能想象一下陶罐和铁罐当
时说话的神态?
出示:“陶罐( )地说”
“铁罐( )地说”
(2)在书本上写写,读读
指名同学分别说说铁罐和陶罐的神态,说好后读一读。
同桌两人,也分别加上神态,再练习一遍。
2.出示完整对话 整体感悟
(1)同桌自由练习对话
(2)全班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3)个别展示朗读(戴头饰)
三、以读代讲 总结寓意
1.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
(1)齐读后点红“流逝”,
学生利用近义词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理解。
(2)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
2.生快速默读课文11-17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内容。
(1)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2)连铁罐的影子都没见到。
3.你想对陶罐和铁罐说些什么呢?
(1)陶罐,我想对你说
(2)铁罐,我想对你说
四、链接阅读
1.读通课本20页《北风和太阳》
2.说说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小结:人们都说,预言是现实生活的
投影,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帮
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故事中的道理。《陶罐和铁罐》以及《太阳和北
风》两篇寓
言故事都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发现别人的( ),正视自己的(
)。
这两篇寓言故事都出自于《伊索寓言》,下课多读一读,相信你们收获更多。
板书设计:
6陶罐和铁罐
陶罐 铁罐
谦虚而不懦弱 骄傲自大
7美丽的鹿角
教学目标:
1.认识称、禁、撒、挣、等9个生字,学写鹿、赏、匀等13个生字。
2.能通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根据词语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所寄寓的道理。
教学准备
: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寓言,完成预习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在大森林里,有一美丽的小鹿,在水边欣赏自己美丽的鹿角。
2.这头鹿也认
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经历了一件事,使它改变了一些看
法,咱们先听听它自己是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唉,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
狮口逃生。”
3.引入寓言故事《美丽的鹿角》,板书课题,生齐读题。
二、检查预习,巩固词语
1.课件出示预习单上词语: 匀称、不禁、珊瑚、皱起、 逼近、撅嘴、
抱怨、
撒开、凶猛、 挣脱 。(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2.认读多音字:称、禁、撒。
三、通读全文,了解段意
1.出示句子: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倒影也跟着摆动起。他从没有
注意到自
己是这么漂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
么匀称
,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2.出示句子: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
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
br>丽的角呢!”鹿开始抱怨起自己的腿。
3.出示句子: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
在灌木从中蹦蹦去,
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
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眼看就要追
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
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然后又拼命
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这三段话,就像是三幅画面,用三个词语给每幅画加上标题。
4.
完成填空,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丛林中,一只漂亮的鹿对着池水欣赏自己___
___的身段和_______的鹿角,
抱怨______的腿。而当凶猛的狮子扑时,却是鹿那___
__救了他的命。
5.教师小结:能抓住关键词语初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初步读懂
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说有一定难度,学生往<
br>往是泛泛而谈,抓不住重点,因此引导学生用抓关键词或联系上下文抓关键句
的方法概括自然段的
段意,然后把各自然段的段意串连起,就是课文的主要内
容了,这样就给学生降低了难度,使他们很快把
握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语言,感悟文本
1.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
出示句子:“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象两束美丽
的珊瑚!”
(1) 课文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鹿觉得自己的鹿角很美?——理解“精
美别
致”。
(2) 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
(3)
此时此刻鹿的心情是怎样的?(指导读出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自我赞
美、自鸣得意的语气。)
2. 小鹿怎么样评价自己的腿?
出示句子:“鹿
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
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呢!”
(1)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太细、配不上自己的鹿角)
(2)你从小鹿的哪些表情可以看出它特别不满意自己腿?(不禁撅起了嘴,
皱起了眉头)
(3)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对学生的阅读提出明确的要求,让他们有目的地展开阅读,
p>
从而使阅读更加有效。】
二、研读心情,体味变化
1.是什么事让鹿改变了对自己角和腿的看法呢?
2. 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
3.运用语气词进行想像说话。(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
(1)当鹿灵巧地把狮子远远地甩在后面时,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了:
“( ),
!”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2)正在这时候,糟糕,美丽的鹿角被树枝挂住了!凶猛的狮子一看,
机会了:“(
), !”
(3)小鹿却吓得直冒冷汗:“(
), 。”
4.多危险啊,经历了狮口逃生的鹿深有感触地说——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5.这时,鹿又会对角和腿说些什么?
鹿对角说:“你虽然美丽,但是(
)。”
鹿对腿说:“你虽然( ),但是( )。”
三、领悟寓意,升华主题
1.师生交流:从寓言里悟出的道理。
2.在生活中,任何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引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学习了本篇课
文,知道了事物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一味欣赏长处
而看不见短处,是不对的;因为它的短处完全否
定长处也是不对的,我们要做
到扬长避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4.拓展寓言故事《朋友与熊》。
两个平常非常要好的朋友一道上路。途中,
突然遇到一头大熊,其中
的一个立即闪电般地抢先爬上了树,躲了起,而另一个眼见逃生无望,便灵机<
br>一动马上躺倒在地上,紧紧地屏住呼吸,假装死了。据说,熊从不吃死人。熊
走到他跟前,用鼻子
在他脸上嗅了嗅,转身就走了。躲在树上的人下后,问熊
在他耳边说了些什么。那人委婉地回答说:“熊
告诉我,今后千万注意,别和那
些不能共患难的朋友一起同行。”
5.教师总结:点明寓言的特点。
板书设计:
7.美丽的鹿角
鹿角 美丽 差点送命
鹿腿
难看 死里逃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8池子与河流
教学目标:
1.认识淘、涯等9个生字。读好应这个多音字,区分尊和遵这两个同音字。
2.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诗歌。
3.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
教学准备
:
教师:搜集视频,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1.
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都是寓言故事,有文言文的寓言故事,
也有童话版的寓言故事。知道吗,寓
言故事也可以用诗歌的形式表达。
2.板书课题。
(1)知道池子指的是什么吗?
(2)出示“池子”在词典中的解析:①池塘;②浴池;③舞池;④寺庙中
烧香的香池。
(3)诗歌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去诗歌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课后生字表,自由朗读课文。并标出这首诗歌有多少个小节。
2.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本课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池子”一词的理解有一定
难度,平时习惯说“池塘”“水池”。
为学生出示词典中的注释,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池子的意思
,有意识的
促使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以提高自学能力。】
3.请九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小节。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4)“应”字正音。出示:应验、应该。
(5)“池子”到底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池子”就是指池塘。
(6)找一找哪几个小节是池子说的话?哪些是河流说的话?
三、角色朗读,初识观点
1.分角色朗读池子与河流的对话。
2.学习池子说的话。
(1)自由朗读第1-5小节,想一想: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
(2)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3)全班交流。从河流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自己很满意如今安逸、清闲、
平静的生活。
3.学习河流说的话。
(1)自由朗读第6、7小节,想一想:河流赞同池子的提议吗?
(2)“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河流遵循的是
什么自然规律?
4.池子与河流最后的结局分别是怎样的?
四、辨析观点,总结寓意
1.你觉得池子与河流谁说的话更有道理?说说理由。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像池子与河流这样的人吗?
3.思考:你从这首诗歌中懂得了什么道理?生活与学习中,我们又该怎样做
呢?
httplspjy
板书设计
8
.池子与河流
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
只能换以后的毁灭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教学目标:
1.
激发积极上进争当班干部的热情。
2. 激励现任班干部做好本职工作的动力。
3.
鼓励学生大胆真实地表露内心的真实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大胆真实地表露内心的真实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准备:
现任班干部准备一份工作总结的发言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现任班干部上台读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
2.现任班干部谈一谈工作中的收获和困惑。
3.同学们对班干部的发言提出意见和改进措施。
二、畅所欲言
1.说出你心目中的优秀班干部是什么样的?指名说。
2.假如你当班干部打算怎么做?
三、小组合作,制定方案
大屏幕小组合作出示要求
(1)
现任班干部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
(2) 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3)
若该,请说出充分理由并制定出认为可行的实施方案。若不行,也
请说出
充分理由,并对现任班干部提出中肯的意见。
(4)
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边听边思考,想想别人说的是否有道理。学
会尊重
别人的意见。
(5)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统一整理组里的意见
(6)
每组代表上台发言,根据绝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制定本班班干部制
度。
四、总结发言
班主任总结发言:班干部是一个班的灵魂和核心,班干部团队直接影响到
班级的成长与发展。希望班干
部同学真正起到带头和榜样的作用,发挥好桥梁
和纽带的作用,让我们的班级一步一个台阶,越越辉煌!
板书设计:
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该 不该
? ?
模范带头作用
班干部 老师和学生的桥梁、纽带
服务意识
快乐读书吧
教材解析:
本
单元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小故事大道理。这样的主题与本单元的学习主
题相契合。整个主题又分为两部分
,一是“你读过这本书吗”,向学生推荐了《中
国古代寓言》这本书,旨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继续深化
本单元的学习寓言,
理解道理这一主题。二是“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向学生推荐了《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这三部外国著名寓言集,旨在引导学生打开
世界寓言宝库的大门
。
教学目标:
1.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感受世界寓言文学
的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本课采取读
书报告会的形式进行,教师制作相关PPT。学生读《中国古代
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
寓言》、《拉封丹寓言》。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饱览寓言悟真知
1.在《中国古代寓言》中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进行小组内部交流。
(1)运用复述故事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向别人介绍一则寓言故事。
(2)把这则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讲清楚。
(3)小组内部进行故事整合,选取有代表性的,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寓言故
事。
2.小组之间交流彼此准备的寓言故事。
(1)复述故事时,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
(2)讲述道理时,讲道理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形式是读书报告会,因
此需要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在
汇报自学成果过程中,与其说复述故事,不如说表演故事。这样可以将学生
的
语文素养充分表现出。】
二、放眼海外读万卷
1.感受《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一个炎热的夏日,狐狸走过一个果园,它停在一大串熟透而
多汁的葡萄前。狐狸想:我正
口渴呢。于是它后退了几步,向前一冲,跳起,
却无法够到葡萄。狐狸后退又试。一次,两次,三次,但
是都没有得到葡萄。
狐狸试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成功。最后,它决定放弃,他昂起头,边走边说:我敢肯定它是酸的。比喻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农夫与蛇:在一个寒
冷的冬天,赶集完回家的农夫在路边发现了一条蛇,
以为它冻僵了,于是就把它放在怀里。蛇受到了惊吓
,等到完全苏醒了,便本
能地咬了农夫,最后杀了农夫。农夫临死之前后悔地说:“我想要做善事,却由
于见识浅薄而害了自己的性命,因此遭到了这种报应啊。”
这个故事是说,做
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对那些恶人即使仁至义尽,
他们的本性也是不会改
变的。
2.品味《克雷洛夫寓言》
《狐狸和乌鸦》:一天,乌鸦得到了一块肉,被狐狸看到
了。狐狸很想从乌
鸦嘴里得到那块肉。由于乌鸦在树枝上嘴里叼着肉,狐狸没有办法在树下得到,
它眼珠一转:“亲爱的乌鸦,您好吗?”没有回答。“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
吗?”
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狐狸摇摇尾巴,“您的羽毛真漂亮,
比其它鸟都漂亮,嗓子真好,可
以给我唱首歌吗?”乌鸦听了非常得意,就唱
了起。可是刚一张嘴,肉就掉了,狐狸叼着肉便一溜烟地跑
了。这个故事讽刺
那些虚荣心比较强,自以为是,爱炫耀的人。
《橡树和芦苇》:有一回一棵
橡树同芦苇交谈。橡树说:“老实讲,你的确
有权埋怨老天,就是一只麻雀,你也会觉得沉重不堪。即使
引起涟漪的微风,
你也会摇摇摆摆,弱不禁风,你是这样孤苦伶仃,弯腰曲背,看着你都叫人悲
哀心痛。但是我却像高加索山脉一样自豪,不但挡住强烈的太阳光,还敢嘲笑
雷电和风暴。我站得笔挺又
坚定,这牢不可破的世界仿佛就是我的屏障,对我
总是阵阵和风,对你却总是风暴,只要你生长在我的周
围,我那枝叶的浓荫就
可以为你遮挡,碰到坏天气我也可以给你当保镖。可是上天注定把你安排在暴躁的风神统治的河岸:当然,上天根本没有把你放在心上。”“你的心肠真好,”
芦苇回答道,“可
是你别操心:我不会怎么倒霉,我并不为自己对暴风雨害怕;
尽管我要弯倒,但是不会折断:暴风雨对我
的损伤并不大,可是它对你的威胁
却是厉害得多!不错,它们的凶暴至今还不能摧垮你的坚强,你也不会
在暴风
雨的打击下俯首贴耳;但是咱们且等着看结局!”芦苇刚刚说完这句话,突然间
呼啸的北
风挟带冰雹,又是暴雨,从北方冲。橡树挺立不动,芦苇扑倒在地,
狂风暴跳如雷,它的力量增加一倍,
那棵树冠高耸入云,树根深入浓荫下土壤
里的橡树,终于被咆哮的狂风连根拔了出。
3.《拉封丹寓言》
《狮子和猎人》《一个爱吹牛的猎人,他刚巧丢失了一只名贵的狗,他怀
疑
可能是狮子把它给吃进了肚子。当他看到一个牧人时就问他说:“你能否告诉我,
那只偷吃我
的狗的狮子住在哪儿?我非要出了这口恶气不可!”牧人回答说:“就
在这座山的附近,我每个月都要缴
上一只绵羊作献礼,这样,才能保证自己能
够自由自在地在田野中穿行,而且还能保证得到安宁和休息。
”正当他俩说着话
的时候,狮子从洞穴里出了。它轻松地抖着鬃毛一溜小跑过,爱吹牛的猎人见
状立刻撒腿便跑,边跑边喊道:“啊!朱庇特,赶紧告诉我一个藏身之地吧!快
让我逃出这鬼地方吧!”
对勇敢的真正考验,就是处在危险境况时,有人会大谈
自己正在寻找危险,但只要感觉到危险的存在,马
上不吭一声,并且溜之大吉。
《猫与两只麻雀》:一只猫和一只小小的麻雀出生在同一天里,从幼年起
它俩就是街坊。鸟笼和猫舍都同处一间房里,鸟时常把猫惹得发火,一个用嘴
啄
,另一个就用爪子挠。但猫一般对鸟朋友总谦让几分,往往稍稍惩罚一下就
收手。它十分注意,尽量不亮
出自己的利爪。而麻雀却很不懂事,常常用嘴去
回敬猫。猫是位聪慧小心的先生,原谅了这些恶作剧,朋
友之间,它想从不应
该为开玩笑而动真格的呀。由于它俩从小在一起长大,长期以相安无事,那种
打闹也未曾演变成真正的格斗。附近有只麻雀过串门子,看望活泼的麻雀比爱
洛和稳重的猫哈东。它们
在一起嬉戏玩耍后,两只麻雀却吵起了架。猫当然偏
袒比爱洛,它说:“这个 陌生的家伙居然欺负到我
们的头上了,它嘲弄我的朋
友,和比爱洛吵得不可开交。我以猫的荣誉要狠狠地惩罚它!”于是它就投入
了
战斗,把串门的麻雀给吃掉 了。“真的,”猫咂巴着嘴品味说,“这麻雀的味道
还真不赖!
”说着话又把与它朝夕相处的老朋友比爱洛也一口吃了。
板书设计:
小故事大道理
你读过这本书吗
相信你可以读更多
习作
看图画,写作文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细致的观察,引导学生将一个活动场面写完整。
2.引导学生。
3.在写话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观察、乐于表达的欲望。初步培植学生勇
于个性表达的心态。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活动经过写完整写清楚。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留意观察,把活动经过写具体。
教学准备:
请体育老师配合在体育课中让学生进行一场足球比赛。
学生学习足球比赛的专业术语。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1.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在体育课上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老师请
同学们说一说,这
场足球比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回忆。教师分别请场上参加比
赛的同学和场下的充当观众的同学谈感受。
2.师:分别今天我就给大家带了一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擦亮我们的眼睛,
比一比看谁的眼睛亮。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从学生参加过的活动出发,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有话可说,愿意
表达。】
二、 引出课题:看图说话(板书课题)
1.观察这幅图,你看到画面上画的是什么?
2.你觉得画面上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呢?
谁能试着用“什么时候 谁
他们在干什么 ?”这样的句式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让我们比比看说的小嘴最棒。 (指名说)
【设计意图:初步看图整体说内容 ,使学生对画面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
解,
这样对要写的作文有一个整体把握。】
三、局部细致观察
1.咱们班进行足
球比赛时,哪位同学是场上运动员,请你说一说当时你
的心理活动?进球时的心里是怎样的?对方进球时
你的队员有什么表情动作,
说了什么话?
2.采访场下啦啦队,当时看到场上的激烈角逐
,观众是怎样的反应?有
哪些语言、动作和表情?哪个运动员的表现最为突出?说说你看到的。
3.由现场的球赛转到图画上,抓住画面中一个或两个人物,说说他们的
表情、动作是怎样
的?可能说了哪些话?(学生回答,但不一定按照顺序,也
没有一定的层次。)(教师引导学生按照顺序
观察图画,从整体到局部。)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是将文章写生动具体
的关
键所在,有了这个环节的设计,作文才不是死板的流水账,而是鲜活的,能够
再现场景的好
的载体。】
四、看一看,谁的本领大
过渡语:老师发现,小朋友不仅有双明亮的小眼睛
,还有张能说会道的小
嘴呢!那么,老师想请小朋友认真思考,把刚才看到的画面用几句话写下,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板书:想 写)
出示写话要求: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
独立占格。用准词语,写通句子。 学生写话,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交流学生作文。
了解学生作文情况的基础上,抽典型的在班上交流。
二、指导修改。
1.让学生明白哪些描写是活动中必须抓住的?
2.文章是否空洞?内容是否具体?
3.条理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
4.老师指导几篇后,学生自己讨论修改。
三、抄写作文
学生誊写作文。
语文园地二
教材解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4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的主题是整理寓言故事,这一板块有
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回
顾自己学过的寓言故事,能进行简单的复述。二是明确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三是将寓言故事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这三个方面层层推进,帮助学生深
入理解
寓言故事,提升语文素养。“词句段运用”包括三部分,一是积累“AABC”
和“ABAC”式的词语
。二是积累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句子。三是学写通知
这一应用文。这一板块从词语到句子,再到段落,
体现了学习程度的由浅入深。
“书写提示”列举了4个上下结构的字和4个左右结构的字。揭示了横画或
竖
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日积月累”安排
了9个成语,
全部于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与本单元
品味寓言的主题遥相呼应
教学目标:
本次语文园地学习可按照板块依次进行教学,注意每个版块内容难度方面
的梯度上升特点,注重实践运用。
梯度上升特点:从整体上看,本次语文园地学习内容按照课内知识与
课外
知识相结合,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段落这样的一种梯度上升的。从每个版块内
容看,其难易
程度也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实践运用:1.“交流平台”的第三个环节是“读了寓言,我想到了生
活中
的许多人和事”,可以让学生再列举一些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事情说明寓言故事中
的道理。2
.“书写提示”要求学生先看后写再对照,给与学生充足的书写时间。
交流平台
1.回顾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复述。
2.结合自身生活说明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设计意图: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是在熟读
精思的基础上感悟出的,又是通过自
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加以强化的。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和概括整
理能力,还能让学生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词句段运用
1.能
正确掌握“AABC”和“ABAC”格式的词语特点,并能进行独立列
举,如:“依依不舍”、“津津
有味”、“无法无天”、“无影无踪”。
2.
积累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句子,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熟练使用。
3.了解通知这一应用文的书写规范,并能根据相关要求进行写作。
书写提示:
1
.了解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即在左右结构的字中,偏旁
在左侧,整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如“艳、植、睛”。上下结构的字,偏旁在上
方,整个字要写得上小下大,如“霜、害
、最”。
2. 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
3.养成先看后写再对照的写字习惯。
日积月累
1.能正确认读这9个成语,做到读准字音,读熟词语。
2.了解这些成语背后所隐含的寓言故事。
3.了解这些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设计意图: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会读会写这9个成语,还要帮助学生了解
它们所指向的的寓言故事及其
道理,这样学生知识的宽度无形中被拓展了。】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能正确书写通知。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相关P
PT。学生回顾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搜集“日积月累”中
9个成语所包含的寓言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熟读精思,品读寓言
1.布置预习,自主回顾
回想一下自己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
从这些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其中一两个进行思考。
联系生活实际,这些寓言故事能让你想到哪些生活中的人和事。
2.复述寓言故事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把寓言故事说清楚。
(1)教师先进性示范性复述,学生听。
例:《揠苗助长》讲述的是一位古代宋人为了使自己田地里的禾苗长得快,
便将禾苗往上拔,结
果禾苗反而快速地枯萎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管事
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2)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例子,想一想,要把寓言故事复述完整,需
要哪
些要素。
教师点拨:
古代——时间。宋人——人物。拔苗——事情。禾苗枯萎——结果。
如果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蕴含的道理。
学生归纳,复述寓言故事需要包括五部分:时间,人物,事情,结果,道
理。
3.学生尝试复述故事,教师应给予适当点拨引导
例;《叶公好龙》:叶公喜欢龙,家里到处
都雕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后,
去拜访他。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这个故事比喻表面爱好某
种事物,
实际上并不真正爱好。
《南辕北辙》: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
反的方向又不
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越远了。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
准方
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
到相反的作用。
《买
椟还珠》: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宝珠.他用名贵的木材,雕了一
只盒子.又用各种方法,把盒子
装饰得很美观,使盒子散发出香味,然后把宝珠装
进盒子。有个郑国人,看到这个装宝珠的盒子那么精美
,就出高价买了去.把盒子
留下却把宝珠还给亍那个珠宝商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主次分明,不
能取舍不当,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学生在复述故事过程中,容易遗漏复述的五要素中的某个
环节,而且对故
事所蕴含的道理不一定有深刻的感受。因此,教师要进行及时跟进指导。
【设
计意图:学生对复述故事并不熟悉,因此教师的示范非常重要,学生
从中提取复述寓言所需要的五大要素
,然后按照这五大要素复述自己收集的寓
言故事。这样,学生能掌握复述故事的基本方法,也能实现本版
块的教学目标。】
3.联系实际
这些寓言故事能让自己想到生活中哪些人和事。
要完成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首先要对寓言故事所反映的道理有着明确的
认识,才能将其与自己
的生活联系起。
二、聚沙成塔,积累词句
1.预习自学
根据以下词语特点,尝试再写两个。
不断 念念不忘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师生讨论交流自学成果,从中寻找规律
(1)类似词语举例
依依不舍 津津有味 恋恋不舍
无法无天
无影无踪 无缘无故
(2)观察词语格式,总结规律
诸如“不断”、“念念不忘
”之类的成语,它们的两个字相同,后面是两个
不同的字,这种结构组成的词语或成语叫做AABC类成
语。
像“无忧无虑”、“无边无际”之类的成语,它们的第一、第三字一样,其
他两字不一样
,这样的成语叫做ABAC式成语。
【设计意图:学生有一定的词语积累,因此再写两个AABC和A
BAC式的成
语并不困难,所以学生能够在预习自学环节里完成学习任务。但总结这类成语
的规
律,对它们进行归纳就需要教师的指导点拨了。】
3.感受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1)指导
学生借助拼音读熟教材中列举的两段文字,注意“噘”读为“juē”,
“皱”读为“hòu”。读第二
段文字时尝试读出高兴的语气。
指名读第一段文字,提醒学生注意加点短语“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指导学生反复观察加点的短语,寻找特点。
嘴,眉头——身体的部位
噘,皱——动作
结论:这些短语都是由表示动作的词和表示身体的部位组成,表现了描写
对象的神态。
学生根据师生分析得出的结论,补写句子
httplspjy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真是急死我了!”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注意说话人物着急的语气。
例句:他睁大了眼睛,使劲摇了摇头:“你真是急死我了!”
【设计意图:在观察例句时,教
师引导学生观察加点的短语,目的是为了
从中寻找特点,从而能够将要求补充的句子填写
完整。】
(2)学生自学第二段文字,尝试寻找加点短语的特点。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读人们说的话,体会人
们惊讶,高兴的心情。然后
把自己的体会和“高兴地叫起”作对比。
总结:通过读人物的语言描写推测说话者当时的心情,才能填上合适的词
语。
根据结论把句子补充完整,教师及时检验学生自学成果。
【设计意图:在观察例句时,教师引
导学生观察加点的短语,目的是为了
从中寻找特点,从而能够将要求补充的句子填写完整。然后学生运用
这种方法
自学第二段文字,又可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4.学写通知
(1)读通知,找一找,一份完整的通知由几部分构成
师生合作解析通知的组成部分
标题,正文,落款,时间
学生第一次接触通知这一类型的应用文,因此在这一环节学习中,教师的
引导非常重要。
(2)读通知的正文部分,想一想,通知的正文应由几部分组成?
星期四上午9点——表示时间
全体同学——被通知者
教学楼门前——地点
参加运动会开幕式——通知的事情
少先队大队部——落款(通知者)
4与7日——写通知的时间
在解析正文的过程中,教师应用严谨的语言对学生加以指导。 <
br>【设计意图:学生初步接触应用文,教师的引导示范作用特别重要,因此
教师要把通知的各部分组
成用严谨的语言表述出,才有利于学生理解。】
(3)按照通知的书写规范,根据课本要求写一份通知。
例:通知各班班长领取新校服。
通
知
3月3日(星期五)上午10点,请各班班长在一楼大厅领取本班同学新校
服。
解放北路小学
2017年3月1日
例2:通知班上同学参观博物馆
通 知
4月10日(星期一)上午8点,请同学们在学校正门集合,坐车参观市博
物馆。
解放北路小学
2017年4月7日
第二课时
一、笔精墨妙,体验书法
1.预习自学
仔细观察“书写提示”列出的9个字,找出它们的偏旁,把偏旁和另外一
部分作对比。
2.检查自学
明确每个汉字的偏旁
艳——“丰”字旁,静——“青”字旁,植——“木”字旁
霜——“雨”字头,睛——“目”字旁,害——“宀”
最——“日”字头,需——“雨”字头
3.师生合作找出这些汉字字形特点
(1)汉字各部分的占格情况
左右结
构的字:偏旁占格少,另一部分占格多,例如:偏旁在左侧,整个
字就要写得左窄右宽,比如“艳、植、
睛”这三个字。
上下结构的字:同样是偏旁占格少,另一部分占格多,例如:偏旁在上方,
就
要写得上小下大,比如“霜、最”这两个字。
(2)找一找这些汉字主要由哪些笔画写成。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这些汉字都是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但是这些笔
画的长短是不同的。
(3)学生根据总结的书写规律和注意事项进行写字练习。
【设计意图:这一
板块旨在引导学生写好汉字。因此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
归纳总结这些汉字的共同特点,这些共性就是书写
这些汉字时的注意事项。学
生只有明白了这些规律,才能完成呢既定目标。】
二、集腋成裘,感悟经典
1.自学预习
(1)借助拼音将“日积月累”中的9个成语读熟,做到读准字音。
(2)查阅相关资料,找一找这9个成语分别对应哪些寓言故事。
2.检验自学成果
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好这些成语
邯(hán)郸(dān)学步
滥(làn)竽(yú)充数
自相矛(máo)盾(dùn) 杞(qǐ)人忧天
3.小组合作展示成果:交流搜集的寓言资料
在这一环节中,对于学生不易理解的寓言,教师应进行及时的点拨指导。
邯郸学步:出自《庄
子·秋水》,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
赵国邯郸人走姿很漂亮,便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
。未得其能,又忘记自己的
走姿,最后爬着回到了燕国。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
原的本事也丢了。
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故事讲的是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
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
遇和那几百人一样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
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有个人想偷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
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
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把钟夺走了,就急忙
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他
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比喻自欺欺人。
自相矛盾:
出自于《韩非子》: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
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
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
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将其破坏!”,市场上
的人质问他:“如
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形
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
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
察今》: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
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
掉下去的地方。”船
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
不能想当然,要根据
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
了
以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人们喝。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喝则不足
够,一个人喝
则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
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
说:“我能够给它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
了,把壶抢过去说:
“蛇本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后以“画蛇添足”比喻
做多余的事有害无益。
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杞人忧天:出自《列子·天瑞》: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塌下,吃不好饭,睡
不
着觉,有个智者从天体构成对他进行了开导,终释疑惑。故事告诉人们不要为
一些不切实际的
事情而忧愁。
井底之蛙:出自《庄子·秋水》:一只青蛙生活在井里,它很快乐,但是它
不知
道外面的世界,所以孤陋寡闻,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
杯弓蛇影:出自《风俗通义·怪神》:
应郴请杜宣饮酒,挂在墙上的弓映在
酒杯里,杜宣以为杯中有蛇,疑心喝下了蛇,心忧而病,应郴听说杜
宣生病后
看望杜宣,杜宣看到墙上的弓后病就好了,后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
妄自惊扰
。
学生明确这9个成语蕴含的道理后,再次朗读。
【设计意图:对于从寓言故事所演化而的
成语,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
知其所以然。因此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查阅资料进行学习的能力,这
样既
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升语文素养。】
9古诗三首
元日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会
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屠”字,重点指导书写“屠”、
“符”字,并注意“屠”字是半包围结构。并
正确读写“屠苏、瞳瞳”词语,
尤其是“曈曈”注意是左边是日字。
2.背诵课文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
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诵读导入,重视积累
让学生诵读《元日》等诗。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描写春节的诗。
师:你知道“元”有哪些意思吗?知道“元日”是什么意思吗?
师:对,元日
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
节日——春节。(扩词:元宵、元日。拓展“
元”的理解,夯实语言基础)
【设计意图:自主朗读、深思……每一名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理
解、体会这首诗。只有这样的多样性才会使课堂更精彩,让中年级感受领悟到
学习古诗的方法。
】
二、初读古诗,解疑释难
1.利用课件检查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教师重点指导“屠”
字。
师: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起书空这个字。(一边书写一边说明:半包围
结构)
2
.师:学习生字后,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古诗读好。尝试读出诗的节奏。(指
名学生读古诗——范读古诗—
—齐读)
3.师:通过预习和初读,我们知道词语的意思,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吗?
(根据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总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在学生与文本、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对话交流中,
学习古诗,完成理解、积累语言,并适时地内化到自己的语言图式中,学会用
自己的语言表达交
流。】
三、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学习古诗不仅要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根据
诗句的意思展开
丰富的想象。古诗的每一句话都描绘了一幅画面。请同学们把对字词的理解带
到
诗句中,练习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2.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同桌互相交流说说展现在自己
眼前的是
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呢。
在学生理解“岁”字时,教师补充“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年年岁岁
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岁”的含义。)
3.交流、评议、完善。
师:如果说“爆竹……”让我们感到了热闹、兴奋,还有一句会让我
们感
到温暖、幸福,那就是——
4.练习说话。
师:你为什么从“屠苏”感受到快乐呢?
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大家迎着和煦
的春风,一边喝酒一边说着祝福的话
语,身上暖暖的,心中更是暖暖的。
师:谁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说一说?
师:你能把这份快乐,这份温暖读出吗?
师:刚才我们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多媒体出示)看,五彩缤纷的礼
花在天空中绽放;闻,到处都
飘散着爆竹的硝烟味;听,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
语。置身在这样的情景中,你的心情会如何?是啊!一元
复始,万象更新,多
喜庆啊!下面请大家继续用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的方法读后两句。
我
们和王安石在隆隆的鞭炮声中“到”大街上,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呢?(课件出示)这里的“新桃”
和“旧符”都是指“桃符”。你知道桃符指什
么吗?(桃符就是春联)简介“桃符”。
【设计
意图:走近历史,才能走进诗句,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因此,这一环节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了
解王安石写这首诗时的历史背景,让学
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四、品读古诗,体悟情感
1.师:默读全诗,想一想全诗描写了哪些场景。
2.师
: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几个典型的画面,寥寥数语,就给我们勾
画出欢度新年的喜庆景象。时至今日
,人们每到辞旧迎新之时,都会情不自禁
地吟诵起王安石的这首《元日》。
3.师:孩子们,在诗人眼中换去的只是旧桃符吗?他笔下仅仅是一幅其乐
融融的春节图吗?
课件出示:当时的宋朝,百姓过着贫穷的生活。年轻的王安石看到了百姓
的疾苦,立志要为人民
造福。在49岁时,王安石做了宰相,他积极进行改革、
推行新政,希望国家繁荣富强。就在这一年春节
,他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不
朽诗篇《元日》。
现在,你觉得王安石仅仅是在写春节时热闹欢乐的场面吗?他还期望什么
呢?
用一个成语表示(辞旧迎新、除旧革新)。请你再读读这首诗,你一定会有
新的感受。
4.指导朗读。
五、补充诗句,拓展延伸
诵读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梅花》
板书设计:
元 日
燃 放 爆 竹
喝 屠 苏 酒
新 —— 旧
清明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魂”字,重点指导书写“
魂”
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正确读写“牧童、遥指”词语,并注意“遥
指”的“遥
”。
2.背诵课文,并会默写。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
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春天》)教师朗
读《清明》。
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
眼”?)
比较: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设计意图:揭示了春雨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
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
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
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
的景:春雨的特点与
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
“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
br>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
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
【设计意图:通过品味“纷纷”、“行人”“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
情于景,情景交融
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一种境界。】
学生齐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默读古诗,学习生字
多媒体出示“欲、魂、借、酒、牧”5个生字,
老师讲解“欲”字与
“浴”区别记,“酒”和“洒”区别记。
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学生: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
插图。教师:做适当的优劣
点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理解古诗内容,画出自己体会的诗句的内容,这
样可以加强学
生对古诗的理解。】
四、小结
教师提问:如何评价一首诗?
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小结。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与“
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正是作者赏析这
首绝句的两个角度。而这两点也是我们赏析其它诗歌的重要角度
。
板书设计:
清明
画面:雨纷纷→欲断魂→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
1.会认1个字,会写3个字,重点指导书写“异”字,上下结构,上边
的
部分是巳不是已和己。正确读写“茱萸、佳节”词语。注意“异”字与“导”
字区别。
2.背诵课文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
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抒发情感,导入课题
1.板书“佳节”(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 为什么呢?
2.师:看,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那么
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课件展示))知道重阳节吗?
它是哪一天?(九月九日(课件出示))
是啊,过节时我们都是高高兴兴的,可唐朝有位诗
人(课件:诗人头像)
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展示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大
家知道这句诗出自那里吗?(对,它就是出自我国著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这首
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打开课本。
二、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要求是把字音读准,诗句读
顺。
2.指名读,正音。
3.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
4.我
们刚刚说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那么它在古时候又有什么习俗?(课
件出示:说起重阳节,它最早可以推
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阴历九月
九日,都要佩带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
,民间又有了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
高山、
登高塔。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了。 课件出示茱萸:
是一种落叶
小乔木,有浓烈香味,茎可入药。据说重阳节这天佩带茱萸,可以
避邪、消灾。)像在端午节这天,大人
们都要在自家的大门口插上一种避邪、消
灾的植物一样。见过吗?
【设计意图:重阳节对于
学生说有些陌生,但是通过课件提示这个环节,
学生们就很容易了解重阳节的习俗文化。】
5.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想想,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想念、思
念…)
简述“山东”的意思。(山东: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说的
山东省不同。)
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目的意思?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
流。(重阳节这天,诗
人很思念自己在家乡的兄弟们。)
6.对于我们的诗人王维,同学们又知道多少,谁说说?(课件出
示简介王
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
宋苏轼称
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
孟”。)
7.老师介绍
(诗歌的创作背景)课件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诗人
在十几岁时离开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段时间内,
他一直漂波在外,自然产生思乡念亲之情。特别是在尤其是佳节到之
际,这种
情感更为强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8.现在我们了解了题目的意思
,也知道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那我们再读
读这首诗,好吗?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9.恩,真不错!现在我们欣赏朗读。课件出示
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
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
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
三、读文悟情
1.生读诗,师巡视。
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师板书课件出示:倍思
亲)。
3.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
子,试着把
自己的感受读出。(课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们先看看这两句诗的意思,请同
学们根据老师给的字义,自己试着说说
它的意思。(课件出示:独:独自一个人。异乡:他乡。异客:外
地生活的人。
逢:遇到。倍:加倍。整句诗意: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作为他乡的客人,每当
遇到
佳节就加倍的思念亲人。)
4.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2)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板书华
山东边是家乡,西
边是长安)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两年
了。两个“异”字,更突出了诗人的“独”。想想实际生活中,你离开过你爸爸
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
心情如何?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他
是多么的想念自己的亲人啊!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
?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
自己的感受。(指名读)
【设计意图:通过对诗句的理解,说出自
己离开爸爸妈妈一段时间后的思
念亲人的情感,使学生更能体会诗人的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四、读中体会感情,理解课文
1.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是怎
样的呢?请同
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2.学生交流。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
3.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指名读:遥知兄
弟登高处。“遥想兄
弟们正在登高望远”)
五、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师导: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
,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
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
发浓了,思
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课件出示古诗,教师
范读整
首诗)
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表达我对家
乡的思念
,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吟诵这首诗
吧!
3.指名读。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
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指名读)
六、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历代就有不
少诗人借诗抒发自
己心中的情感。老师从其中选取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文给大
家赏读,请同学们根据注释读读诗,体会同样
的思乡之情,选择你喜欢的一首
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由练读《静夜思》。
七、情感升华,再次吟诵。
1.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
,让我们再
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2.配乐齐诵诗文。
八、课外作业
请采访一下你的家人或亲友,他们外出学习、务工的时候,过节是否思念
故乡
和亲人,请亲身体会一下“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情。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念家人
登高 插茱萸
10纸的发明
教学目标:
1.认识“创、携、蔡、
伦”等10个生字,重点认识“携、蔡、”。会写“录、
册、欧、社”等13个字,注意指导“录、存、
阿、欧”的笔顺,尤其是“社”
字左边是“礻”不是“衤”。能正确读写“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
均匀、传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
3.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了?
4.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概括出段落意思,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
承下了?。
教学难点
:
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造纸术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知道你们现在用的纸是谁发明创造的吗?(孩子们表达)
2.板书课题。今天要学习的课
文就是《纸的发明》。对于纸,你知道些什么
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在课件上出示蔡伦和造纸术等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对于纸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
读的怎么样呢?
2.检查生字和词语
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字)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词语)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等。
三、书写汉字 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
“洲”和“州”
“洲”有水字偏旁,是水中之地的意思。
“州”大体上同现在的“省”差不多。因此,现在我们自己称中国还有“神
州”“九州”说法。
2.笔顺讲解
“录”的第七笔是撇;“欧”的第二笔是撇。。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老师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电脑屏幕出示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
。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二、浏览课文
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
概括的表达能力。】
2.蔡伦为什么要改进这个造纸的方法呢?
3.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重点词语
感悟文本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但也常
常是三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在归纳时老师引导孩子用画重点
词语的方法归
纳。】
三、品读课文 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小组讨论,请将课后题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而
在默读中边读边画,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
考的好习惯。】
2.小组讨论后,选出本组发言人汇报。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研
究重点知识,突破重点,这样可以兼顾所有学
生,也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乐于表达的热情。】
3.再次默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
(1)把描写蔡伦改进造纸方法的动词画出
剪碎、切断、浸在、捣烂、铺在、揭下等动词
(2)从这些动词中你可以体会出蔡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了?
【设计意图:一是赞扬蔡伦发明
的造纸术对中国的巨大影响。二是学会了
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四、总结全文: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
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
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五、作业布置
课下在搜集一下中国古代另外三大发明。
板书设计:
10、纸的发明
蔡伦→总结前人经验→自己专研→造纸术
11赵州桥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字,重点认识“智、慧”两个字,会写11个
字,重点指导书
写“县、设、史”3个字。正确读写“雄伟、坚固、创举、美观、缠绕、智慧
等
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抄写第3自然段,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
写清楚的。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历史遗
产的热爱与保护。
教学重点:
了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历史遗产的热爱与保护。
教学准备
课件
2. 生字词卡片 3.收集有关桥梁方面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播放课件,激趣导入课文
请同学们欣赏 (各种桥的课件图片)
在生活中
个,千姿百态的桥为我们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优美风景。乡下村头,
潺潺流水的小石桥;街头闹市,人人往
,川流不息的天桥。车水马龙、耸立空
中的立交桥,构成人间独特的风景线。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雄伟的长
江南京大桥,横卧在滚滚江涛之上的郑州黄河公路大桥.......见证了我国桥梁
事业的飞速发展,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聪明才干。
1400多年前,隋朝的李春设计参与修
建了举世闻名的石孔桥。谁知道它
的名字叫什么?同学们想知道吧,请欣赏(赵州桥的课件)
请大家说一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生 : 雄伟、坚固、美观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座桥的
呢?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赏、学习课文内容,
领略赵州桥的飒爽英姿。 板书:(赵州桥)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用笔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3.同桌间,相互说一说赵州桥的建造特点。
三、检查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的情况
1.展示生字,指名拼读,认读
县 济
匠 砌 横 坚 雕 抵 智 慧
设 参 部 跨 举
击 固 栏 案 爪 贵
2.指名学生教读,同桌间互读,相互检查
3.教师引导学习识记生字,辨析字形、字意
4.指名认读多音字、组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字义、读音
cān (参加)
héng(横跨) huǎ(鸡爪) gàn(干部)
参{ 横﹛
爪﹛ 干﹛
shēn(人参) hèng(蛮横)
hǎo(爪牙) gān(干净)
5.检查词语认读,教学
让全班学生参与,自由选择词语,练习说句子。
生:雄伟.......高大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真棒)
生:精美......朋友送我一个精美的文具盒。 (多么深厚的友情啊)
生:宝贵......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 (珍惜我们的生命,让生命
更精彩)
生:创举.......北京鸟巢的造型设计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说的
多好啊)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由选择雄伟、精美、宝贵、创举四个词语,让学<
br>生感知这四个词语的美感,并为揭示赵州桥的坚固、美感埋下伏笔。】
6.请同学们小组推荐代表,说说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
四、精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朗读第一自然段课文,读出自豪的感情
httplspjy
2.指名生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生:交流汇报
文中介绍说明了赵州桥的位置、名称、设计者、历史状况。
师:赵州桥成为我国桥梁建造史上一颗璀璨
的奇葩,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的聪明与智慧,我们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下面,我们带着自豪的感情
诵读课
文。
【设计意图:小组交流汇报,积极调动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赏析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品读本段课文。
2.引导感悟:(1)写赵州桥作者围绕哪句话写的?它在本段中起什么作用?
介绍了桥的哪方面知识?
(2)用了什么说明方法?(3)设计上有什么特点?这
种设计好出在哪里? (4)写作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汇报
生:围绕“赵州桥非常雄伟。”写作,是本段中心句,
具有总领全段的作用。
主要写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生:写“赵州桥的长50多米、
宽9米多,......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
上”,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那个方法,
具有科学性。
生: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①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
拱形的大桥洞。②大桥洞顶上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种设计
的作用:“减轻流水的冲
击力,减轻桥身的重量,节省石料,是建桥史上的一个
创举”。
生:本段写作上的特点是: “总写——分述”的写法,围绕一句话把内容
写具体。
【设计意
图:运用小组交流和汇报方式学习本段,让学生更加感受到赵州
桥的雄伟与坚固,突出劳动人民的聪明与
智慧。】
六、指导书写
1.教师提示; 书写时,坐直,保持身姿的正确,握笔姿势。
2.书写规范,注意字结构布局,观察,模仿,写美观。
七、通过课下搜集,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检查巩固,
1.引导学生说一说赵州桥的设计特点
2.完成练习 (课件展示)
赵州桥非常_________, 长________,
宽_______。.这么长的桥,全部用
石头砌成,下面没有________,
只有一个________, 大桥洞顶上___________,
还各有________,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_________,
既减轻了___________,
使桥不易___________,
又减轻了_________, 节省了__________ 。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欣赏赵州桥的魅力。
二、品读欣赏课文第三自然段
1. 请大家朗读第3自然段
2.
思考问题(1)本段围绕哪句话写作?(2)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文中主
要写了那些精美图案? 画出文
中相关的语句。(3)作者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能
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些生动的画面吗?(4)写话:有的
.......有的.......还有
的........
3.大家分组交流讨论,汇报
生: 课文围绕第一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写。这一句在全文中
是一个过渡句,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上文写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又
提示下文要写的是赵州桥的“美丽壮观”
。
(写话练习) 不但...... 而且.......
生:本段主要写赵州桥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课件展示) 三种龙的不同姿态: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
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
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遥首相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
珠。
(分角色朗读) 理解语句意思
生:作者用的关联词是: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些龙的生动图案,用词语形容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生:. 练习写话
有的........,有的.....,还有的.........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做
游戏,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有的在跳皮筋,还有的在打乒乓球,操场
上热闹极了。
有的........,有的........,还有的.......池塘里的荷花,有的含苞欲放,羞羞答答,有的刚绽开娇嫩的花苞,还有的怒放,开得正艳,美丽极了,
引得游人流连忘返。
有的.......,有的.......,还有的..........考试的时候,同学们在考场里,有的正奋笔疾书,有的正沉思苦想,还有的已经答完试卷,正在检阅,
大家的表现真是千姿百
态。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写话这一环节,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
楚的。】
4.引导赏析课文
作者写作中,秒写赵州桥的特点,用总----分的写法,围绕一个中心,分
层写作,使中心表
达得更准确详细。我们要借鉴这种写法,在自己的习作中,
试着把事情写具体详细。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小组合作交流:
前三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设计特点,雄伟,坚固,美观,为什么还要再
写第4自然段呢?
2.怎样理解“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为什么说“赵州桥
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
产”?
3.指导朗读
四、完成课后习题,试着运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一下赵州桥。
五、总结全文
作者写赵州桥的雄伟,壮观,美丽,刻画描写生动细腻,栩栩如生。不仅
是再赞桥,更是在赞美
造桥的劳动人民,赞美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学习本
文,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爱我们的祖国,立
志把她建设得更加美好。
六、拓展延伸
1.赵州桥的知识介绍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的洨河上,始建于隋朝开皇大业年间
(581-618),
它是我国最早建造的石拱桥,对世界的桥梁建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的独特设计,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又
节省了石料,既美观,又大方,这种“敞
肩拱”的运用为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比欧洲的设计早了110
0多年。在中国文
学史上,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赞扬,宋代赵州刺史杜德诗曰:“驾石飞梁尽一红,苍龙惊蛰背磨空”。元代刘百熙有诗赞曰:“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1991年被列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你的家乡还有什么样的桥?动手画一画,写一写。
板书设计:
┏ 总起 世界闻名
┃
┃ 雄伟坚固 长 宽,设计特点
┃
赵州桥┃ 分述
┃ 美丽壮观 不但......而且......
┃
有的.......有的......还有的.......栩栩如生
┃
┃
┗ 总结全文 宝贵的历史遗产
写作结构 总起━━━━ 分述━━━总结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字,正确读写“摊贩、形态各异、悠闲、溜达、一乘轿子
”等
词语。并注意“作、乘、笼”字是多音字
2.默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3.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4.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传统文
化的了
解和热爱。
*
教学重点:
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
会名扬中外。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走进这一单元,我们已
经初步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远流长、博大精
深,这节课我们还将撷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欣
赏,那颗明珠就是“一幅名扬中
外的画”。(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生齐读课题)
理解“名扬中外”。(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名声大,世界闻名)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本课新词
biàn cún
chēnɡ tān fàn
汴梁 保存 撑船 摊贩
lì yōu huài rǎo
官吏 悠闲 拽住 惊扰
男女同学分读
理解:摊贩、官吏 都城 作坊 溜达 一乘轿子
师:这一组词既有多音字,又有轻声的。谁能读准它们?(指名读、齐读)
理解:
都城: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首都。
作坊:手工业制造或加工的地方。
溜达:散步、闲走,很随意的逛逛。
一乘轿子:乘,在古代把四匹马拉的车,一辆叫一乘,一乘轿子就是一顶轿子。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有了哪些了解?
(梳理出《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画名、作者、尺寸、内容、画的历史、保存情
况。)
三、赏读结合
师:《清明上河图》究竟是怎样一幅画,为什么说它名扬中外呢?我们一起欣赏
欣赏,
好吗?(师生共同欣赏)
交流:师:谁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这幅画能名扬中外?
1.预设一:欣赏众多人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画上的人多,为总结名扬中外铺垫。】
师:张择端在这幅画里,都画了哪些人呢?谁能用朗读告诉大家?(指名读第二节)
师:三百
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什么是“行”?(就是行业,用我们现
在的话说就是职业)文章里说
画了哪几行的人呢?我们动笔画一下。
师:只有七八种人,倒也不是很多哇,是吗?(还有许多没写出
,但都画出了,课
文里说:“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师:那么还会有哪些行业的人呢?
(生想象说话)
师:所以文中说:光是这些人物
,就有五百多个。真是“人物众多”哇。(板书“人
物众多”)这么多各行各业的人全被张择端画进了清
明上河图,他可真......(了不起,
画技高超)难怪《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了
),让我们一起读读。(生齐读)
过渡:《清明上河图》能名扬中外不可能仅仅因为人物众多啊!你们还有什么看法?
2.预设二:感受街市热闹,人物形态各异,小而清楚。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画上的人多,为总结名扬中外铺垫。】
(1)生: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
(2)生:街上的人往往,形态各异,有的......有的......把他们干什么都画出。
所以
能名扬中外。
师:张择端不仅画出那么多的人,还画出了这些人的各种形态,,我们一起读读。(生
读句子)
(3)师:我们也看看,你还看到画上的人在干什么?(出示图片,欣赏,说话)
师:你看得
真仔细,画面这么小,你都看出了,难怪作者说(出示句子:画面上的这
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
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
能看得清清楚楚。)一起读。(生齐读)
师:是多么的细致、精致啊。谁愿意把这句话再读一读吗?(生读。)
师:如果你身边刚好有一个外国朋友,你会怎么自豪地告诉他?(生自豪地读。)
师:哦,清清楚楚,多了不起,谁愿意再读一读。(生更自豪地读。)
师:哦,大声地告诉大家。黄豆那么大是多大? (生做动作。)
师:这么点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我们一起自豪地读一读。(生齐读。)
师小结过渡:那
么多形态各异的人,全搬进了画里,的确能名扬中外。张择端的画技真是
精湛。不但如此,如果你细细观
察,还能读出一个个八百年前的生活小故事呢?请你一边
看插图,一边读第四自然段,看看桥北头发生了
一件什么事?
3. 预设三:品读传神的细节
(生结合插图读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画上的人多,为总结名扬中外铺垫。】
师:谁能用朗读告诉大家桥北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指名一生读)
师:自由地读读,你对文
中谁的动作描写印象特别深刻?(学生自由读,抓住动作,
交流。指导朗读)
师:这个场景,
真有点像我们生活中的差点儿的发生的交通事故呢!这些都是一瞬间
的事啊。画家也把它搬进了画里,而
且画得......?(那么逼真,那么传神)(板书“细
节传神”)所以,人们这样赞叹(出示:张择
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生齐读)
师:看到这里,读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师:张择
端以他出神入化的绘画技术,赋于了《清明上河图》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
(板书:“艺术价值”) <
br>师:从中可以看出画家张择端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其实我们写作文和画画一样
呢,你抓住一
个瞬间的精彩把它写具体,那么文章就如画一样,活起了。
四、拓展欣赏
师:接下,就让我
们也一起去捕捉画中其它精彩的生活小场景吧。请你细细观察,你
还觉得哪一处的情景特别有意思?
(生赏图交流)
五、结课延伸、升华情感
师:《清明上河图》全图中,类似于这样
的生活小场景,比比皆是,生动地再现了北
宋时期,都城汴梁热闹繁华的场面,难怪课文最后说:(出示
最后一节,学生齐读)甚至
后,有许多专家就是通过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研究北宋时期的许多风俗民
情、建筑风
格以及当时社会政治的特点,这可是《清明上河图》宝贵的历史价值呀。因着这极其宝贵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所以它成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幅画的名
字,它叫—
—清明上河图。(生齐说)
板书设计:
1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 物——丰富
清明上河图
街 市——热闹
情 景——传神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句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2.学会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多识字。
3.仿照本组课文内的句子或段落仿写句子。
4.了解和背诵日积月累中的知识。
教学重点:
了解一句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
仿照本组课文内的句子或段落仿写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这个模块,一起交流学习。
二、交流平台
1.本单元课文有很多段落,是围绕一个意思写
如课文第11课《赵州桥》
这座桥
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
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
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为了写清楚“赵州桥非常美观”,详细介绍了桥面石栏上精美的图案,把各
种姿态的龙写得活灵
活现。
三、识字加油站
生活中,你见过这些标牌吗?
税务局、防疫站、咖啡馆、学生公寓、废品收购站、农贸市场。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识字。
电脑屏幕上出现:新湖南路小学、人民医院、锦绣川风景区、电影院、超
市等标牌,提醒和巩固
学生要从日产生活中学习识字。
四、词句段运用
对照流程图阅读下面这一段话,照样子介
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如剪纸、
捏泥人、拼装玩具、编花绳。
剪碎或切断→浸→铺→晒→揭
电脑屏幕上出现剪纸一段话,学生照样子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首先,老师把剪纸准备的
材料:剪刀、彩色纸拿出,做了剪纸的示范。老
师先把粉红色的纸剪成正方形,把纸对着角折三次;再用
剪刀顺着纸顶端边上
剪成锯齿形,或半圆形;然后,在折叠的边上剪成波浪形,或花草,或鸟兽;
最后,展开就是一朵栩栩如生的花。
剪→折→剪→展开
五、日积月累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雅人四艺:琴棋书画
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通过讲解和背诵,让学生们感知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以及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各地有些什么习
俗?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
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
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之情,弘扬民
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
歌等活动,培养学
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
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
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资料、制作的手抄报等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快乐春节回味
1.师播放欢庆春节的课件。
2.说一说刚才看到的是什么情景。
3.揭题。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
老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
在这一天,人们(引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 <
br>【设计理念:通过演示课件,播放人们喜闻乐见的欢度春节画面,用合家
团聚包饺子、贴春联、放
鞭炮、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拜年等活动场景,唤起学
生对春节的回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
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使课堂伊始便充满了快乐、和谐、互动的气氛。】
活动二:传统节日知多少
1.师: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学情预设)虽然教师语气中强调了“中国”和“传统”两个关键词,但是
学生仍有可能会说出一些非传
统节日的名称,如儿童节、五一节等,教师先不
置可否,引导学生再读题,找出关键词“中国的”、“传
统的”,引导学生自查自
纠。
师补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起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
悠久的过程,
每个节日都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带有浓厚中国文化韵味的节日。
2.按排好的顺序,叫一叫这些节日的名字。
春节 元宵 清明 端午 中秋 重阳 冬至 腊八
【设计理念: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使学生明白中国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
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
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而成的,
并且让学生把从交流中获得的新知,在练习中加以
巩固。】
活动三:节日习俗大放送
1.师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师:课前
,同学们搜集了一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习俗资料,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展示,共同分享。(相机
板书:春节 端午 中秋)
【设计理念师生资料的交流分享,将常见传统节日习俗进行详细介绍。学
生在交流中加深了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并理解了其中丰富内涵。这一环节搭
建了一个生生合作
、师生合作、探究分享的平台,体现了真正的平等、民主、
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华民
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了
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四:传统文化要传承
1.演示课件:令人关注的端午节文化。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2.师:中国人过
了两千多年的端午节竟成为韩国的文化遗产,这对于每
一个中国人说,其滋味是可想而知的,此事充分说
明,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传
统文化是多么迫切、多么重要啊!但是,现在仍有不少人对传统节日不够了解
,
不够重视,我们该怎么做?
3.小组讨论。
4.展示本小组成员设计的春联。
5.展示本小组成员做的月饼。
6.展示本组成员准备的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
【设计理念:表演写春联、做月饼和搜集古诗既锻炼了学
生手脑,又巩固
了有关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还是学生切实开展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举措,
可谓一举多得!】
活动五师小结:
太棒了,同学们!你们那颗火热的爱国心令我感动!我们
的祖国会因你们
骄傲!现在,我们国家非常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和弘扬非
物
质文化的政策。(演示课件)相信大家在假日里与家人共度这些传统节日的时
候,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的种子也一定会在大家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
花朵,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设计理念:
在师生共同交流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被
充分激起时,让学生看那段视频资料,听老师
无比惋惜的叙述,使学生在强烈
的反差中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唤起更加强烈的爱国之情,激发保护弘扬
民族
优秀传统文化的欲望!相信从这次活动开始,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弘扬
民族传统文化
的行动中!】
13花钟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芬芳、凌晨、苏醒、干燥、灼
伤、适
宜、淡雅、吻合、组成、修建、昆虫、展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并能用关键句概括一段的大意。
4.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并能用关键句概括一段的大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走入花的世界,欣赏鲜花,感受鲜花的芬芳迷人。
(学生自由谈感想)
2.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知道么,这么
美
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板
书课题)读课题,提问题。
【预设问题:花钟是什么? 为什么起名字叫花钟?
花为什么能做钟呢?
花和钟怎么联系在一起,花怎么成为花钟呢?
同学们读书有疑问很好,在心里
记下你的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学生自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掌握字词
1.出示:芬芳、凌晨、苏醒、干燥、灼伤、适宜、淡雅、吻合、组成、修
建、昆虫、展示
指生读,有不理解的词语吗?生生释疑
师出示:吻合:1.合拢。2.比喻两相符合;一致。
2.书写重点讲解:
凌:右半部分的上边是“土”
建:笔顺先里后外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生
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句子,注意读准生字。
(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
(1)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2)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
就有被灼伤的危险。
(3)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
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4)长期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
绽开淡雅的花蕾。
(5)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3.交流“什么是花钟?”“为什么花可以做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
读一读。
“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
一样,组成花的‘时钟’,你
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教师播放花钟的课件教师指着大屏幕说:这圆圆的
花圃上,鲜花朵朵,陆
续开放,就在告诉我们时间,这就是花钟,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
时钟?
【设计意图:学生用简练的话表达自己的感受,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为
后面的概括
段意铺垫。】
四、默读课文 练习概括
1.顺着学生的回答:美妙的花钟、神奇的花钟、
令人心旷神怡的花钟,教
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课文每段介绍了什么?可借助泡泡里面的问题回答。
2.指生答
3.有什么发现吗?
有的文章开头第一句能概括该段的大意,这叫做给“关键句”,也叫“中心
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生词。同学们上节课学了花钟的生字词
,读熟了课文,老师现在要
检查一下你们是不是全都记住了。(出示幻灯片1)轻同学们把这些词语齐读
一
遍。
2.听写生词。
3.对照改正。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可以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落实词语这个
基础目标。】
二、精读感悟 学习表达
1.同桌合作你读我找,看看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
课文是
怎么介绍这么美妙的、神奇的花钟的?
2、出示并欣赏课文中出现的花的图片,说出花的名称。
3.这些花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
呢?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你
读我写(老师在黑板贴钟的演示图,学生边读课文,教师用不同颜
色的粉笔在
相应的位置写花名,而且字的色调与花的特点相符。)
4.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
(1)读读课文中写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句子。
(2)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
;七点,睡莲开了;中午
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
br>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5.品味写花开放
的句式。同学们,请看这两段话,都是描写花开放的,请
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想想,你更喜欢哪一自然段
的写法?为什么?
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语言生动形象。
【设计意图:对比阅读,把
欣赏花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选择他们喜
欢的花朵进行品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更利于学
生读出感情,读出
花开放的美丽。】
6.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品读每一朵花的开放的特点。
这么多美丽的花朵,
你想做哪一朵花?请你读给同学们听吧。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提出,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品读各种美丽的花的
开放之后,学以致用,把其它两种花的开放描述得更美。】
7.结合课后小练笔练习表达,生生互评。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所学所得运用在书写中,深入了解不同
表达的效果。】
三、继续追问 了解原因
1.为什么在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请带着这个问题自
由读第
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
2.哦,原原因是这样,我不相信,你能举个例子吗?
3. 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除了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之外,
还与什么有关?
4.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花的开放是与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的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了解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
的原因。】
四、深入探究 留心观察
同学们,植物学家为什么能设计出花钟呢?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花的奇妙应用,以及知道在生
活中要学会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才会有意想
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