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合集
2011高考作文题-网上汇款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1、《燕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1、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科生字、新词,运用图文集合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
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
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
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指导学生看图
1、微机出示“燕子”图让学生说说燕子的形状
2、微机出示插图看图叙述图意
①按由近到远的顺序观察春天的景色
②观察近处空中的燕子
③观察远处落在电线上的燕子
四、检查预习:
1、默读课文,说说燕子是什么样子的,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五、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节,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
4、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
5、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
6、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7、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8、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9、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
么样?不过读的
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老师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2、理解第二自然段
(1)看图说说春天的特征
春天的柳树有什么特点
理解“聚拢”、“像赶集似的”、体会写法
想想“光彩夺目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读句子)
(3)师画简图,“黄绿眉眼”指
的就是柳芽,大家还要进一步考虑: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
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
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
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齐读第三句。
3、图文对照理解3-4自然段
微机出示画面
①、理解第3自然段
观察飞行中的燕子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
看图说说燕子飞行时的特点
着重理解“掠”、“沾”这两
个动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让学生将课本翻开,将其想像成燕子的一对翅
膀,将桌面想像成湖面,模
拟燕子飞行。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和插图,唤起头脑中有关鸟儿飞行的记忆
表象,仔细揣摩,互相纠正
。正确的做法应是:轻轻扇两下“双翼”,然后展开,快速均匀地向前滑行,再
将书的一端点一下桌面。
这样学生就深刻地理解了“掠”字的含义。
②、理解第4自然段
观察落在电线上的燕子读读第自然段
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五线谱”、“音符”各指什么?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指明读比喻句,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辨析“几痕”和“几根”。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线,帮助学生理解。
(“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3)体会为什么说“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③、练习背诵
六、作业: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讨论交流:
课文从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分别写了燕子的什么特点?
二、指导、检查背诵
1、自读课文,完成“思考练习”第3题(出示幻灯片)
2、指导学生按自然段背诵
3、检查背诵(小组互查—教师抽查)
三、指导识记生字、词
1、出示生字(幻灯片)抽查读音
2、说说记字方法重点指导“俊”、“拢”、“奏”的写法
3、练习书写“思考练习”第4题的词语
四、拓展延伸,自由创造
1、大家都特别喜欢燕子,尤其是学了本课后,每个同学心中都有自己可爱的燕子的形象,你能用自己
最
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你心中的燕子吗?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捏一捏、刻一刻、拍一拍(拍摄)……下周
我
们举行一次“燕子”展览会。
2、“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景象?想一想,然后写成一篇短文。
(以上两题自主选择一题完成)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羽毛
外形 翅膀
尾巴
赞 热
燕子 飞回 增添生机 美 爱
春 大
姿态优美 天 自
飞行 速度快 然
心情高兴
停歇 电线—曲谱
燕子—音符
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
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
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
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
春天的诗歌?
(指名背通)
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
br>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⑴“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⑵“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
(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⑶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
(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⑷“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⑴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⑵指名读,师生评议。
⑶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
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
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
,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
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背诵古诗
第二课
学习《春日》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四、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⑴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⑵“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
(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⑴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⑵指名读,师生评议。
⑶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
切都焕然一新了,
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
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
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
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
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古诗
一、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
2、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
,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
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
用
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
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三、书写练习
四、拓展阅读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作业】
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3、《荷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荷花》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
按看荷花的顺序
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全文不到
400字,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2、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2、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设计理念】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并充分利用
教材留有余地的空白处,让
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展开想象,欣赏荷花的美丽,
让他们自主学习,大胆质疑,并将课文充分的拓展
延伸,让学生欣赏有关荷花的课
件,使学生入情入境,培养审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通过学生的自主
读书,发
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1、交流资料,让学生自由地交流对荷花的了解。
2、播放荷花录象,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形象感知。
3、谈谈感受:
看完录象,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荷花吗?
(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白态的荷花……)
4、教师引入:
荷花
真美啊,美得同学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也特别喜欢
荷花,他还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
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让我们随着作者到文中细
细欣赏吧。
二、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2、把你喜欢的段落绘声绘色地读给同桌听,让他和你一同分享作者优美的语
言。
3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是自己的
感受、体会,也可以是自己的
疑问。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发言小结一下:瞧,同学们积极思考,
主动发言
,大家说得多好啊,老师把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总结以下有两个方面,一方
面是自己的感受,一方面是自己
的疑难。现在,我们先来欣赏美丽的荷花。刚才好
多同学都夸荷花很美,你们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请
同学们再读课文,把你认为
写得特别美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同学说说你对这个
句子
的体会。
5、小组学习、交流,然后全班交流: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
这个句子的体会。
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个句子写出了
荷叶的多、大、绿。
(出示课件,体会荷叶的挨挨挤挤)
生:我觉得“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
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
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个句子写出了荷花的
不同姿态。(出示课件,体会荷花的三种不同姿态)
生: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冒”字用
得特别好,它把白荷
花写活了。
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这么多
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除了课文中讲到的,还有别的什么
不同的姿势?你们可以比一比,也可以
说一说。
生:自由发言,比划。
师:多么千姿百态的白荷花啊,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把二、三自然段读一读。
三、再创想象,拓展语感
师:同学们,这么美丽的荷花,真令人陶醉啊。现在,你们就是这满
池荷花中
的一朵了,哪一朵最美你就是哪一朵。你们穿着雪白的衣裳,在微风中摇摆。现在,
请
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用心倾听)
师:啊,这么多的小动物都来了。刚才还有哪些小动物告诉你什么悄悄话呢?
生自由表达:小鸟告诉我……蜜蜂告诉我……蝴蝶告诉我……青蛙告诉我……
师:同学们的想
象真丰富。多么美丽的荷花啊,连蜻蜓、小鱼、小鸟都被吸引
过来了。请同学们再美美地读读这一自然段
,先在小组里读,等一下各小组推选读
得比较好的同学来比赛读,看谁读得最好。
四、拓展延伸,抒情表达
教师引入: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
来,把我
们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亭亭玉立的荷花。让我
们再
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
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
荷花。
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可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说话:荷花!……
师总结: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
,它不仅外表美,内在也很美,它能出污泥而
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依然那么纯洁,那么努力向上,让我
们热爱自然,热爱荷花,
热爱生活吧。
五、作业(任选一项完成)
1、画一幅荷花图。
2、写一首赞美荷花的小诗。
3、办一期有关荷花的手抄报。
4、深情地颂读课文。
4、《珍珠泉》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本课的设计以“珍珠泉何以为珍珠”为探索主线,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
互动的实践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与文本对话,引导学
生走进文中情
景,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流程】
一、以问促读
1、教师在黑板上写“泉”: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字?它是什么意思?拿出字典查一查。
师:对,“泉”是指“从地下流出的水”。
2、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写这个字吗?对,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描写了
清澈的泉水,谁来读读有关句子。
3、课题中还有两个字:珍珠(教师板书)。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谁见过珍珠?来介绍介绍。
二、以疑促读
1、请同学们再次根据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要求:
要读出问题来,
然后尝试利用查字典等方法解决问题,在自己体会最深和感觉
还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
2、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简单问题立刻互相解决,遇到稍难
的问题可保留。
三、以赛促读
1、珍珠通常晶莹剔透,历来为人们所爱。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为什么课<
br>题中要加上“珍珠”一词呢?下面请大家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想一想,为
什么在作者家
乡的村里,那一眼清泉叫“珍珠泉”?思考以后在小组比赛朗读交流。
2、全班朗读交流,估计学生从以下方面找到理由,教师相机引导:
⑴泉水青绿,如晶莹的珍珠。
⑵水泡闪亮,如彩色的珍珠。
四、以评促读
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水泡给人怎样的感觉?从哪里感觉它像珍珠?学生有感
情朗读,特别是“水
泡闪亮闪亮的等句子。再读,你还喜欢哪些对水泡的描写,为什么?请学生来读一<
br>读,然后互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可能还喜欢水泡的有趣。特别注意以下
地方──嘟噜─
─嘟噜,扑哧一笑,还有第五自然段的三个问句,都要体现“有趣”。
2、泉水晃荡,泼洒一路珍珠。多么富有情趣,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评一评。
3、你最喜欢什么样的珍珠?把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评一评。
五、以品促读
1、作
者对珍珠泉的喜爱流露在字里行间,你还能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作者要表
达的情感吗?如果学生回答有难度
,让学生通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从读中品味、
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2、课文中采用了
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特点。出示例句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句
子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学生互相读、交流
、评价。
3、其实,老师这儿还有一篇类似的文章叫《趵突泉》,请同学们仔细阅读,
与这篇
文章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相似点。
六、以用促读
1、用赞美的语气感情朗读全文。
2、摘录喜欢的词句,背诵喜欢的段落。
5、《翠鸟》教学设计
【课文说明】
课文生动形象的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我们”对翠鸟
的
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
性,激发学生喜爱动
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在读清每句话的意思的基础上,理解一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抓住段的主要
内容。
3、学习用“总、分”的方法写一段话的方法。
4、练习背诵第二段。
【教学重点】
分清主次,找出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第二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抓住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板书课题: 翠鸟
齐读课题。
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我们就带着大家的问提,深入学习课文。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讲了翠鸟外形几方面特点?
2、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3、读一读有“鲜艳”一词的句予,联系上下文理解“鲜艳”一。词的意思。课文是
怎样把翠鸟
“颜色非常鲜艳”讲具体的?
4、课文描述翠鸟羽毛的颜色的几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这一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6、指导有语气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一段有几甸话?
2、指名读一读,说一说,每句话讲的什么意思?
⑴“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说明什么?
⑵“尽管……可还是”说明什么?
⑶“苇秆摇晃,水波荡漾”都与翠鸟的哪些动作有关?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3、分组讨论:(投影)
⑴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⑵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指导有语气地朗读裸文。
5、按“
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投影)填课文内容填空:
四、学习第三自然殷
1、齐读第三段。
2、这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喜爱翠鸟?
4、指导有语气朗读课文。
五、放录象,进一步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六、齐读全文
七、小结
【板书设计】
颜色鲜艳小巧玲拢
翠鸟 目光锐利动作敏捷
住在石壁上不容易捉
【习题】
1、根据意思写词语:
又鲜明又美丽()
飞得很快()
眼睛感觉灵敏()
只可以看到,但看起来不很清楚()
形容时间极短()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颜色()羽毛()眼睛()水波()
6、《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燕子专列》是一篇人文情惊较浓的文章,因此本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
读为主线、以悟为
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式之中,以具体
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
人文精神,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
【教学流程】
一、置境设疑,诱发阅读动机
1、创设情景:多媒体呈现站台上人头攒动,与正待启程的列车挥手告别的画
面。
2
、质疑:随着汽笛一声长鸣,老师娓娓道来—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
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
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
客人—燕子。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
列送呢?(略停)相信同学们
一定想知道答案吧。
(通过设问句诱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快速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师:请同学翻开课本第六课──燕子专列(教师相机板书课题),让
我们边读边想,比比谁的答案最正确。
(学生快速扫瞄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后汇报:
学生汇报的时候,教师根据学情引导,要求学生先具体讲讲,然后再用一句话
概括,反之亦可。
(阅读心理学讲,阅读应该是先由整体到局部,然后再由局部到整体。先让学
生整体把握课文内
容,能为局部感知作好认知与情感上的铺垫。引导学生先具体讲
后概括讲既是整体感知内容的需要,也是
一种较好的语言训练。)
三、再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提出学习要求:
师:请大家按照下面的阅读要求,认认真真地读课文,如果遇到困难可以请教
老师或同学。 <
br>多媒体出示阅读要求:一根据音节读准生字字音;二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三
不理解的词语联系
上下文想一想。
2、学生可独立学,可同桌合作学;教师座间巡视,个别指导、答疑。
3、等学生充分学习后,教师逐项检查,予以纠正落实第一步,多媒体出示课
后不带音节的生字
,抽生认读,努火车”巩固;第二步,请五名学生分段落依次读课
文,相机作好个别句子的朗读指导,使
个别读与全班读适当结合;第三步,学生提
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依托课文感知大意即可。
(
阅读要求的逐步落实,既是落实学生常规性语言知识的需要,也是为进一步
感悟课文铺垫认知和情感基础
。)
四、研读重点,感悟人文情怀
1、感悟燕子面临的“麻烦”:
师:春暖花开
,万物复苏,成千上万只燕子高高兴兴地从南方飞往北方。然而,
它们在瑞士境内却遇到了麻烦。究竟是
什么麻烦呢?请同学们在课文第2自然段中
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⑴汇报。 <
br>⑵指导朗读“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
途跋涉,已经非常
疲劳,再加上找不致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借以体会燕子所
面临的艰难处境。
⑶想象成千上万只燕子瘫痪在雪地里的场面。
2、感悟政府决策的伟大:
师:正当这些燕子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瑞士政府做出了怎样的决策?
(引导学生明白,
一群遇难的燕子与一个国家的其他大事比较,实在是太微不
足道了。但政府却决定用专列送燕子回北方,
真是了不起的举动。)
3、感悟居民奉献的爱心:
师:居民知道了这个消息以后,表现怎样?
⑴多媒体出示句子:听到消息以后,居民们___
__走出家门,冒着_______的
春寒,顶着_______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___
____寻找冻僵的燕子。
⑵按照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⑶想想从横线上的词语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透过“纷纷”“满天飞舞”“
四处”等词语,体会人们得知燕子的危险情况
后的焦急心情,体会人们不畏严寒、不辞辛苦拯救燕子的博
大产爱心。)
⑷读句子,想象成百上千的居民丢焦急而又耐心地四处寻找燕子的感人三场面。
⑸感情朗读。
4、感悟贝蒂付出的真情:
师:让我们把目光一起集中到一位名叫贝
蒂的小姑娘身上,她跟随爸了爸妈妈
一天就救护了十几只冻僵的燕子,虽然小脸冻得通红,小手冻得僵硬
,但她却一点
也不在乎。(相机引导学生观看课文中的插图)
⑴想象她一整天遇到什么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⑵小贝蒂不在乎的是什么?她在受乎的又是什么?
⑶朗读第4自然段,从“冻得通红”“冻得
僵硬”“不在乎”等词语感受小贝蒂对待燕
子的忘我真情。
(感悟层面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只有感悟到燕子的“麻烦”,才能更进一步体
会政府、居民和贝蒂的爱心;政府、居民和贝蒂是“解决”
燕子麻烦的三个不同层面的
代表,并且由大到小,由高到低。在四个层面的感悟上,都是以具体语言为载
体,
读中悟情,体现了“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设计理念。)
五、续读课文,唤醒生命感触
1、体会送别的感人场面:
师:这些冰天雪地中饥寒
交迫的燕子,等待它们的似乎只有死亡,但因为政府
的伟大决策,居民的爱心奉献,贝蒂的真情付出,它
们却走进了漂亮舒适的空调列
车,并即将启程返回自己眷恋的家园。列车缓缓启动,在人们送别与祝福的
目光中,
车厢里的燕子对着人们卿卿喳喳地叫个不停,它们在说些什么呢?—同学们,假如
你就
是车厢中的一只曾经被居民或贝蒂救护的燕子,在你即将告别他们的时候会对
他们说些什么呢?想好了,
请写下来。
学生独立写话──准备发言──真情诵读。
2、与贝蒂关切交流:
师:列车在人们的视线中渐渐远去,大家陆续离开站台,然而贝蒂却依然眺望
着列车远去的 力一向,挥动着冻得僵硬的小手,为车厢中的燕子们祝福……同学们,
你们一定知道此时此刻的贝蒂内心 深处的语言,也一定有很多的心里话想对贝蒂说。
请同桌的同学相互说说。
韦唯演唱的《爱的奉献》轻轻响起,学生在真情而悠扬的背景音乐中表达内心
真切的感受。 < br>(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师大段的独白,目的在于进一步唤醒学生在阅读过程
中萌动的爱心,升华 学生的情感品质,催生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实现从感悟、积
累到运用的语言训练。尤其是在第二个“创 生”环节中,学生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
情意达到高潮,意味着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
的道理。
2、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告诉他们要注意保护环境,否则将受
到大自然的惩罚。
4、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置悬念
播放课件重温“美丽的村庄”,引导质疑: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自主阅读,交流收获
1、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2、分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自主释疑。
三、探究学习,理解课文
1、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理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
⑵拓展思维──补充句子: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⑶质疑问难。
2、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出示第三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
⑵指导朗读: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心情吗?
过渡:河坡上的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你赞成老师的
说法吗?
3、深入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⑴看课件:洪水毁灭小村庄。
⑵学生朗读,质疑。
⑶重点理解: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4、总结升华,领悟道理:
⑴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⑵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同学。
四、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五、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保护环境的行动方案。
【板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斧头(树减少)
破坏环境
受到惩罚
美丽
什么都没有了
8、《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
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
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二、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宽阔平坦漂亮马蹄彤
橡树粗壮结实挺拨高尚
2、交流思考题:
⑴交流第一个问题: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交流看法:
①小组内交流。
②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投影片: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③读、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④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⑤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
在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
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
实、挺拔,就像
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
命力与美感所震
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
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
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
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
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
也沉重地叹着气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第四: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笔直
”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
平坦、漂亮、笔直”为好
,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
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
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
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没置的。因此,这句话
中的“笔直、只有一
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3、总结:
对一棵树,如此珍
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
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抄写练习(任选一题)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抄写下面词词:
宽阔平坦漂亮笔直粗壮结实沉重赞叹高尚
9、寓言两则《南辕北辙》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十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众朋友的提
醒和忠告。
教学重点
1、认识十三年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生字卡,写字卡。
一、导入
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
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
北走
,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他们。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
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想结合。
(四)交流
1、解题。看图解题,结合图理解“辕”和“辙”
2、自学。自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借助工具书找答案。
3、交流
(1)小组内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4、汇报
(1)小组内喜欢的形式汇报朗读,可以分角色,加动作。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5、练习
(1)故事中这个去南方却住北走,他
的朋友向他提出忠告,他却不肯接受,这种顽固
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听取别人意见的人,
用一个四字成语形容应该叫什么?你还知道其他的
四字成语吗?
(2)这个人这样固执,
走错了方向,能到达他要去的地方吗,为什么呢,他的马很好
吗,请试着用“虽然可”来解释其他两项优
势,换成“尽管但是”读读看,意思有没有改变。
(3)无论条件多么好,他的方向走错了,也永
远不会到达他要去的地方,所以我们不
管做什么都要先弄清方向,不然就不能到达目的地,就成了南辕北
辙,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
的例子吗,(可以往后推,给学生机会去观察发现然后再说)。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
文中
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B、用“------虽然---------,可----------”说句话。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B、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3、情感目标
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南辕北辙的寓意: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还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过程:
(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
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
学对这个寓言故事很感兴趣。他们想编了一个课本剧让同学欣赏,同学们
欢不欢迎呢?
(二)读中生疑,读中探究
1、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交流
交流。
2、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3、师: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这个人
是谁呢?季
梁劝了他几次呢?"季梁是怎么劝,那个朋友又是怎么说的?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
4、师:出示:------虽然------可是-------
(1)你们能不能仿照这个例子说说话?
5、师:板书:不解、告诉、诚恳
6、能不能来说说“不解”、“诚恳”的意思?
7、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8、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
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
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
9、理解“固执己见”的意思。
10、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季梁的诚恳,车上朋友的“固执”?请小组合作分
角
色朗读课文。
1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机小博士是怎么读的。
12、学生进行评议
13、师生分角色朗读
(三)放飞想象,体会寓意
1、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呢?
2、通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
了目标的。
(四)表演故事,深化寓意
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
1、小组合作演一演故事
2、反馈交流
3、如果你是车上的朋友,发现自己方向错了,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五)拓展升华,感悟明理
1、你有什么事情也是先前做错了,听了别人的劝告才改正了,能说说看吗?
(1)小组合作交流(2)反馈交流
2、师小结: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
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
作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提出善意的劝告
。
3、师:你们还知道道哪些成语故事呢?能不能讲一讲。
(七)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3
【教材简析】
《南辕北辙》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下册第七板块----寓言故事的第一课。这则寓言故
事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
了。这个寓言
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
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
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以对话为主,
适于儿童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本剧。
【设计理念】
寓言是为适应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人们规劝和自我教育的生动
形式。而“教
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设计本课教学时,我遵循以下两点原则:
一、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将寓言故事背后的道理紧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努力达
到“
教学做合一”。二、“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让学生充分经历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合理
想象,填补文本
空白。课堂的学习是有限的,我们要教孩子们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开
放性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大量
阅读,无疑是对所学所悟的一个检验。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辕”“辙”的意思。
2.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大胆地去说,去读,去演,以领会寓意。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资源】
幻灯片、南辕北辙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学生思考。
1. 课前活动:老师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
追
问为什么取不到?
2.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
他。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学生翻书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2.认识理解“辕”“辙”。
A教师板书:“辕”“辙”字,请学生观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都带车字旁)
B课件出示
:“辕”和“辙”的图片,看课件理解“辕”和“辙”的意思。(辕:车杠;辙:
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
迹。)当车往南走时,辕就会指向南方,(板书:南)。而当车往北走
的时候,车辙就会伸向北方。(板
书:北)。此时完成课题的书写。
3.指导书写“辕”字。
三、深入研读——体会故事道理。
1.叫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其它同学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我们能用故事中的哪段话来概括整
个故事的内容。(文章的第一段)
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楚国在南面,这个人却往北面走。)教师
相机在黑板上贴楚国
的图片,找学生贴出马车行走的方向。
4.再读这段话,你还读出了什么?(坐车人很愚蠢、固执等)
5.自己行走的方向跟目的地
是相反的,他还硬要这样做,他真的这样愚蠢吗?他有没有自
己的理由呢?
A生自由读书,找找坐车人的理由。
B师指名回答。(马好,路费多,驾车人技术好) C出示坐车人与朋友的3段对话。学生自己读,边读边琢磨:朋友是怎么问话的,坐车人又
是怎样回
答的?
D填补文本的空白:为人物的对话加上恰当的提示语,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心理。加上提示语再指名读3段对话。
E师请两名同学现场上台来表演,一人扮演坐车人,一人扮演朋友,教
师帮助叙述。在两名
同学读的过程中,教师对不**物的语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F课文读
到这里,这个前往楚国的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愚蠢、好笑、自以为是、不听
别人的劝告)
6.课件出示:他不知道这些条件越好,离开楚国就越远。齐读这句话。此时,你面对如此
愚蠢的坐车
人,你想说些什么?
四、了解出处——与生活实际结合。
1.早在2300年前,魏国的大
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了企图依靠武力
攻占赵国的念头,想不想看看?
2.欣赏故事《南辕北辙》,了解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
3.魏王是个聪明人,当他听了南辕
北辙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梁的劝
告。其实,别说在2300年前,就是现在,我们
身边还经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
见过吗?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见过的《南辕北辙》现象。(如
:某食品质量不过关,却通过
精美包装去吸引顾客,耗费人力、物力也没能提高购买率。
)
4.师提出当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南辕北辙》现象,(如:考试抄袭以达到提高成绩的目
的)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五、课处延伸——引导大量阅读
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严文井先生对
寓言有过这样精粹的描述:“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
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你转
身离开时,却突然变成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课下我们应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从这些小故事中,明白
为人做事的大道理。
附: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北▲
方向弄错
结果: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南▼(楚国)
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一、图画导入,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图,请大家看黑板(贴上羊、画上羊圈),图
上画的是什么呀?(生
说,师板书:羊圈)
古时候人们把这种养生口的圈就叫牢(板书:牢),“牢”是一个生字,请你认<
br>真观察,想想用什么方法来记这个字。(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可根据字义记)
2、古时候
围绕着羊和牢还发生过一个故事呢,这个故事的名儿就是一个成语,
你知道是什么吗?(生说:亡羊补牢
师板书:亡补)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成语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这篇课文到底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呢?请你们自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确。
2、故事里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些生字词(投影出
示词语)
羊圈(圈字还有其他读音吗?)、邻居、差错(这个字还念什么,它也是一个
多音字,在这个词中读什
么?一起把这个词读一遍。)应该、及时、损失、满不在
乎、亡羊补牢(这个补字都能组成什么词呀?你
知道它为什么是衣字旁吗?谁想提
醒大家写衣字旁时要注意什么?我们一起写一遍。“亡”这个字有这样
几种解释:
⑴逃;⑵丢失;⑶死。
谁给大家读读,“亡”在亡羊补牢中应该选那种?生说。
师板书:丢失,课文里是怎么写的,
你能给大家读读吗?生读时,师擦去一部
分圈、摘掉一只羊)
3、羊圈破了,羊丢了,该怎么办呀?那个养羊人又是怎么做的呀?
4、那个养羊人在羊丢了
以后都说过什么呀?请你们自己先默读1、2自然段,
画出他说的话,再把他说的话读一遍。
5、他说什么了?谁给大家读读。投影出示句子。
6、你们看同样都是丢了羊,但他前后两次
说的可完全不一样,他两次丢羊以
后都是怎么想的呀?学生汇报,进行朗读指导
7、现在养羊人又是怎么说的呀?(生说,师把羊圈补好)
出示句子,两句都是写养羊人把圈修好了,自己读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那
句好,为什么?
正是因为他这次立刻把圈补好了,所以从此以后,他的羊再也没被狼叼走过。
三、领悟故事道理
1、如果你是这个养羊人,经过了这样一件事,你想对我们说什么?个别说
这就是这个成语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书上给我们总结出来了,谁给大家读
读?
出示最后一段话。
所以说出了差错以后,能及时想办法补救,还不算晚。
2、你想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
小组说、个别说。
3、小结:
希望大家都能受到启发,记住: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板书〗
图
丢失圈
亡羊补牢
10、《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
大雁、拉弦、
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
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
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
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查找资料,了解大雁的相关知识;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更羸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1、出示小黑板: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导入:
一句话,我们就了解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
他与一个成语紧密地联
系在一起(板书“惊弓之鸟”)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会揭开他
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
3、认读生字词:
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大吃一惊、
孤单失群
提醒:“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 gēng,不要读成 gèng。弦,读
xián,不要
读成
xuán,笔画是8画。“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并归纳问题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
3、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
问题,如:
⑴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⑵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解决难点
1、说“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几自然段?(1~4)
⑴指名读1~4自然段:
⑵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
的?(用“
”画出来:一只、慢慢的,边飞边鸣)
⑶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他的话?(更羸的话中用
了“只要……
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
⑷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
⑸指导朗读: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
读。
⑹齐读1~4自然段。
2、师: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
⑴齐读5、6段。
⑵更羸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
句子对比: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掉下来。
(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
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
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
得快。)
⑶指导朗读:突出两个“直”,突出“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
3、师: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⑴默读7~9自然段。思考:最后一段话
,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每一句话讲
什么?(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
⑵同桌交流。
⑶集体交流: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
br>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
听到的
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
得悲惨”知道“它离开
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
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
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
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
结论。
⑷语言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因为________,所以________。
⑸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总结课文
1、更羸的本
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
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3、难字书写指导:
“弓”是独体字,笔画是3画;
“魏”是17画,第14画是从“田”字里面通下来一撇,第16画是“撇折”;
“雁”字,“厂”字里边是两个单人旁,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4、书写练习。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同步练习
【布置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11、《画杨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
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
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
求是。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杨桃实物;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
1、师出示杨桃实物,并请学生读“资料袋”。
2、师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我从画杨
桃这件事中明白了
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出示小黑板,认读生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
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
教诲
指名读,正音:“嘱”读 zhǔ,不要读成
shǔ;“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肃”
是平舌音;“晌”读 shǎng,不要读成
xiǎng。
三、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1、默读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怎样
评价“我”的画?老师怎样做怎
样说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交流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找找哪几段具体写了画杨桃的事。(边读边用笔做记号)
2、练习朗读2~18段:
指导朗读要点:
⑴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
抓住重点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
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体会“我”
的一丝不苟。
⑵通过对比体会人物心情,把握准感情:
①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认为画得怎样?态度是怎样的?老师的态度又是
怎样?
(找出老师的动作,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
②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次老师问“画
像不像杨桃”时,同学们嘲笑的语气;第二次老师问“杨桃像不
像平时看到的杨桃”,同学支支吾吾的语
气。(对比体会读好这部分内容)
抓住“和颜悦色”一词,指导老师耐心和诚恳地批评这部分。
二、升华领悟
1、出示父亲和老师的两段话:
⑴朗读思考:他们的话相似在哪里?都说的什么意思?明白“教诲”的意思吗?
通过反复读,学生能体会出父亲和老师都是教育“我”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
⑵再读,老师的话哪几句和父亲的不相似,是什么意思?(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⑶师总结:父
亲和老师教“我”做人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这是做人的根本!
从画杨桃一事中,“我”还明白了从不
同角度去贯彻,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这种科学
的思想方法,怎能不让“我”终身受益呢?
2、背诵老师讲的一段话。
3、齐读,交流体会:读后想到了什么?可引导联
系《题西林壁》一诗、《画
鸡蛋》一文,进一步理解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结果的道理。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注意“非”在“排”和“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
“叮”和“钉”、“订”;“幅”和“福”、“诲”和“悔”;“晌”和“响”。
3、书写点拨:
嘱:右边下半部的第七笔是竖。
肃:笔顺:
悉:上部不是“采”。
二、巩固作业
1、书写练习。
2、完成同步练习。
12、《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
2、画出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养成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激趣导入,别人没想到什么?请读这篇课文
二、导学达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不懂的地方,并画下自己认为重要的词句。
学生练习分段:
第一段:(1)从前,有个画师收了三个徒弟。
第二段:(2~7)画师对三个徒弟的评价。
第三段:(8)两个徒弟恍然大悟。
2、同学们,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⑴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全班讨论。
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
⑷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画师的称赞?
3、引导学生画出重点句子,画师称赞徒弟的话。 <
br>4、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画师如何评价徒弟的作品,并理解徒弟养成仔细
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
惯。
师生合作板书:通过填空或板书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三、达标测评
1、巩固:
通过学习,你有何收获?
2、作业:
找找类类似的资料读一读。
13、让独特的情思和语言同构共生──《和时间赛
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人人读通课文。在语境中理解词义,在个性化的
朗读及创编名言中展现对含义
深刻句子的理解。展示收集、积累的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
2、过程与方法:
能对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质疑,在个性化的朗读及创编名言中展现对含义深刻句
子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懂得时间过去就不会回来,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设计理念】
让独特的情思与语言共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学生阅读文本
后产生的独特的言语是他们独特的感受、
独特的情思与独特的语言同构共生的产物。加强言语独特性的培
养,既要引导学生
对文本、对生活产生独特的视角,提高他们感受言语、感受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
br>又要引导学生以独特的学习方式,对文本、对生活、对心灵进行自由的剖析和描述,
以使他们的言
语流光溢彩、五彩缤纷,还要使他们在语言与精神的和谐同构中张扬
个性,完善人格。
【教学过程】
一、名言引入
1、师诵名言:
“日月如穿行的飞梭,光阴
似疾驰的箭矢,昨来又去,转眼即逝。一曲未终,白
驹已过千里。岁月啊,你在我的额头上犁下深深的沟
痕,可惜,可叹! 来,干了这
一杯!”
(教师的情感对儿童来说,是导体,
是火种。学生面对情感丰富的老师,身处
充满激的氛围,获得了情融融、意切切的心灵感受。)
2、生诵名言:
我听说你们积累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现在能不能背诵几句给我听。
展示收集、积累的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与教学最后一个环节的“创编名言”
相互呼应,使整
堂课连成一个整体。
3、师赠名言:
(出示: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在自己
拥有的时间里快跑几步。
尽管那几步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美文大师林清玄)
4、生提问题: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作者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
为什么说“收益匪浅”) 人为
什么跑不过时间?)
刚才几个问题的答案都在一篇课文里,题目叫《和时间赛跑》。我们把课题写
下。
二、读通课文
1、学生读文。大声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句子做一个记号,
再回读一遍。
2、检查读文。这位同学有这么几句话读得不太顺,让他再读一读或大家齐读。
读给同桌听,同
桌认为满意了,打上“√”。
三、读好课文
1、我们已经把课文读通顺了(板书:读通)还得把课文读懂、读好(板书:
读懂、读好)
2、我们来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两位小朋友读,谁的朗读读到大家心上去了?我们大家都来这样读一读。
3、指名接着读,你也来问一问。
4、下面一句话不太好读,我们先练一练。
请推荐两位高手读。我也来试一试。
这样读可以吗?朗读其实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只要把心中的那份感受
表现出来,你
的朗读就成功了。 请同桌合作一下,一位是爸爸,一位是孩子,站起来对话。可以
根据感情表达需要改变课文中的个别字词。
(追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
5、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读:
引读:
⑴师:听了爸爸的话,──(生读)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把这种说不出的滋
味读出来。 <
br>⑵师:人真的是跑不过时间呀──—(生读)“每天放学回家,我在院子里看到
太阳一寸一寸地落
下去,就知道这一天快要过去了……我看到小鸟向自己的巢飞去,
飞得好快呀……”
⑶师:我是跑不过时间,我还是要跟他比一比,放学了,我往家走──— (生
读)
⑷师:从那以后,我常常和时间赛跑──(生读)
⑸师:童年养成和时间赛跑的习惯──(生读)
(以读代讲,学生在读中自然领悟了课始提出的有关问题。)
⑹师:我最大的收获是──:(
生读)童年养成了和时间赛跑的习惯,在后来的
几十年里,我收益匪浅。
(我知道人永远跑不
过时间,但是人可以在自己拥有的时间里快跑几步。尽管
那几步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
美文大师林清玄)
6、谁敢在讲台上来读这句话?
现在,你占据着朗读冠军台,谁能读得比他更有味,让他离开冠军台。
(为学生注入能充分激
活身心的“兴奋剂”’读着读着,大家都已经会背诵这句话
了,我们一起诵读。)
(“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着是一种享受,而不看作是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
入调……而自然达到
纯熟的境界,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径”(叶圣
陶语)。)
四、创编名言
1、学生谈感受,在刚才所谈的内容后面署上大名。
2、师谈想法。老师读了这句话也很有感触,写下了这么一句话。出示:
只要你在平常的业余
时间里不断地用自己的双手去挖掘,就会出现一眼源源不
绝的幸运之泉。──
未来的语文教学专家吉春亚
(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充满了
乐趣。)
3、学生动笔创编名言。学生交流评价。
4、相互交流自编的名言。
5、学生在高
度的亢奋之中能产生言语的欲望与冲动,其话语是现时感受和以
往积累相互作用后迸发出的智慧的火花。
相信“每一个话语,每一个语体(风格),
每一个发音的背后都蕴藏着(典型的、独特的)言说着活生生
的个性。”且不同的认
识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心灵空间在交流中会不断扩大,语言的施展领域也同时得
到拓展。)
五、拓展积累
让我们在诵读珍惜时间的名言中结束课吧!
1、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刘秋娘
2、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朱熹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
4、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元·关汉卿
5、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英国·培根
6、失去眼前的时间,就等于失去所有的时间。──德国·贝纳姆
7、明日复
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皆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
明日无穷老将至。──文嘉《明日歌》
(在扩散性阅读中,精神探索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的语言的感知量、积
累量也不断增加,
领悟力也不断增强。这样,语言和精神就能在广阔的心理空间建
立最大的同构体。)
14《检阅》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巩固5个生字,会写7个左右结构的字。正确读写“鸦雀无
声、情不自禁、俱乐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检阅时的场景,通过想象、朗
读和移情体验体会人物的心理变
化,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
美好心灵以及残疾儿童的自尊自强积极的人生态度。
3、从读学写,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4、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博莱克的心理,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这个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初步感受“自尊、自强,
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
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
师
:上节课我们已经整体感知了课文,了解了检阅前儿童队员们因博
莱克腿残疾,是否让他参加国庆检阅这
件事,而感到非常棘手,
最后队长决定让博莱克走在队伍第一排参加检阅,队员们的心情
由矛盾
一下子变得兴奋,表现了他们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美好
品质。那么检阅时他们又是怎样表现的呢,这节
课我们就来学习。
二、精读感悟,深入理解。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用“
”画出
博莱克是怎样表现的句子?画完之后再多读几遍,说说你能体会到什
么?
生:读12段,画出句子,谈体会。
师: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生
:我画的句子是: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
检阅台。我的体会是:博莱克走得很认
真,也很努力,与全队保
持一致。
师:谁再来说说?(出示1句)
生:…(板书:保持一致、目视右方)
师:“保持一致”是什么意思?
生:努力与大家做到步调一样,节奏一样。
师:我们再来看这句话:他同全队走得一样,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
望着检阅台。(出示2句)
1. 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2. 他同全队走得一样,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师:比较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生:1句是“保持一致”也就是走路节奏上一样,基本上与大家同步。
2句是“走得一样”也
就是走路与大家一模一样,一点不差,但
是博莱克做不到,因为他的左腿截肢了,走起路来一定一拐一拐
的。
师:说得好,可见作者用词的准确。
师:同学们,你们看一个左腿截肢的人,能与大家保持一致,此时此
刻,他的心情会怎么样呢?
生:他很激动,很自豪,对其他队员心存感激…(板书:激动、自豪)
师:带着激动,自豪……的心情请你再读一读12自然段。(出示12
段)
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看
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
一致,目视右方,
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生:有感情练习朗读12自然段。
师: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指读)
师:你读得真好,就向他这样,同桌俩再读一读。
师: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想象一下博莱克在训
练时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
生:1.跌倒了又爬起 。2.流了很多汗。3.衣服摔破了。…
师:对﹗同
学们,这一幕幕的镜头,不仅你看到了,老师也看到了,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自信、坚强。(板书:自信、坚强)
师:那观众又是怎样评价博莱克的呢?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出示14段)
师:谁能把这种赞叹读出来?
生:…
师:我听到了你发自内心的称赞。(反复让学生读这句话。)最后齐
读。
师:难道就博莱克这一个小伙子真棒吗?
生:不,是这些小伙子。
师:这些指谁?包括博莱克吗?
生:全体队员。包括博莱克。
师:为什么说这些小伙子真棒呢?(回到全文)
生:…
师:正是因为这些小伙子互
相尊重,互相关爱,他们自信、坚强,打
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因此,他们由衷的称赞:这些小伙子真
棒!(指板书,写:真棒)
师:像这样,能够回答出为什么?也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方法。
(出示:理解课文的方法:回答为什么?)
三、回归全文,品读升华。
师:最后,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选择你最受感动的地方读一读,再
次体会儿童队员们的美好品质。
生:自读。
师:谁能给大家读一读你选择的段落,并说一说你为什么受感动?
生:…
四、读写结合,积累运用。
(一)读写结合。
师:从你们的朗读
中,老师看到了你们已经被感动了,你们一定对文
中的人物有好多心里话要说,请选择一个人物,对他们
说几句话。(出
示)
提出问题的队员
请选择一个人物,
队长
对他们说几句话。
博莱克
全体队员
生:1.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你能勇敢地提出来博莱克的事情,我
觉得你能勇敢的面对现实,我要向
你学习。
2.在所有队员拿不定主意时,你能做出让博莱克参加检阅的重大
决定 ,并得到所
有队员赞同,我觉得你敢于冲破世俗的偏见,
真象个队长的样,在关键时刻能做出决定,我要向你学习。
3.你能刻苦训练,身体有残疾还能做到与全队保持一致,你是那
么自信,坚强。我要学习你这
种品格。
4.全体儿童队员们你们关心博莱克这个残疾儿童,不歧他,平等
的
对待他,我要向你们学习。
师:你说得很好,你能说出人物的表现及具有的品格,还能来谈
谈
自己的一些想法,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就可以从人物
的“表现——具有的品质——你的感受”这几方
面来说。(出
示)
评价人物方法:表现——品质——感受
师:请同学们回家把刚才说的内容写在日记本上。
(二)积累运用。
师:课文我们
已经学习完了,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生字本25页,读
一读这些词语,看看还有哪些不懂的 。
生:…
师:看来同学们都懂了,老师想考考你。(出示1题)
1、选字组词。
博 搏 薄
喷( )欲出 ( )大精深 拼(
)
鸭 鸦 讶
乌( ) 惊( ) ( )梨
师:没有难倒你们,请看(出示2题)
2、 选词填空。
观众 群众
(1)市政府的一些新规定,得到了人民( )的赞许。
(2)“幸运52”是( )特别喜爱的节目。
(三)指导写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写了上下结构的字,现在请看这些字。(出示7
个左右结构的字)从整体上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左右结构的。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
师:这些左右结构的字有的是左窄右宽,谁来找一下?
(生说)剩下
的两个字左右宽窄差不多。这节课我们重点指导“博”字。请仔
细观察。
生:我观察到…
师:“博”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右上部的竖与右下部的点收笔对齐,
这样右半部分就上下对正了。另外“寸”的横写得长些,这样就
做到了紧凑。
4. 下面请
同学们描一个,写两个,描的时候注意每个笔画在田字格
中的位置,别描出线外,写的时候注意把例字装
在脑子里,要一
气呵成,不要写写擦擦。(学生书写)
5.拿出一本,进行评价。
6.我们发现了别人的优点与不足,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不足之处改
一改,再写一个漂亮的“博”,希
望你能写得一个比一个好。
7.剩下的字留做作业,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
板书设计: 14 检阅
心情 品质
棘手
矛盾
检阅前: 尊重 关爱
情不自禁 兴奋
棒
保持一致 激动
检阅时:
自信 坚强
目视右方 自豪
15、《争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5课争吵(板题:15.争吵)
生:读题
2.谁知道什么是争吵?你们有过吗?
生回顾自己有过的争吵事件。
(过渡语: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那
么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中
的争吵究竟是怎么引起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5课,自由读课文。
要求:(一)读准生字新词,难读的字词或句子多读几遍。
(二)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学生字新词(课件出示)
嫉妒
石匠 代替 抄写 墨水 报复
缩回 诚心诚意 扛柴 肩上
承认 防御
戒尺 既然 后悔 愤怒 悲哀
①指名生读词语
②理解“嫉妒”“诚心诚意”“报复”
③区分“既”和“即”
④全班齐读
3.反馈:课文主要写了一件
什么事?(提示:谁和谁争吵?他们为什么争吵?
争吵后的结果怎样?)
那我们一起先去看看他们为什么而争吵
(三)、学习1-4段
1
.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说说他们之间的争吵,你觉得这段中的哪一个字比较合
适?(板书:碰)
2.课文里出现了几次碰?请同学们用“——”画出来。
课件(一)出示句子:
1.我正抄着,坐在旁边的克莱谛忽然碰了我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笔记本上,本
子
被弄脏了,字迹也看不清了。
2.过了一会儿,我也碰了他一下,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① 谁愿意把这两个句子读一边
②
这两个碰有什么不同吗?(板书:克莱谛 不小心 我 故意)
③ 你从哪里
看出来的?(克莱谛碰“我”是不小心的,从他“微笑着”向我解释看
出来,“我”碰克莱谛是故意的,
从“报复”这个词
看出来)(板书:微笑 报复)
5.知道我为什么想报复吗?
(课件二)出示句子
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我想报复他。
①生读句子
②你看出了什么?(我很嫉妒他)
③指导句子朗读
那他们对待碰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呢?
课件(三)出示句子
我火了,骂了他一句。
克莱谛气得脸都红了。
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
①
找得真好,愿意读一次吗?
② 我在对待克莱谛的碰是什么态度?为什么?(板书:火
骂)
③ 能把我的样子读好吗?
④
克莱谛是怎么做的?从他缩回来的手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克莱谛?(板
书:气 缩
宽容待人)
⑤ 能读出来吗?、
7.同学们你们读得真仔细,从你
们的读中老师看到了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孩子,
那你们愿意把课文第一大段整齐的读一遍吗?
生齐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
1.读了课文里的争吵,你们想去
多了解一下有关他们中“我”的故事吗?我是《爱
的教育》的作者,请大家利用课间时间去看看这本书,
你
会学到非常多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15.争吵
争 吵 争吵后 重归于好 父亲的教育
碰
↙↘
我 克莱谛
故意 报复 不小心 微笑
火 骂
气 缩
嫉妒 宽容待人
16、《绝招》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设计力求使学生通过对课文中
的语文文字的理解,产生情感的共鸣,感悟生
活的智慧,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明白课文中所蕴含的
道理。让学生在自己的生
活经验、知识基础上,感悟、体验并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即探究的
过程,
才能在得到语言知识的同时,生成捕捉知识、探索未知的智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刻苦求知的愿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绝招》
1、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什么是绝招?课文讲了谁的绝招?谁的绝招最绝?)
2、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
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绝招”,“镇”
住那些
小伙伴。结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果然出奇制胜,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
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
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绝招,太绝了!’”
3、大家想知道他们的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吗?
设计意图:从启发谈话入手,诱导学生理解课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
2、讨论:
①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
(三胖的绝招是憋气,二福的绝招是空翻,小柱子的绝招是算数学题目。)
②谁的绝招最有用?(小柱子的绝招最有用。)
3、小柱子的“绝招”引来了大家的赞叹,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引导学生
细读课文。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细读
课文作好了铺垫。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
读书
时要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建议学生动笔在
课文中画出来。
2、
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读课文时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同学之间通过
互帮互助的方式解难答疑。
3、讨论:
①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起因是和小伙伴比本领,却样样都落后于别人,觉得自己“太丢人了”;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②他练习了什么绝招?
③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
(找出有关语段读
一读。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那位小朋友的绝招给你留下
了哪些印象,对小朋友的言行作出自己的评价
。)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
惯。通过讨
论,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故事的前因后果。
四、深入体验、深入理解
1、什么是绝招?
2、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
(起因是和小伙伴比本领,却样样都落后于别人,觉得自己“太丢人了”;
3、小柱子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奶奶说,二福的绝招是天
天跑体育场练出来了。他认为奶奶说的话在理,明
白了经找是靠苦练出来的。)
4、他练习了什么绝招?
(两个不过百的数做乘法,算得快、算得对。)
5、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
(小柱子的“绝招”出奇制胜,“镇”住那些小伙
伴。大家都十分佩服,所以大家都
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
6、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讨论,从中体
会
小柱子勤学苦练的精神和争强好胜的性格。
7、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①你觉得小柱子的做法怎么样?你应该学习他什么特点?(自尊,好强,不服
输。)
②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③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
8、阅读了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者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
领。)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在评价、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引导学
生在阅读时产生情感共鸣。
指导学生明白课文蕴含着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
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
的本领。巧妙地引导学生对科学
知识、对刻苦求知产生一种价值认同。
五、拓展练习、增加智慧
1、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下次的比赛,会是什么情景呢?展开想象,练习写一
段话。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本领可以称得上是绝招?
3、你佩服周围谁的本领或技艺,可以问问他是怎么练成的,如果有条件,还
可以学一学。 <
br>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引导学生练习生活谈
谈对“绝招”的认识,升华了小学生的情感。引导小学生采访周
围人物的绝招,这就把语文教学生活化了
。
【教学反思】
我们的课堂应由“知者”间的对话变为“智者”间的交流,因为促进人成长
的至关因
素是智慧而不是知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关注学习者的自身感受
与个
体学习,改变不利于学习者发展的学习方式。只有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
知识基础上
,感悟、体验并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才能在
得到语言知识的同时,生成捕捉
知识、探索未知的智慧。
“学”是研究性的探究活动。“学”是一个对信息不断整合、加工改进的过程
,学的
方式有很多,收集、整理信息,查阅资料,与他人交流、研讨、争论,等等。“学”
也是
一种交往,应是信息的交汇。在课堂上,为他人提供信息和采集来自他人的信
息都是自身价值的体现。在
自助与互助的课堂教学中,对以往经验的提升,对事件
现象的剖析,对人物形象、人物特点的评价,都会
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
语文方法和思想,从而使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成为儿童不可或缺的能力。
心理学家
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儿童时期具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将会导致他今后的生活方式。”
我
认为今天的课堂不应是以学会为目的的课堂,而是应以会学、掌握方式方法、获
得人生体验为目的的课堂
;是促使人人获得不同发展的课堂,因而应该承认每一个
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感受,都能形成自己的
学习观。因此,本设立力求使学生
通过对课文中的语文文字的理解,产生情感的共鸣,感悟生活的智慧,
经历语文知
识“再创造”,明白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
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巧妙地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产
生一种价值认同。
17、《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理解内容,体会为什么孩子沉默了。
2、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让学生有在学习中明白做子女的也应该体谅父母,
关心父母。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为什么孩子们的沉默可贵。
2、从文中体会出孩子对父母的关爱,引导孩子从自己做起,从平时做起学会
关心长辈。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从小到大最关心你们、最疼爱你们的人是谁?
2、举例说一说,怎样关心你的?
3、说得真好,那有一群和你们一样生活在幸福与快乐中的小朋友们为什么老
师问了一个问题,
他们都沉默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
(板书:齐读课题。)
二、质疑课文内容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学生自由提问。
2、老师把你们的问题加以总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⑴课题是什么意思?
⑵孩子们为什么由起先的兴奋变得沉默了?
⑶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
3、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三、细读感悟
1、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自由发言
(指导读相关自然段)
2、他们沉默了,他们会想些什么?
小结:
是啊!父母养育我们多不容易啊!自己却从不知道父母的生日与烦恼,不能体
谅父母,为父母分担忧愁,真是太不应该了,所以他们全沉默了。
(板书:沉默)
3、沉默以后教室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我们一起学习14~17自然段:
(小组轮读)
你从这部分中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回答。
(板书:热闹、回报爱)
4、文中的小朋友们懂事了,长大了,那同学们你们当中有谁为父母
过生日或
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呢?
此时此刻,你想对父母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呢?
(学生板书)
5、讲得真好,那课文学到这你们明白课题的涵义了吗?为什么沉默是可贵的?
生自由回答。
6、是啊!沉默中多么可贵啊!他们在沉默中思索(板书:思索),在沉默中<
br>进步,在沉默中成长。那同学们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课文,看看沉默前教室里是怎样
的?
(板书:热闹)
指名回答,读相关自然段。说明了什么。
(板书:感受爱)
7、的确,从孩子们只会感受到经过思索会感受爱,老师的心情是多么高兴啊!
那最后一自然段
该怎样读,谁来试一试。
四、扩展
今天,我们学习了《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
到父母对孩子的那种
比山还高,比水还深的亲情。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关心我们和爱护我<
br>们的人,像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老师和同学那就请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
一颗真诚的心来
回报和感谢所有关心和爱护我们的人吧!
18、《她是我的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复习生字词语,练习根据重点词语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3
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学习课文具体、真实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刚刚见过面,还记得我吗?
我也记得你们,今天啊,我们就是
朋友了,我们来聊聊关于朋友的话题,你能告
诉我在咱们班里谁是你的朋友吗?为什么你说她是你的朋友
?相信这节课以后,
你一定会对“朋友”这个词语有更新的认识。
授课过程:
一 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板书:她是我的朋友)
2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语,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
先来开火车读词语。
⑴出示:
医院 是否 草垫 酒精 竭力
掩盖 制止 拳头 轻柔 安慰
我们再来看这几个词语:
⑵出示:
输血 血型 血管 抽血
流血 献血
读得很准确,注意了血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
⑶ 我们再来看几个四字词语:
出示:
持续不断
迫在眉睫
① 这个词语中说到了人身上的两个部位,哪两样?(眉毛、睫毛)这个词语什<
br>么意思?(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急。)都到眉毛和睫毛了,多紧急啊!
②
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回忆文章中是什么事情迫在眉睫?(输血)
③
输血这件事怎么就叫“迫在眉睫”呢?
出示:
经过查看,他们确
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
和流血过多而死去。(你能联系前文思考)
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
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你能联系下文思考)
④ 我请两个同学分
别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说得具体一点,哪写
出不马上输血小姑娘就会死去?)(如果下划
横线,马上要给这位小姑娘输血,
不能再等了。)这样紧急的情况就叫——迫在眉睫,刚才我们就是通过
联系上下
文理解的这个词语,这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现在谁能带着的你的理解再来读读
这两句
话?(听出危急了吗?谁能再读得危急点?)
二 回忆内容,学生质疑:
1 看起来大家上节课学习得不错,小声读读课文,回忆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
事?(战争时期
,阮恒给一个小姑娘献血,他误以为献血会死,但毅然为小姑娘
献血,当别人问他时,他只回答“她是我
的朋友”。)你说的很简练。
2
同学们,学贵有疑,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都有哪些问题呢?(为什么别
人都不给小姑娘献血
,只有阮恒愿意给她输血?阮恒为什么举起手又放下然后又
举起手?阮恒开始时害怕把自己的血都输给小
姑娘,可他为什么还坚持输给她
呢?……)
3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
来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通过学习描写人物的语句,体会
人物的心理活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文中有一句话
能回答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那些问题。
找到了吗?(指板书:她是我的朋友)
㈠
学习课文5——11自然段:
阮恒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请大家默读课文,把描写阮恒的语句用
横线画下来。我们来按课文顺序进行汇报。
1 出示: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⑴ 谁来
读读这句话?大家边听边想这是在描写阮恒的什么?(动作)请你赶快圈出
表示动作的词语。有哪几个描
写动作的词语?(板书:举放 举)
⑵
我请同学再来读这句话,边听边模仿阮恒的动作。
出示: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⑶
刚才有同学提问,为什么阮恒的手举起来又放下,然后又举起来?每个人
的动作变化都是由心
理想法引起的,请你们结合课文,想一想此时阮恒心里会想
些什么?老师读提示,你来试着揣测一下。<
br>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他想——
忽然又放下去,他想——
然后又举起来,他想——
⑷ 你能通
过阮恒的动作体会出阮恒的内心活动,很会学习。大家想一想这两次
举意思一样吗?(不一样,第一次是
颤抖地举,说明阮恒心里很害怕,第二次举
是下定决心了。)
⑸
体会得这么好,能读好吗?谁来?你再读读。
⑹
听老师读,一起读。(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阮恒这不断变化的心
理。)
2 能说说还有哪些描写阮恒动作的语句吗?谁来继续汇报?
出示: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疼吗
,
阮恒?”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
用手掩盖他的
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刺疼了他,他又摇了摇头。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
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
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⑴ 我请两个
同学读读这两段话,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这两段话仅仅是描写
阮恒那个为小姑娘输血时的动作吗?(
还描写了阮恒的神态)你从哪些词语中知
道的?自己从课文中圈出来。谁来汇报?(啜泣、呜咽、低声哭
泣、抽泣)(这
都是描写阮恒什么时候的神态?)
⑵ 看这几句话,
出示: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
他的眼睛紧闭着,用手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同样是描写哭,却用了四个不同的词语,请你们这行同学每人读一句,大
家边听边想,如果把这几个词调换一下顺序行吗?
⑶ 我们先不急于回答问题,啜
泣是怎样一种哭?(很委屈的,抽抽嗒嗒,声音
很小)你给大家表演一下,怎样就叫啜泣?呜咽呢?(呜
呜地,哼着哭)哭泣呢?
(出声音哭,还留着眼泪)那抽泣呢?(一吸一顿地哭)大家看这几个词,从它
们的顺序上,联系课文,你发现了什么?(越哭越厉害,声音越来越大,快控制
不住了。)作者
的用词多么准确啊!
⑷ 我请四个同学再来读这四句话,注意要把它读准确了。
⑸ 阮恒一次次强忍着哭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看看你们
能不能走进阮
恒的心里。想好以后,在小组中每人说一句。
出示:
一根针扎进阮恒的血管。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他想:——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他想: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想:——
他的眼睛紧闭着,用手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他想:——
多么可爱的小男孩,再大的痛苦也改变不了他救朋友的决心。
有什么样的心情就有什么样的动作、神态,这才叫真实、具体。
3 这部分内容大家学得不
错,让我们完整地读读5——11自然段。先在小组里
分角色读读,读的时候要注意通过阮恒的动作、表
情体会他的心理变化。哪组愿
意展示你们的朗读?(你们的朗读让我仿佛看到了这一动人的场面)
㈡ 学习课文第12—14自然段:
在医生的安慰下,输血终于成功地结束了,谁来读读后面的内容?
四
拓展延伸,启发写话:
1 课文学习到这儿,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让我们
一起来回顾:
当小姑娘生命面临危险时,只有阮恒决一个人决定为她献血,是因为——她是我
的
朋友,阮恒的手举起来又放下,最终又举起来是因为——她是我的朋友,输血
过程中阮恒害怕会把自己所
有的血都输走,但为了救小姑娘,他仍然竭力控制着
抽泣是因为——她是我的朋友。
2 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真诚的感情!此时,我想大家一定被阮恒的行为深深
打动了,让我
们饱含深情一起再来读课题。
3
同学们,假如阮恒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写什么?(你舍己为人、你对
朋友很真诚……)
4 学习了课文之后,相信你们对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把自己
的想法用一句
话表达出来,写在你的小卡片(当朋友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
才是朋友……)课下可以把你写好的小
卡片送给你的朋友。
5 课文我们学习完了,大家一定有不少新的收获吧?现在让我们一起
来过一个
收获节,总结一下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6
说说课下你还想做些什么?
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写一篇学习后记,分类把自己的收获写下来。
刚才很多同学说还想
多读读这篇文章,那老师推荐你们读读这篇文章的原文,题
目是《至高无尚的爱》,这上边还有刘老师班
的博客地址,文章已经转载在上面
了,有时间欢迎你们登陆看一看,也希望我们成为能够成为永远的朋友
!
板书:
她是 我
的 朋 友
动作 举 放
举
神态 啜泣 呜咽 哭泣抽泣
19、《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初读课文,质疑
1、同学们,请看。看到了美丽、神奇的夜空,看到了明亮的
北斗七星,大家
一定想到了昨天我们读过的一篇课文,课文的题目就是──《七颗钻石》。
2
、昨天我们在阅读中解决了同学们在字词方面遇到的问题。现在,我们再来
读一读课文,看看同学们有没
有新问题。
3、梳理学生的问题,并板书重要问题:
大旱灾有多严重?
(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发生自然灾害可不稀奇,一些灾害常常给人们带来毁灭性
的打击。) 木头做的水罐为什么变成了银的?银水罐为什么又变成了金的?金水罐里为什
么跳出七颗闪闪发光的
大钻石,还涌出一股清澈的水流?
神奇?(贴水罐:我和你们有同感,也觉得这些变化很神奇。) <
br>你们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说明你们很会读书。这节课我们还可以尝试着
通过读书来解决这些
问题。
二、处理第一自然段
1、刚才有的同学问“大旱灾有那么严重吗?”(想了解旱灾时
的情景),这个
问题我们通过阅读哪个自然段就能解决?(生: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出示第一自然段)
3、大旱灾严重吗?(指着板书)你从哪儿感受到的?(指名两人说)
生:河
流和水井都干涸了,干涸就是一滴水都没有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
干枯就是植物都没有水分了;许多
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焦渴就是比干渴还渴。(指
名一人补充)
4、自由读:你们体会的真好
,能不能通过你们的朗读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这
场大旱灾的严重、残酷。
5、指名一人读。
三、精读课文,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过渡语:
看,大旱灾多么严重,多么残酷啊!就在这场大旱灾中,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
很多神奇的变化。
1、指名读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
上节课,同学们在读书时画出了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
现在我们再请几个同学给大家读一读。
2、默读二、三自然段:
(指板书)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么神奇的变化呢?
大家能不能还像刚才那样通过阅读来解决这个问题?
请大家默读课文的二~七自然段,试着找一找答案。
指名说。
3、指名四人读二、三自然段:
看来,同学们体会到了爱的力量,有的同学还联想到这是神的力量。
从这一次次变化中你都体
会到了小姑娘对谁的爱?这样吧,我们请四位同学把
这几个情节再给大家读一读。
指名说。
4、情节1──给妈妈找水:
这些爱都令我们非常感动,我们先来读读小姑娘
为妈妈找水的这个情节,看看
你从哪儿可以感受到小姑娘非常爱她的妈妈。
⑴自由读:
学生说:
①一天夜里(1大旱、2爱妈妈)
②找哇找哇,终于(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小姑娘会去哪找水呢?
③小心翼翼、一滴一滴(水太宝贵了,小姑娘为了自己的妈妈有水喝丝毫不敢
放松)
⑵课件演示水罐变化:
看,罐子里终于接满了清澈新鲜的水。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这个小姑娘,你
想说什么?
⑶我听出了你们的又惊又喜,这真是意想不到的惊喜呀!
点评:水罐里有水了,而小姑娘想到的确是她的妈妈,她多么爱自己的母亲啊!
⑷指名读完整情节:
谁把这个情节完整的读给大家听?
谢谢你的朗读让我们再次感受了小姑娘对妈妈的爱。
5、课件演示情节2、3的变化: 正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那样,小姑娘爱小狗,把水给小狗喝,于是水罐变成了银
的。(多神奇啊!)小
姑娘爱妈妈,捧着水罐给妈妈喝,水罐又变成了金的。(太
神了!)
6、情节4──给陌生人
在水罐的这些变化中(指板书),有一次变化是最神的,你们认为是哪一次?
⑴自由读:
我们再自己读一读这个情节,看看这个过路人什么样?
⑵指名说:
渴极了。你从哪看出来?(脸色苍白、有气无力)
谁能试着读一读过路人的话?自由读、指名读。
什么是过路人?素不相识的人。
从哪能感受到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爱?(更、全都)
这可是大旱之年啊,这一罐水多么宝贵呀!
有了它,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啊!
可小姑娘还是把水给了过路人。指名读小姑娘的话。
谁想读读这两句话?(分角色朗读)同桌练习、指名读。
(出示句子)奇迹再次出现了!自由读。
读了这次变化,让我们又想起了小姑娘找水时的情景
。(出示句子)现在我们
请两位同学读一读这两句话,大家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从“涌出、水流”这两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看来,这一次次的爱心感动了上天,使水罐里一下子涌出了这么多的水。
⑶大地上有水了会是什么样?
(出示句子)看,你们能试着说一说吗?先自己练一练。 金水罐变成了一个泉眼,涌出了一股清澈的水流,花儿不再──,草木不再──,
人和动物不再──
。
大地上有水了会是什么样?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大地上又生机勃勃了!)
7、那七颗钻石呢?谁能找到书上的句子读一读?(指名读)
读出了你的感受,还有谁想读?
8、我们再看看这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这是为什么呢?小组讨论一下。
总结板书:正像同学们说的,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而且无私而广
博的爱能创造意想
不到的奇迹。七颗钻石变成了七颗星星普照大地,这不是爱满天
下吗?
四、拓展、发散
p>
1、读了这篇感人的童话,大家也一定想到了我们生活中的爱的故事。相信此
时此刻
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受,快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吧!
2、学生写话、朗读。
七、作业
《七颗钻石》是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将来你们会读到他更多
的作品。今年是童话大师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同学们一定读过很多安徒生的童
话,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等。课后,同学们可以读更多的童
话故事,可以再去体会爱的神奇力量。
20、《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以生为本”“以读为
本”把阅读教学活动视为宽松愉悦的“读书交流会”,为学生提
供充裕的课堂主动学习的时间,“自主”
而不“自流”,有“模式”但不“模式化”。以学定
教,顺学而导,注重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
生在主体阅读实践中进行自读、
自疑、自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和质疑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1、板书“0>60”
2、质疑:看到这个特殊的算式,你有什么疑问?
3、(在算式下方打一个问号)这个问题的
答案就藏在《妈妈的账单》这篇课
文里。只要同学们把课文读懂了,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设计意图:利用特殊算式设下悬念,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带着极
大的兴趣投
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二、循导自学,整体感受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平时你是怎么学习这类课文的?
2、结合学生的发言梳理引导(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议一议)。
3、自主学习。
4、交流阅读收获。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指出:“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在
学生自
学前,梳理出富有弹性的学习方法,减少学生学习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既培养了学
生良好
的阅读习惯,又可提高学习效率。
三、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交流问题。
2、带着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四、引导解读,品味真情
1、(出示小彼得的账单)读了小彼得的账单,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了解彼得开账单的原因、目的,理解词语“如愿以偿”并指导朗读)
2、品读妈妈的账单,体会情感: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账单,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结合自己的妈妈,想象一下十年来妈妈是怎样照顾小彼得的。
⑶计算妈妈十年来的报酬,体会母爱无价与无私。
3、图文结合,了解小彼得的转变,体会母爱的伟大:
⑴从小彼得的神态、动作与表情中体会他的“羞愧万分”。
⑵指导朗读。
4、领会“0>60”的含义:
引导学生多角色、多层面地触摸语言、揣摩语
言,将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的语
言,让学生真正用心去思考、去咀嚼、去体验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思想感
情,将妈
妈的账单蕴含的深刻情感步步推进,层层提升。
五、表达感受,抒发情感
作业超市:
我想对小彼得说:
我想对彼得的妈妈说:
我想对自己说:
我想对自己的妈妈说:
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使学生的现时感受和以往的积累相
互作用,
从而引导学生从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总结深化,拓展延升
1、妈妈的账单让小彼得变懂事了,也让同学们变得更懂事了,让我
们在心中
永远铬记这份爱的账单。
2、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妈妈的爱》这首诗,再次感受妈妈对我们的那份
关爱吧。
总结:我们在妈妈的爱里天天长大,妈妈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爱,我们也应该
学会表达对妈妈的爱,我
想不仅是在节日里为她送上一份小礼物,为她朗诵一首小
诗,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帮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儿。
在拓展性阅读中,学生的语言积累量不断地增加,理解力不断地增强。这样,
语言和情感
就能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产生共鸣。
21、《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
生研究天体的
热情。
2、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及兴趣。
【课前准备】
适逢有日环食,先带领学生观察,或放太阳的幻灯。
一、导语(结合儿童的生活,引起学习新课的兴趣)
出示“日”字的象形字,导入课题,板书:太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一开始先说了什么?为什么先写后羿射日的传说?
板书:传说──引人入胜
出示句子:
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美丽可爱的世界。
1、
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起总结作用?
2、
能够在句子中起到总结作用的,除去“一句话”这三个字,还有什么词?
(总之,综上所述……)
3、学生发言,把这些词语带到句子中,大声朗读。
(这个环节是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体会汉语的丰富多彩。)
三、精读课文,理清顺序
1、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并画下来:
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学
生汇报,并把自己的成果各自书写在黑板上,老师相机指导,并和学生
一起介绍收集来的有关太阳的科学
知识。
3、理清顺序,把黑板上大家写的这些凌乱的句子,按照课本的叙述顺序排列
整齐。学
生排列后如下:
⑴太阳离地球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⑵步行去太阳要三千五百年。
⑶坐飞机要二十几年。
⑷130万个地球才抵得上一个太阳。
⑸太阳是个大火球。
⑹太阳表面温度有六千度。
⑺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两千五百倍。
⑻关系密切。
⑼形成生态环境。
⑽产生气象变化。
⑾杀菌,防治疾病。
⑿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美丽可爱的世界。
4、找这些句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明白结构。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理清
课文的叙述顺序,弄清材料和顺序的
关系,并能够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去。
四、学习方法,读写结合
1、读课文,文中是怎样说明太阳的远,大,热这些特点的?找出来,大声朗
读,强调数字。
板书:列举数字。
2、出示月亮的图片和相关资料,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关于月亮的说明文。
22、《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
夜》。
2、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4、媒体资源:
教学演示课件《月球之谜》。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 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
要走近地球的近邻──
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
天上的一
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
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
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她吗?
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
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
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
球
之谜
(板书课题)。
4、点击课件主页中的登月图片,观看人类登上月球相关视频。
二、听范读,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再自读
1、提出自读要求:
⑴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⑵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⑶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
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
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2、组内交流:
⑴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
⑵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⑶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3、全班交流:
⑴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
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⑵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①有条理地说出文
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
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
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
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②鼓励学生依据课
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
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
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
上怎么行走?
4、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⑴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⑵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提供的资料,供参考)
①课后“资料袋”。
②月球起源之谜:
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
源
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
四种假说─
─“月球──宇宙飞船”说。
③月球年龄之谜:
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
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
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年龄更长。1973年,世
界月球研讨
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
些
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④两位宇航员在登上月球后,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一切正
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
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竖立在月球上,纪
念碑上刻着地球
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
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
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然后,又在月球表面
安装了电视摄像机;
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
br>地球间距离的激光仪,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
它插在月亮上。
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
和地球间的第一次通话。
⑤
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
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
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
采氮-3,并运回地球,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
应全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
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⑥从“阿波罗”8号开始,10
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
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
月球轨道环形器”2号就发
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苏联的
宇宙
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
⑦月球表面照片和课文插图。
3、举行月球奥秘发布会:
⑴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力争通过
朗读激起同
学们强烈的好奇心。
⑵派中心发言人有条理地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⑶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读读写写,并发现生字的记忆方法:
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
撒在水藻一旦一项估计年龄
二、创设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内涵
1、出示月色皎洁的图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
遐想!古往今来,
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
诗词歌赋、音乐绘画。下面,就让我们
在《春江花月夜》这首名曲中,把自己课前
收集到的关于月亮的名句写在黑板上。(教师板书课后诗句)
2、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反复吟诵几遍,再抄写下来。
三、实践活动
人类虽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没全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月球上的无穷奥秘等着
我们去探索。感兴趣的同学
课外可以通过阅读和登录网站,去进一步了解月球。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案(公开课)
1、
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章的要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
2、
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网络、购物、屏幕、访问、邮件、贺卡、
恋恋不舍等
词语。
3、
增长学生知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关心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
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导读
1、今天我们学习23课,出示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2、汽车飞驶有高速公路,火
车飞奔有高速铁轨,信息也有行驶的道路,信息高
速路到底是什
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二、自主学文,整体感知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你们已经认真读过课文了,现在考考大家:谁能带着大家读这些词语?
出示:
情不自禁 好奇 迫不及待 恋恋不舍
找到信息
建立联系 网上购物 随时交流
孙悟空 米老鼠 唐老鸭 花木兰 黑猫警长
体育新闻 动物天地 科技博览 音乐欣赏
3、
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联系这些词语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4、
现在谁来解释信息高速路就是什么?师板书:电脑网络
5、
结合课题语句解释课题,读好第一自然段
6、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上过网吗?看样子大家对电脑网络已经很熟悉了,
可是文中的我
却说——电脑网络这个新鲜玩意儿,到底是怎样的呢?大家能帮助她吗?请你们
快速浏览课文
,找到答案。
二、群体合作,体验探究
1、
学生读课文找答案
2、 交流汇报。好,哪位同学愿意交流?
(1)
学生汇报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电脑网络。
出示:他就像一个遍布全球的巨大蜘蛛网,把每一个国
家、每一个城市甚至每一
个家庭连接到
一起。
(2)
作者把电脑网络比作一个遍布全球的巨大蜘蛛网,谁想来谈谈感受?
(我觉得网
络真了不起!)那你们能用了不起的语气读好这句话吗?
(3)
其他同学是不是有着同样的感受呢?那就都来读读吧!
(4)
这样神奇的信息高速路,我们能在上面干什么呢?
出示:可以迅速找到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可
以用电子邮箱和全世界的小朋友建立
联系,还可以
进行网络购物。有了网络,五湖四
海的人随时可以交流,咱们的地球就变成了一
个小村庄。
师随机板书:找到信息
建立联系
网上购物
随时交流
(5)
网络的世界真的这么神奇吗?它神奇在哪呢?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
你们认为网
络最神奇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突出关键词句,表现出它的神奇。
(6)
学生练习
(7) 好,哪位同学最先展示网络的神奇?
A我觉得第二自然段写出了网络的神奇。因为——平日里早就认识的卡通人物会
笑眯眯地看着
我,还伴着音乐做各种有趣的动作。所以我觉得很神奇。(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二
自然
段。)(
1)感受到网络的神奇了吗?你是通过哪些词感受到的?(不一会儿、笑眯眯、有趣、真神了
、赞叹)
(2)还有谁愿意展示神奇,想向他们挑战?(生读)
(3)其他同学如果也喜欢米老鼠、唐老鸭等卡通人物的都可以站起来读一读。
过度:还有谁认为其他的段落更能表现网络神奇的?
B我觉得第三自然段更写出了网络的神奇。
出示:妈妈还带我访问了其他一些网站,
里面的内容太丰富了:有体育新闻,有
动物天地,有
科技博览,还有音乐欣赏……我感到地球一下子变小了,知识的大门一下子敞开
了。
(1) 那你可好好朗读,表现出它的神奇。(学生读)
(2)
课文中用了“有、有、有、还有,一下子“表现出了网络的方便快捷,
网络信息
资源的丰富)
过度:还有谁觉得其他段落更神奇的?
C我觉得第
四自然段更写出了网络的神奇。这一段写了妈妈教我发电子邮件给远
在国外的表姐
,只要几秒钟就行了,还能节约纸张,保护环境呢!
过度:网络的作用真大,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朗读,看看他读的怎么样?(生读)
小
结:电子邮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方便呀!这样,咱们分角色朗读。(大
家通过朗读一
同感受了网络世界的神奇与精彩,其实,互联网的作用远不止这些。
师板书:……
(8)
网络的作用真多,网络世界又充满了新奇,因而,作者恋恋不舍地下
了网。课文
哪个自然段写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共同感受我对网络的不舍及期
待吧。
三、课外拓展,形成能力。
1、
总结:同学们,这就是信息社会时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
进步,电脑网
络将会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更大的帮助。因此,我们每位同学要紧跟
形式,跨上学
习高速路,踩着信息高速路,向着人生发展的高速路前进。
2、
作业(1)谁能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或你的亲人还用网络做过些什
么?
(2)给你的亲人或朋友,也可以给老师发一封电子邮件。
24、《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机器人吗?它们能干些什么呢?
2、出示“果园机器人”图片,那么这个机器人又是干什么的呢?今天让我们共
同认识一下果园
机器人。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并说说文中提出了那些阅读要求?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出示具体阅读要求:
⑴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⑵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⑶想一想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自己认为哪些特点最有趣?
⑷还有那些地方读不明白,用“?”做标记。
3、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4、小组合作交流,如果还有未能解决的问题,请小组记录员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
读文,自主质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体现了以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共
同发展和提高。
三、全班讨论交流
读了课文,你们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解决吗?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讨论交流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哪些地方有
趣。学生说到哪里
,教师就相机点拨到哪里。
设计意图:教师把握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引导学生评价,既体现了以学生为
主
体,又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1、放飞想象的翅膀,说说自己心目中的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的?
2、交流各自搜集到的有关机器人的资料。
3、课后展开想象,说说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
人,它有哪些本领,下节口
语交际课上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文章内容的延伸
,既开发利用了课程资源,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
又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
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1、本课设计,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先让学生充分
自读、熟悉课文主要内容,
然后以学定教,因势利导,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本课的
重难
点,在学生谈阅读感受的同时,教师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积极地引导,使学生更
深入地理
解课文,阅读感受会更深刻,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本课设计运用“质疑—解疑”的课堂结构
,放手让学生自学,鼓励学生提出
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既激
发了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又使教学有的放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3、重视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是本课设计的又一亮点,“说说自己心目中的果园
机器人是怎样的?”、“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
器人,它有哪些本领?”,这些环节的
设计,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将整节课堂推
向高潮。
4、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是我们每位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本节课中,
利用
图片和搜索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解决课程重难点,获取更多信息,提高自身
的语文素养。
25、《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彤、陪”两
个生字,会写“彤、霞、陪、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
彤、晚霞、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
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懂得太
阳是大家的,世界人民应该和睦相处。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2、难点:
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
br>(课件展示:太阳)来,大家和太阳问声好吧。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和太阳
有关的诗歌,题目就
是──(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根据课题提问。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地读诗歌,要求把字读准,诗句读通顺,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同学们的读书情况:
⑴读好生字:
趁、陪、霞、彤、红彤彤。特别注意“彤”的读法。
⑵分别找四个同学分小节读一读,其他同
学做认真的小听众,看他们是否把字
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⑶学生互评。
三、指导精读,积淀感悟
1、学习第一节:
⑴老师范读第一小节:
师:
刚才老师在朗读的时候,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谁也看到
美丽的画面了?你是从诗中的什
么地方体会到的?
⑵让学生欣赏美景(课件“朵朵白云”“红彤彤的晚霞”)。通过画面理解“红彤彤”
的意思。
⑶指导朗读。
⑷齐读第一小节。
2、学习第二节:
⑴学生自由的读第二小节,想想太阳都为我们做了哪些好事?
⑵相机教学:
诗中写了哪几件好事?这些好事中哪件最让你喜欢?为什么?
引导理解“洒”“拔”“陪”。
⑶理解省略号在诗中表示的意思:
让学生用诗一样的语言说说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
⑷多种形式朗读。
3、学习第三节:
⑴学生小声读诗歌的三四小节。边读边想,太阳又会去哪儿?去干什么呢?
⑵先回答太阳会去哪儿?
⑶指导朗读,读出感叹号所表达的感情。
4、学习第四小节:
⑴指名读第四小节,点评:
注意最后一句要读得轻一些、慢一些。
老师引读。
⑵生回答:
太阳要到另外的国家去干什么呢?
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大家”指谁?为什么说太阳是大家的?
5、齐声朗诵《太阳是大家的》。
〖板书设计〗
鲜花、小树、小朋友……
26、《一面五星红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一面五星红旗》是一篇写事的文章,故事情节简单,却很能打动人心,在人<
br>物的动作,神情的刻画上很有特点。教学此文,应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
分挖掘课文的情
感因素,以“指导读写实践,指导阅读理解,指导朗读感悟”架设起
学生和文本对话的平台,使学生形成
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主动理解和体验的习惯,提
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简析】
文
章讲述了一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漂流旅行中遇事,处境非常困难,三天
后他走进了一家面包店求救,
断然拒绝了用五星红旗交换面包的交易。他的行为感
动了面包店老板,从中获得友谊,得到了救助。教学
时应把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抓
住人物的动作,表情来阅读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
br>体会关键句子的含义,学习在读中通过人物心理的变化(面包店老板的态度变
化),去体会人物品
质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二、重点研读,体会人格美
1、找一找:
我漂流遇事之后,处境艰难的段落。
轻声读一读:
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急需帮助──头身受伤──东西丢失──肚子很饿──极度疲劳)
2、第三天中午,我走进
一家面包店,在我与面包店老板交流的过程中,老板
前后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⑴请找出文中描写老板态度变化的句子,读一读。
⑵用○圈画出老板的动作词语(交流──板书)。
⑶过渡:
我的行为与老板态度变化是相互依存的。
3、谈悟得:
你们,从我或老板的这些动作词中,体会到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交流──板书)
小结:
面包店老板的态度变化真是很大。从不愿帮忙──敬重──援助,这都是因为什
么?因为我的爱国精神赢得了面包店老板这样的外国人的友谊。
三、感悟表达方法,升华情感
课文是怎样表现我的爱国精神的呢?
课文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几乎不直接写“我”说了什么话
,也没有直接描写“我”
的心理活动,在与面包店老板交流的过程中,都是通过“我”的表情和动作的变
化来
表达内心的情感。如:
犹豫、展开、凝视、摇摇头、向外走去等词语、短语。
俗话说“行动胜过千言万语”这些动作实际上更充分更有力地表现了“我”的爱国
热情。
这一写法也是一种写作技巧,今后大家在自己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
四、小组合作学习,感悟人物品质
1、“我”是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作者说什么?
2、老板又是个怎样的人?你又想对面包店老板说什么?
3、文中最后一句写了“花丛中插着那面心爱的五星红旗”从“心爱的”你又悟到了
什么?
五、感情朗读课文
带着崇敬之情读。
六、拓展
只要热爱
自己祖国的人,才能赢得外国人的尊重与友谊。像文中作者这样热爱
祖国的人很多,谁能举例说一说。
七、总结
1、多么感人的故事啊!让我们再次记住他们的崇高行为吧!
2、齐诵《国旗护卫队队歌》。
【板书设计】
26、一面五新星红旗
我(急需援助)老板不愿帮助
尊重举摊手──说
抽下──系在接过──还
犹豫──展开──凝视问──拍──告诉敬重理解
拿着──向外走去冲我打手势──说
热爱冲我竖起大拇指──说援助
促成
爱国精神友谊
感动
27、《卖木雕的少年》研究教学案
一、教材简析
《卖木雕的少
年》是鲁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
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
,想买一个非洲木雕作纪念,又担心路途遥
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
开非洲,卖木雕的
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和白天看到了一模一样的只有拳头大小的木雕小
象墩,从这个故事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非洲少年的美好心灵。
二、设计理念
1、以生为本:学生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力求体现在教
师引导下的自主阅读,自
主感悟的教学思想。
2、以读为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
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课堂上以读为本,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学过程,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上给
每个学生充分的时
间读书、思考、质疑问难。
3、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本课抓住两个词“遗憾”和“感动”引导学生读书思考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写16个
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
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
、清晰可辨、掏钱、即将、
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
抓住“少年”和“我”的对话言行通过讨论交流、反复品读感受人物心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四、重点、难点
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少年对中国人们的
友谊,积累
四字词语。
五、教学准备:
CAI课件
师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六、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
文,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感
受黑人少年对中国人们的友谊。积累四字词语。
教学过程:
课前:
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一组非洲木雕艺术。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1、师:课前我们看到的是一些非洲木雕的图片,这些木雕大多出自民间艺人之
手,造型怪异,表情
刻画生动,各国人民都乐于收藏。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2、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那这课的生字词都读正确了吗?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叮嘱 诚恳
掏钱 宾馆 遗憾
栩栩如生 构思新奇
(1)指生认读词语
师强调读准平翘舌音
(2)认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a、这个瀑布的名字不好读,谁再来读一读?(2—3人)
b、播放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图片
c、师介绍瀑布:莫西奥图尼亚瀑布是世界三大瀑
布之一,瀑布的景色非常壮观,
到哪里游览的人也很多,今天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瀑布的脚下。
(3)积累四字词语:读“栩栩如生、构思新奇”,教师告诉学生,文中像这样的
四字词语还有
很多,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它画下来
2、整体感知课文:
<
br>字词读正确了,那这篇课文围绕卖木雕的少年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
读一读课文想一想
。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遗憾 感动
三、合作探究 品读 “遗憾”
1、课文中的“我”和少年都感到遗憾,我们来读一读写他们遗憾的句子
教师出示句
子:“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
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1)指名读句子
(2)点击课件,两个“遗憾”变红
(3)理解“遗憾”的意思
“遗憾”这个词在词典中是什么意思?(不称心)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渗透查字典的
习惯:我们三年级的学生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不
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词语,就能养成查字典的习惯,真了不
起。
2、 “我”和少年为什么都感到遗憾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
9自然段,读一
读画一画 想一想
(1)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集体交流
l 品读“我”的遗憾
(1)请学生回
答:我为什么感到遗憾?(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
到遗憾)
(2)为什
么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呢?(这个工艺品很好,
我很喜欢)课文怎么说的呢?谁来
读读课文中是怎样写的?
(3)结合回答,出示句子:“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
象背上驮着一
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a、是啊,这些坐凳-----结合回答,教师点击课件“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变红色
b、 出示象墩图片 看图片说一说象墩的样子,借助图画理解词语
c、师: “我”看了这件精美的工艺品,拿起来仔细欣赏后还舍得放下吗?用书上
的一个四字
词语叫什么?(爱不释手)
出示课件:我捧着象敦,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4)这样一件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爱不释手的工艺品,却因为行李超重而不
能带回国,所以
----生接读“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
憾”。
l
品读少年的遗憾
(1)我们读懂了“我”的遗憾,那少年的遗憾又是为什么呢?(少年诚恳地让我
买,我没有买
又猜出我是中国人)
(2)我们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吧:
出示课件: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
a、请一名学生读。读后评议
b、教师指导读好对话,渗透阅读指导(抓标点符号和提示语)
“买一个吧!”这句
是什么标点符号?(问号)应该怎样读?教师渗透朗读时注意
标点符号
“夫人,您买
一个吧!”少年在说这句话时是怎样说的?(诚恳)该怎样读?教师
渗透朗读对话时还要注意抓提示语<
br>
根据刚才老师指导,谁能读好后面的两句对话
学生练读
师生合作读读出他们的遗憾
(3)我们又深入的读了他们的对话,说说少年为
什么遗憾?(一是少年真诚的
让我买,我没有买,少年感到遗憾,二是少年猜出我是中国人我没买感到遗
憾,
三是少年因为我遗憾而遗憾)
(4)教师小结:少年猜对我是中国人,我因为行
李重,路途远没有买木雕,少
年看到我遗憾了,他也感到遗憾,所以----齐读“少年的眼神里流露出
一丝遗憾的
深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5)你从
少年的语言、神态中想象一下这位少年的心里可能会想什么?(这位
买木雕的夫人是一位中国人,我得象
墩太重了,她没法带回国,真可惜)
四、朗读感悟 体会感动
1、 “
我”和少年都感到遗憾,那课文的最后却说,我感动极了,这又是怎么一回
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课文
的10---15自然段
2、小组交流
3、请学生说说我感动的原因(专门送 一模一样拳头大小 不要钱
我们是朋
友)
4、我们来读一读少年让我感动的原因,提示学生注意提示语和标点符号
出示课件:
……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我的。
“这个小,可
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
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
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1)自由朗读读出我的高兴,读出我的感动
(2)指名读
4、探究提问,拓展升华
(1)课文读到这里,在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问题?
(2)学生
质疑:(在旅游区卖东西的人都想卖出自己的东西来挣钱,而这位少
年因为我们是朋友就不要钱,少年和
夫人素不相识,怎么是朋友呢?在世界各地
游客中,少年为什么单单会说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呢?)
(3)渗透质疑问难的习惯:这位同学真会读书,能够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
出疑问,
掌声送给这位会提问题,敢提问题的同学。希望我们班有更多的同学能
够像他那样善思考,会提问题,敢
提问题。
(4)拓展延伸
我们怎么是朋友呢?
a、请
一名同学回答,结合学生回答,教师肯定学生课前预习时,能够查找资料,
筛选资料,这个查找资料的习
惯多好啊!
c、教师补充资料:
中国一直非常重视与非洲的友好交往,(
出示毛主席、周恩来出访非洲的照片),
(出示坦赞铁路照片)这就是刚才同学说的坦赞铁路,为修这条
铁路,中国政府
提供无息贷款9.88亿人民币。有64个中国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条铁路被称为中非友谊之路。不仅如此,中国先后向非洲派出一百多支医疗队(出示医
疗队照片)支援非洲
建设。多年以来,中国政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非洲
援建了800多个成套项目,有工厂、学校、
医院、体育馆、铁路等。非洲人民在
我们的长期的无私帮助下,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的无私帮助感
动了非洲人
民,他们把我们为非洲人民做的点点滴滴的事情都深深地记在了心里,就连十五
六岁
的少年也知道中国人是他们真挚的朋友,
所以,这位少年送我一个和白天一模一样的小象墩时说了这样一句话:
出示课件:“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看来感动是相互的,正是昔日我
们的无私援助感动了非洲人们,才有今天我被少
年的行为所感动。我连声说:
出示课件: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
让我们再来深情的读一读这句对话:
教师板书:我们是朋友
五、回归全文,感知形象
1、少年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回顾全文,想想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少年
呢?
2、结合回答,教师小结:这是一位真诚、善良、可爱、对中国人民友好的少年,
六、总结全文
我和非洲少年虽然语言不同,肤色不同,但因为我们彼
此感动,彼此是朋友,我
们就是一家人,我们是朋友。看板书齐读:我们是朋友
六、布置作业,巩固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你画出的四字词语
板书设计
11 一个卖木雕的少年
遗憾
感动
我们是朋友
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默读能力。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的帮助。
【教学重点】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难点】
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图)请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4、介绍相关知识,了解背景。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分段读,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谁来说?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想“为什么说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说自己的感受。
2、谁想说?
第二段:救灾速度快。
第三段:不怕牺牲。
第四段:技术高超。
3、作为一个中国人,看着这一切,你最想说些什么?
四、总结
1、看一看,想一想本篇课文与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倒叙、先果后因、首尾呼应)
2、通讯的基本情况。
五、作业
找一篇通讯,说一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9、《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比赛背诵《乞巧》。
2、听写“乞、巧、霄、渡”4个字。
3、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2、默读质疑。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诗:
⑴可查字典理解字词来理解诗句。
⑵联系收集的资料和同步阅读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来理解。
⑶可小组合作,也可独立自悟。
4、有感情朗读诗:
⑴生练读。
⑵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配乐,边想象情景边朗读。
三、背诗比赛
1、练习背诵。
2、组内比赛。
3、各组随机抽查比赛。
四、识写生字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屏”。
五、拓展练习
同学们,如果说嫦
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飞天的梦想,如今,我国
的“神舟5号”飞船已实现了这个梦想。假如
你乘坐飞船登上月球,见到广寒宫、嫦
娥,见到环形山等等,又会演绎出怎样的富有现代特征的神话故事
呢?请用“广寒宫、
嫦娥、“神舟5号”飞船、运动会”等词语编写一个想象故事。
30、《西门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娶、逼”等7个生字,会写“淹”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管理”等词
语。
2、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4、理解西门豹注重调查研究、将计就计承办首恶的经过。
5、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6、了解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7、体会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
8、接受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9、感受西门豹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娶、逼”等7个生字,会写“淹”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管理”等词
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西门豹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具〗
挂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自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出示挂图,请学生观看。
问:图中的人物你们认识吗?
学生回答:(如果知道,回答“西门豹”。)
师接着问:你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吗?想了解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30
西门豹
(学生回答:如果不知道,师简要介绍一下:图中的人物是西门豹,战国时期
魏国人,你
们想更进一步了解他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30西门豹)
二、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然后想办法解
决。
(可以问老师或同学,可以看拼音,也可以查字典。)
2、大声的朗读课文,读后把自然段标出。
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⑴字卡出示会认的七个生字,逐一指名读。“跪、淌”重点指导读。
⑵再读一遍,给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⑶同桌互相检查。
⑷出示词语“管理、田地”等,指名读。
4、书写生字:
⑴投影出示会写的十四个生字 ,指名读。
⑵指导书写“淹、渠、灌、溉”四个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思考: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2、读后小组讨论交流,师相机辅导,理清脉络。找出课文中相应的段落。
3、板书:
摸清底细(1~9)
破除迷信(10~15)
兴修水利(16)
4、指三名同学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西门豹用什么办法摸清底细,又用什么妙计破除迷信的呢?让我们下节课继续
学习。
〖板书设计〗
30、西门豹
淹渠灌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
这个故事。
2、理解西门豹注重调查研究、将计就计承办首恶的经过。
3、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5、体会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接受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
育。
〖教学重点〗
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
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教具〗
挂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自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课文是从那几方面写的呢?
学生回答:课文是从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这三方面内容写的。
西门豹用什么办法摸清底细,又用什么妙计破除迷信的呢?让我们这节课继续
学习。
二、理解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