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优质教案(全册)
事业单位公休假规定-回复函
部编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优质教案(全册)
1.古诗二首
1.学习这两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
教学
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要求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的意思。背诵古诗。
3.入情入境地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的意思。背诵古诗。
难点
教学
两课时
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作
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
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惠崇的《春江晓景》图。
一 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僧人,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儿。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1
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
县)人。他
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惠
崇画的《春江晓景》所
作的题画诗。
二 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 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少想象难度。
蒌蒿: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嫩茎可吃。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鱼,肉味鲜美,但卵巢、血液和肝脏有剧毒。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1 272
3.诗人从哪些景物中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
势很旺,鲜嫩的芦
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
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开放的几枝桃花、嬉戏的鸭
子、
满地的蒌蒿和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
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是从画面上看到的吗?(不是。这是作者通过
观察岸上、水面上的事
物展开的联想,它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芽冒尖儿,也就
是河豚逆流而
上的季节。)
五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1.出示图片
,让学生先认识蒌蒿、芦芽、河豚这些景物,不但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对理解诗句很有帮助。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课文中涉及到的与主要内
容关系密切的一些物品的图片,让教学更直
观。
2.尽量为学生自学感悟创造条件。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分组学习、讨论、探究,
自己获得的学习经验是最有用的。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游园不值》的朗读录音。
一 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快的脚步走来了。春天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同学们,
你们眼中的春天
、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畅所欲言,
尽情地说)
今天
,我们学习宋代大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古诗,看看他是怎样描述春天的。(板书题目:
游园不值)
二 检查预习情况
读熟的同学有多少?这首诗读懂了的又有多少?
三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的时候用心体会、琢磨,不但要读
正确、读流利,而且还要读出
诗的感情。
2.检查学生的读诗情况。
引导学生展开朗诵比赛,反复朗读古诗。
2 272
3.老师示范读书,引导学生评议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同。(重点
指导:情绪饱
满、气息畅通)
4.学生再次练习读诗,争取达到甚至超过老师读的水平。
5.指名读诗,引导男、女生展开读诗比赛。
6.总结:通过多遍读诗,有的同学已经把诗的
意境读出来了,有的同学读的感情还差一点
儿,不要紧,大家还有机会,学完这首古诗后我们再练习读。
四 感受情境,语言描绘
1.通过多遍读诗、体会和揣摩,同学们肯定有许多想法。
下面请各位同学在小组内和其
他同学交流一下你自己理解的诗句的意思,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讲一讲。
2.学生分组交流。
3.学生汇报:有谁愿意讲讲诗句的意思?(学生回答之后请同组的同学
补充,其余小组展开
评议)
4.老师创设情境:这个园子的主人养的花远近闻名,诗人慕名前
来观赏,但是没有敲开门,
大家想想作者此时的心情怎样?突然,作者的眼前一亮,看到了一枝粉红色的
杏花伸出了围墙,
开得那样鲜艳、那样旺盛,此时诗人的心情又会怎样?他又想到了什么?
五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展开想象,诵读全诗
1.诗人不是画家,但是只用了28个字就画出了
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
画,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2.在整首诗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3.再次诵读古诗,力争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更大的进步。
4.最后,不拘形式地背诵古诗。
六 适当扩展,学习古诗
刚才,我们一边读古诗一边揣摩,一边读古诗一边体会,这
样不仅读懂了古诗,还把这首诗
读得有滋有味。
1.请大家听《游园不值》,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小诗。
2.同学们可以通过多读、多揣
摩的方法,反复练习读古诗,看谁用最短的时间就能够把古
诗学会。(学生自学古诗)
3.下
面我们人人都做小老师,把自己感受到的内容给同组同学讲一讲、读一读、说一说。
也可以另外选择自己
喜欢的同学结成小组,或者是和老师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学习、交流。
4.各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5.检查学习效果。
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形式,到前面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读一读
、画一画、说一
说……汇报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互相补充、评价,最终理解古诗的意思。
6.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游园不值》。
7.在诗歌的百花园中,描写春光的诗还有许多许多。
下面就请大家边听音乐,边欣赏美丽
的春光,你还能回忆起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想起哪些赞美春天的话
?
8.反复放《游园不值》的录音,让学生欣赏。
9.如果你认为古诗不足以表达你此刻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心中最想说的话。
10.老师总
结:今天,我们赏析了古代诗人笔下描写春光的佳句,使得我们顿时觉得生活中
春意盎然。课下请大家继
续收集有关古诗或者创作赞美春天的诗歌,下次我们的语文实践活
动课的内容就是召开“春之韵——诗歌
朗诵会”。
3 272
1
.在教授《游园不值》这首诗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挂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人在干什么,在学
生各种各样
的猜测中引出课文题目。从一幅画入手,由学生质疑创设了问题情境,也让学生深
刻理解了诗句的内涵。
课堂上一幅气势宏伟、栩栩如生的挂图,一张色彩明丽、令人神往的
照片,或是一个细致入微、感人至深
的画面,都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新鲜的感觉
和强烈的兴趣,学生能依据图像更好地体会文
章的描述,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在诗歌教学过程中,首先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
句,把老师不厌其烦
的讲解变成学生相互间的讨论、启迪和学习。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理
解和见
解,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最后,适时就重点、难点问题集中讲解或单独指导、点拨,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诗歌所带来的愉悦之情。
1.古诗二首
惠崇《春江晓景》
游园不值
1.比一比,再组词。
2.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1)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蒌蒿满地芦芽冒尖儿,正是河豚逆流而上的时候。
(2)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园主人应该是怕屐齿踩坏了青苔,敲了半天柴门也没有敲开。
3.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 272
(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 苏轼想到用河豚的原因
这是
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晓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象
画面:一片竹林,
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
在教授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
>》一诗时,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既然第四句诗不是图上
画的,而是作者的联想,那么能代表春天的景
物那么多,为什么苏轼单单想到的是河豚?”一石
激起千层浪,经过短暂的沉默,举手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以下是学生的精彩回答:
生1:诗的第二句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肯定是联想到,既然鸭子都
感到水暖了,那么水
中的其他动物肯定也感到暖和了,找个最有代表性的来写写吧,就选了河豚。 生2:诗句的第一句和第三句写的是春天的植物,第二句写的是动物,那么第四句也理所当
然要写一
种动物,这样才对称。
生3:都说苏轼很贪吃,传说“东坡肉”就是他的“专利”。我还听说河豚虽然
有毒,但是肉质鲜
美,馋嘴的苏轼一定在想:河豚该沿江而上了,用鲜嫩的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
”味道更美。
可见,课堂上老师只要努力寻找知识生成和拓展的空白,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释放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沉睡的创造潜能,就可以利用文本所留出的“空白”,开展创造
性思维活动,利用教材中的未知领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
二
《惠崇<春江晓景>》和《惠崇<春江晚景>》的困惑
备课和教学时,一些老师和学生纷纷提出到底应
该是《惠崇<春江晓景>》还是《惠崇<
春江晚景>》。可见,这个问题不仅令学生困惑,许多老师也没
弄个明白,那么究竟是《惠崇<
春江晓景>》还是《惠崇<春江晚景>》?
关于这一点,众说纷纭。其中,反复比较,还是语文出版社的编辑的说法更具说服力。
语文出版社的编辑在2008年年底针对一些老师的提问,曾经有过这样的答复:
这首诗的题
目确实有两种版本,一为《惠崇<春江晓景>》,一为《惠崇<春江晚景>》,两
种说法都有依据。本版
教材依据《宋诗选注》(钱钟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采用《惠
崇<春江晓景>》。另外,从诗歌中描写的景色来看,本诗理解为写
早上的景色(即“晓景”)更为贴切
。如诗句中“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等句所写景色,
即是惠崇所绘的图画中的实景。据此
,当是早上看到的这般景色(特别是“芦芽短”)更合逻辑。
结合诗的意境,“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
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描
写的是早春时节,桃花开了、竹子发芽、鸭子下河的
美丽景色。应该是“晚”还是“晓”呢?“晚”
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五版)中的解释为:
1.晚上;2.时间靠后的,如晚春、晚秋、
晚年。《古汉语大词典》也有“晚上”和“日暮的景色”的
解释。“晓”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
释是“天刚亮的时候,如拂晓”。其他词典的解释基本上与之相
同。如果当“晚”讲,把诗理解为“晚
上的春江”,有点儿农村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妥的。因为鸭
子下水是在上午,而晚上鸭子
是不下水的。如果理解为“晚春的春江”,那么,我们不禁要问那时还会“
竹外桃花三两枝”吗?还
会“蒌蒿满地芦芽短”吗?应是“桃花处处开”“芦芽连成片”才是。如果理解
为“晓”,结合上面的诗
境来理解,无论理解为“早上的春江”,或者把“晓”的意思扩大一些,当“晓
春”即“初春”讲都是比较
合适的。所以应是《惠崇<春江晓景>》。
三 苏轼在诗中的想象
诗的前三句咏的是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
景言情,
当下所得,意象精妙而自然。前三句再现画境,教参中说“第四句和春江水暖是作者的
5 272
想象”。殊不知,第二句中“水暖”是温度、“鸭先知”是鸭子的
知觉。试问,鸭子的知觉苏轼怎会
得知?因此,“鸭先知”也应该是作者的想象。
四
惠崇和苏轼的关系
惠崇(?—1017),北宋僧人、画家、诗人。苏轼(1037~1101),字
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
忠,宋朝人。
惠崇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
代的人。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人。惠崇
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人称“惠
崇小景”。《春江晓景》是他的画作,
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
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1《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本课的两首故事都是描写春天美
景的诗歌。《惠崇春江晚景》这
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为惠崇的画作的题画诗。诗歌语言精练,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
人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游
园不值》是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
作者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通过体会句子含义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
生想象力的好教材。这首诗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还揭示了一个道
理:美好的事物是压制不了
的,必然会蓬勃发展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借助字典、词典,理解生词意思。诵读优
秀诗
文,注重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意境幽远,它
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记
忆里,久久不能忘怀。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
物,使
人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因此我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读,
以读解义、以读悟情。结合注释理解了“三
两枝”、“鸭先知”、“蒌
蒿满地”、“芦芽短”的意思。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巧妙点拨,
横向迁移,最终化解难点。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体会了诗的情
感,进入了诗的意境。在课堂上,学
生们各抒己见,出现了意想不到
的效果。课后,学生们根据古诗描绘的意境,再结合生活中的初春现象与感受,写下了一篇篇非常美妙生动的《惠崇春江晓景》现代版。
由此,我想到了,一课一得,一
课一练 ,对孩子的的成长非常重要。
2、《游园不值》一诗我重点讲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
出墙来”。课堂上,我要学生结合插图,充分想象:在作者没有看到
的花园里,春天的景色是什
么样子的?通过引导、启发、点拨,有的
同学说:园中的杏花开得最灿烂,但园子里还有别的花,如桃花
、迎
春花等也争奇斗艳;有的同学补充道:还有柳树长出了嫩绿的枝条,
小草探出了可爱的小脑
袋,一棵棵小草仰着脸冲着太阳笑呢!还有的
同学抢着发言:还有蝴蝶、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更有聪
明的同学
概括:是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美景。借此机会,我动情地引导:“是
啊,多美的景色
啊!让我们拿出手中的笔,把你刚才精彩的描述写下
6 272
来。”课后我还布置了改写《游园不值》的习作练习,由于学生对原
诗理解得较好,又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所以不少学生写得令人满意。
二、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教学中我充分体现古诗教学的大
语文观,在充分地解读
文本、解读学生的基础上,使教学生活化,
学生的学习自主化,教师的指导系统化。
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为三个阶段目标,力 争实现“三维
目标”。在每一个阶段目标的
实现下让学生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读书、表达、分析、理解能力,掌握
课
堂内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通过对诗的感
情与深入
探讨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最后,在教学策略上,我通
过学生对课外知识
的了解与积累,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
的视野。通过学生对古诗的赏析、品读、感悟,进一步
培养语感,能
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魅力四射,让师生在课堂活动中,与诗
人达成共鸣。
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不足之处:
通过课堂实践
,我觉得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个别孩子不能准确
把握本课基本翻译,看来他们没有认真学习,有走神的
大有可能,今
后我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
如很多的问题
可能并没有符合三年级学生的领悟水平,他们的回答总
是与我自身想要的答案相差很远,于是整个课堂变
成了以我为主而学
生为辅的画面,他们总是在听我讲,以我的思想和要求在朗读古诗,
而并没有
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意他们的
水平,不可提出过分高的要求。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1.指名读、齐读两首古
诗。指名释义文中的生字、新词。2.理解诗意,体会情感⑴想。自读
古诗,想想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记下来。⑵看。看课后注释,理解诗
句意思。将自己还未明白的地方在组内和同学讨论。⑶猜。根据自己
的理解猜一猜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⑷议。师生对学生
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
讨论。⑸说。学生说出诗句的意思。⑹悟。
感悟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⑺诵。感情朗读并背诵。小组合作
,自学
探究——学习两首诗。⑴师生共同小结学习的方法。⑵学生小组内研
读。⑶全班交流汇报
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评议。3.课外延伸,学会积
累。
7 272
1古诗二首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意境幽远,它深深
地烙刻在我的记忆里,
久久不能忘怀。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
人如
沐浴春风,如临其境。
《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作者写得别具特色,是一
篇通过体会句子含义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这首
诗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还揭示了一个道理:美好的事物是压制不
了的,必然会蓬勃发展的。
一、教学效果
1.在《惠崇春江晚景》这首古诗教学中
,我从感性知识入手,通
过读,以读解义、以读悟情。结合注释理解了“三两枝”、“鸭先知”、“蒌<
br>蒿满地”、“芦芽短”的意思。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巧妙点拨,横向
迁移,最终化解难点。学
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体会了诗的情感,
进入了诗的意境。在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出现了意想不
到的效
果。
2.在《游园不值》的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通
过描述事件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写的意境。由于教材
对诗中的一些词作了注释,所以我主
要让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发挥想
象理解诗意,避免了冗长沉闷的串讲,效果较好。但学生对诗的后两句,只能作表面的理解,未能体会出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我及时启发
点拨,结合看图,边读边想象,
让学生感悟诗句的含义。
二、成功之处
1.课堂上我注重引导学生由看到读再想,看画面—
—读古诗——
想意境,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的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然
后让学生找出
春天的词语来赞美春天就水到渠成了,春光明媚、春回
大地、春暖花开、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学习古
诗,让学生在读中
悟,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会让我们收到更多的惊喜!
2.课后我布置了诗
改文的训练,由于学生对原诗的理解较好,所
以不少学生写得令人满意,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不足之处
8 272
这节课
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虽然导入环节比较成功,能够激发大
部分同学的学习热情,但是在欣赏古诗图片时,
用时较短, 没有让
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关于图片及古诗的理解。在指导用自己的话谈谈
图片时
,没有提醒学生注意顺序。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学完这两首古诗之后,可以放轻缓舒适的音乐,体会
春色的美
丽。回忆我们学过的其他关于春天的古诗,同学间交流。课下,可以
继续搜集关于春天
的古诗,开一节《春之韵----诗歌朗诵会》的语文
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诗歌的韵味。
2.在今后的古诗教学中要精炼教学步骤:解题目------
知作者
-------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每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
这样环环相扣能够使学生,更快更容易的理解古诗意思,品味古诗韵
味。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惠崇春江晓景》是一首题画诗,是苏东坡为好友惠崇的画
作《春江晓景》
所作的题画诗。全诗景、情、联想合一,勾勒出一幅早春季节生机勃勃的画面。
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他写得别具特色,
是一篇发展学生想象力
的好教材。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
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以小见
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
下无限的遐想。其重点是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
体会作
者情感的变化。
一.教学效果: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简介
惠崇。
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初读古诗,整体
感知古诗
内容,指出古诗中易读错的字:蒌蒿、芦芽、河豚。学生尝试用自己的
话说说古诗的含义,教师予以补充
。学生齐读诗歌。再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
感情出示春江晓景图,让学生找出图诗对应的地方(竹外桃
花三两枝、鸭子、蒌
蒿满地芦芽短)指出古诗中诗人想象的地方(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
br>学生自由读古诗,想象作者的写实与想象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指导朗
9 272
读(1)学生互议所体会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2)汇报,读出
所体会的思想
感情(赞美、喜悦、热爱)(3)学生反复练读。熟读成诵,感悟意境。生用自己
喜欢的形式读古诗。全班背诵古诗,学生能自然感悟诗歌意境。
二.成功之处:学生学习古诗一定的基
础,并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
是没有接触过这样抽象、极其富有哲理的诗文,在读诗节奏上、情感
渗透方面需
要指导。由于是四行诗句,课上容易在课上完成背诵。
运用多种方法尝试背诵,进
而达到积累古诗文的目的。“以读为本”,“以解决
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传
统文化的热爱,体验古诗的
节奏、音韵之美。尊重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学习,情感的激发与习惯的养成。注
意
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
歌描述的情境
,体会诗人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人人
在古诗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不足之处: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对诗人写诗时的观察顺序,没有来
得及引导学生了解。
四.改进措施:今后在教学中,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有效合理安排每
个教学环节,关注后
进生每节课学情上多下功夫。我在与学生交流时,应更多投
入情感,用自己的姿体语言和生动的语言来感
染学生,让师生间的交流更加自然
和谐。
2.瀑 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感受景色之美。
教学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要求
3.能说出作者观察瀑布时的位置变化和所观察到的不同景象。
重点
1.让学生感受景色之美,学习优美的语言,并写出各个小节的意思。
难点
2.体会比喻的贴切。
教学
两课时。
课时
1.学习课文,能说出作者观察瀑布时的位置变化和所观察到的景象。
2.朗读课文,体会比喻的贴切。
3.感受瀑布的“伟”和“美”。
10 272
瀑布的挂图,本课的配乐朗读录音,投影仪。
一 揭示课文题目
1.出示挂图,展示瀑布的雄奇景象。
2.描绘瀑布景象并感叹:古今中外有多少人赞美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就是传世佳句之一。
二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听课文的朗读录音。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瀑布的。
2.学生思考后汇报。
学生甲:作者从“听”和“望”两个方面来写瀑布。
学生乙:作者边走边看,观察的角度不断变化。
3.老师板书:听 望。
三
学生自学练习
(投影出示)填空并讨论。
1.瀑布的声音好像 ,又像
2.远远地望见瀑布,这景象好比
3.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它又如同
4.一阵风吹来,瀑布又变得
。
。
。
。
四 讲读课文
1.讲读第一节。
(1)提问:作者写“听”,突出了什么?(瀑布的水声大。)是怎样写出来的?
(2)小结:从侧面写——声音传得远;从正面写——声音如浪如风。
(3)用上拟声词,说
说“叠叠的浪”是什么声音,“阵阵的风”是什么声音;再想象叠叠的浪涌上
岸滩是什么声音,阵阵的风
吹过松林是什么声音。
(4)个别朗读、逐个评议、集体朗读。
(5)背诵指导。
(6)概说节意。
2.讲读第二节。
(1)提问:山路“忽然”一转和“望见了瀑
布的全身”有什么关系?“这般景象没法比喻”是指什
么景象?作者把瀑布比作“一道白银”,确切吗?
哪个词写出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2)讨论:作者已经把瀑布比作了“一道白银”,怎么又说“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3)小结:作者认为这实在不是很完美的比喻,这样写是为了突出瀑布的壮观。
(4)个别朗读、逐个评议、集体朗读。
(5)背诵指导。
(6)概说节意。
3.讲读第三节。
(1)提问:仰望时,瀑布怎么又像“珍珠的屏”?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
好伟大呀”,“伟大”在哪
里?“如烟,如雾,如尘”的景象又是怎么产生的?
(2)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所观察到的景物也就不同。
(3)个别朗读、逐个评议、集体朗读。
(4)背诵指导。
(5)概说节意。
11 272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部分,要求学生“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瀑布的。
”
这一内容需要教师多加指导,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文段的概括能力还不强,所以要逐步指
导
,慢慢让学生学会概括,学会分析,学会总结。
2.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做法很好,让
学生慢慢学会自己去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课
文,培养起学生的自我阅读的能力。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在背诵中感受瀑布的奇美。
投影仪。
一 复习巩固
1.检查背诵。
2.认读字词。
二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2.小组交流,记忆字形。
学
生甲: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叠”笔画较多,上面是叠放的“又”,第一行一个,第二行两个;
“滩”字左
边一个三点水,右边一个“难”;“仰”字的右边和“迎”字里面的部分是一样的;“屏”字
是半包围结
构,外面是个“尸”,里面是个“并”字。
学生乙:我提醒大家注意“般”的写法,注意与“船”不同。
3.学习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瀑布:从山壁上或河床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
仰望:抬着头向上看。
比喻:一种修辞手法,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
,以便表达得更加
生动鲜明。
三 复习回顾,回答问题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瀑布美在哪里。
2.学生思考后汇报。
学生甲:瀑布的声音非常好听,像叠叠的海浪不断地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老师播放录音资料:海浪不断拍打岸滩的声音,风吹松林发出的声音)
学生乙:远看瀑布非常壮观。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倾泻而下,就像一道白银悬挂在千丈青山
上。
学生丙:近看瀑布,就像看见了一座珍珠的屏,洁白而美丽。在微风吹拂下,像烟、像雾、
像尘
一般的轻盈。
12 272
(播放录像:远看瀑布的资料和近看瀑布的资料)
1.教学时,先播
放瀑布轰隆隆的声音,学生通过听觉感受瀑布的恢弘气势。然后展示诗中
所描绘的被多媒体再现的瀑布情
境,配上瀑布飞流直下的声音。真实的瀑布,动人的音乐,激情
的范读,三位一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
感受。学生的心弦被拨动,思维被激活,激发了主动学
习的兴趣。
2.教学中,还可利用课件
拓宽学生的视野,如向学生展示世界知名瀑布:中国最大的瀑布
——黄果树瀑布;世界第一黄色瀑布——
黄河壶口瀑布;最洁净的瀑布群——九寨沟瀑布;亚
洲最大的跨国瀑布——德天瀑布;世界上最宽的瀑布
——伊瓜苏瀑布……欣赏到这些奇美的
瀑布,学生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会争先恐后谈论自己的感受。学生
的信息量扩大,语言表达能力
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3.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有感情
地朗读、背诵小诗。首先配乐进行一次诗歌范读,这
样一来,又一次把学生带入到了优美的意境当中。把
诗歌分为“声、色、形”三方面,每一小节
都引领着学生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学习。这样一来,诗歌的层
次会更为清晰,学生学起来也不
费劲。
2.瀑布——如烟 如雾 如尘
听——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整体——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仰望——一座珍珠的屏
1.照样子,写词语。
例:叠叠的
阵阵的 密密的 细细的
2.比一比,再组词。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朋友,你知道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吗?狗睡觉时,把耳朵贴在地面上,一有动静,它马上就会
醒来,非常警觉。马睡觉时,是站着的。大象睡觉时,爱把鼻子含在嘴里,这样虫子就钻不进去了。猫头鹰喜欢白天睡觉,睡觉的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鸭子和鸡睡觉时,总是把头埋在翅膀里
面
。动物们真是各有各的睡觉姿势啊!
(1)短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动物们真是各有各的睡觉姿势啊!
13 272
(2)短文写了哪几种动物睡觉的姿势?
狗、马、大象、猫头鹰、鸭子和鸡。
一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
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原名叶绍
钧,字秉臣,汉族人,江苏苏州市人。
1912年中学毕业后
,叶圣陶因家境清贫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五四运动前参
加了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1
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
“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
办了中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
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
《稻草人》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
,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
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193
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
的《中学生》杂志,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之一,
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
响。
二 庐山瀑布
庐山瀑布,位于江西省星子县庐山秀峰景区
,悬于双剑、文殊二峰之间,瀑布之水被二崖紧
束喷洒,如马尾,故又名称“马尾水”。庐山的瀑布群最
著名的应数三叠泉,它被称为庐山第一奇
观,旧有“未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三叠泉瀑布之水,
自大月山流出,缓慢流淌一段后,再
过五老峰背,经过山川石阶,折成三叠,故得名三叠泉瀑布。古人云
:“泰岱青松,华岳摩岭,黄山云
海,匡庐瀑布,并称山川绝胜。”庐山之美,素享“匡庐奇秀甲天下”
之誉,而庐山之美,瀑布居首。
三 世界著名瀑布
世界上最著名的三个大瀑布是美国和加拿
大之间的尼亚加拉瀑布、非洲赞比西河上的维
多利亚瀑布和阿根廷、巴西之间的伊瓜苏瀑布。
世界最高的瀑布是委内瑞拉境内的安赫尔(Angel)瀑布,落差达979米。尚有争议的世界
最大瀑
布是老挝湄公河上的孔南瀑布,虽然落差只有70米,但流量约11600立方米秒。
四
赞美瀑布的古诗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瀑布》教学反思
《
瀑布》这篇课文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风景诗,全诗语言简练,韵
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描绘了瀑布
的雄伟壮丽,抒发作者对
14 272
祖国山河无
比热爱之情。本课重点是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
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
伟、壮观。领略美好
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一、教学效果: 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要让学生自己
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去理解。
“你喜欢哪小节?”“读了这小节,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问题促进学生作个性化的选择性学习。这样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
围,构建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
的新型师生关系。“千丈青山衬着一
道白银”此时学生理解了“瀑布”与“白银”的相似。这样有利于引
导学生以语言文字为依托,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进一步理解语言文
字的“弦外之音”、“言外
之意”。
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利用它丰富
的表示力,快速的信
息传送,充沛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整合语文教学。
这样利于同学获得直观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同学自
主、个性化地
阅读。当学生欣赏到瀑布飞流直下,腾起水汽,缓缓飘落,如烟、如
雾、如尘的美
景时,他们陶醉了,此时的情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为
这种亲自体会到大自然的美而愉悦。学生在理解的
基础上反复诵读,
在读中揣摩语言,欣赏景物;在读中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在读中获
得美的享
受,进而达到纯熟的境界。
二、成功之处:
在课堂上,我首先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拓展学
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中,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眼、耳、口等多种感官
的积极参与
,相机进行了创新思维的拓展教学。如:利用多媒体播放
了瀑布的声音让学生听,然后让学生想象瀑布的
声音还像什么?让学
生感受到瀑布的声音不仅像诗歌中所描述“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
的风吹
过松林”,有时还像火车疾驰而过的轰鸣,像闷雷滚动,像万
马奔腾……又如:学生观看了瀑布的图片后
,引导学生用文字来描述
自己所看到的画面,这样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另外一个成功之处是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时,
如“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学生很
难理解,我运用多媒体,出示一幅青山衬白色瀑布的远景图,这样
学
生即刻感受到这种色彩美,把对瀑布美景的赞美,化于充满豪情的诵
读之中;而领会“一座珍
珠的屏”,则将珠帘图与瀑布对照,学生把
这形象的图景化为动情的吟诵,融入字里行间中了;同样,那
如烟如
雾如尘的缥缈意境,也让学生一边欣赏相应的图片,一边轻轻读出它
那曼妙的变化来。学
生们在这欣赏与诵读的过程中,充满了欣喜,充
满了激情,一次次动情的诵读使学生们沉醉于瀑布时而恢
弘、时而轻
柔的情境之中。在朗读时,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个人读、同桌
互读、男女分读
、小组读、集体读等,更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朗读积
极性,读出感悟,读出体会。
三、不足之处:
15 272
通过课堂
实践,我觉得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例如,一是学生朗
读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大部分学生在朗读时语气不
准确,不能做到有
轻有重和正确的停顿,有个别学生甚至还不能把课文读通读顺。二是
学生在识
记生字时,不能正确的区分形近字(如:“尘”和“尖”),
没有很好的在“记”上动脑子。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在平时的教学中多
加强
朗读训练,对学生朗读的引导和评价应该更为细致和耐心些,要
说到点上去,更加富有人情味和鼓励性。
注重语感训练,课余时间让
学生多听课文录音朗读,提高朗读水平。另外,鼓励学生课外多积淀,
并运用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2 瀑布
《瀑布》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风景诗,通过对瀑布
的生动描写,突
出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之情。本课重点是
学生正确流
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
会瀑布的雄伟、壮观。领略美好景色,受到美的
熏陶,激发热爱祖国
山河的情感,发挥学生的想象。
一、教学效果
1、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调动学生的眼、耳、口等多种
感官的积极参与,相机进行了创新思维的拓展教学。如:利用多媒体
播放了瀑布的声音让学生听,然后让学生想象瀑布的声音还像什么?
让学生感受到瀑布的声音不仅像诗
歌中所描述“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有时还像火车疾驰而过的轰鸣,像闷雷滚动,<
br>像万马奔腾……又如:学生观看了瀑布的图片后,引导学生用文字来
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画面,这样
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想
象力。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时,,如“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学
生很难理解,我运用多媒体,
出示一幅青山衬白色瀑布的远景图,这
样学生即刻感受到这种色彩美,把对瀑布美景的赞美,化于充满豪
情
的诵读之中;而领会“一座珍珠的屏”,则将珠帘图与瀑布对照,学生
把这形象的图景化为动
情的吟诵,融入字里行间中了;同样,那如烟
如雾如尘的缥缈意境,也让学生一边欣赏相应的图片,一边
轻轻读出
16 272
它那曼妙的变化来。学生们
在这欣赏与诵读的过程中,充满了欣喜,
充满了激情,一次次动情的诵读使学生们沉醉于瀑布时而恢弘、
时而
轻柔的情境之中。在朗读时,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个人读、同
桌互读、男女分读、小
组读、集体读等,更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朗读
积极性,读出感悟,读出体会。
3.分节学习,层层递进。
(1)文中第一节比喻瀑布的水声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
像
阵阵的风吹过松林”。生字的学习将学生的体验与重点句的欣赏、理
解结合起来。既读学会了
生字也读懂了诗歌。
(2)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要让学生
自己与
文本对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去理
解。 “你喜欢哪小节?”“读了这小节,
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问题促进学
生作个性化的选择性学习。这样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构建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的新型师生关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
银”此时学生理解了“瀑布
”与“白银”的相似。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以语
言文字为依托,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进一步理解语言文
字的“弦外
之音”、“言外之意”。
(3)当学生欣赏到瀑布飞流直下,腾起水汽,缓緩飘落
,如烟、
如雾、如尘的美景时,他们陶醉了,此时的情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为这种亲自体会到
大自然的美而愉悦。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
读,在读中揣摩语言,欣赏景物;在读中陶冶性情,扩展
想象在读中
获得美的享受,进而达到纯熟的境界。
二、成功之处
1.“爱读
书、多读书、读好书”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为了激发学生
读课文的兴趣,我采用了“个人读、同桌互读、
男女分读、小组读、
集体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促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读书中去。
2. 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调动学生的眼、耳、口等多种感官的
积极参与,进行了创新思维的拓
展教学。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不足之处
17 272
1.本课的朗读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大部分学生在朗读时不能准确
读出语气,不能做到有轻有重,没注意
到停顿,有个别后进生甚至还
不能把课文读通读顺。对学生朗读的引导和评价应该更为细致和耐心
些,要说到点上去,更加富有人情味和鼓励性。
2.学生在识记生字时,不能正确的区分形近字(如: “尘”和“尖”) ,
没有很好的在“记”上动脑子。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强朗读训练,注重语感训练,课
余时间让
学生多听课文录音朗读,提高朗读水平。
2.鼓励学生课外多积淀,并运用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瀑布》教学反思 《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现代诗歌,全诗共三节,分别描写听见瀑布的声
音、远看瀑布及近看瀑布
的情景。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
贴切,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
然的热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由于诗词在表达上极其凝练、丰厚,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学生不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而多媒体集图、文、
声、像于一体,以及它
丰富、直观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等特点,有利于学
生获得直观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自主、
个性化地阅读。因此课堂上我搜
集了许多关于瀑布的美丽图片,以其丰富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
力,让
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去更好的理解、欣赏诗歌。
二.成功之处:课文学习到最后,
在我的不断的图片展示于意境的创设中,
学生和我都陶醉在这美丽的瀑布景色之中。欣赏完瀑布的色彩美
之后,我再用录
像展现了第三节描写的近看瀑布的情景。当学生欣赏到瀑布飞流直下,腾起水汽,
缓缓飘落,如烟、如雾、如尘的美景时,他们陶醉了,此时的情感与作者产生了
共鸣。为这种亲自体会
到大自然的美而愉悦。这种审美感知力也就是审美素质的
核心。在多角度欣赏了瀑布的壮丽和柔美之后引
导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
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最后我发自肺腑的说:“看到这样美
丽的景
色,我简直陶醉了,我真想说,大自然,你可真神奇啊!”还没等我的问题提出,
学生纷
纷举手,说出自己的心情。又一个同学很入情地说:“大自然多美丽啊,
18 272
我们可千万不要破坏他!”我听了很惊讶,学生能想到这里是多么难能可贵。
这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课文描绘出的美妙的春雨中的声音世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
教学
的热爱之情。
要求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描写声音的词语。
3.想象春雨“滴滴答答”的声音世界,感受在观察中展开想象的乐趣。
重点
1.了解课文的内容,结合想象体会这个美妙的声音世界。
难点
2.体会课文重点语句的意思。
教学
两课时
课时
节课,学生
不仅体会到了瀑布的美,更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美,最重要的是学生
能体会到大自然的美,懂得要去爱护
环境,思想得到了陶冶,这才是语文教学最
终的目的。
三.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考
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虽然能较好地
引导学生朗读,但学生模仿朗读多过于自身慢慢从朗读过程中体会。
学生课堂学
习习惯平时关注得不够,比如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不能认真倾听;写字时的姿
势不
够端正等等。
四.不足之处:1.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读中揣摩语言,欣赏景
物
;在读中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在读中获得美的享受,进而达到纯熟的境界。
赞科夫说“艺术作品首先要
激发儿童的思想情感,其余工作都应当是这些感情的
自然结果。2.学生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在协作交
流中逐渐学会与人交往、沟通,
消除人际交往中的自卑、紧张心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
获得成
功的可能。这样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构建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探
讨的新型
师生关系。
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积累描写声音的词语。
3.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录有春雨声音的课件,生字、新词投影。
19 272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掉在河里看不见。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板书:雨)
2.我们把春天的小雨叫做什么?(春雨。)(老师补题目:春天的小雨)
3.春天的小雨落下来会发出什么声音呢?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
(播放录有春雨声音的课件,学生一边观赏画面,一边倾听)
4.
学生回答:春雨落下来时,发出“滴滴滴”的声音。
二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标画生字及自然段序号。注意读准字音。
2.结合课前预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指导:“乳”的读音是“rǔ”,不能读成“lǔ”。
沟:给“购”换一部分的方法。
播:给“番”加一部分的方法。
跌:给“失”加一部分的方法。
这些字有什么特点?你可以怎样记忆呢?(学生说一说自己记字的方法)
(2)投影出示下列词语,学生朗读。
飘洒 品尝 乳汁 淅淅沥沥 水沟 你推我挤
叶脉 跌下来 滑下来 演奏 播种
发芽
三 尝试给课文分段,写出段意
1.想一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
2.指导学生分段。
课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春雨已经下了很久了,落在了不同的地方。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春雨落在了树林里的树木上。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春雨从树叶上滑落到地面上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第四部分(第6—9自然段):春雨在树林里演奏,在大地上播种,“我”喜欢春雨。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四 开展朗读比赛
1.同学们自己准备。
2.随机抽签分组,形成新的组合,开展小组及个人朗读比赛。
3.统计积分,公布比赛的优胜小组及优胜个人。
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可以在导入环节让学生回忆一下春雨淅沥的情景,说一说自
己见过的景象,说一说对春雨的感受。要鼓
励学生大胆发言,说的有错误也没关系,因为小
学三年级的孩子对事物的观察理解能力都还有待于加强。
2.对于分段环节,教师要多加指导,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段,说出段意。
20 272
1.积累描写声音的词语。
2.根据画面想象春雨滴滴答答的声音世界,感受在观察中展开想象的乐趣。
3.理解课文的
内容,感受课文描绘出的这个美妙的春雨中的声音世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
爱之情。
本课的配乐朗读录音,投影。
一 复习检查
分别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价。
二 谈话导入,引入情境
在作者的笔下,春雨是那么富有情趣。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春雨的世界吧。
三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春天的小雨都落在了哪些地方呢?默读课文,仔细地找一找,在文中标画出来。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篷顶的波浪板上 树林里的叶子上 铁皮屋顶上 树叶上 地面上
“我”的脸上
3.春天的小雨发出了什么声音?在课文中找一找,画出相关的语句。
4.分析重点语句。
投影出示:像一股从地底下涌出来的清泉,高兴得哗啦哗啦,哗啦哗啦,你推我挤。
学生甲:“哗啦哗啦,哗啦哗啦”是描写春雨汇成小河后流动的声音。
投影出示:淅淅沥沥,
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树林仿佛成了一座音乐
厅。
学生乙:“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是春雨发出的声音。
学生丙:各种美妙的声音汇集在一起,非常好听,仿佛把人们带入了一个音乐的世界。
投影出示:所有的种子都回到大地的床上,让母亲抱它亲它教它发芽。
学生丁:在春雨的滋润下,种子开始发芽了。
学生戊: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大地比作母亲,让我们感到非常亲切。
5.作者
除了描写春天的小雨的声音,在文中还写出了作者眼中小雨的样子。你能找到这些语
句吗?通过朗读这些
语句,你想到了什么?
6.学生汇报。
投影出示:小雨滴在树叶上集合起来,成为一颗
大水珠,顺着叶脉滑下来,打小鼓似的:啪!嗵
——嗵——嗵!咚——咚——咚!
学生甲:从
这句话中可以想象出小雨滴汇成大水珠时的动态美。在优美的画面中,雨滴发
出清脆的声音,给人以美的
享受。
投影出示:站在楼顶上看雨,雨丝细细的,密密的,随风飘洒,如同轻轻地把种子撒在大地上。
学生乙:从这句话中可以想象出春雨随风飘洒的动态美。春雨朦胧而轻盈,给大地的一切
生命带
来了活力,滋润了万物。
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在文中标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汇报并解析标画的语句。
21 272
五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1.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2.举行背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在教学中,注重教会学生正确的
朗读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在朗读《春天的小雨
滴滴滴》时,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小雨为
什么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这样学生就会仔
细阅读,认真思考。
2.课上鼓励学生多提问,
做一个爱思考的学生,即使是学这样一篇感性的散文时,也要求
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引发他们的思考,加
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春天的小鱼
1.扩词练习。
沟(山沟)(沟通)(水沟) 脉(山脉)(脉搏)(动脉)
集(集合)(几种)(集市)
播(传播)(播放)(广播)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笔直)的小路
(美丽)的花伞
(广阔)的大地 (晶莹)的雨滴
3.按课文内容填空。
站
在楼顶上(看雨),雨丝(细细的),(密密的),(随风飘洒),如同轻轻地把种子(撒在)大地上。
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淅淅沥沥打在篷顶的波浪板上,滴滴答答打在树林里的叶子上
,叮叮咚咚打在铁皮屋顶
上。于是,屋子前面小水沟里的水流动起来了,像一股从地底下涌出来的清泉,
高兴得哗啦哗啦,
哗啦哗啦,你推我挤。
(1)短文一共有(2)句话。
(2)在描写雨声的词语下面画“ ”。
(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一 描写雨的古诗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22 272
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7.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8.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9.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 课文中出现的树
1.油加利树,学名大叶桉,原产澳洲。常绿乔木,高可达15米,夏日开花,呈白绿色,不显著。果为半球形。生长迅速,可在庭园中栽培或做行道树、防风树,材可供建筑用,蒸馏树叶可得挥
发油
,可作为制造杀虫剂及香水的原料。
2.相思树,别名台湾相思,直干相思树别名大叶相思树、马尖相
思树。相思树原产台湾地
区,直干相思树原产大洋洲。常绿乔木,树冠圆形。高6~15米。枝灰色或褐
色,无刺。尤适于
海滨绿化。花能诱蝶、鸟。
3.羊蹄甲,别名红花紫荆、洋紫荆,常绿乔木
,树高5~8米,树皮灰褐色,有浅裂纹及显著皮
孔。花瓣呈倒卵状矩形,玫瑰红或玫瑰紫色。
4.面包树,常绿乔木,一般高10多米,最高可达40米。树干粗壮,枝叶茂盛,叶大而美,一叶
三
色。在它的枝条上、树干上直到根部都能结果。每个果实是由一个花序形成的聚花果,果
肉充实,味道香
甜,营养很丰富,含有大量的淀粉和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及少量的蛋白质
和脂肪。面包树原产于南
太平洋一些岛屿国家。在巴西、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和非洲热带
地区均有种植。我国的广东和台湾等地
都有种植。
人们从树上摘下成熟的面包果,放在火上烘烤到黄色时,就可食用。这种烤制的面包果,<
br>松软可口,酸中有甜,风味和面包差不多,故被称为“面包树”。
三 教学设计参考
(一) 激趣导入
提供展示台,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雨的图片或诗句,老师总结,导入新课。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1)学生谈预习收获,学生互相检查预习情况,
老师巡回检查,
了解学情。(2)自学生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3)反馈自学情况,师生互动,多
元评价,促进生字
学习与巩固。(4)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读课文的
情况。(1)朗读课文。(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针对课文内
容质疑:课文题目上为什
么连用三个“滴”字?为什么说“整片树林仿佛成了一座音乐厅”?……
教师要归纳、整理学生的问题,
梳理出教学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1.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老师及时示范。在阅读实践中思考、讨论问题。
(1)春雨美不美?美在哪里?
①春雨的声音很美妙,“淅淅沥沥”“滴滴答答”“啪啦啪啦
”“哗啦哗啦”“啪”……请学生读课
文时找出来,并请几个学生模仿、表演。先一个个说,之后同时说
,感受拟声效果。让学生明白:
春雨的声音多而且富于变化,很好听,所以说它美。它有时调皮,有时舒
缓,有时急促,有时像快
慢不同的鼓点……让学生阅读、实践、感受。
②春雨的样子很美妙,
“雨丝细细的,密密的,随风飘洒,如同轻轻地把种子撒在大地上”。春
雨很好看,所以说它美。 ③春雨给人们带来了好心情,催发春芽,给树木花草浇水,壮大河流,滋润大地万物……春
雨无私,
品质美好。
23 272
(2)在阅读中体会文
意,培养良好的思维方法,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对本文而言也就
是感悟春雨的不同层次,从而对学
生进行三维建构。
(3)品味语言,读好语言。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质疑,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读出感情。
本文多用比喻、拟人的方式表现春雨之声、之形、之品,十分形象、生动,有意境、有情趣,
要引导学生好好儿感悟,培养语感。
2.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意思,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加深对文意的理
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享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说明选择该段背诵的理由,能向大家展示背诵的效果。
(四)
扩展学习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收获,或描写一下自己见到的春雨,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五) 巩固练习
1.用多种方法认读生字、词语。
2.填写“词语花篮”,互相交流。
3.练习写字,加强多元评价,激励学生写对、写好生字。
3《春天的小雨》教学反思
《春天的小雨》是一篇非常优美且充满童趣的小散文,课文从春<
br>雨的声音美,形态美,精神美等几个方面描绘了春天的小雨绵绵不断,
润物无声的特点。表达了作
者对春天的期盼和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
《课程标准》中提到,新教材的阅读
教学更重要的是强调学生“以
读为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不过分强调逐字逐句的讲解分
析,而是在朗读、体验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把文本内
容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逐步提高
学生的阅读能力。
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始终坚持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逐步培养孩
子“读出神
,读出味”的良好阅读能力,加强感悟,加强体验,深入到
作者潜意识的层面,理解作品,并且能够把自
己的感情借助文本和自
身的感受表达出来。
在指导朗读时,我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小雨
为什么会发出
各种不同的声音?经我这样一提醒,学生就仔细阅读,认真思考,他
们发现,“叮
叮咚咚”是雨打在铁皮屋顶上发出的清脆的声音,而“滴滴
答答”是因为雨落在树叶上,所以声音比较轻
微。他们就按照自己对
课文的理解去练习朗读,去处理感情,去调整节奏。从而使学生懂得,
有
时为了理解一个段落,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需要认真阅读全篇
课文来抓住课文内容上的矛盾处进行深
入的思考。
另外,在本课的教学中抓住象声词读出轻快的感觉,然后将句子
读顺,进而在读中
表达出作者对于雨的喜爱之情。学生之间的范读、
评价、赛读有声有色,读的效果也层层明显。
二、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我能抓住象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
活实
际,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想象,通过练习说话来体会词语中蕴含的
24 272
感情。本文有三个重点段落。在处理前两个重点段时,我抓住重点词
语,注重启发学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雨的特点,体会作者
那份高兴与喜悦。在此基础上启发学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春雨的
美景,基本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另外,在教学这篇课文
时,我注重通过朗读和表演来让学生体会
春雨的美。例如,在读“啪”“嗵——嗵——嗵”“咚——咚—
—咚”“嗵嗵
嗵”“咚咚咚”“啪啪啪”这个地方时,让学生模仿表演,拍出节奏,体会
出雨声
不断变幻的节奏,时急时缓,让学生仿佛就置身于雨中。
三、不足之处:
通过课堂实践,我
觉得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例如,在教学中,
有时还没能全身心投入地倾听学生的发言,就着急地按自己
预设的教
学设计进行下去,有时朗读的评价语还不够及时,时间把握不太准,
写字的教学目标还
未能落实。另外,第三个重点段落的处理上由于时
间分配不均,第三个重点段落没有充分的体会好春雨集
合后演奏的声
音,重点词语“滑下来”和“跌下来”联系生活实际不够。
四、改进措施: <
br>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认真研读教材并合
理分配教学时间,重点段落,特别
是关键词着重理解。教学中注意合
理的评价,坚持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课堂真正<
br>得换给学生。
3 春天的小雨
“春天的小雨”是一篇非常优美且充满童趣
的小散文,描写了春天
的小雨绵绵不断,润物无声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盼和对春
雨的
喜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
1.首先,播放音乐《春雨的色彩》,这样的导入新课。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
2
.注重了新课程所提倡的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
学生初读课文后,用笔在书上画出生字、
词之外,再读课文后,画出
自己喜欢的句子,作为语言积累。既丰富了语汇,又让学生找到本课
运用象声词的丰富和优美。
3.教学生字时,指出了本课象声词的特点:大部分都是带有口字
旁的形声字。指导学生通过形声字的方法记忆,并相机讲解了“淅淅
沥沥”一词,虽是象声词,但部首并
不是口字旁,而是三点水旁的理
由,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汉字的丰富内涵。
25
272
4.重视学生的感情朗读。根据水滴落在屋顶、树上、叶
子、水沟
不同地方发出不同的声响,引导学生体会由于词的不同,朗读时要读
出象声词的轻重、
缓急的变化,将课文中象声词的音乐美体现出来。
二、成功之处
1.为了便于学生能形象地
理解“涌出”这个词,我利用课件,形象
地演示了泉水从泉眼流出,对“涌出”这个词,学生有了直观的
认识,
因而对这个字的记忆一定很深刻。
2.在指导朗读时,我选择了优美的音乐做背景,为
学生的感情朗
读创造了意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入情景,培养语感,助于朗读的
指导。
三、不足之处
1.教学“播”这个字时,虽然利用课件很形象地演示了这个字的本
意
,利于学生对这个字字形的记忆,但还应在此基础上,出示“播”字
的另外几个意思,并进行选义填空,
这样,学生对于“播”这个字的字
音、字义、字形的掌握就更全面了。
2.在第三个重点段落
的处理上由于时间分配不均,第三个重点段
落没有充分的体会好春雨集合后演奏的声音,重点词语“滑下
来”和“跌
下来”联系生活实际不够,如果能结合象声词来指导学生会读得更好。
3
.在教学中,有时还没能全身心投入地倾听学生的发言,就着急
地按自己预设的教学设计进行下去,有时
朗读的评价语还不够及时,
时间把握不太准,写字的教学目标还未能落实。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在教学时,要抓住象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
和生活实际,创设
情境引发学生想象,练习说话来体会词语中蕴含的感情。
2.本文有三个重
点段落,在处理前两个重点段时,抓住重点词语,
注重启发学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雨的特点,
体会作者那份
高兴与喜悦,就能基本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春天的小雨》教学反思
26 272
《春天的小雨》这么多声音都是描写
小雨的,让我们在春天的小雨中聆听了
一场美妙的音乐会。作者能把雨中这些声音细腻地写出来,就是因
为他能聆听生
活。
一.教学效果:1.创设了学生学习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
伊
始,教师播放课件《春雨的色彩》,导入新课。注重了新课程所提倡的语文学科
的工具性与人
文性的统一。2.在学生初读课文后,用笔在书上画出生字、词之外,
再读课文后,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作为语言积累。既丰富了语汇,又让学生找
到本课运用象声词的丰富和优美。3.教学生字时,指出了
本课象声词的特点:大
部分都是带有口字旁的形声字。指导学生通过形声字的方法记忆,并相机讲解了<
br>“淅沥”一词,虽是象声词,但部首并不是口字旁,而是三点水旁的理由,让学生
进一步体会到了
汉字的丰富内涵。4、为了便于学生能形象地记住“顺”这个字,
我利用课件,形象地演示了水滴从叶子
上滑落下来,对“顺”这个字学生有了直观
的认识,因而对这个字的记忆一定很深刻。
二.成
功之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学习者的能力,在平等对话的和
谐氛围中达到资源共享,促进一个学
习团队的整体提高,也能促使每个个体得到
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学本课生字时采取同桌合作学习、小组合
作学习的形式,反
复认读生字。
1. 同桌对学,互相检测认读情况,互相评价。
2. 玩一玩识字热身游戏,指哪读哪。要求反应迅速,读准字音。(生字
出现在大屏幕
上或板书在黑板上都可以,先带拼音读词语,再去掉拼音读。)
3. 小组合作学习,集体挑战
开火车。(每个成员读一个字,组一个词,
看哪组完成任务时间短,效果好。当即反馈,给予加分奖励。
)
4. 群学——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在交流中会呈现多种识字方法,教师要教会学
生优化识字方法。哪一种识字
方法是最简单的,最容易记住的,哪一种最好记就采取哪一种,因人而异,
不苛
求全班统一,允许个性的识字方法存在。
识字中要重视写字的指导,努力按照这五步走:
一观察,二描红,三临写,
四对比,五破帖。观察要仔细认真,看准间架结构,起收笔位置;描红要用心
掌
握每笔如何运笔、行笔、收笔;临写要做到认真仔细;对比时要查找自己的不足,
随时更改;
最后要独立写字,脱离虚宫格、脱离范字依然能写好。
三.不足之处:课堂节奏把握不好,有拖沓的缺陷。
27 272
四.改进之处:1. 课堂语言力求精炼、准确,避免拖泥带水,耗费课堂时
间。2.要更多关注学生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效果。根据学生“学”的
情况,调整
自己“教”的步伐,为每个学生的发展进步服务。
4.山 雀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要求
3.掌握本课会认字、会写字和词语。
重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的想象的。
难点
教学
两课时。
课时
1.引导学生自由、投入地读课文,尽力读懂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山雀的挂图,本课的配乐朗读录音,投影仪。
一 揭示课文题目
1.出示挂图,播放有关山雀的短片或图片供学生观看。
2.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动物朋友--山雀。看得出,大家被深深地吸引了。俄国
作家
普里什文在观察了山雀之后写出了一篇引人入胜的好文章,文章的题目就以这种
小动物的名字命名--(
板书:山雀)
二 情感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请大家自由、投入地朗读这篇课文,相信读着读着你就会情不自禁地走进山雀的世界。
【设计意图】: 对于可能只在电视节目中见到过山雀的孩子们来讲,鲜活生动的画面给
他们的
视觉冲击是巨大的。直观的动物形象为他们提供了遐想的依托,使恣意想象成
为可能。由此,走进课文描
述的情景时,他们头脑中的画面感会更强。之后的自由朗
读环节又为学生情感的表达提供了一个出口。去
除各类要求的束缚,把读书的时间还
给学生,给他们最大限度的信任--
相信他们能读好、读懂、读出感情。
1.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比如:读起来有些吃力的句子,不太
明白的词或者产生疑惑
的问题……(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答惑)
【设计意图】:充分考虑到“学困生”的状态,给予帮助,同时对预习不充分的孩子
进行提醒、鞭策。
2.你们觉得这篇文章的哪些段落写得特别精彩?(二到十六自然段)
28 272
和你的同桌一起读读这些描写吧,可以齐读,也可以你一段我
一段地读,还可以选
你们喜欢的其它方式读,看看哪对同桌读得最投入、最生动。(生合作读文)
【设计意图】:无论是合作还是比赛,伙伴间总是能给对方激励的力量。再次读文,
再次走
进文章情境,体验必然进一步加深。在朗读方式上给学生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谁的学习谁做主”。
3.评价一下同桌的表现吧,肯定他的优点,真诚地指出他的不足,帮他纠正。(生交
流)
指名一对同桌相互评价,师生相机点拨。
4.师:山雀被你们认真而热烈的学习气氛
所感染,想出来和你们再次见面呢,那咱
们就用友好的注视和静静地思考欢迎他们吧!
展示课件:再次播放山雀的相关图片
(生观看后)此时此刻,你一定想说些什么吧,把你心里的话写在课文旁边的空白
处。
【
设计意图】:短片的再度播放意在帮助学生从文字返回图像,促进他们加速思考,
进而形成独特的感受落
于笔端。文字可长可短,老师不加干涉。“不让几十个孩子写
出同样的句子”是老师起码应该具备的教学
思想吧。
三 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课下学习要求。
1.三年级识字教学仍然是重点,但一堂课下来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先让学生听录音,
边
听边画出生词,强调借助拼音学读准字音,接着通过联系语言环境,把生词所在的句子读通
顺
,并让学生进行评价,接着再单独读生词、指名读、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难读字
强调读等的形式
,学生读兴趣较浓,大部分能发准音,但也占用了较多的时间。
2.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和学生学习习惯
的培养。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分散。稍不
留意,有的同学在台下窃窃私语,有的在玩文具,有的
不时还打小报告。学生的学习习惯还
需不断地进行培养。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习惯。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练笔交流和练笔延伸。
投影仪。
一 复习巩固
1.指名学生读课文。
2.师生评价,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读文,品词析句
29 272
(一)、师: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可爱就格外
地受欢迎。那么你是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了
小山雀的可爱呢?用心地默读课文,标出相应的词、句、段,
细细体会。
(生默读,标注)
(二)、有感情地为大家朗读你标注的文字,谈谈你的体会。
【预设】:1、“这两只小山雀都是瓦灰色的,白色的两颊鼓鼓的,上面有几个黑斑。”
(1)生朗读,谈体会。
(2)师生评价。
(3)师点拨:这段外貌描写确实不错
,颜色词用得准确,“鼓鼓”又让我们感受到了
小山雀的憨态可掬,尤其是抓住了“黑斑”这个特点--
人们常说“哪个哪个小姑娘脸上长着
几个小雀斑,真可爱”。“雀斑”也许就是小山雀脸上的黑斑呢!忽
然觉得它们又多了几分
淘气。一起来读出它们的可爱样子吧。
(4)学生读句子。
2.“我用望远镜耐心地观察它们,直到后来,……我用手指头摸摸它的背,它还是像死
了
似的躺在那儿。”「展示课件第三屏」
(1)生汇报。
(2)师引导学习观察顺序
:起初作者用(望远镜)观察小山雀,(板书:远)后来又
来到他的身边(碰碰、摸摸),(板书:近)
这种观察的顺序就是--
由远及近。(板书:由
远及近)那同样的,先观察近处,再观察远处就是由近及远。(补充板书)
(3)这部分描写作者和小山雀的动作时用的很多词妙极了,标出来,品味品味。
理解--悄悄地(绕)、偷偷地(走)、碰碰、摸摸、纹丝不动等词语,体会作者小心翼
翼,怕惊动山雀
的心理,感受小山雀的机智可爱,领悟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之“静态”观察。
(4)指导朗读。
3.两只小山雀的对话部分。
师:最精彩的一幕上演了!想不想扮演小山雀体会一下当时那紧张又充满友情氛围的情
景?
(1)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表演。
(2)指名一到两对同桌分别进行朗读和表演,请其他同学担
任旁白。师生于评价中进
行朗读的切磋、交流。
(3)重点强调“劝告”与“警告”的区别,体会自由山雀紧张情绪的升级,指导练习
朗读。
【设计意图】:朗读能力是在不断地揣摩和练习中得到提升的,趣味表演读的方式无疑
调动了学生主动揣
摩、练习的积极性。
三 悟法,总结延伸
(一)、两只小山雀的“对话”让
人忍俊不禁,作者是根据什么猜想到它们的“对话”
内容的?(动作、叫声)
展示课件:提炼相关的词组
师:小山雀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声尖叫都令作者关注,其实不仅是动
作、叫声,就连
小动物们的眼神也会让热爱观察、思考的人们,尤其是你们这些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浮想联
翩
的
(依据板书总结观察的方法和顺序)
(二)、小山雀在普里什文的笔下
是那么可爱,连我们也想动笔尝试尝试了吧。把观察
的“秘诀”记在心里,今天就试着用用!
【设计意图】:让方法在学习中自然生成,授之以渔。
30 272
四 欣赏练笔,交流感受
师:有一位我特别崇敬的特级教师曾经
说过,好的作者写文章往往是“一句话一颗心,一
件事一片情”。我们从《山雀》这篇文章中已经感受到
了作者普里什文在观察、描写小山雀
时所倾注的心与情。这节课我们就来倾听大家经过认真观察、用心思
考后描写出来的小动物,
希望能听到你们的真心和真情。
(一)学生以六人小组为单位交
流小练笔,每组推荐一人参与全班交流。(可推荐写得
成功的练笔,也可推荐不太满意的作品。)
(二)师根据学生的文章进行点评,指导。
(三)学生在指导下认真修改。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学习课文后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使教师的
指导
更富针对性,也避免课后小练笔的设置流于形式。
二、画面配音,练笔延伸:
师:
无论是精彩的文章,还是存在缺憾的描写都让我感觉到了大家的用心,你们的这种
态度是我最珍视的。写
文章和做其它的许许多多的事一样,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但只要我
们多读、多练,一定会向着成功迈进
!接下来,咱们做一个现场配音的小游戏好吗?
(一)展示课件(生观看)
提示:边看边注意动物的动作,猜猜它们会想什么、说什么。
(二)同桌合作组织语言、配音。
(三)生开始练笔--注意:把自己平日里积累在头脑中的精彩词句用上。
【设计意图】:“趣味中练笔”使写作变成了受欢迎的学习,学生爱写才能会写,才能
写好。
外貌 观察顺序 可爱
5
山雀 动作 仔细观察 用心思考 远
语言
(叫声) 近
1.减少教学环节,减少预设目标。阅读教学
低效,教学设计要避免过于烦琐,着重围绕
听、说、读、写下功夫。本节课设想通过读课文——画句子—
—说体会——仿写的形式进行。
可学生还是没养成边读书、边思考、边写的习惯。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尽
量减少教学环节,
不要求达到过多的教学目标,一课一得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追求面面俱到,全面的教学
法目
标,只能是一无所获。
2.今后布置作业也得动动脑筋,多花点心思。如果每次作业我们
都能精心地去设计,那
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多音字组词。
干gān( ) 禁jìn ( ) 露lòu ( )
磨mó( )
gàn( ) jīn ( )
lù ( ) mò( )
二、辨一辨,再组词。
猜(
) 雀( ) 剧( ) 瓦( ) 拘( )
请(
) 省( ) 锯( ) 互( ) 狗( )
劲(
) 班( ) 悄( ) 趟( ) 摸( )
经(
) 斑( ) 哨( ) 躺( ) 模( )
31
272
三、在课文中找出下面的近义词。
轻轻地--( ) 看看--( ) 交流--(
)
四、根据意思,在课文中国找出相应的词。
1.
心里不急躁,不厌烦;能坚持完成一件可能十分繁琐无聊的事。--( )
2. 表示做事情情绪高,劲头大。--( )
3.一点儿也不动,形容动作没有丝毫改变。。--( )
答案:一、饼干 干事 禁止 禁不住 露面 露天 磨面 折磨 二、猜谜 请进 山雀 省力 戏
剧
电锯 瓦片 互相 拘留 狼狗 用劲 经过 班长 斑点 悄悄 哨兵 一趟 躺下 摸索 模范
三、悄悄地 瞧瞧 交换 四、1.耐心 2.起劲 3.纹丝不动
一、课文中涉及的重点词语。
山雀
1.外形特征
鸟类,形小,活跃
,栖于林地或庭园。最著名的是大山雀,见于欧洲、西北非和亚洲(直
到爪哇附近);长14公分(5.
5寸);白面黑头;西部亚种的下体黄色,东方亚种的微白
或淡黄,都有一条黑色中线。
2.生活习性
山雀是体型比麻雀纤细的食虫鸟类,也是在平原或丘陵山地林区常见鸟类之一,在山
间
林区数量较平原地区的种类及数量均多。山雀的体羽大多以灰褐为主,它们的鸣声差异虽极
显
著,但多少都带有“仔仔黑”的音阶,易于分辨。因其多筑巢于树洞或房洞中,又几乎终日
不停地在林间
取食昆虫,且多为害虫,故成为农林业很理想的人工招引的对象,国内外已进
行的招引工作有显著效果。
利用苔藓合其它植物筑巢,鸟巢悬吊,呈葫芦状。普通山雀,带有灰色鸟冠,生活于美
国西
南部。鸟草枝、羽毛和苔藓铺于树洞中构成鸟巢。鸟蛋孵于鸟巢中。
山雀是常见的鸟类,性情活泼
,常在枝头跳跃,喜群居,以昆虫、浆果和种子为食,在
树洞或岩缝中筑巢,巢呈蝶形。
3.山雀共性
体型小(比常见的麻雀小),嘴短而尖,呈锥形。跗趾强健。性活跃,食昆虫,穿梭于<
br>树从间,在树上取食。通过胸部纵纹、翅斑、冠羽、脸斑及上体、下体颜色识别种类。
二、作者
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又名普里希文,1873-1954)被誉为伟大的牧
神
、完整的大艺术家、世界生态文学和大自然文学的先驱、俄罗斯语言百草,是20世
纪苏联文
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世纪之初,他是作为怀有强烈宇宙感的诗人,具有倾听鸟
兽之语、与树木对话、
闻草虫之音的异能者,被俄罗斯文坛称为大自然的诗人与文人。在长
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中,虽历经俄
罗斯文学发展历程中批判现实主义的衰落、现代主义的
崛起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繁盛,却始终保持了个
性化的艺术追求。他的创作不仅拓宽了俄
罗斯现代散文的主题范围,而且为其奠定了一种原初意义上的风
貌,其作品中充满纯净的阳
光、水流和蓬勃生长的树木,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大自然诗人与文
人。
三、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2 272
2.通过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句的理解,读中体会山雀的可爱,受到关爱他人
的教育。
3.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重点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读中体会山雀的可爱。
【教具准备】
山雀的图片、各种动物叫声的录音。
【教学时间】
2~3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说说你喜欢的小动物。
2、今天,老师要让同学们认识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山雀。(投影山雀的图片。)
3、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遇到不会读的字词自己想办法解决。
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2、检查。
(1)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词。遇到难写的字可作重点点拨。
(2)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读通顺了。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读中感悟,点拨释疑
1、从外形体会可爱。
(1)观察山雀图片,说说山雀是什么样子的。
(2)从文中找出描写山雀外形的句子,读一读,谈一谈体会。
(3)试着简单画一画这可爱的山
雀,并涂上色彩。(引导学生要注意:身子是瓦
灰色的,两颊是白色的,上面有几个黑斑。)
(4)指导朗读。
2、从动作、对话体会有趣。
(1)出示插图,创设情境。师:
这两只可爱的山雀在树干上找虫子的时候,一只
被“我”用手掌堵在窟窿里了,另一只在几步远的树枝上
。如果你是被拘禁的山雀或者是自由
的山雀,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2)激发学生的兴趣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两只山雀的句子,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
在读中质疑,并以小组形式合作探究。如:山雀为什么躺在那儿纹
丝不动?它在想些什么?为什么前面写
另一只山雀“劝告”它的朋友,后面又“警告”呢?通过
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山雀的有趣。
(4)分角色朗读山雀的对话。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山雀紧张、着急而又无奈的
心情,从而体会山雀关
心同伴的感情,感受山雀的可爱。
(5)发散思维:山雀这种关心同伴的精神真令人感动。由此你
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想给大家说些什么?(学生畅谈,老师小结。)
(6)组织讨论:“我”是根据什么猜想到这两只山雀的对话内容的?联系上下文说
一说。
(7)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配上画面,启发学生想象。
33 272
师:动物的动作和叫声蕴含着丰富的语言。这些动物仿佛在说些什么呢?
3、引导探究,激发兴趣
思考:作者笔下的山雀为什么那么可爱、有趣?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我站在那儿等了很久……”“我等了很长时
间……”等词句,
体会作者善于观察、善于猜想的习惯,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四、总结升华,拓展训练
1、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猜想,爱护小动物,关
爱他人等。)
2、选择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观察它们的动作和叫声,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会
说些什么
,把你的猜想写下来,并读给小伙伴听。
4《山雀》教学反思
《山雀》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
有趣的动物故事,作者用充满童趣
的语言写“我”堵住树洞里的小山雀,而另一只山雀站在树枝上不时地
尖叫。“我”想象它是为了救它的朋友而掩护和传送“信息”。这是两只
多么友好、聪明、有趣
的山雀呀!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从中体会山
雀的聪明、可爱,从而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与爱护之情。
一、教学效果:
由于课文篇幅很长,且对话形式多样,所以课前,我布置学生认<
br>真预习,把课文读通、读熟,解决好字词。在教学课文时,为了能让
学生体会到山雀之间友爱互助
的精神,我主要指导学生朗读对话。在
教学课文四至十二自然段时,为了能让学生体会到山雀之间友爱互
助
的精神,我先让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想通过朗读自由山雀
和被拘禁山雀的对话,来
让学生从中体会山雀的友好、聪明。
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从中体会了山雀的聪明、可爱,激发了学
生对动物的喜爱与保护之情。
二、成功之处:
这篇课文写了一个有趣的动物故事。故事以“我”的观察为线索,<
br>通过山雀的动作、叫声来想象它们的语言,从而推动故事的发展。教
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充分自读
课文,读书后思考:你喜欢文中的两只
山雀吗?为什么?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两只山雀说的话读一读
,
联系上下文说说“我”是根据什么猜想到这两只山雀的对话内容的。让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本课有些词语、句子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我在让学生自读自悟的
基础
上及时引导和指导。如“警告”一词,我让学生先读读上文,读完
后说说知道了什么。再启发学生想想:
“我”此时已走到一旁,不再折
磨拘谨中的小山雀,并且“站在那儿等了很久”,洞里的山雀这时候会<
br>怎样想?结果怎样?而树枝上的那只山雀见“我”站在那儿没有走又
会怎么想?让学生仔细琢磨,
理解“警告”一词的意思,体会出自由的
山雀那种担心和焦虑的心情,从而更深层地理解了课文内。
三、不足之处: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例如,教学时间紧
张,
有些环节没有完成。本来设想通过读课文——画句子——说体会
——仿写的形式进行。可学生还是没养成
边读书、边思考、边写的习
34 272
惯,只完
成了找山雀外形的句子,欣赏了两句描写山雀可爱之处的句
子,匆匆画了些对话,匆匆进行了一次角色朗
读,时间要到了。另外,
学生预习效果不好,应该运用一定的方法激励学生去自主预习,以达
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在阅读教学
设计时,
要避免过于烦琐,应着重围绕听、说、读、写下功夫。合理分配课堂
时间,尽量减少教
学环节,不要求达到过多的教学目标。一课一得已
经是很不容易了,追求面面俱到,全面的教学法目标,
只能是一无所
获。
另外,在激发学生预习兴趣时,可以这样设计:“明天学习这一时,
我要请同学来表演课本剧,你们想不想表演?想表演那可要把课文读
熟、读好哟!你们回去可以先和你
的小伙伴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到
时,我们看看谁是最出色的小演员,好吗?”如此一般地“哄”学生读
书,
定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因为这种形式是学生平时最喜欢、最感兴
趣的。
4
山雀
《山雀》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有趣的动物故事,作者用充满童趣
的语言写“我”堵住树洞
里的小山雀,而另一只山雀站在树枝上不时地
尖叫。“我”想象它是为了救它的朋友而掩护和传送“信息
”。这是两只
多么友好、聪明、有趣的山雀呀!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从中体会山
雀的聪明、可
爱,从而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与爱护之情。
一、教学效果
1.谈话导入,提升学习热情。
上课后,我先问学生你喜欢小动物
吗?喜欢什么样的小动物?请你来说说。动物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这样提问让课堂氛围变得很热,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读中悟情,点播释疑。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从外形体会可爱,
从动作、对话体会有趣。
3.引导探究,激发兴趣。读后思考:为什么作者笔下的山雀那么
可爱有趣?让学生在充分讨论
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我站在那儿
等了很久……”、“我等了很长时间”等词句,体会作者善于观察
、善于
猜想的习惯、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二、成功之处
35 272
1.谈话导入之后,我播放有关山雀的图片和短片,在了解
山雀之
后,被之深深吸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后的各个教学
环节都比较得心应手
。
2.学习完课文之后,进行拓展仿写。不止小山雀,其实许多动物
都是通过叫声以及动作来
代表语言,向同伴或人类表达它们的想法。
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它们的叫声动作,猜一猜它们在
想什么,
会说什么?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三、不足之处
1.三年级识字教学仍然
是重点,但一堂课下来总感觉时间不够
用。先让学生听录音,边听边画出生词,强调借助拼音学读准字音
,
接着通过联系语言环境,把生词所在的句子读通顺,并让学生进行评
价,接着再单独读生词、
指名读、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难读
字强调读等的形式,学生读的兴趣较浓,大部分能发准音,但
也占用
了较多的时间。
2.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分散。稍不留意,有的同学在
台
下窃窃私语,有的在玩文具,有的不时还打小报告。学生的学习习惯
还需不断地进行培养。培
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习惯。
3.本节课设想通过读课文——画句子——说体会——仿
写的形式
进行。可学生还是没养成边读书、边思考、边写的习惯,只完成了找
山雀外形的句子,
欣赏了两句描写山雀可爱之处的句子,匆匆画了些
对话,匆匆进行了一次角色朗读,时间要到了。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识字教学要围绕汉字的“音、形、义”,开展教学,重点突出字
形。
2.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3.减少教学环节,减少预设目标。合理分配
课堂时间,尽量减少
教学环节,不要求达到过多的教学目标,一课一得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追求
面面俱到,全面的教学法目标,只能是一无所获。
《山雀》教学反思
36 272
《山雀》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一个有趣的动物故事,作者用充满童
趣的语言
写“我”堵住树洞里的小山雀,而另一只山雀站在树枝上不时地尖叫。“我”想象它
是
为了救它的朋友而掩护和传送“信息”。这是两只多么友好、聪明、有趣的山雀
呀!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
,从中体会山雀的聪明、可爱,从而激发学生对动物的
喜爱与爱护之情。
一.教学效果:这篇
精读课文写了一个有趣的动物故事。故事以“我”的观察
为线索,通过山雀的动作、叫声来想想它们的语
言,从而推动故事的发展。教学
时,我首先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读书后思考:你喜欢文中的两只山雀吗
?为什
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
两只山雀
说的话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说说“我”是根据什么猜想到这两只山雀的对
话内容的。本课有些词语、句子
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我在让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
上及时引导和指导。如“”警告一词,让学生先读读上文
,读完后说说知道了什么。
再启发学生想想:“我”此时已走到一旁,不再折磨拘谨中的小山雀,并且“
站在那
儿等了很久”,洞里的山雀这时候会怎样想?结果怎样?而树枝上的那只山雀见
“我”站
在那儿没有走又会怎么想?让学生仔细琢磨,理解“警告”一词的意思,体
会出自由的山雀那种担心和焦
虑的心情,从而更深层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成功之处:出示插图,创设情境。师:这两只可爱的山
雀在树干上找虫
子的时候,一只被“我”用手掌堵在窟窿里了,另一只在几步远的树枝上。如果你
是被拘禁的山雀或者是自由的山雀,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激发学生的兴趣后,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
描写两只山雀的句子,多读几遍。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并
以小组形式合作探究。如:山雀为什么躺在那
儿纹丝不动?它在想些什么?为什
么前面写另一只山雀“劝告”它的朋友,后面又“警告”呢?通过重点
词句的理解,
体会山雀的有趣。分角色朗读山雀的对话。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山雀紧张、着
急
而又无奈的心情,从而体会山雀关心同伴的感情,感受山雀的可爱。组织讨论:
“我”是根据什么猜想到
这两只山雀的对话内容的?联系上下文说一说。播放各种
动物的叫声,配上画面,启发学生想象。引导探
究,激发兴趣。在学生充分讨论
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我站在那儿等了很久……”“我等了很长时间
……”等词
句,体会作者善于观察、善于猜想的习惯,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三、不足之处:
讲授这篇课文时,虽然抓住了重点,对教学目标也进行了落
实,但在课堂中缺乏了“多读”。这么美的课
文应该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地读发
现美。课堂中的失误,也印证了那句话“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37 272
四、改进措施:调节课堂气氛,达到
动静相宜。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持续时
间短。如果一直让学生听、说、读,学生就会越来越注意力不集中
,影响教学效
果。而画画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立刻安静下来。学生聚精会神的画
画
时,心情平静了,使而后的听说环节能顺利进行。
1.了解汉字的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2.了解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不同的现象。
3.读读背背。积累古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一 学习汉字的构字规律
1.读一读书中的两行汉字。
2.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偏旁与字义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说一说。
(1)第一行带“纟”的字大都跟织物有关。
(2)第二行带“疒”的字大都与什么有关系呢?
3.班内交流,教师指导。
二
了解一字多义现象
1.读一读书中的句子。
2.分组查字典,一组查一查前两个句
子中的“道”,说一说“道”在这两个句子中分别是什
么意思。另一组同学查一查后两个句子中的“穷”
字,说一说“穷”在这两个句子中分别是什么
意思。
3.学生在班内交流,教师指导。
4.鼓励学生举出一字多义的其他例子。
三 读一读,背一背
1.学生独立阅读,找出不认识的字或读不准的字,做好标记。
2.小组交流,互相学习。
3.教师引导理解,点拨指导。
4.练习背诵与默写。
1.指导口语交际“说说季节”。
2.指导习作。
38 272
一 指导口语交际“说说季节”
1.读题目,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具体要求。
2.分组活动,确定交际的主题。
3.先小组内进行,然后每小组推荐一名学生班内交流。
4.教师指导:学生说话的时候围绕三项内容:
(1)喜欢什么季节;
(2)这个季节里的景象;
(3)这个季节给你的感受。
5.学生评价,看一看谁说的最有条理。
二 指导习作
1.明确习作的内容及要求。
(1)作文结合口语交际活动展开。
(2)选择自己
最喜欢的季节,通过查阅书籍或上网,搜集这个季节的资料,然后介绍或赞美
这个季节。
2.指导学生习作。
(1)写清楚自己喜欢的季节和喜欢的理由。
(2)写完后读一读,找出错别字或不通顺的地方做修改。
习作例文:
美丽的春天
走过寒冷的冬天,美丽的春天悄悄地来临了。
天空变得蓝蓝的,白云有
时像一只只休息的山羊,有时像一群群强壮的大象……偶尔有
几只燕子飞过来,好像在说:“春天来了!
大家快去寻找春天吧!”
草地上探出了一个个绿色的小脑袋,远远望去好像一块绿色的大地毯。草地上
还开放着
五颜六色的花儿,好像给绿色的地毯绣上了美丽的花纹。
远处的大河里一只只帆船行
驶着,好像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比赛。河边的一座座大山好像
在给它们加油。
小朋友们一起去公
园玩耍,他们个个兴高采烈。他们有的坐在草地上欣赏美丽的春景,
有的拿着网兜在捕捉蝴蝶,有的在草
地上尽情地踢足球,还有的在玩游戏……草地上到处有
他们玩耍的身影,公园里到处是他们嬉戏的笑声。
春天真美呀!是小朋友眼中最美的季节!
百花园一教学反思
百花园一《
语海畅游》首先是有关棉织物的生字,从生字中总结字的构成规
律。第二题查字典,查出句子中加点字的
意思。“读读背背”是韩愈的《早春呈水
部十八员外》学生熟读成诵。《口语交际》和《习作》都是有关
季节的话题,学
生在讨论后整理成文。
一.教学效果:教学时,我诗中围绕着①解诗题,知作
者;②重读悟,明诗
意;③想画面,悟诗情。这三种方法来进行。首先齐读诗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题目的意思,然后简介作者,从作者的生平、取得的成就等方面入手
来介绍,重点突出美
味是人各自的写作特点。其次引导学生用心去读。俗话说“书
39 272
读百遍,其义自见”。我让学生按照①读准字音,把诗歌读正确;②多读几遍
,
把诗歌读流利;③结合注释,边读边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的意思;④边读
边在理解的基
础上尝试背诵。第三,在完成了以上两个环节之后,引导学生结合
插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把诗歌蕴含
的意境描绘出来,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
验体会、感悟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感
情地朗读,从而
让学生走进诗的意境,走进诗人的内心
二.成功之处:教材从说和听两方面对
学生口语交际提出要求:说的方面,
要求注意说话的速度,让别人听清楚;听到方面,要求认真听,了解
别人想讲的
内容。本设计从说到写,先说后写,说、写、议、评、改结合,引导学生自由表
情达
意,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审美情感得到提升,让学生享受习作的愉悦。
人们常说“教无定法”,口
语交际教学同样如此。但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灵
活多样的方法中有一个总钥匙,即一个‘活’字。”
教活口语交际课,就是要有一种
交际的情境和氛围。这次口语交际活动,以情为主线,创设生活化的交际
情境,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采用多向互动的多样化的交际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课堂。这
种运用“活”的、“生活化”的语言材料指导学生言语实践的方法,不但能
使学生的言语能力从幼稚走向
规范和成熟,而且能使他们的情感和态度得到提
升,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多维目标。
三、不足
之处:尽管这一节课有个别成功之处,但我还是觉得我的这节课有
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因为我们本
次活动的主题是高效课堂,所以在设计课
的时候我为了一味地追求高效、大容量,导致很多教学环节都是
浅尝辄止,匆匆
而过,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没有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在今后的教学
中,我要更从容地引导学生,把思考、发言
的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尽可能让学
生全身投入、全心投入、全情投入。我也会多阅读,加强学习,提高
自己。
百花园一
本单元百花园有四个板块。
“语海畅游”安排的都是绞丝
旁的字,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
字,并学会归类识字。查字典,体会同一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
br>意思。
“读读背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唐代诗人韩愈写给张
籍的两首七言绝
句,是作者的经典作品之一,其中第一首广为流传。
40 272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
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
情,以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早春
的信息。
“口语交际”说说季节。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
特点。主要让学生根
据自己喜好,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季节,或者不喜
欢的季节。学会与同学交流。
“习作”是将口
语交际中说过的内容,以“我喜欢的季节”为题,写下
来。写清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得到了以下效果:
1. “语海畅
游”运用组词方式,理解绞丝旁的字大都跟织物有关。
第二题,在读通顺句子同时,让学生小组合作查字
典,分析相同字在
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加强了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配合能力。
2.
结合关于《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图片,理解诗句含义,
体会本诗描绘的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
3.“口语交际”通过关于一年四季小视频的播放,激发学生将自己内
心想法说给大家听
得欲望。使得课堂氛围明显,大多数学生能参与进
来,体现了学生为主的新式课堂。
4
.“写作”环节进行的比较顺利,是因为口语交际大部分学生都能言
之有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经过老师
的指导,顺理成章的将自己的想
法写下来。
二、成功之处
1.《早春呈水
部张十八员外》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作者细心观
察,将春天的一些小细节描写的栩栩如生,让我们有身
临其境之感。
学完之后,我让学生也课后进行了一次小写作练习,抓住某一小细节,
进行详细描
写,了解写作方式:小细节也能写出大文章。
2.“口语交际”板块学习时,我播放了一个关于春夏秋
冬四季不同特
点却一样美丽的小视频,在欣赏的同时,不仅激发了学生将自己想法
说给大家听的
欲望,更激发学生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三、不足之处
1.
参与学生的声音不够响亮,缺乏当众说话的勇气和信心。
41 272
2.
最后的写作有很多学生写的很好,但是我没有进行优秀作文的
教学
要求
1.会读“
龄、嘲”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增、跨、厌、恶”等14个生字,积累“与众
不同、心田、抚慰”等
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这“我愿你是我女儿”这八个字令人难忘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伦纳德老师对学生的爱。
1.体会“我”听到老师说出“我愿你是我的女儿”这八个字后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伦纳德老师对学生的爱。
重点
难点
教学
两课时
课时
展示与分享。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口语交际”讲过要领后,放手给学生,说
多说少无所谓,首先让
他们先说话。在说的过程中,给与鼓励,培养学生当众说话的自信心。
2.给实际的鼓励措施,如说的好的学生可以奖励学分、印章。激
发更多学生说话的热情。
3.对于写的很优秀的作文,进行展示,与其他学生一起分析写的
优秀之处。这样不仅表扬了写作的学生
,更是其他学生的一次重要的
学习课程。
5.我愿你是我女儿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朗读课文,联系
表达的感情。
3.懂得人与人之间真切的关爱才是最美好的。
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文章
生字、新词投影,本课的配乐朗读录音。
42 272
一、出示课题,引导质疑
直接揭示课题---“我
愿你是我女儿”,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质疑:这是谁对谁说的话
呀?猜想一下这个“女儿”在什么情况下
才会有人愿意有这样的女儿呢?这八个字后面埋藏
真怎样的故事呀?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交流,互相释疑。
3.师:读完课文后,你知道问题的答案了吗?
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4.认读词语。
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增长、厌恶、弯曲、肯定、疼爱、测验、任何、是否(用自
己喜
欢的方式认会生字)
5.认识生字
在小组内解决,教师巡视指导。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用多种形式记字,提高识
字能力。
6.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7.读课文,正音、思考问题:“我愿你是我女儿”这是谁说的话?对什么人说的?
8.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2):“我”相貌丑陋,内心自卑。
第二部分(3—8):伦纳德老师在耳语测验时说的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三、学习课文,了解女孩。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
“与众不同”是什么意思?画出描写小女孩外貌的句子,读一
读。看出“我”怎样的内心世界?
2.小组讨论
(5分钟后)我们先不着急说,请你们先把自己的想法带到小组里面去交流
一下,你为
什么画这些句子,一会在把你们小组的意见汇报给全班同学,现在开始吧。
3.学生汇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与众不同
用你自己的话说--
丑陋、难看
用文中的句子具体说说--
4.课件出示:
一个小女孩儿,有着一副畸形难看的嘴唇,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
巴。
5.
师:人的五官是多么重要,单一样有缺陷就很可怕了,可是小女孩有着一副畸形的嘴唇,
弯曲的鼻子,倾
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犹如雪上加霜。
6.请你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
7.大家
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这个小女孩,在生活中的你会遇到哪些困难?别人会怎么对
待你?课件出示:
当我来到校园中时,我怕___________
43 272
当我来到超市、公园时,我怕_______
当我想约同学一起玩耍时,我怕_____
当我……
8.思考、讨论、汇报
9.是呀,由于长相丑陋,先天残疾,肯定会受到许多的委屈和不公平的待遇,心灵也会受
到伤害,可以
说这是一个受伤的孩子,她有着一颗受伤的心。所以,课件出示:
我越来越肯定:除了家人以外,没人会喜欢我,更没人会疼我。
(反复指名读)
10.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用朗读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请你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11.小女孩越来越自卑,甚
希望、多么希望听到一句
师)
12.学习多音字“恶”、
四、小结本节学习情
“模”。
况。
至连自己都不喜欢自己,多么
温暖的话啊!
过渡:就是这样一个难看的、自卑的、受伤的小女孩,是谁改变了她?(生:伦纳德老
本节课,我们
学习了本课的生字和词语,初步读懂了课文,还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
课下同学们还要抽时间巩固字
词,读一读课文,对课文要有更深地理解。
1. 在字词教学中安排的时间较少。三年级的学
生的识字任务较为繁重,认读的字和需要读
写的字都有一定的数量,所以要拿出足够的时间帮助学生识字
,指导写字。
2. 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教师指导过多。应充分放手让学生去读,指导学生边读边悟
,自
己去领会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和当时的需求。
1.朗读课文,深刻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小女孩接受测验时的心情和听到老师的话后的心情。
3.懂得人与人之间真切的关爱才是最美好的。
1.一首关于爱的小诗。
2.《让世界充满爱》歌曲视频、歌词
一、回顾课文,做好衔接
44 272
请同学回忆一下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我们了解了一位什么样的的小女孩?
你们能想象一下小女孩当时最需要的是什么吗?
二、深入学习,探究老师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请大家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伦纳德老师胖胖的,很美,也很可爱。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
的眼睛。)
2.学生汇报,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师:你多会读书啊,你让大家认识了那位胖胖的,很美,很可爱的老师。
3.你喜欢这位老师吗?(生:喜欢)请你读出你的感受。(指名读)
4.师:老师也很想读,可是老师不知道该怎么读,谁愿意帮助老师?(生教老师读)
谁来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
现在我们来进行读书比赛,好吗?谁和老师比赛?
(学生当裁判)
5.这位老师不仅有着美丽的外表,更有着一颗美好的心灵,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能
不喜欢
呢?那么文中的孩子呢?课件出示:
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
(二)学习第3—7自然段
1.引导质疑: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过渡:为什么没有人比我更爱她?
生:因为这里有一个不一般的故事。
2.过渡:这位可爱美丽的老师和小女孩之间到底有着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3.师:轻声朗读是一
种交流,默读是一种深层的思考。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3
—7自然段,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
4.学生小组内交流
师:把你在阅读中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跟小组里的伙伴说说
5.全班汇报
6.在这次耳语测试中,“我”是怎么做的呢?(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
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老师,同时用右手紧紧捂住了右耳。然后,稍稍把
右手抬起一点儿,这样就可以听清楚老师的话了。
7.同学们,读读这段话,思考、讨论:
小女孩为什么会这么做?(自由说,说透、说充分。
体会小女孩不是故意撒谎,而是在保守自己的秘密,
维护自己的自尊,避免受到更大的伤害。)
8.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生:聪明
师:用聪明掩盖自卑)
9.师:可怜的小女孩,她为了维护内心仅有的一点点自尊这次她又紧紧地捂
住右耳,然后
稍稍抬起一点儿。请你闭上眼睛和小女孩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老师念:我愿你是我
的
女儿!)课件出示:
我愿你是我的女儿!
45 272
假如你就是那个小女孩,当你听到这八个字时,你有什么感受?(生:高
兴!师:为什
么?师:把高兴的感情带入课文读出来!
生:温暖!师:为什么?师:把温暖的感情带入课文读出来!
幸福!…… 感动……
10.师:所以说,这句话抚慰了小女孩……温暖了……改变了……
11.伦纳德老师说的这句话是在告诉小女孩什么?
12.带着你的温暖、你的感动、你的震撼读读这句话吧
13.导读:面对自卑的、受伤的、需要关
爱的小女孩,聪明细心的伦纳德老师把慈母般的
爱给了她,现在我们更能理解,为什么没有人比我更爱她
、敬慕她,为什么这句话令她终身
难忘了。
三、突出中心,总结升华
1.因为伦
纳德老师的这句话,这个自卑的小女孩成长为加拿大著名的作家。正是伦纳德老
师的爱让小女孩恢复了自
信心,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想象现在的小女孩就在我们的身边,
她会有什么变化?出示课件:
当我来到校园中时,我再也不怕___________
当我来到超市、公园,我再也不怕_______
当我想约同学一起玩耍时,我再也不怕_____
当我……
2.师:看来她已经由自卑转向自信,这句话倾注了伦纳德老师最真挚的爱!老师板书
3.课文学完了,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可以对伦纳德老师、对小女孩、对自己或
者其他人说。
4.换位思考,拓展延伸:如果我们的身边有着先天残疾或者是长相丑陋的人,你会怎样对
待他们?
看来我们的同学都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老师越来越喜欢同学们了!
5.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关于爱的诗。课件出示:
爱是寒冬里明媚的阳光,给人温暖;
爱是风雨中的一把雨伞,为人遮风挡雨;
爱是轻柔的春风,可以吹拂心灵的尘埃;
爱是甘甜的雨露,滋润人们的心田。
6.同学们,让我们伸出双手,献出我们的爱心,让
世界处处充满爱,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让我们唱响心中的那首歌吧!
音乐升华《让世界充满爱》课件出示:
轻轻地捧起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
告诉我不再孤单。深深地凝
望你的眼,不需要更多的语言,紧紧地握住你的手,这温暖依旧未改变。 <
br>我们同欢乐,我们同忍受,我们怀着同样的期待;我们共风雨,我们共追求,我们珍存
同一样的爱
。
无论你我可曾相识,无论在眼前在天边,真心的为你祝愿,祝愿你幸福平安。
46 272
首先,我从课题出发,检查
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情况,然后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去寻找
“我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小女孩?”,引导学生
带着问题读文,让学生读书有目的。
接下来,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如果
你是这样的一个小女孩,你会
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体验小女孩的自卑与绝望,渴望得到别人的爱。由于三
年级孩子的年龄
和生活环境以及身体状况的不同等种种原因,学生的回答比较单一,而且学生读的文章也
很
没有感情。于是我又进行了一次朗读指导,学生的朗读水平才有了不同层次的提高。然后我
利
用学生心理落差,从一个奇丑无比的小女孩引向了那位美丽可爱的伦纳德老师。引导学生
再次读文找出伦
纳德老师是个怎么样的人。然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同学们通过读文思
考与互相交流,感受到了伦纳
德老师外表美及她对学生那种慈母般的爱,从而通过这八个字
感受到了这位老师的内心更美,从而让学生
更爱这位伟大的老师。为了突出中心,我还拓展
了一首小诗和《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使学生的情感
得到升华。
“我” 丑 气恼 愤恨
老师 美 喜欢 敬慕
我愿你是我女儿 温暖 抚慰 敬慕
一、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1.她是一个模(mó mú
)样非常漂亮的模(mó mú )特儿。
2.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凶恶(è
wù)的人,所以我一直很厌恶(è wù)他。
3.我唱着歌曲(qū
qǔ)走在乡间弯曲(qū qǔ)的小路上。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嘴唇 ( )的头发 ( )的阳光
( )的鼻子
( )的眼睛 ( )的心灵
( )的牙齿 (
)的老师 ( )的原因
三、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如果……就…… 因为……所以…… 一……就……
1.(
)我把这件事情说出来,同学们( )会更加嘲笑我。
2.我(
)跨进校门,( )看见了我最好的朋友。
3.(
)这句话抚慰了我受伤的心灵,( )我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
四、
47
272
二年级时,我进了伦纳德老师的班级。伦纳德老师很胖,
很美,温柔可爱。她有着金光
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他。但是,没有
一个人比我更爱
她。因为这里有个很不一般的故事。
……
我等待着……伦纳德
老师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
句话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改
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令我终生难忘。
这位胖胖的、很美、很可爱的老师轻轻说道(
)我愿你是我女儿( )
1.给文中最后一自然段加上正确标点。
2.第一段话中写了伦纳德老师的____,是从__、 __ 、 ____三方面来描写的。
3.倒数第二段运用了__的修辞方法。
参考答案:
一、1. mú mó
2.è wù 3. qǔ qū
二、红红乌黑和暖大大明亮美丽洁白和蔼天气
三、1.
如果……就…… 2.一……就…… 3.因为……所以……
四、 1.:“。” 2.外貌
体形 头发 眼睛 3.比喻
一、礼仪知识
与残疾人相处之道 <
br>1.要注意称呼。不要用“瞎子”“瘸子”“聋子”等来称呼残疾人,否则会对其造成伤害,要尊重
他们,注意礼貌用语。
2.要注意眼神。应该尽量用柔和、亲切的眼神与之沟通。
3.要
注意谈话。应尽量回避与其生理缺陷有关的内容,而应多涉及他们的特长或者喜好
的项目。
4
.选择适合残疾朋友的交往方式。这在与残疾朋友一起参加社交活动时要特别注意。比
如,要介绍你的朋
友和残疾朋友认识,你应当事先分别征求双方的意见,并提醒你的健全朋友。
注意不要带你的残疾朋友参
加会暴露他生理缺陷的活动,如请有腿病的朋友参加鸡尾酒会。
二、相关内容
困境中的坚强
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城镇。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
场重病夺去
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
她
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
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
学校募集资金
,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
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
从海伦7岁受教育,到考入拉德克利夫学院的14年间,她给亲人、朋友和同学写了大量
的
信,这些书信,或者描绘旅途所见所闻,或者倾诉自己的情怀,有的则是复述刚刚听说的一个
故事,内容
十分丰富。在大学学习时,许多教材都没有盲文本,要靠别人把书的内容拼写在她手
上,因此她预习功课
的时间要比别的同学多得多。当别的同学在外面嬉戏、唱歌的时候,她却
要花费很多时间努力备课。
48 272
海伦能够走出黑暗,取得
那么高的学术成就,除了靠她自己的顽强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师
莎莉文的循循教导是分不开的。她说“我
的老师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
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使我的精神获得
了解放”。是她的老师教她认字,使她知道每一
种事物都有个名字,也是老师教她知道“爱”这样抽象的
名词。莎莉文小姐不管教海伦什么,总
是用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或是一首诗来讲清楚。她的教育经验十分
丰富,教育方法也与众不同,
她从不把海伦关在房间里进行死板的、注入式的课堂教育。
海伦
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
还喜欢戏剧演出,喜
爱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并从中得到知识。她21岁时,和老师合作发表
了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
》。在以后的60多年中她共写下了14部著作。
【教学实录】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课件出示字词)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字词都会读了吗?
生:会读了。
师:请同学们看这个红色的字(恶),是什么字?
生:多音字。
师:在本课读什么音?
生:在本课读wù。
师(课件出示带音字词)你能大声地读一下这个词吗?
生:厌恶。
师:请同学们齐读两遍。
生(齐读):wù,wù。
师:你还知道它另外的读音吗?
生:它还有一个音读“è”。
师:能用这个音组个词吗?
生1:凶恶。
生2:恶毒。
生3:恶狠狠。
师:知道的词语可真多,自己读一遍这些生词。
师:声音真响亮!那这几个短语会读吗?自己读一读。(课件出示)
生(自由读):胖胖的、很美、很可爱的老师,金光闪闪的头发,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
师:这几个短语在文中是描写谁的?
生:是描写伦纳德老师的。
师:你觉得伦纳德老师长得怎么样?
生1:很美。
生2:很可爱。
师:那就请同学们一起美美地读一遍这些短语。
(生齐读)
师:多美的老师呀!词
语会读了,相信同学们课文会读得更棒。下面邀请四位同学来接读课
文,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你来读第一
自然段
师:你来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来读3、4、5自然段,听清楚了吗?
师:你来读6、7自然段,记好了。
49 272
师:老师的要求是,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其他同学认
真听
,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接读)
师:这几位同学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生:“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因为他们的耳语测验做得挺好。”××同学把“挺”读成“很”了。
师:对,××同学你能正确地读一遍吗?
生: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因为他们的耳语测验做得挺好。
师:还有吗?
生:没有了
师:真了不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得这么正确、流利,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
(生鼓掌)
师: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有一个小女孩模样
丑陋,同学们都嘲笑她,她很自卑。二年级耳语测
验时,伦纳德老师对左耳先天失聪的她说了“我愿你是
我的女儿”八个字,让她终生难忘的事。
师:你已经把课文读明白了,真棒!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
生:课文主要讲了伦纳德老师对一个小女孩说了八个字,让她终生难忘的事。
师:你能抓住课
文的主要内容概括,真会读书!简简单单的八个字,竟让一个小女孩终生难
忘,那这是一个长相怎样的小
女孩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画出了哪些句子?
生:一个小女孩,有着一副畸形难看的嘴唇,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
师:你真会读书,“畸形”是什么意思呢?
生:变形。
师:结合句子怎么理解呢?
生:小女孩的鼻子和别人的鼻子不一样。
师:你真会理解词语!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小女孩长得怎么样?
生:很难看。
师:还可以用哪个词来说?
生:丑陋
师:你积累的词汇可真多!还画出了哪些句子?
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觉自己的长相越来越与众不同。
师:“与众不同” 是什么意思?
生:和别人不一样。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一个小女孩,有着一副畸形难
看的嘴唇,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
结巴。”这句话知道的。
师:你真会学习,
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是呀,多么丑陋、多么与众不同的
外表呀!所以,我一跨进校门,
同学们就开始------
生(齐接):嘲笑我。
师:真是太伤人心了,同学们,假如现在
你就是这个小女孩,面对自己丑陋的长相和同学们
的嘲笑,你会怎样呢?
(生变换角色体验)
师:小女孩,你会怎样?
50 272
生1:我会很伤心,很难过。
生2:我已经习惯了。
师:为什么呢?
生2:因为我的耳朵很大,同学们就经常嘲笑我。
师:同学们,是吗?
生(个别):是。
师:听了同学们的嘲笑,其实你的心里呢?
生2:很难过,很生气。
师:同学们,以后再也不要嘲笑我们这位同学了,能做到吗?
生(齐答):能。
师:老师相信同学们。小女孩,你呢?
生3:我会很自卑。
师:如果是我,我也会很伤心、很自卑。
板书:自卑、伤心……
师: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呀,(课件出示)正因为这样,
所以 上课时,“我”
;
课间时,“我” ;
放学时,“我”
;
生1:上课时,我从不举手发言。
生2:上课时,我从不敢抬头看老师。
师:课间时,“我” ;
生1:课间时,我从不和同学一块做游戏。
生2:我总是自己默默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
师:放学时,“我” ;
生1:放学时,我总是独自一人回家。
生2:我总是等其他同学都走后再走。
师:与众不同的外表让我失去了朋友,失去了欢乐!因此(课件出示)我越来越敢肯定
——
师生(齐读):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喜欢我,更没人会疼爱我。
师:带着你刚才的感受,自己读。
(生自由读)
师:谁能把小女孩那种自卑、伤心、难过的心情读出来?
生(读):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喜欢我,更没人会疼爱我。
师(引读)
:多么自卑的小女孩呀!在偌大的校园里,只有我长得那么与众不同,受到同学
们的嘲笑,因此我越来越
生(指一人接读):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喜欢我,更没人会疼爱我。
师
(引读):上课时,我不敢发言,课间时,没有同学和我玩耍,放学时,我总是独自
一人回家,是那么孤
独,那么伤悲,因此,我越来越敢
生(齐接读):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喜欢我,更没人会疼爱我。
师:可是我除了令人厌恶的模样,还有一个不愿告诉别人的不幸,是什么呢?
生:左耳先天失聪。
师(左手食指指左耳,然后摆手):也就是左耳——
师生:听不到声音。
51 272
师:
老天真是太不公平了,把这么多的不幸降临在我的身上!那面对耳语测验,左耳先天失
聪的我是怎么做的
呢?为什么这样做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4、5自然段,然后用自己
的话同位互相说一说。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师:完成的同学,用自己的话同位互相说一说。
(生同位互说)
师:请同学们坐端正,我们一起来交流,真精神!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耳语
测验时,我是
怎么做的?
生1:每次耳语测验,我总是最后一个。
生2:我总是不停地猜想老师会说什么。
生3:我总是用手假装捂住左耳。
师:我为什么这样做呢?
生:因为我害怕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
师:为什么说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呢?
生1:因为本来我的模样已经令人厌恶了,如果同学们
知道了我还左耳先天失聪,就会更加
嘲笑我。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真会学习!谁还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2:因为本来我长得
很丑,同学们就嘲笑我,要是知道我的左耳朵还听不到声音,就会更
加嘲笑我。
师:你已经走
进小女孩的内心去了。是呀,本来我的模样已经令人厌恶了,如果同学们知道
了我还左耳先天失聪,就会
更加——
生(齐接):嘲笑我。
师:由此可见,耳语测验时,我是怎样的心情?
生1:担心
生2:害怕
生3:提心吊胆
生4:紧张
师:怀着
这样的心情,我忐忑不安地走近伦纳德老师,稍稍把右手抬起一点儿,焦急地等待
着,仔细地倾听着,这
位胖胖的、很美、很可爱的老师轻轻对我说(老师做倾听状)——
生(齐接读):我愿你是我的女儿!
师: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这个小女孩,请闭上眼睛听我轻轻地说----“我愿你是我的女----
儿!”
(生闭眼倾听)
师:小女孩,听了这温柔亲切的八个字,你心里会怎么想呢?
生1:我会想除了家里人以外没有人会喜欢我,原来老师也喜欢我。
生2:伦纳德老师像爸爸妈妈一样爱我。
师:是呀,老师喜欢我,爱我。
板书:爱
师:多么温暖人心的八个字呀,先前自卑、伤心、难过的“我”,此时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生1:惊喜
师:为什么惊喜?
生1:因为本来我以为除了家里人以外,不会有人喜欢我,没想到伦纳德老师还会喜欢我。
师:还会是怎样的心情?
生2:高兴
52 272
生3:幸福
生4:兴奋、激动
师:是呀,多么令人激动高兴呀!
板书:高兴
师:一位多么有爱心的老师呀!此时此刻,我真想大声对伦纳德老师说——
生1:老师,我愿意做你的女儿!
生2:谢谢你,伦纳德老师!
生3:我爱你,伦纳德老师!我愿意你是我的妈妈!
师:望着伦纳德老师,耳边回响着那八个字,我幸福地笑了。从此以后,“我”会变得——
生1:自信 ( 板书:自信 )
生2:开朗
生3:活泼
师:从此以后, 上课时,我会
生:上课时,我会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师:课间时,我会
生:课间时,我会高兴地和同学一起玩耍。
师:放学时,我会
生:放学时,我会和同学一起回家。
师(课件出示配乐读):这一切一切的变化都是因为这句
话(生接)----仿佛是一束温暖的
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句话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改变
了我对人生的看法,令我
终生难忘。
师:谁能把小女孩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读出来?
生(配乐读):这句话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句话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
的心灵,改
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令我终生难忘。
师(配乐引读):多么幸福的小女孩呀!曾经,我的模样让我自
卑,同学们的嘲笑让我伤心,
而伦纳德老师却对我说——
生(配乐读):“我愿你是我女儿”
这句话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我愿你是我
女儿”这句话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
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令我终生难忘。
师(配乐引读):现在,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
还有伦纳德老师喜欢我,疼爱
我,因为她对我说——
生(配乐齐读):“我愿你是我女儿”仿
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我愿你是我女儿”
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改变了我对人生
的看法,令我终生难忘。
师:同学们,知道吗?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的小女孩叫玛丽.安伯德
,长大后却成
为了加拿大有名的作家。她说,她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小时候伦纳德老师对她说的这句话,
所以她说,(课件出示)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
爱她。
因为——
生(配乐齐读):“我愿你是我女儿”这句话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
心田。“我愿你是
我女儿”这句话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令我终生难忘
。
师: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胖胖的、很美、很可爱,但更有爱心的老师!
师:短短的一句话,竟让我终生难忘,竟能改变我对人生的看法,这一切都是因为----爱。
同学们,露出你甜蜜的微笑,伸出你温暖的双手,献出你真挚的爱心,去帮助,去关心那些
有困难的人,
因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师:下面布置两个作业,第一个作业摘抄文中描写小女孩和伦纳德老师外貌的句子。
53
272
第二个作业,向大家推荐一本书--------意大利
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可能有的
同学已经看过了,建议你再看一遍。相信同学们读后对“爱
”会有更深的感受。
师:好,下课!谢谢同学们!我会永远难忘今天这节课!再见!
生:老师再见。
3《我愿你是我女儿》教学反思
《我愿你是我女儿》是一篇精读课
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感
人的故事:“我”的长相与众不同,而且因为左耳先天失聪,一直得
不到关爱,感到自卑、失望。然而在一次耳语测验中伦纳德老师充满
关爱的一句话改变了“我”的人生
态度。课文文质兼美,富有儿童情
趣。文章主旨是伦纳德老师说的“我愿你是我女儿”对“我”所产生<
br>的深远影响。
一、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
本之间对
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在教学中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
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合作,围绕一个
“读”字来展开,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感悟思想
情怀,在读
中启迪学生心智,在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学习目标定好之后,首先让学生
把梳理好的问题读一读,再带
着问题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语句并写好批注。这一自主探究过程旨在
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同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然
后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互相交流
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
最后,反馈交流,群体探究。这是一个汇报学习的过程,在反馈、
交流
、讨论中抓住学生找出的重点语句,以问代讲,以读代答,有效
实现“以问促读”,通过不同形式的品读
,感悟文章的情感。
二、成功之处:
《新课程标准》关于三年级阅读的阶段性要求是这样的
:“能联
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
用。”可是,由于
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身体状况,要体会出题目
饱含着伦纳德老师对学生浓浓的关爱,体会出一个残疾
人自卑、绝望
的内心世界、体会出这句话对残疾人的心理产生的作用之巨大是有一
定的难度的。
因此,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以问代讲,以问促读,以读为本,
以读促悟”的方法,引导学生
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换位思考、想像
说话”来理解课文内容;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充实课堂教
学,
通过教师语言为学生创设读的情境,激发读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掌
握边读边批、注的阅读
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堂上比较成功的环节还有拓展思维,延伸课堂这一点。我先利
用多媒体的整合优势,向学生介绍几位和文中小女孩成长经历一样的
成功人物,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拓
展学生的思维。接着,通过老师
总结性的话语:“爱的力量是无穷的,不管是拥有还是给予,爱带给人们的总是幸福和快乐。那么,就让我们成为“爱的天使”,去撒播
你的爱,去感动另一生命,它可
以是你一句温暖的话语,也可以是你
一个灿烂的微笑,还可以是你伸出去搀扶别人的手。让我们的爱洒满
54 272
人间,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吧!”学
生的情感升华到一个高潮。同时
布置课外作业:回家做一件向家人表达爱的事情,并把他写下了。让课堂教学得到了有效的延伸。最后学生在一曲《爱的奉献》中轻松愉
快地结束课堂学习。
三、不足之处: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例如,识字是三年
级的
一个重要教学内容,但是在课堂上教师没有放手让学生自主、合
作扫除生字障碍,这样不利于学生识字能
力、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设计识字教
学:1、自
由读文,边读边画出生字。2、利用拼音进行拼读;用自己喜欢的方
法识记字形。3
、小组合作交流自主识记生字的方法。4、全班汇报,
师重点点拨难记难写的字。(1)出示笔画较多的
难写字“跨、验、
挺……”(2)学生观察,说说写的时候提醒大家注意什么。(3)师
范写,
生练写。(4)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评议。
这样有重点地进行难字的示范书写、当堂练写并进行评议
,培养
了学生主动观察字的能力,教给了学生写字的方法,规范了书写,培
养了学生良好的书写
习惯。
5 我愿你是我女儿
“我愿你是我女儿”,这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伦纳德夫
人对
一个先天裂唇而又左耳失聪的小女孩说的话。这几个字就像一束温暖
的阳光射进小女孩的心
田,让她幼小的、受伤的心灵得到了安慰,让
她感受到老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让这个自卑的孩子从此对
生活充满
了信心,改变了她对人生的看法。
一、教学效果
1.利用有效的问题及多
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感中感
受人物的内心体验,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表达的思想情感。例如
:“我
心里很清楚,对别人来说,我的模样令人厌恶:一个小女孩,有着一
副畸形难看的嘴唇,
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
这段话写出了小女孩与众不同的模样,通过“令人厌恶”
烘托出小女孩
自卑,孤独,绝望的心里,要学生体会这种情感有一点难度。因此,
我在教学中先
让学生通过品读描写外貌的句子,抓重点词语,了解小
女孩难看的模样,然后,通过“换位思考”:假如
她就是你的同桌,你
会有什么表现?假如她就是你呢,当你走在大街上,走进校园,走进
教室,
你会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体验她自卑的心
情,层层深入的情感体验,学生和小女孩一同
感受一个残疾人内心的
55 272
凄然绝望。使
学生的情感与文中人物的情感产生了共鸣,真正领会小
女孩“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
爱我,甚至没人会
喜欢我”的内涵,最后指导朗读,重点是自由读,以体现差异性。
2.
采用渲染烘托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小女孩的内心世界,领悟
伦纳德老师善良美丽的心灵。教学中,针对
课文的语言表达特点,分
层运用烘托的学习方式:一是利用小女孩极度丑陋的外表来渲染她自
卑
绝望的内心;二是利用伦纳德老师美丽可爱的外貌来渲染她美丽善
良的心灵;三是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
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我的家
人,没有人会喜欢我,更没有人爱我”与“我愿你是我女儿”进行对比反<
br>衬,再现伦纳德老师人生的光彩,从而达到启迪学生的目的。
3.“以读为本”“以读悟情
”在读中感悟。学生将“我愿你是我女儿”这
一句读了数遍,但每次给人感觉不同。刚进入教学时,学生
不明白为
什么“我愿你是我女儿”令小女孩难忘,那时学生的朗读是肤浅的,缺
少情感的。在语
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时,比较注重引导学生从
理解语言文字入手,通过自身语言,表情等方式的渲
染,通过结合文
本内容用恰当的语言铺垫渲染理解小女孩的内心,换位思考感受伦纳
德老师对小
女孩的爱。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与课文主人公紧密
接触,身临其境地感受字里行间蕴含与文本作者
的情和意,达到与文
中角色“同呼吸共命运”的境界。最精彩的是文章的第七自然段的教
学,这
一段是描写作者听到这八个字(我愿你是我女儿!)的心里感
受,这饱含满满的爱的八个字将这个自卑的
小女孩变成了一个自信的
孩子。在此环节,我设计了三次引读和配乐朗读,一次次的引导学生
走
进小女孩的内心,体会她内心的欢快,读出对伦纳德老师的敬重。
二、成功之处
1.语
文课不仅仅是感动,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比如在解决“我”是怎样对付耳语测验时,我
引导学生手脑结合,边读
边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旁边写批注,这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教
会
了学生重点地方重点批。
动心动情,领悟真心
56 272
2.情由心生,小孩子也不例外。我准备了“一个嫣然基金患者篇<
br>(45秒)”的短篇,就是这短短的45秒将学生引入了一个低沉、忧伤、
怜悯的氛围,为学生情
感的投入做了一个铺垫。
三、不足之处
1.问题设计不合理
这一问题主要
出现在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上:1、“我”是怎样对付耳
语测验的?(简单概括地说一说)2、从这儿你感
受到小女孩儿怎么
样?3、针对小女孩儿的做法,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要对付?)
这三个
问题的提出虽然比以往周全,但还是不太合理,第一个和第二
个问题应合并成一个问题:1、想一想,画
一画,这次“我”是怎样对
付耳语测验的,然后简单地写一写从这儿感受到小女孩儿怎么样?然
后再补充一个要求“2、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第三个问题保留。
这样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自学过
程,并且从中还习得了方法:批画、
标注。
2.教师的激励性语言有点吝啬。在今后的
教学工作中,除了要让
自己的语言听起来很美外,还要把自己的教学语言,特别是鼓励性教
学语
言打造成一门艺术,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学习信心,更
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适当发展口语交际。在这堂课的尾声,可以这样设计:我想对( )
说:“________
__”学生既可以对小女孩说,也可以对老师说,不管对
谁说只要符合本文的意图即可,这样不仅锻炼学
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也考察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身边
哪些人
需要帮助,哪些人帮助过自己,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这样主题得到了深入和延伸。
《我愿你是我女儿》教学反思
《我愿你是我的女儿》是讲述了一位学生因为有先天的耳朵上的
缺陷,害怕
被人嘲笑,老师通过细心观察在语音中温情地讲到:“我愿你是我的女儿”,告诉
我
们一个真挚而朴素的道理,对你的尊重和温情的关注,可以让别人充满朝阳面
对生活。
57
272
一.教学效果:本课的设计主要体现“以情感变化为基点
,以读为主线,以
感悟为手段”的新课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读中,以具体语言为载体,深层
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注重朗读。从读的层次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到
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环环紧扣,层层深入。从读的形式上,根据学生实际,课
文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分别采取了自由读、指名
读、分角色读、引读、表演课本
内容等。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积极的状态之中。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朗读
,力求
体现了“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理念。如:个别读、分角色读、齐读、比赛
读等。
老师抓住了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二.成功之处:自主合作,自主尝试学习的方式。组织学
生小组合作学习落
到实处,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创设情境,多次多角度的
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
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
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熏陶中获得思想
启迪。让学生在读中投入到情感之中,在读中整
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
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精练
、很适
合朗读。课堂不仅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文字训练,同时还进行了认知
教育,情
感教育,人格教育。对提问方式作艺术化的处理,将思想教育寓于语言
文字训练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
”的作用。和学生共渡难关,绝对做到“读书不放
一难”联系生活实际,设计问题。
三.不足
之处:从表面上看,学生激情很高,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也能积
累好词佳句,对课文的理解也不是很差
。通过学生笔上实践,写写简单的读笔记,
多数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写出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但基础
知识的落实上不理
想。在朗读比赛,表演中还有部分孩子因为个人能力的缺陷,表现不理想,投入
的激情不够,所以,面向全体,大力度培养学困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改进措施: 新课标指
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
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
和思考。”语文课堂教学
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
与文本对话。因此,课堂中,我以自身的激情引导学生,用他们全部的理智、经
验和情感去感受
、领悟、欣赏课文的内涵。
6.心中那盏灯
58 272
教学
要求
1.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父亲用爱制作的冰灯给儿子留下终生幸福的回忆。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3.通过描写父亲做冰灯的语句,体会出父亲的爱。
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描写父亲做冰灯的语句,体会出父亲的爱。
难点
2.体会课文重点语句的意思。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含义。
3.初步感受父亲对“我”的爱。
生字、新词投影,本课的配乐朗读录音。
一
出示画面,激发情感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儿,请你们仔细观察,然后回答这
幅画儿上画了什么,
并给这幅画儿写一个题目。
2.学生观察图画。(画面上是一位慈祥的父亲为孩子盖被子。题目《父爱》。)
3.同学们
,这幅画儿上的父亲在寒冷的冬夜,在为睡梦中的孩子盖被子。这是多么普通的
一个情景啊!在我们的生
活中,这样的画面几乎发生在每一天。父亲用自己无私的爱关心着自
己的孩子。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
,一起来认识一位充满爱心的慈父。
4.板书课文题目《心中那盏灯》。齐读课文题目。
5.学生质疑:是谁心中的灯?心中怎么会有灯呢?……
二
初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词语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3.认读字词。
执意 享受 纳闷 痛快 寻思 尴尬
糊灯笼 玻璃罩
啥 木质 隐约 勾画 细碎 走街串巷 迷迷糊糊
4.理解词语的意思。
执意:坚持自己的意见。 走街串巷:在大街小巷中奔走。
享受: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满足。 纳闷:不明真相,心存疑团。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1.学生朗读课文。
2.思考: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八岁那年的春节,“我”执意让父亲给“我”做一盏亮的灯笼,父亲答应了。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年三十的早晨,“我”亲眼看见父亲打磨一块冰为“我”做冰灯。
59 272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那一年
的春节,那盏灯得到了小伙伴们的称赞。“我”的心里一直
珍藏着那盏灯。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己朗读课文第一部分。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甲:我读懂了做灯的原因是在乡下的
老家,每一年的春节孩子们都有提着灯笼走街
串巷熬年夜的习俗。
学生乙:“我”希望得到一盏玻璃灯。
学生丙:“我”向父亲提出了请求。
2.
这段内容以父子间的对话为主,在练习朗读时,要读出“我”迫切的心情和父亲和蔼的
语气。
1.本课生字较多,生字教学要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重点指导读音的
生字有“执、熬、闷、炕、撩”等,重点指导书写的生字有“享、隐、透、努、扭、夸”等。可
以让学生先自学交流,然后教师检查认读及书写情况,同时纠正错误、指导。
2.以鼓励为主,允许学
生们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有自己的理解,只要有道理,就予以肯定。
学生发言时,要求语言规范,声音洪
亮。
1.朗读课文,根据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2.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出父爱的无私、伟大。
重点语句的投影。
一 复习回顾,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认读生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第二部分。思考:父亲是怎样给“我”做灯笼的?标画出有关的语句。
2.出示句子
:我努力睁开眼睛,只见父亲在离炕沿很远的地方,一只手托着块东西,另一只
手在里边打磨着。我发现
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姿势很像洗碗。
学生甲:从这句话里,我知道父亲在用冰做灯笼。
学
生乙:联系上文,我知道父亲在年三十的早晨就开始做冰灯,一定非常冷。但是为了让孩
子满意,父亲顾
不得自己的冷,太令人感动了。
3.出示句子:父亲每打磨一阵,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双手
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
和一会儿。
60 272
学生:从这句话里,我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疼爱。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三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这盏灯为什么是一盏最美的灯?(因为这盏灯是父亲用爱
做成的,所以它是一盏最美的
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
总结全文
1.学习完这篇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2.说说在自己的生活中,得到家长关心的事例。
3.学生练习朗读。
6.心中那盏灯
起因:家乡的习俗——提灯笼走街串巷熬年夜,“我”想得到一盏玻璃灯
经过:父亲做冰灯
结果:最美的灯 珍藏在“我”的心里
1.把握对人物动作的刻画,让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画出描写父亲做灯过程中表示动作的
词语(分别是“
托、打磨、擦、捂、扭、掖”),同桌交流、小组讨论,揣摩这些动词,体会父亲做
冰灯所忍受的寒冷及
把儿子的冷暖挂在心上的做法。
2.课文在描述人物表情时,最突出的表现是用了“尴尬”这个词。既
反映了父亲想做玻璃灯
笼而又没有玻璃的无奈,又流露出无法满足孩子想要玻璃灯那种美好愿望时的歉疚
。这个词
把这种表情描述达到了极致。通过让学生查字典体会“尴尬”这个词,来理解父亲这时复杂的心
情。
3.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父子间的对话,体会父子间浓浓的亲情。通过这些简单朴素的对话
,
父子间的亲情跃然纸上,怜爱之情溢于言表。课上老师可让学生采取多种阅读方式读课文,体
会课文中蕴含的感情。
1.在括号里填写适当的词语。
(熬夜)的习俗
(最大)的乐趣
(细碎)的小花 (不远)的地方
(温暖)的双手 (豆大)的泪珠
2.扩词练习。
执(执著)(争执) 街(大街)(街道)
质(质量)(音质)
夸(夸口)(夸奖)
隐(隐约)(隐身) 勾(勾描)(勾画)
碎(碎石)(心碎)
打(打人)(打架)
3.举出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开头的词语(包括成语、俗
语、惯用语
等)。
61 272
例如:一是一,二是二
一不做,二不休 一心一意 二一添作五
三心二意
三下五除二 四通八达 五花八门 六六大顺 七上八下 八九不离十 八仙
过海,各显神通 九九归一
九牛二虎之力
十有八九 十拿九稳
4.仿照课文中描写玻璃灯笼的语句,写一写自己的小摆设。
例:腊月二十五那天,我去东山
坡上的大军家,大军拿出他的灯笼给我看。他的灯笼真漂亮,木质
的底座上,是四块玻璃拼制成的菱形灯
罩,上边似乎还隐约勾画了些细碎的小花。
一 父爱名言
有一种爱,
它是无言的,是严肃的,在当时往往无法细诉,然而,它让你在过后的日子里越体
会越有味道,一生一世
忘不了,它就是那宽广无边的父爱。
父爱其实很简单。它像白酒,辛辣而热烈,让人醉在其中;它像咖
啡,苦涩而醇香,容易让人
为之振奋;它像茶,平淡而亲切,让人自然清新;它像篝火,给人温暖却令人
生畏,容易让人激励
自己。
父亲的爱,是春天里的一缕阳光,和煦地照耀在我的身上;是夏日
里的一丝凉风,吹散了我
心中的烦热;是秋日里的一串串硕果,指引着我走向成功;是冬天里的一把火,
温暖着我那颗冰
冷的心。父亲的爱,无处不在!
纵使是丹青高手,也难以勾勒出父亲您那坚挺
的脊梁;即使是文学泰斗,也难以刻画尽父
亲您那不屈的精神;即使是海纳百川,也难以包罗尽父亲您对
儿女的关爱!
如果把母爱比作是一枝盛开的百合,在每个角落中散发着迷人的芳香,那么父爱就是一<
br>株茉莉,它在某个角落中默默地吐着它那清新的芬芳!向来只有人赞颂母爱的伟大,可又有谁
知道
父爱的含蓄!
二 灯笼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
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
成了中国人喜
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
种类上分有宫灯、纱灯、吊灯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除此之
外
,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中国的灯彩综合了绘画、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利用各
个地区出产的
竹、木、藤、麦秆、兽角、金属、绫绢等材料制作而成。在中国古代制作的灯
彩中,以宫灯和纱灯最为著
名。
6《心中那盏灯》教学反思
《心中那盏灯》这篇课文是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的是一位
父亲
忍着寒冷为儿子做灯笼的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之情。课文配
有一幅插图。画的是父
亲在为儿子制作冰灯的情景,课文的第二部分
对应。课后第一题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体会父
亲的爱子之情。第二题是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主要句段的读议,感悟
体会课文的思想意
义。
62 272
本文是经典之作,内容具体,
含义深刻,语言精湛,情感舒缓而
真挚,有利于培养学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一、教学效果: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针对父亲为作者做一个冰灯这过程,引导
学生
把握课文的内涵,通过洞析人物的刻画,来展现父亲对儿子的深
爱之情。
我重点引导学生
把握好课文的第二部分,针对文中所刻画的人物
的动作、语言、表情,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交流
与合作学习
中,理解字里行间所充满的浓浓的亲情,感悟父爱的温暖。
基于以上策略,课
堂上,我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地
自读,在读中感悟“文中最打动你的镜头是哪个?”。交流
后提问“谁愿
意把让自己感动的句段读给大家听?能说说你感动的理由吗?”接着
出示一幅插图
,画的是父亲在位儿子制作冰灯的情景,让学生谈感受,
是什么原因使“我”流泪了呢?最后,让学生用
动情地语言说起了自己
的父亲。
通过以上的教学处理,师生达到了与作者感情间的共
鸣,犹如耳
听父亲关心之语;目及父亲冻红之手;身感父亲冰凉之躯。整个教学
过程充满感动,
真挚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
果。
二、成功之处:
1、
把握人物的动作刻画:学生在第二部分内容中,自行对父亲
做灯过程中,所出现一些动作词,做出记号,
(分别是:“托、打磨、
擦、捂、扭、掖”。)让学生同桌交流、小组讨论,揣磨这些动词,
来
体会父亲做冰灯所忍受的寒冷及把儿子的冷暖挂在心上的言行举
止中。
2、抓住人物的语
言描写: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父子间的对话,从
这些简单朴素的对话中,父子间的亲情跃然纸上,怜爱之情
溢于言表。
体会父子间浓浓亲情。
3、洞析人物的表情变化:课文在人物表情描述中,最
突出表现
是用“尴尬”这个词。既反映了父亲想做玻璃灯笼而又没有玻璃的无
奈,又流露无法满
足孩子想要玻璃灯那种美好愿望时的歉疚。这种表
情描述,达到了极致。通过让学生查字典体会“尴尬”
这个词,来理解
父亲这时复杂的心情。
三、不足之处: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存在
很多的不足之处:1、课堂容量大,
节奏快。在品味父亲制作冰灯的动词时,如“捂”、“掖”等,因为
学生
对有些词理解不到位,耽误了学习时间,导致对父亲语言的赏析有点
仓促,在体味父子深情
方面还有待锤炼。2、语文教学应该成为学生
学习,使用语言的过程,成为师生一起享受生命成长的过程
,这堂课
强化了“人文感悟”,却淡化了“语文感悟”。3、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点
睛之笔。但
是在课堂上没有具体分析这句话。
四、改进措施:
63 272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认真分析教材,抓
住教
学重点科学安排时间。在课堂上,注重语言的学习与人文感悟的
关系,侧重于语言学习。
课堂
上,我要引导学生悉心体会,联系自己的实际,结合爸爸关
心自己的实例讨论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实习生明确这是以赞灯
来赞人,来赞美父爱。说父亲做的冰灯是一盏最美的灯,不是美在外
形,
而是美在它所体现出来的纯洁无暇的父子真情。
6 心中那盏灯
《心中的那盏灯》是一篇精
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父亲在寒冷的
除夕之夜,亲手为儿子打磨一盏冰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地爱。
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文字清新优美。
文章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
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同时引导学习抓住人物行动、语言等写人的
方法。
一、教学效果
1.能够抓住重点词来理解课文,同时词语的理解能够结合上下文
和学
生的生活实践。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义的方法,这也是这节
课的教学重点。
2.音
乐的插入,渲染了气氛。在教学感悟环节中,我插入了富有
感染力的音乐,大大提升了激发学生情感的效
果。
3.课文中的补白练习。我再让学生通过我与父亲的对话,从父亲
那暖人心的话语
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后,我有怎样的表现?学生
找到句子,并体会我当时的心情,此时我出示补白练
习:听了父亲的
话,看着他那冻得发红的双手,我的心里十分(感激 感动 自责 幸
福),豆
大的泪珠从我的眼里滚了出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选
择词语,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从而使学
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
的内心世界,彰显出父子情深,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情感升华。让学生欣赏一组“父与子”各种情景图片,使文章思
想内容得到升华,学生真正得到情感的熏
陶和感染,由衷地激起学生
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
二、成功之处 1.把握人物的动作刻画:学生在第二部分内容中,自行对父亲做
灯的过程中所出现一些动作词,做
出记号,(分别是:托、打磨、擦、
64 272
捂、扭、掖)让学生互相交流、小组讨论,揣摩这些动词,来体会父
亲做冰灯所忍受的寒冷及把儿子的冷
暖挂在心上的言行举止中。
2.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父子间的对话,从这
些简单朴素的对话中,父子间的亲情跃然纸上,怜爱之情溢于言表,
从而体会父子间浓浓亲情。
三、不足之处
1.课堂容量大,节奏快。在品味父亲制作冰灯的动词时,如“捂”、
“掖”等,因为学生对有些词理解不到位,耽误了学习时间,导致对父
亲语言的赏析有点仓促,在体味父
子深情方面还有待锤炼。
2.语文教学应该成为学生学习,使用语言的过程,成为师生一起
享受生命成长的过程,这堂课强化了“人文感悟”,却淡化了“语文感
悟”。
3. 初步读文
,在这个环节进行时我并没有强调学生的读书姿势,
这是我对学生习惯培养的疏忽。初步读文之后,我直
接让学生概括了
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过于靠前,在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时没有对
学生加以引
导。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课文的最后
一句话是点睛之笔,是以赞灯来赞人,来赞美父爱。
说父亲做的冰灯是一盏最美的灯,不是美在外形,而
是美在它所体现
出来的纯洁无暇的父子真情,要引导学生悉心体会,联系自己的实际,
结合爸爸
关心自己的实例进行讨论。
2.课堂进行总结感悟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父亲是怎样爱自己
的,或许有孩子说出了一些具体的事例,但是有的孩子却说父亲不太
爱自己,可能他大多时间在外打工,
在家时一见自己犯错了就会惩罚,
根本就看不出父亲有多爱自己。中国人不爱表达自己的情感,尤其对<
br>于一个并无多少文化的农村男人来说,他更不善于把自己的爱表露出
来。但是不能让孩子这样误认
为父亲不爱自己。
《心中那盏灯》教学反思
65 272
这篇课文是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的是一位父亲忍着寒冷为儿子做
灯笼的
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抓住
两个教学关键点来进行学
习。其一是品读父亲做冰灯的动作以及父子之间的对话,体会浓浓的父爱。其二
是入情入境地地朗读课文。其中用到了多种训练方法,如自读批注法、角色朗读
法、情境感悟法
、合作交流法、读写结合法等。课前我先要求学生进行有效的预
习,课堂上展示预习的成果,锻炼了学生
自主学习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和习惯。整
个课堂上,学生想表达的很多,尤其是在老师的引读下,来重复的
去读几个关键
的句子时,学生的感情很饱满,他们通过自读自悟和课堂上的引导点拨,领悟到
了
文中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二.成功之处:1、把握人物的动作刻画:学生在第二部分内容中,自行对
父亲做灯过程中,所出现一些动作词,做出记号,(分别是:托、打磨、擦、捂、
扭、掖)让学
生互相交流、小组讨论,揣磨这些动词,来体会父亲做冰灯所忍受
的寒冷及把儿子的冷暖挂在心上的言行
举止中。2、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让学
生分角色朗读父子间的对话,从这些简单朴素的对话中,父子间
的亲情跃然纸上,
怜爱之情溢于言表,从而体会父子间浓浓亲情。3.本节课我主要是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自读,在读中感悟“文中最打动你的镜头是哪个?”,交流
后提问“谁愿意把
让自己感动的句段读给大家听?能说说你感动的理由吗?”接
着出示一幅插图,画的是父亲在位儿子制作
冰灯的情景,让学生谈感受,是什么
原因使“我”流泪了呢?最后,让学生用动情地语言说起了自己的父
亲。
三.不足之处:1、课堂容量大,节奏快。在品味父亲制作冰灯的动词时,
如“捂”、“
掖”等,因为学生对有些词理解不到位,耽误了学习时间,导致对父亲
语言的赏析有点仓促,在体味父子
深情方面还有待锤炼。
2、语文教学应该成为学生学习,使用语言的过程,成为师生一起享受生命<
br>成长的过程,这堂课强化了“人文感悟”,却淡化了“语文感悟”。
3、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点
睛之笔,是以赞灯来赞人,来赞美父爱。说父亲
做的冰灯是一盏最美的灯,不是美在外形,而是美在它所
体现出来的纯洁无暇的
父子真情,要引导学生悉心体会,联系自己的实际,结合爸爸关心自己的实例进<
br>行讨论。
四.改进措施:对于三年级孩子们来说,生活中的经验积累很少,或者说还
不
懂得观察和积累,对于这样一份浓浓的父子之爱,孩子们感受得到,却无法联
66 272
系实际生活来想。我们老师需要在这中间做好衔接,除了语言,还
有那些能引起
孩子们思考和回忆的图片、音乐,都是有效途径。图片、音乐好找,老师的课堂
语
言却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修炼。
7.十二次微笑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是空姐的十二次微笑换来了乘客的理解与信任。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要求
3.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2.体会课文重点语句的意思。
教学
两课时。
课时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初步体会空姐的十二次微笑的含意。
3.懂得是空姐的十二次微笑换来了乘客的理解和信任。
生字、新词投影。
一 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当我
们被别人误解的时候,应该怎样面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
习一篇课文,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认识一位
令人敬佩的人物。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3.学生质疑:谁的十二次微笑?为什么要笑十二次呢?事情的结局怎样?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
2.认读字音,学习生字和新词。
出示字词投影,认读课文中的词语。
事项 吃药 延误 手表 解释 原谅 补偿 过失
一副 委屈 招手示意
平稳飞行 小心翼翼 面带微笑 余怒未息 欣然接受 热情洋溢 真诚的歉意
3.理解词语的含义。
疏忽:粗心大意;忽略。
延误:迟延耽误。
解释:说明含义、理由、原因等。
67 272
补偿:抵消(损失、消耗);补足(缺欠、差额)。
三 再次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
初步学习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
1.想一想,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2.学生自学,汇报。课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在飞机要起飞的时刻
,一位乘客要水吃药,为了乘客的安全,空
姐暂没给他水。由于空姐的疏忽,乘客不能原谅她工作中的失
误。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在接下来的旅途中,空姐为了补偿自己的过失,十二次面带微笑地询问乘客是否需要帮助。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乘客离开后,空姐在留言本上看到了乘客对她的表扬。
3.练习朗读。
五 学习事情的起因部分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
2.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乘客对空姐的不满?
学生:在飞机即将起飞时,一位乘客为了吃药向空姐要水。为了乘客的安全,空姐答应在飞
机升
空平稳飞行后再送水来。但是由于太忙,空姐一时疏忽,忘记了送水,乘客对此非常不满。
尽管空姐再三
解释,乘客仍不肯原谅她。
3.在这段话里,找出描写空姐内心活动的语句。
学生:空姐猛然意识到:糟了,由于太忙,忘记给那位乘客倒水了!
4.当时,空姐是怎样做的呢?
出示句子:她急忙来到客舱,见按响服务铃的果然是刚才那位
乘客。她小心翼翼地把水送
到那位乘客跟前,面带微笑地说:“先生,实在对不起,由于我的疏忽,延误
了您吃药的时间,非常
抱歉!”
(1)读一读这句话,从中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甲:这位空姐没有及时为这位乘客服务是有原因的。由于她太忙了,才会造成这样的
疏忽。
学生乙:当空姐意识到自己错了的时候,她在尽力地弥补。从“小心翼翼、面带微笑”两个
词语
中,可以看出她的诚意。空姐对乘客所说的话,也表现出了自己的歉意。
(2)
练习朗读这句话,体现出空姐的诚意、歉意。
1. 导入环节的设计可以另辟蹊径,从课题中的“微笑”入手,提问学生,微笑是一种什么
表
情,可以传递给人什么样的信息?你看到的最迷人的微笑是哪一次,说一说面对别人对你微
笑
时,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等,即可以加深对课题的理解,又为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2. 多读是一种很
好的学习方式,很多情况下可以以读代教。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学
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最后班
内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结合上下文,理解乘客情绪变化的原因。
2.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8 272
3.懂得是空姐的诚意换来了乘客的原谅和理解。
重点语句的投影片。
一 复习回顾
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
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在飞机即将起飞的时候,一位乘客需要一
杯水吃药,为了安全,空姐答应在飞机平
稳飞行后把水送来。由于空姐的疏忽,乘客非常生气。
在旅途中,空姐以自己十二次真诚的微笑和周到的
服务换得了乘客的谅解。)
二 学习课文的内容
1.默读课文,找一找乘客的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标画出相关的语句。
2.学生自学后汇报。
3.投影出示有关的语句。
(1)那位乘客抬起右手,指着手表说:“怎么回事!有你这样服务的吗?你看看,都过了多久
了?”
(2)然而,那位乘客余怒未息,摆出一副不合作的样子,不理睬她。
(3)那位乘客脸色一变,想说些什么,却没有开口。他接过留言本,在上面写了起来。
(4
)“……在整个旅途中,你表现出的真诚的歉意,特别是你的十二次微笑,深深地打动了我,
使我最终决
定将投诉信改成表扬信。你的服务质量很高,下次如果有机会,我还将乘坐你们这
趟航班!”
4.学生讨论句子的意思。
学生甲:在(1)中,我体会到乘客此时的心情非常糟糕,非常气
愤。空姐在飞机平稳飞行后
始终没有给他把水送来,因此他感到空姐的服务非常不到位。(老师板书:无
比气愤)
学生乙:在(2)中,我感到此时此刻,乘客的心里还是非常气愤的,因此才会摆出一副不合
作
的姿态,不理睬这位空姐。(老师追问:此时此刻,这位乘客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丙:此时,乘客一定想这位空姐的服务实在太差了!
学生丁:从(3)中,我体会出乘客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改变,只是没有说出口。
学生戊:从(
4)中,我读懂了乘客原谅空姐的理由。原来是空姐的真诚打动了他的心,赢得
了他的理解。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分别读出不同的心情。
三 了解空姐的做法,体会其诚意
1.过渡语:我们一起分析了乘客的内心活动,那么,是谁影响了乘客情绪的变化呢?(空姐)
让我们一起找一找空姐都做了什么。
2.学生自学课文,标画出描写空姐活动的语句。
3.学生汇报后投影展示:
(1)她小心翼翼地把水送到那位乘客跟前,面带微笑地说:“先
生,实在对不起,由于我的疏忽,延
误了您吃药的时间,非常抱歉!”
(2)接下来的旅途中
,空姐为了补偿自己的过失,每次去客舱给乘客服务时,都会特意走到
那位乘客面前,面带微笑地询问他
是否需要水,或者别的什么帮助。
(3)空姐虽然心里很委屈,但还是很有礼貌地把留言本交给乘客,
并面带微笑地说:“先生,
请允许我再次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无论您提出什么意见,我都将欣然接受。
”
69 272
学生甲:(1)描写了空姐意识
到自己错了之后,马上向乘客道歉,语言非常诚恳。表现了她
的歉意。(板书:真诚道歉)
学
生乙:(2)描写的是空姐在尽力弥补自己的过失,坚持询问乘客的需要。说明她服务非常
到位。 学生丙:(3)写出了尽管空姐心里非常委屈,但她还是表现出了自己的风度,更表现了自己
的诚意
。
四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相应的语气。空姐的
真诚、乘客的情绪变化,都要在朗读中
体现出来。
2.小组合作练习朗读。
3.班级汇报。
五 老师总结全文
1.思考:乘客情绪的变化和空姐的做法有关系吗?
2.总结:课文中的十二次微笑,是空姐
的真诚。她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了乘客的心,所以乘客
希望有机会还乘坐这趟航班。
7.十二次微笑
1.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
形式的朗读。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对整篇文
章有个整体的把握,通过读让学生对
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出描
写空姐微笑的语句,并说说每次微笑都有什么不同
,通过读表现出来。最后通过角色朗读、师
生对读、学生品读等方式,使每个学生想读、能读、喜欢读,
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出感情。
2.教学时,要把“微笑”作为中心,引导学生分别找出描写第一次
微笑、第二次微笑、第三
次微笑的句子,通过读空姐和乘客的对话,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再理解“小心
翼翼、疏忽、延
误、补偿、委屈、欣然接受”等词语。
1.组词。
项(项目)(款项)
延(迟延)(延续)
表(表扬)(手表)
乘(乘坐)(乘客)
药(药店)(医药)
误(耽误)(误会)
谅(原谅)(谅解)
委(委员)(委托)
70
272
2.在括号里填写适当的词语。
(真诚)的歉意 (甜美)的微笑
(热情)的表扬信 (难看)的脸色
(宝贵)的时间 (一时)的疏忽
3.写出下面的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杜鹏程(鹏程万里) 陈残云(风卷残云)
王任重(任重道远)
刘海粟(沧海一粟)
丁慧中(秀外慧中) 焦若愚(大智若愚)
4.选用下面的两个词语写一句话。
吃药 坚持 小心翼翼 余怒未息
小明生病了,他坚持吃药。
一 微笑的理由
忧郁者:尊敬的人间智慧者
,告诉我吧,如何才能让我跳出忧郁的深渊,在欢乐的大地上尽
情玩耍?
智者:请学会微笑吧,向所有的一切。
忧郁者:可是,我为什么要微笑呢?我没有任何微笑的理由呀。
智者:当你第一次向人微笑时,不需要任何理由。
忧郁者:那么,第二次微笑呢?以后我都不需要任何理由地微笑吗?
智者:以后,微笑的理由会按它自己的理由来找你。
于是,忧郁者走了,他要按着智者的指引,去寻找微笑,去付出微笑。
半年过后,一个快乐者来到智者面前。
他告诉智者,他就是半年前那个曾求教于智者的忧郁者。
现在,他的脸上阳光灿烂,充满自信;他的嘴角,总是挂着真诚的微笑。
“现在,你有了微笑的理由了吗?”智者笑问。
“太多了!”曾经的忧郁者说,“当我第一次
试着把微笑送给那位我曾熟视无睹的送报者,他
还我以同样真诚的微笑时,我发现天是那么蓝,树是那么
绿,送报者离去时哼着的歌是那么动
听!”
“当我第二次把微笑送给那位不小心把菜汤洒在我
身上的侍者时,我收获了他发自内心
的感激,我似乎看见了人与人之间流动着的温情,这温情驱散了我内
心聚积着的阴云。”
“后来,我不再吝惜我的微笑,我把微笑送给街边孑然独行的老人,送给天真无邪
的孩子,甚
至送给那些曾经辱骂过我的人。我发现,我都收获了高于我所付出的几倍的东西,这里面有赞
美、感激、信任、尊重,也有某些人的自责和歉意。这都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啊,它让我更加
自
信、更加愉快,也更加愿意付出微笑。”
“你终于找到了微笑的理由。”智者说,“假如你是一粒微笑的种子,那么,他人就是土地。”
他们相视而笑。
微笑,就是微微的笑,是从内心散发出来的。不是傻笑,更不是大笑。
有时微笑是对一个人最好的肯定与鼓励。微笑不单单是一种表情,更是一种感情。
二
微笑的力量
71 272
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个
非常富有的富翁,但他很不快乐。有一天,这个富翁垂头丧气地走在
路上。这时,迎面走来一个小女孩儿
,小女孩儿用天真的眼神望着他,给了他一个很甜美的微
笑。这个富翁望着孩子天真的面孔,心中豁然开
朗。为什么要不高兴呢,能像这样微笑该有多
好哇!第二天,这个富翁离开了小镇去寻求梦想和快乐。临
走前,他给了这个小女孩儿一笔巨
款。
镇上的人们都觉得奇怪,问这个小女孩儿,明明不相识
的富翁怎么会送她一笔巨额的财
富,小女孩儿天真地笑着说:“我什么都没做,只是对他微笑而已。”
“只是对他微笑而已。”是啊,小女孩儿一个善意的笑,却换来了巨额的财富,实在令人难以
置
信。但是,这就是微笑的力量。小女孩儿的微笑点燃了富翁几乎化为灰烬的心灵,让他再一
次有了希望,
有了梦想,有了快乐。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比梦想和快乐更重要呢?
三 教学实录参考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大家来猜猜这首歌的名字。
2
.播放音乐《你的微笑》,学生听完后,让学生猜猜歌名,有的学生可能会猜到是《你的微
笑》。 3.对,同学们,我们刚才所欣赏的那首歌的名字是《你的微笑》。是的,生活中多一份微笑,
便会
多一份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微笑的文章。(在黑板上板书课文题目)
4.同学们,你们
看,我们今天所要学的这篇文章叫《十二次微笑》。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
什么样的疑问呢?
5.让学生说出他们看到这个题目时的疑问,有的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会有十二次微笑,有
的会问是谁的
微笑……(那好,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默读课文,并圈出你不懂
的或不理解的字词。)
(二)欣赏课文录音
1.学生默读后,播放课文录音,并要求学生注意听听他们在默读中所遇
到的那些不理解的
字词的读音。(这主要是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课堂,并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2.在学生听课文录音的同时在黑板上画一棵树的轮廓,并把树叶形的生字卡贴在树上。
再把树叶形
的空白卡片发给学生,让他们在上面写下他们不理解的字,再把卡片收回贴在“树”
上。
(三)学习生字
以摘树叶的形式来进行生字教学,即让学生把他们会的生字卡片摘下来,并让
他们当“小
老师”给同学们讲解生字的拼音及结构。对于所有学生都没有去摘的生字卡片,师生一起学习
上面的生字。(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
了学生的自信心)
(四)给生字找朋友
老师把同样的另一套生字卡贴在黑板的正中,叫学生给这些生字组词。
(五)说一说
让学生任选一词说说其意思并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这有利于学生习作语言的积累)
(六)旧知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十二次微笑》这篇课文的生字、词,并初步
了解了这篇
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篇课文。
(七)带着问题品读课文
72 272
同学们,这篇课文详写了空姐的几次微笑?让我
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读读这篇课文吧。(此
时播放符合课文的背景音乐)
(八)赏析课文 给学生讲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及空姐的三次微笑,并要求学生注意空姐与乘客的不同表现,
引导学生对
空姐和乘客这两位人物形象作出分析。在讲解每一次微笑的过程中让学生分角色
朗读所讲解的课文。
(九)设问赏文
师:同学们,在第7自然段中,空姐为什么会觉得委屈呢?既然她觉得委屈,
那她为什么仍要
对那位乘客微笑?那位乘客的脸色是如何变化的呢?小组可以讨论一下。(这些问题的提
出有
利于激发学生研究课文的兴趣)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只详写了空姐的三次微笑,从哪里可以知道空姐对那位乘客微笑了?
(十)配乐,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分角色朗读这篇课文。老师读旁白,女同
学读空姐所说的话,男同学
读乘客所说的话,好吗?(播放与课文相符合的背景音乐)
(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体味文中的情感)
(十一)小组表演,理解课文
要求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以表演的形式来展现这篇文章的内容。(这种设计有利于
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十二)情感升华
师:同学们,空姐为什么会对那位乘客微笑十二次?而那位乘客又为什么把投诉改为表扬
呢?
(十三)小结
师:是的,是空姐的真诚令她微笑面对那位乘客十二次,是她的真诚打动了那位
乘客,是她
的真诚赢得了那位乘客的理解与信任。平时,我们要真诚对待别人,要多包容别人。(与此同
时
播放《你的微笑》,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节课)
7《十二次微笑》教学反思
《十二
次微笑》是一篇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关爱的课文。
课文主要讲的是在一次飞行旅途中,空姐因为自
己的疏忽忘记给一位
乘客倒水,从而引起乘客的不满,但是空姐用自己十二次微笑打动了
乘客,
从而得到乘客的理解和赞扬。说明人与人之间只要真诚相待就
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解不开的结。
一、教学效果:
在学生反复读文的基础上,我先请学生理解“挑剔”一词的含义,
又
相对应地找出空姐是如何对待乘客挑剔的言行的,通过“虽然……
但是,尽管……还是”造句练习感受空
姐的委屈与忍耐;分角色朗读
训练读出空姐面带微笑的感觉;我还请学生把“空姐都会特意走到那
位乘客面前,面带微笑地询问他是否需要水或者别的什么帮助。”这
句话改成直接的语言描写,想象一
下空姐会怎么说,说什么,想象说
话使学生更深切的理解了空姐身上所蕴含的那种职业素养;除了想象<
br>说话,还有对比说话——如果你是空姐,你将怎样做?对比说话将学
73 272
生的心理潜势与空姐的行为有一个比较,让学生更理解空姐的职业素
养。
我还通过引读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空姐行为的感受:“ 当乘客生气
的质问时——空姐面带微笑地向他解
释;当乘客余怒未消,不理会空
姐时——空姐仍然面带微笑的为他服务;当乘客要留言簿投诉空姐时——空姐还是面带着真诚的微笑将本子送了过去;乘客挑剔再三——
空姐却始终面带微笑。” 接着我让学生边理解边感悟,当语言文字训练完毕,课文的中心
非常自然地显现出来。良好的职业道
德,良好的职业操守支持着这位
空姐十二次的微笑。即使是面对冷言怒容,她的微笑仍然灿烂如花。 <
br>趁热打铁,我将微笑的内涵进一步延伸,通过语言和图片让学生进一
步感受微笑不仅仅是一种职业
道德,职业素养,更是一种修养,一种
气质,一种风度,微笑令我们充满力量,微笑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
谐
美好。
二、成功之处:
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简略,但要在学生的心灵上、举动上
留下一
点痕迹就不那么容易了。为达到这一目标,我才用下面的方法成功地
给学生留下了微笑的
痕迹。微笑,谁不会!但“一次次”的微笑也许将
变得“哭笑不得”。学生们在了解课文内容后,我与他
们进行了如下的
谈话:你会微笑吗?如果让你来做十二次的微笑,你能做好它吗?于
是,让学生
尝试上台表演一下。结果,学生前面几次做得还不错,越
往下做,微笑真的变成了“搞笑”了。泼冷水熄
火的时间到了。我适时
地问:“你为什么后来‘微笑’不出来了呢?” “为什么会这样?”学生终于明确:很多时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紧接着,我让学生再一次
自主阅读课文,领悟一下空姐和
乘客各自当时的内心感受。这时的学
生有了真切的感悟,也必然会在自己的心灵深处留下微笑的痕迹。
我还成功地把这次教学作为一次对学生进行文明教育的好机会,
让学生理解微笑不仅仅是一种职
业操守,更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
一种风度,一种力量。领悟微笑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学会
微笑,做一个微笑生活的学生。
三、不足之处: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存在很多的
不足之处:例如,三年级识字
教学是一个重点。但是对文中的生字在课堂上没有安排时间去进行多
种形式的教学,只是让学生单纯地去读和写达到记忆的目的。这样,
一方面学生对一些字掌握不深而且
难度增加,另一方面让学生容易忽
略识字环节的重要性。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
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采取多种形式进行
识字教学。首先以摘树叶的形式来进行生字教学,
即让学生把他们会
的生字卡片摘下来,并让他们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解生字的拼音及其
结构。对
于所有学生都没有去摘的生字卡片,师生一起学习其上面的
74 272
生字。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也有利于调动全班学生
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然后指导学生给生字找朋
友:
老师把同样的另一套生字卡贴在黑板的正中,叫学生给其生字
组词。 最后,
让学生任选一词说说其意思并以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这有利于丰富学生平时习作的语言积累。
7 十二次微笑
《十二次微笑》主要讲的是在一次飞行旅途中,空姐因为自己的
疏忽
忘记给一位乘客倒水,从而引起乘客的不满,但是空姐用自己十
二次微笑打动了乘客,从而得到乘客的理
解和赞扬。这是一篇写人与
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关爱的课文。说明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与
人之间只要真诚相待,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 解不开的结。
一、教学效果
1.课前引
入谈话,创设情景,学生边看边想,引入课题,由课题
入手,教师用图片引导,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激
活了学生思维,让
学生大胆去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
使学生
对所学内容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2.理解重点词语,为学习课文扫清障碍。在请学生反
复读文的基
础上,我先请学生理解挑剔一词的含义,又相对应地找出空姐是如何
对待乘客挑剔的
言行的,通过“虽然……但是”,“尽管……还是”造句
练习感受空姐的委屈与忍耐。
3.通过引读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空姐行为的感受。当乘客生气的
质问时空姐而带微笑地向他解释、当乘
客余怒未消,不理会空姐时空
姐仍然而借微笑的为他服务、当乘客要留言本投诉空姐时,空姐还是
面带着真诚的微笑将本子送了过去、乘客挑剔再三空姐却始终面带微
笑。
4.合作法和分角
色朗读法。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语言和动作描写的方法,
从而体会人物
心情。通过背景音乐的渲染,学生更容易投入到情境中去,阅读与感
悟有机地结合
起来,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感
75 272
情,深入理解了空姐的心情,但还是真诚为乘客服务的高质量服务精
神。
5.联系
实际,谈微笑的魅力。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把语文知识与
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
审美情趣,形成正确
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全班一起微笑,感受到微笑的魅力,身心
受到洗
礼,学会微笑,做一个微笑生活的学生,把微笑传递给身边的
每一个人, 生活由此变得更加美好。
二、成功之处
1.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较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在学
生自主
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强化了自主意识,发挥了主体作用,学生的学习
热情较高,课堂气氛
较活
2.
“任务式”学习入手,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提出“任务式”学习
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同学
之间有了对比和竞争,从而更快更
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朗读指导需要加强。
2.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朗读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可能处
于比较
被动的学习状态,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改善与提高。
四、改进措施
这篇
课文的故事情节简略,但要在学生的心灵上、举动上留下一
点痕迹就不那么容易了。微笑,谁不会!但一
次又一次的微笑也许将
变得哭笑不得。学生们在了解课文内容后,可以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
谈话
:你会微笑吗?如果让你来做十二次的微笑,你能做好它吗?接下
来,让学生尝试上台表演一下。 预设成果:学生前面几次做得还不错,越往下做,微笑真的变成
了搞笑了。老师适时地问:你为什么
后来微笑不出来了呢? 为什么会
这样?学生终于明确:很多时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紧接着,让<
br>学生再一次自主阅读课文,领悟一下空姐和乘客各自当时的内心感
76 272
受。这时的学生有了真切的感悟,也必然会在白己的心灵深处留下微
笑的痕迹。
《十二次微笑》教学反思
《十二次微笑》这篇课文写的是在一次飞行的旅途中发生在空姐和乘
客之间
的事,由于空姐的疏忽带来了乘客的不满,但空姐所表现出来的真诚的歉意,一
次次的微
笑,最终打动了乘客的心,换来了乘客的理解和信任。说明了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人与人之间只要真诚
相待,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解不开的结。在
课堂中,我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引领学生一步
步走进文本。
一.教学效果:这篇课文的脉络清晰,语言比较浅显,学生学习时对课文的
大意
是能够读懂的。但是对三年的学生来说,他们本身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是处
于一个孩童的状态,对生活感
悟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认识不够丰富。如果对文中
“真诚的歉意”的理解不引导的话,可能学生的认识只
能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而更
多的可能会把注意力放在“这位乘客真挑剔”上。因此,教学时,我始终把“
微笑”
作为中心,引导学生分别找出第一次微笑、第二次微笑、第三次微笑、第四次微
笑的句子
,通过读读空姐和乘客的对话,体会当时他们的心情,再理解“小心翼
翼、延误、委屈、欣然接受”等词
语。从中感受到空姐高质量的服务,来体会精
诚所至,金石为开,人与人之间只要真诚相待就没有化解不
了的矛盾,解不开的
结。
二.成功之处: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
在主动积
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
得思想
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为了突破教学重点,课前利
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初步感受微笑的魅力;课堂上用数字化
资源展示空姐的微笑和真诚的话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
语感悟空姐真诚的服
务。信息技术的多处有效使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让学生在轻松与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语文素养。2.当学生朗读了空姐的第一次微笑后,从空姐的微笑中感
受到空姐的礼貌,
出示空姐微笑的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一起感受空姐礼貌的微
笑带给每一个人愉快的心情。学完课文后,
出示了地震灾区中,坚强的微笑;身
有残疾,面对生活的阳光般的微笑;走进奥运场上的自信的微笑。一
张张微笑的
脸庞,令课堂上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慨叹此起彼伏,温馨、乐观、自信的微笑深深
地走
进了孩子们纯洁的心灵,将来生根、发芽。这时,暖融融的课堂流溢出人文
的芬芳。
77
272
三.不足之处:一堂课下来,我发现,虽然课堂按照我的
预设一步步地进行
完了,但在教学后面的内容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了。
四.改进措施:
课文中空姐向乘客的解释可以一笔带过,于是文本中形成了
一处空白点。及时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这
个空白,面带微笑以空姐身份向乘
客解释空姐的失误,让学生以乘客的身份参与发表自己的心声,进一步
感受空姐
微笑、真诚的服务。这样充分利用空白,突破教学重点,使语文教学透出一抹语
文的自
然本色。
8.白雪姑娘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间真情。
教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意境美、人物美。
要求
3.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间真情。
难点
2.通过重点词句的朗读悟童话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
一课时
课时
课件
一、激趣,导入课堂
1.师出示大雪纷飞的图片,学生欣赏并说说感受。
(上课!同学们好!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
一起分享一幅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季
节啊?大家喜欢冬天吗?大家在冬天都有哪些有趣的活动呢?)
2.生自由回答。
(是的,大家都喜欢这个粉妆玉砌的世界,看孩子们的雪人堆上了,瞧,他们在雪地里
玩得多欢啊!)
3.师:孩子们,是不是也期盼着快点下雪,好美美的露一手呢!今天老师就带给大家一
个
发生在冰天雪地里发生的童话故事《雪姑娘》。(板书课题)
二、复习生字词,回顾课文
教师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朗读,并用自己最喜欢的词语造句。
嘴唇 照耀
欣欣向荣 花冠 夜莺 无影无踪
忧郁 依然 欢欢喜喜 榕树 似乎 繁华似锦
(首先,老师要考考大家对课文的掌握情况。请大声的读出你认识的词语吧!谁能选一
个你最喜欢的词语
说一句话呢?)
三、回顾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78 272
1.浏览课文。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你觉得雪姑娘漂亮吗?为什么?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雪姑娘的。
2.指名学生回答。
(请你读一读,读出你对白雪姑娘的喜爱之情。)
3.指名学生读描写白雪姑娘外貌的句子,注意读出白雪姑娘的美丽。(赛读)
(你对
他的朗读满意吗,有没有想挑战他的?)
(甜蜜的笑意
可以看出白雪姑娘肯定是个开朗大方的孩子。)
4.品读伊万夫妇和孩子们喜爱白雪姑娘的句子。
(同学们,不仅你们喜欢白雪姑娘,伊万夫妇和孩子们也很喜欢她,从哪些词句可以看
出来
呢?默读课文2----4自然段,划出伊万夫妇和孩子们喜爱白雪姑娘的句子。)
四、精读课文
品味文意
(白雪姑娘要是能一直和大家在一起该多好啊!可是随着日子越来越暖和,白雪姑娘的<
br>心情却越来越差,为什么呢?)
品读白雪姑娘离去时痛苦的句子。
1.指名学生读5----9自然段,划出描写雪姑娘的句子。
白雪姑娘却倚坐在窗边,神情越来越忧虑。
(雪姑娘神情忧郁,她在想什么呢?)
(指导朗读,将雪姑娘心事重重的感觉读出来。)
白雪姑娘却更加悲伤了。她总是离开小伙伴们,
躲在不见阳光的阴冷角落里,像大榕树
底下一朵胆怯的小花。
(冬去春来,冬天最后的一
点残雪也融化了。到处是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而白雪姑娘
却高兴不起来,甚至躲起来了!可见,她的情
况越来越严重了。)
白雪姑娘不情愿地去了。 忽然,背后传来了一声叹息。
(雪
姑娘为什么不情愿和小伙伴出去玩呢?既然不情愿去,为什么最后还是去了呢?从
这里可以看出雪姑娘的
什么样的矛盾心理?)
2.范读,分小组朗读。(读出白雪姑娘对我们的留恋和离开时的痛苦)
3.品读大家爱雪姑娘、关心雪姑娘的句子。
(可是,大家非常爱她,关心她。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你这是怎么啦,亲爱的孩子?”玛露莎爱抚地把白雪姑娘抱了起来,“你不舒服吗?
为什么不高兴?”
(模仿关心你的人,读一读这一句。)
(白雪姑娘的话虽然很简单,但却隐藏了很多
很多的感情,想一想:雪姑娘为什么不把
这个秘密告诉妈妈呢?)
(多么纯真善良的姑娘啊,又想让别人不担心,内心又很痛苦,只能努力装着平淡的语
气。)
小伙伴们邀请白雪姑娘一起去采草莓和鲜花。
(大家越是这样对待白雪姑娘,白雪姑娘就越痛苦。最后白雪姑娘融化了。大家的心情
怎样呢?)
4.体会大家失去白雪姑娘的心情。
79 272
(齐读,指名读。模仿爸爸妈妈的口吻,体会玛露莎痛苦的心情。)
五、课文赏析 感情升华
活动: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读课
文最后一自然段。孩子们,如果白雪姑娘知道了大家都在找她,她会怎样呢?假
设你是白雪姑娘,你想对
爸爸妈妈和孩子们说什么呢?)
六、课堂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伊万
夫妇和孩子们对白雪姑娘的喜爱和白雪姑娘对人世
间的依恋之情,这些都是金钱都买不到的人间真情。
七、快乐作业 巩固知识
展开想象,续写故事。
1.冬天到了,雪姑娘又回来了。……
2.大家呼喊着:“雪姑娘,你在哪儿啊?”
1.在教学这课时,要关注这篇故事的童话色彩,很神奇的情节发生;还有就是认识故事
里白雪姑娘的美好形象与生机盎然,感知课文里以乐景衬哀情的写法。
2.学生学完这课后,
基本上都能针对这篇课文做出续写,但是续写的形式太过于单一,
没有很多的创新,学生基本上的悲剧意
识还是比较浓,趋向于让雪姑娘最后消失不见,而没
有积极向上的觉得只要冬天还在,雪姑娘终究会回来
。
给大家带来快乐
8. 白雪姑娘
人间真情
离开时自己痛苦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积雪 ( )的气息
( )的笑意
( )融化 ( )盼望
( )追逐
2.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赞同——( )
消失——( ) 温暖——( ) 忧郁——( )
3.
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成另外的词语,使句子意思不变。
(1)马露莎立即表示赞同。( )
..
(2)田野里、花园里繁花似锦,夜莺在林中欢快地歌唱,万物欣欣向荣。( )
....
(3)忽然,背后传来一声叹息。( )
..
(4)他们穿过树林,到处都找遍了,白雪姑娘依然无影无踪。( )
..
参考答案:
1.厚厚 温暖 甜蜜 迅速 急切 疯狂 2.反对
出现 寒冷 开心 3.(1)同意(2)
百花争艳(3)突然(4)仍然
80
272
【相关教案】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话故事美、意境美、人物美。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间的真情。
3. 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积累导入。
1.积累与雪有关的诗句。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
2.
今天,我们来读一读一则与雪有关的童话:《雪姑娘》。
3.
学生读课题(怀着亲切的语气读)。
二、初读课文,识字教学。
1.
听录音朗读课文,感知童话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同桌互读课文。教师巡视学生朗读情况,和时解决争议。
3.指名接读课文,相机正音。
4.学生用自身的话概述童话的大概内容。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与雪有关的成语。
第二课时
一、积累词语,导入新课。
学生积累与雪有关的成语(或词语)。 如“冰天雪地”“鹅毛大雪”“大雪纷飞”……
三、品读童话,感受真情。
1. 指名分段轮读课文。
2.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你喜欢雪姑娘吗?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琢磨琢磨,怎样读才
干表达你的感受?
3. 四人小组内交流朗读。
4.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从具体词语的朗读琢磨感受。 “立刻”“居然”等词语可以读出惊喜的味道,语速可快;
“闪闪发亮”“甜蜜”“温暖”“繁花似锦”“欣欣向荣”等词语则读出美的意境;“忧郁”“胆怯”“叹息”
等词语可以读出忧伤的情感等。
(2)从句子的朗读表达感受、体会情境。 白雪姑娘
到来时的快乐局部用欢快兴奋的语调来
朗读;而雪姑娘离去前的痛苦局部则用忧伤低沉的语调来处置。(
以上词语的朗读当然是要
结合句子进行训练)
(3)指名读; 赛读; 男女分读;
教师引读; 全班齐读。
5. 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1)任选一题自由续编:
81 272
①冬天来了,白雪姑娘又回来了。……
②大家呼喊着:“白雪姑娘,你在哪儿啊?”
(2)组内交流你续编的童话故事,评出你们组内的故事明星。
四、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将《白雪姑娘》的故事讲给你周围的小伙伴听。
3. 将你续编的故事写下来。
4. 8《白雪姑娘》教学反思
5. 《白
雪姑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伊万和玛璐莎两位老人堆
的雪孩子居然活了,他们可真高兴。他们把她当作自
己的孩子,曾经
冷冷清清的小屋现在充满了生气和欢乐。雪姑娘带给大家许多欢乐。
她带给伊万
和玛璐莎的快乐。“曾经冷冷清清的小屋现在充满了生气
和欢乐。”她带给孩子们的快乐。“孩子们纷纷
来找雪姑娘玩。他们唱
歌给她听,还告诉她种种新鲜的事。”大家都喜欢雪姑娘,因为她只
想给
别人带来快乐。但是随着天气变暖,她暂时离开了人们,大家非
常想念她,盼望着她回来。
6. 一、教学效果:
7. 教学中,我首先以谈话方式导入新课:童话那动人的故事
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
的熏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
童话。然后粗读课文,感知内容,
具体过程是:1、自读课文。(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2)采
用比赛的方式,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并作简单的批注。(3)读了故
事后,你有什么感受?这篇
童话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检查自学
的情况。(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教师强调。(2)
指名学
生逐段朗读课文。(3)齐读课文。(4)结合相关的语句,说说读后
的感受。(5)说
说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接着学习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了解雪姑娘带给大家的欢乐:1.
、
默读课文,想一想自己喜欢的雪姑娘吗?为什么?2、学生交流反馈。
3、有感情的朗读这部
分的内容。
最后,继续学习课文来体会雪姑娘离开大家时的痛苦心情和大家
失去白雪姑娘的心情。 1、默读课
文第五至九自然段,划出体
现雪姑娘痛苦心情的句子。2、交流反馈,体会雪姑娘的痛苦心情。3、说说白雪姑娘为什么这么痛苦。4、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读出雪
姑娘的痛苦心情。5、可是,大
家非常爱她、关心她。从哪些句子可
以看出?6、大家越是这样对待白雪姑娘,白雪姑娘就越痛苦。最后
,
白雪姑娘融会了。大家的心情是怎样的?
8. 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充分激发了
学生的主动意识
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
中。让学生
用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的方式来感悟这一环节的课文内
容,使学生养成动口、动脑、动手的学习习惯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9.
二、成功之处:
82 272
10. 这一课我
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是指导学生体会课文中以乐
景写哀情的手法,以及如何认识故事悲剧结尾的意义。在
此基础上,
了解了“大团圆”结局与悲剧性结局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意义。
11. 教学中,我
采用续写的方法引领学生认识这样一个悲剧结
尾的意义,让学生想象雪姑娘不见了,后来会发生什么故事
,然后与
课文比较:为什么故事写到这里就没有了,这样的结尾让你有什么感
受?这样再想象的
基础上,学生们认识到雪姑娘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
受,爱的温暖,生命的活力,但最后的结局,却是她消
融了,消失了,
不见了,再也找不到了。这也正如生命的轮回,再美再鲜活再温暖,
最后也会离
我们而去。这结局,是悲剧,也是另一种圆满。学生体会
到这里,似乎困难。不过,可以认识到,美好的
事物,即使有一天会
离我们而去,这美好的记忆也会永远留存于我们心中。
12.
三、不足之处:
13.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没有
指导学生如
何选择优美的语句做摘抄,并通过理解这些语句的含义及
写法特点来丰富自己写作的知识和语言积累。
14.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课堂上在分析重点段落时,引导和指导学生做好语言的积累。特别是采用了拟人、比喻
等修辞方法、句式优美的语段要
着重理解,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这
些语段自觉摘抄。
8 白雪姑娘
这篇课文是俄
罗斯的民间通话,具有很强的童话色彩,有很神奇
的情节发生。故事里白雪姑娘具有美好的形象与生机盎
然,要学着感
知课文里以乐景衬哀情的写法。
故事的悲剧性结尾。雪姑娘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
受,爱的温暖,
生命的活力,但最后的结局,却是她消融了,消失了,不见了,再也
找不到了。
也许,这也正如生命的轮回。再美再鲜活再温暖,最后也
会离我们而去。这结局,是悲剧,也是另一种圆
满。学生体会即使美
好的事物,有一天额会离我们而去,这美好的记忆会永远留存于我们
心中。
一、教学效果
1.理解相近词语,扫清学习障碍。读课文,自学生字,给“居然、
依
然、忽然”分别找近义词,区别三个词语。
83 272
2.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体会雪姑娘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爱
的温暖,生命的活力
,但最后的结局,却是她消融了,消失了,不见
了,再也找不到了。
3.
体会课文中以乐景写哀情的写作手法。仔细读读课文5、8、9
自然段,划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圈出描写
雪姑娘心情的词语。思考:
雪姑娘心情如何?课文中这些段为什么要写景物?让学生理解,这几
个自然段描写的景物都很唯美,或者很快乐的气氛。但是白雪姑娘的
心情却是一次比一次难过、失落。进
一步体会以乐景写哀情的写作手
法。
乐景写哀情说的是景与情的关系。即:用美好之景表现愁苦之情
4.练习口语交际,说
一说。要认识到这样一个悲剧结尾的意义,
采用续写的方法,让学生想象后来会发生什么事情。雪姑娘不
见了,
后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说一说。由于是这是一篇很吸引人的
童话故事,学生的学
习热情很高,说一说以后会发生什么,学生想要
说出自己预设的结局欲望很高,课堂氛围显著。
二、成功之处
1.朗读形似多样:齐读、教师泛读、男女生赛读、分角色朗读。
在让学生多读的基础上体会白雪姑娘的一生命运。
2.
了解“大团圆”结
局与悲剧性结局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意义。虽然
这篇课文的结局是悲惨的,却给我们带来了双重的意义,白
雪姑娘长
得很美丽,给伊万和玛露莎曾经冷冷清清的小屋带来了生气和欢乐。
当美丽的白雪姑娘
消失之后,所有的人都很难过。但是,这大概就是
命运的轮回,我们既然改变不了现状,何尝不把那些曾
经的美好装在
心中,念念不忘呢?
三、不足之处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虽然让学
生说一说后来会发生什么这一环
节课堂氛围很活跃,但是还是有一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进来。如果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然后全班一起交流会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现
自我的机会。
四、改进措施
84 272
练习口语交
际,续写结尾。要认识到这样一个悲剧结尾的意义,
采用续写的方法,让学生想象雪姑娘不见了,后来会
发生什么故事,
然后与课文比较:为什么故事写到这里就没有了,这样的结尾让你有
什么感受?
1.能够区别近义词,学会运用。
2.了解“把”字句与“被”字句两种不同的句式,学会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3.读读背背,积累孟子的三句经典名言。
一 区分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1. 学生练习,完成课本上的习题。
2. 小组交流完成情况。
3.
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
4. 教师纠正指导,让学生明确两组近义词里词语的不同用法。
答案:按课本上的句子顺序,依次为:增添 增加 增强 改变 改善 改正
明确:
第一组:
增加:是指数量上增长。例如:工资增加了。
增强:是指质量上增长。例如:能力增强了。
增添:是指性质上增长。例如:学校增添了新设备。
第二组:
一般的对应是改正缺点,错误;改善生活;改变命运等。
二
学习把“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1.
学生读例句,看一看两种句式表达方法有什么不同,意义是否一样。
2.
小组讨论,总结出“把”字句改成“被”字句的一般方法。
3.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
4.
小组交流完成情况。
三 积累经典
1. 学生读《孟子》名句。
2.
教师范读。
3. 教师讲解名句大意。
85 272
4. 学生读一读,背一背。
2.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试着画一画。
1.口语交际,说说身边的新鲜事。
2.习作。
一、口语交际
1.小组内同学分别说一说自己身边的新鲜事。
2.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内交流。
3.教师指导,提出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把印象最深或最感兴趣的地方说具体。
4.师生共同评价。
二、习作
1.出示题目。
2.引导学生审题。
3.提出习作要求。
4.习作。
5.范文欣赏。
一件让人感动的事
在我的人生路上有着许多不同的事情:有悲伤的、有快乐的、有感动的……。其中,
有一件事我永远忘不掉,那就是让我最感动的事。
“叮零零,叮零零……”闹钟又开始叫我起床了,我做好各种准备,背起书包,跑向学
校。
跑在路上时,我看见路上车水马龙。突然,一阵“疾风”吹来,我勉强睁开一只眼
睛,看见一个小伙子飞
一样的骑着摩托车。前面有一位老爷爷,小伙子差一点就撞到老爷爷
了。老爷爷慌的一下,把手里的菜撒
了一地,他只好无奈的看着那小伙子离去的背影。 这
时,走来一位阿姨,她一声不吭地从口袋里拿
出一个环保袋,把地上的菜一个一个的捡去放
到环保袋中,阿姨把袋子递给老爷爷,说“爷爷,您拿好了
,那个小伙子的车号我记下了,
交警同志一定会惩罚他的,”老爷爷连声说“谢谢你,你真是一个好人呀
!”“不用谢,帮助需要
帮助的人是我应该做的。”
这件事我永远记在心里,这位助人为乐的阿姨我也会永远记住她。
百花园二教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二的内容丰富而又新颖,它与过去的单元训练和基础训练不太一
样,它是单元识字、阅读
、积累、交际的延伸,是沟通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桥
梁,既是学生合作竞争的平台,又是学生展示学习
成果的舞台。
一.教学效果:,我们需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那么,在众多的
教学
方法中,我认为活动型教学更为适合语文百花园的教学。比如“读一读,填
一填”,教学时让学生先读,
后填,接着交流对错,比较字形,了解字义记字。
86 272
最后读一读词语,以加深巩固。教学可根据教材的提示进行。一是课前以小组
为
单位,选择一件···的事进行回忆,评价它。二是各组选一个代表把小组同学的意
见在全班
进行交流。三是集中评一评,哪个小组说得好,设计得好。本节课,由
于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手段
新颖、独特,教学环节自然、流畅,教师在整
个活动过程中,都处于合作者、引导者的地位,与学生的关
系是伙伴式的合作关
系。“读读背背”要求读背孟子的三句名言警句。教学时,引导学生读出节奏,读<
br>出情感。通过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词句所描绘的
画面。教师不必逐
一解释词句意思,学生对词句的意思有个大致的了解即可。
二.成功之处:叙事需要想象,事物可以不
完全遵循自然的法则和科学的规
律,但是要受它们的制约不可胡编乱造。因此要指导学生在构思一件事情
节时,
符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符合生活常理,符合事物特点,使儿童的想象合情合
理。让学
生选定自己喜欢的话题,开动脑筋,展开合理的想象,一个有趣的故事
给小组同学听,让小组同学给自己
提提建议。学生表达的能力提高了,就能提高
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这样由说到写,学生编写
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同时同桌互说,既可以给每个同学说话的机会又能让相对较弱的学生从同学的思维中得到启发,从而拥有自己的故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评作文的过程中,
我改变了以往学生作
文老师评的方法,自己讲评价的准则,自己评作文,这样学
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评价作文、修改
作文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汇
报时,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让三种不同程度的学生上台汇报,这样给在
写作方面
相对较弱的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与人分享增强他们的信心。
三.不足之处:学
生在表达说话的开端,稍显生疏。但进入角色,语言流畅
起来,又偏离“说话·表达”看对象的主题,其
中夹杂着个人语言方式的烙印,这是
语言应用不成熟的表现。
改进措施:在教师明确实践活动
的主题之后,应适时因势利导,不要偏离主题。
提醒学生看准“对象”,并鼓励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百花园二
本单元百花园有四个板块。
“语海畅游”第一项是相似词语填入不同语句
中,旨在引导学生学会
利用语句区分相似的词语。第二项是体会句子的多种形态:将把字句
改为
被字句。
“读读背背”环节,让学生学习国学,体会做人道理。
87 272
“口语交际”说说身边的新鲜事。新鲜事在我们身边常常发生,并
不
会让学生感到无话可说。重要的是讲述的同学是否把事情说清楚了。
这件事是否新鲜。
“习作”是半命题作文:一件让人----- 的事。我们身边总会发生各
种各的事情,有的高
兴、有的难过、有的神奇、有的新鲜……选择其
中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写下来。
一、教学效果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开始,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座美丽的语文百花园,
随着课
程的进展出现了争奇斗艳的汉字花花丛,造型别致的词语小桥,还有
清澈的小河和碧绿的
草地。情境创设得优美、秀丽。极大地激发了孩
子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了主动学习的愿望,同时也
使他们受到
了美的熏陶,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2.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训练与语言的积累。
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
实的语文基础,还要
注重语言的积累。这一点在带领大家畅游语文百
花园中体现得十分突出。观赏汉字花孩子们自主地发现了
这些词比较
相似:“增加、增强、增添” 、“改正、改善、改变”通过学生小
组合作查字典,
理解不同词汇的不同含义,再将其放入不同语境中做
进一步体会。
3.自主学习,激发了主动意识。
课标指出: 要积极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教学
中每项练习都是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这样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
同时,激发了孩子
们的主动意识。课上合作学习也有所体现。比如:
理解词语,小组里进行了讨论,组内还进行了交流共同
积累了很多词
语。
二、成功之处
本节课,由于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手段新颖
、独特,教学
环节自然、流畅,活动过程丰富、多彩,学生的身心始终处于愉悦状
态,注意力高
度集中,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欢笑声、加油声此起彼伏,
他们在语文百花园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
成功的喜悦。教师在
88 272
整个活动过程中,都处于合作者、引导者的地位,与学生的关系是伙
伴式的合作关系。
三、不足之处
1.国学是我国的国粹,在教学中,仅限于学习了课本上的三句出
自孟
子的经典语录,没有进行拓展延伸。课下应该让学生提前了解孟
子的生平事迹,再搜集一些更多的语录课
上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
2.口语交际:说说身边的新鲜事。虽然这一环节课上氛围很活跃,
但是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个学生说完之后,大家一起进行评
论,没有进行总结性评价发言。
四、改进措施
被字句和把字句的转换用公式的方式传教。
一是让学生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组成部分。
“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把谁怎么
样”。其中前者的“谁”为主动者,
后面的“谁”为被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用公式清晰地来表示
:
即:把字句=主动者+把+被动者+动作成分
例:弟弟把水喝了。(弟弟为“主动者”,水为“被动者”,喝了为“动
作”。)
“
被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被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被动者,
后面的“谁”为主动者,而“怎
么样”为动作。用公式清晰地来表示,
即:被字句=被动者+被+主动者+动作成分
例:太阳被乌云遮住了。(太阳为“被动者”,乌云为“主动者”,遮
住了为“动作”。) <
br>二是利用具体的例子在变换后的“把字句”与“被字句”中分别找出
“主动者”和“被动者”,再
进行比较。
例如:风 把 树叶 吹落了。(把字句)
主动者 被动者
树叶
被 风 吹落了。(被字句)
被动者 主动者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把字句”和“被
字句”的互换,首先要找
出句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再“主被换位,把被互换”即可。
三是提醒学生在互换中,句子中出现的成分不能随意丢掉。
89 272
例:茂密的树林把太阳遮住了。(把字句)
变换后:
太阳被树林遮住了。(被子句中把“茂密的”丢掉了,因
此是错误的。 )
四是提醒学生在互换中,句中的词语搭配不能改变。
例:八路军把全部敌人消灭了。(把字句)
变换后:敌人被八路军全部消灭了。(原句中为“
全部敌人”,但
互换后的被字句中把全部放在了敌人之后,因此是错误的。)
9.姥姥的剪纸
教学
要求
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领略姥姥剪纸技艺的“神”,祖孙感情的“深”。
3.学习文章第2自然段的写作方法,感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不同表现手法。
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神”,祖孙感情的“深”。
难点
品读文字,感受作者对姥姥的思念之情。
教学
课时
二课时
1.学会本课会认和会写的字。
2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
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
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情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
的深情思念。
生字卡片
一、导入课题
1.人人都有姥姥,她们
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白或黑,或普通或神奇……你的姥姥给
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她给你最深的印象是
什么?你和她的感情怎么样?
2.有个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
纸。为了表达他
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姥姥的剪纸》。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一)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做好标注。
(二)展示交流:
1.指读课文,及时正音:“舍、甚、缠”为翘舌音,“屯”为前鼻音。
90 272
纠正字形:“虎、厚”属于半包围结构。“刁”下面为提,不是撇
。“炎”字上下两
个“火”字有变化。
2.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1-2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3-5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
6-10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
11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的“我”的挂念,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
的回忆。
三、再读课文,感悟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策略:从总体来看,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文中做好标注。
展示交流;
1.“左邻右舍”“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说明了什么?
“普普通通”,材料平常,方法简单
,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
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邻居的赞叹,“下蛋、打鸣
”则从侧面反应了姥姥剪纸的逼
真。“调皮鬼”对姥姥的刁难,姥姥的“喜鹊登梅”,熟能生巧,这些内
容属于“剪纸
赞人”。
2.姥姥剪牛和兔子,剪出“耕地的牛,拉车的牛”和“蹦跳的兔子,
奔跑的兔子”,从
中我们看出了姥姥的心愿,这些都是剪纸喻理。
3.最后一段中,作者说自
己收到剪纸,是老牛望着远去的小兔子,她知道这是老老对她
的期待。这就是“剪纸传情。”
5.小结: 作者的姥姥就是这样普通的老人,因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的美德——勤劳
善良。
但是说她普通却不又普通,她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
女性啊!
1.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在在过程中,教者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民主、和谐
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读书、自由思考、各抒己见。教者既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又
让学
生在相互合作、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建构知识、培养能力。
2.教学手段简单朴实。作为平常的课堂
教学,本节课教者没有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而是使
用了常用的小黑板,虽然简单,但是适用。本节课教
者先后两次使用了小黑板,遴选了课文
中的重点字词,既成功地让学生达到识字的目的,又有效地检查了
学生掌握重点词语的情况。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
作者字里行间
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91 272
课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上一节课我们初
步学习了课文,文章写了三个部分的内容:
剪纸赞人,剪纸喻理,剪纸传情
2、小小的剪纸竟然有这样大的作用,请好好欣赏吧。
3、欣赏完这些剪纸,你能用一个词来赞美这些剪纸吗?
过渡:你想知道什么?作者笔下姥姥的剪纸又是怎样的呢?先来学习第一部分。
二、学习1—2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1.2段。
2、姥姥的心灵手巧具体表现在哪儿呢?
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剪得活灵活现?
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
的?(人物、植物、器物等等。)再读。
3、小结:
这两句都是写姥姥心灵手巧的,但写法却不同,指名说(一是正面描写,一是侧
面描写)
三、学习3—5自然段
过渡:姥姥心灵手巧,作品栩栩如生,怎能不深入人心呢?而“我”是
个出名的调皮蛋,偏
偏喜欢“刁难”姥姥。你又想知道什么?
1.那“我”是怎样刁难姥姥的呢?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自由读读课文3—5自然段。
2.交流:“我”是怎样刁难姥姥的呢?
3.姥姥如此高超的技艺是与生俱来的吗?请从文中
找出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话来回答。(“熟
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你从这句话里读出了什么?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熟能生巧的事例,你能举出一些来吗?
如果想练好唱歌:“熟能生巧,总唱,嘴都 了!
如果想练好写字:“熟能生巧,总练 , 了!
如果想——
4.小结,悟出的道理:熟能生巧。
四、学习6-10自然段
1.虽然我是那么调
皮,又是刁难,又是耍赖,但姥姥不仅没有生气,还借机告诉“我”熟
能生巧的道理。可见姥姥多疼“我
”呀!你还从哪里读出姥姥爱我呢?
2.姥姥是用什么剪纸把我吸引住的呢?
自由朗读课文
7-12小节,找找,文中具体描写了几幅老牛与兔子的剪纸?用浪线画出剪纸
的内容。
3.讨论交流:一共有几幅?每一幅分别是什么?
(1)出示: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的背上。
你能给这幅剪纸起个名字吗?从这一幅剪纸上,你读出了什么?(读)
(2)出示: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你能给这幅剪纸给个名字吗?从这一幅剪纸上,你又读出了什么?(读)
92 272
4.我被姥姥的剪纸深深吸引住了,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
剪兔子和老牛,从开始的
“拴”到现在的“缠”,你体会出了什么?
过渡: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将拴“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
五、学习11自然段
1. 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
么?(对家乡、对姥
姥的思念和依恋、牵挂。)
2.教师配乐朗读第11小节。
在这一段中,又写到了姥姥的剪纸,谁来读姥姥的这幅剪纸?
姥姥寄给我的剪纸,想对我说什么?
3.作者更是深切的体会到了这一点,你读懂了什么?
4.师生齐读这段话。
六、拓展练习
1.同学们,也许我们的姥姥、爷爷、奶奶没
有这样的绝活,但他们关切的眼神,疼爱的话
语,值得我们去回味,去感恩。记住,亲人、故乡永远是你
情归的港湾。让我们怀着一颗感
恩的心一路幸福地走下去。
2.在收到姥姥寄来老牛望着远去
的小兔子的剪纸后,作者心境肯定颇不宁静,眼前肯定会
浮现出和姥姥在一起时候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
假如你是作者,该怎么给姥姥回信呢?试着
写写。
1.合理预设激励生成 这节课前,我深入研读了教材,并进行了大量科学合理的预设,课堂教学流程依据学生表现
有机组织
,教材理解程度根据学生思维深度合理深入与拓展。
如课中三次自学,都紧扣文章的主线“剪纸”展开
,并将文本进行科学的处理与有机的整合,
寻找到文本句段的内在联系,引领学生探究教材的内在价值。
预设到位了,教材读通了,学
生的学习便能融会贯通。预设与生成要有机的结合,要以落实文本价值为基
础,偏废任何一
面的做法都是片面的,从这节课中,笔者的启示是:科学有效的预设是建立在充分把握教
材,
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2.灵动对话激活思维
课堂就是对话的过程,有效的
课堂对话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自我感悟语言,如,课堂上教师引
导学生想象:乡亲们还会怎样夸奖姥姥?“
我”出远门了,姥姥会和“我”说些什么?“我”
会向姥姥说些什么?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之
所以师生、生生的灵动对话成为一大亮点,其关键因素是教师运用评
点、反诘、追问、引导等方式使得学
生思维不断激活,语言不断丰富,课堂上的对话因此精
彩纷呈。
赞人 心灵手巧
93 272
姥姥的剪纸 喻理
熟能生巧
传情 无限牵挂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Xiǎo tún diāo nàn yán rè tiáo
pí ɡuǐ
( ) ( ) ( ) (
)
wēi xiǎn qí mǎ shēn hòu
lǎo hǔ
( ) ( ) ( )
( )
二、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一把
的剪刀,一张 的彩纸,在姥姥的手,便 ,
人物、
动物 、 植物 、 器物 , 。我从小就听人
:“你姥
姥神了, 剪猫像猫 , 剪虎像虎 , 剪只母鸡能下蛋 , 剪只公鸡能打鸣 。”
三、课文为何以“姥姥的剪纸”为题目?
答案:一、小屯 刁难 炎热 调皮鬼 危险 骑马 深厚 老虎
二、普普通通 普普通通 要什么就有什么了 无所不能 啧啧赞叹
三、姥姥不识字,只
能用剪纸来表达她对我的期待,对我的牵挂。剪纸是我和姥姥之情感联
的桥梁。
一、剪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
民
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
的
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
广大民众的社会
认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
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
会价值。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
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
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
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
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
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
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地域的封闭和
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
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
兴旺、健康长寿、
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
。
二、精彩教案
《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94 27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句子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
的亲情,感悟作
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
的亲情,
感悟作者姥姥的深情思念;体会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平中见奇,巧妙导入
1、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姥姥的剪纸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用一个词说说。
(出神入
化、生动形象、鬼斧神工、神乎其神、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3、文中有一个字高度凝练地把大家的意思都概括进去了,是哪个字?(板书:神)
二、研读课文,体会姥姥剪纸技艺之“神”
1.课文哪些语句写出了姥姥的剪纸技艺之“神”
呢?是怎么写的?默读课文,圈一圈,画一
画,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和发现。
2.组织交流。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无所不能。”
品读两个“普普通通”和“无所不能”,朗读体会。
这两个“普普通通”这么一用,这么一读,可一点儿也不普通。齐读句子。
▲
“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这是作者对姥姥的赞叹,乡亲们又是怎样赞叹姥姥手艺的呢?谁来读读?
(1)有没有发现这
句话很有意思?读上去感觉怎样?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的?(夸张)谁
再来很有韵律、有节奏地赞叹一番
?
(2)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人物、植物、器物等)咱们能不能学着乡亲们的样子,
来夸一夸姥姥的剪纸呢?(出示:剪 像 ,剪 像 ,剪
能 ,
剪 能 。) 来,这位老乡,你来赞叹一番。
你夸的是姥姥剪的 ,语言很生动,不错。但老师觉得乡亲们更会夸人,再来细
读
这句话,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为什么选择形态相似的事物来夸姥姥?多么细腻的夸张!
让我们再来夸一
夸姥姥。
▲“喜鹊登枝”
捂住姥姥的双眼也能剪?肯定你没捂紧,让姥姥从手指缝里偷着往
外看了。抓住“死死
地”“眼珠子挤出来了”体会姥姥技艺的高超。
(出示“喜鹊登枝”图)
那让我们赶快去欣赏一下姥姥摸黑剪的“喜鹊登枝”图吧!感觉怎样?
指名朗读,读出这份惊叹。听得出
来,你对姥姥的剪纸技艺充满了佩服。带着惊讶、赞美、
叹服之情读。
95 272
3.那么,姥姥的这手绝活是如何练就的呢?
(1)数一数,一共用了多少个“剪”字?(6个)有何体会?
(2)朗读体会。来,让我们
也跟着姥姥来学一学剪纸,指名六位学生,咱们来合作读一读。
现在你们在干嘛?不好剪啊,剪不好要剪
到自己的手的,有信心吗?
孩子,要想做到熟能生巧,你得——
剪纸有趣吗?你们达到熟能生巧了吗?
再次引读,男女生轮流接读。再来一遍,这遍要剪得快一点呦!有没有人剪到手呀?
(3)难
怪姥姥能剪出如此精美的剪纸!很多俗语、名言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比如台上三
分钟,台下十年功。你
还想到哪些?
5.姥姥总剪才会练就这一手剪纸的绝活。对于一篇文章的语言,多读,也一定会发现其
独特
的魅力。让我们再回过头来读一读这些词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在语言上的独特魅力。
出示: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你差点儿把姥姥的眼珠子挤出来了了!
啧啧赞叹 调皮鬼 有准头 刁难 耍赖 读起来感觉怎么样?这些语言都是乡亲们脱口而出的大俗话,乡土味很浓,读起来很生动,
传神地表
现出姥姥的剪纸技艺真“神”!
三、透过剪纸,体味祖孙情深
1.姥姥的剪纸不仅“神”在剪纸技艺上,更“神”在它还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出示:“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这看
似平淡的一句话,有一个字却用得很传神,哪个字?(板书:拴)“拴”是什么意思?
谁来做一个“拴”
的动作?课文中的“拴”应该怎样理解?谁来读读?
2.我想,会学习的同学一定会有问题。(姥姥的
剪纸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功能,牢牢地拴住了
上学前的我呢?)请同学们赶快读读下文,到字里行间中去寻
找答案。
3.组织交流:牢牢拴住我的是什么样的剪纸呢?
(1)哪一个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拴住了?(缠)
“我”怎么缠的?可能有
哪些动作?说了哪些话?来,把我当姥姥,你来缠缠我。
师:别去,危险!那好吧,姥姥就给你剪只蹦跳的兔子。你也来缠缠我。
师:这孩子,我就给你剪只拉车的老牛吧。你也来缠缠我。
师:小机灵鬼,你还有完没完,这是最后一张了啊,剪只睡觉的兔子给你。
(2)这真得是最后一张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3)姥姥剪得最多的是牛与兔,这些剪纸其
实反映的都是什么?还会有哪些生活画面会被
定格在姥姥的剪纸中呢?这样的生活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由此看来,剪纸之所以能把“我”拴住,不仅是因为“兔子和老牛”剪纸形象生动,而且剪
纸展
示着“我”和姥姥的生活,“我”和姥姥在一起是那样的快乐、温馨、幸福。
4.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我
的幼年时代,拴住了我上学前的一个个密云多雨的盛夏,后来我上学
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
,姥姥的剪纸仍一直牢牢地拴着我“我”。这幅剪纸就
是最好的见证。(配乐出示句子和“兔牛”背景图
)谁来读一读对这幅剪纸的描写?
(1)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字?
96 272
(2)姥姥对我有着怎样的期待呢?
想对“我”说些什么呢?我能读懂姥姥的剪纸吗?我又
会对姥姥说些什么呢?请任选一个角色写一写。生
读对话。
多么深情的对话,相信此时大家对文章最后两句话的感悟会更深。
(3)(出示句
子)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
(板书:心
梦)在我的心境与梦境之中,会浮现出哪些感人的画面与镜头?
是啊,有剪纸、姥姥,还有故乡的一山
一水,一草一木!一想到这些,“我”的心境与梦境
就会温暖甜蜜。
齐读句子。也许有一天,
姥姥去世了,但她的剪纸、她的爱必将拴“我”一生,拴“我”一
世。齐读句子。
四、总结课文,传递恩情
孩子,记住: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亲人、故乡永远是
你情归的港湾,感谢亲人、
感谢命运、感谢生活……下课!这篇课文以“姥姥的剪纸”为题,写剪纸,更
是借剪纸写姥
姥。《感恩的心》响起。
9《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
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
剪纸技艺精湛。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
着作者的心,
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全文
围绕“喜鹊登
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之间动情有趣
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
情。
一、教学效果: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在教学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导入新课之后,我让学生欣赏了一
些剪纸图片,让他们初步感受
“剪纸之美”。然后让学生熟读课文,从
文中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中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
致,
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
头了!”为中心句,思
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
样,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对熟能生巧的理解,进
一步感受姥姥
的心灵手巧。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熟能生巧,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深刻含<
br>义,从中感悟姥姥的话是经验之谈,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
勤练不止!姥姥为什么如此熟
练,下面的“总剪”二字透露端倪,因为
老是不断地剪,岂能不熟练?手都有准头了,因为总剪,再熟练
不过
了,日久天长,剪起来就心中有数,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要注
意什么,剪起来才能得
心应手,岂不是有了准头了。这样循序渐进的
教学,学生很容易明白。而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学生的说
话练习还
需老师进一步引导,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像姥姥剪纸那样,
因为不断地练习
,反复地实践,达到了熟能生巧、出神入化的地步,
从而进一步体会姥姥的话中寓意!
二、成功之处:
97 272
教学中,
富有教学机智,注重课堂的生成性,这点很重要。本来
板书“神”是在教学完1-3自然段后请学生概括
,课堂上有一位学生
在读相应的句子时就把这个字读好了,我就相机板书。
对“拴”
的处理,我认为也较为到位。结合当时是“密云多
雨的盛夏”的危险和作者的活动,文中姥姥怕“我”溜
到河里游泳出
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的“拴”,引出课文中的“拴”,
与学生进行
热烈地讨论“课文中用什么拴住了什么”,经过追问明白
了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的身体,更用剪纸拴住了
我那颗贪玩的心……
为领悟祖孙俩那浓浓的情作好辅垫。
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还
是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
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
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
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最后当我
让学生写写并读读作者的梦境时,有的学生感动得甚至要流泪了。通
过这样的读写结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
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
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
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教学中,我通
过抓住姥姥的“剪纸”,让学生找出“剪纸”图的语句,
并从中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例如“你姥姥
神了,……公鸡能打
鸣”,突出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娴熟。然后紧扣环节设计问题“姥姥的
剪纸
为什么那么神呢?”又带领学生围绕“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
头了!”一句进行引导学习,品味语言
,体现姥姥的技艺的高超是付
出了努力练成的,再抓住“身心入境”一词,深刻表现剪纸给姥姥带来的投入与快乐。
三、不足之处: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教学中,
我所讲的
较多,让学生自己体会理解的较少。授课时表达的语速也较快,这给
学生造成一定的障
碍。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坚持“阅读是学生
的个性化行为”的教育观念,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
阅读实践,不应把自己对文本的理
解强加给学生。应让学生在积极的
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
9 姥姥的剪纸
《姥姥的剪纸》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她手里
的剪
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
忆与快乐。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
一、教学效果
1.初读文本,走近姥姥。
98 272
播放剪纸的图片,配上高山流水的音乐。通过图片再现姥姥的剪
纸,
让学生从剪纸图片中感受到姥姥技艺的高超。抓住第1自然段的
“都”字,抓住邻居的啧啧赞叹声来让学
生感受姥姥的剪纸技艺是多么
的“神了”!再通过姥姥摸黑剪出“喜鹊登枝”这件事,感受姥姥剪纸技<
br>艺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通过理解“刁难、耍赖”等词,感受作者的
顽皮和姥姥的爱孙之情。学
生在朗读和感悟后,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
认识了这位技艺高超、可亲可敬的姥姥。
2.品读感悟,走进姥姥。
让学生自由读7-12自然段,找出我与姥姥的对话,然后再利用
课
件展示牛兔图让学生结合生活想象牛的勤劳、兔的顽皮,看到图想到
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说
说,最后抓住姥姥与作者的对话进行朗读训
练指导,一个对孙儿关爱有加的姥姥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
面前。
抓住两幅画面,进行朗读感悟、想象,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从
而感受姥姥对“我”
的疼爱、呵护。
3.读背结合,升华情感。
通过抓词语“定定地”、“出神地”,读出姥姥
内心又是希望朝夕相处
的孙儿能留在身旁,又想让孙儿去更广阔的田地发展的矛盾心情。姥
姥舐
犊情深,对儿孙们是如此的牵挂深深打动了作者,也使读者的内
心也掀起了情感的波澜。
好的
语言、动情的话语就应该让孩子能当堂积累下来,让学生把
课文段落背诵下来,这样既积累语言,有加深
了学生对文章思想内涵
的领悟。
二、成功之处
1.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句子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在了解姥姥的剪纸的段落里,我通过让学
生寻找并反复朗读描述
姥姥剪纸的语句,体会姥姥剪纸“神”在哪里,坚持以读为主,恰当安
排
好“读、讲、练”,增加学生的积累,逐步将文中的好词句内化为他
们自己的语言。
2.
在整个教学中,我始终围绕“心灵手巧”来讲,让学生自己找句
子,自己体会,
并把自己的体会写在相应的句子旁边。这样做不仅加
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笔头,一举两
得。
99 272
3.分析句子的时候,
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但这个体会
并不是漫无目标的,在学生问答的时候,总提醒“心灵手巧”
这个词语,
让学生在缩小的范围内寻找答案。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
且让学生更详细
地分析课文。
三、不足之处
1.对于“刁难”、“挑剔”、“耍赖”、“调皮鬼”等词语的理解比较肤浅。
2.课堂是一
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课堂上,我总是“情不自禁”地陷
入自己的预设,有一味地领着学生走的感觉,还没
有做到真正的完全
放手,让学生的思维没有拘束的自由驰骋。
四、改进措施
对于“
刁难”、“挑剔”、“耍赖”、“调皮鬼”等词语的理解,老师应该深
入地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课文是“姥姥的剪纸”,作者着力描
写的主要对象自然是姥姥。可作者为什么要花上较多的笔墨,用上“
刁
难”、“挑剔”、“耍赖”、“调皮鬼”等词语,来表现“我”的顽皮、淘气甚至
于近乎无赖
呢?抓住时机,引导学生理解这里运用的是反衬手法,目
的还是表现出姥姥的剪纸技艺,“我”的“刁难
” “挑剔” “耍赖” 有力
的证明“我”是个“调皮鬼”,而“我”越是调皮捣蛋,越是能够
显示出姥姥
的心灵手巧。其高超的剪纸技艺,非同寻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令
人由衷赞叹。
另外“我”的“调皮蛋”形象地表现了“姥姥”的温顺、敦厚
和慈祥。如果这样进行设计教学,既有助于
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又渗透了学法指导。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姥姥的
剪纸》是它采用了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饱含深情,表现
了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深切
怀念之情。纵观整篇课文,不难发现“剪纸”一词既是贯
穿全文的线索,又是情感
变化和流露的载体。因此如果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
情感世界。
一.教学效果:教学中,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我把全文分为两部分,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
致,在感官上有一个
形象的了解。在这部分,我让学生能够抓住关键词语以及感
叹号的使用,体会姥姥剪纸的“神”,在读的
基础上,品悟语言,感受技艺高超,
100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