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新人教部编版3三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全册】

别妄想泡我
864次浏览
2020年09月20日 11:5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成都东软信息学院-重庆巴蜀中学网站

2020年9月20日发(作者:严源)


部编版 三 年级 语文 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
时间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教 学 内 容
1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2燕子
3荷花4*昆虫备忘录 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语文园地一5守株待兔
6陶罐和铁罐7狮子和鹿8*池子与河流
口语交际 习作 语文园地二 快乐读书吧
9古诗三首10纸的发明11赵州桥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综合性学习 语文园地三
13花钟14蜜蜂15*小虾
习作 语文园地四16小真的长头发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语文园地五
习作:奇妙的想象18童年的水墨画19剃头大师
20肥皂泡21*我不能失信 习作
语文园地六22我们奇妙的世界23海底世界
24火烧云 口语交际:劝说 习作:国宝大熊猫
语文园地七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26方帽子店
27漏28*枣核 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 语文园地八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课时数
5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备注






















第 一 单 元 < br>本单元围绕“可爱的生灵”这一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燕
子》《荷花》以及一篇 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其中《古诗三首》选编了唐朝诗
人杜甫和宋朝诗人苏轼、曾几的诗歌,分别从 不同的角度向我们描绘了大自然中
几种可爱的生灵,抒发了诗人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无限喜爱之情;《燕 子》是一
篇经典散文,从动态、静态两个方面描写了燕子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大自
然以及 燕子的喜爱和赞美;《荷花》一文则运用细腻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荷花的形
态美,激发了读者对荷花的喜爱 之情,《昆虫备忘录》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生
动描述了几种常见昆虫的特征.激发了学生对昆虫的探究 热情,引导他们从小培
养认真观察自然,并向往探究自然的良好品质。与此同时,本单元还主要安排了< br>“口语交际”“习作”以及“语文园地”三方面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力求通过听、
说、读、写等多 种学习形式实现单元学习的巩固与延伸。
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鸳、鸯、惠”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鸳”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绝句》。
3.理解古诗大意,能够边 读边展开想象,融人到诗歌的意境中,感知诗歌
所描绘的事物特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所营造的美好意境。
教学准备:搜集三首古诗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鸳、鸯”2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唐朝诗人杜甫的《绝句》,同时能够默
写。
3.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春景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入学习
1.谈话创境: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那好,这节课老 师就带你们


走进春天,一起去看看春天的美丽景色吧(播放舒缓的轻音乐,课件出示几幅 春
天美景图,学生观图感知春景之美)。
2.指名说说观图感受,教师适时引入:人们都喜爱 春天,画家将春色绘进
了美丽的图画中,音乐家为春光奏出了一支支优美的乐曲。古往今来,还有很多< br>诗人则写出了一首首赞美春天的诗歌。你们听(配乐朗诵《绝句》)!孩子们,刚
才我们听到的这 首诗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经典名作(板书:绝句)。
3.引导学生简单交流对诗人杜甫的了解,教师 补充出示(唐代著名大诗人,
有“诗圣”之称,与诗人李白并称为“大李杜”)。
【设计意图 】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谈话创境引入法,借助形象直观的画面
唤起学生对春天的感知以及喜爱之情,并 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诗歌的学习,让学
生在良好的情感体验中进入诗歌意境。
二、初读探究,感知诗意
1.过渡引入:同学们,要想读好这首有趣的诗歌,我们必须首先准 确认读
诗歌中的生字。看,调皮的生字朋友来了,快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吧。
(1)课件出示 生字“融、燕、鸳、鸯”,指寤朗读.教师适时提醒他们借助拼
音读准字音,重点提醒“融”读后鼻音, “鸳”是整体认读音节,同时补充出示
“鸳鸯”的图片,并简单介绍(鸟,外形像野鸭而较小。雌雄多只 或成对生活在
水边)。
(2)引导学生交流自主识字方法:
生:因为“鸳、鸯”在 一起时是一种鸟的名字,所以两个字都有鸟部,而上
半部分体现了两个字的读音。
师:你这是借助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方法识记生字的,非常不
错!
生: 我觉得“燕”可以用顺口溜的方式记住——“廿”在上头,“北”中添
个“口”,“四点”下边走。
师:你运用了形象识字法,读着读着我们就准确记住了“燕”这个字,谢谢
你,你真棒! (3)指导书写生字,教师重点强调“融”字的左下部分易错的地方(“䒑”不
能写成两笔短横了) ;“燕”中间部分的“口”要写得偏小,下面不能写得太散了,
要注意后面三点的方向一致;“鸳、鸯” 两个字上半部分都要写得略扁,把下半


部分的“鸟”盖住。学生自主描写生字,教师巡视 检查指导、强调提醒。
2.出示诗歌,引导学生将生字带进诗歌中再次进行朗读,注意读准词语,
读通句子。
(1)指名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注意提醒读准朗读节奏(迟日/
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引导学生再次进行诗歌朗读练习,注意读中体会诗歌鲜明的节奏感。
3.细读诗歌,斌 着借助画面感悟诗意,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借助课文
中的注释或是请教同学、老师进行理解。
(1)与同桌交流自己对诗歌大意的理解,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指名学生汇报对诗歌大 意的感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借助教材中的注释
理解词语“迟日、泥融”等词语的意思,并简要补充部分 词语的意思(江山:江
河和山岭,借指国家),同时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物的诗歌。 (3)引导学生再次研读诗歌,借助课文插图想一想:这四句诗都描写了哪些
景象?教师根据学生的 思考、问答归纳板书(景物:迟日、江山、春风、花草动
物:燕子、鸳鸯)。
4.再读诗歌, 展开想象:诗歌画面中的这些景物各自都具有怎样的特点?
试着用诗歌中的词语来概述。教师适时引导学 生抓“丽、香”感受自然景物静态
之美,抓住“飞、睡”两个词语体会鸟几的动态之趣(补充板书:静态 动态)。
5.课件再次出示美丽的画面,教师激情小结:多美的春天呀!温暖的太阳
此时正照 耀着大地,和煦的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出醉人的芳香。勤劳的小
燕子正在忙着衔泥筑巢,可爱的鸳 鸯卧躺在温暖的沙地上美美地睡觉。祖同的山
河多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呀!来,孩子们,让我们带着喜爱之 情再读一凄这首诗歌。
6.指导朗读,教师再次激情范读,学生练习有感情朗凄,可以边读边配上
有趣的动作。
7.指名感情朗读,并试着进行背涌,学生齐背。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读中想 象法,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借
助对画面内容的感知激发想象,更加准确地了解了诗歌的大意,并从色彩 、味道、
感觉、动作等方面感受诗中所描绘春天的美景,从而真正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激
发热爱 之情。
三、拓展延伸,感悟诗情


1.过渡:诗人杜甫用这首诗来赞美美丽的 春天,孩子们,诗中的自然景物
和动物成了这种画面中的主角,它们有动有静,一定也给你们留下了难忘 的印象。
那么你们通过这些事物感受到了春天大自然怎样的气息呢?
2. 学生简单交流,教 师归纳板书(春光景色美动物显生机),同时引导学生
从中体会诗人对春天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3.拓展学习: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其他捕写、赞美春天的诗歌,同时
让他们进行有感情 诵读。教师适时补充《春雨》《春晓》等,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诗歌。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 主要采取了延伸拓展学习法,让学生从一首诗歌的
学习延伸至其他同类诗歌的补充学习,实现了学习过程 中的“举一反三”,有效
形成了诗歌文化的积累。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记 住诗人杜甫以及他的诗歌《绝句》。并用自己优美的诵读
表达我们对于春天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吧(全 班学生再次配乐齐诵诗歌)。

板书设计:
1古诗三首
景物:迟日、江上、春风、花草(静态) 春光景色美
绝句
动物:燕子、鸳鸯 (动态) 动物显生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惠崇春江晚景》。
2.认识本课“惠、崇、豚”3个生字,会写“惠、崇、芦、芽、短”5个生
字。理解诗句的意 思以及诗歌内容。
3.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


1.课件出示惠崇的《春江晚景》图,学生认真观看 图画,并简要说说画面
内容。
师:孩子们,睁大你们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们从这幅画中部看到了哪些事物
呢?
生:我看到了几枝鲜艳的桃花开得非常好看。
生:地上的小草嫩绿嫩绿的.体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
生:我还看到了河里有几只鸭子正在快乐地游来游去。
师:经过你们的描述,这幅画一下子就充满了春天的美丽色彩。
孩子们,其实你们看到的这幅 早春图是北宋著名僧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
(板书:惠崇春江晚景)指导学生读准“崇”字的后鼻音 、翘舌音,并能够正确书
写“惠、崇”,提醒他们“惠”中间部分的横画右边还有一笔点画,且上半部分
要写得略微紧凑;“崇”上半部分的“山”写得略小。另外,两个生字的横画都
较多,书写时需 要注意横画之间等距的原则。简单介绍惠崇(北宋有名的僧人,
能诗善画)。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便是为这幅画专门而作的诗歌。
2.师生交流对诗人苏轼 的了解.教师补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 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
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所写的题画诗。
【设计 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课件激趣引入法,让学生在观图的过程
中有效激发出学习诗歌的兴趣。
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
1.学生自读诗歌,注意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之间相互检查自读情况,并进行正音。
3.指名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 注意指导读准“芦、芽、豚”
三个生字的读音(同时再次指导学生识记、书写生字,重点提醒学生“芦、 芽”
两个字上半部分的“艹”都要略宽于下半部分)。
4.课件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好诗歌 的停顿与节奏(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5.学生齐读诗歌。
6.再读诗歌,想一想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诗歌主要描骂 了惠崇《春


江晚景》这幅画中的景物)。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诗中找出诗人所描写的画中 事
物。教师板书:竹子、桃花、江水、蒌蒿、芦芽、鸭子、河豚。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 要采取了初读感知法,让学生在朗读诗歌的基础
上进行诗歌自主研读活动,读通了诗句,同时也初步感知 了诗歌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探究,想象意境
1.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诗句,借助课文旁边的 注释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不
理解的做上记号,与同学、老师交流。教师巡视点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 习活
动。
2.课件出示“蒌蒿、芦芽、河豚”的图片,引导学生借助课文中的相关注
释认识诗中所描写的几种事物(蒌蒿:草本植物。叶子背面密生灰白色细毛,花
冠筒形。干的茎叶点燃后 生的烟能熏蚊蝇。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鱼。头近
圆形,身体圆筒形。遇敌害时整个身体能膨胀如球 ,浮在水面上。内脏有剧毒。
常生活在近海底层半咸水中,有时也进入淡水区。)
3.学生交 流对诗句大意的理解,归纳并串讲诗句意思(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
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到 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
芦苇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 正要逆流而上,从
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将要回游的河豚是画家画不出来的,诗人用他的想象,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气息表现得多么真切啊!
4.再读并思考: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是从哪些诗句中惑受到的?
(1)学生交流 (描绘了一幅江景早春图,从桃花、萎蒿、芦芽等景物中可以感
受到……)。教师适时再次展示《春江晚 景》图,引导学生体会早春景物的特点(简
单补充鸭子对气候变化尤其是春天到来与否感知最准确的特点 )。
(2)质疑:诗歌的最后一句是不是诗人从画中看到的(不是,这是诗人由画面
生发的想象)?
(3)想象体验:假如你现在行走在这如画的江边,在盎然的春意里,你内心
会有怎样的感受( 感觉春光如此美好,心里充满了喜悦之情……)?板书:喜爱春
天、赞美春光。
5.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读中理解、 读中想象的方法,让学生更
好地感悟了诗歌的内容,并真正融入到了诗歌的美好意境之中。


四、课堂小结
1.指名有感情地诵读并尝试背诵诗歌,师生点评(注意处理好诗歌情感以及
节奏等)。 2.教师小结:苏轼真不愧是宋代最著名的诗人,一首题画诗都能够写得如
此生动鲜活,读后让人如 同身临其境。同学们,课下多搜集一些他的其他诗歌,
读一读、品一品,感受一下大诗人的美好情怀。

板书设计:
1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
竹子、桃花、江水、萎蒿、芦芽、鸭子、河豚
(喜爱春天 赞美春光)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减”,会写“梅、溪、泛、减”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知诗歌大意,感受初夏季节的美好和大自然
旺盛的生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学过的两首古诗并进行熟练背诵,学生齐诵这两首诗
歌。
2.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课最后一首古诗(板书诗题,
注意提醒学生读准“衢”的读音,同时引导他们借助教材注释理解诗题的意
思)。
3 .引导学生交流对诗人曾几的了解,教师简单补充(曾几,字吉甫南宋诗人,


自号茶山居 士。其诗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生动,咏物则
重神似)。
【设计意图】 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回顾引入法,既让学生有效巩固了旧知,
同时又使其对本课所要学习的诗歌产生积 极的心理期待。
二、总结学法。自主研读
1.质疑交流:同学们,通过前两首诗歌的学习, 相信大家一定累积了一些
有效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能简单交流一下吗?
生:我觉得学习古诗时一定要先把古诗读通顺,所以准确辨识每个生字的读
音和字形。
师:是啊,理解诗意的重要前提就是读通、读顺诗句(归纳出示:读通诗句)。
生:熟读古诗 后,我们还要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再把整首诗连起
来说一说。如果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我 们可以请教同学或者老师。
师:这个方法非常好,由字词到句子再到整首诗歌,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诗
歌的大意啦(继续出示:理解诗意)。
生:我们还要体会诗人想表达的情感,只有这样我们才算真正读懂了诗歌。
师:作文的最高境 界是“文为心声’,诗歌亦是如此。诗人想借助诗歌表达
自己内心怎样的情感呢?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一点 ,使不算真正学会诗歌(出示:
体会诗情)。
生:老师常告诉我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我觉得我们还要反复诵读诗
歌,然后才能牢记诗歌。
师:对,诗歌的有效积累除了诵记之外.再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出示:
诵读积累)。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试着感知诗句
的朗读节奏。教师巡视了 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适时予以点拨、指导。
(1)课件出示诗歌,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教师提醒读准 生字“泛”(不要读成
了“乏”音),同时适时引导学生交流对四个生字“梅、溪、泛、减”的识写认< br>知(四个字都是左窄右宽型结构……),并重点指导书写“溪”,提醒学生注意右
半部分上面的三 点以及中间的“幺”均要写得紧凑,下面“大”的横画则要写得
稍长;“泛”右边“乏”的第一笔撇为平 撇,下面的“之”整体成略扁之势;“减”
右半部分的斜钩要写得舒展。学生根据教师的范写提示自主描 写生字。


(2)教师范读诗歌(课件出示诗歌的朗读节奏: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 尽
/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学生按照节奏再次练习朗
读,齐读诗歌 。
3.再读诗歌,试着借助注释及图片理懈诗句的意思以及整首诗歌的大意,
不理解的地方做 上记号,与同学或老师交流。
(1)与同桌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注意相互之间进行纠正、补充。
(2)课件依次出示诗句,指名说说不理解的地方,教师适时补充部分词语的
意思(梅子黄时: 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日日晴:天气日日晴好;不减:并
没有减少)。同时指名说说对诗句大意的理 解,并试着串讲诗意,教师及时予以
补充(梅子黄透了的时节,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我乘小舟沿着小 溪而行,走
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清凉的树荫,与来的时候一样浓
密, 树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鸣叫,比来时更增添了些许幽趣)。
(3)学生在感知诗意的基础上进行有节奏 的朗读,并通过诗意及课文插图想
象诗歌描绘的景象。
4质疑探究:这首诗歌主要描写的是哪 一季节?想象你是一位画家,你将用
怎样的色彩来描绘诗歌所呈现的画面?
(1)学生交流对 诗歌季节的理解(夏季),说说自己的理由。教师适时引导他
们抓住“梅子黄时”明确诗歌所写的是初夏 时节(五月份)。
(2)继续交流对诗歌画面色调的感知(绿……),教师适时聚焦“绿阴不减”体会初夏时节兰衢道中茂盛蓬勃的绿色(板书:绿阴界减),同时从中感受初夏时
节大自然旺盛的生 命力(板书:充满生机)。
(3)展开想象:在如此宁静的山路中,除了眼前所见美景。你还听到了什 么?
(板书:黄鹂呜叫),同时引导他们继续想象如果自己此时正走在这样的山路中,
心中会产 生怎样的感受(开心、舒畅……),教师归纳板书(意趣盎然),同时体会
诗人对眼前所见及耳畔所闻的 无限喜爱之情(补充板书:所见所闻)。
5.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歌意境之美,并试着进行背诵练习。指名背诵展
示,生齐背诗歌。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利用回忆总结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读,既体现了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的培养,同时又让他们初步掌握了诗歌学习的一般步骤,做
到了课堂教学的省时高效。


三、课堂小结
1.播放舒缓的轻音乐,指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 br>2.教师小结:大自然确实是充满生机的美好世界,同学们,课下再找一找
其他描写大自然景物美 的诗歌读一读、品一品,说不定你们也能够学会用诗歌的
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美好自然的喜爱之情哟。

板书设计:
1古诗三首
所见:绿阴不减(充满生机)
三衢道中
所闻:黄鹂鸣叫(意趣盎然)

教学反思: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真正走进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光凭对诗句
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还远远不够。因此,针对他们的理解能力还比较薄弱的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 在引导学生初读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
课件的辅助教学作用,借助课文内容插图的形 象再现,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更
深层次的发展,从而保证了他们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美好春景的进一步感 知,同时
也真正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以及春天的喜爱之情。





2. 燕 子
教学目标:
1.会认“伶、俐、翼”等10个生字,会 写“凑、拂、集”等12个生字,
理解“烂漫无比”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 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美景,培养学生


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按一定的顾序和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及细致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春天及小燕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作者郑振铎的资料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伶、俐、翼”等10个生字,会写“凑、拂、集”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课文的脉络,感受春天的景物之美。
教学过程:
一、字谜激趣,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学习之前,老师想让大家猜一个字谜。
课件出示(“廿”是头来“口”是身,“北”是翅膀分两边,若问尾巴藏哪里?
“四点”落在最 下边)。
生:是小燕子的“燕”字(教师肯定学生的猜测并板书“燕”)。
师:这个字在上 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相信大家一定也认识燕子吧。谁来说
说自己对燕子的了解?
生:我知道春天一到,燕子飞到北方。
师:燕子是候鸟,它们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迁徙。
生:燕子喜欢在屋檐下筑巢,它们非常勤劳。
师:而且它们筑巢的技术非常高超,所筑巢穴不仅牢固,而且具有冬暖夏凉
的特点。
生:我还知道“燕尾服”的样式就是服装设计师们从燕子身上受到的启发。
师:你们的知识可 真丰富!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叫“燕
子”(补充板书)。
学生齐读课题,注意“子”读轻声。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采取谜语激趣法引入教学,即遵 从了学生认知的心
理特点,有效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同时又巧妙实现了前后认知的衔接。


二、夯实基础,理清文脉
1.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 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与同桌交流朗读情况。
2.检查学生自主朗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词“吹拂、聚拢、形成、横掠、痕迹”等,指 名朗读词语,
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读准生字“拢”是第三声,“掠”中间的音节是“ü”,同时注
意读准“形”是后鼻音,而“痕”则是前鼻音。学生齐读词语,教师随机指词语
学生抢读。
(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适时进行部分句、段的范读指导,重点指
导读好课文第2自然段,学生 齐读课文。
3.再读课文,看看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围绕着课题各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试着 将课文划分段落,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相同的内容应归为一部分。
(1)学生思考并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指名回答,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 确课文分别从燕子的外形、美好春景以
及燕子飞行、停歇时的姿态三个方面来描写的,同时引导学生用简 洁的语言概述
这三部分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与点拨指导 相结合的方法,让
学生初步实现了与文本对话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夯实了朗读基础,同时理清了
文章的脉络层次。
三、走进春天,感受“景之美”
1.出示春天的景物画面,引导学生观 看并说说自己的感知,教师适时补充
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认真朗读文段,看看作者分别给我们 展示了哪些
春天的景物,作者又是如何来介绍它们各自的特点的?
2.学生自主朗读并图画出文段中描写的景物,同时找出宦们各自的不同特
点。
3.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课件聚焦“轻风、细雨、柔柳、花、草、叶”,
同时引导学生说饼它们各自的 特点如何,课件聚焦“微微地、如毛的、千条万条
的、红的白的黄的、青的、绿的”等词语,引导他们体 会春天轻风温暖和煦、春
雨细密如丝、柔柳轻盈飘逸、花儿五颜六色以及草叶嫩绿的特点,从中感受春天
万物充满生机。同时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及文段随文理解“烂漫无比”(形容


鲜花争相盛放,一派色彩鲜艳美丽的景象)的意思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2自
然段,要注意读得轻柔、 舒缓。
4.课件再次出示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读文段并想一想自己从这句话中体
会到了什么。 (1)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随文理解“伶俐”(聪明;机灵)、“光彩夺目”
(形容光泽色彩鲜 艳耀眼),同时出示两幅画面(自然景物图、加入小燕子的自然
景物图),引导学生将两幅画面进行比较 ,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更喜
欢有小燕子的图画,因为小燕子让图画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教师适时引导学
生从“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一句体会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注意读出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
5.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并试着进行背诵练习。指名背诵,教师
适时进行点拨。 < br>【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图文对照法,让学生将画面与文字结合
起来进行学习,有效实 现了对自然景物美的准确感知,激发了对春天大自然和小
燕子的喜爱之情。
四、巩固生字识写
1.课件出示课后双横线内的生字.小组开火车朗读生字,师生再次进行朗
读纠正。同时引导学 生简单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师提醒他们借助形声字形旁
加声旁、汉字添加偏旁等方法进行生字的个性 化识记。
2.再次出示田字格内的12个生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字形、结构以及笔画
等,看 看在书写这些生字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聚”中间部分有一个短的乎撇
不能写丢了……)。教师适时进 行部分生字的范写指导,“拂”字右半部分三笔横
画之间要紧凑、等距、略长;“聚”上半部分“取”的 右边“又”的撩画变成点
画,下半部分左边的两笔撇画要注意紧凑和长短,右边最后一笔捺画要舒展;“ 倦”
右半部分“卷”最后一笔竖弯钩不能超出上半部分的捺画。
3.学生自主描写生字,教师 巡视检查指导,及时厦馈书写情况,重点强调
学生注意笔画之间要紧凑、合理。
【设计意图】 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观察比较与教师范写指导相结合的
方式,让学更好地掌握了生字的书写要领, 提升了美观书写汉字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孩子们,作者郑振铎是如何描写小燕子可爱样子及姿态的呢?下
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相信你们一定会爱上这可爱的春之精灵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背诵课文第l—3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 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美景,培养学生
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按一定的顺序和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及细致观察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学习
1.课件出示文中词语,指名朗读、齐读,教师再次进行朗读规范指导与强
调。
2. 课件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能背诵的同学试着进
行背诵),教师肯定学生的朗读 ,同时引入:看,可爱的春之精灵——燕子飞来
啦,孩子们,赶紧热情地向它们问好吧(课件补充出示小 燕子的图片)!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复习引入法,让学生不仅有效夯实了朗
读 认知,同时也自然引入了课文的主角——燕子。
二、图文对照,感受燕子的“可爱”
1.引 导学生认真观察燕子的图片,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燕子的外形特点,
注意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
(1)指名学生借助图片描述燕子样子的特点,教师适时提醒他们注意从整体
到局部进行描述, 并注意抓住燕子身体各部位的样子、颜色等特点说具体。
(2)课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认 真朗读,看看作者重点抓住了燕
子身体哪些部位来介绍的,又是如何将其介绍清楚的?找出相关词语。
(3)学生交流,课件适时聚焦“羽毛、尾巴、翅膀”,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课文
中的描述体会这 三个部位的颜色、形状特点(板书:样子美),引导学生抓住文中


的描述体会作者描述的 准确、形象,同时出示“剪刀”图片,进一步体会比喻之
妙。
(4)再读第1自然段,试着用 文段中的词语说说自己对小燕子的感觉,教师
归纳板书(可爱、活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 段,注意读出小燕子可
爱、活泼的特点。
(5)出示填空练习:“一身( )的羽毛,一双( )的尾巴,一对( )
的翅膀,凑成了( )的小燕子。”学生填空并试着进行背诵。
教师指名进行背诵展示,学生齐背。
2.过渡引 入:看到你们如此喜欢它们,这些可爱的小燕子可高兴啦。瞧,
它们在阳光中快乐地飞起来啦!同学们, 认真读一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
找出描写小燕子飞行姿态美的词句,想一想自己从中都体会到了什 么(板书:飞
行美)。
师:小燕子都是怎么飞行的呢?
生:小燕子斜飞在旷亮无比 的天空(板书:斜飞),课件适时出示天空图片,
引导学生理解“旷亮无比”(指天空开阔、明亮)的意 思。
师:你从燕子“叽”的叫声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小燕子飞行速度非常快,眨眼工夫就从这里的稻田上飞到了
那边的高柳下了。
师:第4自然段中哪些词语也写出了小燕子飞行速度非常之轻快呢?
生:我从“横掠”这个词语中感受到小燕子轻巧、灵敏的感觉(板书:横掠)。
生:我还从“ 偶尔沾了一下水面”体会到燕子横掠过湖面时的轻决灵活,因
为“沾”字写出了燕子尾尖轻轻点了一下水 面的动感。
师:你能把“掠”和“沾”换成其他的词吗。
生:“飞”。
生:“贴”。
师:跟文中的“掠”和“沾”比较,谁更恰当呢?
生:“掠”和“沾”字更能表现出小燕子轻巧灵活的感觉(板书:轻巧、灵活)。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3、4自然段,注意想象小燕子飞行时轻巧、灵活的感
觉。
3.过渡:看,有几对燕子飞倦了,它们正停歇在电线上呢!


(1)课件出示 燕子停歇在电线上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对画面中电线、燕子
以及画面背景等的感知(归纳板书:停歇美 ),教师适时有感情引读课文第5自然
段。
(2)学生认真自读第5自然段,看看作者将停歇 的燕子放在怎样的背景中,
整个画面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感觉?
(3)学生思考、交流,教师 适时引导他们抓住“几痕”体会电线的纤细,并
借助电线、燕子等景物想象画面的和谐美,同时用文段中 的词语来描述此时燕子
给自己的感觉。教师归纳板书(闲散、小黑点),随文理解“闲散”(清闲而无拘
束的意思).同时抓住最后一句话体会春天及燕子一起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
画(板书:有趣 的图画)。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注意读出燕子停歇时的画面美。
4.指导学生将整篇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件适时播放舒缓的音乐。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 主要采取了图文对照学习法,让学生借助对画面的
感知更好地融入到课文语言文字中,轻松实现了对燕子 不同状态下的美好感觉的
准确感知。
三、深化感知,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简要说 说自己学过课文后的收获(感受到了春天、小燕子的美
丽……),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对春 天及小燕子的喜爱、赞美的情
感(板书:喜爱、赞美)。
2.课堂小结:是啊,小燕子确实是 惹人喜爱的春之精灵。孩子们,老师希
望你们能够在课余时间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展现你眼中的燕子,可 以说一说、画
一画甚至写一写,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

板书设计:
2 燕 子
样子美:羽毛、尾巴、翅膀(可爱、活泼)
飞行美:斜飞、横掠(轻巧、灵活) (喜爱、赞美)
停歇美:闲散、小黑点(有趣的图画)

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 时,教师在两个方面做得比较好。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
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展示春天及小燕子的图 片,让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实现了将
课文抽象语言转化为直事物的目标,从而准确感知到了春天景物的美 好以及小燕
子的可爱,因而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能够保持积极的状态。其次,在引导
学生 进行语言文字品读的过程中,注重了对课文关键词句的挖掘,让他们通过圈
画、比较、品悟等多种方式实 现了对作者叙述语言准确精妙特点的感知,这为今
后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提供了借鉴,实现了读写一体化 的语文学习理念。




3. 荷 花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挨、蓬、胀”等5个生字,会写“瓣、蓬、胀”等11个生字,
理解“挨挨挤挤 ”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背诵第2~4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学生热
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荷花的美丽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形成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 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
了不起”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作者叶圣陶的相关资料;搜集关于荷花的诗句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挨、蓬、胀”等5个生字,会写“瓣、蓬、胀”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及行文思路,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通过朗读 品悟荷花的
美丽多姿,练习想象说话。
教学过程:
一、猜谜创境,激趣导入


1.谜语激趣:孩子们,老师今天又给你们带来了一则有趣的谜语(课件出示
“一个 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学生猜谜语,教师
适时板书:荷花,引导学生交流 对荷花的了解,课件补充出示几幅荷花的图片,
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颜色、样子。
2.引入学 习:正是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蓬而不妖”的品质,
所以从古至今荷花一直是人们描写和赞誉 的对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现
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
【设计 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谜语创设导入情境法,让学生在猜谜谈
话中激发兴趣,唤醒记忆,同时产生 了学习课文的良好、积极的心理期待。
二、初读课文,夯实基础
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学生认真聆听,看看课文中哪些生字容易读错.听
读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自主朗读 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
音,尤其是容易读错的生字需要特别注意练习巩固。
2.检查学生字词识读情况: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小组开火车朗读,教师根据学生的朗 读及时进行范
读指导,重点提醒读准“蓬、胀”两个字的后鼻音,同时注意“瓣、翩”的读音
( 不能读成“辫、扁”的音),另外,“佛”的韵母是“u”,不要读成了“o”音。
(2)引导学生观 察生字,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识记,教师提醒他们可以借
助比一比、加一加等方式进行生字识记,同时 引导他们说说田字格中的11个生
字在书写时需要特别提醒别人注意些什么。
生:“瓣”中间 部分是“瓜”,不能写宽了,更不能写成了“爪”。教师适时
进行范写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左右两部分竖 画的异同,同时注意三部分要写得紧
凑。
生:我觉得“蓬”这个字是上下结构,在书写的时候 容易写成左右结构,所
以上面的“艹”要写得略微宽一些。
教师肯定学生的观察发现,并范写 指导,提醒下半部分的“逢”要写得紧凑
些,最后一笔平捺要舒展。
生:“姿”这个字下面是“女”,横画要写得较长,完全托住上面的“次”。
教师再次范写指导,提醒注意“次”写得略小,下面的“女”横画舒展且略
成斜势。


(3)引导学生描写剩下的生字,教师巡视检查并及时予以书写强调指导。
(4)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指名朗读。教师教读词浯,学生齐读。
3.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 文,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进行部分句段的朗读指导,
重点注意指导读好课文第2自然段。
4.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作者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荷花的(气
味、颜色、形态)。除了描写荷花 ,作者还写了什么(还写了作者看荷花时产生的
联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他们从文中找出相 应的段落。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探究与教师规范指导相结合的方
式,让学 生不仅实现了基础认知的夯实,培养了良好的语感,同时也初步感知了
课文的主要内容,为进一步理解课 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潜心会文,初识荷花“姿态美”
1.质疑: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 描写了荷花的美好姿态呢(第2自然段)?同学
们,认真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在公园的荷花池 旁看到了哪些景物。
2.学生阅读思考、交流理解(看到荷叶、荷花),教师板书(荷叶荷花),同< br>时适时引导学生分别从文中找出描写荷叶、荷花的句子,看看作者抓住了它们的
什么特点进行描写 的。
3. 学生阅读、圈画,找出描写荷叶、荷花特点的句子,想一想自己从中体
会到了什么,然后与老师交流。
(1)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引导学生朗读并找出最能体现荷叶的特
点的词语(教师适 时板书:挨挨挤挤、碧绿),借助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挨挨挤挤”
的意思,体会荷叶长势旺盛,充满了生 命的绿意,同时体会比喻句对突出荷叶“多、
大、绿”几个特点的重要性。
(2)继续出示第 二、三句话,引导学生认真品读,看看作者分别描写了哪几
种姿态的荷花,哪些句子写得特别好?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聚焦
“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引导学生体会排比句式具体写出了 荷花的
三种姿态,教师适时借助画面引导学生认识“小莲蓬”“花骨朵儿”,理解“饱胀”
(饱 满鼓胀)的意思,体会荷花的美好形态。再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注
意读准“花瓣儿、花骨朵儿 ”等几化音。同时试着用排比句式进行说话练习,教
师适时引导他们注意围绕一个内容从几个不同方面进 行说话练习。
(3)重点出示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引导学生想一想这里


的“冒”可不可以换一个词,为什么?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冒”体会荷花努
力向外拱 、往上升的感觉,就像个顽皮的孩子一样可爱,从而体会作者用词之妙。
4.再次出示荷花、荷叶图, 引导学垒说说看到此情此景,自己想到了哪些
诗句。课件适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
荷叶密集茂盛、荷花分外娇美的姿态。
5.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注意边读边想象荷叶、荷花的形
态美。
【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图文对照法,让学生在观察中直观感受
荷花、荷叶之美,并在品读文字 的过程中进一步达到认知深化,初步激发了对荷
花的喜爱之情。
四、课堂小结
1. 面对这样一池美丽的荷花,作者的内心产生了怎样奇妙的感受呢?下节
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2.作业布置: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背诵第2~4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
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学习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词语,教师适时予以纠正、
指导,学生齐读。
2.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情齐读、背诵文段。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 了复习引入法,让学生有效实现了旧知的
回顾与夯实,同时也减轻了课文诵读任务,降低了背诵难度。
二、继续品读,感悟文情


1.过渡:在我们的眼中荷花无疑是美丽的,那么作 者叶圣陶的感受跟我们
是否一样呢?请大家认真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一想在作者的眼中,荷花又给< br>他带去了怎样的感觉呢?
(1)学生自主研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描写荷花带给自己感受 的词句,
然后与同学、老师交流,教师适时归纳板书(姿态各异、很美),同时指导学生感
情朗 读第一句话,注意读出“很美”的陶醉之感。
(2)课件出示第二句话,引导学生认真研读句子,说说 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重点提醒他们思考“活的画”“画家”在这里分别用来比喻什么(分别比喻“ 一
大池荷花”“大自然”),同时引导他们说说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教师
适时引导他 们体会“一池荷花”不仅美得像一幅画,而且还是一幅具有香气、色
彩和生命力的图画,因而是“活的画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为什么作者会
说“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 拨、指导,引导他
们从这句话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且富于创造美,简直就是最了不起的“画家”。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注意读出对荷花及大自然的赞叹之情。
同时试着进行文段昔诵 ,指名背诵展示,学生齐背。
2.想象激趣:如果你就站在这一池荷花前,你会产生怎样的想法?
生:我会觉得自己也是一朵漂亮的荷花,身上还穿着雪白的衣裳呢!
教师板书:仿佛是荷花。
师:你们的样子也很美,简直就是纯洁的荷花仙子!阳光照在你们身上,微
风拂过你们脸上,亲 爱的荷花仙子们,你们想做些什么来表达自己满心的愉悦之
情呢?
生:我想翩翩起舞,让我的衣裳随风飘动。
生:跳累了,我还想静静地站一会儿,然后与蜻蜒、小鱼聊天,玩耍。
师:它们会跟你聊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生:蜻蜒会跟我热情地打招呼,向我问好。
生:小鱼会悄悄告诉我它昨夜做的好梦。
生:小蝴蝶也来了,它夸我真美丽。
师: 跟这些大自然的精灵们聊天确实让人感觉十分美好,荷花仙子们,让我
们带着这美好、愉快的感觉读一读 课文第4自然段吧。
指导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试着进行背诵练习。学生尝试齐背,教师适时点


拨、引导。
3.过渡:孩子们,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深呼吸,说说自己似乎闻到了什 么(教
师板书:闻到)。
(1)学生描述,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第1自然段,从中找出 描写荷花
香味的词语,教师补充板书(清香),同时引导学生说说“我”闻到清香后的表现
是怎 样的(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赶紧”一词体会作者
被荷花的香味吸引,迫不及 待要去赏荷花的心情。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清香”一词带给自己的感受。
4.播放舒缓的轻音乐,指导学生将课文第l~4自然段连起来有感情地朗读,
注意读中再次想 象荷花的清香气味以及姿态美。尝试背诵第2~4自然段,学生
进行背诵比赛。
【设计意图】 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探究交流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研读,
并通过与同学、老师交流读书感受,不断 深化对文章内容及情感的理解。
三、延伸拓展,课堂小结
1.谈话引入:孩子们,课前老师 布置你们搜集关于荷花的诗句,你们能把
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吗?
2.学生交流,教师 适时补充出示经典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
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 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指导学生有感情诵读。
3.教师小 结:面对如此美丽的一池荷花,谁都会陶醉其中。瞧,我们的叶
圣陶爷爷都是好久后才明白自己只是一个 插上了想象翅膀的赏荷人呢!看来,这
些荷花真是大自然美丽灵动的仙子啊!
4.作业布置: 认真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花,仿照课文第2白然段的描写方
式写一段话,注意抓住该花的主要特点,要运 用排比句式进行表达。

板书设计:
闻到:清香
荷叶 挨挨挤挤 碧绿
3 荷花 看到:
荷花:姿态各异、形态美
想到:仿佛自己是荷花


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巧妙利用了本课细腻生动的语言特点,首先 充分运用
了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荷花、荷叶等图片,并于不知不觉中创设了趣味生动的
学习环 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中,使他们能够带着愉悦积极的情感参与
到学习认知活动中,同时在品读 感悟的过程中能够借助对画面的感知,准确抓住
课文重点,在精读细赏之后使课文内容烂熟于心。与此同 时,教师还让学生在理
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多样化的朗读,既避开了教师乏味讲解之弊,同时又让学生< br>在读中不断融入到文字所营造的画面中,实现了“以读代讲”的教学效果,可谓
一举两得。



4* 昆虫备忘录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录、凡、距”等10个生字,理解“琢磨”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继续培养快速读文的能力,并能够了解文中昆虫有趣的秘密 ,体会观察
发现的乐趣,从小培养观察自然、探究昆虫世界奥妙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课文中几种昆虫的秘密。
教学难点:能够仿照课文的形式试着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教学准备:搜集关于作者汪曾祺的资料以及含有昆虫的成语;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一
一、课件激趣,引出课题
1. 课件出示几幅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图 并说说画面中动物的名字及其
所属科目,教师归纳板书(昆虫),指导学生读准“昆”的读音。
2.过渡引入:有一位叫汪曾祺的老爷爷非常喜爱观察昆虫,为了让更多人
也能通过他的观察发现了解 关于昆虫的秘密,他还写了一篇有趣的文章(补充板
书:备忘录)。
3.指导读题并说说对课 题的理解,教师简单补充(指能够帮助记忆,简单说


明与昆虫有关的图片、文字或语音资 料)。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多媒体课件激趣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昆
虫图片,自 然激发对课文内容的探究兴趣。
★导入二
一、成语比拼,引入话题
师:同学们, 在开始今天的学习之前,老师想跟大家玩一个“昆虫成语大比
拼”游戏,你们敢比一比谁积累的含有昆虫 的成语更多吗?
老师先说——金蝉脱壳。
生:螳螂捕蝉。
师:井底之蛙。
生:画蛇添足。
师:螳臂当车。
生:蜻蜓点水。
师:孩子们,你们积累 的含有昆虫的成语可真不少哇!这说明你们平时就是
个善于积累的好学生。说到昆虫,老师今天要带你们 学习一篇有趣的文章(板书:
昆虫备忘录,提醒大家读准生字“昆”,同时简单交流对课题的理解)。简 单介绍
文章作者汪曾祺,课件补充出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
作上颇有 成就)。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巧妙利用了三年级孩子喜欢比赛的心理特点,采用
了成语大 比拼的形式创设课堂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读文,初识昆虫
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借助拼音搂准字音,读通句子,给不认识的字做上
记号,可请教同学或者老师。同 时看看课文一共给我们介绍了几种昆虫,自己感
兴趣的昆虫介绍可以多读几遍。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读 情况,及时予以点拨指
导。
2.检查自主读文情况:
(1)课件出示课后生字,指名朗读,教师适时提醒读准生字“绸”是翘舌音。
学生齐读。 < br>(2)指名说说课文…共给我们介绍了几种昆虫。课件出示表格,教师根据学
生的回答适时补充出 示昆虫名称(蜻蜒、苍蝇 花大姐 独角仙 蚂蚱)。



(3)指名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昆虫的介绍,同时简要说
说原因(我最喜欢蜻蜒和苍 蝇部分的介绍,因为觉得它们的复眼非常有
趣……),并认真朗读该部分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再次 进行范读指导,注
意提醒“蝇”在“苍蝇”一词中读轻声。
3.引导学生再次选择白己喜欢的 昆虫介绍,根据课件出示的表格分别找出
这类昆虫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有趣发现,注意进行圈画相关语句, 同时可以联系自
己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进行补充学习。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学习交流,在 填写不一致的地方进行讨论探究。教
师深入小组间进行交流学习检查及指导,并及时给予点拨、提示。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语句,并在此基础上 对课文所描写的昆虫作初步的了解,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奠
定基础。
三、探究交流,了解昆虫
1.指名学生展示说说自己最喜欢课文中哪一种昆虫,课件聚焦出示该部分
内容,引导学生说说 该昆虫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义从它们身上发现了怎样有趣
的秘密?教师根据学生的l可答适时引导他们 利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子进行概
述,同时归纳出示:

2.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 自己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生共同探究解决,教师补充关于“复眼” (甲壳类、昆虫类等节肢动物的视觉
器官,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构成,例如蚂蚁一个复眼由50个小眼构 成。复眼能
分辨物体的形状、大小,电能分辨颜色)、“国画”(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
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寅
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 、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等知识。
3.过渡:这篇课文虽然属于科普文章,但是读起来 却让人觉得十分有趣。
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出自己觉得最有趣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会觉< br>得有趣。
(1)学生读画、品味,与同桌交流自己喜欢的理由。
(2)指名读句子, 课件重点出示句子“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
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引导学生体会句子使用拟人
手法的作用(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瓢虫的样子轻盈、漂亮);“吃晚饭的时 候,呜—
—扑!飞来一只独角仙,摔在灯下”,引导学生体会拟声河“呜”以及动词“扑”,
将 独角仙摔下的瞬间描写得形象生动,让人如临其境。
4.补充学习,自己课前搜集其他关于课文中几类 昆虫的小知识(圈片或者文
字)。说出来与同学分享.教师注意提醒他们跟课文类似的知识就不要再说了 。
5.说写结合,延伸拓展。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课文作者是如何写好昆虫备忘 录的,教师适时
引导学生结合表格明确在巧昆虫备忘录时可以写清楚它们的名称、样子、特点以
及有趣的秘密。
(2)引导学生说说除了课文中提到的这儿类昆虫外,自己还喜欢其他什么昆
虫?注意说出该昆虫的特点以及自己发现的秘密。教师适时提醒他们注意把话说
流畅、简洁、清楚。 < br>(3)指导学生仿照课文巾对昆虫的介绍方式.为自己喜欢的昆虫写一篇备忘
录,教师提醒他们注 意结合表格写清楚昆虫的几方面知识。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展示朗读自己的《昆虫备忘录》.其 他学生认真听读并进行评价,教
师适时对他们的写话进行梳理、修改。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 学主要采取了问题探究法,让学生带着表格中出示的
问题进行研读活动,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提升了学习 的有效性。同时采用了读写
结合法,既激发了学生观察自然、昆虫的兴趣,又巧妙内化了认知。


四、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说说学过课文后自己的收获,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 一步明确文
章作者认真观察发现的良好品质的重要性。
2.教师小结:孩子们,昆虫世界是奇 妙的,如果我们能够像文章作者那样
善于观察发现,相信你们也能够从中发现很多关于昆虫的奥秘的。
板书设计:
4* 昆虫备忘录


教学反思:

本文虽然属于科普类文章,但是文章作者却将其写得十分生动有趣,就像跟
人在闲话家 常,因而学生不仅容易产生阅读兴趣,而且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比较
准确地感知几种昆虫的有趣秘密。为 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并没有花费过多的
时间用在理解课文内容上,而是采用了“直奔重点”的形式组 织教学,通过完成
表格填写的形式将课文学习重点具体呈现出来,并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中自然实现了与文本的反复对话过程,进而建立了对昆虫更为全面的认知。




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
教学目标:
1. 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做到条理清晰、
有理有据。
2.培养认 真倾听、荨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在别人发言时能够做到耐心倾听
别人把话讲完,尽量不要在中途打断别人 。


教学重点: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升说话水平。
教学难点:能够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做到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话题
1.课件播放教材中的几幅图片,引导学生认 真观图并说说图上的内容,然
后说说自己的观图感受。
生:图上的孩子们在绿色的树林中玩耍 、看风景、拍照片,我从中体会到了
他们无拘无束的快乐。
师:春天的树林生机勃发,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生:有的孩子正在放风筝,我感受到了他们心中也渴望自己能够像风筝那样
飞上蓝天。
师:是啊,风筝被风儿送上蓝天,就像自由自在的鸟儿,真让人心生遐想。
生;我还从第一幅 插图中看到了刚刚盛开的桃花,粉红粉红的,看上去漂亮
极了,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师: 春天的大自然确实美不胜收,让人无限喜爱。孩子们,你们也想像他们
一样走进春天的大自然,去赏一赏 风景,并快乐地放飞自己的心灵吗?
生:想!
师:要想让春游活动开展得有意思,我们必须 首先选择一处好玩的地方。到
哪儿去春游呢?孩子们,你们能够开动自己的脑筋帮老师出出主意吗?
2.板书话题(春游去哪儿玩)。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创境激趣法,借助学生 感兴趣的话题组
织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在畅谈感受的过程中自然激发话题讨论的欲望。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过渡:在我们身边,春天里好玩的地方可多了,同学们,你们心 里一定
有自己的主意。接下来老师打算开展一次“最佳春游地点”征集活动,看看谁提
出的地方 能够有幸成为我们今年春游的好去处。不过,要想让自己能够脱颖而
出.在介绍自己的想法时是有一定的 要求和方法的。
2.课件出示“口语交际”提示语第1自然段内容,引导学生认真读一读,
看 看这段话中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什么。


3.学生自读思考,与同学、老师交流,教师适时 聚焦“每个人可以选一个
地方,说说这个地方有什么好玩的,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同时根据学生的理解
归纳板书(说清楚想法和理由:去哪里?有什么好玩的?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4.继续出示 提示语第2自然段内容,引导学生再读并思考,看看这段话又
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 回答归纳板书(礼貌倾听:耐心听别
人把话讲完.不打断别人),同时引导他们明确如果自己有什么不明 白的地方要
耐心等别人说完后再作询问或者补充。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发 现与教师归纳小结相结合的方
式,让学生在练习说话之前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几点要求,为后面能清楚、 流畅
表达奠定基础。
三、合作学习,话题交流
1. 引导学生独立同顾、梳理自己 课前了解到的好玩的地方及其好玩之处,
教师提醒他们选择自己觉得最好玩的地点进行交流。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容话题交流.组内成员注意认真聆听同学的发言,
然后看看术组内谁 说得最好,理由是什么。教师深入到小组间了解他们的交流情
况,适时提醒他们结合板书上的两方面要求 ,重点说清楚“好玩之处”都有哪些,
并注意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条理。
3.小组交流情况反馈。
(1)小组k推选本组代表,注意说清楚小组成员为什么要推荐该同 学的理由
(有自己的想法,说清楚这个地方都有哪些好玩之处、能开展哪些活动),教师适
时提 醒他们注意所选择的地点耍远近适中(方便组织开展春游括动),同时所开展
的活动应该是大家都比较喜 欢的形式。
(2)指名小组代表进行班内交流,其他同学注意在倾听的过程中努力做到“礼
貌 倾听”,并在此过程中尽量注意做到中途不打断别人,耐心地等别人说完后再
进行询问或者补充。教师及 时对说话者进行梳理指导,让他们不仅说清白己建议
春游的地点、理由,同时还要注意说得有条理。 < br>4.组织其他同学进行投票评选活动,教师根据投票评选结果推举最佳春游
去处,同时指名其中的 2~3位同学说说自己评选该同学的理由(这个地方景色非
常美,有很多有趣的富于童趣的娱乐设施,我 可以在大草坪上放风筝……),教
师及时肯定他们准确全面的评价,重点表扬优胜者存介绍自己想法的过 程巾做到


了清楚表述.同时说得有理有据。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 了交流指导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班内
展示交流以及评选活动等多样化形式,让学生尽情表述他们的想 法,并在此过程
中不断予以点拨、指导、梳理,保证了学生在说话练习中不断习得技巧,从而有
效提升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结
孩子们,老师非常感谢你们能够给我们提供这样一处绝妙的 春游去处,这说
明你们不仅是善于观察的孩子,而且还乐于把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大家一起分享。
就让我们满心期待今年春游的日子早些到来吧!

教学反思:
在本次口语 交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尤为重视创设有效互动的交际情境,借助
“评选”活动的开展,努力激发学生的参 与兴趣,并把他们带入具体积极的情境
中去。正是因为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学生情绪积极高涨,参与互动 的主动性被有
效激发出来,所以他们学习的动力增强,并让交际互动达到了口语交际训练的要
求 。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教学目标:
1.学会从多方面认真细致地观察、准确描写植物的方法,为自主习作提供
必要的素材。
2.能够用流畅、具体的语言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同时表达自己的真实感
受。
3.继续培养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不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能够认真仔细地观察植物。
教学难点:能够用流畅、具体的语言记录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优秀习作范文;设计植物观察记录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话题


1.课件出示春天植物生机勃发的图片,学生观图, 教师激情引入:春天到
了,到处都生机勃勃。瞧,春风姐姐给植物们换上了一袭绿色的新装;听,它们< br>正在向我们热情地问候呢。同学们,你们愿意走近它们并和它们交朋友吗?
2.板书习作题目(我的植物朋友)。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谈话引入法,让学 生在教师富于激情的
描述中自然融入到春天的画面中,并激发出认真观察、与植物“交朋友”的欲望。
二、交流学习,整理素材
1.过渡:要想跟自己喜欢的植物交上朋发,我们首先必须得准确了 解关于
该植物的知识,那样它们才能愿意跟我们交朋友。孩子们,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
植物观察 记录卡你们都按照要求完成了吗(完成了)?
2.学生出示自己填写的记录忙,并与同桌交流。 师:孩子们,刚才你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的记录卡填写都
比较完整,说一说,你们 都了解了关于植物的哪些知识?
生:我知道了春天到来时柳树的样子,柔柔的,就像女孩子的秀发一样。
师:你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到的7
生:我主要是通过看,为了感受柳枝的柔美,我还用手摸了摸柳枝。
师:对,我们在观察植物的时候不仅可以通过观看,还可以借助触摸的方式
来感知。
生:老师,除了用眼睛看植物的样子,还可以用手触摸花瓣的感觉,我在观
察樱花的时候还用到了闻一闻 的方式,我觉得樱花有一种淡淡的香味。
师:老师相信,你这祥观察樱花,樱花一定能感受到了你的诚意,所以非常
愿意跟你交朋友。
3.课件适时出示“写之前再去观察一下,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也
许你会有新的发现” 。同时再次提醒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既要认真细致,又
要运用到多种方式(看、摸、闻),同时,还 要注意事物在不同时段发生的变化(课
件出示:A.观察时要细致一些;B.观察时不仅要用眼睛看,用 手摸,还可以用
鼻子闻;C.除了写植物的样子、颜色以及气味外,还可以补充介绍该植物的其他
有趣知识)。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交流指导法,让学生将自己对事物的观
察 方法、结果与同学、老师交流,并在此过程中根据教师的点拨与指导不断进行


补充与整理 ,为更好地形成文字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练写习作,指导交流
1.引导学生对照自己的植 物记录卡,将自己对植物的观察结果写成一篇习
作,注意提醒他们根据课件出示的提示要求,注意从不同 方面写清楚自己的观察
发现。
2.学生独立撰写习作初稿,教师巡视了解习作练写情况,及时 予以个别学
生点拨指导,注意提醒他们在描写植物特点的时候需要借助多种方式进行表述。
3.学生进行习作自主评价。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习作初稿,边读边发现自己习作中的错 别字,并能够
针对不通顺的语句进行修改。教师再次巡视了解学生自主读、改情况,及时予以
个 别指导。
(2)出示优秀习作范文,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并与自己的习作进行比较,看看
自己是 否把对植物的观察和感受写清楚,看看自己的习作在哪些方面不如范文,
在对照比较的基础上再尝试修改 。
★优秀习作范文:
有趣的含羞草
前几天爸爸从花鸟市场里买来一盆花 草,它长得矮小、瘦弱,茎比较细,但
很直,还长着许多小刺儿。它的叶子像水杉的叶子一样是对生的, 好像两个好朋
友在拉着手玩拟的。
我热情地跟它打招呼,可是当我用手一碰它的叶子时,没想 到它的叶子竟然
马上合拢起来了。出于本能反应,我又用手捏它又细又长的茎,哎呀,这下坏了,
它的整条茎很快垂了下来,瞬间“枯死”了。我吓得大声尖叫起来,爸爸急切地
走过来问我怎么了?我 告诉爸爸事情的经过。爸爸笑着说:“哈哈,傻孩子,这
盆是害羞草,过一会儿就会变回原样。”我急着 问:“为什么它会自动把叶子合上,”
爸爸说:“含羞草的叶子和叶柄里有很多水分,当你用手去摸叶子 的时候,叶子
的水分会流到别的地方去,叶子失去了水分就会合起来。”哦,我明白了!
哈哈,含羞草真是有趣极了,真是不摸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
句段赏析
习作开头对含羞草进行简单介绍,写出了它茎和叶子的特点。
用“打招呼”的方式引出对含羞草发生奇妙变化的描写,观察细致,描写生


动。
结尾写出了自己的观察感受。
总评:文章小作者通过认真观察,发现了含羞草会“害羞”的奇 妙特点,并
通过询问的途径进一步揭示了含羞草发生如此变化的根本原因。同时,小作者对
于人 物语言、动作以及心理等细节描写也非常具体,将自己发现的这一奇妙现象
的过程写得更加生动具体,读 来十分有趣。
(3)指名交流比较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重点品悟范文小作者是如何写自
己 观察含羞草发生变化过程的(叶子合拢一茎垂下来),同时引导他们从文中描写
最具体的第2自然段进一 步体会小作者观察仔细、描写生动的要领。
4.学生进行习作修改展示:指名2~3位同学朗读自己的 习作初稿,其他同
学认真听读,看看他们哪些地方写得不错,哪些地方写得还有问题,教师适时引
导他们重点抓住对植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另外,还要对习作中的语句及内容的
条理性进行评价。
5.组织学生再次进行自主加工,然后誊写在作文本上。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 交流指导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朗读,范
文借鉴以及朗读展示等方式,深化对观察、描写方法认知的同时, 进一步培养了
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看到你们如此用心地去 观察它们,这些可爱的植物朋友可开心了,
老师相信它们一定会快乐地接受你们的交友请求。如果有时间 的话,老师还希望
你们把自己喜欢的植物朋友也介绍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认识,你们愿意
吗?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教学,既是单元学习的延伸,同时也是有效培养学生 观察、发现良
好品质的契机。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聚焦对学生自主观察发现能
力 的培养,放手让他们自己走进自然,走进植物,用自己的眼、鼻、手等去真实
感知植物的特点。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优美语句的表达作用,有效提升感悟语言文字
的能力。
2.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提升自主学习语言文字的能力。
3.通过反复比较及联系具体语境的方式,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4.照样子练写句子,并在此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描写动物外形特点的方法。
5.诵读《忆江南》,感受其中的景物美,丰富古诗词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有效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形成语文知识的不断累积。
教学难点:掌握描写动物外形特点的描写方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唱诗歌曲《忆江南》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在单元学习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整合学习内容的能力。
2.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优美语句的表达作用,有效提升感悟语言文字
的能力。
3.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提升自主学习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单元回顾,引入学习
师: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个单元的学习就快结束了。孩子们,在这 一单元
的学习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生:我学会了几首有趣的古诗,背起来很有意思。
生:我知道了荷花盛开的时候非常美丽。
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还认议了有趣的昆虫。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的确不少。确实,每 篇课文中的事物特点都被作者描
写得生动形象,所以才能让我们印象深刻。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这一单 元的“语
文园地”(教师板书:语文园地)。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单元回顾学 习法,既让学生及时进行了


旧知学习的回顾,同时又初步培养了他们梳理整合认知的能力 。
二、教学“交流平台”
1.过渡引入:之所以本单元的课文学习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老师觉
得跟课文作者生动有趣的描写是分不开的。同学们,再读一读本单元自己最喜欢
的课文 ,看看哪些语句让你觉得生动有趣,找出来与大家交流。
2.学生再读、聚焦,然后与同学、老师交流 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适时引
导他们简单说说这句话到底生动有趣在哪里,同时引出“交流平台”中的三 个句
子,引导学生认真品读句子,看看自己从这三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3.指名学生依次朗 读这三句话,交流并分享白己的朗读感受,教师适时引
导他们联系课文学习时的体会说清楚这三句话对于 小燕子、荷花花骨朵儿以及瓢
虫的样子、动作等的生动刻画,同时分别补充出示句子旁边的体会,学生齐 读“感
悟”内容。
4.质疑延伸:课文作者为什么能够把这些事物的样子、动作等特点描写得
如此生动有趣呢(认真观察)?教师肯定学生的理解,同时小结:是啊,要想让自
己描写的事物 生动形象,我们就必须在描写事物之前先认真观察它们的特点,只
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准确生动地把它 们的样子刻画出来。芾望大家今后电要养
成认真观察事物特点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此环节 教学主要采取了品读交流法,让学生在单元学习的基础
上再次反复品读句子,从中体会作者的描写技巧, 并能够从中有所启迪,懂得认
真观察事物的重要性。
三、教学“识字加油站”
1. 课件出示“识字加油站”中的三组汉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汉字并说说
自己都有怎样有趣的发现(每组中 的三个汉字都有一个同样的部首)。教师肯定学
生的发现,同时引导他们说说在这些汉字中有没有自己熟 悉的“老朋友”。
2.课件补充出示拼音,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汉字,注意读准字音,
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朗读汉字的情况。
3.指名朗读三组汉字,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强调指导 读准“援”(不
能读成了“缓”)、“掷”(不要读成了“郑”)。然后将拼音去除,再次指名朗读汉字,教师予以巩固强调,同时引导他们明确三组汉字都是形声字(部首跟汉字
的意思有关,另外一 部分则跟汉字的读音有关),并引导学生准确找到每组汉字


的部首。
4.引导 学生再次认真观察三组汉字,联系自己对三组汉字中的部首“扌、
纟、贝”所表示意思的认知,想一想每 组汉字的大概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考
交流情况,引导他们明确第一组三个汉字都表示动作,第二组表 示与相互交织、
捆绑有联系,第三组则与货币有关联,并适时补充出示汉字组成的词语,引导学
生再次借助已有认知理解字词的意思,教师略作补充。
5.指名再读三组汉字、词浯,学生齐读。 < br>【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发现与点拨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让
学生利用已有汉字学习 认知观察发现汉字部首所表示的意思,既有效提升了他们
自主学习汉字的能力,同时又丰富了他们对汉字 识记的积累。
四、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联系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说说自己x有什么了不起的 收获。教师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他们再次进行学习总结,明确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以
及汉 字的有趣特点。
2.教师小结:这节课大家的学习状态非常不错,学得认真,交流得十分热
烈 .所以自然学到了不少知识。下节课希望大家继续保持这样的学习热情,相信
大家一定学到更多有趣的新 知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反复比较及联系具体浯境的方式,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照样子练写句子,并在此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描写动物特点的方法。
3.诵读《忆江南》,感受诗词中的景物美,丰富古诗文化积累。
教学过程:
一、词语训练,激趣引入
1.谈话:同学们,经历两年多的语文学习过程,我们学到了不少意 思相近
的词语,我们叫它们——(近义词),谁能给我们说说自己最熟悉的近义词。
2.学生交流(快乐 欢快、美丽 漂亮……).教师小结引入:有的词语别
看它们看上去 差不多,意思差别也不太大,但是在写作文时,用法上却还是存在


细微差别的,如果用得 不恰当,表达效果就会差很多。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旧知回顾法,让学生在列举近义词 的过
程中再次明晰近义词词义相近的特点,同时又产生了准确区分近义词的强烈欲
望,为更好地 进行认知建构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词句段运用”
1.过渡引入: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 个句子,但是其中的某个词语不知道
到底用哪个更合适,你们愿意帮帮我吗?
(1)出示三个 句子,引导学生认真朗读句子,想一想在特定的语境中用哪个
词语更加合适,然后选出来.与同桌交流自 己的理解,并说说自己这样选择的理
由。
(2)指名汇报展示自己的选词情况,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这样选的理
由:
生 :第一句我选择的是“荡漾”,因为课文中就是这样写的。而且我还觉得
“荡漾”含有慢慢向周围扩散的 感觉,而“飘荡”却是漂浮在水面上。
师:这说明你真正读懂了句子的意思。
生:第二句话 我选择的是“轻快”,冈为歌曲的旋律在这里只能选择“轻快”,
而“轻巧”用在动作上更合适。 生:第三句我选择的是”灵敏”,冈为“灵活”是表示动作或者头脑的,而
嗅觉只能用“灵敏”这个 词语来表示。
师:同学们,看来大家对专组近义词的意思区分得非常正确。是啊,只有准
确了 解词语的细微差别,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加以应用。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个句子,注意读中再次体会三个词语的意思。
2.教学第二部分内容。
(1)课件出示小燕子和独角仙的图片,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学习简单 描述它们
各自的样子,课件补充出示“词旬段运用”第二部分的两句话,学生齐读句子。
(2 )引导学生再读句子,看看丽句话分别都抓住了小燕子和独角仙的哪些特
点来写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 行图文对照.体会作者抓住了事物最典型的特点
来介绍的,而且注意从颜色、形状等多方面进行形象生动 地描写的特点。
(3)引导学生快速回顾课前观察过的一种小动物(图片、文字),试着仿照两
句话中描写小动物外形特点的方法也来写一写它的外形特点,教师适时提醒他们


注意按 照一定的顺序,同时一定要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两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即。
(4)学生自主练写.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5)指名学生展示自己的写话作品,其他同学进 行点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
根据评价情况再作简单修改。
(6)小组交流修改后的写话作品,教师深入组问了解他们的交流情况,并适
时再作指导。 < br>【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法,让学生通过选词语、写话
训练,不断提升了感悟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教学“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三 首描写春天景物的诗歌,学生齐背,教师
适时引入《忆江南》一词的学习。
2.课件出示诗词 及教材插图,提醒学生这是一首词,在形式上与诗歌不一
样(字数不同)。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注意借助 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重
点提醒“谙”字的读音,同时引导他们明确“谙”的意思(熟悉),另 外还要注意
最后一句问号的语气。
3.指名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注意指导学生 朗读时语速略微
慢一点,声音轻柔一点,同时在头脑中想象该词所描绘的画面。然后引导学生简
单交流自己在朗读的过程中想象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早晨太阳的光芒洒满了江
面,江边盛开的花红得似 火……)。
4.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读这首词,看看词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各自又有什
么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聚焦“日出、江边的红花、碧绿的江水”,同时引
导他们试着用自己的话简述词意 。教师结合画面进行词意补充;“江南的风景多
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 鲜花火红无比,春天到
来时碧绿的江水像湛蓝的蓝草。(有这样的美景)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注意体会江南春景的美好及该词作者对
春天江南的喜爱、怀念之 情。
6.尝试诗词背诵,指名背诵展示。学生齐背。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图 文对照法,有效引领学生自然融入到
诗词画面之中,并在准确感知景物特点的基础上理解诗词大意,降低 了学习诗词
的难度。


四、课堂小结
看来,不论是我们写作文,还是 古人写诗词.在描写事物的时候都要抓住事
物的特点。只有这样,事物的形象和特点才能真实地展现在我 们的脑海中。孩子
们,希望在今后的作文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掌握这样的方法- 还要能够正确运用,
这样,我们写出来的文章才是鲜活生动的。






5 守株待兔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守 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
撞死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 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向学生介绍了“想
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深刻的道理。本文是一篇文言文 ,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
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 br>的。能否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
法,充分发挥学生 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中理解重点词句和课文内容。鼓励学生选择 适合自己的方式阅读,引导学生在自
主阅读中自我感悟和体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
体验,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启迪。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图片,说出成语故事的名字。
(《龟兔赛跑》《画蛇添足》《刻舟求剑》)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自己对图画的了解或猜
测。
3.导语: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故事《守株待兔》。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 br>【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片回忆故事,看图片猜故事内容的方式,引领学生
初步了解故事的主人公 ,从而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故事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预设:“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谁在守株待兔?为什么要守株待兔呢?他
等到兔子了吗?
2.范读:教师语速适中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语句的停顿。
3.引读:请大家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着找一找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时,读一读上面的
音节,或者请教同伴。
(2)选择自 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语句,再仔细地读一读,努力做到
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3)与小组同伴合作,轮读课文,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4)自己轻声或者不出声地读 一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前质疑产生的
问题,看一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 图】:初读是阅读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是扫除阅读的障碍,
二是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下一步理 解感知课文做准备。
三、借助游戏,集中识字
1.课件出示小白兔图片,瞧,小白兔为我们带来了句子,你能大声地、流
畅地读一读吗?
(1)守株待兔。
(2)宋人有耕者。
(3)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4)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2.课件出示词语,你能准确读出这些词语吗?
守株待兔、宋人、耕者、接触、颈部、解释、其他。
(1)学生自由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2)开火车认读词语,纠正字音。
(3)认读生字“冀”。
3.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快点念一念!
守、株、待、宋、耕、触、颈、释、其、冀
(1)学生自由认读,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小组派代表认读生字,教师在课件上圈出学生认读不准确或有困难的生
字。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
(4)汇报交流,重点识记:
“守”“株”“触”“释”是翘舌音。
“守”“宋”都是上下结构且偏旁相同。
“颈”是多音字。jǐnɡ(三声),脖子,头和躯 干相连接的部分,亦指物体上
的形状像颈或部位相当于颈的部分:~项头~。ɡěnɡ(三声),〔脖~ 子〕口语
指脖子,亦称“脖颈儿”。
“触”是四声,不是三声。
“其”是二声,不是一声。中间是两横,不是三横。
“株”与树木有关,所以是木字旁。
“耕”的意思是用犁把土翻松。
“释”的左部是“米”多一撇,不是“爪字头”。
4.男女生分组,利用字卡展开比赛,看哪组识字最准确。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识字的兴 趣,借助句子识词,借助词语识字,多次
再现帮助学生识字,提高准确性。
四、整体读文,感知内容
1.组内读课文,要求读通全文。
(1)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范读,试着画出停顿。
(2)让学生按照画的停顿读文,读通、读熟。


2.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预设:一个农夫在田里干活时 ,一只兔子跑过来撞到了田边的树桩上死掉了,
于是,农夫什么也不做了,就坐在树桩旁等,他希望还能 捡到兔子。可是没有等
到。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全文,了解全文主要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
备。
五、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独立练习写字。
2.组内展示所写的字,提出书写中需要指导之处。
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耕”“触”“释”的书写过程,请学生仔细观察。
4.学生再次观察课后写字表,练写生字。
5.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评议,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相信并 尊重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抓住学生书写中出现的问
题进行具体、详实的指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 实效性。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地读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借助亲子阅读,给学生 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学生朗读的积
极性,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
2. 过渡:这个种田人为什么等在田边而不劳作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也许会获得 更多的启示!
【设计意图】:回顾全文内容,获得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二、精读课文,体会交流
1.轻声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句意。
2.交流理解。
前两句: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1)谁读懂了这句话?指名说,先读原句,再说意思。
(2)“株”指什么?
第三句:兔走触株(树桩),折颈而死。
(1)“走”是什么意思?(跑)
(2)你还记得在哪里见过“走”也是跑的意思吗?(儿童急走追黄蝶)
小结:在这里“走”是跑的意思,看来这个字古今意思有差别。
(3)想象画面。
兔子为什么会跑来撞死在树桩上?这个种田人看到兔子折颈而死,做了什
么?(捡)捡到兔子以后,他是 怎么做的呢?(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出示: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1) 种田人遇到什么事了,居然决定放下手中的农具而守着木桩子?(因为侥
幸得到一只兔子,想再次得到。 )
(2)看书中的插图,仔细观察这个种田人的眼神和动作,想象一下,当他白
捡到一只兔子 时会怎么想?(要是一直能捡到兔子,那该有多好!)
(3)他是怎么做的?(放下手中的农具,守着树桩子,再也不干活了。)
(4)展开想象:于是,第一天,这个异想天开的农夫坐在树桩旁,美滋滋地
想……
第二天,他又坐在树桩旁,满怀期待地想……
第三天,这个农夫仍旧坐在树桩旁,傻呵呵地想……
就这样,一周过去了,不知不觉,一个月过去了,农夫没有等到兔子。
那么他等来的会是什么?(地里草很多,庄稼没有收成。)
过渡:像他这样什么也不做,一心 守着树桩子,满心等待再有兔子出现撞死,
你能想到什么词来形容?(白日做梦,心存侥幸,不劳而获)
他这样做,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空等)
交流: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笑”是什么意思?(耻笑)
(2)说说这句的意思。
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一讲?
3.感悟道理。


(1 )从故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做事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想法,想成功就要付
诸实际行动;不能把偶然的现 象当成经常发生的事。)(板书:一无所获)
(2)你想对这个农夫说什么?
4.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结合注释及工具书,借助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展开合< br>理的想象,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假如这个农夫听到你们对他说的话,他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2.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一讲或是演一演。
(2)读一读《南辕北辙》。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想象,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由课内阅读向课外
实践延伸,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故事。文言文对于孩子们 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
的,在学习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对语句进行理解,在读懂句子的基础上,< br>串连整个故事,形成整体的认识。想象对孩子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潜力,他们也
喜欢发挥想象。因 此,在本堂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兔子为什么会
跑来撞死在树桩上?”“农夫捡到兔子后会 想什么,做什么?”“你会对他怎样
说?”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的同时, 训练了学生
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反复地朗读,在读中感悟,对寓意
也就 有了清楚的认识。
6 陶(táo)罐(ɡuàn)和铁罐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是一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
说明 道理,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
克制均在对话中充分展现。 在教学时,“以读为本”,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
个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理解“奚落”,让学生知道一 切是因为铁罐看不起陶罐而
引起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聚焦陶罐和铁罐对话的部分,通过感受文章具 体
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让学生在朗读中揣
摩角色的语气 及性格特点。理解本课阐述的道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陶罐和铁罐的实物,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自学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激趣导入
1.谈话引题:(教师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实 物)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
来了什么?同学们可以看一看,也可以摸一摸,说一说这两个罐子各自 有什么特
点。(生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同学们都说出了它们各自 的特点,你
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爱动脑的孩子!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两
个罐 子,它们是国王橱柜里的陶罐和铁罐,在这两只罐子身上还发生了一个非常
有趣的故事呢,大家想知道吗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板书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从实物入手,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 会。让学生通过看一看,
摸一摸,发现陶罐和铁罐各自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文本产生兴趣,同时也
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扎实字词
1.课件出示学生自读要求:
(1)圈一圈: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或者结合上下文,弄明白词语的意思。


(3)画一画:用“____”和“ ”分别标记出陶罐和铁罐说的话,同桌可
以分角色读一读。
2.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1)学生认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陶罐 骄傲 谦虚 懦弱 恼怒 价值
(2)通过查工具书或结合上下文把不懂的词语弄明白,全班交流汇报。(出示
解词)
①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讥讽嘲笑。
②懦弱:软弱,不坚强。
③相提并论:将不同情况或性质的人或事放在同等的地位来对待。
④和睦相处: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
3.指导书写。
“尘”上部分的“小”没有钩;
“骄、傲、谦、懦、捧、代、价”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
“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是横钩。
4.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教师把好的作品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按照课件提示的要求自
学,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一环节的识字教学,教师 应注意学习方法和习
惯的培养,如查字典的习惯、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再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由谈感受。
3.课文哪部分是写铁罐奚落陶罐的?哪部分是写两个罐子埋在地下之 后的
情况的?请给课文分成两部分。
(1)学生快读课文并分段。
(2)汇报分段情况。
【设计意图】:铁罐、陶罐的形象十分鲜明,先从主人公入手,对把握 文章
表达的情感有帮助。而理清文章的层次也让本文的学习主线更清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回顾课文


1.听写词语:谦虚 恼怒 傲慢 骄傲 陶罐 懦弱 争辩 和睦相处 相
提并论 价值 尘土
2.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 意图】:在听写词语中夯实基础,提升自己的写字能力;回顾课文内
容,为展开新课做准备。
二、精读课文,体会特点
(一)指名读第1自然段。
1.教师提问:它们相处得好吗?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板书:奚落)
2.“奚落”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一个词语替换它吗?
3.指导朗读。
(二)品读课文第2~9自然段。
1.学习铁罐奚落陶罐的话。
过渡: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读一读第2~9自然段,画出铁罐说的话。
学生汇报:(大屏幕出示)
(1)句子一:“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师:同学们 觉得这时铁罐的态度是怎样的呢?(傲慢)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
句话读一读?(学生试着用傲慢的语气 朗读。)
(2)句子二:“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①师:这时铁罐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轻蔑)(板书:轻蔑)
②请同学们带着轻蔑的语气读一读,好吗?(学生练读)
③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好!老师也想 用轻蔑的语气来读一读这句话,哪位同
学愿意和老师合作呢?(师生合作完成对话。)
(3) 句子三:“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
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 里,什么也不怕。”
①师:铁罐的态度由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现在的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这
句话,然后回答。(恼怒)(板书:恼怒)
②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对话,理解和体会铁罐恼怒的神态。
(4)过渡:铁罐狂妄到了极点 ,一心想把陶罐碰成碎片。齐读句子(出示句子):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 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
你碰成碎片!”(教师引导学生读出铁罐狂妄自大的语气。)


(5)(课件出示完整的铁罐说的几句话)同学们,我们现在把铁罐说的这几句
话放在一起, 再读一读,感受铁罐的傲慢无礼、狂妄。
(学生练习读,然后教师指读)
(学生评价) < br>教师指导朗读:铁罐说的话的后面的标点符号大多是感叹号,一次比一次气
愤,态度越来越不好。
2.品读陶罐谦虚的回答。
过渡: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自由 读一读陶
罐说的话,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汇报:陶罐谦虚、友善、宽容等)(板书:谦虚、
友 善、宽容、大度、对比)
“不敢,铁罐兄弟。”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 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
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1)读这些句子,从哪些词语中能体会到陶罐的谦虚?
学生抓住“铁罐兄弟”“不是懦弱”“和睦相处”这几个词语体会陶罐的宽
容、谦虚。
(2)有感情地读读这几句话。
3.出示完整的对话,指导学生朗读。
(1)过渡:相信此时你们对陶罐和铁罐有了一定的了解,把陶罐和铁罐的对
话完整地读出来。
(2)同桌先分角色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围绕“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让学生先自由 读,找一找、
画一画,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接着课件出示四个重点
句 子,重点进行品读。接着又问:“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
回答的呢?”课件出示陶罐 的话,请学生读一读,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印象。在
师生、生生对话中构建话题,以读为本,在朗读中感 悟,从而了解铁罐和陶罐的
不同性格特点。在这一环节设计上,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
三、深入文本,研读感悟
1.教师提问:陶罐和铁罐的命运怎样?指读第10~17自然段。


(学生汇报:陶罐光洁、美观、朴素。)
2.读出人们发现陶罐时赞美、兴奋的语气。
3.成了文物的陶罐在被人们发现后又是怎么说的呢?读读屏幕上的这句话。
课件出示:“谢 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
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不行了。”
4.请同学们快速地读一读第1~9自然段,想一想过去铁罐是怎样对待陶罐
的,再来读一读陶 罐的话,说说陶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新的印象。
【设计意图】:再次回顾第1~9自然段,通过对比阅读,突出陶罐宽容的
特点。
四、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1.通过读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 ,要看到
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板书:对比 结果 正视自己,尊重他人)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做一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
人长处的孩子。)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他们用自
己的大脑去思考,用 自己的眼光看问题,这才能保证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鼓励学
生畅所欲言,珍视他们独特的见解和体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对话、重朗读的方法 ,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学
得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 br>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
2.纵观整个 教学过程,我紧紧围绕“奚落”一词做文章,层层递进,步步
深入,让学生在读中悟“奚落”,在悟中感 “奚落”,在感中说“奚落”。最终
达到读、感、悟的有机结合。


7 狮子和鹿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鹿角和鹿腿》是一篇 寓言故事。文章通过鹿对自己的腿和角的重新认识过
程,告诉我们:漂亮的东西不一定实用,最应该珍惜 的东西往往是朴实无华的,
“实用”也是一种美。这则寓言故事层次清晰,语言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寓 意
深刻,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文章。在教学中,采用启发谈
话的方法,引 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同伴对话,与生活对话,感悟其中蕴含的哲
理,并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 。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发思考
1.谈话:同学们,“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你认为什么是美?
2.(出示鹿的图片)这是什么动物?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外形
吗?
(学生交流讨论)
3.不光我们人类爱美,鹿也爱美。它认为自己的角很美丽,但是它经历的 一
件事使它改变了看法。今天我们来学习《狮子和鹿》。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预设:美丽的鹿角长什么样?美丽的鹿角给鹿带来 了什么?鹿腿长什么样?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的方式,展开交流 。读题目设置疑问,引入课文,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着找一找答案。
(1)自由朗 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做到不
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生字用笔圈一 圈。
(2)与小组同伴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3)自己轻声或者不出 声地读一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前质疑产生的
问题,看一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
2.检查自学效果:
课件出示鹿的图片,瞧,鹿为我们带来了本课的生字,快来认一认。
会认的字:称、禁、皱、配、怨、狮、逼、撒、挣。
会写的字:鹿、塘、映、欣、赏、匀、致、配、传、哎、狮、叹。
(1)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在课件上圈出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学生交流讨
论。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
(4)汇报交流,重点记住:
“哎、叹”和嘴有关,所以是口字旁。
“鹿”:用字理识字法识记。
“赏”:贝字在古代曾经是货币(钱),所以赏字下面是“贝”。
“狮”“塘”“映”:记住偏旁,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记忆。
“致”和“到”:区别偏旁记忆。
把生字放到词语中,你还能流利地读一读吗?
出示词语:
鹿角、池塘、倒映、欣赏、匀称、别致、配得上、传来、哎呀、狮子、叹气。
(1)学生自由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词语,相互纠正字音,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反复领读。
(3)开小火车读好词语。
你们真了不起,能把生字和词语都读准确了,它们藏到句子里了,你还能认
出它们吗?
出示句子:
(1)有一天,鹿口渴了,找到一个池塘,痛痛快快地喝起水来。


(2)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指名读,男女生读。)
【设计意图】:字词是学习的基础,借助课文中鹿的形象,激发学生 识字的
兴趣,学生交流识字,采取不同的方法,再由字到词到句,步步深入,渗透学字,
为阅读 做准备。
三、整体读文,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要求读通全文。
2.朗读全文,思考:全文主要讲了鹿的一件什么事?
预设:本文讲的是一只鹿在饮水的时候 ,欣赏自己美丽的样子,特别赞赏自
己美丽的双角,同时抱怨自己的腿太细,结果在它遇到危险时,正是 腿让它获得
安全,而美丽的角让它面临灾难。
3.鹿是怎样评价自己的角的?(精美别致,差点送了自己的命)
【设计意图】:读书必须读 懂内容,抓住中心,读就要有所收获。通过引导
学生朗读全文,读懂故事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交流哪些生字的书写有难度,需要注意什么。
2.教师利用课件重 点演示“鹿”“赏”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
助学生记住字形,学会笔顺。
3.学生独立观察课后写字表,先描红,再练写两个。
4.展示反馈,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书写指导要结合学生已有的书写 能力,教师抓住难点进行指
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本节的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将课文读熟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营造积极浓厚的阅读
氛围。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1.快速浏览课文,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这么有意思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一学。
【设计意图】:回顾全文内容,获得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激起学习热情。
二、精读课文,分析内容
1.读书感悟:
鹿是怎样赞赏自己的?请同学们自由读1 ~3自然段,画出鹿赞美自己的句
子,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能知道什么?感悟到什么?你能有感情地 读出来吗?
2.汇报交流:(读句子)
“咦,这是我吗?”(惊喜)
“摆摆”,故意摆出姿势,展示自己的美。
“欣赏”,看出鹿此时很骄傲。
“啊! 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两个“多么”看出鹿认为自己了不得 ,内心是骄傲的。(板书:角精美别致)
3.此时此刻鹿的心情怎么样?
4.第3段中有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谁见过珊瑚?
出示珊瑚图片,对比欣赏。
5.想象一下,它还会夸自己的哪些地方呢?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
7.学习第4、5自然段。
(1)鹿陶醉于自己美丽的角时,一阵风吹过,池水泛起波纹。它 不由自主地
看到了自己的双腿,心情一下子变得怎么样了?
(2)从哪看出不高兴的?(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这是神态描写。
(3)还从哪个词看出鹿对自己的腿不满意?(板书:腿太细)
(4)这是怎样的四条腿呀?
(5)从神态和语言描写中看出鹿此时的心情怎么样?(生气,失落,遗憾)
读出鹿此时的心情。
过渡:这样的腿真的是它的缺点吗?一点用也没有吗?就在鹿无精打采准 备
离开时,发生了一件事,它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那是怎样的一件事?
8.学习第6、7自然段。
(1)指导学生快速读第6、7自然段。说说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


“撒开长腿就跑”说明鹿的动作快。
“有力的长腿”说明此时起到作用的是腿。(出示:有力)
此时鹿的心情是紧张、害怕的。
(3)“灰心丧气”是什么意思?狮子为什么灰心丧气?(鹿跑得太快了,狮子
认为自己追不上 ,距离越来越远了。)
(4)此时,意外发生了,鹿的角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 br>过去。此时的鹿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板书:挂住)
(5)鹿脱险了吗?依靠的是什么?
(6)脱险后的鹿说了什么?(板书:美丽)
(7)此时的鹿还会认为它的腿太细,太难看了吗?这是怎样的腿?(板书:实
用)
(8)读一读鹿的话,感受一下它此时的心情。
【设计意图】:以文本为依托,在学习的过程 中,抓住句子、词,谈出自己
的感悟,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领悟寓意,升华主题
1.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看事物要全面;漂亮不一定实用;实用也是一种美;正确认识自身的特点。)
2.小结:漂亮的东西不一定实用,最有用的东西往往是朴实无华的。实用也
是一种美。 3.读一读,填一填:从鹿的言行中,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只(爱美、骄傲、虚
荣)的鹿,如果我是这 只鹿的朋友,我会对它说:(“鹿啊,如果你失去了双角,
你会失去美丽;但如果你失去了四条腿,你将 失去自由!”)
【设计意图】:从故事中感悟道理,与鹿对话,再次走进文本,深刻理解寓
意。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像这样的小故事中都会有一些大道理,有些可以终身受用,再找一些这样
的故事读一读。
【设计意图】:把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鼓励学生读书,热爱读书。
板书设计


7狮子和鹿
角 精美别致 美丽
腿 太细 有力 实用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了鹿在饮水的时候赞美自己的角,抱怨自己 的腿太细,
结果四条有力的腿让它获得安全,而美丽的角让它陷入危险之中。故事告诉我们:
美 丽的东西不一定实用,最可贵的东西往往是朴实无华的,实用也是一种美。教
学时,以朗读为主线,为学 生创设各种朗读的情境,引导学生品读感悟。结合鹿
的神态、语言分析,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表情朗读 。比如说:让学生找出鹿是
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用自豪的、美滋滋的、骄傲的语气,配以恰当的表情, 把
鹿这一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结尾处的道理让学生边读边体会鹿的内心世界及情
感变化,让他 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课文中引发的道理。让学生明白看事
物不能只看外表,更要注重实用,实用 也是一种美。

8
*
池子与河流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则寓言故事是以诗歌的形式呈现的。在故事中,池子嫌河流太累,问河流
什么时候才能抛开那 样的生活。还夸自己过着安逸、平静的生活。可河流却说,
自然法则中,水只有流动才能保持新鲜,池子 不流动就不会保持新鲜,迟早会被
人遗忘的。最后,河流的说法果然应验了。诗歌讽刺了池子的懒惰与满 足,赞美
了河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人在一生中不可以荒废年华,
应当在 自己的有生之年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为自己短暂的生命增光添彩。
教学时,首先通过多种形式的 读,尤其指导学生通过默读,了解故事内容。
其次,抓住“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渐磨灭;才能一 旦让懒惰支配,它就
一无所为”这一关键句,引导学生在上下文中体味人物形象。最后,借助角色朗读的方式,引领学生感悟河流的积极进取的美好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清澈的池子、流淌的河流图片:同学们,大家认识他们吗?他们有
什么相同之处? < br>2.出示干涸的池子,奔流的河流图片:同样是水,为什么它们的结局却不
同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去寻找答案。(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直观看到池子与河流的变化,引发思考,激起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滚滚滔滔、木筏、抛开、生涯、 蜿蜒、贯穿、行吟、安闲、鸭绒垫、胸膛、
无忧无虑、任凭、忙忙碌碌、哲理、遵循、安逸、利益、尊敬 、光荣、遗忘、淤
塞、青苔、芦苇、衰退、逐步、懒惰
学生开火车当小老师领读。
有困难的可以请老师或同学帮助。
2.去拼音男女生赛读课文生字词。
滚滚滔滔 生涯 贵妇 忙忙碌碌 遵循 尊敬 应验
3.检查生字词理解、识记情况。(结合学生活动卡)
(1)学生交流不懂的词语,小老师解答。
(2)学生交流难认的字词。
4.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小节,再仔细地读一读,努力读通
每一个字。
(3)自己轻声地读一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 :在指导学生识记字词的基础上,初读课文,获得对文本的初
步感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小组合作,重点感悟
1.四人小组,相互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说出大意即可)


2.过渡:老师从你们的交流中听懂了这个故事,你对池子和河流做出了什
么样的评价呢?为什么是这样 的评价?
四人小组讨论,组织交流:
(1)感受池子的懒惰。
相机出示:你难道不会疲劳?
追问:河流做了什么,在池子眼中是很累的?
组织学生读出第2小节池子嫌弃、抱怨的语气。
出示:懒惰
小结:在池子的眼中,河流是劳累的,不停歇的。
(2)感受池子的满足。
过渡:看到河流的劳作,池子很满意自己的生活状况。谁能说说池子的生活
状态是怎样的?
指生读第5、6节。
追问:它的满足体现在哪里?找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想象:除了这些,池子每天还会干什么?
小结:池子对这种清闲、无忧无虑的生活是满足的。
拓展:生活中有这种满足现状,贪图安逸的人吗?
出示:满足
(3)感受河流的尽责。
追问:你能说说哪里让你感觉河流很尽责。
感悟:虽然河 流每天承载着大大小小的船只,没有停歇的时候,可是它并不
觉得苦与累,它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出示:尽责
(4)感受河流的进取。
出示: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
追问:河流知道大自然的规则是什么?
它认为只有给人们带来利益,才会得到尊敬,才会有光荣感。
总结:永远奔流不息的河流将会受到人们的尊敬,而无忧无虑的池子早晚会
被人遗忘。
3.分角色朗读诗歌,想一想,你感悟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通 过有感情地朗读去体会池子的情感。想象池子的
状况,并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或事。
四、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1.学生讨论交流,明寓意。
小结:诗歌讽刺了池子的懒 惰与满足,赞美了河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告
诉我们的道理是:人在一生中不可以荒废年华,应当在自 己的有生之年多做一些
有益于社会的事,为自己短暂的生命增光添彩。
2.拓展:池子的安逸 带来了干涸,河流的进取受到了世人的尊敬,如果时
光能倒流,池子重返干涸前,它会做什么呢?请同学 们展开想象,续编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在理解内容,体会人物内心追求的基础上,感悟寓意,获 得
正确的认知。在学文后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故事,引导学生以积极的
态度面对一切 。
板书设计
池子与河流
池子:懒惰 满足
河流:尽责 进取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本课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通过诵读、有感情地朗
读,体会人物的特点,发 现人物本质追求上的不同。分角色朗读则进一步走进人
物内心,更好地展现对人物的理解。学生在相互交 流中感悟人物品质,明白寓意。
也在交流中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由于 本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字词方面侧重于学生活动卡,让学
生在预习之时主动认识、记忆生字 ,课堂以小老师领读,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对
生字的学习为主,提高学习效率。


口语交际指导方案
“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 p>
“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这个话题围绕“班干部轮流制”这一主题进行,
旨在让学生通 过口语交际活动,对事件有自己的认识,并能向他人阐述清楚自己
的理由。在教学过程中,以新学期的班 干部选举为切入点,通过唤起学生的回忆,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交流自己的想法、做法。在交流的过 程中注意培养学生
的观察力、合作力和表现力,以及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的习惯。
教学目标
1.针对班干部轮流制,表达自己的意见。
2.一边听一边思考,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的习惯。(重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回忆自己或他人的经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期选举,引入新课
师:这学期,我们的班委会已经确定了,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选举的?
生:自我报名,竞职演讲,投票选举。
师:在此次选举中,我们听到了两种声音:一种赞成班 干部轮流制,一种认
为由合适的同学长期担任班干部比较稳定。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话题。
【设计意图】:以班级班干部的选举为切入点,快速唤起学生的回忆,进入
话题。
二、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师:在与他人进行交流时,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
生1:说清自己的观点,讲明理由。
生2:表达有条理,吐字清晰,语句连贯。
生3:要认真倾听,边听边思考:别人的表达是不是有道理。
生4:尊重他人的想法。分析一下别人的理由是否有依据、合理。
师:大家说得真好。关于班 干部是否实行轮流制,你有着怎样的理解和认识?
先自己想一想,一会儿与大家交流一下。

< p>
生1:我觉得应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这对于班级管理的作用很大。首先,
它使每个人都有 机会成为班级的管理者,能激发同学们的民主参与意识,提高大
家的自律能力。人人有“我必须这样做” 的意识。
师:这是他的观点,也讲明白了理由。还有谁与他的观点相同?补充一下你
的理由。
生2: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可以提高同学们的管理热情,增强同学们学习及
工作的积极性,使大 家有了不断进步的动力。
生3:班干部轮流制能提高同学们的竞争意识,促进大家进步。
生4:它能让所有同学都得到锻炼,使每个人都有发展个性特长的机会。
师:大家的理由很充分。有认为不应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的同学吗?来讲讲
你们的理由。 生1:班内所有同学都轮流做干部,有的同学对自己的角色还没有完全适应,
就面临着轮换,工作不 能有效地开展,影响班级的管理。
生2:班干部总是更换,不利于班级的管理与稳定。会出现应付的现 象。反
正无论干得好不好,时间一到就会换人了。
生3:个别学生不能胜任班干部的工作,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影响班级的
管理。
师:大家的交流真热烈。你们都说清了自己的想法,也能做到认真倾听他人
的发言,真棒!
其实,是否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要根据班级及同学的实际情况而定。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 分的思考时间,梳理自己的观点,做到有序表达;
在倾听时要做到认真,边听边想。培养学生说与听的能 力。
三、评议评价,提升能力
师:在刚才的交流中大家有许多表现值得称赞,我们来评价一下大家的表现
吧!
(教师出示表格)请大家结合表格内容,先进行自我评价。

价表


总分


10


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表达流畅,语速适中,不快也不慢。
10

10

10

10


语句连续,表达有序。
语气抑扬顿挫,具有一定的吸引
力。
表情丰富,自然大方。



生1:我在发音方面表现得最好,字音标准,吐字清楚,声音响亮,大家都
听得清。
生2:我在表情方面有欠缺,没能充满自信地与大家进行目光的交流。
生3:我这次的发言,做到了内容完整,说话有条理,没有颠三倒四。
…………
师:大家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你发现别人的优点了吗?同学有什么地
方需要改进一下吗?
生1:××这次的发言有进步,声音响亮,语速比原来慢了,我们都听清了。
生2:××发言 时,与大家有目光的交流,眼神没有闪躲,这是自信的表现,
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生3:××的发言,虽然内容少,但是有进步,能说清楚自己的想法。
生4:×××在发言时,缺少语气的变化,像是在背课文。希望能改进一下。
………… 师:大家的评价,让老师很欣慰。你们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又能看
到他人的优点与不足,相 信你们一定能做到取长补短,更进一步。
【设计意图】:针对自己或他人的表达和表现进行评议,一方 面考查学生听
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促进自身的提高,能给学生努
力 的方向。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小学阶段应“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 语
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我们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设计出能激发全员参与热情的
训练方法,扎扎实实地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以班干部的选举为切入点,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在交
流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进行同伴交流,同时教给学生
听的礼仪,使学 生意识到“交流”是说与听的互动,不是单方面的表现。学生交
流后,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及时 鼓励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与不
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发展。

习作指导方案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是“看图画,写一写”,围绕 “放风筝”这一主题展开,引导学生
通过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的想象,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 写的过程中,
注意叙述清楚,写得有条理,还可以把图画中的内容和自己熟悉的人或事联系起
来 。
教学目标
1.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图画,准确把握图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围绕主题,抓住重点,展开合理的想象,把事情写具体,写清楚,写完
整。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习作图片。
学生准备:回忆自己经历的类似场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欣赏:课件出示放风筝的场景图。
2.你放过风筝吗?记得当时的情景吗?与大家分享一下。
3.学生交流。


4.过渡:放风筝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怡情养性,放风筝时的欢乐场
面也令我们回味无穷 ,你想不想把看到的场景描写下来呢?
5.板书课题:看图画,写一写。
【设计意图】:通 过片段欣赏,使学生置身于放风筝的欢乐场景中,让学生
去感受运动的乐趣,并在积极的交流中激活学生 的自身经验与原有认知。
二、明确主题,仔细观察
1.指导看图的方法。
(1)从图上可以看出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等。
(2)在仔细观察图画,正确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
2.指导看图。
(1)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根据图上的内容,我们可以推断出事情的时间、地点。
(3)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在做什么?
(4)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情,联系自己的经历想一想怎么描写能做到具体、
形象。
(5)想一想,人物的心情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
3.学生结合教师的提示,认真观察图画,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有序看图。思维有序,习
作时才不会出现乱而无序的情况。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可以结合自 己的经历进
行适当的联想,丰富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情感动起来,表达的内容更丰富。
三、明确要求,内容具体
1.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提示词语。(时间、地点、人物、动作、心情、语言)
2.学生小组商议:看图画,结合这些词语,你能连贯地说一段话吗?和小
组伙伴说一说。
3.学生自主思考:
(1)图画里有哪些人物?可以给主要人物起个名字吗?
(2)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是在哪里发生的?
(3)他们在那里做什么?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
4.指名讲述,师生集体评议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利用语言、动作、心
理描写丰富内容。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把看图所得,有序地表达出来,提升学生表达的准
确性 和生动性。
四、指导写作,落实表达
1.拟定题目:一个好的题目能引起人的阅读兴趣,大 家想给自己的习作拟
定一个什么样的题目呢?
2.确定重点:在写放风筝的过程中,要想一想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及
会想什么。
3.动笔写作:先想好自己的思路,再写下来。
【设计意图】:针对习作提出明确要求,让学生的表达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五、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1.学生自己读习作,看一看有没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
2.同桌互换,读一读,图上的内容都写了吗?写清楚了吗?
3.教师利用投影,展示有突出特点的习作,集体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 与交流,学生在互相评价、修改习作的
过程中,可以看到自己的习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合理的修改,促 进学生间的相
互了解和合作。
范文引路
放风筝
春天到了,一个星期日的 上午,丽丽、小伟和冬冬一起来到公园的空地上放
风筝。


丽丽拿着心爱的 蝴蝶风筝,对小伟和冬冬说:“我不会放,你们会吗?”小
伟说:“我们会,这就教你。”只见小伟伸出 手试试风向,然后将燕子风筝交给
冬冬,说:“现在开始吧!”

小伟抓住风筝线,边 回头看边向前跑,冬冬则把
燕子风筝高高举过头顶,做好了随时放开的准备。丽丽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 他
俩,希望他俩的风筝能顺利地飞上天空。当距离差不多的时候,小伟告诉冬冬放
开风筝,燕子 风筝真像一只轻盈的燕子,一下子飞上了天空。

之后,冬冬又帮
丽丽把她的蝴蝶风筝 放上了天空,大家别提多开心了。他们的欢笑声吸引了远处
的一家三口,爸爸妈妈也正在教小男孩放风筝 呢!
看,天上的风筝越来越多,有蝴蝶,有燕子,有金鱼,有蜈蚣,还有老鹰……

真是五颜六色,栩栩如生。


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放风筝,真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行文写法赏析
❶开门见山,交代了时间、人物、地点和事件。
❷展开想象,对人物的语言进行了描写。
❸比喻贴切,生动地写出了风筝的形态和轻巧的特点。
❹排比句写出了风筝的种类繁多,也写出了天空热闹的景象。
总评:1.小作者采用记叙的形 式描述画面内容,做到了叙述完整。2.通过想
象,对图画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进行了细致描写 ,做到了描写生动。3.
习作开篇点题,结尾扣题,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教学反思
这节看图作文指导课,按照“情境引入—指导看图—具体内容—落实表达—
互评互改”五个层面来设计 教学。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和动力,通过欣赏片段再现
画面,触动学生的热情,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此情境引入。在明确题
目要求后,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强调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这样学生的思维是 有
序的,写起来才不至于乱。学生回答单个问题后,再根据提示词语,把这些内容
有序地表达出 来,既检验了自己看图成果,又培养了倾听的能力。能清楚地说出
来,就能有条理地写出来,写后开展互 评互改,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有成功的体
验,乐于写作。
语文园地指导方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交流学习过或了解的寓言故事,明白寓意。与生活实际
相联系。
2.借助词句段运用,积累词语;体会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尝试写一写这
样的句子;学习通知的写法, 正确写通知。
3.结合书写提示,观察汉字特点,正确书写,提高书写质量。
4.通过日积月累,积累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了解寓意。拓展阅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述达人——学习“交流平台”
1.回忆交流:在本组课文中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同桌复述:把记住的寓言故事讲出来,说说其中的道理。
3.寓言短小生动,揭示了深刻 的道理,令人记忆深刻。你还知道哪些寓言
故事?明白了哪些道理?
4.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寓言故事。
5.结合寓言故事,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谈谈自己的认识。
6.小结:寓言故事能让我们想 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指导我们做事,希
望同学们能多读书,多思考。
二、表情达意——“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两组词语:
A组:源源不断 津津有味
B组: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
2.观察词语,说说分别有什么特点。
3.照样子写出几个词语。
4.有特点的词语,我们还积累过哪些?
(白花花、红红火火、雪白雪白)
5.出示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
(1)鹿忽然 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
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
(2)“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学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加点的部分起到了什么作用?
6.指导读好句子。
7.模仿例句,把句子写生动、具体。
(1)他__________________:“你真是急死我了!”
(2)“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儿啦!”姐姐__________________
8.学生试着自己写一写这样的句子。


9.我们经常听到学校广播里播送的通知,回想一下,通知由哪些内容构成?
10.读通知,注意格式。
结合通知内容,分析通知应具备哪些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对象)
11.任选一种情况,写一个通知。
(1)通知各班班长领取新校服。
(2)通知全班同学参观博物馆。
12.学生交流。
作业:阅读一篇寓言故事,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第二课时
一、模仿超越——完成“书写提示”
1.出示生字:艳、静、植、霜、舞、扁、最、集。
2.观察生字,有什么发现?
3.学生交流。
4.指导书写。
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先观察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注意穿
插避让。
5.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6.展示,评议,再次修改。
二、积累诵读——完成“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2.这些故事你了解吗?向大家介绍一下。
3.学生进行交流。讲清故事,阐明道理。互相补充。
4.不熟悉的词语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5.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知道自己不熟悉的寓言故事?
6.为自己喜欢的故事配幅插图。
7.布置作业:找其他的寓言故事书,读一读。


快乐读书吧指导方案
“小故事大道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拓展阅读,了解寓言,激发学生对寓言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从阅读中体会寓言中蕴含的道理。(重点)
3.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情感,发展思维,提
高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书,并准备一本寓言故事书带到学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引发阅读的兴趣
1.回顾本单元的学 习内容,引言: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
这些课文有什么共同点?
2.引发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的故事?
3.教师小结:寓言就像一个魔术袋,袋子很小 ,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
来,一个个短小的故事背后往往藏着深刻的道理。
4.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过渡: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寓言世界,探究寓言背后蕴藏的道
理。
二、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感知阅读的乐趣
1.课件出示《曲突徙薪》,指名朗读,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进行交流:在这段文字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3.拓展交流:为什么主人只请救火者,而没有请开始提建议者?
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4.小结并过渡:是的,如果主人当初听了那位客人的话, 今天也不用准备
宴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
5.师生结合课前搜集的材料,了解“中国古代寓言”。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大多来自历史传说 或民间故事,题材广泛,形式活泼,读
起来轻松有趣,既可笑又发人深省。它们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6.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选择最喜欢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7.小结:寓 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
力。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 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故事情节具有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把作者的思想 寄寓在一个
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8.自主阅读:如果自己带了《寓言故事》 ,就选择喜欢的故事自由阅读。
如果没有这本书,就到老师这儿领取故事片段资料,和小组同学一起读一 读,也
可以一边读一边和同伴交流读后的想法。
9.学生汇报:可以概述自己读的故事,说一说其中蕴藏的道理。
10.师生讨论:怎样才能更好地读懂寓言故事呢?
预设:(1)阅读时,读懂故事的内容,再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寓言是现实生活的“投 影”,我们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帮助我们
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三、了解其他寓言,开阔视野
1.教师出示《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为学生读
一读序言。
2.组织读过这些书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了解的内容和读后感受或是介绍印
象深刻的故事。 < br>《伊索寓言》搜集整理了很多古希腊的民间故事。这部书就像一个奇妙的动
物王国,我们会看到吃 不到葡萄的说葡萄酸的狐狸,还会遇到咬死救命恩人的
蛇……
《克雷洛夫寓言》是俄国杰出寓 言家克雷洛夫的作品集,讲了很多动物和植
物的故事,如《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
法国 的《拉·封丹寓言》里面的很多故事都似曾相识,却被作者赋予了新的
意义。老故事,新道理,吸引着广 大的读者。
3.请你在老师提供的阅读资料中选择喜欢的故事,自由阅读。
4.读后与同伴做交流。互相推荐。
四、推荐好书,延伸阅读的乐趣
1.读书推荐:寓言世界还有许许多多的故事,你想为同学们推荐哪本寓言
故事?为什么? < /p>


2.布置作业:回家后选择一则你喜欢的寓言故事书读给家人听,读后可以
和家人 交流你的感受。





9.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屠、苏、魂”等7个生字,会写“旧、符、欲”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够进行背诵,同时能默写古诗《清
明》。
3.理解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意境,了解相关传统节日的习俗,体会诗人所
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画面,融人诗歌所营造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搜集关于诗人的资料;古诗歌曲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屠、苏”两个生字,会写“旧、符”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元日》,同时能够进行背诵。
3.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元日的喜庆场面,体会诗人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题,初识诗歌
1.谈话:孩子仍,在第一单元我们刚刚学过三首古诗,想必大家还 记忆犹
新吧?来,我们一起背一背(学生背古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三首古诗(板书;
古诗 三首)。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三首古诗的名称,让学生明确三首古诗均与传统节日
的有趣习 俗有关,同时引入:首先,我们要来学习的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
(板书:元日)。引导学生借助 注释了解诗歌的题目(板书:正月初一),同时引导


学生要注意准确区分其与“元旦”的 不同。
3.师生交流对诗人王安石的了解,教师课件补充出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
政治家、 文学家、改革家。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
旧派反对,变法失败)。
二、自读诗歌,了解诗意
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诗歌,引导学生注意诗中部分生字的正确朗读 ,同时
指导学生感知诗歌的朗读节奏(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
户/曈曈 日,总粑新桃/换旧符)。
2.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
3.指名朗 读诗歌,提醒“屠、符”两个生字及“瞳”字的准确朗读,同时
指导学生读准诗歌的节奏。
4 .课件出示诗歌中的两个生字,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字形,教师适时指导范
写,重点强调“旧”右半部分的 “爵”要略微写得宽一点点,同时要注意横画之
间等距;“符”上半部分的“””写得紧凑,下半部分略 宽于上半部分。学生认真
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及时反馈并再作强调指导。
5.学生齐读诗歌。
6.简单说说自己对诗歌主要内容的感知(诗歌主要描写了春节时的欢快及万
象更新的情景)。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1.质疑引入:同学们.学习一首古诗,我们需要了解关于古诗哪些 方面的
知识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是的,只有准确理解了诗意,并体会
了诗情 ,我们才算真正学会这首诗歌。而要想实现这两点目标,第一步我们必须
从理解诗歌的字词开始。 2.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诗歌,试着借助课文的注释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看
看还有哪些字词的意思自 己不理解,做上记号,然后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3学生交流对字词意思的理解,教师适时补充“一岁 除”(一年已尽。除,
逝去)。同时引导学生明确在古时候人们过年有放爆竹、喝屠苏酒、更换桃符等< br>习俗。课件补充出示“桃符”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桃符的样子。
4.引导学生再读诗歌 ,边读边展开想象:在元日这一天旭日东升的时候,
当你走在路上,你会听到什么?又会闻到什么?


(1)学生自读、思考、交流。
生:我会听到噼里啪啦的爆竹声,热闹极了!(板书:放爆竹热闹)
师:现在过春节的时候我们又用什么方式来表现这祥热闹的气氛呢?
生:家家户户都喜欢放烟花,人们不仅可以听到声音,还能看到漂亮的焰火
呢!
师:你知道从古至今人们为什么要在过农历年的时候放爆竹、烟花吗?
生:听我爷爷说以前是为了赶走年兽,后来就是为了辞旧迎新。
课件适时出示句子“爆竹声中 一岁除”,引导学生试着讲解诗句的意思,教
师简单补充(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
师:你们似乎又闻到了什么呢?
生:闻到了屠苏酒的味道在温暖的春风里到处飘散。
师:人们在元日喝屠苏酒又有什么讲究呢?
生:喝屠苏酒据说可以祛除瘟疫。(板书:喝屠苏酒)
课件继续出示句子“春风送暖人屠苏” ,引导学生再次简述诗意。教师适时
补充诗意(人们在和煦的春风里欢快地畅饮着屠苏酒),学生从中感 知人们欢乐的
心情。(板书:欢乐)
(2)引导学生继续展开想象:明亮的旭日冉冉升起,照 在家家户户的门上,
同学们,此时你们又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新的桃符十分鲜艳……)教师归纳板书:新桃换旧符,适时引导学生将后两句诗的大意连起来说一说,并予以补充理
解(初升的太阳照耀 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同时引导他们感受眼前所见的一片明亮美好 的景象。(板书:明亮、美好)
(3)指导学生将全诗的大意连起来说一说,并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在脑海中
想象画面。 5.过渡:同学们,诗人王安石看到眼前的这番热闹、欢乐、明亮、美好的
情景,心中会有怎样的感 受呢?
(1)学生大胆想象交流,教师适时补充出示关于王安石推行新政的历史资料,
引导学 生明确其内心充满了推陈出新、强国富民的美好愿望,想象当王安石看到
眼前这样除旧布新的情形,一下 子对自己的变法充满了希望,更加坚定了自己的
变法信心。(板书:推陈出新、强国富民)
( 2)指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体会诗人内心的美好愿望和坚定


信心。
6.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试着进行背诵,并齐背诗歌。
四、课堂小结
1. 教师小结:同学们,王安石的每一首诗都耐人寻味,希望大家课下找一
找他的其他诗歌并认真品读,相信 你们一定会有很多了不起的收获。
2.作业布置:搜集王安石的其他诗歌进行诵读、交流。

板书设计:
9 古诗三首
放爆竹、喝屠苏酒(热闹、欢乐)
元日(正月初一) 推陈出新、强国富民
新桃换旧符(明亮、美好)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魂、酒、牧”3个生字,会写“欲、魂、借”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清明》,并能进行默写。
3.能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诵读,引入学习
引导学生说说上节课学过的古诗及自己的收获,教师适时引导他们齐背诗歌
《元日》。
引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第二首古诗《清明》。板书诗题,引导学生交流
对“清明”这一传统节日的 了解(来源、习俗等)。教师简要补充,重点引导学生
明确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及意义,同时简要介绍诗歌 作者杜牧(唐代杰出的诗人、
散文家,其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与李商隐并称“小 李杜”)。
二、通读感知,初悟诗情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 ,并读通诗句。教师


巡视指导、点拨。
2.检查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的情况。
(1)指名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范读,注意提醒学生读准“魂”(不要读成了
“鬼”)、“牧” (韵母是“u”)两个生字的读音,同时,指导学生读好诗歌的节
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 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
花村)。
(2)课件出示诗歌中的生字“欲、魂、借 ”等,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字
形及结构特点,看看在书写时需要把握哪些要领。教师及时肯定他们的 生字书写
认知,同时重点指导书写:生字“欲”的左半部分“谷”中间部分的捺画变点酝,
且要 注意与右半部分避让;“魂”左边的“云”下面的撇折向上提,右边“鬼”
的撇画恰好托住左半部分,竖 弯钩要尽量舒展;“酒”左窄右宽,右边“酉”里
面的一笔横画切记不要丢掉了。学生根据教师的范写指 导进行自主练写,教师巡
视,并及时予以书写纠正、强调。
3.再读古诗,看看自己能否借助 对字词的理解来试着串讲诗句的意思。不
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可以请教同学、老师,然后与同桌进行交 流、补充。
(1)课件出示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引导学生说说自
己 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适时补充“雨纷纷”(细
雨纷纷飘落)、“欲断魂” (伤感至极,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
凄迷,烦闷不乐),同时引导学生试着串讲诗句, 教师点拨、引导,课件出示诗
意(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 行人
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师:路上的行人为什么会有这样低落的情绪呢?
生:我觉得是因为天气的缘故,因为下雨天人们的心情不好。
生:我不同意他的说法,因为清 明节是祭奠逝去的亲人的节日,所以我觉得
这些人心里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非常难过。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清明本来就是一个寄托哀思的日子,再加上绵绵不绝
的雨的渲染.人们怎能不 因为想念逝去的亲人而肝肠寸断呢?板书(景:雨纷纷
人:欲断魂),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两 句诗,注意想象、体会。
(2)继续出示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引导学生思考 :
这两句诗中是谁问谁?(诗人问牧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前一句诗中省略了


“诗人”,交流理解“借问”(请问)、“遥”(远远地),并在此基础上理解诗意。
教师简单补充( 借问这里何处可以买酒?牧童笑而不答,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同时引导他们猜测诗人此时的心情如何 (难过、想念亲人……)。教师适时归纳板
书(情:惆怅思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诗,注意 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
三、延伸学习,诵读积累
1.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在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里,自己
和家人都会做些什么(给逝去的亲人烧纸钱……)。教师适时进行清明传 统节日祭
祖、祭奠烈士等相关知识的补充,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过清明节的重要意义。
2.交流课前自己搜集到的其他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课件补充出示诗句:
A.佳节清阴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B.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C.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
3.指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诵读《清明 》,边读边融A到诗歌画面中,感受诗
歌中流露出来的浓浓的思念之情,并尝试进行诗歌背诵。学生齐背 。
四、课堂小结
清明时节雨纷纷,如同人们止不住的思念之泪,诗中人物因为这清明时节的
雨而格外思念逝去的亲人,是真正的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板书:情景交融),最
后,让我们再 来欣赏欣赏音乐形式的古诗《清明》吧(课件播放歌曲《清明》)!


板书设计:
9 古诗三首
景:雨纷纷
清明 人:欲断魂 (情景交融)
情:惆怅思念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兄、倍”,会写生字“独、异、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理解诗歌大意,能展开想象描述古诗画面,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
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出诗题
1.引导学生说说除了前两酋古诗中所了解到 的传统节日之外,自己还知道
其他哪些中国传统节日。学生交流,教师重点提醒他们抓住“中国传统节日 ”(端
午节、中秋节……),同时引导他们简要说说对这些节日的了解。
2.过渡引入:这节 课,我们就来学习与“重阳节”有关的诗歌。大家知道
重阳节是农历的哪一天吗?(九月九日)教师适时 板书诗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同时简要说说对诗题的理解。教师补充讲解“忆”(想念)、“山东” (和现在
的山东省不一样,它是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指导学生准确朗读诗题的节奏(九
月九 日/忆/山东兄弟)。
二、自读古诗,感悟乡思
1.出示古诗全文,引导学生初读古诗,注 意把生字读准确,语句读通顺,
借助已有古诗朗读经验试着感受古诗的朗读节奏。
2.指名读 古诗,教师适时强调生字读音,注意强调“佳”的正确朗读(不要
读成了“住”),同时指导学生准确书 写生字“异”(上半部分的竖弯钩要完全封
住左半边,且上半部分要写得略小,下面的横画要写得相对舒 展)。
3.教师范读指导,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朗读节奏(独在/异乡/为异客,每
逢/佳节 /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学生齐读古
诗。
4.引导学生再读 古诗,结合书中的注解或者工具书,试着理解诗句的含义,
实在不懂的字词,可以与同学讨论交流或者请 求老师帮助。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
自学情况,适时予以点拨、指导。
5.课件出示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指名学生说说自己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诗人一个人在外地,每到美好的节日都会格外思念自己的亲人。


师:你从哪个字看出诗人一个人在外地?
生:我从“独”这个字知道了王维一个人在外地,而“异乡”就是指故乡之
外的地方。
师:你们有过一个人在外地的经历吗?如果有,当别人都在家人身边时,你
会有怎样的感受?
生:我肯定会感到孤独,非常想家想爸妈。(板书:孤独思念)教师简单补充
王维写这首诗的背 景资料(作者王维十五岁便离开了自己的故乡永济,远赴长安
参加科举考试。这一去就是两年.两年时间 里,王维没有回过一次家)。引导学
生更进一步体会诗人一个人在岁}地时内心的思乡思亲之情,同时理 解“倍”(格
外),进而理解两句诗的大意(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就更加思
念亲人)。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注意体会诗人内心的孤单、思念之情。
(3)试着背诵前两句诗,教师指名背诵。
6.补充出示后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质疑想象:当诗人王维 强烈思念着家乡和久未见面的亲人时,他的兄弟
佃又在做什么呢?认真读一读诗歌后两句,想一想你的脑 海里似乎看到了怎样一
幅画面。
(2)学生自读、思考、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描述兄弟们 登高也在向西边
遥望诗人所在的远方,适时补充“插茱萸”的相关知识(茱萸是一种香草,古时
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同时归纳诗句的意思(遥想家乡的亲人
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 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人)。
(3)有感。庸地朗读后两句诗,想象画面,进一步体会王维和兄弟们的感情
深厚。
7.想象延伸:如果你就是诗人王维,想到这儿,你会拿起笔来给兄弟们写
些什么话呢?(表达思念之情 的心里话……)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诗人借诗歌
表情意(课件再次出示整首诗歌)。教师激情引读,学 生有感情地齐读整首诗歌。
8.引导学生尝试背诵诗歌,学生齐背。
三、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其他思乡、思亲的诗歌,教师适时补充出 示王维
的《杂诗》、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余光中的《乡愁》,指导学生有感


情地诵读这几首诗歌。
2. 思考讨论:为什么从古至今有这么多文人都喜欢用文字来表达 自己的思
乡思亲之情呢?(因为故乡是生养自己的地方,而亲人之间永远血浓于水……)
教师肯 定掌生的回答。
3.教师小结:孩子们,将来我们长大了,我们或许也会像大诗人王维那样
远 离生你养你的故乡,远离你的父母亲人.你也…定会在心里时时牵挂着远方的
家。来,让我们再深情地读 一读这首诗歌,读出诗中满满的思念的味道(播放音
乐,学生配乐诵读诗歌)。
4.作业布置。
(1)作业内容: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节日
里有哪些习俗。
(2)活动形式:自由组成学习小缀,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传统节日,
怎么了解,用什么 方式记录,然后按照教材36页表格中给出的范例进行相关内
容的填写,以备进行学习成果交流。

板书设计:
9古诗三首
孤独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念


10. 纸的发明
教学目标:
1.认识“创、携、存”等11个生字,会写“术、伟、录”等12个生字,
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纸的发明过程、重要作用及其 对推动世界文明进程
的巨大意义,激发对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明无限自豪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纸的发明过程及其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造纸术的发明对推动世界文明进程的巨大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蔡伦的资料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创、携、存”等11个生字,会写“术、伟、录”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纸的发展过程及造纸术的发明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话题交流,引出课题
1.谈话:中国是世界上十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先祖们用自己的 无穷智
慧为推进社会的文明进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中最了不起的要数中国
古代的“ 四大发明”了。同学们,你们能够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关于这些发明的
知识吗?
2.学生交流 ,课件适时补充出示“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造纸术”,并
将画面定格在造纸术上,教师质疑引入: 那么,对于造纸术这一发明大家到底知
道多少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乘坐时光机回归到古代中国,去 了解关于纸的
发明过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1.引导 学生认真朗读课文,看看自己有没有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得不
够准确的地方再利用拼音、工具书或者 请教同学、老师进行巩固学习。
2.检查字词识读情况。
(1)课件出示文中的词语,小组内检查宇词朗读情况,注意彼此间及时提醒、
纠正。
(2)指名学生朗读词语,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提醒“鲜”是多音字,
在国家名称“朝鲜”中 读笫三声,同时,要注意“携带”一词中“携”的准确朗
读。指名朗读较好的同学担任小老师教读词语。
3.交流生字识记、书写认知: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并用自己的方式 识记生字的字形,
然后与同学老师交流汇报识记成果:
生:我用顺口溜的形式记住了“术”——木上一点就是“术”。


师:简单,容易记住,不错!
生:我用字形识记法记住了“册”——中间的一横就是线绳,串起来的部分
就像是一张张纸。
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象形字”,即根据实物的形貌创造出来的文字,有
意思!
生:我还用形声字形旁加声旁的方式记住了“伟、验、洲”几个字。
生:我能用汉字添加部首的方式记住“保、社、阿、约”。
师及时肯定他们多样化的识字方法。
(2)再次出示田字格内的12个生字,引导学生根据已 有书写经验想一想在书
写时需要注意哪些笔画或者结构的书写要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聚焦生字< br>“录、存、验、洲”,补充指导四个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其中,“录”
下半部分的竖勾 注意不能起笔于上半部分的横折收笔处,且不能将下半部分写成
了水(左边是点、提);“存”需要注意 第二笔撇要舒展,下面“子”略偏向右,
且横画稍长;“验”尤其需要注意左窄右宽,另外有边中间部分 的两点与短撇要
写得紧凑些;“洲”要注意右边的撇画与两笔竖画之间要等距,且要注意长短的
安排。
(3)学生自主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及时进行书写情况的反馈与重
点强调指导。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范读指导课文部
分句段。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同绕着“纸”写了哪些内容, 并试着
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默读、国画、思考,教师引导他们深入到课文每一个白然段中进行
提炼。
3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与“纸”有关的哪些内容(人们记录事情的方式的
变化、纸的发明及其作用等)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概述课文主要内容,同时予以
补充(细致介绍了人们记录事情方式的演变以及造纸术 的发明过程、作用、对推
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巨大意义)。
4.再读课文,看看人们分别是用什 么书写材料记录文字的。从文中图画出


来,然后进行交流汇报。
5.学生交流 自己的圈画情况,教师适时归纳板书:龟甲、兽骨一青铜器一
竹片、木片…帛麻纸蔡侯纸,同时引导他们 明确造纸术的发明者、朝代。教师适
时引导他们交流对蔡伦的了解,并出示资料进行补充(字敬仲,东汉 桂阳郡人。
汉明帝永平末年人官给事。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制成了
“蔡 侯纸”。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
崇,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
6.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谠一说,造纸术的发明究竟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聚焦课文第一、五自然段.引导学生明确造纸
术发明的重要性(伟大贡献之一,对社 会进步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归纳板书:
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影响全世界。同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 读了这两段话后心
里的想法(我们的祖先很有智慧、非常了不起……)。
四、课堂小结 那么,看似简单的纸为什么会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生着变化呢?下
节课我们再深入到课文中 去探究、去了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纸的重要作用及其对推动世界文明进程的巨大意义, 激发对祖国灿
烂、悠久的历史文明的无限自豪之情。
教学过程:
一、明确意义,引入学习
1.引导学生联系对课文内容的初步认知,说说造纸术的发明有什么 重大的
意义。教师适时归纳并出示课文第1.5自然段,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这两段话,注
意读出 赞叹、自豪之情。
2.引入学习:那么,蔡伦的造纸术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巨大的意义呢?接下
来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课文,去研究纸的前世今生。
二、研读对比,体会支情


1.质疑交流:造纸术为什么偏偏会被我们的祖先发明创造出来呢?
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句子:“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引
导学生从中感知中国文明的源远流长 ,了解纸的发明前提是“我们的祖先创造了
文字”,故需要用一种方式来记录事情。
2.了解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记录文字所使用的书写材料。
(1)认真研读课文2、3自然段,画出在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是如何记录文
字的句子。
(2)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汇报片、木片、帛等书写材料的图片过程。
课件适时出示龟甲、兽骨、青铜器、竹,引导学生直观感受书写材料的演变。
(3)再读相关 句子,看看这些记录方式各自都有什么铁点。教师适时引导学
生抓住“刻、铸”两个字体会用龟甲、兽骨 、青铜器进行记录费时费力的特点,
抓住“笨重、不方便”体会竹片、木片书写记录的难度之大,抓住“ 价钱太贵、
只有少数人能用”体会用帛书写的弊端,再抓住“粗糙”体会麻纸的不好书写(板
书 :重、贵、不能普及、不好书写)。同时随文理解“学富五车”(指学问很高)。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3自然段,注意在读中体会各种书写材料的各
自缺点。
3.精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造纸术的优点所在。
(1)认真研读课文第4自然段,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想一想蔡伦是一个怎样的
人。
生 :我从课文第4自然段第一句话中“吸收、改进”两个词语中体会到蔡伦
是一个善于动脑思考的人。
师:他都在思考什么呢?
生:我觉得他在思考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中哪些是可以借鉴的,还有哪些是
不可取的。
师:那么你们觉得蔡伦会重点改进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生:会想办法寻找一种可以十分容易就找到的造纸材料。
生:我觉得他肯定会改变过去书写材 料非常笨重的缺点,而让自己造出的纸
很轻便、很容易携带。
生:他还想让更多的人都能用得起纸。
师:你们也是十分善于动脑思考的孩子!让我们再来读 一读课文中的具体描


写,看看哪些是我们想到了的。
(2)引导学生再次研读 第4自然段,画出蔡伦造纸方法的句子,并将其与之
前人们所用的“纸”进行比较,想一想,为什么只有 经过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才能
够传承下来?
(3)学生研读、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蔡伦 使用的造纸材料及造出的
纸与之前的相比所存在的明显的优点(归纳板书:轻便、好用、便宜),从中体 会
蔡伦改进过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主要原因。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4.拓展延伸,升华感悟。
(1)引导学生根据课前对纸的广泛用途的了解,想一想、说一说 :造纸术到
底是如何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发展的?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引
导他们 联系生活中纸的重要作用,以及课后“资料袋”部分的内容,更好地体会
纸在各领域中无法替代的作用。
(2)延伸交流:现在由于人们不注意节约资源,造成了大量纸张被浪费,针
对这一现象,你们 都有哪些好的建议?学生白由交流看法,教师适时补充出示关
于“再生纸”的资料(废纸被回收后重新造 成纸),同时引导他们充分利用信息数
字化形式实现资源的节约利用。
(3)指导他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课堂小结
作为华夏子孙,我 想大家一定为我们的祖先了不起的智慧感到自豪和骄傲。
孩子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确实为世界文 明的推动和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觑
的作用,老师希望大家能在课下继续查找关于它们的资料,相信你们会了 解更多
有趣有价值的知识。

板书设计:
10 纸的发明
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木片→帛→麻纸→蔡侯纸
(重、贵、不能普及、不好书写) (轻便、好用、便宜)
(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影响全世界)




11. 赵州桥
教学目标:
1.认识“县、 拱、济”等11个生字,会写“赵、省、县”等13个生字,
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美观地抄写课文第3自然段。
3.体会课文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并能够进行学法迁移。
4.感受赵州桥精巧、美 观的特点,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及其作用,体
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 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感受赵州桥精巧、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
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关于赵州桥的图片、文字资料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县、拱、济”等11个生字,会写“赵、省、县”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了解赵州桥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话题交流,激趣引入
1.板书“桥”,引导学生说说桥的重要作用(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 便……),
同时说说自己都见过哪些非常有意思的桥。课件适时出示几幅桥的图片,并由此
引出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座世界文明的桥梁,补充出示课题,引导学生书空生
字“赵”,强调“赵”字左边 “走”的平捺要舒展,应完全托住上面部分。
2.交流对赵州桥的了解,教师简单补充赵州桥的建筑年 代、设计者等资料,
同时补充出示赵州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图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3.质疑 引入:为什么这座桥会世界闻名?它是否具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
相信大家学习过这篇课文后,一定会 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 真聆听,注意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并简单说说自
己的听读感受(赵州桥的设计精巧,造型美观……),教 师肯定学生的感知。
2.自主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同时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
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掌生自主朗读课文的情况: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指名学生朗读、小组开火 车朗读,教师适时进
行部分字词的范读指导,重点指导读准“横、省”两个生字的后鼻音,同时,注意“爪”是多音字,在“前爪”一词中读“zhǎo”音,在“鸡爪”一词中读“zhu
ǎ”音。
(2)说说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教师适时指名四位同学分自
然段朗读课文, 注意根据他们的朗读情况进行部分段落的范读指导,尤其注意指
导学生读好课文第二自然段,最后生齐读 。
4.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每一自然段分别讲了赵州桥哪些方面的内容。
学生交流,教 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各部分的内容,同时引导他们进行段落划
分、概述段意,教师补充出示: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设计者及其悠久历
史。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赵州桥不但设计精巧,而且外形美观。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赞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凸显了赵州桥的价
值。
5 .再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看看两段话主要是围绕着哪句话来介绍赵州桥
的,找出相关句子。教师根据学 生的回答,适时补充出示句子:“这座桥不但坚
固,而且美观。”引导学生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性质、作 用(过渡句,起若承上启
下的作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对于衔接第二、三两个自然段的作用 ,
同时体会课文主要写了赵州桥哪两大方面的特点(设计、造型),同时教师板书(设
计精美造 型美观)。
6.指导学生将课文2、3两个自然段连起来练习朗读。
三、生字书写指导 < br>1.课件出示生字,小组开火车朗读生字,全班学生进行指读、抢读生字游
戏。教师适时再次进行 朗读纠正与强调指导。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识字经验进


行生字识记,提醒他们注意利用 形声字形旁加声旁、汉字添加偏旁、比一比等方
式进行识记。
2.指导生字书写。
(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余下的12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及结构、笔画等
特点,说说在书写时需要 注意哪些地方。
生;我最想提醒大家注意“匠”这个字,它的最后一笔是左框部分的竖折,
且 下面的横画略长于上面的横画。
教师适时进行范写指导,注意提醒学生看清楚笔顺。
生:我觉得“省”字是上展下收型的,所以在书写时需要把上面“少”的一
撇写得舒展。 教师指导书写“省”字:除了应将撇画写得舒展之外,还要注意右边的点画
落在撇的起笔右上方位置 ,且下面的“目”要注意横画等距。
生:还有“慧”字要注意,它的中间部分要写得略扁,不然字就太长了。
教师继续范写指导“ 慧”,提醒学生注意它的上中下三部分都要写得略扁,
且中间部分要写得紧凑,另外注意横画之间等距的 原则。
(2)学生自主临写生字,教师巡视了解书写情况,并及时予以点拨指导与重
点强调。
四、课堂小结
课文到底又是如何来介绍赵州桥设计精巧、造型美观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相信同学们很快就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美观地抄写课文第3自然段。
2.体会课文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并能够进行学法迁移。
3.感受赵州精巧、美观 的特点,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及其作用,体会
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 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学习


1.听写课 文生字词,课件适时补充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昕写评
价。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适时进行生 字书写巩固,重点强调生字“慧、历”
的写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写r赵州桥哪几方面的内容,教师板书(设计精巧造型美
观)。
3.过渡引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赵州桥》。
二、精读探究,理解课文
1.质疑引入:赵州桥在什么地方?又是谁设计建造的呢?同学们,让我们
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 段,看看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关于赵州桥的哪些信息。
(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从中读懂了哪些内容。
(2)学生交流汇 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赵州桥的地理位置、设计者以及
距今的时间,同时抓住“一千四百多年”体会 赵州桥的历史悠久,并从中体会其
牢固耐久。
(3)措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过渡:作者说“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同学们,这句话其实非常
准确地给我们概括出了赵州 桥的两大特点——设计精巧、造型美观,让我们走进
课文2、3自然段,看看是不是如同作者所说的一样 。
3.认真研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课件适时出示第2自然
段,同时聚焦 句子“赵州桥非常雄伟”)。指名朗读句子,注意突出“非常”的
重音。
(1)再读课文第2 自然段,看看这段话围绕着中心句分别写了赵州桥设计上
的哪些特点(长宽、建筑材料、创举……)。教 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五十多米、
九米多、这么长”等体会其“很长”,同时,课件再次出示赵州桥的图 片,引导
学生感知其建造材料的特点,重点感知其形状特点,同时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明确
水流在 不同情况下从桥洞流过的方式。
(2)再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课文中说赵州桥是一个“创举”?引 导学生
随文理解“创举”(前所未有的影响大的举动),同时引导学生抓住“既……又……”
体 会这样的设计的巧妙之处(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
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 ,节省了石料),板书:既……又……(创举)。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 边想象赵州桥的样子及水


流穿过桥洞的不同方式。
4.课件再次出示赵州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图并说说赵州桥两侧栏板上都
刻有怎样的图案。
(1)学生观图、说图,教师适时引导他们理解“精美”的意思(精致而美好),
同时补充出示 课文第3自然段中的句子:“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
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 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
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引导 学生结合图片理解
文字,并说说自己对这些龙的图案的感受(就像真的一样),板书:有的……有
的……还有的……(活了),同时适时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第3岛然段最后一句
话,读出赞叹的语气 。
(2)引导学生再次研读“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一句,说说这句
话采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教师适时引导他们体会排比句是
对造型“美观”的具体描述,并引导他 们利用该句式进行说话、写话练习。指名
学生朗读自己写的句子,教师适时予以点评、指导。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注意在读中体会其美观的造型
特点。
5.指导学生将第2,3两个自然段连起来有感情地朗读。
6.课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引导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段,说说这段话在课
文中的重要作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中明确两层意思(前半句 说明了赵州桥是
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后半句点明了赵州桥在桥梁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同时引导学生再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中“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进一步
体会赵州桥因为设计精 巧,所以能够耐得住岁月的考验(板书:智慧、才干、遗
产)。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注意读 出赞叹、自豪之情。
三、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说说除了赵州桥,自己还知道我国其他哪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
产。
生:我知道万里长城,还知道“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这说明长城在人
们心中的地位。
生:我通过上网了解到了莫高窟也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那里的壁画
非常漂亮!


生:我还知道京杭大运河,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它不仅是我国宝贵
的历史文化 遗产,还是世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2.教师小结:同学们,当你们了解到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居然有 这样多的历
史文化遗产,你们的心中一定充满了骄傲、自豪之情。让我们带着这样一份美好
的情 感,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赵州桥》吧,相信你们一定可以读出不一样的
感觉。(配乐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
设计精巧:既……又……(创举)
11 赵州桥 (智慧、才干、遗产)
造型美观:有的……有的……还有的……(活了)




1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择、宫、摊”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能够对照课文插图,具体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 的哪些内容,
认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与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关于画作作者张择端的资料,背诵文化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一
一、学习回顾,引入新知
1.引导学生说说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及自己的收 获(知道了关于赵州桥的知
识……),教师适时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再来了解一幅非常有名气的古画。


2.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引导学生理解“名扬中外”的意思(名气
很 大),同时明确画作名称(《清明上河图》)。
★导入二
一、话题交流,引入课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欣赏美丽的绘画作品吗?(喜欢)能简要说
说自己喜欢绘画作品的原 因吗?(画面内容形象逼真;能给人美的享受……)教师
小结:是啊,好的绘画作品是生活情形的真实再 现,更能给人美好的视觉享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名扬中外的精美画作。
2.引 导学生明确画作的名称,同时课件播放《清明上河图》,生观图,并简
要说说对画作内容的初步感知,教 师引入:要想更为细致地了解这幅画,我们还
是要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引导学生认真自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
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适时随文进行字词的朗读指导,重点指导
读准生字“吏、驴、笼” (尤其不要将“吏”读成了“史”音),同时注意多音字
“作、乘”在词语“作坊、一乘”中的读音。另 外,要指导读好课文最后一段话:
“《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 了/当时
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注意正确停顿。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课文共有几 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集中介绍
了《清明上河图》的画作内容。根据自己的梳理情况试着给课文进行段 落划分。
4.指名交流自己的感知(课文2~4三个自然段集中介绍了画作内容),同时
交流 自己的分段情况,教师适对归纳: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了《清明
上河图》的作者、画作背景 、悠久历史以及存放情况。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
具体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及其特点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总结全
文,点明了《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及其价值。
三、质疑探究,体悟文情
l.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认真观看画面内容,说说这 幅画给自
己留下的最大印象是什么(画面中的人非常多,而且人物的神态、动作非常传
神……) 。教师适时小结引入:北宋画家张择端在画这幅画的时候,其实是下了


很大功夫的。孩子 们,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文章作者又是如何来给我们介绍这
幅画作的吧!
2.引导学生认真 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看看每段话分别都是围绕画作的
哪一层意思来写的,找出相应的句子,试着概 括这幅画作最大的几个特点。
3.学生自读、思考、圈画、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他们抓 住
句子“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张择端画的画,
是多么传 神啊”感受画作最大的特点(人多、热闹、传神),教师板书(人物众多
街市热闹生动传神)。
4.再次认真研读课文第2~4自然段,结合画作的几个特点想一想;《清明
上河图》到底为什么会名 扬中外呢?教师巡视并点拨指导。
(1)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
生:我觉得主要是因为作者 张择端绘画技术非常高超,一幅小小的绘画作品
中,居然有五百多个人物,他竟然把各行各业不同身份、 不同样子的人都画进去
了!
师:是的,学过绘画的人应该都知道,画人物非常不容易,更别说 在一幅画
中一下子画出这样多身份、地位、职业均不同的人物形象。
生:我认为这幅厕之所以 能够名扬中外,是因为张择端不仅画出了很多人物、
景物,还把这些内容画得很逼真。
引导学 生再读第2-4自然段,看看哪些地方表现出了画家绘画本领很高,教
师适时引导他们重点抓住画面中人 物的动作、神态等进一步体会张择端的画技高
超。
师:看到这样栩栩如生的画面,你此时心里似乎有一种怎样的感觉呢?
生:觉得自己就来到了汴梁城。
生;觉得这些人就跟活了一样。
生:找似乎看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形。
师:确实如此,正是因为《清明上河图》画面描摹得 细腻生动、形象逼真,
所以很多人在欣赏这幅画的时候都会产生跟你们一样的奇妙感觉,仿佛穿越了时< br>光的隧道,一下子就来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汴梁,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
活情景。
(2)课件补充出示句子:“《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


风貌, 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并说
说这句话的作用(进一步点明了 《清明上河图》能够名扬中外的原因)。教师归纳
小结,引导学生明确这幅画的艺术价值及其名扬中外的 原因。教师板书(历史悠
久再现古风)。
5.拓展延伸:如果现在让你担任小导游,面对前来 开封市旅游的客人,你
将怎样给他们介绍这幅名扬中外的画作呢?
(1)再次多媒体出示《清 明上河图》,引导学生借助课文中对画作特点的描述,
试着用简单的话语描述画作内容,另外应注意说清 楚三个方面的特点以及其艺术
成就。
(2)学生小组内进行解说练习,注意适时予以纠正与补充,教师深入小组间
进行点拨指导。
(3)指名充当“小导游”进行展示交流,其他同学以“游客”的身份认真聆
听讲解,等讲解完 毕再进行质疑、补充、评价。
四、课堂小结
几百年前的古都汴梁早已经在岁月的长河中被冲 刷得不见了行迹,但是,正
是因为画家的高超绘画技艺,古都风貌才得以重现于世人面前,因而,从某种 意
义上说,这幅画已经不仅仅只是一幅画作,而更是一段被完整保存了的历史。这
样的画作、这 样的画家,理所应当被我们所有人用心记住!


板书设计:
人物众多
1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街市热闹(历史悠久、再现古风)
生动传神


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关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进一步丰富对传统节日文化的
认知。


2.能够围绕某一个传统节日完成一篇习作,做到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3.借助多样化的方式展示活动成果,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多渠道学习
语文的意识。
4.培养认真倾听、礼貌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敢于在活动过程中发表自己
的意见。
教学重点:能够在单元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
教学难点:能够围绕某一个传统节日完成一篇习作,做到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
感。
教学准备:搜集关于传统节日的知识以及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教学过程:
一、激趣交流,引入学习
师:同学们,这段时问老师让你们对自己感兴趣的节日进行了深入的 了解,
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的收获,谁愿意将自己的收获分享给我们大家呢?
生:我最感兴趣 的传统节日是端午节,通过查找资料,我知道了这个节日是
为了纪念占代大诗人屈原的。
生:我也对端午节非常感兴趣,我知道在这个节日里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
生:我了船到了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生:我还知道了过年最初是人们为了赶走年兽,后来 则成了一种习俗。人们
在过年期间会放鞭炮、贴对联、挂红灯笼等等。
师:孩子们,对于中国 传统节日你们了解到的可真不少哇!但是,你们知道
一年中到底都有哪些节日才是我们中国传统的节日吗 ?
生自由交流,课件依照时问顺序出示各种传统节日的图片、名称(春节、元
宵节、清明节、 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同时引导他们明确各自所对
应的具体时间。
二、习作欣赏,对比评价
1.过渡引入:同学们.在这些传统节日中,一定有某个我们最感兴 趣的,
那么,你们家又是如何度过这个节日的呢?对于这个问题,老师特别想从你们的
习作申寻 找到答案。
2.课件出示此次习作内容: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自己家
过节的 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教师朗读提示,同时;引


导学生自由交流 自己是围绕哪一方面来写的。
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朗读展示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朗读,看 看
他们是否将自己家过节的过程写清楚了,或者将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写
具体了。教师 巡视了解习作完成情况,同时聚焦有代表性的习作以备班内展示交
流。
4.指名朗读展示自己 的习作,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进行习作点评,教
师适时引导学生重点抓住“自己家过节的过程”“节 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两个方面,看看他们有没有将主要内容写清楚、写具体。
5.教 师针对学生习作的完成情况予以评价、激励,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将过
程、故事等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具体。
三、创设情境,展示活动成果
1.引导学生简要汇报自己最近这段时间搜集到的关于传统节日 的资料及准
备展示的内容(课件出示教材中的四种展示形式,同时鼓励其他的展示形式)。教
师 适时将学生临时分组,尽可能将交流形式相同或相似的同学划为一组。
2.小组内先进行展示,注意看 看谁展示得更加精彩,然后推荐到班内进行
展示交流。教师深入到小组间,提醒他们在介绍关于传统节日 的过程中既可以说
说与之有关的知识,出可以说说相关的故事,同时,在诵读相关古诗词的时候要
注意情绪饱满,感情充沛。另外,在介绍节日活动的时候要注意把过程、方法等
说清楚。
3.开展班级“传统节日文化学习成果展”。
(1)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认 真聆听,看看哪一小组的成果
展示更有意思,自己从中又有了哪些有价值的新收获。本组同学可以有序地 进行
补充交流、展示。教师适时予以补充、梳理。
(2)指名同学进行展示评价,评选出自己 心目中的优胜小组、优胜同学,教
师重点引导他们说说自己推选的理由,注意从所搜集知识、故事、节日 活动等本
身的准确性、生动性以及展示者自身表现的精彩性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同时,注
意看看 他们在介绍节日活动时是否将诸如包粽子、制作月饼等过程说清楚了。
(3)根据学生的评价情况,教师评选出本次活动展示优胜小组及个人,并予
以口头表扬。
四、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简要说说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对于中国传统 节日自己都
有哪些新的认知(了解了节日的起源、意义以及节日的风俗习惯……),教师及时
予 以肯定。
2.教师小结: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更是博大精深。
孩子们 ,其实不论是哪一种传统节日.其实无一不寄托着我们的祖先对于美妤生
活的向往,同时也饱含了他们对 于真、善、美的永恒追求。让我们每个人都来争
做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吧!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交流,进 一步明确围绕一个意思把话写清楚的方法及意义,同
时能够进行合理运用。
2.掌握有条理地介绍手工活动过程的方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生活中各种常见的标牌,培养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4.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不断丰富语文知识积累,进一步培养对祖国传
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明确围绕一个意思把话写清楚的方法及意义,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能够清楚、有条理地介绍手工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各种生活中常见的标牌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学习交流,进一步掌握围绕一个意思把话写清楚的方法及意义,同
时能够进行合理运用。
2.掌握有条理地介绍手工活动过程的方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单元回顾,引入学习
1.引导学生认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几篇课文,说说自己在学习过程 中最大


的收获是什么。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再次快速阅读《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这两篇课文,想一想两篇课文在叙述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引
导他们抓住课文 中几个重点段落进行表述。
2.小结引入:是的,要想让所写的内容具体清楚,让人一目了然,我们就
必须要围绕着一个意思将一段话写清楚、说明白。接下来,让我们再次感悟两篇
文章的作者精巧 的描写方法。
二、教学“交流平台”
1.引导学生再次认真默读《赵州桥》第3自然段,看 看这段话是如何将“赵
州桥非常美观”这个意思写清楚的。
(1)学生阅读思考、交流探究。
生:作者重点抓住了桥两侧石栏上的精美图案来介绍赵州桥的美观。
师:作者又是如何具体描写那些精美的图案的呢?
生:作者抓住了几种不同的龙的形态,并把它们各自的样子描写得形象逼真。
生:为了更具体地写出龙的不同样子,作者还用了连接词“有的……有的……
还有的……”呢。
(2)课件再次出示文段,并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聚焦排比句式,引导学生体
会“有的……有的 ……还有的……”具体抓住了三种不同状态的龙来说明“图案”
的逼真、美观。
(3)指导学生再次朗读文段,体会作者笔下的龙活灵活现的姿态及作者的写
法之妙。
2. 学生再次阅读《-幅名扬中外的画》的第3自然段,看看作者又是如何写
清楚“画上街市的热闹”的。
(1)学生自主探究、研读,试着与同桌进行交流。
(2)课件出示文段,指名学生说说自己 的理解(作者描写了大街上的各种招
牌、形形色色的各类人物……),教师适时引导他们重点抓住对人物 的描写,体
会作者对人物动作、神态等的细腻刻画,并借助想象,进一步感受画面所反映出
来的 “街市的热闹”。
3.引导学生再次联系两篇课文的重点段落,说说在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时如何才能做到具体、生动(抓住几个方面)。教师适时再次强调围绕一个中心句
从几个不同的方面进行 具体描写可让人一目了然。


三、教学“词句段运用”
1.激趣引入:同学们,说到蔡伦,我想你们一定马上就联想到了他改进的
造纸术。
(1)课件出示“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
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 、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
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引 导学生自主朗读句子,边读
边找出动词,体会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步骤。
学生交流,课件聚焦词 语“剪碎、切断、浸、捣、捞、晒”,让学生根据动
词概述其改进造纸术的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一 系列的动词中,感受作者对
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具体步骤和过程的细致描写。
(2)学生拿出自 己的手工活动成果,仿照文段中介绍蔡伦改进造纸术过程的
方式将自己制作手工的步骤介绍给同桌听,注 意用上合适的动词。教师巡视了解
交流情况,并适时予以点拨指导,提醒他们注意按照一定顺序进行介绍 。
(3)指名班内朗读自己的手工制作过程,其他同学认真聆听,看看他们是否
将制作手工的 过程说清楚了,同时注意有没有用上相关的动词。教师根据学生的
介绍、点评情况适时予以梳理、补充, 引导他们进一步感受将制作过程介绍清楚
的方法。
2.教学“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
(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本中的两段话,并进行比较阅读,看看这两段话有
什么共同特点。
(2)学生交流,教师明确:两段话都是围绕着一个意思来写的,并且都运用
了“有的……有的 ……(还)有的……”这一句式,教师适时聚焦两段话的中心
句.引导学生体会相同之处,并抓住“有的 ……有的……(还)有的……”这一句
式体会作者是如何将一个意思说清楚的。
(3)固定句 式练习:引导学生以“课间十分钟,校园里真是热闹极了”为中
心句,说一说课间十分钟校园热闹的情形 。教师注意提醒他们抓住学生的不同活
动、表现来体现“热闹”。
(4)指名说话练习,教师 适时进行点拨、梳理,指导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进
行描述.利用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 ”重点体现几种不同的活动
场面及同学们的表现。


(5)自由写话练习:选择 自己熟悉的话题,照样子仿写句子。教师再次提醒
他们注意运用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 ”将一个意思写清楚。教师
巡视并个别指导。
(6)指名朗读展示自己的写话,师生共同点评 ,同时引导他们根据评价恚见
再次进行自主修改、完善。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相 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们一定掌握了如何将一个意思表述
清楚的方法,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日记 、习作练写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不
断提升自己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常见的标牌,培养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不断丰富语文知识积累,进一步培养对祖国传
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入学习
1.课传播放生活中常见的机构、单位、娱乐 场所等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
看并说说对图上内容的认知。教师根据学生对这些地点的表述正确与否予以 纠
正,同时引入:看来,要想准确说出这些地方的名称,还必须借助标牌的提示。
2. 板书;标牌,引导学生简要说说标牌的含义、作用等,教师及时进行补
充。
二、自主学习,认识标牌
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识字加油站”中的六个标牌,借助拼音读准 标牌的
名称,同时想想每个标牌所对应的场所的样子。
2.出示标牌,指名认读,教师适时进 行规范指导,注意提醒学生读准“疫、
咖啡”等字词。随机出示标牌,生抢读,教师再次予以强调指导。
3.指名联系平时在生活中的观察,说说自己对六个场所作用、特点等的简


单了 解,教师适时予以适度补充,引导学生进一步建立对标牌所对应的场所的具
体认知。
4.“一 一对应”游戏:教师将六个标牌随机发给学生,同时出示六个场所,
请手持标牌的学生及时将自己手中的 标牌准确与图片内容进行准确对应,教师根
据学生的游戏完成情况予以表扬、激励。
5.拓展 延伸:说说自己还知道其他哪些标牌,并简要介绍对这些场所的了
解。课件适时补充出示生活中其他常见 的场所及标牌。
三、教学“日积胃累”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 我们接触到了不少有趣
的中华传统文化常识,更感受到了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实,作为文< br>阴古国,我们祖先确实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养料,并
用这些养料哺育了 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一些有趣的传统
文化知识。
2.课件出示“日积月累”部分的四组词语,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词语。
3.指名朗读词语 ,教师适时强调指导“砚”的瀵音(不要读成了“见”音)。
师生合作朗读四组词语(师读前半部分,生 读后半部分)。
4.再读四组词语,看看每组词语前后两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适时引
导 学生明确每组中后面半部分是前半部分的具体介绍。
5.引导学生联系课前对四组词语相关资料的搜集 ,结合自己最感兴趣的内
容说说自己对它们的了解。
生:我知道“文房四宝”其实就是书写工 具。古人在书写的时候需要用到笔、
墨水、纸,还有磨墨用的砚台(课件适时出示笔墨纸砚的图片,引导 学生感受各
自的样子)。
生:我通过查找资料知道,安徽宣城是我国文房四宝最正宗的原产地 ,被称
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
师:因为古人书写主要是用毛笔,所以这些书写工具缺一不可。
生:爸爸跟我说“雅人”指的 是高雅的人。古时候,很多高雅的人都很有才
艺,因此琴棋书画常常都精通。
教师适时补充介绍“琴棋书画”具体所指(弹琴、弈棋、写字、绘画)。
生:我家客厅上挂的就是“梅兰竹菊”的图画,爷爷说这四种植物因为具有

落地签证的国家-苍井空经典语录


的确良-防洪防汛应急预案


三会一课是什么-暑假趣事400字


新西兰时差-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


文明礼仪作文-漯河实验高中


静冈大学-幼儿园致家长一封信


读书手抄报的题目-石家庄海关


冬天里的一缕阳光-关于教师节的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