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高考图片大全励志图片-西安翻译学院成绩查询
苏教版2019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全
册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特点,是承上启下,就是从一二年级的认识字教学
为重点,向加强
阅读感悟转移。翻苏版国标本第六册,我们不难
发现教材有“五新”:题材新、立意新、角度新、结构新
、语言新。
本单元共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
山的云雾》,这
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的,都是景美、情美的美文,适
合朗读感悟和积累运用。我们可以把这三篇课文整合起
来,成为
一组“寻找美”的单元去综合处理。
单元目的
1、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的
各种训练,复习巩固必要的语文知
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
的能力。
2、透过课文中优美的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感受语言的优美,
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享受审美愉悦。
3、引导享受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
民的思想感情。
单元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的课文。
3、通过学习,感受文章语言的美,激发想象力,享受审美愉
悦,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建议
将“习惯篇”中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本单元的训练之中。
到了中年级,
应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
学学习的意
识和能力,我们可以将“预习作业”设计为《我的课前研究报告》,
报告可以从朗读
、理解重点词句。探究解疑,搜集处理相关等方
面,让学生成为“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力。
课时分配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2)
《长城和运河》(2)
《美丽的南沙群岛》(2)
《庐山的云雾》(2) 习作1(2) 练习1(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预习、复习,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的重要性,
培养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
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
培养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学准备
1.收集学生在家学习情况的照片。
2.整理学生假期学习习惯调查表。
学习习惯、 按时完成作业、坐姿端正、执笔正确、学习用品摆放
整齐
3.布置预习本课:看懂图意。
4.积木一套、白纸、信封、书法用纸一张、优秀作业若干。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1)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大家一起造“成长塔”,谁的高而且
稳,谁就是
成功者,老师奖一颗“成功之星”。
小组领取积木开始搭建,相机评议,得出:“成长塔”基石越多
越稳,才可以搭建得更高。
2.同学们,“成长塔”的基石就是你们的好习惯,好习惯养成
了,你才能成为成功者哟。
3.根据家长填写的调查表给自己的“成长塔”贴基石。
3. 好的习惯终生受益,今天老师带来了摄
像机,我要将你们
的表现摄下来,给大家评议,希望你的好习惯使你的“成长塔”
上的基石多起
来,最后就可以获得“成功之星”啦!今天呀,老师
希望大家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自主预习、复习。
二、 明确自主预习要求及重要性
1.汇报预习本课情况。
①知道了三年级预习课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②看懂了哪些图?有什么问题?
2.结合以上情况说说什么是自主预习?预习有什么好处?
小结:是呀,你们
是学习的主人,自觉地预习,你会发现你
自己能学会和理解课文中的许多内容,而且能找出自己难以理解
的一些问题,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那样我们的自学本领就增强
了,阅读理解能力也提高了,我
们的头脑越用越活了。
三、指导课内预习
1.夸夸图上同学。
再次看图②③④⑤,弄懂他们是怎样预习的?
①同学们,你们预习时,坐得真端正!读得真认真!
②你有不懂的问题轻声问老师,你真是个不懂就问的好孩子。
③你们边读边圈圈点点,多专心哪!
④你们小组合作交流多热烈呀!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
2.指导预习第一课。
出示预习要求:
①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③再读课文,画出不懂词句,打上“?”。
教师提示:不懂的词句如何解决?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②查字典。③小组交流。④质疑。
学生预习,教师行间巡视摄像。
4. 评评身边同学。给“成长塔”贴“基石”。
过渡:预习课文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瞧,他们是怎样
做的?看图⑥
①查工具书。②查相关资料。。
四、提出课外预习的要求
1.预习可以提高我们的自学
能力,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
问题,那学过的东西为什么要复习呢?
2.听童第周的故事。
五、明确复习要求及重要性
小结:①复习可以让我们将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牢,使我们的
能力更强。
②每天要复习当天所
学内容。一个单元下来,可以复习生字词,
再次巩固识记要求背诵的课文等等。
六、总结
评“成功之星”: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课前要预习、
课后要及时复习
,大家可要坚持这样,形成良好的习惯呀,老师
相信大家能做到。
七、作业
1、预习习惯篇“认真完成作业”。
2、想一想自己养成了哪些好习惯?还有哪些坏习惯要改掉?写一
篇日记。
第二课时 (2)
一、导入
1.汇报预习本课情况,相机提出为什么要认真完成作业。
2.“认真完成作业”既是我们的
学习任务,更是一种好习惯,
它可以检验我们知识掌握的情况,可以巩固我们所学知识,增强
我
们的学习能力。每个同学都要养成这个好习惯,你才能成为真
正的成功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培养良好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
二、 欣赏优秀作
1、学生看书上第4页的下图。
2、指名说说看后的感受。
3、集体评议本班认真完成寒假作业的同学,加以表扬。
三、观察图片,明确要求。
1、学生观察第5页的图片,弄清图画的意思。
2、小组讨论:应该怎样认真完成作业?
3、集体交流:
(1)书面作业:书写工
整、字迹漂亮。认真思考后,再动笔。还
可从态度、坐姿、执笔、练习本摆放等方面评议
(2)口头作业:认真对待,反复朗读。
(3)拓展作业:广泛搜集资料,扩大视野。
四、小结:
认真完成作业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写好每项作业,
我们可以有效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应该持之以恒。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认真预习——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认真作业——学好语文的基本方法
1、长城和运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
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内容分析
这首诗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
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诗
歌有两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
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
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航运,这些都
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
作,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重点难点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
受“奇异景象”。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3)
一、 导入新课
1、我们中国的“人间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
道吗?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1)认识长城,介绍长城
从古到今所有的人类建筑中最著名的应该就中国的万里长城
了,长城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出
示词卡:山海关;引读)西到甘肃省的嘉峪关(出示词卡:嘉峪
关,
引读)全长1万3千多公里,所以被称为“万里长。城”。
随机板书:
万里长城
(西)嘉峪关 山海关(东)
(2)认识运河,介绍运河,随机教学生字“首、京、堂”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是
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
它北起首都北京(出示词卡:首都北京;指导读音“京”后鼻音;
首:第一:首都:指一个国家最高领导机关所在的地方,我国的
首都在——引说;首,还可以做量词,我
们可以说一首什么——
个别学生交流)它南至天堂杭州(出示词卡:天堂杭州;指导书
写“堂”
)天堂是指神仙住的地方,可见,杭州是个多么美妙的地
方。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经过北京,天津,河
北,山东,江苏,
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是我国重要
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
随机板书: (北)首都北京
(中)京杭大运河
(南)天堂杭州
听了老师的介绍,看了媒体图片,你能不能说一说,长城和
运河给你
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随机教学:壮丽)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理解词语
(4)齐读出示的词语
(5自学课文学会生字词语,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读后讨论(名称、特点、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
四、 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4)
一、导入:课文是如何描绘长城和运河的呢?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读
了课文大家一定很想去那里看看吧?好吧,我们的旅
行就要开始了,可是谁来驾驶飞机呢?(出示:驾驶
;个别读)
倘若谁能发现这两个字的共同点,飞机就有谁来驾驶。
2.
教学“驾驶”;都有“马”,古代的交通工具多为马力;
都是形声字
3.
请找到相同点的两个学生分别读课文的两小节,其余同学
边听边找,长城和运河在作者眼里分别像什么。
4. 出示句子: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像丝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个别读,引读
过度:长城怎么就像巨龙穿行了呢?
三. 深入学习,激发情感
1.
出示第一小节,学生自读
师:请我们的游客乘坐飞机从高口俯视长城,看看长城为什
么像巨龙
2.
出示:长城图和巨龙图
学生比较后说说像在哪里。
师小结:(可以引学生一起来说
:长城翻山越岭,时高时低,
弯弯曲曲,接连不断,穿过山脉,越过河流,这真是一幅壮丽的
景
象;随机再出示:壮丽)
3.
引读:万里长城真像巨龙穿行在大地——,东起——,西
到——,万里长城谱写了——。
师:万里长城真实万里长。有人计算,如果把长城所用的砖、
石筑成一道2米厚,4米高的围墙,则可以
绕地球一周啊!这是一
项十分庞大的工程啊。可在古代,交通运输工具都十分落后的情
况下,要
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呀!
4.
引学生说: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指名说,齐说)
师:游览长城的游客无不为先辈伟大气魄和坚毅的精神所感
动,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段。
5. 齐读第一小节
过度: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而运河却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为什么动人呢?
6.
出示第二段,边读边思考:你觉得哪里动人了?(学生说
说,老师指导读读句子)
师:运
河就像我们的母亲,我们是在运河的哺育下过上幸福
安康的日子,每天,有成千上万的船在运河上航行,
它不仅便利
了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更有助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的发展。
7. 引学生说: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指名说、齐说)
8. 齐读第二小节
师:长城和运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们一个像巨龙,
一个像丝带,一刚一柔,为中华炎黄子孙的安
康幸福献出了全部,
我感到很骄傲,你呢?
9. 学生也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引读课题)
10. 配乐读课文
四、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师:其实,我们中华的儿女还创造了很多的人间奇迹,你还知
道哪些?
1.
小组交流,出示句式:
谱写
了
的诗篇。
2. 出示图片,了解更多中国著名的建筑。
3.
出示仿写的诗句,学生朗读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幅壮丽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人耸立在黄浦江的东岸,
高大威猛,英姿飒爽。
东方明珠塔谱写了秀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智慧的中华儿女。
我驾驶着豪华汽车行驶在祖国大地,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横卧在长江两岸,
雄伟壮观,宽阔笔直。
南京长江大桥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勤劳的中华儿女。
五、 布置作业
仿写课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万里长城
(西)嘉峪关 山海关(东)
京杭大运河
(北)首都北京
(中)京杭大运河
(南)天堂杭州
2 美丽的南沙群岛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6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
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体味语言的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淼”
等,注重学生的积累。
教具准备:地图、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
一、导入
1、看地图,解说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2、出示投影: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3、指导读题。
(从课题入手提出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体会有关词
语的意思。
(2)认真朗读课文,能大致说说南沙群岛美在哪里。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浩瀚:广大。
浩淼:形容水面辽阔。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南沙群岛是祖国的 ,也是 。
2、在课文中画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巩固生字
同桌互猜字,并说说是怎么记住的。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结构的字。
五、作业
抄写生字三遍。
第二课时【6】
一、检查复习(复习巩固所学词语)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
并相应板书)
二、精读感悟
1、过渡: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了什么?
(2)还从哪儿看出岛屿的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
(3)指导读1、2两句。
(4)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指名说)
(5)指导朗读第3句话。
3、默读第1自然段,回答课后第五题。
4、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学,思考: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在“宝库”
里你发现了什么?
(2)四人一小组讨论。结合理解“蕴藏”“用之不竭”。
(3)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
吗?
生自由试读,再比赛读。
5、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我们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
步写生吗?
(1)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
(2)这些句子你们都读懂了吗?试着用彩色笔画下来。
(3)指导学生边想象边创作绘画。
(4)引导学生说,为什么这样画?
(5)指导朗读。
(6)看图,试背第3自然段。
三、发展练习
板书设计
2美丽的南沙群岛
地理位置
物产丰富
景色优美
3庐山的云雾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
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词语卡片、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7】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
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3. 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br>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
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
道了。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
读课题:10、庐山的云雾
4. 范读课文。
二、 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 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
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
什么。
(这篇课文
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
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
,最后一个自
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
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
二是瞬息万变)
四、 教学生字词
1、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2、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 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8】
一、检查复习
1. 听写生字词。
2.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 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 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
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
法理解)用“秀
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第二句:“
尤其”是什么意思?(“特别”。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
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引导读书,找出“变幻
无穷”,用自己的
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
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
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在山上
游
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
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
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
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
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3.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
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
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5、自读、背诵。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
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在下面画横线。
2、
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
的。(板书:千姿百态)
3、
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
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4、
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
百态的。
5、 齐读第一句,引读分
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
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
6、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
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
“千姿百态”造句。
8、 小结
: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
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
态这一特
点。
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
感受云
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1、
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读、议、背。重点是通过读议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
体的。
2、检查自学情况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正因为庐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游客们舍不得回来
了。(板书:流连忘返)我们的祖国风
景如画,你能说一个令你流连
忘返的地方吗?
六、总结全文
1.
配乐朗读全文。
2.
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
姿百态、瞬息万变。
3.
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庐山的云雾变幻莫测,是庐山的一绝,有机会我们可以去领略
一下.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咱
们有兴趣可以去领略一下祖国的美好河山.”
板书设计
3 庐山的云雾
神秘的云雾
千姿百态: 像绒帽,像玉带
是大海.是天幕
瞬息万变: 眼前的——刚刚是——转眼流
连忘返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习作一
看图作文
习作目标:1. 看例图,读例文,学习例文是怎样用语言描述图
意的。
2. 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求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
法。
3.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得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作文。
教学时数:二课时
习作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9】
一、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图上有几个人物?
2.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分图简洁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阅读例文
1.指名分段读例文,图文对照,说说每段分别写了哪幅图?
2.由例文的安排段方法,你知道了可以如何安排段落吗?
5.
教师小结: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他们看到了什么,
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组织讨论,学习写法
1.读提示语,结合例文看图,自主思考这些问题。
2.学生围绕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集体交流,明白多幅图的基本要
求
a.仔细观察。看懂每幅图,弄清每幅图的意思和联系。
b.展开想像。图上看到的可以写,没有的内容可以展开丰富的想像
和联想来写。
c.层次分明,每段写一幅图。
d.重点突出。几幅图中选一两幅写具体些。
3.你认为还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向大家推荐。
三、学习写法,尝试写作
(1)看图选择内容。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进行重点细致的
观察。
(2)
学生自由说说四幅图意,小组交流,班级交流。评议。
四、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1.同桌先看图口述
2.指名连起来完整地说
3.师生点评
4.学生练写,师指导。
五、指导誊写
第二课时【10】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
作为
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
不通的句
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
:自
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
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
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
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练习1
教学目标: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
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
3.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4.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5.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教学重、难点:
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
带有简称的句子。
2、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3、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1】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1.出示中国地图。
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即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
立的雄鸡。
2.接着,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
区。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3. 了解有关内容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
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
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4.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
5.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6.找朋友游戏。
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一、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
1.出示句子。
启发学生边读边想: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
在理解了?
2.交流。
3.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地方戏的
名称。
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4.运用简称的词句。(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等。
第二课时【12】
一、写好钢笔字
1.看看写的字。(“遮、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
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
“遮”字一捺走势平缓;“越” 字一捺比“遮”陡;“处”字一捺
更陡。
4.知道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
5.注意写字姿势。
二、读读背背。
1. 熟记8个成语。
(1)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
风云变换: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
不安。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2)指导记忆。
2.
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
介绍: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园杂兴》,今天学习《夏日
田园杂兴》(其七)。
(2)
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大致体会诗的意思
与表现的情趣)
(3) 小结:全
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
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
(4) 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 搜集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
第三课时【13】
一、口语交际
聊聊
春节:1.设问导入:今年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你知道过
春节时,咱们这儿有什么习俗吗?今天咱们
一起来聊聊春节。
2.出示题目:聊聊春节
3.借助插图(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
会”、舞龙灯、吃
年夜饭、给老人拜年„„)勾起回忆。
4.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也可交流其他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5.自由练说、同桌练说、全班交流。
6. 指名说。
二、学写毛笔字
1.笔画练写:
横撇:要注意拐弯处的提笔与顿笔,横要短,撇要长而舒展。
撇点
:注意起笔时要顿笔,收笔时回锋,至折处主要用的是笔锋,
此时以提笔为主。同时还要注意撇与点的长
短与倾斜度。
2. 写字练习:
夕:第一画“撇”要短,起笔从竖中线开始;第二画“横撇
”,横
从短撇的腹部落笔,横画不能长;第三画“点”是圆点,位于米
字格中心
便下一点。
女:整个字要向四周舒展。横画在横中线上,要写长些,撇点的
起笔与撇的收笔基
本在一条线上。
第二单元 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组由课文三篇组成:
《翻越远方的大山》、《雪儿》、《花瓣飘
香》。《翻越远方的大山》讲的是跨栏王刘翔的心理历程,蕴
含了
“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就有超越梦想的可能”的道理。《雪儿》
讲了一个腿跌伤了的女孩
,收养了一只受伤的信鸽,最后让它重
返蓝天的故事。《花瓣飘香》讲了一个小女孩摘了一片带着露水的
美丽花瓣送给病中的***故事。
这三篇课文的特点:1、都是叙事文。2、都具有很强的人文
性。
教学目标
1、关于叙事文。
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中年段,也就是第二学
段的
阅读要求中,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淡化段落教学,强调对
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课标》是这样表
述的:能初步把握文
章的重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
大意,初步
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
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要求,以往是在四年级下学期完成,
它的基本方法是,先给文章分段,
然后概括段落大意,最后将段
落大意串联起来。现在淡化了段落教学,如何抓住文章的主要内
容
呢?如何使学生关注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呢?叙事文在这里起桥
梁作用。首先,叙事文故事性强,便于学生
抓主要情节;其次,
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关注文中的故事形象,沉浸于其中,利于达到
课标的要求
。当然,这两点也正是我们教学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
题。
2、关于人文性。
新课程
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
养„„”“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
美情趣,使
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
态度和正确的价值
观,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情趣。”课标的要求正
是时代的需要、学生成长的需要。我们的时代呼唤爱心、
孝心、
同情心,呼唤对生命的执着和热爱。给孩子以正确的导向,教会
他们面对
挫折,使孩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孩子进行真、善、
美的熏陶,这就成了教材选文的取向。
从课文的特色上来看: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语言很平实,都
是将一件事娓娓道来,没有艰深、晦涩之处
,学生一看就知道大
概讲了一件什么事。然而,这平实的背后却蕴涵着丰富的思想、
款款的深情
!我们如何让这平时的语言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去打
动学生、去实现人文浸染呢?这是我们教学设计的难
点。
教学重、难点
1、 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本单元课文。
3、
给学生以正确的人生导向,使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建议
1、以“读”为中心,渗透
听、说、写各种技能的训练平台,
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怎样以“读”为中心?湖北省教
研室的晏渝生老师曾经总结过“四读”,即读对、读顺、读懂、读
美。初读主要追求读对和读顺,精读
主要追求读懂和读美。如果
我们每一课的教学都像这样进行,就便于学生发现和总结学习规
律。
怎样渗透听、说、写的训练呢?听和说的训练无处不在:听
别人读书,说他们是否读得正确和流利;听别
人发言,说他们是
否想得有理;听别人有感情地朗读,评价他们是否读得恰当„„
2、创建新
型学习方式平台,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夯实学习过程和方法。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这次基
础教育课
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不只是这一组教材的教学要体现,全册
的教学乃至各个学段都
要体现。
3、建立新型评价方式平台,目标指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这里,我指的不是终
极性评价,而是在课堂上的形成性评价,
要改变评价方式,让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评价成为促进学
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杠杆之一。
课时分配
《翻越远方的大山》(2) 《雪儿》(2) 《花瓣飘香》(2)
习作2(2)
练习2(3) 阶段检测(2)
翻越远方的大山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
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
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刘翔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
,同时明白前进道路
上的一些困难看似不可战胜,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超越
的时候。
二、教学重点:
了解刘翔的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体会他成功背
后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三、教学难点:
能从刘翔的故事中获得启示。
四、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配套光盘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4)
一、视频引路、导入课题:
1、播放刘翔跨栏的视频。
2、你们认识他吗?谁能介绍一下他?(多找几名同学,教师适当
补充)
3、你们想
不想知道他是如何变成“跨栏王”的?下面就让我们一
起来学习他写的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翻越远方
的大山)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读懂课文。
(3)思考如下问题:
①“大山”指的是什么?
②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③刘翔是怎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跨栏 田径 决赛 希腊 雅典 国际 隐隐
成绩 纪录 呐喊 当初
祝贺 遥不可及 风驰电掣
读音注意:掣 字形区分:纪 记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相机指导读易错、难读的句子。
文中有两处问句,要读好疑问的语气。
4、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1)谁能说说“大山”指的是什么?
(2)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3)刘翔是怎么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从这你体会到了什么?
5、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让我们再次读课文,这一次请同学们默读,感受这些词语在文
中的含义。想一想刘翔是在翻越这座大山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读完后试着完成这样的填空:遥不可及-(站在山脚下)-(翻越
大山)。
我们能按照这条时间线索把课文分成对应一座的三大部分呢?
第一部分(一至二自然段),主要写刘翔刚练跨栏那会儿,把约
翰逊当成一座要不可及的大山。
第二部分(三至七自然段),写刘翔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来到了
“大山”脚下。
第三部分(八至十一自然段),主要讲刘翔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
山,最终战胜了约翰逊。 <
br>“远方的大山”对于刘翔来说是什么呢?他是怎么样翻越的?在
翻越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最终成功了吗?在翻越的过
程中他表现出了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15)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同学们,10道高栏、110米的距离、潇洒的动作,炮弹般的速<
br>度、不仅改变了一个民族关于速度的记忆,弥补了一段想象中的
记录空白,同时也宣告了一个新时
代的到来。刘翔——它已经成
为了大家心中一个不容忽略的名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刘翔的自
传
体作品——齐读课题。
2、上节课,同学们围绕课题提出了几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今天
我
们就带着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3、出示:“远方的大山”指什么?(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
你能找到答案吗?)
二、学习1-7小节
过渡:为什么在刘翔眼里,约翰逊就是一座“远方的大山”?请
你细细地读一读文章的1-7小节,找一找相关词句,画出来体会
体会。
▲刚练跨栏那会儿,
根本就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能亲眼看到约翰逊。
在我看来,他就是一座远方的大山,我到山脚下的那一天都
遥不
可及,更别提要翻越这座大山了。”
(1)你体会到了什么?(差距大、实力强)
(2)从哪看出来差距很大?
“奢望”:读.什么叫奢望?什么对于他来说是奢望?(亲眼看到其
人)
“远方的大山”:远、大、高不可攀望尘莫及
“遥不可及”:什么叫遥不可及?什么对于他来说“遥不可及”?
连到达山脚下的那一天都遥
不可及,更别提要翻越这座山了,所
以对刘翔来说,这是一座矗立于“远方的大山”,要想翻越它,只能是一个过高的难以实现的希望,是——梦想!
(3)这座山又远又大,想要翻越它真难啊!谁来一读这段话。(指
名读第2小节)
差距很大,刘翔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一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体会体会。(齐读)
▲“那次,我没能进入决赛,只能作为观众在一旁感受约翰逊风
驰电掣般的速度。”
(1)、什么叫“风驰电掣”?(形容象刮风和闪电一样迅速)
(2)、约翰逊实力强劲,而我只能——作为观众„„,连进入决
赛的资格都没有。
(3)、读一读,体会一下两者的悬殊。
▲“整个2003年,我跟他的比赛近10次,竟没
有一次超越他。
但我跟他的差距越来越小,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第一!”
(1)、为什么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约翰逊是座“大山”?
(理解“近10次”、“没有一次”、“屡屡拿第二”、“总是”。)
(2)、在这么多次的比赛中,约翰逊能稳稳地占据冠军宝座,可
见其实力的强悍。
▲“很早就知道阿兰约翰逊的名字了”
(成名时间很早,早就声名远播,是大家的偶像)
1、同学们,大山遥不可及,面对这座大山,刘翔是怎么想的?
出示:“刘翔啊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
(1)刘翔是很多同学的偶像,你能读出他此时的心声吗?
(2)这句话虽然是一个问句,但是刘翔心中有答案吗?
(有,希望能,有了目标,成为了梦想,也有了超越的决心。)
(3)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句话。
2、齐读第5小节
(1)虽然他向着他的目标
又更进了一步,但是那一次还是留给了
他无限的遗憾。遥望着约翰逊胜利的背影,他会想写什么呢?
(2)交流
(3)虽然这次比赛给刘翔留下了遗憾,但更激起了刘翔不懈奋斗
的动力
。引读:他进入决赛的机会——,和约翰逊面对面过招的
次数也——,整个2003年——
3
、出示:“整个2003年,我跟他的比赛近10次,竟没有一次超
越他。但我跟他的差距越来越小,我
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
第一!”
三、齐读8-11小节
1、你读出他的心情了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兴奋、激动)
从哪里看出来的?
2、指导朗读:你走进了刘翔的内心,读好它!(指名读)
3、他成功翻越了大山,超越了约翰逊,他的高兴不言而喻。(齐
读)
四、总结:推荐阅读《我是刘翔》。
板书设计
4 翻越远方的大山
2001 刘翔 未进入决赛 约翰逊 冠军
2002
刘翔与约翰逊并肩比赛,但只看到约翰逊的背
影
2003 刘翔第二,约翰逊第一
2004 刘翔超越约翰逊,夺得冠军
5、雪儿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
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
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背诵课
文,
教具准备:投影,录音,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6】
一、导入揭趣
1、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3、过渡:“我”和雪儿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不会的字可查字典解决;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有不理解的词句可联系上下文理
解;
(3)初步懂得文章写的是什么事。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理解词语
明媚:(春光)鲜明可爱。
信使:奉派传达消息或担任使命的人。
快慰:痛快而心里感到安慰。
(3)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剩”“鸽”“捡”“盼”“线”这几个左右结构
的字,以及“哀”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按“盼望——渴望——快慰”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并想想每部分讲了什么。
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一读
2、自由读一读,想一想,我为什么一个人在家?我心里会想些什
么?
3、指导读“冬天过去了,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
五、学习生字
1、自由读一读
2、用你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
3、交流
六、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比一比,组词。
划huá( )
便biàn( ) 转zhuǎn( ) 传chuán( )
huà ( ) pián( )
zhuàn( ) zhuàn( )
第二课时【17】
一、复习
1、指名读词语
2、过度,导入
二、精读第2、3段
1、出示投影,问:
这是一只怎样的鸽子?学生说。
文中的“我”和“爸爸”是怎样对待它的呢?又是怎么做的呢?
在课文中用——画出做的,用波浪线画出想的句子。
交流
2、出示: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看蓝天上
那飘篇悠油的白云„„
此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
3、指导朗读第2段,读出作者的怜爱之情。
4、我又是怎么想的呢?
交流“于是,我更盼望着雪儿的伤快点儿好起来。”
我为什么更盼望呢?
指名读文中的句子。
区别“飞越”和“逾越”,“传递”和“传送”。
用波浪线画出并理解表示信鸽品格的词。
5、指导朗读
6、小结并过渡
“于是”可换成什么词?渴望雪儿好起来干什么?作者见到雪儿
展翅飞翔是,心情会怎样?
三、精读第4——6段
1、导读
自由读第三部分,看看哪些动作能够体现作者的情感,边读边圈
出有关词语。
2、讲读
(1)比较: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
有一天,雪儿展开翅膀飞起来。
通过朗读,比较两句语气上的差异。
(2)“啊”
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还有哪个词也可以表现这种心
情?是什么使“我”如此惊喜?
“弧线”指什么?“划”又指什么?在句中加上一个比喻词。
这样的景象美不美?作者会怎样欢呼?你能想象当时的景象吗?
(3)“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你听懂它在叫什么
吗?
“我”此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动作表现?
(4)雪儿渐渐地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了,“我”此时变得——
(
),高兴的是什么?得到的安慰又是什么?
3、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
1、指名看板书,口述全文。
2、讨论:“我”的腿伤好起来后,会做些什么令父母惊喜一番呢?
3、教师小结。
五、作业
1、写近义词
本领( ) 似乎( ) 快慰( )
向往(
) 忠实( ) 于是( )
2、背诵课文。
板书:
雪儿
洗澡
盼望 ← 敷药
取名
渴望 ← 飞越万水千山
传递信息
快慰 ← 欢呼 望着 喃喃说道 轻轻捧起
6、花瓣飘香
教学目标: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
词语。
⒉懂得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体会小女孩的一片
爱心。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8】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花瓣飘香》。同学们看了课题想提出什
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
⑴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的生字。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红艳艳 不知所措 惶恐 懂事 阳台
⒉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小屋 清晨 惶恐 红艳艳 阳台 花丛
懂事 舍不得
⑵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重点读准:花丛 舍不得。
⑶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
⑷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
三、读讲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这一丛月季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谁会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描红。
第二课时 【19】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第2-11自然段
1、自由读第2-11自然段,
说说这部分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
几个人物,主要写谁。(板书:小女孩、我)
2、我是怎样发现这件事的呢?(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摘花
瓣)
⑴、读这一自
然段时,你注意到哪些词?在这些词下面加上着重
号。(教师引导学生在俯在花前小心地摘双手捧着下面
加上
着重号)
⑵想一想:从这几个词语中你的头脑中会看出小女孩对花怎样?
⑶谁会读这一句?
⑷读了这一句,你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疑问呢?(小女孩为什么
摘花瓣?)
3、过渡:
4、我叫住了小女孩,同小女孩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
他们的
对话,注意对话的语气,并在表示提示语气的词语下面加
上着重号。
5、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后引导学生在语气上进行评议。
⑴轻轻的问说明我并没有责备小女孩,只有感到不明白,想弄
清楚原因。
⑵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说明小女孩只摘了花瓣,自己也觉得左得
不对。
⑶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说明小女孩想到妈妈生病了,爸爸又
不在身边,心里感到难受。
⑷比较句子:
摘花瓣做什么呀?摘花瓣做什么?
6、读了对话说
说有什么地方使你感动。(板书:让妈妈高兴)引
导学生体会小女孩既爱花又爱妈妈的一颗金子一样的孩
子吗?
(懂事的好孩子)
8、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同学
们,也深深打动了我。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⑴齐读第11自然段。
⑵引导学生围绕这一自然段提问:
我为什么要买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到母亲
的阳台上?
(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是被
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板书:不解 买花 送花)
⑶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讨论:与小女孩比一比,你平时是怎样爱妈妈的?
2、教师总结:
小女孩
的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家,作为一个小女孩,她能为
妈妈做些什么呢?她只能用她一颗金子般的爱心
去安慰妈妈。多
么懂事、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呀!
四、作业
1、朗读全文。
2、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小女孩 摘花
花瓣飘香 (孝心) 送妈妈
“我” 买花
习作二 为他人画像
习作例文:《我的好友武建设》
教学目标:通过习作将自己熟悉的人或者想象中的人的特点表现
出来。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20】
一、揭示话题。激发兴趣
开课,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同学肖像。(找个
有鲜明特点的)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画的是谁?
师:你们看,老师画的像吗?哪些地方画的最像?
师及时小结:老师画的像是因为抓住了这个同学的主要特征。
二、 范文引路,掌握要领
1、 小朋友,你们看这副图,图上的小朋友可爱吗?
2、 谁来说说这个小朋友长什么样?
3、 赵建设小朋友不仅把自己的好朋友画的很生动,而且抓住
了好友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得很
生动,小朋友来读一读。
4、 我们来看看,赵建设是抓住是什么来写的?
外貌 兴趣
爱好
5、 图文对照,你看看武建设的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呀?
6、
现在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我们为别人画像,用习作介绍
别人,要注意什么?
7、
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出示。
A、 介绍人物要写人物的外貌、兴趣、爱好
B、 介绍人物要抓住人物的特点――与别不同的特点
C、 要按一定的顺序写
D、 图文尽量保持一致
三、 各自画像,尝试表达
1、
请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人或者自己的好朋友长什么样。
2、
在学生的发言中教师及时提供一些描写人物外貌和兴趣爱
好的语句。
3、
画出好友的样子,可以给他穿上各种衣服,手上拿着他最
喜欢的东西。
4、
小组交流,说说这个人的兴趣爱好。
5、 各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全班交流。
四、评价交流、尝试写作。
第二课时【21】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
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
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
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
遍,不通
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
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
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
评办
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
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练习2
教学目标
1.学习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好钢笔字,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
古诗《清明》。
2.说话练习和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学习并灵活运用表示颜色的词语,口语交际。
课时划分
三课时
第一课时【22】
一、教学第一部分(学用字词句)
1.自读短文,用“”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2.交流找出的词语。
3.指名朗读,边读边想象天空的美丽。
4.去掉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朗读,体会其作用。
5.指导朗读例文。
6.回忆我们生活或学习中积累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7.用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说一句话。
8.自读教材所给的那段话,填空。
9.讨论交流:为什么填这些颜色的词合适?
10.指导学生朗读。
11.齐读。
二、教学第二部分(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驾”,“碧”,“望”这三个字。
(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到的描红要求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驾”。
①出示“驾”,引导学生观察它的结构。
②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驾”字,提醒学生注意,上分下合,
但上面不能分得太开。
③学生练习描写“驾”。
④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写“碧”和“望”字。仿写时要
先看清楚范字,再动笔写。
3.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教师个别进行辅
导,教室里要保持安
静,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练字。教师要注意及
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4.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学生书写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第二课时【23】
一、教学第三部分(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审题
(2)指导
①学生自读八条成语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自由读
④理解八个成语的意思
(有难度的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
①集体齐背
②指名背
2、背诵古诗《清明》
(1)指名读题目。
师生谈话: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在
清明节人们一般会做什么呢?
(2)学生自己试着读古诗
(3)学习古诗
①读诗的前两句,讨论:
在清明节人们都要去凭吊死去的亲
友。诗人此时走在路上,他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的前两句,读出诗人哀伤苦闷的
心情。
③于是诗人想到用酒来
排解此时的忧愁,可是,找了半天也
没有找到。恰巧遇到一位放牛归来的小牧童。诗人会问他什么,他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读读诗的后两句,结合插图说一说。
④看到远处飘扬的杏花酒家的招牌,诗人的心情又会发生什
么变化?请你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4)练习
学生自读,自背
指名背诵
二、教学第四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引导学生回忆写毛笔字的要求
(2)出示卡片,让学生说出笔画的名称(撇折)
(3)指导书写“撇折”
“东”的撇折写时要藏锋起笔,向左撇出,至折出笔锋向右横
出
,顿笔回锋收笔。“会”的撇折与“东”略有不同:藏锋起笔,向左
撇出,至折出笔锋向右横出顺势变挑
。
(4)学生练习描写“撇折”
(5)指导书写“东”和“会”
3、练习
第三课时【24】
教学口语交际
1.审题
2.指导
(1)读懂题目,知道这个题目提出的要求。
(2)分组讨论,这次春游去哪儿,可以安排那些活动,春游
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3)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小组长汇报,做到语句通顺,条
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当。
(4)每位同学自由练说
(5)同桌相互练说
3、练习
(1)小组里选出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2)全班同学讨论,评议,对说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说
得有问题的同学给予纠正和指导。
第三单元 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菩萨兵》、《李广射虎》、《少年王勃》、《大
作家的小老师》四篇课文,一篇习
作和一个练习。这些课文有的
反映了革命前辈的优秀品质;有的赞美了我国古代名将李广的高
超
武艺;有的赞扬古代少年王勃非凡的才华;还有的塑造了大作
家萧伯纳的感人形象。尽管这四篇文章的内
容不尽相同,但在文
章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
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这
个写法上的特点,弄清文章是怎样按事情
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些是
重点写的,段与段之间是怎样紧密联系的。
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安排好叙述的顺序,抓住重点一段一段
地进行描写。
二、学情分析
本班的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大部分学生基础很差,不爱学
习,连作
业都懒得交,少部分学生成绩优异。我狠下功夫抓基础
知识,多读多写我练,利用早读时
间检查课文背诵,平时,我非
常注意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哪个点上,因材施教,争取每一个
学
生都不能落下,提高全班的语文素养和成绩。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读、复述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学会本单
元40个生字,绿线内的29个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尽心尽力”的意思,并给
用“尽心尽力”造句。
能力目标:1、通过认读、互读、组词、听写、掌握本课生字、
新词。
2、通过课文的学习,学习作者按事情以展顺序写一件事的
方法。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
内容的理解。
情感目标: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
的浓浓鱼水深情。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古诗中所包含
着的对“飞将军”——李广高超武艺的赞美之情。3、通
过对课文内
容的理解,了解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
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萧伯纳宽文
的胸怀,教育学生学会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四、教学重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3、从人物对话中体会文章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五、教学难点
1、复述故事。
2、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六、课时安排
《菩萨兵》(2) 《李广射虎》(2) 《少年王勃》(3)
《大作家的小老师》(2) 习作3(2) 练习3(3)
7菩 萨 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
的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
景。
4. 理
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
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第 一 课
时 【25】
一、导入新课
1. 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
板书课题后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
军为“菩萨兵”呢?
二、初读课文
1. 自学生字词。
(1) 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2) 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 检查自学效果。
(1) 出示小黑板上的词语
(2)
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3) 齐读词语。
(4) 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糟蹋、翻译、糊涂、热火朝天
3. 各自轻声读课文一遍。
4.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 分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习评议。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 自由读
2.
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 指名说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
指名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四、作业
1. 熟读课文。
2.
用钢笔描红。
3. 完成课文后第三题。
第 二 课 时 【26】
一、听写生字词
二.读讲第2~5自然段
1.
自由读第2~5自然段,思考:这几自然段讲了什么?
2.
指名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引导概括,主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
动员藏胞回来。
指名读“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教师提问:这句话表达了朱德怎样的心情?
再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深知藏民
疾苦的阶级感情和对藏胞一片赤诚爱心
。
三、读讲第6、7自然段。
1. 自由读。
2.
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 指名说说所画词语。
4. 指
名读“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这
一句,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表
面上讲春耕,实
质上是要让红军的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知道,红军是一心
为民的。
5. 指名说说这两段讲什么。
四、读讲第8、9自然段
1. 自由读。
2. 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
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
、菩萨一样的兵啊“?
3. 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4.
指名读第8自然段,引读第9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 自由朗读全文。
2. 说说藏胞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 教师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
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
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的事。我
们从中体
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作业
1. 朗读全文。
2.
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
“干干净净”等词语。
附板书:
7 菩 萨 兵
朱德:急坏了 怎么受得了
尽心尽力
藏民:躲 跑 返回 流泪
8李 广 射 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
的词语。
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
武艺高超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第 一 课 时 【27】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
2、有谁了解李广的故事,在哪儿见过的?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李广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射虎的?„„)
二、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
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
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
硬
、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
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导书写。
(3)
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 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 塞下曲。
三、作业
1. 练读课文。
2.
抄写生字词。
第 二 课 时 【28】
一、听写生字词
(巩固积累)
二、细读课文1. 细读第1自然段
(1) 指名读。
(2)
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 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
指名读塞下曲。
(5) 齐读塞下曲。
2. 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 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
他是怎样的将军?
(3) 齐读第2自然段。
3. 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 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
风吹草动
以为有虎 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
么?
(2) 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 继续讨论。
课
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
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
、善射、勇敢沉着)
(4) 指导朗读。
(5) 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4. 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1) 轻读课文。
(2) 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相机
板书:清晨 寻找猎物
扎进石头)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
大无穷)
(3) 指读课文。
(4) 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
(5)
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三、总结全文
(知道《塞下曲》是赞美西汉飞将军李广神勇无
比的,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爱之情。)
1. 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 教师小结: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
军
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
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
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四、课堂练习 :背诵《塞下曲》。
附板书:
8李广射虎
夜晚 风吹草动 以为有虎
拉
弓
猛
射
清晨 寻找猎物 扎进石头
9、少年王勃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
然段。
2.学会17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关键
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9】
一、导入。
1.指名读题。
2.在这里,“少”应该读“shǎo”,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
吗?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加强字词教学,整体感知)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
(1)自生字词。
(2)正音
“昌、章”:读翘舌音。
“诵”:读平舌音。
“都、督”:“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ū”。
(3)带读,指读。
4.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
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6.(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
共/长天/一色。
(2)指读。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三、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
1.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又怎样?结果呢?
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1-2)二、(3-4)三、(5)
2.教学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
(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
(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4)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5)齐读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教学生字。(学会字词)
1.分析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学习课课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2.指导书写。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
br>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30】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默词:探望、南昌、景色、宴请、文章、千古传诵、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3自然段。
(1)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
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2)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4)(出示)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
边飘荡„
„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
轻地飘荡„„
A. 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 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 有感情地读第2句。
(5)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学习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方法;图文结合,想象说
话,理解诗意。)
2.教学第4自然段。(给孩子想象空间,培养想象力。)
(1)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2)自读第4自然段。
(3)齐读诗句。
(4)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5)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6)他为什么能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7)是啊,他写
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
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8)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
作。
(9)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
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有感情地齐读全书。
第三课时 【31】
一、复习。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是啊,王勃确实是一位奇才。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王勃是个
奇才?
3.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1.(放多媒体)读读书,看看景色,把3~4自然段背下来。
2.自背,同座位互背。
3.指名背,齐背。
三、出示王勃的其他佳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板书设计
9、少年王勃(有才气)
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
10 大作家的小老师
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话,感悟肖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
象。
教学准备:搜集一些有关肖伯纳的资料及他的作品以及关于谦虚
方面的格言。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32】
一、激趣导入 1、由题设疑,引发思考:
(1)出示课题:10、大作家的小老师
(2)提问:
①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作家?什么是大作家?
② 课文中大作家是指谁?
③
小老师又是谁?
二、初读指导
1、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2)指名说说对有关词语的理解。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贯穿全文
教师取出道具话筒,扮演记者,学生扮演萧伯纳。
教师发表谈话: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
一名记者,我现在
在苏联首都莫斯科向大家作现场报导。我有幸采访到了著名作家
萧伯纳,我们
来听一听,他在这里访问期间有没有遇到什么印象
深刻的人和事呢?
2、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思考,答问:
萧伯纳先生,你为什么会与这么一个小姑娘“玩了好久”呢?
(2)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孩子?
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外貌描写,小黑板出示:“小姑娘白白胖胖,
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
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
(3)、小节过渡:大作家萧伯纳与可爱的苏联小姑娘娜塔莎相遇了,在一起玩了很久。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别着急,我们
下节课接着学。
四、学习生字 (学会字词)
1、出示生字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3、这几个该怎么写呢?先在自练本上试写两到三遍,在告诉大家
书写的秘诀或需要提醒大家注
意的地方。
4、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范写生字。
第二课时【33】
一、复习导入 (巩固复习)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第二部分(情境采访)
1、思考、答问:
(1)临别时,你(萧伯纳)对这个小姑娘说了怎样的话?
学生回答,出示句子:“别忘了回
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
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
(2)你(萧伯纳)称自己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反映了一种怎样
的想法?
——得意。自以为了不起,有点瞧不起别人,希望别人崇敬他。
(3)你是从课文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
是一
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4)小姑娘听了萧伯纳的话后,是怎样的反应?她是怎么说的?
① 出示句子——出乎意料
的是,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
道:“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
br>塔莎。”
② 讨论回答:
A、“出乎意料”是什么意思?
B、出于谁的意料之外?
C、萧伯纳意料之中应该是什么样的?
D、小姑娘有没有“惊喜万分”?
E、小姑娘话中用了一个“请”字,这个字你觉得好在什么地方?
F、小姑娘的话表现了她的什么思想?为什么?
G、小姑娘在自己的名字前为什么要郑重其事地加上“苏联小姑
娘”?
(5)你听了小姑娘的话后有什么反应?
A、“震”是什么意思?“为之一震”究竟是为什么而“震”?
B、“意识”是什么意思?
C、意识到了什么?
小结:正因为这件事情是产生了震动,意识到在小姑娘面前太自
夸了,所以才有后来的反思,才会意识到小姑娘娜塔莎是他的老
师。
(三)抓住“感触”,明白由来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三部分(第
五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感触”是什么意思?“深有感触”呢?
(2)具体说说萧伯纳究竟有哪些“感触”?
(3)萧伯纳“感触”中最后一点——“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
教育。她是我的老师。”
除了给上文所写的事情作总结外,在全
文中还起了什么作用?(点题)
3、就是这么一件小事
,给萧伯纳很多思考,那他从这件小事中感
受到了什么?再读读萧伯纳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段话
的
理解。
三、总结升华1、课文我们已经读完,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你对这<
br>“大”“小”两字有没有新的发现?
2、如果萧伯纳就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
)。
如果小姑娘就在你面前,你会对她说:( )。
3、让我们再读课题,把感受读出来。
板书设计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永远谦虚
平等相待
习作三
教学目标:1读懂“例文”,了解主要内容
,初步感知作者是怎样
按顺序抓住重点把在观察所见景物写出来的。
2、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领会写发现一要新,二要细。
3、按照“作业”要求,从观察到的景物中,选择两三次,有条理
地写出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34】
一、启发交流,导入新课
1、交流平时生活中新发现的情况
二、揭示要求,明确目标
1、出示要求,思考:
(1)、写什么?
(2)、怎样写?
三、学习例文,总结写法
1、指名读,思考: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新发现?是按照什么顺序
来写的?
2、默读,讨论:小作者是怎样把发现写具体的?(找出有关的语
句读一读)
3、小
结:这篇例文通过小作者细致的描写小作者又抓住了“新”
这个重点,使文章变得具体、生动、有趣。所
以,要写好这次作
文,我们必须做到:细观察,抓重点。(板书)
四、迁移写法,循序练习
1、口述。
①自由练说。
②同桌互说
③指名说
④师生共同评议
2、写稿。
第二课时【35】
一、 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
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
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
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
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
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
红花。互
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
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
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附:教师下水作文
小河边的发现
星期天,我来到小河边。河岸上长满了小草,开满了小花,
引来了一只只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嗡”唱着
歌,一会儿飞到这
儿,一会儿飞到那儿,十分开心。看,小蜜蜂头上有二对触角,
很像电视机上
的天线。小蜜蜂的身子是有条纹的,看起来很漂亮。
瞧,它又落在这朵小花上,我想,它可能与花儿还没
说完悄悄话
呢!再看地上,勤劳的小蚂蚁们,它们手拉着手,排着长长的队
伍正急急忙忙地望前
爬呢!我顺着它们的前进望去,原来它们正
扛着一块骨头往回赶呢!望着这些小蚂蚁,我想:它们也知道
团
结友爱呢!
练习3
教学目标: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尝试引
吭高歌。
2、在田字格中书写“区、臣、医”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
3、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时间》诗歌。
4、通过口语交际练习,学会商量。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36】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唤起学生对歌曲
的记忆。
2、出示歌词,请学生自己小声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查字
典。
3、交流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4、这首歌词中有哪些不太明白的词语?学生质疑、讨论。
(1)重点理解“荡漾”一词。字典中对“荡漾”一词的解释
是:形容水波一起一伏的样子
。歌词中的“荡漾”应该怎样理解?
(2)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我的故乡,是我终身难忘的地方
,
从诗中找一找,“我”难忘什么?补充想象,还有什么难忘的?
(3)再读读诗歌,“我”是在哪儿抒发自己的情感?仅仅抒
发的是思乡之情吗?
(4)想象着歌词描绘的境界,想象着风雪中驻守者的心情,
有感情地读读诗。
5、再次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
6、学生试着吟唱歌曲。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钢笔字
1、出示:区、臣、医。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字形,说说它们的共同之处。
3、仔细看字帖,说说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1)笔顺。
(2)外框的形状要写得上窄下宽,底边要平稳。
(3)出示“反犬旁”,说说哪些字带有这个偏旁。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5、学生临帖,在田字格内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6、反馈。
①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其余同学注意观察、评析。
②展示写得好的同学作业,进行评析、表扬。
③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性练习。
第二课时【37】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背成语。
(1)出示八个成语。要求学生借助字典读准成语的音,不懂
的成语做个记号。
(2)交流朗读成语,纠正读错的字音。
(3)交流对八条成语的理解:或根据已学的课文、了解
的人
物来理解,如“才思敏捷、后生可畏”可联系前面学习的课文《少
年王勃》;或根据著名人
物的故事来加深印象,如理解“力透纸
背”时可举怀素写字的例子;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造<
br>造句子,学会运用;或让学生根据平日里的课外阅读说说自己的
感悟,如“风华正茂、出类拔萃”
„„[
(4)再次朗读,加深印象。
(5)练习背诵,同桌互相提醒。
(6)集体背诵。
(7)指名背。
2、读背《时间》
(1)世上最
宝贵的是什么?同学们一定会说是时间。时间如
流水,一去不复返。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时间》这首小诗
。[(2)
请学生借助字典或小组合作,读通诗歌,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4)提问:“小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勤劳的人从“小河”里捞起的是无穷的宝藏,而懒惰的人只能捞起后悔和失望?
(5)同学们,你们想做什么样的人?
(6)鼓励学生说说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或诗歌。
]
第三课时【38】
课前准备:找几位同学排演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学会商量(在生活中学会与
人商量)
1、谈话引入(谈话要点):
(1)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与别人意见不一
样的时候,也有可能会遇到做事拿不定主意的情况。怎样才能拿
定主意,怎样才能与别人形成较一致的
意见呢?
(2)学会和别人商量,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比较可行的方
法。
(3)怎样和别人商量,大有学问!
2、请学生仔细看图,自己弄懂图意,不懂的可以请教老师。
3、学生交流图意,引导展开想象。
4、讨论:遇到图中的情况,准备怎样和别人商量?在商量过
程中要注意什么?
5、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去同别人商量事情时,态度要诚恳。
(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
短。
(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
(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
6、四人一小组练习与别人商量,选择一幅图准备表演。
7、以每幅图为例,让几组学生表演在遇
到某种情况时,是怎
样通过商量来解决问题的。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扮演某个角色,
既可示范
,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每组同学表演完毕后,请观众畅所欲言,发表意见。
8
、联系生活,说说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还遇到哪些与课本中
相似的情况,遇到哪些难题,我们可以怎样商
量,老师创设几个
情境,让学生讨论。[
再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话题进行表演练习。
9、教师总结: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让人为难的事。遇到难
事多体谅,多
商量,这样才能处理好难题,我们的关系才会变得
更融洽。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欣赏书中的优秀书法作品,请学生发表感想。
2、出示“戈、心”两字,揭示今天学写毛笔字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二字,尤其注意红笔标注的笔画“斜钩、
卧钩”。
4、指导学生按图提示的运笔走势书空。
5、教师示范,并出示字帖上带有这两种笔画的汉字,进一步
欣赏感受。
6、学生在大字本上书写。
第四单元 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赶海》、《荷花》、《古诗两首》,
一个习作,一个练习。三篇课文在体裁和
内容上都有较大差
异,《赶海》、《荷花》都是散文性记叙文,《古诗两首》是古
代诗歌;《赶
海》写了孩子天真烂漫的童年趣事,《荷花》和
《古诗两首》则描绘了自然风景的美丽动人学生可以通过
本
组课文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回溯、检验和巩固。
教学目标
1、除了正
常的学习生字,理解词语,朗读课文之外,本单
元课文的《荷花》《古诗两首》都需要背诵。
2、本册书对学生读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单元中,
依然要求学生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
不指读,能初
步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
文内容,想想课文所描
绘的情景,知道课文大意。
3、本单元教学重视积累,对于课文中的优秀词语,精彩句
段,优
美诗文,都要求学生或感悟或摘抄或背诵,在此基础
上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
对美好
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能初步对课
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
课文
内容,想想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知道课文大意。
2、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
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3、初步掌握写人物对话的方法。
难点:
1、在写作文的时候,把对话当中的提示语写具体,注意
提示语位置的变化。
2、重点讲明冒号、引号的用法,顺便再强调逗号、句
号等其它标点符号,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正确地运
用标点符
号了。
教法与措施
《赶海》学生大多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为了更加直
观,
我们可以以学过的《美丽的南沙群岛》引入,首先引发学生
对大海的美的印象,让学生知道
,赶海是生活在海边的人常
做的事,海水涨潮把许多鱼虾贝类带到沙滩上,退潮后人们
便去捡拾
,这就是赶海,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荷花》写“我”清早去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
如
诗如画的美景所陶醉而浮想联翩,如果有条件,最好以播放
荷花的录像片段导入新课,在教学
过程中,还可以播放优美
的音乐,在优美的音乐中朗读,交流。
《古诗两首》的学
习方式可以借助上学期的习作八《古
诗研究报告》,先组织收集两首古诗的资料,了解古诗意思、
写作背景等,然后重点学习。
“习作4”是看图作文,要求学生在阅读《乌鸦反哺》
这篇例
文的基础上,从后面的三幅图中任选一幅,展开想象,
写一段话。这是学生在作文中初步写以对话为主的
作文,所
以,老师应该抓住这一点讲明:写对话,一是要写清楚说的
什么;二是要写出人物说话
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而且还
要重点强调,人物的对话一定要有意义。《乌鸦反哺》教育
人要
懂得感恩,此次习作也要倾向于这一点,引导学生写出
具有赡养、关爱、回报等感恩之情的作文。
练习四“处处留心”要求学生学会查词典并在实践中逐步
养成习惯“练习”中的古诗相比于课
文中的古诗,可以简化
学习过程,初读扫清词语障碍,再读理解,最后背熟就可以
了。
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约请”,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
弄清什么是“约
请”,然后进行情景演练,师生及时评价、进
步和完善。
课时安排
《赶海》、《荷花》、练习四各三课时 《古诗两首》、习作
各两课时
11.赶海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良好
的听说习惯。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
的词语。
3、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借代意义。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时
的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
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39】
—、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
,我希望在大家
欣赏歌曲的时候,能够仔细的观察画面,你都感受到了什么呢?
(播放《大海啊!故乡》,出示课文插图)
(相机板书:海)
2、
海水退潮时,人们到海边去捕捉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
人们称之为“赶海”(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自然段大意
1、读课文,读准字音。
(1)先读准课后生字的字音,再边读课文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出示词语,指导读准生字词的字音,重点指导
2、再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1)要求:把句子读正确、通顺,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
读破句。
(2)
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三读课文,了解自然段的大意。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以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卡片。
2、重点提醒“舅”、“载”的笔顺。
3、指导书写。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40】
一、复习检查
1、读词语。
2、多音字组词。载zǎi ( )zài ( )
3、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
二、精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听录音歌曲:《大海啊,故乡》。
(2)理解“每当„„便„„”句式的作用。
①强调指出童年时赶海的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
②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3)指名朗读,评议。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文中哪个词表现了“我”赶海的迫切心情?
②“我”初到海边,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情景?
(2)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①“闹”字表现了“我”赶海的迫切心情。
指名试读,强调“闹”字。
②我初到海边,看到了还水退潮的情景很有趣。
a.指名读第2句。
b.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浪花像人一样,好像不忍心离开,
去了又回,非常有趣)
c.指名朗读,评议。
③我初到海边,还看到人们在沙滩上赶海的有趣场景。
a指名读第三句。
b画出表示动作的词。
C这些动作用什么关联词连接起来的?
d指名朗读,评议。
3、小结第二自然段。
过渡:第二自然段写了我看到的有趣的情景,第3自然段写了我
在海边的活动
。我在海边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4、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我在海边有哪些活动?
(2)讨论交流。
(3)自由读第3自然段,想想文中哪些地方有趣。
(4)指名读第3自然段,
加深理解,指导朗读。
5、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理解“满载而归”“战利品”的意思。
(3)指导读。
6、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结尾再次出现歌词,首尾呼应,表达了小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三、总结全文,朗读体会
1、总结课文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体会小作者热爱大海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1、 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 抄写课后词语
第三课时【41】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说出下列字的结构和偏旁。舅努痒虏载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议。
二、讨论写法、品味朗读。
1、小作者是怎样把“赶海”这件事写的这么生动的呢?
(1)课文开头、结尾都用了《大海啊,故乡》的歌词,首尾呼应。
抒情优美。
(2)小作者把“浪花”“大虾”“螃蟹”当做人来写,生动有趣。
(3)小作者用词很准确。
2、然我们没有赶过海,但读了这篇课文,我们都觉得赶海非常有
趣,小作者的文章写的多好啊!小作者的文章写的多好啊!我们
再来听一听课文录音,仔细品味
品味。
3、听课文录音。
三、说话、写话练习
1、指名读课文后第五题,明确说话、写话要求。
2、启发学生回忆参加过的活动,选出一种玩得最开心的活动,练
习说一说。
3、指名说,评议。
4、同桌互说,互评修改。
5、把说的话写下来。指名读,评议。
四、作业
完成写话练习。
板书设计
赶海
追 浪花
趣 捉 螃蟹
捏
大虾
12荷 花
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
行审美教育,并启
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
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1、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课文最后两段能背诵。并
通过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爱莲说》片段的略读,《多美啊,
野花》的介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阅读的兴趣,加深对课
文的理解。
课前准备:一段配合学生看图想象的音乐;一张挂图。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42、43】
一.
导语,揭示课题。(以旧带新,激发学习兴趣)
1. 小朋友,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王冕学画
的故事,知
道荷花是一种很美的花,有个小姑娘非常爱荷花,她在公园里仔
细观察了荷花后,写
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书上的《荷花》(板
书课题)。荷花又叫“莲花”。
(板书:莲花)
2. 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又叫“莲叶”。)
(板书:莲叶)
3.
我们还学过一首古诗,里面也赞美过荷花,我们把这首古诗
背诵一下。
(师生一起背古诗——宋朝杨万里的《咏荷》)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
二.
观察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荷花池边。
1、启发:那个小姑娘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荷花呢?你们看那一池荷
花就像这一幅美丽的图画。
(出示一幅彩色的荷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
2、指导看图:请小朋友按次
序仔细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然后再读读课文。读中启发:课文中有个小朋友在看荷花,她见荷花非常美,就写了这篇文章。现在打开书本,自己看看图,读
读文章。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
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 自学课文。
四.
自学讨论,理清层次。(梳理文章脉络,初步了解文章写法。)
1.“我”去看荷花。
2.“我”看荷花。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
五.讲读课文。
第一节:
1 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
觉得它就是真的荷花。现在
我们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
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2. 指点:课文一开
头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
文的第
一节。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第二节:
1.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
么?
2.进一步要
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
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
、荷花、花骨
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
3. 指点:小朋友已经说
了荷花是雪白的,这是白莲,我们平常
看到的粉红的荷花叫红莲。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这就写出了荷<
br>花色彩的美。
(板书:色彩美)
4.还有刚才你们说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荷花
在微风中舞蹈,
花骨朵小巧玲珑,小莲蓬张着笑脸,这些是写荷花的什么?(姿
态)这样把荷花
的姿态写出来,就把荷花写活了。
(板书:姿态美)
学生准备。
提示;复述时要
有次序,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想想好。过了
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
板书设计
荷 花
色彩美
看着 美 冒 露 姿态美
风吹过来
想着 爱
风过了
第二课时【44】
一. 导入新课。
1. 第一堂课我们学习了《
荷花》一课,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
把课文读一遍,要把描写荷花的色彩、姿态的词语读出美和爱的感情来。如“碧绿的„„”“嫩黄的„„”。
2. 学生齐读课文。
二. 复习阅读。
1. 你们读了这一课,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
2.
第四节是展开想象,课文中的“自己仿佛”“自己觉得”后面
写的就是想象的内容。什么叫“仿佛”?
(“仿佛”就是“似乎”“好像”的意思,不是真的,而有真的感
觉的意思。)
请同
学们按照这个意思用“仿佛”说句话“什么仿佛什么?”“什
么仿佛怎么样?”这样想句子就容易正确了
。
例句:
(1) 我看着小蝌蚪,看着,看着,我仿佛觉得小蝌蚪变成小青
蛙了。
(2) 我看着金黄的油菜花,看着,看着,我仿佛变成小蜜蜂钻
进菜花丛中去采蜜去了。
(3) 我看着梅花,仿佛自己是一朵梅花,迎着寒风开放。
(4)
我看着风筝,仿佛自己随着风筝飞向远方。
三. 教补充教材。
1.《王冕看荷花》(略读)
(1)导语:刚才同学们用“仿佛”说话,说得很好。今天我们
学
了《荷花》这篇课文,你们在一年级学习了《王冕学画》,现在李
老师再介绍一篇材料让你们
读。
教师介绍读物:这篇材料是从一篇很有名的书《儒林外史》里选
出来的,写的是《王冕看
荷花》。小朋友们很快地把这材料看一遍。
( 学生阅读课文)
(2)指导:这材料上有几个词是古文中的词,我们现在不查字典,
你结合上下文读读,想想。
“须臾”是什么意思?天气烦躁里的“烦躁”是什么意思?要学
会看注释,可以根据上下文猜读。
(板书:须臾、烦躁)
看注释:“须臾”就是一会儿的意思;“烦躁”是指天气闷热。
(4) 这篇材料中有一句写王冕看荷花,看到怎样的程度?
(5) 引导运
用:现在我们想想在我们刚学的《荷花》这篇课文
的第四节末了,是不是可以再加上一句话,来点明这一
节的中心
意思,你们想想应该加哪一句呢?(“真是人在画图中”)
(在原来板书的“风过了”后面加上“真是人在画图中”。)
2.《爱莲说》中的两句话。
(1) 导入:由于荷花的色彩很美,姿态也很美,因此使人陶醉
在画图之中,其实荷花不仅外
表美,它的品格也是很美的。宋朝
有个哲学家曾这样赞美荷花。
(2) 讲解:这两句话,前
一句的意思是说,水上的、陆上的花
草,可爱的很多,后一句是说作者最爱莲花,爱它生长在淤泥之中,却全身洁白不受污染,这是作者对莲花的内在品格的赞羡。
(3)
学了这两句话,你们知道李老师要说荷花的什么美?
荷花更美的是品格上的美。
板书设计
荷花 蒲公英
色彩 我爱, 花
外表美
姿态美 我爱, 茎叶 内在美
品格
我更爱。
1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45】
一、复习
1、指名背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
1、理解课题的意思: 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
听?
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 瀑
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4、学习这首诗
(1)出示整首诗
2)指名读一读
3)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
来。
4)交流:
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
评议,他讲得怎样?
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
7、总结全文
本诗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
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9、 指导背诵
出示轻重节奏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0.指导书写
紫:上宽下窄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 香炉 生 紫烟,
遥看 瀑布 挂 前川。
飞流 直下 三千 尺, 壮美山河
疑是 银河 落 九天。
第二课时【46】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学习《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
2、简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
四、学习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一、二两句
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舒畅预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句
指名读一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诗人卡到了什么?
讨论,理解“西岭”“千秋雪”相机板书,画简笔画。诗人是透
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诗人向门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
理解“东吴”,什么说是万里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
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一行写一个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结: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表达了
诗人无比舒畅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鹂”“鹭”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板书:
绝句
两个 黄鹂 鸣 翠柳,
一行 白鹭 上 青天。 近景
窗含 西岭 千秋 雪, 舒畅愉快
门泊 东吴 万里 船。 远景
习作4 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
教学目标:1、读懂例文《乌
鸦反哺》,了解主要内容,初步了解
例文是怎样写人物之间的对话的。
2、借助对例文的分析
,初步懂得写对话,一是要写清楚说的什么;
二是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等。
3、根据提供的对话材料,让学生按照作业要求,练习写对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写人物之间对话的方法。
难点:把提示语写具体,注意提示语位置的变化。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47】
一、激趣导入
1、(投影映示小学语文第一册汉语拼音“W”旁边的那幅插图)
提问:同学们,这幅图你们在哪儿见过?图上画了什么?
2、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乌鸦们渐
渐长大了,乌鸦妈妈也老了,
飞不动了,小乌鸦们是怎样对待它们的***呢?老师请大家读一篇
短文《乌鸦反哺》。
二、初读例文
1、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
(1)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什么叫“乌鸦反哺”?用“——”画出来。
2、讨论交流。
3、这篇短文写“我”和妈妈看到乌鸦反哺时两个人的谈话,又叫
对
话,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板书:写
对话)
三、讨论明法
1、过渡:应该怎样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例文
是怎样写的。
2、再读例文,结合书上的分析,明确写法。
(1)学生再读例文,思考:“我”和妈妈在树林中说了些什么话?
(2)讨论交流。
(3)哪些话是“我”说的,哪些话是妈妈说的?你是从哪儿看出
来的?
①学生讨论,点名回答。
②小结:写对话要写清楚是谁说的,说了什么。
(4)①
对话中写清楚是谁说的这部分叫做“提示语”,请大家看
“我”和***这几句对话,用“~~~”画出
提示语,看看它们的
位置一样吗?
②为了使文章显得更活泼、不呆板,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变化
。有
的放在前面,有的放在后面,还有的放在中间呢!
在有的情况下,提示语也可以省略。这
时,一个人说的话就写一
段。我们这次作文主要要求同学们掌握提示语在前面和在后面这
两种方
法。
③过渡:提示语除了告诉我们是谁说的,还能提示什么?
④小结:提示语除了告诉我们
是谁说的,还能提示人说话时的语
气、表情、动作等。写对话时既要写清是谁说的,说了什么,还
要写出说话人的语气、表情、动作等,这样才具体、生动、形象。
(5)结合书上的分析,总结写法(板书)。
①写清楚说的什么,是谁说的。
②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等。
第二课时【48】
一迁移仿作
1、辅助练习。
(1)情境一。
指名一名同学演示动作:欢蹦着走进教室,同时说:“我们班在广
播操比赛中得第一名啦!”训练学生
说一句描写人物说话时语气、
神态、动作的句子。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听清说了什么,是怎
样
说的。
(2)情境二。
老师和一名学生表演对话,要求学生听清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
2、模仿作文。
(1)明确习作要求。
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已
初步掌握了写人物之间对话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看一个小品,练习写一段对话,请同学们注意听清说话人说了什么,又是怎样说的。
(2)课堂小品表演。
(3)同桌互相讨论:小品中的人物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
(4)播放小品的录音,再现
情境,帮助学生弄清说了些什么。学
生边说边回忆人物是怎样说话的。
(5)投影映示句子,学生练习说话。
同桌互说、指明说,然后评议。
(6)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清楚。
同桌互说、指明说,然后评议。
(7)同学们,刚才你们看了小品表演,根据小品提供的材料说了
一篇作文,把事情说得很清楚,着重抓
住了人物之间的对话,下
面,我们试着给这篇作文起个题目。
指名说。
(8)练习写稿,教师巡视指导。
(9)评议修改。
练习4
教学目标:1、按笔顺规则,把“搜”、“塞”、“藏”3个字写正确,
写端正。
2、使学生知道词语间的对仗关系,并进行适当的练习。
3、读句子,注意表示声音的词并仿写两句。
4、熟记8条成语。
5、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用语的口语交际训练。
6、写毛笔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49】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请学生分角色读一读师生的对话。
2、谁来说说如何查词典?
3、请学生查“神秘”,并确定在文中的解释。
4、查词典比赛:流线型、大腹便便、绅士。
一、 教学第二题
1、引导学生观察“章”、“罩”、“举”的间架结构。(上下结构)找出字的关键笔画——悬针竖。
2、引导学生读“我的提醒”。
3、指导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50】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纠正读音。
(4)理解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二、教学第五题
1、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指名朗读古诗。
3、提出古诗中的不懂的字词,学生教师互助解疑。
滁州:现安徽省的滁县。
西涧:在滁县城西。
独怜:偏爱。
4、谁能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诗人独独喜爱
涧边生长的幽草,
而繁茂的树丛中传来黄鹂动听的鸣声,他却似乎不以为然。傍晚,
因为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外渡口没有行人,惟有一只小船横
泊在河里。
5、你觉得古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幽静)
6、指导学生朗读。
7、指名读、齐读。
8、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51】
一、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读要求,想想它告诉我们些什么。
(2)复习有关礼貌用语。
2、指导
(1)解题:什么叫约请?
(2)约请的原因是什么?
(3)假如你是中队长,见到顾老师应该怎么说?
①指导学生看图,顾老师正在干什么?中队长正在干什么?
②假如你是中队长,我是顾老师正在弹钢琴,你会怎么约请我?
3、练习
(1)同座进行演练。
(2)选一对到前面表演。
评议。
(内容表达是否正确,礼貌用语是否恰当,态度是否大方等)
第五单元 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三篇课文都是儿
童喜闻乐见的神话和童话题材,文字浅
显,故事引人入胜。同时,在这些浅显的小故事中,渗透了一些<
/p>
思想教育和科普知识教育。《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使学生树立正
确的审美观。《
水上飞机》是一篇科学童话,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
形象地向小读者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广泛用途,展现了
最新的科技
成果。《跟着台风的卫星》使学生明白了无论台风多么狂怒、多么
凶猛,气象卫星都
能紧紧跟着它、监视它,向人类报告它的一举
一动,使我们不再受到台风的威胁,说明了科技的力量无穷
,“人
定胜天”。
二、单元目标
1、能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语,能用“自豪”、
“究竟”、“渐渐”、“谈笑风生”造句。认识多音字“散”、“难”。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单元29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
文内容。并学会正
确使用标点符号引号、省略号。
4、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
才对》,分角色朗读《水
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
5、使学生了解童话作品对自身的教育意义。
6、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以及想象、联想的能力。
7、能根据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处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
信息的能力。
三、单元重难点
同单元目标5、6、7
四、教学措施及策略:
1、 传
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以“读悟”为主线,
加强说写等训练,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
育。
2、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互动,积极交流。
3、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提高学生的认识,感受课文内容的内涵。
注重复述,因课设练。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讲
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
掌、眼毛在沙漠
里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投影。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52】
一、导入:
1、谈话:小朋友见过骆驼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
么样的?
2、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
课文就是讲骆驼的,题目是:我应该感到
自豪才对。(板书)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同句子,想一想课文讲里
一件什么事情?
(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注意带点
字的读音。
疙瘩 自豪
骆驼 委屈 足够 沙漠 小溪 陷进 养料
风沙 茫茫 贮存 俯下身子 铺天盖地
2、学生自学,教师注意辅导后进生的学习。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集体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
课文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一说课文哪一部分是讲小
骆驼跟着妈妈到沙漠旅行的(3、
4自然段)
4、指名读词语,注意3个加点字应该读轻声。
5、说一说部分词语的意思。
6、小结自学情况。
四、学习生字
1、自由识记生字,注意字形。
2、交流记忆方法。
3、用钢笔描红。
4、反馈,表扬写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第二课时【53】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
二、听说训练:
1、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两个肉
疙瘩。
2、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
才对!
(1)师述
(2)指名说 (3)出示句子齐读。
三、讲读课文:
(一)、第1、2小节:
1、是什么事让小骆驼感到自己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呢?课文的一、
二小节交代了事情的起因。齐读一、
二小节。
2、课件展示:出现小骆驼来到小溪边,小红马也来到小溪边,小
红马看到小骆驼就开口了--
(1)指名读
(2)评读,读出喷着响鼻。
(3)再指名读。
板书:脚掌(又大又厚) 眼毛(两层) 肉疙瘩 难看
(4)齐读小红马说的话。
3、小骆驼听了觉得很--生齐。 附板书:委屈
就把小红马的话告诉了妈妈,它会怎样说呢?指名说
妈妈是怎样回答的?指名读、评读(疼爱)、再指名读、齐读
4、读好
(1)指名说读(一个演小骆驼,一个演骆驼妈妈)
(2)分角色读1、2小节:小骆驼、骆驼妈妈、旁白
过渡:
第二天,小骆驼跟着妈妈走进了茫茫的大沙漠。
(二)、第3--4小节:
(出示沙漠图) 指名读3、4小节
板书:( )沙漠
请你说说:你看到了、听到了怎样的沙漠?
对呀,小骆驼望着这无边无际的沙漠开始担忧起来,
小骆驼担
心什么?经过这次沙漠之旅它又明白了什么?
1、自读3、4小节。
2、交流小骆驼担心什么?指名读(读出担心的语气)
3、同桌同学再读3、4小节,讨论并完成思考题:
(1)小骆驼在茫茫的大沙漠中行走不怕饿,这是因为( )。
(2)小骆驼不怕自己的脚会陷进松散的沙子里,这是因为( )。
(3)小骆驼也不怕铺天盖地刮过的风沙,这是因为( )。
4、交流:
(1)出示句子、骆驼图,
指示驼峰,板书驼峰。
师生识图,板书:贮存养料 齐读句子。
(2)出示句子:怎样理解妈妈说的这句话?
(3)介绍骆驼鼻孔和眼睛的知识。
齐读第4小节。
5、读好3、4小节:
(1)分角色朗读。
(2)评读。
(3)再分角色读。
小结:骆驼的
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肉
疙瘩般的驼峰,看起来不美观,可他们的用处大着哩!
又大又厚
的脚掌不会陷进沙子里拔不出来,两层眼毛可以防沙,驼峰可以
贮存养料,适于沙漠生
活。所以,最后小骆驼相通了,他觉得自
己应该--生齐。
(三)、第5小节:
1、齐读第5小节。
2、小骆驼的情绪有什么变化?(板书:自豪)
读好自豪。
师总结:课文讲述了小骆驼听小红马说自己很难看觉得很委
屈,后
来跟着妈妈到沙漠里走了一趟,明白了驼峰、脚掌和眼毛
的作用,那么: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内在。)
四、续讲故事:
小骆驼
的沙漠之旅结束了,有一天,它又来到小溪边照镜子,欣
赏它那又大又厚的脚掌、两层长长的眼毛和高高
耸起的驼峰。恰
巧小红马也来了,它们第二次的相逢,小骆驼会怎样对小红马说
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交流。
板书设计
不能驼峰——贮存着养料——足够路上用
委屈
脚掌——又大又厚——不会陷进松散的沙子里
自豪
眼睛——双层眼毛——风沙过去了,没进一点沙子
15、水上飞机
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
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
究竟”和“渐渐地”
造句。
3、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
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关键词进行语言训练,并激发科学兴趣。
教具准备: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4】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练习说话,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同学们,你们喜欢飞机吗?把你们课前收集的一些飞机的图
片展示一下,并用自己的介绍一下。通过介绍,大家有没有发现,
刚刚我们所说的飞机有个共同
的特点,都在空中飞行的。
2、今天,有一位小客人——小海鸥,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揭题——水上飞机,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听读课文。
听录音,你有什么感受?
三、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读通课
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初步知道课文主要写得是什么,水上飞机有哪些用途?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去拼音,读生字。
(3)课文中的词语有哪些已经懂了,有哪些还没有懂的?
四、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讨论问题。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茫、佩、输、援”并范写。
3、用钢笔描红。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55】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导入:上节课,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会了本课的生
字,初读了课文,在你们的头脑中肯定也产生了许多问题。
出示:①在你们头脑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老师很想追问一下,点击出示:在你们头脑中究竟出现了哪些问
题?
能告诉我们吗?
指名说,师归纳出示:
②水上飞机是什么样子?师:如果我想追问一下,该怎么说?(生说,师点击出示:水上飞机是究竟什么样子?
③水上飞机有什么作用?师:如果我还想追问一下,
该怎么说?
(生说,师点击出示:水上飞机究竟有什么作用?
2、师:是啊!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齐读:
水上飞机究竟是什么样子?
水上飞机究竟有什么作用?
„„
二、导学课文
导学第一自然段
课文中有没有描写水上飞机样子的句子,找一找,读一读
1、指名读,出示“白色船体的两边长了两个大翅膀”。
2、“两个大翅膀”这形状与普通的
船根本不同,你们有没想到相
关的一些词语啊?(与众不同,截然不同„„)
3、文中也用了一个问(奇怪),相机指导朗读第一句话(突出“奇
怪”) <
br>4、小海鸥看到这条奇怪的船,你觉得它心里会感到怎样(好奇),
它为什么会“好奇”呢(突出
“啥样,长翅膀”等)相机指导朗
读。
5、小海鸥想去问个究竟,这里的“究竟”你懂吗?能不能换个词
语,意思不变(清楚、明白)
是不同的。
6、指导朗读第1段
导学二至六自然段
1、读完了吗?现在你有没有知道那条奇怪的船到底是什么?(水
上飞机)
2、我们再来读读它俩的对话(逐句指导朗读)
出示①“喂,船大哥,你好哇!”
②“你好!我不是船,我是水上飞机。”
③“飞机?你怎么掉到海里去啦?”
④“不,我是降落在这里的。我是海上救护机,可以迅速救援海
上遇难的船只。”
3、练习对话
导学第8段
1、指名读
2、出示:“他告别了小海鸥,便迅速地滑行起来,机身的两旁随
即溅起了雪白的浪花。
结合省略号,迁移拓展
1、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许多具有各有作用的水上飞机)
2、思考:如果让你长大后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它发挥哪些新的
作用。
3、小组合作交流
4、汇报评议(名称、用途)
5、师小结
刚才我们让
飞上飞机发挥了那么多新的作用,其中有一些水上飞
机已经拥有了,还有许多新型的水上下班飞机只要大
家从小好好
学习,掌握科学本领,长大以后就等着你们去实现!
三、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
br>1、今天,我们听了海上救护机的介绍,了解了水上飞机,同学们
肯定对它们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2、对于刚才同学们的精彩构想,老师还想探个究竟
(出示)
请展示你的聪明才智,以作文、绘画、小制作等形式设计具有新
作用的水上飞机。
课后,我会跟你们老师商量,请他组织一下,在班上举办一次水
上飞机设计成果展示会。
(附板书)
海上救护机„„ [救援船只]
海上战斗机„„ [参加战斗]
海上运输机„„ [输送物资]
海上灭火机„„ [扑灭大火]
16跟踪台风的卫星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
读。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
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
用科学为人类、为社会造福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1、认识科技的力量无穷,“人定胜天”
2、
了解有关人造卫星和台风的知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6】
一、导课激趣:
1、板书:跟踪 指名正音
想怎么读这个词?为什么要这样读?(如果体会不到可以演一
演)
2、知道我们今天要读谁跟踪谁的故事吗?板书:台风 —— 卫星
3、可以怎么读这个板书?还可以怎么读?
4、看上去不相关的两样事物,他们会有怎样的联系呢?去课文里
面找找好吗?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
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 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积累理解新词的意思。
(3)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用
途。
2、出示词语,指名读。
3、指名分段读。
三、精读感悟:
(一)大
家读书的本领确实很棒,短短的十几分钟就能读的正确、
流利,还有不少同学读得绘声绘色了。这个会跟
踪台风的卫星到
底是怎样跟踪卫星的?默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再读一读。
(二)指名交流。
(三)学生自读课文,
(四)反馈: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吗?找出
有关句子读给我们听听。 “哈,”小星星笑了笑说,“我是第三代气象卫星,人们叫我时刻
跟踪你,监视你,直到你消失为止
。”
1、抓住“时刻”,举例子:卫星都会在什么时候跟着台风(说不
出时教师示范举例子:
他在走路时隔着他,做游戏时跟着他„„)
2、指名读这段。板书:时刻
3、过渡:卫星说到做到了吗?他是怎样时刻跟踪台风的?我们再
接着听听其他同学的介绍。
卫星说到做到了吗?(生答)刚才xx的发言就能说明了。
“可我偏偏爱跟着你走„„”
1、课件出示本句话。这个“你”是谁?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
(联系上下文看看)
2、生回答。播放台风的影片。
3、这么厉害的台风,卫星却偏偏爱跟着他,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呢?
4、生交流。板书:偏偏 爱
5、真是一个态度坚决的卫星啊!面对如此厉害的台风,他们之间
的对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
6、采访形式指导朗读。
7、过度:台风会善罢甘休吗?(生答)
8、师生接读:
台风狂暴地跳起来,对准气象卫星猛扑过去。可他
哪里知道,气象卫星站设在离地面三百
公里的高空,他再蹦跳也
不管用。
9、过度:哦,这一回合,谁赢了呀?卫星还在继续跟踪卫
星吗?
他感到有点累,正想歇歇脚,无意中发现气象卫星仍然紧紧地跟
踪着自己。
1、老师也是找到的这一部分,我也想读给大家听听,行吗?
师读掉“无意”“仍然”。
2、生质疑,体会台风满以为把卫星甩掉了,但卫星却不放松地紧
跟它。板书:仍然 紧紧 <
br>3、你们可真能干,老师也要向你们学习,我相信你们也能把他们
的这组对话读好。课件对话“哼
,我要把你甩掉!”“想甩掉我?
没门儿!” 指名朗读。
“想甩掉我?没门儿!”气象卫星用嘲笑的口气对他说。
你确实不会被甩掉。想甩掉我,没有门吗?台风准备怎样甩掉台
风?
“哈!这里的人
们早就知道你快要来了。”气象卫星自豪地说,“每
隔二十五分钟,我就向他们报告一次你的行踪。”
1、抓“自豪”。你这么自豪是为什么啊?板书:每隔二十五分钟
2、人们早就知道台风会来
了,看台风来了。录像播放台风引起巨
浪拍打岸边旁白:狂风怒吼,巨浪滔天
3、定格画面,接着会发生什么情况?在疯狂的台风巨兽,我们也
不用怕了,心情怎样? 4、指导朗读“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呼呼地向着城市
扑去,可是他很快发现,堤坝筑高
了,树木撑牢了,人们谈笑风
生,一点也不惊慌。”
5、看来,卫星确实应该自豪,因为他的
工作帮助人们战胜了台风,
我们再也不怕台风带来的灾难了。来,能干的小卫星们,自豪地
夸夸
自己的本领吧!齐读这句话。
6、指导朗读。
7、台风这下可没辙了吧!好了,气象卫星的任务完成了,收兵回
营吧!
激起学生联
系最后一段。看来,卫星对台风的跟踪还没结束呢,
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板书:
第二课时:【57】
一、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第二代卫星有什么印象?
二、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 <
br>师小结:无论台风多么狂怒,多么凶猛,气象卫星都能紧紧地跟
着他、监视他,向人类报告他的一
举一动,使我们不再受到台风
的伤害,科技的力量无穷,“人定胜天”。
三、分组,分角色朗读。
四、角色表演。
板书设计
16、跟踪台风的卫星
台风 卫星
第一回合:
妄图攻
击 高高看着
第二回合:
企图甩
掉 紧紧跟踪
第三回合:
扑向城
市 预报行踪
习作5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处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
信息的能力。
2、自拟作文题,并能有条理、有中心地根据所筛选的材料进行习
作练习。
3、在整合材料进行习作联系时,有自己的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8】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多媒体演示:赛龙舟、包粽子„„端午节到了,人们以各
种形式迎接这个节日地到来。
2、
你对端午节了解多少?
3、
刚好,我们班要出一期有关端午节的黑板报,如果由你来
负责,你打算如何设计?
4、 师引
导:刚才有个同学建议写一写有关端午节的文章。恰
好有同学找来了许多关于端午材料,同学们根据材料
写一篇介绍
端午节的短文。
二、阅读材料,自行整理 (进一步了解端午节。)
1、 让学生自有阅读材料,同座交流:
收集地材料包括哪些方面。
2、
全班同学交流讨论
3、 你对介绍端午节地哪个方面地材料最感兴趣?说说理由。
4、
你打算如何把你最有兴趣的材料整理成小短文?
三、 合作交流,完成初稿
1、
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如何组合材料
的。
2、
每一学习小组商议如何共同完成一篇短文。
3、 各小组完成习作。
第二课时:【59】
一、 多向评价,及时反馈
1、 各学习小组汇报,各位同学参与评价,师出示评价要求:
a、 是否合理的安排材料;
b、 是否有条理的叙述自己选好的材料;
c、 在筛选材料的时候有没有自己的特点。
2、 师就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相机板书
a、 适当的选择
b、 合理的安排
c、 创意的表达
3、
师请各小组同学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4、
师将各小组的习作帖在墙上,让学生下位阅读,并把自己
的意见及时地写在相应的白纸上。
5、 师相机与学生讨论。
6、 师安排众生习作。
练习5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似处,并学习运用打比
方。
2 增加词语积累的练习。
3 练习用钢笔书写点画教多的字
4
调动学生平时的观察积累,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或最不喜
欢的广告,说明理由。
5 练习
书写带有横折钩笔画的“为”字和带有横折提笔画“计”
字,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这两个笔画的运笔方法。
教学准备:一些广告的图片、录音及多媒体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60】
一 学习“学用字词句”部分
1
导入语:有一句广告词叫做“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联想和想象是人类发明、创造的前提。
2 请看这三幅图,你一定会想到与它们相似的事物。
①学生观察②全班互相交流③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相象的事物画
下来,在旁边写上名称。
3 用打比方的句子吧上面的图画说一说,并写下来。
4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很多打比方的句子,大家找出来,
读一读。
5
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
师小结: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具体的描绘事物,能使文章生动形
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 完成“读读背背”的内容
1
读准字音①自读词语,借助字典或词典读准字音。②指名读词,
正音。③全班齐读
2
理解词义①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或查阅到的资料,自由讲解词
义。
②师适当的讲解:自强不息
:自觉的努力向上,永不停息忍辱负
重:忍受屈辱,担负重任志在千里:指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义无返顾:反顾,向后看。在道义上,只许奋勇向前,不容徘徊后
退。
③读了这些词,你感受到什么?
3 反复朗读,以期背诵。
三
学习“写好钢笔字”
1 学生自读“我的提醒”
2
观察字型,找出点在三个字中所处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3 讨论:如何将这些点画写好4
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5 谈谈描红体会
6 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完成口语交际)【61】
一、 导入
“蓝猫的饮料我爱喝”、“我家的
盘子会唱歌”、“真巧,好吃
得不得了!”大家对这些耳熟能详的广告词非常熟悉吧?广告作为
一种宣传商品或公益事业的常见形式,在我们周围无时不有,无
处不在。有的广告大家都已经作为生活用
语的一部分了。
二、 展示一些精彩的广告录象
三、 大家交流在各式各样的广告当中,你
最喜欢的广告是什么?
为什么?你不喜欢的广告是什么?为什么?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强调互
动)
四、 精彩广告再现 学生自由组合,将自己最喜欢的广告表演出
来 学生表演
五、 设计广告 我们一起聊了很多广告,可是那都是别人设计的。
你们想不想为自己喜欢的商
品也来设计一个广告呢?或者,设计
一段公益广告也行。 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创意。 尝试设计。
第三课时(学写毛笔字)【62】
一 复习基本笔画横折、竖钩、竖提二 学习“横折钩”
1 出示笔画:“横折钩”
2 观察笔画特点
3 教师示范写法
教师一边范写,一边讲解横折钩的写法:露锋起
笔,顺势向右横出作横画,渐轻、渐细,至折处略向上提
笔,再
向右下作顿笔,转势直下作竖弯钩状,出锋。
4 学生练习书写三个,教师巡视、指导
5 评议学生作品
6 教师范写“为”
7 学生练习写“为”、“力”、“书”
8 评议学生写的字
三 学习写“横折提”
1 出示笔画:“横折提”
2 观察笔画特点
3 教师示范写法:教师一边范写,一边讲解横折提的写法:露锋
起笔,顺势向右横出作横画,至折处略向上提笔,再向右下作顿
笔,转势微向左下行笔,折笔向右下稍顿
,回锋向上,再提笔向
右上角挑出。
4 学生练习书写三个,教师巡视、指导
5
评议学生作品
6 教师范写“计”
7 学生练习写“计”
8 评议学生写的字
第六单元 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安排有三篇课文:18《“你必须把
这条鱼放掉!”》、19
《狼和鹿》和20《放飞蜻蜓》。从内容和体裁看,它们都是记叙文,
文本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可读性强。值得注意的是,三篇课文都
是关于 “人与动物”的故事,但又不仅
仅局限于此——以此为视
角反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有着深厚的思想
内涵。从全册的角度看,本组课文带有较强的思辩性、科学性,
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阅读不仅可以带来快乐
、舒畅的情感体验,还
能启迪我们去理性地思考某个问题,明白道理,获得真知。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
社会公德。
2、凭
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
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
法想象的灾难。
3、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
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
谆教导。
4、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已有的知识,说说对不良现象的看法,并
发出合理的倡议。
三、教学重、难点:
同教学目标
四、教学措施及策略:
1、
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以“读悟”为主线,
加强说写等训练,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
教育。
2、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互动,积极交流。
3、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提高学生的认识,感受课文内容的内涵。
注重复述,因课设练。
五、课时安排
共计12课时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2)《狼和鹿》(3)
《放飞蜻蜓》(2) 习作6(2)
练习6 (3)
18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记事课文
,主要讲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
大鲈鱼重新放到湖里的故事,告诉人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
严格遵守社会公德的道理。课文语言浅显,层次分明,叙事清楚。
还有一个明显的特色,就是对
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传神。
学情分析
通过学生反复的读书,要能体会作者用词
的准确,要用心体
会,读出感情,读出味道,在朗读中让人感受到那种喜出望外的
神态和心情。
同时要认识到:虽然汤姆感到很遗憾,但他并不后
悔,爸爸坚定的话语给他以深刻的教育。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
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3、练习用“允许、必须”造句。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2、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
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难点:1、通过辩论,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教学准备:幻灯片、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63】
一、揭题质疑
1、读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吗?
2、小结:‘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
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努力读得正确、流利。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讨论: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
四、读课文,提出问题。
五、巩固生字,描红书写。
第二课时 【64】
(一) 围绕课题设疑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7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指名朗读课题
讨论:课题为什么加引号?“你”指谁?
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老师归纳了
一下,共有以下三个:
(1) 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2) 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3)
结果怎么样?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
围绕以上问题,学生自学课文
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
(三)
交流自学情况
1、交流第一个问题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从哪里可以看出鲈鱼的大?
“从未见过、鱼竿弯成弧形、大家伙”
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汤姆的“惊喜”。板书“汤姆”“惊
喜”
(2)看到儿子钓到这么大的鱼,爸爸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爸爸”“赞赏”
(3)你能不能从爸爸赞赏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
想的?
“我的儿子真聪明、真能干,钓鱼技术这么熟练。”
(4) 从哪里看出汤姆钓鱼技术熟练?
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动词。
指导学生读好这几句话
2交流第二个问题
(1) 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同桌学生讨论,理解这是公园的规定。
(2) 比较句子
a你要把这条鱼放掉!
b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句话比较好,为什么?
指导学生同“低沉、严肃”的语气读好第二句话。
(3) 对爸爸的这个决定,汤姆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不情愿
理解词语“允许、必须”,练习造句。
指导读好这句话
3交流第三个问题
(1)
既然汤姆这么不情愿,那么能不能不放这条鱼呢?
下面,我们要举行一个辩论会。哪些
同学同意爸爸的做法
的,请你们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汤姆放掉鱼;哪些同学同情汤
姆的,也要尽
量找出理由来说服爸爸不要放掉鱼。
四人小组讨论
(2) 全班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辩论
提示
汤姆:a这条鱼很大,很难钓到,如果放了,以后可能再也钓不
到了。
b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只有两个小时了,这么短的时间,
能不能通融一下。
c没有人看见我钓到鲈鱼,不放也没关系。
爸爸:a虽然鱼很大,时间也很短,但规定必须遵守,不能随意
改动。
b在有人看见的情况下要遵守规定,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
下更要遵守规定。
c做人要诚实、自觉,要严格要求自己。
(3) 通过刚才的辩论,我想大家都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必须
把鱼
放掉。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课文5-12自然段,看看汤姆是怎么做的?
板书:斩钉截铁
(4) 从汤姆的行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 当爸爸看到汤姆钓到一条大鱼时,投去
了赞赏的目光。我
想,当爸爸看到汤姆把鱼放了时,心里会为汤姆感到更加自豪。
他会想些什么
呢?
(6) 再读课文5-12自然段
同桌练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4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 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这么大的鱼,他后悔了吗?
出示最后一句话,指名朗读。
“那晚的情景”指什么?为什么那晚的情景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
里?
“爸爸坚定的话语”指什么?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说明什么?
(2) 齐读最后一段
(四) 总结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爸爸是个怎样的人?汤姆又是个怎样的
人?
2你从这篇课文中得到什么收获?
板书: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五) 作业
练习复述课文
板书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汤姆:
惊喜 → 不情愿
爸爸: 赞赏 → 斩钉截铁
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18、狼和鹿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引号的作用。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听、
说、读及想象的能力。
4、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
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
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
理。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65】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问:当你们刚看到课题的时候,曾想到它会是一
篇什么样的文章?
2、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它写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标上小节号,一边读一边想想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
繁殖 捕杀
枯黄 生机勃勃
惨 灾难 葱绿 传染病 生儿育女
*指名读一读
*讨论“怎样抓住它的关键部件记忆字形?
*说说你不能理解的词语,集体讨论。
三、课堂作业
1、练习读课文,准备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词语
繁殖 捕杀 枯黄 生机勃勃
惨 灾难 葱绿 传染病 生儿育女
3、描红
第二课时【66】
一、听写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每段的意思用一幅画来描绘。
想想:每幅画上该画些什么?怎么画?为什么这么画?不太好画
的部分用直线标出。
交流自己的画。
2、讨论:
(1)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里的狼和鹿是什么情况?森林呢?
(2)后来狼和鹿的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
化?
(3)结果,凯巴伯森林变成了什么样子?
*
理解: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
* 体会森林里闹饥荒的情景。
3、板书:
三、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
第三课时【67】
一、复习
1、从一百多年前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
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是什么意思?
二、继续学习课文
1、学习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
意思。
(1)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
臣”。
(2)人
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
坏森林也是毁灭自己的“大坏蛋”。
2、讨论:
(1)什么是“功臣”?为什么讲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坏蛋”什么意思?鹿怎么成了“大坏蛋”呢?
3、小结:文中三处引号所引用的词语都是要引起人们注意的。
三、由事明理
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感悟一种道理,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之后,让学生置身
于
这种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组块式的阅读历程之中,利于三年级
的学生充分理
解各自然段的意思以及文章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利
于学生抓住重点语段咀嚼推敲,把玩回味,从而感悟大
自然中客
观存在的事物之间的生态平衡的概念。)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指导复述
指导:恰当引用文中例句,有利于复述。
同桌练习复述。
指名当众复述。
六、作业
总结: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
林里我们
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
灭它,现在让我们一起
乘着风车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把你
的想法赋诸于行动。让大家齐心协力,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而
努力。
七、生活小水滴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小水滴”,去调查,了解身
边有哪些
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去思考,如何阻止人们愚蠢的行动;去行
动,让大家都来保护地
球。如果你做到了,你将得到的奖品是地
球的美丽和人类后代的幸福。
板书设计
大约四千只
↓
狼 和 鹿 超过了十万只
↓
△ 八千只病鹿
19 放飞蜻蜓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
成的词语。
3、凭
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
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
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1、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2、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
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
教学时间:3课时(包括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68】
一 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启发猜想:出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2、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
的。不过,这个和小
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
们想了解陶
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
吧!
3、初读,理清脉络:
(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
)蜻蜓——(谈)蜻蜓——(放)
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二
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读第三段(11自然段)
(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3、激起悬念。
翠
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
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放
飞”下加重点号)
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
读课文,来解
决这些问题。
三、 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
红、记忆字型。
3、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
笔画进行提示。
第二课时【69】
一
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 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回顾上节课的提问: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
蜓的呢?
二
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 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
员,在
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
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2
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
(1)陶行知的语气:“慈
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
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2)陶行知先生
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
作用?眼睛的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
,应该保
护)
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学生读议)
(3)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
吸引人了)
4、练习分角色朗读。
(1)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2
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5、 启发小结。
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
会自觉自愿、
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
理由作一个小结。
学生小结。(教师点评)
三 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
2、学生整体默读全文,从人物的角度再次感悟。
3、指名谈感受,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相关段落。
课后研究性学习:陶行
知先生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组织学生结合问题查
找
资料,展开交流。)
板书设计
19放飞蜻蜓
陶行知:中国著名教育家
散步----看见孩子们捉蜻蜓
讲蜻蜓的结构、特点、功能
商量说:“放了它,好不
好?”
习作6
教学目标:1、读懂例文,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2、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已有的知识,说说对不良现象的看法,并
发出合理的倡议。
3、在练说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下来。
教学重点: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把它写下来。
教学难点:努力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有情地表达自
己的观点。
课前准备:配套光盘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70】
一 师生谈话,引出话题
1、(CAI:青蛙捉害虫的情景。)师: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谁在
干
什么?看谁说的准确、可爱。
2、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说话。
二
情境启思,例文引路
1、让学生观察图画(几个小朋友在捉蜻蜓,蜻蜓在他们的网兜里
扑扇着
翅膀挣扎着)师:同学们,快看,灾难忽然就降临在正在
忙碌的小蜻蜓身上了,瞧,那只被捉住的小蜻蜓
怎样了?
2、引导学生想象:蜻蜓会说什么?
提供提示语:蜻蜓有的绝望地说:
有的愤怒地说:
有的不解地说:
有的痛苦地说:
3、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们有什么想法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1)说给小组里的同伴听。
(2)指名发表看法。
4、读例文,再交流。
(1)学生自由读。
(2)指明朗读。
(3)师
生交流:夏志成同学发表了怎样的看法,有什么值得借鉴
之处?还想在他的基础上补充或修改什么?三
看图,指导表达自
己的看法。
1、CAI:一个老头叫卖青蛙。
2、请学生就这幅图谈谈自己的看法。
(1)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构思,形成观点。
(2)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的看法。(或谴责或倡议)
3、将话题拓展:除了例文和图上
的这两件事,在我们身边,你还
想对什么现象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呢?
4、师:如果把刚才
你们谈的看法整理一下,写出来,就是一篇
你的小评论文章了。大家快试试吧,争取让你的看法被大家接
受,
为社会新风做一份努力。
5、 学生再次整理思路,准备成文。
第二课时【71】
一 学生完成初稿,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二 指名读自己的习作,集体评议:
1、观点是否鲜明、正确。
2、把自己的见解说清楚没有,有没有凭据。
3、有没有独到的见解。
三
学生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初稿。
1、好朋友之间互改。
2、自己修改。
第三课时
一 教师评讲习作初稿,结合学生习作提出共性问题。
二 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定稿。
三 誊写习作。
练习6
教学目标:1、学习和巩固逗号,句号,
冒号,引号的用法,并学
习王尔德对待标点这样的“小事”严肃认真的态度。
2、练习书写呈三角形的字,注意上紧下松的要点。
3、背诵八个成语和古今贤文。
4、按要求调查、填表,然后向大家口头汇报调查结果,并说说对
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5、学写毛笔字——横折斜钩、横折弯钩。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72】
一 学用字词句——第一题。
1、审题。
(1)学生自由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师生明确题意。
2、让学生默读小故事,并请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学生试着读读没有加标点的短文,然后交流读没有标点文章的
感受。
4、出示一首标点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
有些意思要省略,可以加上省略号。
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都称好。
5、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儿歌,回顾逗号,句号,冒号,
引号的用法。
6、师生小结加标点的方法:先给文章断句,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
停顿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7、学生按照方法逐段给短文加上标点。
8、学生自由读读加上了标点的故事,感受语气,集体交流如何加
标点。
9、练习读出感情,齐读小故事。
10、学生谈读了故事的启发、收获。
二
学用字词句——第二题。
1、出示三个字:未、允、夹。学生读字,观察字型。
2、学生说说三个字的共同之处。(独体子,外形上呈三角形。)
3、观察例字,发现这类汉字的书写要点——上紧下松。
4、教师范写:夹。
5、学生描红、临帖,感受书写的技巧。教师巡视指导。
6、反馈:同座互相欣赏书写成果。互评和自评相结合。
7、再找找这种字型的其它字,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73】
一 读读背背——成语。
1、学生自由认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老师。
2、检查成语的读音。重点指导读准:妄、蠢、厉
3、集体交流,弄懂成语的含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原有经验或
查词典谈自己的理解。)
(1)坐观成败:指对于别人的成功或失败采取旁观的态度。
(2)按兵不动:是军队暂时不行动,等待时机,现也指接受任务
后不肯行动。
(3)轻举妄动:妄,盲目。指不经过慎重考虑,盲目行动。
(4)操之过急:办事过于急躁。
4、学生再次认真读成语歌,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每排两个成语意思相近,可以连用;
每行后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都是“
动”;成语的意思都和打仗有
关;有些成语出自历史典故。)
5、练习背诵。
(1)根据以上发现,自己练习背诵。(边记边想)
(2)同桌互相背诵。
(3)指名背、集体背。
6、拓展练习:让学生说说其他关于战争的成语,扩充积累。
二 读读背背——古今贤文。
1、回忆已经背诵过的古今贤文,集体背诵。
2、学生自由读古今贤文,扫清字词障碍。
3、逐句交流、理解,获得启示。
(1)小组学习:在小组里,每人读一句,说说理解,互相补充。
(2)指名读自己能读懂的句子,说感受,再齐读。
(3)反复读,加深理解。
(4)说说这些句子都是写什么的。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4、练习背诵——开展背诵竞赛。
第三课时【74】
一 想想做做。
1、复习古今贤文《环保篇》,学生齐背。
2、由环保的话题引入新课:学生谈谈自己对环保的认识及其重要
性。
3、了解表格要求。
(1 学生认真看看所需填写的表格,弄清要填的内容。
(2)根据内容讨论:我们需要做哪些调查工作。
(3)分小组,明确分工及注意事项,合作完成调查任务。
4、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进行调查,作好记录。
5、集体交流,各自汇报调查结果。(汇报
时,帮助学生弄清什么
是落叶树及落叶树的种类;什么是常青树及其种类。)
6、讨论:结合调查结果,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可以引导学生从花草树木的种类及种植的位置等方面考虑。)
7、将建议可行化:小组合作,会画的,会写的,分工合作,完成
一份可行的校园绿化建议。
8、评选最佳建议。(自评与互评相结
合。)
第四课时【75】
(学写毛笔字)
一 明确学习内容。
1、教师出示要学写的两个笔画——横折斜钩、横折弯钩。
2、学生书空笔画。
二
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读帖,观察、分析两个笔画的书写要点。
(1)横折斜钩:露锋起
笔,顺势向右下做横画渐轻,在折处稍提
后,向右下作顿,再转势向下作弯后回锋向上轻快挑出。 (2)横折弯钩:露锋起笔,顺势向右下做横画,渐细,在折处稍
提后,向右下作顿,转势向下行笔
,略粗,作弧形弯后向右行笔,
至钩处缩笔回左稍驻蓄势,再提笔向上挑出。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两个笔画。
3、学生自己练习书写,体会。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4、反馈笔画的书写情况,学生再练写。
5、练习书写带有笔画的汉字。
(1)读帖,分析字在格子中的位置,观察笔画在字中的写法。
(2)教师范写。
(3)学生临帖,练写字:风、九。
(4)指名书写字,集体评议。
(5)学生再次练习书写。
第七单元
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一篇习作及一个练习。《恐龙》是一篇
知识性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写出了作者
对恐龙的喜爱。《槐乡五月》是
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表达了作者
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的喜爱及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
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海底世界》是一篇科学短文,它以生动有
趣的笔法,从声、光两方面描述海底
的景象,从动物、植物、矿
物三方面介绍海底的矿产,激发广大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
兴趣
。《日月潭的传说》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有关日月潭来历的动
人故事。习作的要求是让学
生学习如何写日记。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所有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
确、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2、理解本单元课文内容,了解远古时代生物的种类、
形态及习性;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了解槐乡五
月的可爱及槐乡孩
子的勤劳好客;了解关于日月潭的民间传说。
3、通过对课文重点段的教学来进行句语句之间联系的训
练,使学
生理解中心句的概念,提高概括段意的能力。
4、能掌握日记的格式,能按要求写一则简单的日记并养成勤写日
记的习惯。
5、教
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
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6、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
子意思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1、理解本单元课文内容,了解远古时代生物的种类、形态及习性。
2、让学生了解大自然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激发学生
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3、通过对课文重点段的教学来进行句语句之间联系的训练,使学
生理解中心句的概念,提高概
括段意的能力。
单元教学难点:
1、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
心理,
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
子意思的能力。
课时安排:
共14课时
《恐龙》(2) 《槐乡五月》(2)
《海底世界》(3)
《日月潭的传说》(2)习作7(2)《练习7》(3)
20恐龙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