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编)全册1-8单元

余年寄山水
619次浏览
2020年09月20日 12:3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作文校园一角-新党章修改内容

2020年9月20日发(作者:颜规)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1-8单元

1古诗三首
《绝 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写,是一首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歌颂
了春光的美好。《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 写的,这首诗描述了北宋名僧惠
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中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
好情感。《三衢道中》是曾几游赏浙江衢州时写的,再现了诗人游览时愉

悦的心情, 抒写了游三衢山的见闻感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古诗教学,吟诵是重点,在教学中应激发 学生的朗诵兴趣,引导学生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把握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要 注意引导学生结合

插图,自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从感觉、
视觉(颜色)、嗅觉(气味)等方面想象景物的特点,并在交流中深化自
己的认识。大自然的美 是多方面的,赞美大自然美景的诗歌也是层出不穷
的。学习这类诗歌,最重要的就是调动多重感官体验, 想象诗歌描绘的画
面,由此充分感受诗的韵味,理解诗意诗情。
1.认识“鸳、鸯”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

象。
1.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

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

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

意。

2.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默写《绝句》。


1.能用联系生活实

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

了解古诗大意。

2.感受诗中蕴藏的

春天的情趣。

3






《绝句》

1


1.会认“鸳、鸯”2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绝句》的诗意;背诵古诗。
3.初步了解“绝句”,搜集积累相关古诗。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背诵诗歌。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形成对单元整体的认识。
导语:同学们,刚刚结束了寒假,想必你们一定有很多感受要和老师分享。
你假期去了哪儿?看到了哪 些与平时不一样的东西?谁来说说?(学生自由发
言。)看来大家的假期都过得很充实。你们留意到了吗 ?同样是冬季,北京的气
候和海南的气候差异巨大,两地的自然景物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在大自然中,不
同地域的同一个季节、不同季节的同一个地域的景物都是不同的。春天有百花盛
开,燕子归来; 夏天有荷花绽放,知了欢叫;秋天有瓜果飘香,蟋蟀弹琴;冬天
有红梅白雪,松柏常青。同学们,只要多 多用心去看,去观察,大自然中乐趣无
穷!
这学期语文课第一单元就是“可爱的生灵”,编排 了3首古诗和3篇课文,
都是展现自然中植物或动物的美丽与可爱的。我们在读这样的课文的时候,要善
于在头脑中“画”出作者描写的事物的样子,看看这些作者们观察到了什么,是
怎么观察的,又 是怎样通过文字让我们感受到这份美好的。最后,我们也可以自
己学着观察观察、描画描画我们眼中的世 界。同学们,观察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多
一种看待生活的角度,这样就会多一份乐趣。今天,我们就一起向 大自然出发吧!
2.播放《绝句》动画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3.出示古诗《绝句》。教师简介“绝句”。
绝句 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是我国 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它的特
点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五个字的简称五绝,七个 字的
简称七绝。诗人以“绝句”为题,是因为事先没有想好题目,就用这种诗的体裁
2


名称做了诗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出示资料,简介诗人。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 巩县(今河南巩义
市)人。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拾遗、杜工部,盛唐时期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
后世尊称为“诗圣”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
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园 等。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画出朗读节奏,朗读古诗。
绝句[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学生自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意。出示自读要求。
过渡: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朗读古诗。读 的时候,要把字音、节奏读准,然
后边读边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标出读不懂的地方,跟小组的 同学交流
讨论。
4.检查交流情况。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随文圈出生字。
rónɡyànyuānyānɡ
融 燕 鸳 鸯
正音:注意读准翘舌音“融”,前鼻音“燕、鸳”,后鼻音“鸯”。
(2)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①讨论:记住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拆字法、联想法……)
②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书写要点。
◆书写指导:
[融] 左下部里面是一横,右边的“虫”字横变提。
[燕] 上中下结构,中部紧凑。下部四点间距匀称,第一笔点向左倾斜,
中间两点略小,末点稍长且向右倾斜。
③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理解诗意。
3


(1)齐读诗歌,小组交流感知诗歌大意。
(2)师生集体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迟日:春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3)带着对诗句的初步理解,学生练习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
组读、同桌读)
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过渡:同学们,这首《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春天。) 你从哪
里看出来的?诗中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小声读一读,动笔画一画。(迟日、江
山、春风 、花草、燕子、鸳鸯。)
1.学习“迟日江山丽”。
(1)第一句诗中,你从哪个词看出春天来了?(“迟日”。)
(2)“迟日”是什么意思? (春天的太阳,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
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迟迟,缓慢 的样子。春日迟迟,是
说在春天白天变长了。)
(3)春天的太阳是什么样的?(明亮,温暖,灿烂……)
(4)在春天的太阳的照耀下,山 山水水、花花草草有什么变化?(山换上
新衣,水开始跳跃,百花齐放,草木返青……,到处呈现出一派 明丽秀美的大好
春光,所以诗中说“江山丽”。)
(5)用“丽”可以组哪些词?(美丽、秀丽、明丽、清丽……)用组的词
说句子。
(6)你想怎样读这句诗?(指名读、师指导朗读、齐读)
2.学习“春风花草香”。
(1)读第二句,思考:还有谁告诉我们春天来了?(春风、花草。)
(2)谁来说说,这是一阵怎样的春风?(温暖、柔和,带着香味……)
(3)闭上眼睛深呼 吸,闻一闻,春风里有怎样的气息?(野花香、桃花香、
青草香、泥土香……)
(4)在春天 的太阳的照耀下,大好河山一片明丽秀美,你看到了吗?(出
示填空:______的阳光 ______的山川 ______的河水 ______的花朵 ______的
4


小草)
(5)春风挟带着百花和芳草的清香,一股又一股扑鼻而来 ,你闻到了吗?
(出示填空:______的春风 ______的香气)
(6)谁想读读这两句诗?(指名读、师指导朗读、齐读。)
3.学习“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美丽的春景也吸引了小动物们。读读古诗三、 四两句,有哪些小动物
也和我们一样,在享受这大好春光?(燕子、鸳鸯。)
(2)可爱的小 燕子在春天里干什么呢?(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的?
(“泥融飞燕子”,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冰 冻的泥土也变得湿软,小燕子飞来
飞去地衔泥筑巢呢。)
(3)如果你就是这只勤劳可爱的小 燕子,你此时是什么心情?(在春风中
飞来飞去,一边唱歌一边筑巢,多么快乐!眼看着结实又漂亮的巢 就要筑好了,
马上就要迎接自己的小宝宝了,小燕子内心多么激动啊!)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
(4)勤劳的小燕子忙着垒窝,那鸳鸯在干什么呢?(睡觉,闭目养神……)
它们睡得多香甜呀!不怕 着凉吗?(不怕,因为沙子被阳光晒得暖乎乎的。)鸳
鸯睡在被太阳晒得暖暖的沙滩上,多舒服呀!也没 有人来惊扰它们的美梦,多么
悠闲自在!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
4.教师小结,引读整首诗。
过渡:春天里,阳光普照,山河焕然一新,轻柔的春风带来了花草的香气。
这是小动物们活动的 自然背景。冰冻的泥土融化了,小燕子们飞来飞去地衔泥筑
巢,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动态的美;河边的沙 滩被太阳晒得暖暖的,一对对鸳鸯
互相依偎着睡着了,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静态的美。这一动一静,一忙 一闲,相
映成趣。多有意思啊!来,谁来读一读整首诗?(指名读、齐读。)
5.体会感情,尝试背诵。(同桌互背、指名背诵、齐背。)
过渡:我们今天学的这首《绝句 》,前两句勾画的是自然界明丽壮美的大画
面,让人一读就觉得心胸开阔,激情满怀。后两句选取两种极 富春天特点的景物
——燕子和鸳鸯,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以及动物与自然的和谐。这么美的诗,
比一比,谁先背下来?
5


四、积累诗句,作业设计
1.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过渡:春天,万事万物生机勃发,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面 对这生机
勃勃的景象,大诗人杜甫也情不自禁挥笔写下了这首《绝句》。请同学们再认真
地读读 这首诗,看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出示另外两首《绝句》,引领学生齐读并摘抄积累。
过渡:“绝句”分五言和七言,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就是一首五言绝句。其
实杜甫住在浣花溪草堂的时 候,还写了很多首绝句呢!感兴趣的同学不妨课下去
搜集搜集,然后拿到班上来同大家分享!老师在这里 先抛砖引玉,我们一起读一
读下面这两首。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
万里船。
《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3.学生自选作业。 过渡:诗人用这一首首小诗把自己对春天的热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为我
们描绘出一幅幅多姿多彩 的春天画卷。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其实我们家乡
的春天到处都有美丽的图画。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 的方式,也表达表达对春天的
热爱之情。(课件出示作业内容)
(1)画:画一幅画,画出春天的美景,在图画中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
情。
(2)写: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日记,用自己的亲眼所见和亲身感受表达对春
天的喜爱。


《惠崇春江晚景》

1.会认“惠、崇、豚”3个生字,会写“惠、崇、芦、芽、短”5个生字。
6


2.熟读并背诵《惠崇春江晚景》。
3.了解诗句意思,能从诗中描绘的场景中体会诗人的心情。

了解诗句意思,从中感受诗人的心情。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抽查背诵《绝句》。
2.出示《春江晚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
导读:同 学们,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画。(出示《春江晚景》图。)
从这幅画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桃花、鸭子、水草……)你能用几句话描述一
下画面上的内容吗?(学生自由表达。)这幅画的创作者就 是北宋有名的和尚惠
崇,他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3.简介惠崇、苏轼。介绍“题画诗”。
惠崇(?—1017) 北宋僧人,擅诗、画。建 阳(今属福建)人。作为诗人,
他专精五律,多写自然小景,忌讳用典,崇尚白描,力求精工莹洁,颇为 欧阳修
等大家称道。作为画家,他“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汀远渚、潇洒虚
旷之象, 人所难到也”(北宋郭若虚语)。苏轼见了他所画的《春江晚景》图,
就写了一首七言绝句,也就是我们 今天要学的这首《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词之先河,与辛弃
疾同是豪放派代表, 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
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 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
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题画诗 就是在画上所写的诗。画上题诗,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大特色,多
为抒发作者的情感 或艺术见解或咏叹画中之意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画不能
表现的意境,经过诗的品题可得到,使诗情 增添画意,画意映衬诗境,相得益彰。
7


4.出示《惠崇春江晚景》诗歌,听音频朗读。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指名朗读,读准字音。
huìchónɡlóuhāolúyáduǎntún
惠 崇 蒌 蒿 芦 芽 短 豚
正音:“崇”是翘舌音,“芦”是边音,“豚”是前鼻音。
(2)识记字形。想一想,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熟字加偏旁,减一
减……)
(3)生字书写。看生字书写视频,用手指跟着写一写。教师提醒学生观察
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 ,示范并提示重点笔画。
[惠] 上部略窄,“日”扁宽,横画等距,心字底的卧钩呈月牙形,向左
上出钩,对准字的中心,末点写在钩画之外。
[芦] “艹”横要长,盖住下部;“户”撇不宜太长。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配乐书写)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甫的五言绝句,诗歌写的是什么季节
的景色?(春天。)那这首诗 ,写的又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呢?(春天。)你从哪
些景物看出来的?(桃花、鸭子、水草、河豚。)好, 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1.学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指名朗读这两句诗,然后学生合作解释重点词语。
三两枝:指两三枝桃花。
鸭先知:群鸭好像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迫不及待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
了。
(2)师生交流这两句诗的意思,教师归纳。
小结:绿色的竹林,掩映着几枝粉红的桃花。江 上春水荡漾,一群鸭子在欢
快地嬉戏,它们最先感知到春天江水的回暖。这是写江岸和江面上的景色。
(3)结合画面想象诗句意境,指导朗读。
2.学习“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8


(1)指名读、齐读这两句诗,然后学生合作解释重点词语。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蒌蒿:一种植物。 上:指逆江而上。河豚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
产卵。
(2)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学生自主理解诗意,教师归纳。
小结:岸边长满初生的蒌蒿和刚 刚抽出嫩芽的芦苇。这正是河豚逆江而上产
卵的季节。这是写水边和水中的景色。P203.对照画作《 春江晚景》,让学生试
着描述诗歌的画面。
预设:引导学生从画面的布局(江岸、江面、水边 、水中)有序地在脑海中
形成画面,再连缀画面上的各种景物,将古诗还原成一幅活生生的春江美景图。
4.教师引导学生反馈所学知识。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早春图,从哪里体现出了“早”?
提示:引导学生注意景物特征 。竹林稀疏而不细密,因而可以望见粉红的桃
花;桃花只开了“三两枝”,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突出“ 早春”特征。“鸭先
知”侧面说明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蒌蒿满地芦芽短”这两句仍
然紧扣“早春”来描 写,那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
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 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逆
水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早春的气息。
(2)从画面上,我们能看出“正是河豚欲上时”吗?
提示:从画面上是看不到的,这是作者 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进行的联想。
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画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用想象得出的 虚境补充了实
境。苏轼就是通过这样的笔墨,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
诗 境,“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3)“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既有情趣又含哲理,简要赏析。
提示:“鸭知水暖”这种诉 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仅凭画面是难以传达的,
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缘情体 物又移情于物,江中自由
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
视觉印象。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
9


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 这
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了。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
受。这句诗不 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
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 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
三的道理。
5.想象画面,齐背这首诗。
小结:在这首诗中,诗人抓住画面上的竹林、桃花、鸭子、蒌蒿、芦芽这些
景物,还想象了画面上没有 的河豚,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虚
实相交的江南春江美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 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来,
我们一起边听朗读边想象诗歌的画面,试着背诵这首诗吧!
四、回顾积累,作业设计
1.朗读并背诵诗歌。
2.搜集一些题画诗,进一步感受题画诗的特点。
《题画兰》: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
知去不留。
3.用今天学到的学诗方法,预习《三衢道中》。

《三衢道中》

1.会认生字“减”,会写“梅、溪、泛、减”4个生字。
2.熟读并背诵《三衢道中》。
3.结合诗句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借助注释、插图等了解诗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景象。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0


1.复习背诵《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两首诗。
导语:前两节课,我们学习 了杜甫的《绝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春天的景象。同学们都会背了吗?( 指名背诵、齐背。)今
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南宋诗人曾几的《三衢道中》,看看这位诗人笔下的< br>景色有什么不同。
2.出示课题《三衢道中》,理解诗题。
三衢:地名,在今浙江衢州一带。 道中:路上。
三衢道中:游览三衢山的路上。
3.简介诗人曾几。
曾几(1084—1166) 字吉甫,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祖籍 赣州(今江西
赣县),后徙居河南(今河南洛阳)。曾几为人正直,勤于政事,学识渊博,通
贯 六经。其诗格律严整,不用奇字、僻韵,咏物重神似,表现出清新活泼,明快
流畅的风格。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读诗歌,熟读诗句。
(1)读准字音,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注释、工具书自学。
(2)同桌互读诗歌,注意诗中的停顿和朗读节奏。
2.师生合作,检查学习结果。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师生共同正音,识记生字。
méixīfànjiǎn
梅 溪 泛 减
正音:“泛、减”是前鼻音。
◆识记:这四个字都可以运用形声字结构规律进行识记。
◆形近字:海——梅 眨——泛 喊——减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字形、结构及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写生
字。
◆书写指导:
[梅] 注意右下“母”的笔顺:竖折、横折钩、点、横、点。
[溪] 左窄右宽,右部紧凑,第六笔、第八笔和第十二笔都从竖中线起笔,
第十一笔横要写得长一点。
11


[泛] 最后一笔是捺,要写得平一点,长一点。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配乐书写)
要求: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个生字写2
次,争取第2个比第 1个写得好。
(4)老师范读诗歌,引导学生划出朗读节奏。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5)指名朗读。男女生分组比赛读、齐读。
三、研读诗歌,想象画面
1.出示自读提示,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古诗。
(1)诗人游览三衢山是什么时间?他的行程路线是怎样的?
(2)诗人沿途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画面,结合注释,与小组内的
同学交流一下。
(3)诗人的心情怎样?有什么变化?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3.全班合作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点拨重点。
(1)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
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泛,坐船游玩。
却:再,又。 山行:在山中行走。
(2)诗人游览三衢山是什么时间?(梅子黄时。)梅子黄时指五月,此时
梅子成熟,江南进入 多雨时节。这时候天气怎样?(日日晴。)梅子黄时,正值
雨季,难得有“日日晴”这样的好天气,诗人 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愉悦,高
兴。)请带着喜悦之情,齐读这一句。
(3)哪一句写了诗 人的行程路线?(小溪泛尽却山行。)这句诗写了什么?
(诗人乘船走到了尽头,又踏上了山路。)诗人 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
于是舍舟登岸,在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诗人高涨的游兴。 谁来读一
读这句诗,读出诗人的开心之态?
(4)诗人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浓浓的绿荫,听到
了黄鹂悦耳的叫声。)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诗人,徜徉在这山路上,会有什么感
12


觉?(绿树荫浓,爽静宜人;黄鹂啼鸣,幽韵悦耳 。静中有动,动静相宜,此情
此景,真叫人身心舒畅!)
(5)谁来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山路上绿树成荫,不亚于来时之路,树
林中不时传来几声黄鹂悦耳的鸣叫。)
明确:“来时路 ”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不减”“添得”暗示诗人出行
归来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绿荫相伴 、有黄鹂助兴,借写景抒发了自己
愉快欢悦的心情。
(6)诗中体现了几处对比,你们发现了 吗?(天气——往年阴雨连绵的黄
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旅程——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归途的绿 树与黄鹂
叫声对比。)
明确:晴与雨,来与回,静与闹,不着痕迹,浑然天成,同时又使诗歌 产生
了起伏,引出了新意。全诗全用景语,描绘了浙西山区明媚清丽的风光,诗人的
心情全然楔 入景中。
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男女生分组读、全班齐读。
5.抓住时间、天气、行程路线,梳理诗歌思路,在此基础上想象诗歌画面,
试背全诗。
四、对比阅读,整体回顾
1.分析比较,群文阅读。
过渡:同学们,我们到此就学 完了本课三首古诗。在杜甫眼中,春天明媚富
丽;在苏轼眼中,春天清新可爱;在曾几眼中,美景做伴好 出游。我们再把这三
首诗一起读一遍。(学生齐读三首诗歌,出示表格。)
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诗名
《绝句》
作者 朝代 哪个季节
杜甫 唐 春天
写了哪些景物 诗人的情感
迟日、江山、春风、明丽春日,惹
花草、燕子、鸳鸯
竹林、桃花、江水、
人喜爱
画里画外,别
有意趣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北宋 早春 鸭子、蒌蒿、
芦芽、河豚(联想)
13


《三衢道中》 曾几 南宋 春末夏初
晴空、舟行、绿荫、初夏游山,明
鸟鸣 朗愉快
2.拓展诗句,促进感悟。
小结: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的季节。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
赞美春天,是因为春天景 色宜人,处处皆可入诗。漫步古诗百花园,只见咏春诗
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随意采撷几 朵,慢慢品读,不知不觉已陶
醉其中。同学们,你们还搜集到哪些关于春天的诗句?
五、读写积累,作业设计
1.将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诵给爸爸妈妈听,并背诵。
2.将搜集到的关于春天的诗句摘抄下来。
3.自己动笔,写一写春天的诗歌。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学案反馈手册”,阅读提升练参见“英
才好阅读”丛书)

◆感受春之美。
师: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
生: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师:你能说一说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吗?
生1:温暖的阳光、柔和的阳光。
生2:温暖的春风、轻柔的春风。
生3:五颜六色的花、火红的花。
生4:绿油油的草、嫩嫩的草。
生5:活泼的燕子、可爱的鸳鸯。
生6:湿软的泥土、暖和的沙滩。
生7:秀丽的江山。
师:这么美好的景色,诗中写道——
生:迟日江山(丽)。
14


师:诗中有美景,还有气味呢,你闻到了吗?
生:香。春风花草(香)。
师:美丽如画的春天景色,把小动物们也吸引来了,它们都是谁?
生: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师:小燕子在做什么?
生:飞。
师:为什么要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衔泥来筑巢。春天,气温升高,大地解冻,泥土湿软,小燕子衔泥来垒
窝。
师:鸳鸯在做什么?
生:睡觉。
师:看图,鸳鸯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生:春天,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沙滩也变得温暖起来,在暖暖的沙滩
上,鸳鸯在休息,春风吹拂, 像温柔的手抚摸着它们,鸳鸯静静地睡着了。
师:这一飞一睡,一动一静,让这个春天充满生机,又是 那样的自然和谐。
你能把你感受到的情感读出来吗?
(生读全诗。)
赏析:结合“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进入学习,学生在诗中、画中寻
找景物,感受春天景物的美,结合自身的生 活经验感受景物的形态,在头脑中绘
成动态的图画,从色彩、味道、感受、动作等方面感受诗中所写的春 天的美景。
感知春天的美不是单一的,是有色彩的,有生命的,有触觉的,有味道的。学生
调动 多种感官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产生对春天、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对古诗的教学,必须遵循 教学规律,在把握古诗特点的基础上,有创造性地
开展教学活动,使古诗教学生活化,努力地构建高效课 堂。
例如,在《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教学上,我依据语文教学的基本思想,
结合这首题画 诗的基本特点,采取了自读自悟,以读促学的基本理念。首先让学
生把古诗读正确、流利,然后再读古诗 ,读懂诗意,了解苏轼是如何描绘《春江
15


晚景》这 幅图上的内容的。在充分解读古诗后,让学生能了解题画诗的特点,能
读会背会说,切实使学生的学习做 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其次,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古诗教学的大语文观,在充分解读文本、解读学< br>生的基础上,让教学生活化,学生的学习自主化,教师的指导系统化。为此我将
本课的教学目标分 解为三个阶段目标,让学生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逐步实现这三个阶段目标,使他们的读书、 表达、分析、理解能力得到培养,掌
握课堂内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通过对诗歌感情的深 入探讨激发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最后,在教学策略上,我通过让学生了解和积累课外 知识,以此丰富自己的
知识,开阔视野。让学生在对古诗的赏析、品读、感悟中,进一步培养语感,感< br>受到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魅力四射,与诗人达成共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乐于
表达的情感,提高 自己的语文素养。
我认为不论是古诗的教学,还是课文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都离不
开学生的体验,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做到教就是为了不教,让学生
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为 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 燕子
本文节选自郑振铎的《海燕》。这是一篇轻快 伶俐、韵味无穷的散文。
它用准确传神的语言,为读者描绘了燕子的可爱、机灵,创造出清新明丽
的意境,富有诗意的美。一美,美在语言,精妙绝伦。《燕子》一文短小
精悍,语言清新,不多的言辞 却如诗如歌,有生动的比喻,有形象的拟人,
有整齐的排比,有优美的长句,也有精练的短句。二美,美 在交融,相映




生辉。本文将燕子和春天交织起来描写,将 燕子活泼机灵的形象、燕子赶
来添趣、燕子飞行轻快和燕子休息的美态,都置于春天这一大背景之中进< br>行描写。三美,动静结合,相得益彰。文章写燕子外形,是客观静态;而
“赶来”添趣,在天空中 飞掠,则为动态描写。文章结尾由动及静,勾画
出一幅恬静、淡雅的燕子休息图。
针对本文语 言、意境、形象方面的特色,教学时应以读贯穿课堂,以
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从而更好地体 会感受作者对燕子的喜爱
和春天之美的赞赏之情。此外,要引导学生欣赏语言,在读中“品”,在
“品”中读。在“品”中培养学生的语感,熏陶学生的情感。
16


1.认识“伶、俐”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散、杆”,会写“凑、

拂”等13个生字,会写“乌黑、活泼”等15个词语。

2.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背诵第1~3自然段。

3.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短语,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
通过换词比较、想象< br>课教
边想象画面,理解燕子的活泼可

2
学学
画面、反复朗读 等多种方

爱和春天的生气勃勃。 课
重难
式,体会文中重点句的表

2.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优


点 排
达效果。
美,感受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正 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初步感知课文是从哪
几个方面来描写小燕子的。
3.初步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优美。

1.引导学生运用所积累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词。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生气勃勃。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激发学生兴趣。
小小姑娘穿黑袄,尾巴像 把小剪刀。屋子造在房梁上,捕捉虫子本领高。(打
一动物)(谜底:燕子)
2.出示燕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对燕子的了解。
燕子 燕子是一种候鸟,体小,翅膀尖 而长,尾巴分开像剪刀,背部黑色,
腹部白色。常在人家屋檐下用泥筑巢居住,吃农作物上的害虫,是益 鸟。燕子总
是和春天一同来临。
17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是啊!一到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就从南 方飞来了,你们眼中的燕
子长什么样?看到燕子你联想到什么?(学生自由表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郑
振铎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去看看作家笔下的小燕子有多么可爱。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
郑振铎(1898—1958) 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我国现代 杰出的爱
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也是著
名的收 藏家、训诂家。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他出版了《中国文
学研究》三册。
2.自由朗读课文,按要求自学生字、新词,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快。
(1)自由读文,圈画出不会的字音、难懂的词语。
(2)通过查字典,弄明白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3)说一说你如何记住这些生字词。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còufújíjùxínɡlüèǒuěrzhānjuàn
凑成 吹拂 赶集 聚拢 形成 掠过 偶 尔 沾水 疲倦
xiānhénlínɡlìyìyànɡxiánsǎnɡān
纤细 痕 迹 伶 俐 双翼 荡漾 闲 散 木杆
◆多音字:
sǎn 散漫 散光 散文 散兵游勇

sàn 散播 散会 散落 烟消云散
ɡān 旗杆 杆塔 电线杆

ɡǎn 笔杆 枪杆 杆秤
◆形近字示例:
凑(紧凑)——揍(挨揍) 拂(吹拂)——佛(仿佛)
翼(羽翼)——冀(希冀) 掠(抢掠)——晾(晾晒)
沾(沾染)——粘(黏液) 倦(倦意)——圈(圆圈)
◆部首归类:
亻:偶(偶遇)——伶(伶仃)——俐(伶俐)——倦(疲倦)
18


疒:痕(伤痕)——痛(疼痛)——疗(治疗)——疾(疾病)
◆识记提示:
根据形声字的形旁、声旁,形近字的不同偏旁,字的结构加深记忆。
4.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教师示范书写重点字,指导生字书写。
◆书写提示:
[凑] 左部窄且偏上;右部横间距匀称,撇、捺充分伸展,末笔是点。
[聚] 注意穿插,“又”末笔捺改点;下边部分的笔顺依次是撇、竖、撇、
捺,第九笔平撇压横中线,第十笔竖压竖中线。
[倦] 左窄右宽,大致等高。右边的长撇 从竖中线起笔,比左边的撇略高,
长撇和捺要写得舒展,竖弯钩收笔于捺脚内侧。
[痕] “ 疒”,首笔点在竖中线上,点、提紧挨竖撇;“艮”偏右,第八
笔横压横中线上,第九笔竖提靠近竖中线 ,末笔捺要舒展,超出“疒”右端,与
右边长撇呼应。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及个别指导,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19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示自读要求。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
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3)圈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加以理解。
2.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1)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不理解的语句,有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解决, 组长归纳组内仍然解
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
(3)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集体交流。
(1)课文每个自然段都是各不相同的画面,你会给 这些画面取什么名字?
(示例:燕子外形图、春光燕子图、燕子飞行图、燕子休憩图。)
(2 )根据你取的名字,说说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
子的。(课文是按照由近到远的顺 序,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
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3)你最喜欢哪个画面?哪些词语让你眼前浮现出了画面?浮现出的是怎
样的画面?
预设:可让学生谈一谈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
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 师就引导学生理解对应段落的重点词语,并朗读相应
段落。
四、研读外形,体会“可爱”
燕子外形图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
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1.观看春天里小燕子的视频,轻声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了什么?
(燕子的外形特点:羽毛、翅膀、尾巴。)
明确:“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小燕子”是作者对小
20


燕子外形的整体勾勒,“乌黑”写了颜色,“轻快有力”写了姿态,“剪刀似 的”
写了尾巴的形状,简洁鲜明,突出燕子可爱活泼的特点。
2.想一想:将“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
明确:“凑”是拼凑,聚集的意思,作 者用“凑成”,似乎是在纸上给小燕
子描摹绘相一般,比“组成”的表达更活泼生动。
3.与上学期学的《搭船的鸟》一文中描写鸟儿外形的句子相比较,回顾观察
描写的方法。 < br>·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
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 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小结:描写事物时,要抓住事物最突出的特点来写。
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5.借助短语,按从局部到全身的顺序背诵第1自然段。
(乌黑)的羽毛 →(轻快有力)的翅膀 →(剪刀)似的尾巴
五、交流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布置课后思考
题。
过 渡:同学们,通过朗读,我们初步认识了小燕子。小燕子是春天的信使,
也是吉祥的象征。它还是众所周 知的益鸟,一天之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忙着捕捉
害虫。这种可爱轻巧的小生灵,不只是外形可爱,它飞来 飞去的样子、休息的样
子,都让人心生爱意。郑振铎先生的文字,读来亲切,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小燕子< br>的美好、春天的美好。文中还有哪些语句给了你美的感受呢?请同学们课下再好
好读一读课文,下 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今天这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所有生字新词,对课文内容也有了整体的印象。同学们的交流也很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过渡:同学们,请大家不妨自己先回 忆一下,在这堂课上,你对哪个环节印
象最深?收获最大的是什么?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跟小组的同学交 流交流。
3.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21


5.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背诵第1~3自然段。
2.进一步交流并积累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理解小燕子的可爱活泼和春光的
美好。

1.依托学生的主观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中的画面。
2.引导学生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词句和自己积累的词句,说一说自己喜欢的
某种小动物。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凑成 吹拂 赶集 聚拢 形成 掠过 偶尔 沾水
疲倦 纤细 痕迹 伶俐 双翼 荡漾 闲散 木杆
2.指名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燕子是春天的信使,它给我们带来
了春天的信息。春天是什么样的?小 燕子给春天带来了哪些不一样的气息?这节
课,我们就接着往下学习。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春光燕子图
1.播放春天美景的视频,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3.在这幅春光图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风、雨、柳、花、草、叶。)
4.运用“加一加”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画面的生动、具体。
22


(1)“风”是什么风?(轻风。)什么样的轻风?你能描述一下“轻风”
吗? (很小的风,若有似无的。/有点凉意,但是又很温和,像一层薄纱滑过皮
肤。/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像一支温柔的小夜曲。)
(2)“轻风微微地吹拂着”,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示例: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带着丝丝凉意,却让人感觉十分舒适,仿佛有一
张湿润的小嘴轻轻地吻着你 的脸,又像是妈妈的手温柔地爱抚着你的面庞。它轻
轻地在树叶上跳动,又悄悄地来到花瓣上跳舞,还悄 无声息地抚弄着雏鸟的绒毛。
它跟窗帘捉迷藏,又总想帮我们把书翻到下一页。
(3)同桌互说雨、柳等其他景物。
预设:先在课文中找一找作者在雨、柳、花、草、叶前加 了哪些词;然后说
一说这些景物分别是什么样儿的;最后读句子,想象画面,和同学一起交流。
(4)这些景物“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又是怎样的景象?
明确:“赶集”,往昔在一些乡 村或城镇定期举办集市,届时人们就从四面
八方汇聚到集市上买卖货物、休闲娱乐等,很是热闹。课文中 是说春天里的各种
树木、花儿、草儿,长得非常茂盛、繁多,充满了生气,就像赶集似的,热闹极
了,欢喜极了。
小结:作者抓住了春天最常见的景物,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光彩夺目的春光图。
这幅图画中,既有色彩,也有声音,还有味道,让人仿佛走进了春天,感受到了
春天的美好。
(5)指导朗读描写春天景物的句子。
5.引导学生感受小燕子给春天带来的生机。
(1)回顾第一课学过的古诗,感受在春天的大背景下,小动物给春天带来
的生机。
过渡:古代诗人笔下的春天,不仅有花草树木,还有鸟兽虫鱼。你看,杜甫
的《绝句》中有“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就把燕子、鸳鸯写进了春天;苏
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有“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 暖鸭先知”,把鸭子写进
了春天。这些古诗中有了这些小动物的存在,有什么不一样呢?(多了生机与活
力,让春天的图画更加丰富绚烂。)
(2)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感受小燕子给春天带来的生趣。
23


·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光
彩夺目的 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思考:在这幅有声有色有味的春光图中,小燕子的加入带来了哪些不一样的
感觉?
明 确:小燕子的到来,带来了可爱伶俐的身影,带来了悦耳明亮的歌声,带
来了轻盈活泼的舞姿,让春天更 有活力,更加光彩夺目。
6.朗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喜爱的感情。
7.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提示:可按照景物的顺序进行背诵。)
燕子飞行图
1.以小组为单位朗读第3、4自然段。
2.这两段分别写了小燕子怎样的飞行情况?(斜飞 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在波
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
3.指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你觉得哪些词句富有画
面感。
·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
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 ,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预设:
(1)我觉得“旷亮无比”这个词很有画面感,写出了春天 天空的明朗、空
旷,让人感觉清新舒畅。跟“阳光满地”相呼应。
(2)“阳光满地”使我仿 佛看到了阳光普照万物,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色
的情景,这是春天的氛围。
(3)“剪刀似的 尾巴”突出了小燕子的身姿,在“旷亮无比的天空”的背
景映衬下,小燕子的身姿显得格外优美动人。
(4)“斜飞”中一个“斜”字把小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又轻又
快的感觉,写出了小 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叽的一声”,这是小燕子的叫声,
这叫声是欢快的,让春天的画面更鲜活生动。
小结:这段话写了小燕子在天空中飞行的情景,表现了小燕子飞行的轻快、
灵巧和快乐。
4.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鼓励学生举手说说自己喜欢的词句。
24


5.出示句子,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换词比较、反复朗读等方法体会作者
优 美生动的描写。
·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
. ..
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
·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 湖面上横飞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点了
...
一下水面,那小圆圈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 去。
...
明确:“横掠”“沾”比“横飞”“点”更能体现小燕子的轻快灵活。“小
圆圈”是平面图形,周边与外围有明显的界线;“小圆晕”比较立体,周边模糊、
柔和,与外围过渡衔 接自然。“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描绘出水纹慢
慢扩散的轻柔,侧面突出了小燕子动作的轻巧 。
6.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了小燕子飞行的轻快?站起来读一读,说一说。
7.指导朗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燕子休憩图
1.自由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
·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地在纤 细的电线上休憩——嫩蓝的春天,几
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 子。多么有
趣的一幅图画呀!
2.师生合作交流,重点赏析“嫩蓝”“几痕”等词。
(1)联系生活经验比较“嫩蓝”“蔚蓝”“深蓝”,想象“嫩蓝的春天”
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嫩蓝”,蓝得很淡,颜色较浅;“嫩”不仅在色彩上给人轻浅的感
觉,更有一种“初生 ”“娇嫩”的意味,更契合春天刚刚来临的感觉。“蔚蓝”,
像晴朗的天空的颜色。“深蓝”,颜色较深 的蓝,鲁迅《故乡》里有一句“深蓝
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一般用于形容晴天夜幕的颜色。“ 嫩蓝的春天”,
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整体给人清新、淡雅的感觉。
(2)将“几痕”替换成“几根”行吗?
明确:不行。“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感
觉。
(3)想象:“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几个小黑点”等,
25


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这幅画面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示例:放 眼望去,如烟的春景,淡蓝的天空,连着电线杆的细线若有若无,
朦朦胧胧,看得并不真切。细线上面停 着几个小黑点,就像一个个小逗号似的。
飞倦了的小燕子,闲散地停歇在细细的电线上休憩,恬静而悠闲 。真有趣!
3.指导朗读,读出优美恬静的感觉。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出示一组短语。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再说说自己的发现。
剪刀似的尾巴 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光彩夺目的图画 旷亮无比的天空
明确:名词前加上准确的修饰语, 使得这些短语具有了鲜明的画面感,既突
出了事物的特点,又生动优美,引人想象。
2.你还 能从文中找出这样的短语吗?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轻快有力的
翅膀、烂漫无比的春天、波光粼粼的 湖面……)
3.出示春天或秋天等景物特点鲜明的画面,鼓励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积累的
短语描述画面。
提示:这类短语的定语应是四字词语,而且这个定语要能准确生动地形容该
景物的特点。 示例:春姑娘来到了人间,到处变得生机勃勃。树木吐出了嫩绿鹅黄的新芽,
桃花绽开了粉里透白的 笑脸,柳树摇着纤长柔顺的辫子,小草从地下探出了尖尖
的脑袋,给柔软湿润的大地铺上了一层绿毯。不 时有三五成群的小鸟斜飞于旷亮
无比的天空,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引得湖里的鱼儿忍不住探出头来瞧个 究竟,
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留下一圈一圈的涟漪。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
小结: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从燕子的 外形美,写到燕子的飞行美,又写
到它的静态美,让我们感受到美丽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添生机和活 力;而燕
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可爱伶俐。希望我们热爱生活、热爱春天、热
爱小燕 子,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找寻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并尝试着用学到的
词句把这些美好细细描绘下来, 做一个美的发现者、传播者。
2.引导学生摘抄、积累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表达。
26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抓住特点,读写结合。(教学重点)
师:谁来说说你见过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生1:后背是黑色的,腹部是白色的。
生2:尾巴像一把剪刀。
生3:眼睛和嘴都是小小的。
师: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中是怎样写燕子及春天的。首先我们来看作者眼中的
燕子。
师: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燕子,作者主要写了燕子
的哪些部位。
生1:这是一只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生2:主要写了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三个部分。(师相机板书:羽毛翅
膀尾巴)
师:这些部分的特点是怎样的?
生:羽毛是乌黑的,翅膀是轻快有力的,尾巴是剪刀似的。(板书:乌黑轻
快有力剪刀似的)
师:(出示燕子图片)从“乌黑、轻快有力、剪刀似的”这几个词语中你体
会到了什么?该如何 读好这些词语呢?
生1:从“乌黑”可以感受到燕子的羽毛非常黑。
生2:从“轻快有力” 可以感受到燕子的翅膀不但轻快,飞起来还很有力量;
从“剪刀似的”可以感受到燕子的尾巴就像张开的 剪刀,长而分叉。
27


生3:从这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燕子的外形很美。
师: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 “乌黑、轻快有力、剪刀似的”这些词语写出了
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朗读时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 (示范朗读)
(学生练习,指名朗读。)
师:这些词语为我们描绘了一只可爱的燕子,这段话中,还有哪个词,你认
为用得也很好?
生:“凑成”。
师:为什么用“凑成”而不用“组成”呢?
生1:这样写比较生动。
生2:这样写突出了燕子的可爱。
生3:这样写突出了燕子的灵巧。
师: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也是美的,合起来就组 成了小燕子的完
美形象。“凑成”完美地体现了燕子的可爱灵巧,朗读时要轻快些,以突出它的
可爱。再来读读这一自然段。
(生读文。)
师:现在同学们能尝试读或背描写燕子的语句,并把燕子的形象画下来吗?
(生边吟边画。)
师:大家画得很像。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作者没有写燕子的嘴、眼睛,
是疏忽了吗?
生:燕子的嘴、眼睛的特点不像翅膀、尾巴那么突出,所以没写。
师:说得很好。这告诉我们 ,描景状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再来
看看这段文字,写燕子时作者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生:羽毛、翅膀、尾巴。
师:作者抓住了燕子区别于其他鸟类的主要特点。所以我们说,写一 个事物、
一只鸟、一个人,都要抓住其特点来写。不仅如此,还要用优美的词语来形容,
词语有 多美,你描写的东西就有多美!
师:如果把燕子换成兔子,我们会怎样去写它的外形呢?
生:写小兔子可以抓住它的大耳朵、红眼睛、三瓣嘴、短尾巴来写。
师:眼睛,可以怎样写?
28


生:红红的眼睛。
师:兔子眼睛的特点仅是红吗?
生:不仅红而且发亮。
师:那么,我们就可以用“红宝石般的”或者“红玛瑙般的”来形容兔子的
眼睛。
师 :我们课下可以仿照描写燕子的外形特点的写法,抓住事物主要特点,写
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 如鸡、青蛙、兔子等,注意用词要恰当、优美。
赏析: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感受。让学生 用自己的话说出燕子
的外形,进行了说话训练,还把看与说结合在一起进行训练。按照文中描写燕子外形的句子画燕子,把语文学习与图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读写结合,指导方法,指 导学生进行练笔。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燕子有了
认识,也了解到作者抓住燕子的特点进行描写,在反复 朗读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
目的。紧接着提出“如果是小兔子应该如何描写”,学生很容易想到小兔子的特
点:长耳朵、红眼睛、短尾巴。老师又针对“红眼睛”引导学生运用优美的词语
把“红眼睛”写 得生动形象。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知道了描写动物要抓住主要特
点,以及怎样描写才能使主要特点更生动 ,使学生由知到能,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为提高习作能力做了有效的训练。

《燕子 》一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
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燕 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
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 纸上。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尝试着做了以下工作:
1.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所描绘的 场景,促教学的形象性。小学生的年龄
特点决定了视频直观的表象对于他们更具吸引力,更易于激发他们 的学习热情。
我在教学一开始,就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明媚春光的视频,学生观看后都不由自主
地 发出阵阵赞叹:这真是一个烂漫无比的春天呀!在教学中,我又播放了燕子飞
行和休息的情景,让学生真 切地感受到了燕子飞行的轻快和休息时的悠闲。这样,
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分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读 懂了课文。
29


2.不断丰富学生的想象,链接生活 实际,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要读懂《燕
子》一文,必须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学得灵活,学得透彻 。如:在理解“赶
集”一词时,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去赶集时的感受,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
为什么这样说。学生通过与生活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的鲜花之多,给人以
热闹的感觉。在学生观 赏了春天美景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谈谈还
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春天;在学生感受春风、 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泼可爱时,
让学生联系已学过的一些古诗词来说说。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从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入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再到组织学生自 读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平等参与者,学生始终是
学习的主体。同时,我适当点拨,为学生 的思维“搭桥引路”。然后我又巧妙地
创设说话情境,让学生们运用写作方法学以致用, 举一反三,让 学生在和谐的
气氛中投入听说训练中,从而学得更扎实,更灵活,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提
高 了写作水平。


3荷花
本文描绘了夏日清晨一池荷花的美丽姿态,及作 者欣赏荷花时的美好
感受。课文先后记叙了作者“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展开想象
— 回到现实”这一过程,思路非常清晰。作者对语言的运用纯熟自然,用
看似普通的词语为读者描绘出美丽 的画面。
本课教学设计以“读”“看”“想”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以抽象思

维和 语言表达训练为思想主线,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语句,理解课文内

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准 确生动的语言,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进一步体会


景色的美丽,感受作者想象力的 丰富,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在观察、
想象的同时,师生互动学习,教师主导解难与点拨,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独立思考,发散思维,构建师生互相参与,评价、探
讨与交流为 一体的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在自由、自主、自强、自在的情境
氛围中有所创新与评价,有效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达到“无需要教”和
“无师自通”的效果。
30

< p>
1.认识“蓬、胀”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会写“瓣、蓬”
等11个字,会写“ 荷花、清香”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花瓣儿、花骨朵儿”等儿化词和“莲< br>教

蓬、衣裳”等轻声词;背诵第2~4自然段。

3.能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

“一大幅活的画”。
4.能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
的植物。
1.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1.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

2






面,了解荷叶、荷花的样

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 家
学学
子,欣赏感悟荷花的美丽。 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
重难
2.朗读课文,体会作

2.读写结合,仿照课文第2

者优美生动的语句。 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1.识记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把握课文内容,大致厘清作者的思路,整体感知作者描绘的情景。

1.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自主识记字词。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重点词语说一说自己的朗读感
受。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学生猜谜并交流学过的古诗。
导语:上课 之前,先请同学们来猜一则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
穿白衣衫,坐在绿船上。打一种植物。( 谜底:荷花)谁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
关于荷花的诗?(如: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
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小池》:泉眼
3 1


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荷花自 古以来都是人们喜爱并赞美的对象,更是作家、诗人、画家、摄影师
们寄托情感的对象。“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荷花别样红”,都为我们展示了荷花美丽而高洁的风采。在叶 圣陶先生的笔下,
荷花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同叶圣陶先生一起去
观赏荷花吧!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朗读,疏通词句
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引导学生从听读中抓取课文信息。
过渡: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听课 文,请大家一边认真倾听,一边想一想:
从听读中你们对课文有了哪些简单的了解?
2.学生 自主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不好的字词可以请教同
桌、老师,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
3.检查自主朗读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bànpénɡzhànɡlièzīshì
花瓣儿 花骨朵儿 蓬草 莲蓬 饱胀 破裂 姿 势
fǎnɡfúsuídǎozhǐāiāipiānpiān
仿 佛 随风飘动 舞蹈 停止 挨 挨挤挤 翩 翩起舞
◆多音字:


āi 挨近 紧挨 挨挨挤挤 ɡǔ 花骨朵儿 一骨碌


ái 挨骂 挨打 挨板子 ɡú 骨头 头骨 骨骼
◆形近字示例:
瓣(花瓣)——辫(辫子)——辨(辨认)——辩(辩论)
胀(饱胀)——帐(纱帐)——账(账本)——怅(惆怅)
(1)注意读好儿化音。
儿化音: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同前一字合成一个音节,使前一字的
主要元音起卷舌作用,韵母 发生音变,成为卷舌韵母,这种现象就叫作儿化。儿
化了的韵母就叫“儿化韵”,其标志是在韵母后面加 上r。
32


试一试:花瓣儿 花骨朵儿 小曲儿 毛驴儿 小孩儿 老头儿
(2)注意读好轻声。
轻声:轻声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既短 又轻的调子。轻声并不是除四声之外
的又一个声调,而是四声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特殊音变现象。
试一试:莲蓬 衣裳 商量 地方 粮食 风筝
(3)学生自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4)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瓣、蓬、胀、裂、姿 、势、仿、佛、随、
蹈、止。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指导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
[瓣] 两边长中间短,三个部分都要写得窄长。第七笔是短撇,中间“瓜”
字的长撇和捺分 别穿插到两个“辛”字下面,末笔下伸。
[蓬] “艹”扁长,盖住下面的“逢”。“夆”内部收紧,三横等距。走
之底的捺要舒展。
[随] 要写紧凑。双耳旁是垂露竖;“有”要写得窄瘦,撇起笔略高,在
中心处收笔,为走之底让出空间;走之 底的平捺舒展,托住“有”。
[蹈] 左窄右宽,右部紧凑。右上部分是爪字头;右下部分是“臼”,笔
顺为撇、竖、横、横折、横、横。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检查书写情况,及时予以书写指导。
(6)将这些字词送回文中去,找出相应句子读一读,随文识字、识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进行部分句段的朗读指
导。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思想脉络。
(1)读完课文,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给你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
字概括。(美。)
(2)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看: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荷花的美?(气味、颜
色、状态、姿势。)
(3)找找看,写荷花的气味、颜色、状态、姿势等,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气味——清香。(闻荷花)
33


第2~3自然段:颜色——碧绿的荷叶,白荷花,嫩黄色的小莲蓬
状态——有的……有的……有的……
姿势——一朵有一朵的姿势,一大幅活的画(看荷花)
(4)面对这么美的一池荷花,作者仅仅就是这么看着吗?他还做了什么?
(把自己想象成一朵 荷花。跟前面一样,用三个字概括——想荷花。)这是第几
自然段的内容?(第4自然段。)
(5)过了好一会儿,作者意识到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第5自然段
写了什么?(作者回到现实。 )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朗读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
小结:同学们,课文先后记叙了作者 “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展
开想象—回到现实”这一过程,思路非常清晰,层层深入,生动形 象地展示了荷
花的美,也将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展现在我们面前。接下来,
就请同学们自由读文,喜欢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喜欢哪句话就读哪句话。读
给同桌听一听,互相评价 评价。
4.品读感悟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看来这么美的荷花,不仅深深地吸引了作者, 也深深地吸引了我们。
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从这一自然段中我们读到了什么。
(1)从段落开头的两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时间——清晨;地点——
公园;“一……就… …”说明荷花散发的清香传得很远,从荷花池一直飘到了公
园门口。)
(2)“我”为什么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希望快点
看到荷花。)
(3)“赶紧”“跑”体现出“我”怎样的心情?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迫
不及待。)
(4)谁能把作者赏花的这种急切心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5)用“一……就……”“赶紧”说句子。
示例:我一放学就回家了。/爸爸一下班就钻进 了厨房。/下雨了,我赶紧把晾
在外面的衣服收进来。/我要赶紧做完作业回家去。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34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 ,从“一……就……”“赶紧”“跑”这些词语,我们可以体
会出作者赏花的迫切心情,真是花香袭人、 花香诱人啊!那满池的荷花,一定开
得特别多、特别美吧!下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作者看到的荷花 是什么样的,
又给他带来了哪些美好的想象。
经过这一堂课的交流,我们不仅会读、会写生字 词,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
利,还梳理出了课文的结构脉络,大概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令老师印象特 别
深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过渡:语文学习并非 简单地掌握字词、梳理文章结构等,更多的收获需要我
们认真去读、去画、去思考、去领悟。通过这节课 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哪位同学的朗读或发言对你有所触动?想一想,看怎样才能进一步改善自己 的学
习方式。
3.提醒学生摘抄、积累。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
(2)搜集积累一些咏荷的诗词。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课后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简单记录观察所得,或是画一幅画。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背诵第2~4自然段。
2.能说出自己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的。
3.仿照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1.引导 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经验、换词比较等多种方法,体
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35


2.引导学生发现第2自然段的句子在句式、用词 上的特点,学会运用到自己
的“小练笔”中。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词语,教师指导小结。
2.集体回顾课文的写作思路。
初闻荷香(闻荷花)—再赏荷姿(看荷花)—幻化荷花(想荷花)—回到现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田田的荷叶,婀娜多姿的荷花,让我们在炎炎夏日感受到阵 阵清凉。
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着作者一进公园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他看到的荷花是
什么样 的呢?这样的荷花带给他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第2、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找 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可以在句子旁边写
下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 ,再有滋有味地读给
同学听。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自读课文并体会美感。
1.学生自读、批注,小组内讨论交流。
2.师生合作,汇报交流。
过渡:荷花开得真美!一朵有一朵的姿势,一朵有一朵的风韵。面 对这一池
美丽的荷花,作者用了一个什么比喻来形容它?请在文中找一找这个句子,再读
一读。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把这一池 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学生自由表述后,
教师引导探究重点。)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池荷花哪儿美得像一幅画?
(1)这一池荷花整体看上去很美。
(2)这一池荷花的颜色搭配很美。(荷叶碧绿、荷花白、小莲蓬嫩黄色。)
36


(3)荷花的姿态很美。(半开的、全开的、花骨朵儿。)
2.再 读该段,从哪些词语可看出这一大幅画是“活的”?(挨挨挤挤、冒、
展开、露出、破裂。)
3.品读重点句子。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
来。
(1)做一做动作,体会“挨挨挤挤”的意思。(“挨挨挤挤”体现出荷叶
多而密的特点。)
(2)思考:作者为什么用“挨挨挤挤”而不用“密密麻麻”呢?(荷叶长
得非常茂密,就像一 个个绿娃娃,顽皮地挨在一起,又挤在一起。“挨挨挤挤”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既突出了荷叶多而密的 特点,又显得生动而别有情趣。)
(3)比较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白 荷花在这些大圆盘

之间长出来。

预设:引导学生先查字典,理解“冒” 的字面意义,然后表演体会怎样长出
来才可以称为“冒”出来。教师注意提问引导,如“从同学刚刚的表 演中,你觉
得‘冒出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它们冒出来想干什么?”让学生领会这
是一 种“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生长的
状态,从而明确用“冒”字更 能体现荷花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4)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 _____________
(仿佛迫不及待想要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仿佛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空气/ 仿
佛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美丽……)
过渡: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啊!同学们,你们看,一个“冒 ”字不仅把荷花写
活了,而且让它变得更美丽动人了。作者具体写了哪三种荷花的姿态?(出示句
子。)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 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视频演示荷花的三种不同姿态。
(2)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半开的、全开的、含苞待放的。)
(3)你最喜欢哪种样子?说说理由。
37


(4)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试着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
的美和可爱。
小结 :这么美的一池荷花:荷叶挨挨挤挤,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有
的刚开,有的全开,有的含苞待放 ,一个个地从荷叶之间冒出来。姿态优美,色
彩和谐,清新雅致,生机勃勃,这可不就像是一大幅活的画 吗?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
过渡:荷花只有这三种姿态吗?我们接着往下读。谁自告奋勇读一读第3
自然段?
2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荷花不
仅多,而且各有各的姿势。) 谁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荷花的姿势多?(千姿
百态。)
3.这些千姿百态的荷花都很美, 作者并没有把每一朵都写具体,而是给读者
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 述一下荷花美丽的
姿态。
填空:看看这一朵,________,很美;看看那一朵,________,也很美。
4.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作者把眼前的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
画”?
过 渡:看着这么美的荷花,作者不由赞叹道:“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
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 真了不起。”结合我们第2自然段品析的内容,
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作者把眼前的一池荷花比作“一大 幅活的画”了吧,谁来
说一说?
明确:因为图画色彩明丽、布局和谐、画面景物富有韵味,而 一池荷花就像
是图画一样优美动人,再加上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美景,所以这一池荷花就成了
“ 一大幅活的画”。
5.这了不起的画家是谁呢?(神奇的大自然。)正是这神奇的大自然使作者
产生人在画中游的感觉。你想怎样赞美大自然?怎样赞美荷花?
6.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男女生比赛读。
(四)学习第4、5自然段。
38


1.想象画面,全班齐读第4自然段。
过渡:让我们再 一次来欣赏这幅美丽的活生生的画。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
挨挨挤挤的荷叶间,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 亭亭玉立,它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
伸出手摸摸那荷叶,多么光滑;再摸摸那花瓣儿,多么细腻;凑近 闻一闻,一股
清香沁人心脾……(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
2.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呢?
明确:因为他被这美丽多姿的荷花深深地 吸引住了,看荷花都看得入了迷,
仿佛自己也化作一朵洁白的荷花。
3.作者有哪些美好的想 象?(穿雪白的衣裳,微风吹来翩翩起舞,蜻蜓、小
鱼与自己交谈……)
4.想一想:蜻蜓、小鱼还会说些什么?还会有哪些小动物过来跟“我”打招
呼?
5.如果你也是站在荷花池里的一朵荷花,此时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又想到了什么?
6.配乐朗诵第4、5自然段。
小结:荷花实在是太美了,“我”被这美景深深地陶醉了,因 此,过了好一
会儿,我才记起——(学生接着读)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看来,这一
池 荷花是多么令人神往!老师也想变成一朵白荷花,在阳光下随风翩翩起舞,和
蜻蜓、小鱼说些悄悄话,你 们想吗?那就让我们一块在第4、5自然段中陶醉吧!
三、审美表达,升华美感
1.回顾课文,总结学习内容。
填空:作者从荷花的香味、姿态、颜色等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荷花的美,
尤其是对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的描写更是惟妙惟肖。面对眼前的美景,作者不由
得 发出感叹: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
起。由此赞美了荷花的美丽 ,赞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播放千姿百态的荷花视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过渡:同学们,你 们在生活中肯定也见过不少荷花。除了课文中作者写到的
这些,你肯定还见过其他颜色、其他样子的荷花 。(播放视频)看着这美丽、动
人的荷花,你还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它们?
39


3.品味诗文,回味感情。
过渡:荷花可真是太美了! 同学们刚才纷纷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描绘并赞美荷
花,上课之前,大家也回忆了不少关于荷花的诗句,在这 里,老师挑了自己最喜
欢的两句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知道为什么老师喜欢这两句吗?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四、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过渡:我们做人要像荷花看齐,不贪图虚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能 在纷繁
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本心,坚守高洁的品格,绽放自己独特的美。这是老师的人格
追求,希 望也能成为大家的。其实,每一种花,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独特之
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去发现。
1.出示小练笔:第2自然段写出了荷花不同的样子,仿照着写一种你喜欢的
植物。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观察的花。先说说自己观察的是什么花,有什么特别之
处。
3.回顾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怎么观察并描写荷花的姿态的。
提示:(1)荷花姿 态万千,作者分别写了半开的、全开的、含苞待放的这
三种。(2)运用了“有的……有的……有的…… ”的句式,将这三种不同的姿
态描绘了出来。(3)运用了“饱胀”等富有动感和画面感的词语。(4) 增加了
自己的想象。
4.教师出示仿写示例。
示例:桃花已经开了不少,有的才展 开一两片花瓣。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好
像马上就要裂开似的。有的花瓣全展开了,像一把把娇嫩透亮的小 伞。真是千姿
百态。桃花有着缤纷的色彩,白的像云,粉的像霞,红的像火。
5.学生动笔仿写,集体交流、分享。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推荐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
2.继续观察这种植物,或是观察其他喜欢的植物,做好自己的植物记录卡。
40


3.摘抄本课生动优美的词句,或是与荷花有关的诗句。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利用手势体会“冒”字的妙用。(教学重点)
师:大家觉得哪些句子写得最美?
生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生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 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
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 马上要
破裂似的。
师:这些美丽的荷花是怎样从大圆盘中出来的?
生:冒出来的。
师:谁品出“冒”的味道来了?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叫“冒”出来?
(小组讨论。)
生:我觉得比较快地长出来是“冒”出来,不是很慢地长。
师:迅速地长出来。好,这是你的感觉。
生:悄悄地钻出来。
师:悄悄地钻出来。有点害羞,嗯,这是你品出来的味道。
生:争先恐后地长出来。
师:争先恐后地长出来。这一朵急着要长出来,那一朵也急着要长出来,谁
也不让谁。我们可以从中体 会到荷花的一种什么心情?
生:急切的心情。
师:“冒”是怎样地长?“冒”是急切地长。
生1:迫不及待地长。
生2:兴高采烈地长。
41


生3:非常激动地长。
生4:欢天喜地地长。
师:太好了!迫不及 待地长、兴高采烈地长、非常激动地长、欢天喜地地长,
这就是“冒”出来呀!你们还有别样的体会吗?
生1:心花怒放地长出来。
生2:快快乐乐地长出来。
生3:亭亭玉立地长出来。
师:是啊,同学们,作者不用“长”,不用“伸”,不用“钻”,就用了“冒”
这个字,为什么 ?因为“冒”让我们品出了荷花的急切、荷花的激动、荷花的争
先恐后、荷花的迫不及待、荷花的心花怒 放。
师:荷花冒出来的样子是这么多,这些荷花都有哪些姿态呢?
生: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 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生图文对照找句子。)
师:你们能把荷花的这三种姿态用手势表示出来吗?
(小 组讨论后展示手势。组1、组2、组3分别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手势把荷
花的三种姿态表示出来,并加上荷 花冒出来的样子。)
师:下面我请第4组的成员走到这些荷花中去,把看到这么多美丽的荷花时
的表情表演出来。
(第4组成员表演“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的表情。)
师:你们站在这些荷花中间,有什么感觉啊?
组4: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了。
师:是的,老师站在你们的中间也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了。
赏析:此案例展示了学生在 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发扬个性和积
极思维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理解语文,丰富语感,培养 能力,充分展示潜能,
凸显个性,培养创造力。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力求读中自悟;另一方< br>面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悟其意的同时悟其法,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提高悟
性。例如,给“冒 ”换词,在换词、比较中让学生悟其意,同时悟其法。又如,
“怎样长出来才叫‘冒’出来?”一问激兴 趣、拓思路、展个性,在交流、反馈、
42


评价中自然 地、不露痕迹地促成了学生对“冒”的内涵的深入领悟。在此教学活
动中真正实现了让学生“读中感悟, 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
的目标。

《荷花》一文描写了公园里 盛开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有各种各样的姿态
以及“我”看荷花时的感受,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 想感情,这篇课文我主
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朗读感悟,体会优美的语言。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文章语句优美,充满想象,让人读后能身临其
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 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
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 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个人读、 指名
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
情并茂,似 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二、抓住留白,指导想象说话。
这节课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利用课文的留白进行写话指导,学生的回答
出乎我的意料。 < br>1.对第2自然段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我进行了这
样的写话练习设计: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利用这
句话中的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 感受白荷花的生机勃勃,充满灵气。学生的回
答十分精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能有这么丰富的想象,让我 感到欣慰。
2.第4自然段中还有一处留白:“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 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
梦……”我抓住了最后的省略号 ,问学生,还有谁会告诉我些什么?提醒学生抓
住清晨荷塘的时间和地点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 学生的回答:“蝴蝶飞
过来,告诉我它要为我授粉。”“小鸟飞过来,告诉我,今天早晨它看到的事情。”“一只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告诉我在池塘游玩的乐趣。”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
43


这节课,我借助优美的课文,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 说
读写的训练中受到熏陶,收到了教师与学生双赢的效果。但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
够精练。课堂 教学中,我的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还不够到位,必须好好斟
酌,加强针对性。今后我要多反思,发 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努力加以改进,
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4
*
昆虫备忘录
《昆虫备忘录》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 文。作者通过
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蜻蜓、花大姐、独角仙、蚂蚱的特点,激发学生对
大自然 中昆虫的探究欲望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课和以往学习的课文不
同,在一个大题目下有四个小篇章, 每个小标题旁边画有相对应的小昆虫,
图文结合,既直观显示“备忘录”的特点,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帮

助学生掌握不同昆虫的外形特点。
本单元语文要素之一“试着把观察到的 事物写清楚”,本课阅读提示“默


读课文”“试着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等明 确提示了本课的学习方法与

要求,着重训练学生通过提取相关信息,梳理课文内容的能力。 为达成以上
教学目标,结合略读课文的学习特点,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激发
学生的学 习兴趣,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读中悟情,
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性,综合运用
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写一 写等方
法学习本课。




1.认识“录、凡”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蚂”。
2.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品味作者是用怎样的方式来将

兴趣的内容与大家分享

学习作者活
学学
昆虫的特点表达出来的,
并简单总结该昆虫的特
重难
泼生动的语言,并试着运用到自己的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 br>点 点
征,
备忘录中。
一份昆虫备忘录。
能够选择自己最感

1






44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各种昆虫的图片或相关视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熟悉的昆虫。
导语: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昆虫,有些小昆虫能够与
人类和平共处,甚至互惠互利,有些则时不时“入侵 ”人类领地,给我们的日常
生活带来不少困扰。同学们,你们熟悉的昆虫有哪些?你认真观察过它们吗? (学
生自由交流。)
2.出示课文插图(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并用
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过渡:这些昆虫大家都认识吗?见没见过?看到它们,你有什么感 觉?你为
何产生这样的感觉?(学生各抒己见,介绍这几种昆虫。)看来同学们对这些昆
虫都有 一定的了解,不过,昆虫世界多姿多彩,一定还有很多大家不知道的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作家 汪曾祺写的《昆虫备忘录》,看看这些昆虫身上还
藏着怎样的秘密。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质疑: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备忘录是什么?这 里面记录了哪些昆虫?昆虫备忘录怎么做?……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
汪曾祺(1920—1997) 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
作家的代 表人物。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
入钻研。汪曾祺一生经历了无数苦 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
他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并且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 学人生。贾平凹在一
首诗中这样评价汪曾祺:“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2.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感受作者生动的语言风格,并圈出生字新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指导学生自主识记生字。
lùfánjùkuǎnchóu
备忘录 凡是 距离 款式 绸缎
móxiāyìyuēmàbān
膜翅 瞎点 益虫 大约 蚂蚱 黑斑
◆多音字:
mà 蚂蚱
45


蚂 mǎ 蚂蟥 蚂蚁
mā 蚂螂
◆形近字示例:
膜(薄膜)——模(模型)——摸(触摸)——漠(沙漠)——馍(馍馍)
斑(斑点)——班(班级) 绸(丝绸)——稠(稠密)
4.快速默读课文,粗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填空:课文用生动有趣的笔调向我们介绍了昆 虫的复眼和花大姐、独角仙、
蚂蚱的外形、习性、生活等,表达了对大自然和自然万物的好奇与热爱。
5.课文分成了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明确:课文分成了四个部分,每个 部分的小标题就是它的主要内容,即作者
在每个部分分别介绍了昆虫的复眼、花大姐(瓢虫)、独角仙和 蚂蚱。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默读课文,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昆虫说一说:你发现了这种昆虫的哪
些“秘密”?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集体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昆虫的名字、外形习性、活动等方面进行
交流。
预设:教师可引导学生交流其中一种昆虫,其他几种昆虫主要通过同桌合作
的方式完成学习。
4.交流“复眼”部分。
(1)你觉得昆虫的复眼怎么样?从文中哪里读出来的?
(2)这部分小标题叫“复眼”,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复眼是什么意思。(好
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
(3)出示昆虫的复眼图片,补充介绍关于复眼的知识。
复眼 复眼是一种由不定数量 的小眼组成的视觉器官,主要在昆虫及甲壳类
节肢动物的身上出现,同样结构的器官在双壳纲身上也出现 过。复眼通常在昆虫
的头部占有突出的位置。多数昆虫的复眼呈圆形、卵圆形或肾形,其中的小眼面一般呈六角形。复眼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能分辨物体的形状、大小,也能分
辨颜色。
46


(4)谁来说说很多个小眼睛合成的复眼对昆虫的 作用?(凡是有复眼的昆
虫,视觉都很灵敏。)
(5)文中提到哪些昆虫有复眼?(蜻蜓、苍蝇。)
小结:作者是怎么介绍昆虫的复眼的?( 先写了复眼是什么,怎么看东西;
然后写了复眼对昆虫的作用以及哪些昆虫有复眼;最后想象了人有复眼 会是什么
样子的。)
5.交流“花大姐”部分。
(1)“花大姐”这个名字真有趣。它指的是哪种昆虫?(瓢虫。)在北京
方言中为什么会把 瓢虫叫作“花大姐”?(因为多数瓢虫外壳的颜色艳丽,
而且有美丽的斑点,所以俗称为“花大姐”。)
(2)瓢虫长什么样子?找一找相关的句子。(黑绸衬裙——膜翅;朱红的、
瓷漆似的硬翅,上 有小圆点,特别漂亮。圆点是有定数的。)
(3)出示图片,补充介绍关于膜翅、硬翅、小圆点的知识。
膜翅 膜翅为昆虫中最常见的 一类翅,膜质翅,其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可见。
如蜂类、草蛉、蝉和蜻蜓的前后翅,蝇类的前翅,甲虫、 蝗虫和蝽的后翅等。
(4)除了名字、外形,作者还写了瓢虫的什么?
动作:瓢虫款款地落 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
硬翅,严丝合缝。(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手法,把瓢虫的膜翅比作“黑
绸衬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膜翅的颜色和质地以及薄而透明的特点。“款 款地
落下来”“折好”“收拢”写出了瓢虫停歇时的优雅姿态。)
分类: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益虫、害虫。
习性: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
(5)面对吃马铃薯嫩叶 的瓢虫,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想?(我说,吃马铃
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6)关于瓢虫,你还知道什么?你喜欢瓢虫吗?为什么?
(7)请你从名字、样子、分类、习性等方面,先给瓢虫画张相,再为它做
个小档案。
6.交流“独角仙”部分。
(1)学生自由交流:“独角仙”有哪些特别之处?找一找,画一画,说一
47


说。
体型大: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
甲壳硬: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
有长角: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很威武:这家伙,是昆虫里的霸王。
力气大:独角仙的力气很大。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很可爱:它摔得很重,摔晕了。轻轻一捏,就捏住了。
(2)作者在这一部分向读者介绍了独 角仙的哪些方面?(外形——长度、
颜色、质地、大小;特征——力气大。)
(3)这一摔就晕了的独角仙为什么被称作“昆虫里的霸王”?(个头大,
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
大的;甲壳硬,长着犀牛一样的角。)
(4)“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一句中, “可能”一词能否删
掉?为什么?(不能删掉。“可能”表示独角仙是甲虫中最大的是作者的推测,不一定是事实。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除此之外,独角仙还有什么特点?你能来说说吗?
7.交流“蚂蚱”部分。
(1)作者介绍了几种蚂蚱?(尖头绿蚂蚱、土蚂蚱。)
(2)尖头绿蚂蚱还有一个有趣的名字是什么呢?(挂大扁儿。)
(3)你还从文中知道了尖头绿蚂蚱的哪些小秘密?
形态:好掌握,很好画。(以国画家都爱画为例。)
动作: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
外形:蚂蚱的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的,非常好看。
(4)“土蚂蚱”有哪些特点?
外形: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不好看。)
特征:这种蚂蚱,抓住它,它就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顶讨厌。)
(5)出示两种蚂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对比。
四、品读语言,体会有趣
1.思考:你觉得哪种昆虫写得最好玩?指名学生分部分朗读,需读出趣味。
48


2.找一找,从文中把描写昆虫样子或动作的语句画出来。
预设: 指名学生朗读画出的句子,教师相机追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这个句子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其中 哪个词语给你的印象最深?”等,引导学生
关注这些容易让人联想到画面的描写语言。
3.作者还运用了一些生动的拟声词,再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当时的情景。
预设:可以边读 边表演,体会昆虫当时的样子。从“噌——”的声音中感受
复眼昆虫的机警;读“呜——扑”的时候,“ 呜”长“扑”短,让学生领会独角
仙“呜呜”地威武霸道地飞来,然后“扑”的一声笨拙地摔在灯下的情 景,从而
感受拟声词带来的形象具体的画面感。
4.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作者的想法或好恶?
预设:引导学生关注能让人发笑的语言, 如“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还是
不要!那成什么样子!”“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蚜虫,你们就不能改 改口味,
也吃蚜虫吗?”,体会作者充满童真童趣的感受和想法。
五、积累拓展,作业设计
1.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填空 课文第一部分介绍了“复眼”,提到了蜻蜓和苍蝇 这两种昆虫;第二、
三、四部分分别介绍了花大姐、独角仙和蚂蚱这几种昆虫。
2.按照表格提示,或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为这几种昆虫做一份备忘录。
昆虫名称 别名 外形(样子、颜色、气味) 活动习性 其他特点

3.课后观察一种昆虫,运用所学的方法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1)注意观察昆虫的外 形、活动、习性等。(2)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他人,
加深对这种昆虫的了解。(3)运用表格或配有文 字说明的图片等方式,做一份
自己的昆虫备忘录。也可以仿照作者,试着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写一写。(4 )做
好的备忘录,可以在班级墙报上集中展示。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49



◆创设情境,昆虫探秘。(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读完课文后,你能告诉大家,你喜欢哪一个部分吗?说说喜欢
的理由。
生:我喜欢瓢虫这部分。通过读课文,我知道瓢虫很漂亮。
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瓢虫很漂亮?
生1:“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 膜翅,顺顺溜溜;收
拢硬翅,严丝合缝。”这句话把瓢虫的膜翅比喻成黑绸衬裙。
生2:“款款地落下来了”让我想到一位优雅、翩翩而来的少女。
生3:通过“黑绸衬裙”,我知道膜翅是黑色的,在里层,外层应该是硬膜。
师:分析得有道理。我们来看看图片(根据课件上的图片,指出膜翅、硬翅
部分)。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1:“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我知 道
瓢虫是朱红色的,身上有小圆点。这件外衣看起来很漂亮。
生2:它身上的小圆点叫作“星 ”,是有规则的,不能瞎点。朱红色的外衣
上,点着有规则的小圆点,一定很好看。
师:大家 读得真仔细。是的,瓢虫是种很漂亮的昆虫。我们来看看它(出示
课件,多种瓢虫图片)。
师:瓢虫除了漂亮让我们喜欢,还有别的原因吸引你吗?
生1:有。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益虫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生2:可是,有的瓢虫却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真希望它们也能改吃蚜虫,
变成益虫。 师:大家说得真好。每种昆虫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在奇妙的生物界也起着它
的作用。如果你们感兴趣 ,可以找这方面的书籍来看看。
师:你们这么喜欢瓢虫,为它画幅像,或是为它写一张身份证好吗?
生:好。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瓢虫做一份备忘录。)
50


赏析:1.突出自主。略读课文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略读能力的培养。本片段
中,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重点研读,把发现的空间给予了学生,
请学生自己去探 究,自己去找句子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自主阅读、交流中,既
有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思考、表达、 倾听能力,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
2.注重成功体验。学生的学习应该是自主的、有效的,同时也要让 学生感受
到成功的体验。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瓢虫做一份备忘录,既
尊重了 学生的个性表现,又为学生提供了综合整理所学知识的机会。动手操作的
过程是对知识的整理,也是展示 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还
进行了成果的展示,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这种体验是深 刻的,是真切的,能激
励学生今后继续快乐学习。

《昆虫备忘录》是一篇略读课文 ,作者对某些昆虫的一些特性进行描写,能
让学生认识昆虫的一些特性及作用。备忘录意指任何一种能够 帮助记忆、简单说
明主题与相关事件的图片、文字或语音资料。本节课通过引领学生学习备忘录,
让学生了解备忘录的书写及作用,并学会书写备忘录。利用备忘录来记录自己感
兴趣的内容。
本课在教学前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查阅了一些有关昆虫的资料,上课时互相将
自己查到的有关昆虫的资料 告诉其他同学,他们的课外科学知识增长了,口头表
达能力也增强了,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了自信心。 < br>在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复眼的构造及作用,以及生有复眼的
昆虫看物体的视频,让 学生通过动人的画面感受复眼的强大作用,还有就是复眼
在现实人类生活中的应用。这样学生们对学习就 会有兴趣,同时也知道了备忘录
也可以用视频等形式进行记录。
在学习其他昆虫时,我同样借 助了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花大姐”“独角
仙”“蚂蚱”等昆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独有的特征 。学生通过视频理解
了作者给这些昆虫起的好记的名字,对这些知识记忆加深,并增强了保护有益的昆虫的意识。
教学中,鼓励学生学习作者书写备忘录,采用不同形式,比如表格、视频、
51


图片、文字等把自己喜欢的内容以备忘录的形式记录下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后,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利用表格的形式对以上昆虫中感
兴趣的内容进行整理,做 一份自己的备忘录。
在此次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在的孩子从小生活条件优越,
很少在户外活动,对于昆虫,如蜜蜂、蝴蝶等的认识还有较大的欠缺。当然,不
可否认的是,随着生活 水平的提高,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绿地、植被的减少也是客
观的因素。
在课堂上,我告诉孩子们 当你在公园、在草地上见到这些小昆虫的时候,千
万不要去惊动它们,而是待在一边静静地观赏。因为这 些小昆虫美化了我们生活
的世界,我们要善待它们。


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春游去哪儿玩”。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春
游是孩子们很期待的事情,春游去哪儿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因




此可将本次口语交际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创造真实的交际任
务,举 办一次春游目的地推荐班会。利用“春游去哪儿玩”的交际话题,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选一个自己想去的 地方,说说这个地方有什么好玩的,
可以开展哪些活动等。最后还可以投票,根据最终结果组织一次真正 的班
级春游活动。交际时,要让学生锻炼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由的能力,
并养成能够耐心 听别人的讲话、不打断别人、尊重他人、文明交际的习惯。

1.能向同学推荐春游值得去的 地方,说清楚好玩之处和可以开展哪些

活动。

2.在讨论交流时,能耐心听别人把话说完,尽量不打断别人。

1. 能在交流过程中清楚、明白、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推荐理由,学习

用恰当的语言表现春天的美 。

2.在互动交流中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懂得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话,并


能正确地进行口语表达与评议。
3.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2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1.梳理提纲,做好发言准备,还可准备相应的图片。


2.将要讲的内容整理好后,先试着给家人讲一讲,关

于内容的选择和表达上听听他们有什么建议。

1






一、创设情境,歌唱春天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引导学生发现春天。
导语 :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关于春天的歌曲。会唱
的同学请跟着一起唱吧!(课件播 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好听的歌曲听完了,
也唱完了。同学们,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哪里找到了春天?( 学生自由表述。)
2.出示不同地方的春天美景图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春天。
过 渡:是啊!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在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
的身边,来到了我们的课堂。( 出示图片)看着这些春天的美景,你能不能用优
美的语言向大家描述描述呢?(学生自由表述。)
示例:
·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开了,有白色的,红色的,黄色的,粉红色的,美
丽极了!
·春天来了,小溪里的水解冻了,哼着曲子快活地奔跑起来!
·春天来了,柳树吐出了嫩黄的 芽儿,桃花露出了粉红的笑脸,小燕子急急
忙忙赶来,也想参加春天的盛会呢!
3.出示口语交际主题:春游去哪儿玩。
过渡:阳春三月好时节。春天如此美好,在这样一个 春意盎然的光景里,你
们最想去做什么?(春游。)去哪儿玩呢?(学生自由表述)看来,同学们的想< br>法有所不同。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讨论讨论,选一个你最想去的地方推荐给大家,
跟大家交流交流 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到时候我们来投票,选出大家意向最高的地
方,制订一个春游计划,再把我们的意见 推荐给学校德育处,你们说好不好?
二、明确要求,指导讨论
1.引导学生明确讨论要求。
53


过渡:围绕“春游去哪儿玩”这个主题,咱们从哪 些方面来展开介绍呢?先
来读读教材第11页,看看这次口语交际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表述后,教师相机出示讨论要求。)
讨论要求:(1)讲出自己选择的是什么地方 。(2)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3)声音响亮,表达清晰。(4)别人说话的时候,要耐心倾听,不 要随意打断。
(5)文明讨论,礼貌发言。当别人的内容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能争吵。
2.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图寻找思路,补充画面描述。
过渡:课本上的两幅图分别是哪儿?观察观察,说一说自己更喜欢去哪儿。
图一:春天的郊外 真美啊!阳光暖暖的,云朵淡淡的。远处,山坡郁郁葱葱,
翠色欲流;近处,一条小溪像银亮的丝带绕过 山坡流到天边。花儿都开了。粉红
的桃花、金黄的蒲公英,像一个个好奇的小姑娘,纷纷探出了头来。我 们可以在
这里赏景、画画、游戏、野炊,暂时抛开繁重的学习任务,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度过一 段悠闲的美好时光。
图二:植物园也很有意思呀!各种各样的树木、花草,有名字的,没名字的,都恢复了生机。不一样的树木,有不一样的姿态;不一样的花草,有不一样的风
情。看看这棵树,枝 干粗壮,很威武;看看那棵树,树叶细长,很别致。在这儿,
我们可以认识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获取知 识;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可
以采集标本、照相等。
3.教师小结并提示更多要求。
小结:“春游去哪儿玩”不但要说出想去哪儿,去那儿的理由是什么,还要
考虑实际情况,提出 的建议有没有可行性。比如说时间、地点、天气、交通、环
境、安全等情况,还有是不是所有的同学都方 便参与。考虑得越周全,我们的推
荐才会越有说服力。
三、示范展示,交流准备
1.教师示范交流。
地点:陆羽公园
理由:1.公园面积不是很大,不至于迷路, 适合三年级学生游玩。2.公园有
小西湖、陆羽井、茶经楼、音乐喷泉等,景色优美。3.公园离学校不 远,交通方
便,游玩时间相对比较充足。4.公园的修建是为纪念“茶圣”陆羽,我们可以了
5 4


解相关的历史典故。
可以组织的活动:1.在公园 里寻找春天的足迹,看谁找得多。2.公园里有很
多“茶”文化元素,我们可以找一找,了解了解,增强 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示例:我建议大家春游去陆羽公园。我的理由有四点:第一,公园面积不是
很大,不至于迷路,很适合三年级学生游玩;第二,公园有小西湖、陆羽井、茶
经楼、音乐喷泉等,景 点十分丰富,而且芳草遍地、垂柳依依,景色优美怡人;
第三,公园离我们的学校并不远,搭乘2路公交 车可以直达公园门口,交通方便,
在园内游玩的时间充足;第四,“茶圣”陆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公 园的一些
景点设计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意味,我们可以一边游玩一边请工作人员帮我们解
说,多 了解一些我们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2.引导学生明确交流要点。
过渡:你们觉得老师表述清楚了吗?你从中学到了哪些经验?(学生表述后,
出示要点。)
(1)先说去哪儿,然后说理由,最后说在那儿可以组织什么活动。
(2)说理由的时候,运 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句式,
显得清楚而有条理。
四、交流展示,畅所欲言
1.学生小组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过渡:接下来 ,就请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交流讨论。轮流发言;一
个人说完之后,其他同学要进行点评或者提 问。如果有几个同学选择同一个地方,
可以相互补充,把理由说得更充分。最后,小组内选出一个最佳代 表到班级进行
交流。
评议要求:(1)是否讲清楚到什么地方游玩。(2)理由是否充分。( 3)
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条理是否清楚。(4)文明交流,礼貌倾听。
2.汇报展示,班级互动评议。
示例:我推荐的是东湖风景区。我是这样想的:东湖风景区湖 光山色,绿荫
鸟鸣,风景十分优美。在春天,东湖的牡丹园是一个好去处,我们在那儿可以欣
赏 雍容华贵的牡丹,想必在波光粼粼的湖水映衬下,那些花儿会更加娇艳。景区
内还有鸟语林,也有儿童乐 园,很适合少年儿童休闲放松。我觉得我们可以找一
55


个比较开阔的草坪放风筝,肯定特别有意思。
点评:这位同学先讲清楚了想去 的地方,然后说了理由,最后还讲了可以组
织的活动,基本上说清楚了春游想去哪儿玩。如果在讲理由的 时候,用上表示先
后顺序的词语,我觉得他会说得更有条理。
3.教师总结交流过程。 小结:各位小组代表的发言都很精彩!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大家提出了这
么多可行性方案,让我们 知道身边有这么多好玩的、值得探访的地方,有些地方
风景优美,有些地方特色鲜明,有些地方文化底蕴 深厚,还有些地方能让我们走
进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就是我们的家乡,是我们从小生活的地方。 春天
来了,家乡的面貌也焕然一新,趁这个机会,去感受春天,感受家乡的春天,真
是一件令人 向往的事情啊!
在这里,我不但要表扬几位发言的同学,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和理由说得很清
楚 ;我还要表扬几位提问补充的同学,在别人讲述的时候,他们听得非常认真,
听完之后再进行补充,非常 有礼貌。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五、组织投票,评选最佳
1.教师列出几处有代表性的春游地点,请全班同学举手表决,选出得票高的
前三名。
2.入选的三个小组根据之前发言的情况进一步完善补充。
3.教师指导并协助制作春游攻略,并以书面文字材料提交学校德育处。

《义务教 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
双方互动的过程。”双向互动性是口 语交际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次口语交际课以
“春游去哪儿玩”这个学生极感兴趣、又贴近学生生活的“热 点”话题为素材,
整堂课自然流畅,学生情绪高涨,精彩纷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重视“互动”这一特点,力求通过真实有效的互动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获得平等交流的权
利,培养合作精神;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建立平等交流的交际平台。
在教学中,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我注意调 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
验,采用小组交流、组员汇报和相互补充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交际中, 学
56


会把自己的建议准确、明晰地表达出来,又在学 习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同时鼓
励学生提出新颖独特的活动方案,并在讨论中明白春游中要谦让、文明等 。
教学中,我先指导学生读懂题目,自己先思考就哪方面提建议。接着,引导
学生分小组讨论 以上三个问题,要求组长组织好,让每个同学都发言、交流,把
口语交际落到实处。学生对春游很有兴趣 ,都在交流中将自己的游历说了出来,
并且讲了出去春游的原因。最后,我组织学生集体讨论,以小组形 式向全班汇报,
由组长或小组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做补充或修改。由于汇报前我没有强调学生汇
报要语言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语速适当等要求,所以站起来汇报的学生
声音不够响亮,条理不够 清楚。
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创造条件使学生由单向个体的说话转化为
多向组合的 交流,在双向有效互动中进行动态的口语交际训练。本次口语交际教
学的互动方式很多:生生互动、师生 互动、群体互动。同学们都积极地参与其中,
畅所欲言。
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关注全体 同学方面还做得不够好;只注重了放手
让学生交流,而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够;评价学生的方式太单一, 激发学生的思
维方面做得不够好。今后,我要在这些方面对学生明确要求,加强训练,使学生
的 口语交际能力真正有所提高。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本单元的习作话题 是“我的植物朋友”,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植物进行


观察,并借助记录卡,把自己观 察到的和感受到的写下来。写完后要学会

分享,把习作给同学读一读、评一评,然后进行修改 完善。写同一种植物

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和提高。




1.观察一种植物,做简单的记录卡。
2.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57


1.观察植物时,要动用所有的
感官系统,如看一看、摸一摸、闻< br>教
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

植物。

2.抓住植物的特点,重点写出

这种植物的样子、颜色、气味以及
其他特性。
教师:1.多媒体课件。
2.一小盆绿萝。

学生:1.提前观察某种植

物,搜集相关的 资

料,准备制作记录

卡。
2.准备做文本。

2






一、激趣导入,揭示话题
1.以绿萝盆栽为话题,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你们 知道这盆植物叫什么吗?(绿萝。)对,这是老师办公
桌上的一盆绿萝,今天老师特意“邀请”它过来担 任我的“助教”,陪同我们一
起上这堂课。有同学一开始就问了:老师,你为什么带着这样一盆植物来上 课呀?
同学们,你们不觉得,教室里多了一点绿色,就多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吗?植
物就是这 样,它们像一个个不会说话的朋友一样,把世界打扮得多姿多彩,悄无
声息地为人类做贡献。我们的地球 要是没有植物就会变得一片荒凉。所以,我们
要爱护植物,珍惜植物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
2.播放春天植物生机勃勃的图片,教师引入话题。
过渡:要爱护植物,首先我们就必须了解 它,认识它,只有这样,我们才知
道怎样做才是爱护它,不会做错事伤害它。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 ,学习怎
么观察和认识植物朋友,并把我们的观察和发现写成一篇作文,让看了文章的人
也能了 解和认识它们。
3.出示话题:我的植物朋友。
二、引导观察,做好记录
1.引导学生对绿萝进行观察,指导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过渡:绿萝属阴性植物,喜欢湿热、 阴暗的环境,不喜欢被阳光直射。只要
有一点点水,绿萝就能生根发芽,长出好多好多新叶子。因它顽强 的生命力,绿
萝被称为“生命之花”。绿萝的迷人之处可不止生命力顽强。现在请大家睁大眼
睛 ,认真地与老师一起来观察观察,并把结果记下来。
58


2.出示“看颜色”,引导学生观察绿萝的颜色并填写记录卡。
示例:颜色— —绿萝新长出来的叶子是浅绿色的,随着叶片的长大,慢慢变
成了深绿色,有些叶子上还有一些黄色的斑 块。
3.出示“认形状”,引导学生观察绿萝的形状并填写记录卡。
示例:形状——刚长出 来的小叶子是卷曲的,过个一两天就舒展开来,叶片
上宽下尖,叶脉对称分布,像桃心的形状。
4.引导学生观察更多特征。
示例:绿萝是常绿藤本植物。它的长藤上会长出一些“脚”,也 就是气根。
这些气根能抓住物品表面,帮助绿萝攀缘生长。
5.教师出示“观察记录卡”示例,总结观察方法。
观察记录卡
名称 绿萝
叶子密不透风,簇拥在一起,像圆形的花束,四周垂下几枝
样子 绿蔓。绿萝的长藤上会长出一些“脚”,也就是气根。这些气根
能抓住物品表面,帮助绿萝攀缘生长。
颜色
形状
绿萝新长出来的叶子是浅绿色的,随着叶片的长大,慢慢变
成了 深绿色,有些叶子上还有一些黄色的斑块。
刚长出来的小叶子是卷曲的,过个一两天就舒展开来,叶片
上宽下尖,叶脉对称分布,像桃心的形状。
绿萝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喜欢湿热、阴暗的环境,不喜欢
其他
被阳光直射。只要有 一点点水,绿萝就能生根发芽,长出好多好
多新叶子。因它顽强的生命力,绿萝被称为“生命之花”。
小结:刚刚我们做的工作就叫“观察”,说说看,我们是怎样观察的?通过
用眼睛看,我们知道 了绿萝的颜色、样子,还发现了长藤上的气根。除此以外,
我们还可以调动我们的听觉、嗅觉、味觉等等 ,去听一听声音,闻一闻、尝一尝
味道,这样才能把握这种植物的整体特征。
三、合作交流,突破难点
1.学生展示并交流自己的植物记录卡。
预设: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借助记录卡,相互介绍自己的植物朋友。再
指名学生进行交流。
2.教师相机点拨,出示教材第12页“桃花”的记录卡,引导学生将记录卡
59


中的材料转换成文字。
过渡:介绍植物朋友,可不是直接照着记录 卡上的内容来念。我们还要把这
些信息转换成习作文字。读一读下面这个片段,你们有什么发现? 文字示例:今天,妈妈带我去桃园观赏桃花。远远望去,桃花已经开了不少,
像一团团粉色的烟霞。 还没走过去,就有一阵淡淡的清香随风而来。走到树下,
抬头仰望,只见灰褐色的树枝上,一朵一朵粉色 的小花挨挨挤挤,像一群活泼明
媚的少女,好奇地观望着这个新世界。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甜甜地吮吸着 雨露,
醉出了一片酡红。有的花瓣完全展开了,露出了深红色的花蕊。细看每一朵花,
一个花瓣 儿挨着一个花瓣儿,围成一个圆形,像是在跳圆圈舞。
看着看着,我仿佛迷失在这一片粉红的云彩里, 树上的桃花冲我咯咯地笑着,
忽而变成了一个个粉嘟嘟的桃子,那香甜的味道勾得人口水都出来了……
据说,桃花有许多品种,单瓣的、重瓣的,鲜红的、纯白的,结果的、不结
果的,真是各有各的 脾性,各有各的美。
3.教师点拨指导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一 般来讲,写植物的顺序有以下几种:一是按茎、叶、花、果,从下到上或
从上到下的顺序;二是按照由远 及近、由下至上等观察顺序;三是按植物的生长
顺序。
(2)善于观察,写好植物的形态。
抓住不同植物的特点,有目的地描写。如植物开花时的姿态、颜色、香味、
花期;植物叶子在不 同时间、不同季节的变化。总之,要抓住所写植物与其他植
物的不同之处。
(3)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表述植物特征,如比喻、拟人、对比等。
示例:·万寿菊有的是未开 的青色的花骨朵,远远地望去像一个个小小的话
筒竖在枝头;有的已经全展开了,花瓣一层又一层,密密 地重叠在一起,像一个
淡黄色的绣球。(比喻)
·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 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
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 鼓着劲
儿在吹呢。(拟人)
60


·芦荟不像 牡丹那样艳压群芳,也不像文竹那样温文尔雅,更没有玫瑰那样
的馨香四溢,但它的朴实无华和默默奉献 的内涵深深打动了我的心。(对比)
(4)借助联想或想象,写出自己的感受或情感。
写植 物可进行联想,抒发一些个人感受。如写梅花不怕风雪的特点时,可联
想到人的坚韧不拔的性格;写白杨 的挺拔高大,可联想到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但是联想不能脱离客观实际,抒情不要无病呻吟。
示例:·我仿佛看到…… ·我仿佛感觉到…… ·我似乎变成了……
·这些风雪中的梅花,不正像我们威武不屈的消防员战士吗?
(5)注重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
四、再次观察,尝试写作
1.引导学生再次对自己所要描写的植物进行观察,完善自己的观察记录。
2.学生对照植物记录卡上的内容,将自己对植物的观察结果写成一篇习作。
预设:学生独立撰写习作初稿,教师巡视了解习作练写情况,及时对个别学
生进行点拨。
五、点评习作,修改誊写
1.投影出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修改。
2.学生自主朗读习作初稿,边读边发现习作中的错别字,并能够针对不通顺
的语句进行修改。
3.出示优秀习作范文,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并与自己的习作进行比较,看看自
己是否把对植物的 观察和感受写清楚。
4.引导学生在对照比较的基础上再次尝试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进行誊写。
5.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读,看看哪些地方写得不错,
哪些地方还需完善。教师 辅助补充。
小结:同学们,看到大家这么用心地观察植物朋友,对它们有了这么多的了
解,老 师相信,以后大家一定能愉快地和这些可爱的朋友相处交流,也能发现它
们更多的秘密。生活包罗万象、 多姿多彩,世界上的一草一木都有它们独特的魅
力,同学们,养成时时处处留心观察的习惯,你们一定会 收获更多!

丁香花

句段赏析

我家院里有几株丁香树。我十分喜爱丁香
花。
每年初春,丁香树就长满桃形的叶子。 不久
便有一根根约一寸长的茎从挤挤挨挨的绿叶中

61

①开门见山,直接引
出所要介绍的对象——






















总评:小作者院里的丁香 花一定给予了其无限的乐趣和美好的享受,否则小
作者是写不出这么美的文章的。文章语言生动,描写具 体,从丁香花的形、色、
味几方面将丁香花写得美不胜收,令人陶醉。

本次习作教 学,既是单元学习的延伸,同时也是有效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良
好品质的契机。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始终聚焦于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发现
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己走进自然,走近植物,用自己的眼、鼻、 手等去真实感
知植物的特点。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进行说、写训练,我不仅注重了课前的观察指
6 2


导,让他们学会如何去观察植物,还在课堂交流学习的过程中 ,不断引导他们借
助研读、交流等方式建立对习作要领的认知,从而掌握习作方法,为完成习作内
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过,还有少部分学生还不能准确掌握观察植物的方法,
这主要体现在观察时不 能抓住主要特点,导致习作内容略显单薄、缺乏条理。鉴
于这一情况,我应多做针对性指导,指导他们进 行实地观察,从中掌握观察方法,
以期写作时“有话可说”。


语文园地
1.能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
2.能运用偏旁归类的识字方法认识“援、掷”等9个生字,识 记“救


援、投掷”等9个词语。

3.能辨析近义词,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运用。

4.能仿照例句,写出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5.朗读、背诵《忆江南》,大致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1.引导学生关注并积累优 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语言的表达技

2
学时
巧,有效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形成语文知识的不断累积。 课
重安
2.掌握描写动物外形特点的描写方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1.能够在单元学习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整合学习内容的能力。
2.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优美语句的表达作用,有效提升感悟语言文字的
能力。
3.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63


1.摘抄、积累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并能交流自己的感受。
2.巩固形声字形旁表意的基本规律,自主认识更多生字。

一、交流平台
1.引导学生交流本单元学习内容。
导语: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单元的学习就 快结束了。在这一
单元的学习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述)很好,看来大家的
收获的确不少,有的同学背诵了几首关于春天的古诗,有的同学欣赏到了荷花美
丽的姿态,还有的同学 觉得大自然的昆虫格外有趣……。确实,每篇课文中的事
物特点都被作者描写得生动形象,所以才能让我 们印象深刻。
2.学生自主交流自己摘抄积累的生动语句。
过渡:接下来,请大家翻开自己 的摘抄本,跟同桌一起交流交流,看看自己
积累了哪些有意思的词句。
3.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引导他们简单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4.出示“交流平台”的三个句子。
·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 一圈一圈地荡漾开
去。(读到这句话,我能体会到小燕子飞行的轻盈。)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作者的感受真独特,
把花骨朵儿的状态写活了。)
·瓢虫 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
严丝合缝。(这些细致的动作描写 ,让小瓢虫仿佛出现在了我的面前。)
5.指名学生依次朗读这三句话,交流并分享自己的朗读感受。
预设:读了第一句话,我体会到小燕子飞行的轻盈。读这句话,我感到语言
很美,“小圆晕”“ 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很有画面感,我仿佛看到了那样的场
景。第二句话作者把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给人 的那种感觉写出来了,非常生动、
传神。
6.教师重点指导第三句。
过渡:第一、二句说的同学更多,那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第三句。请大家先
64


找出句中的动词,再说说这句话写得怎么样。
预设:(1)这些动 词分别是“落下来、折好、收拢”,很有条理。(2)这
些动作写得非常细致,尤其加上修饰语以后,“ 款款”地落下来、“顺顺溜溜”
地折好膜翅、“严丝合缝”地收拢硬翅,显得描写非常细致,很有画面感 ,让人
仿佛看到了这只飞落的瓢虫。(3)用“黑绸衬裙”的比喻来描写瓢虫的膜翅,
生动形象 ,将膜翅的颜色、质感都写出来了。
7.思考质疑:作者为什么能够把这些事物的样子、动作等特点描写得如此生
动有趣呢? 小结:要想让自己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我们就必须在描写事物之前先认真
观察它们的特点,抓住特 点进行描写。还记得观察的一些方法吗?(调动感觉器
官,按照一些顺序等。)然后,在具体写作过程中 运用一些恰当的动词或修饰语,
或者一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生动形象地呈现事物的外 形、动
作等,将事物写出画面感,写具体、生动。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识字加油站”中的三组汉字,学生自主认读。
yuánzhìlāo
援(救援) 掷(投掷) 捞(打捞)
fùliáoluò
缚(束缚) 缭(缭乱) 络(网络)
zīɡònɡdài
资(资产) 贡(贡献) 贷(贷款)
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相机正音。
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资”,翘舌音“掷”,边音“捞 、缭、络”,前鼻
音“援”,后鼻音“贡”。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三组生字并与同桌交流自 己的发现。(每组中的三个汉
字都有一个同样的部首。它们都是形声字。)
(1)复习形声字。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其中形旁表义,声旁
表音。
明 确:本题展现的生字都是形声字,强调了形旁表义的功能。如第一组的三
个生字“援、掷、捞”形旁都是 “扌”,表示与手有关,第二组的“缚、缭、络”
偏旁都是“纟”,表示与丝线、绳索有关;第三组“资 、贡、贷”偏旁都是“贝”,
65


表示和钱财有关。
(2)给形声字分类。
左形右声:援、掷、捞、缚、缭、络
下形上声:资、贡、贷
4.引导学生再次认真观察三组汉字,联系自己对三组汉字中的部首“ 扌、纟、
贝”所表示意思的认知,想一想每组汉字的大概意思。
明确:第一组汉字都表示动作 ;第二组表示捆绑、相互交织等;第三组汉字
字义都与货币有关联。P9~115.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 活、借助图片或通过动作演
示理解词语。
救援:帮助别人使脱离痛苦或危险。
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
贡献:①拿出物资、力量、 经验等献给国家或公众。②对国家或公众所做
的有益的事。
6.学生齐读三组汉字、词语。
7.小组交流,再找一些偏旁为提手旁、绞丝旁、贝字底的汉字进行识字练习。
提手旁,如:扎、扔、扛、托、扰
绞丝旁,如:纤、纫、纱、纷、纺
贝字底,如:责、货、贯、贵、贸
三、课堂回顾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这节课大家的学习状态 非常不错,交流得非常热烈,也巩固了对形声
字构字规律的认识,掌握了更多生字。下节课希望大家能继 续保持这样的学习热
情,相信你们一定能收获更多有趣的新知识。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并积累词句。
(1)学生再次组内交流发现的优美词句,并试着说出这 些句子妙在何处。
(2)进一步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66


1.明晰近义词词义相近的特点,准确区分近义词。
2.掌握描写动物外形特点的描写方法。
3.诵读《忆江南》,感受诗词中的景物美,丰富古诗文化积累。

1.通过反复比较及联系具体语境的方式,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一、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辨析与运用。
1.引导学生回忆交流自己知道的近义词。
过渡:古人说:“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国。”一 词之差可以引起一场战争,
一言之差也可以使一个国家丧失主权。可见,说话、作文用词准确非常重要。 能
够在准确辨析的基础上正确地运用近义词,是我们学习语言必备的技能。谁来说
说自己最熟悉 的近义词?(学生自由表述)说得真好!有的词语别看它俩长得差
不多,意思差别也不大,但是在具体语 境中,两个词语还是存在细微差别的,如
果用得不恰当,整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可就差之千里了。
2.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的三个句子。
·水面的小圆晕一圈圈地(荡漾 飘荡)开去。
·他们走在回家的路上,唱起了一首(轻巧 轻快)的歌曲。
·这只小狗的鼻子真(灵巧 灵敏),老远就闻到了食物的气味。
3.学生认真朗读句子, 想一想在特定的语境中用哪个词语更合适。然后与同
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4.指名汇报展示自己的选词情况,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
明确:“荡漾” 多用于形容水波等微微起伏波动,如“湖水荡漾、水波荡漾”;
“飘荡”多用于形容物体在空中随风飘动 或飞扬,如“随风飘荡、香味飘荡”。
67


第一个句子中,小圆晕是水面的波纹,所以选用“荡漾”。
“轻巧”多用于形 容重量小而灵巧或操作轻松灵巧等,如“外形轻巧、精致
轻巧”;“轻快”多用于形容不费劲或轻松愉快 ,如“脚步轻快、轻快的曲子”,
所以第二个句子选用“轻快”。
“灵巧”形容灵活而巧妙, 如“心思灵巧、手很灵巧”;“灵敏”多用于形
容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如“嗅觉灵敏 、感觉灵敏”。第三个
句子,老远就闻到了食物的气味,说明小狗的鼻子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
所以选用“灵敏”。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三个句子,再次体会三组词语的意思的区别。
6.拓展练习。
(1)熊猫的故乡卧龙山区苍绿(宁静 幽静)。
(2)放学了,校园里一片(宁静 幽静)。
(3)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推着扬科那柔弱的、瘦小的身子悄悄地向着门口
(移动 挪动)。
(4)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移动 挪动)一寸地方,没
发出一声呻吟。
(5)“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恳求 乞求 要
求)说。
(6)你衣服穿得这么少,怎么能(抵御 抵抗)寒冷呢?
(7)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郑重 隆重)的典礼,他才
肯交出来。
(8)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切地(鼓舞 勉励 鼓励)我们,要为四化
建设努力学习。
(9)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希望 期望 愿望)。
(二)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
1.出示小燕子和独角仙的照片,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简单描述它们各自的样
子。
2.补充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的两句话,学生齐读句子。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
68


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独角仙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3.引导学生进行图文对照,看看这两句话分别抓住了小燕子和独角仙的哪些
特点来写。 明确:第一句描写小燕子的外形,抓住小燕子的“羽毛、尾巴、翅膀”的特
点来写,描写顺序是从整 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第二句描写独角仙的外形,抓住了“甲壳、头部的角”的特点来写,从颜色、形状、质感等方面来写。
4.回顾课前观察过的一种小动物,试着仿照例句写一写它的外形特点。
提示:(1)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2)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两三个方面进行
介绍即可。 示例:这只小狗个子小小的,但是浑身肉嘟嘟的。小脑袋上三角形的耳朵耷
拉着,一双黑葡萄似的眼 睛水汪汪的,炯炯有神,骨碌碌地上下转动着;乌黑的
小鼻子总是湿润润的;身后的小尾巴毛茸茸的,扫 在手上舒服极了!
5.学生自主练写,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6.指名学生朗读展示自己的写 话作品,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教师适时点拨,
指导学生修改完善。
7.小组交流修改后的句子。教师巡视了解组内交流情况,适时个别指导。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回顾背诵本单元学过的三首诗歌。
过渡:我们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看到了春天的 脚步,也从流传千古的诗歌中
聆听过春天的旋律。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第1课学过的三首古诗吗?一起 背一
背。(学生齐背《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接下来,我们再学
习一首关于 春天的诗词。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忆江南》。
69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3.释题,简介作者和背景。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被
称为“诗魔”和“诗王”。祖籍 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后迁居下封(今陕
西渭南北)。白居易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
诗合为事而作”。其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 br>传世,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创作背景 白居易曾先后担任过杭州刺 史和苏州刺史,青年时期还漫游过江
南,在苏杭等地旅居,江南在他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 苏州刺史,
回到洛阳后,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回忆他游览江南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这
是其 中的一首,他对江南胜景仍历历在目。
4.引导学生比较这首词与以往学过的唐诗的区别,教师简介“词”。
词 词是我国古代一 种句子有长有短的文学体裁,又叫“长短句”,原来都
是配了曲谱能歌唱的。“忆江南”是词牌名。词与 诗有一个明显区别,就是词每
句字数不一定相同。
5.学生自主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词语解释”。)
提示:注意“谙”字的读音,“谙”的意思是熟悉。“蓝”指蓝草,其叶可
制青绿染料。
6.教师范读,带读,帮助学生读出停顿,读出韵味。注意最后一句的朗读语
气。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
江南?
7.想象交流:在朗读过程中你想象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示例:早晨,在阳光的照耀下,江边盛开的 花红得像火焰一样。一望无际的
江面上,点点金光在碧波上闪耀……
70


8.再读《忆江南》,圈画出词中描写的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 明确:日出(灿烂、明媚),江花(红胜火,比火焰还要红、还要热烈),
江水(绿如蓝,绿得像青 绿染料一般,又像一块流动的碧玉……)。
9.结合画面,引导学生简述这首词的大意。教师简要分析。
诗词大意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 好,如画的风景是我早就熟悉了的。太阳从江
面升起时,岸边的鲜花火红无比,比火焰还热烈耀眼,春天 到来了,碧绿的江水
像蓝草制成的青绿染料一样。这样的美景,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诗词赏析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
字,摄尽江南春 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
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 ,因此,此句又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
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 ,并非得之传闻,
而是作者在杭州时的亲身体验。
10.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注意 体会江南春景的美好和作者对春天
江南的喜爱、怀念之情。
11.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指名背诵,学生齐背。
三、课堂回顾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回顾。
小结:上节课我们交流了描写事 物的方法,也巩固了对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的
认识,掌握了更多生字;这节课我们也学会了在具体语境中通 过辨析而甄选恰当
的词语,也试着自己写了一种身边的小动物,最后还掌握了一首关于春天的词。
其实,不管是练笔还是学诗词,我们都可以发现,在描写事物时要抓住事物的特
点。只有这样,事物的 形象和特点才能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写出来
的文章才是鲜活生动的。大家可以把“语文园地 ”的部分重新梳理一下,读一读
课本上的这些句子,看看描写的是什么事物。然后细细回味,看看这些描 写是不
是都抓住了事物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的。
2.引导学生搜集更多生动优美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朗读体会。

本次“语文园地”紧紧围绕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生动
71


的语言进行描述来安排内容。这一学习重点始终贯穿着阅读教学过程,又通过 “语
文园地”再次集中呈现,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回顾延伸学习过程中不断实现认知
的内化。在 本次“语文园地”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单元学习回
顾,让他们从本单元所学过的课文中 再次感受文章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写作
上表达的技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读、写等多种形式的强化训 练,进一步丰富单
元学习认知,实现写作方法的内化,从而更有效实现了认知的自主构建。

5 守株待兔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
死 的兔子,他就放弃干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兔子撞死的事,向学生阐述
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深 刻的道理。本文是一篇文言文,与现代




白话文相比,在词 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能否
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教 学中,教师需运用多读
多想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读中感悟,在自主学
习、合作交流中理解重点词句和课文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
的方式阅读文言文,引导学生自 我感悟和体会,帮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
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言文的体悟,并对课文主旨有所思、有 所悟、有
所得。
1.认识“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
教< br>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


笑话 的原因;背诵课文。

3.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
正确、流利、有感

1.引导学生准确感知故事内容,



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领会人物可笑之处并从中受到启发。

懂 得其中蕴含的深刻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类比,不断

道理。

深化对寓言道理的感知和理解。

1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叶公好龙》《掩耳盗铃》等故事图片,引导学生猜故事名称,说故
72


事内容。
导语:同学们,我们听过很多故事,也看过很多故事的动 画片。你们知道这
些图片分别说的是什么故事吗?(出示图片)谁来给大家讲讲图片上的故事?这
个故事告诉了你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表述。)
2.简介“寓言”。
过渡:这些故事都是寓言。寓言是什么呢?我们先来了解了解。(出示“寓
言”简介。)
寓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
裁。字数不多,但 言简意赅。“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期
兴起,后来成为一种文学体裁,其特点如下 :
·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鲜明的讽刺性和 教育性。多用借喻的修辞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
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得以体现。主题思想 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
喻今、借小喻大。
·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寓言故事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同学们可能
早就知道这个寓言故事的 内容,但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事却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呈
现的,用字精简,意思却不容易懂,最重要的是读 起来有点绕口。我们上学期学
过一篇文言文课文,大家还记得吗?(《司马光》。)试着回顾一下学习文 言文
的方法,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 /而死。因/释其耒/而守
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时读准朗读节奏。
3.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正音辨形。
73


shǒuzhūdàisònɡɡēnɡchù
守 株 待兔 宋人 耕者 兔走触株
jǐnɡshìqílěijìwéi
折颈而死 释 其 耒 冀复得兔 为宋国笑
◆正音:“守、株、触、释”是翘舌音,“宋”是平舌音;“耕、颈”是后
鼻音。
◆多音字:
wéi 为难 为首 1.做,行,做事; 2.当作,认作; 3.变成; 4.被。


wèi 因为 为虎作伥 1.替,给; 2.表目的; 3.对,向。
◆形近字示例:
耒(耒耜sì)——未(未来)——末(末尾)
颈(颈项)——经(经常)——劲(强劲)
冀(希冀)——翼(羽翼)
识字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加一加、熟字换偏旁等方法来识记生字。多音字根
据不同的意思来辨别在此处的读音,加 深学生的印象,拓展学生知识宽度。学生
对于“耒”这种工具较为陌生,可通过耒的图片教学,拉近课文 与生活实际的联
系。同时通过耒字演变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以耒做偏旁的字,拓宽知识的宽度。
4.出示课后9个生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字形及结构特点,指导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
[耕] “耒”略窄,“井”略宽。“耒”首笔是横,末笔捺改点。“井”
撇笔从竖中线右侧 起笔,撇向“耒”下侧,长竖起笔高,收笔低。
[释] 左窄右宽。“釆”的首笔是平撇,第五笔竖 贯通上下,一笔写成。
右上“又”的两笔从竖中线起笔,收笔于横中线。右下末笔竖与“又”两笔相交< br>点垂直对齐。
[其] 两竖在竖中线左右,左低右高,中间两短横分写横中线上下。“八”< br>的撇、点分写竖中线左右,收笔持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试着结合课文注释和以往的阅读经验了解课文
词句,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
2.小组交流,尝试了解课题、字义、词义。
74


守株待兔:守,守在;株,树桩;待,等到,得到;守株待兔,守 在树桩旁
等待兔子。
3.思考:谁守在树桩旁?守在树桩旁等兔子做什么?他为什么这么做? (宋
国一个种田的人守在树桩旁等待兔子撞死在树桩上。)
4.引导学生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填空:这个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宋国有个农夫(谁), 因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
在树桩上的野兔,于是就丢下农具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野兔,结果再也没有得< br>到野兔,而成了宋国的大笑话。
5.引导学生给课文划分层次。
过渡:由刚刚概括的 故事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这则寓言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
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按 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结构梳理:
起因: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经过: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结果: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四、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探究故事的起因。
1.引导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出示文句并释词释义。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者:……的人,表示人物身份。
走:跑。
触:碰撞,撞到。
折颈:折断脖子。
句意:宋国有个农夫。他 的田地里有个树桩。有一天,一只奔跑的兔子撞在
树桩上,折断脖子死去了。
2.想一想:为什么兔子会撞到树桩上?从哪个字你知道兔子跑得快?
3.说一说:农夫此时 会怎么做?他会怎么想?(农夫白白捡到了一只兔子,
喜出望外,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兔子就好了。)
75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注意边读边想象画面。
5.熟读句子,借助想象的画面进行理解性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了解故事经过。
1.引导学生说说农夫是怎么做的。出示文句并释词释义。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因:于是。
释:放下。
其:代词,指农夫。
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冀:希望。
复得兔:再次获得一只(撞死的)兔子。
句意:于是农夫放下他的农具,一门心思守在树桩旁,希望能再收获撞死的
兔子。
2 .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农夫在等待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他心
里可能会想些什么?
示例:他可能会被风吹、日晒、雨淋,也可能会被家人、邻居劝阻,但是他
什么也不顾。他会想:兔子 啊兔子,快点撞到木桩上来吧!最好天天都有这样的
好事发生,这样我就不用辛苦干活啦,等着捡现成的 就好。
过渡:像他这样什么也不做,一心守着树桩,满心等待再有兔子出现撞死在
树桩上,用 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什么?(白日做梦,心存侥幸,不劳而获……)
3.教师引读,学生边读边想象农夫的心理活动。
引读:为了肥美的兔子,这个农夫不吃饭、 不喝水,他——(学生接读)因
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引读:为了肥美的兔子,这个农夫 不听邻居的劝告,也不管家人的劝阻,他
——(学生接读)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引读: 烈日炎炎,地里的禾苗仿佛在呼喊:我快要渴死啦,谁来帮帮我?农
夫却——(学生接读)释其耒而守株 ,冀复得兔。
引读:寒风呼啸,地里的庄稼仿佛在哭泣:我们要冻死啦,谁来救救我?这
个农 夫仍然——(学生接读)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76


4.学生试背这两句话。指名背诵,齐背。
感知故事结局。
1.质 疑:农夫天天这样守在树桩旁等待撞死的兔子,结果如何?(地里草很
多,庄稼没有收成,也没有得到兔 子。)
2.学生发言,教师出示句子。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为……笑:被……嘲笑。
句意:他再也没能得到兔子,而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3.指导学生朗读句子,试着进行背诵。
4.引导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将整篇寓言连起来背诵。
指名背。齐背。
5.探究交流:你觉得这个农夫怎么样?你想对他说什么?
示例:
•我觉得这个农 夫很愚蠢可笑,哪会有兔子天天往树桩上撞呢?我想对他说:
别傻了,你再也等不到兔子的。(兔子撞死 在树桩上,被农夫捡到,这只是一次
偶然事件。)
•我觉得这个农夫很懒惰。他因为捡到一只 兔子就妄想着天天能捡到兔子,
就不用辛辛苦苦去劳动了。我想对他说:你要认清现实,要脚踏实地,不 要总想
着不劳而获。(因为一次偶然事件而放弃劳动和努力,最终必然会一无所获。)
6.教师小结,引导学生领悟从这个故事中明白的道理。齐读课文,试背诵。
小结:老师也有 一句话想送给他。(出示句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
起来读一读。同学们,《守株待兔》这篇课文 我们就读到这里了,现在“守株待
兔”这个成语就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或 是比喻死
守狭隘的经验,不知道变通。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要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的道理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像农夫这样的人,希望自己能够时常被幸运眷顾,
但是,真正的幸运必然源于努力 耕耘,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请大家一定要记
住这一点,好好学习,好好努力。
五、拓展阅读,赏析体会
1.出示课后“阅读链接”材料,学生自由朗读。
77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乘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
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啊?”
他回答说:“到楚国去。”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边走啊?”
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啊!”
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好 ,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
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根据《战国策·魏策四》相关内容改写
2.思考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 明确:坐车的人想去(楚国),(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边)走。
朋友五次三番提醒他,他 却以为只要(马跑得快)、(车夫是好把式)、(盘缠
多),就一定能抵达。他没有意识到,一旦(方向 )错误,再好的条件也无济于
事,最终只能(事与愿违)。
3.用自己的话说说“南辕北辙”的意思。用这个成语说一句话。
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抵触。
例句:你一面急着想要提高学习成绩,一面却日夜不分玩游戏,南辕北辙,
难怪没有一点成效。
六、回顾积累,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守株待兔》这个故事讲一讲或演一演。
3.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小结: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许多道理。它告诉我们,在生活
中,不要做《守株待兔》 故事中的农夫,也不要做《南辕北辙》这则寓言中那个
坐车的人。其实,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课外读一读《中国古代寓言
故事》,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78





◆想读结合,体会感悟。
师:现在,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生:题目的意思就是守着树桩等兔子。
师:这个人为什么要守着树桩等兔子呢?结果如何?请 同学们各自把课文读
一遍。(生读课文)这个人为什么坐在树桩旁等兔子?
生:因为他曾经在树桩边白捡了一只兔子。
师:那他是怎么在树桩边捡到兔子呢?
生:因为有只兔子撞死在树桩边上了。
师: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
生: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师:看来这个故事还得从兔子撞死讲起。“兔走触株” 中“走”在文言文中
就是跑的意思。谁来把前三句讲的事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宋国有个 农夫,他有一块田地,田地旁边有一个树桩。一天,他去地里
干活。突然,一只兔子从树林里跑出来,不 知道怎么回事就撞到树桩上,撞断脖
子死掉了。于是,这个农夫美滋滋地跑过去把兔子捡了起来。
师:我们找到了农夫守着树桩的原因,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句话。
(生读前三句。) < br>师:一个“因”字不仅说出了“释其耒而守株”的原因,还把前三句很自然
地连接起来了。所以在 “因”后停顿。再读读这句话,注意停顿。(生读第四句。)
师:兔子撞死在树桩上的事会经常发生吗?
生:不会。
79


师:也就是说出现这样的事非常——
生:少见。
师:这里老师教大 家一个词——侥幸。“侥幸”就是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
某样东西或者是取得成功,或者是避免了灾害。 在这个故事中种田人就是——
生:(齐)侥幸地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
师:没花一点儿力气就白捡到一只兔子,农夫真是太高兴了 ,他希望还能
遇到这样的美事,于是——
生: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师:那么,你们想一想,他坐在树桩旁等野兔时会怎么想呢?会自言自语地
说些什么呢?
生1: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有兔子撞来了。
生2:兔子一定会一只接一只地撞过来。
生3:兔子呀兔子,你怎么还不来啊?
生4:唉,坐得好无聊呀,还是去干活吧。不行,说不定兔子马上就撞来了,
还是在这里等吧。
师:像这种不出力气就想得到好处的想法,如果我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用
哪个词恰当呢?
生:不劳而获。
师:一天天地等下去,后来,他等到兔子了吗?田里变得怎么样?
生:他没等到兔子,田里长满野草,庄稼全完了。
师:从哪里得到这样的判断?
生: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师:同学们对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清楚了吗?谁能把这个故事的大概意思说
一说。
生 :故事的大意是,有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种田人白捡了一只兔子,心里
很高兴,就整天坐在树桩旁等, 兔子没等到,庄稼全完了。
师:最后,种田人不但再也没有等到兔子,而且田里长满了草,庄稼完全了 。
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
生1:两手空空。
80


生2:一无所获。
师: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有侥幸心理,不能 有不劳而获的想
法,不然最后将一无所获。
赏析:教学从课题切入,引导学生自己读课文,抓 住课文中的句子理解题意,
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不直接点明,却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教 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忘帮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提炼和积累,同时,在
积累的过程中,渗透对文章所蕴含 的道理的感悟。
教师能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想去感
悟, 从而揭示道理。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在想象、表达、
倾听、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自 己的认知。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写了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从而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在这则寓言故事的教学中,我以读为本,
牢牢抓住朗读 ,扣住重点朗读,读好、读懂,加强感受与体验,力求把读作为学
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 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
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 揭题伊始,
我就呈现学习方法,让学生回顾读过的白话文故事,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
的主 要内容,并能巧妙地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快速且准确地理清文章
的结构。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 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
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的方法,得到了 积极主动的发展。然后让
学生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填,最后归纳出寓意。这样就克服了传统教学烦琐的
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学生经历了这样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不但对新知识掌握得牢
固,而且掌握了 学习这类知识的方法。
字词教学仍然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法,如个别读、小老师带读、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等让学生掌握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时,让学
生自主交流、反复品 读课文,不但将课堂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一步步分解课文
内容,还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充分地说,从而感 悟《守株待兔》背后的真正寓意,
总结出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的道理。
81


兴趣的激发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坏。课后我 让学生自主编排故事小
品,要求他们设计相应的道具、人物形象及情景,学生们的表现尤其活跃,也进< br>一步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和掌握。总之,“在读中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只有
让学生多动口,多 动脑,才能促进他们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激发他们适
时地、大胆地发挥想象,以点燃自己的“创 新的火花”。


6 陶罐和铁罐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国王橱柜里的 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常常奚落它。陶罐则很谦和,争辩几句后,便不再理会铁罐。埋在土里许< br>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已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

人都有长处和 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

和睦相处。

课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道

理 。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和、友善、克制均在对话中充分展
现。在教学时,还是应该把重点放 在“读”上,引导学生聚焦对话部分,
体会文章具体生动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从朗读中揣摩角色的语 气和性
格,准确把握故事形象,理解课文阐述的道理。
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 写“骄、傲”等11个字,会写“国

王、骄傲”等15个词语。
2.结合课文相关 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


课文。

3.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
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 物。
1.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说话
时的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并由

此准确揣摩它们的性格特点,了解铁

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和而不软

弱。

2.在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的基
础上进行角色朗读练习,进一步深化对语言文字及故事主旨的感悟。
带着问题在读中

思考,理解故事中所

2
学时
包含的深刻寓意,受课
难安

到一定的启发和教


育。
82




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字, 会写“国王、
骄傲”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故事内容,理清故事脉络,初步了解陶罐和铁罐的优缺点以及各自的
结局。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陶罐和铁罐各自都有什么优点和短处,它们的结局是怎样
的。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陶罐、铁罐实物,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罐子的特点。
导语:同学们,大家看这两个罐子有什么不一样?大家可以仔细看一看,也
可以上来摸一摸,然后说一 说它们各自的特点。(学生自由表述)你们真是一群
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孩子!今天的故事,就是讲一 个陶罐和一个铁罐的,当然
不是老师带的这两个,它们可是国王橱柜里的两个罐子呢!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读准“陶罐”。质疑:两个罐子之间会发生什么有
趣的故事呢?
过渡:要想找到问题的答案,还是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则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1)圈画词语: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
(2)理解词语:遇到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查字典,或是结合上下文
弄明白词语的意思。
83


(3)做标记:用不同的符号或颜色分别标记陶罐 和铁罐说的话,与同桌试
着分角色读一读。
2.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新词,指名认读,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jiāoàoqiānxūnuòruòtíchénpěnɡdài
骄 傲 谦 虚 懦 弱 相提并论 尘土 捧起 古代
jiàtáoɡuànnǎochúɡuìxīxiōnɡmiè
价值 陶 罐 恼怒 橱 柜 奚落 兄弟 轻蔑
biànsuìmùchǐshìfùɡōnɡdiàn
争辩 碎片 和睦相处 羞耻 流逝 覆灭 宫 殿
tāyíxūjuéyōpǔsù
倒塌 遗落 废墟 掘开 哟 朴 素
识字方法:引导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 方法识记生字字形,如可以利用形声字
形旁加声旁、形近字比较、汉字添加偏旁等多样化方式识记,并试 着给生字进行
组词、扩词练习。也可以随文识字,结合故事中的两个角色将生字进行分类学习。
并结合语境,理解“骄傲、傲慢”这组近义词和“骄傲、谦虚”这组反义词的意
思。
◆正音:
读好“懦弱”“恼怒”,注意鼻音;“尘土”的“尘”是翘舌、前鼻音。
◆近义词:
骄傲——傲慢 懦弱——软弱 恼怒——愤怒 奚落——讥讽
轻蔑——轻视 争辩——争论 羞耻——耻辱 遗落——遗失
朴素——朴实 立即——马上
◆反义词:
骄傲——谦虚 懦弱——勇敢 恼怒——欢喜 奚落——抚慰
轻蔑——尊重 争辩——附和 羞耻——荣耀 遗落——捡回
朴素——华丽 立即——拖延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示范书写重点字,指导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
[傲] “亻”窄“敖”宽。“敖”第五笔横折钩从横中线下起笔,下斜至
竖中线左拐。“攵 ”首笔撇的撇尖轻接左边第三横,末笔撇和捺相交于右下格。
84


[谦] “讠”窄“兼”宽。“讠”横折提从横中线起笔。“兼”中间的长
横 在横中线上,两端出头,两竖左短右长,撇、捺收笔持平。
[虚] 左上包右下。“七”的竖弯钩竖 段在竖中线,过田字格中心再右弯
钩出。“业”,左竖在竖中线上,末笔横长。
[弱] 左 略窄右略宽。第八笔竖折折钩的横段略高于左边的相应横段,末
笔提从竖中线起笔,略长于左边的末笔提 。
(3)引导学生查阅工具书或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不懂的词语。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讥讽嘲笑。
懦弱:软弱,不坚强。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
否定式)。
和睦: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注意适时范读指导部分句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填空:国王的橱柜里有两个罐子,铁罐仗 着坚硬,常常奚落陶罐。若干年后,
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光洁、朴素、美观,非常有价值,而铁罐却 消失不见了。
2.引导学生圈画表示时间的词句,按照时间顺序给课文划分层次。(时间在
流 逝。许多年过去了。)
◆结构梳理:
第1~9自然段:写铁罐奚落陶罐。
第10~17自然段:写时间流逝,许多年以后,陶罐成了无价之宝,铁罐消
失无踪。
3.探究交流,初识故事角色。
(1)你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
预设:引导学生自由交流对课文中角色的初步印象。
(2)出示表格,引导学生读文填空。
过渡:故事中的铁罐和陶罐各自都有什么短处和长处呢?它们的结局又如
何?同学们,请大家认 真研读课文,试着将表格中前三栏填一填。
85


名称 短处 长处
坚硬
结局
消失了
性格特点


给你的启示


铁罐 易氧化
陶罐 易破碎 耐保存 成为文物
(3)学生填表时,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4)汇报交流。先小组交流讨论,然后教师指名汇 报,集体完成表格中“短
处、长处、结局”三个栏目的内容填写。
(5)相机补充“氧化”的资料。
氧化——铁的失踪氧化 也叫氧化作用,指物质跟氧化合 ,也泛指物质在化
学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空气中的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助燃。它
能同铝、铁、铜、钾、钠、钙、镁、钡等多种元素直接化合成各种氧化物。金属
生锈,煤、柴燃烧等都 是氧化现象。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同氧化合生成氧化
铁,即三氧化二铁——红褐色粉末。铁罐遇到空 气中的氧和水中的氧会生锈。铁
锈的主要成分是水合氧化物。经过较长的时间,铁罐层层被氧化直至最后 完全被
氧化而成为粉末。这就是铁罐最后无影无踪的原因。
4.引导学生朗读对话。
(1)找一找,陶罐和铁罐一共发生了几次对话?(4次。)
(2)与同桌合作,将对话多读 几遍,尝试画出表示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指名学生表演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过渡: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位“演员”读得怎么 样?你觉得怎样读更好?
(学生自由讨论、表演朗读。)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陶罐和铁罐各自都
有什么不同的性格特点?它们的结局又给人怎样的启示?下节课,我们继续来讨
论。
2.引导学生摘抄积累表示人物性格的词语。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铁罐和陶罐各自的性格特点。
86


2.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正确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 己的短处,
懂得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
3.通过《北风和太阳》与课文的对比阅读,进一步加深对故事所蕴含道理的
理解。

引导学生梳理文本,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收获,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像陶罐和
铁罐这样的例子,在 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试着仿写一则小寓言。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次进行字词巩固。
国王 骄傲 傲慢 谦虚 懦弱 神气 住嘴 相提并论
王朝 尘土 光洁 美观 古代 价值 动手
2.指名简要说说故事内容。
过渡: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陶罐和铁罐。)它们分 别有哪些长
处和短处?(铁罐坚硬,但是会氧化;陶罐易碎,但是耐保存。)它们最后有什
么不 同的结局?(陶罐成了无价之宝,铁罐消失无踪了。)
3.出示课本上两只罐子的图片,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朗读了两 只罐子的对话。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中它
们的表情和神态,说说它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表 述)大家用到
了上节课我们学到的新词“傲慢、轻蔑、谦虚”等来描述,很好!这到底是两只
怎 样的罐子呢?我们还是要回到课文中去,看看它们是怎样相处的。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品读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2.思考:两只罐子相处得好 吗?你从哪句话或者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不
好。从“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看出来的 。)
3.“奚落”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或找一找近义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87


(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讥讽嘲笑。)
(二)品读第2~9自然段。
1.品读铁罐说的话,体会铁罐的性格特点。
过渡: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呢?你们能找出它说的话读一读吗?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住嘴!”铁罐 (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
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 么也不怕。”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
有一 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1)圈出表示铁罐说话态度的词语,想一想自己从中体会到了铁罐怎样的
性格特点。
(2)分别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铁罐说的几句话,注意读出几种不同的语
气。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理解 “傲慢、轻蔑、懦弱”等词语。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懦弱:软弱,不坚强。
(3)质疑交流:你从铁罐说话时的几种不同的态度和语气,体会到它怎样
的性格特点? 明确:铁罐的态度由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恼怒,最后简直狂妄到了极点,
一心想把陶罐碰成碎片 。感叹号的运用说明铁罐的内心一次比一次气愤,态度也
越来越不友好,充分体现了它的傲慢无礼、狂妄 自大。
(4)全班齐读这几句话,注意感情渐进,充分感受铁罐的狂妄无礼。
2.品读陶罐说的话及其态度,体会陶罐的性格特点。
过渡: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 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自由读一读陶
罐说的话,你读懂了什么?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 (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
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
88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1)陶罐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谦和,争辩,劝说,不理会。)
(2)思考:陶罐一开始说“不敢”,是因为害怕铁罐吗?
明确:并不是因为害怕,因为它觉 得自己和铁罐就是用来盛东西的,不是用
来互相碰撞的。从用途上来说,它觉得自己跟铁罐没什么两样; 但是从软硬程度
上来说,它承认自己确实比铁罐容易碎。能看清自己的缺点并勇于承认,表明陶
罐的谦和大度。
(3)自由交流:跟铁罐相比,陶罐在性格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谦和友
善 ,懂得忍让,不自大也不自卑。)
3.合作朗读第2~9自然段。
(1)小组分工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语气。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
铁罐的不同特点。
(3)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教师再次点拨理解。
(三)略读第10~17自然段。
1.快速默读第10~17自然段,思考: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变成了什么样?
铁罐呢?(陶罐 还是和以前一样光洁、朴素、美观。铁罐消失了。)
2.当陶罐被人们从土里掘出来时,它是怎么说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
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不 行
了。”)
3.联系前文铁罐对陶罐的态度,想一想:如果你是陶罐,这时候会怎么想?(会很高兴,觉得这下子铁罐可没话好说了……)
4.再读一读陶罐说的话,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明确:被掘出土后,陶罐第一时间想到 要把自己的兄弟铁罐也掘出来,还担
心它闷坏了,表明它根本没有把铁罐奚落它的话放在心上,心胸大度 ,善良可爱。
三、联系实际,感悟道理
1.说一说:你想对陶罐和铁罐分别说些什么? < br>(1)陶罐,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铁罐,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出示上节课未完成的表格,指导学生补充填写。
89


名称 短处 长处
坚硬
结局
消失了
性格特点
傲慢无礼、
狂妄自大
给你的启示
不能盲目骄傲;不仅
要看到自己的长处,还要
看到自己的短处。
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价
铁罐 易氧化
陶罐 易破碎 耐保存 成为文物
谦虚宽容、 值,不盲目听信别人的
善良友爱 话。要善良友爱,懂得怎
样与人和睦相处。
3.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自己或者别人的真实事例,再次说说对课文的理解。
4.教师出示相关名言,引导学生感悟积累。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小结:同学们,其实,陶罐、铁罐和我们人一样,都各 有所长,各有所短,
或许我们也会犯铁罐那样骄傲自大、傲慢无礼的错误,但老师希望学过这篇课文以后,我们都能像故事中的陶罐那样,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在看到自身优点的
时候,想想自己还有 哪些不足;听到别人的批评,要想一想自己是否真的有这样
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们还要更多 地去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学会尊
重别人,这样才能和大家和睦相处。
四、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出示课后“阅读链接”材料,学生自由朗读。
北风和太阳
有一天,北风和太阳相遇了。北风对太阳说:“我们来比赛吧,谁先把行人
的衣服脱下来,谁就赢了。”
说罢,北风迫不及待地向行人吹了一口气。行人突然觉得有点儿冷,就 把敞
开的衣服扣上了。北风见状,深吸一口气用力吹。可是,行人反而把衣服裹紧了。
北风气坏 了,他用尽全身力气吹,行人却把双手抱在胸前,衣服裹得更紧了,还
把衣领竖起来挡风呢!
太阳见了,不慌不忙地把头从云里探出来,笑眯眯地看着路上的行人。行人
觉得暖洋洋的,就把双手松开 了。太阳从云里走出来,行人觉得更暖和了,就开
始解纽扣。太阳放射出金色的光芒,行人觉得很热,忍 不住脱了衣服,跳到水里
快活地游来游去。这时,北风已经悄悄溜走了。
90


——根据《伊索寓言》相关内容改写
2.读懂故事,说一说:北风和太阳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北风最后为什么悄
悄溜走了? 明确:北风和太阳比赛,谁能先让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赢了。北风越大,行人
把衣服裹得越紧;太阳散 发温暖,让行人不知不觉脱掉了衣服。北风本来以为自
己稳操胜券,结果却输掉了比赛,只得悄悄溜走了 。
3.与课文进行对比,思考:
(1)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性格: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认为自己了不起,狂妄自大。
结局:都事与愿违。铁罐自以为坚 硬最终消失无踪,而北风自以为风力大,
最终却输了比赛,只得悄悄溜走。
(2)你从这个故事中读懂了什么?
示例:正确认识自己,每个人既各有优点,也各有不足。 要谦虚友善,不要
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做事也要讲究方法,不要鲁莽行事。
五、实践积累,作业设计
1.演一演:演一演这个故事,在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感受寓言
的魅力。
提示:表演之前,引导学生做好角色分工,熟记人物对话,根据课文内容设
计表情、动作等。有条件的 还可以准备道具,如头饰、服饰等。
2.读一读:课外阅读《伊索寓言》,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跟同学交流。
3.写一写:试着模仿本课或《北风和太阳》,编一篇具有深刻道理的寓言故
事。
4.练一练: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91


(一)
◆以读代讲,感悟文本。(教学重点)
师:铁罐是怎样讽刺 、挖苦陶罐的呢?课文有很精彩的描写,请你们把铁罐
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然后评一评谁读得 好。谁来读?
生1:(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生2:(评)他没读出傲慢的语气。
师:傲慢的语气该怎么读?(没人举手)听老师读,我把这个句子读两遍,
你们听好了再回答哪 遍好。(老师读。)
生:老师第二遍读得好。
师:好在哪儿?哪个字读得重?哪个词读得慢?
生:老师把“碰”字读得重,把“陶罐子”读得慢,读出了铁罐对陶罐傲慢、
冷淡的态度。
师:说得真好!谁把这个句子再读一读?
生:(很有感情地朗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师:读得好!向他学习!全班齐读。(生齐读。)
师:铁罐不止一次奚落陶罐,请你们像刚才 那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
来,同桌交换读,读时注意提示语,读出铁罐傲慢的语气,然后大家评一 评。
(同桌交换读,气氛热烈。)
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谁来读一读?
生1:“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生2:他读得没有感情,太平淡,没有读出傲慢的语气。
师:这一句用带着傲慢的语气读吗?
生:不用,应该用轻蔑的语气读。
师:那就请你读一读。
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读得怎么样?
生:(齐)好!(热烈鼓掌。)
师:还有谁来读?(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生:“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
92


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高兴)读得好不好?
生:(齐)好!(热烈鼓掌。)
师:铁罐就是这样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
生1: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所以瞧不起陶罐。
生2: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而陶罐很容易碎,它只看到自己的长处,所以
看不起陶罐。 师: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这是它的长处(板书: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
这是它的短处,它仗着 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人的短处。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
落,陶罐是怎样回答的?请同桌分角色读它们的 对话,要读出不同语气。
赏析:本课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因此对话是课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抓住重 点
词“奚落”层层递进地展开教学,还用范读、试评引路,以找、读、评的方法来
理解“傲慢” “轻蔑”等词语和有关句子。此外,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
的对话以及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 态、语气,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出不同语
气。以读促悟,自然就能体会出它们不同的心理活动,从而理解 课文内容。
(二)
◆拓展延伸,感悟道理。(教学拓展点)
师:同学们,读了这则故事,你们悟出什么道理?
生1:人应该谦虚,不应该骄傲自满。
生2: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人都有长处,
也都有短处。
生3:我们应该学习陶罐的胸怀,不应该像铁罐那样自以为是。
生4: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不要以己之长比人之短,
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师:你们体会出的道理,就是这篇童话的寓意。
生:老师,我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讨论可以吗?
师:什么问题呀?说出来听听。 生: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陶罐就
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比 铁罐光洁、朴素、美丽,但它很容易破碎,这一点铁罐
93


说得并没错,只是铁罐太傲慢了,所以大家都不喜欢它。
师:大家讨论一下, 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缺点?各抒己见,别被课文限制
住,放飞思路,大胆发言。
生:铁罐的优点:坚固;缺点:丑陋。陶罐的优点:光洁,朴素,美观;缺
点:易碎。
师:我们共同改写这个故事,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它们相反的性格,
题目就叫“铁罐和陶罐”。
生:(边议边改,集体创作)大意如下:
陶罐很骄傲,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铁罐子, 你敢和我比美吗?丑陋
的东西,就知道你不敢!”铁罐回答说:“人们用我们盛东西,不是让我们比美… …”
一天,突然发生了大地震,陶罐摔得粉碎,而铁罐却安然无恙。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 这样就使课文的语言融入了你的语言仓库,变成了你
能运用的“活”的语言了。
师:请同学们 自己编一则小故事,先想好要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然后再
创编故事,说明这个道理,给人以启迪和教 育。
赏析:这一环节包括“改、编”两个板块,充分体现了“以趣激学、启迪创
造、注重内化 、求精求活”的教学风格。课堂上,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
习,思维的火花频频闪现。在学生交流 感受时,教师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充分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这一环节既有利用学生加深 对人物形象的理
解,同时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让学生养成了及时积累语言、运用
语言的好习惯。

本文趣味性强,寓意深刻,教学重难点是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读懂
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让学生在学习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要求读正
确读流利。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
是什 么。虽然此时的感受是粗浅的,但是促进了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绝大部分学生在这一环节就已 经能说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谦和、善
94


良和真诚了。
在精构环节,我预想了两种思路,一种是围绕陶罐和铁罐的四次 对话进行点
拨指导,一种是按照陶罐和铁罐两个角色形象进行点拨指导。基于学生已经对角
色形 成了初步印象,我选择了后一种思路。在分析铁罐形象时,我引导学生在课
文中找关键词,体会人物说话 的语气和表情,并通过朗读,感悟人物性格特点,
由此对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让学生通过多 种形式品读铁罐和陶罐的
对话,了解人物神态和性格。紧紧抓住“奚落”这个词语,让学生从铁罐对陶罐
的明知故问中,悟出这就是铁罐“奚落”陶罐,词语意思自然而然就掌握了。通
过品读,学生还 知道了铁罐奚落陶罐的原因,教学重点和难点也迎刃而解。值得
欣喜的是,学生不仅能有感情地读出人物 的不同神态、不同性格特点,有的小组
甚至自告奋勇要为大家表演一番。学生能自主主动学习,能在学习 中感受到快乐,
既有利于他们提高学习兴趣,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对生活的体验,也使得课堂
生动高效许多。
尽管本次教学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但由于时间关系,在学生兴趣盎然
时 ,我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不够深入,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探讨交
流。尤其是在延伸环节,“ 你想对陶罐与铁罐说些什么”收束得过于仓促,没能
很好地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得学生更深层 次的人文领悟不够到位。


7鹿角和鹿腿
课文讲述了一只鹿狮口逃生的 故事。鹿欣赏自己美丽的鹿角,却抱怨
细长的鹿腿太难看。当凶猛的狮子向它扑来时,难看的鹿腿帮助它 狮口脱
险,而美丽的鹿角却被树枝挂住,令它险些丧命。故事告诉我们,事物各

本< br>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这篇课文层次清晰,语

言生动形象, 耐人寻味,寓意深刻,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

育的好材料。在教学中,可以采 用启发谈话的方法,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
与同伴对话,与生活对话,感悟其中蕴含的哲理,并引导学生 用辩证的眼
光看待事物。
95


1.认识“皱 、配”等5个生字,读准“称、禁、撒”3个多音字,会

写“鹿、塘”等12个字,会写“池 塘、痛快”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能根据提示讲故事。

4.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能对与故事有关的说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课
2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

读懂蕴含在故事中
时学学
不同的态度,感受其内 心情感变课
重难
的深刻寓意并有所启迪。


化的原因。
点 点 排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扫清阅读障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圈画表现鹿态度变化的词句,梳理故事的主要
内容。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启发谈话,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美”。 导语:同学们,“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你们在生活中看到过哪些美好的
事物?(学生自由表述, 教师提示学生说一说自己感受到的美。)那么,你们认
为什么是美呢?现在很多人都误以为长得好看就是 美,但是请大家想一想,当你
走在路上,看到一个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人随手往地上丢垃圾,或者是一张口 就说
粗话,你还会觉得他很美吗?可见,“美”这个东西,不单单是看表面的。我们
96


今天这节课,就是关于“美”的。不过,不是讲某个人美不美,而 是讲一只爱美
的鹿。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预设:鹿角和鹿腿怎么啦?它们有什么不同?它们给鹿带来了什么?课文讲
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做到不多字、不漏字,圈出本课
生字。
(2)小组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2.认读生字新词,正音辨形,书写生字。
(1)出示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相机正音。
lùtánɡyìnɡxīnshǎnɡyúnchènzhì
鹿角 池塘 倒映 欣 赏 匀 称 别致
jìnzhòupèiyuànchuánāi
不禁 皱眉 搭配 抱怨 传来 哎呀
shībīsātàn
狮子 逼近 撒开 感叹
(2)集体评议,引导学生自主识记。
识字方法: 本课需要掌握“称、禁、撒”3个多音字,可以让学生根据词语
语境选择正确的读音;“哎、叹”和嘴有 关,所以是口字旁;“鹿”可以利用字
理识字法识记;“塘、映、赏、狮”可利用形声字特点进行识记; “致”可以与
“到”区别偏旁记忆。
◆多音字:
chèn 匀称 称心如意
称 chēnɡ 称重 拍手称快 禁
chènɡ 一杆称
sā 撒网 撒手 撒气 撒娇


sǎ 撒种 播撒 撒胡椒面儿
◆形近字示例:
97


jīn 禁不住 情不自禁

jìn 禁止 令行禁止


塘(泥塘)——糖(糖果)——搪(搪塞)——溏(溏心)
致(致敬)——到(到达)——侄(侄子)——蛭(水蛭)
(3)出示本课要书写的几个生字。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
指导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
[塘] “唐”第三笔撇从竖中线左侧起笔,撇尖伸向“土”下,中间几笔
横注意距离要匀称,“口”略扁。
[赏] “尚”居上居中,盖住下部,“口”扁。“贝”居下居中,与中间
“口”同宽。
[致] “至”的末笔横改提;“攵”第一笔撇伸到左边点下,第三笔撇的
撇尖伸向“至”下。
[配] “己”,上边比“酉”略低,下边比“酉”略高。
[狮] “师”第二笔竖撇沿竖中线行笔,撇尖伸向“犭”下侧,末笔竖的
收笔低于“犭”。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进行部分句段的范
读指导。
2.自读课文,思考:鹿最初对自己的角和腿分别是什么态度?后来有什么变
化?
3.出示填空,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
填空:课文写了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 细长的腿。当狮子扑
过来时,鹿的腿帮助他狮口逃生,而鹿角却让他险些丧命。
四、品读感悟,初识小鹿
1.出示鹿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1、2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看看这幅图片,这是一只怎样的鹿呢?课文第1自然段用了
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它?(漂亮 。)如果你就是这只美丽的鹿,当你站在水边看到
自己的倒影时,你会产生什么想法?你会做些什么?( 学生自由表述)那么,故
事中的鹿又是怎么做、怎么想的呢?谁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
98


2.指出比喻句,仿照句子说一说。
·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
示例:月亮圆圆的,像一轮玉盘。草地软软的,像一块地毯。蒲公英毛茸
茸的,像一个绒球。
3.教师指导朗读,体会鹿的心情。
过渡:正是因为池水清澈,所以鹿在喝水的时候忽然发现 了自己倒映在水中
的影子。产生了什么想法?(“咦,这是我吗?”)谁来读一读这句话?你读出
了什么?(鹿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倒影,内心充满惊讶和怀疑,有点不敢相信。)
4.齐读第1、2自然段,重点读好能体现鹿心情的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鹿发现了水中的倒影,一开 始是十分惊讶和怀疑的——它从来没有注
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很快它就开始仔细欣赏自己的影子了。在 这个过程中,它
的心情产生了一些变化,是什么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下节课,我们
再一起探讨交流。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理解寓言故事内容,体会鹿对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变化,根据提示讲述
故事。
2.读懂蕴含在故事中的深刻寓意,并能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引导学生通过课后提示的词语,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学会自主思考,
辩证地看待问题。

99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池塘 痛快 倒映 倒影 欣赏 匀称 精美 别致
没精打采 机灵 哎呀 狮子 机会 叹气
2.指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上节课我们说到 ,鹿无意间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它从来不知道
原来自己这么漂亮。鹿是怎样欣赏自己的?又是怎样 评价自己的?为什么后来它
会改变自己的态度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丛林,看看接下来到底发生了 什
么。
二、研读课文,感受变化
(一)欣赏美角,抱怨细腿。
1.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快速找出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评价。
·看到角时:“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
丽的珊瑚!” ·看到腿时: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
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
2.引导学生交流鹿对“角”的评价。
(1)交流汇报:鹿是怎么欣赏自己的影子和“角”的?
·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故意摆出各种不同的姿势,
展示自己的美。)
·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不着急离开”“欣赏”,
看得出鹿此时很骄 傲,都自我陶醉了。)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br>(从两个“多么”可以看出鹿内心是无比骄傲的,把角比作珊瑚,表明它对自己
的角由衷欣赏。)
(2)此时此刻,鹿的心情怎么样?(愉悦,自我赞叹,自我陶醉。)
(3)谁来读一读鹿的话?把这种感情试着读出来。
(4)想象一下,除了角,鹿还会夸自己的哪些地方?(光滑的皮毛像缀着
100

励志座右铭-感恩节的句子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股市放假安排


出柜是什么意思-临海市教育局


临沂市人事网-安徽高考成绩查询


校园文明标语-诚信手抄报


湖南高招网-班级工作计划


山东省教育招生网-广州雅思考试


高中语文知识竞赛-孝心献给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