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绝世美人儿
831次浏览
2020年09月20日 12:4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交通手抄报-给校长的建议书

2020年9月20日发(作者:宁誉)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
和“练习”组成。
1.关于习惯
本册教材在前五册的基础上,安排了“自主预习复习”.“认真
完成作 业”这两个主题,配有5页插图。教学时要让学生在逐幅弄懂
图画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文学习明确有关 要求并身体力行。
2.关于课文
全册共安排课文26篇,其中韵文2篇。所编选的课文内容 丰富,
既有反映历史人物的,又有展示当代人物精神面貌的;既有赞颂革命
英雄人物的,也有表 现儿童日常生活的;有介绍风景名胜的,有介绍
自然科学常识的等等。这样安排,不仅让学生了解多方面 的知识,接
受多方面的教育,而且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
野。
与前五册相比,本册课文后的作业题略有变化:一是增加了联系
语境理解词句.学习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 .学习分析自然段.学习归纳
课文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练习,意在使学生不断提高阅读能力;二是增
加了“小练笔”,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以
便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关于习作



本册共安排了8课:看图写一篇作文,为别人画像后 写一篇作
文,写写自己的新发现,看图写一段对话,写一篇板报稿,写一篇发
表自己对某件事的 看法的文章,学写日记,编童话故事。从这8课的
内容可看出,本册习作教材能贴近学生生活,重视实践 .体验,注重
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由自在地练习写作。
4.关于练习
全册共安排8 个,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字词句练习.成语和
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写字练习.口语交际等,意在丰 富语文教育的内
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生字教学: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使用,促学生逐步掌握
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词句教学:
能够完成语文天地中读一读,仿照课文写一写——学习具体地表
达。
指导学生能够在叙述过程的时候,加上具体的描写。引导学生逐
步学会具体地叙述.描写,学会 有条理地表达。
读一读,背一背——加强积累,在自读自悟中培养语感。注意引
导学生通过观 察插图帮助理解诗词的大意,使学生学会利用一切可以
利用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3.语言交 际:语文天地中“畅所欲言”创设了各种问题情境,激
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 ,有条理地表达自



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学会倾听。可和单元主题.主体课文或自读课
文结合,自然引入。 让学生愿意与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同
时在交流中锻炼表达能力,培养自信 ,逐渐学会交际.沟通,学会聆
听,学会换位思考。
4.小练笔:
语文天地“ 笔下生花”作为习作栏目,促进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
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 良好的品德素养。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习惯:继续掌握正确的读书.朗读的方法 ,培养良好的课
外阅读兴趣,学习写钢笔字.毛笔字并养成习惯。
2.汉语拼音:继续巩固并利用它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准确认读生字,掌握生字。
4.听话.说话:能认真听别人说话,听懂 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
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讲述课文故事,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
通顺 ,有礼貌,讨论问题能说清意思。
5.阅读: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默读课文,会预习
课文。
6.作 文:学会有次序的.比较细致的观察图画,写出内容较具体
的片段,开始学写简单的记叙文。
二、班级学情分析:
入学三学年来,学生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情况



如下:本班学生已 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
借助拼音识字.阅读。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和 结构分析识记字
形,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通过二年级
的学习已学 会按部首查字典,能确定部首,检索汉字,看懂意思,并
学会独立识字。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会 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
出近义词和反义词。能听懂别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主要内容,
并能复 述。学会打电话.问路等应对用语。已掌握“留言条”.“请假
条”的格式和用处。能正确朗读课文,但 距离感情朗读还有一段差距。
认识冒号.引号,但是一部分学生还不能正确运用。初步使用钢笔写
钢笔字,写字姿势基本正确,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执笔方法不够正确,
在书写方面有的学生习惯不够好, 易错.易涂擦,还需长久的训练。
在阅读兴趣方面,女生的兴趣较浓厚,下课随处可见坐在教室里认真< br>看书的同学,但有一部分男生的阅读兴趣较低,只喜欢看图画故事,
不喜欢看长篇文字的书籍,他 们的阅读兴趣还需我们教师的大力培
养。本班中有七八个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上
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写作方面比较吃力,语句不够通顺,表达
的意思不明确,有待这一学 期进一步加强教育。
三、教学措施:
1. 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2.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的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师
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



3. 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陪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
习 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习的个体差异,鼓励
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4.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
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 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
源,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
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 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
式.讨论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 教育资
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
的机会。
6. 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基本素养。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
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四、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习惯(2) 《长城和运河》(2) 《美丽的南沙群岛》(2)
2 .《庐山的云雾》(2) 习作1(2) 练习1(3)
3.《翻越远方的大山》(2)《雪儿》(2)《花瓣飘香》(2)
习作(1)
4 .习作2(1) 练习2(3) 阶段检测(2)《菩萨兵》(1)
5 .《菩萨兵》(2) 《李广射虎》(2) 《少年王勃》(2)



6.《大作家的小老师》(2) 习作3(2) 练习3(3)《赶
海》(1)
7 .《赶海》(1) 《荷花》(2) 《古诗两首》(2)习
作4(2)
8 . 练习4(3) 阶段检测(2)
9~10.期中复习 期中检测(2)
11.《少年王勃》(3)《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3) 《水上飞
机》(1)
12.《水上飞机》(1) 《跟踪台风的卫星》(3) 习作5
(2)练习5(3)
13 .练习5(1)《“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3)《狼和
鹿》(3)《放飞蜻蜓》(1)
14 .《放飞蜻蜓》(1)习作6(2) 练习6(3)
15.《恐龙》(2) 《槐乡五月》(3) 《海底世界》(1)
16.《海底世界》(2)《日月潭的传说》(2) 习作7 (2)
17.《练习7》(3)寓言两则》(2) 《争论的故事》(2)
18.《剪枝的学问》(2)习作8 (2) 练习8 (3)
19~21.全册复习
22.学期检测


第一单元 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特点,是承上启下,就是从一二年级的认识字教学为重
点,向加强 阅读感悟转移。翻苏版国标本第六册,我们不难发现教材
有“五新”:题材新.立意新.角度新.结构新 .语言新。
本单元共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
山的云雾》,这 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的,都是景美.情美的美文,适合朗
读感悟和积累运用。我们可以把这三篇课文整合起 来,成为一组“寻
找美”的单元去综合处理。
单元目的
1.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的 各种训练,复习巩固必要的语文知识,
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
2.透过课文中优美的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
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 的想像力,享受审美愉悦。
3.引导享受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
思想感情。
单元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的课文。
3.通过学习,感受文章语言的美,激发想象力,享受审美愉悦,
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建议
将“习惯篇”中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本单元的训练之中。到



了中 年级,应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培养 学生自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我们可以将“预习作业”设计为《我的课前研究报告》,报告可以从
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探究解疑,搜集处理相关等方面,让学生成为
“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 学习能力。
课时分配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2)
《长城和运河》(2) 《美丽的南沙群岛》(2)
《庐山的云雾》(2) 习作1(2) 练习1(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预习.复习,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的重要性,
培养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 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
性,培养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学准备
1.收集学生在家学习情况的照片。
2.整理学生假期学习习惯调查表。



学习习惯. 按时完成作业.坐姿端正.执笔正确.学习用品摆
放整齐
3.布置预习本课:看懂图意。
4.积木一套.白纸.信封.书法用纸一张.优秀作业若干。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1)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
1.同学 们,今天老师请大家一起造“成长塔”,谁的高
而且稳,谁就是成功者,老师奖一颗“成功之星”。
小组领取积木开始搭建,相机评议,得出:“成长塔”
基石越多越稳,才可以搭建得更高。
2.同学们,“成长塔”的基石就是你们的好习惯,好
习惯养成了,你才能成为成功者哟。
3.根据家长填写的调查表给自己的“成长塔”贴基石。
3. 好的习惯终生受益,今天老师带来了摄 像机,我要将你
们的表现摄下来,给大家评议,希望你的好习惯使你的“成长塔”
上的基石多起 来,最后就可以获得“成功之星”啦!今天呀,老师
希望大家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自主预习.复习。
(设计意图:游戏激趣,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终身受益,它是成功的基础。 )



二、 明确自主预习要求及重要性
1.汇报预习本课情况。
①知道了三年级预习课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②看懂了哪些图?有什么问题?
2.结合以上情况说说什么是自主预习?预习有什么好处?
小结:是呀,你们是学习的主人,自觉地预习,你会发现你
自己能学会和理解课文中的许 多内容,而且能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一
些问题,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那样我们的自学本领就增强了,阅 读
理解能力也提高了,我们的头脑越用越活了。
(明确预习要求和预习的好处)
三、指导课内预习
1.夸夸图上同学。
再次看图②③④⑤,弄懂他们是怎样预习的?
①同学们,你们预习时,坐得真端正!读得真认真!
②你有不懂的问题轻声问老师,你真是个不懂就问的好
孩子。
③你们边读边圈圈点点,多专心哪!
④你们小组合作交流多热烈呀!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
2.指导预习第一课。
出示预习要求:
①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③再读课文,画出不懂词句,打上“?”。
教师提示:不懂的词句如何解决?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②查字典。③小组交流。④质疑。
学生预习,教师行间巡视摄像。
4. 评评身边同学。给“成长塔”贴“基石”。
过渡:预习课文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瞧,他们是怎样
做的?看图⑥
①查工具书。②查相关资料。。
(图文结合,通过具体范例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方法。这样便于学
生模仿,很快地学会预习。)
四、提出课外预习的要求
1.预习可以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
那学过的东西为什么要复习呢?
(明确课外预习的要求)
2.听童第周的故事。
五、明确复习要求及重要性
小结:①复习可以让我们将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牢,使
我们的能力更强。
②每天要复习当天所 学内容。一个单元下来,可以复习生字词,
再次巩固识记要求背诵的课文等等。
(通过童第周的故事,让学生明确复习的重要。)
六、总结


< br>评“成功之星”: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课前要预习.
课后要及时复习,大家可要坚持这 样,形成良好的习惯呀,老师相信
大家能做到。
七、作业
1.预习习惯篇“认真完成作业”。
2.想一想自己养成了哪些好习惯?还有哪些坏习惯要改掉?写
一篇日记。

第二课时 (2)
一、导入
1.汇报预习本课情况,相机提出为什么要认真完成作业。
2.“认真完成作业”既是我们的 学习任务,更是一种好习惯,
它可以检验我们知识掌握的情况,可以巩固我们所学知识,增强我们
的学习能力。每个同学都要养成这个好习惯,你才能成为真正的成功
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培养良好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
(明确“认真完成作业” 既是我们的学习任务,更是一种好习
惯,养成这个好习惯,才能成为真正的成功者。)
二、 欣赏优秀作
1.学生看书上第4页的下图。
2.指名说说看后的感受。
3.集体评议本班认真完成寒假作业的同学,加以表扬。



(通过欣赏同学认真完成的寒假作业,让学生受到教育和
激励)
三、观察图片,明确要求。
1.学生观察第5页的图片,弄清图画的意思。
2.小组讨论:应该怎样认真完成作业?
3.集体交流:
(1)书面作业:书写工整.字迹漂亮。认真思考后,再动笔。还
可 从态度.坐姿.执笔.练习本摆放等方面评议
(2)口头作业:认真对待,反复朗读。
(3)拓展作业:广泛搜集资料,扩大视野。
(进一步明确应该怎样认真完成作业)
四、小结:
认真完成作业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写好每项作业,我们
可以有效 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应该持之以恒。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认真预习——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认真作业——学好语文的基本方法
反思
通过两年半的习惯篇的学习和平时习惯的培养,学生已经养成了
一些较好的学习.作业的习惯。在此基 础上,老师启发学生将已经养



成的习惯和学习方法告诉别人,然后布置一个反 馈作业,当堂检查他
们的情况。事实证明这样的效果很好。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学生终身学习的 巨大支撑。习惯的培养需要学
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协同作用,经常抓,反复抓。老师应分阶段.分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1.长城和运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
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内容分析
这首诗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 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诗歌有
两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
关到嘉峪关;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
方便了水上航运,这些都 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也是中华民族
的骄傲。
重点难点



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
受“奇异景象”。
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3)
一、 导入新课
1.我们中国的“人间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
道吗?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1)认识长城,介绍长城
从古到今所 有的人类建筑中最著名的应该就中国的万里长城了,
长城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东起河北省的 山海关(出示词卡:
山海关;引读)西到甘肃省的嘉峪关(出示词卡:嘉峪关,引读)全
长1万 3千多公里,所以被称为“万里长。城”。
随机板书:
万里长城
(西)嘉峪关 山海关(东)



(2)认识运河,介绍运河,随机教学生字“首.京.堂”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是 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它
北起首都北京(出示词卡:首都北京;指导读音“京”后鼻音;首:第一:首都:指一个国家最高领导机关所在的地方,我国的首都在——
引说;首,还可以做量词,我 们可以说一首什么——个别学生交流)
它南至天堂杭州(出示词卡:天堂杭州;指导书写“堂”)天堂是 指
神仙住的地方,可见,杭州是个多么美妙的地方。京杭大运河纵贯南
北,经过北京,天津,河 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
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南 北水上干
线。
随机板书: (北)首都北京
(中)京杭大运河
(南)天堂杭州
听了老师的介绍,看了媒体图片,你能不能说一说,长城和运河
给你 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随机教学:壮丽)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听老师的介绍,看媒体图片,初步了解长城和运河,感受它们
的壮丽。)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杭州 嘉
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理解词语
(4)齐读出示的词语
(5自学课文学会生字词语,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读后讨论(名称.特点.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
(整体把握课文的脉络)
四、 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4)
一、导入
课文是如何描绘长城和运河的呢?
(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读了课文大家一定很想去那里看看吧?好吧,我们的旅
行就 要开始了,可是谁来驾驶飞机呢?(出示:驾驶;个别读)倘若
谁能发现这两个字的共同点,飞机就有谁 来驾驶。
2. 教学“驾驶”;都有“马”,古代的交通工具多为马力;
都是形声字
3. 请找到相同点的两个学生分别读课文的两小节,其余同
学边听边找,长城和运河在作者眼里分别像什么。
4. 出示句子: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像丝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个别读,引读
过度:长城怎么就像巨龙穿行了呢?
(教会学生形象识字;整体感知长城和运河的形态)
三.、深入学习,激发情感
1. 出示第一小节,学生自读
师:请我们的游客乘坐飞机从高口俯视长城,看看长城为什
么像巨龙
2. 出示:长城图和巨龙图
学生比较后说说像在哪里。
师小结:(可以引学生一起来说 :长城翻山越岭,时高时低,
弯弯曲曲,接连不断,穿过山脉,越过河流,这真是一幅壮丽的景象;随机再出示:壮丽)



3. 引读:万里长城真像巨龙穿行在大地——,东起——,
西到——,万里长城谱写了——。
师:万里长城真实万里长。有人计算,如果把长城所用的砖.
石筑成一道2米厚,4米高的围墙,则可以 绕地球一周啊!这是一项
十分庞大的工程啊。可在古代,交通运输工具都十分落后的情况下,
要 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呀!
4. 引学生说: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指名说,齐说)
师:游览长城的游客无不为先辈伟大气魄和坚毅的精神所感
动,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段。
5. 齐读第一小节
过度: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而运河却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为什么动人呢?
6. 出示第二段,边读边思考:你觉得哪里动人了?(学生
说说,老师指导读读句子)
师:运 河就像我们的母亲,我们是在运河的哺育下过上幸福
安康的日子,每天,有成千上万的船在运河上航行, 它不仅便利了南
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更有助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7. 引学生说: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指名说.齐说)
8. 齐读第二小节
师:长 城和运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们一个像巨龙,
一个像丝带,一刚一柔,为中华炎黄子孙的安康幸福 献出了全部,我
感到很骄傲,你呢?



9. 学生也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引读课题)
10. 配乐读课文
(通过自读.引读.齐读,读中感悟.体会长城和运河是人间奇迹,
从而激发学生 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四、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师:其实,我们中华的儿女还创造了很多的人间奇迹,你还知
道哪些?
1. 小组交流,出示句式:
谱写
了 的诗篇。
2. 出示图片,了解更多中国著名的建筑。
3. 出示仿写的诗句,学生朗读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幅壮丽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人耸立在黄浦江的东岸,
高大威猛,英姿飒爽。
东方明珠塔谱写了秀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智慧的中华儿女。
我驾驶着豪华汽车行驶在祖国大地,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横卧在长江两岸,
雄伟壮观,宽阔笔直。
南京长江大桥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勤劳的中华儿女。
(拓展.升华:了解祖国的其它奇迹,训练学生的仿写能力。)
五、 布置作业
仿写课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万里长城
(西)嘉峪关 山海关(东)
京杭大运河
(北)首都北京
(中)京杭大运河
(南)天堂杭州

反思
今天上《长城和运河》,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资料,这使我很是欣
慰,因为收集资 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现在看
来不少家长都能参与孩子的成长了。
今天的教学我以朗读为媒介,使学生领会文中“我”自豪和骄傲



的爱 国豪情。开始学生朗读出现拖音现象,为纠正这个问题,我先作
示范,然后通过语言和学生收集的材料, 激发学生对长城.运河修建
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这样学生的情绪上来了,
他们激情澎湃地开始朗读了,拖音现象荡然无存。
一点愧疚
在指导学生看长城和运河图片 写话时,我只是提供了一些词语供
他们选择,而没有做详细的指导,等学生写后,我看了看,基本上空< br>话较多,没有通过观察对长城整体有个映像,然后再分布重点描述长
城的一个特点,最后抒发感叹 。本来我想:为了让孩子们能根据自己
的个性特征写作,我不必要给他们搭建框架。可是我现在意识到, 班
上的孩子需要细致的指导,现在不是放手的时候。这个火只有在今天
下午找时间补了。


2 美丽的南沙群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6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
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体味语言的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淼”等,注重学生



的积累。
教具准备:
地图.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
一、导入
1.看地图,解说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2.出示投影: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3.指导读题。
(从课题入手提出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体会有关
词语的意思。
(2)认真朗读课文,能大致说说南沙群岛美在哪里。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浩瀚:广大。
浩淼:形容水面辽阔。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学会课文的生字词语)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南沙群岛是祖国的 ,也是 。
2.在课文中画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指导写字
1.巩固生字
同桌互猜字,并说说是怎么记住的。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结构的字。
五、作业
抄写生字三遍。
第二课时【6】
一、检查复习(复习巩固所学词语)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并
相应板书)
二、精读感悟
1.过渡: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了什么?
(2)还从哪儿看出岛屿的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



(3)指导读1.2两句。
(4)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指名说)
(5)指导朗读第3句话。
3.默读第1自然段,回答课后第五题。
4.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学,思考: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在“宝库”
里你发现了什么?
(2)四人一小组讨论。结合理解“蕴藏”“用之不竭”。
(3)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
吗?
生自由试读,再比赛读。
5.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我们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
步写生吗?
(1)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
(2)这些句子你们都读懂了吗?试着用彩色笔画下来。
(3)指导学生边想象边创作绘画。
(4)引导学生说,为什么这样画?
(5)指导朗读。
(6)看图,试背第3自然段。
(通过教师范读,图文结合,从传说中感受南沙群岛的美,方 法
是抓重点词句来感受。并引导学生从感情朗读中体会。)



三、发展练习
学习了南沙群岛,我们对它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下面老师请
位同学做 小记者,现场采访你们一下你们这些游客?(教师随机请
一位同学当小记者进行采访)师总结。
(通过扮演小记者采访,加深学生对南沙群岛的了解)。
四、布置作业
课后第四题,第五题(把介绍的内容写在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2美丽的南沙群岛

地理位置
物产丰富
景色优美


反思 < br>这篇课文语言优美,从三个方面先概括后分述的向读者展示了南
沙的美。在执教这课时,我的指导 思想,就是让学生读好书,读并不
是一遍一遍没有层次,没有目标的行为。在朗读中,我从学生整体感< br>官入手,先教师范读,引发学生读书的愿望,然后学生初读,这篇课
文生字较多,有一些较绕口的 词,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我采取了个
别读.个别指导的方式。我在教学中将重点放在教学第三段,通过 学



生品味读和教师的指导读,再加上争当导游的比赛读,是学生领悟到
海岛景色迷人这一特色。第二段教学中,针对学生不太理解的海洋动
力,我做了适当注解。然后采用对 口方式,如()的海洋生物()的
海洋动力……学生兴趣十足,这样很快的了解了海岛是个资源丰富之< br>所。然后通过考验记忆力的游戏,帮助学生背诵2.3段。在教学中我
弱化了第一段,因为的一段 是对海岛的整体概况,学生在进行导游介
绍时不可避免的就会重视这一段,这样的弱化的处理,使学生增 强了
自主学习的一段的意识。果然,在后来的导游介绍中,学生较好的掌
握了这一段。

3庐山的云雾
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
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词语卡片.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7】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 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3. 谈话导入: 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 云雾到底奇妙
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
10.庐山的 云雾
4. 范读课文。
(让学生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景色美)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 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 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
什么。
(这篇课文 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
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 ,最后一个自
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通过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
二是瞬息万变)
(能说出庐山云雾两方面的特点。)
四、教学生字词
1.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2.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学会生字)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8】
一、检查复习
1. 听写生字词。
2.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 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 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 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 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
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特别”。用换词的方法理解)
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引导读书, 找出“变幻无穷”,用自己的
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 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
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 象:在山上游览.漫
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
下踩着 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
行走,进入了仙境。引读:在山上游览~漫 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
这种情境。
3.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 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
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5.自读.背诵。
(首先指名学生读这一自然段,可能学生读的时候感情把握不准,
教师相应指导,接着提问:”在庐山众多景物中,作者最喜爱的是云雾,
你从哪里读出这点来?”学生不 难答出(更,神秘)教师提醒在朗读时
应突出”更,神秘”两个词,同时板书:神秘的云雾.在此基础上 ,再引
导学生领悟词语,进入文章的意境: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们
看,在山上游览, 似乎……漫步山道……此时,你们会感觉自己就
像……“让学生做出伸手摸云雾.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 样子.使学生



充分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这时用导语过渡到下一自然段的 学
习:“庐山云雾如此神奇美丽,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请看第2自然
段.”)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 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在下面画横线。
2、 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
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3、 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
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4、 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
姿百态的。
5、 齐读第一句,引读分 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
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
6、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 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
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 小结 :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
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 态这一特
点。
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
感受云 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阅读并不是被动地接爱,而应成



为主 动的探索过程,因此我设计了几个思考问题,这样使学生明确了
为什么而读,要思考什么问题,使学生养 成阅读时动口动笔的习惯。
然后教师小结:这一自然段围绕中心句,先总写”庐山云雾千姿
百态”,接着具体描述如何”千次姿百态”,这种构段
方式叫”总分式”。 )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1、 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读.议.背。重点是通过读议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
的。
2.检查自学情况
(这一自然段结构与第2自然段相同,我让学生自学为主.辅以
引导,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正因为庐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 令游客们舍不得回来了。
(板书:流连忘返)我们的祖国风景如画,你能说一个令你流连忘返的
地方吗?
(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流连忘返”造句。)
六、总结全文
1. 配乐朗读全文。
2. 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
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 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庐山的云雾变幻莫测,是庐山的一绝,有机会我们可以去领略 一
下.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咱们有兴
趣可以去领略一下祖国 的美好河山.”
(总结贵在升华,使学生充满向往,激起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板书设计
3 庐山的云雾

神秘的云雾
千姿百态: 像绒帽,像玉带
是大海.是天幕
瞬息万变: 眼前的——刚刚是——转眼流连
忘返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反思
本课意境十分美好,在段落构成和语句表达上比较独到,非
常值得学生模仿写作。
于是在教学 本课时,我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概括的说说自己对
庐山云雾的感受,然后以学生为中心,随着学生的兴 趣朗读课文精彩
句子,以句子为发射点,扩散到全文。在本课教学时,我加强了读中


感悟方法的指导,也就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指导。从哪些词中感受到
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 和瞬息万变,划出来,细细品,有什么发现?
学生在这样的指导下,能对课文内容有清晰的了解,在读时就有
地放矢了。
遗憾:
积累时候,我没有注意指导孩子积累本课中变化较多,出现较多
的比喻句。

习作一 看图作文
习作目标:
1. 看例图,读例文,学习例文是怎样用语言描述图意的。
2. 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求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
法。
3.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得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作文。
教学时数:
二课时
习作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9】
一. 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 图上有几个人物?



2. 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 分图简洁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 阅读例文
1.指名分段读例文,图文对照,说说每段分别写了哪幅图?
2.由例文的安排段方法,你知道了可以如何安排段落吗?
5. 教师小结: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他们看到了什么,
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
(学会看图的方法和安排段落的方法。)
二. 组织讨论,学习写法
1.读提示语,结合例文看图,自主思考这些问题。
2.学生围绕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集体交流,明白多幅图的基本
要求
a.仔细观察。看懂每幅图,弄清每幅图的意思和联系。
b.展开想像。图上看到的可以写,没有的内容可以展开丰富的想
像和联想来写。
c.层次分明,每段写一幅图。
d.重点突出。几幅图中选一两幅写具体些。
3.你认为还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向大家推荐。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明确观察多幅图的方法和技巧;运用方
法观察图画。)
三.学习写法,尝试写作
(1)看图选择内容。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进行重点细致



的观察。
(2) 学生自由说说四幅图意,小组交流,班级交流。评议。
四. 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1. 同桌先看图口述
2. 指名连起来完整地说
3. 师生点评
4. 学生练写,师指导。
五. 指导誊写
第二课时【10】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
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 的句子
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 效果自评办法:自
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
法:请小 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
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课后反思:
教学中确立重点就是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补充图上没有画出的环



境和行动,并且指导学生学会分段,按图分段。


练习1
教学要求:
1. 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
带有简称的句子。
2. 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
3. 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4. 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5. 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教学重.难点:
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
有简称的句子。
2.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3.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1】
课时目标:完成学用字词句的教学,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融
洽。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1. 出示中国地图。
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即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
立的雄鸡。
2. 接着,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
区。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3. 了解有关内容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 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
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4. 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
5. 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6. 找朋友游戏。
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一. 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
1.出示句子。
启发学生边读边想: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



在理解了?
2.交流。
3.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地方戏
的名称。
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4.运用简称的词句。(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等。


第二课时【12】
课时目标:写好钢笔字(“遮.越.处”三个字)注意写好捺画;
进行读读背背。
一.写好钢笔字
1. 看看写的字。(“遮.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 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
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
“遮”字一捺走势平缓;“越” 字一捺比“遮”陡;“处”字一
捺更陡。
4. 知道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
5. 注意写字姿势。
二.读读背背。



1. 熟记8个成语。
(1)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
风云变换: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
不安。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2)指导记忆。
2. 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 介绍: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园杂兴》,今天学习《夏
日田园杂兴》(其七)。
(2) 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大致体会诗的意
思与表现的情趣)
(3) 小结:全 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
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
(4) 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 搜集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


第三课时【13】
课时目标: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让学生想说.让学生会说)进行
口语交际;指导连写毛笔字。
一.口语交际



聊聊春节
1. 设问导入:今年的春节, 你是怎么过的?你知道过春节时,
咱们这儿有什么习俗吗?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春节。
2. 出示题目:聊聊春节
3. 借助插图(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
年夜饭.给老人拜年……)勾起回忆。
4. 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也可交流其他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5. 自由练说.同桌练说.全班交流。
6. 指名说。
二.学写毛笔字
1. 笔画练写:
横撇:要注意拐弯处的提笔与顿笔,横要短,撇要长而舒展。
撇点:注意起笔时 要顿笔,收笔时回锋,至折处主要用的是笔锋,
此时以提笔为主。同时还要注意撇与点的长短与倾斜度。
2. 写字练习:
夕:第一画“撇”要短,起笔从竖中线开始;第二画“横撇”,
横 从短撇的腹部落笔,横画不能长;第三画“点”是圆点,位于米字
格中心便下一点。
女:整个 字要向四周舒展。横画在横中线上,要写长些,撇点的
起笔与撇的收笔基本在一条线上。

反思



本练习的内容需背诵的较多,教师应根据学生在此阶 段会有
意识地记忆新知识的心理特征,灵活运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记
忆。教师要让学生在 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只有理解了再去记,
才是有智力参与的积极的记忆活动,所积累的知识才能 成为小学生知
识宝库中丰富的精神食粮,让学生享用一生。



第二单元 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组由课文三篇组成:《翻越远方的大山》.《雪儿 》.《花瓣飘
香》。《翻越远方的大山》讲的是跨栏王刘翔的心理历程,蕴含了“只
要坚持不懈 的努力,就有超越梦想的可能”的道理。《雪儿》讲了一
个腿跌伤了的女孩,收养了一只受伤的信鸽,最 后让它重返蓝天的故
事。《花瓣飘香》讲了一个小女孩摘了一片带着露水的美丽花瓣送给
病中的 ***故事。
这三篇课文的特点:1.都是叙事文。2.都具有很强的人文性。
教学目标
1.关于叙事文。
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中年段,也就是第二学段
的 阅读要求中,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淡化段落教学,强调对课文主
要内容的整体把握。《课标》是这样表 述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重要



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 作品的大意,初步感
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
乐,与 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要求,以往是在四年级下学期完成,它
的 基本方法是,先给文章分段,然后概括段落大意,最后将段落大意
串联起来。现在淡化了段落教学,如何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呢?如何
使学生关注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呢?叙事文在这里起桥梁作用。首先,
叙事文故事性强,便于学生抓主要情节;其次,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关
注文中的故事形象,沉浸于其中, 利于达到课标的要求。当然,这两
点也正是我们教学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关于人文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良
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逐 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
价值观,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情趣。”课标的要求正是时代的需要.学生成长的需要。我们的时代呼唤爱心.孝心.同情心,呼唤对生命的
执着和热爱。给孩子以正确的 导向,教会他们面对挫折,使孩子形成
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孩子进行真.善.美的熏陶,这就成了教材选 文的
取向。
从课文的特色上来看: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语言很平实,都是将
一件事娓 娓道来,没有艰深.晦涩之处,学生一看就知道大概讲了一
件什么事。然而,这平实的背后却蕴涵着丰富 的思想.款款的深情!



我们如何让这平时的语言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去打动学 生.去实现人
文浸染呢?这是我们教学设计的难点。
教学重.难点
1、 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本单元课文。
3、 给学生以正确的人生导向,使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建议
1.以“读”为中心,渗透 听.说.写各种技能的训练平台,落实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怎样以“读”为中心?湖北省教研室的 晏渝
生老师曾经总结过“四读”,即读对.读顺.读懂.读美。初读主要追求
读对和读顺,精读 主要追求读懂和读美。如果我们每一课的教学都像
这样进行,就便于学生发现和总结学习规律。怎样渗透 听.说.写的训
练呢?听和说的训练无处不在:听别人读书,说他们是否读得正确和
流利;听别 人发言,说他们是否想得有理;听别人有感情地朗读,评
价他们是否读得恰当……
2.创建新 型学习方式平台,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夯
实学习过程和方法。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这次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
心理念之一,不只是这一组教材的教学要体现,全册的教学乃至各个
学段都 要体现。
3.建立新型评价方式平台,目标指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这
里,我指的不是终 极性评价,而是在课堂上的形成性评价,要改变评
价方式,让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评价成为促进学 生形成健康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杠杆之一。
课时分配
《翻越远方的大山》(2) 《雪儿》(2) 《花瓣飘香》(2)
习作2(2) 练习2(3) 阶段检测(2)


翻越远方的大山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
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刘翔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同时明白前进道路
上的一些困难看似不可战胜,但只要坚 持不懈地努力,总有超越的时
候。
二.教学重点:
了解刘翔的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体会他成功背后所
付出的艰辛努力。
三.教学难点:
能从刘翔的故事中获得启示。
四.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配套光盘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4)
课时目标:
掌握本课生词新词。能正确书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刘翔不断进到,不断超越自我的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
一.视频引路.导入课题:
1.播放刘翔跨栏的视频。
2.你们认识他吗?谁能介绍一下他?(多找几名同学,教师适当
补充)
3.你们想 不想知道他是如何变成“跨栏王”的?下面就让我们
一起来学习他写的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翻越远方 的大山)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读懂课文。
(3)思考如下问题:
①“大山”指的是什么?
②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③刘翔是怎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跨栏 田径 决赛 希腊 雅典 国际 隐隐 成绩 纪录 呐喊 当初
祝贺 遥不可及 风驰电掣
读音注意:掣 字形区分:纪 记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相机指导读易错.难读的句子。
文中有两处问句,要读好疑问的语气。
4.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1)谁能说说“大山”指的是什么?
(2)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3)刘翔是怎么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从这你体会到了什
么?
5.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让我们再次读课文,这一次请同学们默读,感受这些词语在文 中
的含义。想一想刘翔是在翻越这座大山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读完后试着完成这样的填空:遥不可及-(站在山脚下)-(翻越大山)。
我们能按照这条时间线索把课文分成对应一座的三大部分呢?
第一部分(一至二自然段),主要写刘翔刚练跨栏那会儿,把约翰逊
当成一座要不可及的大山。
第二部分(三至七自然段),写刘翔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来到了“大



山”脚下。
第三部分(八至十一自然段),主要讲刘翔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最终战胜了约翰逊。 < br>“远方的大山”对于刘翔来说是什么呢?他是怎么样翻越的?在翻
越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最终成功了吗?在翻越的过程中
他表现出了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1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br>1.同学们,10道高栏.110米的距离.潇洒的动作,炮弹般的速度.
不仅改变了一个民族关 于速度的记忆,弥补了一段想象中的记录空
白,同时也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刘翔——它已经成为了 大家心
中一个不容忽略的名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刘翔的自传体作品——齐
读课题。
2.上节课,同学们围绕课题提出了几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今天我
们就带着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3.出示:“远方的大山”指什么?(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
你能找到答案吗?)
二.学习1-7小节
过渡:为什么在刘翔眼里,约翰逊就是一座“远方的大山”?请
你细细地读一读文章的1-7小节,找一找相关词句,画出来体会体会。



▲ 刚练跨栏那会儿,根本就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能亲眼看到约翰
逊。在我看来,他就是一座远方的大山,我到 山脚下的那一天都遥不
可及,更别提要翻越这座大山了。”
(1)你体会到了什么?(差距大.实力强)
(2)从哪看出来差距很大?
“奢望”:读.什么叫奢望?什么对于他来说是奢望?(亲眼看到
其人)
“远方的大山”:远.大.高不可攀望尘莫及
“遥不可及”:什么叫遥不可及?什么对于他来说“遥不可
及”?
连到达山脚下的那 一天都遥不可及,更别提要翻越这座山了,所
以对刘翔来说,这是一座矗立于“远方的大山”,要想翻越 它,只能
是一个过高的难以实现的希望,是——梦想!
(3)这座山又远又大,想要翻越它真难啊!谁来一读这段话。
(指名读第2小节)
差距很大,刘翔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一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体会体会。(齐读)
▲“那次,我没能进入决赛,只能作为观众在一旁感受约翰逊风
驰电掣般的速度。”
(1).什么叫“风驰电掣”?(形容象刮风和闪电一样迅速)
(2).约翰逊实力强劲,而我只能——作为观众……,连进入决
赛的资格都没有。



(3).读一读,体会一下两者的悬殊。
▲“整个2003年,我 跟他的比赛近10次,竟没有一次超越他。
但我跟他的差距越来越小,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第一 !”
(1).为什么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约翰逊是座“大山”?
(理解“近10次”.“没有一次”.“屡屡拿第二”.“总
是”。)
(2).在这么多次的比赛中,约翰逊能稳稳地占据冠军宝座,可
见其实力的强悍。
▲“很早就知道阿兰约翰逊的名字了”
(成名时间很早,早就声名远播,是大家的偶像) < br>小结:事实上,阿兰约翰逊从1989年出道至今,已经在110米
栏界奋斗了20年。4枚世锦 赛金牌.1枚奥运会金牌.3枚室内世锦赛
金牌,是110米栏界的霸主,无法超越的对象。所以这样一 个强劲的
的对手在刘翔看来是一座“远方的大山”,翻越它便成为了他的一个
很难实现的希望, 一个——梦想。
刘翔就此放弃了吗?他选择了什么?(坚持)选择了——翻越远
方的大山(点题)
那 他又是(出示)怎样一步一步翻越远方的大山的呢?请同学们
读一读3-7小节,找一找关键性的词句, 体会体会。
学习3-7小节
1.同学们,大山遥不可及,面对这座大山,刘翔是怎么想的?
出示:“刘翔啊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



(1)刘翔是很多同学的偶像,你能读出他此时的心声吗?
(2)这句话虽然是一个问句,但是刘翔心中有答案吗?
(有,希望能,有了目标,成为了梦想,也有了超越的决心。)
(3)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句话。
过渡: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这样的目标,所以刘翔不 断努力,
不断进步。2002年,他就和约翰逊肩并肩地站在了同一个赛场上。
让我们一起来感 受他的进步吧!
2.齐读第5小节
(1)虽然他向着他的目标又更进了一步,但是那一次还 是留给
了他无限的遗憾。遥望着约翰逊胜利的背影,他会想写什么呢?
(2)交流
(3)虽然这次比赛给刘翔留下了遗憾,但更激起了刘翔不懈奋
斗的动力。引读:他进入决赛的机会—— ,和约翰逊面对面过招的次
数也——,整个2003年——
3.出示:“整个2003年,我 跟他的比赛近10次,竟没有一次超
越他。但我跟他的差距越来越小,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第< br>一!”
(1).在这么多次的比赛中,你看到他的努力了吗?
(2).当他屡屡拿第二的时候,他还会想什么?
交流。
4.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只要拼搏就一定能超越,即便——引
读第7小节。



总结:同学们,约翰逊是一座“远方的大山”,而刘翔就是凭借
着树 立明确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敢于超越的精神这样一步一步
地接近了目标,最终成功翻越“远方的大 山”,超越了梦想。瞧,激
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
三.齐读8-11小节
1.你读出他的心情了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兴奋.激动)
从哪里看出来的?
2.指导朗读:你走进了刘翔的内心,读好它!(指名读)
3.他成功翻越了大山,超越了约翰逊,他的高兴不言而喻。(齐
读)
四.总结 < br>1.同学们,超越约翰逊是刘翔的梦想,它看似遥不可及,难以实
现,但刘翔凭借着自己不畏艰难 .顽强拼搏.敢于超越的精神,成功地
——齐读,文章学到这,你有什么感想?
2.练笔,交流(成功就是翻越远方的大山!)
3.刘翔不是作家,可《翻越远方的大山》一 文,却深深吸引了我
们,因为他用真心.真情记录了自己内心最真的感受。同学们,用笔
真切表 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4.“中国有我,亚洲有我,我会再次飞翔,这就是真我的刘翔!”
推荐阅读《我是刘翔》。

板书设计



4
2001 刘翔 未进入决赛 约翰逊 冠军
翻越远方的大山
2002 刘翔与约翰逊并肩比赛,但只看到约翰逊的
背影
2003 刘翔第二,约翰逊第一
2004 刘翔超越约翰逊,夺得冠军


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 习,学生从刘翔身上学到了为了实现理想,不懈奋
斗的精神,并学着给自己树立小目标,逐步实现。




5.雪儿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
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
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投影,录音,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6】
一.导入揭趣
1.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3.过渡:“我”和雪儿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学会发散思维)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的能力;自我解决
问题的能力;练习朗读课文;理解字词。)
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不会的字可查字典解决;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有不理解的词句可联系上下文
理解;
(3)初步懂得文章写的是什么事。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理解词语
明媚:(春光)鲜明可爱。
信使:奉派传达消息或担任使命的人。
快慰:痛快而心里感到安慰。
(3)指导书写生字。(加强写字的练习,扎实基本功)
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剩”“鸽”“捡”“盼”“线”这几个左右结构
的字,以及“哀”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按“盼望——渴望——快慰”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并想想每部分讲了什么。
学生自学后讨论。
(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一读
2.自由读一读,想一想,我为什么一个人在家?我心里会想些什
么?
3.指导读“冬天过去了,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
五.学习生字
1.自由读一读
2.用你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
3.交流



六.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比一比,组词。
划huá( ) 便biàn( ) 转zhuǎn( ) 传chuán( )
huà ( ) pián( ) zhuàn( ) zhuàn( )

第二课时【17】
一.复习 (巩固上节课的知识)
1.指名读词语
2.过度,导入
二.精读第2.3段
(精读课文,以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展开学 习,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字里行间体会出鸽子的坚强
和我对动 物的喜爱之情。)
1.出示投影,问:
这是一只怎样的鸽子?学生说。
文中的“我”和“爸爸”是怎样对待它的呢?又是怎么做的呢?
在课文中用——画出做的,用波浪线画出想的句子。
交流
2.出示: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看蓝天上
那飘篇悠油的白云……



此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
3.指导朗读第2段,读出作者的怜爱之情。
4.我又是怎么想的呢?
交流“于是,我更盼望着雪儿的伤快点儿好起来。”
我为什么更盼望呢?
指名读文中的句子。
区别“飞越”和“逾越”,“传递”和“传送”。
用波浪线画出并理解表示信鸽品格的词。
5.指导朗读
6.小结并过渡
“于是”可换成什么词?渴望雪儿好起来干什么?作者见到雪儿
展翅飞翔是,心情会怎样?
三.精读第4——6段
1.导读
自由读第三部分,看看哪些动作能够体现作者的情感,边读边圈
出有关词语。
2.讲读
(1)比较: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
有一天,雪儿展开翅膀飞起来。
通过朗读,比较两句语气上的差异。
(2)“啊”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还有哪个词也可以表现这种心



情?是什么使“我”如此惊喜?
“弧线”指什么?“划”又指什么?在句中加上一个比喻词。
这样的景象美不美?作者会怎样欢呼?你能想象当时的景象
吗?
(3)“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你听懂它在叫什
么吗?
“我”此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动作表现?
(4)雪儿渐渐地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了,“我”此时变得——
( ),高兴的是什么?得到的安慰又是什么?
3.指导朗读。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更好地体会文章
所表达出的思想情感。)
四.总结全文
1.指名看板书,口述全文。
2.讨论:“我”的腿伤好起来后,会做些什么令父母惊喜一番呢?
3.教师小结。
五.作业
1.写近义词
本领( ) 似乎( ) 快慰( )
向往( ) 忠实( ) 于是( )
2.背诵课文。



板书:
雪儿

洗澡
盼望 ← 敷药
取名
渴望 ← 飞越万水千山
传递信息
快慰 ← 欢呼 望着 喃喃说道 轻轻捧起


课后反思
与学生共读《雪儿》,那只小小的鸽子,将我和孩子们带到了渴
望健康,渴 望交流,渴望自由的心境中去了。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我”的孤独寂寞,我着重将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做为指导地重点,通过猜想春天的窗外有什么?来了解
“我”不能享受这美好的一切, 又没有人陪伴的心理。
然后引出“雪儿”受伤时的样子,让孩子们说说自己会不会收留
它,引 起学生对“雪儿”的怜爱,同时沟通了学生与“我”的思想共
同。
在反复朗读中,学生了解了 “我”对雪儿的情感在日益增强,到
最后体会激疑:如果雪儿飞走了,伤还没有好的我还会怎样呢?学生



自己不觉思考,为什么“我”要放雪儿走?当学生在“我为雪儿欢呼!”中了解到“我”对雪儿,对自由,对健康的热爱,不解就消失的无影
无踪,情感进一步提高。

6.花瓣飘香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⒉懂得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体会小女孩的一片
爱心。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8】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花瓣飘香》。同学们看了课题想提出什么
问题?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
⑴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的生字。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红艳艳 不知所措 惶恐 懂事 阳台
⒉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小屋 清晨 惶恐 红艳艳 阳台 花丛 懂事 舍不得
⑵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重点读准:花丛 舍不得。
⑶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
⑷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
三.读讲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这一丛月季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谁会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描红。
第二课时 【19】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第2-11自然段
(凭借初读时的整体印象,强调咀词嚼句,做到“入境使与亲 ”,
对“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产生真切的感受。)



1.自由读第 2-11自然段,说说这部分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
几个人物,主要写谁。(板书:小女孩.我)
2.我是怎样发现这件事的呢?(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摘花
瓣)
⑴.读这一自 然段时,你注意到哪些词?在这些词下面加上着重
号。(教师引导学生在俯在花前小心地摘双手捧着下面 加上着
重号)
⑵想一想:从这几个词语中你的头脑中会看出小女孩对花怎样?
⑶谁会读这一句?
⑷读了这一句,你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疑问呢?(小女孩为什么
摘花瓣?)
3.过 渡:课文中的我同样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因此几天后的一
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摘花瓣时叫住了 她。(指名读第3
自然段)
让学生仿照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在认为重要的词语下面加上
着重号,并围绕这些词语提问题。(小女孩为什么不知所措,惶恐地
望着我)
4. 我叫住了小女孩,同小女孩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
他们的对话,注意对话的语气,并在表示提示 语气的词语下面加上着
重号。
5.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后引导学生在语气上进行评议。
⑴轻轻的问说明我并没有责备小女孩,只有感到不明白,想



弄清楚原因。
⑵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说明小女孩只摘了花瓣,自己也觉得左
得不对。
⑶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说明小女孩想到妈妈生病了,爸爸
又不在身边,心里感到难受。
⑷比较句子:
摘花瓣做什么呀?摘花瓣做什么?
6.读了对话说说有什么地方使你 感动。(板书:让妈妈高兴)引
导学生体会小女孩既爱花又爱妈妈的一颗金子一样的孩子吗?(懂事的好孩子)
8.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同学
们,也深 深打动了我。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⑴齐读第11自然段。
⑵引导学生围绕这一自然段提问:
我为什么要买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到母
亲的阳台上?
(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是
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板书:不解 买花 送花)
⑶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讨论:与小女孩比一比,你平时是怎样爱妈妈的?



2.教师总结:
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家,作为一个小女孩,她能为
妈 妈做些什么呢?她只能用她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去安慰妈妈。多么懂
事.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呀!
(回到课题,再次审视课题,抓住题眼,加强对“飘香”象征意
义的理解,深化感情,升华主题。)
四.作业
1.朗读全文。
2.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小女孩 摘花
花瓣飘香 (孝心) 送妈妈
“我” 买花


课后反思
当晨雾中的女孩带着心灵的清香,款款步入月季花丛, 俯下身子
摘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多美的境呀,多美的情呀。课文涤荡着人性的
美,人情的美,如 花瓣沁人心脾。“美文美教”!在美的朗读中品味,
在美的抄录中深蕴,在美的对话中感动,在美的情感 中流泪。
围绕着女孩是不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展开朗读,读中找到根据,
读中悟出情感。



当学生在“我不舍得摘下整朵花……”省略处填空,“但我太爱
妈妈 了,我想看到她的微笑”“但我想让爸爸不担心,让妈妈开心”
“我知道这样不对,可是我希望妈妈的病 快点好呀!”一声声孩子们
的心声,在我的心中震颤。
当孩子们表演着我和“母亲”的对话时,浓浓的真情尽情流淌。
当今天孩子们的“爱母”小报摆在我的桌上,一张张和母亲的合
影,一张张展开的笑颜……

习作二 为他人画像
习作例文:《我的好友武建设》
教学要求:通过习作将自己熟悉的人或者想象中的人的特点表现
出来。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20】
一.揭示话题。激发兴趣
开课,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同学肖像。(找
个有鲜明特点的)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画的是谁?
师:你们看,老师画的像吗?哪些地方画的最像?
师及时小结:老师画的像是因为抓住了这个同学的主要特征。
(调查学生会不会细心观察自己所熟悉或亲近的人。让学生明白



观察的重要性。
明确写作范围。明确外貌特征和爱好都是一个人的特点。)
二. 范文引路,掌握要领
1. 小朋友,你们看这副图,图上的小朋友可爱吗?
2. 谁来说说这个小朋友长什么样?
3. 赵建设小朋友不仅把自己的好朋友画的很生动,而且抓住
了好友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得很生动,小朋友来读一读。
4. 我们来看看,赵建设是抓住是什么来写的?
外貌 兴趣 爱好
5. 图文对照,你看看武建设的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呀?
6. 现在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我们为别人画像,用习作介绍
别人,要注意什么?
7. 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出示。
A. 介绍人物要写人物的外貌.兴趣.爱好
B. 介绍人物要抓住人物的特点――与别不同的特点
C. 要按一定的顺序写
D. 图文尽量保持一致
(明确写作要求和习作顺序。)
三. 各自画像,尝试表达
1. 请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人或者自己的好朋友长什么样。
2. 在学生的发言中教师及时提供一些描写人物外貌和兴趣爱
好的语句。



3. 画出好友的样子,可以给他穿上各种衣服,手上拿着他最
喜欢的东西。
4. 小组交流,说说这个人的兴趣爱好。
5. 各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全班交流。
(我们在画时,要把人物的特点画出来,让人一看,就知道你画
的是谁。
明确介绍画 像中的这个人,可以写他的外貌,也可以写他的性格
和爱好,但都必须抓住人物的特点。)
四.评价交流.尝试写作。
第二课时【21】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 作为范例。
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
改过来,不会改 ,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
己读 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
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 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
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课后反思



习作二是写一个自己熟悉或者想象中的人物,先画后写。
教学中,我先游戏引入,学生在黑板 上画出自己班上最熟悉的人
的样子,然后,全班猜,并说明猜测的理由。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很
快的就明白了,描写一个人外貌时,要做到有特点,不能千人一面。
然后,让学生画自己熟悉或者想象 中人物的全身像,要求表现其
性格或者爱好特点。学生画好后,展示出来让大家猜性格或者爱好。
最后,小组中说说这个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讲出具体事例。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例文,看看别人是如何将自己熟悉的人描绘出
来的。
上课时,学生 表现积极,我沾沾自喜,认为此次习作必将精品叠
出。可是习作收上来一看,我顿时头晕,孩子们写的熟 人都是根据例
文套搬,只是在其间改动字句。唉,孩子的“自鸣天籁”如何能呀?

练习2
教材分析:
这个练习共安排了5道题目:
1.学用字词句
这道题目把学习”字词句”与”理解.积累.运用“巧妙地
结合起来进行 练习,使学生对表示颜色的词有进一步的认识。
2.学写钢笔字
重点把握好“驾.碧.望“这三个字的结构。
3.读读背背



八条成语都是以“有”字开头的,读起来押韵上口有节奏
感。
古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清明》,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
该诗语言明白浅显却意味深远。
4.口语交际
此项练习的话题是同学们感兴趣的春游活动。
5.学写毛笔字
本次的练习是“撇折”。
教学目标
1.学习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好钢笔字,熟记8个成语和记
诵古诗《清明》。
2.说话练习和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学习并灵活运用表示颜色的词语,口语交际。
课时划分
三课时
第一课时【22】
一.教学第一部分(学用字词句)
1.自读短文,用“”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2.交流找出的词语。
3.指名朗读,边读边想象天空的美丽。
4.去掉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朗读,体会其作用。



5.指导朗读例文。
6.回忆我们生活或学习中积累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7.用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说一句话。
8.自读教材所给的那段话,填空。
9.讨论交流:为什么填这些颜色的词合适?
10.指导学生朗读。
11.齐读。
二.教学第二部分(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驾”,“碧”,“望”这三
个字。
(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到的描红要求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驾”。
①出示“驾”,引导学生观察它的结构。
②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驾”字,提醒学生注意,上分下合,
但上面不能分得太开。
③学生练习描写“驾”。
④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写“碧”和“望”字。仿
写时要先看清楚范字,再动笔写。
3.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教师个别进行辅



导,教室里要保持安静,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练字。教师要注意及时纠
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4.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学生书写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第二课时【23】
一.教学第三部分(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审题
(2)指导
①学生自读八条成语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自由读
④理解八个成语的意思
(有难度的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
①集体齐背
②指名背
2.背诵古诗《清明》



(1)指名读题目。
师生谈话: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在
清明节人们一般会做什么呢?
(2)学生自己试着读古诗
(3)学习古诗
①读诗的前两句,讨论:在清明节人们 都要去凭吊死去的亲
友。诗人此时走在路上,他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的前两句,读出诗人哀伤苦闷的
心情。
③于是诗人想到用酒来 排解此时的忧愁,可是,找了半天也
没有找到。恰巧遇到一位放牛归来的小牧童。诗人会问他什么,他又
是怎么回答的呢?读读诗的后两句,结合插图说一说。
④看到远处飘扬的杏花酒家的招牌,诗人的心情又会发生什
么变化?请你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4)练习
学生自读,自背
指名背诵
二.教学第四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引导学生回忆写毛笔字的要求
(2)出示卡片,让学生说出笔画的名称(撇折)



(3)指导书写“撇折”
“东”的撇折写时要藏锋起笔, 向左撇出,至折出笔锋向右
横出,顿笔回锋收笔。“会”的撇折与“东”略有不同:藏锋起笔,
向左撇出,至折出笔锋向右横出顺势变挑。
(4)学生练习描写“撇折”
(5)指导书写“东”和“会”
3.练习
第三课时【24】
教学口语交际
1.审题
2.指导
(1)读懂题目,知道这个题目提出的要求。
(2)分组讨论,这次春游去哪儿,可以安排那些活动,春
游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3)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小组长汇报,做到语句通顺,
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当。
(4)每位同学自由练说
(5)同桌相互练说
3.练习
(1)小组里选出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2)全班同学讨论,评议,对说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
说得有问题的同学给予纠正和指导。




课后反思:
学生对春游的建议很有兴趣,在教学中指导 学生将自己的游历经
历说出来,并且讲出去春游的原由,去活动地点的原由。

第三单元 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菩萨兵》.《李广射虎》.《少 年王勃》.《大作家
的小老师》四篇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这些课文有的反映了革
命前辈 的优秀品质;有的赞美了我国古代名将李广的高超武艺;有的
赞扬古代少年王勃非凡的才华;还有的塑造 了大作家萧伯纳的感人形
象。尽管这四篇文章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在文章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特
点 :即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
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这个写法上的特点,弄清文章是怎样按事情发
展 的顺序来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些是重点写
的,段与段之间是怎样紧密联系的。
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安排好叙述的顺序,抓住重点一段一段地
进行描写。
二.学情分析
本班的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大部分学生基础很差,不爱学习,
连作 业都懒得交,少部分学生成绩优异。我狠下功夫抓基础知识,多
读多写我练,利用早读时间检查课文背诵 ,平时,我非常注意学生的



学习热情高涨在哪个点上,因材施教,争取每一个 学生都不能落下,
提高全班的语文素养和成绩。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读.
复述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学会本 单元40个生
字,绿线内的29个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尽
心尽力”的 意思,并给用“尽心尽力”造句。
能力目标:1.通过认读.互读.组词.听写.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
2.通过课文的学习,学习作者按事情以展顺序写一件事的方法。3.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目标: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浓
浓 鱼水深情。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古诗中所包含着的对
“飞将军”——李广高超武艺的赞美之 情。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了解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学
习目标。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萧伯纳宽文的胸怀,教育学
生学会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四.教学重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3.从人物对话中体会文章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五.教学难点
1.复述故事。



2.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六.课时安排
《菩萨兵》(2) 《李广射虎》(2) 《少年王勃》(3)
《大作家的小老师》(2) 习作3(2) 练习3(3)

7菩 萨 兵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
成的词语。
3. 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
的情景。
4. 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
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第 一 课 时 【25】
一.导入新课
1. 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 板书课题后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



军为“菩萨兵”呢?
(问题导入,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交
流中初步了解菩萨。)
二.初读课文
1. 自学生字词。
(1) 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2) 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 检查自学效果。
(1) 出示小黑板上的词语
(2) 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3) 齐读词语。
(4) 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糟蹋.翻译.糊涂.热火朝天
3. 各自轻声读课文一遍。
4.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 分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习评议。
(了解故事,生字词的教学也要扎实有效。)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 自由读
2. 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 指名说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 指名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学习第一自然段,为学习下文铺垫。)
四.作业
1. 熟读课文。
2. 用钢笔描红。
3. 完成课文后第三题。
第 二 课 时 【26】
一.听写生字词 (一方面是检查词的掌握情况,一方面也为引出
下面的教学而服务。)
二.读讲第2~5自然段
1. 自由读第2~5自然段,思考:这几自然段讲了什么?
2. 指名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引导概括,主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
动员藏胞回来。
指名读“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教师提问:这句话表达了朱德怎样的心情?
(课文的2到5自然段,都是围绕这一问题在写, 通过朗读.想
象,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再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深知藏民疾
苦的阶级感情和对藏胞一片赤诚爱心 。
三.读讲第6.7自然段。



1. 自由读。
2. 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 指名说说所画词语。
4. 指名读“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这一
句,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 的含义:这句话表面上讲春耕,实质上是
要让红军的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
5. 指名说说这两段讲什么。
四.读讲第8.9自然段
1. 自由读。
2. 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
出“几时见过菩 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
3. 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4. 指名读第8自然段,引读第9自然段。
(对藏族人民的习俗,学生基本没有了解,因此,通过展示藏民
伏地膜拜的照片,讲解藏民对菩萨.对佛的崇拜,进一步感受藏民对
朱德.对红军战士的崇敬只 情。)
五.总结全文
1. 自由朗读全文。
2. 说说藏胞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 教师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 红军战
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的事。我们从
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 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作业
1. 朗读全文。
2. 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
“干干净净”等词语。

附板书:
7 菩 萨 兵
朱德:急坏了 怎么受得了 尽心尽力
藏民:躲 跑 返回 流泪

课后反思:
本以为这节课不会有 多少孩子喜欢,但是在教学时,发现恰恰不
是这样。孩子们还是很有兴趣的。本课我放弃针对课题提问的 环节,
因为孩子们只要是预习了的,就会对课文有些了解,而针对课题提问,
问题都较浅显。因 此,在孩子们初读课文后,我指导孩子们针对课文
内容提问,指导他们在矛盾中发现疑问,在标点中找到 疑问。因此孩
子们提出了1.藏民的生活和红军无关,为什么朱德很着急?2.书上
说的“糟蹋 怕了”,这里的“糟蹋”指的是什么?3.“开花.结果……”
后面的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4.为什么 说朱德是菩萨司令,红军是菩
萨兵?
针对问题,学生读书,第一段中补充背景资料,抓住“急 ”来读,
怎么急?为什么急?学生自读2-5段,明白急的两个原因,一.山上



受不了。质疑:受不了什么?生1没有粮食。生2生病没有办法治。
生3有野兽。生4山上寒冷 ……学生在猜测中明白了朱德的当心,与
人物进行了心灵的沟通。二耕地没人种。有学生插嘴说今年不种 明年
种呗,我指导学生在读书,通过“节气不饶人”理解了春耕的重要。
当学生联系自己看电视 和看书了解的知识,知道了国民党反动势力对
藏民的欺侮,有联系感激的流泪,提出疑问,为什么他们敢 回来?学
生在阅读7.8段中了解了原由,最后感情自然提升到流泪说着“……
菩萨一样的兵… …”。
课尾拓展:朱德和藏胞们各说了什么?试着在小组中演演。

8李 广 射 虎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
成的词语。
3. 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
武艺高超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第 一 课 时 【27】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
2.有谁了解李广的故事,在哪儿见过的?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李广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射虎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让学生读课文,触摸语言,尽可能使每一位学生
读正确.读流利。)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
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
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 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
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
他读音和意义。
(2) 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 指导书写生字。



(1) 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 指导书写。
(3) 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 范读课文。
5.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 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 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 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 范读塞下曲。
(4) 指名读.齐读 塞下曲。
三.作业
1. 练读课文。
2. 抄写生字词。
第 二 课 时 【28】
一.听写生字词 (巩固积累)
二.细读课文 (让学生在感悟文本语言基础上,用心地品位.揣
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 在自我感悟.讨论中自主学习,感悟课
文内容。)
1. 细读第1自然段
(1) 指名读。
(2) 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 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 指名读塞下曲。
(5) 齐读塞下曲。
2. 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 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 他是怎样的将军?
(3) 齐读第2自然段。
3. 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 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 风吹草
动 以为有虎 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
什么?
(2) 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 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 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
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
(4) 指导朗读。
(5) 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4. 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1) 轻读课文。



(2) 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相机
板书:清晨 寻找猎物 扎进石头)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
力大无穷)
(3) 指读课文。
(4) 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
(5) 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三.总结全文 (知道《塞下曲》是赞美西汉飞将军李广神勇无
比的,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爱之情。)
1. 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 教师小结: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 军
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
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 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四.课堂练习
背诵《塞下曲》。

附板书:
8李广射虎
夜晚 风吹草动 以为有虎






清晨 寻找猎物 扎进石头

课后反思:
本文教学中,先通过闭书回顾预习,说说课文讲的事件,然后引
出古诗,指导学生朗读古诗,然后根据古诗和故事,在文中质疑,有
个别学生对文章的主题不理解,提 出“李广不是神箭手,因为他没有
射中老虎,而射中了石头。”以这个问题作为引发点,我指导学生读< br>课文的最后一段,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了李广的神力,了解了李广的英
武。然后在由这个问题引导到 课文第三段,使学生了解射箭时的背景,
明白“林暗草惊风”的环境,在朗读中深化了理解。通过这样的 教学,
学生明了了本文中的故事和诗歌都是为了赞颂飞将军的。
本文的“文包诗”形式,可以 借鉴用来指导学生自学古诗,所以
在教学的结尾处,我和学生一起回顾了本文的结构,了解了第一段中< br>写了古诗作者和古诗内容,第二段中写了诗中人物的背景。第三段和
第四段通过故事讲述了古诗的 意思。
我准备在几天后布置学生写自己的古诗故事,也就自学13课古
诗两首

9.少年王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7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
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
情。
重难点.关键
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29】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知道事情的起因。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及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指名读题。
2.在这里,“少”应该读“shǎo”,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
词吗?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加强字词教学,整体感知)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
(1)自生字词。
(2)正音
“昌.章”:读翘舌音。
“诵”:读平舌音。
“都.督”:“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ū”。
(3)带读,指读。
4.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6.(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
/共/长天/一色。
(2)指读。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三.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铺
垫。)
1.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又怎样?结果呢?
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1-2)二.(3-4)三.(5)
2.教学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
(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
(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4)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5)齐读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教学生字。(学会字词)
1.分析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学习课课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2.指导书写。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 br>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30】
教学目的
1.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词语的意思和文章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那非凡的才华,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默词:探望.南昌.景色.宴请.文章.千古传诵.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3自然段。
(1)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
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2)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4)(出示)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
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
轻轻地飘荡……



A. 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 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 有感情地读第2句。
(5)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学习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方法;图文结合,想象说话,
理解诗意。)
2.教学第4自然段。(给孩子想象空间,培养想象力。)
(1) 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2) 自读第4自然段。
(3) 齐读诗句。
(4) 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5) 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6) 他为什么能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7) 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
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8) 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
动作。
(9) 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
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有感情地齐读全书。
第三课时 【31】
教学目的
1.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再次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是啊,王勃确实是一位奇才。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王勃是
个奇才?
3.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1.(放多媒体)读读书,看看景色,把3~4自然段背下来。
2.自背,同座位互背。
3.指名背,齐背。
三.出示王勃的其他佳作。(对王勃有更多了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板书设计
9.少年王勃(有才气)
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

课后反思:
执教本课,开课时由南方三大名楼入手,让学生说说“南方三大
名楼是哪几座楼?”然后用学生 熟悉的黄鹤楼作为引,引出崔浩的《黄
鹤楼》,然后引导学生了解每座名楼都有和它同样辉煌的文章。有 学
生主动背诵了《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名句。从而引到了《藤王 阁记》。质疑:《藤王阁记》中的名句会是什
么呢?学生初读,划出名句,加强朗读,然后指导学生断句 “落霞与
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学生在文中找到第三段,品读体会,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 上插图,体会景色的美,以及名句的意境。
在教师的配古筝乐朗读中,学生细细品味课文意境,在此基础上
学生再读课文(配古筝乐),
轮读检查课文后,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的王勃。学生有
的填才智过人的,有填文思如泉 的,有填胸有成竹的,有填奇才的,
有填笔走如飞的……然后请学生再读课文,讲你认为他是这样的人的
原由找到,并大声读读,读出王勃的形象。
学生主要集中在课文的的四段。指导学生读好第四 段。教师此时
引导学生请二生分别读二.四段,说说有什么发现?由此可以说明什
么?学生体会 到他人的不愿和王勃的才华成了对比。
师生共同总结课文的结构,在故事中告诉读者《藤王阁记》中的
名句以及意思,并表现了诗人的才华。



指导学生可以按照这中方式自己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13古诗
两首的故事编写。


10 大作家的小老师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话,感悟肖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大作家的小老师》是小学语文国标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
篇课文 。讲了著名作家萧伯那和苏联小姑娘的故事,本文采用以小见
大的写法,通过记叙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 成功地塑造了大作家萧伯
纳谦逊的形象。故事以写人物的对话为主,简短的对话传神地表现出
小 姑娘的天真可爱和萧伯纳的严于律己。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能力,
训练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人物形 象并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
好教材。
重点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肖伯纳的资料及他的作品以及关于谦虚方面的格
言。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32】
一.激趣导入 (由题设疑,引发思考,激发兴趣。)
1.由题设疑,引发思考:
(1)出示课题:10.大作家的小老师
(2)提问:
①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作家?什么是大作家?
② 课文中大作家是指谁?
③ 小老师又是谁?
二.初读指导 (通过自学整体感知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2)指名说说对有关词语的理解。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贯穿全文 (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取出道具话筒,扮演记者,学生扮演萧伯纳。
教师发表谈话: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 一名记者,我现在在
苏联首都莫斯科向大家作现场报导。我有幸采访到了著名作家萧伯
纳,我们 来听一听,他在这里访问期间有没有遇到什么印象深刻的人
和事呢?




2.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对
小姑娘有初步了解 ,让孩子喜欢上可爱的小姑娘,为下节课的学习铺
垫。)
(1)思考,答问:
萧伯纳先生,你为什么会与这么一个小姑娘“玩了好久”呢?
(2)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孩子?
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外貌描写,小黑板出示:“小姑娘白白胖胖,
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 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
(3).小节过渡:大作家萧伯纳与可爱的苏联小姑娘娜塔莎相遇了,在一起玩了很久。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别着急,我们下节
课接着学。
四.学习生字 (学会字词)
1.出示生字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3.这几个该怎么写呢?先在自练本上试写两到三遍,在告诉大家
书写的秘诀或需要提醒大家注 意的地方。
4.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范写生字。
第二课时【33】
一.复习导入 (巩固复习)

二.探索新知


< br>(一)学习第二部分(情境采访)(通过情景表演,再现课文内
容,既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又便于 理解课文内容)
1.思考.答问:
(1)临别时,你(萧伯纳)对这个小姑娘说了怎样的话?
学生回答,出示句子:“别忘了回 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
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
(2)你(萧伯纳)称自己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反映了一种怎
样的想法?
——得意。自以为了不起,有点瞧不起别人,希望别人崇敬他。

(3)你是从课文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 是一
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4)小姑娘听了萧伯纳的话后,是怎样的反应?她是怎么说的?
① 出示句子——出乎意料 的是,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
道:“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
莎。”
② 讨论回答:
A.“出乎意料”是什么意思?
B.出于谁的意料之外?
C.萧伯纳意料之中应该是什么样的?
D.小姑娘有没有“惊喜万分”?



E.小姑娘话中用了一个“请”字,这个字你觉得好在什么地方?
F.小姑娘的话表现了她的什么思想?为什么?
G.小姑娘在自己的名字前为什么要郑重其事地加上“苏联小姑
娘”?
(5)你听了小姑娘的话后有什么反应?
A.“震”是什么意思?“为之一震”究竟是为什么而“震”?
B.“意识”是什么意思?
C.意识到了什么?
小结:正因为这件事情是产生了震动,意识到在小姑娘面前太自
夸了,所以才有后来的反思,才会意识到小姑娘娜塔莎是他的老师。
(设计层层追问,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向纵深推进,理解大作家的
严于律己和小姑娘的可爱天真)
(三)抓住“感触”,明白由来 (抓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培
养阅读能力。)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感触”是什么意思?“深有感触”呢?
(2)具体说说萧伯纳究竟有哪些“感触”?
(3)萧伯纳“感触”中最后一点——“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
的教育。她是我的老师。” 除了给上文所写的事情作总结外,在全文
中还起了什么作用?(点题)
3.就是这么一件小事,给萧伯纳很多思考,那他从这件小事中感



受到了什么?再读读萧伯纳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段话的理
解。
三.总结升华 (由课题入手,结尾回到课题,前后呼应,统领全
文。)
1.课文我们已经读完,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你对这“大”“小”
两字有没有新的发现?
2.如果萧伯纳就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 )。
如果小姑娘就在你面前,你会对她说:( )。
3.让我们再读课题,把感受读出来。

板书设计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永远谦虚
平等相待

反思
执教了这一课,在教学中为了弥补 习作二中的遗憾,我在这一课
中,抓住了文中对小姑娘外貌描写的句子,首先在学生读了描写小姑
娘外貌句子后,请他们说说自己感受到小姑娘是个怎样的孩子。然后
指导了写外貌反映人物个性的方法 :从整体入手,再抓住引人注意的
细节,最后加上自己对他的整体评价。这样写一个人的外貌就会真实.
形象.具体。




习作三
教材分析:
本次作文共分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例文”。主要写小作
者仔细观察看到的景物。写得清楚.明白 ,充满同趣。第二部分是“习
作要点讨论”。紧扣本次习作训练要点,对“例文”的有关写作方法)作了提示。第三部分是“作业”。先提出本次习作的要求,然后建议
充分进行习作的交流。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作者是怎样按顺序抓
住重点把 在观察所见景物写出来的。
2.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领会写发现一要新,二要细。
3.按照“作业”要求,从观察到的景物中,选择两三次,有条理
地写出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34】
一.启发交流,导入新课
1.交流平时生活中新发现的情况
(从学生的生活切入教 学,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在其基础
上,教师抛砖引玉,示范引路,一是给学生提供发现信息;二是 初知
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新变化,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长征简介-数学小报内容


新疆高考录取查询-德州人事考试网


压抑的心情-九年级上册数学试卷


礼品大全-窃读记教案


浙江传媒学院录取分数线-中秋节放假通知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关于诚信的格言


合肥市地税局网站-中央财经大学本科招生网


临城实验中学-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