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余年寄山水
578次浏览
2020年09月20日 14:2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喂出来-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2020年9月20日发(作者:乌斯道)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
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能
用知道的计数 单位数出数量在万以内的数。
2. 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数 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
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 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
的大小。
4. 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个数进行初步的估计判断和推测,让学生体
验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猜测能力。
(二) 教学重点
1. 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
握个、十、百 、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能
用知道的计数单位数出数量在 万以内的数。
2. 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 含义,
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 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
的大小。
(三) 课时安排
9课时

























数数(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科书P1主题图,P2—P3 例1—例3,课堂活动 备注
1. 通过操作,经历一、十、百、千、万计数单位产生的过程,明确知道一、
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感受计数单位的意义,并知道相邻两个
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由此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板书设计:
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
数单位体系。
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计数器
数 数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千是一万
教学流程
1.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
字?这些数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说出数字,都比100要大
2. 这些数字都比我们以前学习的100以内的数要大,有
的还要大得多。你看,在生活中我们随时会用到数字,
并且常常会用到比100更大的数,想想 ,除了这些数
字,你还遇到了哪些比100大的数。
举例说一说生活中比100更大的数字。 (学校操场的跑道
长200米,我们学校有1000多人等)
3. 在生活中比100大的数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一
起来认识它们。
复 备 教学流程:
教学主题图



复习旧知 1. 为了更好的认识这些数字,我们先一起来学习计数单
位。
试着说一说
2. 其实关于计数单位,我们在一年级就学过了,有谁还
记得?
3. 我们在一年级就知道,10 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在这里,一(个)、十、百(板书)就叫做计数单位。
1. 出 示方格木块。猜一猜:这样的一块方格木块里一共
有多少个小格?那么2块里有多少小格呢?(2个一< br>百)接着往下数。
100个小格,3个一百
2. 10个一百我们可以用什么计数单 位来表示呢?用千
(1000)来表示。也就是说,一千里面有几个一百呢?
10个一百组成一 千。千是比百大的计数单位。
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3. 动手操作:在计数器上拨出一百、两百、5百、9百,
一千怎么拨呢?(满十进一)。
动手拨一拨,在千位上拨1颗珠子
4. 出示数序图。这样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数序,1段表
示100,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一起数数
5.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千”还知
道了10个百组成一千。现在老师来 考考大家。600里
有几个一百?800呢?2000里面有几个一千?5000
呢?
思考后说一说
1. 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如果我们一个一千,一个一千的
数下去,又 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计数单位?我们一起
来数一数。10个千就是一万(10000)。万是比千还大< br>的计数单位。10个千组成一万。
万,一个千,2个千…10个千
2. 我们在计数器上来拨一拨。一万怎么拨呢?在万位上
拨一颗珠子。(满十进一)
一个千…9个千。







教学例1

教学例2




教学例3 1. 操作: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拨数拨得最快。请在计数
器上拨一,拨5、拨十、拨百、拨千、拨万。
在计数器上拨数
2.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个、十、百、千、万这
些计数单位,他们从小到大依次是?一起说一说。
3. 我们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
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每1 0个小单位我们可以用
一个大的单位来表示。那么你发现了这样表示数的方
式的特点是什么吗?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
1. 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2. 独立完成。
3. 独立完成。
4. 理解题意。想:10个一是十,100个一是100。10个
10是多少?100个10 是1千。






课堂活动
课后反思




数数(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科书P5—P7 例4—例5,课堂活动
1. 能根据情况一个一个、一十一十、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数。
2. 理解万以内的数的组成。
3. 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
能正确的数出万以内的数
理解数的组成
小棒,橡皮筋
数 数
小棒图
教学流程
1.课前让学生准备90根小棒,并且每10
复 备
复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板书设计:
教学流程:
教学例4



(1)从九十
七数到一百
二十

















(2)在计数
器上从一百
九十七数到
二百一十
教学例5
根捆成1捆。
2猜一猜,老师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其中有90根是按照
每10 根捆好了的。)答案正确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数一次
放1根)一直数到100。
数到1 00时,把10根捆成1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10个十是
一百(捆成一大捆表示一百)。试着数一数 ,接着往下数,数到
109
3. 再往后应该怎么数了呢?有没有同学会数?100根小棒后 面
不够10根时,我们要在中间用0来占位,数成一百零一,
接着往下数,数到109。你能说 说109的数的组成吗?(一
个百和9个一组成109)
1个百和1个十组成110
4. 再往后应该怎么数了呢?谁来试一试?(一百一十)我们再
把这10根捆成一捆。现在谁 来说一说110的数的组成?再
往后数到120。老师这里一共有120根小棒。谁来说说120
的数的组成?
一个百二个十和组成120
数数,一个一个数你能在计数器上从197数到 210吗?在计数器
上拨出197,既然是1个1个地数,那么我们每次应该在哪一位
上增加珠 子?满十了又应该怎么办呢?谁来说说210数的组
成?从490数到532。
拨数,在个位增加珠子,向十位进一
5. 在计数器上拨数。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665吗?说说数的组
成。703呢?
1. 谁能在计 数器上拨出980?谁来说说数的组成?你能十个十
个地数从980数到1050吗?并且把这个过程在 计数器上表
示出来吗?一起来试一试。(边数边拨)
9个百和8个十组成980,和老师一起拨着试一试。
2. 980、在十位再拨一颗珠子就 是990。然后应该数哪个数呢?
1000,在计数器上应该怎么表示呢?(突出满十进一)接着
就应该是1010,当我们从1000往后数时,不够100,这时
候我们中间就用0来占位,数成一 千零一十。
和老师一起拨一拨并数一数
3. 再接着往下数一直数到1050。谁来说说1050的数的组成?
1个千和5个十组成1050
4. 十个十个数,从1900数到2010,并说数的组成。























课堂活动 1.1—4接龙数数。除了这些题再出一些。
分小组、大组的方式来数数,汇报
5.理解题意。(1)观察,这是哪个数?
(2)独立完成。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写 数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科书P8—P10例1—例3,课堂活动
1. 通过学习,能熟练地写出万以内的数并掌握0地写法。
2. 进一步建立数位概念,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不同含义。
熟练地写出万以内的数并掌握0地写法
熟练地写出万以内的数并掌握0地写法
计数器
写数
计数器图 计数器图 计数器图

85 285 3247
计数器图 计数器图

260 3100

教学流程 复 备
复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板书设计:
教学流程:



复习旧知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呢?他们是按照什么顺序
来排列的呢?(出示数位顺序表)。
个、十、百、千、万
从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2.出示计数器。在 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怎样读写百以
内的数,老师来考考大家。在计数器上拨数:85。请你们在草稿本上写出这个数。
在草稿本上写数
3.哪一位上有几颗珠子我们就写几。谁来说说不同数位上
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十位上的8表示8个十。
4.看来同学们以前的知识学得挺错,今天我我就一起来学
习比百更大的数怎样写。
1. 拿出计数器,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二百八十五这个数?
每个数位上的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在计数器上拨数
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十位上的8表示8个十,百位上的
2表示2个百。
2. 那么你能把这个数写下来吗?在书上试一试。
写数
3. 和我们百以内的数一样,哪个数位上有几颗珠子就在那
一位上写几。
4. 用计数器拨出3247这个数,并说说每个数字表示的意
思。在书上写出这个数。
拨数并说说数字表示的意思。写数
5. 通过刚才写这些数,你发现我们在写数地时候有什么特
点?
写数从高位写起
6.孩子们会写了吗?那么我们来试一试,把这些数写在书
上。
试着写一写




教学例1




教学例2 1. 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2600这个数?你能写出这个数吗?十位和个位上都没有珠子,应该怎么表示呢?在草
稿本上试一试。
拨出2600
在草稿本上写数
说数表示的意思
2. 老师也写出了这个数(26)我写对了吗?
个位上一颗珠子也没有要用0来占位。
3. 在计数器上拨出3001,你能写出这个数吗?
拨数,并试着写一写
4. 在我们写数地时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
有,就在这一位上写0
试一试,写在书上
5. 试一试,写在书上。
1. 刚才小朋友们通过学习,能够看着计数器写出一些万以内的数。如果我们不看计数器,你能写出这些数吗?
2. 你能写出四千八百吗?你是怎样想的?接着写出三千
零七十五。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写一写,四千表示千位上是4,八百表示百位上是8,十位
和个位都没有计数单位用0占位。
3. 孩子们学会了吗?我们一起来写一写。(一起交流汇报)






教学例3



课堂活动 看图写数。这些图形分别表示那些数?合起来就是哪个数
呢?先独立完成,再汇报
1. 认真读题后完成填空。认真读题后完成填空
试着写一写。(0不能放在数的最高位)
独立完成,汇报
2. 先读一读,在写数。独立完成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我们在写数时应该注意
些什么?








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读 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1—13 例4—例6,课堂活动 复备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能熟练地读出万以内的数。
2. 掌握中间的0喝末尾的0的读法。
3. 进一步建立数位概念,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不同含义。
能熟练地读出万以内的数
掌握中间的0喝末尾的0的读法
读数
7318 1090 5800 7004

计数器
教学流程
1.昨天,我们学习了怎样写出万以内的数
1、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在计数器上 拨出315,你能写出这个数吗?不仅会写,我
们还要会读,这个数怎么读呢?你是怎么想的呢?写出< br>315
2、
拨出1236,怎么写呢?那又应该怎么读呢?哪一位上是
几就读几
3. 写一写并读一读
4. 通过读出这两个数,你发现我们在读数时有什么特
点?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读数从高位开始,千位上是几读作几千,百位上是几读作
几百等
5. 教师拨出一些数,学生读一读。
1、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260,这个数应该怎么读呢?你
是 怎么想的?二百六十,末尾的0不读。
读一读,说一说
2、 拨出3100,怎么读呢?你是怎么想的?
1. 中间连续2个0,只读一个0
2. 试一试,3210,5300,10000
3. 拨出4030,这个数又应该怎么读呢?中间的0怎么
读?
4. 拨出4003,中间有2个0,应该怎么读呢?
5. 我们在读数时,中间有1个或连续两个0,只读1个
0.
6. 试一试,读数。1002,1020,2304






复 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板书设计:
教具学具:
教学流程:
教学例4

教学例5





教学例6 1、不看计数器,你也会读数吗?读一读。7318、1090、
5800、7004
读出这些数,并说说是怎么读的?

2、我们在读数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我们在读数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中间的一个0要读出来
1、我们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去看看。读出
1题各数。读一读
2、用卡片摆数再读一读。0能摆在数的最高位吗?动手
操作,读数
3、今天孩子们 学得真好,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一
个孩子来当小老师读出一些数,其余孩子写数。玩游戏

课堂活动


课后反思











练 习 一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练习一
1. 进一步巩固读数和写数的方法,能正确的读、写数。
2. 进一步掌握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知道不同数位上的数字的不同含
义。
进一步巩固读数和写数的方法,能正确的读、写数
进一步巩固读数和写数的方法,能正确的读、写数
计数器等
练习一
九十八 一千零九 二千一百九十八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复 备
复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板书设计:



复习巩固 1.我们学过了哪些计数单位?
个、十、百、千、万
2.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
三 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第五位是( )
位。
3.10个一百是( ),( )里面有10个一千。
4.6个千8个十组成的数是( );6个千8个一组成
的数是( )
5.写数和读数的方法是什么呢?谁来说一说。说一说方法
1. 先弄清题目要求。边数边写。强调满十向前一位进一。边
数边写
2、看图写数,再读一读。
3、 写出这些数。
独立完成
4、 读出下面各数。并说说读法。
独立完成
5、 口答。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
独立完成、汇报,口答
6、 理解题意。各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是有几个这样的
计数单位,0就表示这个数位上没有计数单位。
试着写一写
7、 读题后写出下面各数。
8、 选择正确的答案。
9、 在什么情况下1个0都不读。在什么情况下只读一个
0?
10、 思考题
先理解含义再填空
还有哪些数字,尽可能多写。




大 小 比 较
教科书P17—19 例1—例3,课堂活动
1. 根据分析、比较、思考,发现、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
2. 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根据分析、比较、思考,发现、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
计数器
复 备






课堂练习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板书设计:

教学流程:
复习旧知

大小比较
200O800 800O1000 1000O1100
教学流程
1.上课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请你比较
25( )19、80( )100。并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来比较。
比较大小,说方法(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2位数比3位数小
等)
2. 看来小朋友前面的知识学得不错,今天我们一起来比较万以
内数的大小。
1、在黑板上画出数序。观察数序图,你发现了什么?前面的数
小,后面的数大

2、你能根据这些特点,比较下面这三组数的大小吗? 独立完成,
汇报
1.那么这组数呢?3200( )514,你发现了什么特点?数位不
相同
2. 数位不相同的数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试一试。997和
1000、1374和895.你是怎么知道 的?
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位数多的有更大的计数单位
3.为什么位数多那么这个数就大呢?
4.我们在比较不同数位的数的大小时,位数多的数大。
1、观察这组数,4850和5200,你发现了什么? 数位相同
2、数位相同的数我们应该怎么来比较大小呢? 说说方法
3、 我们在比较相同数位的数的大小时,要从最高位比起,
哪一位的数大那么这个数就大。
千位相同再依次比下去,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么这个数就大。
4、 比较3300和3250的大小?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5、 试一试,比较大小。


复 备
教学例1
教学例2

教学例3





课堂小结 1.在比较大小时,会出现两种不同 的情况,一是数位相同和数
位不同,那么我们应该分别怎样来比较大小呢?说一说



课堂活动 1. 写一写。
2. 按要求写四位数,在比较大小。
3. 把合适的数字写在上面。
4. 游戏:理解游戏的方式。
先请一位同学上来和老师一起示范。
同桌互相玩游戏。






课后反思



较大数的估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科书P20—P22例1—例4,课堂活动 复备
1. 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进行初步的估计、判
别和推测。
2.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培养学
生初步的猜测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进行初步的估计判别和推测。
培养学生初步的猜测能力。
铅笔等实物
较大数的估计


教学流程:
情景引入
教学流程
1. 小朋友们,老师每天给大家上课都会用到一样东西,猜猜它
是什么呢?
粉笔
2. 拿出一盒粉笔,请你估计这样的一盒粉笔大约有多少只?我
们一起来数一数。
猜猜
数粉笔的数量
3. 另外拿出一盒,那么现在猜猜这盒里的粉笔有多少呢?(大
约一半),你是怎么猜的?
说说自己的理由
4.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回用到估计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学习较大数的估计。



复 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板书设计:



教学例1 1.出示水果图,观察图,你发现水果的大小有什么特点吗?
柚子最大,苹果第二,橘子最小。
橘子的数量比苹果多而柚子的数量比苹果少。
2.如果现在老师告诉你们,苹果有900个,从我的这句话里,
你想到了什么?
3.我们一起来看看两位同学说的话。你是怎么理解多一些和少
得多的?
4.请你根据这些条件选择出橘子和柚子子大约有多少?
1. 出示图,这样的1个笔筒里大 约50枝铅笔,那么请你猜猜
3个这样的笔筒大约有多少枝铅笔?你是怎么猜的?4个
呢?
猜一猜
说说自己的方法
2. 当我们在估计的时候,通常要找到一
个参 照物,这样猜的结果会更准确一点,就像我们在猜3个笔
筒里铅笔的数量,我们首先知道了1个笔筒装铅 笔的数量,那
么就好猜了。在比如学校教学楼有5层,每层的高度大约是3
米,你能猜出教学楼 的高度吗?
猜一猜
说说方法

1.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量一量我们的数学书大约有多厚?
大约1厘米
2. 7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那么700张、1400张纸的厚
度大约是多少呢?思考后填空。
思考后填空

1. 分给每小组一盘花生,请你猜猜这盘里大约有多少颗花生?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来估计,现在小组里说一说,在全班交
流。
小组交流,讨论方法,汇报
2. 按照方法开始操作。(1)先数出一把有多少颗,再抓一抓 盘
子里一共有几把,就知道一盘有多少颗了。(2)用自己的小
杯子先数出一小杯有多少颗,再 看能装几杯, 就可以知道
有多少颗了。(3)一颗一颗地数。
用自己的方法开始操作
3. 总结:先确定一个数,再看较大数里面大约有几个这样的数,
就可以很快估计出这个较大数了。



教学例2
教学例3

教学例3





课堂活动 1. 认真读题后选择。
2. 课堂活动 1
猜一猜,找到参照物再估计
说说你估计的方法
选择
独立完成,说方法
3. 老师和学生一起认真读题后估计
4. 课堂活动 2
猜数游戏。理解游戏的方法。(猜数并不是乱猜,应缩小猜数的
范围)
老师说,学生猜
同桌互相猜








课后反思



练 习 二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科书P23—P24 练习二
1. 通过练习,能对比较大小与较大数的估计的理解有进一步提高
2.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对比较大小与较大数的估计的理解有进一步提高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视频展示台
练习二


教学流程:
复习巩固
教学流程
1. 在我们比较数字的大小的时候,通常会遇到两种情况。数
位相同和不同,那么你打算怎样来比较呢?
说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2. 请你比较:843( )853、999( )1000
3. 昨天我们学习了较大数的估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
在估计时最好找一个参照物再来 估计。比如(举例)
比较大小,说方法
复 备
复 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板书设计:



巩固练习 1. 练习二 1
(1) 看懂数字排列后再填空。
(2) 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2. 练习二 2
比较大小,独立完成
3. 练习二 3
按照一定顺序排列,也就是说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
来排列。
4. 练习二 4
理解,加上1是什么意思?(也就是往后面数一个数)。想:
哪个数字往后面数1会变成4 位数?
一个四位数加上1是五位数,这个四位数是什么?一个三位
数减去1是二位数,这个三 位数是什么?
5. 练习二 5
认真读题,独立思考再填空。
方法一、按照顺序把数字写出来再比较。
方法二、我们在学习比较大小时知道,从高位比起, 哪位上
的数大那么这个数就大,同样的道理,我们来观察,要使数
字最大,那么千位上的数肯定 是8,接着看第二位。反之最小
的数千位上只能是1(0不行),接着……
6. 练习二 6
理解后填空
7. 练习二 7
估一估并填空
8. 练习二 8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9. 练习二 9
和同桌的小朋友一起说。全班汇报
8.练习二 10(家作)











课后反思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5—P27 整理与复习,练习三 复备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促使知识技能的掌握。
2. 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能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以及万
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数的大小。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促使知识技能的掌握。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促使知识技能的掌握。
视频展示台
整理与复习

教学流程 复 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板书设计:
教学流程:
整理与复习

1.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万以内的数数 写数 读数
数,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在这个单元我们具大小比较 较大数的估
体学习了哪些知识?教师板书学生说的。 计等
2.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与
复习。 认识了个、十、百、千、
3. 我们认识了哪些计数单位?这些相邻计数万这五种计数单位
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
完成整理与复习 2 间的进率是10
4. 通过学习,我们还会数万以内的数了,我们独立完成 汇报
一起来数数。(练习翻砍数) 不同方式进行数数
5. 还记得读数和写数的方法吗?
完成整理与复习 4 先写再读 读书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6. 谁来说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说说方法
完成整理与复习 3,自己写出数再比较 做在本子上
7. 怎样估计较大的数字呢? 找参照物
完成整理与复习 5,读题。1学期大约有20周。 估一估



练习 1. 练习三 1
写数。观察每组数的不同特点再写。
2. 练习三 2
读数
3. 练习三 3
写数
3. 练习三 4
认真读题后再选择。
4. 练习三 5
相同时间,跑得远的人就跑得快一些。相同距
离,用时短的人就跑地快。
5. 练习三 6
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是几
那么我们就填几。
同上
5. 思考题
千位上的3和百位上的3分别表示什么?
3000和300,3000是300的10倍





观察

读一读

写数
独立完成
汇报,说方法


独立完成,说方法





独立思考
汇报、交流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拼组图形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3. 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积极参与图形拼组的活动,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
4. 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合作探索,以及对平行四边形边、角的认识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
作、交流。
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边。
课时安排:
3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8—P31 例1,课堂活动与练习四 复备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合作交流发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自
己的语言描述。
2. 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与人合作、善于交流的良好学习品质。
发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与人合作、善于交流的良好学习品质
长方形、正方形、小棒、钉子板等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流程
1. 同学们,你们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吗?你能找出藏在我们教
室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吗?(什么的面是)
找一找
说一说(说完整)
2. 很能干,你们已经能找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了,那么,
他们各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板书课题)
1. 今天我们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探索他们的特征,在合作
之前听好要求。
听清楚要求后小组开始合作探索
2. 每组都有(长方形、正方形、直尺、三角板等学具)小 朋友
可以采用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数一数等方法来探究。
汇报交流
3. 从两个方面来观察(大屏幕显示)边的特征,角的特征
4. 把你们发现的和大家交流交流。(长方形 :有四条边、对边相
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你怎么知道是直角?})(正方形:
四条边都相 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5.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并且它们的角都是直
角,那 么我们怎么来辨别谁是长方形谁是正方形呢?
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都相等









复 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板书设计:
教学流程:
情景引入
教学例1
课堂活动 1. 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动手操作
2. 用两副同样的三角板拼出正方形和长方 形。(想:有什么样的
三角板可以拼出长方形,用什么样的三角板拼出正方形,为
什么?)
三角板有两种,直角的两条边相等和不相等。相等的拼出正方形,
不相等的拼出长方形
动手操作
3. 用小棒摆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练习十四 1. 在方格中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独立完成
2. 填上合适的数。
你为什么要这么填?
3. 先量一量,再填空。
4. 先估一估,再测量。
5. 怎样折才能保证折出的正方形最大?(只有有长方形的宽作
为正方形的边长
才能折出最大的正方形。)
动手操作、说一说,折一折
6. 画一画
7.提示: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告诉了其中一条边,其余的3条边
我们也能知道。
8 .(1)从刚才的操作中我们知道,要在长方形里截一个最大的正
方形,我们必须用长方形的宽来做边长 。
(2)先把图画下来,思考后填空
(3)现在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
9.思考题
指导数的方法(按照顺序数才不容易掉)
















课后反思



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科书P32—P34例1、例2,课堂活动,练习五
1. 能够认识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2. 通过操作、观察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一过程,认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
形的不同。
能够认识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认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不同。
活动的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复 备
复 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板书设计:



引入新课
教学例1
1. 课前让学生观察防盗网,小区门口的铁栅栏,楼梯扶手等实
物。
2. 通过你们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很多的平行四边形
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都能见 到一些平行四边形。(课件
出示)然后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
叫做平行 四边形。
4. 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平行四边形?
思考后回答
5.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而且有广泛的应用,今天我
们就一起来认识它。
(课前准备活动长方形框)
1. 这是什么呢?它有什么特征呢?
长方形,并说出特征
平行四边形
2. 现在老师教大家变个魔术,愿意学吗?我们 一起把长方形往
两边拉,看看它会发生什么变化。你们自己动手拉一拉。
动手操作
3. 想一想,长方形发生了什么变化?(边和角)。
边的长度没有变化
原来都是直角,现在有两个变成了钝角,有两个变成了直角
4. 全班汇报
5. 小结:我们把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通过观察,我们发
现平行四边形有些地方和长方形挺相似的,他 们都是对边相
等。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角不同,长方形的角全是直角,而平
行四边形中有钝角和锐 角。
1.课堂活动 2
比比谁涂出的图形最美观。涂一涂
2,课堂活动 3
动手操作
1. 练习五 2
用小棒摆出平行四边形。动手操作
2. 练习五 4
怎样才能把这个图形变成平行四边形?
在钉子板上操作。
3. 练习十五 1
填空
怎样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独立完成 汇报
看它们的边







教学例2





课堂活动




巩固练习



4. 练习五 3
说一说
5.练习五 5
准备平行四边形和剪刀,按要求剪一剪。
6.思考题
观察后数一数
课后反思








拼组图形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科书P35—P37
1. 对学过的图形和角进行一个归纳复习。
2. 会用这些图形来拼图。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会用这些图形来拼图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七巧板
拼组图形


教学流程:
复习巩固
教学流程
1. 回忆一下,到现在为止,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呢?这些图形
有什么特征呢?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三角形、说一说
2. 今天我们就用这些图形来拼图。
1. 老师带大家去参观一下小朋友们拼出的一些图形。
观看课件
2. 出示实物图片。树叶和树干像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你能把
它拼出来吗?(接着观察金鱼和帆船)
说一说,拼一拼

复 备

复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板书设计:
教学例1



教学例2 1. 现在,你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这些图形拼出一些你喜
欢的图。
动手拼图
2. 展示学生拼出的图。(学生可以互相参观)
互相评价
1. 介绍七巧板的由来
2. 用七巧板来拼图。
3. 只要发挥你们的想象,小朋友们还能拼出更多,更有创意的
图案。
1.
2.
3.
4.






动手操作。
先自己拼,再与同桌交流。
拼一拼
设计团并涂色。


数学文化

课堂活动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三位数的加减法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法运算、减法运算的意义.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已有 的确10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基础,联系生活经验,用自己理解的
方法,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能计算
三位数的加减法,结合计算,体验计算方 法的多样化,并与同学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与过程.
3、能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作出适当的说明.
4、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
方法,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5、结合学习活动,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能力及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进行加减法的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
2、加法中的进位与连续进位、减法中的退位与连续退位;
3、让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索出事物的规律;
4、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说明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三、教学难点:
1、加法中的进位与连续进位、减法中的退位与连续退位;
2、让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索出事物的规律;
3、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说明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四、课前准备:
小棒、计数器、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18课时)
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 2课时
2、加减法的估算------------------------------- ------------------------2课时
3、三位数的加法---------- ---------------------------------------------3课时
4、三位数的减法-------------------------------------- -----------------4课时
5、探索规律------------------- ------------------------------------------2课时
6、解决问题---------------------------------------- --------------------2课时
7、整理与复习--------------- -----------------------------------------2课时
实 践活动:学习"当家"---------------------------------------- ----2课时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例1,例2)
课时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板书
设计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感受三位数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体验整十、整百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3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运用已有的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问题一:一共有多少个气球?80+50=130(个)
想:1,8个十加5个十等于13个十,也就是130
2,先凑100,80+50=80+20+30=130
3,把80看作100,100+50-20=130等等
问题二: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黄气球比红气球少多少个?)80-50
想:1:8袋-5袋=3袋,就是30个。
2:一十一十地倒着数,70、60、50、40、30。
3:8个十减5个十是3个十,就是30。
4:想加法算减法,50+30=80,80-50=30。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复 备(手写) 备注
教学
环节



引入
探索
新知
师:小朋友,你们到过上海旅游吗?你知道从重庆
坐船到上海要经过哪些城市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老师出示长江航线图与售票厅。)
师: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图上的信息你
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要解决这些 问题我们就必须要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法。
今天,我们先来研究这一单元的第一个内容"整十整百
数的加减"(师板书课题)

一, 教学例1
(一)理解题意并列式
师:小明是个爱整洁的孩子,他想买些气球来装饰
自己的家,小明在买气球的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问题?
(出示第40页的情景图)
师:根据图上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两种气球一共有多少个?
2,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或者黄气球比红
气球少多少个)―――生边说师边板书
教师:这两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你们能列出算式并算
出结果吗?
学生独立尝试解答,并思考自己是怎样算的。
(二)讨论交流算法
学生独立解决后,全班交流。
学生:两种气球一共有多少个?可用80+50=130
(个)。
教师:80+50=130,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可能回答:
8个十加上5个十等于13个十,也就是130。
8袋加上5袋共13袋,每袋10个,13个十就是130。
从80开始,往后面接着数:9 0,100,110,120,
130。从50里面分1个20出来,80+20=100,100+3 0=130。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找到了这
么多的口算方法。


教师: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或者黄气球比
红气球少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80-5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算出80-50=30
的呢?



转化
应用

学生可能回答:
8袋减5袋等于3袋,也就是30。
8个十减5个十等于3个十,也就是30。
想加法做减法,因为30+50=80,所以80-50=30。……
提问:怎样口算整十数的加减法?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就是将十位
上的数相加减."
(三)试一试
同学们学的怎么样呢?考考大家:
60+70 60-20 40+70等等
300+400 700-300 700-400
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 教学例2
1,出示例2主题图:水果 店运进一批苹果,堆成
两堆。根据主题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这些
问题?(师板书出 问题)
2,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水果店一共运进多少个苹果?
(2)第二堆有多少个?
(3)第一堆有多少个?
学生解答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
(1)一共运进多少个苹果?3 00+50,从300开始,
一十一十地往后数,数5个十,即350。3个百加5个
十,即三 百五十,也就是350。……

(2)第一堆苹果有多少个?350-50(35个十减5< br>个十,即30个十就是三百;从350倒着数五个
数,340,330,320,310,300 等)
等等)
(3)第二堆苹果有多少个?(方法过程基本同上)
3,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40页例2下面“试一试”
并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4,小结
怎样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整十数的加减就是十位上的数加减,整百数加减就
是百位上的数加减.



复习
巩固
教学反思:




1, 课堂活动1,2题
2, 练习中的1-5题

第二课时(教学例3,例4及练习)
课时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板书
设计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 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检验方法,感受检验的重要性,培养自觉检验
的良好习惯。
学会加减法的检验方法。

加减法的检验方法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400+500=900
计算方法: 检验方法:
4个百加5个百得9个百 一种:用500加400得900。
二种:因为900-400=500,所以400+500=900。
三种:因为900-500=400,所以400+500=900


600-400=200
计算方法: 检验方法: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复 备(手写) 备注
教学
环节









复习
引入
















教学
例3

⒈ ①6000里面有( )个千。
③1700里面有( )个百。
④40个百是( )。
⑤150里面有( )个十。
⑥14个十是( )。

2,口算各题。
70+20= 80-50= 35+15=
70+80= 800-200= 870-70=
300+400= 1000-600= 720-200=
让学生说一说,300+400是怎样算的?
720-200又是怎样算的?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整十、整百数
的加减法


(一)读懂并理解题意
师:出示情景图,从图上的信息中你知道了
些什么?
师:要求小丁到小玲家一共有多少米?你会
列式解答吗?

(二)列式解答计算
学生独立解答。生:400+500=900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4个百加5个百得9个百。
师板书算式:400+500=900

(三)检验写答
教师:你是怎样判断400+500=900是算对了
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 1,我可以把400+500再算一遍,看能否得到
900,如果两次加起来都得900,说明我算 对了。
2,我可以算500+400,如果500+400也得900,
说明我算对了。
3,我可以算900-400看能不能得到500,如果
得500,说明我算对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以下几种:
一种:用500加400得900。











教学
例4


巩固
练习
二种:因为900-400=500,所以400+500=900。
三种:因为900-500=400,所以400+500=900。
……
小结:我们在计 算时,要判断自己算得对不对,
可以进行检验。要检验加法算得对不对,我们可
以用再算一遍的 方法,也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
再算一遍的方法,还可以用和减一个加数,看能
否得到另一个加 数的方法来进行检验。小朋友在
计算的时候,一定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才能提
高计算的正确性

(一)理解图意
出示例4的情景图和统计表。
师:从这个统计表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合计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合计在这里
就是指科技读物和文学读物一共的数)
教师:要求文学读物有多少册,你会列式解
答吗?
学生独立解答,再反馈。

(二)列式解答并检验
师:600-400=200算得对不对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反馈。
生:把600-400再算一遍,如果两次都算出来
是200,就说明算对了。
生:可以算200+400,如果得600就说明算对
了。
生:我可以用600-200看能否得400,如果得
400说明就算对了。
小结: 要检验600-400算得对不对,我们可
以把600-400再算一遍的方法,也可以用600-20 0
看能否得400,也可以用200+400看能否得600,
像这些方法都可以检验减法算得 对不对。小朋友
在计算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检
验,要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1, 我们学习了哪些检验的方法:
可以检查再算一遍,或交换位置再算一遍,
还可以做减法想加法,做加法想减法。
2, 练习6-13题(引导学生看懂图意)




六题指导:在图中71m表示什么意思?56m
又是什么意思呢?哪 中间的"?"又是什么意
思?这道题目怎么验算?从图中可以直接用"算
减法想加法"的方法.
教学反思:


加减法的估算(2课时)
第一课时:加法的估算(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


课时
目标
1感受估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2经历探索估算方法的 过程,初步学会加法的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
样化。
3认识约等号,并学会正确读写。
4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灵活解决生活 中的估算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
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经历探索估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加法的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
样化。
能解释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加法的估算
295+278 ≈ ≈读作:约等于
生1:295看作300,278看作300,大约是600。
生2:295看做300,278看做280,大约是580。
生3:295、278都比250大比300小,所以结果大于500,小于600。
生4:295、278都比300小,所以结果肯定比600小。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师: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但也是各种疾病
流行的发病期,为 了小朋友能健康的成长,我们
学校要为每一位学生准备预防乙肝的针药,每人
一支。我们学校有 男生295人,女生278人。请
小朋友算一算大约要准备多少支针药?
生:(也许有个别同学能根据生活经验说出答
案来)600支?580支?590支等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生说出答
案来)师则介绍: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不知

复 备(手写)

备注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板书
设计
教学
环节








引入



道准确数量,而猜测它大约是多少,这 就叫估计,
可以用“大约”是多少来进行表示。想一想生活
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估算?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加法的估算”










教学
例1
华村小学也要给小朋友们接种疫苗(播放课件
或出示挂图)
(1)看一看: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2)猜一猜:大约要准备多少支?(教师根据学
生回答板书)
(3)议一议:要求大约要准备多少支乙肝疫苗该
怎样列式?(板书)
师:请同学们来研究怎样进行估算,可以小组讨
论,比一比哪一小组想的方法多。

(4)小组派代表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学生中可能有以下方法:
学生1:把295看作300,把278看作300,结果
大约是600。
学生2:把295看做300,把278看做280,结果
大约是580。
学生3: 把278中的8送给295,使295看作300,
278看作270,结果大约是570。
学生4:295、278都比250大比300小,所以结
果大于500,小于600。
学生5:295、278都比300小,所以结果肯定比
600小。
……
小结:加法估算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把加数看
成较接近的整十数,整百数,也可以用移补的方
法 ,因此估算的结果也就不是唯一的.
(5)写一写;估算结果怎么写呢?用”=”号
表示可以 吗?为什么?你能想出一个好的方法来表
示吗?以前的数学家们用” ≈”来表示,读作:约
等于.让学生试读,再试写.
(6)选择你最喜欢的估算方法将式子补充完
整.



(7)完成书中”试一试”,并抽生说你是怎么
估算的?





教学
例2

课堂
活动
(1)同学们估算得真不错,但果园的张大叔遇
到了一个小难题,(课件出示:先开来一辆运 西瓜
的车,出示字幕“载货917个”,又开来一辆运西
瓜的车,出示字幕“载货470个”。 最后出现问题:
两辆车一共大约装多少个?)
(2)张大叔遇到了一个什么难题,怎么解决?
(3)怎么估算?自己选择一种最喜欢的估算方
法来帮助张大叔。
(4)谁愿意向全班介绍一下自己的估算方法,
并说一说为什么用这种方法估算?
(5)把自己的估算方法说给自己的小伙伴听
一听。
(6)初步练习:46页“试一试”。
1,完成课堂活动1,2题
2,完成练习七的1—2题,并抽生说说你是怎样估
算的?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减法的估算(例3及相应的练习)



课时
目标
1,经历探索减法估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减法的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 方
法的多样化和估算的合理性。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能用所学到的 估算知识解决简单的估算问题,
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板书
设计
探索减法估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减法的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
样化和估算的合理性;能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解决简单的估算问题.
解释估算的过程,体会估 算方法的多样化和估算的合理性;能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解决简单
的估算问题.

减法的估算
①一共大约需要多少元?187+525≈
②有326元,买1台随身听大约还剩多少元?326-187≈
③买1台复读机,大约还差多少元?525-326≈

方法: 生1:估算326 -187时,326看作300,187看作200,结果大约是100。估算525-326
时,52 5看作500,326看作300,结果大约是200。
生2: 估算326-187时,326看作 350,把187看作200,结果大约是150估算525-326
中,525看作530,把326 看作320,结果大约是210。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出示课件:星期天,妈妈给了张强326元去买学习
用品。他来到商场的学习用品柜台。一会 儿就看
中了两件,一件是随身听,标价为187元;一件
是复读机,标价为525元。
(1)看着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估算解决的
数学问题?
(2)学生自由汇报。(教师板书)
①随身听和复读机一共大约需要多少元?
②张强有326元,如果买1台随身听大约还剩多
少元?
③如果买1台复读机,大约还差多少元?等
(3)谁能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汇报)187+525

(4)其余两个问题怎 样解决呢?请同学们先独立
思考,思考好了的同学把你的解决方法和同桌或
自己的学习小伙伴交 流一下,比一比谁的方法好,
哪些组的方法多。(让学生充分交流,教师参与、
巡视、指导学生 的讨论)
(5)把你们组的想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比一
比哪些组的方法好,为什么好?
(6)学生汇报。
①生1:估算326-187时,把326看作300,把187
复 备(手写)

备注
教学
环节


情景
引入







探索
新知






巩固
练习
看 作200,结果大约是100。估算525-326时把525
看作500,把326看作300,结果 大约是200。
②生2:我们组估算326-187时,把326看作350,
把187看作 200,结果大约是150。525-326中把
525看作530,把326看作320,结果大约是 210。
(7)能说一说你们组为什么这样估算吗?
(8)学生:因为买东西的时候要带足 够的钱才能
买回你所需要的物品,如果你带的钱不够,那就
麻烦了。所以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的 时候都把被
减数看大一点,这样才有足够的钱去买东西。还
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吗?……
(9)总结: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时, 最好采用被
减数、减数同补(被减数补上的不小于减数 补上
的)或被减数、减数同去(被减数去掉的要小于
减数去掉的),这样估算的结果才比较符合 实际生
活的需要,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10)把你最喜欢的估算方法说给小伙伴听一听。
(11)初步练习:47页“试一试”。
(1)完成课堂活动。让学生说一说估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七相关的习题。
(3)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解决哪些生
活中的问题?还有什么遗憾?

教学反思:




三位数和加法(3课时)
第一课时(教科书第51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练习八1~2题)


课时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和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联系生活情景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 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
策略的多样化。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和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
化。






三位数的加法
220+260=480(支)
想: (1)200+200=400,20+60=80,400+80=480;
板书 (2)可以用竖式计算: 220
设计 +260
480

433+418=851(人)
433
+418
851
教学
环节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1,口算下面各题目:
复习200+400= 30+80=
引入 70+20= 500+400=
360+30= 420+80=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的加法”(板书
课题)
1、学校买了一些办公用品,师出示例1的主题图,
你从图上都知道了些什么?
2、学生看图后说出钢笔有220支,铅笔260支。
3、师:完整的说出数学问题?再问:两种笔一共有
多少支?该怎样列式?你又是怎样计算的?
学习4、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和同桌的说一说你的计算
例1 方法?
5、师指名说你是怎样算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再
板书。
220+260=480(支)
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⑴可以是2大盒加2大盒(都是100支),得4
大盒,2小盒加6小盒(都 是10支)得8小盒,
就是480支;
⑵可以是个百加2个百得4个百,2个十加6
个十得8个十,就是480;
⑶可以是200+200=400,20+60=80,
400+80=480;
⑷ 可以用竖式计算:220
+260
480
⑸可以是220+200+60=420+60=480;
复 备(手写) 备注






……
6,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呢?---相同数位要
对齐,从个位加起.
7,试一 试:刚才小朋友们都学的很不错,现在考考
大家:完成课堂活动第一题.抽生说计算的方法.











学习
例2
1、再考考大家,这个图你能看明白吗?师出示例2
表格,让学生看懂表格说出题意。从图上你知道
了什么?要求一共有多少人怎么解决?

2、学生独立列式后,你能先估算一下:这个学校
大约有多少人吗?,选择适合自己 的方法进行估
算,估算在书上。然后再计算出共有多少人?
3、指名学生说估算的方法,
学生1:我把433看作400,418看作400,大
约要800元。
学生2:我把433看作430,418看作420,大
约要850元。
学生3:我把433看作430,418看作400,大
约要830元。……
师:大 家估算得很好,我们只要把两个加数
或者其中一个加数看作和它们最接近的整百数或
整十数来估 算,估算的结果都会很接近准确数。

4、说计算的方法:对学生出现的各种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对比,(让生了解在有进位加法时用竖式
计算更准确)
学生1:400+400=800,33+18=51,800+51=851。
学生2:这道题比较复杂,我是用竖式计算的。(请
他到黑板上讲解)
433
+418
851
教师:没想到大家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计算
这道题,真了不起!只不过用竖式 计算这样的题
目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本领,你们都会算吗?请




巩固
练习
在作业本上算一算,已经算完的说说是怎样算的。
学 生交流他们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师板书竖
式,边板书边追问个位上3+8满十怎么办,十位
上 该怎么算?

(1) 议一议:你觉得在计算中要注意什
么?相同数位对齐,个位满 十向十位
进一,算十位时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
1。
(2) 完成试一试

5、议一议,让学生从各自的感受中,归纳一下竖
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1,课堂活动第二题
2,练习八1—2题(检查学生的竖式是否对齐,有没
有忘记进位1等)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教科书第53页的例3、例4及课堂活动,练习八第3~4题)

课时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1,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三位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能结合情景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理解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1的算理




三位数的加法
板书 153+270=423(头)
设计 153
+270
423

125+378=503(元)
125
+378
503

教学
环节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1、口算
复习 230+40 360+30 50+220
引入 130+400 320+300 9+3+1
2、竖式计算:
345+216= 128+657=
3、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要注意些什么?


师:有一位农民伯伯家里面养了猪,还养了
奶牛,长得可好了,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出示
课件
教学师:小朋友们,从图上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
例3 息? 问题是什么?
(1)指一名学生说出知道了哪些信息。(奶牛
有153头,肥猪比奶牛多270头)
问题是什么?(肥猪有多少头)
(2)你能估计一下肥猪大约有多少头吗?抽
生说估算的方法?

(3)你们想知道肥猪到底有多少吗?请列式:
153+270
你会算吗?请试一试,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
算,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师: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一学
生介绍)
师:在计算时,你认为哪里容易出错,应该
复 备(手写)备注











教学
例4
特别注意?
生:加十位上的数时,要特别注意。
师:你是怎么加的?
生:十位上5加7得12,十位满十,应该向
百位进1,十位上写2。

师 :十位上的5和7分别表示什么?5个十
加7个十得12个十,就是120,在百位上写1,
十 位上写2,所以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十位上
的数怎么加?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汇
报。
生:百位上容易出错。
教师:你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记住加
上十位进上来的1 )学生检查自己的计算过程,
把错误改正过来。

学生算完后和同桌互相交流,说说 自己是怎
样计算出来的。然后指一名学生到台上来和全
班同学进行交流。
153
+270
423
教师重点指导: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怎么
办?
小结: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百位进一。

1,出示例4主题图。在这一幅图中你了解
到了哪些信息?你最想知道什么?
2,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1辆自行车多少元?
3,请学生列式:125+ 378,让学生计算,然后
同桌交流算法,你是怎么计算的?说说你的想
法?
特别提醒个位和十位相加的结果都满了十
后怎么办?
4,153+270与125+378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
不同的地方?同桌讨论,集体汇报。
相同点:都是三位数加法。
不同点:153+270相加时只是十位满十,要
向百位 进一;125+378相加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一,十位也满十又向百位进一。



教师:也就是连续进位两次,这样的加法就
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连续进 位加法。(板书课题)
在计算这样的加法时,哪一位满十就要向它的
前一位进一。
完成试一试:抽生上台演示
5 ,怎样计算三位数的加法?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不管哪
一位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一

1,课堂活动1—3题学生列式计算,交流算
法,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课堂(2)出示第56页第3题图。
活动 ①张全跳了多远?李勇呢?请学生自己列式,
全班集体订正。
②集体讨论: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算
一算。
2,练习八3,4题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八的5—10题及思考题)
课时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目标 2、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 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重点
教学 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
教学
环节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复
1、看卡片开火车口算。
5×8 39÷4 9×6
200+400 550-50 870-700
340+500 70+60 260+400
2、竖式计算。
基本 426+353= 436+358= 426+383=
备(手写)备注





练习 346+76=
生先独立做在作业本上,指名3人板算,再集
体订正。
3、师问:我们在计算三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
什么?
生: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
进1,十位向加满十
向百位进1。

(1)出示练习八第7题图。学生自己在作业本
上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和竖式,然后全班进
指导行交流。
练习 (2)第8题目,先让生自己完成,再抽生说你是
怎么想的?(从个位看起,-----)
( 3)第9题,要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从图上分
析出数量关系,如:1号比2号多跳20CM,3号比< br>2号多跳30CM等;只有明白了图意才能很好的解
决问题.
(4)第57页思考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说出自
己的想法,看看谁的方法最多最妙

教学反思:




三位数的减法(4课时)
第一课时(教科书第58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课时 1,掌握三位数不退位和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目标 2,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运用三位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 1、会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减法。
重点 2、能结合计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的方法与过程。
教学 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作10再减的道理
难点

三位数的减法
1, 340-120=240

并与同学交流自己



第一种:300-100=200,40-20=20,200+20=220。
第二种:用竖式算 340
板书 -120
设计 240
第三种:340-120=340-100-20=240-20=220;
第四种:340-120=340-20-100=320-100=220;

2, 876-448=428
876 428
- 448 验算 + 448
428 876

教学
环节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1,口算:
13-8 28-9 30-5 42-20
35+50 74-23 450+400
引入 450-400 420-20 350+500
880-800 880-80
2,情景引入
出示课件: 星期天妈妈带了340元,带雯雯来
到商场,哇!商场的东西可真多,(出示图片)
普通计算器 120元,请帮雯雯算一算:买1台
计算器后,还剩多少元?

1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
2展示交流。
教学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例1 生1:我从300元里拿掉100元,再从40
元里拿掉20元,就剩下了220元。( 上台操作
或屏幕演示这个过程)
生2:我觉得这种方法其实就是用3个百减
1个百还 剩2个百,4个十减2个十还剩2个十,
2个百与2个十合起来是220。
生3:可在计数器上拨珠。(上台演示)

师:你们的方法都非常清楚,还有别的方法
吗?
生3:我先列出算式340-120,然后用竖式写出
来,像这样: 340
复 备(手写)备注







教学
例2
-120
220
把对齐的数相减,0-0=0,4-2=2,3-1=2,
最后就等于220元。

师:真能干,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你
能够将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用到三位数减法
中,你很会学习。"三位数减法用竖式计算时
应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
3, 请其他小朋友也学着用竖式来计算,就写
在书上

1,(出示例2)教师:看看表中告诉了我
们哪些信息。
学生1:知道了女生人数是448人,还有总
人数是876人。
学生2:要求男生有多少人。
2,师:要求男生有多少人?生独立列式
后,想想你会 怎么计算呢?大家都用竖式算一
算吧。(把你的竖式写在草稿本上)

师:有什么问题吗?在计算时,这道题与
上一道题有什么区别?
生1:我发现个位上是6-8,不够减,怎么
办呢?
生2:可以用两位数减法的方法来做,不够
减就从7退1作10。876
- 448
428
876-448=428 ,16-8=8,7退1剩6,6-4=2,
8-4=4,最后还剩428人。
3,教师:这 样看来,做三位数减法与做
两位数减法有很多相似之处,那谁来说说做三
位数减法时要注意些什 么呢?
学生1:相同数位要对齐。
学生2: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
学生3:哪一位退了1后要记住少1。师:
对呀,怎样记住从十位上已经退了“1”
呢?
学生:我把它记在心里。
学生:我在退了“1”的头上记个小点“·”



就不会忘记了。

4,怎么知道我们的计算结果正确
吗?以前学过的要"验算".大家先自己试着
验算一下.然后抽生上台说验算的方法与过
程."差+减数=被减数"428
+ 448
876

1, 完成课堂活动1,2题,并抽生说计算方
巩固法
练习 2, 计算三位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教科书第60~62页例3、及相应的习题)
课时 1.在解决问题中探索"十位上的数不够减"的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目标 2.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综合运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 十位上的数不够减的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重点 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 十位上的数不够减的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三位数减法
板书 517-85=432(米)
设计 5 1 7
- 8 5
4 3 2

教学
环节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复 备(手写)备注




复习
引入
教学
例4
昨天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减三位数,算一算,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并用竖式计算出来:51-8=
510-80= 517-85=51
51 510 517
- 8 - 80 - 85

1、理解题意并列式
⑴(出示主题图)美丽的春天来了,小朋
友到郊外去爬山,上山行了517 米,下山比上
山少行了85米,下山行了多少米?
⑵猜猜他们下山大概行了多少米?你是怎
样想的?
生:他们下山大概行了400多米 。因为上
山行了517米,下山比上山少行了85米,说明
上山 要行得多些,下山要行得少些,所以我认
为下山大概行了400多米。
⑶要求下山行了多少米,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17-85)
⑷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来验证一下。
(学生在作业本上列出算式,并尝试独立计算)

2、探讨算法(先让生试着完成)
⑴计算这道题时,你觉得哪里不好算?
生:十位上的数不够减。
能自己独立解决吗?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师注意巡视,了解情况)
(2)抽生上台展示计算过程:
517
- 85
4 32
对于这个小朋友的计算,你们想提出什么问
题?
①:十位上的数不够减怎么办?
生答: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1作10,
10+1=11,11-8=3。
生答:1减8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作10,
10-8=2,2+1=3。
……
②百位上怎么减?
生问:是5或是4,为什么?
生答: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1,百位上的



5就变成4了。
生答: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1,百位上还
剩4,4-0=4,所以百位得4。
……

3,说说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不管哪位上的数不够减向一位
借一当十再减

1, 完成课堂活动第一题的第一个
巩固2, 练习九第1,2题
练习 3, 练习九第3,4题各自的第一排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教学例4及相应的练习)
课时 1.在解决问题中探索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目标 2.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综合运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 探索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重点 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 探索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三位数的减法
板书 713-548=165
设计 7 1 3
- 5 4 8
1 6 5


教学
环节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复 备(手写)备注






复习
引入







教学
例4
1,口算
18-9= 15-7= 12-7= 11-9=
13-8= 14-9= 17-8= 13-7=

2,笔算(竖式计算)
314-208= 569-287=
请小朋友们来算一算,并抽生上台说你是
怎么计算的,个位上”4-8’不 够你是怎么解决
的?,十位上”6-8”又是怎么解决的?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的减
法",请小朋友们试一试”713-548=”
师:在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与前面
做的题目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十位上的数我不知道应怎么减?
生: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都不够减
生:也许有个别会的同学,就让他们上台
来给大家讲。

师:小朋友们说的 很对,这个算式中的个
位与十位上的数都不够,都要向前一位借,像
这种我们叫做"连续退位减 法"

师;我们现在来一个一个地解决:先看个
位:3-8不够,怎么办?就从十位 借一作十,
就变成了"13-8=5",再看十位:1借走一个就
变成了"0",”0-4”又 不够,怎么办?从前
一位借一作十,就变成了”10-4”;最后算百
位:7借走一个变成6, 6-5=1,最后算出结果就
是:165.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按老师刚才讲的再算一
次.生独立完成,师指导个别特差生.

师:做完这个题目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
意的地方?
生:退位点不能漏点
生:退位的数别忘记了减1,再与后面的
数相减
-----------



小朋友说的很对,三位数的减法时我们要
注意:相同数 位对齐;遇到不够减时,要向前
一位借一;标清退位点;



巩固
练习

1,师:现在考考大家,完成试一试,先
写在草稿本上试算.
师:抽生上台计算,并要学生说清楚计算
的过程.
2, 完成课堂活动1(2),3题;练习九的3题第
二排,4题第二排以及5题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教学例5及相应的练习)
课时
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能正确计算。
2、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
的意识。
进一步掌握整百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能正确计算
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进一步掌握整百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能正确计算
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位数的减法
800-736=64
8 0 0
- 7 3 6
6 4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复 备(手写) 备注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板书
设计
教学
环节




复习
引入







教学
例5

1, 口算:
13-7= 20-8= 17-9= 15-8=
2, 笔算:
341-253= 728-549=
生独立完成,指名说计算的过程


1、小朋友喜欢看电影吗?(出示图片)从图上
你知道了什么?数学问题怎么说?(先抽生说)
师生一起说一次:今天育才小学组织全校
学生看电影。电影院里有800个座位,共有736< br>人,电影院还剩多少座位?

2、生先独立思考怎样列式计算,再在小组里
讨论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3、学生试算后,交流算法:
(1)先算个位:个位上0减6不够减,要从十
位上退 1,变成”10-6=4”;再算十位:可十位上
是0,所以又要从百位上退1,这样十位上变成
10。再退1给个位后,十位上又变成9,十位上
的结果就是”9-3=6”.然后再看百位,8借走 了
1,就成了7,7-7=0.0在最高位上所以就不写.最
后的结果就是800-736=6 4。
(2)教师借助计数器进行订正并评讲:十位
上的0退1后变成9,是因为0的前一位退 1给
0后把0变成了10,10-1=9。所以在给0打上
小“·”的同时也要给0前面的那一 位打上小
“·”。
(3)尝试练习: “试一试”。抽生说计算的
过程.

4、小结三位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
方法。







巩固
练习

1,完成练习第3,4题的第三排计算,抽生说计算
的过程;
2,
第9 题,学生可按自己的理解直接说出4个250
就是1000,所以够吃4天。也可以列成加法
2 50+250+250+250=1000,还可以列成减法1000-
250-250-250-250=0。
3、第12题,先让学生认识图形,明确水表、
电表、气表下面写出的
数,就是水、电、气本月底的读数,并填入图
下的表中,再分别算出本月使用数

教学反思:







探索规律(2课时)
第一课时(例1,例2课堂活动及练习十的1,2题)

课时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环节



情境
引入

1.联系生活 实际,通过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联系,渗透辩
证唯物主义思想。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探索规律的欲望,培养探索发现能力。
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中体验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是有规律的
让学生体验到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师:你看见过飞行表演吗?屏幕出现国庆50
周年阅兵式的飞行图,看见了什么?发现了什
么?
生:飞机飞得好整齐呀!
生:飞机一排比一排多一架。
生:飞机的排列真有规律,等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今
天我们一起来探索生活中的一些规律。
复 备(手写)

备注



(板书课题:探索规律)





教学
例1

1,完成表格
师:小朋友喜欢旅行吗?假如:从重庆出
发,去大约300千米远的成都。
多媒体出示地图,动画演示出行的过程。
再在电脑上出示:
重庆到成都大约300千米,
师:已行100千米,剩下多少千米?怎样
填?(将教科书例1出示)
已行路程(千米)100,150,( ),250
剩下路程(千米)200,( ),100,( )
让学生完成书上第66页例1填表,可独立
填,也可讨论合作填。
学生展示自己填好的表格,并说一说你是
怎么想的?
2,探索规律
师:根据自己填写的已行路程,你发现了
什么?让学生自由汇报自己的发现。
生1:行100千米,剩200千米;行150千
米,剩150千米。
生2:已行的路程越少,剩下的路程越多。
生3:已行路程多50千米,剩下路程少50
千米。
师:说得好,已行的路程不断增 多,剩下
的路程就不断减少。但他们的总距离是没有变
得.









教学
例2
巩固
练习
师:小朋友旅行得真快,下面老师给小朋
友讲一个笑话。
小明今年8岁,小华今年9 岁。小华对小
明说:“我比你大。”小明不服气地说:“有
什么了不起。我明年满9岁,就和你 一样大,
后年就比你大了。”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他
们说的实际上 是有关年龄的规律,下面我们探
索年龄的规律。

师:请小朋友观察表格,从表格中你知道了
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5年后指哪一 年之后的5年?5年后小明的
14岁怎么得出?5年后小明的交亲应该是多少
岁?5年后小明爸 爸与小明年龄的相差数还要算
吗?为什么?
根据表格中的已知数据,请你把表格补充
完整.
生:这个表格怎样填,说说这样填表的道
理,展示填的结果。
师:观察所填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生:爸爸年龄越来越大,小明年龄也是越来
越大.
生:小明总是比爸爸小26岁.-------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小明与爸的< br>年龄变化是有规律的,他们不管多少年后,他们
的年龄都相差26岁.
1,师生一起做手指游戏,然后让生说发现的规
律?再例举一些生活中见到的规律
2,完成课堂活动2题及练习十1,2题


教学反思:




探索规律(2课时)
第二课时(例3、例4及相应的练习)

课时
1.让学生经历探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体会找规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断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3.在活动中 培养学生学和听的习惯,并让学生体会同学之间互相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获
知渠道。
让学生体验找规律的过程。
经历探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体会找规律的方法
难点
板书 探索规律
设计 例3:

例4: 10 5 15 10 20 ( ) ( ) 20

教学
环节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的排列都是有规
情景律的,请看( 出示课件)节日里街上挂的彩灯,
导入 它们的色彩搭配、再看(出示课件)我们家里
的饭碗、 盘子上的图案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
这些有规律的事物,美化了生活,给人一种美
的享受。这节 课继续探索规律。板书课题:探
索规律。
课件出示例3。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3个图都是由几个
正方形摆成的?我们能用6个正方形依次摆出
每一个图形吗?动手摆一摆吧!
学生动手摆图,摆完后请一位同学在投影
仪上摆,边摆边说是怎么摆的。
教学师:观察这3个图,你有什么发现?
例3 学生可能说:
这些图都是用6个正方形摆成的。
上一排依次多1个,下一排依次少1
上面是0个,下面是6个;上面1个,下
面5个;上面2个,下面4个。
依次从下一排的左边移1个到上一排。上
一排是0、1、2个,下一排是6、5、4个…… < br>师:刚才同学们的这些发现,就是这3幅
图的排列规律,这3幅图就是按同学们说的规
律 排列而成的。你们真能干!
(2)运用规律。
师:你们能用找出的规律,推断出后面的图形该怎么摆吗?请摆出来画在例3的横线上。
抽学生说说怎么想的?
复 备(手写)备注






师 :刚才同学们根据先找出的图形排列规
律,再根据规律推断出未知的图形并画出了图
形,这就是 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先摆一摆,然后说
一说有什么规律,最后画出来

教学
例4


巩固
拓展
1)观察思考,发现规律。
师:刚才我们探索了图形的排列规律,下
面我们探索数字之间的排列规律。
出示例4 后提问:例4要我们干什么?怎
样才能正确填出数来?学生可能回答:先找规
律,然后填数。( 补充板书:填数)
师:请同学们先找找这些数的排列规律,
然后把你找到的规律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可 能说:每组两个数相差5。每组第1
个数比第2个数多5,第2个数比第1个数少5。
第1个数 依次增加5,第2个数也依次增加
5。……
(2)运用规律。
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 、思考,找到了规律,
下面我们就用规律填数。学生填空,然后抽学
生说填多少,为什么? < br>完成第69页课堂活动第2题。规律有:依
次增加5;用的是5的乘法口诀;后一个数等于
前两个数的和。
1.总结、回顾
教师:今天,同学们探索了图形和数字的排列
规律,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学生回
答后,教师板书:方法——
(1)找规律;(2)画图形(填数)。
2,完成练习十的第3~6题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例1及课堂活动1题,练习中的1—6题)
课时 1,能运用两三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分析解决这类问题的多种方法。
目标 2,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 根据已知信息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
教学 引导学生根据相关的信息提出相应的问题,合理灵活地解决问题
难点

解决问题
板书 方法1:100-27-43=30(元)
设计 方法2:100-43-27=30(元)
方法3:27+43=70(元)
100-70=30(元)

教学
环节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复 备(手写)
(1)师:我们班的***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情景他今天来到书店,准备买一本字典和一套书。
引入 (出示例1图)
提问:你能根据图上提供的信息提出什么
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提出:
①买1套书比1本字典贵多少元?
②买1套书和1本字典共要多少元?
提问: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学生口头列式解决问题,从而复习加减法
的一步计算问题。

(2)***手里拿出100元递给售货员。
师:看到彭远买书的情况,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学生1:彭远的钱够吗?
学生2:彭远的钱买了1套书和1本字典,
应找回多少元?
揭示课题:说得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帮
彭远解决这样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备注




(1)小组探究:小朋友帮彭远算一 算,要
买1套书和1本字典,售货员应找给他多少元
呢?试着把你们讨论的每一步算式写出来。学
生汇报交流,并在投影仪上展示算法,可能得
教学到以下3种:
例1 方法1:100-27-43=30(元)
方法2:100-43-27=30(元)
方法3:27+43=70(元)
100-70=30(元)
(2)理清思路,明确方法。
提问:能解释一下你为什么这样算吗?
指名让学生解说每一种方法的每一步算的
是什么。
(3)小结。
要求应该 找回多少元,我们可以从100元
里依次减去1本字典和1套书的价钱,用连减
法计算;也可以 从100元里减去1本字典和1
套书的价钱之和,先算加后算减。无论用哪种
方法,这道题都需 要计算两步。

1,小朋友们刚才表现的很不错,这两个问题你
能解决吗?
巩固(1)一本故事书有100页,小华第一天看了21
练习 页,第二天看了25页,第三天看了19页,还剩下
多少页没有看?
(2)商店运来90箱水果,上午卖出35箱,下午卖
25箱,店主还剩下多少箱没卖出?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抽生说思考的过程及算
式?
2,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先让学 生发现信息:
小明从家乡到重庆,坐汽车行了120千米,坐
火车行了270千米。学生提出问 题,再独立解
决后交流
3,完成练习4---6题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3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例2,课堂活动第2题及练习中的7—9题)
1、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
课时 实际问题。
目标 2、能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3、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学 能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重点
教学 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解决问题
(1)一项一项依次算:
920-680+970-550=660(元)。
板书 (2)先算收入,再依次减去支出:
设计 920+970-680-550=660(元)。
(3)先算收入,再算支出,最后 用收入减去支出:
(920+970)-(680+550)=660(元)。

教学
环节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1,小朋友们都得过压岁钱,请你帮小红算算这
激情天他还有多少钱?
导入 2,大年初一 ,小红妈妈给她了100元压岁钱,来
到书店买了本故事书用去35元,中午奶奶又给
他拿了5 0元,请问:小红现在有多少钱?
3,你怎么计算的?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一,理解题意
师:出示表格:4月1日到15日的收支记载。
教学4月1日 爸爸工资收入920元
例2 4月1日~14日 支出680元
4月15日 妈妈工资收入970元
4月15日~30日 支出550元
结余
提问:从表中你知道了彭远家收支的哪些
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二,探索解决的方法
怎样求出4月1日至15日彭远家结余了多
复 备(手写) 备注




少元呢?
独立尝试解决,全班交流得出以下方法:
一种:920-680+970
二种:920+970-680
三种:970-680+920
(2)在表中补充4月15日~30日的支出记
载。
提问:现在又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可以
解决什么问题呢?
当学生提出“到30日还有多少元”时,教
师说明:“到30日支出后剩下的钱就叫做结余。”
(3)小组探究:现在已知15日~30日支出
550元,你能帮彭远算出4月份的最后结余吗 ?
小组代表汇报,展示各种方法:
(1)一项一项依次算:
920-680+97 0-550=660(元)。教师加以启发、引
导,还有其他算法吗?
(2)先算收入,再依次减去支出:
920+970-680-550=660(元)。 (3)先算收入,再算支出,最后用收入减
去支出:(920+970)-(680+550)=6 60(元)。
提问:你们看,彭远家4月份的收入和开
支合理吗?为什么?
教师: 彭远家一个月的工资除了安排生活
开支外,还有一部分结余,说明他们家的生活
安排合理,我们 也要学好了数学,也可以当好
家里的小助手呢!
巩固1,课堂活动2题: 学生先观察图,明确信
练习 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再独立解决。
2,练习7—9题
3. 你觉得解决加减法的两三步计算的问
题,要注意些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吗?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3课时)



第三课时(教学例3,课堂活动及练习题)
课时
目标
1,学生能综合应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重点
教学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难点

解决问题
板书 (1)2根长绳,1根短绳:4+4+2=10(m)或4×2+2=10(m)
设计 (2)1根长绳,3根短绳4+2+2+2=10(m)或2×3+4=10(m)
(3)只做5根短绳:10÷2=5(根)或2×5=10(m)

教学
环节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复

1)某小学五(2)班 有个小小图书角,原
复习有图书52本,后又买来20本,当天被同学借
引入 去10本。图书馆现有图书多少本?
①让学生独立完成。
②说说你列式的理由。

2)商店里每天卖出电脑30台,卖出的彩
电比电脑少6台,3天卖出彩电多少台?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1,学生说说从图上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教学 同桌互相交流。
例3 教师:你准备做几根 长绳?几根短绳?把
你的想法介绍给小组的同学。(4人1小组,组
长做好记录)

2,学生介绍做跳绳方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2根长绳,1根短绳:4+4+2=10(m)或4
×2+2=10(m)
(2)1根长绳,3根短绳4+2+2+2=10(m)或
2×3+4=10(m)
备(手写) 备注




(3)只做5根短绳:
10÷2=5(根)或2×5=10(m)
只要学生方案合理,都给予肯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实
际问题,只要同学们认真思考,积极动脑,一
定会想出许多好的、可行的办法。
教师:这么多的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较
合适?说说你的想法。






课堂
活动
1,完成课堂活动
实物投影仪出示:“逛公园”。
教师: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小利家
买门票要多少元?
5+5+3=13(元)
5×2+3=13(元)
教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你还能提出哪
些数学问题?并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练习十一第10题
学生独立作业时,教师应关注有困难的学
生,帮助他们排除思维 障碍,学会运用分析的
方法,树立能解决好实际问题的信心。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2课时)
第一课时(复习基础知识完成1—6题)
课时
目标
1,让学生在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总结自己的收获,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并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整理知识、回顾学法的学习习
惯。
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并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总结自己的收获,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板书 整理与复习
设计 整十 整百数的加减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三位数的加法
三位数的减法
解决问题
探索规律

教学
环节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师揭示课题并板书:整理与复习 整理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那些内容?提问:本单
知识元的题目是什么?板书:三位数的加减法。
点 生回忆,也可以看书回答。师根据生的回答
板书这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
整十 整百数的加减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三位数的加法
三位数的减法
解决问题
探索规律
问:谁再来完整地说说本单元的主要知 识点?
(指名2~3人说一说)引导学生完整地把知识
点概括一下
2、你能举例说明吗?
3、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
什么问题?
4、今天我们只复习三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竖式
计算。

复 备(手写)备注






回忆
三位
数的
口算、
估算
和竖
式计
算的
方法
巩固
练习
1、指名说一说口算的计算方法。(完成P82
第1题)
2、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出示:
师:小明家有图书587本,小红家有图书239
本。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可能回答:小明家和小红家一共有多少
本 图书?小明家比小红家的图书多多少本?小
红家比小明家的图书少多少本?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
587+239 587-239
学生估算第1个算式,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生1:587+239≈800,我把587看成 600,
把239看成200,600+200=800。
生2:587+239≈850, 我把587看成600,
把239看成250,600+250=850。
生3:587+2 39≈830,我把587看成590,
把239看成240,590+240=830。
师:谁估算的答案与正确答案最接近呢?
该怎么办?
生4:同学3估算得比较接近。
生5: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进行比较,看谁
估算的答案与正确答案最接近。
学生用竖式计算,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587+239=826
说说计算时要同学们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
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学生计算第2个减法算式,要求先估算,再用
竖式计算,看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

1,独立完成2----6题
2,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你以前的困难解决了
吗?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2课时)
第二课时(复习解决问题与探索规律完成练习7—11题)
课时
目标
1、能根据现实生活情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2、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发现规律,并掌握规律。



3、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规律。
教学
重点
教学
能根据现实生活情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发现规律,并掌握规律。
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规律,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难点

板书
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基本练习
复习1、只列式,不计算。
引入 ⑴比17多25的数是多少?
⑵比75少15的数是多少?
⑶第一个数是720,它比第二个数多80,第二
个数是多少?


根据现实生活情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并能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 下面的动画:小明的爸爸和小明一
指导起到超市买东西,刚好买了50元的商品,小明
讲解 的 爸爸从钱包里摸出了一些钱,发现只有2元
和5元的面值。同学们猜一猜,小明的爸爸可
以怎样 付钱?
(1)学生独立思考。
(2)学生汇报。(略)
(3)怎样才能得出尽量多的答案而又不重复
呢?小组讨论交流,并完成如下的表格:
2元的张数(张)5元的张数(张)第1种
第2种第3种第4种

(4)学生汇报,出示表格:
2元的张数(张)5元的张数(张)第1种58
第2种106第3种154第4种202

(5)仔细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复 备(手写)备注







学生可能回答:2元 的张数如果增加,5元的
张数就减少;2元的张数如果增加5张,5元的
张数就减少2张;2元 的张数只能5张5张的数;
5元的张数都是双数……

6、观察小结: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的题
是一步计算,有 两步计算。如果一步不能计算,
那么要确定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然后再确定
用什么方法计算。



巩固
练习

1,独立完成7---11题,然后抽生汇报交流
2,明明一家3人到动物园去 参观,参观的门票
有两种:价格最低的为30元,价格最高的为50
元。明明买了3张票,一共 可能用去多少元?
3,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二的思考题。

教学反思:






实践活动:学习“当家”
教学内容
教材80-81页。
课时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板书
设计
教学
环节
1、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父母的辛劳,增进对父母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做家务的习惯。
指导学生如何在家长的帮助下做好收入与支出记录。

活动过程的指导
学习“当家”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复 备(手写)



师:最近呀我们班上打算开展“当家小明星”
评选活动,要评上这颗星可不容易呀,为此从今
一、

创设情
境,引出
研究主
题。

二、
研究前的
指导。

天起在我们班将启动一项“精打细算,学习当家”
实践活动,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这项活动任务很简单,就是请同学们学
着像爸爸妈妈一样当当家,精 打细算,科学灵活
使用自己的零用钱,行吗?
生:行。
师:你们的零用钱一般都通过哪些方式得来
呢?

1
:压岁钱。

2
:爸爸妈妈平时不定时给的零花钱。
师:同学们真幸福,基本上零用钱都是长辈
们给的,那你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自己去挣一些零用钱吗?

1
:我们可以收集家里的废品去卖,这样
还可以保护了环 境。生
2
: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
及的家务事,这样可以让爸爸妈妈多休息一下。

3
:周末可以去卖报纸,这样还可以锻炼我们
的胆量。
师:好,同学们 很会动脑筋,但是在参加这
些活动的时候可要注意安全。那么你们又打算怎
样用这些零用钱呢?

1
:买文具。

2
:爸爸妈妈太辛苦了,我要买一件礼物
送给他们。

3
:我有把零用钱的一部分捐给汶川地震
灾区。

4
:今年夏天,我国部分地区遭受了水灾,
我要捐一部分钱给灾区。 师:同学们都很有爱心,很有想法,老师相
信你们会恰当地使用好自己的零用钱的。为了更
好地当好家,老师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可以几
个同学一组,也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进行,并且
能用一个本子记录好自己零用钱的收入与支出
情况,可以吗?



各生可单独也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利用周末
三、
实施研
的时间,用自己的力量 去挣零用钱,合理地利用
好这些零用钱,并在父母的帮助下记录好收入与
究。
支出的情况。

师:经过一个月的实践活动,相信同学们都
四、


整理资
料,汇报
展示。

五、
小结活
动,升华
提高。


已很会当家了吧 ,今天就来交流交流在这次实践
活动中,你都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并向小组的
同学展示自己的 记账本。
师:通过这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1
:这几周通过自己 的实力去挣了一些零
用钱,我才知道爸爸妈妈挣钱真不容易。

2
:我知道了爸爸妈妈当家真不容易,以
后我一定要节约用钱,不乱花钱。

3
: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
师:哇!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希 望你们
能将这些经验运用于日常生活实践中,每天都精
打细算,合理使用好每一分钱,行吗?最 后每组
评出一名“当家小明星”来。
推评“当家小明星”,颁发奖状。



































四、千米 毫米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
2、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千米、米和毫米。
4、能结合生活实际,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5、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测量活动 ,并能克服测量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树立自信心。
二、单元教学重点:
体会千米的含义,建构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单元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四、课前准备:学生尺、米尺。
五、教学课时:
1、认识千米………………………………………………………………2课时
2、认识毫米………………………………………………………………1课时





























教学
内容
课时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板书
设计
教学
环节
一、联
系生活
实际,
引出新
知。

千米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科书第87页例1,第88页例2及课堂活动。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km)。
2、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体验1 k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知道1 km=1000 m,知道1公里=1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体验1 k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千米
1千米=1000米
1km=1000m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复 备(手写)
1.请几位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记录的里
程标志。
学生1 340 km
学生2 137 km
……





二、探
究新知

2.看了同学的展示,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1:千米也是长度单位吗?
学生2:千米和公里是一个意思吗?
学生3:km表示什么?
学生4:我想知道1千米有多长。
3.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引出新课。
板书课题:认识千米,1千米有多长?
1.初步想象1千米有多长,理解1000米=1千

(1)教师:(多媒体出示1 00米跑道)这是一
个100米跑道,要多少个这样的100米跑道首尾相
接才是1000米? 学生:10个这样的跑道连起来是
1000米。教师:对,1000米=1千米,1 km=1000 m。
(2)回忆自己课前测的一段距离是多少米。
小组内交流: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000米?学生
汇报:
学生1:我们测量学校小操场长40米,25个小
操场那么长是1000米。
学生2:学校的环形跑道长250米,4圈的长度
是1000米。
学生3:我们测得跑道长50米,20个跑道的长
是1000米。……
(3)教师小结:1000米也就是1千米,1千米
也叫1公里。
2.活动感知,体验想象1千米的长度
(1)活动1:组织全班学生到学校的操场上(或
教室里),任选8位同学排成一横排。
教师指出: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手拉起来大
约有10米长。
8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有多少米
长?
80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有多少
米长?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000米有多 长,使学生
感受到1千米好长啊!在此基础上引出计量比较长
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1千米 (公里)=1000
米。
(2)活动2:学生亲自体验1千米有多长。教
师先将学生 分组,每组确定一组长做记录,分工合
作,提出活动要求,学生分组体验1千米的长度。
方案1 :学生用卷尺测出教学楼到操场的距离。



四、课
堂小结
作业
记录:我走了()米,走了()步,用了()分,估计走1千米用()分;我跑()米,跑了()步,
用了()分,估计跑1千米用()分。
方案2:50米的跑道,走路要用()分,跑要
用()分,估计走1千米要()分,跑1千米要()< br>分。
方案3:100米的跑道,跑用()分,估计跑1
千米要()分。
方案4:200米的跑道,走5圈,跑1圈用()
分,跑5圈用()分。……
(3)学生汇报。先组内交流,再抽代表汇报。
学生1:我走40米,走了96步,用了52秒。
学生2:我走50米,走了106步,用了近1分,
估计走1千米要20分左右。
学生3:我走100米,走了220步,用了近2
分,估计走1千米大约用20分左右。
学生4:我跑100米用了48秒,估计跑了1千
米大约用8分。
学生5:我绕操场跑了5圈,跑了9分5秒,
好累呀!
学生6:我绕操场走了5圈,走了21分,1千
米好长呀!……
3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亲自体验了1千米的长度,感受到
了1千米很长,所以我们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
千米作单位,1千米=1000米。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小调查:91页练习十三第1题。


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第二课时)
教学
内容
课时
目标
教材88页例3及相应练习。
1、 亲历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注重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板书
设计
教学
环节
一、创设
情境引
入。
二、探究
新知

掌握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会正确地进行千米和米之间换算
3千米>2300米 3千米>2300米
3000米>2300米 3千米>2千米多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复 备(手写)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
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几个重要的工程吧!出示例3
图。
1、提出问题
教师: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我知道了三峡大坝全长2300米。
学生2:我知道了隧道长3千米。
教师:你想提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我想知道“三峡大坝”与“隧道”谁长?
教师:怎样比“三峡大坝”与“隧道”的长短
呢?
2、合作交流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抽
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学生1:因为3千米=3000米,3000米
米,所以隧道比三峡大坝长。
学生2:因为2300米比3000米少,而3000
米=3千米,所以隧道比三峡大坝长。
教师:为什么想到这样比较?
学生1:因为3千米与2300米单位不同,3
千米= 3000米,而3000米>2300米,所以我就想
到了把千米换算成米再进行比较。
学生2:我想到2300米比2千米多,比3千
米少,所以2300米<3千米。
教师:这两种比较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都是先把不同的单位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那么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呢?
学生1:一种是把千米数换算成米数。
学生2:另一种是把米数换算成千米数。教师



总结比较方法,板书两种方法。
三、课堂
活动
1、89页4题。
(1) 出示图,仔细观察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2)提出各种不同数学问题。
(3)分小组交流解决方法。
2、练习十三3题、5题、6题。
独立完成,抽生说思考过程。
3、练习十三7题、8题。
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再根据图上的信息
去解决问题。
4、练习十三9题。
看图找信息,比三座桥的长短,抽生说是怎
样比的?
5、练习十三10、11题。
理解题意,解决问题,抽生说思考过程。
四、课堂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小结
教学反思:




毫米的认识
教学教材90页例4及课堂活动。
内容
1、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初步建立1毫米的概念,感知1毫米有多长,
知道1厘米=10毫米。
课时 2、生通过整理,对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有系统、完整的认识。
目标 3、实践活动,渗透长度单位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及空间概念。
4、了解计量的发展历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概念,感知1毫米有多长,知道1厘米=10毫米。
重点
教学 对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有系统、完整的认识



难点
板书
设计
教学
环节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1000 10 10 10
mm 1 km 1 m 1 dm 1 cm 1 mm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生回
忆:厘米、分米、米、千米。
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来。
那在1厘米的中间又是多长呢,今天我们就一
起来认识认识。
1.观察直尺,看1厘米中间有些什么?
(1)看一看,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些什么? (2)找一找,直尺上有哪些长度单位,你是怎
样发现的?教师小结: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 br>有更小的小格,1厘米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
毫米。教师媒体展示——毫米。强调:毫米是比 厘
米小的长度单位。
(3)指一指:用笔头指一指1毫米,看一看1
毫米有多长。(要求学生多指几处)
(4)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1毫米。
(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说出数的是从几厘米
到几厘米,中间有多少小格)
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分析、概括出1厘米=10毫
米。
练习:2厘米=( )毫米
8厘米=( )毫米
( )厘米=50毫米
60毫米=( )厘米
(5)介绍字母表示毫米。
提问:千米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呢?厘米呢?
猜一猜,毫米用什么字母表示?
教师指出:国际上规定用“mm”表示毫米,1毫
米可以写成1 mm,那么1厘米=10毫米可以写成1
cm=10 mm。(板书写出)
尝试:你能用字母表示2毫米、3毫米、7毫米、
10毫米、43毫米吗?
学生独立尝试,全班展示。
2.实践活动,感受1毫米的长度

复 备(手写)



一、引
入新

二、探
究新



三、巩
固练

四、数
学文

五、课
堂小

教学反思:



(1)猜一猜,桌上什么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
米?
(2)量一量,身份证的厚度究竟是不是1毫米?
(3)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教师示范:用拇指和食指拿身份证,然后抽出
身份证,指出两指间的缝隙就是1毫米。要求学生
反复练习,体验1毫米的长度。
(4)说一说:桌上还有什么东西的厚度是1毫
米?
(5)想一想: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厚度是
1毫米?
3.实际操作,用毫米作单位测量。
(1)认一认,媒体出示练习十三中第2题的两
幅图,引导学生认一认是多少毫米。
(2)尝试量一量,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填在
书课堂活动第2题上。
4.探究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议一议: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
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组汇报,教师引导
学生整理。
1000 10 10 10
1 km 1 m 1 dm 1 cm 1 mm
通过整理,引导学生探究:除km和m间的进率
是1000以外,其他相邻两个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
1、做教科书第91页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独
立思考,再全班交流,然后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入 括
号中。
2、指导学生做课堂活动第3题先估计100张纸
的厚度,再实际量一量,并做好记录。
4、练习十三4题及思考题。
独立看书95页,同桌交流知道了什么?
全班一起交流计量的发展史。
学生自己交流自己有什么感想?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实践活动:人身上的小秘密
教学
内容
课时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板书
设计
教学
环节
教材96页
1、结合实际,经历测量人体部位的过程,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经历测量人体部位的过程
测量方法的规范
人身上的小秘密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有个小朋友叫小明,他想测量自己的身高,可
是他 手里只有一把20厘米的尺子,怎么办呢?小明
灵机一动,用尺子量出自己脚的长度,很快就知道
了自己的身高,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原来,
人的脚长跟人的身高之间有我们不知道的秘密,让< br>我们一起去发现它们吧!
1、测量身高与脚长
在测量前,先明确脚长和身高的意义,引导学
生说一说测量的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测量,教师巡视,对学生的测量方法
进行指导。
测量完毕后,引导学生分析:脚长跟身高有什
么关系?得出:人的身高约是脚长的7倍。
教师:现在你知道小明是怎么算出自己身高的
吧。
2、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人身上还有许多小秘密,你们还想测量
什么部位的长度?

复 备(手写)
一、创
设情

二、测
量探



三、课
堂小
结。
学生:测量一拃长、头长、一庹长、腿长……
教师:小组合作,看一看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
多。
出示测量记录表,学生分组测量,并把结果记
录下来。
教师:根据测量结果,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思考、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学生1:我发现一庹长大约等于身长,身高大约
是脚长的7倍。
学生2:身高大约是头长的8倍,大约是一拃长
的9倍。
学生3:身高大约是肩宽的4倍。
学生4:把拳头翻滚一周大约等于脚长。
……
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人身上这么多的秘密,课下
同学们查阅一下资料,看一看人身上还有哪些 秘密。
教学反思:










































五、有余数的除法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除法竖式,正确书写除法竖式。
2、结合实 际情境,让学生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横、竖式写法。
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有 余数的除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单元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认识除法竖式,正确书写除法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三、单元教学难点:
有余数除法的求商。
四、课前准备:
小棒
五、教学课时:
1、除法竖式………………………………………………………………1课时
2、有余数的除法…………………………………………………………1课时
3、练习课…………………………………………………………………1课时






























除法竖式
教学
内容
课时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西师版教材二下97-98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除法竖式,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2、会规范的书写除法竖式,并能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3、培养学生的创造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会规范的书写除法竖式,并能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
除法竖式的认识
12÷3=4(朵) 45÷5=9(个)
4 … 商 9
除数 …3)1 2 … 被除数 5)4 5
1 2 …3与4的积 4 5
0 0
答:每个花瓶插4朵。 答:每只猴可以分9个桃。
板书
设计



教学
环节
一、
复习准
备。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听说咱们班的孩子口算能力非常棒,下面福娃贝贝
想出题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口算
题。81÷9= 56÷7= 5×9= 32÷4= 3×8=
16÷2= 学生齐答。
复 备(手写)



(一)认识除法竖式(例1)。
1、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
解答。
(1)导语:恭喜大家顺利 地通过贝贝的挑战,为
了奖励大家,晶晶为大家送来了一束美丽的鲜花。
出示情景图,学生观察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学生自由提问,师出示关键问题:把12枝花,
平均插在3个花瓶中,每个花瓶
要插几枝?
(3)谁会列式解答,抽生说算式,师板书:12÷
3=4(枝)。
(4)你是怎样算出等于4的呢?(用乘法口诀三四
十二算)。
2、认识除法竖式。
(1)导语:我们知道加法、减法、乘法都可以用
竖式计算,那除法也能用竖式进行计算吗?那 今天
二、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除法竖式吧!揭示课题。
究新知 (2)初步感知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义。
师:以前见到过除法竖式的孩子有吗,谁知道横式
中的除号在竖式中是怎样写的吗?
生根据生活经验得出除号就是像“厂”的符号。
师:对,这个“厂”在除法竖式里就是除号,板书。
师:那横式中的12、3、4在竖式中又应该写在什
么位置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 br>师:根据人们的约定,这个12要写在除号的下面,
3呢就写在除号的左边,商4就写在除号的上 面,
对着个位写。
板书: 4
3)1 2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分花的过程吧!播放课件,
边放边解说。把12枝花平均分在3个花瓶 里,每
瓶分4枝,那一共分掉了多少枝花,你是怎样算出
来的(3×4=12枝),对一共分掉 了3×4=12枝花,
这分掉的12枝花在我们的除法竖式里也可以表示


出来呢,它就对着这个12的下面写。那一共有12
枝花,分掉了12枝,结果怎样呢?(刚好分完 ,
没有剩余)在竖式里就是12-12=0。师边说边完
善竖式的板书。
4
3)1 2
1 2
0
师:好 了,就这样一个除法竖式就写完了,这就是
我们今天认识的除法竖式这个新朋友,看除法竖式
多 神奇呀,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竖式相同吗?它不
仅反映出了除法分的结果,还反映出了分东西的过
程。
(3)弄清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师:对着横式看,这个12是什么,3是什么,4是
什么?
生说名称师板书。
师:这两个12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生:上面一个12表示的是一共有12枝花,也就是被除数,下面一个12是分掉的12枝花,是3和4
的积。
师:下面的0又表示什么呢?
生:12-12=0。
师:也就是一共有12枝花分掉了12枝,就刚好分
完没有剩余,也就是还剩0枝。
(4)整体感知除法竖式写的步骤。
师:下面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除法竖式是怎样书
写的。
师生共同回忆描述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课件演示竖
式写的过程。
3、写答语。插花的问题解决了吗,下在我们一起
来答吧。
4、刚才我们认识了除法 竖式这个新朋友,下面来
亲自试一试填一填这两个竖式吧,打开书97页“试
一试”,比一比谁 填得又对又快。反馈:你是怎样
填的,全对的孩子给自己掌声。
(二)理解商的位置。(例2)
1、导语:看来呀,小朋友们都能正确地书写除法
竖 式了,下面晶晶还遇到了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去
帮助它吗?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并列式解答45÷5=9(只)。


三、巩
固练
习。
四、课
堂小结

2、那用竖式怎样算呢,在课堂本上算一算吧。
3、谁来当小老师说怎样写的,我来帮你写。
4、引导思考:9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只能写
在个位不能写在十位?
小结:说 得非常好,这里的9表示9个一,而不是
9个十,所以只能对着个位写。板书:商写有个位。
5、写答语。桃分清楚了,一起来答吧!
1、判断正误。
刚才我们用除法竖式帮晶 晶解决了分桃的问题,欢
欢迎迎妮妮他们对除法竖式也很感兴趣,各自写了
一个除法竖式,不知 道写对没有?想请小朋友们当
当裁判,用手势告诉我们是对还是错。

① 欢欢 ②迎迎 ③妮妮
8 5 9
5 ) 4 0 6 ) 3 0 8 ) 7 2
3 0 7 2
0 0
评价:欢欢 有点丢三落四,迎迎有点马虎,妮妮很
仔细,写的除法竖式很完整很规范,我们像妮妮学
习帮粗 心的欢欢和迎迎改一改他们的错好吗,拿出
你们的课堂本写一写,同桌检查。
2、课堂活动1题,看横式写竖式。
小裁判大家当得不错,下面我们来和福娃们做一个
找朋友的游戏,由福娃出示一个除法横式,你们要
快速地写出它的竖式朋友来,比一比谁能又快又漂< br>亮,课件出示横式,生写竖式。
3、课堂活动2题。
刚才小朋友们玩得很棒,下面福 娃们想送给大家一
些糖,先请你按要求分一分,谁来说一说有什么要
求呢?按几种方法分?请你 各用一个竖式表示出
一种分法吧!全班一起理解题意,独立列式解答,
全班交流订正。
都会分,那福娃还有一个要求,如果每袋分7颗,
你还能用竖式表示吗?试一试吧,也可以和同桌讨< br>论讨论。
今天和福娃们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你都有哪些
收获?
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收获真多,认识了除法竖式
这个新朋友,知道了它和其他竖式有很大的不同,
在这 里李老师要祝贺大家,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数



学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更多的快乐。
教学反思:







教学
内容
课时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板书
设计
教学
环节
一、 情








有余数的除法
教科书P99-100,例3、例4、例5及课堂活动
1、 通过具体操作活动,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 能够正确运用竖式书写有余数的除法。
3、 通过学习,掌握试商的方法。
4、 通过观察,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5、 培养学生操作、观察的能力。
能够正确运用竖式书写有余数的除法
掌握试商的方法
有余数的除法
9÷4=2(个)……1(根) 49÷6=8(筒)……1(个)
余数 8
6 )4 9
4 8
1
答:可以装8筒,还剩1个。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复 备(手写)
(一)孩子们,喜欢玩游戏吗?那我们一起来玩摆
小棒的游戏。
(二)教学例3
第一次摆小棒
1、 请孩子们拿出9根小棒,用9根小棒摆 三角形,1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3根)你能
摆几个?比比谁的动作快。(学生汇报:用9根小
棒摆三角形,摆了3个三角形。)
2、 你能说出算式吗?(15÷3=5(个))用






15根小棒摆三角形,刚好把小棒全部用完,没有
剩余。
第二次分小棒
1、 孩子们很棒,接下来我们接着摆小棒,
这次要请你用9根小棒来摆正方形,一个正方形
需要几 根小棒?(4根)(动手操作,请一个孩子
上黑板摆)
2、 出现了什么问题呀?(只摆了2个,还
剩下1根小棒)
3、 把9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摆
了2个后,剩下1根还能摆一个正方形吗?为什
么?( 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1根不够了)。
4、 对了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但只有
1 根了,不够摆成一个正方形了,这时我们把剩下
的不够摆的这个数就是这节课老师要给大家介绍
的新朋友,叫做余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
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5、 这个过程能用一个除法算式来表示吗?
(9÷4=2(个)……1(根))师边写边介绍算式:
用9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摆了2个,
这里的2在除法里叫做商,剩下的1根怎么表示
呢?在商的后面打上6个小圆点,表示剩下1根,
叫做余数。
6、 来,一起读读算式,9除以4等于2个
余1根。
(二) 课堂活动 1
1、 孩子们读得很好,接着我们继续来做分
小棒的游戏,请你拿出10根小棒。
2、 我们一起按要求来分一分,第一题,把
10根小棒每3根分成1份,分成了几份?还剩几
根? 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吗?把它写
在纸上。请生展示。
3、 第二题:把10根小棒,每4根分一份,
分成了几份?还剩几根?请你把算式写在纸上。
请生展示。
4、 孩子们很能干。观察:我们以前学习的
除法算式和今天的有不同吗?哪不同呢?(没有
余数和 有余数)我们在分东西时,有时能刚好分
完,有时也会遇到有剩余的情况,这时,我们就
把剩余 的数叫做余数。
(三) 教学例4


二、课堂
练习

三、课堂
小结

1、 奥运会快到了,羽毛球厂的阿姨们正在
紧张的工作,我们去看看。一起读题。
2、 谁来列式?(49÷6)由于数比较大了, < br>我们再慢慢来分,很麻烦,现在老师交给大家一
个任务,请你们用我们才学过的除法竖式来算一< br>算。在本子上试一试。
3、 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竖式,8表示什
么?1呢?写商的 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呢?(由于
没有6几49的口诀,于是我们就想,6和几的积
最接近49, 商9行吗?(不行,只有49个羽毛球,
商9的话就有54了,超过49了)商7呢?(不
行, 余数是7,表示还可以装1筒),看来呀,只
能商8。接下来算乘法,6乘8等于48,把48写
在49的下面,最后做减法,49减48等于1)
4、 这里的1是什么呀?(余数)
5、 一起完成横式和答语。
6、 试一试:孩子们学会了吗?那我们来试
一试29÷7、32÷6(请生板演)
7、 孩子们完成得很不错。通过刚才的学习, 我们初步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其实余数在除法
里还有个小秘密呢?想知道吗?请你观察这3道竖式里的余数和除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余数
和除数用红粉笔勾出来)(余数都比除数小)
8、 那在除法里,余数能比除数大吗?为什
么?(不能,因为如果余数比除数大了, 就表示没有分完,因为剩下的数还能再分。)余数
能和余数一样吗?(不能,因为一样就表示刚好< br>还能分一份)。那在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是什么关
系呢?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1、 101页第2题。
孩子们观察真仔细接下来请你们来当当小裁判,
看看这三个小动物的竖式做 得对不对。不对的请
你把正确的改在下面。(汇报,说说错在什么地方)
2、我们就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完
成103 页5题。
孩子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呀?(有余数的除法)你有什么收获?



课件 对原设计的评价
教学资源
好 中

有余数除法练习课
教学练习十四
内容
课时
1、通过各种不同生活情境,在具体的情况中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目标
2、培养学生的试商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 在具体的情况中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重点
教学 正确试商,以及正确地用除法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
难点
26÷4=6……2 12÷5=2(个)……2(个)
6 2
板书 4)2 6 5)1 2
设计 2 4 1 0
2 2
答:可以分给2人,还剩2个。
教学
环节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复 备(手写)
1、练习十四第1题。
口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开火车订正。
2、练习十四第2题。
(1)学生理解:最大能填几是什么意思?
(2)独立完成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初步体
验试商过程。
一、基
3、3题。
础练
(1)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
习。
(2)抽几生到黑板上板演。
(3)说说自己是怎样试商的。
(4)全班一起交流哪些地方写得不规范。
4、6题。
理解题意,独立列式,并列 竖式计算,抽生黑板上
完成,并说一说思考过程,全班一起订正,理解两
个2的不同,注意书写 的规范,横式竖式单位以及
答语。






1、4题,直接写商的余数。
独立完成,抽生说思考过程。为什么想到商这
二、巩
个数的,怎样想的?
固练
2、7题、8题、9题、10题。。
习。
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并说一说怎
样思考的。
三、拓思考题。
展练理解题意,摆小棒试一试,老师巡视,给予指导。
习。 全班汇报交流。
教学反思:







六、时、分、秒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单位:1分、1时,能认识、会写出钟表上表示的时刻。
2、能进行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通过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有关时间的实际问题。
4、知道珍惜时间,会对时间进行简单、合理的安排;
二、单元教学重点:
能认识、会写出钟表上表示的时刻,能进行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能计算简单的经过
时间。
三、单元教学难点:
算经过时间
四、课前准备:
钟面
五、教学课时:
1、认识钟表………………………………………………………………3课时
2、解决问题………………………………………………………………3课时
































认识钟表(第一课时)
教学
内容
课时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材105-107页例1例2、例3及课堂活动。
1. 认识钟面,知道分针时针在钟面上如何计时理解1时=60分。
2. 结合亲身实践和生活经验,体验时、分的长短,具有一定的时间观念。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认识钟面,理解1时=60分
体验时、分的长短
认识钟表
时针
分针 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
秒针 时针走马1大格就是1时
数字 1时=60分
大格 1h=60min
小格
板书
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复 备(手写)
1.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让大家来猜一个谜
语,有信心吗?猜这个声音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
一、激
(滴答)。
发兴趣
2.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关于钟表的一些
知识。
1. 出示钟面。关于这个老朋友,你已经知道
了什么?
(1)时针、分针、秒针。(你能说具体一点吗?哪
根是秒针?对,又细又长的就是秒针。)
(2)数字。(有12个数字)
(3)大格。(从哪儿到哪儿为一个大格,还有呢?
二、认数数看,一共有12个大格)。
识钟面 (4)小格。(你知道一个大格内有多少个小格吗?
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钟面上 一共有多少个小
格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对,
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2.通过认识钟面,我们知道了钟面上最长最细的
是秒针,还知道有12大格,60小格。下面 我们再
来看看分针、时针在钟面上是如何计时的。
1. 谁知道分针在钟面上是怎样计时的?走
2小格呢?走5小格呢?从12走到2呢?可见,分
针走几格就是几分钟。
2. 大家能任意说一句“分针从哪里走到哪里
就是几分”的话吗?
3. 那么,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呢(板书)
三、认
4. 下面,我们就来拔一拔,让分针走一圈。
识分
在拔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观察,分针走一圈的时候,
感受1
时针有什么 变化?(老师拨钟)
时=60
5. 谁知道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时间?时针

走2个大格呢?走一圈呢?
6. 孩子们,在刚才拔一拔的过程中,我们发
现了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时针正好走了1个大格,
也就是1时,现在,你又有了什么发现?
7. 1小时就是60分(板书)我们还可以用
字母来表示。
1.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1时=60分,
四、教那么,1时、1分究竟有多长呢,想不想来体验一
学例2 下呀!好,我们先来感受1分。
2. 老师计时,学生感受。





3. 你们想了解自己的脉搏每分跳动多少下
吗?(指导学生摸脉搏的方法)
4. 分组活动。在1分钟里数数、击掌、跳绳。
然后记下自己的次数。
5. 汇报
6. 是呀,一分虽然很短,但是,只要我们利
用好它,就会做很多事。老师在生活中注意了观察,
发现一分还可以做下面这些事。(课件出示 有关资
料)
1. 刚才我们体验了1分,那1时有多久呢?
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多少? 我们下午
第一节课下课,到上课中间有15分钟,上了40分
五、教
钟,在休息5分钟后的时间就刚好是1小时。
学例3
2. 请你说说,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还可以
做哪些事情,它需要的时间大约是1时?
3. 时是比分大很多的时间单位。
六、练课堂活动4(1、2题)

七、小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秒的认识
教学
内容
教材107页例4及课堂活动




课时
目标
1、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感知时间单位 “秒”,体验秒是比时和分小的时间单位,
帮助学生建立“1秒”概念。
2、创设有趣的游戏 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引导学生经历“几秒”,并从中培养
学生估算时间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 在估计、观察、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现“1分=60
秒”。



3、通过对秒的体验、感受,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 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时和分小的时间单位,帮
重点
教学
难点
板书
设计
教学
环节
一、创设情
境,激趣导
入,初步感
知时间单
位“秒”。

助学生。
建立“1秒”和“几秒”的时间概念
秒的认识
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
1分=60秒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1、情境激趣:小朋友还记得去年10月12
日神舟6号发射的情景吗?在这个场景中还藏< br>着一些数学知识呢,想再次来回顾一下这激动人
心的时刻吗?好,让我们跟着指挥长一起来为它< br>倒计时加油吧! (播放神舟6号发射倒计时时
刻)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7、6、5 、4、
3、2、1!
谁找到了藏着的数学知识了?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刚才我们每数一个数的时间就是一
秒,“秒”也是一种时间单位。
2、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
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生举例。
师小 结:刘翔在奥运会上用12秒91的成绩
夺得了男子110米栏的冠军;她是王丽萍,她在
悉尼 奥运会上以1小时29分05秒的成绩获得了
女子20公里竞走的冠军,他们都是我们中国人
的 骄傲;这是我们过马路时,常常看到的红绿灯,
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也是用秒来计时的。
师小结:在生活中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
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复 备(手写)




二、组织活
动,探究新
知,直观感
受1秒和
几秒。

(一)观察钟面模型,复习旧知。
师:(出示钟面)还认识它吗?谁愿意来介绍一下我们的老朋友时钟。(又短又粗的那颗针
是时针,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长的那颗针是分针,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分
针走1圈时针走1大格,1时=60分)
(二)多种感官参与,建立1秒概念(听一听,
看一看,说一说)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在钟面上还有一个新朋友,叫出它的
名字来(秒针)谁来 描述哪颗针是秒针呢?(又细
又长的那颗)。
师: 那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钟面上的秒针是怎么走
的?(课件演示:钟面上,秒针伴着“嘀哒”声
走了几小格。)生自由回答。
师: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呢?
生: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一秒。
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2、体验感受,建立1秒的概念
过渡: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1秒有多长
呢?我们静静的来感受一下1秒有多长。
(1)(钟面演示1秒),你感受到了吗?我
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次要想一个办法在心里记
一 记1秒有多长。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的?(拍一下手、
跺一下脚、说2个字、点一下头)
(3)你感觉1秒怎么样?(学生发表意见。)
师小结:1秒的确很短,秒是比时和分更小
的时间单位。
(三)互动体验,感受几秒,加深对1秒的认识。
1、观察讨论,认识几秒。
观察钟面,认识几秒(画面演示:伴着“嘀
哒”声,秒针走了5小格。)
师:“滴答”、“滴答”秒针又要走了,这一
次秒针走了几秒?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 结: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了5个
小格,就是5秒。5个小格就是1大格,秒针走
了一大 格就是5秒。
师:对,秒针走一大格是5秒,秒针从12
走到1是5秒,那么从几到几也是5秒呢?



2、感受5秒,诱导估算方法。
师:我们刚才用自己的方法记住了 1秒有多
长,那你能知道5秒有多长吗?抽学生反馈方
法。(学生交流:如有节奏的拍手,数数 等。学
生示范。)
师:现在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跟着它走动的
节奏,一起来感受一下5秒究竟多长? (课件:
有“嘀哒”声,秒针走了5小格。)
师:感觉到秒针走动的节奏了吗?请你闭上眼睛,用自己的方法再来感受一次5秒。(再播
放画面演示)
3、体验10秒。
师:刚才同学们随着“滴答”、“滴答”的声
音感受了5秒,那10秒又有多长?
师 :我们来做个游戏,请你闭上眼睛,用感
受5秒的方法,来感受一下10有多长。可这一
次钟面 上“滴答” “滴答”的声音慢慢的就消
失了。当你觉得到10秒了就睁开眼睛,悄悄的
举起你 的小手,记住你看到的是几秒钟。(课件秒
针走10秒,前面5秒声音逐渐弱,后面没有声
音。 )
学生活动,然后反馈。
师:你睁开眼睛时,是几秒?你们的感觉怎
么样?(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调整节奏。)
生:我的感觉比较准。
师:调整好你的节奏,闭上眼睛我们再来感
受一次。
师:这一次你的感觉怎么样?
4、感受15秒。
师:还想做这个游戏吗?提高一下 难度,感
受一下15秒行不行?那秒针要从12走到几呢?
(课件秒针走15秒,前3秒声音逐 渐弱,后面
没有声音。)
学生活动。
师:看来同学们的感觉是越来越准了。
5、游戏活动
师:这个游戏有意思吗?现在同桌两人,自
己定时间来感受,一个同学 看钟面,另一个同学
感受,交换进行。互相帮助,调整好节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能对自己做



个评价吗?
生:我的感觉很准了。

练习、感
受,加深认


四、课
堂小结
师:既然你的感觉很准了,那么感受20秒
你敢不敢?愿意接受这个挑战吗?
抽生展示。
师:你是已经很能干了,感觉20秒都只差
一点点了,为他的勇气鼓掌。
(四)体验探索,发现1分=60秒。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得很好,鼓励一下自
己 吧,下面老师要送一个礼物给大家,送一段美
妙的音乐来轻松一下,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用
你 自己的方法感受一下这段音乐有多少秒?(课
件播音乐)
师:这段音乐有多少秒?
师:这段音乐究竟有多少秒,让我们伴着秒
针的走动,再次来欣赏一下这段音乐。不过这一
次, 请你仔细观察秒针走动时,分针有什么变
化?(再次播放这段60秒的音乐,画面显示秒
针从1 2开始走一圈,分针走1小格)
师:秒针走了多少秒?这段音乐是多少秒
呢?
生:秒针走了一圈,分针走了1小格。
师:秒针走一圈是多少时间呢? 分针走了
1小格呢?
生: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走了1小格
是1分钟。
师:我知道这段音乐是60秒,现在又说是
1分钟。到底是1分钟还是60秒?
生:1分=60秒。
板书:1分=60秒
课堂小结:让我们回忆一下,刚才 我们认识
了时间单位“秒”,感受了1秒有多长,还知道
了1分=60秒。
如果给你 10秒,你觉得能干什么?学生交
流。那10秒到底能干什么呢?我们来做个小实
验。这里我给 大家准备了一篇文章和一些口算
题,还有半张空白的纸。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选
择一件事来作实 验。
学生活动。
10秒我们有这么多收获,那如果只给你1
秒你能干什么呢?学生 交流。你们认为1秒干不



了什么?是这样吗?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小结:汽车1秒能行20米,火车1秒能行
30 米;飞机1秒能飞行250米;地球1秒大约
能自转4100米;卫星1秒约行7900米。(课件出示,图文介绍关于1秒的作用)
所以不要小看这短短的1秒,在一些国际比
赛中,往往 成败就在这短短的1秒之内,(出示
悉尼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视频)这是悉尼奥运
会男子1 00米决赛的精彩画面,冠亚军之间相差
连1秒都不到。
难怪人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
寸光阴”,这就是时间的价值。
通过今 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说。祝
贺大家今天收获可真不少,相信小朋友们今后都
能珍惜 分分秒秒,好好利用,做时间的主人。下
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著名书画家齐白石爷爷珍惜
时间的故 事。(播放课件中的小故事)
教学反思:






认识时间(第三课时)
教学教材109页例5、例6及相关练习。
内容
课时 1、通过对钟面,时 分 秒的认识能准确的认识时刻。
目标 2、会用两种方式来书写时间.
教学 能准确的认识时刻
重点
教学 能准确的认识时刻
难点
板书 认识时间
设计 3时9分
3:09
教学
环节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复 备(手写)






一、复
习引

二、探
索新

三、课
堂活

在上学期里,我们已经会认几时、几时半和大约
几 时了。你们还记得吗?那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师
钟面出示几个时间,学生认,并说一说是怎样认的?
小结:认几时、几时半、大约几时的方法。
师出示一个2时55分,你还会认吗?学生试认。
师:生活中,我们不光要知道大约的时间,我
们很多时候都需要知道一些准确的时间,今天,我
们就继续来认识时间。板书。

1、教学例5。
(1)师再次出示钟面上 拨出的2点55分。你能说
出这时候的准确时间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先看
时针,超过2,不 到3,分针指着11,走了55小格,
表示55分,就是2时55分。)还可以怎么来认?
(2)多抽几生来说,怎样认的?
(3)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方法,我们再来试一试。(拨出3时20分、5时40分、7时15分、9时45分、
7时18分)说一说,你是怎么认的?
(4)游戏:同桌一个小朋友拨,另一个小朋友来认。
(5)小结方法:几时就看时针,时针 在几和几之间,
过了几时,就是几时,几分就看分针,看分针走了
几个小格就是几分。
2、例6。
(1)在钟面上拨出3时9分。这是什么时候呢?学
生说认的方法。
(2)我们会认了,那如果要你把它写下来,你会吗?
独立试一试。
(3)抽生到黑板上展示不同写法。
(4)全班一起看,师讲解两种写法(3时9分和3:< br>09)为什么电子计时法9分前要写0呢?
(5)会写了吗?我们来试一试。生独立写后三个钟
表上的时间,全班一起交流。
(6)抽生说两种写时间的方法有什么异同?在写时
间时要注意什么?

1. 课堂活动 2
连线,注意:上下都要连
2. 课堂活动 3
帮小动物改错
3. 课堂活动 4
说一说,小朋友放学和睡觉的时间。



四、课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堂小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第一课时)
教学111页例1及相关练习。
内容
课时
1、会进行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
目标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重点
教学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难点
板书 解决问题
设计 120秒=2分 2分<3分,所狗跑得比兔子快
1时=60分,3分<60分,所以狗跑得比乌龟快
教学
环节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复 备(手写)
教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时、
分、秒)关于时、分、秒的知识你 都知道些什么?
一、复
(学生自由说,针对性地板书1时=60分,1分=60
习引< br>秒)

对于时、分、秒,同学们积累了这么多的知识,
真能干!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用一用这些知识来解
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
究新

师:你们还记得龟兔赛跑吗?
学生都兴奋地大声回答道:记得。
师:那次比赛中,最后是谁取胜了?为什么会
这样呢?
生1:乌龟胜利了!
生2:小兔子它睡着了。
生3:本来兔子可以取胜的,但是它太骄傲了,
后来乌龟就赶上来超过了它。
师:哦!原来是这样啊!那你们能不能像兔子
一样,一有了点好成绩就骄傲自满了呢?
学生们大声答道:不能!
师:自那次比赛后,小兔子就下决心说它以后
再也不骄傲了 。今天森林里又举办了赛跑,小兔子
又参加了,而且小乌龟也很有信心地报了名,还有
健壮的小 狗也加入了它们比赛的行列。让我们一起
去比赛现场看一看吧!
课件演示比赛场景。我们去看看各位参赛选手
吧!
课件中各选手说出自己跑步用时的长短。
师:它们所用的时间一样吗?怎么样才是最快
的?
生1:它们用的时间不一样。
生2:时间用得最短的就是最快的。
师:愿意来当“小裁判”吗?判一下它们究竟
谁 快呢?怎么判才公平呢?请你们“裁判小组”先
讨论一下再做决定。
学生在同桌内进行交流讨论。
生1:小乌龟最慢,因为它跑了1时;小兔跑
了3分,1时要比3分长。
生2:在它们3个选手中,乌龟用了1时,也
就是60分,我们可以看出,兔比乌龟快。 生3:可以把它们跑步的时间换成一样的单位
后再来判。小乌龟跑1时是60分,小兔跑了3分,< br>小狗跑了120秒,是两个60秒,也就是2分,小狗
跑的时间最短,所以小狗跑得最快。……
师: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小结:当时间的单位不统一时,我们不容易直
接比较出它们 的大小,如果把单位换算一致了,就
很容易比较出它们的大小了。



三、巩
固练

四、课
堂小

教学反思:




(1)完成教科书第112页课堂活动第1题。同
桌对口令。
(2)课堂活动2题。独立完成,全班一起交流
是怎样换算的?
(3)判断对错。
①2分7秒=27秒
②1时25分=125分
③90分=1时30分
(4)比一比。
①谁跳得快?在( 100下
绳用了40秒。( )小兰跳100下绳用了1分5
秒。( )
②谁拍得快?在( 100下
球用了1分10秒。( )小刚拍100下球用了65
秒。( )
③谁踢得快?在( 100个
毽用了120秒。( )小江踢100个毽用了1分25
秒。( )
(4)下面是60米跑的成绩,请给他们排名 次。
姓名小刚小红小丽小明小勇时间1分35秒90秒1
分40秒2分1分20秒名次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解决问题(第二课时)
教学
内容
课时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板书
设计
112~114页例2、例3、例4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1、历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掌握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
2、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算经过时间
算经过时间
解决问题
2:00-4:00 8:30-9:40

留学生免税车车型-周工作计划表


荆州理工职业学院-出国留学体检中心


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入学教育


霸气的签名-禁毒心得体会


山东省高考信息平台-甄嬛传小品剧本


小学一年级作文-川农教务


建军节是几月几号-西安政法大学分数线


热伤风-实践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