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资料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许昌市人事网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通过感官来发现
科学概念目标
1. 眼、
耳、 鼻、 舌、 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 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
事物及其变化等。
2. 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做的事情, 也有不能做的事情。
科学探究目标
1. 在教师的指导下, 能够采用实验的方式, 研究感觉器官能做的事情和不能
做的事情。
2. 能够清楚地描述自己的观察、 实验发现的事实和自己想象的内容。
科学态度目标
1. 能如实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2. 愿意在合作中承担自己的工作,
并积极参与研究活动。
科学、 技术、 社会与环境目标
1.
了解残障人士因为感觉器官功能障碍所造成的生活困扰。 理解他们为了
更好的生活而综合运用其他感觉器官的意义。
2.
知道技术发明为残障人士改善生活提供了帮助。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眼、 耳、 鼻、
舌、 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 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
的事物及其变化等。
难点:
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做的事情, 也有不能做的事情。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石头、 豆包、 装有 40 ~50℃热水的杯子、 音箱、 盲道图片等。
教师准备:
学生材料(1 套), 班级记录单, 纸箱, 板栗。
【教学过程】
一、 聚焦
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我们的身体, 了解了我们的身体结构, 认识了我们身体中的
很多器官。
这节课, 我们继续研究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非常重要,
通过感觉
器官我们能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板书课题 : 通过感官来发现)
二、 探索
(一) 认识感官及其作用
活动一 我说你猜
1.
教师出示一个暗箱(箱子里装有板栗), 让学生猜一猜箱子里装了什么物体。
要求:(1)
一名同学闭上眼睛, 用其他感觉器官感受箱子中的物体, 并描述物
体的特点。(2)
其他同学根据这个同学的描述, 猜测箱子中的物体。
2. 学生按要求进行活动。
3.
讨论: 说一说, 你刚才用了哪些感觉器官? 这些感觉器官的作用是什么?
注意: 用手摸一摸,
感觉物体是硬的。 教师要告诉学生这种感觉不是手感觉到
的, 而是手上的皮肤感觉到的,
皮肤是触觉。
4. 提问: 你知道人还有哪些感觉器官吗?
5.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总结人的感觉器官及其作用。
设计意图: 通过使用暗箱,
帮助学生认识到感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
放入板栗是为了增加辨别的难度,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辨别能力、 表述能力,
进一步认识感官及其作用。
6. 提问:
你有什么办法能够迅速识别出箱子中的物体?
预设: 用眼睛看。追问:
眼睛能帮我们看到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 体会感觉器官能做到的事和不能做到的事。
7.
小结: 每种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收集到的信息, 但也有收集不到的信息。
(二)
综合运用多种感觉器官, 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准确
活动二 看一看, 说一说
1. 谈话:
看来, 眼睛能够收集比较多的信息, 下面我们来看看老师为大家准
备的物品(出示石头、 豆包、
装热水的杯子、 音箱), 说一说, 你看到了什
么?你想到了什么? 填写在记录单中。
要求: (1) 每人选取一个物品作为观察对象。(2) 最后两列暂时先不填写。
记录单
( ) 组
2. 学生用眼睛观察之后汇报, 说一说自己这么想的理由。
学生汇报时,
教师及时出示相关的科学词汇。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将观察到的事实和头脑中的想象做区分。
活动三 验证自己的想法
1. 用五种感官观察这四种物品, 并填写记录单(最后两列)。
2. 讨论:(1) 用五种感官观察和只用眼睛看有什么不同? (2)
我们“通过
看想到的” 都正确吗? 解释一下原因。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无法接收的信息,
而综合使用多种感觉器官会更加全面地对事物加以认识。
3. 小结:
每种感官都有自己的功能, 每种感官都有无法获得的信息, 综合物
品
眼睛看到的通过看想到的用五种感官感受到的想和实是否完全一样运用多种
感官能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
三、 拓展
活动四 不一样的道路
1. 出示盲道图片。
2.
学生尝试说出盲道的作用。
3. 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科技产品? 它们对残障人士有哪些帮助?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活动, 学生可以认识到感觉器官的重要性,
了解科技产品
对残障人士的辅助作用。
四、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们认识到每种感官都有自己的功能, 每种感
官也都有无法获得的信息,
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才能对事物有更加全面的
认识。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利用感觉器官来认识世界。
观察我们的身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这几部
分组成,左右对称。
(2)、能联想人的身体如果左右不对称,生活中将
会怎样,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有顺序、有目的、有计划、仔细地观察人的身体。
(2)、能用看、摸、听等不同手段进行观察,有意识地记录观察的结果,并
能整理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结果区分开,保
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
(2)、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
的精巧和谐之美。
(3)、体验身体残障所带来的不方便,爱护自己的身
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用多种方法亲自观察。
2、观察中要做记录,并且学习整理和总结观察材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体基本结构模型、空白纸、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课题
1、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谜语,让同学们猜
猜是什么?谜语:有一种动物,会走、会跑、会说话
,能学习、能思考、能
劳动。猜猜看,这种动物是什么?(人) 2、对,同学们多聪明。刚才说的这些都和我们的身体有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观察我们的身体。(板书课题:
观察我们的身体)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课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
生探究的欲望.〕
二、观察身体的基本组成和外形特点
1、请一位学生上台让学生观察,教师提问:请同学们
由上而下认真观察
这位同学,说说人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交流)
2、老师根据学
生的交流情况展示人身体各部分分解图片,组成一个完整
的人体图形并标出各部分名称。(多媒体课件)
(板书:头、颈、躯干、上
肢、下肢)
3、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上肢、下肢这几个部
分组成。(教师边说
边在自己身上做演示)请同学们在自己身上找到这些部位,然后请上同学上
台演示一下。
4、游戏放松。请同学们跟老师边念口令边做动作。(摇摇头,伸伸脖子,
扭
扭腰,拍拍手,跺跺脚,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吧拍拍手吧)
5、同学们观察这幅图(多媒体课件),
你们发现人身体的这几部分,有
什么特点?(学生交流,左右对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
序来
观察身体,从而获得系统的有关身体方面的知识。通过放松游戏,让学生进
一步体会身体是
由头、颈、躯干、上肢、下肢组成的。〕
三、体验身体对称的好处及人体构造的精巧和谐之美。
1、请同学们观看这些画面。(多媒体出示杨威体操、郭晶晶跳水、舞蹈
等照片,简单介绍)
2、我们人能做出这么优美的动作,是因为我们身体的对称,才能保持平
衡,我们才能做出各种各样优
美的动作。如果身体有所缺陷,生活将会怎样
呢?我们现场来体验一下。
(1)、请两位学生上台,一位单腿跑步,一位双腿跑步,并说说亲身体
验的感受。
(2)、进行单、双手系红领巾比赛,并说说体验感受。
3、课件出示残奥会的运动员,简单介绍。
4、教育学生爱护生命,关心弱者。 〔设计意图:通过
体验活动,从中感
受人体这种对称结构的好处,从而教育学生自觉爱护自己的身体,并体会到
身
体有某些方面缺陷的残疾人的种种不方便,懂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四、初步感知身体的内部构造
1、先猜一猜我们的身体里面有什么?你们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观察吗?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并随时做好记录(填课本第64页的记录本表)
3、学生汇报交流成果:
(1)、可以通过看、听、闻、摸等方法来感觉人体的内部构造。
(2)、个别同学提出可以到医院拍X光或B超等方法,教师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对身体内部的观察,其重点并不在于学生对身体内部知道多少,
而在于学生自
己想办法感知内部各器官的存在。〕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回答)
〔设
计意图:让学生学有所获,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六、探究拓展
展示并简要介绍人体内部结构模型和骨骼模型,激发学生
课外继续探究的兴趣。
七、板书设计:
观察我们的身体
头、颈、躯干、上肢、下肢
(特点:对称)
精巧和谐之美
感知——身体的内部构造(看、听、闻、摸 )
做一个指南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
过程与方法: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做磁针;判断自制磁针的南北极;合作设计
制作指南针。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做磁针,发现能让磁针水平旋转的方法。
【教学难点】判断自制磁针的南北极
【教学准备】磁铁、钢针、吹塑纸、线、剪刀、水槽、盒式指南针、环形针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指南针的用途很广,是人类的朋友。你想自己拥有一个指南针吗?有哪些
方法
可以得到一个指南针?
2.你想自己来做一个指南针吗?(揭题:做一个指南针)
3.指南针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一枚小磁针、支架、方位盘)
设计思路:明确学习任务;复习指南针的构造,为学生制作指南针作好铺垫。
(二)学做磁针
1.要做一个指南针,你认为我们需要的最重要的材料是什么?为什么?
2.出示小钢针,你认钢针可以用来代替磁针吗?为什么?
3.有什么方法可以使钢针变成磁针吗?教师演示:用磁铁摩擦的方法使钢针变
成磁针。
4.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断钢针是否变成了磁针?检测钢针是否带上了磁性。
5.想不想亲自做一枚小磁针?课件出示操作要求,学生分组制作磁针。
6.你们的钢针变成磁针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7.磁铁都有南北极,那么我们做的小磁针
哪一端是南极?哪一端是北极?有什么
方法可以辨别?
8.用指南针辨别磁针的南北极,并在记录纸上作好记录。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运用 “磁铁具有指南北的性质”、“磁铁能吸铁质物体”、
“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等已有的科学概念来解决“为什么需要磁针”、
“怎样判断钢针是否变
成磁针”、“怎样辨别磁针的南北极”等实际问题。钢针
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是本课要求学生掌
握的新的科学概念,这一内容的
教学中要注重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三)安装磁针
1.有了小磁针,要让它能指示南北方向,接下去我们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小组讨论:
有什么方法可以使磁针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需要什么材料?有什
么困难或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3.汇报交流。
4.课件出示其他班级学生作品,学生评价。
5.学生领取材料,分组安装磁针.
6.我们做指南针是用来干什么的?检测自己做的指南针能否准确地指示方向。
设计思路:让
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明确“磁针只有在能自由转动情况才能指示南北
方向”,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设计磁针
可以自由转动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作
品欣赏的方式降低学生操作难度,引导学生安装磁针。最后让学
生检测自制的指
南能否准确地指示方向,让学生获取成功的快乐。
(四)交流展示
1.展示小组制作的指南针,说说是怎样来确定方向的?
2. 其他小组评价。
3、课件展示教师作品,学生评价。
(五)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创新,探索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来做一个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