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捕蝴蝶-幼儿园圣诞节活动方案
第 1 单元 磁铁
1、 磁铁能吸引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 这种性质叫磁性。过程与方法:
1. 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 不能吸引什么。
2.
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情感、 态度、 价值观:认同认
真实验, 获取证据,
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 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 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磁铁、 铜钥匙、
铁钥匙、 铁钉、 回形针、 铝片、 木片、 塑
料片、 弹珠、 纸片、 布条。
教学过程:
一、 魔术导入, 激发兴趣
1、 小魔术: 出示一个乒乓球,
一张纸。 问: 谁能让乒乓球定在纸上? 教
师演示。
2、 提出问题:
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 揭题、 板书: 磁铁设计意图
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
大多数学生玩过磁铁, 对磁铁已经有了一定
的了解。 教学开始, 创设“小魔术” 的情景,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 “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 ”,
这正是小
魔术产生的效果。“小魔术”、“小实验” 等是孩子最喜欢看的,
它激起了
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从而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二、
自主探究 获取新知
(一) 活动一:
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1) 师:
磁铁为什么叫它吸铁石? 它只会吸铁吗?
生: 因为它会吸铁, 好像别的都吸不住的。
生: 不一定, 好像别的也能吸。(引发学生冲突。)
(2) 师:
要研究清楚这个问题, 我们要怎么做?
生: 做个实验就清楚了。
师: 你们说得对,科学研究不能光凭感觉, 得用事实说话!
那就请大家亲
自动手, 来检验一下, 老师在工具盘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
请大家用这
些材料做实验,并把实验的情况和发现记录在练习册的表格里。 当然,
如果
你觉得这样做还不够过瘾, 还可以在教室里寻找其他材料做实验。
(3)
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得出磁铁主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教师补充课
题: 有磁性
设计意图
科学的魅力就在于让学生亲自去尝试, 去体验, 去感悟, 让学生体会科
学研究过程,
是本课的立足点之一, 磁铁能吸铁这一知识学生习以为常,
但
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要用事实说话, 并能亲自去证明, 就要花一番功夫
了,
上述实验就是让学生在大量的事实面前感受到磁铁到底能吸什么。
学生
对磁铁的了解虽然是比较丰富的, 但也是零碎的,来源也是各不相同的,
学
生各人的认识水平与自主探究的水平都是有差异的, 教师提供给学生材料,
让
学生自己去探究, 去发现,记录, 既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索自由度,
照顾到
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又给了学生合作的机会。
教师在恰当的时机充分发挥
了引导者、 组织者的作用,促进学生探究活动的深入进行。
从学生已有的知
识入手, 研究身边的科学, 即拓展了孩子们的研究空间,
又解放了学生的思
想。
(三) 活动二:
哪些物体是铁做的?
1、
小朋友们, 你们看: 我这里有一堆硬币, 可哪个硬币是铁制成的呢?
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呢? (出示硬币, 学生猜测。)
2、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辨别铁制成的物体吗?学生指出: 可以用磁铁来检
验, 因为磁铁能吸住铁。
3、 哪种硬币里含有铁的成分呢? 为什么有的硬币能被磁铁吸住?
而有的硬
币又不能被磁铁吸住呢? 想进一步了解硬币吗? (出示小资料: 硬币的成分,
学
生认真阅读。)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学会用磁铁来辨别一些铁制成
的物体,
这是从探究和应用方面来帮助学生建立和加深“磁性” 这一科学概
念; 同时也教育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周围的世界,
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三、 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
1、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们有哪些收获?
2、 现在老师也遇到一个难题:
老师不小心将一枚回形针掉进了装满水的
塑料杯子里,要想不碰到水,
该怎么办才能把回形针取出来?( 学生汇报并演示:
用磁铁紧贴着杯壁往上]移动。)
3、 其实, 磁铁里面还蕴藏着很多的秘密, 希望小朋友们课下继续探究!
设计意图
学科学的关键是为了用科学, 通过实验让学生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从
而让学生继续开展新的探究活动。
四、 附表:
实验一:
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实验记录表
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请打“ √ ”
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请打“ ×”
物 体 猜测 实验 我们的结论
铜 钥 匙
铁 钥 匙
回 形 针
铝
片
木
片
塑
料 片
弹
珠
纸
片
布
片
铁
钉
教学反思
陶行知曾经说过“手脑并用, 才会有创造。” 当今的科学教育,
既要强
调让学生动手做,又要强调让学生动脑想。 只有当学生的手脑协调并用, 互
相促进,
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真正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
“做” 中学,“做”
中长知识,“做” 中长能力, 使学生在亲历探究科学奥
秘过程中, 对观察、 提问、 设想、
动手、 表达、 交流等保持浓厚的科学
兴趣, 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逐渐形成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材料引起
活动, 活动发展思维,
课中为学生提供恰当的自主探究材料, 对提高学生自
主探究活动的水平,
促进思维的发展有着明显效果。本节课通过魔术、猜测、
实验、 讨论、
合作等方法让学生感知磁铁的性质及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
设计过程中,
着力体现科学新课程标准里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
探究是要以学生为中心” 的原则,
充分体现了小学科学教学的根本要求──
“启蒙性”、“探求]性”、“应用性”。
2.
磁铁怎样吸引物体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磁力拥有磁力,
可以使物体移动。
2、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过程与方法:
1、
根据材料设计实验, 研究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不能吸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真实验, 获取证据, 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2、 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在科学学习中尊重他人意见, 敢于提出不同
见解, 乐于合
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教学过程:
1、 观看小魔术——会走路的回形针
学生猜测,
教师演示。 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交流汇报。
师: 原来隔着纸的磁铁也能吸铁啊!
2、 实验探究怎样让小车动起来?
(1) 拉动小车
(2) 推动小车
(3) 不接触小车, 能让它动起来吗?
生: 可以, 磁铁隔着一定距离可以吸引小车。
师:刚才我们磁铁隔着一定距离可以吸引小车,如果磁铁隔几张纸能吸小车
吗?隔一本书呢?演
示(注:先猜想再验证,引 导生认真观察并感受磁铁在一定范围
内(隔物或隔一段距离)都能吸铁。
)
师:磁铁的这种吸引力叫磁力
小组实验 交流实验结果。
师:
磁铁还能隔着哪些物体吸引小车?
生: 边演示边说: 磁铁隔着一张纸片也能吸引铁钉。
生: 边演示边说: 磁铁隔着薄木片也能吸引铁钉。
、、、、、、、
师:
谁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
生: 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引小车(师板书)
师:
磁铁隔着所有物体都能吸引小车吗?
生: 不能
师: 非常聪明, 为什么呢? 我们看,
师展示纸、 木片、 铝片等问, 这
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点?
生: 都不是铁材料制成的。
生: 隔着的材料里没有铁。
生: 隔着的材料都比较薄。
师:
你观察得很细致, 磁铁隔着这些比较薄的物体也能吸引铁钉, 但当
隔着的物体达到一定的厚度,
铁钉还能被吸引吗?
生: 不能; 因为我发现桌面比较厚, 当磁铁隔着厚木桌时不能吸引铁钉。
生: 我发现磁铁隔着 1
本科学书能吸引小车, 磁铁隔着 2 本书能吸引
铁钉, 但当磁铁隔着 3
本书时,
就不能吸引铁钉。 所以当隔着的物体达到一定的厚度时, 磁铁
就不能吸引铁钉。
师:
实验时隔着的材料里不包括铁, 且都比较薄,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
此我们只能说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引铁。(板书一些) 磁铁隔着铁质物体吸
引铁,
情况比较复杂, 在以后的
学习中我们会研究到。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内容弹性较大, “一些物体” 的具体含义不好理解, 因此让学
生就地取材,
用磁铁隔着比较厚的书, 比较厚的木桌面等吸引铁,
使学生明
白当隔着的材料达到一定的厚度,铁就不能被磁铁吸引,
从而知道这里的“一些
物体” 指的是一些比较薄的物质, 而且还不包括铁质材料。
课堂生成化解了
教学难点, 使实验探究充满生活趣味, 达到一定的深度。
3、
举一反三——隔物取物
师: 老师的钥匙掉鱼缸里了, 我不想把手弄湿,
你能用什么办法帮我把
它拿出来?学生演示这个实验。
师: 看来磁铁的作用果然大。
从这个实验当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4、我会做
(1) 辨认铁制品,
使用磁铁检测比用眼睛看更可靠。 ( )
(2) 磁铁能吸引所有金属。 ( )
(3)
检测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实验中, 检测的物体越多, 结果越可靠。
( )
(4)
金属铜和铝能够被磁铁吸引。 ( )
磁铁隔着物体去吸铁的实验记录
隔开铁与磁铁的物体
观察到的现象
纸或书
塑料片
布
木片
玻 璃
泡沫
四、
总结延伸:
1、 今天的课, 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什么帮助? 你有什么收获?
2、
老师的钥匙不小心掉到了井里, 不把衣服弄湿, 怎样才能把钥匙成
功捞上来呢?
3
磁铁的两极
教材分析: 《磁铁的两极》 是本单元的第三课, 是在认识磁铁能吸什么、
磁铁怎样吸引物体之后, 指向“磁场” 教学的第一课, 教材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聚焦: 通过推测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是否相同, 了解学生
的前概念,
同时产生本课的研究问题。 第二部分是探索:
根据推测经历借助
回形针用感官感受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
观察相同轻重的回形针被磁铁不同部
位吸引的距离(先后)
以及借助铁粉盒观察铁粉在磁铁上的分布等活动收集磁铁
不同部位磁力大小的据。 第三部分是研讨:
根据观察的现象建构磁极的概念。
第四部分是拓展:
运用方法认识其他磁铁的磁极。]]]]]]]]]]]]]]]]]]]学生分析:
学
生已经探究过磁铁能吸引回形针、 硬币等铁质物体, 为本课借助小钢珠、 回
形针、
铁粉等比较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奠定了基础。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磁
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是模糊的,
关于如何借助回形针、 铁粉等比较磁力小
的实验操作方法需要进行明确地指导,
学生借助示意图表述实验现象以及如何
借助现象转换成概念的证据意识需要进一步培
养。
内容标准: 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 相同的磁极相斥, 不
同的磁极相吸。
说出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
学习目标:
1.
通过探究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 知道磁铁有两极, 说出磁铁两极
的磁力最强。
2.
能通过感官体验、比较磁铁不同部位吸引回形针的远近(先后) 、 观察铁
粉在磁铁上的分布等活动,
比较和描述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
3. 通过观察和比较磁力大小,
保持进一步认识磁铁性质的兴趣。 【教法、
学法】教法: 本课我采用操作发现、 直观演示、
讲授启发等教法,引导学生
发现问题, 作出假设; 适时指导实验细节, 验证猜想;
利用数据认真分析, 得
出结论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合作交流; 分析归纳, 获取新知。
经历猜想
——实验——结论的探究历程。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悬挂的大条形磁铁、 回形针, 两块没有标识的磁铁。
演示材料: 条形磁铁、 小钢珠、
若干纸条(在黑板上直观记录条形磁铁相
互作用的实验现象时使用) 。
教学过程
一、 设疑激趣 导入新课 (4 分钟)
1、 师: 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
看完后说一说: 你知道了什么? (播放:
磁铁有磁性的相关视频)
2、 师:
谁先说? (生: 、、、)
3、 师: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磁铁,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关于磁
铁的知识。(板书:磁铁)
4、(出示小钢珠和条形磁铁)
师: 老师手里有一块条形磁铁和一些小钢珠,
我用条形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吸小钢珠会怎么样呢?
看谁观察得最认真。
5、 教师演示(多做几次)
6、
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小钢珠放中间容易滚到两边, 而吸在两端的小
钢珠不会滚到中间)
7、 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猜想, 做出假定性解释。
8、
老师可以这样理解吗? 也就是说你们猜测: 这块磁铁的各个地方磁力
的大小可能不一样,
两端的磁力可能大一些, 对吗?
二、 验证猜想, 获取新知。
活动一: :
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1、 如果想验证我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的, 我们应该怎么做?
做实验试一
试。
2、
小组讨论:刘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 块条形磁铁和回形针若干,
怎
样利用这些材料来验证我们的猜测呢? 你们有什么好的实验方法? 小组讨论 2
分钟
!
3、 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4、
学生汇报实验方案。(适时板书并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2 分钟)
5、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许多好办法。 但课堂上时间毕竟有限, 为了大家
更好的交流,
我们统一做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吸回形针的实验, 实验前我们来
看实验要求。
课件出示:
①在磁铁上从左到右取出 5 个点。为了方便说明, 我们把磁铁的这五个
点标上序号 A、
B、 C、 D、 E。
②挂回形针时, 轻轻的一个一个地加。(悬挂)
师:
为了避免回形针挂多了相互干扰, 测量时最好一个点一个点测。 测
量下一点时, 已
经挂过的回形针拿下来放到一边, 重新拿没有挂过的回形针进行实验。
③边挂边数个数,
每测完一个点, 及时记录。(记录)
师: 如果挂到第 5 个回形针掉下来了, 算多少个?
④观察各组实验数据, 分析交流。 (分析)
师: 实验完后我们将评选出“最佳探究奖”
和“最佳合作奖”。
6、 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巡视。
7、 各小组实验数据汇总。
(10 分钟)
8、 给时间观察并分析数据:
师: 从我们的汇总数据里,
可以发现些什么信息?
生: 中间都是 0
师: 中间回形针的数量是 0, 说明什么?
表示磁力非常弱, 弱到几乎是 0。
师: 还发现了什么?
生: A 点和 E
点吸的最多。
师: 现在我们知道, 条形磁铁的不同位置的磁力大小有什么规律?
生:
条形磁铁的磁力两端强, 中间弱
师: 是的, 通过实验, 我们验证了刚才的猜测。(磁铁各部分磁力大小确
实不同,
两端磁力最强, 越往中间磁力越弱。)
师: 我考考同学们,如果在 B 点和 C
点之间加一点, 这一点的磁力会
怎么样? 比 C 点强,比 B 点弱。
师:
磁力的由强到弱, 它是一个什么趋势? 是一下子就弱了吗?
师: 从强到弱, 再到强。
科学家把一块磁铁上磁力最强的地方叫磁铁的
磁极。(板书: 磁
极)
师:
一块磁铁有几个磁极?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磁铁的两极”(板
书课题) (5分钟)
活动二: 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
师: 刚刚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磁铁的两极,
你们还想再玩玩吗?
1、 小组长拿出磁铁小车, 让同学们玩一分钟, 说说发现了什么。 (1
分
钟)
生: 小车可以吸在一起也可以推着跑。
师:
我们把吸在一起叫做相互吸引, 用→←表示; 把推着跑叫相互排斥,
用←→表示。
板书: 相互吸引 →← 相互排斥 ←→
2、 那相互排斥和相互吸引又有什么规律呢?
我们再来玩一玩, 这次要有
计划有目的的去
玩。 请小组长迅速收起小车,
拿出老师给你们包好的小磁铁, 一起看实
验要求:
(1) 编号:
先在每个磁极上写上字母, 一根上写 A 和 B, 另一根上写 C
和 D。(每组两根,
由小组长写) 如:
(2) 测试: 依次试一试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并完成表 2。
表 2
( )
( )
( )
( )
(3) 记录: “→←” 表示相互吸引,
“←→” 表示相互排斥。
如: →← 或 ←→
(4) 分析: 有什么规律?
3、 学生实验,完成记录单表 2。(师巡回指导, 张贴卡片,
请完成的最
快的小组长上台
用符号填写自己小组的记录。) (5 分钟)
4、
师: 好的, 请同学们看黑板, 仔细观察,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 、、、(只要能说出 B
和 C 吸引就一定和 D 是相互排斥就可以。)
师: 老师拿出两块条形磁铁, 边演示边说,
如果这块条形磁铁的一级和
另一块条形磁铁
的一级相互吸引,那和另一级一定相互排斥。
这也就告诉我们磁铁的两极
只有两种情况: 一
种是(生说) 相互排斥, 一种是(生说)
相互吸引。 对照自己小组的实验记
录, 验证一下这个
规律。
师:
都有这个规律, 实验记录完全一样吗?
师: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
(标注字母时是随意的, 没有统一标准。)
师: 怎样才能标注统一呢?
我们下一课再继续研究吧! (5 分钟)
三、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1、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 分钟)
2、 考考你:
(1) 磁铁磁性最强的地方是(
), 磁铁有( ) 个磁极。
(2)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时, 有时会( ),有时会( )。
(3) 用条形磁铁的不同位置吸引回形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③处吸引的回形针数量最少
B、 ①处和⑤处吸引回形针数量比其他都多
C、
②处吸引的回形针数量比⑤处多
3、 请欣赏: 课件出示指南针、 磁性防蚊纱门、
磁悬浮列车等图片, 让
学生进行了解, 并
体会磁铁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
师:
我们的祖先早就利用磁铁的这种性质发明创造了闻名世界的指南针,
这项发明在世
界上还是最早的呢!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3 分钟)
4、 拓展延伸
昨天粗心的淘气不小心把一根条形磁铁摔成了两段, 你知道摔断的磁铁(其
中一段)
还剩几个磁极呢? (1 分钟)
A B
B A
A B
D
C
D C
C D
C D
B A
A B C D
A B
C D
4、 磁极与方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无论磁铁是什么形状, 在不受其他力的影响时,
磁铁的磁极可以指示南
北方向。磁铁的南极(S 极) 指向南方, 北极(N 极) 指向北方。
2.指南针是由磁针和刻度盘两部分组成
3.指南针的指示方向位南北方向,
红色的一段指向北方, 在使用指南针时,
需要将红色的一段和北的刻度对齐。
过程与方法
1、 在观察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
2、 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測。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体会认真实验、 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
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磁性强弱
的问题,从某方面对不同的实
验方法做出比较和评价,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指导学生在探究
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教学过程
一、 悄景导入:
设置情境: 小朋友把小黄鸭玩具放在水上玩载物游戏,
当用磁铁作为运
载物的时候, 玩具
鸭总是朝着一边停下来。
问题:
载有磁铁的玩具鸭, 怎么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停下来?
小结:
装有磁铁的玩具鸭总是能朝一个方向停下来。
二、 任务探索
1、
将条形磁铁悬挂起来,当磁铁停止转动以后,观察它的两个磁极分别指向
哪里?
师:
探究之前, 咱们先明确一下教室的东南西北(已贴好)请拿出你们的右
手指出正南方向,
左手指出正北方向。(明确方向, 为下一活动做好准备)
2.师: 非常好。 方向明确了,
谁来告诉大家这根条形磁铁现在指向哪两
个方向?生: 一极指南, 一极指北。(师:请你说清楚,
红色的一端指向 , 蓝
色的一端指向 )
3.师: 同意吗? 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老师让磁铁晃动起来,(轻轻地推) 猜
猜看, 当它静止时, 红色, 蓝色部分又会指向什么方向?
请你猜。(指名 3 个
学生)(速度快, 点前面的学生) 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猜想记在心里。
现在, 磁铁
静止了, 仔细观察, 自己猜的和实验结果是不是一样?
生:
(师指导说明确) 是一样的。
师:
也就是? 红色的这一端指向? 蓝色的一端指向?
师: 你们猜的跟实验结果是一样吗? (是)。
同学们, 通过两次观察, 我
们发现, 磁铁静
止不动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点两三个学生。)
4.生: 磁铁静止时, 总是红色指向北, 蓝色指向南。
(激发探究磁极与方向关系的欲望)
5.师: 这根磁铁静止的时候总是红色的一端指向北,
蓝色的一端指向南,
那么是不是所
有的条形磁铁都有这个特点呢? 我们再来猜猜看,
你认为? 你认为呢?
猜想需要实验来验证, 先请大家看到温馨提示, (师读, 边读边解说)
6.(课件出示) 温馨提示:
(1) 悬挂磁铁时, 尽可能地远离其他磁铁和铁质物品;
(把其他磁铁放进离支
架最远的
那个抽屉)
(2) 轻推一下磁铁,
让旋转的磁铁自然静止, 观察它的方向, 不要干扰;
(3) 反复做两次, 准备汇报。
7.师: 请大家看到, 每个小组的支架上已经悬挂好了条形磁铁, 注意观
察,
磁铁现在静
止下来所指的方向, 记在心里。 请组长轻轻地推动条形磁铁,再仔细观
察,
磁铁再次静止下
来时所指的方向。 开始实验吧。(提醒学生,
老师说开始后才可以开始试
验。)
8 师: 哪个小组的磁铁静止下来了, 第 组,
真棒!
还有哪个组的磁铁也静止了? 你们的磁铁两端所指方向是? (学生回答)
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9.师: 通过刚才的实验, 我们发现,
一个能够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转动的
磁铁, 当它静止
时, 总是红色的一端指向?
蓝色的一端指向?
10.师: 人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
指南的磁极叫南极。(贴黑板纸)(读一
遍) 在科学领
域里, 北极, 国际上通行用 N 来表示, (边说边板书) 南极则用
S 表示。
(边说边板书)(大
头笔写)
11.师: 孩子们,
我们刚才用悬挂磁铁的方法, 找到了大条形磁铁的南极
和北极, 现在请
小组长轻轻地拿下磁铁, 像曾老师一样, 在磁铁的两极标上 N 和S。
其
他同学观察和讨论,
开始行动吧。
总结: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当磁铁静止时,它的两个磁极分别指向南方和北
方。 磁铁能指
示南北,
指北的一端叫北极, 也叫 N 极; 指南的一端叫南极, 也叫 S 极。
磁铁总是同时存在
着两个不同的磁极。
三、 了解指南针的历史、 用途和构造:
1.家见过指南针吗? 说说在哪儿见过? 关于指南针都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
答。
2.家知道的真不少, 关于指南针还想了解它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3.朋友们头脑中有这么多问题, 这需要我们自己来研究寻找答案。 下面根
据自己课外搜
集的资料, 以小组为单位, 寻找答案吧!
4.生阅读讨论。
5.流汇报:
下面就请小朋友们谈谈我们自己都解决了哪些问题?
6.不错,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古老的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四大
发明是我国劳动人
民智慧的结晶,
其中指南针就是四大发明之一。 现在就请跟着老师来了
解一下指南针的发
展历程。
(放课件、 课件的内容是从最早古代人民利用太阳和北极星来辨别方向、 司
南、 指南车、
指南鱼、
各种各样的罗盘及现在发明的各种各样的指南针等方面的知识,
也可以介绍书本
知识。)
7.观察教学用的指南针。
(1) 指南针由几部分组成? (主要由磁针、 支架、
标明方向的底盘、 盒子
组成。)
(2) 磁针的哪一端指北, 哪一端指南?
(3) 方位盘上的方向是怎么表示的?
8.用指南针定方向。
(1)
大家会使用指南针吗? 小组讨论研究怎样用指南针来判断方向。
(2) 交流指南针的使用方法。
(3) 用指南针来判断教室的各个方向。
(4) 走出教室, 继续判断:
学校大门和教室窗户的朝向; 国旗与学校大门
在我们的哪个
方向。
四、
拓展与应用
1、 认识蹄开磁铁的磁极
(1) 出示蹄形磁铁、 它的磁极在哪里呢?
(用小钢珠测试,因为磁极磁性最强,钢珠会自动滚向磁铁的两个磁极。 )
(2)、
试试蹄形磁铁各部位的磁力,找磁力,并做好记录
(3)、 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回答实验结果,1
号和 5 号分别挂了几颗,2、 3、 4
号分别挂了几
颗,说明 1 号和 5
号磁力最强,也有两个磁极,即南极和北极
2、 了解司南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两千多年前, 中国人最早发现的磁石,
制作了司南。
五、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5 做一个指南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
过程与方法
. 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做磁针。
. 判断自制磁针的南北极。
. 合作设计制作水浮式指南针。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培养动手制作的兴趣, 激发创造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用摩擦的方法做一根磁针。
2、 难点: 用指南针判断自制磁针的南北极。
教学准备
钢针、 磁铁、 大头针、 指南针、 吹塑纸、 水槽、 水、 塑料碗、 线、
塑料架、
记录表, 课
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一艘大船在东海航行, 海上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 突然天空变得阴
暗起来眼看一场
大雨要来临, 怎么办? 必须马上回到港口才会比较安全。 可是茫茫大海该
往哪儿回呢?
小朋
友们我们用什么办法来帮助船长确定方向啊? (指南针)
二、 观察实物,
讨论方法(8 分钟)
(实物投影展示一个水浮式指南针)
问: 大家一起看一看,
指南针的构造有哪些? 它是怎样工作的? 看谁能完
整的说出来?
生: 磁针, 方位盘,
支架和外壳。(发现指南针构造, 帮助选择材料)
生: 小磁针会晃动, 最后固定一个方向(发现磁针转动)
问:
怎样利用一根钢针做指南针呢? 小组讨论一下吧!
(学生讨论5分钟)
讨论过程中解决的问题: (通过有理据的说理, 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
1.
你需要什么材料?
2. 你知道怎样使钢针磁化吗? 你可以试一试! (学生成长点)
3. 你能运用什么原理测试出磁针磁力大小吗?
4.
你能运用什么原理确定磁针的南北极?
5. 你想通过什么方法使小磁针转动起来呢?
问:
能说说你们准备怎么做吧!
生: (汇报总结)
(三) 、 手脑协同, 探究制作(12
分钟)
问: 你们心里有自己的制作方案了吗? 那就开始制作吧!
两人一组,
一个指南针,
并将你的制作过程, 汇总在表格中!(表格 1)
用哪个
磁极摩擦
摩擦的方向
摩擦
次数
磁针可以吸引
多少个大头针
磁针的
南北极
南极( )
从针头向针尖摩擦( )
针头是
( ) 极
北极( ) 从针尖向针头摩擦(
)
针尖是
制作
( ) 极
学生制作 10 分钟
(四)、 展示交流, 对比究真(10
分钟)
问: 根据各个二人小组所做的记录, 在大组内汇报你们的制作过程吧!
说
说你的指南针
有哪些优点?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你觉得可以如何改进呢?(课件展示问题)
利用表格2评价各小组的指南针
你的指南针区分了南北极吗?
你的指南针磁性强吗?
你的指南针可以自由转动吗?
你的指南针方向指对了吗?
(学生讨论3分钟)
问:展示你的指南针,解说它的优点和你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吧!
(学生展示5分钟) 在展示的过程中, 归纳总结出沿一个方向摩擦的必要性,
摩擦多次
的必要性, 自由转动的必要性, 平衡的必要性
问:不适用磁化的钢针,利用小磁铁,可以做指南针吗?利用手中的材料试
一试吧!
(五) 回顾总结, 畅想未来
问: 现代科技中, 我们都是如何判断方向的呢?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研发、 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
系统。 与美国
的 GPS、 俄罗斯的格洛纳斯、 欧盟的伽利略系统并称全球四大卫星导航
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
系统由空间端、 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 空间端包括 5
颗静止轨道
卫星和 30 颗非静止轨
道卫星。 地面端包括主控站、
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 用户端
由北斗用户终端以及
与美国 GPS、
俄罗斯“格洛纳斯” (GLONASS)、欧洲“伽利略” (GALILEO)
等其他卫星导航
系统兼容的终端组成。
问:(带着问题出课堂) 除了磁铁摩擦铁制品的方法外, 还有什么其他的方
法吗? 课后,
同学们可以继续探究!
6、 磁极的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 异极相互吸引。
过程与方法: 学会有计划地做实验,
分类整理实验证据找出规律。 能通
过实验找到磁铁
的南极与北极,
探究磁极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有计划、
有步骤进行实验的严谨态度。
2.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知道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 磁铁的两极同极相斥、 异极相吸。
教学难点
有计划地做实验, 分类整理实验证据找出规律。
教学准备
每组未标识条形磁铁2
个, 有标识条形磁铁 1 个, 马蹄形、 环形磁铁
若干, 棉绳 1 卷,
磁铁座 1
个, 悬挂磁铁的支架 1 个, 标签若干。
教学过程
先在黑板上写好课题:
磁极的相互作用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欢迎走进科学课堂。 通过前面的学习,
我们知道磁铁是
有磁性的,
磁铁能吸引含铁的物质。
2、
那么, 两块磁铁慢慢靠近, 会怎样呢? 仔细观察(有时两块磁铁紧紧
地吸在一起, 有
时另一块却离开它靠不到一起)
3、 看玩具青蛙的嘴, 把它闭上后, 它还会自动张开,
为什么总是合不
上呢?
4、 看老师的实验: 老师却有魔力让其中的一块磁铁浮起来,
睁大眼睛
看清楚咯。 这是怎
么回事呢? 让我们开启今天的科学之旅,
一起来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二、 新课教学
磁极的相互作用
1.大家想一想: 让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 有哪些情况?
(指名学生说)(课
件展示)
2.师: 大家很会思考, 真像个小科学家。
3.师: 咱们找出了两个磁极接近的四种方式(手指课件) 当它们接近时会出
现什么现象
呢? 请你猜: 哦, 你觉得(S 极和 N 极相接近会吸在一起)。 你呢。
他
觉得(N 极和 N 极接
近会弹开)。
好的,请大家把自己的猜测写在实验报告单上“我的猜测” 一
栏(师举起报告单
提示)
4.师: 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咱们还得通过实验来验证.
5.师:
实验前请注意(师念)
(1) 两人一组, 共用两块小磁铁(一个操作一个记录, 再交换进行
) 把两块磁铁放在桌面上进行;
(2) 仔细观察;
(3) 小声讨论;
(4) 及时记录; (记得把观察的结果也记录在实验报告单“实验发现” 那一栏)
5.师: 开始吧, 看看哪一组团结协作, 效率最高!
6.学生实验
(培养学生有计划、
有步骤地进行实验的严谨态度)
8.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师边看边引导: 看清楚两极,
NS接近时有什么现
象?„)
9.交流汇报(展示学生的实验报告单)(展示两张)
咱们来看看这个同学的实验报告单, 请大家看到大屏幕, 南极和北极接
近时,他的猜想
是„? 他是实验发现是„? 我们再来看看第 2 个同学的报告单:
他的猜想和
实验发现是一致
的吗?
11.师:
你们的猜想和实验的现象是一样的吗? 咱们来看看吧!(课件展示)
师旁白: S
极与
N 极(生说: 相吸„) 两组展示完再板书: 相吸, 相斥, 相斥, 相
吸(板书)
12.师: 你们发现了有什么规律呢? 后面那个男生你来说。 他说有两个“相
吸”
和两个“相
斥”, 那什么情况下相吸呢? 你最先举手, 你说。 你总结的真好!
他说
当 SN、 NS 相接近时
是相吸, 这是不相同的磁极我们叫做异极,
也就是异极相吸(贴黑板纸)。
那什么情况下相斥
呢? 你也说的很清楚, 她说当 NN
、 SS相接近是相斥, 这是相同的磁极
我们叫作同极, 也
就是同极相斥。(贴黑板纸)
请大家齐读两遍。
13.师: 这就是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指黑板上的课题)(慢慢地说)
14.师: 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课本翻到第 27 页, (课件出示课本第 27
页)
把咱们总结的这
个规律写在书上并轻声读一读。 写好了吗?请把书放回抽屉里。
三、 拓展延伸
1.师: 孩子们, 条形磁铁有南北极, 那么对于其他形状的磁铁,
比如(马
蹄形、 环形),
咱们有什么办法找到它们的南极和北极?
生 1:
我们认为可以采用悬挂的方法找出马蹄形磁铁的 N、 S极。
生 2:
我们可以通过条形磁铁的两极来测试其他磁铁的两极, 原理就是
同极相斥, 异极
相吸。(追问:怎么测量?你来找一找吧。 让生演示一遍, 师:
你拿的是
条形磁铁的哪一极?
(举高) 相吸了, 马蹄形磁铁这一极是? 相斥了,
这一极是? )
2.师: 大家的方法都很棒, 都会活学活用啦。
3.师拿出之前上课前的环形磁铁: 请同学们再看到咱们课前展示的环形磁
铁, 这块磁铁
相吸是因为? 这块磁铁浮起来是因为? (全班回答) 原来曾老师并没有魔力,
而是磁极间的
相互作用让它浮起来了。
4. 师: 孩子们, 想想看,
在现实生活中, 哪些事物利用了磁铁“同极
相斥、 异极相吸”
的原理呢?
生
1: 文具盒, 利用异极相吸的原理。
生 2: 门吸, 利用异极相吸的原理。
生
3: 冰箱门, 柜子门, 也利用异极相吸的原理。
5.师: 咱们一起来看看吧(先总结再播放:
有些物品不需要很大的磁力, 为
了节约成本,
会根据磁铁有磁性的特点利用磁铁铁和铁来完成, 比如有的文具盒、 门
吸、 门柜等等)
6.师: 谁还知道哪些事物利用的是磁极间同极相斥的原理呢?
7. 师:
现在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种种高科技产品: 磁悬浮列车。(请看大
屏幕) 它利用
的就是相同磁极相互排斥的磁力悬浮起来的, 由于磁悬浮列车不接触轨
道, 极大地避免了行
驶中的震动和摩擦, 行驶起来又快又稳, 现在试验速度达到了每小时500
千米以上, 神奇吧?
(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小结
1.师: 孩子们,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磁铁的两极有这样的规律
(指板书)“同
极相斥,
异极相吸”(齐读) 它在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 其实大自然还有
很多奥秘等着咱们去
探究与发现。 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 我们要用眼睛去看, 用耳朵去听,
用手去操作,
就一
定会有更多了不起的发现。
【板书设计】
磁极的相互作用
(同极相斥, 异极相吸)
(白) 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红),
指南的磁极叫南极。(贴黑板纸)
指北的磁极叫北极 指南的 磁极叫南极。
S
------N 相吸
N------N 相斥
S------S 相斥
N
------S 相吸
7、 磁铁和我们的生活
N S
一、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说出搜集有关应用磁铁解决生活和生产实际问题的信息资料的方法。
2.
能通过观察和测试, 找出哪些日常生活用品中使用了磁铁。
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愿意关注磁铁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2.
能从别人那里获得有关磁铁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的实例。
三、 科学知识目标
l.
能列举我国古代人们利用磁铁的实例。
2. 能说出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四、 其它目标
能举出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利用磁铁和磁性材料的实例
五、 课时安排
用1个课时。
本课设计了观察图片、 分析资料、 验证实验、 交流讨论
等4个活动。
六、 课前准备
磁在生活应用的图片或实物
活动: 找找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目的
1. 能举出3个以上磁铁在生活用品、 文具、 玩具等中应用的实例。
2.
能发现在生活中, 什么地方应用了磁铁。
3. 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磁铁。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可以让学生调查磁在生活中的用途, 搜集有关磁应用的资料。
课
上将自己收
集到的资料以灵活多样的方式, 与全班同学交流。(如: 讲述,
展示实物、
模型, 绘图说明,
信息发布, 制成课件, 演示操作等。) 版权所有
二. 活动前必须有充分的准备, 应让学生自己选择、 自行准备,教师应做
好启发、 组
织、 指导和调控。 首先启发学生指出磁铁在物体的部位, 然后启发学生
讲述或演示(实验
验证) 磁铁的作用, 最后引 导学生谈出自 己的发现和看法。
三.
课内练习
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填空:
1. 我找到了磁在 方面的应用。
2.
我知道以下地方用到了磁铁:
3.
我找磁铁的方法:
活动: 哪里有磁铁?
活动目的
1。
准确判断在一个装置中, 哪些零件是用磁铁制作的。
2. 能分析出磁铁在一个装置中的作用。
3. 能在调查和搜集信息、 资料的基础上与大家交流。
教学过程
1、
按3至4人分组, 活动时间约10分钟
2. 首先由“小电动机、 小喇叭和话筒里有磁铁吗? ”
的问题引出活动, 请
学生观看
“解剖图” 发表意见。 然后,
提示学生设法检验其中是否有磁铁。 这
里为学生提供实物、
大头针或曲别针,
而检验方法则由学生选择。
3. 活动的第二个内容是看图找出垃圾分类机中的磁铁,
并引导学生说出
“垃圾分类机”
是如何利用磁铁的原理来工作的。
4.组织学生交流, 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 说出还有哪些家用电器用到了
磁铁, 使学
生对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 磁悬浮列车
活动目标
1。 能解释磁悬浮列车工作的基本原理。
2. 能说出两条以上磁悬浮列车的优点。
过程:
1. 课前启发学生查找磁悬浮方面的资料, 以备课上交流, 时间约8分钟。
2. 采取看图启发的方式导人活动, 也可由展示磁悬浮玩具导人, 或以问
题的方式导人
活动, 如: 比目前火车还要快的车是什么车? 你知道图上列车的名字吗?
请你说说磁悬浮
列车是怎么回事? 你能给大家讲讲磁悬浮列车吗? 引导学生将查到的有关
信息资料与大家
交流。 [来源:]21教育网
3. 磁悬浮列车所采用的科学原理就是“同性相斥、
异性相吸” 的原理。 让
学生用环形
磁铁模拟磁悬浮列车的实验。
活动:
磁记忆
活动目标:1.能设法查阅更多的有关磁性材料的资料。
2。
能举出磁性材料在记录文字、 声音和图像方面的应用实例。 ]
过程: 1. 全班分为4人一组,
活动时间约10分钟。
2. 活动开始,可用“录音机怎样记录声音? ”
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
资料和理解发表
意见, 展开活动; 也可以用录音带。
录像带。 计算机软盘等其中一种实
物让学生认一认, 说
一说, 展开活动
《磁铁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磁铁和我们的生活》
是本单元最后一课, 在前面几节学习了: 磁铁能
吸引铁制物体;
磁铁两极磁力最大,
分别为 N 极和 S 极, 且具有指南北的性质; 磁铁间
同极相斥, 异极相吸
之后,
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寻找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结构
为古代磁铁的应用——现代生活中磁铁的应用——电器中磁铁的应用, 由
远到近、 由显性到
隐性的顺序安排。 从认知层面上, 是从哪里有磁铁到为什么要用磁铁。
学情分析
学生已通过实验基本掌握了磁铁的一系列性质, 虽然知道生活中很多地方
用到了磁铁,
但对于具体用到了磁铁的哪些性质,
没有有意识地去思考。 小学生好奇
心强,探究欲强, 创
造力也很强, 因此,
他们会很乐意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发明创造。
学习目标
1.
能够搜集有关应用磁铁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信息资料; 愿意关
注磁铁在生活
和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通过观察和测试, 找出哪些日常生活用品中使用
了磁铁。 21
世纪教育
网版权所有
2. 能列举我国古代人们利用磁铁的实例;
能说出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
明之一。
3.
能对“磁铁的应用实例中用到了磁铁的什么性质” 作出说明。
4.
能够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分享自己寻找的有关磁铁应用的实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寻找发现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物品应用了磁
铁的什么性质。
难点:
电器中磁铁的应用。
评价任务
1. 在了解日常中一些磁铁的应用实例后,
能够列举出其他例子, 并与同
学交流分享。
2. 思考探究寻找磁铁的方法,
了解磁铁的应用实例用到了磁铁的什么性
质。
教学准备
小电动机、 小喇叭、
话筒、 指南针、 环形磁铁、 大头针、 曲别针、 磁
带、 磁卡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讲述故事: 晋朝时, 马隆率兵讨伐叛军。
他下令把大量磁石堆放在通道
两侧,身披铁甲
的叛军进入夹道时就像中了定身法, 马隆一举胜利。
师: 同学们,
你们知道马隆是怎么胜利的吗?
生: 磁石(磁铁)。
师: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古代人应用磁铁的例子?
(引领学生简单了解司南、 罗盘的发明和应用,
使学生认识到指南针是我
国古代四大发
明之一。 )
师:
这两个实例中用到了磁铁的什么性质? 我们还学习了磁铁的哪些性质?
教师以课件出示:
磁铁能吸引铁制物体; 磁铁两端极磁力最大; 磁铁的两
极分别叫做 N
极和 S 极,
且具有指南北的性质; 磁铁间同极相斥, 异极相吸。
二、 自主探究
(一)
找找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 古人都知道应用磁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现在人们越来越聪明,
科
学技术也这么发
达, 现代人是如何利用磁铁的?
师:
同学们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搜集到了很多有关磁应用的资料, 下面
就请同学们把自
己的资料同其他人分享一下。
组织小组交流。
(二) 哪里有磁铁?
教师出示小电动机、 小喇叭和话筒, 并请学生观看解剖图, 问: 同学
们想一想,这里面
有磁铁吗?
学生思考回答。
师: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检验? (教师提供实物、
大头针和曲别针, 检验
方法由学生选
择, 学生提供方案并实施后,
教师对结果进行点评。)
师: 我们再来看看这台机器, 你们能用同样的方法找出磁铁的位置吗?
思
考为什么磁铁
要放在这个位置, 它是应用了磁铁的什么性质? 有什么好处? (教师组织学
生交流,
启发学
生根据生活经验, 说出还有哪些家用电器用到了磁铁,
使学生对磁铁在
生活中的广泛用途有
初步的了解。)
(三) 磁悬浮列车
师: 目前比火车还快的车是什么车? 你知道图上列车的名字吗? (由此引导
学生交流分
享有关磁悬浮列车的知识。)
师: 磁悬浮列车所采用的科学原理就是“同性相斥、
异性相吸” 的原理。
你们能利用环
形磁铁模拟磁悬浮列车工作吗?
组织学生交流实验, 感受“磁悬浮” 的力量。
三、 拓展延伸
师:
你们知道吗? 磁还可以用来记录信息。 录音机就是用磁带来记录声音
的, 计算机磁
盘也是用磁来储存信息的。(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磁应用的图片或实物, 如
磁带、 磁卡、
磁记
录示意图等, 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印象, 从而丰富学生关于磁记忆的认识。)
教学反思
对于 2 年级的学生来说, 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会使学生倍感亲切、 可信,
符合学生的认
知特点, 很快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
使用网络可以很快且
准确地了解相关资料,
这种辅助教学方式可以为科学教学提供很大便利。
充满趣味的小发明
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磁铁在生活、 生产中的应用, 逐渐地培养学生热
爱科学的情感。
在整
个活动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学生亲历科学活动的宝贵价值, 它是学生
施展想象力、 发挥
创造力的源泉。科学教师一定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不要把学生束缚在
太小的空间里, 也
不要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终点。
第二单元
1 观察我们的身体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 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 躯干、 四肢四部分,
如果根据
做事情的不同人体还会
有不同的结构划分。
2、
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到, 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
到。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应用触摸、 手捏、 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 了解身体内
部的结构。
2、 能够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 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能够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中, 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 保证观
察活动的真实性。
2、 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教学重点】
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 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
【教学难点】
观察身体内部器官。
【教学准备】
空白纸、 放大镜、 尺子、
人体基本结构图等。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动物的本领和它们的身体特点有关。
1、 提出问题:
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虫能手, 青蛙为什么善于捕虫? 老鹰为
什么能抓住机灵的老
鼠?
啄木鸟为什么能吃到树干中的害虫?
2、放映录像带: 青蛙的眼睛、 后腿、
舌头具有善于捕虫的特点, 肤色
用伪装来保护自己; 老
鹰有坚硬而带弯钩的喙,
以及尖利的爪子, 适于捕捉老鼠; 啄木鸟的嘴尖
尖的适合啄食隐藏
在树干中的虫子,
爪子两趾在前两趾在后, 适于抓住树干。
3、 小结: 动物的本领和它们身体的特点有关系。
4、 引出课题: 人有哪些本领? 人为什么这样有本领? 今天我们来观察自
己的身体。
二、 观察人的身体。
1、 观察身体的外形。
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让学生观察到人体可以分成头、 颈、 躯干、 四肢几个大的部分外,
还
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
这些大的部分再划分为小的部分。
如躯干部还可以可以分成胸部、腹部、
肩部、 腰部、 臀部、
背部等)
2、
人体是左右对称的。
(1)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从头顶开始, 通过鼻尖画一条线,
把人的身体分
为左右两部分, 发
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人体是对称的。
这里要求学生具体说出怎样对称。 通过讨论, 学
生明确: 人体的
左边和右边的眼、耳、
鼻、 上肢、 下肢等各部分不仅大小、 长短、 粗
细、 颜色、形状而且位
置都是一样的, 即一一对应的)
(2) 让学生亲自体验身体左右对称这种结构的好处。
活动: ①体验用两只眼睛看,
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广;
活动: ②让学生体会两只眼睛比用一只眼睛看得准确;
活动: ③让学生先用两只手系红领巾, 接着用一只手系红领巾,
让学生
体会两只手比一只手
做事方便灵活;
活动:
④让学生体会如果两只脚不一样长, 弯腰、 上台阶、 转向都会
很不方便,身体也不易
保持平衡。
(这些活动生动有趣, 又使学生体会到我们身体器官左右对称的优越性。
当
然从人体外部来
看, 结构上还有不少特点, 但对小学生来说观察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
不
便观察, 所以也就
把重点放在身体的左右对称这个特点上。 从教学的情况来看,
选择这个
观察点,不仅符合学
生的水平, 而且选择的体验活动, 方便易行,
人人都能参与, 学生很
有兴趣,也使课堂气氛
很活跃。)
3、
观察身体的内部。
(1) 教师用解暗箱的游戏引入(突破难点)。
教师准备一个牛皮纸袋, 里面有一个塑料瓶, 瓶里装半瓶水, 另外还有
其它的如夹钳、
钟表
等物品。 教师让学生想办法推测里面的物品, 并说出自己这样猜测的理
由。
学生通过用手摸、
捏、 摇、 听等方法最后终于猜出了里面的物品。
接着教师出示一幅画, 上面画有一个人体外表的轮廓, 告诉学生人体好
比刚才那个纸袋子,
外面由皮肤包裹着, 看不见里面, 让学生想办法推测内部有什么。
这时学生的思路打开了, 想出了许多好办法:
①有的说, 用耳朵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
从而可以知道心脏的位置;
②有的说, 手臂曲起, 可以摸到鼓起的肌肉;
③有的说, 说话时有手摸喉部,
可以摸到正在振动的声带; 跑步后胸部一
起一伏, 可以知道
那里是肺部;
④有的说, 吃饱饭后, 胀起来的地方是胃;
⑤有的说, 饿的时候, 肚子咕咕叫,
这里可能是肠子;
⑥有的说, 用力往下捏, 可以摸到硬的, 那是骨头;
„„
最后让学生根据大家用看、 摸、 听等方法所得到的信息,
综合想象一下
人体的内部是什么模
样?
(皮肤下面是什么、 肌肉下面是什么、
骨胳包着的是什么, 血管和神经怎
样分布„„)
4.身体怎样工作:
利用学生熟悉的身体活动, 让学生在对活动的体验中, 利用泡泡图的方
式把活动中多个身体
部分共同参与的情况表现出来。
思考:如果按照人体工作的类型划分,我们更深夜静可以怎么看待人体的组
成呢?
三、 课的延伸。
问题: 直立行走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请查阅资料了解
人体具备什么样的结
构特点, 使其能直立行走?
四、
课后总结:
板书设计:
观察我们的身体
头
颈
躯干
四肢
2、通过感官来发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眼、耳、鼻、舌和皮
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认识到
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
2、通过对比探究活动,明白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能够更全面、更确
切的了解事物的信息。
3、通过学习体会到视力障碍、听力障碍残疾人的痛苦,认识到在日常
生活中,我们要尊重、关心残疾人
,并能够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认识到眼、耳、鼻、舌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了解这
些器官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探究活动,认识到利用多种感官同时观察事物,能够获得更
确切、更全面的信息。
教学准备:
小石块、一杯水、包子、小木块、图片、多媒体课件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我们生活中的残疾人,看看他们平时是怎样生活的,初步体会残
疾人生活的痛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周围的世界五彩缤纷,日
新月异,人类又是怎样感知
周围世界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2、揭示课题:2、通过感官来发现
二、聚焦
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身体有哪些感官?这些感官怎样帮助我们
观察周围的事物?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耳朵——听觉,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
眼睛——视觉,可以看到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等。
鼻子——嗅觉,可以闻出香、臭、酸、腥等气味。
舌头——味觉,可以尝出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甜、苦、辣、咸等
等。
皮肤——触觉,可以感知外面的世界,判断物体的冷和热、坚硬和柔
软、光滑和粗糙等等。
3、教师小结:同学们,眼、耳、鼻、舌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这
些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
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三、探索
1、教师引导:同学们,既然我们的感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
那么,我们就来试一试。
2、出示课本28页的上面四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这些图片,并说
一说自己看到的和想
到的,再用词汇记录下来。
3、学生分小组活动,看一看这些图片,并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
再用词语记录下来。
4、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看到这些图片后想到的词语。
轻重、粗糙光滑、高低、甜咸、大小、软硬。
教师引导学生尽量从多方面去描述这些物体的特点,并用词汇表达出
来。
5、验证
(1)教师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通过看图片,了解了这些事物的特
点,事实是不是这样
呢?下面我们用五种感官实际来观察这些物品,并用词汇
记录我们的发现。
(2)学生分小组分别对四种事物用五种感官同时观察,了解这四种事
物的特点,并用词语记录下来。
(3)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观察情况,并提醒学生要注意用五种感官同
时观察,用眼睛看一
看,用手摸一摸,用耳朵听一听,用鼻子闻一闻,甚至于
可以用嘴尝一尝。
备注:因为这四种事物都是知道的,不存在未知的危险,因此可以引
导学生尝一尝。
(4)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使用五种感官观察这四种物品之后的发现。
石头:很硬,很重,摸上去很粗糙。
水:无色,无味,摸上去凉凉的,会流动。
豆沙包:很柔软,吃在嘴里甜甜的。
木块:四四方方的,很硬,很轻,表面比较光滑。
6、教师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通过只看图片的方法观察四种物品,
又通过用五种感官实际观察物品,
大家有没有发现,只用眼睛看和使用五种感
官同时观察所获得的信息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7、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相机引导:我们只用眼睛去看一种物体,获得
的信息是片面的,甚至于是错误的
。而利用五种感官同时去观察物体,就会获
得更全面的信息,观察物体也会更确切。所以,以后我们在观
察一种事物的时
候,不能单单靠一种感官,而应该利用多种感官去更全面的认识。
8、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能说出眼耳鼻舌和皮肤
的作用了吗?
9、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眼耳鼻舌和皮肤的
作用,同时懂得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
,获得的信息更全面、更准确。
四、拓展
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很庆幸,我
们拥有健康的身体,能够听到、
看到、闻到,同时也能感觉到外面的世界。不过,世界上有许多有视力障
碍、
听力障碍的人,他们就没有我们幸运了。这些有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的人,他
们在生活中会
遇到哪些困难呢?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2、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那些视力障碍、
听力障碍的
人是怎样生活的?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3、教师引导:有视力障碍
、听力障碍的人,生活是非常痛苦的,他们
有的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有的听不到声音,我们能为他们做些
什么呢?
4、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不要歧视这些有视力障碍、
听力障碍的残疾人,而应该去尊重他们,在适当的时候关心他们,提供一些力
所能及的帮助。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通过感官》来发现这一课。通过学习,我<
br>们了解了眼耳鼻舌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
什么样子的。同时,
我们也初步体会到了残疾人的痛苦,明白了在以后的生活
中,要尊重残疾人,关心残疾人,并提供一些力
所能及的帮助。
3、观察与比较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能够利用感觉器官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很多事物的不同之
处。
进行探究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看、听、闻、尝、摸等一系列的方
法。
2、比较事物的不同之处,进一步巩固对多种感官的认识。
3、通过学习,明白同时运用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可以更确
切、更全面的了解事物。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比较,
发现事物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事物的不同之处,
认识到运
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水果若干、仿真水果若干、玻璃杯、滴
管、酱油、自来水、塑料桶、
大毛绒玩具、小毛绒玩具、铅笔、橡皮、钥匙、图片等等。
预习要求:
试着运用多种感官全面地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发现事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通过感官来发现》,知道了眼耳鼻舌
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
器官,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利用感觉器官观
察周围的世界。
2、揭示课题:
3、观察与比较
二、聚焦
教师引导:感觉器官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
比较,发现很多事物的不同之处。
三、探索
(一)探索实践一
1、教师出示课本第31页的上面两幅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这
两幅图,从中找出五个不同点。
2、学生仔细观察并比较两幅图,从中找出五个不同点,看谁找得又快
又准。
3、全班交流,学生说出这两幅图中的五处不同点,教师引导并表扬那
些找的又快又准的同学,颁发“火
眼金睛奖”。
(二)探究实践二
1、教师引导:同学们的眼睛真尖呢!下面我们再来考考大家耳朵的听
力怎么样?
2、出
示器材:一个塑料桶、一个大毛绒玩具、一个小毛绒玩具、一串
钥匙、一把小尺、一个杯子、一支铅笔等
等。
3、测试方法:一人把物品丢进塑料桶,测试者背对着塑料桶,根据听
到的声音,判
断是什么物品扔进了桶里,并说明理由。
4、教师强调测试的要领:东西被扔进桶里的时候,要高
一点,发出的
声音要响亮一点,让测试者能够听到,并以此来判断。这个实验可以反复的对
比来
听,同小组的每个同学都要有测试的机会。
5、学生分小组开始进行测试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测试实验情况,
并相机加以引导,纠正不正确的做法。
6、全班交流讨论,汇报测试的结果,并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7、教师小结并表扬合作比较好的小组和听力比较棒的同学,颁发“最
佳听力奖”。
(三)探索实践三
1、出示实验材料:玻璃杯、自来水、滴管、酱油。
2、实验要求:往三杯饮用水中分别滴入不同量的酱油,然后按照颜色
深浅排序。
3、教
师强调实验要领:玻璃杯中的水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太多或
者太少实验效果都不太明显。酱油要用老
抽,生抽或者白抽效果都不理想。
4、同小组同学合作进行实验,一人往玻璃杯中滴入酱油,其他
同学认
真观察,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排序。
5、实验结束之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排序的,
按照什么方法排序的。
6、教师引导:我们除了对杯子中液体的颜色深浅进行排序之外,还可
以用什么方法进行排序?
7、学生交流讨论:可以对玻璃杯中液体的多少进行排序,还可以对玻
璃杯中液体的咸淡进行排序……
(四)探索实践四
1、教师出示情境题: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堆水果,(相机出示
一堆
水果),不过,这堆水果当中还有一些仿真水果,看看谁能把仿真水果挑出来。
谁就能获得
真正的水果奖品,吃到真正的水果。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把仿真水果挑出来?
3、全班交流讨论,预设:
可以用手摸一摸,真的水果摸在手上凉凉的,而仿真水果没有这个感
觉。
可以用手掂一掂,真正的水果是有重量的,而仿真水果比较轻。
可以用鼻子闻一闻,真正的水果有水果的清香,而仿真水果是没有的。
可以用手掐一掐,真正的水果一掐,果汁就会冒出来,而仿真水果掐
了也没用。……
4、学生提出自己的辨别方法,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学生提出来的方法进
行验证。
5、教师
小结:看样子这个问题难不倒大家,大家的方法真是变化多样,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仿真水果给挑出
来了,你们可真厉害。下面谁来说一
说,在挑仿真水果的时候,运用了我们的哪些感官?
6、引导学生明白挑水仿真水果的时候,运用了我们的眼耳鼻舌和皮肤
等感官,进一步复习学习的内容。
四、课堂总结
1、教师引导: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运用了多种感官来观察与比
较不同的事物,下面谁来说一说,运用感觉器官我们可以做哪些方面的比较?
同时运用多种感官
进行比较,有什么好处呢?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同学们,运用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比较和
观察,可以对事物有一个更全面、更确切的了解。所以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我们观察一个事
物时,一定要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4、测试反应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翻拍手游戏中,我们会用到皮肤、眼镜等感觉器官。
2、抓尺子游戏中,我们需要用眼镜看对面同学的手势,尺子的位置,
大脑判断后,命令手去抓等。
3、大多数情况下,感官都是协同作战的。
能力目标:
1、通过“测
定反应快慢”这个完整的探究活动,进一步熟练探究实验
的一般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设计实验,
设计记录表格,培养学生的创
新能力。
3、汇报探究方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合作意识,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培养
学生的良好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完成整个探究活动。
教学难点:
设计记录在不同条件下的多组重复实验数据的表格及对数据的处理和
统计分析。
教学准备:
1、实验用具:8支30cm长的塑料尺
2、学生准备:每人一把15
cm长的塑料尺。前一节课结束时布置学生
围绕“测定测定反应快慢”设计实验,设计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
比一比谁的反应速度快,做同学们熟知的翻拍手的游戏。
设计思想: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通
过本环节,可以使教师从学
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思维调节
到最佳状态。
2、创设问题情境
在刚才的游戏中,我们的反应速度有没有
快慢之分呢?反应速度的快
慢又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可以通过测定反应速度这个探究活动来获取答<
br>案。
设计思想:提出问题,及时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游戏中收回。回到课堂
学习
当中来。
二、探究实验
1、做一个“反应速度尺”玩抓尺子的游戏
2、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
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想探究的问题。
设计思想:由于不同的学生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提出问题的水平也
不同,
教师可从中抽出一些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究。
最终确定探究以下四个问题:
①抓尺子的游戏需要用到那些感觉器官?
②左右手的反应速度一样吗?
③反应速度与性别有关吗?
④反应速度与反复训练有关吗?
(2)作出假设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
根据教师的提示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学生作出如下假设:
①抓尺子游戏中,我们需要用眼镜看对面同学的手势,尺子的位置,
大脑判断后,命令手去抓等。。
②左右手的反应速度不一样。
③反应速度与性别有关。
④反应速度与反复训练有关,训练次数越多,反应速度越快。
(3)制定计划
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推荐的具体方法,设计完整的实验方案。并讨论
以下内容:
1、材料用具(思考如何使用)
2、抓住尺子时,应怎样读取尺子上的刻度值?每次测量时,读取数值
的方
法应当一样吗?
3、每个人的测量次数应该是几次?
4、人员分工(分工明确,合作愉快,提高效率)
5、记录结果是否需要设计表格?怎样设计表格?
(4)实施计划
本节课共探究四个问题,所以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分
组选试验课
题。做完实验后,小组长负责填写表格并计算出全组的平均值。
教师巡回指导,观看学生分组实验情况,对操作不正确的地方给予纠
正。
(5)得出结论
由组长公布每一组的实验结果,并针对数字进行说明,然后引导学生
得出结论。
5、发现生长
教学目标:
1、发现我们的身体在生长变化。2
2、通过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能够了解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
身高,体重,换牙,
指甲和头发等都在发生变化。
教学重点:会测量并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胸围等数据。
教学难点:人体生长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活动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吗?今天老师想考一考你们的眼力。
1、请同学们看一看这是谁的照
片?出示幼儿、儿童、少年、青年时期
的某同学的照片。(猜猜他是谁)(每张照片上的年龄)。
A、现在能猜出来吗?
B、为什么刚才你们猜不出来呢?(生:照片与本人不一样、成长变化
了等)
大家说的都很正确,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我们自己。
板书课题:5、发现生长
活动二:出示图片,感受人的成长过程
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让孩子们对自己小时候的小衣服、小帽子……
感到惊讶,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
(1)算一
算:让他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出生时和现在的身高、体重的数
据先在小组中比较,算一算自己长高了多少,
重了多少,再全班交流,进行比
较,评选出长得最快的小朋友。
(算一算,现在跟出生时比你长了多高,重了多少?小组内长得最快
最多的是哪位呢?)
(刚才算了一下自己长了这么多,长高了,变重了,高兴吧!再来试
一试自己小时候的衣服、鞋子帽子吧
,还能穿吗?)
(2)试一试:为了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自己的变化,我让他们拿出儿时
的
小衣服、小鞋子试一试,使他们真实的感受到了自己在长大。
活动三:交流讨论,感悟成长
1、过渡:你们的爸爸、妈妈留下了许多你们成长的纪念品。你们的身
体变化的确说明你们
长大了。除了身体上(样子、身高、体重)的变化,还有
哪些也能说明你的长大呢?
2、
小组讨论: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从更多
的方面比较,如:身高、体重、动作、
自理能力、兴趣、本领等。)
3、全班交流:通过(书、玩具、衣服、作品、奖状、才艺)来感受长
大。
4、小结:对
呀,在一天一天的成长中,你们学会了许多本领,养成了
许多好习惯,这也能说明你们在长大。(板书3
:有本领)
(是的,你们学会了这么多的本领,那能不能像老师一样把自己会做
的事情写
在花朵上,变成能干花呢?比比看,哪个同学的能干花开得最好,最
鲜艳呢。限时2分钟,写完的同学贴
在黑板上)
5、成长是快乐的,一路上留下了我们的一阵欢声笑语,留下了一串串歪
歪斜
斜的脚印,下面我们用一首儿歌来把我们成长的喜悦告诉大家吧!(读儿
歌)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要学的内容)
过渡:同学们说出了我们生长变化的一些现象,你们有没有好办法更
准确的了解我们的生长变化情况?
(引导学生自由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
身体的“时间胶囊”
教学目标:
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2、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3、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推测六年级时的身体信息;
教学重点:
整理有关资料,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量身高的纸、秤、卷尺、长尺、记录表、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准备:直尺、课前
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
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观察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图片:猜猜我是谁。
2、谈话: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
是哪位同学?
3、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
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
片),你能将它们排排序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学生进行排序。
5、汇报:你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
6、小结:同学们
刚才通过观察相片,感觉自己的身高、体重变化了;比较了衣
服、鞋子的大小,知道自己在长大。
(二)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等
1、讲述:刚才有同学说,自己今年比去年长高了,长高了多
少呢?你是怎么知
道的?测量后就知道自己的变化了吗?
2、小结:对,同学们真聪明,要从
数据上知道自己身体的变化,一定要进行“测
量——记录——比较”。
3、谈话:你们想测量
吗?那测量前我们是不是该讨论一下,制订好方案呢?下
面就请每一小组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制
订好方案。
4、出示思考题:
(1)如果测量身高、体重,应该注意什么?
(2)除了身高、体重,你还喜欢测量什么项目,准备怎样测量?
5、汇报:你们小组想测量什么?怎样测量?
6、小结:同学们想测量的项目可真多,那老师就给你们充足的时间去测量,测
量要认真,测好后要记录。身高、体重每个同学都要测的,测完
后可测量其它项
目,请组长负责。
三、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推测六年级时的身体信息
1、提出要求: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推测六年级时的身体信息?
比如依据现在六年级学生的身体信息,依据爸爸妈妈的小学毕业时的身体信息
等。
四、总结、拓展
1、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自己的成长情况,通过研究你有什么收
获?
2、小结:我们成长的痕迹除了课上研究的这些内容外,还有许多,请同学们课
后继续去寻找。
6、身体的“时间胶囊”
教学目标:
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2、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3、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推测六年级时的身体信息;
教学重点:
整理有关资料,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量身高的纸、秤、卷尺、长尺、记录表、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准备:直尺、课前
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
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观察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图片:猜猜我是谁。
2、谈话: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
分别是哪位同学?
3、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
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
的照片),你能将它们排排序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学生进行排序。
5、汇报:你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
6、小结:同学们
刚才通过观察相片,感觉自己的身高、体重变化了;比较
了衣服、鞋子的大小,知道自己在长大。
(二)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等
1、讲述:刚才有同学说,自己今年比去年长高了,长高了多少呢?你是怎
么知道的?测量后就知道
自己的变化了吗?
2、小结:对,同学们真聪明,要从数据上知道自己身体的变化,一定要进
行“测量——记录——比较”。
3、谈话:你们想测量吗?那测量前我们是不是该讨论一下,制订好方
案呢?
下面就请每一小组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制订好方案。
4、出示思考题:
(1)如果测量身高、体重,应该注意什么?
(2)除了身高、体重,你还喜欢测量什么项目,准备怎样测量?
5、汇报:你们小组想测量什么?怎样测量?
6、小结:同学们想测量的项目可真多,那老师
就给你们充足的时间去测量,
测量要认真,测好后要记录。身高、体重每个同学都要测的,测完后可测量
其它
项目,请组长负责。
三、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推测六年级时的身体信息
1、提出要求: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推测六年级时的身体信息?
比如依据现在六年级学生的身体信息,依据爸爸妈妈的小学毕业时的身体信
息等。
四、总结、拓展
1、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自己的成长情况,通过研究你有什
么收获?
2、小结:我们成长的痕迹除了课上研究的这些内容外,还有许多,请同学
们课后继续去寻找。